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学改革

2024-06-26

金融学教学改革(共12篇)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1

《金融学》作为财经类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具有内容繁杂的特点,既有理论性知识,又有实践性知识,既涉及到宏观理论,又涉及到微观工具,本身在教学上有一定的特殊性。独立院校的教学要求既不同于一般研究型本科教学,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完全讲求应用型教学。如何在独立院校上好《金融学》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对金融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与实务技能打下良好的金融基础,是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

1 独立院校《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使用的教材选择困难

现在《金融学》的教材品种良多,但是实际选择教材时却难觅适合独立院校的教材。市面上的教材或是为研究型教学所写,理论性过强,数理知识要求高;或是为高职高专的完全应用型所写,理论性要求过低,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独立院校状况而编写的教材。就现有的教材,从知识体系来看,有的教材过于重视宏观理论,微观知识如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内容写得非常少;有的教材过于重视微观市场知识,大量将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知识纳入《金融学》教材,导致教材越来越厚,框架越来越大。

1.2 教学内容的选择困难

《金融学》课程内容繁杂,层次繁多。即使是《金融学》的前身《货币银行学》,也至少包括货币、信用、利息、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等内容。改成《金融学》后,更是将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发展、资产定价、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包括进来,俨然是一部体系庞杂的金融学小百科全书。层次繁多表现为宏观与微观的交叉,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理论与实践的交叉,面对有限的教学学时,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就是件值得研究的问题。

同时,由于《金融学》课程统领金融专业的后续课程,相当多的章节与后续课程内容交叉。这种交叉关系直接给《金融学》的教学带来一种两难选择:如果泛泛而谈,既吸引不了学生,也无法让学生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教师也没有成就感;如果详细讲解,则不免抢了其他专业课的内容,给后面专业课的讲授带来困难。

1.3 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金融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繁多,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泛泛而谈,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同时,伴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学生依赖于老师课件,上课只听不记,独立院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稍弱,课后很多学生并不会去复习消化教师上课讲授内容,导致一个礼拜后学生听的内容已记不住一半,学习效率低下。

2 独立院校《金融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目前有些独立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应用而忽视基础理论的教学,体现在教学上表现为完全不讲理论性内容,比如说利率决定理论,货币需求理论等。但是,理论指导实践,学好理论知识才更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外,独立院校的生源质量好于高职高专,学生具备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从学生的需求来看,独立院校考研与出国深造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因此只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基础理论教学是行不通的。所以,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一本院校的研究型,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应用型,应该既厚基础,也重应用,让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给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建立适合独立院校的《金融学》课程内容体系

由于没有专门针对独立院校编写的《金融学》教材,而教材的编写也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如何构建《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既要能反映《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3.1 教学内容的选择

3.1.1 反映金融学科的最新发展

金融是个发展迅速的领域,在教学中穿插介绍金融业最新的一些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系统掌握金融学基础理论的同时,熟悉金融实际活动,不至于学的知识与面对的环境脱节。

3.1.2 协调与其他各专业课程的关系

召集金融专业后续各课程的主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

3.1.3 反映学生《金融学》的学习需求

根据“厚基础,重应用”的思想,综合考虑学生深造与就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调整,在保持《金融学》基本知识脉络的基础上,研究各大院校的金融学考研要求与试题,研究各大金融机构历年笔试试题,将能够面向大多数学生讲授的知识点整理出来,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不适合面向大多数学生讲授的知识点(比如过于深入的理论,数理要求高的知识),则推荐相关参考书籍,鼓励学生自学。

3.1.4 平衡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

由于微观金融知识更具有直观应用性,所以在金融学的讲授中出现了重微观的趋势。但是宏观经济对金融微观主体与工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掌握好宏观金融理论,有利于更好地应用微观金融知识。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并重微观与宏观知识,既强调理论性,也强调实践性。

3.2 教学体系的建立

由于金融领域的迅速发展,反映金融学科最新发展的内容与反映金融机构需求的内容应该是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形势,把《金融学》的教学体系分为基础性教学内容与扩充性教学内容两大块。基础性教学内容涵盖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相对稳定,在整体教学中约占80%;扩充性教学内容是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内容,反映职业需求的内容,由主讲教师定期更新,约占教学内容的20%。

4 探索适合独立院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结合独立院校的教学状况与学生情况,笔者尝试探索适合独立院校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归结为4多法,即多提问、多举例、多对比、多练习。

教师上课多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多举例,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有助于学生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论,有助于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金融现象;《金融学》概念繁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相近的或相对应的概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每一章教学结束都布置课堂练习,通过多练习这种方式,既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状态,又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上的误区和不足,以便及时更正或补充讲解。

5 探索适合独立院校《金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独立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各独立院校对实践教学是相当的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实践教学的实施创造条件。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一个过程,包括模拟金融业务操作,但不仅仅限于模拟金融业务操作。因此,在建立《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时,除了设计上机操作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1 模拟操作教学

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模拟操作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式金融业务操作,使学生对实际金融业务产生切身感受,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金融学》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模拟证券交易的实验环节。

5.2 专题报告教学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包括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借鉴案例教学方法,由主讲教师根据《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重难点知识,从实际经济金融活动中选取高度相关的经典案例,交由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予以汇报。但是不同于一般案例教学,分析的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自己,由学生自己在课下搜集资料,讨论分析,最终形成成果做专题报告。这种案例通常并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分析的结果合理,学生能自圆其说,讲出道理来,就应该予以认可。通过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信心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独立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知识经济,2009,(02).

