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康复

2024-07-26

脑血栓康复(共10篇)

脑血栓康复 篇1

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 传统治疗存在重症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 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笔者为了减轻脑血栓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以后生活质量, 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 结合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能力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总结了一套较成功的护理经验, 供护理同行们交流。

1 临床诊断

选择自2000年至2009年经门诊医师明确诊断的脑血栓患者收入丰城市中医院住院的共36例, 其中男28例, 女8例;年龄最大的76岁, 最小的52岁, 平均年龄64岁;职业为干部和工人, 干部26例, 工人10例。患者均神志清楚, 失语, 偏瘫;住院时间2个月左右;恢复状况:达到生活完全自理的有27例占75%, 部分自理的有9例, 占25%。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 62岁, 市造船厂退休职工, 因眩晕、左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1d, 于2007年4月15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85/105mm Hg, 神志清楚, 精神不振, 左侧口角歪斜, 左上肢不能前伸上举、握拳, 左下肢不能上抬、屈膝、口齿不清。住院诊断“脑血栓形成”。治疗原则:静卧、抗血栓、扩血管及支持疗法。护理诊断:自理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肢体废用综合征、忧郁。护理措施:部分功能代偿护理、语言恢复训练, 肢体被动及主动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经过以上2个月的治疗和护理, 患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 语言交流正常, 生活自理恢复, 于6月13日痊愈出院。

3 护理方法

3.1 确定随机分组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照。对照组16例, 男12例, 女4例, 平均年龄64岁;实验组20例, 男16例, 女4例, 平均年龄64.7岁。两组病例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3.2 对照组采用传统性药疗加常规护理, 而实验组采用药疗加计划康复护理, 比较二者的康复效果。

3.3 康复护理计划内容。包括语言训练, 肢体功能锻炼, 翻身动作训练、心理康复等, 采取医护人员、家属、患者共同参与的方法。

3.4 语言训练计划与方法。适宜的语言环境, 训练时间, 安排在每天上午, 每次不超过30min。从简单的发音如“啊”、“噫”等开始练习, 过渡到一个简单的字, 循序渐进, 逐步用词到整句的话去教患者说话, 训练其语言功能。

3.5 制定防肢体废用综合征、肢体主动与被动训练计划。

3.5.1 床上运动, 进行瘫痪个别肢体各部位被动运动, 先按摩再对每一关节进行活动, 练习翻身、抬头、坐起, 为能下床行走创造条件。

3.5.2 站立。在床上能自行坐稳后训练站立, 由护士或家属协助, 站立时间由短到长, 达到站稳15min后开始逐步练习行走。

3.5.3 逐步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协助其抬脚起步, 在行走练习时防止跌倒。

3.5.4 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大关节被动活动到小关节被动活动, 做好抬臂、握拳、抓掌、拾物等微细功能的锻炼。

3.6 制定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及疾病转归, 宣传题纲及实施过程, 使患者提高对疾病认识及对康复训练增强信心。并用同种患者治愈的实例向患者说明,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3.7 制定防并发症如肺炎、褥疮、便秘等护理计划。每日早晚各一次, 患者自行呼吸操训练:每2h翻身一次, 护理按病情协助或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翻身, 并做好记录;编制饮食计划, 注意给予纤维、维生素的补充, 指导患者晨间饮水300m L, 腹部训练及提肛、缩腹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8 效果评价

生活完全自理, 语言交流正常, 患肢无肌力达到3~4级, 排便1~2次/d, 无并发症。达到此标准的:对照组10例占62.5%, 实验组17例占总数的85%。生活部分自理:言语含糊, 患肢肌力为2级, 排便0~1次/d, 患者为此标准的:对照组6例占总数的37.5%, 实验组3例占15%。

由上可知患者功能均有改善, 但实验组患者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药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比传统的常规护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

4 护理体会

脑血栓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引起其供血范围内的栓塞性坏死, 因而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在寒冷的冬季, 身体锻炼少, 普遍存在高脂和高盐饮食习惯, 故老年人患脑血管中发病率高的是脑血栓[1,2]。根据对36例脑血栓患者进行语言及肢体功能训练分组观察的结果, 我们体会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脑血栓可致失语、肢瘫、心理障碍。因此运用心理护理于临床实践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腹部操可促进肺扩张, 预防肺炎, 晨间饮水, 对预防便秘的发生效果明显。

在实验组中3例患者生活部分自理, 康复效果欠佳, 是由于在语言和肢体功能训练的家属治疗方法中, 我们忽略了患者家属文化素质的差别, 未能有针对性的让家属完全理解训练计划内容, 使家庭治疗环节未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对于脑血栓患者采取康复护理, 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通过典型病例的介绍和将36例血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 实验组则药物治疗配合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的比较, 显示实验组优先于对照组, 提示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跃钢.说偏瘫病人的功能康复[J].中华护理杂志, 1992, 27 (2) :75.

[2]龚经文, 积木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3.

