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发展阶段(精选4篇)
经典发展阶段 篇1
一、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国内经典,国外发热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博士独具慧眼,经过25年深入思考和10余年家庭小规模实验,于1994年1月在台湾正式公开向社会推广“儿童读经教育”,从1994年至今到中国内地和海外进行过上千场次的儿童读经演讲。在王教授的倾力推动下,全球掀起了读经热,台湾有上千万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读经,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有数家全日制的国学经典孔子学院,日本幼儿园小朋友会背论语,而国内只有300多万人参与暑假短期读经班,海外国家的国学经典热超过本土。国学经典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老祖宗的传统文化精华在国外颇受推崇,在国内却受冷遇,这对中国的软文化、国民素质乃至国基根底带来了严重影响。
2.经济腾飞,道德失落
圣贤著作是集道德和智慧精华于一体的文化宝典,历经几千年,由于其内涵丰富而历久不衰,今受冷遇致使国民道德失落,官员操守、职业道德、商业道德、平民素质日益低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道德却一落千丈,精神荒芜,杂草丛生;商业道德因失乐园而违规违法频现,职业道德因少有约束使贪污腐化常见。圣贤经典若束之高阁道德园地便会毒草蔓延!纵观中国古代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实社会看重经济忽视道德,物质富有精神匮乏,致使违法犯罪触目惊心;然法制有限,若再不以圣贤教诲洗涤道德诟病,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国基未来便岌岌可危!
3.国粹精华阻于应试
国学精粹在国外被弘扬光大,在本土却行走在校园之外的小径上,只有单篇古典名著穿插在大中小学的教材中。圣贤之书传统教材在应试教育的门槛前踯躅不前。且不说国粹在开启心智、怡养性情方面对人终身受益,就是在夯实语文功底等其他方面的综合人文涵养的提升,也是其他教材望尘莫及的。教育最高境界不是用圣贤教出圣贤,而是平民也能教出圣贤,平民若用圣贤之书也必能教出圣贤之才,孔孟便是最好的例证。学生若能在小学阶段系统掌握国学古文,其文学厚度足以涵盖初高中大学乃至人的一生;现在中小学课内课外家教辅导雪片似的练习纸,其所获成效不足国粹滴水,结果只是苦了学生、穷了家长、富了家教!学生在这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宝贵时间里,却似机器一般日日做着零零碎碎的文字数字游戏,日久便人情冷漠、不善感恩,只学得身心俱疲、羸弱多病,体力、意志力都不堪一击,这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无异于自戕!应试教育牵制了教师绑住了学生。学校和教师若不能慧眼识珠大胆创新,便难以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4.短期读经利弊参半
目前国内暑(寒)假儿童短期读经培训班比较普遍。培训时间两周左右,最多一月。集中时段读经培训,利在专一:集中精力心无旁骛一门心思,速学速记;弊在枯燥:整日读经枯燥乏味,犹如老学究,虽有学问却少创新活力。小学生天性活泼,犹喜自然亲近动物。终日闭门读经成人亦会乏味生厌,何况缺少定力的小学生。短期读经不具计划性和系统性,缺乏连贯性,不利于知识衔接和积累,已学知识缺乏运用空间。就读经效果而言,最好是有计划地系统地日日定时定量,100字左右为宜,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内容及定量应考虑学生可以接受并完成。
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全日制日常教学中,凸显出本研究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1)聆听圣贤教诲,提升国民素质。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营养却很贫乏,尤其近十年贪官不绝,商人昧心,市民庸俗,国民素质道德修养整体滑坡,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道德水准不能同日而语。如何拯救失却精神灵魂的国民,如何让我们的青少年在诗书氤氲的礼仪之邦健康成长?惟有国学,惟有国粹,惟有聆听圣贤教诲!物质丰富不失精神营养,硬件先进软件也优秀,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胜出国际,坚如磐石。
(2)积累圣贤经验,丰富专业内涵。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博大的爱心,其次要具备高超的育人技巧和深厚的专业内涵。身临一线的教师确实非常辛苦,小学教师周课时多,日均三节,学生小,每天轱辘似的转,还有让人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各种比赛、公开课、论文课题和博客,教师疲惫不堪,身体透支,健康堪忧。初高中的升学考压力也让教师喘息不得。如能少些各种可有可无的比赛和论文课题,使语文教师能有时间和精力潜心于圣贤经典的学习研究,不断丰富厚实自己的专业内涵,当其积累到一定厚度,育人技术、处理教材的水平和把握教材重点的能力便可居高临下轻松获得,所谓厚积薄发是也;因自身内涵功底不深,教师育人尤其教书就会倍感吃力且效益不佳,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捷径。
(3)定位圣贤标杆,培育创新能人。如果学生的学习也算是一个行业,那么各行各业最苦的便是学生和教师。早上六点起床,晚上要完成机械重复的抄写和各种各样的练习。学校减负了,学生下午四点左右一定要离校了,家长却担心了,于是花样频出的家教应运而生,有离校了的作业辅导班,有双休日的提高班,家长看别人的孩子去了,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后,于是都蜂拥而去,无知的家长真正苦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教效果如何姑且不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已被严重扭曲。如果能购一台国学听读机,家长即便是文盲,只要能让你的孩子每晚听读记诵一段经典国学,日积月累,你的孩子便能成为具有圣贤品德和智慧的能人,也省却了家长许多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和财力精力,让孩子从圣贤语录中自醒自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提炼,这是经过几千年中华文明证明了的最有效的教书育人的方法!只有在小学打下厚实的国学基础,再辅以现代的科学知识和自由思想,才能造就出国内国际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国内关于同类研究的综述
(1)国内同类课题研究以暑(寒)假短期读经班为主。如浙江孔子学院读经学校、北京在谦学堂等;也有个别以国学经典为特色的全日制学校,如浙江丽水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也有为数较多的地市级暑期读经班,如济南、南京、北京、宁波;具有个人盈利色彩的暑期私人读经班,如北京君谦学堂、玉城公园读经班等。期间也有具有一定学识和见识的父母教子读经,也是个案而言。
