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2024-05-24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精选12篇)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1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在逐年上升。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门用一个章节强调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大学生党建首先也要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而研究大学生党建科学化必然离不开大学生党建的创新研究。

一、大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 经过高校党务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 但同时, 大学生党建工作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大学生政治觉悟普遍不高

当下, 大学生党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大学政治觉悟普遍偏低。受到当今时代的影响, 大学生普遍不关注政治, 他们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时尚、娱乐、购物、游戏方面, 出现了政治冷漠的尴尬局面。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主要以大班课的形式开展, 几百人同时上课, 授课教师不能顾全所有人, 甚至只能认识其中的一部分学生,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效果不理想。同时, 由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学生又因理论知识枯燥而对其毫无学生的兴趣。这些造成了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的培养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上课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对大学生政治觉悟的养成意义不大。

2、大学生党员在党建方面缺少主动性

大学生党员因其角色的特殊性, 其工作的能力和成熟度都不高, 在党建方面主要表现为缺少主动性。大学生党员年龄较小, 处于刚刚接触社会的阶段, 他们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都保有较高的好奇心。对于入党这件事, 很多人也是因为好奇、对就业有益等方面的原因才选择加入党组织。在党建方面, 他们缺少经验, 对党的工作了解不多、知之甚少, 缺少主动性。

3、大学生党员在党建方面缺少创新性

大学党员在党建方面不仅缺少主动性, 还缺少创新性。如前所述, 大学生党员政治觉悟偏低、缺少主动性, 在党建工作中, 往往是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和经验, 没有任何的创新可言。党建是一门学问, 大学生党员在党建方面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经验方法方面都有欠缺,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创新性的缺失。

二、大学生党建创新对策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建的水平、推动大学生党建创新, 是当下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党建创新, 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具体工作,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培训, 提高思想觉悟

政治理论培训应该作为大学生党员的日常培训, 党抓不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首先就是加强对他们的政治理论培训, 用政治理论武奖头脑。把上党课作为一项常态工作, 不搞形式主义, 要真学、真懂、真会。政治理论是党员思想的生命力,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大学生党员很难正确的开展工作, 也很难选择好正确的人生方向。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养, 党建创新之路才能开启。

2、改良高校政治理论课授课方式

要不断研究如何改良高校政治理论课授课方式, 提高授课效率。不断优化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培养一批优秀的授课人才。在授课的过程中, 要不断研究、不断优化, 把科学的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讲授, 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坚持杜绝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 采用像专业课那样的小班授课模式, 保证每一名上课的学生都能学懂基本的政治理论。通过改良授课方式, 可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水平, 党建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3、积极引导, 培养大学生党员党建主动性

通过多种途径, 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党建主动思维, 尤其是重点培养大学生党支部的干部成员, 让他们在组织中承担起带头人的作用, 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角色, 带动整个党组织绽放活力、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都处在青春活力、激情四射的年龄段, 一但把他们的热情引导到党建工作上, 那么党建工作必然将释放出无限的潜力。培养大学生党员党建主动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组织关怀让大学生党员感受到组织生活的温暖, 培养党组织对他们的吸引力;通过开展相关活动, 让大学生党员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让他们把热情投入到党建上来等。

4、多措并举, 培养大学生党员党建创新思维

当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火如荼的在中华大地上拉开帷幕。培养大学生党员党建创新思维也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培养大学生党员党建创新思维, 就是把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在党建这一具体工作上来。大学生党员是最具生机和活动的一个党员群体, 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中有很多创新的“细胞”, 稍加激励和引导, 就会激发强大的创新动力。主要方法包括: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大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 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验证自身想法的练兵场;通过开展学习活动, 让大学生党员了解各个先进党组在党建方面的先进经验, 启发他们结合自身党组织的特点, 开展相应的党建工作;带领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为党建创新提供土壤。

大学生党建创新是一个应当长久研究的重大课题, 针对不同时期学生党员的特点, 将会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大学生党员党建创新任重而道远。如何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活力、如何引导大学生党员在党建方面的积极性都将是这一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王卫红.大学生党建科学化实现机制探析[J].世纪桥, 2013, (9) .

[2]卢英.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1) .

[3]林玲.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路径[J].现代营销, 2012, (7) .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2

三亚树新风克服了哪些难题?怎么树?有何成效?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生活好了也得过得仔细点,不能浪费”

在不少地方,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红白理事会的普及曾格外艰难。

有多难?56岁的村委会主任高正才告诉记者,20多年前,村里就有人想做这件事。

乡里乡亲,婚丧嫁娶,大家凑份子,是情分,也是帮助。日子过好了,一些地方排场也上来了。随份子,几百上千是常事。乐队请一天,花费1500元,婚礼用车往往多达几十辆。最近几年吉阳的旅游旺了,旺季遇上婚车队,高速公路弄不好要堵上一天。游客堵心,村民们也开心不到哪里去。

1993年,大茅村干部开始琢磨着变变规矩。结果不仅没成功,大操大办反而更凶了。“风气风气,要有人带头,还得文明成风才行。只改变一个村子,没用。”高正才事后反思。

20xx年,海南开展为期5年的社会文明大行动,向陈规陋习开刀。电视里,餐桌上,崇俭务实反对浪费的宣传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大茅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里党员带头,移风易俗树新风——凑份子钱不超过200元,流水席从原来的120桌减到最多不超60桌,婚车不超过6辆,鼓乐队一概不重复迎来送往。红白理事会7名成员,见谁家大操大办就去谁家,苦口婆心地宣讲文明新风,效果良好。正如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所说:“从点滴做起,从每个人、每个单位做起,让精神文明建设覆盖全省的每个角落、全社会的每个细胞。”

大茅村这一举措,在三亚96个行政村不胫而走。原本打算用一年时间推广的红白理事会,不到半年就在全市各个行政村得到普及。红白理事会的成功经验也被运用到村规民约的落实上,淳朴的民风又回归了。原来在亚龙湾片区旅游时怕遇上婚车队“躲着走”的游客们,又纷至沓来。

中秋节前一个清爽的早晨,村民李天龙一边在早点摊吃粉汤,一边跟记者聊天,“往年假期都是结婚摆酒高峰,今年好多了,酒少人情浓。”旁边一位老人笑着说:“生活好了也得过得仔细点,不能浪费。”

“个体文明靠培育,城市文明靠管理”

天涯区的金鸡岭社区,原是个“游客去不得”的城中村。楼挨楼,污水横流,黄赌毒,藏污纳垢。

“个体文明靠培育,城市文明靠管理。”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说,“三亚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市民、游客的教育引领,培育个体的文明风尚;也要抓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用制度管出习惯,形成文明土壤。”

“哪里困难多,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就要在哪里发力。”天涯区委书记林海告诉记者。金鸡岭社区总人口9350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不到3000人,到了冬天,前来过冬的“候鸟”老人达6000人以上。大家生活习惯不一样,语言不同,难以沟通,容易磕磕绊绊。

