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肺活量

2024-05-24

学生肺活量(共9篇)

学生肺活量 篇1

摘要:目的 为了解学生的身体形态及肺活量体重指数现状。方法 采用体质测试法对身高、体重和肺活量进行测试。结果 随着年级的递增男女生身高均略有增加, 而体重则略有减小;超重和肥胖比例随年级的递增而减小, 低体重比例则随年级的递增而递增, 同一年级男生的低体重、超重和肥胖比例均高于女生;男、女低体重组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为 (58.34±12.36) m L/kg和 (45.93±10.24) m L/kg, 随BMI的增加, 各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呈显著性下降 (P<0.05) , 同一体重组的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女性 (P<0.05) 。结论 高职学生身高还处于缓慢性增长阶段, 大部分学生BMI正常, 女生的身体形态较男生要好;肺活量体重指数随着BMI的增加而减小, 提示, 心肺机能随BMI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高职学生,身体形态,肺活量体重指数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之栋梁, 其体质健康状况更是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2014年7月18日, 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其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标准》, 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要求全面实施《标准》, 此标准的修订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 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文章就笔者学校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发育情况进行分析, 进一步全面掌握笔者学校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现状, 为学校有效施行《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2013级、2014级、2015级在校学生共7 202人, 其中男生3 162人 (大一1 046人、大二1 044人、大三1 072人) , 女生4 040人 (大一1 356人、大二1 441人、大三1 243人) , 不含因残疾、病弱、请长假等免于测试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体质测定法

依据《标准》对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测试, 并按照《标准》规定的BMI等级标准进行分组。

1.2.2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 并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各指标的显著性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显著性水平为P<0.05, 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级男女生分高、体重变化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 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随着年级的递增而略有增加,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平均体重则随着年级的递增呈下降趋势。大一入学时男女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0.61 cm和158.87 cm, 和大一学生相比, 大二男生的身高增加幅度平均为0.52 cm, 女生的身高增加幅度平均为0.38 cm;值得注意的是, 随着学生身高的增加, 男女生的平均体重均略有下降, 这与杨玉伟[1]的报道基本相同。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 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等, 一般来讲, 女孩到长到19~23岁, 男孩到20~24岁, 大学生还处于长身高的最后阶段, 因此, 建议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运动习惯。

2.2 BMI分级随年级变化

标准体重是反映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过胖和过瘦都不利于健康, 也不会给人以健美感。BMI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 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的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它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由表2可以看出, 男女生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平均BMI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从大一到大三, BMI正常的男生比例依次为75%、71.2%、72.9%, BMI正常的女生比例依次为84%、80.9%和78.4%;随年级的递增, 男女生的低体重比例依次增加, 而超重和肥胖比例则依次降低, 同一年级男生的低体重比例高于女生, 这与李春阳[2]的调查结果“女生体重偏低的比例要比男生高”正好相反。同年级超重和肥胖比例男生均高于女生, 则与李春阳[2]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分析可能与大学女生普遍比较在意自己的身材有关。此外, 男女生超重肥胖比例的下降和低体重比例的增加, 与学生的在校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据了解, 电脑游戏、手机微信及其他电子产品占据学生大量时间, 很多学生有晚睡的习惯, 不少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低于6 h, 有的学生晚起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等均是导致学生体重下降、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注:#表示男女组内, 与体重正常组比较, P<0.05, ##P<0.01;▲表示与男生相同BMI分级相比, P<0.01。

2.3 不同BMI分级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

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肺活量主要取决于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的宽舒程度。人体的体重越重, 相对来说, 其肺活量值也应越大, 体重越重者身高相应增加, 同时, 胸腔壁的扩张与收缩能力也愈强[3]。此次测试的结果显示 (见表3) , 肺活量随着BMI和体重的增加相应增加, 但肺活量体重指数随着体重和BMI的增加而显著性减小。同性别的低体重组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 (P <0.05) , 男生为 (58.34±12.36) m L/kg VS (53.87±9.04) m L/kg;女生为 (45.93±10.24) m L/kg VS (40.71±10.04) m L/kg;而男生超重组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为 (47.08±9.04) m L/kg, 显著低于男生正常组肺活量体重指数 (53.87±9.04) m L/kg, 肥胖组又显著低于超重组;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趋势和男生相同, 也随着BMI的增加而减小, 这与王政[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有研究显示[5], BMI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呈负相关, 分析原因, 高BMI者的相对有氧能力不足, 可能为影响因素之一, 即肥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体质的健康发展, 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呈现随体重增长而下降的总体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1) 男、女生的身高随着年级的递增略有增加, 而体重则略有减少。70%以上男生BMI正常, 80%以上的女生BMI处于正常范围, 还有少部分学生的身体形态有待改善。女生的整体身体形态要比男生好。

(2) 男、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均较低, 且随着BMI值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P<0.05) , 同一体重组的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女生 (P<0.05) 。提示, 随着BMI的增加, 心肺机能有下降趋势。当代学生缺少体力活动, 学校倡导“快乐体育”, 缺少了意志品质锻炼的体育项目练习, 诸多因素导致学生肺活量及心肺机能下降。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增加呼吸肌的力量, 提高肺的弹性, 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 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建议学校在倡导“快乐体育”教学的同时, 要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密度和强度, 做好学校体育锻炼引导、监督和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教育观、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体育行政决策部门要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多方面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玉伟.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17) :110-111.

[2]李春阳.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2013级学生身体形态的分析[J].运动, 2015 (10) :35-36.

[3]吴新宇, 付晓春.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8) :1087-1088.

[4]王政, 孙金贤, 陶玉流, 等.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7 (39) :86-89.