[5]蒋天虹.关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

[5]孙桂芳.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方式的互动性[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06).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2

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是为商学系14级国贸1、2、4班和工商1、2班教授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的课程。现将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研读教材,广泛阅读材料,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环节极其重要,备课效果的好坏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在备课过程中我以曹龙骐的《金融学》为基础框架,把握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以黄达版的《金融学》为补充,以完善知识理论系统,保证讲授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金融学科领域之广、理论之深、内容之新、变化之快是一般学科难以比拟的,因此在备课中我还注意加强对理论前沿的学习和金融领域现实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能够更好的把握金融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金融学的学科定位使得它具有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质,不仅要注重其金融运行的规律——理论,还要注重这一规律的运用——分析和实践。因此,金融学的教学重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严谨的理论内容讲授和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在理论内容的讲授中,我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及时归纳总结;同时以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引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疑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自学,还可以活跃课堂。通过金融学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在资格证的考试中事半功倍,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读懂金融热点并予以恰当的解读。

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优化教学方式

作为大学老师要以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去影响学生,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学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和对未来求学工作的迷茫,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活中的益友。我坚信一个老师如果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乐观的教学态度、真诚的情感交流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一定会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四、不足之处

作为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自身各方面的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

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风格。这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具体来说,我的下一步的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及时为学生解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注意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将难以理解的东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解,做到深入浅出。

2、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时刻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总之,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尽职尽责,也希望学生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更多的收获和进步,这将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商学系

2016年4月27日

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非金融专业 金融学教学 应用能力 改革

前言:

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是促进我国财经类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随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逐渐深入,针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也正在逐渐的完善[1]。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增长,财经类专业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为了适应我国市场发展趋势,掌握市场金融方向,必须具备完善的金融理论体系。但是,当前我国各高校针对非金融专业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式缺乏合理性,导致非金融专业学生对金融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为其未来非金融专业的学习带来了影响,降低了学生对金融的宏观理论和宏观政策分析。因此,高校针对非金融专业金融教学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完善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非金融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黄达的《金融学》教材,人大版内容为教学内容,在其教学内容上更加强调的是金融学自身的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性,且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非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金融学后会直接进入自身所学专业的内容,不会在针对性的学习与金融学相关的专业,如商业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2]。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金融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金融学教学内容,从未为其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完善教学内容是其教学改革优化的主要内容。在完善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从金融学理论层次和实践层次两方面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这样能够从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理论能力两方面保障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

二、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突出教学实用性的主要目的是更加明确非金融专业学习金融学的目的,从而培养非金融专业学生金融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使非金融专业学生具备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优化教学措施的过程中首先,使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充分的认识各种金融工具,使其具备分析金融市场变化,分析金融市场宏观政策与资产价值之间的关系等,从而达到非金融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理财实用性能力的目标[3]。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为中心内容,例如对于货币起源、货币供给等历史及理论知识内容可以略讲解,对于市场需求、金融分析工具等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可以突出讲解。利用教学突出金融学的实用性,提高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质量。

三、教学思维转换

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主要是从教师教学思维和学习学习思维两方面对其进行转换。在教师教学思维转换上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非金融专业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和位置。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自讲、自评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思维转换。此外,在学生学习思维转换方面,学生必须明确自身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具有学习的主导性。必须明确自身的学习任务,从而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实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以转换学习思维,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四、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直接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式,在非金融专业金融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可以从启发引导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入手,从而完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应用启发引导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对非金融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实用性的金融热点话题和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话题教学,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使用金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分词。模拟实践教学的应用能够借助金融实验室开展模拟股票交易、模拟证券交易等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在模拟实践过程中掌握金融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结:

非金融专业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前需要学习金融学,保障自身对金融专业具有系统、准确的思维体系概念,为未来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对非金融专业实施金融学教学至关重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非金融专业金融教学的质量,未来在其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实用性、教学思维转换、改进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为我国金融领域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复合型人才教学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吕秀梅.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53-54.

[2]马莉.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12:74-76.

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4

国际金融课程通常是针对商学院本科生设置的专业课, 涉及非常广泛, 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 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现象, 并能够注重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学具备以下特点。

(一) 知识点覆盖面广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汇率等基本理论, 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方法, 学会几类主要的外汇交易, 并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方式及国际资本流动规律, 最终学会用所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各种国际金融问题,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 与实际联系紧密, 内容更新快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多,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也必然随着国际形势及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 及时地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 它们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就成为国际金融课程中要研究的新内容。所以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地融入新事件、新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实际经济活动不脱节。

二、实践教学作为国际金融学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学所包含的国际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都与汇率有密切的关系, 而经济主体, 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进行外汇交易活动等。而已有的国际金融等课程更多的是阐述外汇交易等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 而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增强国际金融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外汇交易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外汇交易的方法、风险的分析和控制, 也要能够解读外汇行情、利用分析软件对外汇走势作出合理判断, 并顺利实现外汇买卖的即时与委托交易的模拟操作。目前国内仅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国际金融实践教学, 而多数高校还是纯理论教学, 这样导致学生仅对外汇交易的理论内容有所涉及但没有系统的外汇交易应用方面的学习, 因此动手能力较差。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在《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投资的基本概念, 深化学生国际金融学理论教学中学到的汇率变动的基本概念和得到交易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通过外汇模拟交易的具体操作, 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金融交易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常用词汇, 把握各类金融外汇交易的基本特点与交易常识, 进而更好地将国际金融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国际金融学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

(一) 理论教学

国际金融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其中涉及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需要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掌握, 所以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 只有在理论已经充分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不同的实训形式。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 选择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详尽地阐释理论, 并且及时关注课堂学生反馈情况,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更好地与学生互动, 从而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 为后续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金融实验室软件模拟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 仿真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外汇模拟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 因此学校建立金融实验室并安装相关外汇交易软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训讲解每次实训的主要内容, 不同实训内容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实训有清晰的了解, 以便更好地完成实训内容。在外汇实训的现场指导中设定具体交易环节,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外汇交易相对复杂, 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 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并将常见问题记录, 以后补充在实训报告中供学生参考。这样的仿真模拟交易才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其中, 感受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事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尤其是对手上的虚拟货币造成的影响。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理解国际金融市场学习的重要性。

(三) 建立实训基地

作为学生很少有机会到银行、证券公司和外贸公司等参加实践活动, 而这是学生了解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外汇交易特点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是银行、证券公司几乎不需要本科生进行外汇交易相关的实习, 所以高校如果能够联系大型外贸公司的资本运作部门建立实训基地, 应该说是对在校仿真模拟实训之后的一个最好的补充。目前这方面对各学校来说实施都比较难, 但是也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实训基地的机会。另外还有个解决路径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回老家的相关公司进行外汇交易方面的实习, 通过家乡的关系网适当地寻找这样的机会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 开展专业讲座

