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研究方法

2024-09-18

整体性研究方法(通用12篇)

整体性研究方法 篇1

阅读作为一种掌握知识、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于其他知识的掌握。在初中阶段,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都处于正在形成的过程当中, 如果能够通过良好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 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 我们有必要对于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 从而对教学进行指导,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中考考试的重点。

一、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含义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对于人短暂一生的而言, 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完全了解偌大的世界以及其所包含的知识, 我们往往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通过阅读前人总结的文献资料、书籍等来掌握知识、更新知识,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因而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所有的阅读能力当中, 相对于掌握某个片段、某个局部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而掌握整个系统、全面的知识则相对较难, 因而我们需要具备整体阅读的能力, 来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知识和文章。

整体阅读是相对于局部阅读而言的、一种较为复杂的阅读方式。其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信息, 并能准确地分清其主次。这种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和常规的考试当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 整体阅读的重点不在于对文章字、句、段的分析与理解, 而是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要表达的意思, 从而避免学生曲解文意, 避免文章本身美感被破坏。当然, 整体阅读的方法也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整体阅读的能力相对而言掌握的难度更大。

二、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现状

作为一项较为复杂和难度较高的阅读方法, 将其传授给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初中学生来说, 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难度, 许多文章、作品自身都是作者在经历的大量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应, 理解难度较大。加之教学方法的不适当, 导致了初中整体阅读教学及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 对整体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

初中生虽然掌握的知识有限, 但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阅读以及考试当中却常常把握不好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这一点与学生整体阅读的水平息息相关。初中生处于能力培养和不断完善的阶段, 整体阅读能力的缺乏归咎到日常教学当中就是对整体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既与教师有关, 也与学生有关。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整体阅读方法的教学与练习所占比例较小, 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更多是让学生逐句逐段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以及讲解, 这样虽然有助于理解文章, 但其实对文章的整体性造成了一种破坏, 也使学生养成了相应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 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 对考试有畏难情绪, 希望通过逐字逐句的阅读来加快对文章的了解, 结果适得其反。

(二) 忽视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一篇文章的文学作品, 其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运用不同的方法, 构造不同的故事发展脉络, 来表达文章的主旨, 或赞美或批评。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待文章各个部分, 那么就会陷入到故事发展的某一个情节当中去, 从而不能完整掌握文章要义, 甚至在作者欲扬先抑的手法当中, 会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 导致偏差。所以, 阅读首先强调的是对于故事、文学形象的完整掌握, 把握各种联系。而在现阶段, 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整体感知能力也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 教师教学水平与观念相对滞后

通过小学阶段的教育, 初中生对世界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但尚未形成相应的能力, 因此中学阶段的教学就相当重要, 尤其对于基础课程语文来说, 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很多教师的专业技能较低,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理念老化, 使得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依然是逐句逐段的理解, 忽视了对于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述, 整体阅读的方法无论是对于掌握知识, 还是应对不断改革的考试, 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对整体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 弄清楚真正有效合理的整体阅读方法是什么, 应该怎样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去。结合众多学者以及教师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将有效的整体阅读方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整体感知

对于整体阅读方法而言, 我们需要对传统阅读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首先, 拿到一篇文章, 学生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其题目、段落布局、文章结构等要素把握文章的大意, 对文章的基本情况、所要表达的意思形成自己的见解;其次, 对文章进行通读, 重点掌握文章的写作对象、文章的类型, 故事发生的基本情况等, 把握整体思路;再次, 梳理文章的线索。在这里, 教师要注意合理地引导学生, 对前面学生所产生的自我见解进行纠偏, 并灌输基本的文章线索梳理方法;最后, 在掌握以上信息之后, 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引导, 梳理文章的主旨。

(二) 研读局部

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情况、主要线索以及主旨, 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再去对文章的局部进行仔细研究, 不仅更加容易, 也能够理解作者写作手法、情节安排以及特定人物安排的用意。在研读局部的过程当中, 学生要重点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 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对段落中精华的部分进行剖析, 了解文章背景, 掌握写作方法, 并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三) 综合分析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与局部研读之后, 我们就需要将阅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即对文章进行鉴赏。一方面, 要深刻剖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特色、情感表达、故事铺陈等, 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 并运用到写作与阅读当中去;另一方面, 则是在原有故事情节上进行讨论分析, 研究新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是一个由总到分再到总的过程, 无论是学生自身阅读, 还是老师的教学, 都应该培养这样一种思维习惯, 理解文章先对文章整体的情况进行感知, 而后对于局部进行研读, 最后结合前两者对整个文章进行鉴赏, 以达到由此及彼, 培养良好思路的目的。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并渐渐成形。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 整体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也是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整体阅读含义的基础上, 针对当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性地提出了整体阅读的正确方法, 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莉.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浅见[J].课外语文, 2012 (12) .

[2]刘海艳.初中语文整体阅读学案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1) .

[3]邹海东.试析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 2011 (33) .

整体性研究方法 篇2

文章对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个体主义、整体主义及结构化理论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之进行了简要的`评价;与此同时,文章还提出,结构化理论在克服主体与客体、行动与结构、个人与社会等二元对立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它并不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简单拼凑.

作 者:郇建立 HUAN Jian-li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1 17(1) 分类号:BO26 关键词:方法论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结构化理论  

以人为整体的管理方法 篇3

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是传统的医学模式,基础是病史、体检和特殊的检查,强调做出诊断和治疗疾病。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断,是典型的以医院为基础的模式,被定义为从病理学角度出发,而非重点关注病人的感受。

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不只考虑疾病诊断和疾病管理,也添加了其他的方面——病人的心理-社会特征(见表1)。具体包括:把病人当作人来看;对疾病的心理反应;家庭;家庭关系的影响;工作和休闲;生活模式;环境。

由一个案例的病史验证整体医学照顾

病人JR,47岁,汽车司机。

疾病为中心的问题。在突发的左侧坐骨神经痛(现已缓解)和工作中举行李后发生的腰痛后,从轻到重的腰部疼痛持续了5个月。

JR(一个真实的病人)代表了一些全科医学中所碰到的患有慢性背痛常见问题的病人。他的病例帮助阐明以人为整体的管理的重要性。

1 辅助检查

X线平片(过去做的)——腰椎第4~5椎间盘轻微狭窄,椎体连接处有轻微的退行性变。

CT扫描——轻度颈椎病(关节)和腰椎第4~5椎间盘退行性变:神经根受到影响。

疾病为中心的诊断

腰椎第4~5椎间盘退化疾病为中心的管理

背板

吡罗昔康,每天20 mg

表1 以人为整体的诊断和管理

必要时给予可待因和对乙酰氨基酚混合片

2 以病人为中心的问题 关于背部疾病对病人影响的详细病史揭示了如下几点:

对于作为工人而得病觉得羞辱

无聊和挫败感导致了易激惹的行为

对他的未来感到焦虑,特别市职业

害怕成为“在轮椅中”瘫痪的残疾人

同家庭成员间的冲突

考虑性生活的减少

对于医疗管理效果差感到气愤

对于医生对他的疾病缺乏关注感到气愤

考虑到一些更严重的问题(他承认害怕患上癌症)

