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护理

2024-07-10

肺栓塞的护理(共12篇)

肺栓塞的护理 篇1

摘要: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介入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方面介绍35例肺栓塞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肺栓塞,介入治疗,护理

肺栓塞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阻塞的病理过程。多见于50岁以上, 男性多于女性, 与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系统血栓及骨折、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大手术后、肺癌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通过各种方式影响了凝血机制和损伤了静脉内膜时, 均可形成静脉栓塞而发生肺栓塞 。常见的栓子有深静脉血栓、右心房或右心室血栓、感染性病灶、肿瘤、脂肪栓、羊水栓、空气栓等, 以肺血栓栓塞 (PTE) 为最多见 (占82%) [1]。近年来, 由于诊断意识及诊断技术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肺栓塞被确诊, 及早治疗, 降低了病死率。现将肺栓塞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5年—2008年3月共收治肺栓塞病人35例, 全部按“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2]标准得到确诊, 其中男20例, 女15例;50岁以上32例, 50岁以下3例;除1例因病重死亡外, 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1.2 临床症状

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 尤以活动后明显, 为肺栓塞最重要的临床症状, 可伴有发绀、胸痛常为钝痛;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咯血常为小量咯血;晕厥, 提示有大的肺栓塞存在, 发作时可伴有脑供血不足;咳嗽、心悸甚至休克。临床上有时出现“肺梗死三联征”, 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1.3 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 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止痛;抗凝治疗, 常用肝素疗法、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溶栓疗法, 常用药物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外科治疗, 可采用肺动脉栓子切除术, 特别是在体外循环机辅助下进行肺动脉栓子切除术;介入治疗, 即经导管介入取栓术及腔静脉滤器的应用等。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有的病人由于呼吸困难、胸痛, 有濒死感, 精神非常紧张, 此时要给予心理疏导, 向病人介绍肺栓塞的有关知识, 解除病人的精神压力, 以配合治疗[3,4]。有的病人由于自觉症状改善, 想下床活动, 此时要给病人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以免栓子脱落, 再次造成栓塞。

2.1.2 有效制动

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双下肢用力及按摩, 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 如咳嗽剧烈, 应予对症处理。

2.1.3 合理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谈、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2.1.4 生活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 协助病人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 保持口腔清洁及病人卫生, 协助翻身、叩背, 预防压疮发生。

2.2 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早期发现肺栓塞的唯一途径[5]。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胸痛、咯血、休克等症状, 加强巡视, 尤以夜间为甚,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报告医生[6,7]。

2.3 用药护理

肺栓塞内科治疗大多采用抗凝及溶栓处理, 护理措施得当与否对肺栓塞的预后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如有皮肤黏膜出血、齿龈出血、胃肠道出血、头痛、呕吐等脑出血倾向, 及时报告医生。注射时尽量“一针见血”, 拔针时按压时间适当延长。根据医嘱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大便隐血试验,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加强健康宣教, 指导病人抗凝期间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及观察。

2.4 介入治疗护理

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后, 30 min巡视1次, 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和血肿, 若穿刺处出血较多, 应报告医师, 及时处理。因穿刺处需加压包扎, 应注意观察加压患肢及足背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 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12 h, 防止血栓形成。

2.5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根据医嘱坚持服药, 尤其是抗凝药物。指导病人根据医嘱定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或凝血酶原时间。培养病人的自我观察能力, 告诉病人出院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劳累。指导病人注意下肢的活动情况, 如有静脉曲张, 及时处理, 以免血栓复发。定时复诊。

参考文献

[1]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50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259-264.

[3]耿志洁.围术期并发肺栓塞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9B) :2353-2354.

[4]张慧.肺栓塞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3C) :799.

[5]魏力.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评估及其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5, 19 (8A) :1464-1465.

[6]刘美莲, 赵菲, 邵松玲.肺栓塞病人的急救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7C) :1896-1897.

[7]赵兰英, 秦俊明.急性肺栓塞病人的监护[J].护理研究, 2004, 18 (9B) :1630-1631.

肺栓塞的护理 篇2

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生理

1,引起PTE的血栓可以来源于下腔静脉径路、上腔静脉径路或右心腔,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特别是从腘静脉上端到髂静脉段的下肢近端深静脉(约占50%~90%)。盆腔静脉丛亦是血栓的重要来源。颈内和锁骨下静脉内插入、留置导管和静脉内化疗,使来源于上腔静脉径路的血栓较以前增多。右心腔来源的血栓所占比例较小。

2,肺动脉的血栓栓塞既可以是单一部位的,也可以是多部位的。病理检查发现多部位或双侧性的血栓栓塞更为常见。一般认为栓塞更易发生于右侧和下肺叶。发生栓塞后有可能在栓塞局部继发血栓形成,参与发病过程。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一定程度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高,右心室壁张力增高,至一定程度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扩大,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右心扩大致室间隔左移,使左心室功能受损,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或休克;主动脉内低血压和右心房压升高,使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心肌血流减少,特别是心室内膜下心肌处于低灌注状态,加之PTE时心肌耗氧增加,可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

3,栓塞部位的肺血流减少,肺泡无效腔量增大;肺内血流重新分布,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右心房压升高可引起功能性闭合的卵圆孔开放,产生心内右向左分流;神经体液因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间质和肺泡内液体增多或出血;栓塞部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萎陷,呼吸面积减小;肺顺应性下降,肺体积缩小并可出现肺不张;如累及胸膜,则可出现胸腔积液。以上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出现低氧血症,代偿性过度通气(低碳酸血症)或相对性低肺泡通气。

4,由于肺组织接受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内气体弥散等多重氧供,故PTE 时很少出现肺梗死。如存在基础心肺疾病或病情严重,影响到肺组织的多重氧供,才有可能导致肺梗死。

5,PTE 所致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以上机制的综合作用。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多个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个体反应的差异及血栓溶解的快慢,对发病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观察 篇3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92-01

急性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临床以呼吸困难、咯血、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且由于急性肺栓塞在病死率和误诊率非常之高,所以,治疗和护理不得当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合理治疗、护理的急性肺栓塞病死率高达百分之三十,而经过及时治疗、护理后病死率最多可以降低到百分之二。由此可以知道,医护人员正确的诊断、治疗及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我科近年来通过将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融入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呼吸内科所收治的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新修订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2]。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9.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其中胸痛16例,咯血13例,严重呼吸困难伴心动过速11例。

