整体度假旅游研究(精选12篇)
整体度假旅游研究 篇1
旅游产品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 是指人们为了感受到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参与的一次旅游活动的全过程。这个旅游的全过程包含了有各种因素组成的旅游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产品包括景物、设施、服务等主要要素组成。这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旅游活动, 而不是以往的以单一的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活动。如何将简单的以单一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活动转变为以同一地域为主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茶为主体的茶文化, 而这种茶文化在受到了大部分国民的追捧, 这给以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带来了机遇。
1 旅游产品的组合涵义与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
1.1 旅游产品组合的涵义
目前对于旅游产品的组合具有很多种诠释, 但是不同的诠释都包含了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和整体两个主要特点。一般认为旅游组合是一个旅游企业根据事先制定好的主题, 按照一定的旅游路线制定旅游策略, 每个旅游路线所包含的不同旅游产品组合在一起。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出行、游览、住宿、购物、饮食、娱乐等一些活动, 这些形式的旅游规划可以将不同形式、不同档次、不同特点的旅游产品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优化的组合, 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使旅游资源发挥的作用最大化, 使其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 实现旅游业的经济利益。
1.2 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
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 将组成茶文化的各个要素组合在一起, 利用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的价值, 创作出茶叶为主的产品价值。通过这些茶文化的价值来吸引游客进行观赏、品评, 通过实际的参观和鉴赏, 体会到茶文化的魅力, 使游客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体验和对于茶文化的感悟。茶文化的旅游产品本身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休闲性, 在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中要体现游客在名茶产地的游览过程的参与性、文化性、休闲性的特点。充分把握这个以茶为主的产品的特点, 有效地在茶文化产品的横向和纵向组合上实现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优化组合。茶产品的横向组合, 也称为茶产品的广度组合。这个横向组合包括;茶景观、茶艺术、茶文化等部分, 这些都是茶文化产品的分支组合, 这个横向组合还要包括每个部分的食、住、游玩、采购等活动。茶产品的纵向组合也称为茶产品的深度组合, 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各个旅游项目, 这些旅游项目包括与茶文化有关的名山大川、茶楼、茶产地等项目, 同时也包括这些项目中的一些茶文化产品, 包括茶道、茶文化风俗、茶礼仪及茶有关的历史等文化活动。茶文化组合十分复杂, 在进行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时, 必须要详细了解茶文化包含的各个因素, 根据旅游的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将茶文化旅游产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 以突出茶文化的旅游主题。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游客对旅游项目的价格、旅游时间、旅游的层次的需求。在组合中展现出茶文化的、自然、幽静、淡雅的文化内涵, 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
2 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概况
2.1.1 茶文化的形成及演变
我国是产茶的大国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我国的产茶的区域十分广阔, 几乎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丘陵地区。根据产茶周边的环境情况, 茶产地的产茶历史和文化工艺等情况可以将茶区划分为三个区域, 即一级茶区、二级茶区、三级茶区。这些茶区各具特色,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特色的茶品种, 并以不同品种的茶为核心形成了不同区域的茶文化。
2.1.2 茶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使得茶文化在广大的民众中兴起, 饮茶和品茶之风日益盛行。目前很多的旅游企业看重了茶文化在民众中影响力逐渐提升的情况, 在积极进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改进, 我国的茶产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一些以名茶为核心的产茶基地形成了一批茶文化旅游产品, 各个产茶的地区正在积极的打造以茶文化为主的城市形象, 并且逐渐重视茶产业在推动城市发展的作用, 很多地区已经形成了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优化组合, 有效的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2 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相继在一些地区开展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 并且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就, 一些地区凭借着茶产地的优势, 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产业链, 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但是这些以茶产品旅游为主打的地区, 尽管具有优美的茶园景观和悠久的饮茶习俗, 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这些旅游的优势项目, 其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2.2.1 产品文化含量不够, 特色不鲜明
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是茶文化, 很多地区发展的重心应该放在该地区名茶产品的开放上, 围绕茶叶的特点, 开发旅游、观光、体验等项目。将茶产品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联系在一起, 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茶文化古朴、厚重、清新、自然的特点。目前很多地区在这些方面做的不到位, 在内容和形式上产品文化的含量不够, 产品的特色不够鲜明, 缺乏吸引游客的特色。
2.2.2 各地的旅游产业缺乏必要的旅游活动做支撑
由于我国以茶产品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的比较晚, 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来借鉴, 很多地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整体开发研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十分的单一, 大部分地区以地区观光、茶园体验、茶产品的讲解等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为主, 缺乏内容的创新, 旅游内容比较单一、死板, 并不能吸引游客的兴趣。
2.3 产品的组合度低
我国目前的产茶地区组织旅游的经验不足, 只注重以茶文化产品为主的旅游项目的推荐, 产品的组合度极低。各个产茶地区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众风情和特色小吃, 旅游企业为更多的吸引游客, 需要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与茶产品组合在一起, 以提高该地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3 茶文化旅游产品整体开发研究措施
3.1 基本构想
3.1.1 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
为了更好地突出茶文化的特点和地方的特色, 在了解游客的需求的基础上, 与一些具有特色旅游项目结合在一起, 打造一批与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特色的民俗活动, 如, 采茶节、茶叶博览会、茶舞表演等内容及其丰富的活动与节日, 让游客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茶文化特色, 将各种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结合在一起, 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3.1.2 积极培育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
茶文化产品主要指在品茶和赏茶过程中所衍生出的一些具有消费意义的产品, 为了对茶文化旅游茶品进行有效的开发, 需要积极培育茶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业态, 如, 茶道讲解大会、茶叶交易的大会、品茶大会等一些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地方特色的与茶相关的舞蹈, 如, 《采茶舞》、《茶之魂》《品茶歌》等一些与茶相关的歌曲和舞蹈, 提升产茶区的吸引力。
3.1.3 将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
很多的采茶区除了具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外, 还具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为了提升该区域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要对这些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 将各点连接在一起,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将茶文化旅游资源与特色的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 强化旅游的清新感, 提高旅游者的体验度。
3.1.4 完成区域规划建设
为了更好提高该地区的旅游魅力, 除了重视对于该地区的特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外, 还要注意加强对于该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如建设一定规模的酒店、园林、娱乐园等设施, 并且对这些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 营造良好的旅游和生态环境。
3.2 组合模式
3.2.1 横向组合
茶文化产品的横向组合模式是按照游客从出发地到目标的旅游区等往返的过程中安排的一些活动的组合, 这些组合包括与茶产品为主题的饮食、住宿、出行、游览、娱乐等一些列以此主线开展的组合产品, 这个产品以茶园风光、茶文艺活动为核心, 以体现此旅游活动中的茶文化主题。
3.2.2 纵向组合
茶文化茶品的纵向组合模式是指在该旅游区域开展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大型节庆和特色的民族活动、茶园林风光、茶文艺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纵向的组合要根据游客的心理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合理的安排和组合。一般游客刚到该旅游区会感受一些身体上的疲惫, 首先安排茶艺表演专场, 使游客既能放松身心又能体会当地的茶文化。
结语
目前, 我国的茶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优势, 促进了目标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地旅游区没有很好的利用该区域的旅游资源, 实现各个资源的优化和组合。旅游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 深刻的理解到旅游产品组合的涵义, 合理的利用及整合旅游资源, 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J].思想战线, 2002 (4) :45-48.
[2]朱生东, 章锦河, 杨效忠.徽州文化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 :86-90.
[3]钟晓鹏, 王晶亮.安徽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1 (6) :204-205.
[4]程晓丽, 胡文海.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J].地理研究, 2012 (1) :169-177.
[5]江昼.文化融合理念下的庐山文化旅游产品开发[J].社会科学家, 2015 (5) :99-104.