[5]邓树勋, 王健.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原地踏步,增加肺活量 篇2

原地踏步是轻微运动量里非常有助增加肺活量的方法,只要配合正确的呼吸方法,慢走30分钟以后,身体各部位获得的氧气就会明显增加。长期坚持原地踏步,可使平素的心跳变慢而有力,心肌的韧性与强度大增,从而也减少了心肌梗塞和心脏衰竭的发生;长期坚持还能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多余脂肪的利用和增强肌肉力量,使机体脂肪、肌肉的比例更为合理,因而可减少糖尿病、肥胖症引起的一系列老年病。

做原地踏步时,要求全身放松,抬头,目视前方,略挺胸,微收腹;两臂前后摆动,大腿带动小腿踏步,提足跟,脚尖不离开地面,练习1分钟,然后再高抬大腿,足掌稍离地面,练习两分钟;步伐要轻松而稳健,自然而有节律,身体的重心落在脚掌前部,着地时,脚后跟在先,脚趾在后;速度上,大致为每分钟原地踏步 60-90步,每次10-20分钟。

踏步的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圈,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可以增强胃肠道功能,适用于有胃肠道疾病的中年人。

(据《汕头都市报》)

学生肺活量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随机抽取白沙、乐东、五指山、陵水和昌江5个市县作为调查地区, 每个市县各随机抽取10所中小学校, 每个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自然班作为调查单位, 调查所有的黎族学生。共调查7~18岁12个年龄组学生2 836名, 其中男生1 407名, 女生1 429名。

1.2 方法

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研究方案》规定的方法和标准。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按统一设计的表格进行测量和体格检查。采用标准测量仪器, 每次调查前由专职人员对仪器进行校正, 并随机对10%的调查对象进行同步复测, 要求报告值误差低于1%。

1.3 统计分析

测量结果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6.0软件对身高、体重、胸围及肺活量数据进行分析, 并与2005年全国汉族儿童生长发育资料[1]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海南黎族学生的形态特征 见表1。

2.1.1 身高

海南7~18岁黎族男生身高均值随年龄增长逐年递增, 并以13岁增长最快, 年增长11 cm;9岁和14岁次之, 分别为7, 6 cm;17岁和7岁最缓, 分别为1, 2 cm。全国汉族学生各年龄组身高基本呈平稳的增长状态, 7~14岁组每岁之差仅为1 cm, 最快增长期同是13岁为7 cm。除7岁和10岁组之外, 海南黎族学生身高均值均明显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其中差距最大为13岁组, 达7 cm, 见表1。

7~14岁海南黎族女生身高呈逐年明显递增, 并以9, 10岁增长最快, 分别为11, 9 cm;13~14岁次之分别为6, 5 cm;15岁以后身高增长不明显。全国汉族学生7~11岁各年龄组之间身高增长的差值基本均相差1 cm, 15岁以后变化与海南黎族学生基本一致, 最快增长期为11岁。除7岁组相差不明显, 10岁组海南黎族学生高于全国汉族学生外, 其他年龄组海南黎族学生身高均值均明显低全国汉族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其中差距最大为13岁组, 达8 cm, 见表1。

2.1.2 体重

8~18岁海南黎族男生体重呈逐年增长趋势, 其中以13岁增长最快, 达8 kg, 其次为14, 15岁, 均为5 kg, 10岁组增长幅度最低;全国汉族学生体重逐年间增长幅度较平稳, 7~18岁组逐年间增长1~2 kg, 以14岁组最快, 年增长6 kg。除7岁组外, 其他年龄海南黎族学生的体重均明显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其中差距最大为13岁组, 达8 kg, 见表1。

7~17岁海南黎族女生体重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 其中7, 9, 13岁增长较快, 均为5 kg, 且幅度大于全国汉族学生;全国汉族学生体重增长幅度较平稳, 10~13岁增长较快。除10岁组外, 海南黎族学生体重明显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其中差距最大为13岁组, 达9 kg。见表1。

2.1.3 胸围

7~18岁海南黎族男生胸围基本随着年龄增长较平稳的增长, 且与全国汉族学生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 但各年龄组的胸围均值与全国汉族学生相比均较低, 且11~18岁组相差更明显, 其中差距最大为13岁组, 达5 cm。

7~18岁海南黎族女生胸围随年龄增大而递增, 其中7, 9, 14和15岁增长速度相对较快。除10和11岁组外, 其他年龄组胸围均值均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其中差距最大为14岁组, 达5.11 cm。见表2。

2.2 肺活量

海南黎族男女学生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极不明显, 男生各年龄段的增长曲线起伏较大, 7, 11, 12岁组肺活量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10, 13, 15和16岁组增长幅度较大, 分别为320, 480, 370, 360 mL, 18岁组反而下降。各年龄组海南黎族男生的肺活量均明显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且以18岁差距最大, 为769 mL。

黎族女生7~11岁组及16~18岁组肺活量呈逐步增长, 其中9, 12岁组增长较快分别为250, 280 mL, 13~15岁组则呈负增长。各年龄组海南黎族女生的肺活量均明显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且以15岁差距最大, 为645 mL, 见表2。

3 讨论

由于民族、生活地域、生活条件、生活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综合作用, 各民族儿童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本次调查结果表明, 海南黎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与近年国内的报道是一致的[3,4], 而且其生长特征也非常明显, 对今后的研究及干预措施的制订应有积极指导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 海南黎族学生身高有多个快速增长期, 如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和女生的胸围都有3个以上的快速增长年龄, 而全国汉族学生往往只有1个。海南学生快速增长期的增长幅度一般大于全国汉族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 海南黎族男生9岁身高增长最快达11 cm, 全国汉族男生最快增长的9岁仅为7 cm。表明海南黎族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与全国汉族学生不尽相同, 与其他地区[5,6,7]的学生也有差距, 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复杂, 除与生长激素分泌周期有关外, 可能还与黎族的生活条件、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调查结果可见, 除男生身高的最快增长期海南黎族学生与全国汉族学生一致外, 其他测量指标出现快速增长的年龄均提早1~2 a, 这可能与热带地区少年发育较早有关。