除了丰富的课堂理论教学、新鲜的外汇交易实践教学以外, 高校在国际金融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邀请外汇交易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汇交易专家应该是从事多年的实际外汇交易, 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通过讲座为学生讲解近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比枯燥的课本描述历史发展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尤其重要的是真正的外汇交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突然性的事件等的应急处理办法等, 这些知识是教师经验欠缺的重要部分, 因此通过专业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一堂课。

(五) 课后多渠道沟通

现在的90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力都比较强, 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可以释放自己、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他们也非常需要教师的认可。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更要在课余时间跟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所以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在宿舍学习, 教师采用视频会议或邮件联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 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已经学的理论和做的外汇实践进行总结, 真正做到吸收消化知识。

四、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要想实现国际金融学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努力, 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鼓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创新。但在实现以上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 加强校企合作

正如以上提到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 作为实训基地本身能够加强教学效果, 所以如果能够以学校为平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 当然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应该能够想到为企业服务的措施从而使得校企获得双赢才能够长期合作下去。

(二) 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很多教师本身理论基础非常扎实, 也能够进行虚拟的外汇交易等实践, 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实践。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两种情况下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投资决策, 因此授课教师加强实践操作非常重要, 这种可以通过去公司实习也可以通过自行开户进行外汇交易的方式。

摘要:国际金融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高校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而国际金融学课程涵盖的内容很多都跟各种经济现象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进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国际金融学的课程特点, 强调了实践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形式来增强教学效果的论断。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外汇交易

参考文献

[1]沈军, 王聪.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9, (02) .

[2]罗丹程, 宋连成.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5, (08) .

金融学概论教学大纲 篇5

绪论:

1.金融的含义

2.金融与经济、金融与日常生活 3.金融体系 4.金融学的研究范畴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1.传统的货币定义

2.实证法的货币定义与货币的分层次计量 专栏:我国货币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定义 2.汇率标价法 3.汇率与国际收支 4.汇率决定因素

第三节

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2.我国的货币制度 3.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本章要点: 1.名词

货币、金融资产流动性、我国货币的分层次计量口径、美国货币的分层次计量口径、外汇、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本位币、金本位、格雷欣法则、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欧洲货币体系

2.思考问题

1(1)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2)汇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3)汇率的决定因素

(4)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5)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第二章

金融中介机构

第一节

金融中介机构概述

1.金融中介机构的含义 2.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

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2.美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1.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3.中间业务

第四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1.储贷协会 2.信用社 3.金融公司 4.基金 5.投资银行 6.保险公司 7.信托 8.养老金计划

第五节 特殊金融机构

1.政策性金融机构

2.国际金融机构

专栏:分业经营、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 本章要点: 1.名词

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NOW账户、MMDA、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信贷额度、消费贷款、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信用证、储贷协会、基金、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投资银行

2.思考问题

(1)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2)投资银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及其特征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3.金融市场的类型 4.金融市场的功能

第二节 货币市场

1.货币市场概述 2.同业拆借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 4.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6.国库券市场

7.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 8.回购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1.资本市场概述 2.股票市场 3.债券市场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发展 2.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3.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

专栏:资产证券化 本章要点: 1.名词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业票据、同业拆借、政府债券、期货合约、股票、债券、期权合约、互换合约、银行承兑汇票、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回购协议、证券交易所、OTC市场、NASDAQ 2.思考问题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6

国外学者对金融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早期是由结构角度进行的,结构范式的鼻祖——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把不同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组合定义为金融结构,代表一定的金融体系,把金融发展等同于金融结构的发展。国内学者长期以来也都习惯于在结构范式下研究金融的发展问题,本文就是在结构范式转变背景下研究金融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大部分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室集中授课,多为专业理论的传授,或带有一些案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所接受的金融知识很多是比较理性的,比如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学生对外汇交易的原理大都是通过公式或推理计算来理解的,缺乏实际操作,学生感性认识不够。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比较难适应当今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社会需要的是既熟悉掌握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目前不少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实施金融实务操作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仍相当少。即使有些高校具有试验实践的硬件条件,如金融投资方面的模拟应用软件,但使用率并不高。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理财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先进教学模式将取代单纯以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也是为适应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从金融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看,微观金融学的发展及其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比例中的提升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近年的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中,我们意识到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缺失,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培养质量的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的加强、学校品牌及专业品牌的提升等。因此,加强金融专业大学生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构建工作不仅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更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须要大力开展研究并尽快付诸实施。

三、结构范式转变下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

1.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比较中外著名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差别,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以“原理教育”见长,国外则通行案例教育及模拟教育。为顺应国际潮流,使我国的金融学科达到国际水平,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3方面加以改进。第一,将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的自主性。例如,课堂上采用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下教师课外指导以引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指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第二,强化案例教学及模拟教学,注重双向互动式教学。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讲解与讨论,加强学生对金融专业理论的切身理解和体会,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适当增加模拟性教学的比重,并注意使用计算机等手段辅助教学。在添置必要的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引进能接收金融投资信息的信息接收系统,使“模拟”更接近金融市场运作的实践,以实现中高级的金融模拟教学。当然,这要求集中人力、物力组织一批高校联合开展金融案例教学的研究,制作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案例供教学使用。第三,适当聘请实务界人士授课或举办讲座。由于条件有限,要求教师及时掌握各类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有一定难度,而聘请业界人士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最新动态,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

如何培养大批面向21世纪,能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刃有余的中高级金融人才,目前仍然是我国金融学专业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培养着手。就基本素质的培养而言,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理想与道德。现代金融活动以诚信为本,讲究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中国金融繁荣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二,心理健康。金融市场是冒险家的乐园,利率、汇率的剧烈波动,证券价格的大起大落,国际游资的横冲直撞等,既提供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只有培养我们的学生积极进取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在金融市场上捕捉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像“索罗斯”那样在风险中前行,像“尼克尼森”那样在挫折中奋起。第三,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导致正确的行动。因此,人才培养要从方法论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推断和思辨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养成学生开放、竞争、效率、创新和民主法制的自觉意识,使他们的思维方式适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竞争。第四,团队精神。在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散兵游勇或独行大侠是难以有所作为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金融市场竞争和金融风险防范都要求各种人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应经常向学生灌输沟通、宽容、礼让和双赢的理念,提高他们的协调与合作能力。就知识结构的培养而言,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夯实学生的哲学、数学、语言文字、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等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透过金融市场表层和具体金融现象,把握资本融通的一般规律,并能进行理论创新和解决复杂的金融问题。二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现代金融有较强的专业性,不能把庞杂而琐碎的专业知识都塞给学生,而要认真梳理,并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系统掌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管理、证券投资、租赁与保险、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金融营销、金融创新、金融统计、金融分析和国际金融实务等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本领。三要有熟练的工具性技能。我国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智商和领悟力不比发达国家的学生差,但我们培养的中高级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却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具性技能训练不够。因而,我们应加强英语、数学和计算机这3大工具性技能的培养,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沟通,并适应金融理论与实践对定量分析和计算机运用的高要求。

