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支持对策

2024-09-23

融资支持对策(精选7篇)

融资支持对策 篇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非常庞大,经营范围也涵盖颇广,不仅包括传统的商贸服务、加工制造领域,同时也为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创造活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和实体经济结构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融资支持,而商业银行作为最传统的融资机构也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究其原因银行和企业双方都有待商讨。

首先,就银行来说,有以下两点:

第一,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虽然目前很多银行都推行综合授信额度政策,即针对企业情况核定授信额度后,在该额度项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续作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贸易融资、法人账户透支等各种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还是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因为大多数银行内部在考核授信业务时主要以贷款增量为首要目标,再加上贷款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操作相对简便,只需一放一还就能产生收益,而诸如敞口银行承兑汇票、敞口保函、信用证、保理等业务,操作流程比较繁琐,给客户经理增加了很多案头工作,使得基层支行在营销客户时也以投放贷款为主,抑制了其主动引导客户续作其他授信产品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种类众多,但金融产品却同质化严重,授信产品由于研发成本高、实践风险大更是少有创新,一旦市场上有银行推出新的中小企业授信品种,其他银行会迅速复制,较少考虑自身银行特点加以完善,严重的同质化使各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授信市场上虽竞争激烈但并未激发活力,过度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进一步阻碍产品创新,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上难以有所作为。

第二,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内部制度和团队建设不足。

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特点都与大企业差别很大,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也不能复制大企业。而目前综观各商业银行续作中小企业融资的部门,有的与大公司授信在同一部门,有的虽然有单独的中小企业服务部,但其内部建设也不完整,授信政策上不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授信产品上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实际需求,担保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另外商业银行内部缺乏有能力做好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客户经理,一部分较上年纪、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是之前的“信贷员”,特点是重业务轻营销,现在的市场环境与他们当时的授信环境大相径庭,这一类人虽然授信经验丰富但工作思路上不够与时俱进;而一些年轻的客户经理虽然具备新思路、新方法,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且并未接受足够的实践锻炼,仅凭规章制度放贷难以应对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小微企业市场,不具备深入了解客户,及及时防范风险的业务能力。

其次,就企业来说,有以下两点。

第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松散,财务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在创立初期基本都是依靠私营企业主自身的能力发发展的,组织架构松散,很难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经过一定发展后后虽然也会将公司向正规化发展,设立部门架构、完善运作流程程,但还是不能脱离任人唯亲的家族式经营方式,管理上的混乱会会阻碍企业成长和持续经营,商业银行难以判断其发展的稳定性性;在财务制度上中小企业的问题更加突出,很多企业不具备专业业的财务人员和完整的财务报表,即使有财务报表也大多未经严严格审计,随意性非常大,财务报表内容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真实情情况,商业银行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为评估授信方案造成成阻碍。制度不完备、经营过分随意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不不确定性,其自身的缺陷必定影响其在商业银行的融资。

第二,中小企业违约行为突出,信用风险大。

部分中小企业在融资之初就不具备长远发展的打算,侥幸获获得银行融资支持后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能或不愿配合银银行提供其经营近况,一旦经营不善或市场环境突变企业就有可可能直接倒闭,恶意拖欠贷款本息。同时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异常活活跃、种类多样的交易行为往往蕴藏着许多违约行为,虚假交易易、资金挪用、资金回流等现象并不少见,各类信用风险使中小企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居高不下,当然就会影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授信政策,使一些正规经营、发展良好的企业也受到了连累。

针对以上原因,我就解决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问题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竞争优势,实行差异化战战略布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类别,这些银行特点不不同,在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也应有不同侧重点。例如国有商业银行行可以依托其广泛的客户基础、多年的品牌价值及遍布的网点优优势深入发掘现有结算客户的授信需求,也可以依托现有核心大大型授信客户的上下游客户拓展业务,同时凭借对国家政策的精精准把握确定重点支持行业及范围,高新技术企业、民生领域的弱弱周期行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将中小企业融资做成规模化,采用以以上方式发展客户既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优势又符合其相对对保守的风险观;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依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敏锐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造力应该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的排头头兵,起到开拓市场、引导客户需求的作用,在选定行业推出成熟熟产品后应利用集群效应,将授信产品做成批量化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收益;地方商业银行则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密切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与政府合作推出一些适用于属地范围内中小企业的特色产品,保持灵活的授信政策和简易的授信流程。

第二,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授信组织架构和风险制度。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商业银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层级和团队建设,总行层面成立中小企业部,从事授信政策制定、产品研发设计、产品流程设置工作;分行层面对应设立中小企业部,从事辖内产品推动、审批流程和风险控制;支行层面组建专业的中小企业营销团队,营销客户、发起业务;流程建设,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客户数量多、单个体量小,可以设置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审批流程来降低业务成本、提高审批效率,中国银行提出的“中银信贷工厂”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即通过“端对端”的工厂式“流水线”运作和专业化分工,提高服务效率,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特点与融资需求,丰富产品组合与方案设计,为广大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专业、高效、全面的金融服务;风险管控制度建立,在当前不利的市场环境下,银行对授信业务尤其是风险偏大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发展早已从“正向激励”转为“负面处理”,对不良贷款经办人员追责比较严厉,造成了商业银行内部从发起到审批都存在着“多放多风险、少放少风险、不放没风险”的思想,阻碍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推动,我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建立标准精细的授信业务人员操作流程来明确每个环节应付的责任,通过“尽职免责”免去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励其发展业务。

第三,政府协助完善企业信息公开,帮助银行支持中小融资。

既然中小微企业信用缺失是阻碍银行融资支持的重要原因,那么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和惩罚机制就可以帮助银行对企业进行甄别,目前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查询系统、中登网等都是银行常用的第三方信息查询系统,政府可以组织将更多、更具体的企业信息纳入征信查询中,同时为银行提供专有的纳税申报信息、水电费缴纳信息查询端口,并且引导各商业银行广泛运用交叉验证方式,确保银行获得及时、有效的企业信息。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帮扶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包括政策宣讲、利息补贴、上市奖励等,虽然用心良苦,但这些政策针对企业的比较多,而针对作为授信主体的商业银行的比较少,只是简单给银行下达政治任务帮扶中小企业,但由于银行毕竟是自负盈亏的主体,做业务还是要考虑风险和收益,因此要更好推进此项业务,政府对银行也要有所支持。比如说地方政府可以拿出来部分资金作为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金,或与银行共建资金池,共同挑选区域内的优质企业进行支持,降低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政府在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的同时减轻银行的压力,共同将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摘要: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贡献巨大,但面临在商业银行融资困难的局面,这既有银行方的产品不适用、内部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也有企业组织架构松散、违约风险大等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银行进一步明确自身优势、提高服务能力,也需要政府的支持。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

参考文献

[1]徐利兴.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6.08.

[2]马敬兰.浅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财政金融,2014.08.

[3]吴江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2.

