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城市

2024-07-14

发展中城市(精选10篇)

发展中城市 篇1

摘要:以循环经济为核心, 对城市垃圾进行综合利用, 一方面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 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再生资源的供给量和使用量, 减轻资源调查的依存度。提高对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城市垃圾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 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 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城市垃圾绝大多数未经处理就裸露堆放在城郊, 仅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 因此资源化程度很低, 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需要, 形成一个“垃圾产生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治理费用上升—财政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

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实践模式, 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循环经济为核心, 对城市垃圾进行综合利用, 一方面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 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再生资源的供给量和使用量, 减轻资源调查的依存度。提高对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城市垃圾概述

1. 城市垃圾的概念。

城市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市政维护和管理中产生的垃圾, 而不包括工厂所排出的工业固体废物。从卫生角度看, 城市垃圾是一种城市环境污染物, 它污染城市环境, 影响城市市容, 而且危害市民的健康, 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但从资源的角度看, 城市垃圾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 它含有许多可综合利用的物质和能源。若能回收垃圾并将其资源化, 不仅可减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还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资源。

2. 目前中国城市垃圾的分类和特点。

城市垃圾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类:食品垃圾、普通垃圾、建筑垃圾、清扫垃圾、危险垃圾等。按化学成分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两类。其主要特点是: (1) 数量大: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此外, 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如一次性用品的广泛使用, 也使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 (2) 品种多: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茶叶、碎玻璃、金属制品等。 (3) 变化大: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也使垃圾种类更加多样化, 尤其是电子垃圾日渐成为困扰全球的大问题。

3. 城市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1)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并对土壤造成污染。 (2) 堆放产生高浓度的渗透液严重污染水资源。 (3) 堆放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 (4) 造成蚊蝇滋生, 传播疾病, 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

二、城市垃圾的污染防治

1.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1) 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中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 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 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2) 城市资源化技术较落后。中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 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 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 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 因而资源化难度大, 经济效益较差。 (3) 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政府, 金额有限, 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 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 (4) 法规不健全, 管理不善。当前, 中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 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 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 管理差, 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 (5) 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 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 回收难度大。

2. 城市垃圾的处置目标。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化、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 (1) 减量化。当前处理城市垃圾的国际潮流是实施“综合性废物管理”, 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动员全体民众, 包括厂商、流通部门和消费者, 把垃圾的产生量减下来。其行动口号是:A减少浪费;B物尽其用;C回收利用。这是从垃圾源头抓起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垃圾总量、体积大大降低后, 就可减少垃圾运送、汇集中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垃圾减量化的潜力是很大的, 而其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2) 资源化。固体废弃物混在一起是垃圾, 而把它们分开后加以回收利用就会成为资源。把大部分垃圾转化为资源, 一方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资源危机, 同时节省垃圾处理的费用, 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3) 无害化。城市垃圾处理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无害化。城市垃圾的无害化首先要从源头抓起, 减少有毒有害垃圾的产生。如工厂应生产无毒害、无污染的产品, 生产中采用“绿色化学”或“绿色工艺”——这里原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 几乎所有反应物中的原子都变成产物中的原子, 反应又是一步完成的;化学反应和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溶剂、介质等是无毒害可循环使用的, 甚至是零排放。产品出厂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包装, 甚至应提倡零包装。其次, 在终端处理时应采用新工艺, 采用高新技术妥善解决垃圾处理中产生的污水和有毒害的气体,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三、运用循环经济进行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垃圾填埋、垃圾堆肥化、垃圾焚烧、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分类回收系统等环节反映了循环经济中3R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强调树立循环经济观念, 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要以循环经济原则规范自己的环境行为。

1. 填埋处理。

垃圾填埋历史久远, 是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因为该方法简单、省投资, 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 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 发展到卫生填埋, 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垃圾填埋处理的循环经济意义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1) 填埋厂最终形成新的土地可以重新开发利用, 既提高了土地的附加值, 又能尽快地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2) 垃圾填埋沼气是一种可回收资源, 具有很高的热值。

2. 堆肥处理。

堆肥是中国、印度等国家处理垃圾、粪便、制取农肥的最古老技术,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利用的一种方法。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 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已从建立简易垃圾堆肥设施发展到建立机械化连续堆肥化设施, 目前在四川和北京开展了城市垃圾制备生物复合肥的生产。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 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 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 同时生成腐殖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城市垃圾的消纳作用, 二是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的作用。采用垃圾堆肥作土壤改良剂或土壤调节剂, 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成分, 提高农作物产量, 将城市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 还原大自然, 从资源化角度看, 是最理想的处理方法。目前, 在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垃圾堆肥化的应用。

3. 焚烧处理。

焚烧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过程, 实质是碳、氢、硫等元素与氧的化学反应。垃圾焚烧后, 释放出热能, 同时产生烟气和固体残渣。热能要回收, 烟气要净化, 残渣要消化, 这是焚烧处理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 减容性好, 无害化彻底, 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 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氧化分解, 达到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获得副产品的目的。几乎所有的有机性废物都可以用焚烧法处理。对于无机—有机混合性固体废物, 如果有机物是有毒有害物质, 一般也最好采用焚烧法处理。焚烧法适用于处理可燃物较多的垃圾。采用焚烧法, 必须注意不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日本以及欧洲的瑞士、瑞典等国在一般焚烧法基础上, 还发展了高温与中温分解, 使垃圾在1650℃以上的高温下基本或完全燃烧, 将其释放的能量作为能源回收。

4.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

城市垃圾蕴含着大量的废纸、废塑料、玻璃、废旧电器等资源。如在中国城市垃圾中, 废纸的含量约占2%~12%, 每收回一吨废纸, 可以重新造纸800千克, 节约木材4立方米, 节约用电400度, 节约煤炭400千克, 节水30吨;玻璃类制品约占中国垃圾总量的1.87%, 利用1吨破碎玻璃回炉可以节煤1吨, 节约用电400度。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采取垃圾分类的收集方法, 不仅回收了大量资金, 使垃圾得到回收、循环利用, 而且大大减少了垃圾的运输费用, 降低了垃圾的处理成本, 如美国2000年废纸回收率达到50%。

四、循环经济在处理城市垃圾中存在的问题和体系构建

1. 垃圾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由于“政企不分”, 政府机构既要负责管理, 又要负责服务, 导致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 又不能很好地进行服务, 出现问题又责任不清, 执法立法同为一体, 是目前管理体制最大的弊端。垃圾处理涉及城建、环卫、街道等多级政府部门, 多头管理, 各自为政, 职责不清楚。 (2) 资金配置不足制约了垃圾处理资源化。作为城市垃圾处理企业, 需要大量的资金。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由于财政困难, 政府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垃圾的综合利用, 大部分城市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堤沟和填坑的简单方式消纳城市垃圾。 (3) 企业、市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待提高。在传统的城市管理体制下, 政府成为惟一责任者, 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管理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 似乎与企业、市民无关。垃圾分类、袋装化, 垃圾产生量多少, 处理费用高低均与垃圾生产者无关, 因而造成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存在。

2. 城市垃圾处理循环体系构建战略。

(1) 垃圾处理产业化、企业化。将现有的垃圾处理系统进行改制, 改成城市垃圾处理企业, 走综合处理技术路线, 提高技术集成能力。改革现行的城市垃圾管理体制, 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 扩大融资渠道。 (2) 建立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体系。通过垃圾处理法规的建立, 明确城市垃圾处理的主体、责任、权利、要求和规范。征收城市垃圾费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既为城市垃圾的资源化筹措了资金, 又能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量。 (3) 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 提高综合利用率, 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研究表明, 中国城市垃圾资源今后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除回收再生和综合利用外, 最终处理应有60%用于填埋, 30%堆肥, 10%焚烧。 (4) 加强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首先, 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法规体系。其次, 要改变目前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最后, 建立城市垃圾资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管理能力。 (5)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废旧回收, 鼓励有关部门加强废旧物质的回收工作, 推动旧货市场的发展。[责任编辑吴高君]