1.2 治疗方法 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华法林治疗,其中16例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同时予吸氧、抗感染、监测凝血、合理饮食、心理护理等。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心理护理干预:急性肺栓塞起病急,且症状复杂,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缺乏了解的前提下,會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担忧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在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使患者及家属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治疗、护理的具体流程及意义,针对性减轻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对于患者及家属有疑虑的地方,要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溶栓治疗前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溶栓治疗的恐慌和对治疗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认真对待预后生活质量的信心。

2.2溶栓治疗护理措施 溶栓治疗开始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加强患者生活细节方面护理措施。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控溶栓药物的配制、滴速等,并注意血管的选择,避开细血管及关节处,防止药液外渗。治疗过程中,每四个小时测一次凝血酶,注意有无胃肠道、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勿用力咳嗽,不要使用锐器挖鼻、挖耳,选用软质牙刷等。

2.3健康指导 嘱患者禁烟禁酒,多使用蔬菜瓜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肛门出血的情况出现,;嘱咐患者及家属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要求定时服用药物,防止患者再次出现栓塞、出血的现象,教会患者家属自查症状,以便再次发病时可立即送医。

3 结果

本组28例患者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均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患者好转出院,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4 讨论

由于急性肺栓塞起病速度快,且病情复杂、复发率高,患者常因抢救水平低下或者耽误最佳抢救时机而造成严重后果[3]。如果能够及时做出诊断、尽快溶栓或抗凝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及良好的预后生活质量。因此,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护理水平,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起到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4]。因此,将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融入护理工作中,结合患者自身的需求,能够保证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获得人性化、个体化的护理,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8例患者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均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痊愈出院,6例患者好转出院,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说明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7.

[2] 戴汝平.肺血栓栓塞症的影像诊断进展[J].新医学,2012,33(7):395—396.

[3] 付倩,贾珊.急性肺栓塞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11,14(4):476—478.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篇4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19例, 男14例, 女5例;年龄29岁~67岁, 平均51.5岁;其中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 糖尿病病人3例, 骨折病人4例, 妊娠病人1例, 2例未见明确基本疾病。本组病人均行肺动脉CT检查确诊, 并行D-二聚体测定、心电图、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支持。

1.2 治疗方法

肺栓塞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对症处理、呼吸循环支持、溶栓和抗凝治疗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等。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随时监测病人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同时观察有无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憋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表现, 若有上述症状出现, 立即给病人取平卧位、高流量吸氧, 同时报告医生。

2.2 做好心理护理

肺栓塞病人常表现为心理紧张、焦虑等, 与胸部疼痛、呼吸困难有关, 护理人员应观察其心理变化, 合理解释, 安慰疏导, 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1]。对疼痛反应较重者, 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处理, 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指导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体位护理及有效制动

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应抬高患肢, 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 cm~30 cm, 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严禁挤压按摩患肢。因病人患肢不适, 难以自制, 应高度重视, 予以强调, 要向病人讲明原因, 取得配合。急性期和溶栓治疗中要绝对卧床, 卧床期间如要外出检查均需平车接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咳嗽发生。做好皮肤护理, 帮助病人定时翻身, 防止发生压疮。

2.4 加强生活护理

做好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整齐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并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病人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富含维生素, 保证营养, 宜进食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

2.5 做好出院指导

对经治疗后痊愈或明显好转出院的病人, 指导其定期复查, 遵医嘱服药。做好自我观察, 注意病情变化, 有变化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避免久坐、久立和长期卧床, 因病卧床者要指导其按时做下肢的用力运动, 不能自主运动者要定时做被动运动。积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高凝高黏血症、高脂血症、 糖尿病等。肥胖者应有效控制体重, 有不良嗜好者应提醒其戒减。

3 护理体会

3.1 肺栓塞的护理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有针对性

肺栓塞可由多种基础病症和因素而诱发, 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病人可见于临床多个科室中, 护理方案不尽相同。应根据不同基础病症和原因引起的肺栓塞的不同病理机制, 结合本科室疾病的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3.2 溶栓和抗凝治疗环节的护理

溶栓和抗凝是肺栓塞治疗的主要手段。首先要明确治疗的禁忌证和副反应。出血是本环节的多见并发症, 严重者还可见颅内出血。溶栓和抗凝治疗中绝对卧床不应少于2周, 切忌因病情好转而过早活动。同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 d或3 d测凝血系列1次, 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抗凝治疗环节中还应明确治疗的时程, 它不仅指住院期间的治疗, 而是更长期的, 取决于肺栓塞的轻重程度和发生的危险因素, 对有复发性可能者抗凝治疗不应少于2年, 对无复发可能因素者抗凝治疗一般应维持3个月~6个月。治疗期内除应告知出院病人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外, 还要明确告知其坚持用药, 切忌因病情明显好转, 症状或不适消失而盲目停药或减量。

3.3 呼吸和循环支持环节的护理重点

呼吸支持采用机械通气时, 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少尿、肝区胀痛、颈静脉充盈或怒张、肝颈反流征阳性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已有 (或疑有) 右心功能不全者, 机械通气尤当慎用。因机械通气导致的胸腔内正压, 静脉回流减少, 可使其诱发或加重, 要及时采用其他方式给氧。对循环支持者要密切监测血压, 维持收缩压不低于90 mmHg (1 mmHg=0.133 kPa) 。

3.4 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对引起肺栓塞栓子的来源研究表明, 有60%以上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和盆腔静脉血栓[2], 创伤、手术、长期卧床、静脉曲张、静脉插管、盆腔和膝髋部手术、肥胖、糖尿病、避孕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凝血机制亢进等导致或诱发的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主要病理基础[3,4,5]。临床对有引起高凝高黏血症基础病症者, 护理工作中应指导病人早期完成各项相关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及早使用预防抗凝药物。

总之, 肺栓塞属于呼吸科急症, 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夺去病人生命。但是, 它也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 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是减少发病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肺栓塞,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温绍军.肺栓塞的病理生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259.

[2]兰锡钝, 冯卓荣.心脏血管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95.

[3]刘美莲, 赵菲, 邵松玲.肺栓塞病人的急救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1 (7C) :1896-1897.