融资支持对策 篇2

一、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现状———苏州数据

(一)苏州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现状

苏州互联网金融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苏州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涉及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和金融服务三大业态。例如,苏州中汇支付有限公司(中汇支付总部位于天津)和苏州万付达金融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本地贷———隶属于苏州互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帮贷———隶属于联诚恒业财富投资管理(苏州)有限公司、苏融贷———隶属于哈撒韦(苏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金苏财富”网贷平台———隶属于金苏(苏州)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贷———隶属苏州中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网贷平台;苏州银雁数据处理有限公司、苏汇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金苏(苏州)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金苏财富在线和讯燕金服等金融服务公司。相比较而言,苏州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最大的还属网贷平台。截止2014年08月19日,自本地贷平台运行10个月以来,累计为本地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超过1000万元,单笔金额都在10万元左右。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P2P网贷平台成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渠道,并保持了较快发展。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已增至2087.26亿元,是2014年同期的4.38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苏州的传统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强了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直销银行、电商平台等电子化平台的研发与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了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在苏州地区,只有苏州银行是总部设在苏州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均是在苏州设立的分行,相比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小微金融的创新力度更强。

以苏州银行小苏帮客为例。2014年10月,苏州银行和P2P平台点融网共同宣布,双方将携手成立P2P互联网金融事业部进行深度合作,更便捷地为小微企业服务,并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随后,苏州银行旗下的创新型互联网微金融平台———小苏帮客在2015年5月8日上线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优化调整,于7月13日正式对外运营。这是全国第13家商业银行开启P2P业务。该平台以普惠金融的理念服务市民、小微企业,为投融资双方提供融资咨询、投资规划、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根据该平台官网信息显示,小苏帮客借款旗下一共有助企贷、市民易贷、工薪贷、乐业贷等七款产品。其中助企贷主要是助力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适用于成立满1年、工商营业执照齐全、销售回款稳定的中小企业,借款额度控制在300万以内,期限控制在36个月以内,还款方式可以采用等额本息或按月还息到期还本。截至2015年7月15日,该平台已有3809人累计注册人数,累计交易额达到41907520元。

二、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存在的问题

1. 服务模式单一、融资规模偏小。

当下,我国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模式:P2P融资模式、电商平台、众筹、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实施让小微企业融资进入多元化选择时代。但据调查显示,苏州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主要涉及到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整体来看,苏州地区目前还没有众筹、大数据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从目前发展比较迅猛的P2P网贷来看,截止2014年末的数据,从各省网贷运营平台数量来看,江苏省位列全国第6位,达104家,从各省网贷贷款余额来看,江苏省位列全国第5位,达60.04亿元,无论是从运营平台数量,还是从网贷贷款余额来看,苏州市的网贷运营平台和贷款余额在省内都不具优势,这与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小微企业数量是不相匹配的。

2. 服务范围狭窄、受益范围有限。

互联网金融平台虽然能够很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其贷款对象仅限于在平台上注册的企业,还有许多缺乏网络建设的小微企业却难以获得贷款机会。这种全新的融资模式,要想扩大其服务范围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一个有效的数据来源和客户群体。以阿里小贷为例,其大数据是构建在数千万客户基础上的,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并且如此庞大数量的企业在阿里小贷的三大平台上进行频繁交易获得借款,在此基础上阿里小贷迅速成长起来。但阿里小贷成功背后却存在难以复制的问题,再加上目前各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用户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也限制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范围。

3. 缺乏统一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

完善的信用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信贷市场上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借助网络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这种创新模式也日益暴露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瓶颈,那就是征信信息方便、快捷的获取。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的缺失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映出来。第一,互联网金融对于借款者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其在网络上的历史数据,然而这种交易信息并没有实现各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共享,而征信的本质是放贷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如果不能实现共享,很可能会出现借款人在单一网站较少的交易数据而获得较少的借款,影响小微企业的成长空间。第二,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愈发复杂,风险也在集聚。例如,在P2P网贷资金流转过程中,因为第三方监管缺失,平台运营者享有客户资金的实际控制权,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2014年全国问题平台高企,因此仅仅依靠运行者的道德来做信用支撑是不牢靠的。因此急需把互联网金融企业也纳入重点关注的征信对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存在的问题

1. 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重视度不够。

苏州银行自成立至今,其战略定位一贯坚持“以小为美、因民而美”,重点服务“小微、‘三农’”等战略业务,苏州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但相比较而言,我们从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了解到,分行没有针对小微企业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有的仅仅是把部分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而已。以小微立行的民生银行今年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增长不明显,而且面临不良贷款率2014年达到1.17%,高出上年0.32个百分点。从搭建电商平台来看,截至目前,已有中、农、工、建、交、招等9家银行开设了网上商城,在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角度开看,只有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工商银行的融e购有所涉及。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发现,截至目前,大约有20家银行推出了在线直销银行,这20家银行基本上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在线直销银行推出P2P平台、小微贷产品的鲜见大型商业银行的踪影。

2. 缺乏平台难以快速切入互联网小微金融。

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之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互联网企业经过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积累,普遍建立起了包括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组成的网络商业生态圈,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阿里金融和京东商城,为电商平台上的注册商户提供融资。商业银行虽有庞大的线下客户群体,但互联网应用场景和网络平台是其短板。因此,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以直销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小微贷)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缺乏互联网应用场景和网络平台,就很难培养出一批新的客户群,就不能对不同类型客户开发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例如,苏州银行虽然开通了互联网微金融平台,但因为缺乏互联网应用场景,其新客户群的挖掘潜力不容乐观,针对小微企业的助企贷产品与一般的P2P产品并无新意。

3. 商业银行的数据挖据能力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同样需要深入挖据“大数据”带来新的客户资源和管理模式。从小微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通过高效地挖掘出小微企业潜在的金融需求,从而打造出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这是奠定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基础。大数据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该注重“数据”,而不应该过分强调“大”。从客户规模来看,只有少数几家国有银行可以和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相媲美,虽然苏州银行、其他银行在苏分行有着优质的客户资源,但存在的问题是其对内部数据的运用不充分、挖据程度比较低,对客户数据的跟踪和再丰富技术不够先进。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如何通过“大数据”手段深入挖掘自身客户的行为习惯,高效地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如何在业务的数据化处理过程中,发挥数据在风控、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方面的作用,拓展小微客户群,这些都是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给予互联网金融发展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更多政策支持

2015年两会期间,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两次提到“互联网金融”,寄希望于互联网金融发挥草根金融、普惠金融的优势,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7月18日,互联网金融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的边界、业务规则和监管责任。在这一顶层设计与规划框架下,各地市政府可以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去规划引导互联网金融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发布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意见对推动当地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意义,各地市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城市发布的《意见》,出台本地区的政策支持意见。

(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

一方面,鼓励(互联网)企业设立或参股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我们在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服务小微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几家大型企业涉足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凭借一些知名企业拥有的庞大线下产业及丰富的实体场景更多地与互联网金融结合,提供为供应链及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要引导、支持互联网企业设立或参股银行、证券、租赁等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据新颁布的指导意见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贷平台、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销售平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下自建、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拓展电商供应链业务,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另一方面,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转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要想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有所作为,首先要从思想入手,把握互联网思维,即跨界合作思维、大数据思维、020思维、科技引领思维。其次,整合商业银行内外资源,打造以服务、产品和功能平台为支撑的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具体来看,在客户平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整合资源自建网上商城,也可以与拥有庞大客户资源的物流、电信企业合作,或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搭建小微客户平台,实现快速获客。在服务平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固定网点、自助网点、网上银行、直销银行、社区银行、客服中心以及客户经理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优势,契合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在产品平台方面,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实现原有线下产品线上化,另一方面要针对小微企业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并按功能整合金融产品形成全方位的综合产品平台。在功能平台方面,商业银行应注重小微企业的商业行为与交易习惯,整合供应链场景,打造一个集生产、生活、消费、投资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平台。最后,新形势下,条件成熟的商业银行可以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公司或事业部,或是银行与各类机构深度合作,实现互联网化运作。