(2)应试教育的重压使教师难以钟情经典启蒙。许多公立学校自身有一定国学功底的语文教师在早自修都安排了一定篇目的国学背诵,但终因考试竞争压力不能在教学内容及读经时间上彻底放开,早自修能够安排《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的教师还是具有一定胆识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材为中心,学校课内外经典篇目阅读只是少量延伸,对于恢宏磅礴的国学经典来说终究是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儿童读经班虽名目繁多、形式各异,但短期居多终有不足。寒暑假短期研究成效显微,学校定量研究裹足不前,家庭研究大多随心所欲。博大精深的国粹经典,应该具有一定规模的长期系统的学习计划,从幼儿园或小学开始启蒙,循序渐进安排教材,在开启心智孕育智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人文道德情操,为培养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研究儿童读经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日读经量,教师首先要备课熟悉经典教学内容。二是研究儿童读经方法,以王财贵教授《简易三百读经法》为蓝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变通。三是研究教师读经教学所积累的材料,提炼研究成果或经验教训。
1. 小学生各年级读经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内容(幼儿启蒙):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孝弟三百千》;第二阶段学习内容(开启智慧):三年级《论语》《孟子》《老子》,四年级《庄子》《易经》《诗经》;第三阶段学习内容(厚实底蕴):五年级《唐诗三百首》《书礼春秋选》,六年级《古文选》《诗歌词曲选》。
2. 儿童读经教法研究
一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基本遵循王教授《简易三百读经法》,就是“每天一百字,读一百遍,每人一百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情况实施变通。读经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读经重在了解,更重在接触熟悉,只要多读,自有浸润,自有感发,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也。但是就目前阅读对象小学生来说,机械重复阅读100遍,儿童会因枯燥而厌倦,因教法缺乏新意而不能持久,因此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如何遵循儿童的记忆和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来安排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内容。二是遵循儿童记忆及心理发展规律。12岁前是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王教授的理论是,在儿童12岁前,将大量系统的国学经典从幼儿启蒙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逐步储存在大脑里,根据儿童记忆及心理发展规律,每天二三十分钟,不要求讲解强记,只需反复朗读100遍便可记住。就这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到儿童长大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时,这些储存的记忆之精华便会如春草苏醒自然理解。王教授以他25年的思考和20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个研究的可行性和成效。
3. 教师同步跟踪研究
及时记录学生阅读、识记、巩固(遗忘)等不同情况及相应措施和经验,汇编儿童读经点滴成果。
四、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其一,课题自身魅力。古代经典是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精华,自古代代承传,自清末沉寂百年后全球掀起了读经热,体现了经典文化恒久的魅力。研究有据可依,理论依据充足。其二,前人经验可鉴。有台湾王财贵教授积25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作为支撑,使本研究根基厚实。王教授的《简易三百读经法》已使全球几千万读经儿童受惠,有法可学,研究可操作性强。其三,记忆年龄最佳。12岁前是儿童记忆的最佳黄金时间。汉代刘向在《说苑·建本篇》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若少而好学一生都会阳光普照。从记忆效果来说,少年的记忆如刻在石头上,中年的记忆如刻在沙滩上,老年的记忆如刻在水面上。少时的记忆终生不忘,在最佳的记忆年龄储存一生受益的东西,一辈子享用不尽受益不尽,这是最大的智力和财富的投资。其四,教学时间充裕。只要充分利用“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早自学,教师精心备课,精简内容只讲重点,完全有可能节省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在课尾温习巩固早读内容,不需要另外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教师。若能巩固每天100字的记忆,学生在校学习的收获将比不读经的学生多几十倍,六年坚持下来自然成才了。其五,无需硬件设备,只要具备人手一册教材,有听读机更好。无需任何高级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设备简易,研究便利,可行性强,应用范围广。
摘要:国学经典乃国之瑰宝,沉寂百年复起台湾蔚于世界,国内研究却寥若晨星,又国民素质低下、职业操守失德,学生苦于应试、低能羸弱、内心冷漠,凡此种种,在课内引入国学系统阅读意义非凡,若坚持不懈必受益终生惠及家庭社稷。
关键词: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课内阅读
经典发展阶段 篇2
一年级上学期(30首)
一、古诗(20首)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咏鹅》(鹅鹅鹅)3.《风》(解落三秋叶)4.《春晓》(春眠不觉晓)5.《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6.《悯农》(锄禾日当午)7.《悯农》(春种一粒粟)8.《池上》(小娃撑小艇)9.《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10.《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11.《绝句》(迟日江山丽)12.《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13.《江雪》(千山鸟飞绝)1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15.《塞下曲》(月黑雁飞高)16.《蝉》(垂緌饮清露)17.《所见》(牧童骑黄牛)18.《鹿寨》(空山不见人)19.《相思》(红豆生南国)20.《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二、童谣10首 1.《数数歌》 2.《小板凳》 3.《读书郎》 4.《上学歌》 5.《拉大锯》 6.《公鸡头》
骆宾王 李 峤 孟浩然 孟浩然 李 绅 李 绅 白居易 高 鼎 杜 甫 杜 甫 范仲淹柳宗元 贾 岛卢 纶 虞世南 袁 枚 王 维 王 维 王 维
7.《一个毽儿》 8.《上打三通鼓》 9.《老鼠打电话》 10.《蚱蜢》
三、背诵《笠翁对韵》
一年级下学期(30首)
一、古诗(20首)
1.《梅花》(墙角数枝梅)王安石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 白 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6.《渡汉江》(岭外音书断)宋之问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8.《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9.《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 10.《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11.《鸟鸣涧》(人闲桂花落)王 维 1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 维 13.《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高 适 14.《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15.《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 白 16.《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李 白 17.《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 白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19.《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 白 20.《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二、童谣(10首)
