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2024-06-07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共11篇)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篇1

本课设计思路:

单手肩上投篮作为七年级的篮球新授课进行教学时, 学生第一次接触, 有一定的新鲜感, 拿到篮球便有高度的兴趣和投篮欲望;但一部分学生 (特别是男学生) 也有一定的篮球基础, 他们则更希望老师组织一些对抗赛。不同水平和爱好的学生, 可能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 体育课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 坚持“健康第一”的运动思想, 结合水平四的教材目标及要求,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通过采用了各种游戏、情景模式、小型比赛以及不同要求的练习, 不仅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 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更让全体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强信心, 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

本课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利用准备活动中的“球操”和“自己玩球”充分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然后采用了辅助练习——“我是打靶高手”, 初步了解篮球的出手及抛物线原理;接着是个人根据自己水平选择不同高矮的篮圈进行“节节高”投篮练习, 自己体会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 对比多媒体 (乔丹投篮、分解动作、顺口溜) 教学,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接着进行小组一分钟定时投篮比赛, 尽量激发学生的投篮积极性;最后进行小组“看谁投得多”的小游戏, 在增强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等体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集体感和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评价能力。

本课特点

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篮球场地进行篮球的创新教学, 在教学教程中, 利用墙面“打靶”, 同时自制适合女生教学篮球框等, 充分调动学生对投篮的兴趣和积极性。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评价能力。在课的教学中, 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尽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同时, 充分利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篇2

一、指导思想

传统的球类教学过于强调技术,追求技术的精细化,同时,还把技术与比赛分开进行教学。他们认为:只有学生掌握了技术,才能开展比赛,否则,比赛会干扰技术的学习。这种教学导致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但不喜欢球类教学。本课根据球类教学的特点,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以新课标强调“在比赛中会运用技术”为引领,在“运用”的视角下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进行设计。通过游戏、比赛和组合等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组合和比赛情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技术,感悟比赛意识,最终实现技术、体能和运用的同步发展。

二、设计思路

1.注重技术。在游戏、比赛、组合中教技术,并不是不要技术,而是换一种方式关注技术。首先,关注技术的“面”精了,传统的球类技术教学,教师讲解面面俱到。比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我们一般会讲解准备姿势、持球动作和动作要领,而在准备姿势中,我们还会讲持球手分开、五指朝后、掌心空出。。。现在,我们只需要强调重点----“屈、托、投”。研究和实践表明:精炼的讲解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关注技术的方式变了。以前,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枯燥的动作练习,教学效果较差。现在,我们只需花少量的时间让学生体验重要的技术,然后以该技术为基础,设计大量的游戏、比赛和组合等练习,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学习技术和运用,感受比赛,增进友谊。同时,教师通过练习前强调重要技术,练习中纠正错误和评价的引导等方式,防止学生因游戏和比赛而忽视技术。

2.注重运用。球类教学强调运用,如何在球类教学中突出运用?研究表明:学生要获得运动技能或身体感知这样的直接经验,其充分的必要条件在于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具体的实践过程【1】。要使学生熟练运用球类技术,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本课虽是新授课,但在教学中没有过于强调技术,而是根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可能在比赛中出现的情景,设置了“罚篮比赛”、“传球与投篮的组合练习”、“行进间运球与投篮的组合练习”与“行进间运球+防守+投篮”组合练习等。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获得直接经验,体验技术运用。3.注重评价。目前的体育课一般是一个教师教很多学生,由于学生多,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因此,如何让学生自评和互评显得非常重要。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如在自投练习中,为了检验学习成果,笔者引导学生自评-----投完篮后,顺势保持造型(身体和手臂充分伸直)。又如,在两人对投练习中,笔者让无球队员仔细观察投篮同学的手型、球出手后的瞬间造型(身体和手臂充分伸直)。这样不仅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学生的技术,而且能让无球同学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教学压力。4.注重组合。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突出运用,发展体能,笔者根据篮球运动所需要的体能,遵循组合练习的原则,在将近13分钟的时间内,设计了“投篮+跑动”、“行进间运球+投篮”和“行进间运球+防守+投篮+跑动”三个组合练习。让学生在复习技术的过程中提高体能,实现“技能与体能同步发展”。

原地肩上单手投篮技术的动作分析 篇3

关键词 篮球 单手投篮 得分 比赛胜负 命中率

一、原地肩上投篮技术的分析如下

由于原地肩上投篮的出手点一般低于篮圈的高度(扣篮及特殊的投篮除外),要将球投进篮圈之中,就必须有正确的:持球方法、用力方法、出手的角度、球的旋转、瞄准点、抛物线六个方面,本文就上述六个方面进行动作分析。

(一)持球方法

以右手持球为例:五指自然张开,稍弯曲成半弧形,用指根以上的部位托球后下方,中指与食指叉对球面气孔,手心空出,手腕微后屈,持球的稳定性与面积成正比。在持球时小拇指和大拇指延长线在手心上的角度为90度。它的分位线要中指和食指之间为45度,手腕与前臂、前臂与上臂、上臂躯干约三个直角90度左右,肘关节自然下垂,另一手持球的侧上部,举球于同侧头或肩的前上方位置。

技术要点:持球或球出手引腕后仰时,手腕后仰角度越大,屈腕主动肌牵拉越长,则完成环节运动的条件越好,它有助于出球时均匀发力和球出手后的飞行弧线。

(二)用力方法

投篮时,下肢蹬地发力,腰腹用力向上伸展,右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抖屈,食中指用力拨球,通过指端将球投出(球出手后手臂应有相应的跟进动作)。举球和抖腕手指拨球的力量,则是身体各部位用力的关键,也是取得合理的投篮出手的角度与速度的保障。

