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对策建议

2024-09-14

融资对策建议(精选12篇)

融资对策建议 篇1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

1.1 增强地方政府财力

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诸多限制, 地方政府财力更显捉襟见肘。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集投融资为一体, 它作为政府的“载体”去进行市场化融资, 为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力, 而政府运用这笔资金在交通、水务、园林、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建设, 大大推进了地方城镇化的进程。

1.2 推动准公益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发达国家通过融资得来的资金, 主要用于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国的公益性项目及准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长期以来是政府来承担。不仅财政负担大大增加, 而且对将来的市场化管理运作也没有什么好处。融资平台作为相对独立、具有持续发展力的经济实体, 是公益性项目及准公益性项目投资建设发展的主体。

1.3 提高了政府投资领域信用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是支持公益性项目和准公益性项目等的重点发展。长期以来这些项目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建设, 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融资平台作为政府的市场化投融资工具, 完善了投融资市场, 进而强化了政府投资领域的制度建设和信用建设。

1.4 促进地方经济长远发展

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有很大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积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地方政府资金短缺, 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收到很大的制约。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与投资管理方而的不足的办法就是融资平台的组建, 他不仅支撑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且进一步积累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制尚不健全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方面的立法, 从国家立法层面来看, 还停留在1978年的立法阶段, 2010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条的制定上。缺乏投融资外部监管体系、内部运营等各方面的管理立法。从地方立法层面看, 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平台公司发展也缺乏系统性规范。

2.2 依赖银行贷款过多

当前, 融资平台融资大多通过银行贷款, 只有非常少占比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银行风险累计加大。据统计, 到2013年6月底政府债务的资金来源中, 银行贷款金额为55252.45亿元, 在各项资金来源中占比已经高于50%。可见, 融资平台融资太过依靠银行, 难以找到其他资金来源进行融资。

2.3 偿债能力存在不足

由于融资平台所承担的项目大都是那些为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本身的收益很低或基本没有收益, 靠项目本身的运营来产生现金流以偿还欠款。这样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会变高, 可能导致其不足以偿还贷款。

2.4 责任主体定位模糊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用来帮助政府融资的一个重要工具, 都是由政府设立的。在经营上根本不可能做到政企分开、独立经营。另外, 融资平台一般由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的领导来兼任职务, 这就使得政府和融资平台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2.5 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就目前来说, 报表格式不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财政数据不公开这些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会使得相关数据难以全面获得, 给银行或者民间资本造成很大困扰和风险。

3 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议

3.1 理顺融资平台的外部环境

3.1.1 处理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政府间关系

从根本上来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 要逐渐的引导这个平台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一是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所要行使的职能只是按照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 而不直接参与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营管理。二加大对融资平台运行风险和监控方面的管理, 行使管理者监督者的职责。

3.1.2 进一步完善财税制度及相关法规

首先, 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应适度建立政府担保监管体制, 若地方政府税收无法承担对融资平台的担保, 商业银行则不能一味根据政策和形式将贷款发放。其次, 应当完善我国财税制度, 使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相匹配, 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对于借助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 降级地方债务风险。

3.1.3 适时清理和规范融资平台

根据监管原则, 适时全面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承担债务方首先必须承担旧有债务;对未来或有形成债务, 融资平台作为自负盈亏、自主承担债务主体, 要清晰加以界定, 以隔断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债务关系。

3.2 规范融资平台的治理结构

3.2.1 明晰法人治理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虽然形式上采用了“公司制”, 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但它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 所做的融资业务更多是提供公共物品, 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私法人”。同时, 融资平台的运营是在市场自主调节下进行的, 一定会将公共项目建设转为市场化, 在一定程度来说又不同于政府机构的“公法人”。

3.2.2 完善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

首先, 要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明确自身的风险管理的战略与目标;同时建立平台风险跟踪监督和预警机制, 实行问责明确承担责任和风险报酬。其次要有完善投融资决策机制。在筹资之初, 融资平台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一个合理合规的融资方式。还要建立专门的投资事业部, 用专业有效的投资团队来防范资金风险。再次, 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建立负债信息表, 明晰资产负债信息, 使地方政府的信用政策状况透明化。同时地方政府要督导融资平台的定时披露信息, 信息公开透明, 并不断使平台信息披露规范化。

3.3 银行要加强对融资平台风险管理

3.3.1 严控融资平台新增贷款

在市场货币流动性收紧时, 银行业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调整资金投放策略。在行业选择上, 有先为那些现金流基本能够覆盖本息、不良贷款率较低的领域发放贷款, 如机场、收费公路等。而在区域上, 可以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好的省市地方, 在客户资源上, 要选择财务状况良好、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水平专业、信誉良好的融资平台。

3.3.2 加强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

主要是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贷款前, 银行要对平台公司建设项目、公司的运营资格是否合法合规严格审查, 对每个项目的贷款风险严格评估, 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确保贷款能通过项目未来的收益基本得到偿还。贷款后, 银行应派专人跟踪贷款的去向和用途, 做好贷后管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贷款, 银行要予以示警, 甚至是提前收回。

3.3.3 完善融资平台风险预警

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设定预警指标。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收入来源、偿债能力以及平台运营能力等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及时跟踪平台项目建设进度、资本金到位情况、贷款资金使用情况, 相关风险评估报告及时形成, 从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金融应急预案, 在突发性投融资平台风险来临时及时解决处理, 并对出现问题的融资平台及时援手救助, 防止危机冲击金融系统, 造成不良影响。

摘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 这个融资平台把地方政府的各类资源、资产和资本整合在了一起, 建立起了一架与金融市场互通的桥梁。它大大拓展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 对加快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安国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与政府债券[J].中国金融, 2010, (7) .

[2]林文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规范建议[J].金融与经济, 2013, (2) .

融资对策建议 篇2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成分,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内蒙古中小企业多,中小企业在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难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扩大就业。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尤为重要。

一、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内蒙古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越来越高,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繁荣、引进和建立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1年6月末,自治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97.19万个,创造了全区70%左右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二、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基本情况

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也迅速上升。近年来,自治区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区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32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49%,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2%,同比增长37%,高于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15个百分点。但全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总体融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规模小、附加值低、经营粗放的初级阶段,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差,生产经营主要靠自身积累,很难通过外部融资获得更加充足的动力,85%以上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题。

(二)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近几年,民间融资十分活跃,但其仅占中小企业融资额的14%左右。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融资。总体来看,在银行融资渠道中传统贷款、贴现最为常见,非信贷融资占比较少。企业贷款绝大多数以抵押、担保等方式获得,质押贷款、信用贷款较少。非信贷融资中,承兑汇票贴现是企业运用较多的一种融资渠道。

(三)短期融资难度降低,长期融资严重不足

大多中小企业业务期限短,需求急迫,因此,短期融资需求较多。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期限较长的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但大部分金融机构现有的信贷政策仅对这些企业开放短期信贷业务。

三、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自身缺陷

一是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差。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情况下,导致利润率低、经济效益差。二是偿债能力低下。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自有资本比率低,长期偿债能力不足,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高,债务结构不合理。三是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以抵押贷款为主,而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并且变现保值能力较低,抵押率不高。另外,办理财产抵押贷款业务时,需要办理房产评估及抵押登记手续,评估费、手续费过高,这些费用超过贷款利息,甚至超出民间借贷利息,无形中提高了融资门槛。四是信用观念淡薄。如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融资现象突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账册报表不全不实,银行贷款可控性差。同时,个别企业拖欠不还银行贷款时有发生,致使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加大,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放贷心存戒心。五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缺乏,高学历专业人才不愿到中小企业就职。人力资本的短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融资能力。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缺乏规范性,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存在家族式管理和道德风险问题。

(二)主融资渠道不畅

虽然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最高,但就中小企业而言,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多,实际获得贷款的企业少。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责任人实施责任终身制,使得信贷人员“望贷生畏”,宁愿不发放贷款,也不愿终身挂钩。由于对过失惩处过于严格,导致银行信贷人员消极谨慎操作,形成了“慎贷”、“惜贷”现象。二是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时间过长、手续繁琐,使不少中小企业“知难而退”。据调查,全区得到贷款的中小企业只占申请贷款企业的40%。

(三)金融机制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缺失

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新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不断出现,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增加。除贷款和贴现之外,金融机构还为企业提供了包括融资租赁、贸易融资、担保融资、信托融资以及各种票据业务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方面的服务。但从中小企业的情况来看,银行融资的渠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上,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金融资源和条件,实现多元化融资,进一步拓宽新兴的融资渠道。现行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的限制往往大于对大型企业的限制。第一,无论是国外国内,还是内蒙古地区的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和公司债券都受到现行制度的种种限制,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非常狭窄。第二,一些银行出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次数多的考虑,采取歧视小客户与零散客户的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第三,自治区的信用担保制度,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大大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的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而不能实现。第四,内蒙古地区的私募股权市场和基金市场处于幼稚期,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四)政府支持及制度保障真空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希望从法律上对中小企业提供保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制度保障。如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全区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出台,虽然从制度的形式上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发展及融资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缺失法律应有的刚性约束,更趋于政策性的因素,并没有提供更多实质性的措施。