浅谈脑血栓形成康复期的护理 篇2

1 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由于情绪发展快,恢复期较慢长,患者常产生焦虑不安、低落、悲观失望、厌倦等情绪,首先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待,患者希望能被医务人员尊重和重视,期待安全可靠的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给予这方面的满足,建立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就卧病床患者的身心疲惫和减少行动不便带来的烦恼与沮丧,给予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协调其社会生活。用护理技巧填补患者的体力,智力和意志方面的缺陷,促进自主生活的恢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

2.1按摩 从入院开始,患者就促于功能位置,按摩可促进局部的血液,淋巴液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使皮肤和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上肢从手指开始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用安抚性按摩使期限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给予按摩或揉捏。

2.2在床上活动瘫肢 鼓励患者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

2.2.1运动训练 首先要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运动训练由简到难。

2.2.2肩关节活动 卧位时上举手臂,手臂向不同方向移动,如用手摸脸、前额、枕头等;坐位时直臂前举,外展,后伸及上举。

2.2.3肘关节活动 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背伸,掌指关节向各个方向活动及对掌,对指,握拳、释拳等。

2.2.4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训练 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也可以通过用匙、用筷、写字、梳头、等动作训练手指。

2.2.5关节的运动 反复屈伸关节,髋关节及活动足指关节,逐渐达到上抬瘫痪肢体。

2.2.6健肢的主动运动 健肢的主动运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改善全身健康的一种方法。

3 站、立、走的指导

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首先选取半坐卧位,以后逐步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床边站立,当患者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开始逐步练习行走。

4 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失语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语言训练越早越好。首先帮助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通过语言与逻辑性的结合,训练患者理解语言能力,其次借书写方式表达,将日常用语,短语,写在卡片上,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教他朗读,通过以上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5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高维素饮食、宜多食蔬菜,水果,忌烟、洒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6 康复训练方式

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的保持,患肢主动活动能力的诱发,被动活动患肢保持其肌张力,坐位平衡,立位平衡的训练,移乘训练,ADL,训练等;如病人的翻身问题,我们教会病人Bobath撞手,让病人学会两侧翻身,双手握紧尽量上举,健手带患手把患侧上臂放到健侧床面上,病人上身就完成了翻身动作,下肢屈曲腰部向健侧旋转,病人可以独立完成床上翻身动作,根据康复治疗师的训练要求,在病房中可以指导病人做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病人自己穿衣服,吃饭等。总之循环康复护理的原则,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7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训练与休息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密切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训练,预防并发症,加强保护,防止受伤。在锻炼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时再逐渐脱离现场。

8 病人出院指导

病人的出院指导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康复效果,促进病人进一步康复,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负担,详细的出院指导很重要,给病人一份出院康复训练计划,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和家属取得沟通,得到家属的配合,及时复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康复计划。

9 讨论

高龄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体检中心收治的脑血栓患者20人, 男15例, 女5例, 年龄70~85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与吞咽困难等症状。

1.2 康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脑血栓会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许多日常生活无法自理,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压力。患者对疾病通常是宁愿被动接受, 而不愿听从别人安排, 稍不顺心, 就与护士、病友、家人发生冲突。因此, 护理人员尽可能地使用护理手段进行心理援助, 与老人进行语言交流或采用放松法、回忆法、学习法等, 安定老人情绪。遇到沟通难以建立的老人, 护理人员要用微笑的表情面对患者, 按摩以及让老人听音乐, 看自然景观等方法, 使之情绪稳定;满足老年患者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的心理需要, 顺应老年人的童心, 培养乐观的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家属宣传心理护理常识, 取得他们的密切配合, 避免不良因素对患者情绪产生影响。患者女, 75岁, 初次患脑血栓, 左侧肢体瘫痪。患者发病例前是个精明能干的老人,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她做主, 由于脑血栓导致肢体瘫痪, 使她无法面对现实, 丧失了生的信心, 拒绝进食, 不配合任何治疗。医护人员为她讲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 告诉她人生病是一种自然规律, 如果她配合治疗, 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 还是有恢复的可能性, 使患者从护士温和亲切的话语中逐渐得到希望, 开始吃饭, 配合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 基本恢复左侧肢体的功能。

1.2.2 吞咽护理

脑血管意外的吞咽困难发生率达25%~50%[1]。吞咽困难对维持机体营养状况会造成极大威胁, 尽管可改用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 但恢复正常的经口进食方式才是康复的关键[2]。因此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喂食时护理人员应位于患者的健侧, 用匙盛少量食物放在患者舌后部并轻压一下, 以刺激味觉, 促进舌运动。每次进食后, 要反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 使食物全部咽下, 防止食物残留, 引起误咽。如此多次训练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1.2.3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 饮水反呛时, 可给予糊状流汁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 必要时给予鼻饲流汁。有糖尿病患者予以糖尿病饮食。

1.2.4 肢体康复训练

正确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抑制异常姿势和反射, 促进正常活动形成, 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3]。当脑血栓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即可开始进行运动障碍肢体康复训练。 (1) 床上运动。适用于急性期患者。督促患者练习抬臂、握拳、抓手、拾物等细微功能锻炼。例如, 先让患者使用勺, 逐渐过渡到用筷子, 护士在旁边多鼓励患者, 对患者每次努力均给予表扬。对于轻易放弃锻炼的患者, 可请已掌握用患手顺利进食的患者做示范以激发患者继续努力;协助患者用健侧的手进行患侧肢体各部位的被动运动, 练习抬头, 挺胸、挺腰、抬腿、吸气、呼气、练习腹肌和臂力, 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 (2) 床下运动。当患者能坐稳后, 开始练习站立。护士或家属帮助搀扶或使用适当的支撑物, 如拐杖、屋内家具、腿支架等, 鼓励患者站立的时间逐渐延长, 学会使用自助工具, 当站稳、站久后, 再放开支撑物移动肢体行走。

