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溶栓肺栓塞论文

2024-09-06

导管溶栓肺栓塞论文(共8篇)

导管溶栓肺栓塞论文 篇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1],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甚大,其中房颤患者75%并发脑栓塞,而发生在髂动脉的比较少见,其首发症状各异,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充分认识此病,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对提高疗效,预防肢体缺血、坏死所致的功能丧失、截肢等严重后果有重要意义。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房颤合并髂总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4岁。主诉“活动后气急2月,加重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2周”入院。2月前在外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房间隔缺损、心力衰竭”,予以治疗未见好转,转入笔者所在科室。既往“慢支、肺气肿、房颤”病史多年,未曾进行抗凝治疗。查体:血压120/80 mmHg,脉搏95次/min,呼吸17次/min。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中量湿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饱满,心尖搏动增强,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1.5 cm,触诊心尖搏动位置同前,为抬举性,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95次/min,律不齐,心音低钝,可闻及收缩期奔马律。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律、室早、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提示:房间隔缺损、左室收缩功能减弱,LVEF=25%,左心房多个血栓。入院后第2天患者出现左下肢剧烈疼痛,肤色苍白,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急查下肢动脉超声示:左髂总动脉栓塞,考虑为左房血栓脱落所致。急行左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局部溶栓术,造影示左髂总动脉中远端闭塞,远端不能显影,因溶栓效果不理想先后3次在局麻下行下肢动脉造影术,予以球囊扩张+尿激酶、替罗非班局部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复查造影示:左髂总动脉中远端血栓影,髂外动脉显影,股深动脉显影,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不能显影。血管外科会诊后停肝素及尿激酶,改用凯时、维生素C营养、甲强龙等对症治疗,因患者心房内血栓仍存在,予华法林抗凝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左侧胫前部出现一2 cm×4 cm水泡,左侧尾骶部出现一4 cm×3 cm压疮,质硬,周围稍有红肿,烧伤科会诊后,压疮处采用碘伏换药,水泡处使用洗必泰冲洗,贝复济、磺胺嘧啶银软膏服药。住院17d后患者心衰症状控制,一般情况平稳,患者及家属要求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遂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房颤栓塞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且该患者病史较长,基础疾病较多,确诊该病后出现紧张、恐惧甚至悲观绝望心理,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心理护理,讲解介入溶栓治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并向其介绍成功患者的病例,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一般护理

该患者心功能较差,基础疾病多,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2周,抬高患肢[2,3],注意对患肢的护理,局部禁用冷热敷,因热敷可使组织代谢增高加重缺氧,冷敷能引起血管收缩加重缺氧[4]。宜采用柔软、舒适的毛巾、棉毯等物品轻微包裹进行保暖[5]。皮肤破溃、压疮处加强换药,注意清洁,配合医师做好术前检查,做好碘过敏试验,术前备皮。

2.3 术后护理

2.3.1 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该患者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2.3.2 患肢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术后患肢仍要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颜色,足趾活动度,远端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为手术成功的指标。术后患肢仍然疼痛,给予吗啡等药物止痛治疗,因有效的止痛可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心脏前负荷,控制血压、心率和出入量,降低耗氧量,以保证血氧分压[6]。

2.3.3 原发病的观察及护理

该患者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质差,卧床后皮肤出现水泡、压疮等并发症,所以笔者在护理髂动脉栓塞的同时,应重视对其基础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护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注意意识和神志变化,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防止急性左心衰发生。给予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雾化吸入,鼓励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发生。

2.3.4 抗凝及溶栓治疗的护理

遵医嘱按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出,全身皮肤、口腔黏膜有无瘀斑、牙龈出血,有无咯血、便血、血尿以及活动后关节出血等,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患者口腔的护理。

2.3.5 饮食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2.3.6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注意休息,按时服药,加强营养,注意复查PT、INR。患者心衰症状控制后,一般情况平稳,以护理患肢及皮肤压疮为主,注意防止感染等加重心衰的诱因,适当补充白蛋白防治低蛋白血症。

3 小结

房颤发生髂总动脉栓塞者比较少见,查铭凡等[7]曾报道3例。本例中患者病情较复杂,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对栓塞性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及早诊断及治疗创造有利时机,以提高治愈率,减少肢体致残率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永珍.房颤与脑卒中[J].中国老年病杂志,2005,2(1):50-51.

[2]廖桂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34.

[3]毕上刚.次选择性血管内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14.

[4]孙燕华,郑碧环.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护理[J].当代护士,2008,2:15.

[5]王志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3,2(3):172.

[6]汪忠镐,张建,谷涌泉.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3.

[7]查铭凡,段宝祥,井清源,等.心房颤动合并髂总动脉栓塞三例[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3):222-223.