(五)民间融资成本过高

目前,中小企业可通过企业间拆借、民间借贷、内部集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中小企业考虑到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对通过民间借贷融资有所顾虑。有的中小企业长期通过民间融资,造成财务成本高,生产经营困难。同时,内部集资涉及各方面问题较多,自愿还是摊派、合法还是非法,以及企业经营发生困难后的偿还问题,都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四、解决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应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信用意识、责任意识,为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中小企业要在切实把握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学习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推进管理创新,提升效益。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财务会计体系,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及时、准确地向开户的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的会计报表,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赢得商业银行的支持奠定基础。二是加强人才培训。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把人才培训摆在议事日程。要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强安全保护,改善生产条件,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资金,积极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步伐,应允许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展跨地区的经营活动,允许其通过兼并等方式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二是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信贷机构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促使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强化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改善。三是采取政府专项财政预算和民间机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例如,可以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和政府担保的形式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一般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大型企业等共同投资组成投资协会,不仅向新创立的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而且提供财务、信息、法律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四是促进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典当等非银行融资工具和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鼓励优质的、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等途径直接融资。

(三)更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基于中小企业与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商业银行应建立信贷风险的动态评估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创业者的全面素质、企业的经营计划等关键要素进行动态跟踪评估,阶段性地预测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盈利状况和风险等级,并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加以支持。一是建立全新的无形资产担保抵押方式,以知识产权、股权、产品品牌和技术成果等作为抵押发提供信贷支持,并积极开展网上联保方式争取信贷资金。二是开展透支和贷款承诺业务,通过类似于远期合约的形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贷款业务。三是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和信托业务,加大对企业在节能减排和环保方面的信贷支持。

(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综合信息平台

从银行内部到社会中介机构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信用体系的推广,逐步培育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导建设有关中小企业信息状况和经营信息方面的综合信息系统,整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税收、水电费、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例如,可以在企业征信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金融信息平台,及时向各金融机构发布项目信息、信用企业名单和有关政策信息。

(五)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内蒙古现有的产权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矿产资源交易中心,因规模小、发展滞后、透明度不够等因素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应积极扶持和培育产权交易市场及场外融资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企业的产权、股权的流动和合理重组,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和使用效率,活跃证券场外交易市场,以促进企业的产权转让和股权交易。建议在政府的干预下,认真研究内蒙古地区的产权交易发展状况,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和网络的便利,通过资源整合发展壮大实现产权交易中心的规模化和信息化运作。

(六)加快法律法规配套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国外经验表明,通过立法确立中小企业的地位,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建议立法机构围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修改《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实施细则,明确中小企业可以适用简易公司治理结构,细化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份有限公司转化的规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

融资对策建议 篇3

科技型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文■靳栋博 伍昱行 于苏杰

一、科技型企业概述

(一)科技型企业定义

科技型企业主要指主营业务中技术成分高,核心竞争力强,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辅之以相应战略调整的企业,它在当今经济活动中主要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大体可分为如下两类:广义上,是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低碳能源等新兴领域的产品开发及其周边项目的集合;狭义上,是根据客户偏好和市场需求而开发的新兴商品和服务所在企业。

(二)科技型企业特征

从企业要素结构、主营方向、组织特征及成长性等方面,科技型企业有科研专员比例大、项目经费比重高;强调新技术产品开辟市场作用;知识密集型模块自主化、劳动密集型模块有外包;高成长性与高回报性的特征。科技型企业以其特有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生存形式成为了市场经济中活跃的因子,为我国经济增长、科学进步专利开发、技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不失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三)科技型企业主要融资方式

作为我国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科技型企业在促进专利技术商用、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策性融资等。有效的融资形式有效缓解了短期资金紧张,运用企业杠杆,形成了企业的生产力。

二、供应链融资结构及特点

(一)供应链融资及其结构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相关联的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分销商、分销商的分销商直至最终客户所构成的经济关系链,包括原料采购、供应,商品生产和销售直至售后等环节。对于市场活动而言,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驱动下,供应链是一条商贸物流链、产品信息链、值增值链和资金效益链,将所有与之相关的产业连接起来。它的辐射范围更广、效用跨度更深、结构模式更新,而可以不断推进企业结构模式发展。

在当前供应链融资并无通行定义,由供应链的相关结论得出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融资服务都将纳入其讨论范围。因此从企业角度考虑,供应链融资涵盖所有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联系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主要方式有信用增级和直接的资金支持等。

(二)供应链融资与传统融资方式比较

在传统的融资服务中,受制于科技型企业功用、规模的差异性,在供应链发挥职能、逐级销售的过程中,核心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大量贷款;而由于银行对主要负责原材料、半成品供应的供应商和小商品批发、量贩式采购的分销商关注程度低、信息资料少、信任程度不够等原因只能给予少量贷款,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使企业竞争力逐步减小,进一步制约了扩大再生产,由此而陷入恶性循环。

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融资中信息闭塞、信用滞后、产业联系不紧密等难题,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将发挥各自职能。通过供应链融资,银行可以有效统筹分析其各个节点上的经济和商业联系。深入了解核心企业的运转方式和发展方向,可以给予供应商和分销商更多的优惠。而供应商在获得银行支持之后也可以令核心企业的到账时间更长;分销商在获得银行支持之后则可以加大进以加强销售潜力。使得各个节点上的运转速度更快、供产销职能发挥的更好。

三、科技型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功能与风险

(一)科技型企业供应链融资主体的定位

供应链融资具有考察全面性、结构连续性、服务针对性的特点,有利于信息流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有利于物流纵深发展,有利于资金流加速运转,大大促进了各个节点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但供应链体系所属领域、企业规模、辐射范围各不相同,各个节点的衔接性、角色分配的多面性和企业结构的差异性等导致某一环节发生如若疏漏,则在运转中会产生风险。

(二)不同性质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上的功能与风险

对科技型企业内部的评估过程中,由于主营业务上的分类和不同领域的侧重均不尽相同,不同性质的银行通常会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所在。国有商业银行具有业务范围广、涉及地区多的优势,但存在进出口贸易不确定性高、风险集聚高的风险。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金融产品丰富、办理手续快捷的功能,但存在对企业评估不完备、投资回收期长的风险。政策性银行具有业务针对性强、政策时效紧密的功能,但存在办理手续繁杂、核心利益差异的风险。

(三)我国科技型企业供应链融资主要风险

1、科技型企业定位准确度,企业定性模糊

是否能够定位为科技型企业,要看其是否符合科技型企业的定义,是否符合科技型企业在供应链上发挥的功用。银行需进一步在把握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问题上对企业职能、性质等做出有效判断,推动更加合理、专门、公平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发展。

2、企业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经营机制混乱

由于科技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技术入股频繁、专利保护较低,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融资主体不明,产生了诸如产权关系不明等一系列副产品,还易造成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上诚信缺失、中介机构渎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等问题。

3、企业治理结构过于冗杂,股权治权交叉

得益于科技型企业本身专利上和技术上的特点,其在供应链上处于一个关键节点。如若科技型企业自身不注重治理结构优化,致使内部股权治权交叉,管理混乱,则可能致使供应链过程出现断流情况。

4、资金链问题持续性出现,融资问题核心

我国科技型企业现有供应链融资渠道仍处于欠畅通状态,由于风投体系的不健全和主板、创业板市场门槛较高的限制,科技型企业受累于产权交易转让价格不合理、海外上市成本较高、法人股退出风险大。资金链断链将使企业供产销过程难以为继,不合理的资金结构也将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四、科技型企业供应链融资改进对策分析

(一)企业内部进行针对性变革

1、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化科技型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务制度,做好会计信息处理和披露工作;需要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企业责任控制,引入激励机制,优化融资决策选择;需要建立责任化的社会功能,加强企业战略转型,符合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化演进;需要丰富完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使命感,打造企业人性化的外部条件。这也是切实改变融资难题的根本方法。

2、进一步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供应链融资体系

在企业内部深化改革的同时,须打破传统二元结构束缚,发展以银行为主导的双核供应链融资体系。比如,做出对应于整个供应链过程的评估体系,加大对各科技型企业的风险控制,进一步提升对每一个节点的战略评估,推动科学信用体系的建立,使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能达到行业标准,为客户广泛接受。

3、进一步推动跨企业协作

精益生产、完善监管、协同交流的互利共赢网络体系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链条的进步。树立核心企业的集群化概念,有助于科技型企业提高市场应变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可以深化彼此间协作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高度,致力于客户需求服务和市场稀缺填充,运用精益原则充分发掘产品价值。