1.2.5 安全护理

患者、家属、陪伴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对意识障碍患者和肢体障碍患者, 应设提示牌、加护栏等, 落实床边安全护理措施, 并向患者做好解释, 防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对肢体康复训练的患者, 要注意侧踝关节的位置及患者能否耐受, 以免发生意外, 加重病情而影响下一步锻炼。

1.2.6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1) 床铺应保持整洁、干燥, 无皱褶及碎屑, 若有尿液、血液刺激, 应及时更换衣裤、床单等, 使患者舒适。 (2) 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在臀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棉圈;每2~3小时帮助患者改变卧位1次;尽量使用充气床垫、波浪式床垫等, 以预防局部皮肤受压;移动患者时, 避免拖、拉等摩擦性动作。 (3) 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每日为患者擦洗皮肤2~3次, 在皮肤皱褶处擦爽身粉;每次翻身时, 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的皮肤, 但是, 若局部皮肤受压后持续发红, 则禁止按摩, 如已发生压疮, 应积极给予治疗, 避免局部扩大而加重感染。

1.3 健康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减少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以低脂、低胆固醇、多维生素饮食为宜, 忌烟、酒。老年人晨间睡醒时, 不要急于起床, 最好安静10 min后缓缓起床, 不可突然用力过猛, 以防体位低血压致脑血栓形成。平时适度参加户外动, 保持稳定的情绪。

2 结果

本组中10例经康复护理后功能恢复正常, 8例有好转, 2例无进行性进展。总之, 早期运用科学适宜的康复护理, 使患者能较早地进行自我护理, 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重建患者自尊心, 恢复生活信心, 增强了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对促进患者康复, 减少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改善老年人因脑血栓所带来的心理、肢体功能障碍, 把科学适宜的康复训练与护理运用到临床治疗, 从而提高了患者康复的速度, 降低了由脑血栓导致的残疾率。

关键词:高龄,脑血栓,康复训练,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志坚.老年人进食与吞咽障碍[J].国外医学:消化系统分册, 1989, (3) :173-175.

[2]董慰慈.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4:120-121.

[3]莫淑敏.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当代护士, 2007, (2) :35-36.

[4]王文生, 邢艳会.老年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4) :94.

[5]丁桂英.脑血栓治疗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8) :91-92.

脑血栓康复 篇4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00)【摘要】目的 对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68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结果 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 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关键词】康复护理;糖尿病;脑血栓;吞咽功能障碍【中国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50-01 为了对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该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最佳方案,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三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6岁,年龄最小者49岁,平均年龄64.2岁;患者中糖尿病病程最长者9年,病程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4.7年;B组患者中包括21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3岁,年龄最小者51岁,平均年龄62.9岁;患者中糖尿病病程最长者11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3.4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1.2 方法:将抽样中的68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1.3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表现完全消失,可以进行正常的吞咽和语言表达;有效: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已经有明显的好转,基本能够进行正常吞咽和语言表达;无效:患者的症状表现没有任何改变。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 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3 讨论脑血栓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一种比较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现象,而吞咽功能障碍是患者脑卒中的患者的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状表现,并会导致出现吸入性肺炎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窒息死亡[1]。对不同的吞咽肌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2]:① 对颊肌、喉部内收肌进行运动。②对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运动要进一步加强。③ 对冷刺激的吞咽反射区进行训练:取10枚无菌棉签,用5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将其浸湿,平铺于一次性输液器的包装袋中,冰冻处理2 h以上。④ 吞咽辅助肌群的训练:患者舌体努力前伸,保持3s后进行收缩,反复此动做lO~15次左右,进行抵上腭运动10~15次左右;抵左右颊部运动10次左右;咽部内的收运动训练方法为:每次进行鼓腮l0次左右,吸吮10次左右,深呼吸5次左右,每日进行2次训练。对吞咽功能障碍相对较轻的患者,进行进食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准备好必要的吸引器、氧气等抢救必须的器材。患者的进食环境应该保持安静,使患者能够充分放松,取端坐位,鼻试呼吸。进食时精力要保证集中,头偏向麻痹侧,使食物能够绕过喉的前面一侧,使咽对食团的推动力进一步提高[3]。總而言之,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并发脑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张婧.卒中后吞咽困难评价和治疗[J].世界医学杂志,2009,16(20):214-215.[2]马美玲,魏贵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功能训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0(19):217-218.[3]周惠娥,张楹德,张薇平.易化技术治疗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0(13):206-207.

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到我院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26例, 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护理组男33例, 年龄最大92岁, 年龄最小42岁, 平均年龄68岁。对照组男31例, 女32例, 其中, 年龄最大93岁, 年龄最小45岁, 平均年龄69岁。两组在病情、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明显区别, 可以进行临床比较分析。