(三)出手的角度

投篮时,球出手的瞬间,身体各部位的力,经手腕和手指调节作用于球体,得以使球离手向空间运行的初速度,合理投篮速度取决于出手力量和手腕、手指动作的速率、手腕前屈和翻转和手指拨球动作的突然性、连贯性和柔韧性,对取得合理的出手速度,起关键作用。

(四)球的旋转

球的旋转是靠伸臂举球,手腕前屈和手指拨动球所产的力作用于球体,使球产生一种有规律的旋转。由于投篮的动作、方法与用力方向不同。球向后旋转也就不同,一般中远距离投篮时大都是使球围绕横轴向后旋转,这样易于加大球的飞行弧线,从而增大入射截面,有利于提高投篮命中率。

(五)瞄准点

投篮时,眼睛注视篮圈或篮板的某一点。瞄准是为了精确的目测投篮的方向、距离,从而决定投篮出手的角度,用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球飞行弧度的高低。它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环节。

(六)抛物线

投篮时,由于球出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形成一条弧线轨道,为投篮抛物线。在2至5米的投篮距离做原地投篮,球在抛物线最高点离篮圈的距离不要超过1米。在约5米以外的投篮需要更高一点的弧度。

二、在这六个方面中,重点阐述,用力方法中的手臂动作及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因素

(一)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

第一,在一个完整投篮动作由:蹬地、腰腹用力、伸臂、抬肘、伸小臂、手腕最后由手指来完成整个动作。我重点阐述手臂肌肉起到的主要作用及那部分肌肉用的力量。

第二,在伸臂的动作中大臂及肩的肌肉、小臂与肘的肌肉、手腕与手指的肌肉,这些肌肉在投篮动作中都能起到支撑和发力和支配各种动作的因素。所以投篮命中率的高低就存在肌肉中的力量和肌肉的灵活性。

第三,总之,上臂、小臂、手腕、手指的动作用力为主;再此肌肉起着绝对的作用。通常投篮距离愈近身体综合用力的程度愈小,远距离投篮时,身体综合用力的要求,则愈高。特别是手臂、上臂、手腕、手指上的肌肉调节用力的能力,也要求愈强。因此,投篮时的动作正规和身体各部位的肌肉用力要互相配合、连贯、协调。这样能合理完成投篮动作,提高投篮命中率,起着关键作用。

(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保证

在各种运动中,通常把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作为主要内容。篮球运动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身体素质的发展对运动员技术的掌握和提高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现代篮球技术比的就是速度和耐力,在篮球运动中要求运动员能在短距离内迅速发挥速度并能控制身体重心的变化,即反应速度、快速动作能力和快跑能力要强,爆发力、灵敏性和关节的柔韧性好。有了如此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保证,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才不会出现疲劳,反应迅速,动作思维灵活敏捷,大大提高投篮命中率。

(三)心理素质是影响命中率的重要因素

所谓心理素质主要是指运动员能否正常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它是影响投篮命中率的重要因素,而人的心理素质又受情绪、自信心、注意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提高投篮命中率有密切的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投篮技术动作训练主要在于:是训练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及手屈肌等的力量。是训练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股四头肌以及小腿的三头肌等控制能力,投篮动作是利用练习控制身体的进行训练,是用两脚支撑身体、投篮动作不同。通过身体的高低来变换,来调整双脚承担身体和手臂投篮出手的比例。就能减少或增大投籃的难度。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惩适当练。

(二)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提高单手投篮命中率,我们提示以下建议

第一,单手投篮技杰动作的组合。各个肌肉环节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和制约,形式一个完整的肌肉群组织。这样就能在投篮的基础上巩固、发展投篮动作。

第二,克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主要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增强信心、自制力。

第三,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

篮球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篇4

关键词:篮球,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1 篮球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的身体姿态

(1) 持球站立姿态。两脚左右或者前后开立均可, 左右开立距离与肩同宽, 前后开立相隔20㎝ (投篮手的同侧腿在前) 。膝部适当弯曲约135度, 躯干微前倾, 头直立, 肩部保持水平, 身体保持起跳姿态。

(2) 载球腾起的身体姿态。投篮者为了摆脱在原地和低空遭防守队员的干扰与封盖, 采用两腿弯曲下蹲, 肌肉爆发式收缩用力蹬地, 上肢协调上提, 使身体离开地面, 欲获得最大的腾空高度, 形成人体载球腾起的空中姿态。

(3) 空中的投篮姿态。空中的投篮姿态是指人体起跳腾空后, 到达最高点时, 做出的投篮姿态。高弹力、高弹速和高水平的运动员在空中最高点有短暂的停留, 即所谓的“制空”时间。

(4) 人球分离后的人体下落姿态。当人体腾空到达最高点, 即可投篮, 球离开手后朝着篮圈中心上升飞行。人体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即刻转入下落姿态。

(5) 落地姿态。为了保持人体落地后冲抢篮板球时的身体姿势和防止踝关节扭伤, 两脚应是前脚掌内侧、前脚掌、全脚掌依次着地。脚触地后双膝顺势弯曲, 躯干前倾, 身体重心靠前, 在投篮不中的情况下, 具备一个冲抢篮板球的姿态。

2 持球方法

(1) 投篮手托球。托球最关键的是手指如何分工, 因为食指与拇指的间隔距离相当于食指到中指的两倍, 所以球的重心基本上落在食指的指根上, 应把食指作为第一位, 中指作为第二位, 大拇指作为第三位, 无名指 (1/2) 作为第四位, 小指 (1/3) 作为第五位。托球时, 因为球是圆形, 所以手随球形, 五指自然张开, 均匀触球作力, 用手指和手掌托住球, 掌心微微空出。