怎么办?金鸡岭社区副书记杨兴日介绍,全社区84名党员“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形成社区党总支+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网络体系,优化党员联户制度。建立以区联合指挥中心为中枢、以网格化管理系统APP为平台的管理机制。如今,水电路网气通得快,晚上路灯亮了,污水不再横流,街道干净了,群众气也顺了。

“候鸟”老人多了,流动党支部建设也跟了上来。天涯区委组织部长童立艳告诉记者,目前,全区成立了5个流动党支部,有200多名流动党员活跃在各个党支部内,支部成员积极组织“候鸟”老人们参与社区活动,熟悉社区环境,参与社区建设,“候鸟”志愿者夜巡队、保洁队、创文监督队也正在发挥作用。

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来的“候鸟”们,都说“金鸡岭社区变了”,有干净宽敞的街道小巷,也有热情的招呼、良好的秩序。“要见人见精神,引导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海南人。”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肖莺子说,“精神文明建设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文明之风可提升市民素质,也能滋养城市内涵”

文明城市创建,需要市民素质的提升,更需要立足长远的制度设计。

今年7月,来自澳大利亚的易凡夫妇计划带儿子到三亚旅游,在距离登机只有30分钟时,他们才被告知需要向当地旅行社做申报。当时已是北京时间凌晨4时,易凡夫妇急了,致电港中旅营销推广部业务经理纪新竿。在纪新竿的帮助下,飞机起飞前5分钟,易凡一家顺利登机。回去后,夫妻俩把这个小插曲告诉了澳大利亚的同事。

从成立国内第一支旅游警察支队,到制定《三亚市旅游市场违法经营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于非法游“有一起打击一起”的严厉打击,推动商家诚信意识的形成。针对旅游投诉“30分钟到现场,立即调查,当天发布结果”,营造了更安全、更文明的旅游环境。

三亚不仅着力于制度化管理,也推广人性化服务。游客晕倒在街上,有路管员接力相助,其中包括旅游质监局、市民游客中心、旅游警察、12345热线、市数管中心的97名党员。此外,有“中国好导游”为异国游客垫付医药费,也有为游客协调机位的旅行社,他们都是文明之花的播种者。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国企党建工作 企业文化创新 关联

0 引言

我国国有企业不仅包含了整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投资或者参与控制的企业,同时也包括了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其不仅保证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目标的作用,最终作用还能调节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是保证国有企业思想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符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对推动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国企党建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国企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推动党建工作的进行,实现双赢。

1 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两者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1]。党建工作需要在国有企业中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员工当中,将基层党员作为主要的活动对象,再联合群众认真开展党建工作。这种方式之下就是为了能够将企业党员的干劲充分发挥出来,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此外,国有企业文化也是一种以思想作为主体的工作,两者都是以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体现出的都是思想政治方面内容。另外,两者在开展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现象[2]。从理论方面探析,可以发现两者在理论当中还存在着联系,都是为了在考虑企业、国家的利益之上实现企业、国家的稳定发展。企业的文化思想工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国有企业没有思想文化作为维系企业运行的一个基础点,如此一来企业就缺少了情感、人文上的支持。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共同重视起来,有效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2 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上仍然缺乏重视

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创新工作不受重视的现象依然较普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停留导致改革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而此时党在新时期之下提出了新的经济制度改革与产业机构调整等一系列举措,因此,国有企业想要充分发挥出其作用,就需要改变目前这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的情况。

2.2 两者结合深度不够

目前,我国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普通民营企业都以实现经济建设为目标。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将经济建设当成是目前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这种局面之下企业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文化建设工作中不能够完全放开脚步进行。同时,由于未受到重视导致实际的工作模式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将最新的党建工作内容宣传到每个党员,十分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

3 借助国企党建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创新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高效结合

企业文化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统一的价值观念,保证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逐渐打造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紧跟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注重创新[3]。而具体的创新表现则为不管是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创新工作都需要紧跟当下最新的理论基础,充分将适应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方针,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能够稳定进行,抓住员工政治思想方向,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党建教育工作。另外,企业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结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将国家、企业与企业员工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既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达成,又要考虑企业员工的情况,同时为国家的發展贡献一份力量。

3.2 充分抓住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中心展开相应思想工作

国有企业当中党组织作为党的一部分,从思想政治上不仅要服从上级党中央领导的安排,严格执行党的相关思想要求。另外,在实际行动上也要与党保持一致,因此可以说党组织是国有企业进行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中心。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首先要充分认识与肯定党的思想,坚决支持党组织的决定,其次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将这种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员工的思想当中,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这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

3.3 提高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吸引力培养企业员工积极性

将思想建设工作作为指导,在企业与企业员工当中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4]。第一步,需要充分肯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当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了解与落实党章规定。第二步,充分明确国有企业目前的改革方向与制定具体的发展方案,其中需要将企业的短期利益、长远利益、社会目标充分考虑进去,发挥出国有企业的优势与作用。第三步,在企业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更加亲民的活动有效消除企业领导与企业员工之间的隔阂,建立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帮助企业员工找到对企业的归属感的同时帮助企业员工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目标,并将该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之间既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党建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清晰与廉洁,而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则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发展,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这种交叉性质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红,孔伟.辽宁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4):166.

[2]周秀红,孔宪峰.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02):132.

[3]王中华,许有祥.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7(05):198-199.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4

一、国有企业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

按照“五位一体”党的建设体系, 国有企业党建主要范畴有: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开展与创新、党建品牌与文化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 这对于国有企业党建而言, 必须围绕这一目标, 结合企业运作实际以及企业党建的特点, 进行党建工作特别是党建文化的创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 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下, 按照国有企业自身的运作规律、我们党的执政规律和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等一系列理念指引下, 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全方位建设, 通过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 推动企业内部治理的科学化和管理的规范化, 从而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 充分体现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人才领导、思想领导和经济政策的领导, 确保国有企业切实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的基础和战斗力的体现,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必须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相匹配是国有企业党建的最大特点, 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不仅是自身的建设的科学化, 还包括了党组织引领与帮助企业管理与发展的科学化。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由“硬实力”和“软实力”组成。其中, 软实力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 主要是指是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理念, 是逐渐被广大员工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任何企业都具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的运作行为以及共有价值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思想导向、精神维系、行为激励与约束以及经营创新等作用, 与企业的薪酬、企业的发展成果、企业的管理、企业品牌等相辅相成, 是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企业家 (领导层) 的素质建设、企业价值观建设、企业形象塑造、员工素质提升建设、企业制度化建设等内容。其最大的特征在于: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又不一定直接体现出来。