1.2 康复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 应该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从简单的开始训练, 相同的词汇或者图片应该让患者重复两遍以上, 增强患者的记忆, 还应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 如握手、使用筷子、玩简单的游戏以及弹奏仿真钢琴等, 训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配合, 所以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增加患者的信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康复治疗中, 需要患者家属的配合, 主要包括筷子训练、呼吸训练、坐立训练等。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脑血栓患者最主要的护理方法之一, 直接关系到患者临床治疗的结果, 脑血栓患者多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会产生烦躁、自卑、抑郁、恐慌等心理, 多数脑血栓患者害怕家人嫌弃自己, 又怕疾病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 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时应温柔的对待患者, 言语亲切, 态度良好, 不能用各种理由厌烦、推诿患者, 告诉患者家属关心安慰患者, 可以给予患者少量轻松的工作, 给予患者存在感和信心。对于有怀疑态度的患者, 应该按照患者要求积极帮助患者做各项检查, 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 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患者, 告诉患者疾病不会危害患者的生命, 如果患者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就可以减少医疗费用, 使病情得到缓解, 减少痛苦。在心理护理过程中, 应该给脑血栓患者统一安排温馨舒适的病房, 方便医护人员管理的同时也能使患者更多的了解疾病, 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意病房内温度湿度适宜, 保证空气质量良好, 避免过多亲属探望, 防止影响患者的休息或引起患者的紧张。

1.3.2 疾病护理:

脑血栓患者主要的护理诊断为躯体活动障碍、吞咽困难、语言沟通障碍等, 我院患者一般为二级护理患者, 能够进行部分自理, 对于此类患者应该每2 h巡房一次,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的病情, 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早晨应协助患者进行面部清洁和梳头, 鼓励患者, 给予患者信心, 争取能让患者自己完成, 帮助患者按摩,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 对于严重的患者可以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 协助患者上厕所,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让患者进行尽量多的运动。

1.3.3 用药指导:

脑血栓患者一般需要进行静脉注射和口服药物治疗两种护理方式。在静脉注射的护理中, 应该注意选择患者不易接触的位置, 避免因患者手脚不便引起的针体脱落或刺伤患者血管, 有些注射药物不能混合, 所以应使用氯化钠注射液冲管, 氯化钠注射液不应重复使用, 避免污染。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应该告诉患者及患者家属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成分以及注意事项等, 告诉患者家属按时监督患者用药, 不可以擅自加减药物, 如有问题, 应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1.3.4 健康教育:

应该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病因、危害、危险因素和康复治疗知识, 给患者讲述自我护理方法, 给患者家属讲述家庭护理方法, 告诉患者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 应鼓励患者, 增加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指导, 帮助患者改正生活不良习惯, 给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 帮助患者家属了解饮食健康和疾病知识, 告诉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有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

1.4 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应用

1.4.1 进行康复治疗与特殊护理 (护理组) :

①对护理组的63例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达到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生活为止。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让患者有充分的信心和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③对患者进行疾病护理, 控制患者疾病的发展, 保证患者疾病的稳定。④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避免患者对药物用法用量等的不了解导致疾病的反复。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告诉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以及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

1.4.2 正常护理 (对照组) :

①对照组的63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和护理组患者同样的治疗。②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正常护理。

1.5 统计学处理:

观察结果两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应用SPSS 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把护理组的数据有效率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 用卡方检验P=0.001 (P<0.05) 为差异显着,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血栓是指异常的气态、液态、固态物质沿血液循环入侵脑动脉系统[1,2,3,4], 从而引起脑动脉管腔的闭塞, 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的疾病[5,6]。急骤起病是脑血栓患者临床表现的最主要特点, 患者大多数在病前无任何症状, 在急性起病时可能引起局限性疼痛、头晕或头痛,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我院对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让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 告诉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给患者安排了良好的病房环境, 帮助患者摆脱了自卑、孤独、抑郁的情绪[7,8], 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患者, 让患者建立了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对疾病的临床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疾病护理中, 帮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 每2 h巡视一次, 协助患者进行各种生活需求, 帮助患者按摩,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在药物指导中, 对注射类药物和口服药分别进行护理, 保证患者药物使用正常, 没有出现因药物错误导致的病情反复问题。在健康教育中, 给患者讲解了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自我护理方法, 同时发放了健康知识手册, 帮助患者改正了不良习惯, 告诉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经过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实施, 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 减少了住院时间与费用,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得到了患者及家人的认可, 实践表明, 护理措施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有效可行, 应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红业.实施责任制护理脑血栓患者的康复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8) :284.

[2]王亚琴.对脑血栓患者康复后期的治疗及家人护理浅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 2011, 3 (15) :51.

[3]贾小华.56例脑血栓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1 (12) :113.

[4]彭慧珍, 陈小丹.38例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9) :45.

[5]龚丽娜, 毛晗.90例脑血栓患者的康复及护理方法探讨[J].健康之路, 2013, 12 (1) :126.

[6]曾小群.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12) :122.

[7]曾玉玲, 罗淑琼, 曾颖晖.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 :107.

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 篇6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3例,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32例;年龄55~83岁, 平均年龄68.3岁;脑出血26例, 脑梗死37例。

2 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 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 而是疾病可能导致后遗症 (如偏瘫、失语等) 带来的恐惧、悲观、紧张、焦虑、绝望等消极情绪, 而且脑血栓后形成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 由于他们对疾病本身认识的不清楚和对疾病的恐惧, 往往会对治疗产生消极抵抗。针对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要热情、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与家属一起开导、鼓励、安慰患者, 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悲观情绪,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 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 一般护理:

为患者创造一个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温度与湿度适宜, 床单被罩定期清洗的病房。由于脑血栓患者行动不便, 所以护理人员应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 并用5%的红花酒精擦拭受压的部位或经常按摩受压部位, 特别是骨骼隆突的部位应特别注意。