整体度假旅游研究 篇2
第一章总纲
一、梅岭漂流的主题
二、梅岭漂流的策划原则
1、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2、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3、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原则
四、梅岭漂流的特色
1、自然山水的原真性。
2、游客行为的主体性。
3、活动项目的适应性。
4、绿色营销的包溶性。
5、文明服务的无限性。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一、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
2、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3、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4、景区所在处较好的旅游基础
5、朴实的民风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础设施有待改善与加强:
2、项目前期宣传
第三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梅岭旅游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独特优势与互补效应
三、顺应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投入与运行能力
五、旅游经济效益的良好预期
第四章总体布局
一、概况
二、景区划分原则
三、总体目标
四、功能定位:
五、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布局原则
2、功能分区
3、功能详析
第五章功能区实施建议
梅岭漂流
梅岭漂流生态休闲景致园
三、梅岭漂流森林生态旅游区
四、旅游管理和旅游购物区
五、旅游产品分类
1、观光旅游产品:
2、休闲旅游产品
3、夏令营及修学旅游产品
4、会展旅游产品:
第六章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一、建筑设施概况:
1、酒店简介
2、建议建成绿色环保型的旅游度假区
3、分时度假酒店的前景与风险
二、公用设施:
1、道路
2、停车场和内部交通设施
3、供电、电讯、给排水与其它
第七章旅游活动项目策划
梅岭漂流
1、自在逍遥漂
2、勇士激情漂
野营梅岭
石矾垂钓
四、拓展训练
1、“勇敢者道路”。
2、“飞渡群桥”。
3、“丛林障碍
五、农家四合院
1、“品尝农家菜”。
2、“品茗休闲”。
3、“自助烧烤”。
4、“制作纪念品”。
第八章旅游形象定位和市场分析
一、旅游形象定位
1、游客对“梅岭漂流”的本底认知
2、梅岭漂流的形象特征
3、旅游形象定位
二、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设计
三、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1、旅游形象分期传播策略
2、旅游形象的广告策划。
3、旅游形象公关策划
4、本园旅游形象的整体促销(旅游节事)
四、旅游市场分析与客源预测
1、客源市场现状与趋势
2、客源市场预测
3、旅游市场定位
4、旅游市场促销战略
第一章总纲
一、梅岭漂流的主题:
生活一浪高一浪,漂流自由好浪漫
梅岭风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内溪流、泉瀑密集,溪涧蜿蜒流淌,清澈见底。大自然鬼斧神工,景区美不胜收,自唐朝以来,张九龄、王安石、欧阳修等文人墨客均在此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和人文景观,梅岭也成为古今游人慕游之处。
“梅岭漂流”是由政府招商引资,香港多伦多企业集团开发的旅游项目,是梅岭发展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梅岭风景区旅游中的重要组分。
本案从主题“生活一浪高一浪,漂流自由好浪漫”入手,(范文网 )根据投资商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和总体布局,对梅岭漂流进行项目定位及整套推广,旨在推崇生活新主张,告诉人们在拥有良好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去追求更高层的精神生活,而“梅岭漂流”就是最理想的上上之选。我们所要做的是让游人多方位、多层面地接触梅岭及梅岭漂流,然后在梅岭漂流中体验具有休闲的假日时光,获得身心愉悦的浪漫之旅,从而增进对梅岭历史文化、民风习俗的了解,提高企业的认知度与美誉度,为集团的后期运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赢得持续恒久的经济效益。
二、梅岭漂流的策划原则
整体度假旅游研究 篇3
进入“十一五”时期,为了适应旅游市场出观的新的消费需求,针对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实际,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的构想和战略,目的就是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转变,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业态,将云南建成中外游客向往的内陆沿边型国际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旅游集散地,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在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快精品景区景点建设和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精品线路,改变我省旅游线路单一的状况。实施线路统筹,就是由重点抓景区景点建设,向景区景点建设与旅游线路统筹开发并重转变,实现旅游产业各种资源、各个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效能和综合竞争力。这项工作,在旅游“二次创业”中意义十分重大。
关于旅游线路统筹,邻近的四川省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2008年,四川省开始由精品景区、精品板块建设转入旅游线路统筹的新阶段。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指出:“这既是对政府主导战略的深化,又是对精品战略的深化,也是与时俱进对我省旅游发展历史经验的升华与发展。”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说,旅游线路统筹就是通过发挥政府、企业和居民3个主体的积极作用,集中打造旅游景区、旅游城镇和旅游通道3个环节的规划建设,从而在旅游形象、旅游功能和旅游机制3个层面实现旅游工作的有效突破。我省很长一段时期还处在各州市、各县单兵作战、独立打造景区景点的分散状态,旅游线路统筹去年才开始起步。加快旅游线路统筹,对于我省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整合旅游形象和资源、提升产业的整体效能和综合竞争力已经十分迫切。
一、加快旅游线路统筹开发,能够创造若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在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首先做出贡献的是我省昆明市,之后是西双版纳和德宏,近年来大理、丽江和迪庆发挥了新的增长极作用,使我省旅游业在一波接一波的旅游热点地区的推动下保持了持续的发展。但是,在世界各國及我国各省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度假时代快速到来的今天,我省以观光为主的产品结构和比较单一的旅游黄金线路,已经难以激起更多的市场卖点,不能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旅游经济增长日益缺乏后劲。因此,开发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推出新的旅游精品和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是我省旅游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创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和保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省旅游新的景区景点建设已经初见规模、初显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线路统筹开发,使全省旅游呈现一种各具特色、整体发展、全面推进的势头,将能够为我省旅游业创造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若干个增长点。没有旅游线路的统筹开发,全省各地的旅游发展将是各吹各打、分散零星,旅游形象、旅游实力必然也是支离破碎,形不成整体优势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二、加快旅游线路统筹开发,能够优化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
我省编制了建设六大特色旅游区的规划,但是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六个旅游区的发展极不平衡,甚至在同一个旅游区内的不同州市的旅游开发建设也不平衡,这就使得我省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及不经济性,导致我省旅游发展过于依赖一部分地区,全省旅游的整体性受到影响,国内外旅游经销商和消费者缺乏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消费市场过于集中和抗风险能力弱,旅游线路断头较多,难以安排游客进行跨区域旅游,由此造成旅游资源难以共享、旅游市场分割严重和旅游产品适应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统筹开发区域性的旅游新线路,将有效推动后进旅游区的发展,大大改善旅游产业的空间结构,降低空间布局上的不平衡性及不经济性。随着新的旅游线路的形成,从滇中到滇西、滇西北、滇南、滇东南、滇东北就形成了几大区域连片开发的格局,对加强这几个区域各个州市的旅游合作、乃至我省与周边省份、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极大地优化我省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
三、加快旅游线路统筹开发,能够促进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旅游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带动性。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许多部门和行业都将产生拉动作用。反过来,在我国经济和行政资源部门化的特殊体制下,旅游业的发展只靠旅游一个部门来做,肯定是不行的。旅游产业要得到很好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但是,要将旅游产业建设所需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调动起来,就需要一种能统筹各种资源的方式和机制。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论证,我们可以通过线路统筹开发的方式,可以将旅游产业建设所需的、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单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有效地聚合起来,围绕着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建设和营销实现较优化的配置,发挥出较好的效用,从而加速旅游产业建设和成长的步伐。通过旅游线路统筹开发,就能发挥交通、城建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快旅游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就能发挥林业、环保等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就能发挥宣传、文化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推动民族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弘扬,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就能发挥农业、经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观光农业、工业旅游等等。也就是说,通过旅游线路统筹开发,交通发展了、城镇化进程加快了、生态建设与环保工作上去了、相关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一举多得,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项抓住重点、打开突破口,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应该抓紧抓好。
四、加快旅游线路统筹开发,能够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供需求保障
市场开发是旅游线路统筹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部署线路统筹开发和制定相关的方案,必然要将市场开发放到突出的位置进行强调,其原因在于市场开发虽然只是旅游产业建设一个方面的工作,但是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旅游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最终成效,关系到旅游产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有效的市场需求,所有的产业投资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益,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发展。我们进行线路统筹开发,就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旅游市场开发,同步统筹市场开发各方面的工作,确保游客总量长期稳定增长,从而为旅游产业建设提供充足的需求保障和动力支持。五、当前我省开展旅游线路统筹开发的具体任务
我省旅游线路统筹开发建设的近期目标,就是要在已经形成的昆明—西双版纳、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两条旅游黄金线路基础上,再重点打造楚雄旅游环线、昆明—腾冲—瑞丽—芒市旅游环线、昆明—红河—文山旅游线路、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老挝—泰国曼谷跨境国际旅游线路,将这几条旅游线路建成适应不同客源市场,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精品线路,使之成为云南旅游产业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精品项链”。
整体度假旅游研究 篇4
中国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城市化的过程, 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总人口13.4亿人, 城镇人口达到了6.66亿人, 占总人口的49.68%, 比2000年上升了13.46%;2000年与1990年相比, 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 从而为景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前景。为容纳更多的人口, 城市在不断膨胀, 城市公园及郊区公园也被大量建设。目前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大量生态园也是应时应势而生的, 在体现“生态”这一不变的主题的前提下如何赋予“文化”是翰林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园的灵魂所在。
2 永定翰林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园项目背景
2.1 地理位置
项目地处福建永定坎市清溪村 (距世遗——永定土楼50km) , 处于龙岩市“高坎新城”的城郊, 距离龙岩市区20km, 永定县城35km, 厦门市区130km, 福州市区267km, 台湾377km (图1) 。
2.2 交通现状
与龙岩市区有快速通道直达20min可到, 永定县城有省道直通约60min车程, 距永定土楼约60min车程, 龙岩到厦门约2h车程, 到福州约5h车程, 交通便捷。
2.3 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包括地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旁;地处客家文化中心地带;项目地块处于廖氏族人的祖地, 廖氏拥有“四代五翰林七进士”的辉煌成就, 拥有“独中青坑”这一历史佳话。
2.4 自然资源
项目地块的局部拥有较好保持较好的自然植被;项目北部将建水库, 从而形成山上的人工湖景观 (见图2、图3) 。项目南部拥有土壤肥沃的良田;地块内因为砖厂取土形成数个平坡地块。
3 客户群分析
闽西旅游资源丰富, 但没有一个是依托“翰林文化”为代表的“好学上进”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园, 对于龙岩人民来说“好学上进”的主题生态园可以让他们在进行生态游的同时, 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可以说翰林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园填补了闽西旅游的一项目空白。
3.1 信念游
仰慕“独中青坑”之“四代五翰林七进士”科举神话, 欲游清溪以得学习之灵感。感清溪山水之好, 欲沾福气以祈心灵之安。
3.2 生态游
找回那熟悉的乡土气息, 寻找最生态的原味乡村田园, 清溪的山水养出来的作物不仅生态还闪烁着智慧之光。
3.3 度假游
放下工作, 享受生活, 找个地方与朋友、家人享受温馨时光。
3.4 商务游
约上几个商场好友, 在健身休闲中心来个心灵交流, 找个地方让自己的商业团队享受企业的文化。
3.5 休闲游
放松精神, 放飞心情, 找一邻近具好山好水好风光处, 感受生态气息, 吸纳天地精华与灵气, 来个森林浴。
3.6 科普游
让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土地有进一步的了解, 从小培养爱思考的好习惯, 对我们的粮食生产有着进一步的认识, 增加生活小常识。
4 永定翰林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园规划分析
4.1 文化策略
挖掘“独中青坑”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并与清溪的山水建筑融合起来, 通过景观手段讲述清溪廖氏客家人如何边耕作边努力学习并最终创造出中国科举神话;让清溪的一山一水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通过游线串联起各个情景, 让游客不仅能了解清溪的内涵还能感悟其内在魅力让自己情操得到提升, 宣传口号为独中青坑。
