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术治疗

2024-06-11

栓塞术治疗(精选10篇)

栓塞术治疗 篇1

宫颈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颈管内着床和发育,其发病率各文献报道不同,约为1∶(2400~18000),占全部妊娠的0.01%~0.006%,占异位妊娠的0.15%[1,2]。近年来,由于助孕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有所上升。过去宫颈妊娠多以子宫切除术为最终结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育能力。近年来随着B超诊断技术、血β-HCG的定量测定、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以及动脉栓塞术的发展等,使得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了相当的进步,使得微创治疗宫颈妊娠成为可能。本文就我院近年来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8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且排除生命体征严重不稳定、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8例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30.8岁;孕次1~5次,平均2.3次;产次0~3次,平均1.2次;有剖宫产史者6例,占75.0%;所有患者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史,阴道出血时间为12~68d,平均32.5d;体征检查发现宫颈软而粗大,宫颈大于宫体,宫颈管及宫颈外口呈现明显扩张,增大的宫颈与正常大或稍大的宫体呈葫芦形;4例患者在宫颈管内可扪及胚胎或胎盘组织,宫颈内口关闭。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行妇科检查,心、肝、肺、肾功能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均正常,排除血栓性疾病,术前行普鲁卡因、碘过敏试验,腹股沟备皮。向家属及患者交待栓塞手术步骤、意义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栓塞手术前30min,经静脉给予镇静剂。

1.2.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放置导尿管。以腹股沟区为中心,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放置4F或5F动脉导管,经髂外动脉、腹主动脉,依次至对侧或同侧髂内动脉,用60%泛影葡胺行子宫血管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及宫颈妊娠存在部位。确认导管已经插入子宫动脉,超选择困难时可使用同轴微导管技术。待插管成功后进行DSA造影检查,分别于患者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射甲氨蝶呤100mg、庆大霉素8万U,再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栓塞,直至子宫动脉血流明显减缓。术后72h内根据情况进行清宫术。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3d,积极处理栓塞后综合征,该并发症表现为下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术后10d恢复正常活动,2周左右临床症状可完全消失。

2 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30~100mL,平均50mL。术后7例患者当天阴道流血即停止,1例患者次日停止。术后48~72h内行胚胎钳刮清宫术,均完整清除宫内坏死绒毛组织,经病理检查无癌变组织。术后6~13d复查β-HCG均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正常时间为8.7d。住院时间为5~18d,平均9.7d。对8例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正常例假在术后1~3个月来临,无异常变化。

3 讨论

造成宫颈妊娠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造成子宫内膜缺陷的多种因素如人工流产术、刮宫术、放置宫内节育环、剖宫产术及慢性子宫内膜炎等,这些因素均可破坏子宫内膜其至造成宫腔粘连.使其不适合胚胎的种植而导致宫颈妊娠的发生。另外受精卯运行过、子宫发行小良、内分泌失调、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等也是引起宫颈妊娠的重要因素[3]。宫颈妊娠的治疗以往绝大多数病例均采取全子宫切除术,破坏了患者的生育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针对不少患者需要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这些需求,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有人首次报道应用MTX成功治疗宫颈妊娠1例,从此对宫颈妊娠的治疗已由全子宫切除逐渐过渡到保守治疗[4]。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应用于宫颈妊娠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影响生育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通过将栓塞剂或联合化疗药物注入子宫动脉,从而发挥杀胎的功效。在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过程中,由于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子宫动脉的活动性出血,且通过栓塞剂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可以有效的阻断宫颈病灶的血液供应,避免发生大出血。这样既保证了宫颈内胚胎的死亡、脱落,又能够避免因宫颈胚胎脱落造成的动脉大出血可能,因此具有良好效果的同时还具有微创、并发症小得特点。此外,由于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因此深受医患喜欢。近年来我国开展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的病例也不在少数,多数作者均报道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甲氨蝶呤进行子宫双侧动脉注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为少见,不影响患者的日后生育功能[5]。本研究8例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选用栓塞药物为甲氨蝶呤100mg+庆大霉素8万U+明胶海绵颗粒,在控制感染的同时可以发挥强大的杀胎功能,同时又降低了因坏死胚胎感染引起的多种并发症。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均为100mL以下,平均50mL。术后2d内所有患者阴道流血均完全停止,术后48~72h内经行清宫术后,宫腔内无感染病灶及坏死胚胎组织,清除效果理想。本组8例患者术后短期内均行正常月经,无异常表现,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说明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效果理想,且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效果, 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8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均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中出血量30~100mL, 平均50mL。术后7例患者当天阴道流血即停止, 1例患者次日停止。术后48~72h内行胚胎钳刮清宫术, 均完整清除宫内坏死绒毛组织, 经病理检查无癌变组织。术后6~13d复查β-HCG均恢复正常, 平均恢复正常时间为8.7d。住院时间为5~18d, 平均9.7d。对8例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观察, 所有患者正常例假在术后1~3个月来临, 无异常变化。结论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宫颈妊娠效果理想,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妊娠,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疗效

参考文献

[1]FarrelLAS.Hystero scopic resection of a cervical ectopic pregn-ancies[J].Fertil Steril, 1996, 66 (5) :842-844.

[2]Marston LM, Dotters DJ, Katz VL, et a1.Methoutrexate and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 for consercativc treatment of cervical preg-naneyl[J].South Med J, 2008, 89 (1) :246-248.

[3]万虹, 熊薇.子宫部位异位妊娠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 2010, 25 (8) :247-249.

[4]饶永红, 张玲.15例宫颈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31 (5) :156-157.

[5]王靖辉, 刘玉侠, 郭海鸥.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 (1) :174-178.