海南黎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测量指标均值在大多数年龄段均明显低于全国汉族学生, 表明海南黎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与全国汉族学生相比, 即使在剔除环境等客观影响因素外仍是令人担忧的, 有必要加强干预措施是, 应针对民族、性别差异, 以健康促进为重点, 侧重于快速增长期的学生[8], 尽快提高黎族地区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的条件, 让其健康成长。

对肺活量的测量结果可见, 黎族男、女生肺活量随年龄逐年增长极不明显, 并有多个年龄增长停顿, 女生在13~15岁甚至出现负增长, 男女生与全国汉族学生肺活量的最大差值分别达到769, 645 mL, 与山东省农村学生的肺活量也有一定差距[9,10,11], 表明海南黎族学生在机能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也证明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 应该与学校及学生对身体锻炼不够重视有密切关系。因此, 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卫生建设的投入与监督力度,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继续深入对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进行营养教育宣传, 增强学校和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意识的引导[12]。

参考文献

[1]季成叶, 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

[2]刘宝林.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 :1-2.

[3]胡佩瑾, 季成叶.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1) :13-15.

[4]张洪斌, 张燕, 孟东明, 等.海南省黎族小学生体格发育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5) :437-438.

[5]林界秋, 余涛.2008年成都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调查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5) :2968-2970, 2974.

[6]魏学玲, 李盛, 马丽莉, 等.兰州市城关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1) :6-7.

[7]宋闪, 沈勋章.上海市青少年身高生长长期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1) :64-66.

[8]张天成.少数民族儿童表少年生长长期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10, 26 (100) :1217-1219.

[9]赵联和.山东省大学生肺活量现状及10年变化趋势[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8) :1427-1428, 1431.

[10]万琼, 刘沈燕.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生1985-2005年肺活量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9) :855-856.

[11]陈蓉.连云港中云中学1094名学生肺活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1) :104.

学生肺活量 篇4

关键词:肺活量;自制测量仪;教学组织

“测量肺活量”是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下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中的一个实验。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肺活量是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测量过肺活量,知道用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肺活量的大致方法和步骤,部分学生仍然记得当时测得的数据。但是学生普遍不知道肺活量测量仪的测量原理,也不知道这个指标究竟意味着什么,肺活量的高低对人体的影响。

本实验在学生了解呼吸过程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呼吸过程伴随肺体积的改变,也就是说,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这是检测肺功能的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指标。所以在教学中,在这里安排这个实验很及时;学生通过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得到数据,通过比较,大致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健康情况,为以后的生活提出一些建议。

二、教学组织

1.明确概念,从原理上引导

肺活量与人的呼吸密切相关。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胸廓的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体就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肺容积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肺的容积,了解人体的肺功能。在此,我们明确一下“肺活量”的概念: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能测量出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体积,即测得肺活量。关于气体体积的测定方法,学生有很多想法。此时,教师也可问问学生是否还记得自己以前的肺活量是多少?现在发生变化了吗?

2.小组合作,完善设计,动手制作

关于气体体积的测量,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细节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商量出确实可行的制作方案,然后动手制作肺活量测量仪。

据统计,一般有以下几种比较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①实验材料:塑料袋(容积在4000mL左右的)或纸条、吹管、细线、直尺等。②取容积为4000-5000mL的长条状塑料袋(有些学生往往以手边较易获取的纸条代替),根据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塑料袋的体积。用笔在塑料袋上做好记号,标出体积数值。③然后先吸足气,再向塑料袋中呼气,直到不能再呼出气体为止。测量3次,取最大值。

方案二:①实验材料:气球、度量烧杯、小水桶、笔。②测量者深吸气后向气球内深呼气,然后扎紧球口。③将气球全部按入水中,用笔画出水面上升界线,然后用度量烧杯测出气球所占水的体积,即为被测者的肺活量。

3.现场展示,测量肺活量

各小组代表,上台演示使用自制的肺活量测量仪,其他同学当评委,在展示结束之后,现场点评各組的测量仪的效果、可行性及操作性等。

劳动成果的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感悟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用评选出来的较好的测量仪进行多位同学的测量。教师在黑板上统计呈现这些数据,请同学观察这些数据,做一些分析,尝试得出一些结论。如比自己五六年级的时候要高,普遍男生的肺活量要大于女生,分析个别男女生的特殊情况,尝试总结出肺活量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与其年龄、性别、身材、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5.补充介绍,开阔视野

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譬如可以经常性地做一些扩胸、振臂等练习,坚持耐久跑、游泳、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像中长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经常练习才能有效。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

本实验通过让学生测量肺活量,了解肺活量的大小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促进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实验指导策略的研究,提高对实验的指导能力,保证实验充分有序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介入的时机和指导的分寸,适时、适度、适当地发挥指导作用。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使他们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产生。

参考文献:

吴举宏.谈生物学学科能力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02.

学生肺活量 篇5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 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 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屏气又称憋气、闭气。屏气现象在游泳项目中是最常见的, 一个运动员的屏气能力直接影响他的游泳比赛的成绩。尤其是对于花样游泳的运动员来说, 没有超人的屏气能力, 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花样游泳选手的。因此, 游泳运动员中, 屏气训练也成为提高运动员游泳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实, 水中就包含有空气, 可是人不同于鱼类, 因而不能摄取水中的氧气, 也就决定了人不能长时间没入水中。但是由于人可以屏气, 因而可以在一定的深水中潜伏一段时间。而这段潜伏时间的长短则主要因个人的肺活量的大小而异。肺活量 (Vital c a p a c ity, VC) 是指最大深吸气后, 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一般而言, 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 因此是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由此设想, 肺活量较大的人, 屏气时间也应该较长。因此, 肺活量与屏气时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能不能通过肺活量来预测屏气的能力呢?就目前的研究, 涉及此问题者甚少, 本文参阅了相关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 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能否通过肺活量的大小来预测屏气时间的长短, 从而把肺活量的大小作为选拔游泳运动员的主要参考指标。国内外在憋气和肺活量的研究与评定方面, 近几年得到广泛关注, 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者们围绕着憋气和肺活量展开了全面研究, 而对于在高校中采用的通过测量与评定来指导憋气和肺活量的相关研究, 才刚刚起步。总结归纳这些研究成果, 能够为我们更好地在高校中发展研究憋气与肺活量提供理论依据, 对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取山东体育学院2007级研究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其中男21名, 女17名。山东体育学院2007级研究生 (女生、男生) 形态、机能指标如下:

性别年龄身高 (cm) 体重 (kg)

男23±2 1.76.05±4.82 69.84±6.54

女23±2 165.57±5.60 56.14±5.49

(2) 研究方法。 (1) 文献查阅。利用CNKI搜索引擎和pubmed搜索引擎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2) 实验法。

(3) 实验仪器。大脸盆19个、秒表19块、肺活量测试仪或肺活量测试计、身高体重测量仪。

(4) 测试过程及数据采集。 (1) 屏气时间的测试过程:塑料脸盆, 大小深度为适中, 随机将38名学生分成19小组, 测试采用两人一组, 一人负责测试, 另一人被测试。被测试者站立在塑料脸盆前, 两手扶在脸盆的两侧边缘, 当测试者喊“预备———开始”, 被测试者深吸一口气后, 把整个脸浸没在脸盆里进行屏气测试, 深度至发际两耳边。受试者脸浸入水中开始计时, 脸部离开水面开始呼吸时停止计时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规定憋气时间大于或等于20秒的作为有效数据。测试完毕每组对换, 进行测试;然后再互换, 每组测试两次, 取平均值作为原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 肺活量的测试过程:采用肺活量计仪器进行肺活量的测量。依然是按两人一小组, 一人进行测试的指导与记录, 另一人被测试。测试者喊“预备———开始”, 被测试者要深吸一口气, 然后最大可能地将体内的气体呼出, 在呼出后, 测试仪上显示的数值即被测试者的肺活量。测试要认真记录。休息一分钟后重复两次, 记录最大肺活量值作为原始数据。在轮换测试时, 被测试者一定要用药棉将吹气嘴处理一下。 (3) 大气中憋气法测试过程:在教室进行测试。随机把38名同学分成两组, 一组测试, 另一组负责记录和测试监控。试验过程中要求受试者自然坐在座位上, 准备就绪后, 按照号令开始憋气, 到受试者开始重新呼吸时停止计时, 以大于等于20秒作为有效数据进行记录整理。测试完毕两组对换, 进行测试。然后再互换, 每组测试两次, 取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5)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体育院校学生肺活量与屏气时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探析, 旨在为运动员的选材与其他年龄段的相关测试提供参考。

三、实验设计与分析

(1)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测量两次, 求取有效记录值作为最终分析的原始数据。 (2)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 剔除无效数据。通过整理, 水中憋气有效数据分别为, 女16份, 男21份。水中憋气时间与肺活量相关性分析对应的有效数据为女16份, 男21份。 (3) 将数据正确录入SPSS软件中, 利用SPSS主菜单Analyze中的相应选项进行检测, 得出数据并进行分析。水盆中憋气和非水中憋气的两组实验结果, 使用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以p<0.01表示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Sp s s 11.0—a na lyze—c omp a re me a ns—ind e p e nd e nt-s a mp le s T te s t, p=0.168 (p>0.05) 两组的憋气方法不具有差异性。将男、女屏气时间与肺活量两组数据, 使用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相关性检验进行比较, 男女生的屏气时间与肺活量的相关系数r=0.25<0.7, 表示具有低相关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试验的数据分析结果, 我们得出结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屏气时间长短与肺活量的大小成低相关。这就告知我们, 在游泳运动员选材的过程中, 也不能仅仅通过肺活量的大小作为选材的依据。对于屏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有许多, 而且实践证明, 通过经常性的屏气练习, 屏气时间也可以大大提高。尽管在实验过程中作了一些必要的实验控制措施, 由于设施条件和测试时间的限制, 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最终的测试结果。

五、结论

(1) 本实验结果发现, 屏气时间与肺活量之间呈低相关关系。 (2) 水中屏气时间和大气中屏气时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3) 男女之间的屏气时间与肺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崔庚寅, 白文中.中学生肺活量与屏气时间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5 (6) .[1]崔庚寅, 白文中.中学生肺活量与屏气时间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5 (6) .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康健.呼吸操在游泳初学者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 2005 (6) .[3]康健.呼吸操在游泳初学者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 2005 (6) .

学生肺活量 篇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的一本、二本和三本的五个民族 (汉、维吾尔、哈萨克、回和蒙古族) 共530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在新生入学后测量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等数据。2009和2010级为新课标前的学生, 2011级为新课标后的学生, 将三年的测量肺活量等体质检测数据比较研究, 并借助调查研究法, 了解2005年以来学校体育的变化情况, 发现学生体质变化的原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年鉴、有关资料及论文。

1.2.2 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等考查方法全面掌握学校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随机抽取不同民族、性别和不同学校的学生, 测量肺活量 (站立式) 、体重和身高数据, 连续测量三年 (2009、2010和2011年) ,

1.2.3 数理统计法:用EXCEL计算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的BMI (body mass index) 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平均值。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的差异

比较不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肺活量和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体质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的程度。从表1看出:2009级、2010级和2011级男生的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与女生的相差分别为13.78 (66.40-52.62) 、12.52 (60.17-47.65) 和12.74 (59.8-47.06) ml/kg, 属于正常范围, 可见三年中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变化趋势男女生基本同步。三年中除了2011级回族男生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较2010级略有上升外, 其他各民族的男女生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均表现为下降。全体学生的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2010级 (52.93ml/kg) 较2009级 (58.66ml/kg) 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 而2011级 (52.59 ml/kg) 在2010级的基础上略有下降。