抑郁的感觉:不能处理,睡眠紊乱

考虑服用的药物,特别是NSAIDs以病人为中心的物理检查

整体: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精神紧张和焦虑,因为衰老而脊柱弯曲

心血管检查:血压165/100 mm Hg(1 mmHg=0.133 kPa)

体重:85 kg

身高:1.67 m

体重指数:30.5

3 问题列表

慢性背痛

高血压

肥胖

焦虑

抑郁

多虑(严重疾病、未来事业、经济情况、性行为、服用药物)

家庭分裂

有问题的饮酒情况

尼古丁过量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风险4 管理方法 心理支持;适当的安慰;解释、基本的辅导和病人教育;增强病人自我责任;药物治疗;预防和健康指导;推荐健康的生活模式;鼓励家庭支持和帮助;给予特殊危害和预期指导;其他治疗,如按摩治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及替代治疗;疑难问题的咨询,转诊、随访。

整体性研究方法 篇4

以研究剩余气分布规律为突破点, 利用侧钻、大修、调补层, 加大更新井部署等手段实现油气田整体高效开发。

大力开展开发对策研究, 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气藏工程配套技术方法, 全面提升区块的开发效益。

1 气藏简况

兴隆台采油厂是辽河油田分公司天然气的重点产、供区, 所辖气藏在辽河断陷的东部凹陷和西部凹陷均有分布, 北起欧利坨, 南至荣兴屯, 西起双东, 东至红星, 遍布于热河台、于楼、黄金带、兴隆台、大洼等10个油田和2个区块, 纵向上有7套含油气层系, 自下而上分布于太古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由于储层的沉积、发育等地质条件各不相同, 气藏类型众多, 油、气、水关系错综复杂, 造成兴采各油气田的开发现状及效果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2 天然气开发形势分析

2.1 后备资源不足, 剩余可采储量减少, 储量接替难度大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 一方面, 兴采所属油气田都进入油气开采的中后期, 老区产量递减加快;另一方面, 新区勘探没有大的突破, 缺乏整装富集储量的发现, 天然气资源接替紧张。

2.2 剩余气层少、厚度薄, 泄压层比例较大, 开发难度增大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逐年减少, 致使油气稳产基础越来越薄弱。近几年由于天然气采气速度加快, 致使各油气田剩余气层数量迅速减少, 主力气层都已动用, 剩余气层多为单层、薄层, 且动用情况较为复杂, 目前气井平均单井剩余气层厚度仅为解释气层厚度的4.9%, 多数气井已采至d组气层 (1500米以上) , 经过多年的深入挖潜, 可调层的余地日益减少, 能够动用的气层越来越薄, 且主要分布在正常生产的油、气、水井中。剩余气层中普遍泄压动用, 压力系数平均为0.3-0.5, 而70%-80%剩余气层已严重泄压无法调层射孔生产, 导致天然气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2.3 出水、出砂气井日益增多, 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经过多年的开发, 气藏开采层位逐渐由沙一各层组上调到东营组, 而东营组砂体成岩作用差, 胶结疏松, 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砂。气井普遍存在出砂现象, 致使一些气井因出砂严重而报废。

2.4 老井生产时间较长, 井下工况复杂

有很多老井已生产数十年, 经过多次作业, 加之其他因素影响等, 很多井存在井下落物、套管变形、错断甚至挤灰管柱固结井中等情况。

3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措施, 提高气藏整体开发水平

近几年通过利用PNN等测井新技术, 寻找新储层;加强气藏动态分析, 利用侧钻、大修、打更新井等手段挖潜取得良好效果;对出水、出砂井运用排水采气、防砂排砂等新型采气工艺技术延长单井稳产时间;全面开发剩余气资源, 使天然气整体开发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3.1 加强更新井部署, 有效弥补递减

随着油气田的长时间开发, 部分生产井套管因出现套变、错断等各种问题不能再利用, 导致开发井网不再完善。同时, 由于城区建设需要, 使部分位于城区内的气井因地面原因被迫封井, 导致剩余气无法开采, 造成井网不完善形成井间剩余气, 这种情况在处于城区的兴隆台油田比较常见。针对这种情况, 合理部署更新井, 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3.2 采用气藏工程配套技术, 提升区块的开发效果

一是立足现有实用技术, 进一步完善形成配套技术系列, 二是尽快形成稳产技术, 实现气田的持续发展;三是积极探索低压、含水、出砂气藏有效开发技术, 全面提升区块开发效益。

3.3 加强浅层疏松砂岩边水气藏合理开采方法研究, 提高气井单井产量

由于浅层气藏具有高渗透和胶结疏松的特点, 放大气嘴可获得高产, 但易造成出砂、砂埋而影响气井正常生产。针对出砂层位提高气层射孔厚度和跨度, 进行长井段多层合采, 限制压差生产, 谨慎放大压差。

3.4 开展射孔层位优化组合研究, 确保油气田高效开发

兴采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气层多、气水关系复杂 (边界各异) 、储集层容易出砂。射孔层位优化组合研究的思路是在气藏构造研究、气砂体评价、试采分析等基础上, 制定适合于各油气田开发层系、开发层组和射孔单元的划分标准, 提出气井射孔层位优化组合方法, 矿场应用结果表明, 优化射孔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3.5 推广油套分采工艺技术

油套分采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提高单井产量技术, 且不影响套管资料求取。通过油套分采作业, 减少层间干扰、发挥了气层生产潜力, 满足冬季峰值供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冬季调峰取得了主动。每年通过合理控制油井套压回收套管气300×104m3左右。

4 结语

4.1 对水干层、未解释层, 进行重新认识, 特别是浅层气的开发和利用,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

4.2 以气藏研究为基础, 搞清剩余气分布, 加强“三老”资料的复查, 综合利用多种措施手段挖掘潜力, 使储量资源得以更充分有效的利用。

4.3 研究配套工艺措施, 从气层保护出发调整工艺参数, 保证工艺制度合理有效, 提高气井产能。

4.4 老区气藏开发井网不完善, 可结合气藏采出状况等, 多利用停产、报废井打侧钻或更新井挖潜。

4.5 综合油气藏开发管理的应用, 有效提高主力气藏的最终采收率, 提高天然气整体开发水平。

摘要:针对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 采取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措施, 以提高气藏整体开发水平。加强地质基础资料的研究, 特别是浅层气的研究, 采用先进测井技术, 对原水、干层、未解释层进行重新认识, 寻找新的天然气产能接替区带。以研究剩余气分布规律为突破点, 利用侧钻、大修、调补层, 加大更新井部署等手段实现油气田整体高效开发。大力开展开发对策研究, 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气藏工程配套技术方法, 全面提升区块的开发效益。

关键词:气藏,开发后期,剩余气,浅层气

参考文献

[1]邓隆武等.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9.

[2]钟孚勋.气藏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2.

[3]李海平.气藏动态分析实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4.

