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能力

2025-01-20

完善能力(精选12篇)

完善能力 篇1

1 概述

孔庄煤矿选煤厂于2003年1月完成了重介技术改造, 主要产品升级为五级冶炼精煤, 其生产能力105万t/a不变。孔庄煤矿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 实现了精煤弧形筛脱介、分流脱介、旋流器回收精煤泥, 增设介质回收设备、旋流器入料压力实现在线调节、更换进口离心脱水机, 解决了原来小时处理能力不足的难题, 介耗高、材料消耗高、电耗高、选煤加工费高等制约重介生产的难题也得到很好地解决。

孔庄煤矿2008年入洗原煤1 217 426 t, 生产精煤877 881 t, 满足入洗矿井提升原煤全部入洗的需要。但随着矿井原煤生产量的进一步扩大, 其入洗能力明显不足, 很难做到全部入洗本矿生产的原煤。

2 影响洗煤生产能力提升存在主要问题

自2009年以来, 特别是进入2010年之后, 随着原煤产量的提升和原煤质量的变化, 洗煤系统的生产能力明显不能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主井原煤提升量超出选煤厂的入洗能力, 各生产环节满负荷 (超负荷) 运转, 造成生产事故频发;原煤中含矸量增加经常性地造成旋流器二段堵塞;洗矸石量大, 远超过矸石脱介筛的处理量和矸石皮带的运输能力, 造成介耗增加和安全事故发生;副产品储存仓仓储能力不足, 经常性地造成夜间因其仓满洗煤生产被迫停止;煤泥水处理系统的负荷明显增大, 实现洗水闭路循环、清水洗煤的难度增大。

3 为提升洗煤生产能力进行的创新改造

在对影响洗煤生产能力提升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剖析的基础上, 立足于内部挖潜,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3.1 改造脱介工艺

原设计2台DMS2424脱介脱水筛处理中煤产品, 1台处理矸石。当原煤矸石量增大就造成现有矸石筛处理能力不足, 而中煤量只有原来的1/3~1/2。先是从节能的角度考虑, 停掉1台中煤筛完全可以承担了中煤脱胆脱水任务。后来为彻底解决矸石量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从矸石产品缓冲箱引出一支管路分流至其中341#中煤筛, 并对341#中煤筛筛下溜槽进行重新设计改造, 使341#中煤脱介脱水筛具有灵活性, 做到了根据煤质情况中煤、矸石两用, 解决了矸石系统处理量小和矸石筛带介的问题。

3.2 副产品仓存系统进行调整

选煤厂原设计有4个副产品仓, 一个用作矸石仓 (1#) 、3个用作洗混煤仓 (2#、3#、4#) 。刚投产时入洗量低、原煤质量较好、矸石量小, 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2004年煤泥烘干系统上马时又扩建一座副产品仓, 计6个仓:5#、6#、7#、8#作为中煤仓, 9#、10#作为煤泥仓, 同时将2#仓调整为矸石仓。这样一来, 洗煤副产品系统共有2个矸石仓 (400 t×2) 、6个中煤仓 (300 t×6) , 生产正常时能够满足洗煤及矿井生产的需要。

当原煤矸石量增大时就会导致矸石仓仓存不足, 进而导致洗煤生产中断, 以致影响到矿井原煤提升。据此对901#矸石皮带和矸石入仓进行了技术改造:在901#皮带上增加一个犁式卸料器、在901#皮带侧3#仓上增加一个下料溜槽, 3#仓中就可以作为矸石仓来使用, 可以获得一个仓的存储空间。而煤质好的时候, 仍然可以恢复原来流程。这样3#仓有了两种存储功能, 提高了产品仓的使用效率。

当入洗原煤量逐年提升, 含矸量逐渐增大的情况下, 必须保持3个仓作为矸石仓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而中煤产品作为洗混煤外销, 没有一定的吨位又不能作为一个批次销售。

针对生产和销售的一对矛盾, 利用煤泥烘干系统闲置不用的9#、10#2个煤泥仓。拆除756#煤泥刮板运输机、将754#、755#两台中煤刮板运输机延伸, 中煤可以进入9#、10#2个仓, 这2个仓改为中煤仓、3#仓固定作为矸石仓。这样一来, 由原来的3个中煤仓 (900 t) 、1个矸石仓 (400 t) , 最终成为7个中煤仓 (2 000 t) 、3个矸石仓 (1 200 t) 。这样既能满足了原煤量、矸石量增大夜间储存满足生产需要, 而又能满足中煤产品作为洗混煤外销须有一定的吨位的要求, 使生产、销售整个系统畅通。

3.3 煤泥水处理完善

随着入洗原煤的逐年增加和原煤性质的逐渐恶化, 进入煤泥水处理系统的煤泥量亦是逐年增加。另外, 我国环保政策的逐渐加强, 如何回收煤泥, 杜绝 (或减少) 煤泥水对环境的污染, 保证清水洗煤成为洗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 从设备改造、优化工艺着手。先后用2台KM300/1600型快速高效隔膜压滤机取代2台XMZ500/1500板框式压滤机, 保证煤泥水处理的最后把关效果。再更新1台XPM-8喷射式浮选机和PG116-12圆盘真空过滤机, 保证浮选和过滤两个作业环节的工艺效果。

其次, 对水采矿井选煤厂的煤泥水系统理顺关系。洗煤过程是个欠水过程, 但由于整个系统不单处理洗煤水同时还处理水提煤泥水和矿井水处理厂的煤泥, 造成系统涨水, 这部分水就排向原煤浓缩机, 通过原煤浓缩机进入矿静压水池。由于洗煤水中含有浮选油对矿井水处理造成困难、外排也达不到环保的要求。

经现场勘察, 对现有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增设管路当洗煤循环水富余的尾煤浓缩机溢流水排向煤泥沉淀池进行缓冲;截断尾煤浓缩机溢流水排向原煤浓缩机的管路;洗煤厂冲洗用水、浮选机消泡用水由清水改为循环水;洗煤厂内消防用水也由清水改为循环水。

通过以上改造, 由原来的单系统循环改为矿井水和洗煤水双系统循环, 避免了含有浮选油的洗煤水进入矿井水处理厂和直接外排, 改善了矿井水处理的工况条件, 达到了环保要求。同时节约了洗煤的清水耗量,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4 中转运输设备改造

3.4.1 423#浮选精煤皮带机改装成水平的刮板输送机

原来倾斜的浮选精煤皮带输送机, 经常出现跑偏和物料洒落现象, 当过滤机处理效果差或因量大冒料时就会造成皮带打滑造成生产系统停车 (事故) 。改造成水平的刮板输送机之后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杜绝了物料洒落、皮带跑偏打滑造成物料堆积而增加职工的劳动强度, 同时封闭的壳体对改善工人的操作条件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