(二)以企业财务分析为出发点

1、改良供应链成本体系

若要使投资回报率达到最优,须在生产中降低成本、减轻工作压力;管理中减少存货,完善库存分类;服务中提升质量,升级销售效益,这需要科技型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关注市场份额。此外,所占用和使用资产的控制也将影响科技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两方面衡量供应链体系所带来的直接受益,而固定资产是库存管理的重中之重。故应改良传统成本会计体系,围绕收入—成本监管实用效果和实际效率制定企业战略。

2、完善供应链运营阶段

根据会计基本假设中持续经营假设原则,在科技型企业持续参与的经济活动中,供应链融资可以切实减小因资金问题而产生的产能不足或销售不足的风险。在每一个运营段上,合理的融资决策可以使企业产生盈利,由此带来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使银行授信中合理评估企业的效益,带动整个供应链协调发展。

所以当科技型企业通过市场评估和财务分析做出最优决策之后,通过完善自身各个阶段的任务,采取质量控制原则,从微观角度把握好供产销过程,确保企业自身在提升的同时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带来更多非经济性效益。

3、优化供应链资金管理

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开源节流、效益最大化,又要考虑股东投资回报、创造现金价值。企业财务贯穿产品出货过程中的定价环节和质量控制水准始终;同时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重视顾客体验,针对贸易发生的各个环节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一方面,营运资金的合理安排令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健康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安全透明的交易流程,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因而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资本利用率,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减少融资压力。

五、科技型企业供应链融资创新

(一)风险管理创新

1、要积极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风险投资主体

在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科技型企业在风险投资相关人才培养和企业多元化筹资战略上做出改进。一方面,风险投资相关的专业人才会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评估;另一方面,企业结构治理可以增加资金的融通性。企业在自身不断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会带动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2、健全风险投资等中介服务机构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尚未形成一套涵盖企业风险咨询、业务辅助办理和信息披露平台的中介服务体系。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起步,需要投资人获取完整有效的企业信息,这就要求相关业务单位业务规范完善;风险投资业流程的规范,需要相关事务所等机构辅助完成;风险投资业模式的健全,需要专门的安全信息平台的建立。在市场活动发展和经营活动完整中,逐步加大风险战略管理在科技型企业的重要位置。

(二)业务流程创新

在健康良好的金融环境中,经济发展也将因此而受益。在加入市场化的因素之后,控制融资风险的同时,对融资业务流程重新审视将会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提升其原有工作效率。

(三)营销模式创新

1、加大对担保机构政策扶持力度

金融体制改革等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对供应链融资发展的推动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可以有效对这一新金融产品发展亮出绿灯,科技型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也进一步让政府看到了其潜力。担保机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串联政府财政、企业资金和民间资本三者之间的联系,改进融资渠道,发挥供应链融资的功能优势。

2、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在担保机构确立之后,还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业务覆盖度和内容纵深度。一来,这有助于吸引民间闲散资金,使融资机构在发展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更好的为供应链体系服务;二来,在科技型企业信用评级产生之后,可以夯实其自身的融资决策地位,改进供应链融资体系;再者,可以发挥政府设置专项担保财政的杠杆作用,减少风险,充分调动双核战略合作意愿。

3、大力加强担保机构自身素质建设

供应链融资发展需要同会计、审计等职能部门深化协作,确立市场准入机制、促进行业协会的建立,以充分利用市场环境,防范腐蚀风险,加强行业自律。其次,创新担保服务业务,逐步适应市场化发展和政策导向,并不断扩大其担保范围,推动业务多元化。最后还需要加强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员工素质的同时,规范担保企业和同行业的业务运作,加大科学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自我调控能力、风险应变能力、组织发展能力和继续创新能力。

(四)发展方向创新

1、统一化数据库管理

在现代化的供应链产业结构中,中介服务体系、信息披露平台的逐一建立,专门化人才的引入和相关政策的出台都进一步规避了供应链融资带来的风险。但多元化的视角和跨学科的沟通往往产生了业务交叉。提高业务流程科学化,可以将庞大的供应网链建设为一个信息智库,运用统一整合、规范管理、保密有效的方式形成涵盖多因素的数据库群,为银行对供应链的信用评级、科技型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和民间资本对其的基本了解提供了便利。

2、优化融资决策评级

在供应链融资的发展中,如何做出最优的融资决策将是科技型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存在的共性问题。在采集并分析大量交易数据之后,可以将其汇总整合为后来的融资决策提供样板,自动化的信息处理将为企业提供量化融资选择,专门人才的协同分析将出示相关的工作数据报告,为供应网链每个环节提供最优解。在互联网时代的决策中,引进融资行业的规范化、统一化数据库,建立智能化、科学化分析机,并不断健全资料使其发挥功用,使双方在经济活动中协同有效地发展。

3、推动融资保护立法

在深入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专门立法工作,这也需要国家、行业、企业协同部署。国家宏观层面的立法可以打击金融犯罪力度,严格控制金融犯罪的恶劣影响;行业层面的规范条例可以推动供应链融资等新金融产品发展规范化,对每一节点环节提供保护;企业方面的自律措施,则有助于自我健康发展,推动行业发展更加科学化。 ■

融资对策建议 篇4

关键词:民间融资,发展现状,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服务范围来看, 并不包括民间融资这一规定, 可以说民间融资的出现并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种发展体现, 民间融资从实际的作用来看是为了有效的弥补当前我国正规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问题, 为市场经济发展主体提供更多的资金等方面的服务, 这是民间融资所具有的积极方面, 但是也应当看到作为民间融资行为所具有的一些问题, 在以下内容中, 笔者就重点对民间融资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 以为我国规范民间融资活动, 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发展提供帮助。

一、我国企业民间融资的现状

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 现实中的民间融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由向特定个人、企业和面向社会大众的融资行为, 也有面向股东和企业内部职工的集资活动等, 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活动, 许多的企业或者学者将这一行为一直视为非正规调动资金的活动。

在当前我国民间融资活动很多, 而且通过民间融资活动获得的资金规模页比较大, 根据我国社会科学机构对于我国16个省份的调查, 金融民间融资活动的企业绝对规模是比较大的, 几乎占到我国正规金融机构规模的四分之一, 根据国家机构对上一年度民间融资情况的调查发现, 我国民间融资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 而且这些数据的获得都是较为保守的估计, 由于民间融资活动的隐蔽性, 实际上的融资比例肯定超过当前统计的数据。

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看, 上述提供的数据很难全面的表明所有问题, 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 民间融资的规模确实已经很大, 并且在对企业的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资金支持, 但是民间融资在没有国家规范和有效数据统计的情况下, 对于我国民间融资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民间融资活动的规范性程度、未来发展出路如何都还值得观察。

二、民间融资出现的原因

(一) 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以及贷款资格不具备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 主要的主体就是中小企业, 尤其是在现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中小企业更是以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些企业的出现和发展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进行支持, 如果一旦出现资金链条断裂, 其生存必定出现问题。但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未来发展等问题, 它们很难在我国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 因此其不得不依靠民间融资的形式来发展自己, 根据我国相关机构的调查, 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小, 国家金融机构拒绝其贷款的概率就越高, 因此其进行民间融资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 市场中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出现问题

其实从世界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情况看, 不论那个类型的企业其融资的形式都是多样的, 但是在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规模以及方式都比较匮乏, 在我国直接融资中,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相当大, 更谈不上通过直接融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了, 比如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就规定了上市公司的资产情况以及其他公司融资需要具备的资质和能力的问题, 这是很多中小企业都难以达到的资金规模, 因此为了发展, 更多的市场主体———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较为便利和有效的民间融资。

(三) 民间融资行为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比于其他获得资金的方式, 我国民间融资行为的优势主要体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手续要求较为简单, 民间融资要求的手续比较少, 而且民间融资是一种双方互惠的行为, 但是在我国国家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要求的手续比较多, 而且时效性较差;其次就是民间融资要求较低, 民间融资活动多是在信用基础上的融资行为, 对于抵押的要求都相对金融机构较低, 一般中小企业都能承受;最后时民间金融在操作以及对于获得一些信息方面都是比较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 而且在信用基础上的民间融资, 其约束力还是比较强的。

三、民间融资的对策建议

我国民间融资的发展是和时代的需求相关的, 但是我们应当清楚的看到当前我国民间融资活动极为缺乏国家的规范和支持, 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 要对我国民间融资活动进行一定的规范。

(一) 加强国家立法的支持

当前我国民间融资首先缺少的就是国家法律的规范, 正因为没有国家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民间融资才会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况, 因此首先及时要加紧修改或者完善一些法律法规, 比如《公司法》、《合同法》等。另外就是国家应该在法律中明确划分金融行为和非金融行为的民间融资行为, 并明确不同情况的利率问题, 为我国发展民间融资, 促进社会资本的高效流通提供帮助。