2.3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

对于脑血栓患者来说, 越早进行康复治疗, 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 疾病的康复率越高, 所以当患者的病情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生命体征平稳, 一般2 d后即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 护理人员应先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选择, 患者取仰卧位, 应垫高瘫痪侧的肢体, 高度一般要超过肩部, 肘部略弯曲, 腕或手轻度伸展。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为了防止其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所以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对患者进行按摩, 每次20~45 min。按摩顺序:上肢, 从手指到前臂再到肩关节周围;下肢, 即脚趾、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当患者有足够的体力后, 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坐姿的训练。开始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 并适当的伸展手臂以及训练手和关节的灵活性;当患者能够自己从床上坐起来后, 护理人员可以开始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训练, 开始时切记不能累到患者, 每次站立的时间不能过长, 一般是靠床或靠墙站立;当患者能够自己保持平衡的时间达到15 min后, 患者可进行行走训练[3]。但是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不能上患者过度劳累。训练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自己穿衣、洗漱和吃饭, 以训练患者的自理能力。

2.4 语言康复护理:

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还应帮助其进行语言功能的训练。训练时先教患者口型, 并指导患者进行舌头的灵活训练, 为练习发音做准备。开始训练时, 应先从最简单的单音节开始, 由易到难, 由短到长, 并对照实物进行练习, 患者可在镜子的帮助下, 对发音器官的位置和口型进行校正。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 鼓励患者多开口、多练习, 对于患者的需求, 护理人员应尽量让患者自己表达, 如穿衣、吃放、上厕所等。

3 结果

63例脑血栓患者在经过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 显效38例 (60.32%) , 有效19例 (30.16%) , 无效6例 (9.52%) , 总有效率为90.48%。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4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后遗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 一般多发于老年人。急性脑血栓的病死率为5%~15%, 多数患者死于严重脑水肿引起的脑疝, 心力衰竭和肺炎等。脑血栓容易复发, 一般10%~20%患者会在10 d内发生第2次栓塞, 若复发则病死率更高。脑血栓的治疗包括血栓的消除、原发病的治疗以及后遗症的康复训练[4]。我院为了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 对63例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进行了康复训练及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以及语言功能巡礼护理, 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总有效率高达90.48%。综上所述, 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并总结其护理经验, 为临床治疗与护理脑血栓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3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 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63例脑血栓患者在经过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 显效率60.32%, 有效率30.16%, 无效率9.52%, 总有效率高达90.48%;并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了。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苏秀平, 郭莉莉.脑血栓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 :131-132.

[2]张艳琴, 张俊梅.脑血栓病人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 21 (3) :289-290.

[3]向秀芳.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5) :158-159.

脑血栓康复 篇7

1 脑血栓的特点

脑血栓即脑栓塞, 指血液中栓子随着血液流动, 进入到脑动脉, 对血管造成阻塞, 如侧枝循环不能进行代偿, 就会导致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 局灶性的神经功能受损[2]。脑血栓通常发生部位是颈内动脉系统, 在缺血性脑卒中比例约为15%~20%。脑血栓会在大脑中任何部位出现, 左侧颈总动脉的起源是主动脉弓, 发病部位多是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主干比较常见[3]。脑血栓通常是突然性的动脉阻塞, 导致脑血管痉挛, 脑组织缺血程度加重。脑血栓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可能是贫血性、混合性或出血性坏死, 出血性坏死较常见, 比例约为30%~50%[4]。发生脑血栓后, 栓子可能是不移动的, 将管腔阻塞, 或栓子分解, 进入比较小的血管, 栓塞动脉血管壁已经遭到损害, 当恢复血流后, 易流出破损血管壁, 导致出血性梗死[5]。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大众摄取的饮食中糖含量及脂肪的含量较高, 尤其是脑力劳动者, 缺乏运动和锻炼, 体能和热量消耗较少, 易产生肥胖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多发人群是中老年人, 发病比较急,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会出现多种后遗症, 患者出现功能性障碍, 临床表现为出现失语和半身不遂, 认知能力降低, 大小便失禁, 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并给患者的心理留下创伤, 患者因长期患病, 会出现心理障碍, 如自卑、抑郁等, 可加重患者的病情, 甚至死亡[6]。

2 康复期脑血栓患者社区护理的情况

近年来, 对于脑血栓护理进行的研究逐步增多。相关的研究表明, 脑血栓存活患者约有50%~70%出现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残疾。在急性期过后, 需重视脑血栓患者康复的情况。国外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 脑血栓患者处于康复期, 基于社区卫生系统, 能进行专业的教育及职业治疗。在国外, 可在社区进行家庭护理, 但存在护理人员缺少专业的知识, 缺乏社会的支持等弊端[7]。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行, 社区卫生服务会对人们的健康起到较大的作用。在当前情况下, 我国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还要健全和完善, 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主要是家属负责, 社区护理的层次水平还需增强。相关研究表明, 在我国社区护理人员需进一步提高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 在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方面, 应加强队伍建设, 向脑血栓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较好的服务, 提升护理质量, 但对于在职人员康复护理情况仍缺乏研究[8]。

3 对脑血栓加强康复期社区护理

3.1 采用护理程序

现阶段社区为家庭提供护理服务时, 主要采用护理程序。护理程序通常是系统性的, 根据科学原理, 提供护理的方式[9]。在运用护理程序时, 主要是对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 制定护理计划, 保证计划的可操作性, 患者及其家属愿意接受, 结合护理计划逐步进行实施, 对社区护理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并及时纠正。对脑血栓患者应用护理程序, 实施社区护理, 临床效果较理想, 可缓解医疗资源缺乏等问题, 发展前景较好[10]。