[4]耿志洁.围术期并发肺栓塞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9B) :2353-2354.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进展 篇5

邯郸市第一医院 作者:刘丽军 2011-2-15

近年来,临床医生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提高,肺栓塞在临床的常见性、多变性、危害性被重新审视。提高对肺栓塞心电图的认识,将能明显减少漏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急性肺栓塞的定义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临床以血栓栓塞最为常见,在美国高居死亡原因的第3位。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认识

2.1 胸前导联T波倒置 这是急性肺栓塞时较早出现且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心电图改变,但临床中尚无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发生机制多是快速增加的右室压力负荷使右室膨胀、游离壁伸展及心内膜缺血,临床研究认为其发生率高于SIQIIITIII。

2.1.1发生的导联:V1~V4导联最常见,且TV1-TV3导联倒置深度﹥TV4导联常见。2.1.2时间:多在急性肺栓塞后1-2小时内开始出现,24小时内最多见,并有动态变化,随病情的好转先出现T波倒置加深后逐渐变浅至恢复正常,持续时间依病情而定,病情好转越早,T波倒置的恢复越早。

2.1.3形态:T波呈尖锐对称性倒置,深度可达1.7mv。

2.1.4导联出现的顺序:依次为TV1~TV2、TV3~TV4。溶栓或其他治疗使病情好转好转时,恢复顺序为TV4、TV3、TV2、TV1。

胸前导联T波倒置易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混淆,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加以鉴别,心电图不同之处:(1)T波倒置的深度:急性肺栓塞为TV2、TV3﹥TV4,而前壁心梗相反TV2、TV3﹤TV4;(2)急性肺栓塞多见TV1与TIII同时倒置,而前壁心梗较少见;(3)急性心肌梗死多数有ST段的抬高。

2.2 SIQIIITIII 这是一种临床医生最熟悉,也是最典型的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其实仅有15%~30%左右的患者出现该心电图改变,SIQIIITIII同时出现并非常见。发生机制为急性右室扩张使心脏发生顺钟向转位所致,特点如下。

2.2.1SIQIIITIII出现的形式:急性肺栓塞时SIQIIITIII并非都同时出现,多数表现为SI、SIQIII、QIIITIII、QIII、TIII及SIQIIITIII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

2.2.2:SIQIIITIII的出现多晚于胸导的T波改变而早于右束支阻滞,但亦出现较早,其特征常呈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多在发病后14天内消失。

3.aVR导联的R波增高 肺栓塞患者由于右心负荷增加,相应的右侧导联心电图的改变更为明显。肺栓塞时aVR导联可以表现为振幅增高,且伴ST段抬高。这些相对于V1-V3

导联T波倒置等心电图改变,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受其他干扰因素(如肺气肿等)的影响较小。同时振幅的大小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出肺动脉压的高低。特点如下:(1)联R波振幅增高;(2)发生率:小样本分析其高达90%;(3)意义:aVR导联R波振幅增高与其他导联相比受到干扰因素较少,其增高提示肺动脉压力增高,与肺动脉压力成正比,同时aVR导联R波随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呈迅速的动态变化。其在急性肺栓塞中有较高的敏感与特异性,与临床相结合可作为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间接证据。

4.完全性或不完全型RBBB 完全性或不完全性RBBB多见于大块肺栓塞,如肺动脉主干栓塞或多发栓塞,严重肺动脉高压,机制为右心扩张的压力负荷增大。特点如下:(1)出现时间晚于SIQIIITIII ;(2)发生率:肺动脉主干栓塞时新出现RBBB可达80%。且高于SIIIIIIIQT;(3)临床意义:发生时提示大面积肺栓塞,病情严重,可在溶栓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恢复正常后消失。

5.ST段改变 急性肺栓塞右室压力改变及儿茶酚胺、组胺、内皮素的增高及左室心输出量的减少而出现心肌缺血改变,尤其多见是右室心肌缺血。特点:(1)出现的导联:ST改变多见于aVR及V1~V4导联;(2)形态改变:ST段压低相见多见,多为轻度压低,可作为心肌缺血及预后较差的指标。ST段抬高也可见到,但抬高的幅度较少超过0.1mV。

6.心电图在溶栓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目前认为只有较大动脉的急性栓塞或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才建议溶栓治疗。溶栓后出现下列改变认为溶栓有效:(1)aVR导联R波振幅迅速下降;(2)S1变浅减小或消失倒置变浅;(3)RBBB消失。

肺栓塞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介入治疗;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护理

1 前 言

现阶段,肺血栓栓塞症已经成为尤为重要的一大医疗保健问题,主要包括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脂肪栓塞、肺血栓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的致病原因是右心或者经脉系统血栓阻塞肺动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血栓栓塞症血栓的主要来源,其病理生理特征及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功能障碍和肺循环障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在实施精心护理和有效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肺血栓栓塞症30例患者,其中,14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介于38周岁至69周岁之间,52.5周岁的平均年龄;在首发症状方面,8例胸痛,11例烦躁不安、咳血、胸痛及呼吸困难;在原发病方面,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冠心病、高血压,22例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3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均进行血气分析、心电图检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查得以明确诊断。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原因不明的气促和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活动后,为最突出的肺栓塞临床症状,还可能会伴有胸部钝痛、发绀,而且患者存在惊恐、烦躁不安的情绪;心悸、咳嗽甚至休克;晕厥,存在大的肺栓塞,伴有脑供血不足。

2.2 介入治疗方法 采取猪尾导管进行肺动脉超选择造影,将肺栓塞具体范围、位置予以确定。在介入治疗中,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对铺巾常规性消毒,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采取Seldinger技术成功穿刺一侧股静脉,将6Fr的血管鞘置入,将猪尾导管和绿泥鳅导丝引入,直至肺动脉造影有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主干栓塞,在肺动脉下支引入猪尾导管,局部将栓塞捣碎,借助于猪尾导管将25万u的尿激酶注入,经再次造影见良好的肺动脉下支和肺动脉主干显影,将导管装置拔除,进行15分钟的局部压迫,给予加压包扎后,将患者送至病房。

2.3 护理方法

2.3.1 心理护理 正是因为肺血栓栓塞症病死率高、病情重、发病急,因而患者非常容易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出现,甚至出现濒死感。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发自内心的关心患者,积极热情的与患者沟通交流,运用和蔼的态度就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详细的介绍肺血栓栓塞症的知识宣教,让患者真正的意识到该疾病的可治疗、可治愈性,以最大限度的将患者的恐惧、焦虑及紧张的情绪消除,取得患者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更加主动的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工作。