我的梦中城市 篇2

关于纽约——其实也可以说关于任何大城市,不过说纽约更加确切,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仍旧是大到这么与众不同的——在从前也如在现在,那使我感到兴味的东西,就是它显示于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之间的那种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

我有一次看见一个可怜的、一半失了神的而且打皱得很厉害的小小缝衣妇,住在冷街上一所分租房子厅堂角落的夹板房里,用着一个放在柜子上的火酒炉子在做饭。在那间房的四周,也有着充分空间可以大大地跨三步。

“我宁可住在纽约这种夹板房里,也不情愿住乡下那种十五间房的屋子。”她有一次发过这样的议论,当时她那双可怜的没有颜色的小眼睛,包含着那么多的光彩和活气,是我在她身上从来不曾看见过,也从来不再见到的。她有一种方法贴补她的缝纫的收入,就是替那些和她自己一般下等的人在纸牌、茶叶、咖啡渣之类里面望运气,告诉许多人说要有恋爱和财气了,其实这两项东西都是他们永远不会见到的。原来那个城市的色彩、声音和光耀,就只叫她见识见识,也就足够赔补她一切的不幸了。

而我自己也不曾感觉到那种炫耀吗?现在不也还是感觉到吗?百老汇路,当四十二条街口,在这些始终如一的夜晚,城市是被西部来的如云的游览闲人所拥挤。所有的店门都开着,差不多所有酒店的窗户都张得大大的,让那种太没事干的过路人可以看望。这里就是这个大城市,而它是醉态的,梦态的。一个五月或是六月的月亮将要像擦亮的银盘一样高高挂在高墙间。一百乃至一千面电灯招牌将在那里霎眼。穿着夏衣戴着漂亮帽子的市民和游人的潮水;载着无穷货品震荡着去尽无足重轻的使命的街车;像嵌宝石的苍蝇一般飞来飞去的出租汽车和私人汽车。就是那轧士林也贡献了一种特异的香气。生活在发泡,在闪耀;漂亮的言谈、散漫的材料。百老汇路就是这样的。

还有那五马路,那条歌唱的水晶街,在一个有市面的晌午,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一般热闹。当正二三月间,春来欢迎你的时候,那条街的窗口都拥塞着精美无遮的薄绸以及各色各样的缥缈玲珑的饰品,还再有什么能一样分明地报告你春的到来吗?十一月一开头,它便歌唱起棕榈机、新开港以及热带和暖海的大大小小的快乐。你看见这么一幅图画,看见那些划开了上层的住宅,总以为全世界都是非常的繁荣、独出而快乐的了。然而,你倘使知道那个俗艳的社会的矮丛,那个介于成功的高树之间的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你就得知这些无边的巨厦里面并没有一桩社会的事件是完美而沉默的了!

我常常想到那龐大数量的下层人,那些除开自己的青春和志向之外再没有东西推荐他们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日日时时将他们的面孔朝着纽约,侦察着那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怎样的财富或名誉,不然就是未来的位置和舒适,再不然就是他们将可收获的无论什么。啊,他们的青春的眼睛是沉醉在它的希望里了!于是,我又想到全世界一切有力的和半有力的男男女女们,在纽约以外的什么地方勤劳着这样那样的工作——一爿店铺,一个矿场,一家银行,一种职业——唯一的志向就是要去达到一个地位,可以靠他们的财富进入而留居纽约,支配着大众,而在他们认为是奢侈的里面奢侈着。

你就想想这里的幻觉吧,真是深刻而动人的催眠术哩!强者和弱者,聪明人和愚蠢人,心的贪馋者和眼的贪馋者,都怎样向那庞大东西寻求忘忧草,寻求迷魂汤。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拿出那样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他们是展示着怎样一种刺人的颤抖的热心。怎样的,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行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力量出卖它所能支配范围里面一个几乎是高利贷的部分,名誉和权力出卖它们的尊严和存在,老年出卖它的疲乏的时间,以求获得这一切之中的不过一个小部分,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你几乎不能听见它们唱它的赞美歌吗?

【适用话题】城市生活;青春;奋斗

发展中城市 篇3

1 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地区可持续性评价, 大多采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UNCSD) 于1996年建立的“驱动力—状态响应” (DSR) 指标体系, 该方式为压力和状态 (如酸雨强度) 设定参照标准, 并用实际值和参照值进行对比, 评价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体系分为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四大类在内的140多个指标[3]。很多学者对于研究系统的复杂性及角度不同, 在具体评价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研究上亦有所不同, 但大部分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构建了某些特定区域的指标体系[4]。国内关于生态文明评价研究, 具有影响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北京大学杨开忠于2011年提出“生态文明指数” (ECI) , 即: (地区人均GDP/地区生态足迹) / (全国人均GDP/全国平均生态足迹) x100, 该方法主要对各研究区域的生态足迹与GDP的比值作为评价标准, 通常使用经济价值增加量和资源环境消耗增加量的比值来衡量[5]。另一类是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层次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国内学者普遍采用的方法, 如关琰珠等构建了厦门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并展开了该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评价[6];周冯琦设计了上海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该市产业结构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循环经济发展与实践、可持续消费推广的实践、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文明观念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比较等内容进行了分析[7]。这些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为进一步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因此, 在设计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按照生态文明的内涵及任务, 可以将系统分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生活水平、资源利用、污染减排、生态建设6大子系统。虽然生态文化和政策制度虽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这方面的信息难以收集和量化, 其建设结果也可以认为在上述6大子系统中得到具体反映, 因此没有考虑到系统中。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独立性和代表性, 筛选了22个指标作为指标层, 具体的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依据国际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现状值以及国家相关规定来确定各项指标的度量标准;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及指标的权重 (见表1) 。

其中,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 (C19) 计算方法为:

式中:P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Pi为i项空气污染物的分指数;

Fi为i项空气污染物的污染负荷系数;

Ci为i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均值;

Si为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为计入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本研究综合污染指数法选取的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 (PM1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3种污染物作为评价参数, 评价标准采用环保部设计的空气污染状况分级标准。单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 (C22) 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计算得出。

式中, ESV为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

VC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功能总服务价值系;

Ai为研究区内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n为土地利用类型数目。

3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评价模型设计

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评价体系转化成一个三级的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是按照由指标到总目标的顺序逐层聚合:第一级评价为具体指标评价;第二级子系统层的评价;第三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发展水平综合性评价, 并根据发展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建立分类标准。

3.1 指标发展水平指数 (Lci)

3.2 子系统发展水平指数 (Lbk)

3.3 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La)

评价系统由6个子系统构成, 其子系统在所属系统中的权重为bkw, La为评价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则:。

3.4 发展水平评价等级及分类

将子系统和系统的发展水平评价得出结果值等级分为8个等级 (A+为最优, D-为最差) , 并进行分类 (见表2) 。

4 滇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评价

滇中城市群由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市 (州) 行政辖区组成, 总规划面积9.6万km2, 区域内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 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最主要的产业聚集区 (经济总量占全省60%) ;但同时也是环境影响最大, 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集中的区域 (如2010年能源消耗占全省51.5%, 废水排放量占全省52.4%)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发[2011]11号) 明确指出“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 将滇中地区培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1年5月27日云南省政府公布了《滇中城市群规划修编2009-2030》, 根据规划, 到2030年末滇中总人口规模约为2400万人, 城镇化水平达到75%。由于滇中城市群位于西部边疆欠发达地区, 地理环境特殊, 生态位置重要, 少数民族众多, 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因此科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滇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计算结果

将滇中城市群2005、2010年间的指标数据输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求得滇中城市群各子系统建设发展水平结果 (见表3) 和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见图1) 。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云南省统计年鉴》, 滇中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环境状况公报》等资料。