3.2 健康教育

国外研究表明, 家庭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现阶段, 我国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 主要的教育对象是住院患者, 对于社区脑血栓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较少。研究发现脑血栓患者健康知识的水平较低, 健康知识的水平与住院次数、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表明我国在社区健康教育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并强化研究工作[11]。有报道对进行家庭护理的脑血栓患者20例进行健康指导, 涉及的方面包括心理、安全、肢体康复、语言康复、饮食、健康生活, 预防复发等。研究结果显示, 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 可减少致残率及复发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之, 对脑血栓患者, 我国健康教育的水平比较低, 还需加大力度, 深化健康教育层次, 扩大健康教育范围, 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此外, 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需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 患者家属在健康指导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社区还需对患者家属进行系统性的教育, 提升家属对脑血栓的认识。

3.3康复护理

刘宇心等[12]报道, 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方面的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需尽早地施行康复锻炼, 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因此, 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护理越早越好。脑血栓患者在发病后半年内是最有效的康复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 在最佳康复期内进行药物治疗, 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在1年内, 约60%脑血栓患者能实现日常生活自理, 效果较显著[13]。康复服务的形式对康复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健康服务, 通常是在专业康复机构进行, 康复服务方式比较单一, 价格较昂贵, 服务的数量受到限制, 限制患者与社会的接触, 不符合多数脑血栓患者的要求[14]。基于传统护理形式的缺点, 社区护理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色。脑血栓患者社区康复护理主要是研究社区康复护理方式, 总结社区康复的模式, 施行社区康复功能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而言, 通常的社区康复方式包括2种:医师主导进行社区康复护理与护士主导进行社区康复[15]。有学者报道80例脑血栓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 在健康教育方面, 护理人员走进患者家中,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并定期随访, 护理效果较好[16]。因此, 护理人员走进患者家中, 能为脑血栓患者提供很大。为进一步提高康复护理的质量, 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时, 细心地指导家属康复护理的方法, 家属学会后, 可随时随地的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针对性更强, 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3.4 心理指导

社区护理需要做好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指导。现阶段对于康复期脑血栓患者的研究中, 心理方面的研究较多。在脑血栓患者临床护理中, 魏琴[17]报道认为脑血栓患者治疗后, 病情逐步稳定或好转, 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规律、自身心理及常规护理实现平衡状态, 在这个时间内, 患者心理特点主要是依赖及角色的习惯化。王振华[18]报道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心理护理, 对64例脑血栓患者偏A型行为模式进行研究, 分析患者的心理, 结果显示, 当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时, 有助于提高康复速度。魏琴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 王振华得出最佳的心理状态,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因此笔者建议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时, 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得患者的心情保持在最好的状态, 促进患者康复。患者由于康复的速度程度未达期望值, 易产生急躁心理。处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病程较长, 多数会产生悲观心理、失去信心等。患者心理的浮动较大, 影响到健康恢复。社区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时, 需告诉患者家属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患者的心情愉悦, 康复的速度就会加快。因此, 社区需对脑血栓患者家属进行知识教育, 并指导掌握相关的技能, 强化家属的支持系统, 使得家属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家属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 加速患者的康复。

4 小结

脑血栓康复 篇8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 早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及个体化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1]。我们对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了12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 随机分为2组, 试验组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 和对照组 (常规护理组) , 每组各60例。试验组男43例, 女17例, 年龄34~70岁, 平均年龄 (51.8±19.8) 岁, 左侧瘫痪32例, 右侧瘫痪2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0.28±8.09) 分;对照组男40例, 女20例, 年龄30~74岁, 平均年龄 (52.2±22.4) 岁, 左侧瘫痪34例, 右侧瘫痪26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28.78±10.01) 分;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2], 并经CT或MRI证实, 患者无肝肾疾病, 无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性疾病。排除颅内出血, 血压≤200/12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并经家属同意。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 应用脱水药减轻脑水肿, 降压药降低血压, 抗凝、溶栓和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试验组在上述治疗护理基础上, 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3天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1) 心理康复。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问题, 与患者感情交流, 消除孤独感、废用感及自卑感。介绍一些治愈的例子,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 同时设法丰富和充实患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解除其内心烦恼。家属从精神、生活上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 耐心, 持之以恒, 不对患者发脾气, 以鼓励和赞扬为主。 (2) 体位的摆放。急性期保持患者身体正确姿势与体位变换, 左、右侧卧及平卧相结合。 (3) 语言、智力训练。采取听、写、看、读、说等方式训练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天训练1 h以上, 如通过看电视、读报和听收音机等途径教患者发音, 若患者不能正确发音, 不理解别人的讯息, 或理解后不能依从对方指示, 都会增加患者与别人沟通的困难。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 要有耐心和多加鼓励, 可以利用图片、字卡和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 反复练习, 循序渐进。与患者交谈时, 讲话要慢, 句子要短, 内容要简单。对记忆力差的, 多与其交流最感兴趣的事情, 反复强化, 启发其记忆。 (4) 咽部训练。对吞咽困难, 呛咳的病人尽可能让病人自己动手, 坐起进食, 小口慢食, 单一性质食物, 稍稠一点的糊状液体, 可减少呛咳。 (5) 肢体功能锻练。早期康复和肢体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残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要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练, 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 不要过于疲劳, 不能操之过急, 应循序渐进, 遵循机体运动发育顺序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 按照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的顺序逐步进行, 进行功能训练。 (6) 日常生活锻炼。指导患者按正确的方式进行肌力增强训练及运动协调性训练, 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 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 由完全照顾过渡到协助照顾, 直至患者生活自理。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疗效标准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分, 计算出治疗后评分减少的百分数, 并根据减少的百分数将疗效分为4级, 即基本痊愈 (改善达80%以上) , 明显恢复 (改善60%~80%) , 好转 (改善20%~60%) , 无效 (改善不足20%或无改善) [3]。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标准:60分以上为基本自理;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40分以下为基本生活完成需要帮助[4]。用简易FeglMevyer积分评定其运动功能情况各1次, Fegl-Mevyer积分:I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85分~95分;IV级96分~99分[5]。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3.0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见表1。 (2)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见表2。 (3)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运动功能比较, 见表3。