栓塞术治疗 篇2

病历资料

患者,男,56岁,以“突发头痛、意识障碍4小时”为代主诉入院。4小时前患者休息中突发头痛,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症状持续约3分钟,意识逐渐好转。既往有颈椎病病史5年,有2型糖尿病病史1年,未正规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入院时查体:嗜睡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颈强,布鲁津斯基征及克尼格征均为阴性。行头颅CT检查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方法:入院后按“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预防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次日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发现右椎动脉V4段管腔不规则呈梭型膨大,远端管腔中度狭窄,考虑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立即行弹簧圈栓塞术,闭塞载瘤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术后患者病情恢复好,治愈出院。

讨论

脑动脉夹层占青年人脑卒中仅次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第2位病因[1]。导致脑动脉夹层的常见原因有:先天性血管壁缺陷,感染引起血管内膜损伤,颈部外伤性血管内膜损伤,血管性疾病相关因素:高血压、吸烟、偏头痛,医源性的夹层动脉瘤:血管造影过程和颈动脉穿刺。

颅外段动脉发生夹层主要表现为:①疼痛:头颈部、枕部或者肩部疼痛;②缺血症状:前循环一般在疼痛出现后几天至几周时间内出现单眼一过性黑朦,偏侧肢体一过性运动或感觉障碍,甚至发生脑梗死;③压迫症状:Honer征,Ⅸ-Ⅺ对颅神经功能障碍。通常颈部血管夹层易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颅内动脉夹层易发生梗死。在颅内动脉夹层中,前循环易表现为梗死,后循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也可发生致命的脑干梗死[2]。

血管超声检查对动脉夹层有一定诊断价值。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对于表现为缺血症状的夹层患者,超声检查敏感性可高达96%,具有排除诊断意义。即如果超声检查未提示夹层,可以不考虑该诊断,避免过度检查,其他情况则敏感性大大降低。高分辨率的MRI可清晰地显示动脉腔、动脉壁以及壁间血肿,可见双腔征,有时可以看到内膜瓣。DSA是该病较可靠的诊断方法,DSA表现不规则管腔合并近端狭窄,梭形扩张,近端或远端狭窄,串珠征,线样征,双腔征,不规则扇形狭窄,静脉期造影剂滞留。

脑动脉夹层的内科治疗主要为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在考虑到患者动脉夹层形成栓子较多时,给予抗凝治疗,防治形成脑栓塞;在重度栓塞及颅内段动脉夹层,因其易出现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侧支循环代偿不充分,合并有其他出血风险疾病,或者仅表现为局部压迫症状时,也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外科治疗主要是重建血管真腔,闭塞血管假腔。主要用于药物治疗失效,有持续缺血症状,血管受累而恢复缓慢,夹层动脉瘤持续存在或逐渐扩展,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卒中。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可脱性球囊栓塞。梭形复杂性不适合手术或血管内栓塞的夹层动脉瘤可采用血管搭桥或血管重建。

脑动脉夹层的预后较好,30%夹层动脉在8天内可再通,60%~80%可在3个月内再通。关键在于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脑动脉夹层创伤小,恢复快,是今后治疗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Leys D,Bandu L,Heaoa,et al.Clinical outcome in 287 consecutive young adults(15 to 45 years)with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2002,59:26-33.

2 姜明,樊东升.脑动脉夹层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10,28:875-878.

栓塞术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1~49 (平均40) 岁, 均为已婚患者, 因月经增多、痛经等症状入院检查, 术前妇科检查和盆腔彩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其中, 单发肌瘤18例, 多发肌瘤16例;黏膜下肌瘤4例, 壁间肌瘤9例, 浆膜下肌瘤11例, 多发性子宫肌瘤10例。入院时, 出现经期延长患者16例, 严重痛经13例, 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5例。盆腔彩超显示:肌瘤大小在2.0cm×1.0cm×0.9cm~5.2cm×6.4cm×5.6cm之间。

1.2 方法

手术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d进行;术前禁食禁水, 行常规检查。术前30min给予镇静剂和预防性抗生素, 留置尿管。患者全部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治疗, 取右侧股动脉经皮穿刺, 置入动脉鞘;插入5FRH导管, 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 对子宫动脉的起始、走形和分支进行观察;对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及其供血血管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明胶海绵碎粒栓塞瘤体, 用2~4条明胶海绵对子宫动脉进行栓塞, 根据患者需要使用柃塞剂;再次进行动脉造影, 对动脉血管是否完全栓塞进行确认, 确认之后拔出导管, 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和加压包扎, 术毕[1]。术后3~5d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渗血等。术后随访3~12个月, 观察并发症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子宫肌瘤大小缩小6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效缓解, 月经异常有效改善, 子宫肌瘤大小缩小30%~60%之间;无效:临床症状和月经异常情况均无明显改善, 且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大小未明显减小甚至继续增大[2]。

2 结果

2.1 术后临床症状

本组34例患者均在术后1~3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13例术前严重痛经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均症状好转消失;5例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术后3个月内明显改善, 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16例经期延长患者术后3个月内经期恢复正常。

2.2 术后疗效

本组患者中, 显效24例, 有效10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100%。

2.3 不良反应

本组34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疼痛, 部分患者出现低热、胃部不适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患者术后阴道留出少量暗红色血液, 1~2w内自行消失;术后随访3~12个月,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疾病, 多发生于中年妇女, 对其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子宫动脉栓塞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 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好、患者易接受, 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本组研究中, 3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 表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安全可靠, 值得应用推广。

摘要:选择我院收治的3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 术后随访312个月, 对子宫肌瘤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本组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 显效24例,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 月经增多、痛经、贫血等症状均有效缓解, 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减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

参考文献

[1]乐卫.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 (1) :134-135.

栓塞术治疗 篇4

[关键词] 产后大出血;子宫动脉;动脉栓塞术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7-184-01

产后大出血常表现为急性出血,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如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在我国已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怎样快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的关键问题。传统保守的治疗方式,如使用止血药物、子宫按摩等措施效果不甚理想,外科手术不仅给产妇生理上带来很大的创伤,而且部分患者会被切除子宫,失去生育能力,对其心理更是极大的创伤。随着放射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产后大出血患者渐渐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止血效果明显,避免了子宫切除等不必要的创伤,有效提高了救治成功率。2009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产后大出血患者11例,均为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女性,年龄22~35岁,平均(27.4±6.3)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3例;剖宫产后出血2例,产后胎盘植入出血2例,人工流产1例(预行刮宫),自然分娩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局部2%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H37022108)麻醉,输血、补液纠正患者失血性休克,行心电监护,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改良技术依血管解剖学走向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利用袢技术将5.0F导管置入髂内动脉、子宫动脉,逐步行DSA,明确具体出血部位及其范围后,导管超选择性进入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直到子宫动脉闭塞方可停止,确认无出血后拔除导管。术后造影复查确认栓塞形成,观察1~2 d后拔管。积极抗炎及对症治疗,术后平卧24 h,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 结果