4.2 评价结果分析

4.2.1 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经济发展水平计算结果和等级分类, 可以得出:1) 经济发展建设水平逐年提高, 但发展不平衡, 发展水平处于靠后等级。到2010年, 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相比:昆明>玉溪>楚雄>曲靖;昆明和玉溪经济发展相对较好, 属于濒临落后类;楚雄和曲靖属于轻度落后类。2) 基础条件建设发展水平总体提高, 发展水平处于中间等级。到2010年, 各城市基础条件发展水平指数相比:昆明>玉溪>楚雄>曲靖, 昆明处在较高发展水平, 属于良好发展类;曲靖处濒临落后类;玉溪、楚雄均处于初级发展类。3) 生活水平发展水平很快, 但发展水平等级仍然靠后。到2010年, 各城市生活发展水平指数相比:昆明>玉溪>曲靖>楚雄, 昆明生活水平比楚雄高25%。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生活水平发展水平等级均为濒临落后。4) 资源利用增长很快, 但发展水平等级仍然靠后。到2010年, 各城市资源利用发展水平指数相比:昆明>玉溪>曲靖>楚雄, 昆明的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级为初级发展;曲靖、玉溪为濒临落后;楚雄为轻度落后;昆明资源利用比楚雄高40.6%。5) 污染减排水平发展很快, 但发展水平等级差异明显。到2010年, 各城市污染减排发展水平指数相比:玉溪>昆明>楚雄>曲靖。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污染减排发展水平等级分别为初级发展、初级发展、初级发展、轻度落后。6) 生态建设发展虽然相对较慢, 但发展水平等级居前, 到2010年, 各城市生态建设发展水平指数相比:楚雄>玉溪>昆明>曲靖。昆明、曲靖为良好发展;玉溪、楚雄为优质发展。

4.2.2 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滇中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均逐年增长。经过6年的发展, 其中, 昆明由2005年的0.448上升到0.567, 增长了26.6%;曲靖由2005年的0.328上升到0.427, 增长了30.4%;玉溪由2005年的0.448上升到0.545, 增长了21.8%;楚雄由2005年的0.400上升到0.4715, 增长了18.3%。曲靖综合发展水平增长最快, 昆明其次, 2008年前, 昆明要略低于玉溪, 而2009-2010年间, 昆明发展水平要略高于玉溪。到2010年, 昆明市综合发展水平等级为“B-”, 处于中级发展阶段, 其中, 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等级为: (生态建设>基础条件) (A-) (良好发展) > (污染减排>资源利用) (B-) (生活水平>经济发展) (C+) 。曲靖市综合发展水平等级为“C+”处于濒临落后阶段, 其中, 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等级为:生态建设 (A-) > (基础条件>资源利用>生活水平) (C+) > (污染减排>经济发展) (C-) 。玉溪市综合发展水平等级为“B-”, 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等级为:生态建设 (A+) > (基础条件>污染减排) (B-) > (资源利用>生活水平>经济发展) (C+) 。楚雄州综合发展水平等级为“C+”, 处于濒临落后阶段, 其中, 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等级为:生态建设 (A+) >基础条件 (B-) > (生活水平>资源利用) (C+) > (污染减排>经济发展) (C-) 。 (3) 2010年滇中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值相比较为:昆明>玉溪>楚雄>曲靖。

5 滇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滇中城市群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尤其是在生态建设以及基础条件方面。

5.1 存在的问题

1) 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不高, 如昆明和玉溪两市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曲靖和楚雄两市处于濒临落后阶段, 与优质发展阶段还有一定的差距。2) 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不平衡性, 如昆明和玉溪两市的发展要明显好于曲靖和楚雄两市, 这种不平衡会严重影响各地区的发展, 无论是经济、生活水平、教育等各方面都会受影响。3)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各子系统发展不协调性, 如昆明市各子系统建设中, 生态建设与基础条件方面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而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处于濒临落后阶段。4) 各城市子系统建设发展差异明显, 如滇中各城市基础条件建设方面, 昆明市处于良好发展阶段, 而玉溪市和楚雄州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5.2 提出对策与建议

加强滇中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协调性。协调性是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滇中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协调性,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大力加强经济建设,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目前各城市经济和生活水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同时, 还应提高人均收入, 缩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差距, 改善居民生活。二是不断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减少污染排放。滇中各城市应降低能源消耗, 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开发生态能源, 逐步降低对化工燃料能源的依赖;集约用水, 降低单位GDP水耗;节约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 制定严格的企业“三废”排放标准;建设生态工业, 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作用, 发展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三是要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发达的城市交通网络以及水利工程设施, 增加教育医疗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生态功能区,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大力开展低产林改造,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提高土地生态服务价值。

促进滇中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均衡性。滇中城市群是一个城市体系, 各城市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因此各城市应结合实际, 确定自身发展的优势,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昆明作为滇中核心城市, 应大力发展以物流、商贸、金融、教育、商务会展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产业;曲靖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可在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重化工, 并大力开发新材料产业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玉溪凭借优质的生态建设可优先发展旅游、教育、高新产业等绿色环保型产业;楚雄是彝族特色鲜明, 可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民族文化产业。

树立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意识。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 因此我们社会各界应不断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意识。政府必须发挥其引导作用,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各方面, 将国土空间科学开发、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环境治理、生态补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既是生态环境的最大影响者也是最终受益者, 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应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 明晰企业的契约责任, 建立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监管, 建立健全对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每个公民应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观念, 树立生态意识, 改变以往生活和消费方式, 提倡绿色消费方式, 即弘扬勤俭节约、低污染、有益健康的消费模式。

参考文献

[1]Prinz D.Water resources in arid regions and their sustainable management[J].Ann.Arid Zone, 2001, 39 (3) , 251-252.

[2]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08 (1) .

[3]OttW.Environmental Indices Theory and practice[M].Ann Arbor:Science Publishers, Inc, 1978.

[4]Den Buffer FAN, Verbruggen H, Measuring the fade-off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a clean environment[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4, (2) :32-36.

[5]杨开忠.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 2011, (12) :34-39.

发展中城市 篇4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作用

城市规划对于体现不同历史文化之美的城市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在城市建设与这个城市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上,城市规划起着合理划分作用;在城市的文化遗产的挖掘中,城市规划起着保护性的作用;在社会利益与经济效益的划分上,城市规划能够合理的分配二者的关系。在二十多年前,国家就已经公布了国家級历史文化古城的名单,这就为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创了先河。当然在以前城市的建设中,城市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就会主动的保护这些文化古物,这是我国城市建设相关管理部门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管理部门开始融洽关系的开端。从那以后,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一、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详细定义

一般人们认为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广义上就是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遗产,当然,那些古人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如人民喜爱听的民歌,中国人庆祝的春节等节日也都在文化遗产的范围内。随着人们观念的进步,很多古人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像是珠海古老遗韵的三灶民歌、迎新纳福的三灶鹤舞、精美绝伦的三灶编织、美味可口的唐家湾茶果也陆续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内。在那些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遗产中,古董,古书籍这些都被定义为可以移动的文物,而那些古人的住址,像是苏兆征故居、苏曼殊故居以及老祠堂这些建筑物都被纳入到不可移动的文物范围之内。随着我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接近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在另一方面上体现了当今时代经济以及市场的全球化。

二、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城市规划发挥作用的分析

1.城市规划能够很好地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

在进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城市规划能够很好地对文化古迹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像是在我国的《文物保护法》中,有条例明确规定在进行文物的保护工作时,需要保护好文物周边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真正正的避免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对文物造成损坏。保护文物工作第一步就是做好文物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很多的历史一流的信息都包含在了文物周边的环境中里,具有历史文物同等的历史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相对来说是比较局限的,所以城市规划相关的工作人员从历史文化遗产周围的环境入手去对历史信息进行了勘探。这一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考古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考古人员能够站在勘探历史信息的立场上对历史遗产的用途以及意义进行研究探讨,只有这样,才能算真正的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由于历史文化遗产是精神的传承,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需要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在做好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开放。同样,在城市的建设中,规划部门也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保留,像是以往的护城河,相关的管理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修复或者利用,让人们从现代化的建筑中可以体会出我们以往的辉煌,这种历史文化遗产的再利用规划在城市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城市规划能够很好地保护城市的古街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可以很好地对城市的古街进行保护。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古街保护工作不属于城市的文物保护工作的范围,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对这些古街进行保护。当然,在进行城市的建设的时候,古街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就需要相关的规划部门对这些古街的形象进行很好地塑造,从而能建立起一个城市的印象缩影。为了做到这一点,城市建设的规划部门需要严格地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部门对最真实的历史进行保护。尽管古街的建筑价值比不上那些可以动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是它们还是在历史建筑的范围之内,最能够代表这个城市以往的发展状况,所以规划部门尽最大的努力保持这些古街原来的面貌,促进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行。