2.2 三年中不同民族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情况

在进行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分析时, 将其与体重、肺活量BMI的平均值的变化一同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准确性更高[2]。

肺活量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平均总肺活量各民族男女学生没有上升的, 全部都是下降, 只是下降的多少不同而已。2011级下降的少, 2010级下降的多。2010年比2009年总肺活量平均值下降-8.30%, 其中男生降-8.16%, 女生降-8.41。下降最多的是回族女生-11.87%, 下降最少的是哈萨克族女生-2.87。2011年比2010年总肺活量平均值下降-1.63%, 男生降-1.34%, 女生降-2.10%, 下降最多的是哈萨克族女生-7.50%, 下降最少的是回族男生-0.23%。

体重平均值的变化情况:2010年比2009年总体重平均值上升1.16%, 其中男生上升1.12%, 女生上升1.21%, 2010年各民族男女生体重平均值大多上升。体重平均值上升最多的是蒙古族女生6.07%, 体重平均值下降的是蒙古族男生-3.77%、回族男生-0.69%还有回族女生-2.11%。2011年比2010年总体重平均值下降-0.29%, 其中男生下降-0.24, 女生下降-0.37%, 体重平均值下降最多的是哈萨克族女生-3.72%, 体重平均值上升的有维吾尔族男生0.37%、汉族女生0.25%和回族女生0.08%, 其他各民族男女生体重平均值表现下降。

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的变化情况:2010年比2009年总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下降-9.41%, 其中男生下降-9.39%, 女生下降-9.43%, 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下降最多的是蒙古族女生-11.71%, 下降最少的是蒙古族男生-5.74%, 各个民族的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均表现为下降, 没有一个民族表现为上升。2011年比2010年总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略有下降, 为-0.94%, 其中男生下降-0.61%, 女生下降-1.24%, 除回族男生表现为略有上升 (0.98%) 外, 其他各民族男女生均表现为下降, 其中哈萨克、蒙古和维吾尔族女生下降超过-3%。

BMI平均值的变化情况:2010年比2009年BMI总平均值上升0.80%, 其中男生平均值上升0.71%, 女生平均值上升1.00%。2011年比2010年BMI总平均值下降-0.20%, 其中男生上升0.27%, 女生下降-0.65%。两年内蒙古族男女生和哈萨克族女生的BMI平均值波动较大, 从而影响到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波动。近三年其他民族的BMI总平均值基本保持平稳。

2.3 新疆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的原因分析

影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营养和体育活动, 在进行不同年级的学生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的比较时, 考虑到三年的招生情况基本稳定, 因此可以认为遗传和营养因素属于控制变量, 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是直接导致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发生变化的自变量[3]。

2010级与2009级的高中三年的课程相同, 但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大幅下降-9.41% (平均总体重上升1.61%, 平均总肺活量下降-8.40%) 。2010级和2011级学生讲授的体育课程不同, 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相同, 所以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不大, 只是略有下降, 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影响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2011级和2010级的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比2009级下降较大, 因为2011级和2010级的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量减少, 导致男女生的平均体重上升 (1.12%和1.21%) 和肺活量功能水平大幅下降 (-8.16%和-8.41%) ,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学校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主要与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关, 与体育课程的改变关系不大。

2010级比2009级的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处于前新课标期, 教师有些不知所措, 只能完全服从高考指挥棒的指挥, 虽然2010级是前新课标的年级, 授课按原教材授课, 但课外活动及学校的其他体育活动已经向新课标靠拢了, 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大幅下降说明体育活动的量减少了, 新课标的负面影响表现了出来。2011级则是完全实施了新课标, 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与2010年相差不大 (52.58-53.03=-0.45ml/kg) , 进一步说明了课外体育活动决定了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 而不是体育课的授课形式。

2011级民语学校的女生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对来说较2010级下降 (-4%左右) 较大, 民语学校的男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表现相近 (-0.9%左右) , 即略有下降, 新课标后平均总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变化在民语学校学生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其原因主要是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学生所在的是农牧区民语学校, 女生在新课标后体育活动的量相对于民族学校的男生来说下降较多, 新课标强调兼顾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 忽略了体育的强制作用, 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减少和运动量的下降。再加上蒙古族和哈萨克族女生的平均总体重上升较多, 所以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得更多。

3 新疆高校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的干预措施

3.1. 改变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方式, 将抽查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指标之一, 校医与体育教师配合, 每学期定时对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测量, 用来监测学校的体育活动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学校的体育活动, 并且与学校领导的业绩和考核挂钩。

3.2. 学校应该组形式多样的运动队, 分成不同的级别, 每一学生都要参加到运动队中, 经常进行不同级别的班级间的体育比赛、体育表演及民族体育展示等活动, 形成制度, 常年进行, 实现体育的生活化。教育部门在学校间举行多种形式校际间的体育比赛, 如单杠的引体向上、俯卧撑和民族式摔跤等比赛活动, 保证周周有, 常态化,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带动一个地区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5]。

3.3. 对于学生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应遵照必需的原则, 参加体育运动的程度应遵照合理的原则, 参与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应提倡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同时兼顾体育的强制作用和磨炼学生意志的作用, 尤其是对民语学校的女生做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

3.4. 新课标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以学生体质的下降来换取学生的自主发展, 则违背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偏差, 实施的主要执行人是体育教师, 对学校体育最有发言权, 学校领导应给体育教师更多地发展空间, 调动起每一位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全面发展。

3.5.考核体育教师, 改变以往只考核教学授课和教研工作量的办法, 应增加对教师指导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组织学生体育比赛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11) .

[2]孙庆丰.论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 2010 (2) .