通过对山水自然资源的梳理, 提升清溪的自然景观, 创造适合现代人精神及物质需求的各类接待环境, 如酒店, 健身中心, 度假木屋, 度假别墅, 清溪湖。通过对现有农田的梳理, 形成大棚区、农产品展示区、农家餐馆、渔塘、家禽区等生态农业园区。宣传定位为好山好水好学上进在清溪, 风格定位为具文化底韵, 富历史内涵的风景优美的文化休闲度假胜地。
4.2 规划设计原则
4.2.1 文化原则
在本次规划中着重挖掘“翰林文化”内在故事与内涵, 并与清溪的自然山水相辅相呈;一个项目欲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拥有其自身的特色, 在本次规划中清溪的翰林文化给生态园赋予了灵魂。
4.2.2 生态原则
在尽可能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对山水进行梳理, 提升山水的环境品质, 创造优美的自然景观, 同时创造良好的宜居小气候。
4.2.3 人性化原则
考虑每一个来基地的游客的需求, 引导游客的心理, 让其参与并溶入清溪的山水、历史与文化中来;从人的五大类需求入手, 考虑人性化的设施, 布局宜人的小环境, 让来者安心、乐心、爽心, 并对清溪留下美好印象。
4.2.4 经济原则
进行开发时考虑投入产出的经济比, 尽可能减少投入的前提下又能获取较好的经济回报, 分期分项分步实施, 生态农业园、环湖景观区与农家乐为一期工程, 一期完成后旅游资源形成竞争力, 并可以取的一定的回报, 然后投入二期开始兴建度假中心;在规划时基本依地就势不作大规模地形平整, 土方量减到最低;植物及材料主要取材于本地的地方资源。
4.3 整体规划布局
规划的总平面图和效果图见图4和图5。
4.3.1 入口接待区
(1) 分区组成为主要由入口小广场、迎宾景观道、翰林广场、翰林酒店、浪漫木屋5个区块组成。
(2) 整体风格为青瓦、米黄墙、木头框, 体现出翰林文化的古典雅韵与土楼客家建筑的形与色。
(3) 主题表述让来宾感受到生态园的主题、生机与活力, 入口广场的廊道、大门给来宾以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您已到达休息区;沿迎宾道而上, 3个跌落的水景及翰林广场和清溪湖形成强烈的心理提示, 从较窄的入口到达亲水区后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油然而生;到达的来宾可以在翰林酒店享受美餐, 开会, 美容美体还能在宜居岛上享受不一样的水中浪漫, 东面的亲水树阵广场不仅有树阵遮荫还能一睹自然生态之美, 处于地块东南面的斜坡上正好可以安置两排浪漫木屋, 在闹中取静, 木层即能充分利用地块资源还能形成独有的私密空间。
4.3.2 滨湖景观区
(1) 分区组成主要由入口接待广场、翰林酒店客房岛、景观泳池、沿湖果园度假区、游船码头5个区块组成。
(2) 整体风格为一湖清水, 一湖春, 左半边体现一种现代文明的休息、度假氛围, 而右边则属于原生态的自然风情。
(3) 主题表述。处于接待广场面对山上这一大片清澈的湖面, 一环绕湖, 三轴映水的布局, 整体简洁大气, 左右功能分区明确;一环指环湖的景观路, 三轴分别为入口景观轴、书院轴、健身轴;左右功能分区指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景观两区的和谐相处。人们可以在亲水广场上一睹山水的风采与大气, 也可以登上清溪书院感受清溪文化的气魄, 环湖而建的四季果园里度假屋点缀其中。
4.3.3 度假休闲区
(1) 分区组成主要由独幢度假屋, VIP度假屋, 健身中心, 四季果园4个区块组成。
(2) 整体风格。环湖而布的度假区, 整体呈坐北朝南之势, 使每幢别墅都拥有较好滨湖视野景观, 建筑内呈冬暖夏凉之势。
(3) 主题表述。前后错落有序的度假屋互不挡视线, 每一幢都拥有一湖的春水, 根植于四季果园的度假屋伸手就可以采来一嘴的清鲜;健身中心拥有的健身设备及室内外的运动场都可以让来此度假的人挥洒一身的汗水, 闲时可坐于半山亭静观山水风景, 也可以坐于湖边独享清风拂面, 兴起时也可划船绕湖一周。
4.3.4 生态农业园区
(1) 分区组成主要由独中青坑广场、清溪观景台、大棚区、四季农业体验区、农家乐五个区块组成。
(2) 整体风格为展现清溪客家文人在青山绿水间生存的田野风情。
(3) 主题表述。从生态农业园的入口“独中青坑”广场就能感受到清溪的一种内在涵养、荣誉和自豪感, 丰收广场即代表着一种愿望也是一个平台, 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一个休息的小公园, 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自助及体验生态园生态作物的平台, 蔬菜、水果、家禽家畜、鱼等游客均可自采, 不仅可以现场品也可以带回家与家人分享生态作物。
5 结语
整体度假旅游研究 篇5
《马鞍山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设计》 马鞍山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设计》 城市 策划设计
导
言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安徽省东大门,与江苏南京接壤.1956 年 马鞍山 建市,现辖三区一县,自古以来作为六朝古都南京的畿辅,在历史上有独特的地 位.从六朝开始,李白,谢等诸多诗人和历史名人便在这里驻足,更为这里留下 了“山水都”的美誉.马鞍山 马鞍山市旅游业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开发与发展,已取得了 马鞍山 马鞍山市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在此基 阶段性成果,并于 2002 年编制完成了《马鞍山 马鞍山 础上,马鞍山 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休闲旅游城市”的全新战略目标.但是,就 马鞍山 目前而言马鞍市在国内旅游者心中呈现了“钢铁城市”的旅游形象,尚未建立休 闲旅游的品牌,尤其严重缺乏休闲旅游项目与产品的支撑,并存在旅游形象传播 策划与设计 与市场推广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鉴于此, 急需研究编制专门的形象策划 设计 策划 设计.根据马鞍山 马鞍山市旅游局的委托, 南京必得旅游策划设计 策划设计 马鞍山 策划设计有限公司组织成立专门 的课题组,在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理论研究基础上,编制此次《马鞍山 马鞍山 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设计 整体形象策划设计》方案.此次成果由《马鞍山 马鞍山城市(旅游)整体 整体形象策划设计 马鞍山 整体 形象策划设计》正稿及《马鞍山 马鞍山城市整体形象 整体形象营造与传播专题策划 策划》,《马鞍山 形象策划设计 策划设计 马鞍山 整体形象 策划 马鞍山 市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专题策划 策划》, 马鞍山 《马鞍山 马鞍山市城市空间主要节点景观设计 设计》三个 策划 设计 专题策划 策划构成.策划 整个策划 策划是在马鞍山 策划编制过程中 策划 马鞍山市旅游局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进行的.策划 得到了马鞍山 马鞍山市政府相关部门,采石风景区,当涂县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 马鞍山 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8 年 10 月
目
第一篇 创作研究篇 4 第一章 本底认知 把准城市脉相 4
录
一,理清地脉.............4 二,凝炼文脉.............6 三,彰显人脉............10 第二章 市场解码 廓清发展视野 11 一,形象感知分析...............12 二,客源市场分析...............22 第三章 潜力剖析 高挥扬长之鞭 26 一,现状分析............26 二,潜力挖掘............29 第四章 叩内访外 探寻发展之道 29 一,形象借鉴...........
........30 二,形象对比............33 第二篇 创意构思篇 35 36 第五章 诗意休闲 锁定特色写华章
一,策划的必要性...............36 策划的必要性 二,旅游形象定位...............37 三,旅游形象口号...............39 四,旅游形象标志...............42 产品策划 第六章 产品策划 时空交相辉映 42 一,产品策划思路...............42 产品策划思路 策划 二,旅游项目设置...............43 三,旅游线路设想...............52 第三篇 创造实施篇 53 第七章 形象传播 演绎钢城诗情 53 一,下硬功夫 形象营造.........53 二,用软力量 形象传播.........55 第八章 强化支撑 打通发展动脉 65 一,九龙治水 多元融资.........65 二,十全十美 政府引导.........72
第一篇 创作研究篇 取势:知己知彼 取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一章 本底认知 把准城市脉 相
一,理清地脉
地脉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它 不仅是构成本底形象的基础元素之一,也是孕育地域文明的摇篮.
(一)区位条件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东经 118°24′37〃~118° 马鞍山 41′ 41〃与北纬 31°36′05〃~31°46′42〃之间,北,东与江苏省南京江宁 区接壤,西临浩荡的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毗连.马鞍山 马鞍山背靠两淮,临江近马鞍山 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为安徽省长江经济带最东边的城市,地理位置 优越.
(二)地形地貌
马鞍山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区地表起伏,为市内河流的发源地;中部是 马鞍山 较为宽阔的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渠纵横,湖塘密布,中有雨山,佳山分部在雨山 湖东西两侧.西部比较平坦,在沿长江岸边有一系列成带状的丘陵,山丘走向与 长江流向一致.自南向北有翠螺山,宝积山,望夫山,白壁山,马鞍山 马鞍山,慈姥山 马鞍山 和葛阳山,与中部的雨山,佳山,形成“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秀丽景观.其中,翠螺山西麓的采石矶素有“千古一秀”之誉,与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 并称“长江三矶”.
(三)气候特征
马鞍山
ERROR: syntaxerror OFFENDING COMMAND:--nostringval-STACK: 18108 15346 327
大学语文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研究 篇6
关键词:大学语文;设计;应用
宝贵的文字,记载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和人文资源,后人该怎样续写新的篇章呢?这是每一位高职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整体设计方案,通过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为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
一、课程定位
《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生所开设的素养类公共必修基础课程。课程以经典文学作品为核心,引导学生感受、领悟汉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培养人文素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达到“知、行、能”三者统一。
这一定位,突出审美性和人文性、强化价值性和职业性、兼顾工具性和基础性。《大学语文》以文学的姿态进行教育,其寓教于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高职《大学语文》姓高名职,既不能等同于中专语文,也不能等同于本科院校的大学语文,旨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过程中起功能性作用。
这一定位,贯彻文本本位,以优秀范文进行教学,让经典成为心灵的发动机。类似《古文观止》般赏析优秀文本,类似《百家讲坛》般对优秀作品做出更丰富多姿的诠释。语文本位,以精美诗文富含思想之美、诗情之美、语言之美,滋润学生,感悟学生。
二、课程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承上启下,必须强化人文性、工具性,兼顾社会性、职业性,为学生职业生涯导航,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课程设计思路,以需要为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为核心、以能力为特色。
(一)能力目标
完善匹配听、说、读、写和赏、评、思、悟能力,具备在社会生活、职业活动中,正确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具有比较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
(二)知识目标
巩固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基础,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理解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三)态度目标
认真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能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优化生命,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良好的职业操守。
三、课程设计
一个优秀的高职语文教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在引导学生理解、鉴赏课文的互动过程中,把学生潜在的求真、崇善、尚美的情感诱发出来,使自己与学生都得到心灵的享受、精神的升华。
(一)教学内容
立足专业、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淡化学科体系,注重素养和能力养成,凸显“高职性”,根据各专业对学生人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指向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维度,分为阅读鉴赏、口语交际、应用写作三个单元,其中包含17个学习任务、34项教学活动。
(二)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通过“主题+文选(能力)”,变逐篇串讲、单一训练为“以一带十”提高学习效率,努力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如阅读鉴赏单元,按照人文主题,分为诗意的栖居、道德的分量、审视的智慧、人性的探究、理想的守望、心灵的相契、乡愁的理念、自然的感悟、生活的艺术9项学习任务,从观照人类自身,了解人性根基,到观照天地自然,理解生命真谛,帮助学生精神成人。口语交际单元,按照能力主题,分为8个学习任务,既培养学生通识能力,又服务其专业岗位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启发引导、诵读品味、情感体验、分组讨论和课堂观摩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有字之书,悟无字之人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本位,以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成功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體现“实践性”,强调重情趣、重体验、重合作、重创新的理念,加强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考核方案
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标准化考核与分层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体现“多元性”,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全面检验其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
1.期末考核成绩(理论和技能考核各占50%)
(1)理论考核,强调体悟。题型以综合分析为主,采用笔试形式,在统一时间内进行,以检查学生对“必需”理论知识及文学现象的总体把握。考核内容:文学常识(中国文学史发展脉络、李白、杜甫等代表作家及作品),阅读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应用文写作(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社交文书等)。
(2)技能考核,重在应用。采用口试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以检查学生文献检索、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口语交际等能力。考核内容:有备演讲(即兴演讲),要求声音洪亮流利,态势语言大方得体,主题阐述正确鲜明,结构安排条理清晰,内容交流丰富有效。
2.过程考核,关注学习过程,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强化竞争意识,使考核时间全程化
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作业、笔记、出勤率等),诗歌朗诵(充分准备,声情并茂),课文研讨(围绕主题,积极发言)。
人生的力量来自双手,更来自心灵。高职教育既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也要重视学生的“生命生涯”,给学生抹上“求真、崇善、尚美”的“生命亮色”。坚信仓颉灵感不灭,美丽中文不老,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7.
Learn the Language Course Study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JIANG Hong-mei
Abstract: Through to the university language curriculum orient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ontent of the study, develope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verall design, as the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rovides a new idea, the new strategy and the new method.