1例急性肺栓塞溶栓的方法与护理 篇2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溶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89-0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农民,既往有高脂血症,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4年,现主因“突发胸闷憋气11小时”收入我科。观患者面部及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并伴有大汗,D-二聚体示:0.994ug/ml,肺动脉CT示:双下肺动脉栓塞,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侧股浅静脉不完全栓塞,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入科时血氧饱和度波动在65-70%,立即给予双腔鼻导管吸氧5L/min,症状未改善,后逐渐调整至双腔鼻导管10L/min加面罩吸氧10L/min,血氧饱和度最高升至88%,即刻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在氧流量5L/min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无不适主诉,胸部CT示病情明显好转。

2 溶栓方法

根据医嘱使用阿替普酶溶栓,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新型溶栓剂,无抗原性,属机体抗凝血因子,能结合到血纤维蛋白上,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使其转化成血纤维蛋白酶,继而溶解血纤维蛋白,使血栓得以溶解,较少激活全身纤溶酶原。

将注射用阿替普酶50mg融入自带溶剂50ml灭菌注射用水中,使用微量泵将该溶液单独从一条静脉液路以8ml/h匀速泵入,准确记录起泵时间,自泵入起3小时后根据医嘱调整速度为2ml/h泵入,直至全部泵完。溶栓过程中根据医嘱监测血气分析及出凝血时间等。

3 护理措施

3.1 给予特级护理。患者入科后给予特级护理,报病危,立即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及胸痛的改善,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详细做好护理记录[2]。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心电图有T波倒置等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2 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患者平卧制动,床头抬高30度,以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向患者做好解释,避免患者突然坐起及改变体位。妥善安置各种监护导线,以减轻患者的被束缚感,使用气垫床保护皮肤,防止压疮发生。保持环境安静,安置单间病房,允许家属探视,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嘱患者勿用力咳嗽,以免导致栓子脱落而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3.3 应用微量泵。使用微量泵以保证阿替普酶溶液匀速泵入,准确记录单位时间内泵入患者体内的溶栓药物的剂量。选择两条合适的静脉各留置一个套管针,选择静脉时尽量选择上肢静脉,避免下肢静脉穿刺。保证有两条静脉液路,一条用于泵入阿替普酶溶液,另一条用于输入其他药物,以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补液过程中应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注意保护静脉,防止静脉炎发生,穿刺静脉给予静脉炎透明贴进行保护预防。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穿刺失败及重复穿刺。穿刺后按压时间不少于5-10分钟,放松压迫后应注意继续观察有无皮下渗血。

3.4 给予患者留置足背动脉留置针。溶栓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血气分析及出凝血时间,因此采取血样较频繁,假如频繁穿刺抽血,溶栓过程中凝血时间延长,穿刺处就会容易出血。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深部动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以及其他有创伤性的操作和治疗,避免不可压迫部位的侵入性操作[3]。动脉留置针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血样从动脉留置针采取后用生理盐水封管备用冰妥善固定,采血时先将生理盐水抽出再留取血样,这样不仅减少了出血的机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节约了护士因压迫穿刺部位所耗费的时间。

3.5 观察出血情况。使用溶栓药物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溶栓过程中脑出血是很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神志及瞳孔的观察尤为重要,每30-60分钟确认患者是否清醒,并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同时注意眼底是否有出血。患者有无头痛,肢体有无运动障碍。另外,避免不必要的皮下及肌肉注射,留置套管针穿刺处给予纱布卷及绷带压迫,预防穿刺针眼处渗血,观察穿刺处周围有无肿胀及瘀紫。再者,注意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以及有无血尿及血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6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易发酸食物,以免引起腹胀[4]。保持饮食平衡,保证大便通畅,强调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排便。

3.7 心理护理。由于肺栓塞的发病急、症状严重,且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加上对肺栓塞知识缺乏了解,患者易产生焦虑及恐惧的心理,对预后感到失望。因此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耐心细致回答患者的问题,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注意加强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解释溶栓治疗的目的及方法,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经验,使其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与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这样才能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 討论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急性病理过程,也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工作中应不断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做到早期确诊,采取得当及时的溶栓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配合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病情还是能很快得到缓解及有效救治的。

参考文献

[1] 郑欣馨,荆志成.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现状[J].新医学,2007,38(2):102

[2] 王彦,肺栓塞溶栓3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68

[3] 刘霞,杨冬梅.肺栓塞31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4):3398

肺血栓栓塞症急诊溶栓17例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1月~2008年6月在我科确诊并进行急诊溶栓、资料完整的APE患者17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58.1±18.1)岁。分别就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临床特征

所有病例均为急性发病或在慢性病程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病程最长7个月,最短0.5小时,3例为住院或留观期间突然发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或提示存在下肢静脉血栓者12例(70.1%),后者包括下肢静脉瘤及骨折后卧床各1例,近期脑梗塞下肢偏瘫卧床及有长期下肢肿痛病史各2例。其他合并疾病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及COPD。绝大多数患者主诉为呼吸困难、胸闷或憋气(15例,88.2%),大约1/3的患者表现胸痛(6例,35.3%)。病程中出现咯血、邻近胸膜疼痛及发热的病例分别为4例(23.5%)、4例(23.5%)及3例(17.6%),这些表现多与肺梗死相关。3例出现晕厥或黑矇(16.7%),其他少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咳嗽、咳痰等。除3例有晕厥发作的患者外,其余患者收缩压均≥90mmHg,但多数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及呼吸窘迫,心率>100次/分及呼吸>20次/分者各占14例(82.4%)。