2.1 疗效

11例患者均成功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效果明显,宫缩良好,皮肤颜色温度正常,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明显,12~24 h出血基本停止,成功率为100%。术后未发生再次大出血。

2.2 并发症

部分患者有轻度盆腔、腰骶部疼痛和不同程度的会阴、大腿部的胀痛,休息3 d疼痛自行缓解;出现明显疼痛1例,治疗后3 d内症状消失,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

3 讨论

在生产过程中出血量>1 000 mL或伴失血性休克可以诊断为产后大出血[2],常常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其病因不尽相同,包括产后宫缩乏力、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全等。

产后大出血临床传统治疗包括子宫按摩、采用止血药以及使用宫腔纱布填塞等保守治疗和子宫动脉结扎或子宫切除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纱布填塞较为常见,对部分患者有快速止血的效果,但盲目填塞纱布可致隐匿性出血,对子宫的恢复收缩有不利影响;外科手术包括子宫切除和髂内动脉结扎,切除子宫使患者丧失了生育能力,对其生理和心理上是巨大的创伤;髂内动脉结扎创伤大,操作复杂,成功率低,Palacios[3]报道其有效率只有42%,由于髂内动脉远端没有闭锁,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循环进入未闭锁端,故而引发再次出血,而且由于患者多处于失血休克状态往往难以承受外科手术。

动脉栓塞术作为保守的微创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治疗内脏出血上,同时也为产后出血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止血措施;UAE手术一方面可有选择性栓塞出血动脉,快速达到止血的目的;另一方面,栓塞使子宫血循环减少,子宫平滑肌纤维由于缺血缺氧导致收缩加强,更利于控制出血。术中使用的明胶海绵具有可吸收性,2~3周即可被完全吸收、恢复血供,不影响脏器功能。由于它主要是对远端末梢动脉进行栓塞,不能栓塞毛细血管前动脉及毛细血管床,这样既能有效止血,又可防止发生子宫等盆腔脏器坏死,从而保护了患者的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微创的技术特点,创伤小、及时准确、止血成功率高,且可保留子宫,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是一种高效、便捷、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肖娟,刘敬涛.四川省2004~2008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9):42-44.

[2] 齐卫红,王松,詹瑛.急症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1):58-60.

[3] Palacios Jaraquemade JM.Surgical training in selective pelvic arterial ligation or use of embolization only[J].Am J Obstet Gynecol,2000,182(1):252.

(收稿日期:2012-03-13)

栓塞术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8~49岁,平均42岁,术前均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13例,肌壁间肌瘤20例,浆膜下肌瘤7例,瘤体直径3.2~11 cm,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经期长、月经过多、痛经等症状。

1.2 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鞘后,插入5F猪尾巴导管至腹主动脉分叉部造影,明确两侧骼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的位置;然后采用4F Cobra导管,分别超选至两侧髂内动脉再次造影,确认肌瘤染色的大小及基本形态。分别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透视下缓慢注入混合抗生素的PVA颗粒或海藻酸钠微球,见子宫动脉血流缓慢、减少至消失后停止栓塞。

2 结果

40例患者插管栓塞术均获成功,并于术后1周左右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40例患者中37例肌瘤缩小,直径由术前的3.2~11 cm缩小至2.7~5.6 cm,症状改善或消失。另3例肌瘤大小无改变,其中2例痛经症状消失,1例月经量减少,经期恢复正常。4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下腹隐痛,不能耐受的25例,经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吗啡后症状缓解;10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给予甲氧氯普胺对症治疗后缓解;13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未特殊处理,术后3 d体温逐渐恢复正常。40例均有少量阴道流血,给予对症处理后无感染发生。

3 护理要点

3.1 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忧郁、对手术期望值过高、担心手术费用等。因此,护理人员术前首先应重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及家属讲解治疗的方法、优点、效果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其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前常规做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糖等相关检查,双腹股沟、会阴部皮肤准备。手术前向患者说明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轻度反应,如局部发热、皮肤瘙痒,并训练患者在造影治疗过程中应保持的体位及姿势,训练患者造影时屏气,使手术时术者获取清晰的图像信息。

3.2 介入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解释工作,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适时简单亲切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尽量用语言安慰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以使手术顺利进行。告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反应,主要与栓塞时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及化疗药物副作用有关,由于患者术中处于被动仰卧位,常出现腰酸、背痛、腿麻木等不适症状,适当帮助按摩,增加舒适感,多安慰患者。

3.3 介入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向患者交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产生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调节好室内的温度,注意保暖及肢体的遮盖,减少会阴部暴露,从而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保持室内的安静,从而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也减少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术后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遵医嘱给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仔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观察患者的体温及血常规的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

4 出院指导

对患者出院后的用药、饮食、休息等作详细指导,嘱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劳累,同时避免腹部碰撞及剧烈运动。术后3个月内禁止同房,预防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同时告诉患者肌瘤的缩小和消失、症状的改善是一个缓慢显效的过程,不应过早失去信心,术后1、3、6、12、24个月复查B超或CT,观察子宫和肌瘤大小的改变,并跟踪治疗。

5 讨论

5.1 子宫是具有子宫动脉、卵巢动脉、阴道动脉供血和丰富的血管网的多血管器官,子宫肌瘤血供来源于子宫动脉。由于子宫存在3套供血动脉,以及盆腔内有丰富的侧支循环,栓塞只是对肌瘤产生直接作用,而不会造成子宫壁的缺血坏死。这一供血特点是其适于动脉栓塞治疗的解剖学基础[1]。有研究表明,动脉栓塞治疗后行开腹手术切除子宫的病理检查示,动脉栓塞治疗1周后肌瘤发生炎性改变,2周开始出现点状坏死,3周后大量片状坏死,随着时间延长坏死范围增大[2]。正常子宫肌组织无明显变化。

5.2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较传统的手术治疗简便、经济,符合当今微创医学的发展趋势。即使子宫动脉栓塞效果不佳或失败,仍可应用手术及药物治疗等补救手段。

5.3 UAE对正常子宫及附件影响较小,正常子宫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高于UF。UAE后可能造成正常子宫组织一过性缺血、变性,内膜坏死脱落,少数出现浅肌层凝固性坏死,不累及中肌层和深肌层。除了正常子宫组织对缺血缺氧有较强的耐受性外,侧支血管(如卵巢动脉等)的建立对避免UAE后正常组织坏死有重要作用。

总之,正确的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手术前的护理重点主要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治疗的原理、方法、优势,认真做好患者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点是做好穿刺部位的护理和疼痛的观察和护理。经过精心观察和护理,40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8-239.