(一)指定5首 1.《肩扛一匹布》 2.《什么尖尖尖上天》 3.《狗和猴》
白 4《刘小柳和牛小妞》 5《三个和尚没水喝》
(二)教师自选5首
三、背诵《弟子规》
二年级上学期(30)
一、古诗(20首)
1.《秋浦歌》(白发三千丈)2.《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3.《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4.《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5.《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7.《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9.《江雪》(千山鸟飞绝)10.《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11.《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12.《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13.《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1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15.《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16.《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17.《忆江南》(其一)(江南好)18.《忆江南》(其二)(江南忆)19.《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20.《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二、背诵《三字经》前半部分
三、儿童诗10首
(一)指定5首 1《夕阳》 2《太阳喝醉酒》 3《黄昏》
李 白 朱 熹 刘方平岑 参 杜 甫 杜 甫 杜 甫 刘长卿柳宗元 韩 愈 崔 护 张 继 韩 翃 张志和 韦应物 卢 纶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
4《爱照镜子的月亮》 5《夜》
(二)教师自选5首
二年级下学期(25首)
一、古诗(古诗20首)
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 翰 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3.《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王昌龄 4.《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 5.《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6.《马诗》(大漠沙如雪)李 贺 7.《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 牧 8.《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牧 9.《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杜 牧 10.《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 牧 11.《过华清宫》(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杜 牧12.《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 隐 13.《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14.《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15.《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1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放声鱼鳖逐人来)18.《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 轼19.《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 轼 20.《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 几
二、背诵《三字经》后半部分
三、背诵儿童诗5首
1.《小童话》 邵燕祥 2.《虫和鸟》 舒 兰 3.《大海睡着了》 刘饶民 4.《月亮》 刘饶民 5.《家》
苏 轼 苏 轼
三年级上学期(25首)
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2.《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 熹 3.《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 白 4.《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 升 5.《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 卷 6.《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雷 震 7.《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骆宾王 8.《山中》(长江悲已滞)王 勃 9.《送兄》(别路云初起)陆 锦 10.《送朱大入秦》(游人武陵去)孟浩然 11.《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王昌龄 12.《杂诗》(君自故乡来)王 维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 维 14.《送别》(山中相送罢)王 维 15.《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李 白 16.《山中答问》(问余何事栖碧山)李 白 17.《劳劳亭》(天下伤心事)李 白 18.《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李 白 19.《山中留客》(山中物态弄春晖)张 旭 20.《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花)张 旭 21.《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祖 咏 22.《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高 适 23.《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张 谓 24.《送凌澈上人》(苍苍竹林寺)刘长卿 25.《八阵图》(功盖三分国)杜 甫
三年级下学期(25首)