(二) 对我国当前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

前面已经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极为有限, 针对这一情况, 我国政府部门必须下定决心, 改革我国当前的金融机构管理模式, 鼓励银行等在资金支持方面跟过的向中小企业方面倾斜, 其次就是完善商业银行, 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改变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总分行关系的组织模式, 以价值链为核心, 按不同客户对象进行划分,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机构, 实现银行结构扁平化, 使商业银行的服务更加贴近中小企业。

(三) 改进民间资本金融市场的渠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要求我们市场的管理者在应对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市场主体的要求, 当前我国民间资本在市场上的运行和使用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因此政府管理者要有信息积极吸收社会资本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 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拓宽渠道, 修改当前阻碍民间资本金融市场的一些规则, 总之要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选择最有力的方式推动民间资本在市场上的流通, 激活民间资本为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融资对策建议 篇5

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笔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浅薄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原因;对策建议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追求规模经济和实施赶超战略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强位弱势”尴尬境地。其中中小企业所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最为人们所诟病。它成为中小企业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

一、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分析及其特点

(一)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据调查,在现有正规经济统计中,我国81%的中小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60.5%的则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在停产中小企业中47%是因为资金短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融资机构,特别是银行资金,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来获得,融资渠道较为狭窄。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第二,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据统计,我国只有大约1.4%的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贷款,总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第三,已经获取贷款利率大都在5%~8%之间。由于是期限在6~12个月的短期贷款,贷款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多的项目。2007年,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北京、成都、顺德与温州四个地区600家私营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调查,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与国有大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在资产总值中,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低(主要以租赁或租购方式购置经营场所、设备等固定资产),融资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和偿还贸易债务;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积蓄或家族集资,极少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银行信贷和其他的财政支持。二是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商品,在它的出租或委托经营中极易受到侵蚀,成为所谓“坏账”而得不到归还,因此资金所有者或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上都普遍采取谨慎性原则,审批手续比较严格,这就先天决定了中小企业比国有大企业筹资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分析

(一)企业本身因素

中小企业信用较低可以归结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能力容易受到削弱;二是中小企业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导致中小企业不偿还贷款 “败德成本”较低;三是除近年来发展起来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账”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四是中小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自身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能力较低,导致申请新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担保责任难以落实;五是企业诚信度和信在必然性。在信用风险发生以后,银行又没有有效的追收贷款的手段和方法,急于追收贷款,甚至是以不合理的手段来催收贷款,其结果是企业可能直接破产。

(三)政府努力不对称

(1)融资服务体系存在缺陷,企业获得贷款的效率低。我国当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很多,企业如要取得一笔贷款,一般得通过国资、房管部门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通过公证部门对贷款进行认定,并且要办理保险手续,有的还要通过担保部门严格的抵押及反担保措施,抵押登记、评估手续极其繁杂、环节多,延长了贷款获得时间;同时各种登记和评估的费用偏高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此外,在现行的体制下,抵押登记的有效期限一般为一年,而抵押贷款期限如果超过一年(尤其是项目贷款),企业必须每年进行一次登记评估手续,不但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使银企感到不便。

(2)政府府对国有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国有中小企业资本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之所以短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从企业收取的利税多,而拨付的资本金太少,企业有流动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银行来解决;另外,国家长期以来通过“拨改贷”办法来增加对企业的投资,也加大了企业的债务负担。

(3)地方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资金没有发挥合力,资金的营运效率低。对于地方中小企业企业而言,由其是国有中小企业,其外来资金来源不仅有银行信贷资金,还存在一部分财政部门扶持的项目资金,而由于财政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少,缺乏一套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两块资金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合力。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要重视自身信用建设

中小企业的自身信用建设是指企业有无意愿偿还所融资的债务或者偿还债务的能力高低,以及是否有意愿向初始投资者分配其应得的利益或者承诺。中小企业应实质性的遵从财务会计透明化,以实际行动展现自身的资信,并努力真实地得到权威资信评估体系或机构的认可与同行的赞赏,打消投资者的资信忧虑,为中小企业融资扫除最后的“瓶颈”。就企业自身而言,应该扫除企业在“契约整合”上的发展障碍,在经营上努力提升水准,规避和善用风险,求得企业的永续发展来吸引投资者,打通或拓展融资渠道。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应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参与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依据资金供求状况自由浮动。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比重。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创新,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除总行已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外,一级银行和二级银行也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策略。

(三)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渠道。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各种以资产为担保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公司、基金组织以及大公司集团所属财务公司)的融资,中小企业可将非生产性资产作为担保从这些机构获得贷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我国同样可大力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主要措施有:培育商业金融公司,大力发展担保信贷。进一步完善各类贷款担保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贴现融资、存货融资等融资业务,以适应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灵活性需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面向中小企业的保险贷款,如保险单贷款和抵押贷款。鼓励证券公司开发以中小企业持有的证券或债券为抵押的贷款业务。尽快实现融资租赁业对内开放,允许厂商融资租赁公司低门槛准入,开展贸易信贷(即供货方以无息、分期偿还条件向小企业融资,实质是分期付款)、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贸易信贷等融资业务。成立储蓄贷款协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专门为不动产等风险较低的单项业务提供专业贷款。

(四)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一是成立或明确类似于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的政府管理机构,统筹协调、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建立以援助中小企业为战略目标,强化其“造血功能”为宗旨,由政府财政支持为背景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提供财政资金,对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的小额贷款给予支持,如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发放实行贴息政策;对创业者给予小额贷款和贴息支持。三是积极扶持并试办各种便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地方性民间投资公司、风险资本投资公司,专门向具有较高风险而难于从一般渠道得到投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及时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

(五)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以构筑全方位体系为原则,尽快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产业投资基金法》等法律,使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都有法可依,例如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私募融资的法规就一直不明确,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完善企业的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是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生存依据和操作指南。它可以引导中小企业投资的方向,保障私人投资权益,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息透明度低下。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在东、中、西部区域的7个样本城市地区进行的调研显示,87.8%的金融机构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比大企业贷款有更高的违约率;75.5%的金融机构认为,私人企业贷款比国有企业贷款有更高的违约率。在调研涉及的样本城市中,对中小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占全部不良资产的比例高达63.9%;六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全国范围内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乏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关键原因。这种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导致较高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而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合适的中小银行,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原因之一。

(二)银行方面的因素

融资对策建议 篇6

一、短券发行现状和需求

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短券发行总体情况看,目前短券发行主体主要集中于国有、集团控股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向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行业分布上偏向于能源、重工、运输等垄断性行业。对于具备良好的预期收益和充足的现金流的大型、特大型企业来讲,短期融资券无疑是“锦上添花”,企业无论在扩大融资规模、节省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方面得到了真正实惠。但对于西部落后地区大多数企业来讲,短券融资仍有很多障碍。从云南省范围来看,短券融资主要集中于省内如云南铜业、云南电力、云南铝业等大型企业,发行总量占全国短券市场份额的比例微乎其微,州市企业短券融资更是凤毛麟角。2012年红河恒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注册发行3亿元短券,成为省内首个民营企业短券融资案例。

目前丽江市内仅有1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在利用银行间市场融资方面,尚未涉足短券、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模式融资,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从银行获取贷款是目前辖区企业主要融资方式。80%的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但由于企业可用于抵押的土地、房产等资源有限,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缺口的能力有限,在利率定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融资成本高,一些企业不得不通过集资、民间借贷渠道来满足。

在新一轮西部开发和“桥头堡”战略驱动下,产业升级、企业规模扩张、重大投资项目开建、技术改造等因素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在近几年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凭借资源、技术、人才等核心市场竞争力优势而逐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有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市场扩张、向大型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经营管理逐步趋于规范,经营效益比较突出,加上企业诚信意识逐步增强,为企业开展短券融资奠定了坚实基础。客观讲,西部地区存在旺盛的短券融资需求。

在人民银行加快推动银行间市场发展过程中,充分依托于企业融资市场需求,在政策设计上逐步向市场化方式推进。在发行审批上已从原来的备案制逐步向现在的注册制转变,发行审批效率不断提高。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发行准入门槛也逐步向平等性和公正性方向发展。融资工具的模式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模式,银行间市场功能不断强化和完善。西部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将得到便利的市场化金融服务。

二、短券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企业对短券的认知度普遍较低

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的普及和推广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来看,企业对短券的认知度不高。对于短券发行政策、条件、程序、定价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顾虑和偏见。多数企业传统融资观念和习惯尚未转变,不了解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片面认为短券融资条件过高、审批太严、发行周期过长、资金可利用期限短,难以满足企业融资时效要求。

