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目标(共12篇)
实施目标 篇1
所谓目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或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以确定的教学目标为起点,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过程。那么如何在新课程中实施目标教学,现将本人的实践分述如下。
一、前提测评——以旧引新
前提测评是为了摸清学生情况,检测预习效果,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教师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巧问巧引,自然过渡,引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被问题吸引,从而专注思考,为上好新课、解决新问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准备。
前题测评应具备四个要求:作用的助学性,内容的针对性,对象的全员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作用的助学性是指前提测评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架起新旧知识桥梁,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作用;内容的针对性是就前提测评主要针对教学目标这一点来说的,通过测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顺化和同化新知识的技能;对象的全员性要求测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教学原则;形式的多样性即测评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教师通过测评创造你争我抢、不甘落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认定目标——找准方向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教学目标的设计,目标就如同航船的指南针,随时指引着教与学的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满足以下五个要求:
1. 目标的完整性: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避免单一性。
2. 目标的具体性:
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落实到与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有了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3. 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在表述上要具有外显性和可操作性,使教师明确要教什么,学生明确要学什么。
4. 目标的可测性:
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达到,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测试。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题目化”,通过完成相应的题目,检查学生的学习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5. 目标的层次性:
目标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以达到简化认定,方便教学的目的。
三、导学达标——精讲点拨
导学达标,简单地说就是落实教学目标。导学达标有六个方面的要求:1.基层目标导达;2.高层目标助达;3.情感目标诱达;4.技能目标练达;5.发展目标引达;6.系列目标综达。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发展。
传播新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
四、达标测评——反馈补偿
达标测评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对学生来说,诊断了学习的缺陷,强化了学习的效果;对老师来说,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测评的关键在于题目的设计,题目一定要紧扣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教师在测评中要善于捕捉时机,见机行事,因势利导,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创新的萌芽,引导他们发表独特见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 选题:
选题要目标化,即选题与目标一一对应,把目标中的问题分解到每一个题目中;典型化,即教师要设计出能够充分体现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全面巩固和掌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多样化,即教师选择的题型要尽可能地多样化。
2. 测试:
要求所有的学生当堂达到同样高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可实行分层达标,设立互助组,创设竞争氛围,可使人人达标,进而使人人争达高标。
3. 讲评:
对测评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纠错。纠错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自我纠正,或老师纠正,或请互助小组成员纠正,或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全班一起纠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而热情的鼓励,使学生产生达到更高目标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实施目标 篇2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能本化管理这项活动,不仅仅是老师岗位目标、岗位职责,而且我们学生也有。通过半年的实践,我成长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晨读、午写检查员,主要是监督和帮助同学们按时晨读、午写。在这半年中,我每天都会按时地督促同学们:“同学们,早读(午写)时间到了,请你们会自己的位置坐好,准备准备。”同学们呢,也十分顺从,听到我的“忠言逆耳”时,就主动地回自己的地方坐好。
可是,就总有那么几个同学屡教不改,总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一直在捣乱。这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呀!我也尽量地用耐心去说服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改了,他们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也希望他们能一直保持下去,为我们的班级添一份光彩。
这次的“能本化管理”,是我们的班级、校园、宿舍等等,都变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了。也希望这种良好的校在我们可爱的育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实施目标 篇3
【内容摘要】体校学困生大面积的存在着,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究其原因,与他们内在的目标缺失、空洞模糊、偏差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结合体校学困生的目标现状对其实施目标教育十分必要。目标教育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将目标付诸行动,促进成功人生的实现。
【关 键 词】学困生 目标教育 体校
【中图分类号】G635.5
对于任何一个学校、一个教师而言,学困生的存在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然而,学校的使命、教师的职责又不允许对学困生视而不见。因此,研究学困生的成因、探讨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纵览前人的研究,成果颇丰,效果明显。然而,对于体校而言,由于學困生占据绝大多数,采用具体的个案的方法,可行性不强。笔者以为,对于大量存在的学困生,应在研究共性成因的基础上进行群体性的转化教育。在近五年的体校工作中,笔者发现体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志力不坚定、学习兴趣严重缺乏、学习方法不恰当等等,不一而足。然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则在于目标的缺失或偏差。阶梯式学习的创始人程宏勋教授说:“没有近期目标,人不会勤快;没有中期目标,人不会精神;没有长远目标,人无气势。” “如果孩子拥有目标,他自然就能安排好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轻重缓急,就能更加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否则就很可能陷入很多无关的事情中。” 那么,体校初中学困生的目标现状究竟如何呢?