3.考试模式:改进考试制度。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金融学本科教育的考试制度存在几个缺陷:一是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闭卷和开卷考试形式;二是教师为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考试题目难度不够,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反复使用同一份试卷:四是评分的客观性受多种因素的干扰等。上述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客观地检验教学效果,少数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全凭期末对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进行死记硬背即可轻松过关,这不利于在学生中树立起勤奋、刻苦、自立、善于动脑等良好的学风。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故考试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风的考核与检验,考试制度的缺陷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因此,为实现金融学本科培养目标,改革考试制度势在必行。具体设想是:首先,考试形式多样化。除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外,某些课程可采取口试的方式,以检验学生的表达和概括能力;专业理论课课程应要求学生完成一至两篇论文,提高学生学术和文字水平,为完成学士论文和适应日后工作打下基础;某些专业课应要求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和发言也应作为考试成绩的构成之一;增加随堂小测验的次数,督促学生及时消化讲授内容。其次,对有多名教师授课的课程坚持统一出题,统一评分标准,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同一性,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注: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编号XGGH07066)的阶段性成果。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7

一、高校金融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金融学》课程是介绍金融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教学内容要尽量反映我国金融学科发展前沿动态和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金融学》内容包括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利率、信用、外汇、金融市场等基本知识, 理论内容较为丰富, 课堂教学主要讲授金融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使学生能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金融学教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和数学基础上的学科, 与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课程内容与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内容存在着交叉和重复, 金融学课程开设之前, 基本上已经开设过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经济学基础课程, 在政治经济学里已经讲过货币的形成与货币制度等内容, 在西方经济学里已经讲过利率、信用、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内容, 因此需要删减重复的内容, 增加证券、保险、基金等微观金融学的内容, 重点介绍网络银行、电子货币、消费信用、民间信用、商业银行改革以及混业经营等内容。金融学教学内容一是要讲究实用性, 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 需要整合金融学课程内容, 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宏观金融学内容, 增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微观金融学内容, 向学生介绍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投资理财、金融工具、投资分析、资产评估、金融风险管理以及银行兼并与收购等金融理论;二是教学内容要具有时效性, 金融学研究对象是当前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货币活动及其运动规律, 与现实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融实践活动推动金融理论快速更新, 教师应将金融学教学与金融学科和金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密切关注金融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热点话题, 及时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三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实践性, 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金融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加强金融学实践教学,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

金融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融会贯通,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金融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与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运用“启发式”、“案例法”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金融领域热点问题, 提倡教学互动,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 加深学生对所学金融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开展案例教学法, 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典型金融案例,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知识和理论, 从多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具体案例,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金融视野,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图片、文字、表格、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为学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情景学习空间, 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 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 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 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高校金融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金融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 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有效途径, 加强金融学实践教学, 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处理金融实务的能力,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直观性和动态性, 教学内容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可以在财经模拟实验室进行股票、外汇等模拟交易, 通过浏览国内外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实时行情, 对股票交易、外汇买卖等模拟经营业务进行实时操作和行情分析, 通过模拟操作训练, 使学生熟悉股票、外汇等操作流程和运行规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一是应当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为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加强与各种金融机构的联系, 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 让学生熟悉各种金融交易活动操作流程, 完成实习环节任务,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为将来从事金融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加强校企之间合作与交流, 学校可以邀请校外金融专家为学生开设金融讲座, 向学生介绍金融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社会热点问题, 扩充学生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也可以经常安排专业老师到金融机构去学习和调研, 校企双方共同研讨金融市场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金融学教学改革, 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通、知识渊博、治学严谨, 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开展金融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金融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是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和培养金融人才的承担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一是教师要将教学研究与学科发展联系起来, 密切关注金融学科发展动态, 及时把新的金融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 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同步进行;二是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 密切关注金融前沿理论变化和金融市场动态, 积极申报科研课题, 参与金融合作项目, 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三是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各类金融机构挂职锻炼和实地调研, 熟悉金融业务运行流程, 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 提高金融业务操作和实践教学能力;四是增强积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金融行业专家举行讲座, 讲解金融热点, 解读政策走向, 使教师及时了解金融业的发展动态, 增加金融实践知识;五是根据金融学专业的需求, 加大物质投入,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 通过公开招聘和鼓励教师进修、访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 优化师资结构,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必须要建设一支既懂金融理论又懂金融实务, 结构合理、知识丰富、基础宽厚、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金融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改革有力地推动着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金融学教学改革要以金融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出发点, 提高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为金融领域输出更多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金融学教学改革过程中, 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以学生为本,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密切关注金融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社会经济热点问题, 帮助学生运用金融知识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和微观金融现象, 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全面提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宽厚、专业精通、知识面广,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参考文献】

摘要:金融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高风险行业,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也推动着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要以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扎实、专业精通、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昌臣.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 2013

[2] .谢太峰.金融实践教学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3

[3] .孙方娇.科技与金融结合背景下金融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J].上海金融, 2013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8

社会对于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需要认真审视当前金融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社会形势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正确认识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的就业人才, 这是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学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意义

采取实践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 而大学生是否能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指标。在金融学教育中, 主要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因此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深的理解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对金融学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在实际的教学中, 金融学教师可以采取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 使大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基本技能, 进一步增强心理素质, 从这可以看出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好的就业能力[2]。此外, 实践教学的开展符合金融市场的需求, 金融市场竞争非常的激烈, 且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后, 迫切需要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主要是指对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等相关要素重新进行组合, 这样的创造性变革需要大学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而实践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金融学专业中, 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我国金融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 没有给高校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如果高效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可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将学生安排到校外基地进行实习后, 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并且还能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 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身的能力。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 有针对性提升自身的能力, 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 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用人单位为了能够保证资金安全, 或者保证资料数据的保密性, 通常都不允许学生接触重要的部门以及科室, 特别是在金融机构, 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深入的了解金融专业[3]。由于高校不能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 只有一些学生能够有机会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找单位实习, 非常的分散, 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 根本就没有实习的机会,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4]。