(二)中小企业小额发行面临隐性门槛

由于目前中小企業资信差异性大,在短期融资券推广过程中,对于发行准入条件限制,存在很棘手的政策博弈,发行条件限制过低,必然出现“搭车”现象,会直接加剧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而条件限制过高,西部落后地区大部分中小企业则被挡在发行门槛之外。从全省范围看,多数企业资产规模有限,按照规定的比例,单个企业只能小额发行。由于发行规模小,在发行承销等服务环节中缺乏定价“话语权”,债券票面利率可能相对较高,而且还要支付较高的发行费用与承销费用,使得这种债券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具有非经济性。这种隐性门槛成为中小企业利用采取短券融资的主要障碍。

(三)企业自身制约因素多

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债券的利率、期限、还款方式以及债券能否顺利发行的关键因素。目前西部地区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有限,产品抗市场和国家政策风险能力低,经营状况波动较大,盈利能力较差,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弱,信用评级普遍不高,因此企业债券发行潜藏着较高的违约风险。加上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在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债券实际风险很难真实地被披露,容易造成企业经营、信用信息不对称。高收益、高风险的融资特性会加剧短券市场分化,形成类似于美国“垃圾债市场”,很难得到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企业信用度低是中小企业开展短券融资重要瓶颈。

(四)银行间市场投资主体投资偏好影响

目前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都属于保守型,投资偏好于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债券投资十分谨慎,因此,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短券投资需求存在很大变数。另外,在市场初期,中小企业是一个新的发债主体,其信用风险评估和债券定价尚无成熟的参照系,在市场认可度偏低的情况下,承销商为民营企业担保的融资成本偏高,作为承销商的商业银行销售压力大,缺乏与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三、破解对策建议

(一)加大债券融资工具的宣传力度,转变企业单一融资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债券融资

人民银行、证监部门在债券市场培育和推动过程中应该注重相关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宣传。一方面要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债券市场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债券融资的相关政策、条件、发行程序,从而促进企业逐步转变和创新融资模式。只有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债券市场才能真正富有市场活力,具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信息渠道,促进债券市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引导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债券融资工具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短期融资券的市场任可度。

(二)加快企业信用建设步伐,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

良好的信用是现代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市场化融资必备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快推进企业信用建设,在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披露全面准确的企业会计财务信息,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另外要倡导诚实、守信理念,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短券发行准入条件

在推动企业短券融资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市场规律,既要发挥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效应,也要重视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的风险,不能盲目推广。短券发行准入条件的设置应科学、合理,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合理反映企业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行门槛限制要合理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使短券市场真正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助推器”,而不是“问题企业”的“救命稻草”。

(四)完善企业债券定价机制

逐渐完善企业债券定价方法,充分平衡债券风险溢价与融资成本,既能有效吸引债券市场风险投资,又能把债券发行定价控制在经济、合理的成本范围之内。

(五)加快企业信用评级工作

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安排,债券信用评级的基本作用就是要揭示债券的信用风险,为债券投资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信息。目前缺乏针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信用评级、管理、担保中介服务。应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信用评级、管理、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便利和支持。

(六)不断创新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发行方式

融资对策建议 篇7

一、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

(一) 内部原因

1.企业经营风险高

小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 经营规模小, 自有资金少, 负债率高, 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差, 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经营状况不稳定。

2.管理不规范, 会计信息质量偏低

我国大部分小企业多实行家族式管理模式, 缺乏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导致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权责不明确, 管理混乱。会计是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往往与企业所有者有亲属关系, 或者受企业所有者的直接管理, 势必造成会计人员的独立性降低, 使得管理层虚报财务数据、操纵会计利润的可能性增加, 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缺少金融机构认可的贷款抵押物

目前, 我国金融机构对小企业常见的贷款方式为抵押和保证, 采用信用贷款方式的少之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融资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和小企业自身信用不高。具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往往处于发展初期, 经营场地多为租赁, 固定资产相对较少, 金融机构认可的厂房、土地或具有较高价值的机器设备恰恰是小企业所欠缺的, 因此增加了融资难度。

(二) 外部原因

1.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偏高

一方面,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 商业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控制, 金融机构从谨慎性原则出发, 倾向于为经营风险适中且具备基本偿债能力的大中型企业提供贷款, 而对于财务信息质量较差的小企业的贷款门槛相对较高。另一方面, 由于金融机构以盈利为目的, 对待每一笔业务首先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小企业贷款额较小, 单位贷款成本偏高, 并且由于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 贷款在账户中沉淀比例较小, 难以达到金融机构内部规定的存贷比例。此外, 金融机构缺乏针对小企业贷款的激励机制, 这也导致其向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

2.恶性竞争使内部融资能力进一步削弱

企业融资分为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对小企业来说, 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权益性融资尤其是通过自身积累的内部融资能力有限。而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造成我国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国内外需求双降, 使得小企业的销售收入锐减, 企业不得不通过价格战这种同业恶性竞争方式维持生计, 这不仅削减了小企业原本就很薄弱的利润空间, 更使得内部融资更加不足, 致使小企业更加依赖于外部融资。

二、破解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为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增强小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提供了契机。小企业会计人员应确保会计科目运用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各项规定:文字表达通俗易懂, 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报表中数据列示准确, 勾稽关系严密, 相应的文字描述要有针对性, 与数据相匹配。小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使其能够及时跟踪掌握国家政策, 提高财务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独立性是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小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增强企业竞争力, 进而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减少舞弊和粉饰财务业绩行为, 确保国家政策的顺利贯彻执行, 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性。在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 真实、独立的会计信息能够增加金融机构和债权人对小企业的信用程度, 有利于小企业顺利获得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 完善信用评级授信机制, 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市场化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的要求, 完善信用评级授信机制, 对不同类型的小企业实行差别信贷的政策。差别信贷政策既可以体现在信贷规模的差别上, 也可以体现在信贷产品的差别上。例如, 对于那些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发展前景良好、信用水平高、经营稳健的小企业, 可以对其实行一定的信贷规模的倾斜;对于那些抵押不足但是订单充足的小企业, 可以通过贸易融资产品来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四) 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 提高抵质押率

金融机构应当创新贷款抵押质押的方式, 除了传统的土地、房产、存货以及机器设备抵押物之外, 可以进一步扩大抵押物的范围, 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信用度高的企业, 可以探索创新法律允许或不禁止的其他有价资产抵押形式, 例如开展采取林权和土地承包权、采矿权、知识产权、股权、退税质押等作为抵质押物的融资方式, 适当提高传统抵质押物的抵质押率, 以破解小企业贷款中抵质押不足的困境。

(五) 创新担保机制, 完善担保体系

小企业大多缺少融资所需的抵质押物, 必然更多地倚重担保。应重视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通过开展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 建立为政府公共目标服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支持有实力的民间资本成立商业性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并行的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 进一步推动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发展。

摘要: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 为我国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会计信息质量差、缺少抵押物和银行信贷门槛高、恶性竞争等内外部原因造成了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出应通过提高小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用评级授信机制, 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拓宽抵质押物范围, 提高抵质押率;创新担保机制, 完善担保体系, 以破解小企业融资困境。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困境,融资对策

参考文献

[1]何璐.关于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浙江金融, 2011 (8) .

[2]郭洁, 王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2 (5) .

融资对策建议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创新力、稳定就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中小企业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现有的调查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企业的数目占比已达99%,所贡献的GDP已超总GDP的60%,创造了75%的就业岗位。尽管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金融市场,中小企业仍属于被动、弱势的地位,面临着诸多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比如融资难。尽管近几年社会及政府各界做出了大量努力,但融资难仍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两年之内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近30%,在4~5年内消失的企业近60%,如此高的倒闭率和破产率更加剧了紧张的银企关系,以致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恶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人口、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长期以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就是融资难。据国际金融公司的一份调研报告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依靠自我融资的方式,平均占比90.5%,平均银行融资仅占4%,非金融机构融资及其他融资方式分别占比2.6%、2.9%,这一数据表明了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不匹配。我国当前金融体制的集中度较高,国有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必然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银行贷款偏好造成了只有10%左右的中小企业能从正规金融获得贷款融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但随着行业的竞争力度加大、利润空间的减少,内源融资已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资本市场的股权、债券融资的准入条件太高,中小企业被迫转向高风险、高利息成本的民间借贷市场融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表明,2011年上半年中小企业的整体利润率低于3%,60%~70%的企业濒临倒闭。经济周期下行时,中小企业的利润甚至难以偿付借款本息,企业状况恶化,更加剧了融资难的局面。另外,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金融市场利率市场进程加快,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已不再占有主要优势。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周期短、风险大、效益低,在同等条件下,银行作为理性经济人无疑会做出将贷款资源留给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借贷选择。在筹资难、利润低的双重驱使下,部分中小企业采取财务报表弄虚作假、偷税漏税的办法解决一时窘迫,从而拉低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二、融资难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