1.《春行即兴》(益阳城下草萋萋)李 华 2.《华子岗》(日落松风起)裴 迪 3.《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缪氏子 4.《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钱 起 5.《听邻家吹笙》(风吹声如隔彩霞)郎士元 6.《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郎士元 7.《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韦应物 8.《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韦应物 9.《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孟 郊 10.《少年行》(弓背霞明剑照霜)令狐楚 11.《秋思》(洛阳成里见秋风)张 籍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 愈 13.《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韩 愈 14.《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 15.《遗爱寺》(弄石临溪坐)白居易 16.《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白居易 17.《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白居易 18.《夜雪》(已讶衾枕冷)白居易 19.《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白居易 20.《马诗》(大漠沙如雪)李 贺 21.《宫词》(故国三千里)张 祜 22.《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元 稹 23.《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元 稹 24.《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杜秋娘 25.《剑客》(十年磨一剑)贾 岛
四年级上学期(25首)
1.《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 2.《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 3.《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5.《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刘禹锡 6.《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岳 飞 7.《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 游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 游 9.《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陆 游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11.《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杜 牧 12.《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杜 牧 1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牧 14.《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 牧 15.《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 牧 16.《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杜 牧 17.《霜月》(初闻征燕已无蝉)李商隐 18.《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19.《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20.《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21.《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牛)22.《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23.《蜂》(不论平地与山尖)24.《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25.《咏月》(昨夜圆非今夜圆)
四年级下学期(25)
1.《晓日》(天际霞光入水中)2.《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青)3.《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4.《春草》(天北天南绕路边)5.《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6.《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7.《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8.《寄人二首》(别梦依依到谢家)9.《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10, .《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11.《逢入京史》(故园东望路漫漫)12.《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13.《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14.《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15.《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16.《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 曹 邺 赵 嘏 罗 隐 罗 隐 李建枢 韩 偓 郑 谷 李 中 唐彦谦 王 驾 王 驾 柳中庸 张 泌 方 干 崔道融 岑 参 王 冕 于 谦 郑 燮 龚自珍 龚自珍 17.《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王士祯 18.《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 轼 19.《蜡梅》(天向梅梢别出厅)杨万里 20.《杂诗》(君自故乡来)王 维 21.《杂咏》(已见寒梅发)王 维 22.《忆梅》(定定住天涯)李商隐 23.《江上梅》(忽见寒梅树)王 适 24.《寒梅绝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陆 游 25.《梅花绝句》(之三)(雪虐风号愈凛然)陆 游
五年级上学期(25首)
一、诗13首
1.《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 2.《雪每》(梅雪争春未肯降)卢梅坡 3.《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王 冕 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5.《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 郊 6.《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曹 植 7.《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 白 8.《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9.《关雎》(关关雎鸠)诗 经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岑 参 11.《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 甫 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杜 甫 13.《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温庭筠