栓塞术治疗 篇6

产后出血的病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创伤 (软产道裂伤和子宫破裂等) 以及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是产科的危急重症, 必须争分夺秒地实施抢救。产后出血的早期治疗原则是在合理扩容的基础上迅速查找病因并针对病因止血。目前, 一线的保守治疗方案包括宫缩剂的使用和子宫按摩、宫腔填塞压迫、子宫压迫缝扎、软产道裂伤的缝合、血肿的局部引流、残留组织的清除、阴道填塞以及药物改善凝血机制等。近年来, 随着各种宫缩药物的使用、宫腔填塞压迫技术和子宫缝扎技术的改进, 大多数的产后出血经上述的保守治疗可以得到控制。然而, 对于积极使用上述治疗措施均无效的难治性严重产后出血而言, 迅速止血是挽救处于危急状态产妇生命的首要措施。传统的处理方法有结扎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以阻断子宫的血流, 倘若仍然不能奏效, 子宫切除术往往是产科医生迫不得已做出的最后选择。但该手术可能将伤害产妇远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盆腔动脉栓塞术 (pelv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PAE) 在产科经历了30年的发展, 它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子宫切除等手术的创伤和危害, 具有安全有效、止血迅速彻底、创伤小和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在传统治疗失败的严重产后出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 动脉栓塞术对胎盘植入引发严重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价值更受到学界的关注。

1 PAE的概述

1979年, Brown等首次将放射介入治疗技术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 报道了1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 在经局部对症处理、全子宫切除术和髂内动脉结扎等均未能有效止血的情形下, 最后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左侧阴部内动脉栓塞成功止血。1980年, Pais等又报道了在手术和造影均无法明确出血血管, 却经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控制了产后出血的案例。自此, PAE结束了部分产妇因产后出血常规治疗无效不得不切除子宫的历史。

盆腔动脉栓塞术是在X线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系统的监视引导下, 经皮穿刺并将可塑介入导管插到出血动脉———子宫动脉或其上级血管髂内动脉前干, 应用适当的栓塞剂闭塞出血动脉。治疗产后出血的PAE一般有两种: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 (internal iliac arterial embolization, IIAE) 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UAE) 。动脉穿刺路径多选股动脉穿刺。最常用的栓塞剂为新鲜的明胶海绵颗粒, 它是可吸收的中效栓塞剂, 在栓塞2~4周后即可被吸收, 血液复通, 这段时间亦足以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且它不栓塞毛细血管前动脉和毛细血管床, 保证了毛细血管小动脉平面侧支循环的通畅, 使盆腔脏器可获得足够的营养血供, 不致出现坏死。即使双侧子宫动脉均被栓塞, 来自其他分支的侧支循环血管网也可以重新建立子宫内的分支, 特别是起源于腹主动脉前外侧壁的卵巢动脉在双侧子宫动脉被突然阻断后可以向子宫分流血液, 从而维持了子宫的供血。某些可消灭毛细血管床的极细材料如粉末或液性材料, 以及永久性栓塞剂如聚乙烯醇 (polyvinyl alcohol, PVA) 、海藻酸钠微球 (kelp micro gelation, KMG) 和不锈钢圈等可能会带来较严重的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较少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PAE治疗的止血机制包括: (1) 栓塞剂不仅闭塞出血动脉, 而且导致出血器官 (子宫) 内的动脉压明显下降, 血流缓慢, 利于血栓形成; (2) 子宫供血减少, 子宫平滑肌纤维缺血缺氧而导致强烈收缩, 从而减少创面的出血。

2 PAE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实施和治疗时机的把握

PAE能有效控制盆腔出血, 成为严重产后出血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现已明确和公认的适应证是: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或严重产后出血。PAE的禁忌证有: (1) DIC合并其他脏器出血者; (2) 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 休克程度严重, 不宜搬动者; (3) 全身性感染, 高热者; (4) 造影剂过敏; (5) 动脉栓塞技术和设备条件欠缺。PAE的实施必须有一个恰当的时间窗, 其成功与否, 与实施时机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当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时, 应优先考虑各种积极的保守治疗措施, 确认无效后方考虑PAE, 因为该技术是一项有创的操作, 过早地应用栓塞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并发症。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PAE治疗严重产后出血也应当机立断, 避免贻误时机。尽管实践经验表明, 在积极纠正失血性休克的同时行栓塞介入治疗是可行的, 但如果出现严重的DIC, 或合并其他脏器出血, 此时的PAE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因此迅速地做出判断, 并且争分夺秒地采取有效措施救治产后出血, 这无疑是对产科和放射科团队智慧的重大考验。

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术后行PAE治疗较为困难, 因此对于阴道分娩的严重产后出血患者, 在药物、填塞等治疗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建议可先考虑PAE治疗, 若一次栓塞治疗失败可以再次行PAE, 即使栓塞治疗失败仍可开腹行动脉结扎, 甚至子宫切除术。而对于剖宫产或已开腹手术的患者, 则应优先考虑行动脉结扎术, 如果无效, 可再实施PAE。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残端出血或盆腔内的出血仍可考虑PAE治疗。

3 PAE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优势

PAE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成功率较高, 已经报道的成功率大约是83%~98%。较之传统的治疗措施而言, PAE具有相当的优势。传统的治疗措施包括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以及子宫切除术等。但子宫切除意味着月经和生育能力的永久丧失;而卵巢的血供在子宫切除后骤减50%~70%, 至少在短期内会严重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不仅如此, 子宫还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和免疫器官, 它可以分泌多种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等, 在许多生殖生理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育龄妇女设法保留子宫至关重要。子宫动脉和髂内动脉结扎术手术创伤大, 需要全身麻醉, 技术难度相对高, 且因盆腔存在丰富的侧支循环使动脉结扎的疗效并不确切。