三、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契合的可行性

1. 文化建设价值上具有共同的优质性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 都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从软实力方面着眼于提升国有企业发展综合实力, 因此, 价值取向与目标都是一致的。两者价值理念的同质性, 不是偶然的, 而是由国有企业的自身性质以及特征所决定的, 特别是由国企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以及企业属于国有、公有和人民集体所决定的。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趋同, 有利于两者的协同创新, 一方面可以积极发挥企业党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也有利于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文化的指引, 还有利于提炼优质的企业文化, 形成企业发展的独特软实力。

2. 文化建设系统上的整合性

十八大报告也要求“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这一目标, 整合各类有效优秀文化与资源, 积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 提高党组织在企业攻克难关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因此, 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党组织构建大党建格局的重要文化资源, 需要进行周密的整合。与此同时,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是国有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所进行的, 以创造优质的文化为需求, 也需要吸收党组织的先进文化。因此, 二者在思想融合、组织配合、制度契合等文化融合方面有着系统的整合性。

3. 文化建设组织的自觉性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都不是自发产生的, 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居于国有企业发展过程所需要的。这体现为企业党建为企业发展提供积极的政治保障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 企业文化是优秀企业所必须的基因, 因此, 文化建设 (包括党建、企业组织文化活动) 都是企业主动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有统筹的活动。这种组织自觉性体现为两者都高度重视思想领域的教育。党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精神文化创新。此外, 组织自觉性体现为党建以及企业文化都有相应的机构去承担, 如党群部、人力资源部, 又或者是两个机构的合二为一。

4. 文化建设主体的一致性

不管是国有企业党建, 或者是企业文化建设, 除了管理方的积极策划, 广大企业员工才是真正的主体, 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企业文化和党建缺少党员、员工群众的参与, 就变成了无米之炊。缺少广泛性和深入性, 效果必然不佳。因此, 文化建设主体上, 两者都有共同性。

四、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协同创新思路

1. 塑造价值观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协同发展的落脚点。价值观塑造是广大员工凝聚与达成共识的过程, 其成果是形成优秀的发展观。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是党建的最高价值观, 国有企业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价值, 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也是为社会、为群众谋福利。因此, 要塑造一种高尚的价值观, 必须要推动党的宗旨文化和企业优秀文化的共生共发展, 实现党建文化理念与企业创新发展理念的融合, 如把党组织创先争优理念和企业抓业务争发展理念进行整合, 形成一种争创一流的价值观, 对于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以及员工而言, 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把价值观作为两者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健全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依托。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国有企业党建终究要依靠基层党组织来发挥作用, 因此, 建立完善周全的各级党组织体系, 自上而下、纵横交接的组织体系, 整合党组织与党员职工在国有企业中的权力要素和层级, 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同样, 企业文化也要覆盖企业运作与管理的方方面面, 就必须建立宏观管理体系以及具体的组织架构。如总部要具有人力资源部, 各部门也要有负责部门文化的相关机构。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两类机构可以是重合的, 也可以是相对独立, 相对独立的实质上只是具体业务的不同, 更多时候也要会同开展工作。因此, 健全组织建设, 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班子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步配备、党政工作同步规划以及党群组织与行政组织同步建立“三同步”有着重要意义。

3.构建民主管理氛围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 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这是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尊重党员员工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同样的, 民主是优秀企业发展的内动力, 民主出创意。要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扩大党外民主、通过党建夯实党内民主, 从而使最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协同发展。

摘要:国有企业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特点, 决定了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契合的可行性, 因此, 要从价值理念、组织架构、民主建设方面协同创新两者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郭永喜, 陈军强, 王亚峰, 等.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1) :229.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促党建工作创新 篇5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资源,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员工群体,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如今的企业已经由技术、产品、人才的竞争上升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的优势最终要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因此,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培育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促进党建工作创新。

以企业文化为突破口,坚持经常性,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

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汲取和相互包容,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这二者之间由此达彼的有效载体和突破口。近年来,公司党委把创建学习型企业当做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坚持抓紧抓实。提出要建设“思想政冶领导型”党委,找准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党对企业的领导首先表现为思想政治领导——通过思想政治领导,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促进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公司党委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职能,把统一思想、引领方向、把握大局、谋划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实现途径上,主要通过党代会、党委会、常委会、基层党团工会组织等途径发挥坚定不移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等重大问题,党委超前思考,深入调研,及时提出具有指导性的要求。我们还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抓好中层管理人员的学习,不断提高执行力。公司党委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学习考核制度,建立了学习档案,每月对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都有强调、有布置、有要求,并逐月编发《学习安排表》至党委中心组每个学习成员。为了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中心组对集中学习制度进行了适当改革——将能与机关学习同步的内容都安排到与机关学习日一起进行,并将集中学习内容列入《月学习安排表》中,以便因有要事急办确实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成员过后补学这些内容。与此同时,党委还着力抓好党员和群众的教育学习,抓好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使创建学习型企业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目标化和制度化。

以企业文化为牵引,注重针对性,提高党建工作的有效力

公司党委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各种场合和形式,加大对形势任务的宣传力度,让员工感受到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公司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深入人心。并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进行“六大理念”、“三心”、“执行力”、“创先争优”等专题教育,建立与各大项目的紧密联系制度。党委通过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投标揽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无形资产不断升值,从而不断增强了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

在长期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委每年都举行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并在网上和报刊上对先进支部、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和新鲜经验进行宣传;还长期坚持开展“双文明”评优活动,表彰在各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坚持群众性,发挥党政工团的合作力

工会和团委积极围绕两个文明建设任务,创新活动载体,组织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活动。工会还加大履行维护职能,推进民主管理,建立特困职工帮扶救助基金并组织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共青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助手作用,积极培育团员青年立志成才;组织各团支部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追忆英雄,凝练团队”的主题团日活动;举办青年科技论文评比活动、读书活动、主题演讲等活动,有效地把自身建设与公司党政工作运行有机融合起来,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企业文化为根基,注重严肃性,扩大廉洁文化的辐射力

公司党委还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之中,通过各种载体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力度。在全面实施加快企业发展战略、狠抓改革发展稳定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公司纪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在抓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效能监察、源头治理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验,还在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作了介绍。公司还着力抓源头预防,围绕重点环节加强执法效能监察,派人员对8个单位的“三项招标”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他们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线,继续落实中层以上干部个人收入申报、述职述廉,领导干部定期谈话、诫勉谈话、廉洁从业谈话、干部选拔任用谈话等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以“人人参与查找,人人找出风险,人人制定防范措施”为原则,突出防范重点,强化预防预控,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司还着力抓案件查处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贯彻主动出击、有案必查的原则,主动多渠道排查案件线索,不断拓宽案件来源,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去年,他们通过群众举报、审计和效能监察检查,查结案件3件,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对各级领导干部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党建 大学文化 双辐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01-02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任务。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现代大学制度无一不是孕育于优秀的大学文化之中。与西方大学不同,我国现代大学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理念;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基础和保障。这样一来,高校党组织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看似孤立的二者有了必然的联系。本文首次在党建研究和大学文化建设中引入“双辐射”机制理论,并以“双辐射”理论为出发点,力求探寻二者之间相得益彰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推动促进的作用机制与途径。