(三)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能力

P2P平台、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而这类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比较高,再加上缺乏稳健的现金流和担保资产,这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控能力带来了挑战。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否健康成长,重点在于企业的风控实力,但风控实力背后,确是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模型、金融人才、金融行业经验和数据积累的大比拼。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风险控制中,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基于大数据和企业所能承受风险客户的能力,设计符合企业自身业务发展及市场需求的风控模型,引用信息交叉检验方法,以线上评分机制与线下风控相结合进行风控审核。同时还要吸纳有行业经验的金融人才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来,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

(四)积极改善互联网金融融资环境

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并推进信息数据共享力度。信息数据的可得性才能扩大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范围,鉴于社会信息统筹的复杂性,社会信息的归集、公开分享工作必须由政府机构来主导实施。在建立统一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允许它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防范企业重复过度融资问题,并且信息共享也有利于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发挥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作用,实现会员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利用行业协会制定规则,在鼓励创新的前提下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征信监管,利用自我约束来监管苏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渠道。以苏州为例,从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出发,发现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服务模式单一、融资规模偏小,服务范围狭窄、受益范围有限,缺乏统一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平台难以快速切入互联网小微金融,商业银行的数据挖据能力有待提高等。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应给予互联网金融发展及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更多政策支持,引导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能力,积极改善互联网金融融资环境,以此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关键词:苏州,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征信体系,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郑志来.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与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15(3):52-56

[2]杨小渊.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研究[J].华北金融,2015(2):41-43

[3]李超,骆建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15(1):100-102

[4]清科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研究报告[EB/OL].2015-4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思考 篇3

一、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先后就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但是, 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小企业, 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本部分将从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得出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不足之处。

(一) 偏小的财政资金支持总量

我国中央财政预算占全国财政预算比重还不高, 地方财力又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 因此大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因为财力限制得不到理想的财政支持, 更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财政预算支持制度, 导致当前投入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的财政资金总量偏小, 很多地方对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还不能给予有力支持, 出现明显的财政缺位现象。

(二)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杠杆效应难以发挥

当前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工作的杠杆效应还不理想, 还不能够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整个融资体系的大发展。在一些有能力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地方, 因为缺少经验、内部区域性差异、担保机构发育迟缓、少数地区经济发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制约了财政支持的杠杆效应。

(三) 财政在支持融资时调动银行积极性收效甚微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积极推动者和中坚力量, 但是在国内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部机制、业务水平、社会信用环境、主观认识等方面的原因, 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积极性还不高, 协作和参与力度还不大。

(四) 财政支持资金的跟踪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一些担保机构内部机制不健全、业务运作不规范、外部制约弱化、多头管理的问题还很突出, 甚至因为担保资金进入投机领域或者被大股东挪用等原因, 导致了不应有的损失。针对担保机构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财政支持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更要重视对于支持项目的监督跟踪, 加强对于担保机构的财务和业务监督, 加强对于支持资金申报、使用、管理的全面监督, 杜绝财政支持资金闲置、担保机构伪造材料骗取支持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支持资金的作用, 保护财政资金安全。

二、发达国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一) 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资金筹集与补充格局逐步形成

美国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资金由联邦政府直接出资, 国会预算拨款;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以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为资本金。地方性信用保证协会的资金来源包括三部分:一是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地方政府的主导型投资;二是公共社团和金融机构捐助;三是信用保险公库和地方财政以低息借给保证协会。可见, 国外金融机构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和独立的市场地位, 无论从资金捐助还是业务协作等方面, 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外, 美国和日本政府都有固定的财政拨款补充中小企业融资资金, 担保赔付金主要用担保基金和担保收费共同支付。

(二)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财政政策目标明确

美国、日本的担保计划都强调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扩大就业、补充季节性流动资金和防止公害的公共目标, 具体包括:一是对担保对象的性质、规模、行业以及中小企业的确认标准等都有明确而统一的规定;二是明确被支持企业必须具有市场前景乐观、发展良好、管理规范等基本条件;三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 如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计划主要以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为依据, 重点为“中小企业自动化计划”等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担保。

(三) 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协作关系

美国、日本的金融体系比较发达, 并且形成与中小企业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因此为中小企业融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首先, 金融机构能够主动积极参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 把中小企业融资作为发展自身业务、分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美国的大部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了联邦政府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计划, 日本的都市银行、地方银行、长期信用银行等都参与信用保证体系。其次, 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保持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而且金融机构往往积极主动的申请成为担保机构的协作伙伴, 这和目前国内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协作关系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给我国在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必须充分重视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带来一定的启发。

(四) 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较为突出

政府参与担保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鼓励民间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 因此特别注重财政手段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次, 政府参与的担保计划为民间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 调动其他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大大提高了财政支持资金的杠杆效应。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为地方开发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大大提高了政府参与基金的融资杠杆。

(五)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相对完善

国外担保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 还为企业提供经营咨询服务,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这对于有效跟踪控制担保风险、降低担保损失、增加机构收入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贷保证计划的执行机构下设“退休经理服务队”, 由有经验的退休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 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日本有2000多家公立实验机构, 聘用有经验的工程师担任顾问, 为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可行性研究和实验提供具体指导, 这些机构都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三、完善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

通过对我国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以及借鉴发达国家财政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成功经验, 在完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突出市场化运作和产业政策导向

积极组织财力,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完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机制, 有选择的充实担保风险基金。同时, 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发展的中小企业, 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

(二) 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的杠杆效应

以财政资金推动再担保体系建设和互助担保基金发展, 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注入启动资金, 中小企业、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互助担保基金可以减轻财政负担, 降低财政代偿风险;另一方面, 通过财政主导投入建立分层次的再担保体系, 担保机构而后再担保机构之间按照出资担保机构承担主要风险、再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的原则, 约定风险承担比例分担担保责任, 可以有效转移担保风险, 实现担保风险金的集约管理, 扩大财政资金影响担保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

(三) 设立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

2010年,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98.9亿元, 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央预算内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 安排3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改造, 在切块地方的技术改造专项投资中, 68%的资金用在了中小企业。为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 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小企业基金的设立和运作, 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一些地方也设立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这些专项资金普遍采用贴息、直补和提供担保的方式。通过资助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扩大就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 我国应设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 将部分财政专项资金注入, 同时也可以接受企业捐赠和中小企业参股, 通过发行金融机构债券进行融资, 放大资本规模。

(四) 设立单一独立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财政部负责支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拨付, 科技部主导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相关资金的审批。多头管理不但给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很多协调沟通的不便, 也直接影响着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资金的运用效率。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应逐步将中小企业管理职能进行合并, 设立单一独立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以便于更高效地实施财政支持政策。