2. 金融专业实践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

大多数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年终考核的过程中, 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 或者是根据教师的理论教学时数进行考核, 在职称晋升上同样如此, 因此绝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主要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一部分高校经常缺乏师资,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教学任务非常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根本就没有时间到有关单位进行业务培训,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学习机会, 因此在校的金融教师除了具有高学历, 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 实践能力依然有所欠缺。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在聘请教师的时候, 也聘用了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教学, 但是这部分教师又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在实际的实践教学工作中, 效果也不显著。

3. 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化

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教学的时候, 主要是单一的训练学生的基础操作程序。真正的实训需要使学生自主操作金融业务软件, 比如让学生操作证券交易软件, 又或者让学生自主操作保险业务软件。这样才能使学生灵活的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快速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果在实训的时候, 仅仅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操作, 这样的一种机械式操作训练, 将会使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 有碍于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 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这种形式的模拟实训基本上不可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5]。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不仅需要具备概念技能, 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与交际能力, 这不仅是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基层的管理者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还能良好的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设计模拟实训内容的时候, 并不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创新思维等相关的能力, 在模拟实训内容缺乏多样性的情况下, 很难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金融学人才, 因此学校的模拟实训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针对金融学实践教学问题提出的改革对策

1.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基地

在大幅度扩招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情况下, 学校需要寻求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合作, 不仅只是将合作目标停留于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相关单位, 否则将会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实习单位, 从而降低学生的实习热情。所以高校应当想方设法寻求更多的合作单位, 从而给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单位, 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实习机会。这就需要适当转变观念, 在寻求合作的用人单位时不能只将眼光放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相关单位, 而是应当扩充视野, 可以适当与小额贷款公司等进行合作, 或者与期货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而为了使学生能进入保密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岗位进行实习, 学校应当在学生实习前加强诚信教育, 使学生了解诚信在岗位中的重要性, 强化双方的合作关系, 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同时保险公司等用人单位在不断完善体制后, 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 可以给学生增加一定的重要岗位, 使学生接触到实际性金融岗位。同时学校也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建设模拟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专业的业务操作软件, 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接触到相关的金融操作, 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工作, 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有利于毕业生尽快的融入社会[6]。

2. 提升金融学实践教师的综合素质

只有提高高效金融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分批安排金融学教师到相关的金融机构中进行业务培训, 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不脱离实际, 如果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并且金融机构许可的情况下, 可安排一部分实践课的教师到相应的岗位中从事实际性的工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而且还可以强化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此外学校应当聘请实践操作技能过硬, 且金融基础知识扎实的相关金融机构人员到本校担任教师, 当然大部分的金融机构人员一般都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 因此学校可以提供给这些人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机会, 使他们熟练地掌握金融学科的理论知识, 最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7]。

3. 适当增加校内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

在金融学专业中,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掌握熟练地掌握金融业务操作程序, 因此校内模拟实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当然使学生掌握金融业务操作技能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如果在实践教学中, 只是机械式的要求学生进行程序化的操作训练, 剥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将会使学生失去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模仿单一跟着教师操作, 完全与教学理念相违背, 因为当前主要是坚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设计出多样化的模拟实训内容, 逐渐摆脱单一性的实训课程, 最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性金融人才, 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

结束语

在金融学专业的教学中,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符, 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专业水平, 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 而这需要学校重视实践教学, 引领教师针对当前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亚欧.深化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 (教育) , 2011, 08 (07) :50-55.

[2]刘国买, 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04 (12) :163-165.

[3]饶育蕾.金融学专业全方位教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 2013, 05 (04) :240-243.

[4]李琴英.金融业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 12 (10) :66-70.

[5]刘祥伟.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07 (11) :180-183.

[6]刘国买, 谭轶群.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12 (15) :74-76.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9

1教学现状

《国际金融学》是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宏观的视角洞悉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现象与原理。长期以来,《国际金融学》的讲授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即一种 “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此外,学生预习、复习知识的意识淡薄,不能主动借助互联网等工具检索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以为临考前突击学习或者背诵PPT中的内容便可大功告成,显然,这很难适应计算机组卷的期末考试形式。 有鉴于此,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的教学中,《国际金融学》实施了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下文将具体阐述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2改革措施

2. 1弱化单纯讲授,打造高效课堂

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借助教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完善课堂组织方式,抓重点,鼓励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每堂课总共2学时,每学时45分钟,如何将课堂合理地分为导入、 提问、答疑、习题精讲、讨论几个环节,就得益于课堂教案的设计。教案是对教学组织方式的安排,教师须明确课堂的重心,进而有计划地编写教案,将时间放在重点环节,使得钢用在刀刃上。比如在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节中, 可以在一学时中安排2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习题精讲,将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通过对具体例子的点拨和启发,鼓励学生能运用所学公式和原理对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 在 《外汇与汇率》一节,可以酌情将课堂的重心放在提问环节,可就爬行钉住制、汇率目标区制、货币局制这几种中间汇率制的概念、异同、联系等进行发问,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堂采取的提问绝非单纯地背书,而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促进学生培养构建知识体系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 2拓宽知识来源,鼓励学生思考

教学不应拘泥于一本教材,在借鉴多本国内经典教材的基础上,《国际金融学》教学团队编写的讲义博采众长,这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相比学生使用单一教材进行学习,该讲义的优势在于: 1讲义更具有针对性,一节课的内容在讲义中分为名词解释、本节概要和重点问题解答三个部分,使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完整、系统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2讲义的编织带有鲜明的逻辑性,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入门。名词解释部分作为本节课先导性知识,本节概要的内容很好地连接前后两节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重点问题解析直击本节课重难点; 3为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将一种名词解释改进了书本中晦涩的书面描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引入例子,重点问题解答采用问题—解答的形式呈现,并在解答中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分析、箭头图、口诀、案例分析等多元方式进行多角度深入分析。学生可各取所需,在学习资源充分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喜好的方式进行学习。