(2) 投篮手、扶球手和球出手。一般将投篮最后离开球、发力投篮的那只手称为投篮手, 另一只手称为扶球手。两手拇指之间相隔10㎝左右均可, 间距过小球会掉落, 过大则影响投篮。要根据投篮者手的大小、臂的长短而定。投篮手举球后, 扶球手扶在球的左侧上部, 当投篮臂向前上方抬伸完成到投篮全程长度的50%时, 扶球手与球分离, 到90%时, 投篮手压腕拨指伸直臂。压腕时, 虎口一侧要积极。球出手后, 手形不变, 一秒即可, 投篮手的食指要始终对准篮圈前沿。

(3) 双手的顶、压技术。两手持球后, 伴随着投篮者的身体离开地面, 到腾空最高点的间隔时间, 投篮手利用臂部的杠杆作用, 将球至下而上推举成三个90度。即大臂和躯干成90度;大臂和小臂成90度;小臂和手背成90度。与此同时充分运用手臂将球上举的时间, 投篮手臂以适当力度向上顶举, 扶球手以适当力度向下压按, 使球牢牢的控制在投篮手中。投篮手的腕关节外侧处在印堂穴与篮圈前沿之间, 同侧的肩、肘、髋在一个侧面上。

投篮时, 瞄准点应是篮圈离投篮者最近的一点, 即篮圈前沿。投篮者在投蓝时应暂停呼吸, 使呼吸系统处于“屏气”状态, 以求身体平衡。

3 球的飞行轨迹及旋转

(1) 球的飞行轨迹。球出手后在空中飞行, 形成的一条弧线, 称之为球的飞行轨迹。它取决于投篮出手时的角度和力量。投出的球弧度越高, 就越能进入直径为45㎝的篮圈内, 弧度低则易碰到篮圈弹出。球出手时臂靠近脸颊, 出手角度40度至50度, 这条运行轨迹是比较理想的。力量大小由投篮者自己掌握调整。

(2) 球的旋转。正确的旋转能排除空气阻力对球的干扰, 使球沿着正确的轨道稳定的向篮圈中心飞行。球的旋转取决于投篮时手臂的抬伸, 以及压腕拨指时作用于球体的摩擦力, 使球产生一种绕其自身横轴的向回旋转。

4 保护球

从持球者下蹲起跳开始, 两肘弯曲, 置球于胸腹部位前, 这样既可以防止防守队员靠近贴防, 又可以保住自己的活动空间不受侵占。当人体上升时, 扶球手随投篮手护送至球出手。由于扶球手臂伸展张力的作用, 扶球手自始至终对球起到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

5 投篮者的修练要点

(1) 投篮者在练习投篮或者是比赛投篮时, 首先要有信心, 克服外界干扰, 集中注意力, 提高控制力。要使自己一直处于良好的竞技状态。

(2) 投篮不中时, 要思考失误的原因, 找出改进的 (下转P77) (上接P109) 方法。即使是平时的练习, 也要认真对待, 把它当做是比赛终了前的一次扭转乾坤的一投, “绝杀”对手的一投。

(3) 心理素质。比赛有时会因对手与环境的变化, 造成运动员精神压力过大, 心理负担过重, 心情过分紧张, 肩、手、腕僵硬, 投出的球旋转不够充分。运动员要及时调整心态, 消除紧张情绪, 放下包袱, 变压力为动力, 轻装上阵打球, 平静心态比赛。

参考文献

[1]篮球技战术,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8月出版。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我将从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说指导思想;二说教材;三说教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首先说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重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说教材

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是中学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以七年级篮球教材——单手肩上投篮(右手为例)为主教材,本次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次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即把投篮技术作为第一课时来进行,让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最大化,为篮球的后续学习做好技术铺垫和心理储备。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投篮的各种练习活动,并能展示所学技术动作。

2运动技能目标: 学生能熟练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形成动作定型;同时发展灵敏、速度、协调性等素质。3.情感目标;在协作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耐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我定为:

重点:出手动作

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说教法

1、教学观念: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自于成功的快乐,来自于成功的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学练,进一步学习投篮命中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极大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

2、教学设想:在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让学生先了解单手肩上投篮,在尝试和练习中得出要点。而后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投篮,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

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听讲解——徒手练——拿球练——讨论练—创造练——比较练——评价练——巩固练的学练流程。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方法。同时渗透德育内容。

四、说教学过

体育课的常规课程有三部分(一).准备部分:

1、贯彻课堂常规

2、教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目标及注意事项。

教学意图:在课的准备部分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安全教育,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3、绕篮球场慢跑

4、关节韧带的拉伸

5、熟悉球性练习

教学意图:使学生充分热身,为进入基本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我向学生简单介绍美国NBA球星林书豪

2、我让每位学生都按自己的方式尝试投篮一次,然后教师演示,组织学生讨论,对比。

3、教师徒手讲解示范,学生徒手模仿练习;教师持球讲解示范,学生持球练习。学生观看挂图。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纠错

教学意图:在没有学习之前先请学生展示他们的投篮动作,教师再演示,这样的对比性学习,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效果会更好,再加上教师的分解演示,学生的分组讨论学习,对篮球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同的学生也能兼顾到,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方法,从而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为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5、学生分组半场教学比赛,教师担任裁判工作

(三)、结束部分:

(1)身心放松:手臂波浪、身体波浪、(师生同做)(2)集合: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3)回收器材 下课

教学意图:这样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放松身心,从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五、场地器材:

1、篮球场地。

2、篮球

六、预计教学效果:

20个。录音机一台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60次/分,出现在三十五分钟运动密度约为45%,运动负荷为中等。

篮球说课稿

木兰县第一中学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66-1

问题一:持球手法不正确,手指端未贴在球体,持球不稳。

错误动作:球性不熟练,持球手法不正确容易形成推投、甩投、扛投、掌心触球等,持球时掌心触球。

原因:手指没有充分分开,手接触球的面积小或掌心接触,或是手腕后翻不够。

对策: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正确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从而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练习原地接球持球、跑动中接球持球练习,重点体会接球后的手法正确及持球稳定对后继动作的重要性。