(二)规划部门对古街的全部面貌进行了保护。在进行古街的保护工作时,规划部门不仅仅考虑到了建筑物的保护,还考虑到了对建筑物周边的环境的保护,从而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三)在保护原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再次利用。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城市规划不仅仅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还发挥了他们的最大意义。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对这些古建筑所代表的历史意义进行保护,没有仅仅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而改变原有的建筑,而是尽最大努力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

3.城市规划要结合历史文化,既要创新又可传承文化

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是建设美好城市特色的最低成本的捷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愈显关键的指标。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新起和扩大也使传统文物保护方法变得无法适应,需要传统方法的改进和更多学科的参与,这也就呼唤城市规划设计的更深、更广的涉入。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对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发挥特殊的效能。文化遗产的科学展示和永续利用,是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

国外规划师、建筑师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数很多,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在展示利用方面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既很好地保存了文化遗产的历史信息,又形象地展示出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同时还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时间不长,但最近的一些新的遗产保护类型,如工业遗产的保护、厂房大空间的利用,都给规划设计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展示利用的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历史信息,保存真实历史信息的重要意义在于把那些我们尚不认识、不理解的信息完整地留给后人,让他们去发掘和收获,这才是保存历史信息的最大价值。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规划师建筑师执意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忽视历史信息的保存,不研究遗产及其环境的历史状况,不去研究所他们携带的历史信息,从而也不认识其信息价值,设计中美化了环境丢掉了历史,甚至曲解了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环境的保护也要有新的思路,《西安宣言》中提出了文化遗产环境的新概念,要研究与之适应的保护方法,城市规划在此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其实,中国传统城市设计中已有许多相关经验,如城市选址讲究形胜,房屋建筑讲究“风水”,这些是传统的规划手法,但它们却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相得益彰,这与文化遗产环境的概念是一致的。

三、城市规划如何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为了尽可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规划部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像是北京作为九朝古都,在城市规划时提出保护北京城内特有的街道胡同分布格局、保护城内呈现凸字型的轮廓线、保护古城中轴线、保护古城建筑的整体与局部等,具体明确对古物进行保护。因此,要想延续老城别具一格的文化风貌,就要对新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从城体高度、颜色、建筑风格等进行要求,当然不是原原本本的进行保护,只需要整体风貌的留存就行了。所谓的继承,就是不拘一格,另辟蹊径,走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保留特色的布局和传统元素、新旧结合,让人浮想联翩,进而进入旧时风景。

合理城市设计,旧城改造是为了使原来的城市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使市民能够工作、生活在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环境当中,所以城市的设计及城市的再建设是旧城改造的重中之重,但是这种新的城市设计和再建设也要根据所设定的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来进行。对于在已保护的古建筑周围进行的城市建设,应在总体设计上与古建筑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使城市有整体感、协调感,处理好现代化和历史性的关系,不至于出现一个城市,两种文化的现象,这会使城市出现分裂感。如在进行古建筑周围建设时,新建的建筑物在外形结构、高度体量上应与古建筑相照应,甚至是相一致,不能出现一片古朴的古建筑群孤独的陷入大片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这种格格不入将会埋没了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古建筑群,同样带给别人一种极度的不协调感,这样的城市设计将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

科学规划,协调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科学的规划出发,在保护中寻求发展。规划是从全局出发,对整体的部署和安排,有利于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整体的协调,达到和谐发展。旧城改造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涉及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综合性,一个全局性的综合性的规划显得更为必要。要想协调好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拆与留的矛盾,一个具体详细的旧城改造规划必不可少。城市是一个活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它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构成。其重点就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模式,处理好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与名城文脉复兴的关系。

以上列举的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例子,除真实留存的实物古建筑,还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外延,如民间艺术、戏曲音乐、名人轶事、经典民俗等。它们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同时与建筑相互依存形成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久而久之成了属于整个人类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在城市规划中,人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历史文化遗产的得以继承,历代工匠的智慧财富得以流传,挖掘了文化财富,兼顾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城市的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进行了一些限制,因此也会牵扯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城市规划也不能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困难,但是没有良好的城市规划也是不行的,城市在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中需要建立良好有序的保护机制,這样城市规划才能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效用,帮助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结构合理、环境日益优美的整体效果,做到真正保护文化遗产。当然还需要完善的立法和制度,执法者严格执法,保护机制需要紧密联系、有效结合,城市规划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以南京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15(02)

[2] 徐君华. 试论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J]. 山西建筑.2014(11)

[3]任建立,杨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J].建设科技.2008(13)

[4]陈宁,周炳中.城市化进程下的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经济论坛.2015(01)

发展中城市 篇5

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否能够准确、及时、完整、详细的利用好档案, 是衡量和检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如果无法有效的利用档案, 档案及档案管理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价值。

(1) 城市的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 在城市的管理、建设、规划和人民的生活中都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以及客观的存在价值。档案的存在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需要, 是让后人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需要。

(2) 城市档案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料, 可以广泛反映城市的建设规模、功能和层次。不仅是对旧城面貌的见证, 也是城市在发展和改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和权威凭证, 充分的体现了档案的应用价值。只有建立起完整的档案系统, 才能发挥出档案的作用。城市档案的特殊价值是其它的档案无法相比的, 管理、利用好这些价值, 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城市档案在城市管理、建设、规划等工作中, 在城市基础建设、编史修志、解决地产纠纷、科学研究、房屋和土地普查等工作中, 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城市档案管理的发展前景是有效的开发利用好档案的信息系统, 实现城市管理和建设的现代化。江泽民同志就指出:“档案工作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 以后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城市档案包括城市在发展的历程中进行管理、建设、规划和科研、施工、设计等活动应当保存的录音、影像、样品、模型、计算数据、文字材料、图标、图纸等材料。如何将资料变成现代信息是城市档案管理的主要课题。

1. 强化依法治档的意识

城市档案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多少、对社会吸引力的强弱, 关键问题在于档案是否丰富, 能否让使用者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因此, 必须首先严格的依法扩大档案进馆的渠道, 特别是竣工档案的进馆渠道, 收集准确、完整的档案。目前主要的一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建设部所颁发的《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档案局所颁发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间暂行办法》中的规定, 认真的做好接收档案的工作。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行政规章, 用法律法规的手段来界定必须进馆的范围, 要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应当承担的责任, 确保档案进馆有着畅通的渠道。

2. 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作用

目前, 许多的城建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将技术工程档案递送当地的城建档案馆进行审验, 建设施工单位和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城建档案的知识没有太多的了解, 对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这也是由于社会各界普遍对于城建档案所知甚少, 并没有产生出一种城建档案必须要规范管理的氛围。相关的主管部门、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使用多样化的方式向公众宣传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使公众充分地认识到规范城建档案有利于推动城市的进步,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 使全社会都共同关心城建档案的工作。

3. 加强档案的整理和收集

目前各地的档案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馆藏的内容不丰富, 结构不合理, 形式单一。因此, 档案馆必须要加强经常性的接收档案的业务指导, 及时地帮助施工建设单位整理资料, 上门收取档案, 严禁出现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散失的情况;经常和建设施工系统的单位、主管沟通关系, 积极掌握市政建筑、施工的动态, 将市政工程档案、建筑规划档案等进行及时的接受存档。保证建设系统的档案收集渠道通畅, 使档案的收集工作做到完整、系统、全面。随着服务措施不断到位, 收集渠道的畅通, 收集方法的改善, 档案的资料必然会大幅增加, 要注重精选、梳理, 使档案做到既全面又可以突出重点, 保证档案的质量。