3 讨论

脑血栓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急, 导致患者不同程度运动障碍, 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康复护理, 尤其是早期康复护理 (发病1个月内) , 对病人语言、意识、吞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6]。

a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急性脑血栓患者从人院抢救开始, 患者除接受抢救药物治疗外, 还应接受相应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为患者提供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和心理康复的各种知识, 使各项治疗和康复计划早期顺利地开展和良好持续地实施, 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7]。

有研究发现脑血栓急性期患者中90%病例心态与情绪处于负性波动, 或狂躁易怒, 或恐惧焦虑, 或悲观抑郁。负面情绪不仅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 还严重影响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使患者没有积极性, 而患者康复期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运动对患肢功能恢复极其重要[1]。本研究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 运用交流技巧, 给患者以心理支持, 积极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患者要求恢复正常的意志, 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疗效。同时做好家属工作, 使其从精神、生活上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

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 帮助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8], 本研究早期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语言、智力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 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使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及肢体功能位置, 各关节被动运动及坐位训练,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 进行肢体功能锻练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指导, 临床效果好, 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治疗4周后, 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7%, 两组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4周后,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本研究证明,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时, 只要病情允许, 就可以进行站立和行走的基本训练, 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 降低该病的致残率。

参考文献

[1]赵伟, 杨敏, 郭春妮, 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3) :276-277.

[2]吴翠萍.康复锻炼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07) :108-109.

[3]高凤荣, 赵彤.健康宣教对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旬版) , 2006, 22 (9) :55-56.

[4]张荀芳, 郑彩娥, 余丽珍.脑卒中患者ADL评定及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 (12) :1132-1133.

[5]王万利.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21) :14-15.

[6]吕美云.急性脑血栓形成动脉溶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 18 (6) :781-782.

[7]和淑玲, 周安予.康复护理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120例[J].内蒙古中医药, 2004, 23 (5) :22-23.

脑血管病继发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9

【关键词】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02-01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不规律、高血压、高血脂等使脑血管病发病率大大提高,而康复护理已成为脑血管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促使患者受损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早期进行肢体功能的被动、主动训练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我科2012年8月-2013年12月对90例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管病继发偏瘫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47岁-78岁;脑出血25例,脑梗塞65例,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1]:急剧发生或短期内呈进展性偏瘫,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经CT或MRI检查确认。

2康复护理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做好心理护理;被动与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

2.1心理护理:脑血管病继发偏瘫患者可同時存在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的交流(包括语言交流和肢体语言)可解除患者焦虑情绪,使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保持稳定的情绪,为其创造安静的环境,鼓励患者用健手进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2.2肢体的功能锻炼

2.2.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将瘫痪肢体放置功能位,关节处垫软枕,手臂外展,肘部微屈,由家人对其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每天对大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僵硬。稍能活动的病人可在他人搀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动,活动从简单的伸屈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2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帮病人经常用热水(可放入红花、艾叶)浸泡患侧肢体,促使其血液循环。

2.2.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时间不宜过长、过度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豆子等。

2.2.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家属协助下进行,开始时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步用健手协助患手;衣服宜宽大柔软,式样简单。穿衣时先穿瘫痪侧,然后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然后再脱患侧。穿裤子动作的顺序同穿上衣一样;洗澡时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发病早期实行喂食,以后逐步试行自食,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排便训练: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逐渐增加活动量。

3.评价方法:肌力评分:0度为完全瘫痪;Ⅰ度为肌肉收缩而无肢体运动;Ⅱ度肢体可做水平移动但不可对抗重力;Ⅲ度为肢体可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Ⅳ度为肢体可对抗部分阻力;Ⅴ度肌力完全正常。

4.结果本组90例病患通过相关训练,逐渐恢复正常行走、生活可基本自理者有35例。在外力协助下可行走、生活可部分自理者有29例,无行走、生活不能自理者有26例,总有效率为71.1%。

5.讨论早期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同时加快肢体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通过有效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制定相应的锻炼措施,培养正确的护理技巧,从而能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为更好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生活质量、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秋平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61