1.3 辅助检查

D-二聚体检测:2001年诊断的2例均<500ng/ml,可能与当时采用的半定量乳胶凝集法敏感性低有关,之后病例均采用免疫比浊法,共有12例D-二聚体>500ng/ml,占80.0%,3例阴性病例中有2例病程大于1月。血气检查方面,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mmH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氧分压(PaO2)<60mmHg,分别为10例(58.8%)和6例(35.3%)。多数患者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速(14例,82.4%),7例出现SⅠQⅢTⅢ(35.3%),另有6例仅出现QⅢ、TⅢ中的一项或两项,6例出现V1-4T波倒置,1例表现为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5例患者首选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确诊,CT显示栓塞范围均在2个肺叶以上。1例经肺灌注显像确诊,3例进行了肺动脉造影。

1.4 溶栓治疗

1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溶栓方案包括链激酶(SK 150万单位/2小时,2例,2001年)、尿激酶(UK 150万单位/2小时,3例)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9例),应用rt-PA溶栓的患者中除1例用至70mg时因牙龈出血停用外,其余患者均为50mg/2小时方案。另有3例患者进行肺动脉内碎栓+UK25万单位溶栓。有4例(23.5%)出现出血副作用,包括牙龈出血、柏油样便、注射部位皮肤瘀斑及溶栓后痰中血量增多各1例,均为静脉溶栓病例。1例患者为剖宫产术后13天发病,应用UK溶栓后未加重阴道出血。溶栓后均进行正规抗凝,其中14例应用普通肝素,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3~4天,待PT INR值升至目标值(2.0以上)后停用肝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比率表示。溶栓前后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溶栓结束时均感觉症状好转,比较溶栓前及溶栓后第2天生命体征及血气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1例溶栓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右肺动脉近段发现血栓,溶栓后12小时复查超声心动图见血栓消失。除1例病程7月加重1月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胸痛及血氧指标均改善不明显,随后行外科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后死亡外,其余病例均病情稳定出院。

注: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R,呼吸。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3 讨论

3.1 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动态观察及间接评估

从统计结果来看,本组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或盆腔静脉血栓(产妇)仍是肺栓塞血栓的主要来源,而肺栓塞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呼吸困难、胸闷或憋气。因此在急诊,对于有呼吸困难或胸闷表现的患者,应重点询问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心电图、血气分析及D-二聚体进行筛查,对高度怀疑的患者首选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3.2 如超声心动图在右心系统或肺动脉内发现活动性血栓,适宜溶栓

溶栓后复查超声显示血栓消失是溶栓有效的有力证据。Emile等人[1]研究了343例PE患者,超声心动图发现18例(5.2%)有右心腔内活动性血栓,其中16例接受了溶栓治疗,通过连续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血栓在溶栓后的转归。50%的病例在溶栓治疗结束后2小时内栓子消失,另外50%的病例中一半在溶栓结束后12小时内消失,另一半在24小时内消失。且所有患者在30天时均存活。本文中收集的1例溶栓前超声检查在右肺动脉近段发现血栓,溶栓后12小时复查超声提示血栓消失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亦是溶栓有效的有力证明。如证实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对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亦能兼顾到深静脉栓塞的治疗。尤其在存在近心端(股、髂静脉)血栓形成时,溶栓意义更大,但要注意溶栓后血栓脱落及肺栓塞复发的问题。

3.3 对伴咯血肺栓塞的溶栓

很多文献把伴咯血的肺栓塞列为溶栓的相对禁忌证,主要考虑是咯血多发生于段以下的外周较小肺动脉栓塞,病情通常较轻,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不需要溶栓。其次,如咯血量增加有引起窒息的可能。但若同时具有大块或次大块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则咯血不应是溶栓禁忌。在本文统计的17例患者中,有4例在病程中曾经出现过或入院时存在咯血,3例病程在1个月以上,但均有近期突然加重,其中1例由家属背负在门诊就诊时症状突然加重,考虑新血栓脱落造成急性肺栓塞。这4例患者在入院时均有明显症状,溶栓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仅1例在溶栓后第2天出现痰中血量增多,未予特殊处理逐渐缓解。

3.4 妊娠及产后肺栓塞的溶栓

妊娠及2周内有分娩或剖宫产史是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只用于出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大块肺栓塞。分娩时,不能使用溶栓剂,除非患者濒临死亡而不能立即行介入或手术治疗[2],文献报道[3]应用rt-PA50mg静脉溶栓成功治疗1例剖宫产术后20h后突发急性大块肺栓塞的患者,虽溶栓过程后出现阴道出血及伤口渗血,但溶栓后患者生命体征均较溶栓前有明显改善。我们也应用UK成功治疗了1例剖宫产术后13天突发急性大块肺栓塞的病例,溶栓后阴道出血未增加。