问题二:投篮手臂肘部外展,致使上肢各关节运动方向不在一条钱上。

错误动作:学生在投篮时手肘向外展,不能很好地控制球的出手方向,从而影响球的正确方向。

原因:动作要领不明确或持球于头的侧后方。

对策:教师教学时让学生按正确的持球方法做了持球动作(肘关节不得外展),然后在小臂上(腕关节以下部位),用笔画一条竖线(垂直地面的),以上作为预防和纠正肘关节外展的标志(如果在持球时或投篮出手后竖线发生方向和偏斜,说明肘关节外展),使学生在练习中随时通过直观标志观察,纠正错误动作。

问题三:手指手腕的拔球不正确。

错误动作:手腕前屈不充分,用手指前屈代替手腕前屈,容易形成勺形、外翻形、勾形、屈指形等不正确手型。

原因:对手腕前屈动作不理解,概念模糊。

对策:多做徒手和持球时手腕前屈练习,单手托球投篮模仿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进行讲解、示范,讲清手腕前屈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让学生了解右臂向前上方伸直,手腕充分前屈,食、中指用力拔球,手指手腕充分放松,不能过于僵硬,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认真对待,养成良好的习惯。

问题四:投篮用力时,上下肢动作不协调脱节。

原因:蹬地和伸臂用力脱节,经常臂伸至一半又停顿,然后再做向前的压臂投篮动作,投篮结束后,身体重心前移过大,失去平衡。

对策:给学生讲清动作要领,组织学生多做全身协调练习,让学生先从屈膝蹬地发力,再做手臂上方伸直,手腕充分前屈,食指中指用力柔和拔球,也可以徒手做快速蹬地、伸臂动作,并要求碰一定高度的标志物练习,让学生的蹬、伸、拔指形成默契。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投篮的正确完整动作,加强蹬、伸、屈腕、指拨球用力协调性的练习。

问题五:投篮时出手角度太小,手臂前推。

原因:首先是学生力量素质不够或发力不协调,影响了出手的力量和出手速度;其次是伸臂不充分,未达到最高点出手使出手角度变小,从而使球在空间的弧度偏低。

对策:利用人做标志的练习。一对一(身高相仿)相向站立,相距一臂或者一臂半,两者右肩与篮筐成一直线。一人持球,另一人双手上举,投球者将篮球经对方双手上方投出,体会动作。开始的时候,距离篮筐不要太远,主要是体会动作协调,每人练习10次左右互换。近距离的出手角度固定好了后,逐渐让学生练习不同远度的投篮。

问题六:投篮时投篮角度过大。

原因:这是大臂过于抬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则是学生投篮出手时对出手力量和出手速度没能很好地控制,往往是在投篮时出现了持球后摆和双手投篮的情况,因为这两种错误的投篮方式都能增大出手时的速度和力量,使学生对球不易控制。

对策:利用篮板做标志的练……持球面对篮板右侧站立,投篮时尽量有意识地使投出的球升高,让球下落的时候能碰到篮板上与篮筐同高的位置,并且篮球从地上反弹后可以在胸前接到球,适当前伸小臂,同时压腕拨指。如果在练习的时候球直接落地或者反弹的球高过头顶,说明出手角度过大或者角度过低,就需要练习者反复体会练习。找到合适的出手角度后,保持10~15次/组,反复练习。

问题七:挤球现象。这是左臂发力造成。

原因: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出现认知错误,对单手肩上投篮的正确动作的概念没有理解清楚。

对策:首先,体会左臂不发力投篮与发力投篮进行对比。然后就是各位同学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投篮出手以后,不要把手拿下来或者改变动作,投篮出手以后,把你的动作固定一小段时间,一个是有利于投篮稳定,另一个是方便自己观察这次投篮有什么问题。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篇7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改进。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技术,是得分的唯一手段,投篮得分多少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投篮形式多种多样,中距离的跳投是目前篮球场上最简单、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得分方式。因此,掌握好跳投的基础———原地投篮技术,加强投篮的手法练习,并不断提高投篮命中率,对于在比赛中取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防守技术的发展、防守面积的扩大和队员身体素质的提高,对投篮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日常的投篮训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投篮手法,是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等技术动作的基础。它具有出手点高、便于结合和转换其他进攻技术动作、在不同距离和位置均可运用的特点。整个动作由下肢蹬地、伸臂举球、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等环节构成,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手腕、手指用力是最后作用于球体的环节,最后用力直接影响投篮命中率。换言之,也就是最后的手型直接影响了投篮命中率。篮球初学者必须掌握好动作要点,尤其是投篮手型的控制。由于受到训练手段单一等因素的影响,篮球初学者往往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投篮技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合理的训练方法,以供篮球爱好者练习之用,同时,引入一些心理训练的手段,以改进和提高篮球爱好者的投篮技术。

2. 分析与研究

2.1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正确手型

投篮时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掌外沿和指跟以上部位托住球的后下方,手心空出。手腕后仰,球的重心落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大拇指和小拇指位于球的两侧,大拇指和小拇指形成的夹角正对篮筐,保证球的飞行方向。球出手时,手腕用力、快速下压,通过食指和中指将球拨出去。根据物理学原理,作用于球体的力点越多,受力点越均衡,球体的飞行就越稳定。所以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保持球飞行方向的大拇指、小拇指不发力外,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要均衡地作用于球体,而非食指和中指的简单下压。压腕拨指后,指、中指和无名指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扇面,该扇面正对投篮方向。

2.2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易出现的错误

2.2.1 食指、中指下压力量过大。

初学者往往因为上肢投篮力量不足,害怕投出“三不沾”而刻意加大食指、中指的下压力量,过猛的下压往往导致手腕的压腕动作变形,压腕的方向没有正对篮筐。同时,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没有很好地保持正对篮筐的扇面,从而使球的飞行方向发生偏转,导致投篮不中。