脑血栓康复 篇10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脑血栓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由于血液黏稠、流速缓慢等原因,血液中的物质聚集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栓子增大脱落,阻塞脑血管,进而造成脑组织缺血[1,2,3]。脑血栓对人的危害很大,严重时可威胁生命。脑血栓不仅可伴有多种并发症,也可能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致残。发现脑血栓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梗死区在短时间内扩大,这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4,5]。在急性期,应坚持以防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预防并治疗并发症为原则,恢复期则主要进行康复理疗(如按摩、针灸)及康复锻炼。康复护理是脑血管患者恢复阶段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含基础护理的内容,还综合应用医学、社会、教育等学科知识技术,对患者进行再训练,减少疾病造成的不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护理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出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果,为此进行了系列工作,本文就护理效果和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入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200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排除标准:CT证明不是脑血栓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痴呆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1)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不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40~89岁之间,平均(64.6±9.7)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9.0±8.21);右侧偏瘫45例,左侧偏瘫55例。(2)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在38~85岁之间,平均(62.1±10.5)岁;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8.0±9.03);右侧偏瘫49例,左侧偏瘫5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疗效评判标准

在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运动功能评分。评分标准为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Barthel指数(MBI,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Barthel指数标准:基本可以自理(60分以上);生活需要帮助(40~60分);完成基本生活需要帮助(低于40分)。评价运动功能采用简易Fegl-Mevyer积分法:

Ⅰ级(低于50分);Ⅱ级(50~84分);Ⅲ级(85~95分);Ⅳ级(96~99分)。根据量化数值的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即初步痊愈,显著改善,好转,无效。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措施

将仅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100例称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也需要进行常规护理。要对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在治疗的全程都应进行此种护理。尤其是脑血栓形成早期,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更为重要。包括对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意识等的动态监测。因为此病病程长,常须输液,且患者多有运动或意识障碍,因此输液时的护理也要加强。

1.3.2 早期康复护理

1.3.2. 1 健康肢体的主动运动

让患者在卧床过程中用健肢进行关节活动,或者以健肢协助患肢运动。这样可以防止健肢功能退化,促进血液流动,也可以保护患肢。多进行此项练习还能促进患者生活自理,利用健肢进行进食、更衣、移动身体等。

1.3.2. 2 被动按摩及被动运动

定时对患者丧失部分功能的肢体(患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免肌肉发生萎缩,关节变得僵硬或者产生褥疮。定时进行各肢体的关节活动,按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

1.3.2. 3 体位的摆放

采用平卧与左、右侧卧相结合的方式,并经常更换体位,以免一侧被压时间过长,血液循环不好,产生褥疮。

1.3.2. 4 站立、步行及坐位练习

在发病后4~5d可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开始时先以30°角坐,坚持5~10min,逐渐延长坐位时间并抬高坐位角度,在80°位置应能持续半小时。每天进行三次坐位练习。此后可扶患者到床边或有支撑的地方,让患者依靠上肢和健下肢的支撑进行站立,为步行打好基础。步行是康复锻炼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可以步行对于生活自理具有重要帮助,但练习步行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坚韧的意志。护理工作者可以在前期协助患者进行原地踏步、迈步。先联系平地行走,当恢复较好时再进行上下楼梯运动。步行训练每天应进行2~3次,上下午至少各一次。

1.3.2. 5 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康复护理

脑血栓急性期的病死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有了大幅度降低,但是语言和认知能力上的障碍依然是困扰着脑血栓患者的一大问题[6,7]。语言和认知功能的损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自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失语症状主要是构音困难的运动性失语,因此要加强口语练习,护理工作者为患者示范口型,逐字逐句的教学;还有感觉性失语患者,应定时对耳朵用声音进行刺激。患者产生的认知功能障碍源于视觉单侧忽略。应将患者的情况告诉家属,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患者提高对于患侧的注意力。此外,在恢复较好的时候,可以让患者参与做病历、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样可以加强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

1.3.2. 6 进食护理

一些患者会出现轻度吞咽障碍,可让患者进食流质食物方便吞咽,尽量摄入稠糊状流质,以免发生呛咳,进而引发肺部感染。鼓励患者自主进食,小口慢咽。

1.3.2. 7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脑血栓是其康复治疗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科学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缩小梗死范围,修复脑细胞。因此,鼓励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护理。

1.3.2. 8 心理护理与不良情绪疏导

脑血栓发病紧急,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意识不到,并且发病患者大多刚进入老年阶段。突发的疾病导致他们出现语言、运动、神经、认知障碍等,剥夺了他们的健康和正常能力,生活自理性突然降低,需要亲属照顾。很多患者会出现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还有的产生心理障碍,认为自己会拖累家人,失去复健的动力。或者相反地急于复健,却因为速度慢,需要艰苦付出而灰心。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发现问题,定期举行患者复健交流会,介绍相关的经验。有条件的还可以举办小型文娱活动,让患者在准备节目的过程中将不良情绪淡化,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康复护理。

2 结果

经统计,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93%;且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明显比实验组低;实验组步行距离比对照组总体长11.2%;实验组患者的偏瘫程度较轻,肌力较对照组高。数据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我院进行的临床护理研究表明,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通常的护理工作仅是常规护理,在恢复后才开始康复护理。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因为病情凶险,常常留下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的后遗症,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的介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证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也较好,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评价较高,因此这一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伟,杨敏,郭春妮,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53.

[2]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97.

[3]曹磊.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179.

[4]向秀芳.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53.

[5]李艳萍.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康复护理[J].山西医药,2008,36(9):83.

[6]范锦娣.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143.

上一篇:美育、艺术教育与人生下一篇:重构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