笔者以广东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初中学困生为对象,就学困生的目标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体校初中学困生的目标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大部分学生都有所谓的“目标”,甚至部分学生的目标还非常“远大”。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没有目标或者没有想过目标问题的学生只占16%,而认为自己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则占45%,还有39%的学生虽然没有一以贯之的目标,但还是经常思考目标问题,有着不断变换的目标。
二、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着“目标”,比如有的学生目标是“活得好”、有的学生目标是“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学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有的学生目标是“做一位大老板”、有的学生目标是“做一个有权有钱的人”、有的学生目标是“努力学习、训练”等等,但这些所谓的“目标”或太过于远大,流于口号;或太过于短浅,毫无激励作用;或太过模糊,缺乏引导性。这些缺乏激励、引导作用、不具有可执行性的所谓的“目标”其实不能称之为目标,或者只能算是无效目标。由此可见,体校的初中学困生对于什么是目标并不十分清楚,对目标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与不足。
三、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着“目标”,但围绕着目标采取行动者少之又少。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自认为有明确目标的学生中,只有不到5%的学生能够相对完整的填写出“你的目标有明确的阶段和完成时间吗?”、“你为实现这个目标采取的行动有哪些?”等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说95%以上的学生没有为目标的实现而付诸行动。“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乃在于能行。没有行动,一切目标、计划都不会落实,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可见行动是完成计划奔向目标获得成功的保证。” 只有空想性的所谓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行动,这就很好的揭示了体校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不高的症结所在。
导致体校初中学困生上述目标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期——青春期,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如充满豪情壮志等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狂傲的青春期的孩子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大有可为,因此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些“远大的目标”。这也是大多数普通中学生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喜欢高谈阔论,言论多过行动,而体校的学生由于其特殊性,自觉其较成熟,有担当,所以这方面的特点尤为明显。然而,他们这种因激情而自发产生的目标显然是无效的。其二,由于体校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保证基本的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不仅时间上没有保证,而且由于教师的权威相对较小,对学生的影响较小,因此体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包括目标教育等比较薄弱。对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缺少目标,对目标的理解停留在原发状态而树立无效目标,对目标的实施不知从何着手而流于形式。
“每个人都有缺少什么的时候,缺少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少追求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目标所决定的。明确的目标具有一种潜意识的强大能量,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然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校的学生不是缺少目标,就是目标存在着模糊、偏差等问题,这样一种盲目的状态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学习问题,比如,缺乏学习动机,不愿学;缺乏学习兴趣,不好学;缺乏积极的学习情感,不乐学;缺乏学习意志,不勤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学……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必然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就在这种不良状态下沦为了学困生。虽然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很多,但笔者以为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乃是从学困生自身内部解决根源性的问题,即目标问题。“一个人有了目标,就像一个人有了灵魂,有了动力,就会激发起兴趣,培养高尚的情操,锻炼顽强的意志,振奋精神,积极进取,一些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见,通过目标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等,总之,进行目标教育,帮助目标缺失、偏差、模糊的学困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是解决他们学习障碍的一剂良药。此外,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目标教育还能促进学困生将目标付诸行动,真真正正发挥目标的指引作用,实现成功的人生。
实施目标 篇4
关键词:高校新生,目标教育,目标制定,实施辅助