2.3.2 介入治疗护理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应当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对抗凝药物积极合理的加以使用,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工作做好,正确的检验出凝血酶原时间、初凝血时间,做好血常规检查;做普鲁卡因和碘皮试,对足背动脉的搏动进行评估;腹股沟部位备皮;做好护理记录及健康知识宣教,主要包括手术过程的介绍、术前禁食、导管室环境以及术后活动指导、注意事项等。在介入治疗后,应当及时对患者的体位加以妥善安置,12小时的穿刺侧制动伸直,每间隔半小时进行1次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血肿和出血,如果有着相对较多的出血,则应当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以便于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3.3 出院指导 ①正确指导患者自我检测早期出血的体征及症状诸如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鼻腔以及牙龈等,如果有心悸、腹痛、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应当及时来院就诊;②卧床期间应当切实的告诫患者切勿用力擦鼻或者抠鼻,切勿咳嗽过度,以避免导致咳血,并且选用质地较软的牙刷;③维持6个月的抗凝治疗,患者出院后仍需对华法林抗凝治疗加以维持;④告知患者不要参与到剧烈的锻炼和运动中,以防止损伤出血;⑤指导患者对日常饮食合理的进行安排,保证维生素、蛋白质和粗纤维等的摄入,选择质软易消化且清淡的饮食。

3 结 果

肺血栓栓塞的30例患者,在经过介入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等护理以后,均得以治愈出院,并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大出血;在出院随访中,30例患者均得以恢复正常生活,而且掌握了防治方法及注意事项。

4 讨 论

肺血栓栓塞症不仅易于复发,而且病情凶险、发病较急,而如果能够将正确的诊断尽快做出,并且及时的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便能够使患者得到理想的预后效果。在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与医生的抢救积极配合,将急救护理工作做好,加强心理护理,并且做好介入治疗前后的各项护理操作,以防止治疗的延误。

总之,及时的发现及去除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既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防治肺栓塞的关键,医务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徐玉斓,陈平平,袁红娣.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04(10).

[2] 侯海燕,李子榕.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

外科术后合并肺栓塞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通辽市医院2007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外科术后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9~75岁,平均(51±13)岁。死亡病例4例(13.3%)。一般情况见表1,所行手术见表2。

1.2 主要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

肺栓塞症状主要发生在术后半月内,以术后2~4 d为常见,特别是便秘以及卧床几天后突然下床走动。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大汗淋漓、胸痛、胸闷等。4例死亡病例中有3例是突发肺栓塞猝死,1例出现不可纠正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死亡。

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显示肺栓塞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心电图呈以SIQIIITIII伴或不伴V1-4导联ST-T改变为主的动态变化过程,偶有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急查血D-二聚体均>100μg/L。患者通过行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并结合螺旋CT肺动脉造影,以及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血气分析结果,D-二聚体结果等临床诊断。

1.3 治疗及预后

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好转者36例,未来得及治疗或由于病情未给予溶栓或抗凝治疗者4例,均死亡。

2 讨论

2.1 肺栓塞发生的机制

肺栓塞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疾病。术后肺栓塞的原因大多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4]。既往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血管内膜损伤、凝血亢进以及血液凝滞。手术中的操作损伤了血管内膜,启动凝血过程;而手术中的创伤、出血等导致了组织因子的释放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和纤溶因子的增多,使凝血亢进;加上术后卧床,下肢肌肉泵的作用消失,血流缓慢,长期输液对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5]。而且术后由于卧床导致的便秘、用力屏气排便也可使外周静脉压升高,静脉血流突然增多而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栓子脱落,通过血液循环阻塞在肺动脉,引发肺栓塞[6]。

2.2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根据本研究显示,肺栓塞患者男女比例基本是1:1,肺栓塞患者中较多患者合并躯体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回顾的30例肺栓塞患者中,骨科手术(骨折及关节置换)后肺栓塞患者占较大比例。另外有研究显示:手术时间长、年龄40岁以上、糖尿病、吸烟、肥胖、下肢静脉炎或血栓形成、血液凝固的亢进、纤维蛋白原升高均为肺栓塞的高危因素[7,8]。

2.3 肺栓塞的术前及术中预防护理

手术之前医师护士要对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有较详细的评估,对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另外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使患者充分了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1)嘱咐患者健康饮食,避免暴饮暴食。(2)鼓励患者多坚持进行有氧运动等体育锻炼。对于既往存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建议其穿弹力袜,服抗凝剂。在术前宣教中着重普及术后早期活动的作用及重要性的内容,并演示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如果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可抬高下肢或者间断小腿气动压迫,必要时检测下肢血压,从而预防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4 肺栓塞的术后预防护理

通过术前的健康教育,术后在对患者进行阵痛的前提下,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活动下肢,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下地活动,以此来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活动应该遵循由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术后初期不能下床的话可先在床上做抬腿、翻身等活动,多按摩下肢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教会患者床上使用便器,鼓励接受床上排泄。术后需检查或换床时应使用平车。术后第1次下床应十分谨慎(特别是长期卧床的患者)。下地前嘱患者及家属一定要配合,患者应在床上坐5~10 min,在无头晕不适症状后,再慢慢地坐床边活动双下肢,然后床边活动10 min,第1天时间不宜过长,以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避免肺栓塞发生。对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注意术后监测凝血功能及患者生命体征,注意辨别是否有血栓形成的指征(如下肢肿胀,肤色变化、腓肠肌压痛等)。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气短、大汗、心悸、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对于手术之后早期的患者,仍需随时观察他们切口状况。

2.5 发生肺栓塞时的护理

发生肺栓塞时,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治疗患者的同时,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的护理。肺栓塞一般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患者容易出现惊慌、恐惧等情绪[9]。而且,肺栓塞时部分形成死腔样通气导致气体交换差,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表现,有人甚至有濒死感[10]。这时可以帮助并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激动时可诱发栓子脱落[11]。患者发生肺栓塞时,家属也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治疗前主动与家属沟通,充分告知病情及可能的预后,使其能相信医护人员并主动配合治疗。治疗时可能会溶栓,应注意及时掌握患者凝血功能,监测患者是否有出血等情况。