3.5 常用的溶栓药物

主要包括SK、UK和rt-PA,三者溶栓效果相当,rt-PA可能对血栓有较快的溶解作用,但价格昂贵。目前国内推荐的溶栓方案是UK20000IU·kg-12h-1和rt-PA50~100mg/2h[4]。我们在2001年应用SK溶栓2例,之后均采用UK和rt-PA溶栓,从我们应用的情况来看,三种溶栓药物均治疗有效,未出现严重出血副作用,至于药物之间的疗效对比,因病例数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关于给药途径,溶栓药物一般经外周静脉给药,但在有相对禁忌证或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时,可选择肺动脉内给药,所用药物剂量较小。在我们统计的3例肺动脉内溶栓病例中,其中2例存在新发脑梗死,另外1例为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导管碎栓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

3.6 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研究显示,现代溶栓治疗安全性较好[5,6],本文病例中有4例(23.5%)出现出血副作用,其中1例(5.9%)为较严重的内脏出血,与文献报道一致[6]。

患者表现为柏油样便,既往曾有上腹痛病史,经抑酸治疗后便潜血消失。其余病例出血均较轻,表现为牙龈出血、注射部位皮肤瘀斑及痰中血量增加,未经特殊处理并坚持抗凝,出血均自行缓解。

总之,现代溶栓治疗对急性重症肺血栓栓塞症安全有效。

溶栓治疗的实际应用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IE)急诊溶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今在我科确诊并行急诊溶栓、资料完整的PIE患者17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1±18.1)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重点分析溶栓治疗的有交性的安全性。结果:①12例(70.1%)确诊或病史提示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②绝大多数(15例,88.2%)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③溶栓后患者呼吸和心率频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P值均<0.001),而PaCO2及PaO2较溶栓前升高(P值分别为0.001和0.007);④4例(23.5%)出现出血副作用,其中1例(5.9%)为柏油样便,无溶栓相关性死亡。结论:对于有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患者,应高度怀疑PTE可能,并重点询问是否存在DVT的危险因素。现代溶栓治疗对PTE安全有效,溶栓治疗的实际应用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分析。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急诊

参考文献

[1] Emile Ferrari,Mustapha Benhamou,Frederic Berthier et al.Mobile Thrombi of the Right Heart in Pulmonary Embolism: Delayed Disappearance After Thrombolytic Treatment.Chest.2005;127:1051~1053

[2] 谢杨,饶邦复.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3;4(1) :30~32

[3] 吴琦,周伟,陈宝元,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成功治疗剖宫产后肺血栓栓塞症一例.中华医学杂志,2003,10;83(20) :1836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2001年).中国临床医生,2002;30(5) :22~24

[5] 柳志红,赵智慧,熊长明,等.136例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患者临床表现和疗效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07,10;22(5) :358~361

浅谈肺栓塞溶栓治疗的临床体会 篇4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又称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从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死率可高达20%~30%, 如能及时正确诊断治疗, 其病死率可下降至8%左右[1], 位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 为死亡原因的第3位。在老年人中, PE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在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中, PE的发病率更高, 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且无特异性,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劳累后气短, 重者可突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因此, 加强早期临床症状的观察, 做好预防工作, 加强溶栓治疗中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的临床经过和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例, 其中, 男12例, 女8例, 男女比例为3∶2, 年龄38~78岁, 平均57岁。临床表现为突发胸闷、呼吸困难、胸痛8例, 心脏疾病8例, 外科手术后4例, 有高血压病史13例, 心脏病史16例, 11例行B超检查, 9例提示深静脉血栓, 2例未见异常。体征:心动过速11例, 血压下降9例, 气促9例, 颈静脉曲张4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尿激酶负荷量4400IU/kg, 溶于1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中, 30min连续滴完, 随后以2200IU/ (kg·h) 剂量维持, 连续12~24h。溶栓结束治疗后, 复查活化凝血时间, APTT保持在正常对照的2.0倍左右[2], 连续5~7d。然后根据化验结果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口服抗凝药物巩固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每一位患者实行周到细致的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三级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皮肤色泽、有无胸痛、晕厥、咯血及休克等现象, 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确保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 预防患者溶栓前、溶栓中和溶栓后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2 结果

20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以及细致周到的护理和病情观察后, 症状好转16例, 复发2例, 死亡2例, 病死率为10%。

3 讨论

3.1 肺栓塞是肺动脉分支被栓子堵塞后引起的相应肺组织供血障碍, 常见的栓子是深静脉脱落的血栓。

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术后和心脏功能不全可发生深静脉血栓, 是发生肺栓塞的最根本病因。引起肺栓塞的病因较多, 如风湿性心脏病、原发于肺动脉的血栓等。肺梗死是肺栓塞后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 是肺栓塞后引起的并发症, 大约10%左右的肺栓塞病例发生肺梗死[3]。肺栓塞的病理改变取决于肺血液循环状态和栓子大小, 数目。肺由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 正常时, 两组血管有丰富的吻合支。当肺动脉的某一分支栓塞后, 肺组织因支气管动脉的侧支供血而不发生异常。若栓子较小未能完全堵塞肺动脉分支时也不易发生供血障碍, 多数小栓子进入肺循环可引起肺动脉小分支多发性栓塞[4]。