(1)中小企业的经营特性使得向银行贷款难。中小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应收账款周转慢、资金回流难、资产较少、负债能力弱,且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较大,所需资金的时间性强、规模小,这与银行追求效益的贷款模式相反。银行贷款时间长、程序复杂、偏好规模效应,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短期借款难。同时,中小企业和银行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银行的恐贷、惧贷。伴随着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其经营风险也较高,近年高倒闭率或歇业率使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的大幅波动,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民间借贷,考虑到资金安全,都不愿贷给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缺失。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提高同行之间的竞争力,减少税款,不惜对财务报表弄虚作假;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还款能力受限,容易产生违约、弃债、赖账的行为,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在金融体系整体的信用水平。

(3)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薄弱、竞争力不强、自身担保机制差,这直接影响到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同时,不少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整,高层往往只有一人负责企业的整体业务和风险把控,这样的结构不仅会使决策失灵,而且会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一人出事则会牵连整个企业,甚至带来连锁效应。

2、金融市场体制原因

(1)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利用留存收益再投资,在其他渠道融资难的情况下,内源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当前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利润减少,以内源融资作为资金来源已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寻求其他的方式融资。二是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采用股权、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

(2)私人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借贷困难,内源融资不足,中小企业只好转而寻求私人资本市场。由于我国对私人资本市场仍有很大限制,法律约束力还不强,相应的风险也比较大,使得民间资本市场并不活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存在。

(3)公开资本市场受限程度大。中小企业的股权受到很大限制。虽说《证券法》的出台稳固了证券市场的基础,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上市准入机制严格、市值规模小,很难达到上市标准,证券市场也为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竖起了高墙壁垒,而债券融资的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2009年出台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推出了集合票据业务,后又推出区域集优债券融资模式,这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债务融资便利。

(4)国有银行的偏好性。国有银行追求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小、贷款时间短、监督成本高、信用风险大,是高风险低收益,在贷款供给有限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经济人,银行不会选择贷给中小企业。虽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完成了大半,但由于国有银行和国企的“国”字属性的地缘和亲缘关系,以致银行更愿意贷给大中型企业,认为即使收不回全部本金也可收回抵押品。

3、政策扶持缺乏力度的原因

我国尚缺乏像美国和日本那样的中小企业政府专职协调机构。这种协调机构主要是以担保的方式诱使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优化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联动,提高资金利率效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虽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但目前一些法规更多的是强调规范性,并未充分强调必须性,这使得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中小企业自我管理,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中小企业应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制定规范的企业章程,避免单一决策,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正规的社会中介机构规范财务报表及财务决策,严格遵循法律法规,避免偷税漏税、违约、赖账的行为。同时,加大技术性、应用型产品的创新力度,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自身竞争力,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2、深化国有银行改革,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机构

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银企信贷关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国有银行的偏好性一时也难以消除。为了进一步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小企业贷款渠道的壁垒,应深化国有银行改革,要求银行内部专门设立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部门。这一专门信贷机构应设立统一借贷标准,集中中小企业风险,无差别对待贷款对象,通过设立的信用评分体系来评判中小企业的可贷性。此外,国家也可设立社会融资中介机构,发挥中介、咨询、担保、监督等职能,可沟通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供应链金融,促进资金循环。

3、加强担保机制建设,扩宽担保机制内涵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担保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调研报告曾指出,由于担保法律的滞后性,我国动产贷款担保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光是闲置资金就达16万亿元,且由于动产担保难,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这一结果又反过来抑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设立相关担保机构,建立完善担保机制是必要的、必然的。当前我国可尝试建立数户联保的制度,订立联保章程,建立债务追查机制,约定参与联保的各企业的责任比例,并成立风险保障基金。一户失信、违约所造成的债务按一定比例有风险保障基金和其他参保成员共同承担。这种数户抱团制度增强了中小企业与国有银行的对抗力,避免了因规模小、风险高而被银行歧视的问题。当然,在这种构想上还需要相关法律的配合,以起到控制风险、分散风险、规范市场的作用。

4、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最直接、最快的融资方式,然而资本市场的高门槛把近90%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要想解决融资难,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行注册制的实施,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充分盘活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另外,针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创业板、新三板的准入限制,让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能通过股权的方式上市融资。

5、重塑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法律法规执法力度

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助于减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偏见,且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一是设立社会信用评分体系和数据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时段的中小企业设立规范的评分标准,使得银行在放贷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有一个量化的比较。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强调必须性而仅非规范性,明令禁止违约、赖账的现象。设立中小企业发展监察机构,一旦查明企业故意违约,则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实行相应惩罚,同时严格防范违约人借死避债。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2]张杰、尚长风:资本结构、融资渠道与小企业融资困境——来自中国江苏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6(3).

[3]李明玉:关于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1(9).

中小房企融资难现状及对策建议 篇9

1.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房地产业的银行贷款主要有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环节的住房按揭贷款等直接贷款和间接来自银行贷款的部分自筹资金。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比例逐年提高,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至少有60%以上的资金来自银行系统, 融资渠道仍然主要依赖银行。

2. 房地产信托融资。

房地产信托融资是指信托机构代办房地产的买卖、租赁、收租、保险等代营业务以及房地产的登记、过户、纳税等事项, 或者直接参与房产开发经营活动。目前我国房地产信托资金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但其中主要为“过桥”式贷款, 筹资比重不大, 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房地产信托的规定限制了中小投资者的加入。

3. 房地产基金。

房地产基金是集中众多零散资金, 交由投资专家进行集中投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具体的基金融资方式有海外房产基金和国内产业基金。近几年流入中国的海外基金不断增加, 由于受到国内政策限制, 以及国内企业运作不规范和房地产市场不透明的影响, 海外地产基金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优先看重房地产公司的管理团队、土地储备、政府关系、发展前景等。因此, 海外地产基金对于国内众多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而目前国内地产基金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扶持, 其发展规模十分有限。

4. 上市融资。

上市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 实行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房地产企业上市比较困难。目前我国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并不多, 并且存在着行业整体素质较差、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管理层专业素质差等问题。

5. 房地产债券。

目前, 房地产债券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发行债券的主体要求严格。根据《公司法》, 只有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债券, 并且对企业资产负债率、资本金以及担保等都有严格限制。另一方面, 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发行和持有债券的风险较大。

综上所述, 由受于国家相关政策和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 银行贷款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小房地产企业选用的主要融资方式。

二、中小房企融资难现状

2014年上半年, 我国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 许多专家学者纷纷看空中国楼市。中小房企融资困难, 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受银行信贷紧缩等因素影响, 整个市场成交的氛围尚没有回归到“量”的轨道上来, 大多数大中城市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3成, 个别城市成交量甚至下滑了4~5成, 市场普遍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各大银行开始紧缩信贷, 甚至部分银行暂停房贷, 或者把房贷的贷款周期拉长, 影响了一部分市场成交量正常交易。从目前个人住房贷款情况来看, 继央行5月12日要求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后, 银监会也提出继续实行差别化的房贷政策, 支持首套房贷需求, 尽管目前首套房贷的贷款审批速度比以往有明显提高, 但是, 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立即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甚至广州、石家庄、海口等城市首套房贷利率还出现上浮现象。因此, 一定意义上来看, “央五条”支持首套自住房贷的政策落空, 央行两次“定向降准”并未对楼市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市场上首套房贷利率的主流变动情况并不明显, 视购房者个人资质而定, 基准利率最高上浮10%。若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并没有立即下调首套房贷利率, 甚至还继续上浮首套房贷利率, 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仍然会维持当前比方向:工程管理与房地产管理。较低迷的状态, 中小房企的企业压力依然较大。

与此同时, “钱荒”现象依然持续发酵。自2013年11月开始, 银行信贷紧缩已超过6个月以上, 由于地产夹层融资政策收紧、首套房贷的利率偏高、部分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 导致购房成本增加以及需求下降。中小房地产企业在销售回款上面临较大压力, 再加上难以获得开发贷款, 开发商面临越来越大的去库存化压力。继浙江省出现兴润置业房企倒闭破产的现象之后, 广东光耀集团、青岛君利豪集团、南京福地、西安浐灞·新天地、赛高国际、紫翰庭院、汉城湖畔项目的四家开发商等中小房企频频出现资金危机。受限购政策影响, 具备购房条件的人越来越少, 加上中小房企的信誉和产品质量较之大型房企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价格优势不明显, 甚至高于大型房企, 残存的需求最终都集中流向了几大招牌房地产商。

因为在需求萎缩之际, 买方渐渐成为交易优势方, 他们对开发商的服务和配套建设能力要求都会水涨船高。而大型房企优势明显, 其成熟的管理团队、雄厚的资金基础和优质的销售服务, 使中小房企远不足以与其竞争。当房地产市场渐渐进入买方市场时, 这种困境就主要出现在中小房企, 今后将逐步蔓延到所有开发商。

三、对策建议

1. 调整经营战略, 拓宽融资渠道。

为了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中小房地产企业必须正确面对困难, 尽快调整经营战略, 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变化, 适时采取应对策略,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可以借鉴国外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 采取租赁权融资、权益性融资、过桥贷款、委托贷款、土地典当等新型融资方式。实现多元化融资, 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2. 有效运用民间融资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民间金融资产规模逐步扩大, 民间借贷逐渐活跃起来, 相当多的资金寻求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 而房地产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 民间资金往往愿意投入这个行业。因此, 在合理规避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可以按适当高于银行同期利率争取其它企业或自然人的投资。

3. 建立健全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基金和互助性担保制度。

国家应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和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 帮助解决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难题。同时, 以各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为平台, 建立民间互助发展协会, 吸收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入会, 在会员出现资金状况时, 会员单位之间可互助、互保、互督, 可有效减轻政府负担。

4. 寻求合作开发。

中小房企可与建筑企业合作开发, 由建筑企业垫资建设, 由开发商支付所垫利息, 在约定时问内付清所垫本金。同时, 可与大公司开展合作, 一方面能得到大企业部分资金支持, 解决暂时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企业的良好声誉吸引购房者。

参考文献

[1]曹福明.紧缩环境下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J].浙江金融, 2005 (9) :37-38.