4. 使用科学的保存方法

首先做好编号和立卷, 对于工程设计的档案按照工程项目、性质的分类法分类, 编号和立卷要和分类科目的体系对应, 规划设计档案时最好可以按照归档的年代进行立卷, 每轮规划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保证案卷编号不变, 即在一个案卷号下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多卷档案, 有利于调阅时进行对比, 提高档案管理的价值。

5.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干部, 和工作的需要及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式相比都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要想让档案管理的工作跟上全国飞速发展的形式, 必须高度重视培养档案人才。首先要认真抓好档案知识的培训, 尤其是档案高等学历教育;其次要高度的重视再继续教育;再次, 要将在岗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岗培训时提高档案干部业务素质和政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开展在岗培训时,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不拘泥于单一的培训。

6. 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档案的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利用, 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便利, 通过建立信息网络来加快城建档案的利用, 任何信息都具有共同的特性:传输性。拥有的传输渠道越多越畅通, 档案信息就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因此加强建设档案网络, 建立规范的档案目录中心就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冯强.档案管理[Ml.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06

[2]肖秋慧档案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08

[3]王德起, 善勇, 城市管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9

[4]安小米、王淑珍.城市建设文件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6

发展中城市 篇6

城市文化建设应当如何具体定位?如何具体设定目标?以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予以推进?这都是我们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当回答的问题。本文正是以成都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目标与具体措施为视角, 解读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地域文化特色保护与传承、城市和谐文化建设问题。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全面总结了成都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 深入分析当前形势, 深刻认识成都实际, 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成都市建设文化强市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就是努力把成都市建设成为中国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在发展规划上, 成都市提出了由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由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跨越, 目标的基本指向是奋力推进成都作为西部“首位城市”的城市现代化进程。经初步核算, 2013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9 108.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0.2%[1]。仅从经济指标上看, 成都市基本实现了由副省级城市第二方阵向第一方阵跨越的目标。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在城乡统筹发展, 也就是城市化进程中, 在经济形态上的主要表现是;从第一产业为主过渡到以第二、三产业, 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在社会形态上的主要表现是;从居民依托土地分散居住为主过渡到居民依托城市综合配套条件集中居住为主, 由此, 社会管理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居民劳动方式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巨著《城市文化》中, 对城市是这样定义的。“完全意义上的城市是一个地理网络、经济组织、体制过程、社会活动剧场以及一个具有集体统一性的审美符号。”[2]由此可见,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天然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有学者认为, 芒福德从文化与城市的关联中揭示城市本质, 认为城市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文化磁体和容器, 通过吸引、融合、储存和传播文化而不断丰富人性, 发展人, 孕育新人类。芒福德对城市本质加以文化指认, 认为城市的深层本质在于文化;城市文化在时空维度所具备的特征决定着城市的特殊功能[3]。这一叙述更加强调了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决定作用。为了顺利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 成都市需要充分认识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注重城市化进程中西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努力构建成都和谐城市文化。

一、注重城市化进程中巴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第一, 要在成都城市文化建设定位中凸显巴蜀文化。成都市委提出的成都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为此, 要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为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决定性基础。成都的当代城市文化定位必须围绕并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展开。具体地说, 成都首先应当是一座有着现代化物质文化载体的城市, 这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成都还应当是一座面向全世界开放的, 能够让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 相得益彰的城市, 这是国际化的基本要求。同时, 成都更应当是生态良好, 环境优美, 具有田园牧歌般美景的宜人、宜居之城。我们还必须看到, 成都地处川西平原,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加上成都居民几千年的建设、耕耘, 作为历史文化古城, 自古就有“扬一益二”的美誉, 与重庆一起构成了巴蜀文化的两大代表城市。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成都引以为傲的城市文化。今天, 推进成都城市文化建设, 首先要着重做好当代城市文化的准确定位, 而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巴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第二, 要在锻造成都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命活力中固守巴蜀文化。一座城市居民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弘扬科学、尊重传统、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良好精神状态, 就是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命活力。只有源于城市居民自身的, 具有个性特质的文化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巴蜀文化作为传统文化, 有着不可替代的固有价值, 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价值。为此, 应当努力强化全体城市居民, 当然也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对巴蜀文化的价值认识, 坚守对巴蜀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的尊重, 坚守对巴蜀文化表现形式及巴蜀文化完整性的尊重。为此, 对巴蜀文化价值的承认与尊重, 应当成为城市党委和政府最基本的政策目标。一座有着旺盛生命力的城市理应具有独特文化个性。因此, 城市文化的个性特色锻造, 即对巴蜀文化的固守就成为了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 有一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 这就是城市建设的趋同性与城市个性的灭失。我们要看到, 一座城市只有永保其固有的特色, 在城市文化的传统上既要有固守, 又有文化上的与时俱进, 才能向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第三, 要全面认识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形态。巴蜀文化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国、蜀国的中心城市为发展渊源, 具有独特个性和鲜明地域特色的, 并具有长期历史延续的文化形态。巴蜀文化从开始形成雏形到最后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地域性文化形态, 已有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厚重积淀。从文化的基本属性与特点上看, 巴蜀文化是诞生和发展于人类社会尚处于农业社会时期的典型中华传统农耕文化, 同传统农耕文明一样,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是, 巴蜀文化因为水利的发达、河网的密布, 水路交通的便利, 人口的相对集中与商品的聚集, 又形成了城市工商业的繁华与兴盛, 城市有着较强的开放性。成都与重庆都是移民城市, 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汇集到这里, 必须和谐相处, 协力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 巴蜀文化又有着强烈的包容性。在成都市推进城市化进程中, 必须充分认识到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形态。必须树立城市现代化与传统而珍贵的巴蜀文化和谐共生的观念, 注重城市化进程中巴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为巴蜀文化传承与弘扬留出充分的空间。

第四, 要正确处理文化的全球趋同化同保护和发展巴蜀文化的关系。在“地球村”的大背景下, 文化的全球趋同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巴蜀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也势必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下接受洗礼。巴蜀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可能逐渐被所谓“主流文化”所冲击, 成为次要的、不受重视的边缘文化。我们应该认识到, 文化的全球化不能以某一个西方文化为统一标准。学习他人之长, 保留自身特色, 并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顺应时代的要求而有所创新, 这才是我们文化发展与文化保护问题上的立身之本。从广义上讲, 制度就是凝固了的文化, 好的制度就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先进、优秀文化的结晶。巴蜀文化就是这种优秀文化的结晶体。因此, 城市文化建设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必须做好正确处理文化的全球趋同化与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的关系, 在当代城市文化的制度建设中强化保护和发展巴蜀文化的制度建设。

第五, 要妥善解决巴蜀文化的保护措施。具体而言, 巴蜀文化的保护应当是一种文化生态区域性保护, 即保护的对象包括则涵盖巴蜀文化的区域的所有文化空间、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说,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 预先作好文化保护规划, 融保护于建设之中, 不破坏文化遗产, 不异地新建伪文化遗产, 实现在不脱离我市城市基本形态、不改变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下的巴蜀文化保护, 才是最佳的选择。应当注意采用现代化技术对巴蜀文化进行保护。例如, 完全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对巴蜀文化的实质性保护。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巴蜀文化的载体, 在文化创意产业引入巴蜀文化的内容并以此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人脑加电脑的高新技术产业, 所需物理空间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完全可以取得既提供现代工业发展空间、创造经济财富, 又较好保护巴蜀文化形态的良好效果。应当通过文化教育实现对巴蜀文化的保护。文化的传承在本质上应该人的传承, 这才是文化保护的最可靠手段。在巴蜀文化的旧有存在空间已经固定的情况下, 有必要通过对新一代城市居民的巴蜀文化熏陶教育, 使巴蜀文化得到更多城市成员的重视和自觉保护, 让巴蜀文化的基因被输入到更多的城市居民身上, 如此, 巴蜀文化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二、在城市化进程努力构建成都和谐城市文化