小学语文整体把握的方法 篇5

每组教材里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而且这组的习作训练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每组习作都和本组的文本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每单元的整体认知课的教学内容时,不只让学生感知要学的,还要让他们了解要写的,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也整体设计。

1.感受文本,联系生活――寻找真爱的天空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整合《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借助表格的形式整合罗列不理解的事,父母的表现,当时的感受,以及后来的体会。

抓住这条线展开教学,在整体回顾的学习环节中,从不同侧面谈感受,最后来谈自己的总体感受。这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感悟,也可以反映学生逻辑思维的程度。让学生按照表格罗列填写,然后把表格的内容串联起来组成小片段。

本来无从下手的,经过这么一罗列整组课文的比较组合,不理解的事就自然浮出水面,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围绕文本,分享感受――寻求读书的滋味

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组课文是关于读书的,本组作文的话题是写“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谈你的故事和体会。”在这组单元课文整合一个“读书的滋味”的训练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

《窃读记》的小女孩,在书店得到了“窃读”的滋味,让学生找到“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再次朗读这个句子,读中体会到她那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围绕文本中一个读书的滋味的片段,也用几句话写下感受……让学生练写。

3.细读文本,模仿练习――寻求写实的文眼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让学生练习写说明性文章,选择一种物品介绍。教学本组课文时特别注重细读课文,抓住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整理说明文方法的运用,整合本组课文中要掌握运用的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适时地进行片段练习给这次作文打下基础。

笔者发现“片段成篇”是一种很好掌握、易于操作的作文写作形式,它突出的优点是思路明晰,结构明快,学生易于成文,还能给人整体划一的美感。

二、在单元整组教学的范畴里――实施“习作话题”

在单元整体回顾中增强整合的力度,深化研读话题,达到学习目标。

1.尊重生本,激发情感――激发爱国的情怀

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的爱国热情,通过多种饱含的民族精神和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整合习作话题,实现爱国情怀的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在单元整组教学的范畴里寻找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观看《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了解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用片段的形式围绕“感”字写下感触。

2.源于生本,快乐童年――激荡童年的乐趣

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每天都编织着美丽的故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小事,却饱含着许多的无邪、快乐、梦想和追求。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情感,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从“单元整体感知”再到“单元部分感悟”最后“单元整体回顾”三个过程,把习作的训练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中,着眼于单元整体并顾及该课的独特作用,研究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性,给每一种不同题材训练的小练笔都有共同的训练点。

3.激活生本,体验乐趣――欣赏名著的世界

采用“课文带名著”的编排方式,从课文的学习,引出相关名著的介绍。包括名著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作者及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学了《将相和》,了解《史记》;学了《草船借箭》,了解《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冈》,了解《水浒传》。

学生学的是一篇课文,了解到的却是一本名著,给学生打开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窗口,体会到欣赏故事的乐趣,根据缩写的要求删除和保留,概括经典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整合了教学,又分散了教学,最后又回归了到整体。

语文整体阅读切入点筛选方法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体阅读 切入点 筛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72

整体阅读,是指阅读者从整体出发,对文本展开的纵横联系性的解读和认知。整体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更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意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基础,从整体阅读切入,筛选角度,形成引导突破点,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核心,从而形成全面、深刻、多元的阅读体验。

一、文题切入,进行针对性解读

整体阅读切入方式众多,由于学生阅读起点较低,教师在引导时,需要对整体阅读切入点进行多重筛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文本题目,常常被喻为文章的“眼睛”,很多文本题目具有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点明文本主旨、列出主题人物、总结事件等作用。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题目时,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针对性解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基础,形成阅读行进路线。小学语文教材选择的文本内容都比较浅显,文本题目更为直观,教师要教会学生找文题关键词,从关键词形成切入点,这对建立整体阅读认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题目大多比较醒目,如《师恩难忘》,直接表明文本主旨,带有鲜明的情感;《变色龙》《金蝉脱壳》《嫦娥奔月》《莫高窟》等,都是对文本内容的概况和总结,点明文本核心内容;《诺贝尔》《少年王冕》等,点明文本主要人物,表明文本体裁特征;《天火之谜》虽然比较含蓄隐晦,但总结性很强,将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的精神展现出来;《林冲棒打洪教头》直接表明故事情节,阅读内容一目了然。教师在整体阅读引导时,要对文题进行解读,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阅读感知,这对学生形成整体阅读意识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引题切入,实施方向性引导

引题,是指文本的开始部分,常常有总领的句子,这些句子也称为文本的中心句。教师抓住引题展开剖析,学生的思维会跟随引题方向展开,自然建立文本阅读结构体系。中心句子不仅在文本开头有呈现,在每一个段落的段首位置也会出现,让学生养成寻找中心句的阅读习惯,对有效提升阅读效果有重要帮助。文本中心句给学生整体阅读作出方向性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解读中心句的方法,让学生追随中心句展开阅读,建立整个文本的阅读提纲,通过整合阅读感知,形成整体阅读认知体系。

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文本的中心句和段落中心句。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教师检查时,很多学生只能找到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第一段:“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第二段:“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第三段:“黄山松千姿百态。”教师让学生将这几个中心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第一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整个文本的中心句。教师让学生寻找中心句,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文本核心,达成共识。

三、点题切入,把握情感性主线

无论什么体裁,什么内容的文本,都会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个中心就是文本的主旨。作者往往会在文本结尾处,巧妙提示一下,形成文本小结,或总结,或提示,或发问,或省略,或直抒胸臆,或婉转陈述,为文本画上完美句号。在整体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學会找点题之笔,并能够对点题意境展开多元解析,从而建立阅读认知基础,指导整体阅读行为。学生点题意识较差,引导学生解读点题,给学生带来的不只是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习作、口语交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本点题虽然没有固定格式,但其存在的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文本画出锃亮的“眼睛”。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结尾:“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作者对主人公谈迁的执著精神进行褒奖,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陶校长的演讲》的结尾:“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作者从劝诫的角度点题,令读者深思。让学生分析文本点题的妙用,学生自然能够建立点题意识。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整体阅读其实是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阅读操作方法。化零为整,是指阅读感知点分布在整篇文段的角角落落,需要阅读者以点感知;而化零为整,是阅读者将众多阅读感知点进行串联、聚焦,形成综合阅读认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把握整体阅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整体阅读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念,教师要给学生画出清晰的路线图,提升文本阅读的品质。

整体性研究方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治疗的70例椎体骨折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对照组35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有24例, 女性患者有11例, 年龄介于18~72岁, 中位数年龄是52岁;实验组35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有27例, 女性患者有8例, 年龄介于23~70岁, 中位数年龄是48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CT、MRI等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椎体骨折。经统计学得知,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比较时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进行整体护理, 具体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 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者所需, 从患者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及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等指标, 进而探讨整体护理对于椎体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 且P<0.05, 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则进行整体护理, 经过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具体见表1。由表1结果得出, 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 具体见表2。由表2结果得出, 实验组患者对整体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椎体骨折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之一, 此类骨折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其恶性度较高, 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近年来, 护理工作不断受到重视, 因此如何有效护理椎体骨折患者至关重要。随着护理工作的发展, 整体护理被广泛应用于椎体骨折的护理工作中[2]。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系统的、科学的护理模式, 是针对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等多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护理[3,4,5], 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本文为分析整体护理对于椎体骨折患者的护理意义, 将我院的7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 一段时间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及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得出, 经整体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对整体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因此得出结论, 整体护理方法对于椎体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该护理方法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不良心理, 并获得患者对治疗的全面配合, 提高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群.舒适护理在椎体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教育, 2014, 4 (1) :247.

[2]王新田.深化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的理性思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11 (8) :6.