3.4.2 采用SEW系列减速机及提高输送设备的功率和运行速度

原设计皮带输送机大部分使用TDY型油冷电动滚筒, 较大型的皮带输送机的减带机选用JZQ型减速机。

TDY型油冷电动滚筒是电机内装于滚筒, 完整性强, 易于拆装, 但经常出现漏油, 电机故障率高, 需送外维修, 经常出现影响生产的情况。先后对此型减速机进行改型, 改为星型电机与JZQ型减速机配套使用。但JZQ型减速机体形相对比较庞大, 因与电机配合使用, 因此占用空间相对较大, 对现场的空间情况使用来说不太适宜, 并且性能不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大部分减速机相继出现了漏油与异常声响等故障并且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成为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经过考察分析论证, 认为SEW型减速机的优点很多, 主要体现在其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 可以方便地配用各种型式的电动机。同种机型可配用多种功率的电动机, 容易实现各机型间组合联接。能耗低, 性能优越, 减速器效率达96%。振动小, 体积小, 安装位置不受限制, 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满足了生产能力提升的需要。

901#矸石皮带因负荷大造成两次烧电机事故, 对其进行彻底改造后, 无论矸石量大小都未发生任何事故。

全厂原有皮带34条, 在用27条全部更换为SEW型减速机;刮板机14条 (烘干车间闲置3条) , 在用11条其中有8条更换为SEW型减速机。

如:701#精煤皮带输送机原设计采用BYD-185.160.80.63电动油冷滚筒, 第一次改造为Y200L-4电机, 第二次改造为DV200L4电机, 设备功率提高, 带速从1.6 m/s提升到2 m/s, 运输能力提高到260 t/h以上。

3.4.3 新型清扫器应用

孔庄矿选煤厂从投产以来, 皮带输送机一直使用传统方式制作的简易清扫器。由于煤炭产量急剧增加, 皮带输送量增大、提速, 传统清扫器的不足越来越明显, 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主要表现在: (1) 无法有效清除皮带粘附的固体物料; (2) 每班次需要更换一次, 更换工作量极大; (3) 工作效果差, 导致皮带廊积煤严重; (4) 当岗位司机为了保证和提高清扫效果, 就会过度地紧固清扫挡皮, 造成设备负荷加大, 消耗电力, 且经常性地造成带负荷停车。

新型清扫器采用分体轨刀片筒可以滑进滑出不锈钢主心轴, 这种独特的设计使清洁器快速简单的运行, 减少运输期间的停工, 具有持久耐用、维修费用低、维修时间短等优点。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和选煤厂的质量标准化水平。

4 技术创新取得的效果

系统优化完善前后孔庄煤矿选煤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2010年和2008年两年度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可知, 经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解决了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 重介生产系统的日趋完善, 入洗原煤量增加24.5万t, 上升了20.15%, 洗精煤增加13.7万t, 上升了15.64%。同时, 原煤灰分增长了23.93%, 另加上原煤量的增加煤泥量增大, 其产率增加了89%, 产量增加6.69万t。煤质变差造成介耗、水耗增加、电耗也增大, 原煤洗煤加工费净增1.83元/t。

按入洗原煤120万t/a、原煤价格400元/t、精煤价格640元/t、中煤价格460元/t、煤泥价格318元/t计算, 孔庄煤矿选煤厂重介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后, 年创经济效益1 953.14多万元。

5 结语

孔庄煤矿选煤厂在重介技改投产之后立足生产实际,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对重介生产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 生产能力逐渐提升。针对主井提煤量增大, 原煤含矸量增大, 给洗煤生产造成了影响, 导致事故频发, 洗煤不能正常生产且直接影响矿井生产的现状, 进行认真的剖析, 找出影响洗煤生产的“瓶颈”, 进行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管理创新, 入洗原煤量提高了20%, 每年多洗精煤13.7万t, 年创经济效益近2 000万元, 成为孔庄煤矿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要:针对入洗原煤量增大、煤质变差, 洗选能力不适应的“瓶颈”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先后进行十余项工艺改造、设备更新改造, 使重介生产系统得到优化完善, 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增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实现了入洗原煤量增加20%, 每年多洗精煤13.7万t, 使入洗原煤达到150万t/a, 生产精煤突破100万t/a, 每年增创经济效益近2 000万元, 成为孔庄煤矿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脱介工艺,运输设备,仓存能力,煤泥水处理

完善能力 篇2

一、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专业知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听优秀教师的课。

听课,是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我在上课之余,积极聆听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每一次听课,我都对照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讲课方法,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吾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我的课堂有了一定的进步。

三、广泛阅读教学资料。

闲暇之余,我常常借阅《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等语文专业期刊,登陆语文教学网站,学习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拜读语文特级教师的心得论文,借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在这些教学资料中,丰富的教学论文,指导着我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导思,教会我如何优化阅读形式,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运用比较法激发作文创新思路,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四、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教学成长的道路上,要避免犯同一个地方跌倒的错误,离不开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每次讲课结束,我都会仔细回顾一下这堂课的内容,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疏漏,写在自己的教案上,避免下次再有同样的问题发生。比如,这节课讲得有点太多了,学生阅读和思考文本的时间太短或者在问题的设置上没有梯度,引导不流畅等等,每次我都努力找出自己的不当之处,提醒自己注意,查缺补漏,精益求精。

五、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自己一味被动接受,而造成设计教学文本能力逐渐缺失,我一般会采取先写后补的方式进行。每一篇课文,我先自己反复研读,然后理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再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去设计该如何切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引导等。把教学思路写出来之后,再查阅相关资料,在对比中,找出自己设计中的一些不完善之处和需要借鉴之点,再做修改。最后,在集体备课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做出较为成熟的定稿。

完善课堂教学 提升语用能力 篇3

【关键词】时间;空间;氛围;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就是指人们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积累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灵活、更生动、更纯正地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应从“添”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1 “添”时,提供足够的语用时间,让学生彻底地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有“语用”环节,包括上课伊始的Free talk、课堂中段的Practice in groups/pairs和课堂尾声的Consolidation、Make a dialogue等。但教师一般只关注“语用”形式的存在与否,而忽视了对语用内容的进一步要求。因而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鱼与熊掌兼得”的话,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语用时间,让学生彻底地说。

例如,在操练巩固闽教版第二册小学英语Unit 3 Food Lesson 6 一课中的句型“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I like…. I don’t….”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动物野餐情景,学生扮演动物,四人或多人小组自编对话。如S1: Hello, what’s your name? S2: Hi! My name is Cat. How are you? S1: Fine, thank you. Welcome to my picnic. S2: Thank you. S1: What do you like? S2: I like cakes. S1: Do you like some apples? S2: No, thank you. I like bananas. S1: OK. Here you are. S2: Thank you. S1: You’re welcome. 这活动不仅要求学生使用本课所学语言自编对话,还要求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语言,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学生练习了五分钟后,我看下时间快下课了,对学生说了一句“Time is limited. You can practice it after class.” 话从我口中说出的同时,我明显看到了学生充满失望的表情,学生被类似枷锁的东西束缚了。