[3]刘成, 李秀华, 陈卓儒.体育学科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隐性因素及其作用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1) .

[4]沈丽群.季浏.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系统工程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13.2.

学生肺活量 篇7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定吉林大学农学部94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 他们是2006年11月测试筛选出2005、2006级肺活量指数不及格的部分学生, 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既往无特殊疾病史, 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其中, 男生60人, 女生34人;2005级学生33人, 占35%;2006级学生61人, 占65%,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2 实验设计和运动方案

2.1 实验设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 把94名学生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参加有氧运动, 对照组按以往习惯进行学习、生活。首先, 在实验前, 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动员, 向其讲解体质监测结果对评定每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指导意义, 强调通过有氧运动改善其体质健康水平的必要性, 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其次, 实验8周后, 再次采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STF中体同方5000型体质测试智能化系统, 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等4项内容进行测试, 数据结果参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这两组学生进行评定;最后, 在SPSS 13.0统计软件中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2 有氧运动方案

2.2.1 运动种类

以有氧健身走、跑为主, 穿插各种跳跃动作、球类、跳绳、游戏等活动。

2.2.2 运动量、强度

实验组参加以健身走、跑为主的中等运动量、强度的有氧运动, 运动量每次课每人平均4km, 根据学生体质不同在2-6km之间。运动强度用心率控制, 运动时的即刻心率在本人最高心率的55%~77%, 约为110~150次/min, 最高心率值用HRmax=220-年龄计算[2], 运动心率分别在准备活动结束即刻、有氧运动中、运动结束即刻采集, 取3次平均值。 (正式实验前进行1~2次适应练习, 然后进入实验阶段。)

2.2.3 运动频率、时间

除体育课外, 实验组由体育教师带领每周分2次进行锻炼, 每次60min, 有效锻炼时间为30~35min, 持续锻炼8周。

2.2.4 运动的主要程序

准备活动10min + 基本技术练习15~10min + 持续的有氧运动30~35min + 整理活动5min。循序渐进地增加有氧运动量, 每次课单一内容持续锻炼时间为第一、二周15min, 第三周20min、第四周25min, 第五-八周30~35min, 1~4周持续运动后都加入游戏, 经常变换练习方法以增加学生锻炼兴趣。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同质性检验结果

实验前利用spss13.0对两组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台阶指数、身高标准体重得分等主要内容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 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在四个项目的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进而说明: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大学生是来自同一水平的群体, 他们的体质状况是同质的, 实验后如果因变量 (四项指标) 发生变化, 可以认为, 这种变化是由于自变量 (有氧运动) 的干预所引起和产生的, 即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

3.2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各自的统计比较结果 (见表3)

注:*表示组间p<0.05 , **表示p<0.01。

3.2.1 肺活量、肺活量指数的统计结果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见表3) :实验组总体的实验前、后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另将实验组按性别分别计算, 男、女生实验前、后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也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但对照组实验前、后这两项数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对肺活量指数不及格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较长时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呼吸系统刺激较深, 肺通气量增长明显, 致使肺功能得到强有力锻炼。另外, 在体重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由于肺活量的增加而导致了肺活量指数的提高。而未参加锻炼的对照组没有出现有利于其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体质增强的表现。

3.2.2 台阶指数的统计结果比较分析

实验研究显示 (见表3) :实验组总体锻炼后台阶指数大于锻炼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将实验组按男、女分别计算台阶指数, 其结果虽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但男、女锻炼后的均值都分别高于锻炼前, 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台阶指数变化却很平稳。

台阶指数被广泛用于评价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 计算公式如下:

台阶指数=持续时间180s×100/2× (P1+P2+P3)

P1:运动停止后1min~1min30s脉搏数;P2:运动停止后2min~2min30s脉搏数;P3:运动停止后3min~3min30s脉搏数[3]。

由此得知:台阶指数与人体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呈反比, 实验组大学生台阶指数提高说明运动后心率恢复速度较锻炼前加快, 导致3次心率均减少, 实验结果反映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很好的影响效果。

4 讨论

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呼吸、循环、肌肉、神经、血液、代谢、内分泌、免疫等系统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通过8周有氧运动对肺活量指数不及格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改变, 对其他系统机能的影响, 有待后续进行。

4.1 有氧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活量是直接反映人体参与体育锻炼后肺功能改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并从侧面反映锻炼者呼吸系统的改变。本研究的结果符合运动生理学[2,3,4] 、运动医学[5]的结论, 也就是实验组大学生通过参与有氧运动, 增加了人体骨骼肌活动的速率和强度, 在锻炼过程中机体为了满足运动对气体交换的需求而加大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 = 潮气量 (ml) × 呼吸频率 (次·min1 ) [2,3,4], 由于肺活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所以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提高均对增加肺通气量有影响。实验组在进行中等以下强度有氧运动时, 呼吸频率增加的幅度较小, 因此可以说主要是通过增加潮气量来增加每分通气量, 使其呼吸肌功能得到提高、肺和胸廓的弹性得到改善。

4.2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率是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在有氧运动中常用心率控制运动的强度, 评定生理负荷量、运动程度、机能状态及心储备功能等[2,3,4,5]。人体在锻炼过程中, 由于参与运动的肌肉组织代谢旺盛增加了对氧的需求, 机体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加大了循环系统的单位时间内血液运行量, 这一量值通过心输出量表达, 每分心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 (ml) ×心率 (次·min-1 ) [2]。当心输出量固定 (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 而心率下降, 则证明:每搏输出量得到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意味着心脏可以较小的心率泵出相同量的血液, 从而达到减少心脏本身耗氧量, 是心脏工作效率提高的表现。

从以上讨论中得到有氧运动对人体正面调节作用, 对提高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启示。

5 结论

1.有氧运动8周对肺活量指数不及格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增加明显,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具体到男、女生也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有氧运动8周对肺活量指数不及格大学生的台阶指数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实验组的台阶指数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

6 建议

1.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有氧运动的健身指导, 使学生通过有氧运动获得的健康效果最大化, 树立信心,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2.对体质监测不及格大学生定期测试并建立档案, 及时对其锻炼效果进行评价, 调动这部分学生参加有氧运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77-90.