一、我国大学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不断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在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大学精神和大学产品(人才和知识)中的文化特色[1],是大学人长期学术实践活动积累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表现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大学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场所内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并对社会文化起着传承、示范和辐射的作用[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大学发展日益多样化、国际化和巨型化,大学硬件和教学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然而,相对于大学校园的“变大、变高”,大学文化建设却明显滞后。自“985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加快,一些研究型大学纷纷制定了建设世界知名甚至一流大学的日程表。然而,从大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逻辑思考,仅靠计划是建设不出一流大学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学生,优秀的大学文化才是一流大学的精神支柱和组织生命力的源泉。然而,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却存在过分重视硬件建设的浮躁行为,忽视大学历史传统与大学文化等软件建设。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文化的根基和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运用与发展。在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把握正确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学文化。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能够承担这项使命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党组织。

二、高校党组织与大学文化的“双辐射”理论

双辐射理论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可理解为两个物体间在同一时空内的相互影响、作用。在本文中,首先将高校党组织与大学文化置于同等重要的两个主体,将“双辐射”概念引申为高校党组织与大学文化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当然,这里的相互“辐射”指的是二者间有益的、积极的联系和影响。

高校党组织是高校中组织机构最健全,涵盖范围最广泛,组织纪律性最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最高的组织形式。大学文化建设是对党组织提出的一项全新的课题。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也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党组织建设增添了丰富的内涵。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必将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管理学校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维护校园稳定的能力;必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和凝聚人心,发掘和传承大学优良作风,使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使全校上下联系更加密切;必将积极有效地推动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成为促进我国高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为此,要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将高校党组织建设同大学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在一起,發挥二者间的相互辐射、彼此推动的良性互动作用。

三、高校党组织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双辐射”途径

1.党建工作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大学文化是现代大学的精神和灵魂。一般而言,大学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个方面[4]。

物质文化是指包括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所需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在内的物质文化,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烙印,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和再现。中国的现代大学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大发展阶段,因此绝大多数大学校园的建筑、规划、景观等,无不生动地打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的时代烙印。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各种规范性、系统性的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对于大学来说,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学部、院系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制度。这其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而党的领导作用正是通过高校各级党组织予以实现的。

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共有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心理状态、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等在内的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和根本,在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中, 高校的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培育和发展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它们共同统一于党对大学建设的核心领导。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引领师生投身于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汇中应牢牢把握住以下三点: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题;三、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塑造成大学文化的精华。

2.始终坚持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绝对领导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优秀大学文化的根本保证。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性、理论性、历史性要求。坚持先进性要求,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帮助师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坚持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性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自觉抵制社会上庸俗腐化、消极落后的思潮影响,使大学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倡导者和先行者;坚持历史性,重点在于以把握本国国情和尊重历史为前提,科学分析和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 大学文化建设对高校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

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党建工作的“双辐射”机制就是二者间各要素之间的沟通、作用和内在关联。高校党建对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大学文化也对高校党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大学文化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5]。同样,教育与感召广大师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大学文化发挥育人修德功能的核心和灵魂。“三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文化育人的具体表现,而大学文化也在党的“三观”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影响感召着大学校园中的每名师生。因此,可以说,思想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促进党建的核心内容,大学精神文化的“三观”教育是促进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关键途径。

(2)大学文化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智力保障

大学的科学文化为推进高校党建提供智力支持[6]。科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生命力的体现,是科学文化的核心要素,不仅是大学文化发展动力和源泉,也是推动党建工作的动力和源泉。科学思想是大学文化与党建工作发展的核心。当代中国正在实践的科学思想就是科学发展观,它的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思想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党建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科学思想指导党建工作的最新体现。

(3)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党组织肩负的重要使命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建设理应走在全社会前列。高校党建要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把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始终;把改革创新,提高办学活力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方法和途径,着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以全新的视角考量“双辐射”理论,对促进高校党建和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党建工作以把握和推动大学文化建设为出发点,自觉投身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践行党的高等教育理念,对加速推进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作用。同样,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重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力争使党建工作在大学文化建设上争取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为21世纪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杨建新.论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主导[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3):113-116.

[3]袁贵仁. 加强大学文化研究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4-5.

[4]黄 宁.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02) :39.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7

一、文化校园的内容

高等教育是人类教育的最高学府, 其办学实体为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科学理论研究、探索高端问题、高科技研发等的任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高校的文化建设需要具有探索力和创新性, 需要提高师生的个人素质, 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文化校园的建设, 正是文化本质的需求。

二、文化校园与高校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

应当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文化校园与高校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

(一) 文化校园与高校党建的工作任务是一致的。二者有共同的目标, 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曾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 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才能使科技进步, 使社会向前发展。

(二) 文化校园与高校党建的内容是一致的。加强品德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内容, 而文化校园建设同样要求大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素质, 二者都强调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基, 因此二者的工作内容是一致的。

(三) 文化校园与高校党建的工作效果是一致的。二者都是通过教育的影响, 使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文化校园的教育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扎实, 高校党建的教育要求大学生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做好本职工作, 这与文化校园的建设不谋而合。

三、文化校园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遇到的阻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信息化与网络化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受到网络和各种信息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 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校园视域下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已经变成高等院校思想品德教育和党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方向。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分析整理, 将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党的建设工作遇到的阻碍做了如下整理。

(一) 在文化视域下信息化和网络化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1.在党建工作中不良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网络是公众的一个开放平台。在文化校园的背景下, 网络的信息既给学生带来了新的知识, 也给学生带来错误的信息。这就要求在文化校园视域下要明确党的建设的方向。不能让学生有抵触和不理解党的执政领导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网络错误信息的传播渠道广泛, 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同时给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负面影响。2.在党建工作中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 公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广泛, 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平意识都已经提高。学生在学习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同时, 还要求具有公平性和民主性。在文化校园的视域下, 在党建工作的研究中要注意不良信息的传播。近几年, 国内发生的几件群体事件中, 主要参与的群体就是高校的大学生, 这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 在文化视域下观念转变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影响。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对高等人才的需要和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教育, 全国的院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行动, 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 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认为上大学了就不用学习, 毕业时有了毕业证在手里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得大学生思想不进步, 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党建知识的传播。

四、在文化视域下高校党建的创新途径

(一) 在文化校园建设的课堂和校园活动中加强党的建设。在高校中党的建设的群体是大学生, 重点的主体是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和学校的领导干部, 而文化校园的建设群体是全校的师生。两者的群体是相互重叠的。这就要求高校党的建设是在文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在文化校园的课堂和校园活动中可以适时的、有效的传播党的知识。在课堂上, 可以结合文化的传播来宣传党的知识,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校园活动中, 文化校园建设的方向是组织志愿者活动、公益晚会、创新竞赛活动等等。党的建设可以借助文化校园建设这一点, 在党的生日和国庆节时举办大型晚会, 宣讲党的历史, 传播党的知识, 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 让学生在娱乐和休闲的同时了解党的过去, 这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重新认识党, 了解党。