有限的时间扼制了学生“语用”的欲望;有限的时间将学生搁在了进退两难的海滩上;有限的时间更禁锢了学生创新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前面的某些环节中“挤”点时间出来,或者在下一节课上再补给学生一些语用的时间,让学生彻底地说,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用能力,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 “地”利,提供良好的语用空间,让学生快乐地说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逐日显现的过程,是大量实践演练的结果。这个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的给予是不够的,还应该尽量让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理环境”中进行不断的交际和实践。只有双向结合,才能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交流时,一般都是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文本而展开,或是随意的或是被动的。就“快乐地说”而言,学生根本没有主动权。为此,教师在选择对话材料时,就应该奔着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向而去。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参与到选材中,采用多样化的交际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语用空间,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例如,在操练闽教版第四册小学英语Unit 5 Toys Lesson 9 一课中的句型“How much is it? It’s…yuan.”时,为避免文本的枯燥单一,在对话前,我和学生就相互合作,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扩充,形成一个全新的能勾起学生语言交流欲望的对话:(A和B为买玩具的人,C为卖玩具的人)A: Hello. B. Good morning. B: Hello. A. Good morning. A: Tomorrow is Lin Bin’s birthday. I want to buy a present for him. B: Me too. Look, there is a toy shop over there. A: Great! Let’s go and buy. (A和B来到教室一角设置的玩具店里) C: Can I help you? A: Yes. I need a present for my friend. C: What about a toy ship? B: That’s nice. How much is it? C: Forty-eight yuan. Do you want one? A: Yes, please. B: Here you are. C: Thank you. A&B: Bye! C: Bye! 经过一番努力,原本只有一问一答的对话演变成了一段完整的、极富操作性的、充满生活味道的交际用语,学生带着轻松、快乐、完全融入的心境去进行语言运用的。虽然所编的对话只是以前学过的一些旧知识的整合,但它让学生在语用的时候有了一种“乐意”的心态。这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 “人和”,提供和谐的语用氛围,让学生投入地说

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没有情境,就不能进行语言实践,就不能形成语言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交际语言的内容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能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认知,通过深厚的情绪氛围,在一个和谐的语用环境中学会去表达,让学生投入地说,从而促成在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如在教学闽教版第一册小学英语Unit 1 Hello Lesson 1 Part 1 Learn to say 中教授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打招呼和介绍自己时,我先向学生自我介绍:Hello, I’m Miss Zeng. 然后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呈现了Wang Tao、Chen Ling等的自我介绍:Hi, I’m Wang Tao. Hello, I’m Chen Ling.等。(在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本书中的小朋友)学生们纷纷模仿,迫不及待地用英语向其他人介绍自己。这样真实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又如:在教学闽教版第四册小学英语Unit 8 Christmas Lesson 15 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仅通过精美的课件来创设真实的环境,还在教室里放上一棵挂有礼物的圣诞树加以烘染。在这样一种真实而和谐的语用氛围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英语,不但能掌握语言,而且能体会到英语的交际功能。这样在遇到实际情景时,就可用英语直接交流,从而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厚积方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时间、空间和氛围里时时处处为学生考虑,引导他们运用英语。渐渐地,学生会把运用英语当作一种语言习惯。通过不断的重复和渗透,他们的英语语用能力一定会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设计》

[2 《福建教育》

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篇4

海力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 总经理任副组长, 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的培训负责, 各单位一把手对单位的学习活动负责, 为培训学习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培养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并能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管理队伍, 集团围绕企业的战略、文化、营销、人力资源、财务、流程管理和组织创新等7个方面的内容, 强力推行了企业内部培训工作。集团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卫星接受器、投影仪、电脑等设施, 采用了“卫星远程课堂+专家教授面授”的教学方式。培训主要对象包括集团公司高管、机关管理干部、安全生产系统以及两家子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共计120余人。集团先后派人到北京、济南、滨州等地学习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 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引进了华企在线培训系统。集团还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起校企结合的人才培训基地,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

制度是培训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一是集团培训办按照“分头组织、归口管理、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的思路, 为每个学员建立了培训档案, 专门记载上课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考核情况。集团把学员培训学习的成绩与晋级、晋职和评选先进挂钩, 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集团高管请假由董事长批准, 中层管理干部请假由分管副总批准, 一般管理干部请假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分管副总批准。学员的请假申请报送培训办备案, 没有办理请假手续事后又没按时补办的, 一律按旷课处理。三是建立了学习考核制度。学员旷课、未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 均给予罚款处理;凡出现学员签到记录不完整、学习资料不完备、教学设备出故障等现象, 也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罚款处理。以上考核情况均纳入集团公司每月一次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集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上为大家做出了榜样。他们尽管工作繁忙, 仍然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听课并认真做笔记, 还和专家教授共同探讨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 学员们逐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并形成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良好风气。截至目前, 平均每个学员完成课堂笔记300页, 写出心得体会10篇。集团向40名优秀学员颁发了奖金, 并在内部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通过培训, 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集团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得到有效提升。员工们撰写的《以文化赢得未来》、《以信息化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等论文先后被省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贸部门和企业联合会评为优秀文化创新成果。

完善能力 篇5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我国涉及危化品运输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加强危化品运输安全防控任务繁重,《关于集中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打击危化品非法运输行为,整治无证经营、充装、运输,非法改装、认证,违法挂靠、外包,违规装载等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应认清严峻形势,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确保危化品运输安全。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距离过长、成本较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此,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如君建议

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本报记者

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多发,事故教训引人深思。近日,就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记者采访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如君。

王如君指出,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量大面广,极易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运输量大、事故多发

合理规划物流网络

据王如君介绍,我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和运输大国,石油和化工产品达4.2万多种,80%以上是危险化学品,95%以上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运输,其中约80%依靠道路运输。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总量达2.5亿吨,仅易燃易爆油品类就超过1亿吨。

我国危险化学品流通量逐年增大,流通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由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在水路、铁路和航空等方面的限制较多,道路运输已成为危险化学品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

“长距离、大吨位、异地运输,已成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特点。'王如君说,我国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所引发的事故中,运输环节比率超过30%。

据悉,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以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为例,这三个地区的仓储量占全部地区危险化学品仓储量的70%以上,而中西部地区则不足30%,由此造成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距离过长、运输成本较高、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比较突出。

王如君指出,通过统筹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发展规划和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布局,推动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应用的企业搬迁,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关联的特点,形成链式发展,可极大减少危险化学品在园区外的运输量。

王如君建议,在规划设计危险化学品物流网络时,应使危险化学品仓储尽量靠近生产企业基地和大用户群,“在事故多发,以及人流、物流量大的路段,修建危险化学品、超限尺寸货物运输的专用道路和停车场,并建立快速应急机制,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处理'。

非法违法运输现象普遍

提高门槛完善标准

通过调查研究,王如君认为,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技术规划,存在标准不统一、标准相冲突、标准缺失等问题。

例如,关于运输车辆维修、报废等方面的标准尚为空白,没有统一的车辆认证标准。

“我国危险化学品物流行业管理存在多头监督、各自为政、程序复杂等问题。虽然我国在2021年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相关部门的协调管理能力还有待提升。'王如君说。

危险化学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松散,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较少,且非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位或个人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自产、自运的占较大比例。