2.6 肺栓塞的健康教育护理

出院后患者尽量不要长期一个姿势坐卧,应每间隔3~5 h就活动一下。教会患者收缩腿部肌肉以及按摩的方法。避免交叉腿等有碍下肢静脉回流的不良生活习惯。多吃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情况,并指定家庭护理计划。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可能出现的出血或再栓塞的情况,知道患者在出现不适时及时就诊[12]。

近年来,我国肺栓塞发病率显著增高,由于对肺栓塞认识不够而导致误诊率80%[13]。肺栓塞对很多术后患者的健康产生威胁,预防性干预能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加强术后肺栓塞的护理,不仅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还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术后患者肺栓塞的发生情况,提醒护理应重视对术中及术后肺栓塞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通辽市医院20072012年期间于外科手术后发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期间术后诊断肺栓塞患者30例,患者年龄2975岁,平均(51±13)岁,死亡者4例;术后肺栓塞较常见于骨科手术后。结论 手术是肺栓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术后肺栓塞不限于老年人,也常见于年轻患者,应引起临床护理注意。

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观察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中男9例, 女5例, 年龄34~79岁, 平均57.3岁。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严重呼吸困难伴频死感的7例, 胸痛4例, 咯血丝痰3例。基础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炎、静脉曲张7例, 冠心病4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1例, 长期卧床2例。全部患者均经螺旋CT、心电图、UCG、血气分析、D-二聚体检查确诊。

2 治疗及转归

全部患者均给予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休克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综合治疗, 静脉滴注低分子葡萄糖酐1000m L, 改善微循环;同时使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本组10例治愈出院, 3例好转出院, 1例退院。14例患者经精心护理,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肺栓塞发病急, 且持续胸闷、胸痛、低氧血症加之对本病缺乏了解而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 对预后感到失望, 给患者带来濒死感。护理人员应细致耐心的讲解该病有关知识及治疗方法, 使患者情绪稳定, 减少神经体液反应对肺动脉和肺血管的不良刺激, 减少耗氧量,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2 严密观察症状、体征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 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的三联征所占比例不到1/3[2]。因此, 接诊护理人员除询问患者现病史外, 还应了解其基础疾病。目前已知的肺栓塞危险因素包括静脉炎、静脉血栓、血液黏滞度增加、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术后长期静卧、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3]。

3.3 生命体征的监测

本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床旁心电图检查, 结果心电图异常12例 (85.7%) 。专人持续多参数监护仪监护, 每15~30分钟记录1次, 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平稳后测P、R、BP, 1次/h。

3.4 溶栓前准备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检查出凝血常规及肝肾功能。采用浅静脉留置管连接三通管以防止反复抽血增加患者痛苦和加重局部出血的并发症, 每次从三通管处取血, 取血后用肝素盐水封管。准备好吸引器、除颤器、气管插管等溶栓及抢救药品和物品。

3.5 溶栓、抗凝护理

肺栓塞一旦确诊, 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溶栓、抗凝法使栓塞血管再通, 维持有效的肺循环血量, 迅速降低右心前阻力。溶栓开始前绝对卧床休息12~14d并加强生活护理。溶栓前测凝血酶, 溶栓期间严格执行溶栓药物剂量、滴速, 选择粗直血管, 避开关节防止药物外渗。溶栓治疗后每4小时测凝血酶1次, 并动态观察凝血功能。出血特别是胃肠道、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的最主要并发症[4],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头痛症状。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嘱患者勿用力咳嗽以防咯血勿挖鼻, 选用软质牙刷, 不用锋利的剃须刀。

3.6 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禁烟, 多进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脂类、糖类食品的摄入以控制肥胖;按时服药,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或再栓塞情况,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4 讨论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导致肺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起病急, 病情重,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 病死率高。严重者可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 肺动脉压急剧增高, 引起急性右心衰竭。溶栓疗法可使肺动脉内血栓溶解, 改善肺组织血流灌注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 迅速降低肺动脉压, 改善右心功能, 减少或消除对左室舒张的影响, 改善左心功能, 使心源性休克逆转, 降低死亡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5]。控制主要危险因素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临床护理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 同时重视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治愈出院, 3例好转出院, 1例退院。全部患者经精心护理, 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肺栓塞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积极的溶栓治疗及精心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溶栓,护理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81~85.

[2]王秀华.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4) :1309~1311.

[3]Lora-Tamayo J, Gasch O, Riera-Mestre A, et a1.Thromoblysi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J Am Geifatr Soc, 2008, 56 (10) :1946~1966.

[4]杨朝霞, 王芳.肺血栓栓塞症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探讨[J].现代护理, 2007, 13 (2) :108~109.

1例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9

1 危险因素

为血流瘀滞、血管壁受损、血液凝固性提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早期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2 早期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多少,所致的肺栓塞范围和发作的急、缓程度,以及栓塞前的心肺状况。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即肺栓塞三联征。

本例患者为剖腹取胎术后回室20 min,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周颜面发绀,恶心、呕吐,手足搐愵,体温升高至39.4℃,血氧饱和降至77%,脉搏145次/min,血压150/90mm Hg,心电显示窦性心动过速,这时及早的采取措施就可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出现。护士通过观察、接触患者,得到第一手资料,一旦怀疑患者有肺栓塞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

3 溶栓治疗前后的护理

急性肺栓塞80%死亡者死于发病后2 h以内,因此治疗抢救需抓紧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溶栓治疗,加强对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心电、血压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精神、面色及血压、心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一经确诊为肺栓塞后,立即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4 L/min,提高血氧饱和度。将急救车,呼吸机,除颤仪等准备就绪。在血氧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尽快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

3.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尿激酶、肝素等溶栓、抗凝药物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要准确调节输液速度,尿激酶用药剂量要准确,不得用酸性液体稀释,以免药效下降,且溶解后容易失活,应现用现配。溶栓过程中观察患者皮肤、黏膜、齿龈有无出血,有无黑便、血便、血尿等现象,注射部位有无血肿。每天监测血常规,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停止用药取血标本,行血液检查,必要时做好输血的准备。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3 溶栓后并发症出血的观察及预防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发生率为5%~7%,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为1%。溶栓治疗期间避免不必要的皮内、皮下、肌肉注射及动脉、静脉穿刺,以防出血。仔细观察口腔黏膜、齿龈、鼻腔、皮下有无出血、皮肤瘀斑,神志有无异常、注射部位有无血肿及血压的变化,定时复查尿、便隐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碰撞或跌倒等,预防出血性并发症。对于存在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在溶栓治疗时应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以防止血栓脱落造成更危险的情况。