整体度假旅游研究 篇7
一整体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形式
哲学中的整体论是在反叛笛卡尔传统中诞生的。在自然科学中,整体论首先出现在量子力学的解释之中,20世纪30年代以后,它在生物科学等领域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不过,即便它出现在自然科学中,但仍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关于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哲学观点。在量子力学中,它是在反对原子论的过程中作为其对立面而出现的。尽管不同领域的整体论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物理学中的整体论主要关心的是时空问题,而心理学中的整体论关心的主要是社会、心灵和意义问题。但它们也有共同的之处,如有共同的概念构架,有大致相同的方法和原则,都承认有系统,而系统又有其组成部分。对于系统的每一组成部分来说,都有一个质的属性的家族,正是这些属性使这部分成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从归属看,最后都走向了随附论和实在论。
整体论的基本范畴是整体、部分、属性等概念。它强调: 整体中的部分之间存在着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同于因果依赖性,因为它指的是存在于共时态中的部分有同等地位的、互相依赖的关系,而因果关系是以原因为主导地位的关系。正如福多和莱波尔所说: 整体论的属性是这样的属性,如果有任何事物具有它们,那么别的许多事物也一定具有它们。一事物就其有整体论属性而言,一定从形而上学方面依赖于别的也有那属性的许多事物的存在。[1]整体论还强调: 对于任何系统来说,某物要成为它的组成部分,必须具有一组属性。因此对于整体论来说,整体、部分和属性是密切相关的三个范畴。
从描述上说,对任何整体论系统可做出这样一般性的描述: “假如有一系统s,它有它的构成部分。对于系统s来说,有一质的、非析取属性的家族,正是这些属性使某物成了s的构成要素。s是整体论性质的东西,当且仅当下面的条件为那些作为它的构成要素的事物所满足,对于属于该属性家族的某些属性之例示来说,一事物在本体论上以一般的方式依赖于实际上存在的别的事物,正因为它与别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它才以这种方式得到排列,从而有系统s。”[1]正像整体离不开部分一样,部分也离不开整体。福多和莱波尔说: “整体论系统的每一构成要素都有它的某些整体论属性。”[1]23例如每一信念都有意义,它之有意义是因为它依赖于别的信念。如果整个信念系统也有意义,那么整体的意义则是来自于它的构成部分的意义。反过来,信念系统中的每一信念之所以有意义,也离不开该系统中别的信念和整个信念系统所具有的属性。因此从理解上说,要理解整体,离不开对部分的把握,同样要理解其中的部分,也不能脱离整个系统。这是蒯因所倡导的同时得到了广泛认可的观点。[2]
从整体论所涉及的对象看,有确证整体论、认知整体论、心理整体论、生物学整体论、物理学整体论、社会学整体论、方法论整体论、意义整体论等形式。这里,我们拟选择与我们的论题有关的形式略加说明。
确证整体论又可称作认识论的整体论。其倡导者是蒯因。他在《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文中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观点,一是关于分析和综合区分的观点,二是认为所有经验命题从逻辑结构上讲都可归结为描述了感觉经验的陈述,而感觉经验陈述可直接为感觉经验所确证。蒯因认为这两个观点的错误,是因为它们有共同的根源,即假定每一命题的真可以划分为语言和经验的构成要素。在蒯因看来,经验不可能孤立地证实或驳倒一个命题。换言之,要证实或驳倒一个命题,必须证实或驳倒整个命题系统。任何命题都有它的弹性,面对驳难,它可在它的系统中做出适当的调整,进而表现出不被驳倒的韧性。这意味着,不管是确证,还是证伪,都是整体论性质的事业或过程。
整体论也涌进了心灵哲学之中,认知或心理整体论强调,信念的无可争辩的特征就是整体性,此整体性要么是若干信念的高阶属性,要么是信念产生行为的高阶属性。例如,一人要有“枪上了膛”这一信念,他同时必定有许多相互关联的信念,如枪是武器,是物理事物等等。而与这种整体论形式密切相关的是意义整体论。
二意义整体论及其论证
意义整体论及其与反整体论的争论是心灵哲学的意向性或意义研究向纵深推进的一个产物。它们都是对这一领域中的意义的个体性及其条件这一焦点和前沿问题的一种解答。我们知道,如果承诺意义有本体论地位,那么必然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意义究竟是什么? 有何本质与独特特征? 与其他实在、属性、特征是什么关系? 很显然,这里的问题仍带有本体论的性质,当然更进了一步。因为这里要进一步回答的是: 被从本体论上承诺的意义究竟有什么本质,以什么形式存在,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等。柏奇在概述自己的反个体主义的本质时说: 它“是关于某些类型的信念和别的命题态度的本质的,是关于概念的所有物的本质的。”[3]341它不是一种二阶理论,而是“一种关于心理状态本质的形而上学观点,要回答的是: 有这样的状态必然以什么为前提条件。”[3]338这类问题也可称作意义的共同性和个体性的根源和条件问题。一般都不否认,意义与意义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相互区别之处,质言之,任何意义像任何心理状态类型或个例都有自身不同于别的类型或个例的独特之处,即个体性。现在的问题是: 这种个体性的条件或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这样表述: 意义是什么样的属性? 怎样对它们做出区分? 换言之,是否应根据它们所随附的内在物理属性而将它们个体化? 还可以这样来表述: 意义是怎样被决定的或由什么所决定的? 某一意义怎样与别的意义区别开来? 某一意义的独特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它们应当像自然事物的个体性那样根据决定它们的因果关系来个体化吗? 如“相信水是湿的”这一信念应根据相信者之外的因素如环境中的水的存在来个体化吗? 对此,主要有两种回答,一是个体主义或内在主义,二是外在主义或反个体主义或情境主义。前者认为意义的个体性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决定的,后者认为是由外在的语境决定的。而意义整体论和反整体论既与它们有联系,又都各有其个性。
意义整体论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一思想,或说出了一个句子,它具有如此这般的内容,那么他同时会有一个思想网络,其中每一思想都有特定的内容。意义整体论的一种形式是“多样解释的( many-interpretation) 意义整体论”。它认为,意义整体论是这样一种形而上学观点: 有意义或有内容这样的属性不为某一事物所独有,即不是原子论的属性,而同时为其他许多事物所共有,或者说,一种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表达式,只有在其他表达式也有意义时,才有意义这一属性。另外还有一种形式是全解释的( allinterpretaton) 语义整体论。它比上述意义整体论更激进。
从特定意义上说,意义整体论就是信念整体论。因为有信念就是有意向状态( 所有意向状态中都包含有信念,如想吃冰淇淋,这一意愿中就包含有相信冰淇淋能吃这一信念) 。有信念一定有意义和概念内容,有信念就是处在某种有内容的心理状态之中,因此说信念有意义就等于说处在某种作为心理状态的信念之中。可见关于信念的整体论可以解释为一种语义学。
为什么说信念是整体论性质的东西呢? 这主要是因为信念有整体论的属性,如意义、确证或证伪、有理或无理等。既然如此,信念像陈述或命题一样,就不可能为一个经验孤立地证实或证伪。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只能是人的整个信念系统。因此意义整体论与确证整体论有密切的关系。蒯因坚持的不仅是确证整体论,而且是意义整体论。他认为,确证整体论会导致意义整体论。因为在他看来,句子或信念的意义在于它被确证的方式。当然,如果句子不能孤立地加以确证,那么它也没有孤立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赞成意义的这种确证理论,如果确证的属性只适用于整个句子系统,那么他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只有句子系统才有意义。正是鉴于这一点,蒯因说: “有经验意义的单元是科学的整体。”[2]即使作为整体的信念系统有这样的属性,即有意义和有可确证性,但整体的这些属性表现的是整体内部属性的差异,即表现了它们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的方式。也就是说,句子或信念之间的逻辑上的相互联系不仅是句法关系,而且是语义关系。它们是信念相对于意义而言的相互关联的方式。
戴维森所倡导的解释主义也是意义整体论的一种形式。在他看来,意义是一种由语言、非语言的、信念的、信息的、行为的、外部环境的诸多复杂因素决定的整体论性质。他强调: 如果试图把心理事件还原为物理事物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把意义、真之类的概念还原为纯物理主义概念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因为没有这种还原能够利用的原始概念。某一心理状态、某一意义只有在有关的、在它与别的心理状态和意义的关联中,在广泛的背景、视域之下才能得到说明。根据这种整体论,心理的东西是统一体,而这种统一总是意向———视域统一体,即用描述视域结构的语言表述的统一体,或是根据特定的意向———视域结构加以表述的统一体。这种结构并不是纯主观的结构,而包含着个体与世界、与共同体的整体论关系。当我们认识到意向———视域结构也是一种投射性结构时,我们就会更加明确上述观点。正是在我们投射的整体论结构中,我们才与别人、世界、事物相互关联,世界总是在这种投射中表现出来的。根据这种观点,作为信念原因的东西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视域结构。而这种结构同样是整体论性质的东西,即它是心理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当然应注意,这里所说的视域统一体不是一种确定的统一体。因为任何对象都要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必然处在经常的变化之中。它包含着各种可能的投射,只有经过我们与事物、与他人、与我们的变动的视域的经常性牵连、对话,才能对之做出说明。只有相对于世界———视域背景,理解地进行着的运动才是可能的。概言之,一意向状态不能离开别的意向状态而存在,一意义不能离开别的意义和意向状态而存在。