针对新生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直是各高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新生目标教育, 是指针对新生入学后, 普遍存在因奋斗目标缺失而产生迷茫或者因奋斗目标多元而产生困惑等状态, 以新阶段人生目标的树立与落实为核心, 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快速度过适应期, 以昂扬的姿态面对大学生活 (1)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的开展, 需要我们总结经验, 研讨不足, 创新思路, 探索可长期施行的新生目标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营造积极健康的高校育人氛围。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工作对象囊括学校、学生、家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大主体, 层次由学院、年级、班级层层深入, 因此有效地开展新生目标教育工作, 需要从目标制定和实施辅助两个角度搭建具体方案。
一、目标制定
1. 关键词一:出路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最好以专业为单位开展, 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拟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教育和培养。通过总结各专业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 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前移至新生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树立意识。大部分新生经过高考来到大学后, 通常状态非常放松, 认为考上大学就一劳永逸。这种情况下新生经常缺失目标, 对学习、提高等一拖再拖, 得过且过, 这种状态时间越长, 对于他们的发展就越无益处。所以在新生入学时即需通过专业大会、班会等形式, 引导他们思考“大学之门, 通往何方”这一问题, 明确职业角色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分量, 将新生从中学脱离社会的状态中牵引出来, 及早、及时地观察社会, 自我思考。
选择方向。通过梳理近几年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可以帮助新生及早确定目标, 将一般性职业选择转为特定职业选择, 便于以后有方向地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特定能力。通过对新生进行发展意向的阶段性摸底, 按不同意向类别对学生进行教育。针对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 宣传学校推免政策和考研经验, 引导新生充分利用大一阶段打好基础。针对想要出国的同学, 鼓励他们比其他同学更关注英语学习, 尽早开始高标准英语水平的练习。针对想要就业的同学, 统计各专业重点就业企业名录, 搭建往届毕业生和新生的联系, 帮助新生了解企业行业的真实情况。针对想要创业的同学, 宣传国家优惠政策, 启发他们及早积累相关资源。针对想考公务员的同学, 鼓励他们担任学生干部, 积累活动经历, 提早学习公务员考试内容。针对想参军入伍的同学, 宣传国家和学校政策, 培养其国防教育意识, 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
扭转观念。在新生树立专业意识的同时, 同步渗透正确、现实的就业观念, 告知新生近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分析各类企业和各地区的不同优势, 宣传西部、基层就业政策, 在新生阶段逐步消除“趋国企、趋家乡、趋高待遇”等就业障碍。同时, 结合校院社会实践活动项目, 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向企业, 切身体验未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将学校中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中的工作内容联系起来, 对未来有具象而明确的认知。
2. 关键词二:能力
在明确出路后, 如何让它变成现实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题中之意。如今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才是未来发展之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夯实学业, 进取创新。向新生广泛宣传学校各类评奖评优政策, 介绍各类基础学科竞赛及相关专业竞赛, 鼓励同学抓紧大一关键时期, 夯实基础,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宣传校际和国际交流项目, 鼓励同学们“走出去”, 接受其他兄弟学校和国外优秀大学的教育熏陶, 开阔视野, 兼收并蓄。
锻炼能力, 提升素质。向新生宣传学生组织对锻炼个人能力、培养集体合作意识的重要作用, 广泛宣传各类学生组织和机构, 突出其不同的工作职责及精品活动项目, 鼓励新生根据兴趣特长积极参与。另外, 现在新生大多是接近“00后”的独生子女, 父母对子女给予过多的关爱和保护, 会造成学生傲娇、孤僻等性格, 因此对他们的交往礼仪、谈话技巧等也需要进行培养, 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直面社会, 正视不足。策划开展“职场训练营”活动, 邀请企业HR与新生面对面, 从学校的角度为学生和企业的直接沟通搭建平台, 让企业和社会帮助同学们找到自身短板, 鼓励学生正视缺点, 明确不足, 培养求职技巧, 确定努力方向。鼓励同学们与企业保持联系, 便于在高年级时积极联系进行实习。
大一是新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新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是新生目标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提升觉悟, 坚定信仰。新生中党员人数不多, 大部分同学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识也还未明确树立, 因此, 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示范带动作用, 广泛开展先进性教育, 帮助新生树立对党组织和党员的正确认识, 重点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奠定党建在新生工作中的龙头地位, 全面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
