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竞赛问题集(精选4篇)
数学建模竞赛问题集 篇1
1.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世纪是人才的天下, 高等院校必须以培养素质高、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1]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培育有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 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那么, 如何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呢?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因为数学建模能够将不同学科知识串联起来;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 能够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建模课程学习能培养独立思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拼搏精神和应变能力;数学建模课程学习过程中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 启发刻苦钻研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能培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尖子”人才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脱颖而出。
2.数学建模竞赛人员选拔和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我院从2008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在这项赛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获得省三等奖2项。
2.1 人员选拔。
考虑到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 我院在非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 建模选修课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理论课以拓宽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了解, 实验课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算法、实现算法的能力为目标。开设数学建模课程, 为我院竞赛储备充足人员。我院选拔人员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 人员主要由数学建模协会会员及院建模大赛中优秀学生构成。
数学建模协会是数学系团总支领导下的独立的学生学术研究机构, 主要负责数学建模工作 (如协助院数学建模教练组为全国竞赛选拔队员) 。协会会员大多数对数学建模有一定兴趣, 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编程能力。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竞赛采取自愿方式。自愿报名参加的成员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能积极地思考问题, 能将他们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在培训过程中, 教师通过设计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用数学建模思想分析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以文字形式写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有效, 还可看出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功底。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参赛人员有较深的数学功底, 同时还要具有对实际问题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赛人员最好来自不同的专业, 形成知识互补。竞赛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需要时间, 把参加竞赛人员集中在暑期集中培训较适宜。
我院在暑期 (8月中下旬) 对前期选拔人员进行集中再培训, 为学生讲解数学基本知识、数学软件编程、数学基本模型、历年真题等。培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在此过程中选拔那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实践能力更为突出的人员, 组织其参加9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2 培训内容和方法。
数学建模课程有理论有实验: (1) 理论课主要介绍数学建模基本思想、常用建模方法, 以及较为经典的建模案例。针对我院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 在理论教学中, 引导学生研究趣味性较强的简单案例,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努力促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论知识;在教学方法上, 采用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参与到建模的全过程 (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假设、建立模型、进行算法设计、实际操作实现、结果检验、撰写论文) , 从中领悟建模的精髓, 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课主要是介绍数学软件 (Matlab与Mathematic) 及其软件包, 要求学生直接利用软件编程求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实验课教学通过大量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培养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在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使用新方法和新技术, 在实践活动中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建模实验室建设
3.1 实验室基础建设。
数学建模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数学系教学工作, 承担我院本科生的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教师制作多媒体软件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和竞赛工作。实验室利用率达到95%, 设备运行情况良好, 设备完好率为98%以上。现有3台交换机, 投影仪1台, 54台联想计算机, 主要配置为Intel奔腾双核E5300CPU, 2G内存, 160G硬盘, 17寸彩显。以Matlab、Mathematic、lingo、Lindo、Spss等专业数学软件为平台, 开展数学建模等课程的教学实验;使用数学软件, 让学生摆脱了繁重的数值计算,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更广泛的内容, 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
数学建模实验室除承担教学实验任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还能为我院培养优秀数学建模队伍。实验室通过高效的网络传输, 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与数学建模相关的服务, 做到资源共享。良好的实验环境为我院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数学人才提供了保障。
3.2 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队伍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力量, 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独立学院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实验技术队伍作保障;实验室设备的作用和功能要得到充分开发也需要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人员队伍;因此独立学院应重视对他们的培养。
我在此对建立一支素质高、稳定性强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出几点建议。
3.2.1 强化服务意识[2]。
实验管理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事求是,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 提出科学的实验教学规划。
3.2.2 加强培训学习。
独立学院实验技术人员需加强自我培训意识, 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 还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创新思维的产生。
3.2.3 建立激励机制。
设置实验系列的高级岗位, 不仅可以给实验技术人员一定物质激励, 而且能够使其享受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 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从而极大地提高其自我心理定位;另外还需增强实验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 促使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3]。
参考文献
[1]焦树锋.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6, 3 (3) :20-21.
[2]蒋华勤.浅谈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 2009:547-548.
[3]潘桂荣.提高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201-202.
数学建模竞赛问题集 篇2
○+○=○○ ○=( )
2、小明从一楼到二楼要3分钟,他从一楼到六楼要多少分钟?
3、有一堆糖,比40块多,比50块少,要分给几个小朋友,人数和每人的块数同样多,一共有( )个小朋友,有( )块糖。
4、□□=○○○○ ○=☆☆☆
□+○=( )个○ □□+○=( )个☆
□□○○=( )个☆
5、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最多可以画几条?
6、把一根18米长的木头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2分钟,一共要( )分钟。
7、一只青蛙掉到井里,井深12米,它白天爬3米,夜里滑下2米,它爬到井口要用( )天。
8、17颗糖分成数量不等的5堆,数量最多的一堆有( )颗糖。
一道数学竞赛题中的语文问题 篇3
甲、乙两位运动员从400米跑道的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绕着跑道练习跑步, 已知甲每60秒跑一圈, 乙每68秒跑一圈, 那么甲会在跑第几圈的时候第一次从后面超过乙?