PAE与外科手术相比, 其优势在于: (1) PAE经常能够发现明确的出血点, 可以进行靶向治疗。即便无法发现明确的出血点, PAE也能够奏效。 (2) PAE相对创伤小, 止血迅速彻底, 不需要全身麻醉。 (3) PAE治疗时远端末梢血管的栓塞减少了侧支循环的作用和重复出血的可能, 可以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4) PAE治疗并不影响实施其他的止血措施, 如动脉结扎术后依然可以进行栓塞治疗。此外,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接受动脉栓塞治疗和非栓塞治疗, 其再次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PAE在防治胎盘植入引发的严重产后出血中的价值

产科史上,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一直是产后急诊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然而,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 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在医疗设备精良、救治措施完善的大型三甲医院, 胎盘植入已逐渐成为产科子宫切除的首位原因。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非创伤性宫缩乏力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次数增加所导致。

胎盘植入往往与子宫破裂和严重产后出血紧密关联。胎盘植入甚至穿透子宫浆膜层侵及邻近的膀胱或者肠管, 是胎盘异常中最棘手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干预, 出血可能发生在腹腔内, 容易导致诊断延误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胎盘植入仅有部分可在妊娠期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其临床最大的风险在于产前或产后可出现凶险性出血, 短时间内危及母儿生命安全。胎盘植入的临床处理方案多样, 但当出现致命性产后出血时往往需要切除子宫。随着放射介入技术的发展, 有学者尝试借助动脉栓塞技术进行产后出血的预防并取得成功。1993年, Mitty等首先在因胎盘植入而面临巨大出血风险的产妇中探讨了分娩前预防性动脉插管的价值。此后, 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类似的尝试, 对于产后出血高风险的患者于分娩前预防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插管或放置球囊, 分娩后如发生严重产后出血, 可先打胀球囊临时阻断血流, 再进行栓塞治疗, 成功后退出球囊导管。这种治疗方法已被证实安全有效, 并有部分产妇可以保留子宫。另一种保守的治疗方法是在剖宫产时将胎盘留在原位, 待日后应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经过不断的摸索研究, 尤其是对于胎盘穿透性植入的患者, 择期剖宫产术前预防性的动脉插管、术中将胎盘留在原位、术后如发生产后出血则及时给予动脉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保守治疗模式 (见图1) , 并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报道。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这些产妇的胎盘组织在治疗后出现退化萎缩, 部分可以自行排出, 产妇可以恢复正常月经, 无需化疗, 还可正常哺乳。

值得一提的是, 预防性动脉插管成功避免了在严重产后出血发生时可能因动脉塌陷、充盈不足而导致的插管困难, 并能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唯一要注意的是分娩前插管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胎儿的辐射量, 这就要求在防护条件充分的情况下, 有经验的放射科或产科医生能迅速地完成动脉插管这一操作。

5 PAE治疗产后出血的安全性及展望

PAE尽管有效, 但其潜在的危险也不容忽视, 包括: (1) 栓塞引起的副反应:子宫和邻近脏器的坏死, 严重血栓形成, 卵巢功能损伤; (2) 操作过程中的副反应:造影剂过敏, 穿刺部位血肿, 血管痉挛, 血管穿孔; (3) 术后感染。通过对栓塞材料、设备及插管技术的不断改进, 多数并发症可以有效地防范和规避。

栓塞术治疗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宫颈妊娠10例, 年龄最大36岁, 最小24岁, 初产妇6例, 经产妇4例。有1次人工流产史者5例, 有4次人工流产史者2例, 1例无孕产史。10例均有停经史, 42~67 d, 伴有阴道出血, 持续3~36 d, 平均16 d, 量不等。

1.2 检查及辅助检查

10例入院后检查宫颈管均增粗、膨大, 宫体正常大或稍大, 软, 双附件正常。宫颈松弛并有部分扩张, 有组织及血块堵塞宫颈口。辅助检查:平均血红蛋白82.3 g/L, 10例尿HCG均阳性, 术前血HCG平均2465 U/L, B超检查均提示宫颈妊娠。

1.3 治疗

10例患者均在纠正休克的同时, 采用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 成功后置入5F动脉导管鞘, 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术中影像学表现: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增粗、分枝增多、扭曲, 未见明显血管破裂征。子宫下段见弥漫性造影剂外溢, 或明显造影剂外溢。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 60 mg, 再注入明胶海绵碎片栓塞子宫动脉, 栓塞后病灶血管未见显示, 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栓塞术后一周根据B超及阴道组织排出情况行刮宫术, 术后辅以中药生化汤口服, 有助于组织排除及宫颈康复。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从股动脉穿刺开始到手术结束拔管的时间。②止血起效时间:从栓塞结束至观察到阴道流血明显减少的时间。③观察患者术后生命征及下腹、腰骶疼痛情况, 以及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触觉的变化等。

2结果

2.1 疗效及预后

10例患者均一次UAE治疗止血成功。UAE手术时间42~52 min, 平均 (44.62±5.31) min。术后止血起效时间3.5~6.5 min, 平均 (4.45±1.56) min。10例患者术后双下肢皮肤色泽、触觉等无明显改变。6例患者术后5 d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80%, 术后6~7 d清宫, 术中出血极少, 组织病理报告示高度退变的胎盘组织。术后1周内阴道血性分泌物消失, 子宫如期复旧。2周后复查血HCG均正常, 随访10例患者均在1~2月月经来潮, 1例现孕4月, 产检无异常。

2.2 术后并发症

10例患者中仅1例出现下腹轻微胀痛, 经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低热, 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 持续3 d后体温恢复正常。

3讨论

3.1 宫颈妊娠诊断并不困难, 但由于罕见, 常因想不到本病而误诊。患者多有宫腔操作史, 常以妊娠早期无痛性阴道出血为其特征, 有时亦可因宫颈迅速扩张而伴轻微下腹胀痛。因此对于有上诉病史的患者, 常规妇检时应注意宫颈有无增大, 宫颈与宫体形状是否呈葫芦样改变, 且应常规行B超检查, 借助B超检查了解胚囊是否位于宫颈管内而确诊。