“这种现状是导致我国危险化学品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慢的原因之一。'王如君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危险化学品物流知识,不具备事故处置能力,是导致危险化学品物流存在较大危险性的主要原因。

王如君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化学品物流行业标准体系,提高准入门槛,大力调整危险化学品物流产业结构,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

“我们要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物流业务,加速危险化学品物流企业的淘汰、整合和优化,引导物流企业朝规模经营、设备先进、管理高标准的方向发展。'王如君表示,要加大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无资质运输企业和个人的打击力度,追究无资质企业和个人的运输责任,并追究委托人的连带责任。

信息化监管水平低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与普通物流行业相比,危险化学品物流更需要全面、可靠、准确的信息化监管。“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就像是流动的.库,必须加强信息化监管,否则出了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王如君说。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物流企业信息化监管能力普遍较低,缺乏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仓储、运输、搬运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物流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发达国家,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体系比较完善,严格遵循“企业负责、政府监察'的安全责任管理原则,重视在事前、事中、事后实施全过程管理。据王如君介绍,德国建有完善的公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系统机制,“有专业的公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救灾队伍,既配有全套的常规消防器材和装备,也有堵漏用的密封材料等特殊装备'。

相比之下,我国不少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或预案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我们应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档案信息系统,尽快实现全国范围的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联网监控。'王如君说,要强制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已安装却不符合要求的,加快改造进程,以便满足联网监控的要求。

完善能力 篇6

一、明确党委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架构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市委及各区县委、各部委(工委)、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各直属单位党委均须设立新闻发言人。各级党委(工委、党组)的新闻发布以新闻发言人为主,可以根据需要邀请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发布。市、区县委的新闻发言人可由党委综合部门主要领导或宣传部副部长担任,以便统筹各方面的党务信息。各部委(工委)、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各直属单位党委的新闻发言人,可由本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或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担任,以形成覆盖地方党委系统各组成单位的新闻发言人体系,使各级党务信息公开的渠道畅通、责任落实。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职责要求。各级党委(工委、党组)新闻发言人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指导和帮助下,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职责是代表各级党委(工委、党组)向新闻媒体,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党务信息,通过介绍党的政策、通报党的工作情况、说明党的立场、解读社会热点等,实现党内决策与公众意愿之间的顺畅高效的沟通,满足党员、群众的知情和监督需要,为党委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支撑体系。鉴于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尚是新生事物,不可能在发言人工作团队建设上一步到位,我们建立了兼职发言人和单位内部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支撑机制。如,市委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支撑主要是由市委办公厅和市委宣传部的相关职能处室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办公厅主要负责信源梳理和内容统筹,宣传部主要负责舆情收集、媒体联络和发布安排,议题则由两个部门共同协商确定,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由新闻发言人负责实施。各区县也根据市委新闻发布工作支撑体系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支撑体系。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问责机制。党委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委联系媒体和公众的制度性安排,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我市首期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班动员会上,市委分管领导明确提出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问责机制的要求,明确了新闻发言人所进行的信息发布活动是一种经授权公开的行为,如果得到了本级党委的授权,就可以将相关信息公开发布;如果不被授权,擅作主张发布,以及不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拒绝接受记者采访、不发布新闻或发布的内容仅是官样文章而不是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对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熟视无睹,或避实就虚、答非所问等,都要受到问责。

二、有序组织实施市委及区县委和部门的新闻发布会

科学地对新闻发布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分类。党委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委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规定和重要会议,重大事项实施情况和处置措施,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及处理意见,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澄清,以及党员、群众所关心的其他应予发布的事项;同时根据发布内容的不同,将党委新闻发布会划分为决策解读、工作解释、热点解析、民意解答四种基本类型。决策解读主要是对党委以文件形式出台的各种决定、意见,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党委作出的有关规定、制度等加以解读;工作解释主要是对党委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和会议,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工作等进行介绍;热点解析则是对党员、群众和媒体关心的党内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剖,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民意解答主要是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质询和建议作出回答。

积极做好新闻发布议题的确定与准备。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大多是具体的政策措施,党委新闻发布会相对于政府比较“实”的发布内容,显得要“虚”一些,但这种“虚”只是表面上的,其发布内容所体现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导向性则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我们从市委的决策及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的联系上人手,确定新闻发布议题,精心组织发布内容。同时把发布会的议题设置由单向确定转变为双向确定,即不单单是把党委想说的纳入到议程设置中,还要把党员、市民、媒体所关注的话题纳入发布议题,对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予以积极回应,使党委发布会成为体现党的主张、践行党的纲领,沟通民意、呼应民愿、赢得民心的重要交流渠道和传播平台。

注重新闻发布中与媒体的互动。党委新闻发布会不是新闻发言人向媒体进行的信息单向传递,而是发言人与媒体及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我们在进行新闻发布中非常注意与媒体互动,把它作为新闻发布会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一方面体现发言人满足记者和公众诉求,服务于媒体报道和公众知情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言人了解媒体是否对发布内容予以关注,关注的重点以及存在哪些倾向性的观点和意见等。同时,我们在党委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都会在网络预告发布事项,并在事先开通的电话、短信留言或BBS上接受记者和网民的提问,对发布会在市重点新闻网站龙虎网或中国政府网进行网络直播,开通电台直播频率,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度,在新闻发布的全程都力求做到与媒体和公众的及时沟通互动。

认真做好新闻发布效果评价与反馈。借鉴政府新闻发布会评估办法,从到会媒体数量、记者提问的问题数量(包括网络在线的提问)、媒体报道数量及媒体转载量、相关报道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受众抽样调查和专家意见等六个方面,建立党委新闻发布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将新闻发布会的图文实录长期保存在南京的门户网站上外,还收集媒体对于发布的各种报道,以及来自网上的舆情反映,为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性的资料。新闻发言人也通过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新闻发布质量的各个要素,扬长补短,不断提升党委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

三、强化对党委新闻发言人从业素养的专题培训

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与社会公众交流的能力。新闻发言人掌握好与公众交流的技巧对新闻发布的成败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学习,发言人一方面要能以真实准确的信息、平实清晰的表达和坦诚宽容的态度面对公众,另一方面还要能够认真倾听公众意见,了解社会舆情,从普通党员和群众的角度来看待、理解、分析与解答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党委与党员、群众联系的信息桥梁和民意桥梁作用。

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与新闻媒体沟通的能力。党委新闻发言人面向公众服务大多是通过媒体传播去实现的,每个发言人都要直接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和质询,因此还需具备良好的应对媒介素养。通过培训学习,党委新闻发言人必须了解新闻报道规律和媒体特点,才能在与媒体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事实和观点构建新闻舆论传播的正确导向,进而提高党委的新闻传播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与党政部门协调的能力。党委新闻发言人所需要的信息源和发布的议题往往不是现成的,既需要本级党委部门的主动提供,也需要自己在对党委和政府工作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主动去查询、组织和统筹。通过培训学习,要使新闻发言人具有与党政部门协调的能力,能够及时从各有关部门那里获得所需要的发布信源和背景资料,同时能够根据议题的安排协调好相关部门的信息提供,准确掌握发布口径,并在答复记者提问和公众质询时,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能力的完善刍议 篇7