[2]王步标, 华明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7-431.

[3]邓树勋, 王键, 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43-339.

[4]田野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4-248.

[5]曲绵域, 高云秋, 浦钧宗, 等主编.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2-20.

[6]黄玉山, 邓树勋, 郭红, 等.大学生健身处方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1 (2) :36-40.

[7]王智慧, 彭春政.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成分及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1) :44-45.

[8]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6-36.

学生肺活量 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高热量食物成为餐桌上的“宠儿”,高科技产品的推成出新,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令本就微乎其微的体力活动日渐减少。从而导致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身体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高危因素[1]。在世界许多国家,因缺乏身体活动而导致一系列因肺活量不足的疾病。然而肺活量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中的必测项目,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评价学生肺功能的重要指标[3]。因此研究大学生肺活量意义重大。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十所点校大学生2013年的体质监测数据中的部分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对象为江苏省10所高校(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18—22周岁的大学生,共计21324人,其中男生10665人,女生为10659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搜索网站中对有关“肺活量”或体质健康方面的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进行检索,并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比较,为本研究课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将利用Spss17.0软件和Excel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对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的特征进行描述时,采用Excel制作相应图表各BMI等级分步状况进行宏观地展现。

2.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江苏省大学生不良身体形态的成因以及改善措施,对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高校的部分专家、教师进行访谈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2010-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指标分析

为了准确了解江苏省近几年来大学生肺活量的动态变化及趋势,本研究将2013年江苏省男女大学生的肺活量数据与2010年和2012年的肺活量均值进行比较发现:2012年男、女生肺活量与2010年相比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77.1ml(1.98%)和91.0ml(3.55%),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男、女生肺活量提高幅度看,女生高于男生,相差13.9ml。2013年男、女生肺活量与2012年相比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153.2 ml(3.86%)、44.6ml(1.68%),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从男、女生平均成绩提高幅度看,男生高于女生,相差108.6ml。(见表1)总体情况是呈现良性增长的趋势,说明政府部门采取的一些类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将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

3.2 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成绩总体情况

通过对2013年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出:成绩及格人数为12073人,占总人数的56.61%,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成绩为良好的比例,人数4060人,所占比例为19.04%;所占比例最小的为成绩不及格,所占的比例为9.68%。(见表2)从统计数据来看,江苏省大部分大学生的肺活量都能达到及格水平,小部分的学生成绩达到良好和优秀水平,这非常的难得可贵,但仍有9.68%的学生成绩不及格,这应当引起高校体育部门领导和各学校体育老师的高度重视。

注:肺活量成绩等级划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同

3.3 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成绩性别对比分析

通过对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成绩不同性别的对比分析发现:男、女生肺活量成绩所占比例最高的都为及格率,其次为良好率,最少的都为不及格率,说明男女生的肺活量成绩区间分布基本一样;但是,男生肺活量成绩的良好率和优秀率都高于女生,男、女生的良好率和优秀率分别为22.04%、17.18%和16.03%、12.14%。女生的不及格率和及格率高于男生,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和及格率分别为9.34%、51.44%和10.03%、61.8%。这主要是因为男女生先天的生理区别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相同年龄男女生,男生的肺活量要优于女生。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男生较于女生而言,更喜欢运动,因此造成了男生的良好率和优秀率高于女生,而女生的不及格率要高于男生。

3.4 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成绩各年级对比分析

可以发现(见表4):四个年级都呈现这样的规律:四个成绩等级中,及格率最高,其次为良好率,第三高的为优秀率,不及格率最低,说明不及格率仍然只是小部分,但也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将及格以上的等级视为正常,不及格视为不正常的话,研究不正常的情况更有意义。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四年级的不及格率最高,为10.64%,其次为一年级,比例为10.13%,比例第三高的为三年级,不及格率最低的是二年级,比例为8.09%,由图1可以发现,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不及格率呈现一个“V”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原因为:一方面,一年级的学生刚经过高考,之前学习压力较大,运动锻炼较少,导致刚进入大学不及格率偏高;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压力较小,经过一年的体育课学习和课余的体育锻炼,进入二年级时肺活量有所提高,不及格率下降;三年级和四年级没有了体育课,大三专业课学习,学习压力大;大四学生找工作压力大,平时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在大三大四,肺活量的不及格率又开始慢慢的变高。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人的肺活量在20岁开始慢慢下降,到了40岁时,一些人就出现了气喘嘘嘘的状况,但这个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5 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各年级间不同性别肺活量成绩对比分析

3.5.1 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成绩各年级男生对比分析

由表5所示,成绩为不及格中四年级最高,占10.27%,二年级最低占7.60%;及格中,四年级比例最高,占52.57%,二年级最低,占50.35%;良好等级中,二年级占比例最高,比例为23.54%,一年级最低,占21.55%;优秀等级中,二年级占比例最高,比例为18.51%,四年级最低,占15.55%。年级间男生肺活量成绩等级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人数主要集中在及格与良好两个等级中,不及格与优秀百分率相对较低。

3.5.2 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成绩各年级女生对比分析

由表6所示,成绩为不及格中四年级最高,占11.01%,二年级最低占8.58%;及格中,一年级比例最高,占62.31%,三年级最低,占58.30%;良好等级中,三年级占比例最高,比例为17.34%,一年级最低,占15.18%;优秀等级中,二年级占比例最高,比例为13.15%,四年级最低,占10.62%。年级间男生肺活量成绩等级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人数主要集中在及格与良好两个等级中,不及格与优秀百分率相对较低。