2.2.2 小拇指、无名指拨球。

由于持球位置错误或者五指指间距过小,导致投篮时最后的拨指由无名指、小拇指完成,不但使球的飞行方向发生了左偏,而且因为小拇指、无名指无法与手腕的压腕动作形成连贯的发力,导致投出的球旋转不够,有一种飘的感觉,命中率肯定不高。

2.3 修正手型的方法

2.3.1 借助器械的修正方法。

2.3.1. 1 借助7.26公斤铅球的修正方法

原地肩上投篮要求手掌外沿和指跟以上部位触球,手心空出。初学者可以借助7.26公斤铅球的重量和体积来修正。具体的要求:五指尽可能分开,全掌包球,大拇指和小拇指对称分布,借助五指指尖的力量抓提铅球做曲臂悬垂。每次必须坚持到无法坚持的时候才放开铅球。每次训练持续5—10次。放开铅球以后会发现,用力到极致而放松后的手。呈现投篮所需的最佳持球手型。五指自然分开,手心自然空出,小拇指、大拇指对称分布。这时候再投篮,会发现压腕拨指时所出现的中指、食指拨球用力过大和小拇指、无名指拨球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改善。投篮时小拇指、无名指控制方向的作用基本可以得到修正,完美的投篮扇面基本可以形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修正训练,投篮的错误拨指动作可以完全修正。同时,手腕、小臂的力量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可谓是一举两得。

2.3.1. 2 借助“投篮手套”的练习

所谓的“投篮手套”跟普通手套唯一的区别就是手套的手心部位有体积不等的填充物。体积的大小依据自己手的大小和能达到让手达到五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指跟及指跟以上部位和手掌边缘触球,并不影响压腕动作的目标来填充。带上“投篮手套”进行反复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进行一定数量的训练后,脱去手套进行练习,投篮错误的手型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周而复始,错误的手型可以得到完全修正,投篮命中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2.3.2 一般性修正方法。

2.3.2. 1 对墙投定点球

在墙高2.5—3米处画一明显圆点标志,练习者距墙1.5—2米处持球于肩上呈原地肩上投篮的基本姿势。投篮时要求两脚蹬地、伸膝、抬肘、伸小臂、压腕、拨指。手指指向墙上圆点之处。球的落点每次务必中圆点。此方法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投篮的手型,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投篮时全身的协调用力,提高瞄篮的准确性。

2.3.2. 2 原地对空的投篮练习

练习要求:投篮的整个过程必须在原地,没有任何方向上的位移。蹬地、伸膝、抬肘、伸臂、压腕、拨指,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投出的球要求直上直下,没有任何的偏转。每次尽可能把球投高。认真检查自己的压腕、拨指动作。并认真检查手型,尤其是压腕、拨指后形成的投篮扇面。看球的旋转是否正常,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例如球侧旋、球左侧移或右侧移等作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改变。

2.3.2. 3 对投练习

练习者两人一组,相距4—5米,面对站立,进行对投练习,投前做好持球基本姿势,蹬地、抬肘、伸臂、压腕、拨指等环节应协调连贯,重点体验手腕动作和拨指动作。逐步修正,直至完美。

2.3.2. 4 近距离投篮练习

罚球线前半步投篮,要求每次投篮必须是“空心”,用心体会正确拨指的重要性。逐步修正动作,直至动力定型。

2.3.3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心理训练手段。

2.3.3. 1 表象训练法

在脑中回放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正确动作,着意想象手指、手腕在最后拨指动作中最后触球的感觉,原地反复做徒手的练习。在进行表象训练前应做好放松训练,以便形成良好的注意状态,尽快进入表象情境。同时要注意,一次表象训练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

2.3.3. 2 五点投篮

如图所示,在0°角、45°和罚球线位置,分别取距篮筐中心投影点5—8米的五个点,在0°角位置的点开始进行原地肩上投篮练习。练习要求如下:每个点必须连续投中两个以后才能轮换到下一个点,也就是45°角位置的点;如果五个点两次投篮全中,则重新回到起点,进行连续中三个的投篮练习,依次递增。同时,练习者必须按照原地肩上投篮的动作进行练习,蹬地、抬肘、伸臂、压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没明显的脱节,着重强调投篮手型的正确性,使投篮发力的肌肉形成有效的、正确的“记忆”。

3. 结语

投篮训练,一定要强调并落实投篮技术的规范化,作为各种投篮基础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日常的训练中,作者要不断、反复进行相关的训练,力求做到手型正确,发力协调,形成动力定型,以适应现代篮球投篮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06.

[2]郭永波.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04.

[3]谢铁兔.篮球技术教学训练步骤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09.

[4]郭永波.现代篮球训练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10.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篇8

《课标》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1]。然而, 纵观当今的课堂教学所呈现的大多是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评价标准, 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往往是基于大多数学生的“正态分布”, 而忽视了个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 让千差万别的学生在统一标准的要求下学习, 其结果往往是有的“吃不饱”, 而有的“吃不了”, 这种“齐步走, 一刀切”的教学显然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相违背。体育课堂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就必须承认学习主体在身体素质、认知能力、技能储备等方面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 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是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高一年级 (水平五)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为例, 尝试构建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 试图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二、对“差异教学”的概念界定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 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要, 教学内容、方法、进度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 已然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差异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多元智能理论”和“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体现了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及开展有差异的教学。华国栋教授研究认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 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 以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 开展的有差异的、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2]。

由此可见, “差异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如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差异教学与个别教学和分层教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共性发展;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 又不消极地适应学生差异, 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 让每名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 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应当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应学生基础的运动场面、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