戴维森认为,意义整体论是一般的整体论中的一种形式。可概括为这样一条原则: 一集合内的不同要素只有相对于其他要素才能被确认、被个体化,因此不同的要素在整体上是相互依赖的。质言之,意义整体论可表述为: 一理论中的句子隐含着其他句子,而且为其他句子所隐含,句子在意义上不能与别的句子分割 开,且意义与 信念也有 不可分割性。[4]
从根源上说,蒯因的信念整体论是意义整体论的深刻的根源。它认为,信念是别的信念网络的组成部分,它本身也是由许多信念组成的。它与别的信念相互依赖,一起构成认识结构。戴维森的整体论思想是在蒯因启发下形成的,但又有自己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第一,他提出了更为广泛的整体论。因为他把意义与信念不可分的思想发展成为意义和信息不可分的思想,从而使他得到了一种新的本体论,即马尔帕斯( J. E. Malpas) 所说的心理学整体论。第二,放弃了蒯因关于刺激意义的观点,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说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他们的环境中的对象和事件被解释的,而且有这样的预设不可否认,即说者和解释者有共同的世界。第三,翻译被认为是更大的解释工作的一个方面。因此戴维森研究的重点便从翻译过渡到了解释。
三福多的反整体论思想及其争论
反整体论与整体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意义或语义属性究竟是整体论性质的东西还是原子论性质的东西? 福多的态度是反对意义整体论,而赞成意义原子论。他反对意义整体论,并不意味着他赞成意义虚无主义和局域主义,因为除这三种立场之外,还有第四种出路,它主张: 信念有内容,但它们的内容不是由它们的系统的联系决定的; 尤其是,信念的内容不是由它们的认识上的关联项决定的,而是由原子式的语义事实决定的。
在福多看来,意义整体论是通过三种途径引申出来的,或者说是基于三种论证而产生出来的。而每一种引申都是错误的。这三种途径分别是: ( 1)从科学哲学中的确证整体论推论出意义整体论;( 2) 从心灵哲学中的心理功能主义过渡到意义整体论; ( 3) 从语言哲学中的意义功能作用理论过渡到意义整体论。[5]60
先看他对第一种论证的批判。他之所以反对从确证整体论推论出意义整体论的做法,是因为,确证整体论是一种科学哲学理论,根据它所做的衍推及其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福多概括说: “证实主义( verificationism) 加上关于确证手段的整体论可衍推出关于内容的整体论,因为证实主义就是主张信念的内容同一于它的确证手段的学说。”[5]63福多认为,这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做无异于把证实主义作为论证的前提,而证实主义本身是有待证实的。其次,从确证整体论到意义整体论的推论陷入了循环。因为语义学整体论由于拒绝语义学局域主义,因此实际上是论证确证整体论的前提条件,或为这一论证所预设。而在论证语义学整体论时所依据的又恰恰是确证整体论。总之,“确证整体论毕竟没有蕴涵关于意义的整体论”,因为即使没有语义学整体论,照样可以有确证整体论。[5]
在评述意义整体论的第二种来源及证论时,福多指出: 意向整体论要成立,就必须说明: 信念的内容是由它的认识关联项所决定的,而决定信念的命题对象的东西是它在信念系统中的地位。要做出这样的证明,就自然要涉及本体论理论,即关于态度本质的形而上学理论,亦即要分析命题态度的本质及内在结构。福多认为,这条论证路线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一方面,它的论证的前提有问题,即心理功能主义对内在结构的看法有问题。它强调,把一心理状态与别的心理状态区别开来的东西是它与别的事态的关系,这种关系反过来又成了心理状态归属的根据。另一方面,即使承认心理功能主义能把人与他物、把一类心理状态( 如信念) 和另一类心理状态区别开来,但是这种论证不一定适用于内容的个体化。简言之,它“未能重构内容的个体化”。[5]71
意义整体论产生的第三条路径是从功能作用语义学出发所做的推演。福多承认: 这种路径是鉴于前两条路径的明显的片面性而提出的。因为前两种方案分别是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方面考虑的,没有直接触及意义的决定因素,因而不能对意义进行个体化说明。新的方案避免了这类问题,因而得到了塞拉斯、菲尔德、洛尔和利康等大家的支持。它认为,“意义理论要有作用,除非它把功能作用当作是内容的决定因素。”[5]72换言之,它要论证的基本主张是: “信念的功能作用( 最明显的是它与它的认识关联项的因果联系) 是它的内容的决定因素。”[5]71功能作用语义学是针对意义的指称理论而提出的,尽管比指称理论有所前进,但仍有问题,如因果联系模式的同一与差异怎样引起意义的同一与差异? 既然功能作用语义学本身有问题,因此由此出发所引出的意义整体论当然也有问题。
从不同的途径而来的意义整体论究竟要说明和表达什么呢? 福多在分析它的形成、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还对它的结论作了概括和批判。根据意义整体论,任何有意义的项目,不管是符号还是概念,都从属于有意义项目所组成的系统。离开了这系统,至少是离开了它与别的有关符号的关系,其意义就是不可能的。例如一个人要把握“狗”这一概念,必须首先把握“动物”“猫”等概念。而这些概念一定相互具有适当的论证和推论关系。福多把一个概念所具有的与别的概念的这种论证、推论关系称作它的“认识上的联络人”。由此可以说,根据意义整体论,概念的内容是由它们的“联络人”所决定的。毋庸讳言,意义整体论有其常识和直觉根据,例如一个人如果知道一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如知道狗是动物,不同于猫和鸡,如此等等,那么我们就可断言他把握了“狗”的意义。据此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知道一个概念与有关概念的关系,当作判断他是否知道该概念的内容的根据。但是意义整体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论。福多这样说的根据主要有: 第一,它有这样的意蕴,即会威胁意向心理学的合法性。而在福多看来,意向心理学或民间心理学是不能否认的,否则会产生巨大的理智灾难。另一方面,民间心理学及其规律事实上具有有效性、普适性,而整体论的结论显然否定了这样的事实。如果任何两个人或不同时间地点上的同一个人像整体论所说的那样不可能共同具有一个概念或一个心理状态,那么民间心理学的普遍原则或规律就不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个体,甚至连一个体也涵盖不了。因此整体论是一种自杀性的语义学。可见,整体论的最大难题是无法说明概念、内容、意向状态的同一性或相似性,进而无法与民间心理学的原则的一定程度的普适性保持一致。第二,语义整体论者最终会陷入语义取消论。第三,与事实不相符号,按整体论,两个人不可能有相同的思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可能有相同的思想。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福多对意义整体论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对意义原子论的肯定。由上述否定所得出的肯定结论是: 思维语言的原始的非逻辑符号的意义不受它与其他符号关系的影响,用概念来说,福多的观点可以这样表述,即我们的简单的概念就是思维语言的符号,其内容不受制于我们概念图式中的其他概念。因此有这样的可能性,即一个人完全可能有关于狗的概念,而同时没有关于猫和动物的概念以及其他相关概念。尽管大多数心灵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反对意义原子论,但福多却乐意接受和倡导这一学说。
福多对意义原子论的肯定以及对意义整体论的批判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责难。第一个责难是: 福多关于意义的本质有非常严格的概念,即在他看来,一符号的意义仅仅是它所表述的属性。由此所决定,表述了相同属性进而有相同指称的两个符号就一定是同义的。福多的错误在于,不能说明意义与指称事实上存在的区别。这个区别是,意义除了有指称之外,还有一个成分,那就是“含义”( sense) 或指称的呈现或描述方式。福多大胆地回击了这种责难,方式是独辟蹊径地 否定———意义有 含义这一 因素。[6]
第二个反对意见是: 福多的理论意味着,我们的许多概念表达的不是外部世界中的属性,而是近端刺激的属性,例如某种视网膜刺激模式。假如把视网膜刺激模式称作R,那么这里有两种因果联系,一是从奶牛到“奶牛”标记的因果联系,二是从视网膜上显示的奶牛到“奶牛”标记的因果联系。如果是这样,福多的内容理论说的不过是: “奶牛”有关于R的内容,而没有关于奶牛的内容。福多回答说,不存在典型的视网膜刺激模式,它能作为奶牛 -“奶牛”的联系的中介。另外,福多为了回答这里的难题,对他的理论也作了适当的补充修改。他认为,一符号s要表述属性p,仅有p引起s的标记这一规律还不够,还必须承认这一点,s有自己的张力,即是说,s有时即使在没有p例示时也能得到标记。
在意义研究中,整体论与反整体论的争论仍在继续,新的理论仍在不断涌现。此种争论从表面上看只涉及一个相对细小和专门的问题,其实不然,首先,两者的创造性论证深化了对意义的本质及决定条件的认识,提出和探讨了与内容本质的理解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且触及了重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问题,如心灵究竟是关系性、渗透性存在,还是实体性、单子性的存在,自我认识如何可能,怀疑主义如何超越等。然后,对形而上学的整体论研究也有推动作用,如丰富完善了一般整体论的内容,催生出新的整体论形态; 还为整体具有独立的存在地位“正名”,认为在本体论关于存在的范畴体系或“库存清单”中不能遗漏了“整体”范畴; 并促使整体论演变成了一种不同于还原论的科学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大促进了整体论本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Fodor J,Lepore E.Holism:A Shopper’s Guide[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2.
[2]Quine W V.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42.
[3]Hahn M,Ramberg B.Reflections and Replies:Essays on the Philosophy of Burge T[M].Cambridge:MIT Press,2003.
[4]Davidson D.Inquiries into Truth and Interpretation[M].New York:Clarendon Press,1984:304.
[5]Fodor J.Psychosemantics: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M].Cambridge:MIT Press,1987.