3.2 目前积极的溶栓治疗是治疗肺栓塞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这类药物能促进纤溶激活酶原活化而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 从而使血管内的血栓溶解、缩小或消除, 改善血液动力学与气体交换, 降低病死率。一般对于急性巨大PE、出现低血压及栓塞发生于5d以内者有较强的溶栓指征。若栓塞发生的时间较长, 因体内纤溶酶原已被显著消耗, 会使溶栓效果降低。此时应先滴注胎盘纤溶酶原150mg后再行溶栓, 才能有效发挥溶栓药的作用。溶栓治疗的禁忌证有活动性出血疾病、颅内新生物、近2个月内曾有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意外) 或颅内手术史。相对禁忌证为2周内做过大手术或创伤、10d内做过活检或有房颤、高血压、消化性溃疡、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肾疾病及出血体质等。溶栓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PA) 。链激酶 (strep tokinase) 为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 该药具有抗原性。为预防过敏反应, 用药前30min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一般首剂25万~50万I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 30min左右静脉滴注完毕, 继之以10万IU/h的剂量连续滴注12~72h维持。尿激酶 (urokinase) 为一种单链多肽类的β球蛋白, 由正常人尿中或肾功能培养液中净化而得。该药国内应用经验较多, 无抗原性及少有毒副反应;常用方法为首剂2000~4400IU/kg, 10~30min内静脉注入, 继以每小时2000~4000IU/kg剂量连续静脉滴注12~24h。另外可选用的方案是将尿激酶20000IU/k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2h内注入。

3.3 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护理措施

3.3.1 溶栓前的准备工作

(1) 环境:将患者置于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 最好是监护室, 铺气垫床, 床的功能应良好, 以防溶栓期间皮肤压伤。 (2) 吸氧:经文丘里面罩间断给予高浓度吸氧, 氧浓度为40%~50%。 (3) 做好心电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 应用1导联心电图, 并标记电极位置, 以便比较溶栓前后心电图变化。 (2) 记录生命体征, 查血型, 以备必要时配血。 (3) 化验:测定基础APTT。血气、血生化、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作为溶栓治疗的对照值。 (6) 抢救物品的检查:抢救物品和器械是否齐全, 保证急救用器械处于备用状态。 (7) 穿刺:用弹力绷带包扎血管穿刺的部位, 建立通畅静脉通道, 选择较粗大的外周浅静脉留置静脉套管针, 以方便溶栓药物输入和溶栓治疗过程中采血监测。溶栓治疗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管穿刺, 尤其是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溶栓前记录并在皮肤上标记出皮下瘀斑以便溶栓后作对照。

3.3.2 溶栓中的护理

(1) 保持有效的治疗:静脉输液采用输液泵, 保证静脉通道通畅, 使药物按时按量的输入, 严防药物外渗。 (2) 安全护理:溶栓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在床边观察, 防止患者变动体位。 (3) 心理护理: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 做到从容应对, 治疗过程中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认真听取患者的感受, 以减轻其紧张情绪。

3.3.3 溶栓治疗结束后的观察护理

(1) 出血的观察:出血是溶栓治疗常见的并发症, 应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以及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地变化, 注意全身各部位如皮下、消化道、牙龈、鼻腔等是否有出血征象。尤其注意深部血管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形成, 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2) 复查心电图:溶栓治疗结束后即刻复查心电图, 并定时复查, 观察心电图变化。 (3) 溶栓结束后不要大幅度的变换体位, 以防头痛、头晕等。 (4) 外出做检查应平车运送, 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 并有医护人员陪同。 (5) 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易消化, 多增加菠菜、萝卜等蔬菜进食, 以防便秘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 肺栓塞临床经过较为凶险,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早期诊断、即刻给予抗凝溶栓治疗以及标准化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Olin JW.Pulmonary embolism[J].Rev cardiovasc Med, 2002, 3 (Suppl2) :68-75.

[2]王辰.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9-108.

[3]荣独山.X线诊断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78-81.

肺栓塞患者溶栓抗凝治疗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PE患者11例, 男7例, 女4例;年龄27~74岁, 平均71岁, 平均年龄52.5岁。4例为外伤后骨盆下肢创伤并发急性PTE, 3例患者伴有下肢深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 2例为下肢骨折术后 (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 , 脑出血后长期卧床1例, 冠心病房颤1例。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胸痛、咳漱。胸部螺旋CT肺动脉造影 (CT-PA) 示PE, 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

1.2 治疗方法

尿激酶 (UK) 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0m L静脉推注5min, 然后UK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 L静脉点滴30min。输注完毕后每4小时检测1次凝血酶原时间 (PT) , 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倍时, 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5m L脐周皮下注射, 每12小时1次;应用低分子肝素钠24~48h后使用华法林, 初始量为3.0mg/d, 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应用4~5d, 停用低分子肝素钠, 单独口服华法林, 并根据PT调整华法林, 抗凝治疗持续3个月。

1.3 结果

11例患者经上述溶栓抗凝治疗以及密切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7例, 显效3例, 好转1例。无死亡病例。

2 护理

2.1 溶栓前护理

将患者安置于ICU, 绝对卧床休息, 给予吸氧, 建立两路静脉通道, 一路为留置针, 最好建在患侧, 保证溶栓抗凝药物及时输入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另一路静脉通道抽取血标本。做全套18导联心电图, 同时向病人及家属充分说明溶栓治疗的目的、方法及疗效, 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 乐于接受并积极配合溶栓抗凝治疗。