债权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问题研究 篇4

关键词: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债,中期票据,企业债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建设3 600万套保障房, 其中2011年1 000万套。据住建部估算, 完成2011年1 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除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将承担5 000多亿元外, 剩余的8 000多亿元要通过社会机构投入和被保障对象以及所在企业筹集。保障房的资金来源有银行贷款、土地出让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发行信托产品、开发商配售等多种方式。本文仅探讨债权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可行性及其实践。

一、保障房建设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融资方式

(一) 保障房贷款呈现萎缩态势

1.紧缩货币政策进一步制约了保障房贷款的发展。

由于保障房建设资金回收周期长、利润空间小, 银行对回收贷款存在疑虑, 因此不愿意大量发放保障房贷款。此外, 自2010年以来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更进一步制约了保障房贷款的发展。目前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银行可发放贷款的额度捉襟见肘, 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贷款, 受政策限制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是暂停发放, 但基本上已很少发放, 即便是政策支持的保障房项目也很难贷款。

2.不区分公益性和商业性的楼市调控卡住了保障房贷款之门。

虽然房地产开发愈加清晰地分为商业性和保障性开发两种类型, 前者具有商业性, 后者则具有公益性, 但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时却并没有对二者区别对待, 因此严格的房地产调控自然压缩了保障房贷款规模。上海地产集团、绿地集团等参与多个大型保障房项目的开发企业反映, 贷款审批程序更加严格, 审批时间更长, 发放贷款额度也锐减。以前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两证就可申请贷款, 现在必须四证齐全;以前贷款额往往有数亿、数十亿元, 现在1亿元甚至5000万元的贷款也要去争取[1]。

3.高企的保障房贷款成本抑制了贷款需求。

由于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的可贷资金供给明显减少, 银行在贷款中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 不但基准利率上升, 银行通常还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2011年7月7日加息后, 3-5年的贷款基准利率已达6.90%, 而2010年10月加息前3-5年的贷款基准利率仅为5.76%。以前保障房项目贷款一般是维持基准利率, 甚至能享有下浮10%-15%的优惠, 即最低贷款利率为5.76%*0.85=4.896%。2011年以来一般是上浮10%-15%, 高的甚至达到30%, 即融资成本高达6.90%*1.3=8.97%, 目前利率8.97%竟然是2010年最低利率4.896%的1.83倍!保障房建设项目本来利润微薄, 在不断增加的贷款成本下, 如果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 将抑制保障房贷款需求。

(二) 2011年土地出让金将减少

1.2010年土地出让金数额和增幅均创新高。

2010年, 在两轮房市调控之下, 全国土地出让金数额仍再创新高;增幅也再创新高, 同比增70.4%;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再创新高, 为76.6%, 这一比例是空前的, 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极度依赖。土地出让金与前期土地价格、土地供应面积、开发商对房价预期密切相关。如果预期未来房价涨幅很大, 开发商愿意多囤积土地, 土地出让金随之水涨船高。

2.房价高位徘徊或小幅回落。

2011年, 许多大中城市采取了限购措施, 本地人只能购买两套住房, 外地人则必须有1-5年完税或社会保障缴纳证明才能购买一套住房, 严格的限购政策使投机性需求锐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1年5月, 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9个, 持平的城市有11个。涨幅比4月缩小的城市有27个。与去年同期相比, 70个大中城市中, 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个, 涨幅回落的城市有36个。5月, 同比涨幅在5%以内的城市有36个, 比4月增加7个[2]。

3.土地出让金明显减少。

许多大中城市房价高位徘徊或小幅回落, 降低了居民和开发商对未来房价大幅上涨的预期, 土地出让金也随之大幅下降。据莫尼塔 (上海)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 1-5月, 北京土地出让金总收入为250.61亿元, 同比下滑56%, 其中住宅出让金更是下滑84%[3]。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6月24日, 1-6月上海出让的土地总金额492.7亿元, 同比去年下滑22%, 与去年全年土地出让总收入1 513亿元相比, 仅完成33%[4]。

(三)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仍有法律障碍

1.住房公积金属于个人财产。

尽管全国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约2万多亿, 如果能拿出一部分将有助于缓解地方保障房的资金缺口。不过,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仍有法律障碍。1999年的住房改革和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 已明确住房公积金属于缴纳公积金者的财产。拥有公积金账户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居民, 可凭借自有房屋产权证明或者租房证明直接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申请提现, 佐证了住房公积金属于个人财产。个人财产是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投资的。而保障房却是微利的投资项目, 追求绝对收益的个人与保障房的公益性质之间存在矛盾, 因此如何引导以住房公积金形式存在的个人财产参与保障房建设, 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2.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为住房公积金使用设定了各种限制。

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明确公积金所有人与公积金管理机构的托管关系。为了确保公积金所有人的资金安全, 对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设定了各种限制: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对暂时“闲置”的公积金只能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存款, 以及各地对职工公积金设定最高贷款额度限制等。因此, 如果要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合法化, 就必须修改《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这需委托人的授权。

3.住房公积金尚不能成为保障房的主要资金来源。

鉴于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存在巨大的法律障碍, 探索和重构激励相容的住房公积金制度, 既能有效利用闲置的住房公积金, 又能部分地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不足。但短期而言, 公积金尚不能成为保障房的主要资金来源。

(四) 需要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保障房建设

在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金等主流资金供给明显减少, 囿于法律障碍住房公积金尚不能成为保障房的主要资金来源, 其他诸如保险资金、信托资金、配建等筹资方式仍处在探索中, 谁将承担未来保障房融资重任?本文的回答是债券, 下面将阐述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可行性, 并从地方政府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等方面介绍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实践。

二、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可行性

1.保障房建设和资金回收期长, 适合发行中长期债券融资。

保障房的建设周期一般在2-3年, 且保障房中的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不能随便出售, 每月收取的租金相对有限, 只能用来偿还利息, 而本金的回收则需要较长时间, 因此发行中长期债券, 能够与保障房的建设和资金回收周期相匹配。

2.固定利率债券能够锁定保障房融资成本。

目前发行的企业债、中期票据、国债多为固定利率。在货币政策不断紧缩的背景下, 发行固定利率债券能使保障房融资主体锁定成本, 降低未来利率大幅上升导致的还款压力增加, 避免借款人违约现象的频繁发生。

3.保障房现金流稳定, 能够保障本息的偿还。

保障房中的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 每月定期向租户收取租金, 如果管理到位, 则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与银行贷款的利息相匹配。因此保障房适合以债券形式筹集资金。

4.保障房债券满足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

2007年底买入股票和基金却高位被套、2008忍受漫漫熊市的煎熬、2009、2010年的结构性牛市却让投资者屡屡踏错节奏、2011年上半年更是仅有几只基金盈利。炒股票买基金均被套、买房遭遇限购、民间的高息贷款面临巨大风险。在缺少风险可控的高收益投资品种和一系列惨痛教训下, 投资者宁愿购买低风险低收益的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也不愿意投资高风险的产品。如果目前发行保障房相关债券, 并实行严格监管, 同时提供不低于同期国债收益的担保, 则既满足了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 又解决了保障房融资难问题。