反映在文化的内在张力上, 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城市文化凸显多样性与冲突性;而乡村文化更主要体现单一性与和谐性。和谐, 作为一种思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民族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这就是说, 和谐并不是指完全同一, 而是指人与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共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专用语, 其内涵特指社会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 既包括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也包括各个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良好状态的描述。它是从中国社会良性运行为要求出发对中国各种社会关系, 应具有的状态和特征所做的高度概括。实现城市社会和谐, 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努力构建城市和谐文化。构建城市和谐文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 要正确处理构建城市和谐文化所涉及的社会关系。从构建城市和谐文化所涉及的社会关系上看, 城市的社会关系主要有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城市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问题既是构建城市和谐文化的基础, 也是潜在的矛盾源。就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而言, 在其主要方面, 政府作为人民共同授权行使公权力的组织, 其核心职能正是维护人民的利益与个人发展, 追求幸福的生活。这种主体价值指向的一致性, 当然也决定了其共性或和谐性。但从另一方面看, 政府行使公权力不当, 有可能对个人权利构成潜在的削弱或威胁。正是基于此, 才需要对公权力进行限制与规范, 这就是冲突的一面或者“和而不同”的一面。就城市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存在城市社会成员全部或局部利益的一致性, 这是一座城市社会成员形成和谐社会的最重要基础。但不可否认, 城市社会成员各自利益是相对独立的, 其利益之间也会产生冲突。这种城市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其协调需要的正是政府公权力和其所依据的公共利益。这是构建城市和谐文化中应当具有的协调和处理城市社会成员、城市社会群体间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则。

其次, 构建城市和谐文化必须以法冶方法推进。正如和谐社会必然是法冶社会一样, 城市和谐文化必然是法冶文化。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和谐社会其他组成部分的实现保障, 和谐社会的其他内容无一不需要法治的精神和力量来促进和保障。所有城市社会的成员, 其根本需求的满足都是依赖于同其他城市社会的多种形式的合作而得以实现的。既然合作是满足城市社会成员需求的必然途径, 那么, 合作而不是冲突, 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城市社会成员共同的和必然的选择。和谐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 其核心就是消除冲突。和谐文化既包括个人自身观念的和谐, 也包括不同主体之间的文化观念的和谐, 即不同主体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和宽容。

再次, 构建城市和谐文化应当以形成秩序为指向。秩序表示的是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状态。“秩序的概念, 意指在自然界与社会进程运转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4]城市秩序指在城市社会进程运转中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治”, 就是表示社会的有序状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巩固, “乱”则表示社会秩序的破坏和社会的无序状态。城市和谐文化中的秩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 即所有社会成员都被纳入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系之中, 每一个人都被置于一种确定的社会地位而相对固定, 各成员及各种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都被社会以法律及其他方式予以明确规定。二是各种城市社会规范得到正常的遵守和维护。三是把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和无序的现象, 但把它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是一种社会秩序。

最后,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的创新、改革是构建城市和谐文化的基本路径。为了实现构建城市和谐文化的目标,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具体而言, 一是要按照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要求,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二是要加强平安成都和法治成都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 规范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维护城市发展所必须的社会秩序, 努力消除和化解社会冲突。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 在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征程中, 必须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 应当“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今天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宏伟工程中, 抓好城市文化建设工作, 解决好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文化建设应当如何具体定位?如何具体设定目标?以什么样的具体措施予以推进?这都是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应当回答的问题。以成都市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目标与具体措施为视角, 解读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地域文化特色保护与传承、城市和谐文化建设问题。为此, 应当注重城市化进程中巴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应当在城市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城市文化。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文化建设,成都

参考文献

[1]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14年第9次专题新闻发布通稿[Z].2014.

[2][德]海因茨·佩茨沃德.符号、文化、城市:文化批评哲学五题[M].邓文华,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72.

[3]赵强.芒福德的城市观及其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园林景观中城市景观墙探析 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景观墙,材料,应用

1 引言

园林景观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广泛涉及地面、花草、树木、水体、栏杆、墙体等, 而城市景观墙在园林景观中可充当主景、点景、障景等角色。如今, 城市景观墙逐渐成为表达文化的载体, 也是突出地域特征, 建设文化城市的重要表达方式, 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探究和实践。

2 城市园林景观中墙的景观表现形式

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而言, 城市景观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砖墙、土墙或水幕墙, 它还拥有多种功能与形态, 包括由金属、木材、石材、新型生态材料等组成的集合, 在发挥遮挡视线、分割空间、避免水土流失等作用的同时还能形成独立的景观[1]。

从形式的角度可将城市景观墙大致分为硬质墙、软质墙两类。一方面, 硬质墙的首要目的是空间围合, 其设计需重视和周边环境的相互协调, 即便是封闭式的高墙大院空间也应考量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的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 硬质墙都是城市园林景观的背景, 使园林景观有松有驰, 有适当过渡;另一方面, 软质墙是吸附在材料各异的墙上而形成的一种立面绿化, 不仅能使生硬的城市景观墙充满生机, 还能开辟城市绿地的新天地。如果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能有机结合景观墙与绿色生态, 那么不仅墙的功能需求能得到满足, 还能发挥出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提高城市绿色占有率。当然, 色彩、质感也会对城市景观墙的审美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材料不同, 墙的使用性能也会有所差异, 地域特色也因此得到体现, 但不管墙的景观表现形式如何, 都不能脱离城市园林景观环境。城市景观墙的审美特性是组成园林景观的内容之一, 其景观表现应符合传统的城市文化, 并考虑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有序与统一, 以便完美呈现城市整体风貌。

3 园林景观中不同材料城市景观墙的应用

材料的概念是笼统的, 广义的材料指的是处于人们思想意识以外的全部物质, 所以园林景观中应用的任何元素, 不管是人工资源还是自然资源, 均隶属材料的范畴。对园林景观来说, 材料是表现设计的一种手段, 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如在设计城市公共场所时的主体就是人为环境, 石块、木材等自然材质多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在园林景观中的主体性。因此, 人们应合理选择材料景观墙, 以产生符合园林景观要求的质感, 塑造出氛围各异的城市园林空间。园林景观中不同材料城市景观墙的具体应用如下。

3.1 砖瓦景观墙应用

砖有很多种类, 主要分为烧结砖和非烧结砖, 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砖瓦材质的城市景观墙一般都是为表现质朴的风格, 即采取各种各样的拼合方法以及缝隙处理方法来创造多种纹理质感, 使景观墙的墙面富于变化。如有机结合自然砖块硬质墙与植物软质墙, 就能使城市景观墙独具西班牙风格, 且瓦块这一朴实材料不仅价格便宜, 还具备生态效果, 它的应用也能实现与植物的合理搭配, 赋予城市景观墙更强的艺术效果。

3.2 金属景观墙应用

在园林景观金属材料景观墙的应用中, 铜、钢的使用相对普遍。如在设计城市景观墙时, 最常见的景观表现形式是应用铜、不锈钢板等雕刻图案, 设计人员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可叠加开有大型门洞的片墙, 形成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铜雕景观墙的应用主要在于体现城市的历史或文化题材, 它可以是预制的雕刻材料, 也可以在景观墙表面被最终固定, 装饰性效果良好;而不锈钢板是园林景观材料的元素之一, 其雕塑感、塑造性、艺术表现效果等很强, 且外形多样, 包括弧形、拱形、折线形等, 如果能再结合特殊的色调, 那么不仅城市景观墙的视觉效果突出, 且整体园林景观环境能与其表现风格实现和谐统一。

3.3 木材景观墙应用

人们最喜欢应用的材料之一就是木材, 因为它是更亲近自然的一种原材料, 木材景观墙通常被应用于一些较小的空间。然而木材的临时性较强, 需要长期维护, 包括防腐、加压等细致处理。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木材景观墙有稳定墙面的视觉效果, 方便城市景观墙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如一些地区习惯将铁路枕木作为挡土景观墙, 有效增加了景观性与自然性。与此同时, 切割之后的木材还能制作木笼景观墙, 并在里面填充土壤、石块, 并种植各种花草, 使城市景观墙的自然特色更加显著。不管木材景观墙的形式如何, 园林景观的自然生态效果都能得到强化。