3.2 正常情况下子宫的供血呈明显单侧性, 即一侧子宫动脉仅供应同侧的子宫体。但子宫体内有丰富的交通支, 当一侧子宫动脉无法供血时, 交通支开放, 由对侧子宫动脉供血, 因此手术时应栓塞双侧子宫动脉。

3.3 UAE治疗中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 60 mg, 使宫颈局部药物浓度高, 具有杀胚作用强, 副反应轻等优点, HCG下降速度较快, 疗效满意。运用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主干及其末梢, 有利于子宫内出血动脉血栓的形成, 达到止血的治疗目的。由于盆腔脏器血管的特殊性, 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主干及末梢动脉, 后, 使子宫可以通过其他的交通支, 如卵巢动脉血管网获得少量的血供来维持需要而不致坏死, 不会引起器官的坏死。且新鲜明胶海绵颗粒在血管内2~3周后开始被吸收, 被栓塞的血管逐渐复通, 恢复功能。在栓塞1周左右胚胎在化疗及缺血的双重作用下逐渐萎缩死亡, 栓塞血管暂未复通, 此时为刮宫较理想时间。故UAE治疗安全, 但要求放射工作人员技术熟练, 能尽快缩短栓塞时间, 减少出血。

3.4 由于宫颈富含弹力纤维而平滑肌组织少, 收缩功能差, 孕卵着床种植在宫颈内膜, 绒毛常植入宫颈形成植入胎盘。当发生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时, 胎盘被撕裂, 血窦开放不能自动止血, 常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失血性休克, 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传统上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出血患者, 通常采用子宫切除术, 这意味着患者生育能力的永久性丧失。因此对于宫颈妊娠的患者, 应避免行宫腔操作。近年来有用5-氟尿嘧啶或氨甲喋呤[1]及天花粉[2]治疗宫颈妊娠, 凝血酶[3]治疗宫颈妊娠出血等化学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但对于已出现阴道大出血患者则应用受限, 不能在短时间内止血。本组10例患者中, 有6例已出现阴道大出血, 均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成功, UAE治疗宫颈妊娠出血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副作用少, 且止血迅速, 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既挽救了阴道大出血患者的生命, 又保留了生育功能的子宫, 为宫颈妊娠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种理想的新途径。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 治疗宫颈妊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宫颈妊娠患者行UAE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一次性运用UAE治疗止血成功, 手术时间42~52 min, 平均 (44.62±5.31) min;止血起效时间3.5~6.5 min, 平均 (4.45±1.56) min;术后患者月经正常。结论UAE技术治疗宫颈妊娠出血迅速有效, 且能保留生育功能。

关键词:宫颈妊娠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明胶海绵

参考文献

[1]王大纲, 杨箐.宫颈妊娠四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4, 29 (6) :263-264.

[2]李德华, 李海倩, 杨玲.宫颈妊娠八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2, 37 (2) :108.

栓塞术治疗 篇8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宫肌瘤,护理

我院于2006年开展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科疾病以来, 深受本区患者的欢迎, 其中治疗子宫肌瘤120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 年龄35~55岁, 平均43岁, 其中80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28例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12例为肌壁间肌瘤, B超提示子宫肌瘤为1.5~7.5 cm。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用穿刺针行股动脉穿刺, 一次穿刺成功后缓慢放入血管鞘, 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将造影导管从右股动脉插入, 经右侧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送达左侧髂总动脉, 造影看清血管路径并确定预栓塞血管后, 4 F造影导管直接进入左侧子宫动脉, 注入0.5 g KMG微球颗粒栓塞, 栓塞后造影证明栓塞成功。退出造影导管, 在腹主动脉处做襻, 退回右侧髂总动脉进入髂内动脉, 用微导丝和导管进入右侧子宫动脉, 注入0.5 g KMG微球颗粒栓塞, 栓塞后造影证明栓塞成功。

1.3 结果

本组120例, 手术时间为1~1.5 h, 平均为1.25 h, 116例出现疼痛, 给予止痛剂24 h后症状逐渐减轻;3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无一例发生穿刺部位皮下出血、血肿、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平均住院5 d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新开展的妇科疾病治疗技术, 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讲清手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优越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程序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缓解方法, 以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1.2 常规准备

患者术前应该检查三大常规,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 X线胸片, 心电图等;无需备皮;术前6 h禁食、4 h禁饮;术前留置尿管, 建立静脉通道;与放射科联系相关事宜。

2.2 术后观察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给予Ⅰ级护理, 加强生命体征、穿刺点及穿刺侧肢体的观察, 经常巡视病房, 使患者有安全感。

2.2.2 体位护理

正确的体位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术后穿刺处用压迫带压迫, 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6 h, 6 h后 (排除穿刺点出血患者) 可向未穿刺侧酌情翻身, 卧床休息24 h。为防止压疮, 可在患者尾骶部垫水垫。术后24 h可下床活动。由于多数患者不能长时间忍耐同一体位, 患者常会出现烦躁、腰背酸痛、失眠等不适[1]。护士不仅要了解保持该体位的重要性, 同时要灵活机动, 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应指导和协助其按压穿刺处, 适当变换体位, 以减轻不适。

2.2.3 疼痛护理

消除及减轻患者疼痛, 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了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本组均予VAS疼痛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30例患者评分为1~2分, 给予鼓励深呼吸、听音乐等进行放松及分散注意力;50例患者评分为3~4分, 口服扶他捷类止痛剂;36例患者评分>5~6分, 使用度冷丁针肌肉注射 (术后24 h内) , 效果均满意。如出现持续性疼痛, 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4 呕吐护理

呕吐常由于造影剂副作用或栓塞致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胃复安10 mg肌肉注射或盐酸格拉司琼8 mg静脉推注。及时倾倒呕吐物, 保持空气清新, 呕吐后及时漱口;嘱患者进食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本组18例患者呕吐剧烈, 经上述治疗, 2 d后患者呕吐停止。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上取得了肯定效果, 最大的优点是保留了子宫,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 同时, 也减少了子宫切除后对女性生理状况和心理的影响。有研究认为子宫单纯切除术者, 性功能减退42%, 有7%在手术后平均4.5年接受精神治疗, 43%的患者出现轻度应激反应综合征。由此可见, 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治疗子宫肌瘤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杜耀明, 寇爱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护理研究, 2006, 20 (7C) :1922.