整体上市股东博弈研究 篇8
股改后, 整体上市成为我国股市的一大热点, 整体上市股票在消息公布前后往往获得相当高的收益率, 而其中大小股东利益的博弈和平衡也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股改后, 定向增发模式和换股合并模式是最为常用的整体上市模式, 统计表明, 股改后至2008年5月的整体上市案例中, 定向增发模式占比约为75%, 换股合并模式占比约为15%。实际上, 换股合并模式在很多变量上和定向增发模式是类似的, 例如换股合并时也要牵涉到大股东净资产的评估, 而大股东换股价格的确定又类似于的定向增发价格的确定。
整体上市本质上属于资产重组的范畴, 陈信元、张田余 (1999) 发现资产重组股票的收益率与其重组方式有关, 重组过程中股价的变化更多反应了短期投机行为, 公司价值并没有变化[1]。姜金香 (2008) 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整体上市路径的差异, 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市时注入资产的估值等因素对股价变动有显著的影响[2] 。陈家琰、王培志 (2008) 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整体上市路径的效果, 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市时注入上市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等因素对股价有显著的影响[3]。陈阳 (2007) 发现06年定向增发的股票能够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主要是由于定向增发能够满足各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4]。上述文献主要是基于实证研究, 尚没有建立模型从理论上对并购重组进行解释。本文以定向增发模式的整体上市为例, 通过分析整体上市过程中大小股东的利益博弈关系, 构建并购重组的理论框架。
1关键变量对大小股东持股市值的影响
1.1假设条件
本文考虑仅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模型, 忽略机构投资者是由于:如果包括对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 则对机构投资者的分析类似于大股东;如果不对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 则对其分析类似于小股东。假设整体上市时公司的所有股份都已经获得流通权, 整体上市前上市公司的股份总数为N, 其中大股东持股数为N1, 小股东持股数为N2。上市公司以价格p0向定向增发, 大股东以其部分净资产进行认购, 注入资产的评估值为V0, 上市公司需增发新股N3=V0/p0。定向增发完成后, 上市公司的总股份变为N*, 其中大股东持股数增加至N1+N3, 小股东持股数不变。假设不进行整体上市时, 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产生的利润分别为R0、R1。假设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没有关联交易或者关联交易的金额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前述假设, 整体上市完成后新公司的利润为 (R0+R1) , 新公司的每股收益为EEPS= (R0+R1) /N*。考虑到N1、N2及R1是原来上市公司的相关变量, 影响整体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关键变量是R0、V0和p0。
1.2大股东持股市值影响因素
假设市场给予新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为PPE, 且为外生变量, 则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
MMV=EEPSPPE (N1+N2+N3) , 大股东持股市值为:MMV1=EEPSPPE (N1+N3) 。
大股东注入资产评估值对其持股市值的影响为:
定向增发价格对大股东持股市值的影响为:
大股东的盈利R0对其持股市值的影响为:
以上表明大股东净资产评估值越高, 定向增发价格越低, 大股东的盈利能力越强, 则整体上市后大股东持股市值越大, 反之亦是。
1.3小股东持股市值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小股东而言, 整体上市完成后其持股市值为:
大股东净资产评估值对小股东持股市值的影响为:
定向增发价格对小股东持股市值的影响为:
大股东的盈利R0对小股东持股市值的影响为:
以上表明大股东净资产评估值越低, 定向增发价格越高, 大股东盈利越强, 则整体上市后小股东持股市值越大, 反之亦是。
2 “理想市场”博弈分析框架——以内在价值为基础
2.1概述
前述分析表明注入资产盈利能力对大小股东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 而定向增发价格和大股东净资产估值对两者利益的影响方向则是相反的。这就表明定向增发过程中在定向增发价格和大股东净资产的评估值这两个变量上存在大小股东的博弈行为。在这一博弈的过程中, 大股东可以选择注入资产的时间, 而这实际上是对定向增发价格的一种变相选择, 这是由于根据证券法规定定向增发价格不得低于消息公布前2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均价;大股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净资产的评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是由于资产评估本身是一个较为主观的行为, 大股东有能力对资产评估公司的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小股东而言, 其基本上无法对定向增发价格和注入净资产评估值进行影响, 唯一能做的是在消息公布后通过买卖股票来表达自己对整体上市所影响上市公司估值的看法。本部分以内在价值为基础, 对大小股东的利益博弈进行分析。内在价值可以认定为是公司的“真实价值”, 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虽然难以精确计算, 但是这一内在价值确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理论上, 以内在价值作为公司价值的衡量标准, 要比直接以市场价值定义公司价值更加合理。
2.2大股东视角
假设整体上市前公司的内在价值为V1, 每股内在价值为p1, V1=p1N。假设大股东待注入资产的内在价值为V2, 每股内在价值为p2。这部分资产没有上市, 以其账面价值对其进行衡量是合理的方法。但是, 在“理想市场”的假设下, 可以认为这部分资产可以独立IPO上市, 且忽略相关成本和上市可能造成的相关法律法规障碍。一旦企业上市, 其内在价值将是衡量其真实价值的最好标准。在这样的基础上, 大股东既可以选择将注入的资产独立IPO, 也可以选择将这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如果大股东选择将这部分资产独立IPO, 在理想市场上这部分资产的价值为V2;如果注入到上市公司, 假设资产注入能够带来的协同效应的价值为ΔV, 则资产注入后公司整体的内在价值为:V3=V1+V2+ΔV, 每股内在价值为:
2.3小股东视角
小股东在定向增发前后的持股数没有变化, 因此考察其持股市值的差异等价于考察其每股内在价值的差异。注入资产前中小股东持股的每股内在价值为p1, 注入资产后持股的每股内在价值为p3, 因此小股东在此过程中获益的条件是:p3>p1, 即
2.4大小股东的博弈
将大股东注入的资产和原上市公司的资产看作一个整体, 注入前, 这一整体的内在价值为V1+V2, 注入后, 这一整体的内在价值为V1+V2+ΔV, 因此, 大小股东的博弈实质是对资产注入产生协同效应价值的瓜分。
根据上述条件, 理论上如果要使原来的股东都能够获益需满足的条件如表1所示。
显然, 根据上述条件大小股东博弈能够获得双赢的条件是:
即:
我国整体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是:整体上市前大股东控股比例一般较高, 有的甚至达到绝对控股 (N2-N1<0) ;注入的资产质量虽有差异, 但以优质资产为主, 往往能够产生正的协同效应 (ΔV>0) 。这种情况下, 在选择合适的定向增发价格和进行合理的注入资产评估的基础上, 大小股东的利益能够达到双赢。对于小股东来说, 这就意味着股价的上升 (p3>p1) , 因此我国整体上市股票在消息公布后股价上涨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如果大股东选择以很低的价格进行定向增发, 增发价
在进行重组的实际操作中, 对于资产评估值的监管正在加强, 过分偏离实际的资产评估值会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 因此大股东通过调整资产评估值获益的空间并不是很大。由于定向增发的时机由大股东自己把握, 因此大股东选择较低的定向增发价格获益更加容易。
根据前述条件, 大小股东不能获得双赢的条件是:
3 “现实市场”博弈分析框架——以市场价值为基础
“理想市场”博弈模型一节构建了完整的大小股东博弈框架, 本小节基于前述分析, 讨论“现实市场”中的情况。在“理想市场”的博弈模型中, 博弈的基础是整体上市前后大小股东的“价值”, 可以认为是一个长期行为;在“现实市场”的博弈模型中, 博弈的基础则是整体上市前后股票的价格和大小股东持股的市值, 可以认为是一个短期行为。在对现实市场的分析中, 需要加入以下合理假设: (1) 股票的价值以市值衡量, 更具体的, 以一段时间市值的均值衡量; (2) 短期内, 市值并不一定等于内在价值, 市场可能出现高估或者低估的情况, 或者说市场未必有效; (3) 长期内, 市值将逐渐趋向于内在价值, 或者说大小股东都会预期市值将趋向于内在价值, 并以此采取各自的行为。
基于上述假设, 可以对整体上市前后股东的价值进行判断。这里我们以时点T1表示大股东发布消息、进行整体上市的时点, 在这一时点, 上市公司的市值为 V*1 = p*1 N, 其中p*1 可以看作整体上市前一段时间内股价的平均值, 即p*1 =
解此不等式可得:
该不等式较为复杂, 以下假设可以简化该式: (1) 注入资产评估值V0和其内在价值V2相等, 注入资产的评估虽有一定主观性和调节的余地, 但是不应与其的真实价值有太大的偏差, 而进行资产评估的目的也在于评估其真实的价值, 因此这一假设也可以认为是较为合理的; (2) θ=1, 即p0 = p*1 , 根据相关法规, 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格不得低于董事会相关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 而前文已经论证定向增发价格不会定的太高, 否则对大股东不利, 综合来看, 定向增发价格和整体上市公告前的市价应较为接近。基于以上假设, 不等式的解可以简化为:
对于小股东而言, 整体上市前每股市值为p*1 , 整体上市后至时点T2, 每股市值为
基于前述简化假设, 在V2=V0和θ=1的基础上, 上述解简化为:
4结论
研究表明, 在选择进行整体上市的时机时, 大小股东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在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低估时进行整体上市对大小股东都有利。在确定整体上市后, 定向增发价格和注入资产评估值对大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则相反, 其间存在着大小股东的博弈。在整体上市能够产生正协同效应的情况下, 大小股东都能获益的可能性较大, 双方获益实际上来自于对协同效应的瓜分。但是, 由于大股东可以对定向增发价格和注入资产评估值施加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整体上市过程中大股东有可能侵害小股东的利益。
摘要:股改后, 整体上市成为股市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 整体上市过程中存在大小股东利益博弈的行为。以定向增发模式为例, 定向增发价格和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值是大小股东博弈的对象。但是, 在对整体上市时机的把握上, 大小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
关键词:整体上市,定向增发价格,注入资产评估值
参考文献
[1]陈信元, 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 1999; (9) :47—55
[2]姜金香.整体上市路径及其评价.海通证券研究, 2008; (5) :33—42
[3]陈家琰, 王培志.整体上市路径及其评价研究.证券市场导报, 2008; (5) :31—49
初中记叙文整体阅读研究 篇9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试验,我采取了“整体阅读”的训练方式,首先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推广。“整体阅读”的方法是由整体到部分,由内容到形式,紧扣中心探讨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我认为无论是简单的记叙文还是复杂的记叙文,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从整体上去理解:内容上写什么? 形式上怎样写? 作用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般阅读记叙文的三部曲。具体做法是:
一、选择课本中精讲课文印证阅读三部曲
我将整体阅读的三部曲划分为按不同篇目设计而成的不同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难度较大的记叙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1.文章内容上些什么 ? (写人 )写什么人 ? (父亲 )写他时采用“描写”直接写,还是通过叙事间接写? (直接描写父亲背影)背影作为全文焦点和线索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哪一次写得最具体? (四次写背影的文字: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第二次最具体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描写“背影”,目的是体现人物品德感情,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体现思想感情? (学生很容易体会出父亲疼儿子)但儿子爱父亲的感情还不能马上体会出来,这就需要继续分析儿子的表现,儿子一共流了几次眼泪,他的思想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学生找到作者共流了四次眼泪,第一次流泪,是悲哀。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第三次有感动也有不舍,第四次是怜惜、怅惘、依恋)分析到这里,学生就会理解本文是要表现父疼子、子爱父的父子情深而背影就是全文的线索。到此,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曲”完成。
2.形式上怎样写 ? 这一曲往往是三部曲的中心、重点。提示: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第二次背影的? (学生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要表达父疼子、子爱父的父子情深,需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倒叙)
3.作用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为什么这篇文章要着力描写背影?(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这一回送行,整个过程,那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在父亲的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的,在这次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再则,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为什么要采用倒叙呢?(倒叙的作用是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
到此,文章的大体轮廓和眉目已经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我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文章共七个自然段,“点题, 设置悬念”“具体描写背影”“抒发思念”各侧重在哪部分 ? 经过反复思考学生能准确答出 :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一篇难于理解的复杂记叙文,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导引下,运用整体阅读的方法很快掌握了主要方面,剩下的就是具体理解字、词、句、段的内容与含义。当然,整体阅读不排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理解, 恰恰相反, 这一步更重要,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整体阅读是条件、是前提。
由此可见,一篇记叙文只要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中心,理解了写法及其作用之后,就完成了阅读任务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部分。这样,学生在下一步的具体分析中才有依据,有条件。
二、运用自读课文检验学生运用情况,达到熟练程度
一般要求学生速读全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回答依据三部曲而设计的问题,再由学生互相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最后精读重要段落,具体分析理解。在检验过程中,主要训练速度和准确度。《台阶》、《信客》都可采用这种形式。
三、整体阅读的好处
(一 )能指导学生将长文章读短、深文章读浅。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阅读。
(二 )能培养、训练、发展学生分析、 综合、概括、 归纳的能力。学生要回答“三部曲”的问题,就要经历“分析、筛选、综合、概括、归纳”的过程,久而久之,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三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索然寡味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拿到一篇记叙文, 不知道从何下手分析,回答问题时不能切中要害。如果学生整体阅读了,读起来,就会抓住要旨,就会爱读、愿读,兴趣浓厚。
(四 )能提高阅读效率 ,做到事半功倍。拿到一篇文章 ,马上就带着三个问题阅读, 这样有目的地阅读一遍比无目的地阅读三遍效果更强。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问题研究 篇10
关键词: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证券市场
整体上市由来已久。早在1994年之前, 国内的企业大都是以整体上市的形式上市融资。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 对拟上市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许多老牌国有企业难以达到上市的要求, 只能通过将优质资产拆分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近年, 剥离社会职能、出售亏损业务、养老移交社会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重大突破, 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能够符合上市的各项要求。国资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正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 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意义