(二) 党的建设在文化校园建设中形成互动。在高校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群体是一致的, 因此党的建设要依靠和重视群体的互动。首先, 党的建设要依靠全校师生的力量, 而学校的领导干部和学生党员也应当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以身作则, 引领更多的学生来参与, 加强党的队伍的建设。在队伍的建设中同时还要注意素质的提高和队伍的有序性。其次, 在文化校园的建设中要完善和建立与党建设的互动机制, 建立二者的互动运行机制。在建立中要摒弃不良利益驱动、逆反心理, 搞好上层建筑, 形成良好的保证机制。最后,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搞好与党的建设的反馈, 抓牢互动载体。要管理好实践主题、传媒和课堂等主题。尤其要搞好课程载体, 搞好互动反馈, 适时的调节文化校园与党的建设的实施, 不断改进党的建设的不足, 最大化的实现高校党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效果。

(三) 在文化校园视域下加强理论学习, 形成正确观念。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组织人员以及非党员师生都应当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校园文化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在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下, 重点建设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具有公民道德的新型社会人才。让学生在文化校园及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激励学生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四) 在文化校园视域下党的建设离不开组织的创新。高校的党组织设置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目标、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 并能始终坚持具有灵活性和原则性, 不可以因循守旧。党组织的设置应拒绝教条主义;应当应用在教学、科研、行政组织等方向;应当在最小单位 (班级) 建立党的支部、时刻进行党的知识的宣传, 使高校党建工作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重点做好党员发展的工作, 使组织创新与学校改革紧密相连。

(五) 在文化校园视域下党的建设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思维的高校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道路, 我们应当在全党的研讨会和设立专项资金方面加强推进。高校的党组织工作者和专家也应当积极开展高校关于党建的理论研究, 尤其是前景性研究。在学校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在院系方面和合理的组建联席会议制度, 公正地进行干部的选拔工作, 积极参与和探索干部公推和公选, 健全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 建立党组织负责人的联系网点、把党员的模范先进人物在校园中宣传, 应用政策制度激励观看红色电影和党主题日等活动的创新,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活动。

(六) 在文化校园视域下党的建设离不开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改革。在文化校园的视域下高校党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已经发生了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 其发展应顺应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往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主要是以定期的上交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为主要的考核办法, 部分学生和培养对象的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主要来自网上的信息, 学生本身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思想汇报的内容。另外, 以往的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主要为辅导员、班级同学和党团组织。在文化校园的背景下, 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入党人员的选择。考核的方式应加入网络学习和信息获取的方式, 这样才能客观的考察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 并能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使每个党员和培养对象向良好的发展方向发展。

(七) 在文化校园视域下党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创新建设。1.运用媒体教学, 加大信息传播途径。在文化校园的背景下, 媒体教学已经走入课堂, 信息化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发展途径和渠道。在新形势下, 党的建设应当善于应用新的媒体, 如开设党建的微博、微信群、邮箱、QQ群。有利于党的信息的传播。2.开辟学生党员监督平台。如今, 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党员的监督, 通过监督的手段, 使学生时刻向好的方面发展。监督的同时要保证透明化和公正化。可以建设相关的党的专题网站, 将每个学生的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发布在网站上, 杜绝虚假思想汇报和学习心得的产生。3.开设网络教育课程。网络教育是新形势产生的新的教育模式。在文化校园的视域下, 学生党建工作应该结合网络教育的模式, 有针对性的适时开展网络教育课程, 在学生的日常和学习生活中融入党员教育。

五、结语

在文化校园的视域下, 高校党建的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我们要在深刻了解新时期的文化校园视域的基础上, 把握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 增强党组织创新力量。本文的创新途径是经过长期实践并分析总结得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的党建仍需要不断地探索, 得到适应社会发展和文化校园的方向。这也要求高校的领导干部和工作者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 提出更好的党建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徐晓敏.文化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 .

[2]雷广臻, 王洪志.谈文化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党建工作[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

[3]姚青, 高峰, 胡高权等.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两种模式探析[J].管理学家, 2013 (11) .

[4]李建英, 魏海安.文化自觉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河北学刊, 2012, 32 (2) .

[5]柯赟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党建创新践行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13) .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8

我国国有企业不仅包含了整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投资或者参与控制的企业, 同时也包括了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其不仅保证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目标的作用, 最终作用还能调节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 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不仅是保证国有企业思想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符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对推动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国企党建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相结合, 不仅有利于国企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推动党建工作的进行, 实现双赢。

1 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

两者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1]。党建工作需要在国有企业中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员工当中, 将基层党员作为主要的活动对象, 再联合群众认真开展党建工作。这种方式之下就是为了能够将企业党员的干劲充分发挥出来, 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此外, 国有企业文化也是一种以思想作为主体的工作, 两者都是以政治思想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体现出的都是思想政治方面内容。另外, 两者在开展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现象[2]。从理论方面探析, 可以发现两者在理论当中还存在着联系, 都是为了在考虑企业、国家的利益之上实现企业、国家的稳定发展。企业的文化思想工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国有企业没有思想文化作为维系企业运行的一个基础点, 如此一来企业就缺少了情感、人文上的支持。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工作共同重视起来, 有效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2 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上仍然缺乏重视

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创新工作不受重视的现象依然较普遍。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停留导致改革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而此时党在新时期之下提出了新的经济制度改革与产业机构调整等一系列举措, 因此, 国有企业想要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就需要改变目前这种思想认识上不重视的情况。

2.2 两者结合深度不够

目前, 我国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普通民营企业都以实现经济建设为目标。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将经济建设当成是目前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 而忽略了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这种局面之下企业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文化建设工作中不能够完全放开脚步进行。同时, 由于未受到重视导致实际的工作模式与工作效率低下, 没有将最新的党建工作内容宣传到每个党员, 十分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

3 借助国企党建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创新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高效结合

企业文化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全体员工统一的价值观念, 保证企业的文化创新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 逐渐打造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紧跟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 注重创新[3]。而具体的创新表现则为不管是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创新工作都需要紧跟当下最新的理论基础, 充分将适应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方针, 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保证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能够稳定进行, 抓住员工政治思想方向, 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党建教育工作。另外, 企业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结合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将国家、企业与企业员工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 既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达成, 又要考虑企业员工的情况, 同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3.2 充分抓住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中心展开相应思想工作

国有企业当中党组织作为党的一部分, 从思想政治上不仅要服从上级党中央领导的安排, 严格执行党的相关思想要求。另外, 在实际行动上也要与党保持一致, 因此可以说党组织是国有企业进行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的中心。在具体的工作当中, 首先要充分认识与肯定党的思想, 坚决支持党组织的决定, 其次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将这种思想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员工的思想当中, 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通过这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

3.3 提高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吸引力培养企业员工积极性

将思想建设工作作为指导, 在企业与企业员工当中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4]。第一步, 需要充分肯定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当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认真了解与落实党章规定。第二步, 充分明确国有企业目前的改革方向与制定具体的发展方案, 其中需要将企业的短期利益、长远利益、社会目标充分考虑进去, 发挥出国有企业的优势与作用。第三步, 在企业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通过更加亲民的活动有效消除企业领导与企业员工之间的隔阂, 建立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帮助企业员工找到对企业的归属感的同时帮助企业员工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目标, 并将该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国有企业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之间既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又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党建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清晰与廉洁, 而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则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发展, 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这种交叉性质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秀红, 孔伟.辽宁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3 (04) :166.