栓塞术治疗 篇9

关键词 介入 子宫动脉 栓塞 子宫 肌瘤 卵巢功能

资料与方法

笔者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UAE术治疗,共计33例;年龄28~46岁,平均37岁,均己婚已育。其中单发性子宫肌瘤19例,多发性肌瘤14例,瘤体直径5~10cm。

病例选择:①根据临床诊断、彩色多普勒或MRI检查诊断,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②症状明显者;③经药物治疗6个月~1.5年无明显疗效者;④个人自愿选择UAE者;⑤无手术禁忌;⑥注意排除肌瘤在子宫肌层的体积<1/2,和带蒂的浆膜下肌瘤;⑦瘤体直径<10cm者。

临床症状: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疼痛和贫血症状。其中重度贫血2例,中度贫血18例,轻度贫血13例,最低血红蛋白42g/L;下腹疼痛、腰骶部坠痛11例,7例有周围脏器压迫症状,表现为下腹坠胀、尿频、便秘等。

辅助检查:①临床诊断: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妇科疾病检查手段,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②行MRI或彩色多普勒检查,全面了解、记录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和子宫体积,掌握其血流情况;③行卵巢功能检查,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B超或排卵试纸监测排卵;④诊断性刮宫排除其他病变;⑤术前行血液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

治疗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

手术步骤:在一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0.5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依据彩超检查情况,选择瘤体对侧股动脉为穿刺动脉,若瘤体居中则常规穿刺右侧),选择5Fcobra导管,通过造影分别选择性插入双侧骼内动脉,行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转动导管方向,边注射造影剂边寻找子宫动脉开口,超选择插至子宫动脉,行子宫动脉造影术,观察子宫动脉的分支和走行及子宫体造影的染色、病灶分布情况、肌瘤的供血情况。经证实为靶血管无误,注射造影剂于子宫动脉上行支,无反流后,以导管射入碘油与平阳霉素混合剂。用量根据肌瘤大小和血液供应情况而定。本组病例行UAE时,碘油用量5~10ml,平阳霉素8~12mg,最后用10~15粒直径1~3mm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主干(以越过宫颈-阴道分支和卵巢分支为宜)至血流变缓,并再次造影以证实栓塞效果。

术后处理:拔管,穿刺点局部按压15分钟。加压包扎,砂袋(1kg)压4小时,穿刺侧下肢绝对制动6小时,平卧24小时,保留尿管24小时。住院3~7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酌情给予止痛剂。

随访:本组33例全部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

统汁计算:所有数据均以X[T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月经变化: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恢复正常29例,经量显著减少4例;月经周期在 1~3个月恢复正常。

Hb水平和下腹疼痛、腰骶部坠痛:术后3个月,Hb恢复正常12例,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17例,术后12个月全部恢复正常,贫血消失。经UAE治疗,1个月内疼痛消失者6例,3个月缓解4例,1例6个月完全缓解。UAE治疗后2~5个月7例压迫症状消失。

子宫体及于宫肌瘤的变化:术后3个月复查 B超,肌瘤体积缩小50%以上者24例,缩小20%~50%者7例,缩小20%以下者2例。术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9.1%,子宫体积平均缩小47.4%;术后 12个月,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亦有所缩小,但不明显,分别为53.1%和77.6%。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肌瘤缩小后均未再增大。

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肌瘤供血的子宫动脉均显示增粗、迂回,肌瘤供血丰富,病灶部位血管分布杂乱、扭曲,肌瘤实质染色深浅不一,呈绒团样,边界较清楚。术后,上述血管造影表现消失。

卵巢功能变化:LH、FSH、E2于手术后1~3个月内有较小波动,但均在相应月经周期的正常范围内。6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其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恢复排卵17例,术后4个月恢复排卵15例,术后5个月恢复排卵l例。

UAE术后反应:①栓塞后综合征:全部患者术后当天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其中3例下腹疼痛较剧烈,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2~3天逐步缓解至消失。10例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低热(37.5~38℃),3~5天后消失。②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少量阴道排出物:2例患者术后5~7天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少,持续5~11天后消失。

随访结果:根据疗效评估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显效26例(占78.8%),有效7例(占21.2%)。

讨论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与栓塞技术、栓塞剂的选择等因素有关。本组33例實施UAE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采用导管插入子宫动脉3cm以上,既避开子宫动脉卵巢支,又使肌瘤的虹吸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尽可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病例栓塞剂采用大小合适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和碘油-平阳霉素混合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内已有报道[1,2,3],栓塞效果良好。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评价: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指标主要为临床症状的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和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国外资料统计,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分别缩小53.62%、55.78%,月经过多等症状明显改善。本组结果说明,UAE治疗子宫肌瘤基本不影响卵巢功能,效果与国内外资料相吻合。

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确切而明显,具有微创、无失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保留子宫及其功能、住院时间短或不住院等优点,尤其是能保留子宫,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普庆乐,李彦毫,阿勇,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兔耳动脉灌注的实验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6):376-379.

栓塞术治疗 篇10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放射学

子宫肌瘤亦称子宫平滑肌瘤, 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约占女性良性肿瘤的51.2%, 多发于30~50岁之间, 发病率约为35%~45%。高发年龄为41~50岁, 发病原因不明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雌、孕激素有关。临床多采用肌瘤摘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手术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需开腹、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药物治疗停药后肌瘤易复发, 疗效不稳定;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 治疗子宫肌瘤属于微创技术, 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恢复快、能完好保留子宫, 比传统手术简单。我科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对3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 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本组子宫肌瘤患者, 均为已婚女性, 最小29岁, 最大47岁, 平均年龄 (34.5±6.7) 岁。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其中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27例, 贫血22例, 血红蛋白70~100g/L, 平均93g/L, 痛经及腰背部胀痛19例, 尿频等压迫症状11例, 无症状2例。全部病例经B超及MR检查, 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并测体积大小, 肌壁间肌瘤21例, 浆膜下肌瘤7例, 黏膜下肌瘤4例, 其中多发肌瘤8例。

1.2 术前准备

病人入院后, 常规行血尿系列、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感染筛查、性激素系列、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宫颈刮片TCT检查;手术时间避开月经期, 以月经干净后3~7d为宜, 腹股沟区备皮, 患者排空膀胱, (必要时插导尿管) ;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治疗效果, 避免患者精神紧张、子宫痉挛造成术中子宫动脉插管困难。