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人员的选稿审稿能力需要得到完善

1.掌握正确、健康的舆论方向

掌握正确的社会舆论方向,是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完善的地方。党的新闻工作

是连接党和群众人民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的观点。除此之外,还应从社会主义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新事物,并试图了解新事物,任何出自电台新闻编辑的新闻稿都是要利于我国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的,这样才能让社会健康发展。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用积极、团结、健康的观点来影响社会舆论方向,为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进行稿件的选择和审核时,应严格参照政治标准, 从政治角度着手,将社会舆论领向正确的方向。

2.紧扣主题、满足群众要求

新闻编辑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还应通过努力向群众靠近,深入群众,

了解群众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人们无论是在审美、兴趣、价值观念上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其需求也不再停留在基本的衣食住行上面了, 已经逐渐扩展至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需求。所以,电台新闻编辑人员要想编辑出满足群众需求的文章,仅仅在衣食住行上面下功夫还是不够的,应贴近群众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为群众提供贴近生活、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经济、政治、军事新闻。

3.抓住重点,突出优势

新闻媒体编辑人员除了应该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群众提供贴近需求的信息,还应该

突出广播媒体特有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的媒体的优势,建立起属于本台自身的个性节目,为本台增添特色。每个电台都设置了较多节目,在安排节目播放时间时都参照了一定的规定和方针,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仅应根据本台制定的计划去选择稿件,还应主动追踪社会事实,掌握当前热点,了解群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将不同时段中的节目特色展现出来。

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人员的改稿能力需要得到完善

1.以口语替代书面语

在编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双音节词语,因为双音节词语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在阅读时具有较强的节奏感, 听起来也叫容易进行辨认。而单音词的音波较短,而且不易与双音节单词相匹配,如果和双音节词语组合在一起,很容易影响整体的协调性,可以尽量用口语来替代书面语,例如,“更加”可以通过“越来越”来进行替代,在听觉效果上容易进行识别。

2.以白话替代文言文

在广播中出现文言文,容易让听众产生听觉疲惫,因此可以适当地用白话来替代文言文,以方便听众。例如, “分赴各乡、村挂职的50名干部均系自己报名申请……”,在广播稿中,可以用“分别到”替代“分赴”,用“都是”来替代“均系”。这样不仅方便了听众,同时也方便了广播人员。

3.避免使用音同意不同的词

在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音同意不同的词语,例如, “进”和“近”就很容易让听众产生误解,“大家走近了熊熊烈火旁”很容易让人听成“大家走进了熊熊烈火旁”, 于是便会造成误解,此时,若将“近”改成“到”,就可以成功地避免误解发生。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在很多音同义不同的词语,如果运用不恰当,很容易适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4.避免使用简称

人们在进行日常交流时习惯于使用简称,但是简称在广播新闻中就不能随便使用。

观众需要了解一个简称的全部含义, 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瞬间理解的。因此,广播编辑人员在使用简称时,必须先判断这个简称是否被群众所熟悉。如果再电台广播中出现一些较为新鲜的简称,很容易让听众产生误解。

结语

要想编辑出适合于听众、符合群众需求的新闻稿件,广播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完善以上所

提到的能力,还应具备高素质、高教养、高文化、高领悟、高语言水平等,只有全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才能做好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工作。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自己的耳朵及嘴巴对稿件进行反复检验,发现其中不适当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最后才能得到社会群众的认可。

论音乐表演能力的提高与完善 篇8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接触过不少音乐学习者, 其中不乏优秀者。大家都怀揣梦想, 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比赛使自己脱颖而出, 但是, 能够实现梦想的寥寥无几。梦想归梦想, 现实还是残酷的。究其原因, 客观因素不少, 但主观原因才是致命的弱点。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从自身找原因, 看看在自己的学习和奋斗过程中, 有没有急功近利过于盲目, 有没有认真考虑过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表演者应该从哪些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身, 达到“真金不怕红炉火”。

一、技巧是最基础, 最关键的一个步骤, 它完善与突破是每个音乐表演者走向成功的毕经之路。

正如霍夫曼所说:“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地运用技巧的能力, 没有熟练的八度技术就无法演奏李斯特辉煌的作品, 也无法表现肖邦夜曲的柔美、诗意。没有一定的手指控制能力, 就无法演奏好莫扎特的作品, 清晰、透明、悦耳、如歌的乐句。”技巧的完善与突破是每个音乐表演者走向成功的毕竟之路, 是作品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如何完善?又如何突破?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不同个体的生理结构总是会有差异的。那么, 首先在学习与模仿别人的同时, 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发现别人的技巧优势, 具体分析这种优势产生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其次根据自己的生理条件, 揣摩适合自己的技巧空间, 发挥这种优势空间, 形成与众不同的表演风格。

最后, 将这种技巧优势灵活应用于适当的作品中, 做到因作品而异, 起到画龙点睛, 锦上添花的作用, 使作品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成功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 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反复的练习、不断的揣摩、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向上的心态、好学的精神、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限制技巧提高的关键因素。作为音乐表演者, 应当拓宽视野、积极乐观的去解决每一道难关。

二、对音乐作品客观合理的诠释。

前面也曾提到过, 不同个体的生理结构总是会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使得每个个体对社会的体验、感悟的侧重点也不敬相同。当然这种不同与每个个体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等也有很大的关联。作为每一位音乐演奏者, 应当依据自己的生理特征、生活特征、经历特征、个性特征、还有前面提到的技巧特征等, 选择适合自己个性风格的音乐作品来作为自己的演出曲目。如此这般, 音乐情感的体会才能更细腻、共鸣的程度才能更到位、内容的表达才能更准确、音乐思想的传达才能更全面, 乐曲才能更动听。

接下来的关键步骤就是具体的分析音乐作品, 包括它的的曲式结构、社会背景、背景故事、作曲家的社会阅历、创作意图等等。

举一个简单而常见的例子, 很多音乐初学者在学到一定的阶段时, 都喜欢拿《野蜂飞舞》这首乐曲来炫耀自己的学习成就。几乎所有的演奏者都没有领会到音乐所表达的精髓, 而是一味的炫技, 把它当作一首简单而没有情感的音乐作品。

这首风格诙谐的管弦乐小曲, 原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萨尔丹王的故事》中第二幕第一场中的一段插曲。《野蜂飞舞》这首乐曲就是描写王子变成野蜂以后, 上下飞行, 刺蜇仇人时的情景。那么整首乐曲是从海面的远方, 飞来一群大黄蜂, 围绕到仇人的四周, 盘旋飞舞的状态, 其间攻击性与王子的机智、勇敢也应当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么简单而充满童趣的一个作品, 可惜很多演奏者却没有真正了解作品的背景故事, 使得它听起来更像是一首平淡无味的练习曲。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说一个成功的演奏者, 哪怕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作品, 它的每一个细节也是不能忽略的。