[2]周秀红, 孔宪峰.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9 (02) :132.

[3]王中华, 许有祥.企业文化创新发展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17 (05) :198-199.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9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1.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全球化带来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双重效应, 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以及生活阅历的不足, 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的滞后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和深刻的困惑。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而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 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和价值就是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认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 突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关系的正确处理提供了条件, 使得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能够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2.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催人奋进, 激人向上。而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 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 日积月累创造出来的。坚持学校党建工作, 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武装全体师生,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其健康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坚持党建工作, 有利于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 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3.为和谐校园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构建和谐校园是现代大学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提高现代大学执政能力的核心主题。大学生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机结合, 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构建和谐校园和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作用。

首先, 大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 各级党组织起着核心的作用。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建设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这是和谐校园全面开展的前提条件。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党委领导班子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 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高校中的指导地位。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 各种政策的制定, 需要学校党委领导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和谐校园建设的特点, 掌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不同利益需求, 制定相应的政策, 妥善处理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各种问题。

其次, 大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和谐校园建设的顺利开展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 大学生党建组织通过制定一定的选拔制度、任用制度、考核制度、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制度等, 满足和调动校内各方面的力量, 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 是校园和谐建设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一批优秀的人才, 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动力, 大学生党建工作组织为打造一支思想过硬、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机制不完整

近年来,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 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地增加, 大学生党员的比重也在不断地增长。学生党员的培养开始从制度性、单一性向灵活性、多样性发展。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党员的潜能、激发学生党员的创造性,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机制提出新的要求。

在大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 高校党支部对有入党积极性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一方面, 在教育内容上入党积极分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不能全面的吸收, 党的基础知识教育不易落实。一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的坏习惯没有摈除,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自身全面发展的不统一, 探寻并尝试运用具体的教育观任重而道远。一方面,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另一方面, 学生党员培养方式保守, 路径狭窄。群众建议和意见处理系统不完善, 师生关注的难题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各级党组织对公寓的规划和利用不够, 而公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以公寓为单位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目标, 扩大其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地完善基层党组织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

2.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和指导力量“薄弱”

自高校扩招以来, 高校学生队伍在不断地扩大, 这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 学生党支部大多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学生社团人员组成, 人数有限, 而且都比较年轻, 缺乏一定的党务工作经验, 而且随着高校学生队伍的扩大, 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使得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队伍力量明显不足。另一方面,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工作使得辅导员、班主任事务缠身, 因此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削弱或影响。

重发展, 轻教育管理;重发展前培养, 轻发展后培养是目前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现状。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大学生接受的新思想较多, 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盲从性及虚荣性。部分学生在入党前后判若两人, 思想滑坡的现象和违规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学生党员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入党前的培养, 轻视入党后的再教育现象, 党支部教育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党员发展的质量。党员的再教育缺乏连续性、系统性、连贯性、计划性, 导致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知识贫乏, 党性修养不高。学生党员的再教育需要党组织领导的指点、群众的帮助、自身的学习。

3.大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削弱

受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影响和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 当代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各种社会现象及社会思潮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大学生身上的事情很让人震惊:马加爵、李一凡、药家鑫……一个个名字让人心有余悸。社会对大学生的态度也正悄悄地发生变化, “天之骄子”的呼声已经成为历史。大学生表率作用的削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学生党员党性观念不强, 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 政治理想信念不坚定。部分学生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学习方面没能很好地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二是一些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不够深刻, 缺乏理论高度和现实深度。政治态度消极, 对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缺乏信心。

三是一些学生党员组织观念淡薄, 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感淡漠, 缺乏全局观念。对其他同学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 不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三、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促进校园和谐

1.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具有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党建工作要有成效、有活力、有发展, 必须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谐校园的建设的科学性、稳定性、长期性, 也离不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 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党组织和行政组织合理分工,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和和谐校园建设的“信息化、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

二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促进党内和谐。通过民主的制度建设, 能够形成一种促进新陈代谢的推动力量, 形成一种自我更新机制。党是有自己独特目标的社会政治组织, 党员是基于政治理念的一致而自愿加入党组织的, 其基本权利是平等的。列宁曾用简短的语言说:“民主意味着平等”。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增加基层党组织的透明度, 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

三是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 促进校园和谐。加强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形成一套有利发挥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制, 营造有利于师生全面发展的宽松氛围, 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亲和力、向心力。真正实现科学管理促和谐、出效益的目标。

四是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 促进校园和谐。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要制定和实施积极有效的评价创先机制。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 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地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把握好党员的入口关, 坚持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原则, 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要求。既要把学生中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入党, 又要防止和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的不正常现象。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生的先进性也主要体现在学习上, 大学生党建工作在吸收和引进大学生党员时要把学习成绩放在一个重要的位子来考察, 同时也要做到“有成绩论, 不唯成绩论”。对于有入党要求的学生, 党组织要积极地帮助他们进步,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考察他们。

2.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新时期各高校面临的挑战, 党在领导高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力量增强党建工作队伍的活力, 是更好地培养一批高素质大学生党员的前提条件。这就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建工作人员在思想道德素质上, 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拥护党的领导, 要有深厚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在职业道德素质上, 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严格要求自己, 爱岗敬业, 做好本职工作,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党员。积极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为党组织和学生党员提供一种先进的理念,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增强党建工作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既是大学生群体的一员, 又是大学生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广大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进来,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是政治上的“领头羊”, 在政治上保持正确的方向, 带头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是学习上的先进者,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的学生, 其首要任务是搞好学习,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是工作中的表率, 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关心集体, 顾全大局。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 就是要培养这样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党员, 使他们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组织和实施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弘扬主旋律, 突出高品位。通过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实践锤炼提高思想政治敏感度, 加强党性修养, 更好地引领和谐校园建设的方向。

4.积极开拓网络党建工作

信息化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信息网络扩大了师生接受信息的自主权, 这给党的舆论管理带来了难度, 对党长期以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 要想占领思想阵地, 党建工作者就要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 利用多媒体等信息网络加强党建工作, 及时传播信息, 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建设、宣传和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 党务工作需要自觉地适应客观环境变化, 适时转变工作方式, 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加强网络管理, 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和规模的党建工作网站, 推出一批有正确导向, 体现时代特征, 符合大学生心理要求的主页和栏目。创建党建网站对整合党建资源、拓展党建阵地、提高党务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促进党员的思想解放, 增强党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具有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把党建工作致力于各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使得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 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张莉.和谐视角下的高校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2) :25-26.