医学研究表明,导致肺活量不正常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遗传因素,一类是非遗传因素[4]。据报道,目前因肺活量不足而引起的疾病人群中80%是由于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膳食结构以及身体活动缺乏所导致的,即由非遗传因素造成,且这部分人群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通过对江苏省十所点校体质监测数据中肺活量指标的研究发现:江苏省大部分学生肺活量逐年上升,成绩处于及格以上的占大多数,总人数中有9.68%的人成绩不及格,应当引起重视。

(2)不同性别的男女生中,男生肺活量成绩的良好率和优秀率都高于女生,女生的不及格率和及格率高于男生。

(3)不同年级分析,四个年级都呈现这样的规律:四个成绩等级中,及格率最高,其次为良好率,第三高的为优秀率,不及格率最低,说明不及格率仍然只是小部分,但也应该引起重视。

(4)不同年级的男生成绩分析,成绩为不及格的年级中,四年级所占比例最高,二年级最低;及格中,四年级比例最高,二年级最低;良好等级中,二年级占比例最高,一年级最低;优秀等级中,二年级占比例最高,四年级最低。

(5)不同年级的女生成绩分析,成绩为不及格的年级中,四年级所占比例最高,二年级最低;及格中,一年级比例最高,三年级最低;良好等级中,三年级占比例最高,一年级最低;优秀等级中,二年级占比例最高,四年级最低。

4.2 建议

(1)针对江苏省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不及格成绩现象,建议学校方面多组织开展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锻炼观;体育教师方面教授学生怎样提高肺活量的体育锻炼方法;学生个人方面要多加强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2)针对江苏省大三大四学生不及格率上升,优秀率下降的现象,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多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对于自身在以后工作发展中重要性。使他们在没有体育课的情况下,也能积极的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3)针对江苏省女大学生肺活量不及格率高于男生的情况,体育教师方面,在课堂上针对女生采用合适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课后仍然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学生个人应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规律生活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4)高校应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课程体系,增加趣味性、身体素质的练习,建立多样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2013年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肺活量测试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绝大部分学生的肺活量成绩达到及格标准,小部分的学生肺活量成绩不及格,为数不多的学生成绩能达到良好和优秀。因此,这应当引起高校体育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取降低成绩不及格学生的比例,增大成绩良好和优秀的学生比例。

关键词:江苏省大学生,肺活量,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剑虹,米生权.高校大学生体质指数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87-89.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政,孙金贤,陶玉流,岳春林.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体系的合理思考-—基于大学生肺活量与形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

学生肺活量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自愿参与为原则,随机选取韩国仁荷大学2004~2007级男生275名和我国延边大学2004~2007级朝鲜族男生271名、汉族男生397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年龄为18~29岁,平均分别为24.32,20.32,20.29岁。

1.2 方法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4]的规范要求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将测量和计算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均以undefined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质量指数

见表1。

注:与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比较,*P<0.05;与仁荷大学男生组比较,**P<0.01。

从表1可见,采用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后,延边大学朝鲜族、汉族男生与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体质量指数明显大于汉族男生(P<0.05);调整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小于仁荷大学男生(P值均<0.01),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年龄与肺活量的关系

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年龄进行分层,结果表明:≤19,20~24,≥25岁男大学生肺活量分别为(3 873.16±64.60),(4 045.46±28.78),(4 442.02±54.79)mL,其中≥25岁组高于≥19岁组和20~24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 体质量指数与肺活量的关系

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大,肺活量呈增大趋势,男生BMI<18.5,18.5~23.9,≥24.0 kg/m2各组的肺活量分别为(3 665.16±83.31),(4 074.19±28.40),(4 196.86±42.40)mL,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3 讨论

BMI是反映成人体重与身高关系,且是与身体成分密切相关、判断人体胖瘦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5]。有研究表明,大学生BMI升高至超重甚至肥胖时,可影响呼吸等生理功能,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也减低[6]。中国人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WGOC)认为,中国成人体质量指数超过24 kg/m2时,许多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7]。本次抽取的样本中,我国延边大学朝鲜族、汉族和韩国仁荷大学男生平均年龄分别为20.32,20.29和24.32岁。仁荷大学男生的平均年龄偏大,这可能与韩国实行义务兵役制有关。因此,为消除样本中年龄对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的影响,统计时对年龄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韩国仁荷大学和我国延边大学朝鲜族、汉族男生的体质量指数均处于正常范围,但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明显高于汉族男生。因此,建议朝鲜族男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步改善身体形态,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8]。

肺活量是了解和评价肺功能发育程度的重要生理指标。随着青少年身体的形态发育,肺功能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因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呈现明显的特点与规律[9]。调查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肺活量随着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增长而增大,说明男大学生在入学后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与丛日旻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对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调整后表明,中国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小于韩国仁荷大学男生。中韩两国属东亚近邻,我国朝鲜族和韩国人又是同一民族,出现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有关,如国家和个人在体育方面的投入、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方法等,也与营养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合理摄入等有关[11,12,13];笔者认为,还可能与韩国大学生入学前曾服兵役、在部队参加过强体力锻炼有关。因此,我国高校在加大体育教学资源投入的同时,应教育学生进一步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并采取以加强体育锻炼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适当增加发展心肺功能的项目和训练,如长跑和力量耐力练习等。此外,高校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虚心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有益做法,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体育课内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其次,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宜的体育运动处方,做到因人施教,如适当增加休闲类体育项目,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10],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体质不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注重营养,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将有益于大学生体质的增强[14,15,16]。

志谢 本文承蒙延边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教研部全贞玉博士指正,特此致谢!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延边大学和韩国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的差异,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中国延边大学朝鲜族(271名)、汉族(397名)和韩国仁荷大学(275名)男生,测定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延边大学与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调整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明显低于仁荷大学男生(P值均<0.01),而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男生,延边大学男生肺活量低于仁荷大学男生。

上一篇:生物特性下一篇:计算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