三、如何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

1.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 是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也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师指导的目标, 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因此, 体育课堂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应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山本的“目标跳远”事例为了解决学生“准确起跳”这一技术细节, 将目标设置为“以各自跳远最远距离的80%为目标距离, 准确起跳并准确落在目标距离上”[3], 这样的目标切实做到了对学生运动水平、身体条件差异的认同, 目标距离的确定是学生各自最远距离的80%, 是所有学生都能完成的目标。

预设“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 教学目标要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得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 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笔者在进行篮球模块教学时, 通过安排篮球比赛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高一年级篮球选项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的调研结果表明:虽然学生对篮球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的篮球技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拿投篮来说, 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做出较完整的跳投动作, 而有的学生甚至连投篮动作都难以完成, 大部分学生能做出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投篮命中率普遍较低, 作为高中教学强调专项技能的掌握来说, 形成正确的投篮动作, 提高投篮命中率是投篮教学的主要目标。面对差异如此之大的学生群体, 在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 为解决投篮的投准问题, 将技能目标设定为:运用相同的技术动作 (单手肩上投篮) , 在不同的运动条件 (投篮距离及投篮方式) 下, 达到相同的投篮命中率。在教学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既促进了运动技能的形成, 又确保了目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合理设置运动场面

在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几个基本途径:一是同教材、同要求、异进度;二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三是异教材、异进度、异要求[4]。作为运动技能教学来说, 应按照运动技能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目标跳远”课例按照课时教学的技能目标—准确起跳, 选择了同教材—跳远的准确起跳, 同进度—全体学生在相同的教学场面下进行练习, 异要求—每位学生按不同的目标距离 (自己最远距离的80%) 进行练习和比赛, 学生在客观存在的差异条件下都有可能获得“高分”, 这样的设计无疑是教师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内容依据目标而确定, 教材是内容的具体化, “运动教材是教师对课程内容予以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状况所设置的运动场面”[5], 技术动作、运动条件和运动课题是构成运动场面的三个要素。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 教师在设置运动场面时应牢牢抓住三个要素来构建“差异教学”。

笔者在投篮 教学中采用了“同教材”— 单手肩上投篮 动作, “同进度”—相同的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 “异要求”—不同的投篮距离及动作难度。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 运动场面的三要素分别设置为:技术动作—单手肩上投篮 (包括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运球急停单手肩上投篮) ;运动条件—距篮筐不同的投篮距离、位置;运动课题—影响正面投篮、侧方向擦板投篮命中率的原因 (距离、位置及投篮动作的影响) , 如何做到跳投及运球投篮的动作连贯自然。教学中并没有因为学生存在的差异而降低技能学习的要求, 而是在适合学生技能基础的前提下, 强化了动作技能的学习, 使全体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升。

3.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按照科学的标准, 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 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的评价机制体现在:重视学习主体存在的客观差异, 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 (知识、技能和方法) 上都能得到提升;关注学生在各自运动场面的目标达成度, 关注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努力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幅度;做到教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力求评价的客观性和区别对待。“目标跳远”事例的评价以学生在自己的目标距离进行准确起跳、准确落地作为量化评价的最高分值, 这样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得到最高分的可能, 真正做到了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

笔者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 以学习小组为评价单位, 以完成练习内容、达到目标要求的命中率以及进步幅度作为评价要点;以教师评和学生自评、互评, 个人评价和小组捆绑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过程性评价, 将评价的结果记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记录表, 以“体育课学习档案”的形式来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为模块学习终评积累过程性材料。“差异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差异, 又对全体学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让身体条件各异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 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使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得到提升, 促进了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更多体现的是鼓励与促进, 而模块学习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却不能回避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 那种刻意拉平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以高一年级 (水平五) 的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模块教学评价为例, 对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评价来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评价, 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设置了多个内容供学生选择, 学生按照自身特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运动技能, 用该技能统一的标准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设置各内容的加分比重, 计算出最终的模块学习成绩。评价中既承认差异的存在, 又照顾到个体差异, 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的功能。终结性评价仍应采用具有普遍性的、权威性的、统一性的标准, 做到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四、“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实例

基于以上论述, 在进行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尝试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 (见下表) 。

对学生发展目标的确定是操作中较难的方面, 如何使学生所选择的目标真实地贴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的问题, 也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发现, 及时调整。

五、结语

班级授课制, 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圈定了一个藩篱, 要冲破这个藩篱, 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情, 吃透教材, 合理安排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说起来容易, 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却需要广大教师去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有勇气打破传统教学的枷锁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姜智, 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4) :52-55.

[3]贾齐.sports教材化方法的研究——以山本贞美的教材事例为中心[J].体育与科学, 2008 (4) :86-90.

[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 :125.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篇9

一、确定重、难点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做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其主要原因有:跨步接球不同步(大多数学生是拿到球后再跨两步);跨步接球后节奏过慢,造成走步违例;第二步没有跳起就将球投出,导致投篮过早。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此类问题,考虑到学生的体能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笔者将教学重点设定为“跨步接球”;依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完整的技术动作结构将教学难点确定为“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连贯动作”。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之后,采取一定的辅助教学手段。

二、设计与实施

本设计主要是传授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所以在教学实施时不过多强调投篮技术。练习程序设计如下:

(一)上步蹬地起跳练习

1. 练习目的:

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的蹬地起跳动作,即教学难点的“二小三高跳”动作。

2. 练习方法:

左脚上步蹬地,起跳充分,有腾空,强调右腿上抬(见图1)。

3. 练习要求:

左脚向前跨出一小步,从脚跟过渡到前脚掌并用力起跳,同时右腿屈膝上提,双手用力向前上方举起,左脚蹬离地面后模仿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二)左蹬右跨练习

1. 练习目的:

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的第一步动作,即教学难点的“一大”。

2. 练习方法:

距身前0.5米处摆放一张小垫子(根据学生能力纵放或横放),做左脚上前一步同时蹬地起跳右腿跨步动作(见图2)。

3. 练习要求:

学生练习时,蹬地要充分、跨步大、有腾空。

(三)左蹬右跨接球动作

1. 练习目的:

掌握接球时机,解决常见错误中的接球过早或过晚问题。

2. 练习方法:

一同伴在垫前一手前举托球,练习者做左蹬右跨练习动作,强调左脚蹬地后、右脚着地前或着地同时双手接同伴放置的固定球(见图3)。

3. 练习要求:

学生左脚蹬地后、右脚(跨步脚)着地前或同时将球接在手中(这一点很重要。

(四)无球的完整动作练习

1. 练习目的:

掌握无球的、完整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

2. 练习方法:

将步骤1和步骤2两个动作结合起来做无球的完整练习。

3. 练习要求:

着重强调“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要点。

(五)完整动作练习

1. 练习目的:

使学生掌握有球时的完整技术动作。

2. 练习方法:

在步骤4的基础上做有球的完整动作练习,起跳后在空中“投篮”,落地前要将球投出(见图4)。

3. 练习要求:

注意各个动作的关键技术,避免出现新的错误。

1.练习目的:

掌握运一次球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向运球的完整动作练习过渡。

2.练习方法:

学生在站立状态下运一次球后做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完整动作。

3.练习要求:

明确跨步与接球的时机,要求球在空中时就做跨步接球动作。

(七)运球中做完整动作练习

1. 练习目的:

掌握正常运球情况下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完整动作。

2. 练习方法:

学生多次运球自行选择时机做完整动作练习(见图5)。

3. 练习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做不上篮筐的练习,注意练习时各个技术要点的衔接,避免出现新的错误动作。

三、注意事项

(一)依据差异,逐步掌握

经过教学实践,教师按此程序实施教学,一节课时间基本能让所有学生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但需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保障学生掌握相应的分解动作。如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进步程度等因素,仍不能掌握的,可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再结合以上七个练习步骤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纠错,以完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把握要点,精细指导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论文 篇10

“程序教学模式”就是将教材内容按照逻辑顺序系统地加以编排,使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种自动的教学模式[1]。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它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序的行为过程,把教学活动按一定的程序有步骤地进行强化,从而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率。

“程序教学模式”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脚步动作分解成多个单个技术动作,每个教学程序都按照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常规教学方式,只是在施教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作用,并针对问题做出反馈与评价,同时发挥小组体育骨干的帮扶作用,帮助学困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从而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情况做出反应。在程序教学结束时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完整运动技能,可根据存在的问题回到相应的教学程序中进行重新练习,直至完全掌握完整技术。

二、程序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花费时间较长,但效果却不理想;对学生来说,看起来动作比较简单,但真正练习却常常出现走步违例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跨步拿球的时机把握不准,经常出现拿球过早而造成走步违例。基于此,选用了程序教学模式,在程序教学中将“跨步拿球”作为教学重点,并将这一动作从完整动作中分解出来强化练习,当解决了教学重点后,再学习完整技术就比较容易了。其实施过程是对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进行严格的计划安排,再进行个别的分组与程序检查,其实质就是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过程的控制性,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进行优化组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按教学程序的预定目标发展。

1.教学程序设计

程序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的动作结构与技能形成规律,采用八步程序教学的方法,教学中根据动作技能难易程度调节练习时间,方法采用从分解到整体直至掌握整个动作技术。本设计采用直线式程序,其操作方式是1→2→3→4→5……按此方式把学习内容分成一系列连续的步骤,规定出一定的学习序列,每一步就是一个小的学习内容,学生按照同一顺序学习,在掌握了一个学习内容后就过渡到下一步,如此循环前进,直至掌握完整技术动作。

2.教学程序编制

根据事先设计的教学程序,编制成八步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如下:

程序1——左脚蹬地起跳练习:学习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的蹬地起跳动作,左脚上步蹬地,起跳充分,有腾空,强调右腿上抬,主要解决教学难点的“三高跳”动作,在“高跳”达最高点时球出手。

程序2——左蹬右跨练习:做左脚上前一步的同时蹬地起跳右腿跨步动作,强调蹬地充分、跨步大、有腾空,这是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的第一步动作,即教学难点的“一大”。

程序3——跨蹬动作组合练习:前两个程序的组合形成了无球的完整脚步动作,掌握了此动作学生就建立了两大步的正确概念。

程序4——右脚跨步接球动作:一同伴在前一手前举托球,练习者做右脚跨步接球动作,强调左脚蹬地后、右脚着地前或着地同时双手接同伴放置的固定球,目的是掌握接球时机,解决常见错误中的接球过早或过晚问题。

程序5——接固定球的完整动作练习:动作方法同程序4,掌握跨步拿球的完整技术动作,强调起跳后在空中“投篮”,落地前要将球投出。

程序6——运一次球接完整动作练习:学生在站立状态下运一次球后做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完整动作,掌握运一次球的完整动作,向运球的完整动作练习过渡,在此阶段要求学生脚步不能随意移动,否则容易造成脚步混乱,要等球在适当高度时再跨步拿球。

程序7——跑动中做完整动作练习:学生多次运球自行选择时机做完整动作练习,掌握正常运球下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完整动作,在此阶段要强调右手运球右脚跨步接球,防止动作因处于泛化阶段出现右手运球左脚跨步接球的错误动作。

程序8——上篮的完整动作练习:在前面练习正确的基础上做上篮完整动作练习,检验动作是否完全掌握,此阶段因为学生的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进球上,容易出现泛化,教师应重点巡视辅导与强化。

在整个教学程序结束以后,完全掌握的学生可以练习上篮的完整动作,在此阶段可以将处于泛化阶段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从中筛选出来,并充分利用体育骨干的帮扶作用来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正确技术,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程序帮助学生纠错。