[2]王艳平.高校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党建研究, 2007, (6) .

[3]高新民.论党内民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8, (8) .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10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来,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学生党支部数量不断增加。然而, 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不够扎实规范, 党支部建设缺乏新意, 学生党员干部党务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学生党员培养考察延续性欠缺, 继续教育工作不完善等。

面对这些问题, 如何加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 研究探索学生党建创新方法, 成为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元化, 理论学习不够扎实。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过程中, 各高校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培训。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于参加党课培训最初的愿望和积极性都很高, 但是深入学习的程度不够, 很少主动思考, 学习理论的心态浮躁。归结原因, 有些大学生在党的理想信念问题上停留在口头或表面, 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明显。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显现, 就业途径多样化, 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出现多元化, 功利倾向严重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不够坚定。

2. 党支部建设不到位, 工作流程不够规范。

随着学生党员大量发展, 党支部的工作开展主要精力放在走程序、整材料上, 党建工作没有创新, 不能完全吸引新一代的大学生。由于党员发展比较集中, 上一级党组织监督工作不能完全细致到位, 同时低年级党支部中, 预备党员多, 正式党员少, 缺乏高年级学生党员的指导, 使得党员发展的流程不够规范, 不能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3. 学生党员干部流动性大, 工作能力不够突出。

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数量在短时间会迅速扩大, 在学生进入大三、大四阶段, 就会经常出现分支部的情况, 学生支部书记任期短, 岗位变动频繁, 党务工作培训缺失, 加上工作难度大, 工作内容多, 很多时候疲于应付谈话、整理材料等工作, 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不能得到锻炼。

4. 党建工作机制缺乏创新, 与促进大学生成才结合不够紧密。

当前高校大多采用党校组织或支部集体学习等方式进行党建教育, 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易于被青年学生接受的实践方式, 工作形式极为单一。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存在就党建论党建的现象, 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不够紧密, 与大学生的期待相脱离, 发挥大学生党员自身能动性不够, 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成才促进较少。

二、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思想

1. 深刻认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大力发展学生党员以来,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存在着“重发展, 轻教育”的现象, 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 存在着“重实践、轻研究”的思想, 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党员教育管理活动的形式中, 而对工作研究不够。这些现象, 都是因为没有深刻挖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只是浮于表面, 注重形式。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形式,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不仅可以使学生党员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还可以对普通学生造成正面影响, 提升整个学生群体的学风和素养。

2. 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创新党建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 应该注重以人为本, 因人而异, 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勇于探索和创新, 寻求大学生能理解、能接受、能欢迎的党建活动形式。当前形势下, 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学生受到的社会影响较大, 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 交流方式和交流内容也不一样。因此, 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党员的类型, 学生党支部的建立模式, 学生党员的专业特点等因素, 开展不同的活动, 并且要及时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 以吸引学生。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要提供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途径和平台。

3. 熟悉大学生党建工作包含的内容。

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包含的内容有: (1) 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结构, 包括党支部的建立形式, 支部干部的选拔方式等。 (2) 严格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在学生党员大力发展的情况下, 更需要严格发展程序, 严把培训关、推荐关、发展关及公示关, 在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 深入了解, 创新工作, 严格要求。 (3) 探索及开展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并且针对学生特点, 不断探索创新活动形式, 吸引学生党员, 使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4) 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保证和约束。探索建立学生党支部在学习教育、党员考核、支部评议、干部考察、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规章及制度, 保障党支部建设活动顺利、有效开展。

三、基于“大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架构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党组织“校党委—学院分党委—学生党支部”的模式, 学院分党委由一名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负责各学生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开展。面对学生党建形势的不断变化, 这种党建管理模式逐渐显得单一。分党委副书记及主管党建指导工作的辅导员, 由于工作繁忙, 也很难对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具体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并且能深入学生群体的组织体系, 对学生党建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宣传十分必要。为了锻炼学生党员干部, 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拔和吸引优秀学生党员作为这一组织体系的主体, 进行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是探索大学生基层党建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因此,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学院分党委下设了一个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党建工作组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 简称“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 以此为平台, 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建的机制创新。

1. 组织结构。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 下设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指导委员会及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及思想政治辅导员组成, 指导和监督大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开展。

执行委员会由优秀的大学生正式党员竞聘担任。下设主席团、宣传部、组织部、培训部、纪检部, 各部门分设部长一名, 副部长两名, 委员若干名。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如下:

主席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思考、组织、督促各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

宣传部:理论学习活动及特色党日活动的策划及组织, 调查研究学生党建相关工作, 对活动开展及整个学生党员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开展宣传报道。

组织部:学生党员信息数据库的维护, 学生党员档案材料的检查和管理, 学生党员发展相关工作, 学生党支部建设相关工作。

培训部:学生党支部干部培训, 业余党校相关工作, 学生新发展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纪检部:学生党支部工作 (包括党员发展流程、支部大会召开情况、党费收缴及学生党员的测评等工作) 的监督和考评。

2.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的实践收获。

(1) 创新了大学生党建模式, 给学生党员提供了自我教育管理的平台。

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成立, 在学院党委和学生党支部之间建立了一个学生党建的桥梁和平台, 使大量的管理和指导工作经由学生党员自行开展。学生党员在组织管理过程中, 能和学生全面接触, 从学生实际出发, 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各项工作, 这一平台, 给学生党员管理、组织及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一组织的建立, 完善了现有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体系, 加强了对学生党员发展的系统规划和引导, 规范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程序, 推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2) 充实了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使专职思政辅导员有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

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建立, 使大量学生党建工作的事务性工作, 如党员材料的整理归类、党员活动的策划宣传、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等, 由该组织实施完成, 不仅锻炼了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强化了学生党员的党性素养, 而且为专职思政辅导员节省了大量事务性工作的时间, 使他们能有精力开展本职工作的细致研究。

(3) 规范了学生党员发展流程, 促进了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开展。

学生党员自管委员会的各个部门协调开展各项工作, 有效规范了学生党建的各项工作, 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 引入监督机制, 使党员培养考察、学生党员发展支部大会等学生党建活动规范化, 使党支部活动的开展, 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等党建工作常态化。这一组织的建立, 推动了学生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的建立和实践是我们在学生基层党建机制创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探索, 通过这一学生组织的发展, 学生党员及学生党支部和学院党委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学生党员骨干在这一平台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得到了提升, 促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俊玲.改革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1, (26) :176-177.