再如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 是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作曲家之一, 《幻想交响曲》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也是他个人感情的真实写照。柏辽兹在巴黎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剧团演出莎士比亚悲剧时, 爱上了女主演, 但遭到了拒绝, 在极度痛苦中创作了这部不朽之作。他曾经这样叙述这这部作品的内容:“一个过分敏感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为失恋, 在绝望中吞服鸦片, 剂量不足致死但使其陷入极为奇异的幻想。他的知觉、情感、记忆都变成了音乐思维和音乐形象。他的心上人也变成了‘固定乐思’而随处可见。”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李斯特等的经典音乐作品, 无疑不是对某种感情的深刻表达。如果演奏者对这些作品的背景知识视而不见, 演出效果何以交待自己, 更何况感动听众。

前苏联音乐家谢罗夫所说:“正确地理解音响语言的书写记号丝毫不等于是真正的表演, 必须发展自已理解音乐语言的含意的艺术, 必须理解音乐诗境的奥妙的艺术, 习惯在读谱时, 在乐谱行间读到虽然看不见的。但诗的感情所能理解到的一切记载。” (1)

三、综合素质的提高。

1、社会经验与综合知识的大量积累

卡尔·菲力普·巴赫曾经说到“一个洞察力灵敏的、知道什么是成功演奏的人演奏这些作品, 作曲者就会惊讶地发现他的音乐中竟会有以前他不知道的、不敢相信的东西, 实际上, 出色的演奏甚至能提高中等水平作品的水平并使之受到人们的赞赏。” (2) 作为音乐表演者, 敏锐的洞察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 而要靠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经验等来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感悟能力, 培养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对音乐的顿悟能力。进而能对音乐作品渗入更多的理性分析。这种理性分析的介入, 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情感的表达才能得到艺术性的升华。著名的指挥家列奥·金兹泊格在他的《在通向理论的道路上》说到:那些技术平庸的掌握了一种乐器并把自己的演奏建立在技术效果上的音乐家, 任何时候都找不到听众心灵的道路, 更不可能对听众的理智发生影响。”一个音乐表演者只有用渊博的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 完善自身的人格, 提高自己的修养, 才能将苍白的乐谱变为有灵魂的音乐作品, 吸引听众, 得到欣赏者的认可。

2、专业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专业的音乐学习者, 在校期间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巧。但是由于理论课的枯燥与乏味, 给理论知识的掌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带来障碍的最大因素还在学生自身, 缺乏对作品相关知识了解和学习的欲望, 归根结底, 还是只注重音乐技巧的练习, 技巧的进步, 技巧在舞台上得以顺利解决和充分展示的快感以及成就感。却没有认识到理论知识与之相辅相成的重要性。著名音乐家艾涅斯库说过:每一个演奏者都必须熟悉音乐史, 研究它的演变过程和作曲家的地位……毫不夸张的强调作者的意图, 保存作品的美学意义。” (3) 拉赫玛尼诺夫曾告诫学习音乐表演的青年学生说:“在我们能创造一些什么以前, 我们最好去了解一下在我们之前已经有过的最好的东西。”他列举了世界伟大的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李斯特等, 他说:“他们之所以在音乐上有巨大的飞跃的原因就在这里, 他们的伟大并不在于他们获得技术的空壳。他们掌握了知识。举例来说, 要真正理解马勒的作品就必须阅读德国和奥地利的文学。你必须了解卡夫卡和克莱斯的作品、席勒的诗”。 (4)

3、表演经验、审美经验的积累

舞台表演是音乐表演者良好素质能否充分体现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艺高人胆大”, 高超的技艺以及对作品的完美诠释是影响演出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舞台经验的积累, 对相同作品、同类作品, 不同作品经验的积累、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表演现场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如观众的群体性特征, 自己的表演状态、情绪状态、道具服装等。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能很自如的去应对这些变化, 能够抓住不同欣赏群体的特征, 做到游刃有余。这都是多次舞台经验积累的优势所在。

审美经验的积累, 是对艺术作品的美以及美的表达方式持有正确认识的重要过程。平时多积累、多关注, 对成功的演出、优秀的艺术家、完美的演出现场、高成就的艺术作品多介入理性的分析, 多加入别人的讨论。最终完善自身对艺术作品、音乐现象、音乐家的正确认识、客观评价。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客观而创新的演绎每一部动听的音乐作品。

最后, 用苏联音乐理论家谢罗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伟大的表演家的巨大秘密是他们用自己的天才的力量, 从内部来光辉地阐明他们所表演的作品, 并把自己的心灵所感觉到的整个新境界放入作品里, 但是仍然非常客观。”希望每一位怀揣梦想, 渴望成功的音乐表演者, 都能用自己的“金钥匙”开启这个巨大的秘密, 将艺术家的梦想变为现实。

摘要: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活动成败的关键环节, 这一环节的完美实现能赋予艺术作品神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这也是每一位音乐表演者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作为音乐表演的学习者们, 并不能盲目的付出, 过分追求名利, 必须冷静思考、客观认识、攻破阻碍进步的主要因素, 找寻适合自己的正确方法。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就完善与提高音乐表演者的演奏水平做了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主要从技巧、作品、综合素质三个必备的基本要素着手。

关键词:音乐表演,音乐表演者,技巧,音乐作品,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① (俄) 谢罗夫.关于钢琴的艺术演奏的几点意见[G] 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78.

②《作曲家论音乐》, 萨姆·摩根斯坦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③  (俄) 谢罗夫.关于钢琴的艺术演奏的几点意见[G]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78.

完善能力 篇9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 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 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学生, 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 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刘延东指出, 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扩大学生就业和增进民众福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业活动, 支持青年特别是学生创业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形成了“政府促进创业、市场驱动创业、学校助推创业、社会扶持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崭新局面, 推动实现以创业促增长, 以增长促就业, 以就业促和谐。各个国家加强交流合作, 共同分享创业经验, 探讨创业教育, 推进创新创业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刘延东强调, 加强创新创业, 关键在人才培养, 基础在教育。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中, 创新教育理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加强重要基础课程的创新培养方式

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既包括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主要环节, 也包括课外创新教育活动体系建设。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针对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理论正确的应用在实践中,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我们开展了电子实践技能竞赛和电子作品设计竞赛, 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并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电子作品竞赛中, 参赛学生无论从方案设计到具体电路的制作和测试, 将所学习的内容得到综合应用, 锻炼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最初以为方案设计出来了就很容易实施得到结果, 可是在实际制作和测试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状况, 学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时候, 他们才真正理解掌握了所学内容。这样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开展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活动, 逐步纳入培养体系中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以立项的方式资助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目的是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较早地进入创新性实验研究,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立项范围包括发明、创作、设计类项目, 应用性、创新性研究类项目, 社会调研项目等。创新训练项目培养计划使得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开展活动, 自主进行实验原理以及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购买材料、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撰写报告等工作。

在项目训练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刻苦专研精神。随着创新训练项目活动的深入开展, 将在参与学生的数量上逐渐增加, 深化管理细则, 使之逐步纳入培养体系中来, 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三、提供创新实践的环境平台,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针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缺乏,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 逐渐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灵感, 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 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1. 在低年级时候对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讲座及参观,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建立学生对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就业岗位等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学习, 提高应具备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