3.4 石材景观墙应用

石材应用历史已经有上千年。石材一般是由地下开采所得, 接着进行加工处理, 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精致材料, 它具备耐久性、高强度、来源丰富等特征[2]。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人造石材走进人们的视野。作为园林景观中最常用的材料, 如果石材能制作成特色的种植槽, 那么形成的景观墙将独具韵味, 且生态性较强。当下, 石材种类繁多, 包括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 在设计时应按照园林景观效果表达进行科学的选择。由于石材制作工艺包括浆砌、勾缝、不勾缝等, 最终形成的城市景观墙景观效果各不相同, 且设计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所以可依据艺术表现效果的差异性来合理应用石材景观墙, 或通过凹凸不平的外形、纹理来表现, 也通过不同颜色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表现的景观可细腻可粗犷, 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如果选择对石材进行加工、切割, 还可依据各种主题拼接图案, 形成新的石材, 带给人全新感受, 如加工碎石片、卵石等, 将其制作成贴面材料应用于城市景观墙, 能给人整齐细腻的园林景观感受。

3.5 新型生态景观墙应用

现代城市环境问题非常严峻, 而材料表现着人类在物质方面的进步, 一般材料在园林景观中的大肆应用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3]。如传统的混凝土或浆砌石块景观墙由于材料硬化、没有孔洞或缝隙, 导致水土分割, 破坏环境。因此, 为保护城市环境, 设计人员应注重使用新型生态材料, 如在城市景观墙中广泛应用干垒土块, 其吸水率很高, 不仅能使排水不畅的问题得到解决, 还能通过与植物软质墙的结合应用, 促使植物根系深扎地下, 将土壤紧紧吸附住, 在增强城市景观墙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化, 使加强城市绿地立体生态化建设变得可行。

3.6 其他景观墙应用

在设计城市景观墙时, 可应用一些特殊的、非传统的、新颖的材料, 包括废旧的车胎、废弃的铁路枕木等, 用以塑造非常经济的软质景观墙, 为人们增添视觉焦点、视觉亮点, 同时让城市园林景观充满活力与趣味性, 在实现废物利用的基础上节省天然材质, 为缓解城市压力做更多贡献, 从而充分体现出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步。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欣赏的视角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城市景观墙中融入更多现代化的材料、元素能使城市园林景观进一步实现个性化与创新性。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加强不同材料城市景观墙的应用, 才能不断优化着园林景观, 充分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进步, 并在城市形象的烘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闽南地区园林景观墙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 2014 (8) :207~225.

[2]张克令, 杨怀智, 庞亚杰.城市景观墙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园艺, 2015 (18) :107.

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作用 篇8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龙头, 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 建设就无从做起, 城市的发展就会非常盲目。测绘部门对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不然, 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 建筑物杂乱无章.各种建设设施都无法按照自己已定的规划进行.规划与测绘都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基础没有搞好, 则城市就无法顺利的建设。放线验线, 城市建设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基础控制, 三者构成了测绘的内容。总体规划, 详细分区规划, 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每一个层次工作的开展都要有现势性很强的不同比例尺地形图作为依据, 都要有以多种不同的测绘成果及数据为基础。如果说一个城市利用现势性较强的基础地形图做出科学的总体规划, 前期测绘工作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实施规划, 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 测绘就显得更加重要, 测绘是实施总体规划的保证, 规划对测绘提出要求, 测绘为规划提供具体基础图文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2 测绘工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地位

1)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的构造较为复杂, 大都是由各种复杂的、动态关联的综合系统构成的, 运用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布局, 让城市中的各个系统发挥其自身的最大利益, 那么怎样才能够制定、规范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呢?还需要在城市规划管理机构的正确、有效组织、控制、监督下开展工作。针对此处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 解释较多, 但是依照《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可以将城市规划管理理解为, 组织编制与审批各个城市的规划与管理, 参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对城市中的所有土地进行规划和控制, 并对其展开有效监督与引导的整个行政管理活动。

2) 分析测绘工作是了解和改造大自然的最有效的手段, 也是具有较强基础性、前期性与超前性的工作之一, 是城市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它所生产的各种数据、地图等多种产品, 为规划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信息服务与理论依据。倘若要科学、有效的展开规划2013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考试介绍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管理工作, 就要将在图纸上规划设计的内容通过测绘手段转移到实地上面。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城市规划道路放线测量、管线放线测量和城市建设用地界址的拨地测量, 城市规划道路放线测量是实现城市整体规划的必要手段, 具有较强的控制性意义, 工程建设用地界址拨定测量及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放线测量是实现城市详细性规划的科学手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 城市不断扩张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质量的降低, 使得当前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已成为首要任务, 各个城市中因为未能够合理、科学的使用土地, 城市周边大量土地荒芜, 农村耕地面积逐步减少以及不断恶化的环境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们应该对每块土地进行合理利用, 充分挖掘土地潜力, 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赖以生存的条件。另外, 地籍测量、房产测绘、水资源测量等也是城市测绘工作的重要内容

3测绘工程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和挑战

3.1 为规划提供直观完整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

城市三维测绘 (三维GIS) 资料能直观的反应城市面貌, 城市三维测绘涵盖了城市中关于地理地貌、地籍房产等的几乎全部信息, 这些信息是一个数字城市进行建设的基础, 城市三维测绘是数字城市规划、建设重要的前期和基础性工作, 数字城市建设和管理需要精确的三维测绘成果来保证数字规划设计的正确实施, 要有地区统一的三维测绘基准, 保证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和各项城市建设工程以及数字城市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保障服务。城市三维测绘是城市建设重要的前期、中期、后期和基础性工作, 城市三维测绘的建设具有地上、地下、空间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 需要三维测绘成果来保证数字城市规划的正确性实施。

3.2 测绘工程确保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城市三维测绘在城市的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 建立三维数字城市可形象、精确表达城市现状和景观, 为城市规划、市政管理提供完整的信息管理、信息分析服务。数字城市规划恰如上层建筑, 而城市三维测绘就是城市规划这个上层建筑的基础, 三维竣工测绘是三维测绘成果的重要来源。没有城市三维测绘数字城市规划无从谈起, 而数字城市规划所为的数字城市建设就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城市三维测绘 (三维GIS) 在数字城市规划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和毋庸置疑的。

3.3 城市基础测绘工作面临着生产和服务两大关系

一方面, 作为城市基础数据的提供部门, 按照市场经济行为进行数据的生产和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 城市信息化后的数据最终服务对象将是整个社会, 这意味着城市勘测部门还具备社会服务的功能, 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是社会服务, 为城市规划是其中的一项专项服务。城市空间基础信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 在兼顾测绘生产、养活城市测绘队伍的同时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规划基础信息的更新维护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均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因此是城市的公益性事业。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服务和各种类型的专项服务则应该根据发展需要逐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重要的是顺应市场化的趋势, 积极推进。

3.4 城市测绘为城市规划带来的便利

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 以及城市发展的规模都是需要城市测绘进行预测的, 不仅仅是这些, 以及环境的预测和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城市测绘进行预测。因此, 城市测绘的基础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城市的管理和规划带去了更多的便利。城市测绘对于城市的空间的展示以及整体信息的融合和整理, 从而能更加详细的展现在用户面前, 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不用的角度去观察和比较不同的规划, 从而降低实际规划中的缺陷, 从而避免经济损失。这样还有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工作,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4结论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城市测绘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 在城市规划的同时, 一定要重视城市测绘。坚决不能放弃城市勘测的政府职能。现代化的城市进度正在飞速的发展, 因此,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城市测绘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因此, 要加强城市测绘的强度和技术, 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带去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陈旭东, 赵荣馨.规划环评与城市规划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6) .