2005年8月23日, 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指出:“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 支持绩优大型企业通过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份实现整体上市。”由此拉开了固有企业大规模整体上市的序幕。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意义在于:
(一) 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 不少国有企业都走上了整体上市之路。随着整体上市工作的不断推进, 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截止到2011年6月底, 中央直属企业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的证券化率分别达到54.07%、68.67%和60.4%, 共控制境内外上市公司359家。未来, 在整体上市工作的推动下, 不仅是央企, 地方国有企业的证券化率也将得到显著提高。证券化对国有资产的好处在于:一是为国有资金退出提供了制度安排, 有利于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的业务转型。二是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透明度, 通过证券市场的约束, 让国有企业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二) 提升国有资产经营效率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有助于提升国有资产经营效率, 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整体上市把价值链相关部门纳入上市主体, 扩大其企业边界, 以内部组织代替外部交易的方式降低交易费用。二是通过组织架构与业务结构的重塑, 将相同或相关业务整合至上市公司, 在原有上市与非上市资产之间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三是整体上市之后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生产规模, 积极向外整合扩张, 促进规模效应的发挥。四是以上市为契机推动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规范整个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五是便于吸引更为优质的资源, 共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 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
国有企业分拆上市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规模普遍较小, 许多优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纷纷选择国外市场上市。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制度建立之后, 海外上市公司可以回归A股市场, 同时也解决了大型拟上市公司的后顾之忧。国有上市公司大盘股投机性较弱, 存在护盘作用, 有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之后, 便于国有资产流转中的定价, 有助于对其业绩及价值进行合理判断, 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规范国有资产交易市场。
(四) 促进国有企业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较间接融资而言具有融资成本低、时间长、稳定性强的特点。国内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是债券进行再融资, 都受到公司规模的制约, 由此导致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比例过低。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之后, 充实了上市公司的资本金, 为其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供了基础, 尤其是针对资本金考核较为严格的国有金融企业。
(五) 减少上市公司关联交易
国有企业拆分上市之后, 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关联交易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对关联方进行利益输送, 将原本属于上市公司的收益转移到非上市部分由其单独享有。二是利用关联方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粉饰, 美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整体上市, 将原来的关联交易内部化, 从根源上切断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利益纠葛。同时, 整体上市后的国有股东利益与上市公司利益基本一致, 减少了其利用关联交易谋取私利的动机。
二、国有企业整体上市面临的问题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虽然对证券市场以及国有企业的发展拥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但不容忽视的是, 其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 整体上市资产质量不高
由于受股票发行上市相关规定的约束, 国有企业当初分拆上市的大都是企业内部最为优质的资产, 剩余的多是盈利能力不强、业务相关程度不高或者非营利性业务。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虽然将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分离出去, 甚至剥离了非主营业务, 但是剩余资产无论是在盈利性还是成长性方面与上市资产的差距都很明显。整体上市前的投资者购买股票的价格是以优质资产为基础确定的。整体上市后, 如果注入资产质量不如原有资产, 将有损于原有股东的利益。因此, 整体上市对国有资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有企业集团边界确定与运行机制研究》 (12BGL04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产有着很高的要求, 否则无法获取非关联股东的支持。实际上, 大部分拟整体上市的资产质量都不高。市场上存在整体上市后业绩急剧下滑的案例, 有的甚至出现亏损, 该现象已经引起了市场的警觉。
(二) 资产收购定价标准不一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缺乏统一的资产收购定价标准。作为卖方的国有控股股东希望获取一个较高的对价, 作为买方的上市公司希望以更高的性价比购买资产。在理论上, 该价格是由供给双方博弈结果而定。但事实上, 博弈双方的地位并不平等, 导致博弈结果往往偏向其中一方, 更多的是偏向于国有控股股东。整体上市定价过程中, 国有股东与保荐人、承销商的利益是一致的, 只有获取较高的对价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整体上市的整个过程, 包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发行定价都是由控股股东及券商主导的, 而代表上市公司利益的中小股东很难参与其中并加以控制。资产收购标准不一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国有股东主导下的高定价, 直接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出于快速上市的目的而以较低定价换取市场的认同,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 股权集中度显著提高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普遍较高, “一股独大”现象较为严重。股权集中虽然有助于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但是也容易发生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拟上市资产规模一般都比较大, 为保证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大都采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股票购买资产的方式, 由此导致上市公司的股权更加向国有股东集中。股权集中度提高之后, 中小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的话语权被进一步稀释, “一言堂”现象更容易发生。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导致控制权集中后“代理”问题更容易发生, 管理层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出现的概率更大。
(四) 国有股减持冲击加大
整体上市之后, 盘活了国有存量资产, 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 加速了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 有助于缓解国有股权过度集中现象。同时, 全流通后国有股的大量减持对证券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成为A股下跌的一项重要原因, 受到投资者的诸多非议。市场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担心整体上市后国有股减持对股价的冲击。在一般投资者看来, 持有“原始股”的国有股东无需担心股票价格而随意进行抛售, 由此导致市场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进程加快后的担忧。
三、促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相关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 文章提出以下建议用以支持国有企业整体上市。
(一) 完善总体规划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一般对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并不产生影响, 但后续的国有股减持如同IPO和再融资一样使市场形成阴影。大量的国有企业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整体上市, 其对股市的影响不容忽视。事实上, 这并非最优决策, 分批次、有计划的上市安排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制定完善的总体规划, 使国有资产证券化变得有序有度。在制定规划时, 需要考虑:一是企业的自身需求, 根据不同企业的状况分别安排其整体上市进程。二是市场的承受能力, 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安排不同时间段整体上市的规模。
(二) 严格准入标准
目前,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主要依据的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并购重组的相关规定。无论是再融资还是并购重组, 都只是一般性要求, 没有针对整体上市的专门规定。这些要求对于准备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而言并不高, 基本都可以达到。只有严格整体上市的标准, 提高准入门槛, 才能支持真正优质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 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整体上市标准趋严后, 能够提高市场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认同度, 增强市场的参与程度, 减少对市场的冲击。整体上市标准应该包括业务的相关性和盈利性;相关性即所注入的业务必须与上市公司已有业务或发展规划相关;盈利性即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要强, 不能明显弱于上市公司。
(三) 规范定价流程
整体上市资产的定价问题关系到国家及投资者利益, 必须加以规范,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中小股东的参与程度, 减少控股股东与券商之间的“合谋”, 保障其在上市公司中的合法权利。二是准确计量定价基数, 消除利益输送行为对拟上市业务财务数据的影响。三是合理确定定价系数, 在系数的确定过程中既要参照行业平均值, 也要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
(四) 拓展上市模式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多采用向国有股东定向增发股票购买资产的方式, 该模式虽然便于操作, 但是却带来了许多问题。整体上市的本质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无异, 其模式也不局限于此, 例如公开增发新股购买大股东资产、向第三方定向增发新股购买大股东资产等方式都可以得到运用。公开增发模式有助于减少整体上市过程中的利益输送, 同时化解控制权过于集中的问题。向第三方定向增发模式有助于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由定向增发的购买方代替广大中小股民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进行监督。
(五) 加强市场监管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过程中, 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 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其中,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对国有资产和国家利益的保护, 谨防国有资产流失及整体上市时的利益输送。证监部门应当重视对整体上市所涉证券事务的监管, 落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 避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和破坏市场公平秩序行为的发生。行业协会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深化管理体制, 确保中介机构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业务中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保证会计师、评估师、律师的执业质量。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作, 建立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进行监督的联动机制, 形成完整的市场监督体系, 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键益.我国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效果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0.
[2]黄清.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研究——国有企业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模式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 2004, (2) .
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研究 篇11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叶璇(1978-),女,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投资经济与企业跨国经营、技术经济、科技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23-03
整体性治理是政府机构组织间通过充分沟通与合作,达成有效协调与整合,彼此的政策目标连续一致,政策执行手段相互强化,达到合作无间的目标的治理行动。[1]它强调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从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和公私部门三个层面上,涉及的政策、管制、服务提供和监督四项关键活动进行整体性运作,使管理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民提供无缝隙而非分离的整体性服务。
以下按照希克斯等人提出的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分别从其整体性治理的内容、特点、整合目标与机制,整合深度的度量及治理类型等方面进行梳理。
一、治理内容
整体性治理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治理层级间、治理功能、及公私部门的整合;二是政府活动方面,进行政策、规章(管制)、服务和监督四项治理功能的整合。
(一)整体性治理的活动面向
整体性治理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帮助下,技术上已经越来越见可行性,但是政策运作的整合涉及的面向是多元而复杂的。整体性治理欲整合的四大治理活动包括:政策。从政策制定、政策内容到执行监督、实施检查;规章。个人、公私部门规章的内容、组织架构和影响;服务。服务的内容、安排和影响;监督。对以上三方面的评估、审查和解释。
(二)整体性治理的结构面向
就政府组织的架构与型态来观察,整体性治理下的整体性政府运作涉及三个面向:治理层次的整合。整合从地方政府、区域政府、中央政府到国际性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各种组织、法令规定和政策运作程序。例如,全球与国家层级的整合(如 WTO 规范的制定与执行)、中央与地方机关的整合、全球层级内环保与信息保护组织的整合等;治理功能的整合。在任何一个政府的内部治理整合上,则必须要改善或打破传统行政所运用的功能性分部化原则,使政府提供业务必须依赖各个功能不同机关单位的传统,改善成为政府各机关单位主动协商而且密切合作的服务机制。例如,卫生与社会保障功能的整合;
公私部门的整合。整合可以在公共部门内进行,也可以在政府部门与志愿组织或私人公司之间进行。[2]强调公私部门间是一种伙伴关系,不但需要在法律制度方面提供更多的协助,更需要公务员体制和行政运作体系进行全面的、弹性化的调整,以便适应千变万化的公私部门合作之需。例如委托外包、行政法人化等。[3]
二、特征
(一)目标和手段的相互强化
希克斯等人以目标与手段两个维度构筑了一个辨析“整体性政府”与“渐进式政府(Incremental government)”、“贵族式政府(Baronial government)”、“碎片化政府(Fragmented government)”和“协同型政府(Joined up government)”区别的分析框架。目标相互冲突、手段相互冲突的是贵族式政府,其特征是没有治理;目标相互冲突、手段相互增强的是渐进式政府,是合作的、凑合应付的政府;目标相互增强、手段相互冲突的是碎片化政府,是互相竞争和争夺的政府。
在他们看来,整体性政府理念并不是否定分工和专业化,它所针对并试图取代的是“碎片化政府”中缺乏联系和协同的专业化,即不同层级、不同功能的政府部门之间目标一致,但在实现目标的手段方面缺乏共识,从而导致相互之间竞争地盘和势力范围。
至于“整体政府”和“协同政府”之间的区别,核心在于目标和手段的兼容程度,协同政府意味着不同公共部门在目标和手段上不存在冲突,整体政府则更高一个层次,要求目标和手段之间的相互增强(mutually reinforcing)。 [4]
(二)协调与整合的区别
在希克斯看来,协调指的是确立有关合作和整体运作、合作的信息系统、结果之间的对话、计划过程以及决策的想法,而整合指的是通过确立共同的组织结构和合并在一起的专业实践与干预来执行和贯彻这些想法(见表1)。
表1 关键术语的定义
资料来源:Perri 6. 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 New York: Palgrave, 2002:34.