2. 高年级学生中比较优秀的指导带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 建立这样的学习兴趣小组, 形成一个很好的传帮带的体系。

主要是教师将高年级中专业知识扎实、学习兴趣浓, 并且有一定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学生挑选出来, 作为学弟学妹的小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地产生专业兴趣, 使得他们在大学低年级时对本专业具有的能力了解清楚并能很快地加强培养,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 通过开放实验室项目及参与老师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几年来我们先后申请了10多个开放实验室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的题目。这其中涉及到实验用到的各种元器件要求学生自己去购买, 培养锻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做好的任何细节及能力, 只有学生自己去做了, 才能认识到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做到的环节其实里面也具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生自己购买的器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考虑各种参数时, 学生反过来就知道哪里还有问题, 应该如何解决等等。同时在比较若干器件的过程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比如:能够实现一个功能的器件有几种, 具体选择哪种这其中就涉及参数的比对、性能价格的比对, 同时还要考虑以后扩展性能等, 这样需要学生有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那么创新能力也就逐渐得到锻炼。因为电子产品发展得很快, 有些智能的器件要做到很好使用需要涉及的内容很多, 而有些正是我们所指的创新能力。完成整个开放实验室项目还要有很多环节要做, 包括测试调试。此过程要做到顺利完成就需要解决出现的任何问题, 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老师在关键的时候给学生以启发, 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需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反复试验过程, 既激发了灵感也锻炼了毅力。

4. 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电子设计竞赛与课程优化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竞赛内容既有理论答卷、方案设计, 又有实际制作整机调试。理论方面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等, 实际应用方面要求学生在四天的时间内将理论设计的内容变成实际使用的东西, 也就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及实际制作、调试方面的能力。竞赛有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及扩展发挥部分。要求学生在思路清楚、理论正确的基础上有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从2004年至今我们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等, 成绩越来越好, 学生的收获越来越大, 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

四、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了创新的氛围和创新的平台还不够, 还需要在教育内容中增加一些有关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和环节, 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向学生宣讲社会发展与创造发明的关系, 使得学生明白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在创新和发明中发展的, 从而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创新意识;我们还通过讲座和参观活动, 给学生们介绍创造发明的具体事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发明创新的信心。给学生举例现当今成功创业的事例。刘延东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 加强创新创业, 关键在人才, 基础在教育。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 创新教育理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拓展创业实践基地, 发挥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 帮助学生创新创业。要建立协作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 完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激发创造活力, 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努力营造能创新、敢创业、创成业的良好环境。我们近年来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成功地建立了清华大学实训基地、乐成3G实训基地、北广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 正在积极地与智翔科技有限公司联系建立基地事宜。

五、完善培养体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完善能力 篇10

1 科普工作的基本情况

1.1 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是科普活动的有效形式。

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目前全市共有53个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2个县(市)区科协,41个企事业科协,168个乡镇、街道科协,34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基层组织。同时,还相继成立了郑州市科普讲师团、扶贫驻村科技服务团、郑州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郑州市科普美术协会、郑州市科普创作协会、郑州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等6支专业科普队伍。各级科协通过学会和科普组织领导着全市5万会员、41万科技工作者、近10万乡土科技人才和8万科普志愿者从事科普工作。郑州市为将科普宣传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从“以一个学员带动一个家庭,一本教材影响一群人”的思路出发,全市各级科协和全市性学会全年举办科普讲座(含科技周)2050次,听讲人数107.4万人;举办科普展览(含科技周)1013次,参观人数118.5万人次;举办科普宣传896次。

1.2 科普设施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抓科技馆、科普大蓬车、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农村“一站一栏一员”、社区科普大学等工作。从"树立科普样板,辐射带动其它社区"思路出发,共建成1个省级科普示范区,1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15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自2004年以来,郑州市科协连续举办了3届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发放科普资料40余万份,有20余万人参加了市科协开展的510项活动。同时,充分发挥书籍、挂图、广告及新闻媒体在宣传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组织专家为社区科普大学编写实用教材等。

1.3 青少年科技教育。

2004年以来,郑州市连续举办多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有40余项荣获全国奖,42名高中生获得高校保送生资格。2006年在全国率先举办了青少年科学DV大赛,并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终评决赛和颁奖仪式,郑州市三项科学DV作品被日本儿童影像节评为“海外特别奖”。参加上述活动的青少年累计达50万人次。此外,市科技馆每年接待观众约26万人次,成为郑州市青少年节假日的好去处。

1.4 大力宣传科普工作力度。

与新闻媒体密切合作,2006年河南省、市20多家媒体对郑州市科协和科普工作进行了130多次宣传和报道,加大了科普传播力度。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栏目中专门报道了郑州市开展“科普日”的盛况。另外,县级科协制作、放映青少年科普广播、电视节目235套。

2 目前全国基层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显力度不够,尤其是基层科普工作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2.1 科普工作重视不够。

科普工作是公益事业,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来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由于科普工作并不纳入领导干部的政治考核体系,部分领导缺乏对科普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没有把科普工作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来抓。部分成员单位对贯彻《纲要》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就其原因,他们认为上级部门没有布置和安排就不是硬任务,造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跟他们沟通相当困难,一个纵向联系的网络没有贯通。因此,导致个别领导对科普工作重视不够、开展科普工作的办法不多。

2.2 科普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尚无专项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工作很困难。每年很多地市各级财政对科普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人均科普经费远未达到要求。2006年全国省会城市中,年科普经费投入达300万元以上的只有南京、长沙、昆明、武汉等城市,即使像石家庄、太原这样不太发达的城市,年科普经费投入也达100万元。与这些城市相比,许多城市科普经费的投入就相对薄弱些,这与一些城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不相符。经费少,限制了科普宣传手段的多样化,许多地方目前尚无法采用多媒体滚动宣传的方式宣传科普知识,社区科普大学也无法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

2.3 科普设施建设滞后。

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少,条件差。城区尚无固定的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站)小而分散,且存在多个部门共用的现象。目前许多地市科技馆无论规模、设施还是功能,都与其他省会城市有很大距离,无法满足这些地方广大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渴求。有些县(市)区尚无一所科普场馆,甚至最基础的科普工作室也不多见。目前有些农村地区“一站一栏一员”虽然已设立500个,但还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

2.4 科普组织建设不规范。

有些地方县(市)区科协工作人员未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不符合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各级科协机关除公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进行管理”的要求。有的地方虽然已建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但目前办公室还没有人员编制,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人员。同时基层组织尚未健全。

3 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机制的建议

3.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当前加强科普工作领导的重点,首先要落实领导干部科普责任制,使科普工作纳入干部的政治考核,以此确保科普组织、经费、设施等保障措施的落实。《科普法》明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活动的良好局面。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宣传,普遍提高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根据各地实际,推动科普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科普工作的领导力度,积极探索科普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使这项工作经常化、社会化、群众化、制度化,把科普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城市做出贡献。