1.3 栓塞剂

全部采用聚乙烯醇微粒 (PVA) , 大小为300μm和500μm。

1.4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 右侧股动脉插管, 选用5 F子宫动脉导管进行髂内动脉造影, 确定子宫动脉位置和子宫肌瘤大小、范围及血供后做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病例均选用聚乙烯醇微粒 (PVA) 与造影剂混合在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子宫动脉进行栓塞, 复查子宫动脉造影, 显示子宫动脉主干远段血管闭塞子宫肌瘤血管消失, 再用猪尾导管做腹主动脉血管造影, 观察有无异常供血动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栓塞成功率

32例全部行右侧股动脉穿刺, 均插管成功。32例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 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其中1例由右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

2.2 血管造影表现

32例患者均见双侧子宫动脉参与肌瘤的供血, 双侧子宫动脉明显增粗迂曲, 远端呈螺旋状, 分支增多, 其中5例可见双侧子宫动脉相互吻合支, 瘤体内可见丰富的血管网, 肿瘤染色明显, 染色不均匀, 造影剂排空延迟, 实质期造影剂染色较深。

2.3 临床症状的变化

术后3~6个月随访, 其中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27例, 治疗后25例正常, 经量明显减少;贫血22例, 21例恢复正常;尿频等压迫症状12例, 11例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痛经及腰背部胀痛17例, 15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2例不明显, 详见表1。

2.4 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

栓塞后3、6个月复查B超, 子宫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术后3个月、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与术前体积进行比较 (多发肌瘤以最大者为准) , 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 且肌瘤体积缩小≥50%为显效, 肌瘤体积缩小20%~50%为有效, 月经量减少不明显, 且肌瘤体积缩小<20%为无效[2]。本组32例病例术后3月、6个月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 平均缩小分别为52.83%、72.8%, 1例变化不明显, 考虑为卵巢动脉参与供血, 详见表2。

2.5 术后反应及并发症

下腹部疼痛是最常见的术后反应, 发生率为90.6% (29/32) , 但疼痛程度患者能够忍受, 一般在术后2h内出现, 持续2~10d不等, 其中9例疼痛发生于术后第2天, 5例疼痛时间较长, 持续达1~2周。其它术后反应较少见且不严重, 如发热8例, 体温在37~38.2℃之间, 未特殊处理, 未发生子宫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 常多发, 大小不一。肌瘤周围有一层结缔组织为其被膜。肌瘤均始于子宫肌层随瘤体增大, 其位置亦不同, 可分为3种类型:肌壁间肌瘤 (约占60%~70%) , 浆膜下肌瘤 (约占20%~30%) 及粘膜下肌瘤 (约占10%) 。常伴子宫内膜增生。临床多采用肌瘤摘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手术及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 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 自1995年Ravina首先报道并取得成功以来, 此项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所接受。该技术的原理是选择有效的栓塞剂, 使子宫动脉被栓塞后, 肿瘤的血供永久阻断, 使肿瘤体积缩小达到治疗目的。子宫是由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及阴道上动脉参与供血, 并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 构成子宫内较完善的交通血管网, 具有强大的血管网储备功能。子宫放射状动脉与螺旋状动脉过渡口径为20~200μm, 因此一般直径约为500μm栓塞颗粒无法进入放射状动脉远端与螺旋状动脉, 保证了子宫肌层交通血管的通畅, 使肌层避免大面积坏死。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子宫动脉, 无其它分支或吻合[1]。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 子宫和肌瘤很快出现急性缺血, 由于正常的子宫肌层组织具有较完善的交通血管网及其血管床不受栓塞颗粒破坏, 在很短时间里即有卵巢动脉及阴道上动脉通过交通血管网参与对缺血的子宫肌层供血, 因此不会引起子宫肌层的大面积坏死。但子宫肌瘤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子宫动脉, 无其他分支或吻合, 肌瘤的内层血管是一个独立的新生血管网, 没有储备的交通血管, 一旦子宫肌瘤的血管网栓塞后, 血流没有交通支向肿瘤供血, 使肌瘤细胞出现持续的缺血缺氧, 同时肌瘤的细胞分裂程度活跃, 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差, 故可导致肌瘤变性坏死、纤维化[1]。

国内外在栓塞剂的选择应用上意见不一, 没有统一方案, 国外学者多用聚乙烯醇微粒, 但选择颗粒的大小也不一致, 从150μm到700μm不等, 国内学者选用的栓塞剂种类比较多, 除聚乙烯醇外还有真丝线段、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明胶海绵、钢丝弹簧圈及白芨粉等等。本组病例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微粒300μm、500μm微粒, 采用超低压间歇分层次栓塞法, 子宫肌瘤远端血管采用浓度较淡300μm行栓塞治疗, 近段采用浓度略浓300μm行栓塞治疗, 主干远段采用少量500μm行栓塞治疗。

近年来, 采用介入治疗方法, 即子宫动脉栓塞术代替传统手术切除子宫, 经实践证明安全、近期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易耐受、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介入技术即经股动脉穿刺 (约2mm切口, 无需缝合) , 介入栓塞治疗可保留子宫, 对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几无影响。93%以上病人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和或肌瘤体积明显缩小, 比传统手术治疗简单, 痛苦小, 恢复快, 多数仅住院1~5d, 1周内便可恢复工作和正常活动。由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成为子宫肌瘤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本组病例, 观察时间短, 大宗病例及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曹然, 朱彬.微创临床介入放射治疗学[J].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13 (2) :154~164.

[2]李彦豪.实用临床介入诊疗学图解[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1 (5) :547~557.

[3]高凯, 贺洪德, 孙立军, 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J].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1) :89~90.

[4]陈春林, 刘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2:160~198.

[5]Brown BT.Uncontrollzble postpartum bleeding:a new approachto hemostasis through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J].Obstest Gynecol, 1979, 54:361~362.

[6]Mclvor J, Cameron EW.Pregnancy af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to control haemorrhage from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tumor[J].Br J Radiol, 1996, 69:624~625.

[7]杨宇, 崔振玉.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4) :78~79.

上一篇:农村混凝土路面下一篇:史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