二、词12首
14.《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 1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 煜 16.《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 煜 17.《雨霖铃》(寒蝉凄切)柳 永 18.《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 永 19.《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晏 殊 20.《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 21.《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2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 轼 23.《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苏 轼 2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苏 轼 25.《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 轼
五年级下学期(20首)
一、唐诗10首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 勃 2.《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张九龄 3.《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 4.《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王 维 5.《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 维 6.《送友人》(青山横北郭)李 白 7.《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李 白 8.《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李 白 9.《春思》(燕草如碧丝)李 白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二、宋词10首
11.《浣溪沙》(漠漠清寒上小楼)秦 观 12.《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1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1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17.《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18.《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19.《满江红》(怒发冲冠)岳 飞 20.《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陆 游
六年级上学期(20首)
一、唐诗7首
1.《观猎》(风劲角弓鸣)王 维
李 白 2.《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李 白 3.《前出塞》(挽弓当挽强)杜 甫 4.《望岳》(岱宗夫如何)杜 甫 5.《春望》(国破山河在)杜 甫 6.《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 甫 7.《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杜 甫 二、宋词12首,8.《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9.《生查子》(去年元月时)欧阳修 10.《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 殊 11.《清平乐·村居》(茅堰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1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 1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辛弃疾 15.《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陆 游 16.《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 轼 17.《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秦 观 18.《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 19.《渔家傲》(塞外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元曲1首
20.《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六年级下学期(20首)
一、唐诗7首
1.《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杜 甫 2.《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常 建 3.《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贾 岛 4.《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许 浑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6.《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秦韬玉 7.《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李 白
二、古文10篇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鱼我所欲也》 4.《劝学》
5<, /SPAN>.《列子学射》 6.《矛与盾》 7.《学记》 8.《精卫填海》 9.《爱莲说》 10.《陋室铭》
经典发展阶段 篇3
一、背景陈述———遇见经典, 美好启程
(一) 研究背景
张家港市乘航小学是一所处于城郊结合部的规模型现代化市镇小学。80年的办学历史, 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近几年, 随着学校新市民子女比例的不断提高 (预测2014学年新市民子女占70%) ,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道德认识及行为习惯参差不齐;二是学生基础不一。在教师层面, 由于近几年新鲜血液补充不足, 教师年龄偏大, 职业倦怠时有显现。寻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与教育艺术, 提升学生道德发展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 学校开始了关于“经典诵读”的校本研究, 2011年, 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张家港市级中华经典诵读基地”, 同年, 成功承办了2011全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暨中华经典诵读推进会。经典诵读的美妙音韵, 带着强大的力量, 穿越千百年, 温润又有力地抵达我们的心灵, 成为我们探寻之旅的美好路径。
(二) 研究目标