3.4 保护脑组织降低脑细胞代谢和耗氧量,头部周围放置冰袋,防止或减轻脑水肿。

3.5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限制探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睡眠。患者一切生活由护士协助,包括饮食、洗漱、大小便、床上翻身等。应绝对禁止患者突然改变体位或下床大小便,以免因血栓移位造成肺梗死。

3.6 做好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可极度恐慌或产生濒死感,应做好必要的解释安慰工作,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4 出院指导

肺栓塞有复发倾向,为了巩固疗效及防止复发,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指导。

4.1 出院后如继续需要服用抗凝剂,在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凝血指标,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凝剂剂量并学会看抗凝指标化验单。

4.2 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预防血液瘀滞的方法,同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出血倾向。

4.3 平时生活中应注意下肢活动,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应穿弹力袜,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液滞留导致血栓复发。

4.4 并发症的控制应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质量,忌烟酒,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预防或减少血栓形成。

4.5 服药注意事项如服用华法林,期间避免食用萝卜、菠菜、咖啡等食物,若出现出血及时就诊。

4.6 饮食应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饮食,限制热量的摄入,减少脂类、糖类食品的摄入以控制肥胖,要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

4.7 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多吃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出现便秘时,可以服用果导或外用甘油灌肠剂。

5 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 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1]。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发热症状。PTE是脱落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病理过程, 常系一种合并症, 血管阻塞后发生肺组织坏死者称为肺梗塞。在临床上如未被正确诊治, 死亡率较高,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30例肺栓塞患者,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30例肺栓塞患者,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8~85岁, 该30例患者入院时均经我院64排增强CT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其中2例化验血D-二聚体正常, 心脏彩超均显示肺动脉高压;彩超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出现少量咯血5例, 一过性晕厥4例。

1.2 结果

6例患者行溶栓及抗凝治疗, 24例患者经增强CT检查为小面积栓塞故给予抗凝治疗;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无一例复发。

2 护理

2.1 病情与观察

PTE症状有时较为隐匿, 故需加强对患者症状、体征、生命征进行严密监测, 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及早处理。

2.1.1 PTE患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不同病例常有不同的症状组合, 但均缺乏特异性。各病例所表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亦有很大差别, 可以从无症状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甚或发生猝死。 ①呼吸困难及气促:是最常见的症状, 尤以活动后明显; ②胸痛:包括胸膜炎性胸痛 或心绞痛样疼痛;③晕厥:可为PTE的惟一或首发症状;④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⑤咯血:常为小量咯血, 大咯血少见;⑥咳嗽;⑦心悸 。需注意临床上出现所谓“肺栓塞三联征” (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 者不足30%。如对以上临床症状的观察中, 发现有新发或加重的应怀疑病情的变化, 应及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律、血压、血气分析等。

2.1.2 体征的观察 ①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0次/min, 是最常见的体征;②心动过速; ③血压变化, 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④紫绀;⑤发热:多为低热, 少数患者可有中度以上的发热;⑥颈静脉充盈或搏动;⑦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 (或) 细湿音, 偶可闻及血管杂音;⑧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⑨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 P2>A2, 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2.2 呼吸支持

PTE患者多有低氧血症, 甚至呼吸衰竭, 一般为1型呼吸衰竭, 应及时、积极纠正低氧, 可通过加大吸氧流量、应用文丘里面罩、无创通气、有创通气等措施, 应避免做气管切开, 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在使用无创通气时, 应注意人机配合, 避免烦躁不安, 可能会加重病情, 应耐心解释, 仔细观察, 及时调节压力。

2.3 卧床与休息

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径路、上腔静脉径路或右心腔, 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特别是从腘静脉上端到髂静脉段的下肢近端深静脉 (约占50%~90%) 。剧烈活动可导致下肢血栓脱落, 加重病情。在治疗2~3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 避免下地活动, 但较长时间的卧床可能会有利于新的下肢血栓的形成, 在床上可适当做一些足的伸屈运动、使用弹力袜等, 密切观察下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及皮温等。大便保持通畅, 避免便秘, 可较为积极的采取口服润便药物、肛用开塞露甚至灌肠等措施。我科曾有正规抗凝治疗2周的患者, 因晨起排便后出现猝死的案例。可能与腹腔压力增加及较长时间的下蹲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促成新血栓的形成有关。

2.4 心理护理

急性PTE发病突然, 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濒死感等恐惧心理, 护士应主动陪护, 给予充分关怀, 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讲解PTE成功的诊治病例, 让患者充满信心, 以利于配合治疗, 必要时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5 溶栓治疗护理

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血栓, 恢复肺组织再灌注, 减小肺动脉阻力, 降低肺动脉压, 改善右室功能, 减少严重PTE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大面积PTE病例, 即出现因栓塞所致休克和 (或) 低血压的病例;对于次大面积PTE, 即血压正常但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室运动功能减退或临床上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的病例, 若无禁忌证可以进行溶栓;对于血压和右室运动均正常的病例不推荐进行溶栓。溶栓时应严格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观察患者胸闷、胸痛、发热、呼吸等[2]。密切观察溶栓药物引起的出血现象, 如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黑便、血尿等, 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变化等颅内出血征象。

2.6 抗凝治疗护理

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 同时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有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尽量在脐周5 cm以外皮下注射, 注射时捏起皮肤垂直进针, 拔针后, 按压穿刺点时间要延长, 用药期间教会患者自我护理方法, 如避免磕碰、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解大便、避免硬质食物。

3 讨论

PTE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过去曾将肺血栓栓塞症视为少见疾病, 但据国内部分医院的初步统计和依临床经验估计, 在我国肺血栓栓塞症绝非少见病, 而且近年来其发病例数有增加的趋势。护士应掌握PTE的症状辨别、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知识。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病情、卧床休息、呼吸支持、心理护理、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5) :259-264.