2.2 溶栓治疗时护理

(1) 卧床休息:溶栓治疗患者一般要求卧床休息2周[3], 要求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由护理人员协助料理一切生活所需, 尽量减少搬动患者, 必要的外出检查要用平板车接送, 以防血栓脱落引起再栓塞。 (2) 严密监测PT:在输完UK后立即监测, 每4小时抽血1次, 视其结果和用药情况, 可改为每天1次复查。护士应按时准确地抽取血标本, 及时送检, 确保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 为治疗提供依据。 (3) 观察溶栓的疗效和副作用:在溶栓过程中, 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口腔黏膜出血, 鼻腔出血, 血肿, 皮肤瘀斑, 黑便, 血尿, 呕血等出血倾向。在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 防止牙龈出血;肌内注射、静脉穿刺动作要轻, 拔针后局部压迫时间>5min, 避免局部出血。溶栓抗凝治疗期间应适当限制绿叶蔬菜及新鲜水果摄入, 防止食物中过多维生素k进入机体, 影响抗凝效果。如有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生, 配合处理, 并适当备有止血剂, 大出血时即停溶栓治疗。

2.3 溶栓治疗后的护理

(1) 溶栓抗凝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 在护理过程中除密切观察病人的胸痛、呼吸困难是否改善外, 还应密切观察各种出血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患者神志、表情、瞳孔的变化, 对伴有下肢静脉血栓者要注意观察下肢疼痛和浮肿消退的情况。 (2) 基础护理:要保持床铺整洁、舒适, 按摩局部受压部位, 特别是在卧床休息期间, 我们护理人员做到了态度和蔼体贴, 协助患者料理生活所需。给予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 保持大小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开塞露肛内注射或口服缓泻剂。嘱患者切勿过度用力咳漱, 对呼吸科能者持续给氧。 (3) 心理护理:肺栓塞患者病情急, 病情变化快, 再加上住ICU, 周围有监护仪, 常有惊恐和濒死感, 一般伴有呼吸困难、胸痛, 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变化[4], 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同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思想工作, 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 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3 出院指导

为了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 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凝剂, 要定期复查凝血指标, 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预防血瘀、血滞的方法, 如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 长途旅行中每隔1~2h应活动片刻, 坐位时不可翘腿, 劝告吸烟者戒烟。指导患者应按时服药, 同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出血倾向, 如有出血征向应及时就诊, 对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 鼓励其早期活动, 并建议穿弹力袜, 以防止血液瘀滞[5]。

参考文献

[1]周美华, 张辰.肺栓塞护理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4) :157~159.

[2]王东尾, 魏林.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35.

[3]辛莉莉.rt-PA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9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3) :60~61.

[4]何玉萍, 张朵娜.10例肺栓塞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7) :1016~1017.

1例肺栓塞患者溶栓后的护理 篇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 49岁, 缘于5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胸闷, 胸痛, 活动后加重, 持续数秒, 无效放射痛, 服救心丸可缓解, 2009年冠脉造影:冠状动脉肌桥, 在我院治疗数天好转出院。于2012年4月25日左下肢受伤行钢板固定术, 活动受限。于6月18日以“间断胸闷、胸痛5年, 加重伴气短5天, 晕厥1次”为主诉入我院心内科, 于6月19日肺CTPA发现肺动脉血栓由心内转至RICU, 遵医嘱行溶栓、抗凝、扩血管、消炎、纠正呼吸衰竭、保护脏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 给予0.9%氯化钠250ml加入重组织型纤溶酶 (rt-PA) 50mg静点2小时, BT.CT2小时一次, 低分子肝素4100U日2次, 皮下注射。

2 溶栓后的护理

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 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心电图及血气变化。呼吸困难时, 取半坐位, 给予氧气吸入3~5L/分,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胸病、咳嗽、咯血、气短加重等症状。患者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时, 要测量和比较双下肢周径,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 有无发绀, 及早发现, 及时处理。在溶栓治疗期间, 床上活动要适量, 平卧时抬高患肢, 促进血流, 尽可能防止栓子脱落而再栓塞的可能

2.2 有效制动

取舒适卧位, 绝对卧床体2~3周, 避免下肢过度屈曲及下肢按摩。另外避免腹内压增加的因素, 如上呼吸感染时要积极治疗, 以免咳嗽造成血栓脱落, 吸烟患者劝其戒烟, 卧床期间所有外出检查的均要平车接送, 不要大幅度变换体位。

2.3 预防出血

避免身体碰撞, 加用床档, 防止坠床。尽量减少静脉穿刺、皮下肌肉注射次数, 操作完成后按压穿刺点5~10min, 如有血肿, 用盐袋压迫。每2h采集BT、CT标本时, 要单独留置浅静脉留置针, 供专门采血用。注意患者有无头痛, 尽早发现脑出血。如有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鼻衄、皮肤瘀斑, 血尿、黑便等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应用软毛刷刷牙, 不用锐利器械挖耳或鼻孔, 避免外伤。