关爱心灵, 健康成长。新生远离父母家乡, 独立生活学习, 在面临的很多新问题无人倾诉的情况下, 很有可能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干部的作用, 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日常监察。另外, 更应加强平时的学习和教育, 让同学们有机会接触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能做到及时的意识、正确的认识和对待, 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心理疏导, 主动发现, 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 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实施辅助
目标教育作为新生教育和培养的核心目标和中心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很多人群和平台加以辅助, 多管齐下, 共同配合。其中班导师、优秀朋辈、家长和新媒体都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核心力量。
1. 关键词一:班导师
利用新生报到的机会, 可以安排召开全体大会和分班级的师生家长见面会, 让新生和家长在入学之初第一时间与班导师建立最直接的联系, 由班导师对学生和家长关于专业培养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在新生入学教育的起始阶段, 让班导师直接参与到班集体建设工作中, 作为班级的一分子, 与一个班级的新生一起, 同步熟悉, 同步了解。
开学后, 班导师可以向新生介绍专业内涵、学科发展、未来的工作领域, 剖析各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给学生以直观的专业认识, 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并完成大学初期的学业规划。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发展做出全面的指导, 明确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方面大学生应该如何准备和积累,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引导。
2. 关键词二:朋辈
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 可以安排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优秀的学生党员或干部, 本、硕、博各年级可分别安排, 充分利用他们与新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和新生对学长经验的认同心理, 使他们在朋辈教育感染、分层分类帮扶、学习心得交流、成长经验传递方面, 发挥在新生目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学业规划、应对期末考试、经验交流分享等方面, 通过主题报告及交流互动, 帮助新生对学业生涯各阶段、对学校环境和自身发展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让新生在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的同时, 也能够学会平衡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为其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3. 关键词三:家长
新生目标教育工作, 工作对象不仅需要面向新生, 家庭教育也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家长是否拥有正确的教育意识,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能否与学校教育建立合理的互动, 互为辅助, 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关系。因此, 需要对新生家长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教育。直接教育是指, 组织新生家长建立QQ群等与学校交流互动的平台, 充分发挥其重要信息发布、集中答疑解惑、舆情信息收集、引导话题讨论的作用, 配合电话、短信等联络手段, 逐步建立家长对大学生的正确教育观, 从家庭层面消除“90后”新生“等靠要”思想和依赖心理, 扫除家庭对学生今后发展就业的消极影响。间接教育是指, 对新生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学生本人的观念转化逐步渗透给学生家长, 通过学生观念的转变, 促进家庭教育朝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4. 关键词四:新媒体
建立网络班级主页。鼓励新生班级通过博客、人人网等网络平台建立公共主页, 将主页内容进行明确分类, 可以包括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班级建设专项小组活动、学长辅学、导师导航、班级特色活动、学习资料等, 充分起到展示班级文化、促进信息共享等作用。同时班级内可以成立专门的学生管理队伍, 学校、学院出台审核评比及奖励表彰制度, 定期对班级主页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建立微信公共账号。微信已经成为如今应用最广泛、关注度最高的日常交流沟通媒体, 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使用微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新生目标教育等思政工作, 是众多高校学生工作的组成部分。以学院为主体建立微信公共账号, 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关注度, 深入整合学院资源, 发布优秀学生事迹、精英教师、考研就业等最新信息, 同时加强微信账号的管理工作, 与新生及时进行沟通和互动, 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新时期大学生中关注度高和影响力大的优势, 为新生目标教育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纯武, 刘海军, 黄琳.大学新生目标教育的理论基础[J].学术交流, 2013, S1.
[2]刘婉婷, 刘金.浅谈大学新生的目标教育[J].科教导刊, 2010, 12.
[3]张旭, 马睿.提高目标教育有效性途径研究[J].成功 (教育) , 2013, 7.