[3]张玲.人性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0 (11) :1642.

[4]Robinson LD, Paull DE, Mazzia LM, et al.The role of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 manager i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preoperative briefings and postoperative debriefings in the VHA Medical Team Training Program[J].J Perianesth Nurs, 2010, 25 (5) :302-306.

整体性研究方法 篇8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概述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构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入公共视野,民众与政府围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渐成社会常态,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明显增多,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环境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环境矛盾引发,具有一定组织性的群体为维护自身权益,用非法方式表达自身的权益诉求,对社会管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二、预防与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AHP决策分析

(一)建立AHP分析的指标体系

1. AHP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 0 世纪70年代针对解决大型的复杂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其基本原理和步骤是:首先将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的无结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或因素,按照各因素的属性和隶属关系对因素分组,按照因素间支配关系从最高层向最低层逐层起着支配作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针对上一层的某一个准则或要求,把下一层与之相关的各个不能精确度量的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按相对重要性等级赋值,每一层次都要通过两两比较导出元素的相对权重;最后又通过层次间的递阶关系得到方案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1]。

2. 指标体系的构成

(1)总体目标(A)。A—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协调发展

(2)具体目标(O)。O1保护生态环境;O2维护社会稳定。

(3)方针政策(C)。C1事前防控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C2事中科学处置,防止事态蔓延;C3事后调解矛盾,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制约因素(S)。S1:公民环保意识增强与法律意识淡薄的冲突;S2:生态环境脆弱与政府发展理念的冲突;S3:社会维稳与事件处置的冲突。

(5)方针措施(P)

P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2:完善利益表达机制;P3: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P4:健全应急处置机制;P5:建立企业环境污染惩治机制;P6: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公众理性合法维权。

(二)构建AHP分析模型

1. 模型的建立。

2. 构造判断矩阵。

在层次分析法中,为了使判断量化,关键在于设法使任意两个方案对于某一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定量描述。一般对单一准则来说,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总能判断出优劣,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方法,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标度。(见表1)

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次中的某一元素而言,根据重要性标度(表1),量化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本文根据资料数据、专家的意见和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以下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见表2)。

一个正确的判断矩阵重要性排序是有一定逻辑的,例如若A比B重要,B又比C重要,则从逻辑上讲,A应该比C明显重要,但若两两比较时出现C比A重要的结果,则该判断矩阵违反了一致性准则,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实际中要求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只有通过检验,才能说明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才能继续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AHP原理,当CR<0.10时,便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可以接受的一致性(见表2)。

(三)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1. 具体目标层

计算两个具体目标O1、O2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它们表示各具体目标对实现总体目标A的重要程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具体目标方面,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首先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权重是0.67,体现出“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思想,同时也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其权重为0.33,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不能从根源上杜绝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稳定的社会环境最终也无法保障。

2. 方针政策层

计算每一个方针政策C1、C2、C3对每一个具体目标的相对权重,并用O1、O2的权重对方针政策的相应权重加权后相加,计算各方针政策的组合权重,它们表示各方针政策对实现总体目标的重要程度(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方针政策方面,无论保护生态环境还是维护社会稳定,事前预防的重要性都高于其他两个方针政策,权重分别为0.83和0.61,可以看出,事前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是实现总目标最重要的方针政策,其综合权重为0.68,远高于其他两个方针政策的综合权重,因此,应把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此外,还应重视事中的科学处置和事后的善后调解,其综合权重分别为0.18和0.14。

3. 制约因素层。

计算三个制约因素S1、S2、S3对每一个方针政策的相对权重后再计算各制约因素的组合权重,它们表示各制约因素对实现总体目标的制约程度(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制约因素方面,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理念的冲突,它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60;其次,社会公众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冲突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其权重为0.25;再次,社会维稳与事件处置的冲突也不能忽视,其权重为0.15。

4. 方针措施层。

计算各方针措施P1、P2……P5、P6对每个制约因素的相对权重及其对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得出各方针措施对实现总体目标的重要程度(见表6)

根据表6中所列出的权重(W),可以将预防与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划分为三大层次:第一层次为当前应该采取的首要措施,即转变发展方式,权重为0.40,远远大于其余各项方针措施的权重,因此,应该把转变发展方式做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最重要措施;第二层次为比较重要的措施,其权重在0.14~0.18之间,是在实施首要措施的同时还应该重点考虑的措施,它们分别为: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公众理性合法维权;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企业环境污染惩治机制;第三层次为必要的辅助措施,分别为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和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权重分别为0.04和0.08,尽管权重较小,但是对于实现总目标还是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实施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措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第三层次的方针措施。

三、预防与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致使群众对政府的积怨剧增,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中之重便是转变发展方式,坚决摒弃GDP至上的错误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发展观,建立企业环评准入制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从根本上消除环境群体性事件滋生的土壤。

(二)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公众理性合法维权

虽然现在我国已成为法治社会,但还有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还不能正确认识,不是寻求合法的利益诉求途径,而是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采用制度外的非理性方式向政府部门施压,导致事态愈发严重,成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重要诱因之一。由此可知,加强法制宣传,引导公众理性合法维权是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之一,让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把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上,为预防和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完善利益表达机制

目前我国群众的利益诉求机制主要是信访和法律诉讼。利益诉求机制虽已建立,但实践效果却不甚明显,形式化的利益表达机制表现出高成本、低效应,群众的利益诉求无法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迫使群众不得不采取体制外的方式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要降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必须保证政府与当地群众之间的平等沟通,完善利益表达机制。而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平等的对话协商制度,保证官民之间的双向沟通,集民意,聚民智,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从而实现政府与群众的利益共识,为经济的开发建设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四)建立污染企业的惩治机制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主要诱因,人民群众在面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侵害、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往往采取激烈对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因此,要从根源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要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治力度,建立健全污染企业的惩治机制,理顺环保监管的制度体系,提高环保执法水平,从根本上减少环境破坏现象的发生,为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制度保障。

(五)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的革命性变化,致使政府的信息控制力急剧减弱,而政府官方权威信息的缺失和滞后,使得不明真相的群众容易受谣言的影响,极易引发矛盾的产生。因此,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成为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注重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地传播相关信息。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到发生、发展、结束及其事后处置经验总结等都要及时公开,以便公众及时了解信息,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应对[2]。

(六)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当环境群体性事件处于爆发期时,能否科学有效的处置成为事件是否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此,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对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事中有效控制至关重要。《关于积极稳妥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中办发[2004]33号)中提出的“坚持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教育疏导、防止激化,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果断处置等原则”[3]应该成为建立科学的事中处置机制的指导原则,以“疏导不使规模扩大、劝解不使事态升级”为指导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应对,防止事件失控和恶化,控制事态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之势,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已经与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并列成为三大群体性事件之一。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预防预防与处置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策略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并由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AHP分析法,预防

参考文献

[1]韩传模,汪士果.基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2009,(4).

[2]王树义,庄超: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完善[J].中州学刊,2013,(3).