1. 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建立一支在经典诵读上具有一定造诣或经过学习达到比较丰厚素养要求的语文教师队伍;并在齐聚全体教师智慧的基础上编制一本能体现我校特色且内容精湛的校本教材。
2. 有效实施经典诵读校本教学的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实现三个成长:一是教师的经典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成长;二是教材的编排体系等的成长;三是学生在系统化、多样化的经典滋养下的成长。
3. 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要建立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教师和学生发展水平的三级评价体系, 不断完善评价的指标、内容和方法。
二、实践研究———吟诵经典, 体悟美好
本课题自2011年5月立项以来, 课题组成员全盘部署,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学的研究和评价体系的修订”三方面组织实施。
(一) 开发校本教材, 诵读有枝可依
经典书籍浩如烟海, 小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出什么, 是研究的首要工作。编写一套适合学校开展诵读的教材, 成为课题研究组的共识。
1. 甄选、汇集《乘风雅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本校实际, 依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 编委老师遵循学校“正德、砺志、笃学”校训以及“绿色教育”特色, 以“吟诵中华经典美文”为主要内容, 通过甄选、梳理、分类等方式, 分“爱国、明理、博学、立志、蕴绿”五篇, 按“低、中、高”三个年段, 各选择20篇古今美文汇集成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乘风雅诵》。低年段:以诵读朗朗上口的经典名言和古诗文为主, 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初识音韵美好, 了解生活常识。中年段:进一步拓展原有内容, 同时, 增加浅显易懂的孔子、荀子等古代学者的名句, 修养美好性灵, 积累文化常识。高年段:重点诵读《道德经》、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等名篇, 开阔胸襟志趣, 加强阅读能力。《乘风雅诵》校本教材既汲取了中华经典精华, 更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美好愿望。就如教材序言中所说:“秉承道德风尚, 精选美文雅言, 坚持日有所诵, 让我们一起发现经典的魅力。”这本教材师生人手一本, 每周安排一课时进入课程教学。
2. 创设、营造诵读文化。
学校亮出了“乘风雅诵, 沐经典美文;正德砺志, 修生命之本”的诵读行动主题口号, 充分利用好校园每一地方, 将经典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环境, 追求“过处便有情”的经典文化意境。一是寓之于静态文化。我们最大限度地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的育人佳境。图文结合的《弟子规》长廊文化, 让每一块墙壁跟学生进行着无声对话;阅览室外“读书长廊”, 布置了诵读札记、小报、诵读之星等, 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吧, 让学生抬眼望人文, 举目品经典。二是寄之于动态资源。诵读是需要有声的。学校“小帆视讯”社团利用电视、广播, 每天课间、中午播放或舒缓悠扬或激昂高亢或声情并茂的名篇佳作, 学生感其声, 领其情。经典诵读的魅力磁场, 温润地进入孩子的内心。
(二) 开展教学实践, 诵读有法可循
1. 多元结合, 拓宽经典诵读渠道。
校本教材《乘风雅诵》实现“四个走进”, 即走进课堂、走进社团、走进活动、走进家庭。
走进课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前两分钟, 经典诵起来。各班坚持日日诵, 周周背。校本四十分, 经典学起来。每周五的课外文体活动时间, 各班语文教师重点围绕《乘风雅诵》, 以赛读、唱读等多样化的诵读形式, 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堂巧衔接, 经典学起来。语文课堂, 与教材内容结合或拓展, 强化对经典的理解。
走进社团: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每周三下午的“浪花朵朵少年宫”活动中, 采取学生自主申报的形式, 分别开设了低、中、高三个“经典诵读”项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朗诵、讲故事、课本剧等多样形式来展现经典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社团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特长学生。
走进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德育处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经典诵读活动。诗歌王擂台赛、小书法家评选、故事大王和经典拾贝小报评比、文艺汇演、社区送春联等活动, 让孩子们在经典诵读中传承文明, 健康成长。
走进家庭:与家庭相结合, 倡导家长们参与到“亲子共读、同沐书香”的活动中。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校做经典诵读传承志愿者, 在学校“集韵讲堂”推广诵读, 吸引其他家长每天傍晚抽出半小时, 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 阅读课外推荐书目, 并和孩子一起填写“阅读印记”, 每学期学校都评选出“十佳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
2. 科学实践, 努力构建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中, 关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更关注教学模式的科学建构。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究, 初步探索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经典诵读“五读”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范读, 故事激趣:每个经典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教师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 通过自身的深情范读或者媒体的有声阐述, 激起学生诵读的期待。
自主初读, 整体感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学生个体自主阅读, 读准字音, 读通原文, 整体领略经典美文的意思。
集体研读, 深入理解:在自读基础上, 教师带领学生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 感受意境, 获得熏陶。
多样阅读, 即兴表演: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唱读、击掌读等方式反复诵读原文, 并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个性吟诵, 模仿创作:“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反复吟哦诵读, 沉淀在脑海中的精华慢慢被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实际,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背诵美文, 并模仿其形式构思创作诗文。
(三) 开放评价途径, 诵读有星可摘