三、治理目标与整合机制
希克斯认为,更有效地处理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整体性运作的中心目标,但同时也有其它次重要的目标。他认为,从政策、顾客群体、组织和机构四个关键层面考虑目标是有帮助的。政策层面目标描述了对特定领域进行公共干预的整体目标。顾客层面目标关注满足顾客需求或协助形成顾客偏好。组织层面目标是着重组织关系的有效地管理。机构目标是推动相关机构工作。一般来说,顾客和机构层面的目标是由地方层面产生和拥有,而政策和组织层面的目标则通常是由国家和超国家层面形成并对此负责。
人们以不同的动机进行整合性运作。在很多伙伴关系中,参与者并不享有共同的目标,但这并不一定影响各参与者达成自身目标的能力。大多数机构的整合性运作具有多重目标,但明智和有效的整体性运作通常要求至少其中的一个机构有一个明确而连贯的目标。
目标一旦设定,政治家和公共管理者就要拟定一系列框架性决定。首先是确定不同操作层次的整合重点。最高层次上,目标是改进结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就有必要整合许多过程。例如,政策目标是提高就业率,那么一些主要的因素就是教育、家庭、流动性和交通、社会网络、对风险的态度、期望值、住房以及日托的代价。与此相关的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所有的机构,它们在这些领域里提供、管制和推进政策动议。在顾客层次上,关注的重点是老人、孩子以及一些可能有犯罪倾向的年轻人。这一目标的实现涉及所有对这些群体的生活机遇产生重大影响的机构。在输出层次,可以试图将所有涉及提供或管制某项具体服务的机构组合到一起。在转换层次,目标是整合所有涉及处理支付与来自民众的相关活动。最后,在最低层次上,目标是将所有使用某类输入的活动整合,例如,合并一个数据系统。[5]
在希克斯看来,识别表中各层次整合目标至关重要,因为整合目标是实现“整体政府”治理结构结果导向的依据。同时,他也认为一个机制中的“输入”可以在整合目标中成为“结果”的支持,因此,没有必要在每个机制中找寻一个适合所有关系的要素。通常,一个整合策略及目标需要使用几个或多个机制。反之,一个机制也可以用来支持一个或几个目标。设定目标,连接整合的维度(输入、转化、输出和结果)和选择恰当的机制构成了“整体政府”治理结构运作的基本框架。
四、整合深度的测度
希克斯认为,从强度(intensity)、范围(scope)、广度(breadth)和曝露(exposure)四个方面度量整合深度是观察整体性运作的有用方式。强度是对整合活动间所需共享资源的测度。如涉及的劳动时间或接触频率。范围是对参与合作的机构数量的测度。广度是对要整合的相关范围活动的测度(这一度量通常是跨学科和跨功能的)。曝露是对整合可能妨碍每一参与机构核心业务程度的度量;或整合过程中主要活动、预算、专业重点和/或政治可信度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一般而言,整合程度越高,凝聚力越大,各自为政就越少,连接就越紧密。同时,希克斯还指出,强度、范围、广度和曝露并非同起同落。一些低强度的整合其曝露可能出人意料的高。
五、类型
根据相互介入的程度,希克斯将整体性治理分为协调和整合两类,认为整体必须协调可采用纳入考量(Taking into account)、对话(dialogue)、联合计划(Joined planning)和联合运作(joint working)等工具来完成;而整体性整合可藉由联合开发(Joint venture)、卫星化(satellite)、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共同体(union)和合并(merger)等方式来完成。
六、结论
整体性治理从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和公私部门三个层面,对政策、管制、服务提供和监督四项关键活动进行整体性运作。它以目标之间和手段之间的相互增强为特征,以反“碎片化”政府为目标,通过政策、顾客、组织和机构四个重要层面的运作机制,以及协调和整合两类工具来实现目标,并可以从强度、范围、广度和曝露四个方面度量其整合深度。上述构成了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1][5]Perri6: Diana Leat, Kimberly Seltzer and Gerry Stoker, 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 The New Reform Agenda,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PALGRAVE,2002.
[2]Perri 6, Diana Leat, Kmiberly Seltzer, and Gerry Stok-er ( 2002), Towards Holistic Governance:The Reform Agenda, New York: Palgrave:29.
[3]李长晏. 从全局治理论区域政府的设计[J]. 全球政治评论,2004,(10).
[4]竺乾威. 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6] 周志忍.整体政府与跨部门协同——公共管理经典与前沿译丛(首发系列序)[J]. 中国行政管理,2008,(09).
[7] 彭锦鹏. 全观型治理:理论与制度化策略[J]. 政治科学论丛,2005,(23).
无避让立体车库整体设计研究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私家车已经非常普遍, 使得人们的出行非常便利。从发展趋势看, 私家车保有量在未来仍会居高不下, 导致了机动车保有量过多与停车位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的比例仅为5:1, 而车位和汽车保有量的合理比例应为1.2:1。目前, 许多社区都在扩建地下车库, 虽然可以适当缓解当前矛盾, 但其土建投入成本相对较高, 经济效益不佳。近几年, 利用竖向空间思维而发展起来的机械式双层或多层停车设备组建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并且成本较低, 经济效益非常乐观。因此, 本文通过对无避让立体车库的系统设计, 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1 无避让立体车库总体设计
立体车库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 国内外关于立体车库的技术还不太成熟, 这为无避让立体车库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针对使用量较多的大中型轿车的基本尺寸:车长4.6~4.9m, 车宽1.7~1.9m, 车高1.3~1.6m, 轴距2.7~2.9m, 对无避让立体车库的总体尺寸进行设计。通过对轿车各种基本参数以及其他方面的考虑, 本文所设计的无避让立体车库拟定尺寸参数见表1。
通过对以上参数以及各种机械式立体车库的优缺点的分析与比较, 得出无避让立体车库的整体设计图如图1所示, 本文所设计的无避让立体车库的优点:占地面积不太大, 安置很方便, 上层和下层取车不需要避让, 可以安装多台并且多台车辆可以同时存取, 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进行避让。所设计的无避让立体车库解决了人们在上下班高峰期“如何才能便捷式快速存取车”迫切问题, 降低了存取车所需时间, 提高了办事效率。本文就无避让立体车库整体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为了实现便捷式存取车这一系列动作, 本文所设计的无避让立体车库初步包括五大系统和五大部件。五大系统分别是:回转系统、提升系统、行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安全防护系统。五大部件分别是:道轨、立柱、载车板、滑座、运行小车车体等五大结构件。本文就无避让立体车库的五大系统以及五大部件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提升系统主要是实现通过滑座由载车板所搭载的车辆的升降运动。当车辆到达载车板上后, 通过提升系统把车辆由地面提升到空中指定位置。回转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载有车辆的载车板的回转, 使得载车板由当前存取车的状态恢复为原来的位置状态。行走系统则是由驱动电机提供动力, 然后带动链条实现载有小车的整体无避让立体车库的前后移动。电气控制系统以及安全防护系统主要是进行整体无避让立体车库的电气控制以及安全控制。
五大部件如同人体的骨架, 构成了无避让立体车库的整体框架结构, 其中导轨如同人的双脚, 用于承受整体重量, 立柱如同人的脊椎, 用于支撑。载车板主要是用来车辆的承载, 滑座则是用来连接立柱和载车板。
2 无避让立体车库关键构件设计计算及其强度校核
本文选用了综合性能较好的Q235低碳钢。在根据强度、刚度、经济性等要求下, 初步设计出关键构件的结构及主要用料。本节将主要对载车板及立柱进行设计以及有限元分析, 得出受力以及变形图, 验证结构件的强度需求。
(1) 载车板设计计算及其强度校核。本文是通过ABAQUS软件对关键构件进行强度校核, 根据忽略次要矛盾, 抓住主要矛盾的原则, 进行对载车板的简化, 忽略了圆角、小凸台等不影响受力的结构设计。
定义材料属性和截面属性。划分网格, 本文采用四面体free网格划分, 且本文选择计算精度比较高的C3D10 (10节点二次四面体单元) 网格划分。网格划分完成后, 对载车板进行载荷以及约束的加载。载荷以及约束条件建立后, 进行提交分析作业步骤, 之后进入了Visualization模块。图2是载车板变形前与变形后的对比图。
如图2可看出载车板的应力云图显示等效应力的最大值为53.23Mpa, 位置为载车板与滑座连接处。上文所述载车板所选材料为Q235低碳钢, 其屈服极限为235Mpa, 许用应力为180.77Mpa, 载车板等效应力的最大值远小于其材料的屈服极限, 所以载车板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且有一定的余量。
(2) 立柱设计计算及其强度校核。首先定义材料属性、截面属性, 然后将定义好的截面属性赋予整个立柱, 详细步骤与载车板分析步骤相同。
如图3可看出立柱的应力云图显示最大等效应力为68.82MPa, 且位置为立柱最底端, 立柱使用的材料为Q235碳素钢, 其屈服极限为235Mpa, 许用应力为180.77Mpa, 远大于68.82MPa。所以立柱的强度足够, 且有一定的余量。
3 结论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并且在未来仍会居高不下, 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停车难以及存取车费时的难题刻不容缓, 本文所设计的无避让立体车库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无避让立体车库的发展是符合当前需求的, 肯定会得到社会认可的, 能够给社会以及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
摘要:近几年,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 私家车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然而, 在私家车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如何在上下班高峰快速存取车”已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 本文设计了一种无需排队等候、上下层无需避让的立体车库, 将其称为无避让立体车库。
关键词:私家车,便捷存取车,无避让立体车库,机械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刘丽娜.浅谈立体车库的特点及其应用[J].技术与工程, 2007, (12) :96-97.
[2]何守训.无避让立体车库机械部分的研究[硕士], 2012-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工程.
[3]俞天明.无避让立体停车库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 2012, 07:143-144.
[4]石亦平, 周玉蓉.ABAQUS有限元分析实例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25
[5]俞天明.无避让立体停车库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 2012, 07:143-144.
[6]Chen, W.F.and Lui, E.M.Structural Stability-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M], Elsevier, New York, 1957
【整体度假旅游研究】推荐阅读:
镇江横山旅游项目整体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08-26
整体性研究06-13
整体性研究方法09-18
英语整体性教学研究06-09
整体厨柜的节能设计研究论文08-28
安徽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研究报告摘要08-28
旅游度假08-19
整体发展07-16
整体素养05-19
整体营销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