[2]方红宇.房地产企业融资分析与对策[J].中国市场, 2005 (9) :50-51.

[3]张宏伟.2014房企融资困难[EB/OL].观点地产网, 2014-07-01.

融资对策建议 篇10

一、当前重庆农业、农村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

(一) 农村经济主体“贷款难”问题突出

一是农户贷款难。从对重庆1000户样本农户的问卷调查看, 认为向银行贷款很难和较难的农户累计占70.4%, 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容易的农户只有不到三成。由于贷款难, 多数农户不得不依靠民间借贷。二是农业经营组织贷款难。据市农委数据显示, 全市1.7万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接近65亿元, 目前获得贷款只有1.4亿元, 需求满足率仅为2.15%。全市478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融资需求140亿元左右, 获得贷款12.78亿元, 需求满足率只有9.13%。

(二) 农村经济主体面临着“贷款贵”

贷款贵主要是指贷款成本过高。根据人行营管部的数据, 目前我市涉农贷款的基准利率为6%, 浮动区间为5.4%-9%。据调查, 我市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为7.21%, 最高达9%。涉农贷款还要承担3%-5%的担保费、一定的手续费和5‰的抵押资产评估费等额外费用。涉农贷款实际成本是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以上, 远高于城镇非农贷款利率水平。

(三) 涉农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

目前, 农村闲置金融资源并不缺乏, 但大部分并没有用到农村地区。以农商行和邮储银行为例, 截至2013年3月末, 农商行存款总额超过3000亿元, 其中66.8%来自于农村;邮储银行存款1500亿元, 90%以上来自农村, 说明农村并不缺可用资金。从存贷比来看, 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934.83亿元、15131.22亿元, 存贷比平均为79.91%。而主城存贷比平均为93.07%, 主城以外的县域存贷比平均为54.33%。说明农村大量金融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流到了城市 (尤其是主城区) 。

二、重庆市市级层面农业投融资机制创新建议

(一)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农业资本投入不足源于农业投资回报率低, 农业回报率低源于农产品价格低, 农产品价格低源于同类农产品过多。因而重庆只有发展特色稀有农业, 减少农产品同质化竞争, 才能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 进而吸引民间和金融资本。同时, 提高农业主体组织化程度和经管能力, 也是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增强农业对金融资本吸引力的关键。重庆应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通过财税、信贷等优惠奖补政策, 引导城市资本下乡以及农民自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此, 应加快建立重庆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农业风险投资基金, 加大农业公共生产条件的财政投资建设力度, 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物流、市场、技术和社会化服务条件。

(二) 适应重庆农业农村发展需要,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现阶段重庆农业信贷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与缺失, 需大力发展多业态金融组织:扩大金融支农比例考核覆盖面, 深挖正规金融支农潜力;拓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职责和范围;设立重庆普惠金融发展基金, 支持农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建立重庆农地信托公司和农业租赁公司;进一步发展主要农产品期货市场。

(三) 调整农村金融的财税政策, 引导金融支农创新。

商业金融不愿涉足“三农”, 主因是农业信贷成本高、风险大, 需引入财税补偿机制。重庆应适当收缩涉农贷款中财税扶持范围, 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科技创业为重点,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农服务, 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加大财政对农业信贷的风险补偿力度, 减免涉农金融服务的税收;建立财政信贷分工支农机制, 财政重农业公共生产条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投资, 信贷重农业生产性投资。

(四) 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挖掘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潜力。

增强农村资产的融资功能, 关键要解决好资产的变现渠道问题。重庆要挖掘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潜力, 需要探索农民财产权的实现形式, 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发挥好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三权”抵押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农村资源确权范围, 创新活体资产抵押方式, 推出财政补贴账户质押贷款。

(五) 健全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机制, 阻止农村资金过度非农化。

吸引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 关键在于培育和引进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的特色农业项目, 其次是降低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建立涵盖县域所有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比例控制与考核机制;最后是建立龙头金融企业对口帮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机制。

(六) 建立多元化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社会化分担网。

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支农, 需要建立“农业投资者+担保+银行+保险+期货+财政”多元化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信用风险归因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应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 分担农业自然风险;建立大宗农产品收储调节机制, 发展农产品期货期权交易市场, 分担农业市场风险;普及农业融资担保, 创新联保融资模式, 分担信贷环节缺少抵押资产风险;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为银行涉农信贷损失提供适当补偿。

(七) 构建涉农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政策协同支农机制。

市农委、市林业局、市供销合作社、市水利局是主要农口职能部门, 农业发展不仅需要这些部门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政策和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而且需要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配合, 因而需要建立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行重庆营管部、金融监管部门和各涉农政府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和决策信息共享制度, 共同谋划重庆“三农”发展的政策组合和资金支持措施。

三、重庆市各农业功能区农业融资策略建议

(一) 都市功能拓展区农业融资策略。

由于紧邻重庆主城区, 可紧扣主城市民对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的多重需要, 发展特色水果、花卉苗木、设施蔬菜、休闲渔业、乡村旅游等为重点的“多功能农业”, 建设一批特色农业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和“农家乐”。这些项目有稳定的市场和较高投资收益, 因而应更多依赖市场机制融资, 广泛动员金融与社会资金介入。包括:深挖商业银行信贷融资潜力;争取农业政策性贷款融资;适当财政补贴, 诱导各类投资者加大农业投资;引进BOT融资机制;发挥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融资作用;引导城市资本下乡, 开发多功能农业项目。

(二) 城市发展新区农业融资策略。

这些地区物理距离距主城较远, 无法围绕主城市场开发附加值高的多功能农业, 但仍可依托主城市场, 发展好“米袋子”、“菜蓝子”、“肉盘子”等基础农业。且地势较平坦, 土地较肥沃, 适合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农业项目功能单一, 经济效益比多功能农业项目低, 经营成本和风险较大, 是财政重点支农区域, 需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融资。包括: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建立财政引导银行信贷联合支农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建立多元化金融联合支农机制, 分散支农风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增强农业融资能力。

(三)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融资策略。

该地区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在维护三峡水库安全基础之上, 因而有涵养生态的重任。据此, 其农业经营主体形式可能有别于城市发展新区 (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为主) , 以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 且规模较小。其融资策略主要是:加大财政和政策性金融对特色效益农业项目培育的支持力度;引导商业信贷提高支农水平;建立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体系, 解决小微企业和低收入农户融资难问题;完善扶贫投融资体制, 提高扶贫融资能力;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投融资机制, 争取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投入。

(四)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农业融资策略。

财务分析及融资建议 篇11

从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上来看,公司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拥有一定的长期偿债能力。公司账面存货占资产比重不足10%,一方面反映该套司良好的库存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客户确有必要增加原材料库存。以应对不断攀升的原材涨价,客户应收账款占资产比重为32%,所占比重较高。应收款项资金的大颧沉淀构成了其最主要的资金压力,并将伴随其业务规模增长而不断增加。这与其下游客户强势的地位有较大关系。

该公司财务报表显示,流动比率仅96%,速动比率80%,短期偿债能力不强,资产固化程度略高。但从银行结算记录分析,谈公司每个月销售回款情况基本稳定,销售款现金流相对是好。

根据公司损益表。该公司今年的销售增长不明显,毛利率较前年有小幅度下降,主要原有两方面:一方面,公司上年度有近半年的时间在进行设备和办公场地的搬迁、设备调试工作,对业务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同业竞争的运渐加剧,该公司虽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利润空间略有下降。