有学生计算出得数为8.5圈, 于是便于此答曰“甲会在跑第8.5圈时第一次从后面超过乙”。可结果被评卷老师判为错误。正确答案是“第9圈”。对此, 学生们表示不理解, 一些家长 (其中不乏一些高学历者) 也很困惑:算出来明明是8.5嘛, 为什么非要说是9呢?有执着的家长便找到竞赛组委会“讨说法”。组委会解释说:“第”后面必须跟整数, 不能说“第8.5圈”, 因为这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可是家长们仍然一头雾水, 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笔者作为语言学工作者, 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 下面就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得肯定, 标准答案“第9圈”是对的。只是组委会的解释过于简单、概括, 没起到释疑的作用。解决家长和学生的困惑, 还得先回到原题, 看它是怎么问的。原题的问题是“甲会在跑第几圈的时候第一次从后面超过乙”。因此, 理解“圈”和“在跑”这两个语言形式是关键。
按《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的解释, “圈”即“圈子”, 指“环形”“环形物”“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现代汉语中, “圈”不仅用作名词, 也用作量词;量词既可用于基数表达, 也可用于序数表达。在纯数学中, 基数可以是整数, 也可以是小数 (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分数) , 一般没有什么限制。但在实际运用当中, 能不能用小数, 以及用什么样的小数, 都受所选量词的限制。通常情况下, 只有度量衡量词有与小数搭配的用法, 其他量词大多不与小数配合使用。比如我们可以说“2.5米”“3.25尺”“4.571吨”等, 但一般不说“2.5册”“3.25筐”“4.571张”等。既然基数表达都这样取决于量词, 那么序数表达就更加受限制了。比如基本上没有一种具体语境可以让我们说“第2.5册”“第3.25筐”“第4.571张”等。
“圈”不属于度量衡量词, 虽然在计量长度时, 它可与小数搭配 (属于技术用法) , 比如“四分之一圈”“三分之一圈”“二分之一圈”等 (仅限少数几个分数表达式, 比如一般不说“2.333圈”等) , 但在用它来表示序数的时候, 则需要着眼于一个完整的圆周, 不能说“第四分之一圈”“第三分之一圈”“第二分之一圈”等。至于“第0.25圈”“第0.333圈”“第0.5圈”之类的说法就更不可能有了。因为连基数表达人们都宁愿说“四分之一圈”“三分之一圈”或“二分之一圈”等, 而不说“0.25圈”“0.333圈”或“0.5圈“ (口语中多说成“半圈”) 等。
再来看“在跑”。“在”用于动词“跑”之前构成的“在跑”, 表示动作“跑”在进行之中。由原题可知, 甲跑一圈需时60秒。因此, 假如甲跑的是第2圈, 那么, 在60秒内的任何一个时间点, 都可以说甲“在跑”第2圈。换言之, 当他跑到第2圈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即一半) 等地点时, 他都是“在跑”第2圈的结束点 (跟第3圈的开始点重合) , 跑在这中间的任何一个点上, 都属于“在跑”第2圈。因此, 退一万步, 即使有能说“第2.5圈”、“第2.25圈”或“第2.33333圈”等的情况, 它们也只是表示一个微观的点, 与“在跑”这个表示进行的句法格式无法相匹配。可见, 考生答案中“在跑8.5圈”这个表达形式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当然, 孩子们能算出“8.5圈”这个数值, 也应予肯定。因为甲第一次从后面追上乙, 并超过乙, 就是在跑完8圈又半圈 (8.5圈) 的距离 (正好是3400米处) 的时候, 因此, “8.5”这个数值本身是正确的。跑到第8圈又过半圈, 其实正好是第9圈刚跑了一半。但不管跑在第9圈的哪个点上, 只要没有跑完, 其实都是“在跑第9圈”。
最后说一点:面对这么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题, 能算对数值, 说明数学基础不差;但最终答不对题, 则意味着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还有限, 没有跟上来。可见, 语文学习对于其他学科成绩和水平提高的作用不可小觑。
里集街道教师技能竞赛的工作方案 篇4
一、成立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
(二)活动小组:
组长:z
成员:z(九)z(八)z(七)z
二、竞赛内容与形式:
采用说课形式展示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教学设计。
三、活动要求:
1、说课限时12分钟,在12分钟里要展示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等要素;
2、说课具体内容和顺序提前1天抽签决定,小学设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初中设所有文化学科。
3、课件必须自己制作,通过课件展示教学设计与流程,另写教学设计(非教案)打印3份参赛时交评委;
4、初中各年级组、各小学要搞好初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街道竞赛活动,街道决赛名额附后;
5、此项竞赛成绩作为年级组、小学年度管理评价内容。
四、活动时间:
学校、年级组初赛时间为10月25-11月19日,街道决赛时间为11月26日(星期五):上午小学组,下午初中组。
五、评分标准:
要素 要求 分值 粉笔字
规范汉字、布局合理、大小适中、有一定速度 10
普通话
发音准确、吐字清楚、音调音量适中、富有表情 10
课件制作
底色与字色明快清晰,字体、图片、表格大小适中,后排学生能看清楚;课件能反映上课基本流程;课件能反映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件不仅限于文字表述;课件演示操作熟练。 25
教学设计
实施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方法恰当;教法、学法、师生互动清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习学习方法指导。 50
时量控制
规定时间12分钟 5
六、评奖:
决赛小学、初中分别评选一等奖4名,其余为二等奖,另从学校初赛中按10%推荐三等奖。
七、其他事项:
1、决赛报名时间:11月20日通过邮件传交。
2、决赛抽签时间:11月25日上午8:00—8:30在中学接待室进行,迟到的随组委会安排。
3、决赛名额分配:
平水桥、百宜、龚家桥各1人,禧和岭3人。长南路6人,中学每年级组3人。
4、三等奖推荐名额:
平水桥、百宜、龚家桥各1人,禧和岭3人。长南路6人,中学每年级组3人。
【数学建模竞赛问题集】推荐阅读:
数学建模竞赛操作05-16
美国高中数学建模竞赛01-05
数学建模及竞赛论文01-07
数学建模历年竞赛试题08-28
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12-17
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06-29
中小学数学建模竞赛11-09
数学建模基础知识竞赛策划书06-09
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及提交规范08-09
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研究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