三、债权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政策和实践

(一)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1.地方政府债优先用于保障房建设。

《财政部关于做好发行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有关工作的通知》 ( (财预[2011]29号) , 以下简称《通知》) 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规定, 将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 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具体资金数额, 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要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涉及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要继续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涉及的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地方政府债具有准国债性质, 鉴于国债信用极高, 融资成本最低, 以地方政府债形式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 必将大大降低保障房融资成本, 缓解资金瓶颈, 加快保障房建设进程。

2.发行地方政府债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实践。

6月17日, 财政部公布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首次代理发行计划。此次发行涉及的地方债主体包括陕西、山东、云南、重庆等11个省区。 此次发行的地方债种类有2类, 一是6月27日招标的5年期品种, 金额为254亿元;二是7月11日招标250亿元3年期地方债。表1为2011年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及用途统计。

2010年财政部共发行2 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全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0期, 其中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6期总额1 384亿元, 5年期地方政府债券4期总额616亿元。2011年计划的发债规模仍为2 000亿元, 与2010基本持平。而据2011年已有数据统计, 3年期和5年期债券的发行数量大致相当, 与2010年相比, 5年期债券的比重明显增加, 这可能与保障房建设资金回收期长有一定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梓宇. 财政部为保障房融资首次发行504亿地方债[EB/OL].观点地产网, 2011年6月20日整理而得。

(二) 房地产开发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

1.低成本的中期票据是开发商保障房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

中期票据是央行推出的直接融资产品, 是一种由企业发行的无担保债券。是央行在短期融资券 (1年期以内) 市场运行成功的基础上, 将发债期限确定在1-5年之间的信用品种。从2008年首次获批的企业评级都在“AAA”以上来看, 发行中期票据企业一般应符合下列主要规定———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 拥有连续三年的经审计的会计报表, 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主体信用评级为AAA, 待偿还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

2009年底以来, 一系列融资限制政策让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开发商承担了大量保障房建设任务。对资金以及周转速度的要求也就更为强烈, 而本身的薄利又决定只能选择低成本资金。中期票据具有低融资成本、期限与保障房建设偿还周期一致、成交量大、流动性强等特点, 是从事保障房建设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但对借款企业过高的信用评级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房企利用中期票据融资。

2.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重点支持保障房建设。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在2011年5月上旬召开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工作会上, 交易商协会明确提出作为债市自律组织, 要贯彻中央的政策要求, 重点支持保障房建设, 并在政策研究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保障房项目必须在中央规定的1 000万套中;二是保障房项目必须纳入政府统筹安排;三是要做好后续监管保证偿付。

3.首开股份和栖霞建设拟发行中期票据用于保障房建设。

2011年6月3日, 首开股份 (600376) 公告称, 为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公司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 拟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43亿元的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公司同时公告, 首开股份2011年5月25日中标取得廊坊市安次区“廊安2011-27号”和“廊安2011-28号”两宗土地项目, 为快速开展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 尽快获得收益, 公司设立廊坊首开志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 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5]。

无独有偶, 6月11日, 栖霞建设宣布拟申请注册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7亿元的中期票据用于西花岗保障房项目配套资金, 资金将全部用于保障房项目配套。中期票据的发行对象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三) 发行企业债

1.发改委已为企业债支持保障房建设扫清了制度障碍。

由于地方政府债的发债主体仅限于地方政府, 且2010年的规模为2 000亿。中期票据虽然优点很多, 但通常限于信用非常好的大企业。如何让一般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 为保障房建设服务?其中一个重要的筹资方式是发行企业债, 企业债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 它对发债主体的限制比较少。企业债券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优势, 是保障性住房项目市场融资的较好工具。

2011年6月, 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下简称《企业债通知》) 。《企业债通知》允许各地方政府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规范后继续保留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可以申请发行企业债券, 但募集资金应优先用于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从事或承担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平台, 从事保障房建设的其他企业, 也可在政府核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额度内,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项目融资。通知还要求为了及时满足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融资需求, 各部门要优先办理相关企业债核准手续。

2.北京住总将发行20亿元5年期企业债。

2011年6月22日, 北京住总集团董事长张贵林对媒体表示, 住总今年将发行20亿元5年期企业债, 将用于今年的8个保障房项目。同时, 他透露, 北京今年整体计划发行500亿元债券用于保障房和重大工程建设, 目前正在审批中。除了住总, 北京首开集团和北京金隅集团都在参与发行保障房专项企业债[6]。

四、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规模分析

1.2010年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的发行规模合计为8635.08亿元。

2010年, 银行间债券市场全年发行量达到9.51万亿元, 同比增长10.06%。根据图1所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占比分别为5.23%和3.85%, 则二者的发行规模合计为95 100* (5.23%+3.85%) =8 635.08亿元, 假设2010年发行的中期票据和企业债有15%-30%的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 则资金额为1 295.3-2 590.5亿元。

2.三项债券合计占到保障房建设资金的14.9%-27.2%。

如果2011年发行的2 000亿地方政府债券中有1/4-1/3用于保障房建设, 则能提供保障房建设资金500-667亿元, 假定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的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0.06%, 则三项债券合计用于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在1 932.6-3 532.1亿元, 占到2011年保障房所需全部资金的14.9%-27.2%。

3.考虑其他因素, 债券将为保障房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作为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的国开行积极支持保障房建设, 截至2010年底, 累计向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发放贷款1 455亿元[7]。国开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筹资者, 我们至少可以判断, 国开行发债筹措的部分资金, 以贷款形式支持了保障房项目。此外, 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金融债券和房地产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发行的公司债,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保障房建设。

4.债券融资是保障房重要的资金来源。

2011年, 中央政府拿出1 030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近3万亿, 假设2011年同比下降2-3成, 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保障房建设, 则支持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在2 000-2 300亿左右。2010年银行系统共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了约2 000亿元资金, 2011年在信贷紧缩背景下恐怕难以超过这个数字。 而地方政府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合计能为保障房提供1 932.6-3 532.1亿元的资金支持, 因此债券融资是保障房重要的资金来源。

资料来源: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信息部. 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年度统计分析报告[EB/OL]. 中国债券信息网http://www.chinabond.com.cn/Info/10250168.

五、 完善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建议

(一) 国家给予财政贴息

由于保障房建设利润微薄, 加之目前货币紧缩的背景使保障房债券融资成本不断攀升, 因此为了激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发商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保障利息和本金足额及时偿还, 国家可对借款人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后, 对其应支付的利息给予一定补贴。财政贴息不能超过银行当年的贷款利率, 财政贴息的贴补率由财政部根据年度贴息资金预算控制指标。当年的债券利息和贴息资金一年一清, 原则上不高于3%。贴息资金实行先付后贴的原则, 即发债主体必须凭利息清单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 对于未按规定完全施工进度、出现支付违约等情景均不予贴息。

(二) 在海外发债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

一是考虑发行外国债券, 在低息发达国家以当地货币筹集资金。二是鉴于美元的强势地位, 考虑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 满足投资者对美元的偏好。海外融资年限较长, 筹措的资金可以长期使用。海外融资的利息一般是固定的, 可以锁定融资成本, 避免国内加息的影响。对发达国家投资者而言, 获得了远高于本国的利息收入。三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2010年11月底, 香港人民币存款已大幅增加到2 800亿元, 人民币在香港需求旺盛[8], 投资者对人民币国际化非常认同, 强烈的升值预期使投资者想获取未来本金增值带来的好处。在目前低利率环境下, 购买人民币债券绝对是收益可观的投资。