三、程序教学模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的分解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完整技术动作中的单个技术从中拆解出来加强练习,多个单个技术掌握以后再将各动作组合起来,逐步形成趋于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中遵循循序渐进、由单个技术到多个技术、由无球练习到有球练习等方式逐步过渡到完整技术。这种过程遵循了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原则

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教学内容和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按照逻辑系列分成若干小步子,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而步子之间的连接就是动作技术的整体,每个步子都要求学生尽可能掌握,有助于循序渐进地学习。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学习,最终掌握更复杂、更困难的完整技术。

2.即时反馈原则

学习中要求每一步都尽可能掌握,对每一步都做出反应,并给予强化或鼓励,以巩固这个反应,这就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

3.及时强化原则

提高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效率的途径 篇11

1.掌握正确的投篮动作方法

1.1 持球方法。 持球手法是在投篮过程中的基本控球方法, 是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基础。 单手肩上投篮的持球方法为: (以右手投空心篮为例) 五指自然张开, 指跟以上部位触球, 掌心空出, 手腕后屈, 持球于右眼侧前方, 前臂与地面垂直, 大臂于地面平行, 前臂正对篮圈, 左手扶在球侧,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 右脚和右肩同时都稍向前, 上肢放松并稍后仰;头部要保持自然位置, 眼睛透过手与球之间的夹角瞄准投篮点。

1.2发力方法分析。 在投篮时, 下肢蹬地发力, 并依势伸腰展腹、抬肘、上臂前伸, 手腕前屈带动手指弹拨球。 脚蹬地是单手肩上投篮的力量之源, 力量由脚底向上到篮球离手前瞬间, 力量在手指手腕上集中。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在单手肩上投篮的持球过程中: 球—前臂—膝—脚是在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直线上。 标准的单手肩上投篮的发力顺序是脚—踝—膝盖—髋关节—肩—肘关节—手腕—手指。 这样力量在投篮过程中不会有所损失, 也不会因用力不一致而导致篮球运动轨迹出现异常, 影响投篮的准确性。

1.3出手动作分析。 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手法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对准篮圈, 食指、中指无名指用投篮出手时控制球的飞行轨迹和旋转, 拇指和小指控制球的稳定性, 尽可能地使球的飞行轨迹在预先“设置”的矢状面上。

1.4球出手后的跟进动作分析。 球离手后右臂自然跟进动作是投篮技术的结束阶段的必要环节。 球出手时双脚脚跟提起, 身体充分伸展。 投篮时整个手臂可以看做是球飞行轨迹的一部分, 保持手臂跟进动作不仅能保证动作的完整性, 而且在外观上能体现投篮动作的美感, 更能很好地保持球的合理飞行轨迹, 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1.5出手角度、速度、运行轨迹、入射角度分析。 距离对单手肩上投篮的出手角度、速度、运行轨迹和入射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距离不同单手肩上投篮时球的出手角度、速度、运行轨迹, 入射角也要发生相应的调整。

1.5.1出手角度、速度、距离的关系。 出手角度是指投篮时球离手的瞬间球体重心飞行轨迹的切线与出手点水平面的夹角。 出手角度和速度两者在投篮过程中都与距离有紧密的联系, 有关文献数据显示六七米的距离出手角度一般是50°~55°。 五米左右的距离一般为70°左右。 同样距离决定着出手时用力的大小, 力量的大小决定投篮时的出手速度。

1.5.2球的运行轨迹和入射角的分析。 球的运行轨迹也称之投篮抛物线。 抛物线的高低是受队员的身高、出手点、出手角度、出手速度、投篮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在篮球运动实践中发现投篮抛物线有高、中、低三种类型。 实践中, 中等抛物线最理想, 中等抛物线产生的入射角和入射截面适中。 球与篮圈产生的径向间隙值最大, 球的中心与篮心偏差最小, 在理论上其命中率最高。

1.6投篮动作的教学训练方法。 (1) 投篮臆练, 即掌握完整动作之后, 在有球练习前在大脑中想象完整的投篮动作; (2) 徒手投篮练习; (3) 向上推球练习, 要求持球手法要正确, 球推出之后, 能够沿原路返回; (4) 两人一组对投练习5.面对篮板投篮练习; (6) 篮下投篮练习; (7) 罚球线投篮练习; (8) 定时、定数、定命中率的投篮; (9) 三分球投篮练习。

2.重视投篮训练中的心理练习

心理状态对于投篮命中率有较大的影响。 有人研究比赛成功因素比重时认为心理因素占30%, 其他因素占70%。 篮球教学过程中的投篮的心理训练对提高学生投篮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其训练方法有: (1) 自我暗示投篮训练法:投篮前配用自我暗示, 以调控自己的情绪; (2) 放松训练法:投篮时调整呼吸, 自我暗示放松; (3) 念动训练法:按照投篮的基本动作顺序作为投篮时的指令进行投篮训练; (4) 集中注意力的投篮训练法:听觉的抗干扰投篮, 视觉的抗干扰投篮等; (5) “关键球”投篮训练:在平时教学时教师设定一球定胜负的训练方法, 如投机最后一球就完成“绝杀”或者是就考试及格。

3.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和提高投篮的基本技术, 同时也是学习其他篮球技术的基础。 在篮球课堂上, 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柔韧素质练习、力量素质练习、速度素质练习、灵敏素质练习和耐力素质练习。

4.结语

单手肩上投篮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篮球基本动作,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基本情况, 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选择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技术教学为关键, 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重点, 这样才能够强化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效果,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本文从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实际研究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教学训练方法, 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丰富普通高校篮球教育教学的理论内容, 为制定篮球教育教学手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篮球教学,单手肩上投篮,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64-69.

[2]黄宗伟, 刘润玲.篮球柔韧素质及其训练[J].内江科技, 2009, (11) .

[4]杨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规范化训练探讨[J].天中学刊, 2009, 24 (2) .

上一篇: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下一篇:产仔数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