村级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意见 篇5
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居)两委班子战斗力和服务能力,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对全乡
村级工作目标实行量化考核。具体考核意见如下:
一、考核对象:
1、全乡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的书记、主任、文书。
2、全乡82个合作社的社长(由各村制定详细考核实施方案,考核方案以书面形式交乡党政办,无考核方案的村年终不兑现社干部绩效工资)。
二、考核内容:
根据乡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将考核内容分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社会事业工作和加减分等五项,总分100分,其中党建工作20分,经济工作40分,社会事业工作40分。考核实行扣分制,单项考核分扣完为止。
三、具体考核指标及办法:
(一)党建工作(20分)
1、村两委会关系协调,班子团结有战斗力,群团班子配齐且有人工作,作用发挥好,村干部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2分)。
2、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的培养、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和党费收缴率为100%(2分)。党费收缴9月底前完成的得1分。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常年人数保持在1-3名的得1分,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会签到册和考试试卷为准。近两年未发展党员和没有后备干部培养对象的不得分。
3、建立规范化村级活动室,各项制度上墙,活动开展正常有序(4分)。活动室和各项制度各占0.5分,开展活动1分。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使用规范,“四薄一册”登记规范齐全1分,上级检查验收不合格扣3分。
4、全年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测评会等会议不少于5次(2分)。以各村会议记录簿为准,每少1次扣0.5分。
5、村干部积极准时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类会议(4分)。无故缺席一人次扣0.5分,扣当事人浮动工资50元,迟到早退一人次扣0.2分,扣当事人浮动工资20元,以乡考勤记录为准(除特殊情况请假批准外)。连续三次或全年累计五次不参加会议又无正当理由的作自动离职处理。经济处罚在年终兑现浮动工资时由乡财政代扣,作为村干部奖励支出。
6、村干部上报信息工作。每名村干部每月至少向党委政府交1篇200字以上的工作信息到乡党政办(2分),每少1篇扣0.1分。
7、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每季度在公示栏内公开党务内容(2分)。出现党内违纪一例不得分。
8、确保应征青年参加县上体检,完成分配上检人数(2分)。每少上检一人的扣0.5分,没有一个参加体检的不得分。
(二)经济工作(40分)
1、产业发展(30分)
(1)各村必须完成乡上下达的成片植树、“四旁”植树任务,示范片不低于100亩(10分),每少10亩扣1分。
(2)各村必须完成乡上下达的生态鸡养殖任务,每个社必须达3户,集中示范户不少于5户,每户养鸡常年存栏100只以上(10分),每少1户扣1分。
(3)各村必须完成乡上下达的绿色蔬菜种植面积,示范片不低于10亩(10分),每少1亩扣1分。
浅谈如何实施课堂目标教学 篇6
关键词:教学 目的 模式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好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和优秀程度,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人才,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
实施目标教学,必须制定出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即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已明确制定的三级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单元教学是被分解成课堂教学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如果没有每一次课时目标的实现,那么,上述三级目标就很难完成,为此,备课时首先将单元目标分解,拟定课时目标。例如:我所讲授的《电工学》教材共十一章,实际总结起来可分为四大部分,即电路部分、电机与变压器部分、电工测量实验部分和习题部分。对不同的部分制定的目标及让学生达标的程度也应不同。电路部分是本教材的重点,我们要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理解、掌握”,其达标行为表现为“能熟练计算出各种电路参数”。除了给学生规定整體目标——熟练掌握以外,我们又根据每章节的不同部分详细制定了几个小目标:对于直流电路,要求熟悉其基本物理量,掌握欧姆定律的全部内容并会简化一些复杂直流电路,求出其等效电阻,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对于电机和变压器部分,由于有相应的专业教材,因此只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结构原理和故障分析即可;电工测量实验部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特意安排了一些典型实验课和录象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感受结合在一起,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课后习题部分,要求学生对于大多数基本题目做到“理解,会分析”,其达标行为表现为“准确画出电路图并做出答案”。制定每个单元教学目标时,都特别突出教学的目的性、明确性(表明教学结束后,学生该做些什么)、具体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是用可观察的学生的行为来描述的)。对于学生来说,课堂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功能。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在目标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桥梁。必须破除单纯灌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的倾向,注重对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的探究,使教学模式向多样化发展。通过目标教学的实施,引导教师动脑筋,查资料,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解——接受式,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如激励式、问题式、发现式、讨论式、学导式等等。在电工课的各个环节,我们灵活运用了这些教学模式:电路部分,采用了启发与问题讨论的方式;电机与变压器部分,采取了自学、提问、自由发言、现场讲解等方法。在课堂上,学生的脑、眼、耳、口、手都动,思、议、写、听、读都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思维素质,提高了教师精选内容、组织教学和利用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要求等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基础、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实施科学的反馈和评价
目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反馈——矫正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及时、全面地掌握教学信息并予以反馈矫正。课堂教学中或教学的一个内容结束后,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反馈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电工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达标。
1.问,即提问。根据课时目标要求,进行有关内容的提问。提问可在教学内容讲授后进行,也可以边讲边问,尤其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更应反复提问,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促进其达标。
2.写,即书面答题。这种方式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下进行。要求学生当堂掌握的电路基本物理量、典型电路的计算公式等,要当堂进行书面测试;对于需要课后花时间去完成的练习,采用作业的方式。根据答题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3.谈,即与学生交谈。利用课前、课间和课后的时间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通过与学生交谈,还能和学生建立感情,增强联系,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上述方法,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及时予以矫正,争取使绝大部分学生在当堂就能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教学效果