2. 3添加预习题目,调动学习自主性

习题作课前预习之用,旨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在习题题目的编排上,教师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迁移及检索能力。如填空题目可以设置 “2013年7月28日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 ) ”或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从( ) 贬值引发的”,简答题中设置 “金银复本位制下有 ‘劣币驱逐良币’,今有 ‘良币驱逐劣币’的货币替代一说, 试析这两种说法是否冲突”等题目,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来检索信息,获取知识。

2. 4加入课堂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及同伴合作能力

教师按照以往综合成绩排名,分为四个层次,并从每一层次随机抽取若干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大约6 ~ 8人,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按分组顺序组织讨论。 《国际金融学》 课程中的讨论环节为必要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学生组队进行 “有准备”的讨论,力求做到 “知识+ 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将讨论题目附在讲义上,如 “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之政策有效性分析”一节中,讨论题可设置为 “请结合所学试分析克鲁格曼的 ‘三元悖论’”, 学生在自学过讲义后,完成预习题目的基础之上,可进行分工,做有准备的讨论;

( 2) 讨论时长控制在25分钟左右,其中搭配PPT演示、互动等环节,注重同组成员的同伴协作能力。在讨论结束后,教师以及听课学生可就与讨论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 随后教师就讨论所涉及的知识作一总结归纳,并对讨论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给出分数。

2. 5新增两次单元测试,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本学期开创性地采用10% ( 平时成绩) 、50% ( 两次单元测试平均分) 、40% ( 期末考试成绩) ,用分阶段的两次单元测试替代期中考查,定期追踪成绩,一方面可以完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有信心的面对最后的期末考试。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学》的考核比例为20% ( 平时成绩) 、20% ( 期中考查) 、60% ( 期末考试成绩) ,实际上, 该课程的期中考查以往都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考查,故期中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此外,该课程期末考试已知采用计算机组卷,具有一定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一名学生期中成绩为92分,期末为62分,这样悬殊巨大,故很难形成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评体系。在改革中,两次单元测试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单元测试为计算机组卷,题型、题目来源与期末考试一致。一学期采用两次单元测试使得学生提前适应了计算机组卷的特点与考核方式,可以更有准备地应对最后期末考试的到来。

3改革效果

3. 1课堂反应活跃,有力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相比于传统课堂模式,学生思维被打开,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困惑,并且教师鼓励其他同学为其解答。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这个特点在讨论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在讨论 “国际收支平衡与均衡的区别与联系” 中, 该讨论小组并没有使用单调的概念解释,而是用 “一杆秤” 的图示来描述国际收支平衡的意义,即借贷平衡,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表账面差额为零,同时,用 “相互制约并促进” 的图示来形容国际收支均衡,它是国内均衡与国际收支平衡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均衡状态。笔者认为,“同伴互教”的模式更能促进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这点在这次的教学改革尝试中初见成效。

3. 2作业成绩构建出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体系

根据对习题成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成绩都处于良好态势,这可以说明学生在适应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状态并慢慢养成学习自觉性。教师亲自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并针对笔记注释、答题逻辑等几个指标给出成绩,并记录在Excel表格,期末统一算出作业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Excel数据作为历史记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 “自发性学习”的主动程度。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学生随着课程的跟进,也在慢慢地调整学习状态与习惯,开始适应自发学习的模式,作业成绩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形成了一套全面客观有参考价值的教学反馈体系。

3. 3单元测试成绩促进学生适应计算机组题

在所教授班级中,共有学生114人,笔者选取有效样本110个,并对这110位同学的两次单元测试成绩计算平均分,继而与其期末卷面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笔者运用Excel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最后得到,单元测试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 7213,一般来说,为中度正相关。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两次单元测试的基础之上,学生通过总结、查漏补缺等方法,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得到更为理想的成绩。

4启示

改革后的 《国际金融学》课堂中,“自上而下”的讲授不再作为课堂的重点,而是在学生提前自学了课程讲义、完成预习题的基础上,教师将答疑作为课堂的重点,并随后进行相关的提问与习题精讲。此外,讨论是另一个重点,通过教—学互动的方式,教师渐渐地由知识传输者的角色向学生导师、信息咨询者的角色转变。课堂的中心在于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主旨所在。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10

关键词:金融学,计算机网络,实践,改革方向

《金融学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 在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背景下, 研究货币、信用、银行以及相关问题。系统阐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及其运行规律, 客观介绍了世界上金融学基础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有大量的关于现实存在的经济、政治、人文、地理甚至自然等等事件的发生与金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需要学生在懂得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加以分析消化,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实际运用这些金融知识。所以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剖析书本, 更要理论联系实践, 改革金融学的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

一、《金融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更新较慢, 内容枯燥, 与实际情况有差距。

目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浪潮还没有结束, 局部战争、美国信用评级下降等因素, 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在我国金融业日益融入国际环境、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深刻领悟现代金融的内涵、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自觉加强金融监管, 从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对金融理论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再教学过程中不断添加新的元素。而我们实际教学用的金融学教材普遍存在更新过慢, 内容过于陈旧等问题。教材中有很多金融理论完全是西方国家的金融理论, 和我们的国情不符。造成的现状是学生觉得学的都是老古董, 枯燥乏味, 与现实情况有差距。存在“学不学都是一样”的思想, 不利于国家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配套教学设施跟不上, 影响学生学习和理解所学内容。

《金融学基础》该门课程不仅涉及到大量的案例, 也涉及大量的操作, 学生如果仅仅通过教材想要真正理解金融的理论及运作, 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即使考试考的好的同学, 也仅仅是记住知识, 而不是理解知道。要理解概念和理论, 必须研读大量案例, 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实事;还必须借助于现在的科技手段——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每天发生的新闻, 关注世界动态, 通过计算机网络虚拟平台, 来模拟股票操作, 模拟外汇操作。这样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也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学校配备计算机网络, 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上网操作的平台。

3、教学方法以老师讲课为主,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金融学基础的理论部分以老师讲授是肯定的, 但金融的大部分理论需要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 要不然就是空中楼阁。比如讲到外汇市场是比较特殊的市场, 一天24小时, 分分秒秒在交易的, 而且外汇交易的活跃期分几个阶段, 有的甚至在深夜。如果老师光说这样, 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 没有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上网查地图、配上世界时间, 再让他们看外汇交易, 他们会发现世界真的很奇妙, “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不是一句空话, 任何国家发生的事件对世界经济都存在一定影响, 而且影响非常迅速, 这也方便他们深刻理解金融尤其是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是经济的先行器。也便于启发他们思考, 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实践环节难度较大, 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轿弱。