经典诵读的方向是“向着明亮那方”, 是仰望星空、摘到闪亮启明星的过程。参照《课程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诗文和浅近文言文,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建议, 努力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1. 以明晰的制度评价引领。
为更好地促进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管理, 课题组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管理体制》中, 明确了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方面管理的内容, 特别是从“备课质量、上课情况、活动辅导、科研成果”四个方面, 采取“个体自评—组内互评—家长参评—学校考评”的流程进行评价, 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研究经典诵读的层次。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中, 学生个体评价采取“星级考评法”:根据学生对经典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设置“铜星、银星、金星”诵读之星。班级团体评价主要体现为三个结合:即日常抽查与活动检阅相结合、书面评价与能力检测相结合, 阶段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不断进步。
2. 以活泼的活动评价激励。
享受经典诵读的过程, 在过程中培养敏锐语感, 提高领悟能力, 陶冶优雅性情, 修正举止行为, 这是重要的评价尺度。创设多种活动, 让活动成为“摘星”的梦想舞台。学校结合“我们的节日”, 利用传统节日搭建展示舞台, 中秋吟诵会, 元宵灯谜会, 新年诗歌朗诵展示, 六一校本剧展演, 在这样的创意舞台上, 孩子们都能得到“闪烁的童星”荣誉。激励的力量推动孩子们在经典诵读道路上越走越有劲。
三、阶段成效———踏花归来马蹄香
两年多的实践与思考, 师生对经典有了更深的认识, 真切感受到经典诵读是提升语文素养、奠基人格成长是一条极有效的途径, 而且, 这条路径上草长莺飞春满园。
1.涵养性情, 丰厚底蕴, 教师师德与学养不断提升。在经典陪伴的日子里, 教师通过感性实践———理性思考——优质升华的过程, 实现全面进步:在自身素养的提高上, 遵循个体成长带动群体进步的原则;在成果的提炼上, 追求优质和高质的理想境界;在学生的指导上, 用全心获取学生表演与诵读的优质结合。在诵读中, 教师改变了自我, 精神得到了熏陶和洗礼。两位老师在张家港市演讲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诵读经典美文, 奠定人生底色》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沐经典美文, 修生命之本》获苏州市案例评比二等奖, 《精选国学教材, 传扬国学文化》获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沐〈乘风雅诵〉, 扬国学经典》等10余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
2.塑造人格, 锤炼品行, 学生习惯与能力不断发展。经典的美好, 在于它会像种子一样, 埋在孩子心底, 吸收养分, 沐浴阳光, 等到那么一天, 开出美丽的花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 更是提升了学生修养, 让学生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变, 上了一个新台阶。推想一下, 六年的积累沉淀, 几百篇经典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 渗进孩子骨子里然后外显为良好的人文修养。
3.铭记校训, 提炼特色, 学校质量与内涵日益丰厚。经典诵读, 丰富了教师的人文底蕴, 提升了孩子们的人文修养, 从而不断推进着学校的发展。“清亮的诵读声、精湛的教学技艺、良好的社会影响”慢慢凸显为乘小的经典诵读名片。清晨, 走进乘小校园, 就能听到学生琅琅晨诵, 诵读经典已经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中华文明”阅读活动获“张家港市全民阅读优秀阅读项目”称号。《沐〈乘风雅诵〉扬国学文化》《诵读经典美文, 奠定人生底色》在《教育周刊》进行专题报道, 《诵读中华经典》等图片新闻在《中国教育报》进行刊登。
经典发展阶段 篇4
活动开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迎着国学经典诵读的春风,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书香校园,我校特制定了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实施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了经典诵读热潮。2011年10月我校又承接了由中心学校李永寿副校长、我校陈施君校长为课题负责人的省级课题《经典诵读与提升师生语文素养)》研究,这项活动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师生们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校自开展研讨活动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确定研讨主题,成立研讨小组
我校的活动主题是:诵读中华经典
提升师生语文素养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
陈施君
成员:
郑娟、史磊、黄铸萍
和各年级语文老师
二、确定目标、确保研讨有成果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4、结合课题,开展教研活动每月上一节经典美文赏析课,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学学会收集、运用、欣赏。
三、确定活动内容,确保研讨有方向
从《诗经》到现代诗歌,从《论语》到当代散文,中华民族的古今名著名篇不胜枚举。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一、二年级要求:一年级以《三字经》和课标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70篇为主要内容,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二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书写全文。三、四年级要求:三年级以《弟子规》和课标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70篇为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诵读读篇目的内容,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四年级在教师指导下书写诵读经典内容。五、六年级要求:以《增广贤文选编》和课标中要求背诵的古诗词70篇(教师可自荐20篇)为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会背诵经典中的名言佳句,会向别人转述经典读物中的至理名言。在与人交流或写作中能够引用一些名言佳句,并能发表一些看法、体会。学生逐步养成自觉书写诵读经典内容的好习惯。同时各年级依照《各年级诵读篇目推荐目录》进行诵读,也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自由拓展。
四、具体实施步骤(一)、打造书香校园
1、优化环境营造书香