(三) 建立多层次的监督约束机制

保障房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应建立多层次的监督约束机制。如果只靠政府监管, 则难免会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 且寻租、腐败等问题难以避免。为了防止各种名目的投资泡沫和转移挪用来破坏公租房这一维稳机制, 首先有必要指定同级人大或者上级审计机构等作为监督人。其次, 保障房是改善广大中低收入的居位条件而建设的, 因此作为保障房建设的最终受益人, 他们有权力对保障房的质量进行监管。再次, 保障房债券的投资者, 有权利知晓保障房资金运用项目的建设进度、产生的现金流及可能的风险。最后,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债券评级等中介机构和广大媒体, 也应及时监督保障房建设和租金回收等情况, 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 让保障房建设资金在阳光下运作。

(四) 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债行为

1.发行主体的规范。

那些管理记录良好的地方融资平台企业, 将可以率先在企业债市场进行服务于保障房建设的发债融资, 而少数在公共财政透明度和监督程度走在前列的地方政府, 则有可能通过改良后的地方融资平台企业, 以平台企业为载体, 进入公开债务市场, 进行地方债融资。

2.募集资金投向的规范。

禁止融资平台企业向债券融资平台过渡期间, 发行没有限定用于指定项目和限定具体还款来源的公司债或者地方债。也就是说, 即便是管理规范的平台企业, 发债也应该局限在严格的项目债, 专款、专户、专账使用, 而不允许以某些项目为名, 连带多募集资金用于其它用途。

3.保障房资金管理上的规范。

要做到透明化和清晰化, 应当把保障房资金能够跟融资平台的其他项目隔离开来, 防止这些资金转移到其他项目中去, 确保保障房资金运作的独立、透明、高效。

(五) 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

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能否到位, 也决定了融资的实际效果。发改委虽然明确要求严格监管资金用途, 防止挪用。但在今年货币政策趋紧、社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不排除一些企业将保障房建设资金用于商品房开发。可考虑引入第三方支付制度, 即筹集的资金并不直接进入发债主体的账户, 而是由银行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代为保管, 按保障房建设进度分批打入相关设计、建筑、公用事业配套部门的账户中, 保障募集资金的专款专用, 避免保障房资金被挪用。

(六) 完善对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

融资支持对策 篇5

一、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分析

我们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秦皇岛市是河北省的传统旅游大市, 是把“旅游立市”作为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来抓的。从各家银行贷款数据看, 每年对旅游业的信贷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我们以秦皇岛市2009年及2010年1-10月的分机构数据为例。

我们还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旅游大市承德市工商银行2009年的贷款数据。工行承德分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68.68亿元, 其中1.44亿元旅游业贷款, 占比2.1%。

同时综合其他省市的数据, 一般旅游业贷款余额不会超过金融机构全部贷款总额的2%, 所以我们认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缺口应该是很大的, 金融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解决旅游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单纯依靠市场手段和地方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政府介入, 特别是需要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 培育市场化的解决机制引导资金投入。这就要求必须重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以及政府信用的重要作用。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将市场融资推动和政府组织增信相结合, 不断运用和放大国家信用在物质生产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恰好符合旅游业项目的特点, 必将成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持。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 研究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何在助推河北省旅游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无疑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开发性金融在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中, 除了充分发挥支持大型项目时贷款金额大、期限长的优势, 大力支持精品景区的设施建设、景区间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之外, 还可以支持旅行社、饭店和住宿业等企业在拓展业务、并购重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

(一)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贷款业务

开发性贷款是开发性金融的主要业务, 是商业银行贷款资金投入的重要带动力量。开发性金融可以利用以下两类方式提供直接贷款或带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入, 以支持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

1.建设省级投融资平台, 支持并引导旅游重点项目及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 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等企业 (事) 业法人机构, 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融资平台应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能够全面贯彻政府意志。政府要通过组织增信和制度安排, 使其真正担负起借款、建设、运营、还贷的责任。

开发性金融机构要根据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项目情况, 在总结借鉴其他行业和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项目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借款方式, 确定合适的借款主体, 着力培育和促进各类借款主体的成长壮大。

(1) 针对不同的项目选择合适的借款发放方式

单个项目借款发放方式: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 可对单个项目发放贷款。可以在行业内确定借款人, 对多个项目打捆发放贷款。

中小企业批发式放款方式:对于需要资金的旅游企业等可以采取由政府或准政府部门指定借款人统借统还的方式。指定借款人可由政府设立的投资公司、实力较强的大中小型企业担任, 由指定借款人作为开发银行贷款的直接贷款人, 统借统还。

城市公共设施贷款发放方式:采取省级、地市级、县市级统贷模式。

(2) 针对不同的项目确定或组建合适的借款主体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借款, 借款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独立的法人主体, 能够承担开发性贷款的借、用、管、还责任;二是有熟悉业务、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负责人;三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 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 独立承担法人主体责任;四是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有效的监管和指导。

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很多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而借, 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 严重依赖土地收入, 而不是自身项目的现金流, 因而近两年风险凸现。因此, 开发银行应严格规范对融资平台贷款的信贷管理, 切实加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

2.组织银团贷款, 引导带动商业银行支持旅游业发展

银团贷款是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方面合作的重要产品。该项业务对推动金融同业合作和支持国内多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筹集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来发起银团贷款或者间接银团贷款销售, 开行既可以分散信用风险, 还可以改善与其他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更重要的是, 由开发银行发起的这些银团贷款项目, 引导和带动了商业银行对国家经济发展更广泛的融资支持。通过这种特殊的融资安排, 使开发银行避免了因资本金限制而无法给更多的优质项目贷款。对商业银行来说, 则可以参加一些本来因规模太大而无法参加的项目。

目前开发银行组织的银团贷款业务主要针对有大额、长期资金需求的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对于有大额、长期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省级投融资平台等有一定还款保障机制的机构, 开发银行也可考虑组织银团贷款, 间接加强旅游业发展引进外资的能力, 解决旅游业信贷投放不足的问题。

(二)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

证券发行和承销业务是投资银行业务最本质最基础的业务活动, 开发银行开发性的定位, 使其在我国地方政府的境内外发债承销上具备更大的优势, 可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发行债券提供更多的支持。

具体说来, 开发银行可发行结构性项目债券, 解决旅游项目的融资问题。结构性债券将固定收益产品 (通常是定息债券) 与金融衍生交易 (如期权等) 合二为一, 这种债券可增强产品收益或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期产品化。对于购买方来说, 结构性项目债券中内嵌的看涨期权可以使得在标的资产价格 (特别是项目所对应的产品价格) 上涨的情况下, 投资者可以获得高于债券固定利息的收益,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 实质上其购买的结构性项目债券相当于一个资产组合。该组合中包含一般的定息债券和以项目所对应的产品为标的的看涨期权。因此, 结构性债券的特征表现为固定利率部分要低于普通债券的利率, 同时由于内嵌期权使得发行价格高于普通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一方面可以节约项目初期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在发行债券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可以增加融资的数额。