整体性研究方法 篇9

目前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大开间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按一定规则放置埋入式内模后, 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 其内模有筒芯、筒体、箱体、块体四种。该楼盖虽然具有自重轻、节省材料、可适用于大跨度与大开间等优点, 但由于内模制作和运输困难、易破损, 施工中内模需抗浮, 楼面板钢筋需现场绑扎, 故整体施工难度大、产业化水平低, 且现浇楼面板较薄, 易产生混凝土温度及收缩裂缝, 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针对空心楼盖的形式做了很多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提出的由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箱体 (预制空心箱体) 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组合而成的新型空心楼盖形式, 不仅具有传统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优点, 而且省去了制作、运输难以及造价高的内模, 由于楼面板采用预制板, 施工时只需现浇密肋, 施工简便、进度快, 减小了楼面板混凝土收缩量, 解决了现浇楼面板易开裂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预制空心箱体进行设计, 通过试验测定盖板、底板承载力。进行了一个9m×9m角点支承新型空心楼盖的室外足尺模型试验, 得到了其荷载-挠度曲线。提出了预制空心箱体与密肋共同工作的楼盖刚度计算方法及跨中最大挠度计算公式。通过ANSYS9.0模拟计算, 剖析了该新型空心楼盖的挠度, 为深入研究预制空心箱体与密肋共同工作的楼盖结构性能提供了依据。

2、预制空心箱体

2.1 预制空心箱体设计

预制空心箱体尺寸为800×800×350mm, 由盖板 (预制楼面板) 、支撑框和底板 (预制天棚板) 在施工现场拼装而成。盖板厚50mm, 按6@200构造配筋, 底板厚30mm, 按b4@200构造配筋, 支撑框壁厚25mm, 盖板、底板、支撑框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空心箱体立面图、剖面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2.2 预制空心箱体承载力

为测得预制空心箱体承载力, 预留4个空心箱体, 用千斤顶将盖板、底板分别进行加载试压, 在千斤顶与盖板、底板之间加一个C30混凝土立方体试块 (150mm×150mm×150mm) 。试验测得盖板、底板破坏时千斤顶压力值如表1所示。由于试验测得的是盖板、底板局部集中荷载, 本文根据文献[5]所给公式将试验中千斤顶压力值等效转换成均布荷载, 结果如表1所示。取自然干燥状态的支撑框侧立放置在平板上, 用100cm2的压板放置在侧壁任意位置, 在压板上加载至800N, 静置10min后卸载, 均无裂纹、破损现象。 (见表1)

注:盖板尺寸为800×800×50, 底板尺寸为800×800×30单位mm

3、室外足尺模型试验

3.1 试验模型设计

试验模型为角点支承单跨楼盖, 平面尺寸为9m×9m, 四角为柱支承。密肋将试验模型划分为8×8方形区格, 方形区格尺寸为800mm×800mm, 与预制空心箱体平面尺寸相同, 楼盖厚350m m, 与空心箱体高度相同。边肋截面尺寸为600mm×350mm, 中间肋截面尺寸为200mm×350mm, 肋与肋之间采用预制空心箱体进行填充, 柱截面尺寸均为500mm×500mm。

楼面按活荷载2K N/m2设计。采用热轧钢筋配筋。边肋跨中下部配820, 端部支座上部配716+218, 中间肋下部配220, 上部配216, 边肋与中间肋箍筋取8@200。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为C30, 实际强度为30.5Mpa。20钢筋屈服强度为369Mpa, 极限强度为534Mpa;18钢筋屈服强度为350Mpa, 极限强度为512Mpa;16钢筋屈服强度为355Mpa, 极限强度为523Mpa;12钢筋屈服强度为335Mpa, 极限强度为503Mpa。试验楼盖尺寸、配筋详细情况如图3所示。

3.2 试验装置与测点布置

由于采用足尺模型楼盖进行静水加载试验, 实验室内难以完成, 故整个试验过程在室外完成 (图4) 。为测量楼盖的变形, 在图3的1、2、3点处各安装有一个位移计。密肋内钢筋表面贴有钢筋应变片, 并在试验模型肋顶面和底面贴混凝土应变片, 应变片的布置与位移计的布置基本相同, 主要布置在1/4板格。在试验模型上用砖墙砌筑一个高500mm的水池, 用静水加载, 如图5所示。整个加载过程分为九级进行, 每次加完荷载后, 持荷5~10分钟, 待楼盖变形基本稳定后, 读取各测点挠度、应变值。 (见图4、5)

4、试验结果

拆模时测得试验楼盖测点2、3的挠度值为7.16m m。静水加载分9次进行, 累积水深450m m, 加上试验楼盖自重7.5K N/m2, 实际加载为12K N/m2, 测得跨中2、3点挠度为16.427mm。拆模后部分密肋梁底跨中出现微小裂缝, 但裂缝开展随荷载增加十分缓慢, 可见该新型空心楼盖是带裂缝工作的。静水荷载加载到3.5kN/m2, 中点裂缝约0.1mm, 肋梁交接处裂缝约0.08mm, 边梁跨中出现多条平行裂缝, 宽度约0.04mm;静水荷载加载到4.5kN/m2时, 楼盖中点裂缝约0.12mm。表2和图6列出了各级荷载下测点挠度实测值及其变化情况。由表2和图6可见, 跨中荷载-挠度曲线接近于二次抛物线分布。从静水加载开始, 楼盖刚度降幅增大, 变形曲线略微转折, 但该新型楼盖整体性好, 裂缝发展随荷载增加发展缓慢, 刚度降低缓慢。

5、楼盖挠度计算方法

5.1 楼盖跨中最大挠度计算公式

(见表2、图6)

(mm)

注:表中2、3挠度结果取二者平均值

由于角点支承混凝土双向密肋空心楼盖跨中最大挠度值取决于肋梁截面刚度以及楼盖整体抗弯刚度, 所以要很准确的计算楼盖挠度最大值是十分困难的, 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及试验研究。Hashim M.S.Abdul-Wahab等人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周边简支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进行了试验研究, 提出了一种预测刚度的近似方法;文献[7]对钢筋混凝土井字梁和双向密肋楼盖在弹性阶段的变形给出了计算公式及相应的表格, 查用这些表格和公式, 可以很快计算出其变形值。井字梁和双向密肋楼盖在裂缝出现后, 刚度的降低导致变形增长速度加快, 文献[8-10]各自试验中均已体现。文献[7]根据对国内外工程的调查, 建议在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 设计变形值按弹性方法计算变形乘以3考虑, 该方法比较简单, 但存在较大的误差。为了较为准确地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的变形, 沈蒲生等[10]进行了四角支承连续双向密肋楼盖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跨中最大挠度与荷载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本文通过针对预制空心箱体与密肋共同工作特性的楼盖试验研究, 提出了相应的挠度计算方法。

为了简化起见, 新型空心楼盖的最大挠度采用弹性计算公式计算, 楼盖静水加载开始, 通过引入刚度折减系数, 用实际刚度代替初始刚度。文献[7]已将双向密肋楼盖的最大弹性计算挠度列出表格。本文借用这些表格, 提出角点支承新型空心楼盖跨中最大挠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系数按文献[7]表3~8查用;a为密肋楼盖正方形网格长度, m;q为单位面积上的荷载设计值, KN/m2;B为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的公式 (8.2.2) 计算, 其中:Bs=αfB0;

B 0为截面初始抗弯刚度 (K N.cm2) , B0=EcI, 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 I截面惯性矩;αf为考虑荷载短期作用下非线性等因素影响的刚度折减系数, 本文根据试验结果, 取αf=1/ (0.038q+0.92) 。