经过多次的实验,我所教授的班级在电工课测评中,全班50名学生有45人达标,平均成绩为85.6分,达标率为90%,并有部分学生已提前拿到了电工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实施的探讨 篇7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科的课程目标, 采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形式呈现, 并没有规定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创性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 它是预期的教学结果, 是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 具有定向的功能, 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展开。
确定怎样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历史教师所秉持的课程观密切相关。目前, 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三种倾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反映了学科价值, 认为学术性是课程的基本形式;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主要反映课程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价值, 强调学生的经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体现了课程的社会价值, 主张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组织。笔者倾向于学生本位为主、三种价值取向融合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 历史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使之成长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历史教学的这一宗旨要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实现, 而历史教学的载体是历史知识, 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感知、积累、探索, 汲取营养、开启智慧、丰富人生。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受历史教师的课程观主导外, 还要受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历史学科发展的需要三个因素的制约。
1.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的需要, 历史教师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 以便“以学定教”。
在学生学习历史的多种多样需要中有一种无法回避的共同需要, 那就是满足高考的需要, 根据历史高考的能力立意和具体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2.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要满足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历史学与历史教学有一个传统, 就是密切服务于现实社会。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有学者指出:历史就是现代人与过去人的对话。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只有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灵魂。
3. 历史学科发展的需要。
新的考古成就, 过去不为人知的档案解密, 使历史的材料不断丰富, 新的史学观点引入和新的历史研究方法的应用, 促使历史学蓬勃发展,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反映这些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以体现其时代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举例。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确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这一课在高中历史学科体系中是“政治史”模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学习专题的第二课 (人教社, 下同) , 从知识与能力的维度看,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 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过程,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条件、意义, 归纳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分析其影响。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看, 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辨析教材插图、绘制秦城疆域图、解决历史问题等, 感知我国政治局势由分裂割据到大一统、政治制度由分封制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社会大变革。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看,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 认识:秦朝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国家强大的源泉, 增强民族自豪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由辽阔的疆域、分散的小农经济、地主阶级镇压农民反抗的需要以及大一统思想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官僚制代替宗法制、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政治文明的进步。
二、重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 紧接着就要重组课堂教学内容。有人会说:高中历史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 并且由国家的权威部门审查通过的, 把现成的教材拿来用就行了, 何必多此一举, 故作多情?对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主张, 反映的是由课程观的分野而导致的课程资源观的差异。按照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其课程资源观就是“教教材”, 只要按图索骥就万事大吉。按照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其课程资源观就是“用教材教”, 历史教材只是整个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部分, 除历史教材外, 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环境资源。笔者倾向于学生本位价值取向为主、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融合的课程观,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秉持“用教材教”的课程资源观, 按照确定了的课堂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
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 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之后还要进行组织, 其原则: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要符合历史学科内在的逻辑体系。还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选择并组织教学内容。这一课有两部分内容: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应包括统一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内容。教材中有背景、过程, 但无影响, 要补充影响。关于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应包括措施、特点、实质、作用、影响等内容, 教材中对上述内容均有涉及, 但这一制度是如何运作的无法使人形成清晰的认识, 需要补充官僚政治的有关内容;这一制度的负面性在教材的正文中没有涉及, 要把“学思之窗”、“学习延伸”栏目的内容整合进去。