发展中城市 篇9

摘 要: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規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与快速发展的城市规模越来越不匹配,随之而来的将是城市基础功能逐步弱化,近年来每到暴雨季节,全国多个城市不断出现内涝现象,对城市居民的出行与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对政府管理部门的形象也形成不良影响,本文对宜宾旧城改造中城市雨污分流改造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旧城改造;雨污分流;管道改造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排水管道系统大多采用的是合流制的排放系统,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越来越珍贵,这样的排放方式显然已不能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雨污分流的分流制排放系统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别收集,雨水管道直接就近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污水管道排到污水厂进行水质处理,再排放到水体或者回用。

1 现状概况

1.1 排水现状

宜宾市主要分为旧城与新区两大板块,目前宜宾市老城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新区的大部分地区为雨污分流制。据不完全统计宜宾市中心城区各组团建成雨污合流管长度共117.437km,建成雨水管道长度共257.209km,含雨水沟渠119.162 km,共计雨水排放管渠493.81 km,现状雨水排放管渠密度约6.4 km/km2。

1.2 洪水概况

据岷江下游的高场水文站自1939年设站以来60年资料统计,洪峰流量在25000m3/s以上的达12次,洪峰流量在30000m3/s以上的有两次。1961年洪峰流量34100m3/s,约20年一遇;1955年洪峰流量30400m3/s,约10年一遇。分析主要原因:

①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江宜宾河段沿江两岸洪灾较为严重,抵御洪水的能力差,水患灾害时常发生。

②河段上已建堤防较少,未形成有效的保护范围。

③由于防洪工程较少,大部分区域存在防护缺口,防洪标准低。

1.3 排水概况

新区的雨水排放设施相对完善,管网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部分区域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淤积和堵塞,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内涝点,雨水排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宜宾市旧城大部分地区和旧州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老旧,无法满足排放要求。

②部分城市新区地段的城市雨水管网不成系统,无法满足城市扩大后强降雨时雨水汇集排放的要求,常常在降雨天气中因雨水管网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出现雨水检查井被管内雨水冲翻的状况,形成严重的路面安全隐患。

③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由于未系统规划管网,导致部分道路改造时设置的雨水管高程高于周边居民小区路面,小区内的雨水无法排入雨水管网产生内涝。

2 城市雨水利用及管网系统的改造

2.1 雨水径流量控制规划

①尽量减少居住区内不透水路面宽度,将停车场与道路合建,各建筑物间道路根据需要尽量共享以减少不透水路面面积,小区邻里道路尽可能采用渗透性铺设;

②在道路和停车场周边应设置低势绿地、植被浅沟和雨水花园,使雨水可以穿过路缘石进入周边绿地,以净化和渗透雨水;

③在植被浅沟和过滤带末端应设置洼地以渗透雨水,并建有溢流口以排放超标准雨水;

④建筑屋顶应设计为绿色屋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在屋顶对雨水进行集蓄利用;

⑤尽量减少大块的不透水面积,避免各种不透水表面的直接连接;

⑥在一些有条件的小区,设置景观水体,将雨水利用同景观水体结合,达到良好的自然景观效果。

2.2 城市防涝系统的建设

①建立城市排水系统GIS 数据库。GIS 系统与分在管网内部的传感系统结合,当暴雨发生时,实时监测排水管网的水压并报警,为排水管网抢修提供宝贵的时间,从而避免水涝灾害的进一步放大。

②保护城市天然水体。

③降低地面硬化率。

④重视排水管网的建设。

3 管理及保障措施

3.1 建设用地保障

①将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用地落实。

②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径流控制要求,明确单位土地开发面积的雨水蓄渗量、透水性地面面积比例和绿地率等。

3.2 资金筹措

提高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土地出让收益、城市防洪经费等用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比例。同时要结合相关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3.3 完善应急机制

强化应急管理,制定、修改相关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内涵及相应的处置程序和措施,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措施。

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建、水利、交通、园林、城管等多部门应通力合作,必要时可采取停课、停工、封闭道路等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4 结语

论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作用 篇10

1 关于城市测绘与城市规划的概述

1.1 关于城市测绘的概述

城市测绘是指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的重要技术保证, 而城市测绘的数据是充分反映城市地表的社会、经济、自然人文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形态、大小、特征、名称、类别以及地位的重要信息。其内容包括地籍测绘、城市区域内基本的地形测绘以及房产测绘、地下管线的测绘等。它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设计、规划、施工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的测绘。

1.2 关于城市规划的概述

城市规划是指研究城市结构的合理布局、城市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综合安排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小工程的部署工作, 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根据, 具有指导与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包括:一是经济性原则;二是整合性原则;三是社会性原则;四是安全性原则等。

2 针对城市测绘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的研究

城市测绘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的主要表现是:首先, 城市测绘是城市进行系统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它可以为市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提供地籍测绘以及疆域境界等多个方面的资料文件, 而其中的工程变形监测、地下管线网的测量以及各种矿产矿区的沉降都需要测绘技术的运用;其次是城市规划是城市科学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 其内容包括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的性质以及城市的主体建设标准、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以及城市近期建设的综合部署等;三是城市测绘以其自身的独有优势涵盖了城市规划的所有内容, 利用先进的测绘仪器与测绘技术可以将测绘的成果形成图像资料进行表现。

3 针对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作用的研究

3.1 作用之一——城市基本地形形态的测绘作用

城市基本地形形态的测绘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城市基本地形形态的测绘可以完整的展现城市的整体面貌, 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系统的测绘图文资料。城市测绘资料是不是完整与准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规划制定的时间与效果。城市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地下管线的测绘、城市建筑工程的施工放样、城市区域内的平面、城市大比例尺的测绘图、城市建筑工程的沉降测绘以及城市道路定线的测绘与规划等。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 加快对城市基本地形形态的测绘, 有助于提升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减少对耕地的破坏。

3.2 作用之二——房产测绘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

房产测绘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是:房产测绘作为城市测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开展房屋规划建设的重要条件。它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房产测绘可以为城市房地产机构与规划机构有效提供房屋建筑、房产产权以及房屋使用范围的座落、层数、分布、形状、位置、结构、用途、建成年月日、土地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基本数据;二是有助于为科学合理调配土地与房屋、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科学修建住宅以及改造旧房屋, 或者区域开发新区的建设与规划等工作提供最为专业的服务;三是房产测绘有助于为当地的财政与税务机构研究土地的等级与税费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图文资料;四是房产测绘所得的图纸是强化房地产建设、核定房产产权、维护房产所有者利益以及颁发房产产权证等的重要法律依据。

3.3 作用之三——城市测绘的作用研究

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测绘的工作内容为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 并为城市规划内容的补充、调整以及完善创设了一个系统化、稳定的外部环境;二是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 并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实行以及城市管理提供专业的图文资料, 逐步成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 城市建设逐渐向着空间全方位、地下与地上、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的方向发展, 这对城市测绘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遥感技术、基础性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卫星定位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应用, 既丰富了城市测绘的内容与测绘手段, 同时也为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专业的数据资料。

3.4 作用之四——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

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城市测绘的运用有助于识别与划分工业生产区域、行政办公区域以及居民生活区域, 建立并完善城市的控制网, 有助于将城市的整个规划建设控制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究;二是要城市测绘有助于为城市中各级政府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多比例测绘图,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城市各个阶层的发展需求。

4 针对在城市规划中强化城市测绘工作重点的有效措施的研究

要在城市规划中强化城市测绘的重点内容, 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强对城市测绘意义的宣传工作, 逐步提升人们对城市测绘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二是要根据城市规划与城市测绘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规范城市测绘市场的发展;三是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强化城市测绘行业的管理工作, 为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提供最为科学专业的图文资料;四是要采取措施强化城市测绘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城市测绘市场的实际情况, 建立并完善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5 结语

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性特性, 而且有助于为城市规划的正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旦城市规划中缺少了城市测绘, 城市建设就像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性。因此,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加强对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中应用作用的研究, 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城市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测绘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升城市规划质量与提升城市建设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新时期加快对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作用的研究, 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测绘,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宋春玉, 周远东.测绘在城镇规划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 2008 (27) .

[2]王天惠.论城市规划中城市测绘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7) .

上一篇:人员综合素质论文下一篇: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