5.2 楼盖刚度计算方法

文献[11]指出:对于带有填充材料的双向密肋楼盖应考虑填充材料与肋的共同作用。为研究该新型空心楼盖预制空心箱体刚度对楼盖刚度的贡献, 分别取肋梁截面为矩形梁、T形梁、I形梁计算, 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如表3所示。可见, 该新型空心楼盖的挠度可按公式 (1) 计算, 肋梁刚度可按工字形截面计算。

(mm)

6、有限元分析

6.1 建立新型空心楼盖有限元模型

为模拟试验楼盖, 首先假定: (1) 将支撑框记入肋梁宽度内, 采用solid65单元模拟肋梁、边梁, 并考虑其非线性; (2) 采用solid45单元模拟预制空心箱体盖板、底板, 不考虑盖板和底板的开裂, 但为其材料定义失效准则 (failure criteria) , 即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拉应力时材料破坏; (3) 有限元模型以试验楼盖尺寸为基准。有限元模型中solid65单元定义了混凝土材料的W-W破坏准则 (tb, concrete) 和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采用文献[12]的建议, 关掉压碎选项, 张开裂缝的剪切传递系数取为0.5, 并放宽收敛精度至5%。由于试验模型结构和荷载均对称, 为节省机时, 肋梁和边梁内钢筋采用整体式模型建模, 直接定义solid65中实常数, 输入肋梁和边梁中各个方向的配筋率模拟钢筋, 钢筋材料为线性, 取有限元模型1/4跨进行计算, 在跨中截面输入正对称边界条件。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9.0, 对以试验楼盖尺寸为基准建立的混凝土双向密肋空心楼盖模型 (图7) 、实心平板无梁楼盖模型 (图8) 、去掉空心箱体底板的密肋楼盖模型 (图9) 以及去掉空心箱体底板与盖板的交叉梁楼盖模型 (图10) 进行了对比分析。

6.2 有限元分析结果

图11、12、13、14给出了各有限元模型挠度计算结果, 通过与混凝土双向密肋空心楼盖试验结果曲线对比 (图15) , 可以看出:混凝土双向密肋空心楼盖模型的荷载-挠度曲线与试验曲线最为接近, 前者跨中点挠度计算结果为17.67mm, 和试验结果16.427mm吻合较好, 其刚度比实心平板无梁楼盖略小;如果忽略底板的作用, 密肋楼盖模型跨中挠度计算值为28.578mm, 超过楼盖跨中挠度实验值74%;如果不考虑盖板和底板, 交叉梁楼盖模型跨中挠度计算值为35.13, 超过楼盖跨中挠度试验值114%。由此可知, 预制空心箱体与现浇密肋能很好的共同工作, 在计算该新型空心楼盖时, 若不考虑预制空心箱体的作用, 将大大低估楼盖的刚度。

7、结论

本文通过一个9m×9m角点支承新型空心楼盖室外足尺模型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对比, 得到如下结论:

(1) 本文提出的由预制空心箱体与密肋组成的新型空心楼盖整体性能较好。

(2) 通过分析预制空心箱体对楼盖刚度的贡献, 指出肋截面可按工字形截面计算;通过引入刚度折减系数, 提出一种计算新型空心楼盖挠度的方法, 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注:以上图中挠度值的单位均为mm, 因挠度方向为z轴负方向, 所以挠度值为负值

(3) 通过有限元ANSYS9.0计算, 得到了基于试验楼盖尺寸的混凝土双向密肋空心楼盖模型、实心平板无梁楼盖模型、去掉空心箱体底板的密肋楼盖模型以及去掉空心箱体底板和盖板交叉梁模型的挠度等值线。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进行四角柱支承新型空心楼盖跨中最大挠度计算时, 应考虑预制空心箱体对楼盖刚度的贡献。

(4) 由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为进一步研究该新型空心楼盖的结构性能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沈蒲生, 朱建华.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极限荷载与挠度计算方法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 (8) :7-11

[2]倪江波, 马克俭, 张华刚.现浇轻质填芯钢筋混凝土板板柱结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03, 24 (2) :70-75

[3]吴方伯, 汪幼林, 周绪红, 王显都.混凝土密肋空心楼盖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3 (1) :59-62

[4]马克俭, 张华刚, 肖建春, 成复秀, 卢亚琴.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开拓与发展[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7 (4) :13-27

[5]汪幼林.装配式密肋空心楼盖的研究与应用[D].长沙:湖南大学, 2006:12-13

[6]HashimMS, ABDUL-WAHAB, MOHAMMADHK.Rigidity and strength of orthotropic reinforced concrete waffle slab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0, 126 (2) :219-227.

[7]李培林, 吴学敏.混凝土密肋及井式楼盖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8]Ajdukiewicz A B, Klisczewicz A T.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limit states in a six-panel waffle flat-plate structure[J].ACI Journal, 1986, 6 (83) :909-915

[9]欧进萍, 陈敬生, 熊丹安.角点支承双向密肋大楼板全过程分析的混合矩形积层单元法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1985 (1) :18-30

[10]沈蒲生, 刘哲锋.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的挠度计算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29 (6) :106-111

[11]余安东.升板结构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整体感知方法谈 篇10

所谓整体感知, 又叫整体感悟, 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 浏览语言文字, 形成整体印象。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所说, 整体感知 (感受) 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

那么在阅读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整体感知呢?

一.凝神静思读导语

七至九年级每篇课文前的方框内都有一段导语, 它是一把开启整体感知、自主感悟大门的钥匙。如《〈论语〉十则》一文前的导语:“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 有的谈学习方法, 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 含义深远。学习时要熟读, 深思, 牢记。”这番话可谓意蕴丰富:一方面, 它指明了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本文的主要语言特色;另一方面还告诉了学习方法, 对我们的整体感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安塞腰鼓》前的导语:“舞!舞!舞!忘情地奔放, 狂野地倾泻, 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 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 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 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 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这则导语介绍了这篇文章给人的整体感受, 还指明了学习时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文字铿锵, 与文章本身的基调一致, 未读全文已感知文章的魅力。如果每学一篇课文, 大家都能先认真阅读相关导语, 品味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启示, 就可以快捷地把握课文的主旨、思路, 获取关键信息, 从而“胸中有丘壑”。

二.以小见大看标题

俗话说“读书读皮, 看报看题”。课文标题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 它犹如一面窗口, 透过它, 我们就能知道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走向, 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阅读一篇文章, 首先就要分析标题, 争取从文章的“眼睛”看到文章的“整体”。如《背影》一课的题目, 简洁, 凝练。读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就要有三问: (1) 写了什么? (这个题目与内容有什么关系?) (2)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他的感情倾向是什文本的重点, 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 也就把握了整篇课文的大意和整体思路。如《孤独之旅》, 一看到题目, 大家就会想到本文写的应该是一段旅程, 而且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可为什么说是“孤独”的呢?进一步思考, 就会明白“孤独”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本文写的不仅是生活中的一段历程, 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所以, 由题目就能感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整体感知时细细揣摩课文标题很有必要。