用“温馨家园文化”创新基层党建 篇11

理清思路、加强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首先,作业区党总支要根据分公司党委、分公司全年工作要点为指导,认真组织召开本单位党建工作座谈会,与作业区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商榷,拟定创建“温馨家园文化”活动内容、形式、载体、活动的评比标准、取得的成效及经验交流等为基础,夯实党建工作新平台,使党组织在创建活动和构建和谐、健康作业区的工作中发挥实效。

其次,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职责,加强领导。作业区应成立以作业区党政正职为组长,基层班站长、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这样,各班站长、支部书记就成为了“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的导航员。他们结合本班站的实际,选准切入点,抓特点、创亮点,结合团队精神、健康和谐文化等时代精神,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开展活动,切实将“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融入到基层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再次:明确工作要点,理清工作思路。“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是作业区构建和谐的一个重要工作平台。作业区要把“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与作业区季度达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在作业区形成党政工团齐上阵、员工主动积极参与、共创“温馨家园文化”、共建和谐作业区的良好局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以约束机制警人、以激励机制鼓人、以情感机制动人、以亲情机制留人”,从而使作业区呈现温馨、健康、和谐的良好氛围。三是:明确工作主体,制定活动实施方式。一线岗位是作业区最基础的管理单元,是员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作业区要本着“内容健康、格调向上、符合安全”的原则,结合岗位特点以及家园式文化、井站文化的工作要求,由岗位员工根据本岗的实际,发挥员工自己动手美化岗位的能力,引领员工健康、快乐的工作。

把“心系员工”作为“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的关键

一是:以情感式管理构建稳定和谐员工队伍。作业区要从情感管理角度出发,推进“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要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和谐的氛围凝聚人,以美好的愿景鼓舞人,从而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营造出了“家”的氛围,真正让员工顺心、舒心、安心,从而达到对集体的关心、热爱和对工作的热忱。

二是:拓展创建活动载体,丰富温馨家园建设渠道。创建“温馨家园文化”活动,实际就是为员工展现自我风采,展示员工以岗为家、热爱集体的精神风貌提供和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为了使活动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我们可以在基层班站开展“五小”活动,即:举办一次小竞赛,如小型的劳动竞赛、歌咏比赛、资料录取准确率评比等;撰写一个小故事,如身边的好人好事、读后感、观后感等;展示一项小技艺,如手工制作、书法、绘画、摄影等;创造一项小革新,如各种工用具的改造、修旧利废等;开办一个小视角,记录下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幸福瞬间等。开展“五小”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温馨家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应以“六深入六提升”,确立起“温馨家园文化”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作业区要根据“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的实际,在活动中实施“六深入六提升”工程,使“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实体明确化。一是深入开展体验式培训,提升员工的团队意识;二是深入开展温馨安全小提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三是深入开展岗前每日一题,提升员工的基本业务素质;四是深入开展阳光心态教育,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五是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六是深入开展美化岗位环境比赛,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党员活动日、党员服务日、党员联系群众等活动,充分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掌握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来推动“温馨家园文化”活动长效、有序的开展。

“温馨家园文化”创建活动已经初见成效。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加强,员工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执行力明显提高,员工以岗为家、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高涨。“温馨家园文化”已经成为作业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学党建文化创新研究 篇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但中国高校学生依然存在应试能力强,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的特点,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但是,由于第一课堂受到学校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限制,不能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有效创新能力培养。而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需求的不断提升,也对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通过第二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养成创新型人格、锻炼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创新素质总体仍然较差,主要表现在:(1)缺乏创新观念和欲望;(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3)缺乏创新的兴趣;(4)缺乏创新的毅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其自身的具体特点,我们发现虽然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尝试、富有理性、注重现实、善于学习,但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多以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这些活动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个性养成培养有很好作用,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尤其是不能兼顾好理工科学生的实际特点及创新需求,这就导致学生表现出缺乏创新观念和意识,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兴趣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主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表现为引起创新活动的动机和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只有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意识有主动性创新意识和被动性创新意识之分。我们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体性创新意识形成。

认知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具备的,必须通过多次刺激与诱导,最后才可能导致主动性创新意识的形成。通过科技创新类竞赛活动,形成了在学校倡导和导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培养过程。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区别于传统第二课堂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中应具备适合学生创新性需求的各种载体。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这种学生活动的载体可以为:工业设计大赛、先进成图大赛、机械创新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对这类既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又有较大创新性设计空间的项目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没有找到一种成熟的参与形式,学生对这类活动关注较少,参与度不高,不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全培养和开发出来。那么,将这一系列的载体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培养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最大化地结合大学生的创新需求、契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能力。

2 该院创新素质培养情况及具体措施

该院以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图为例,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效果显著。

机械制图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而绘制机械图样是工程技术领域相互交流设计思想的能力,机械零件的表达方案是准确、清晰、完整的表达机械零件的方法。但是在制图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状态,接受的知识多为基本技巧、常规画图方法等规范性知识,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很难完成出色的机械零件创新设计。

为解决这个问题,以机械制图零件的最优表达方案为出发点,各班级通过讨论后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零件。通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零件绘制过程中表达方案的选择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通过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自信,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并以班为单位参与学院制图竞赛,营造全体学生学习的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由学院聘请机械制图的资深教师来点评,选出最终的最优方案。

这种培养模式以学校创新素质教育需求为导向,加强了机械创新文化宣传,调动了学生对机械创新的兴趣,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也通过机械创新文化宣传,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这一专业学科。

除此之外,该院还开展机械主题文化周活动。把文化周作为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性能力培养的一个环节,使学生脱离简单的书本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微角度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文化周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如,机械类竞赛获奖作品的展示、机械学科学术讲座、影展等,为学生呈现多样的、灵活的机械文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觉的学习机械知识,最终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创新能力培养。

再者,随着工业设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求助于工业设计来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样不能忽视企业的需求。结合该院培养目标及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该院开展了工业产品设计大赛,利用诸如UG、solidworks、CATIA等三维建模软件,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开展一系列产品创新的工业设计比赛。比赛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以学院资源为依托,以学生视角为切入点,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完成产品的造型、机械、电路设计。真正做到使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性设计融入到实际的产品中,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最终达到自我认识和行业认知。通过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使学生感受到切实的机械文化,激发自我学习意识。

该院的实际做法以学校的第二课堂为抓手,立足于理工科院校及学生的实际创新需求,通过开拓第二课堂的新模式,探索以学科竞赛为主线的各类新载体在学校学科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在这种新模式下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在不同的竞赛载体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同时营造出崭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而这种第二课堂新模式的探索,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热情,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各类理工学科找到自身学科特点,开发适合该学科的特色活动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树才,宗望远,丁幼春,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63-65.

[2]周海,王黛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探索[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10):174-176.

[3]陈莉.创新型国家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素质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4]韦林,陈勇棠,刘驰.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10):13-14.

上一篇:第三利润下一篇:林业与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