肺栓塞的诊治进展 篇11

[关键词] 肺拴塞;PE诊治;效果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PE)是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临床特征以肺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对PE的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和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

1.1病因和危险因素

PE发病率很高,在美国是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于第三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达10%,仅次于肿瘤和心机梗死居于第三位的临床死因[1]。血栓性深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其主要原因,60~85%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和盆腔静脉[2]。其次是心肺疾病和恶性肿瘤,国内以肺癌、消化道肿瘤多见,国外以胰腺癌多见。其他病因有长骨骨折致脂肪栓塞、口服避孕药、意外事故和减压病造成空气栓塞、寄生虫和异物栓塞等。危险因因素包括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粘状等。原发性危险因素常见有V因子突变、蛋白C缺乏和抗凝血酶Ⅲ缺乏等。继发性危险因素常见有[3]:①创伤、骨折、外科手术;②各种原因的制动或长期卧床、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液粘滞性过高、克隆病;④基础疾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机梗死、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⑤口服避孕药、妊娠、产后期等。

1.2临床表现:

PE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从无症状到猝死,故误诊率高达70%以上[4]。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数量,是否存在其它心肺疾病及血栓溶解的快慢等。PE典型三联征,即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不足30%[5]。主要症状有:突发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剧;胸痛,多为胸膜性疼痛;咳嗽咯血,晕厥、腹痛、焦虑等。突发晕厥可以是PE的唯一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为11%~20%,其中有约30%表现为反复性晕厥[6],是由于大块血栓阻塞50%以上肺血管引起。主要体征:心动加速、紫绀、低血压或休克、肺部湿性罗音、哮鸣音或胸膜摩按音,颈静脉充盈、肺动脉第2音亢进、奔马律等。胸膜性疼痛、咳嗽或咯血多见外周小栓塞;呼吸困难、晕厥或紫绀常多见较大面积的PE。紫绀和低血压或休克多因巨大栓塞引起。

2 各项检查及临床意义

PE诊断依据,有存在PE的易发因素的患者,尤其是有下肢静脉栓塞表现者,有以下临床表现者应疑为PE:(1)突发原因不明的气促、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又不能用原有的心肺疾病所解释。(2)突发肺梗塞三联征。(3)不明原因的急性或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伴有休克、昏厥或心律紊乱。(4)基础疾病急剧变化或肺炎样表现,但经过抗感染治疗无效,或者不明原因的急性胸膜炎等,亦要注意PE的可能性。考虑有PE的可能时,需要进行各项检查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是PE诊断的主要依据[7]。

2.1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物,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其敏感性高达92~100%,特异性仅为40~43%[8]。主要用作排除诊断,若其含量<500mg/L,可排除低、中危PE。

2.2心肌生化标志物

主要用于PE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9-10]。PE患者血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和心肌损伤程度与临床预后呈明显正相关,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其死亡率是其正常的5倍。B型利钠肽>150pg/ml,提示病情危重,心肌损害严重。肌钙蛋白和B型利钠肽联合检测,更有利于对发病时血压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危险分层。N未端B型尿钠肽前体<600ug/L的患者临床预后好,而<600ug/L,且肌钙蛋白<0.07/L,死亡率为3.7%。N未端B型尿钠肽前体≥600ug/L,且肌钙蛋白≥0.07ug/L,死亡率则高达33%。

2.3血气分析

肺血管床堵塞达15%以上即可出现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其对PE诊断只有参考意义。

2.4心电图

80%PE有右心室负荷过重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V1~V4T波倒置和ST段改变。在确诊PE中有约15~25%有典型的S1QⅢTⅢ[11],这一特征性表现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常在发病后14天内消失。有研究者认为胸前导联的T波倒置不仅可作为早期诊断PE的指标,还可作为判断PE严重性和评价溶栓疗效的指标[12]。

2.5胸部X线

80%PE在发病后12~36h或者数天内出现胸部X线改变。主要表现为栓塞区肺血管纹理稀疏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肺野局部浸润性阴影,常为尖部指向肺门楔形阴影;右室增大;或伴少量胸腔积液等。PE的胸部X线征象无特异性,但对疑似PE提供线索和帮助鉴别引起呼吸困难的其他肺部疾病有意义。

2.6超声心动图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检出右心系统和近心端肺动脉内血栓较为准确的方法。一但获得血栓的直接征象即可确诊PE。直接征象为发现肺动脉的近端血栓或右心血栓。间接征象为:右室壁局部运动幅度降低、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扩大、室内隔左移和运动异常、近端肺动脉扩张、下腔静脉扩张等。发现间接征象,可提示或高度怀疑PE。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为PE诊断提供间接依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PE的敏感性达到80%,特异性达100%。血管内超声技术已开始对应用于PE的研究,动物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其诊断PE的敏感性达到100%[13]。

2.7螺旋CT及CT肺血管造影

可清晰显示段以上肺动脉内的栓子,对段及段以上肺动脉的血栓栓塞具有确诊价值。但对亚段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有限。多排螺旋CT扫描速度更快,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研究者认为,64排螺旋CT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疑诊PE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14]。

2.8 MRI检查

MRI对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外周肺动脉显影不良,其临床诊断价值与螺旋CT相似。优点是不用碘造影剂,适用于碘过敏者患者;同时可进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影,发现DVT的证据。MRI不仅能显示肺动脉,且可鉴别新旧血栓,为溶栓方案提供依据。同时MRI还能够观察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压的变化[15]。缺点是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不如螺旋CT。

2.9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是PE的重要诊断方法,典型征象是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灌注扫描结果正常,一般即可排除PE。肺灌扫描结果不正常,胸部X线正常或出现区域性肺纹理减少与肺血管分布不均,可支持PE的诊断,加上下肢身静脉血栓检查阳性,PE诊断可成立[13]。

2.10肺动脉造影

以前被认为是PE诊断的金标准。因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其并发症可能有致死的危险。无创性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有同样的的诊断价值,故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仅用于一些疑难患者或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

3 治疗方法的效果及预后

3.1一般治疗

凡确诊或高度怀疑PE患者,应严格监测生命征,绝对卧床休息。严重胸痛、焦虑者给予止痛镇静处理,低氧血症和休克者予吸氧或机械通气及抗休克治疗。

3.2溶栓治疗

溶栓是PE的主要治疗方法,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肺动脉分支内的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减少严重PE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溶栓治疗时间窗为发病后14d内,出现症状后48h内溶栓可获最大收益,但症状后6~14d溶栓仍有益。其适应证:大块肺血栓栓塞症。如没有禁忌症,要积极迅速进行溶栓治疗。其绝对禁忌证:有活动性出血和近期有自发性颅内出血。其并主要发症是出血,发生率为5%,致死性出血发生率约为1%。常用溶栓治疗方案:①尿激酶:首次负荷量4400IU/kg,静注10min,随后以2200IU/(kg·h)持续静滴12h,是国内常用方案。②链激酶:首次负荷量25000IU,静注30分钟,随后以10000IU/h持续静滴24小时。链激酶可出现过敏反应,应注意观察。同时6个月内不宜再次使用。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100m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