三.知人论世明背景

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心境下针对某种现象、某种事物、某种目的而写的。所以了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如《紫藤萝瀑布》, 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 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 后来拆掉花架, 改种果树, 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些语句, 今天的我们很难理解, 经过了解作者宗璞的身世和当时时代背景才知道:文革时期“极左”论调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 神州大地才又勃发生机, 欣欣向荣。如《再塑生命》, 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 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教学生, 学生学会知识, 这很平常, 可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通过了解海伦的生平经历, 我们知道其不幸的童年经历和坎坷的命运后, 才会明白作者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的真正意义。充分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写作背景, 我们对课文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四.一线串珠拎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落,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 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 有的以某种感情为线索, 还有的以行踪为线索。初读课文时, 通过找文章线索, 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 这就为进一步的细致局部分析作了充分准备。如《土地的誓言》一课, 课文的结构看似复杂, 头绪繁多, 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品读, 抓住“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这条线索, 把相关内容“听见呼唤”、“发誓战斗”串起来, 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到了宏观性的把握, 就不会脱离全文, 单纯地作“细节分析”。

五.提纲挈领画结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 要明白作者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 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 都是有路的。这条路, 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思路”的重要性。思路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轨迹, 而这条轨迹需要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后才能把握。所以我们要在初读浏览的基础上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画一下课文的“结构图”。如学习《春》这一课, 我们就可以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 理清思路。首先抓住“盼春”、“绘春”、“赞春”三个主要环节, 再在重点“绘春”部分中, 分别找出所绘之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样在整体感知课文时, 及时挑选出最能体现文章结构的词语, 绘成网络, 连成提纲, 理清思路, 就可以纲举目张, 深入理解课文的核心。

六.以点带面抓文眼

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记叙描写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上。特别是作者的情感, 大多蕴含于关键的语句之中, 我们把这种表情达意的关键句称之为“文眼”, 它往往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只要我们抓住提纲挈领句、承上启下句、卒章显志句, 再辐射到其他段落, 对它们进行简要的分析、概括, 连缀起来, 同样可以很好地把握与理解课文的主旨,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珍珠鸟》一课结尾的点睛之笔“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 我们初读时抓住了这句话, 细细品味, 回过头来再读书, 也就知道了作者写作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 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深入一步地理解也就有了基础。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 在文末作者写道:“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 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 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抓住这句话, 我们就可以知道本文正是通过写爬悬崖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 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而这个哲理正是通过文末的这句话揭示出来的。

七.瞻前顾后看首尾

文章开头和结尾往往起着引出话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作用, 而且开头和结尾大都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感知时, 若能“瞻前顾后”, 留意开头和结尾, 细心揣摩, 就能更好地把握全篇主旨。如, 读《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我们就会发现首尾呼应的同时,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不被厄运压倒, 坦然面对, 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事业中去的精神状态。

八.勾画圈点作记载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初读时, 我们要学会勾画圈点。圈点的重点应是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此次圈点主要是读通文章, 粗知作者思路, 初识文章的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确定方向的作用。另外, 还可以在疑难之处做标记, 把阅读中的疑问、初读感受和体会一一标记出来, 如《风筝》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时我们就要想“为什么悲哀”?“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为什么说是“不幸”?把这些疑问用特定符号标记清楚, 课堂上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听讲, 就会让我们对课文深层意思有更清晰、更全面的理解。

整体性研究方法 篇11

一、整体性是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核心。实施整体教学时,必须始终注意坚持教学目标、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笔者在初中英语牛津版新教材实施整体教学中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目标和课堂教学控制的整体设想。根据大多数学校学生和英语教学的实际,笔者提出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基本目标的实施策略(1)学生:许多教师的教学往往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金字塔顶,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课堂英语教学应将重心落脚在学生的大多数。(2)课堂控制:课堂教学要从整体控制教学的进程。一般课堂教学始终应面向大多数学生, 严格有序地控制课堂教学过程。(3)课堂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多数学生的听读说写活动为主。 教师的讲授和教师与个别学生的活动要尽量少。(4)信息输入:课堂教学要以完成教材内容为主。 但是,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养成听、读、说、写的良好习惯,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进而至少能用三倍于教材的听读信息量巩固教材内容, 以使学生能根据各自能力的高低,接受和表述更大的信息量,达到英语教学多层次发展局面。(参见笔者的另一篇论文《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

2.单元教学的整体处理 根据新编初中英语教材单元编写的特点,笔者提出充分体现大纲的目的,发挥教材作用,整体处理单元五种课型的“三项目标,一个主题和几项操练”的教学模式。

(1)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

三项目标: ①日常交际用语(结合教学大纲,根据对话内容确定)。②对话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③为阅读课做准备(作词汇上、话题上或背景知识方面的准备)。一个主题:听说(听说技能的落实)。几项操练: 听录音,模仿朗读对话,两人模仿表演,两人情景操练,根据情景编对话等。

(2)Reading

三项目标:①阅读理解(理解课文大意和细节,把握课文的结构关系)。②课文中的部分重点结构和词汇。③阅读技巧(结合课文特点,采用适当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教师的指导,掌握一些实用的阅读技巧)。一个主题:读(信息输入的最重要形式)。几项操练:快速阅读找大意,仔细详读抓细节,读后思考会应用。

(3) Grammar

三项目标: ①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和有本单元语法的句子。②总结该语法的使用特点。③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法或句型的教学和操练。一个主题:练。 几项操练:机械和有意义的操练,阅读及发现规律,笔头操练,仿照示例说话和造句等。

(4)Integrated skills & Study skills

三项目标:①听力训练(教材提供的听力材料或自选的听力训练材料)。②完成可本上的听力练习。③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study skills。 一个主题:及时评价和归纳检测。几项操练:听,听写,小组活动与讨论,口笔头相结合操练,提问与答疑等。

(5)Task & Self-assessment

三项目标:(1)阅读理解范文。(2)学习写作技巧。(3)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一个主题: 练习写作。几项操练:小组讨论,列提纲,写作并修改。

二、整体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整体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英语整体教学方法一定要将整体教学思想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即做好对于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设计多维式的分层次、多因素、有序的教学过程,发挥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相结合的整体教学功能等。

1、在设计整体教学过程时,教师必须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英语整体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的统一,要体现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英语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认识过程,更应该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必须做到认真研究英语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结构, 即: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四个阶段,做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教师 引入→实践→发展→检测

↓ ↓ ↓ ↓

學生感知记忆运用强化

(1)感知阶段(注意力和观察力):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开始。从而进入学生的大脑,获取外语的信息是理解掌握的基础。

(2)理解阶段(思维能力):理解所感知语言的意义是学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感知的深入。

(3)巩固阶段(记忆力):是学习外语的重要环节。理解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所表达的意义,结构和用法。巩固是记忆保存;是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要利用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4)运用阶段(实用能力):运用为英语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目的和任务的综合过程,是智力综合活动的过程。

该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的一般规律,但并非不可改变的教学过程。有时,可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引入、操练;引入、操练;有时会是操练、实践;操练、实践等。