3.2 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各地科普专项经费在“十一五”期间基础上应按本市国民经济GDP的提高应该逐年增加,在安排好科普经常性经费的基础上,设立科普基地发展专项资金,优先资助内容前瞻、手段先进、有影响、有亮点的重点科普项目,区县各级财政支出的科普专项经费也要有所增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逐步提高科普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学校要加大对科普教育的自筹经费投入。

3.3 促进组织建设,落实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协调作用,并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形成合力,并明确相关部门的领导责任。不要把科普工作仅仅作为某一个部门的事。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普资源整合,最终做到资源共享,从而探索一条调动各方力量办科普事业的新路子。结合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重点建设或扶持非营利性科普组织,加大对重点科普事业机构的经费支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公益科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同时通过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自筹资金,兴办非营利性科普机构或设施,发展科普事业。

3.4 吸引科普人才,建立培训机制。

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一支多层次的科普人才队伍,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充分利用科技界及社会各界的人才资源,组织一支强大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成立科普志愿者协会;根据科普工作的需要,有计划的培训一批从事科普创作、科普展品设计和制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培养一批从事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的优秀指导教师、宣传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鼓励高校突破现有学科体系的限制,设立科技传播等与科普相关的专业。

3.5 发扬创新精神,推动科普工作持续发展。

要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在坚持科普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改革与创新。在科普内容上,要在继续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加强对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弘扬,适应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在科普工作形式上,要在巩固和完善传统形式和手段和基础上,加强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普工作,促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多样化;在科普工作运作上,要在继续发挥科协组织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示范基地的建设,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多元化科普投入的新的开放式科普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黄蔚, 陈宝泉.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N].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60321.

[2]李论.略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与建设创新型国家[J].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2006 (10)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N].北京:科技日报, 20060320.

[4]徐道丰:论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J].辽宁:理论界, 2007 (10) .

完善能力 篇11

关键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教学能力体系;系统工程

一、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习课教学是保证技工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实习条件又是保证实习课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完善实习条件,改革实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实训设备服务教学的作用,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起自我运作、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一方面,学校应该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其中厂房部分由学校提供,企业负责设备、原材料、技术人员供给,基地是一个独立实体,对外具有法人资质,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所实现的效益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分享。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培养监控体系

规章制度的建设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前提。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规范实践教学工作程序,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制定实践教学标准,应按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制订各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事生产加工计划规定,专业技能操作训练、考核等规范实践教学行为;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体系等。

三、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而双师型教师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聘请企业及科研单位的一线技师、工程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跟外聘教师学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加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进程。同时,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接受实践培训,挂职参与生产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专业教师到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兄弟院校进行技能培训。

四、大力加强重点、骨干专业培养与建设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发展培育骨干专业。新增专业必须坚持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看好的原则,同时要重视精品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注重培养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应成立由本校专业课骨干教师、外聘专家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论证、教学计划审批等,引入职业岗位职责和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把骨干专业真正做大做强。

五、大力发展企业,增加学校收入,为教学与生产的衔接创造条件

建立生产工厂、产训基地,开展生产加工。实现教学结合生产、生产服务教学,做到以厂兴教、以教促厂、产教结合、互惠互利、逐步实现以厂养厂—以厂兴厂—以厂兴教—最终做到以厂兴校之目的。是发展技工教育的活化剂。职业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在发挥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调动学的主体作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要倡导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思想,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双丰收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实行厂校挂钩、校企结合、强强联合是开发招生就业市场发展及发展技工教育的必由之路。而发展扩大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学发展,同时再用教学推动生产的发展。在生产中学生既提高了技能、生产又得到了发展,从而实现以厂兴教、以教促厂、产教结合、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实践中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在学校建设厂房,由企业提供设备,派出技师,开展校企合作。同时,大胆进行办学体制创新,也可以引进股份制模式,将实训中心建成既能创收又能承担学生实训任务的教学实体,实现教学生产的双丰收。

完善能力 篇12

如何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呢?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突出工程实践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一) 缩短教材与工程实践的距离

由于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均源于教材, 大多数为统编教材, 这就限定了教师的授课范围。就专业课而言, 教材的内容偏重于理论。这种工程实践的具体性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距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比重太多, 学生负担过重, 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

(二) 缩短大纲与工程实践的距离

教学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 大纲的修订周期较长, 这就存在着一个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时效性的问题。完全依照大纲进行课堂教学, 是无法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的。这种工程实践的时效性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距离。

(三) 缩短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距离

由于专业教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论述较少, 教师在授课时, 也往往不做过多的讲解, 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 只要掌握了书本知识, 便可解决一切实际问题。一旦从事实际工作, 才发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 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存在距离, 距离越大, 学生的实践能力越差。作为教师, 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的差距, 则会给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提高教师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 不能局限在会搞本专业的设计上, 应创造机会, 让他们全面地参与或了解工程实践的过程。任何一个建设项目, 都要经历一个从前期计划到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的过程。教师还要自编或搜集工程设计实例供学生思考, 并结合工程实践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与学生广泛地展开讨论。充分利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 要力争做到实习前课堂介绍, 实习中现场讲解, 实习后讨论总结, 彻底扭转重视考试, 重视设计, 轻视实习的状况。其次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的学生是被动的, 处于给多少学多少的状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必须有学时保证。我们修订计划时在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的同时, 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时数及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 在各教学环节中, 突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1、各门课程教学中, 突出工程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

能力。如力学课, 不仅讲纯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中主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工程结构进行抽象思维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专业课, 提倡研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在考试方法上, 专题论文, 教学手段上把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使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质量高。

2、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实验室实验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3、重视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中让学生掌握工程设计基本原理、训练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我们在作法上, 一是选题贴近工程实际, 学生有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是提出的工程问题要有灵活性, 使学生能够进行方案、成本、工期等比较;三是规范化, 包括指导方式, 评分方法等。我们的课程设计评分由方案选择、计算方法及设计图纸、课程设计答辩三部分组成, 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4、毕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利用, 是对学生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我们系在教学主任指导下:一是毕业设计题目要有多样性, 使学生能以据自己的喜好、特长, 选择他认为更能显示其个性的题目。几年来, 我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使毕业设计有施工类、工程监理;及科研论文类等多门类题目供学生选择。二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所选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结合工程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三是毕业设计要求要规范化。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必须建立起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 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设计工作量、毕业设计程序、毕业设计评分标准都作出明确规定。

(三) 提高全体师生对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一支具有现代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保证。加强思想教育, 使教师具有爱岗敬业, 帮助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扩宽知识面, 完善知识结构。重视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先聘用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校任教。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与学生交流, 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作讲座, 并聘请他们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 搞好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并且积极扩建校内实习基地, 大大改善了实习环境。加强实验室建设资金投人, 充实实验室师资队伍, 改善提高实验室师资结构。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五) 制定一套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件

针对实践教学中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应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完善其教学指导文件。从实习到毕业设计, 明确各个环节目的, 规定指导教师的配备, 完成的任务以及评定标准, 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及方式方法。

上一篇:话语技术下一篇:体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