2.4 做好心理护理

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 加强交流, 认真听取患者感受, 向患者讲解溶栓成功案例, 消除恐惧感。对于反复采血检查, 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患者采血目的和意义, 消除疑虑。

2.5 合理营养

以清淡、易消化、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高的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 应用缓泻剂。

3 小结

导管溶栓肺栓塞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0~2008年4月,25例慢性肺栓塞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栓塞的诊断标准[1,2],且无溶栓的禁忌证。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65.7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紧、紫绀、水肿、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

1.2 方法

常规治疗:氧疗、强心利尿、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同时予尿激酶20000U/kg,2h内静脉均匀滴入,溶体结束后待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到正常值的2倍时,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2d后加用口服华令每日3~6mg,1次/d,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令剂量,待INR值达标(2~3倍)后停低分子肝素钙,维持服用华法令抗凝2;应用微量静脉注射泵静脉输入多巴胺170mg加入5%葡萄糖至50mL,按多巴胺2~4μg/(kg·min)7~10d,观察时间2周。治疗前后观察胸闷、气紧、紫绀、水肿、颈静脉怒张、血气分析及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1.3 疗效判断

显效:胸闷、气紧、紫绀、水肿、颈静脉怒张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自身对比观察,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用以百分数表示,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25例患者,显效15例(60%),有效5例(20%),无效5例(20%),总有效率为80%。

2.2 血气分析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治疗前后PaO2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有所下降,PCO2有所上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心动图右室舒张末径缩小、肺动脉压下降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肺栓塞是末稍血栓反复堵塞肺血管导致肺血管床逐渐减少,逐渐出现肺动脉高压,发病较缓和,病程长,临床上表现为劳力性胸闷、气紧、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右心功能不全,缺乏特异性[1]。加之慢性肺栓塞患者多见老年人,大部分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合并症,肺栓塞病症容易误诊为基础疾病的发作[3],更容易误诊,溶栓治疗效果比急性肺栓塞明显下降,而本文显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与报导[1,2]比较有明显提高,且溶栓、抗凝治疗可溶解新鲜形成的血栓及预防血栓形成,可预防栓塞复发及改善预后。

水肿为慢性肺栓塞常见的临床表现,出现心力衰竭合并全身性水肿后利尿药利尿效果往往较差。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的前体,能兴奋α与β、多巴胺能受体,其特点是随剂量大小不同,小剂量多巴胺[2~5μg/(kg·min)]主要兴奋多巴胺能受体,使肾、肠、冠状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外周阻力下降,而心率不变或下降的作用,从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加强利尿效果,减轻心脏负荷及降低肺循环阻力。本文显示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尿激酶溶栓,配合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后PaO2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有所下降,PCO2有所上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心动图右室舒张末径缩小、肺动脉压下降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闷、气紧、紫绀、水肿明显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志丹,肇冬梅,穆恩,等.急慢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7):535~536.

[2]王秋芬,高战欣,王瑾,等.肺栓塞33例临床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72~73.

导管溶栓肺栓塞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 男4例, 女3例;年龄35~74岁。患者出现症状到接受介入治疗时间为6h~9d, 全部患者经肺动脉增强CT和肺动脉造影证实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心动超声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气喘、咳嗽、胸闷、晕厥和休克等。1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 且栓子来源不明, 5例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其中3例患者为外科手术后, 有静脉溶栓禁忌证。

1.2 方法

7例患者均经健侧股静脉穿刺插入5 F的猪尾巴导管, 至主肺动脉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主肺动脉压力, 明确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形态、大小、分布。用超滑导丝和猪尾巴导管配合, 尝试进入较大肺动脉栓塞的分支行导管搅拌碎栓, 反复搅拌, 逐个完成, 栓子碎裂后给予尿激酶25万~50万U, 30~60min内注入行导管溶栓治疗, 之后再行肺动脉造影复查及测肺动脉压, 以血管造影显示远端灌注恢复正常, 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如血压升高或肺动脉压降低作为手术终止的标准。如术前超声检查或造影发现下腔静脉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于下腔静脉内植入滤器。术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d联用华法林抗凝, 华法林起始剂量2.5~5mg, 根据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调整剂量, 当INR调整至2~3倍时停用肝素, 以后改为长期口服华法林3~6个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者, 终身服用华法林抗凝。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及时行肺动脉造影, 观察血栓清除及肺动脉开通情况, 测肺动脉平均压、SpO2变化, 观察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术后10d左右行CPTA检查观察肺动脉开通情况。

2 结果

本组均成功行导管碎栓术+溶栓治疗, 7例患者的血栓大部分清除, 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 SpO2明显上升, 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 (见表1) 。术后随访6~12个月, 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亦无肺动脉栓塞复发病例。

3 护理

3.1 碎栓、溶栓前的护理

3.1.1 一般护理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起病急、病情重, 应将患者安排在相对安静、舒适、利于抢救的病房,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如果已经确认肺栓塞的位置, 应取健侧卧位[2],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6~8L/min, 床边持续心电监测,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溶栓禁忌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禁止按摩患侧肢体, 防止栓子脱落, 发生再次肺动脉栓塞。