(三)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咨询顾问类业务

咨询顾问服务一直是开发银行投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开发银行贷款业务乃至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现有和潜在客户的需求, 在很多情况下可直接带来信贷项目。通过财务顾问服务, 一方面可以密切开发银行与客户的信用关系, 直接带来新贷款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客户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 增强融资能力, 进而提高开发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 防范信贷风险。开发银行的咨询顾问类业务也可直接面向省市地方政府, 通过政府融资平台, 帮助其整合各类资源。

咨询顾问类业务盈利性强, 业务手段灵活, 发展空间巨大。通过开展咨询顾问类业务, 可以直接取得一部分收入。这部分收入可以作为信贷风险管理基金的主要来源, 每年用基金的一部分冲减不良贷款, 也可以考虑将咨询顾问类业务的收入直接变为目标企业股权, 通过购并、转让、上市等经营手段, 使收入倍增。

(四)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开发银行作为从事批发业务的银行, 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银行业内最具混业经营条件。因此, 开发银行可继续大力开拓这一优势领域, 为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服务。

能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是选择基础资产的本质所在, 是基础资产的真正价值所在。从河北省旅游业重点发展项目出发, 基础设施的收费类资产应是最佳选择。一方面, 开发银行可担任商业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人, 对向旅游开发领域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提供证券化服务, 开发银行将投资于产业政策领域的商业贷款打包组合后出售, 极大地提高此类贷款的流动性, 从而消除商业银行投资于产业政策领域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 开发银行作为具有准主权级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 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是理想的信用增级机构。开发银行在制订一定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 可对投向旅游业的贷款的证券化提供信用增级。

(五) 开发性金融支持河北旅游业发展的基金管理业务

河北省在“十一五”期间设立了旅游产业基金1.7亿元, 2011年又把这一数字提高到3亿元。有些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的旅游产业资金由过去的几十万、几百万一跃增加到上千万、几千万, 有的市已增加到5000万元。河北省现在旅游发展资金总额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市。

融资支持对策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一、法律支持政策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也已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策略, 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服务、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给中小企业以大力支持, 但仍存在操作性和法律强制性不强等问题, 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因此, 我国可考虑制定具有根本指导性质的《中小企业基本法》,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宗旨、组织形态、权利与义务、产权关系、创立与退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做出总体性规定。此外, 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 着手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 如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中小金融机构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 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产业指导目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法》, 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法》等, 以明确发展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 提高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 为其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以使其经营管理走上法制化、现代化之路。

二、组织支持政策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应有专门机构负责。1999年, 我国国家经贸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司, 现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但为使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体系更加完善, 仍需设置一些专门化、具体化的职能部门。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并为其提供服务, 我国可考虑设置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作为全社会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此外, 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和规范专门指导、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性或区域性或半官半民的协会等组织, 由政府主导、协会负责实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帮助中小企业培训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管理咨询和诊断等服务。目前, 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有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高等校办科技产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等。

三、经济支持政策

(一) 财政支持政策

1. 税收优惠政策。

进一步降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由一般所实行的投产后2年上缴15%的所得税向零税率过渡, 同时延长免税年限;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率, 将其税率调整至3%~4%。此外, 还要及时清理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收费, 使其享有与大型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 甚至是超国民待遇。

2. 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 每年应新增高科技产业发展专向拨款, 用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孵化期和产业化启动的投入。

3. 政府采购应向中小企业适度倾斜。

《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但是, 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之相配套。因此, 中小企业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政府采购主管部门, 细化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实施办法, 确保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能够得到落实。

(二) 金融支持政策

1. 进一步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

首先, 应充分发挥央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调控作用, 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适度放宽对其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并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其次, 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 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再次, 应引导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变经营理念, 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最后,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可设立专门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 以供给中小企业长期信用, 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辅助体系包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综合诊断体系以及对中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内控制度、

注:本文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科研创新项目 (2008BJJ23)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财务规划、预算制度和利润中心等方面的辅导机制等。其中,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是最为重要的。因此, 应鼓励中小企业的互助担保基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 政府有选择地为民间机构提供再担保。同时,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制度, 加强抵押物的市场建设,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登记制度。

3. 构建多层次风险投资体系, 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 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最有效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应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 政府部门应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运作进行规范和监督, 以创造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外部环境。此外, 应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 扩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 鼓励创建多层次的风险投资体系, 不断完善风险投资运作体系。

四、社会支持政策

(一) 加大技术扶持, 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素质不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并缺乏必要的科技贷款和风险投资, 致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此外, 我国大部分的技术进步政策和措施是为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制定的。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研究, 以开发新技术和提高生产率;建立中小企业间的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共享机制;规范技术交易行为, 健全技术交易市场, 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二)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支持体系

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被认为是中小企业在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支持体系的建立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显得至关重要。为帮助中小企业获取所需的信息, 并减少其信息收集成本, 必须运用先进技术,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相应的信息咨询机构、科技情报中心和经济信息中心等。

(三) 建立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中心

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中心是由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牵头, 通过设立专门的中介组织或机构, 在咨询、信息提供、企业诊断、经营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组织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服务: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 即由具备专业知识并有实践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来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信息咨询服务, 即有针对性地使中小企业获取及时的关于市场、技术、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即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员工素质, 改善经营管理;评估服务, 即帮助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信服务、项目融资、产权交易、改制、财务会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 构建人力资源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特别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建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 为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政府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各类中介机构和人才培训基地, 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埠企业经营者等到中小企业的队伍中来, 不断充实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团队。

(五) 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1. 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信用监督管理机构等组织体系, 积极扶持独立信用评级机构;二是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完善信用奖惩制度。

2. 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因此, 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 加强其信用文化建设。

(六)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 也是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不健全, 许多县市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担保机构, 已建立的担保机构普遍实行反担保, 担保机构功能变异。因此, 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同时要避免担保机构“当铺化”。2006年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 从资金、税收、保费、抵质押登记、信息共享、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七) 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集群

1. 加强标准化工作, 建立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手段

为主的市场监管体系和严格规范的市场, 吸引外地专业性强的企业落户本地区, 以培育专业性市场, 进而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 促进产业技术改造,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 为了加强政府和中小企业间的沟通, 应建立一个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组织, 为其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3. 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与大企业之间的协作体系, 引导

大企业将其零部件和半成品等的生产交与中小企业去完成, 通过专业化协作网络的合作, 进而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的中小企业集群。

参考文献

[1]林汉川, 魏中奇.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乃全, 李勇辉, 王琴.中小企业:意大利通往繁荣之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融资支持对策 篇7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11年上半年, 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接近1200万家, 约占企业总数的99%, 不仅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 更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 工业新增值的76.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带动地区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筹资活动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财务活动。改革开放30年来, 虽然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 但真正适合于中小企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仍很有限。近年来,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在当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面临资本流动性的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的融资更是雪上加霜。因此, 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融资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 桥隧模式理论

桥隧模式是指构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 使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能够通过担保公司的信贷担保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应承诺来提高应对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 顺利地实现贷款融资, 从而满足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资金需要和风险投资目的的模式。在整个模式中担保公司起到了沟通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在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关系中导入第四方 (风险投资者) , 其事前以某种方式承诺, 当融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或者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 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第四方将以股权收购的方式进入该企业, 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用以偿付银行债务, 来保持企业的持续经营,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企业的潜在价值。