“书香校园”是我校两年来极力打造的特色办学理念,本着这一主题,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为抓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开展了手抄小报评比、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经典诵读节目汇演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了配合经典诵读的宣传和氛围营造,我校橱窗、班级板报都开辟了古诗文欣赏专栏,在学校外部墙壁建立特色文化墙,让走进校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独特而浓郁的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还在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书柜,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书源一部分来自学校,一部分来自学生。教师将学生所带的课外书籍存放在图书柜,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书柜上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激发其阅读的求知欲。充分利用班级内的黑板报或教室的一角,开辟一些读书专栏,如“新书介绍”、“阅读快递”、“优秀读后感”、“读书之星”等,宣传阅读意义,展示阅读成果。
2、让学生沐浴书香
在学生读书活动中,我们突出 “三导四读一节”,以提高阅读效率。(1)倡导藏书(由各班班主任负责)。这几年,孩子们手头都有几个零花钱,常常在小摊上留恋忘返。为此,我们以“倡导藏书”为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书籍天地。期末将评选“小小藏书家”以此激发学生藏书的积极性。
(2)引导购书(由班主任负责)。面对“茫茫书海”,如何购书,购适合于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就“引导购书”,我们将就“引导购书”,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背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以降低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指导读书。“读书”两字,关键在于“读”,书的价值也在“读”中体现,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二).确定分阶段诵读时间
1、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由任值日小老师负责,采用带读、学生齐读、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课时间,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3.利用每周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佳句,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4、双休、节假日,布置适当诵读任务,并动员学生家长配合学生诵读,建立学生阅读登记卡,让家长评分。
5、严格落实晨诵(每周三的第一节课为读书课)、3----6年级每天早 晨15分钟晨读时间由各班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暮读(课外活动时间小组内成员轮流书写循环读书笔记)。
(三)建立五条途径感受经典诗文
为了让学生能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性情熏陶和感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采取了 “看”、“读”、“抄”、“讲”、“赛”这五条途径。
看,即通过学校外部文化环境的布置、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读,每天利用晨读15分钟、每周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文,各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
抄,让学生做经典诵读小卡片、办经典诵读主题手抄报,制诗文集。
讲,开展以围绕“经典诵读”为主题的队会或班会,让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讲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赛,组织开展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诗文活动节目表演,以及经典诵读知识竞赛。两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评比、“书香学生”评比等,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又活跃了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赛”中体会经典诵读的乐趣。
五、建立评比制度,确保研讨有成效
为了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学习能得到深化和巩固,形成全校 诵读诗文热潮的持续和长效。学校还制定了一项措施促进诵读活动的深化巩固。一是各班级建立“读书背诵卡”“阅读卡”。让每位学生记录自己的诵读内容,以及经典诵读活动对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学校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诗文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学校把经典诵读纳入到语文教师常规检查行列,每月检查高年级学生一周阅读卡、读书背诵卡、低年级写字本、读书背诵卡,未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实行扣分制。三是成立古诗文诵读领导小组,定期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诵读活动好的做法,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我校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师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得到提升。实验以来,学生大量背诵古诗文实现了量的积累,学生人人学会吟咏古诗,得到古文化的滋润,使学生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同时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得到了提升。
二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丰富了词汇,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来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让教师展示了风采,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成功的喜悦,优化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2011年6月我校举办了大型诵诗比赛、12月底我校又组织了一次大型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并且是师生同台演出、学生全员参与,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展示了教师风 采、凸显了师生互动更重要的是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一样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展示了自我的风采。
【经典发展阶段】推荐阅读:
经典物理学发展10-02
继承发展国学经典作文09-21
供电局企业发展经典口号06-02
发展阶段10-04
发展新阶段06-10
不同发展阶段06-24
各发展阶段06-25
市场发展阶段08-22
发展阶段模型10-24
亲子关系发展阶段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