3.1.2 心理护理

本病发病急, 持续胸闷、胸痛、低氧血症, 给患者带来濒死感, 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 对预后感到失望, 针对患者心理特点, 护理人员要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 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防止栓子再次脱落。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变, 使病人了解肺栓塞,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同时要以镇静的态度、熟练的技术、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3]。

3.1.3 病情观察

肺栓塞患者病情变化快, 对可能出现的猝死情况应进行预见性观察。急性肺栓塞80%的死亡者发生于发病后2h内[4]。应持续多功能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和SpO2 的变化, 设专人护理, 每15~30min记录1次, 同时观察患者胸闷、憋气、紫绀、胸痛症状改善情况, 有无咳嗽及尿量等情况[5]。

3.1.4 检查及护理配合

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查敏感度高达90%[6], 患者入院后根据医嘱应立即留取血浆D-二聚体和动脉血气的血标本, 及时送检, 为疾病诊断和治疗争取最佳时机。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显示肺动脉高压, 可以提示肺栓塞存在可能, 同时可以排除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等。肺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以确诊肺栓塞, 准确了解肺栓塞的部位和大小。护士在护送患者进行相应检查时要用平车运送, 禁止搬运, 避免颠簸, 注意保持合适体位, 防止加重心肺负担。

3.1.5 介入前准备

介入治疗前, 护士要对肺动脉造影时导管进入的路径有初步了解, 如从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到右心房、右心室, 再到肺动脉。按医嘱常规采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肝肾功能等。行双侧腹股沟备皮和碘过敏试验, 留置导尿管。备好术中所需急救药品和器械, 详细记录术前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和SpO2。

3.2 碎栓、溶栓治疗后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 股静脉穿刺处加压包扎4h, 术侧肢体制动4~6h, 观察有无皮下血肿或出血,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补充液体, 加快造影剂的排除, 避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抗凝治疗作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局部碎栓溶栓后的序贯治疗, 可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并通过内源性纤溶活性溶解已生成的血栓[7], 本组患者抗凝方法为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 治疗期间应定时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INR等, 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观察术区刀口有无出血及渗血, 注意皮肤、黏膜、牙龈及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是否有咯血、呕血、便血等现象, 及时汇报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尽量减少动静脉穿刺次数以防出血, 可选用静脉留置针, 在做动脉血气穿刺时, 应延长压迫时间, 一般10~15min为宜[8],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 一旦发现有头痛、呕吐症状, 要及时报告医生, 谨防脑出血症状发生。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3周, 掌握自我护理和预防出血的方法, 避免身体碰撞, 增加静脉穿刺后按压的时间等。

3.3 健康教育

肺栓塞目前越来越普遍, 是外科术后及许多疾病的并发症[9]。护士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和家属认识并重视肺栓塞的发生, 使其掌握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手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 初次起床及拆线当天, 避免下肢突然剧烈活动。对长期卧床, 特别是老年患者, 肢体运动顺序应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 促进肌肉收缩和血液循环。指导患者多饮水, 进低脂、低糖、高纤维素饮食, 并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大便时采取坐位, 避免用力, 避免长时间久坐。因肺栓塞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对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相当重要。急性期患者应卧床10~14d抬高患肢, 高于心脏水平20~30cm, 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 禁止冷敷和热敷, 禁止按摩, 防止栓子脱落致肺栓塞。

3.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仍需抗凝治疗, 口服华法林疗程大约3~6个月, 置人下腔静脉滤器者, 终身服用华法林抗凝。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抗凝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正确服药, 定时检查血液, 定期复诊, 并指导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 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大便颜色等, 防止出血征象, 合理安排膳食, 防止便秘诱发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倾向, 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4 讨论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导管碎栓、取栓。适用于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 内科溶栓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者[10]。临床资料显示, 行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但介入治疗本身存在风险, 必须有熟练的介入治疗技术。7例病人因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诊断和积极的介入溶栓抗凝治疗, 为治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这期间护士积极配合医生细心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 在病人抢救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 护士应加强肺栓塞相关知识及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学习, 掌握肺栓塞的症状和观察要点, 并根据患者病情有预见性地做好抢救准备, 为成功抢救患者做好保障, 努力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齐县伟, 张宪亮.介入治疗急性高危肺栓塞8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 2012, 38 (3) :321-322.

[2]田丽.急性肺栓塞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14) :1299-1301.

[3]耿志杰.围术期并发肺栓塞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9B) :2353-2354.

[4]胡大一.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的建议[J].中国医药导刊, 2001, 3 (6) :410.

[5]刘晓敏, 毛春节, 张巧琴, 等.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7 (26) :42.

[6]何权瀛, 谭星宇.肺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新医学, 2006, 37 (9) :565-567.

[7] Kaspel W, Konstantinides S, Geibel A, et al.Manageemen strate-gies and determinants of outcome in acute major pulmonaryembol-ism: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registry[J].Am Coll Cardiol, 1997, 30 (5) :1165-1171.

[8]卢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5) :2126-2127.

[9]陈红香, 黄丽红, 胡忠莲.急性肺栓塞的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33 (2) :367.

上一篇:GIS回路电阻下一篇:消费者行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