3.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PE的基础治疗。非大面积PE患者都应积极予抗凝治疗,大面积PE先行溶栓治疗,后使用抗凝治疗。其禁忌证: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未予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等,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①肝素:作用快,予3000~5000IU或按80IU/kg静注,继之以18IU/(kg·h)持续静滴,最少连续5天。开始治疗最初24h内每4~6h测定APTT一次,根据APPT调整剂量,尽快使APPT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达稳定治疗水平后改为每天测定APPT一次。如使用中出现血小板迅速或持续降低30%以上,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停用肝素。②低分子肝素:具有血浆半衰期长、可皮下注射、生物活性高、剂量效应关系容易预测等优点。一般根据体质量给药,每天1~2次皮下注射,疗效与普通肝素相似,但不需检测APTT和调整剂量。③华法林:华法林属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为维生素K拮抗剂。其起效较慢,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初始剂量为3.0~5.0mg,开始与肝素同时使用4~5天,当连续两天测定INR达到2.0~3.0时或PT延长至正常值的1.5~2.5倍时,即可停止使用肝素,单独口服华法林。抗凝疗程因人而异,特发性PE及继发于可逆危险因素者华法林治疗至少3个月,此后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决定是否需长期抗凝治疗。首次发作且出血风险低,有复发可能,但无诱因的PE患者,均推荐长期抗凝治疗;PE合并肿瘤者应使用低分子肝素3~6个月,然后长期使用华法林直至肿瘤治愈。长期抗凝治者INR>3.0时出血危险增大,应停服抗凝剂,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1~2mg,有严重出血者应静脉注射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16]。

3.4介入治疗和外科肺动脉取栓术

介入治疗包括导管血栓吸除术、导管导丝碎栓术、经皮导管肺动脉局部溶栓术、局部机械消散术、球囊扩张碎栓术、支架植人术。1998年召开的国际PE研讨会提出介入治疗条件[17]:急性大面积PE;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溶栓治疗失败或有禁忌;有经皮心肺支持禁忌或不能实施;有训练有素的介入医师队伍。外科肺动脉栓子摘除术用于:大面积PE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溶栓治疗失败;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有报道显示,接受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院内病死率为11%,未接受者病死率达45%,说明了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但也存在较高风险,应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

PE是一种常见心肺疾病,具高发病率、高误诊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常规尸检PE发现率为52~64%[18]。生前确诊率国外为10~30%,国内仅为7.8%。凡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7%,而延误诊断死亡率为60%,其中33%于发病后1小时内迅速死亡[19]。因此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PE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提高诊断意识及诊断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1.

[2]焦传军,陈阳.肺栓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187-189.

[3]蒋建文.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399-2400.

[4]梁振宇,蔡绍曦,佟万成等.肺栓塞首诊失误原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2009,21(3):509-511

[5]胡志东.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3-74.

[6]史文冰.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13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13-714

[7]司斌,胡振红,曾群丽,等.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3):201-204.

[8]凌宙贵,明莫瑜,刘卫等.D—二聚体阴性排除肺栓塞的临床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诊疗杂志,53(3):263-264.

[9]庞羽中,徐欣.肺栓塞相关性心脏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循环,2009,13(5):447-449.

[10]张冬,王慧敏,何慧洁等.脑钠肽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评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1):3334—3339.

[11]田新,杨鹏.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5):534-535.

[12]杜淑珍.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0,24:161

[13]何炼图,汤庆.超声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16(3):278-280.

[14]苏剑,王彬生,石宁.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3):105-106.

[15]郭景财,郑向红,陈炜等.核素肺灌注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2):1522-1524.

[16]杜春华.肺栓塞的药物治疗.山东医药[J].2010,50(3):107-108.

[17]成炜,于文成.肺栓塞的介入治疗[J].山东医药,2010,50(3):109-110.

[18]张欣,于文成.肺栓塞的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10,50(3):106-107.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2

1 一般资料

2008—01~2009—11, 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0例肺栓塞患者, 男13例, 女17例, 年龄35~72岁, 平均50.4岁。多数病例为下肢血栓继发肺动脉栓塞所致。所有患者均经肺动脉造影检查后确诊并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多次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死亡4例, 其余16例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后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1) 要密切观察病人一般状态, 包括心电图, 血氧饱和度, 呼吸及血压的变化。观察心电V1-V3导联的T波情况, 发现倒置立即通知病房医生。 (2)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对于烦躁病人适当给予适当镇静治疗干预。 (3) 急性肺栓塞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一般需卧床14d[2]。有严重下肢静脉炎者, 卧床时间还要延长[3]。 (4) 同时要密切注意皮肤护理, 协助被动体位的患者每2~3h翻身一次。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严禁挤压、按摩患肢和对患肢进行冷热敷, 防止血栓脱落, 以致再次形成肺栓塞。可将软枕将患肢抬高15°~30°, 一方面可以减轻疼痛, 并有利于静脉回流。 (5) 病人入院后均应流质饮食, 给予清淡并易于消化的饮食, 可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引起血栓再脱落。

2.2 治疗期间护理

一经确诊为肺动脉栓塞, 应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 对入院时伴有循环衰竭病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患者应绝对卧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自发出血倾向, 注意观察有无牙龈、皮肤黏膜出血, 大小便颜色, 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特别是静脉穿刺或肌肉注射部位, 发现异常时, 停止抗凝溶栓, 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有创伤性的操作和治疗, 避免不可压迫部位的侵入性操作。

2.3 心理护理

对于肺栓塞患者, 要着重注意心理护理。栓塞引起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易给患者带来紧张、焦躁的情绪, 甚至造成濒死感。情绪过于激动也可诱发栓子脱落, 因此我们要耐心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指导加强心理支持, 采取心理暗示和现身说教,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护理

参考文献

[1]江灶金.急性肺栓塞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1 (13) :1903-1904

[2]蔡泳洁.一例冠脉造影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04, 12 (1) :52

上一篇:多经企业下一篇:乡镇污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