该公司融资结构略有缺陷。经了解,该公司工业因区内厂房均由自己开发建设,但近年来银行给予的贷款方式均为流动资金贷款,考虑到其经营周期,贷款期限为半年期,而没有配套中长期的固定资产贷款。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短贷长用的情况。参考公司目前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和应收账款回收能力,贷款到期公司偿贷压力大。贷款周期虽与其经营周期基本匹配,但不利于公司为经营扩张增备存货,所以有必颓通过再融资对原有授信进行一定优化。

综合来看,该公司竞争虽逐步趋于激烈。但该公司采取个性化的竞争策略,保障其后续扩张。公司采取“一站式”服务能够帮助其维持现有利润水平。根据该公司2008年的财务报表分析,该公司利润空间尚可,产能扩张后销售增长潜力较大。其产品主要供应大型超市、大型商场,付款信誉良好,回款坏账可能性小。经财务指标分析,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待强化,资产固化程度略高。2009年上半年销售利润的下降主要受厂房、办公楼宇搬迁的影响。新厂房投入运营后,各项指标将有加大的改观。

但需要指出的是,该公司融资结构略有缺陷,制约了公司长远的发展。新融资方案的确定应当尽可能结合该公司资产结构,优化融资期限、融资产品。

二、企业融资计划建议

汤先生公司授信额度的确定应当以其正常流动资金需求为估算依据,综合考虑其固定资产投入因素进行匡算,授信预计为2000万元。

对于该公司授信方案的期限的安排,必须结合其长期资金需求和短期的资金需求,采取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短期授信的做法,他解该公司因融资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融资产品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银行授信产品进行有效组合,除原有的固定资产抵押融资外,还应当着眼于公司其他流动资产的盘活上。

三、企业具体融资方案设计

建议该客户本次融资方案优化为中长期固定资产抵押贷款1500万元,期限三年,以化解公司因资产固化带来的经营上的压力。同时,给予应收账款融资额度500万元,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管控的方式,以帮助该公司因拓展新市场需要,临时性增加库存。限定贷款资金能必须直接划转相应的纸品、油墨供应商。

融资对策建议 篇12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交易方式, 是现今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也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 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朝阳产业”。就目前来说, 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业虽然在国内取得了明显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 如何在众多竞争者面前, 抓住机遇, 抢得先机, 建设中国和世界融资租赁聚集区是天津市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天津市融资租赁业务现状

在天津市金融创新中, 融资租赁已成为一大“亮点”。2008年以来, 天津市融资租赁业务总量一直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单一项目融资租赁企业也占到全国的八成以上。

2.1 业务总量

业务总量是衡量租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大体规模。由表1所示, 自2006年以来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业务一直稳步增长, 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由2006年的仅3亿元的业务总量, 增长到2013年的5750亿元人民币, 增长量高达5747亿元人民币;全市2013年业务总量比2012年的3700亿元增加约2050亿元, 增长率高达55.4%, 比全国平均增长率水平35.5%高出约19.9个百分点, 但是与2012年的增长率60.9%相比, 则降低了5.5个百分点。

由表1可以看出, 天津融资租赁业在全国的业务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由2006年的3.8%增长到2013年的27.4%, 并且还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同时自2008年以来天津市业务总量一直占到全国的20%以上。这说明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因此, 天津更应该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合理定位, 进而推动融资租赁业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2.2 企业数量

由表2可以看出, 截止到2013年底, 天津市融资租赁企业总计206家, 比2012年的116家增长了90家, 增长率达到了77.6%, 约占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数的20.1%, 其中, 金融租赁企业增长率为20%, 在全国企业数中占21.7%, 超过总占比0.6个百分点;内资租赁企业增长率20%, 占全国企业的8.13%, 比总占比低11.97个百分点;外资租赁企业增长率45%, 占全国企业的21.7%, 比总占比高出0.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

总的来说, 天津市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是呈增长的趋势, 其中, 外资租赁增长速度最快, 内资租赁增长速度最慢, 在全国企业数中占比最小。

图1是以2012年底企业注册数为依据的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地区分布图, 可以看出, 前三名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天津和北京, 上海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是最多共123家, 在全国企业中占比23%, 第二名是天津116家, 在全国企业中占比22%。同时, 截止到2013年底, 在以注册资金为序的中国融资租赁十强企业排行榜中, 企业的注册资金共计682亿元, 占全国总注册资金的22.4%, 总业务量共计8100亿元, 占全国业务总量的38.6%。从注册地来看, 前十名企业在天津的有五家, 可见, 天津的融资租赁企业的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租赁联盟。

2.3 融资租赁结构特征

表3从结构特征的方面出发, 以业务量为依据描述了天津市的融资租赁结构特征, 结合前面表1可以得出, 截至2013年底, 天津注册企业数为206家, 其中, 金融租赁5家, 完成业务量2550亿元, 约占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44.3%;内资租赁10家, 完成业务量1850亿元, 约占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32.2%;外资租赁191家, 完成业务量1350亿元, 约占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的23.5%。

数据来源: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由图2可以看出, 单从企业数量来看, 金融租赁企业数量最少, 外资租赁企业的数量最多。尽管金融租赁的企业数量最少, 但是业务总量和资产规模占到租赁市场总量的一半左右, 金融租赁企业深入研究租赁业务的本质特色, 致力于对融资租赁产品进行创新, 推出了多样化的业务品种。总的来说, 虽然金融租赁企业数量少, 但在业务实力和成长潜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资料来源:中国租赁联盟。

2.4 注册资金

注册资金是融资租赁行业实力的具体体现, 也是企业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基础。据初步测算, 2013年, 总部设在天津的企业注册资金已经达到840亿元, 约占全国的27.2%, 由表4可以看出, 天津市不管是金融租赁、内资租赁还是外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金都位于榜首, 总注册资金为554亿元, 占全国注册资金的29%。

数据来源:中国租赁联盟。

2.5 融资租赁GDP渗透率及市场渗透率

1999年, 伦敦金融集团引入了衡量渗透率的标准之一LFG/GDP比率 (融资租赁交易量占各国GDP的百分比) , 这是一种相对可靠的衡量租赁业对国民经济重要性的方法, 它既能表明融资租赁业的成熟情况, 又能体现政府对租赁进行战略性的推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融资租赁对固定资产设备投资的贡献程度。

数据来源:《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2006-2013年天津市融资租赁数据可以看出, 天津市的市场渗透率和GDP渗透率一直呈增长的趋势。

3 天津融资租赁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的支持是这个行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首先, 直接给予融资租赁行业政府支持, 比如, 在投资减税、加速折旧方面给予出租方和承租方优惠, 保证承租人直接购买设备时享有的优惠政策不因其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其次, 政府应适当的承担一部分资金, 对天津市急需发展的基础行业、创新行业或者重点行业给予融资租赁补贴或者政策性基金, 从而吸引更多的融资租赁企业在天津选址。第三, 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的设备进行加速折旧, 使天津市的企业获得政策扶持优势。

3.2 实现信息发布的优化

实现信息的沟通, 及时正确的获取信息, 在融资租赁发展迅速的今天非常必要。首先, 优化信息发布平台, 例如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等实现国内外各企业间信息的及时获取, 推动国际合作。其次, 天津市政府应该做好融资租赁信息统计工作, 完善现有的统计方法和制度, 做到有据可查, 并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对融资租赁水平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与评价。第三, 天津市政府应在可行的情况下, 尽量多举办一些融资租赁方面的活动, 例如座谈会、博览会、交流会等等, 邀请国内外融资租赁方面的专家, 对融资租赁目前面临的形势、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等进行交流, 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发展天津融资租赁。

3.3 提高融资租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缓慢不仅跟融资租赁所在宏观环境有关, 融资租赁企业本身竞争力对融资租赁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 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借鉴保险、商业银行等较为成熟的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 合理布局营销分支机构, 通过市场营销提升融资租赁的业务水平。其次, 拓展融资渠道, 增加企业资金来源, 如:以入股等方式运用保险基金、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放宽融资租赁市场的开放度, 合理引用国外资金等方式, 为融资租赁企业增强实力, 提高融资租赁水平。

3.4 完善融资租赁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

融资租赁涉及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 专业性较强, 因此, 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融资租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 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 制定符合本市企业人员的培训计划, 提升融资租赁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 经常与国外企业进行沟通交流, 找到符合天津市本地情况的能加速融资租赁发展的方式。第三, 发展融资租赁中介机构, 降低融资租赁成本, 加速租赁目的的实现。最后, 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有条件经济学高校与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联合定向办学, 培养更具专业性的融资租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莹莹.天津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 (2) :21-24.

[2]王贵鹏.天津融资租赁发展路径选择[J].华北金融, 2011, (11) :55-60.

[3]杨海田.中国融资租赁业年鉴[M].天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4]史燕平, 徐晓兰.中国融资 (金融) 租赁业发展报告[M].天津: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上一篇: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下一篇:智能评语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