2.在设计整体教学过程时,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主导地位。

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地位,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和困难,揣摩学生的思维路线和记忆、学习方式。以课文教学为例,笔者提出了三项整体目标,即理解课文,掌握一定阅读技巧,部分语言结构和词汇。教师在设计整体教学过程时,不能仅仅只考虑将课文的内容和课文中所出现的词汇、词语和语法讲授清楚,而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课文的心理特点与过程,培养交际性阅读的能力(即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实现阅读理解过程交际化(即让学生带着目的读,以提高理解效果),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通过阅读进行基础知识和词汇的教学。这种教法体现教、学合一思想,对实施整体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英语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入门,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其思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设计整体教学过程时,教师必须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十分宽容的。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自由确定教学过程,采用各种风格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确保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整体提高。

锅炉顶板整体安装施工方法 篇12

安装单位根据自己的施工机具、施工经验、施工现场环境、作业安全、施工成本及习惯, 采取切实可行的顶板施工工艺, 是整台锅炉设备安装的关键工序。我公司在已施工完成的同煤甲醇项目13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安装等多个锅炉安装工程中, 采用了锅炉顶板整体安装的方法,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2 施工方法适用范围及特点

适用于工业安装工程中, 石化企业小型自备电站锅炉以及其他同类型锅炉的顶板施工。本施工方法采用锅炉顶板地面上组合、整体吊装进行安装。与传统的锅炉顶板各单件吊装、高空连接施工相比, 绝大部分工作在地面进行, 解决了高空作业的问题, 安全有了极大的保障, 机械化程度高, 工作效率高, 减少了施工费用, 工程质量也有提高, 避免了高空施工难, 质量不好保证的缺点。

3 工艺原理

锅炉顶板主要由大板梁和横梁、联结梁及端部支承等单件组成, 地面上进行各单件组合, 全部组装一个顶板整体, 计算锅炉顶板的整体重量以及重心, 根据现场条件, 选择吊装机具进行吊点的计算, 整体进行安装。现阶段, 国内的汽车式起重机行业发展稳定, 市场化程度高, 市场价格较低, 而且汽车起重机具有机动性好、适应性强、准备时间短、操作迅速简便、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因此吊装时选用汽车起重机进行顶板的整体吊装。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工艺流程

锅炉顶板安装前基础几何尺寸复查→钢构件检查验收→组装平台搭设→顶板地面组对→吊装前准备→锅炉顶板吊装就位→顶板找正固定。

4.2 施工操作要点

1) 锅炉顶板安装前基础几何尺寸复查。对上一工序锅炉钢架安装成果进行复测, 其纵横轴线尺寸中心偏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其标高误差必须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2) 钢构件检查验收。设备到货后, 会同业主、监理及锅炉厂家驻厂代表一起, 进行检查验收。a.根据锅炉厂提供的发货明细表, 认真核实锅炉钢构件数量及规格, 并做好检验记录签字确认。b.进行构件外观检查, 焊缝成形情况及有无裂纹缺陷。c.依据有关规范, 检查钢构件在制造运输过程中的缺陷, 发现缺陷及时向甲方及制造厂家、监理单位提出并协商解决;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 作出专项报告给主管机构。

3) 组装平台的搭设。根据现场条件搭设临时组对平台, 顶板组件可在组对平台上组对。a.组对平台可为钢板平台, 底部铺垫枕木。b.枕木铺垫前应对基础进行处理, 基础夯实良好。c.组对平台须平整, 组合平台上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 其误差不得超过5 mm。

4) 顶板地面组对。a.在组对平台上划出大板梁的中心线、边线。b.由有经验的钳工或铆工按照图纸要求划出顶板纵横中心线。c.组装:先点固大板梁于平台上, 后安装横梁及联结梁, 全部锅炉顶板地面组对完毕后复查总尺寸各吊孔中心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d.焊接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设计要求, 防止焊接变形。e.锅炉顶板的组对偏差,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验收规范DL 5190.2—201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锅炉机组篇) 要求, 这样梁上吊孔位置 (水冷壁吊孔、包墙过热器的吊孔) 才能保证, 避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f.锅炉顶板主要由4根大板梁DL-1~DL-4和其余37根横梁、联结梁和端部支承组成, 梁DL-8~DL-22对称布置各2根, 各单件重量及外形尺寸表略。

顶板组合后如图1所示。

5) 吊装前准备工作。

a.顶板的重心的计算。以DL-1, DL-2及之间的联结梁作为第一部分, 该部分重量为38 755 kg, DL-3, DL-4及之间的联结梁作为第二部分, 该部分重量为24 620 kg, 而以DL-2, DL-3之间的联结梁为第三部分, 该部分重量为4 230 kg。第一部分是对称结构, 重心位于几何中心G1, 第二、三部分同样也是对称结构, 重心位于几何中心G2, G3;顶板整体以锅炉纵向中心线为轴对称, 则顶板的重心G一定位于对称中心上, 具体位置经计算确定。顶板重心及吊点位置如图2所示。

b.顶板绑绳选择。计算荷载:G=k1×k2×Q。

其中, k1为动载系数, 取为1.1;k2为不平衡系数, 取为1.2;Q为吊装重量。

经计算, 顶板选用6×37+1-1 700φ47.5 mm钢丝绳4根8支固定, 安全系数K=9.03>8, 满足要求。

吊点布置一边在DL-1位置, 另一边在距DL-1一侧20.24 m, 吊点的布置上图 (顶板重心及吊点图) , 顶板重心及各吊点的确定要准确, 否则吊装时不易保证吊装时水平。

c.重机的选择。顶板整体几何尺寸为15.8 m×21.6 m, 重量67 605 kg, 安装高度为35.7 m, 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 吊车站位, 工作幅度, 参照起重机的性能表, 选用两台240 t汽车起重机进行顶板抬吊。

6) 锅炉顶板吊装就位 (见图3~图6) 。吊装中, 两台起重机配合一致, 服从总指挥统一指挥。

7) 顶板找正固定。吊装就位后, 进行找正工作,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 连接紧固锅炉顶板与锅炉钢架柱顶之间的连接螺栓, 确认准确无误后, 进行摘钩, 至此完成锅炉顶板整体安装施工 (见图7, 图8) 。

5 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 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对整个施工进行控制和管理。2) 对于焊接及起重作业人员等特殊工种, 必须持证上岗。3) 焊缝不得有裂纹、夹渣、弧坑及气孔等缺陷, 焊渣及飞溅物清理干净, 焊缝质量需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焊条、焊丝按照要求进行烘干, 焊接时现场也可搭设防风棚来减少风的影响。4) 两车抬吊前严格按照专项方案执行, 吊装前应报告, 由专人指挥、信号统一。5) 吊车设专人指挥, 明确分工, 做到职责分明;指挥人员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晰、准确。6) 锅炉顶板吊点棱角处应加衬瓦, 防止损坏钢构件及钢丝绳。7) 吊装过程中, 密切观察锅炉顶板与钢架间隙, 严防碰撞, 设专人监护。

6 结语

采用锅炉顶板整体安装工艺, 安全可靠性强, 在工期和工程质量以及造价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越性;机械化程度高, 效率高, 缩短了工期, 保证了质量, 促进了锅炉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进步。

摘要:介绍了锅炉顶板整体安装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结合锅炉顶板的组成与安装工艺原理, 阐述了锅炉顶板安装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并提出了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达到了预期的安装效果。

关键词:锅炉,顶板,安装工艺,吊装

参考文献

[1]DL 5190.2—201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锅炉机组篇) [S].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论文下一篇:党员先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