(二) 新融资优序理论

梅耶斯 (Myers) 和麦吉勒夫 (Majluf) 在考察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时, 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 进一步强调信息对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的影响。他们认为,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 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消息的掌握者, 管理者比市场及投资者更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 管理者的行为模式是:如果企业预期新项目的净现值为正, 即该项目能够增加股东财富, 那么, 代表旧股东利益的管理者就不会发行新股, 以避免把投资利益分割给新的股东。投资者在了解了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模式以后, 很自然地会把企业发行新股看成是企业不能有效增加旧股东利益时一种被迫融资行为的坏消息, 导致投资者对新股出价的降低。因此, 当管理者拥有对企业有利的内部消息时, 最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 以避免发行新股反而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尽管债务融资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但通过发行股票去融资会使投资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佳, 致使新股发行时股价下跌。因此企业偏好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部融资, 后考虑外部融资;不得不进行外部融资时, 则应首先选择债务融资。

(三) 融资租赁基础理论

融资租赁业务诞生于1952年的美国。与之相关的融资租赁理论, 随着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 也在不断完善。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资产, 尽管从法律形式上, 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方;但是, 由于资产租赁期限基本上涵盖了资产有效使用年限, 可以说, 承租企业获得了租赁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 同时承担与资产有关的风险。此时的租赁行为界定为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有许多好处。

1. 以“融物”代替“融资”, 摆脱投资资金不足的困境。

设备的所有权并不是利用该设备创造利润的必要条件, 设备的使用权才是中小企业创造利润、达到经营目的所必需的。所以, 融资租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避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尴尬, 也可避开商业银行的种种限制, 以“融物”代替“融资”

2. 筹措中长期资金的新途径。

与银行贷款相比, 融资租赁侧重于对项目未来现金流的考察, 对承租人的资产负债历史要求不高, 使一些未在银行建立起信用的民营中小企业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中长期设备融资。贷款须经层层审批, 且期限大多3至12月, 不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短、急、快特点, 而租赁手续简单, 能帮助中小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商机。

3. 还款方式灵活, 资金使用效率高。

融资租赁可以采取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适合的租金归还方式, 即可以根据每个企业的资金实力、产品销售季节性、项目现金流等情况, 为企业量身定做还款安排。租约可以规定灵活的付款条款, 例如递增减支付、提前还租等, 使承租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状况确定付款额。支付的时间可以提前、推迟或变换不同的间隔期, 显得十分灵活, 使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可以保持合理状态。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现状

1. 地位重要, 贡献突出, 融资不理想。

目前, 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1200万家, 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 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在全国占很大比重。中小企业是安置社会就业的主体, 吸纳了超过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然而, 我国中小企业却普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 其中八成以上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 超过六成的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 更大的问题是他们根本找不到通畅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难度的增加, 极大地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 中小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大。

近年来, 央行不断加息, 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信用水平较低, 缺乏抵押担保, 中小企业必然成为银行紧缩贷款的首选对象。由于难以从正式渠道获得资金, 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求高成本资金。

3. 银行贷款审批趋于严格, 地区金融服务差距较大。

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 总行进一步削弱了二级分行的信贷审批权, 在审批程序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并且由于地区的差异, 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难度更大。

4. 直接融资比重小, 数量少。

通过股票、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门槛较高, 各类行业标准不一, 使很多中小企业很难从市场上获得资金。虽然我国在深圳开设了中小企业创业板, 但仍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存在缺陷的原因

1. 金融体制障碍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由于金融体制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设计的, 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多年来形成的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垄断性结构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加上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规模经济的作用, 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支持。即以大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制天生具有偏爱大企业、排斥中小企业的倾向, 而现有的中小金融机构不仅数量少, 可运用的金融资源有限, 而且受到种种行政干预, 运行机制欠规范, 历史包袱沉重, 难以承担起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重任。

2. 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间接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 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又是主导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因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原因, 纷纷将机构网点向大中城市收缩, 服务对象向大中型企业转移, 信贷管理权限向上级行, 特别是总行、省级分行集中, 基层银行的贷款权限受到严格限制。基层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需要层层上报到总行的审贷委员会, 且贷款的审批程序烦琐, 信贷标准严格。这进一步使量大、面广且主要分布在县市级以下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随着金融体制的完善, 各商业银行已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为了生存和发展, 必须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运作, 严格信贷标准。同时, 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 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处于关闭和合并之中。

3. 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日益严峻。

我国现有银行体系仍然为国有银行所控制, 民间资本进入的壁垒较高。鉴于正式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这类融资活动基本上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况, 缺少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同时市场发育程度很低, 仅仅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而非社会信用关系进行操作, 难以发展成真正市场化的融资活动。

四、结合国情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一) 以创新为核心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体系

1.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以中

小企业为放贷主体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股份制金融机构, 完善多层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 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 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

2. 进一步构建拓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问题, 采取综合措施, 努力探索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3.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在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的基础上, 深化创业板市场建设, 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 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 增加直接融资。

4.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试点, 分

散弱化信贷市场风险, 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能力, 为中小企业构建多元化的直接融资渠道。

5. 建立完善创业投资机制。

完善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企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措施, 鼓励引导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力度。发挥融资租赁、典当、信托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二) 以信用来完善担保体系

1. 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

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按企业化运作, 实行保本经营、略有微利, 担保资金的运作以安全性、公平性、社会性为原则。税务部门要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各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 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 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金融、工商等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 引导其规范发展。

2.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互助担保体系对大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业集群内或在区域内中小企业之间成立互助性的社团法人性质的担保与商业担保机构, 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有效补充。这样, 可以有效分担担保机构的风险, 提升担保机构信用, 扩大担保资源总量, 从而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担保体系。其运作方式可概括为“多元化资金、市场化操作、企业化管理、绩优扶持”。即担保资金多方筹集、滚动发展;担保机构无论是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或社团法人, 均应独立于政府进行市场化运作;担保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及用人机制等全部实现企业化;担保对象不问出身、择优扶持、体现政府的产业导向。通过行业自律, 互相监督等手段, 可部分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按国际惯例正常运作, 最终由他们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

(三) 以高效为目标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调查和评估体系。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 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一方面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工商、税务部门年检系统的作用, 建立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体系为主, 商业化企业征信公司和银行、企业行业协会信息咨询为辅的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全面负责企业征信管理, 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另一方面要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定类的理论方法, 形成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管理, 严格规范信用评估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估行为。要抓紧组建与国际接轨的区域性、权威性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构, 打通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2. 加强统筹规划, 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

制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加强规划指导和措施保障, 继续推动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 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

3. 积极培育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

发挥其区域政策咨询、服务导航等窗口服务功能, 带动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

4. 政策扶持机制。

通过资格认定、业务委托、奖励等方式, 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 (商会) 和综合服务机构的作用, 引导和带动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 支持和引导服务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戎殿新.国中小企业政策的演变及存在的问题[J].世界经济, 2003 (7)

[2]王兆星.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 2008 (20)

[3]林毅夫, 李永军.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4]Myers S C.eterminants of Corp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1997, 5 (1)

上一篇:建设用地使用期满下一篇:高等级公路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