首先, 实践环节在时间的安排上和学校安排的正常教学时间有很多冲突。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和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不同步, 而且要观察学生的实践需要一个连续性, 这个连续性目前学校也不具备, 因为学生的课程安排是很紧凑的, 不可能单学一门金融学。

其次, 金融学比较特殊。要实践的话, 一类是要了解银行体制, 最好是进银行实习。但现在的银行不可能一次容纳那么多学生, 是不现实的;二是股票外汇市场实际操作, 这需要有实际的资金支持, 而作为学生来讲, 没有工作, 何谈资金, 所以只能模拟操作, 但模拟不等于实际, 他们还是有一定差距。

最后, 即使实践了, 但效果较难评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学生分析金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二、《金融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中国的国情需要学校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中国的GDP在不断增长,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我国的银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极其缺乏, 有很多高素质人才是从国外引进的。迫切需要高校培养适合适合时代发展的金融人才。如果在金融基础学科——金融学基础上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何谈金融风险、金融工程这类艰涩难懂的内容呢?

2、现实的需要也要求金融学课堂改革, 突出金融学的实用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水涨船高。从现实的需要来讲, 人们需要知道我手中的钱通过怎样的投资渠道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不单单是存在银行。如果投资其他的理财品种收益是多少?而承担的风险有多大?单靠课堂上讲的金融理论和现实脱节较大, 没有太多指导性, 因此迫切需要改革金融学的教学, 突出金融学的实用性。

三、对《金融学基础》课堂改革方向的几点建议

1、尽量选择切合实际的教材。

金融学基础的教材品种繁多, 要求高职高专类学校尽量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层次选择教材。选择的方向力求结构新颖, 内容务实创新, 能准确体现现代金融的内涵, 反映我国最新的金融发展的动向。每章都应有本章的学习目标和相应的案例、阅读材料, 有课堂实训, 能增强学生对金融基础理论的领悟;每章都应设置课后小结、思考题和案例分析,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金融理论有更深的理解。

2、逐步改善单一的课堂教学, 引入多元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埋头记笔记, 没有太多时间思考问题, 引入计算机网络后, 丰富了教学内容, 一些较难理解的艰涩的概念都能通过网络展开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金融软件, 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想要了解每天都发生了哪些事件, 而哪些事件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这迫使他们行动起来, 关心国际新闻, 也关注国家大事, 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

3、通过模拟操作量化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

金融学的所学知识有一部分可以通过金融的模拟操作来实现, 如模拟股票操作、模拟外汇操作、模拟期货操作等等, 这些模拟操作会在他们的平台上每天都更新新闻, 模拟一个操作环境, 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环境中的新闻找到操作的切入点, 进行操作。学校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操作模拟盘, 通过亏损或盈利的多少来量化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结

《金融学基础》作为专业课,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不是让学生记得金融理论, 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了金融理论之后, 能运用于实践, 取得好的成果。俗话说“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在学校,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过程才能较好的指导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 金融学基础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需要不断摸索, 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旭东:《金融学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6。

[2]丁述军:《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证券期货》, 2011 (07) 。

[3]房燕:《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中外教育研究》, 2009 (3) 。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11

关 键 词:系统教学法;电子金融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3-0079-02

《电子金融学》是一门信息技术与金融学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课程,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在金融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传统的教学法不利于该课程的教学,系统教学法注重信息系统,强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失为该课程的首选教学方法。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

系统教学法,是指把所学内容当成一个系统看待,力求从大方向出发指导学习,因此在学习和复习时不是按部就班按章节行进,而是先模糊概括,再在大框架下逐步明晰细节、完善结构、针对缺陷和不足进行专攻的教学方法。系统教学法最讲究的就是整体把握,也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先以最快的速度在心里建立所学内容的轮廓,在轮廓形成以后再拆分成各小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和引申。

系统教学法的精髓是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问题的实质,进而寻找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它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金融教学中应积极推广运用。

(二)系统教学法的特征

1. 整体性。整体是各部分的有机组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各门课程看成一个整体,从大方向去把握这些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后对各门课程逐个突破。

2. 综合性。 任何知识体系都可以认为是由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学习一门知识,就必须从组成知识的各个方面去全面、系统地把握,以至掌握这门知识的内在规律。

3. 有序性。知识系统是有序的,在学习时,要注意整个过程的有序性。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按照知识系统自身的秩序进行学习工作, 才能提高整个知识系统的功能。

4. 最佳性。 运用系统教学法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找出最佳方法,以达成事先制定的学习工作计划。运用系统教学法,从整体上去把握整个学习工作过程,而整体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5. 模式化。 系统教学法能帮助师生找到具体学习的模式,在学习《电子金融学》专业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师生可以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模式对金融专业所需知识进行整体上的把握。

由此可见, 采用系统教学法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二、系统教学法在《电子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教学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系统教学法是从系统出发展开教学,是一种由整体到局部、由系统到元件的教学方法。系统教学法以实际的系统为教学系统,并逐步对系统进行剖析,最终对具体个体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完成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系统教学法注重信息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意义接受,引导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电子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鉴于《电子金融学》由金融理论与业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理论等部分组成,因而首先采用模块式教学法,即将教材进行全面整合,然后有机地分成7个模块(见图1)。将《电子金融学》教学内容模块化后,每一模块均是一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连贯,既便于学生掌握各阶段的学习要点,又有利于理论教学深化及分阶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第一知识模块是由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理论、金融电子化理论整合形成的网络金融理论综述;第二知识模块是由电子技术与货币理论组成,有机地将虚拟货币与实物货币理论进行融合,形成网络金融的货币理论;第三知识模块是由银行业务知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整合形成的网络银行主要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四知识模块是由证券业务知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整合形成的网络证券主要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五知识模块是由保险业务知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整合形成的网络保险主要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六知识模块是由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金融安全管理知识整合形成的虚拟金融安全管理平台功能综述;第七知识模块是由金融监管、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知识整合形成的电子金融风险监管平台功能综述。

(二)多种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内容中有大量的基础理论,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密切联系, 决定了金融理论学习需要紧密联系实际业务, 从而决定了课程教学中必须突出其应用性。基础理论学习需要与实际业务相联系。为学生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学的首要任务。但是,如果教学中仅仅只是概念或理论的讲授, 没有实际的、具体的例子(实物、业务、案例等),学生感觉比较抽象,不仅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也难以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论含义及其应用。 为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应采用如下教学法:

1. 案例式教学法。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开发部主任John Boehrer教授的提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的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 即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这种教学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教学,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枯燥的理论讲解辅以实例分析, 既能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在实例讨论分析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参与协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 在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要注意真实和完整性,例如《电子金融学》课程教学中,为了介绍电子金融安全的相关知识,笔者在课堂上从“盗刷信用卡内幕:3分钟制1张POS机可刷假卡”的案例介绍起,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客观真实地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认识到电子金融交易过程的复杂性。 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 因为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 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学习阅读, 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

nlc202309021708

2. 参观式教学法。要使学生学好《电子金融学》,仅仅在学校、在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当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之后, 还应采用参观式教学法。即带学生到电子金融做得较好的公司、部门参观,与企业的相关人员座谈,了解企业的操作过程。这既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方法都让学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3. 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学、自讲、自评的内容。首先将全体学生以4~5人的规模分为若干小组。然后,教师根据课程的进度、内容、查找资料的便利性等原则确定每组的选题。每个小组各自充分准备要研讨的主题,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消化吸收、分析综合之后,做好PPT,再将独立探索的知识和心得在课堂进行交流和讨论。当一组对其观点进行演示讲解后,要求其他组进行提问甚至质疑,同时要求前者作答,提问和回答的数量和质量记入讨论成绩。最后,由老师整理归纳、总结分析,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将学生的不妥之处加以更正,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教学实践证明,《电子金融学》课程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检索文献的能力、归纳综述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启发式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导入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接着提出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发言,使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认识与讨论之中,然后引导出要学习的专业术语或经济学原理,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要点。比如讲授《电子保险》内容时,先以一个家庭购买保险为案例,介绍该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让同学们通过网络途径,设计一个购买保险的方案,不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网络保险的基本原理。可见启发式教学方法,选取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师生在课上课下交流更加充分,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

5. 综合式教学法。当学生将教材内容学完之后,还要采用综合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把所学的金融知识加以综合分析,从整体和全局来把握,掌握电子金融等各个环节, 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融会贯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综合运用电子金融知识, 加深对电子金融学的整体认识。

参考文献:

[1]罗伯特·M·加涅(美). 学习的条件[M]. 傅统先,陆有铨,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封思贤. 从金融理论变迁看金融本科教学改革[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2):38-41.

[4]毛小丽,高峰. 系统教学法在大学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67.

[5] 刘涛川. 有效教学方法全集[M]. 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

[6] 周渝霞. 系统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运用[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9):15-18.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李丹)

金融学教学改革 篇12

一、金融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问题。

由于我国历史的原因,金融学被定义为“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高校的金融学课程设置,主要偏重于宏观金融。课程设置主要是以中央银行学、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国际金融学为代表。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固然重要,可以了解熟悉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可能更适合于将来毕业之后进入人民银行体系或者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学生的工作,但能够进入这些部门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进入企业、具体金融机构的学生来说,应用性不强。这些微观部门所需要的比如公司理财、风险定价、资本运作等内容,课程则设置相应太少,有的干脆就不开设这些课程。

2. 教材问题。

教材市场本身比较混乱,不像国外,只有大师级的人才能够出教材,并且把写一本教材视为一生的荣誉。在我国典型的则是几个教授请几个研究生,找一堆书,把这些书里面的内容拼凑一下,然后花一些钱找个出版社出版,再利用其关系资源,把这些书出售给相关的学生,从中获取个人利益。这些书的质量就可想而知。整个教材没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体系,一部分和一部分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教材前后出现矛盾,甚至在整编其他教材内容的时候,由于不求甚解,把不该精简掉的精简了,导致书中错误连连。最为普遍的是,在整编教材的时候,为了防止抄袭的嫌疑,有些把国外教材里面精华的内容比如经典的案例、详尽的解释和说明都删去了。剩下的大多是广义、狭义的概念,作用、特征、意义,等等,这样的教材不可能培养出现代金融所需要的人才。

3. 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金融学本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现在高校金融学的教学,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而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不重视对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往往缺乏合适的案例,也不能够结合当时经济状况和金融现实,让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分析,仅仅是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有些高校虽然具有试验实践的硬件条件,如金融投资方面的模拟应用软件,但使用率并不高。而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发展,新金融产品出现,社会需要的是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措施

1. 精选教材,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金融学教材,最好是选择国外比较经典的原版教材,只需把其中的案例改换成中国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和中国的实际相符合。同时要设置一整套体系完整的教材,教材之间不得交叉重复,教材内容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显然,这样的工作,不是一个学校,甚至几个学校能够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教育部统一的安排、组织,但是这很容易使部分官员从中谋取个人私利,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出版等工作公开透明。学校可根据院校的不同与培养方向的不同,编写不同的教材。

就课程设置方面,对有些课程应该删减合并。比如,现在金融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金融学概论》,这门课程应该从金融学专业中去掉,因为后面学习的许多内容实际上是和《金融学概论》里面的内容重复的,《金融学概论》,应该是非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课程。

而对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这些课程应该精简合并,或者仅仅作为一个专题来讲。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重在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学原理的课程,这些原理在任何金融学课程里面都是通用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一些公司理财、金融工程、证券投资等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2. 加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用理论化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促使他们理解理论,掌握理论,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设计好分析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使理论和实际能够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推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加实验课的教学。

金融学科主要是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一定操作能力的金融人才,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实验教学。以计算机技术和实验教学软件为支撑的实验教学能真实模拟金融业务操作,对学生认识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运行,以及银行的基本业务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美]罗斯·米勒.实验经济学:如何构建完美的金融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国平.网络中的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7,(4).

[3]孙桂芳.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的探讨[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6).

[4]冯新力.专家学者研讨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2,(06).

上一篇:海洋保护刻不容缓下一篇:消弧线圈接地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