三、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涉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人与文本的对话, 对话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对话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实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能进行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我采取提供材料、提出问题的方式展开对话。如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 先提供材料“武昌起义胜利后, 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的目标, 剪除辫子已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 一时间, 剪辫的浪潮风起云涌, 迅速席卷大江南北。”接着提问:“剪辫属于习俗的变化, 材料赋予它什么内涵?由此推断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辛亥革命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剪辫在当时赋予了革命的内涵”, “政治运动推动了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导致了社会习俗的变化。”这样师生的对话在文本中找到了交集, 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提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历史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的预案, 属于教学理想, 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形, 即生成。如何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是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一问题恰到好处地解决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还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为例, 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后, 我余兴未尽, 延伸提问:“秦始皇统一中国有利于人民安定地生产和生活, 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如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 修驰道和直道, 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 为什么二世而亡呢?”有的同学说:“秦朝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有的同学说:“是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的”。我接着发问:“秦朝的暴政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焚书坑儒, 文化专制;刑法严酷, 人民动辄得咎;劳役兵役繁重, 人民不堪承受。”我再追问:“秦朝为什么实行暴政?”这一下把同学难住了, 经过我的点拨, 同学们得出如下结论:“秦朝以法家思想做指导;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暴政传统;秦始皇的性格等”。
历史教学从知识入手, 培养学生能力, 陶冶学生情感, 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之成为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历史教学的这一逻辑顺序反映了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诉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问题的课堂氛围, 刺激学生思维。如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教学, 我向学生提问:“我们都生活在苏州工业园区, 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之一。那么, 什么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我国什时候开始设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苏州工业园区是什么时候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社会为什么会快速发展?从你的亲身体验中概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你准备怎样在园区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 把历史与现实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了, 并提出了识记、理解和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任务,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激活了, 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志刚.历史课程论[M].长春出版社, 2012.
[3].张向阳.历史教学论[M].长春出版社, 2012.
作文目标教学多元化的实施 篇8
一、疏理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包括写作的基本能力和专门能力。写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 、思考、联想、想象等能力。写作的专门能力包括审题立意、结构谋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方法的能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一般有三大阶段:观察和思考的阶段 (写作的准备阶段,为具体写作积累相关素材) ———构思和表达阶段 (选择材料、详略安排、段与段衔接、开头和结尾等,然后运用语言材料表达) ———修改阶段 (学生对初步完成的作文反复修改和润色,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将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即观察积累———借鉴模仿———独立创造的步骤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而形成写作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要根据学生作文的过程和能力发展步骤来展开, 作文目标教学也应该在这样的思路上进行,并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分解到每学期每个单元中,让单元写作教学呈现一种循序渐进的状态,而整个初中的单元写作教学最终能够初步形成体系。
二、通过专题教学,把握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客观主义认识论认为:客观性的知识、确定性的知识和普遍性的知识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且传递得越多越好。因此,教师在教学某单元的文本前,可用一节或二节课的时间,采用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本单元的作文目标教学点,让学生充分认知作文目标教学点的内涵。当然,在教学时,除采用讲授法外,可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片段模仿中有深刻的领悟, 在自由实践中把握写作要领。
三、通过经典教学,解读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认 为,教育者应该具备以下品质:⑴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⑵ 以真诚态度对待学生,表里一致;⑶ 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⑷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非指导教学策略:自由表达情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整合。因此,在真实的言语情景中的语言学习才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文本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文本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同时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当然,在教学文本时,除教学作文目标的内容外,还应根据单元目标的教学要求,随文教学相关的语文知识,作文目标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支目标而已。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运用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当今课改 理念的核 心是 : 实践———思考——创新。因此,应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去提升写作的能力。 而把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作既有个性又有目标性和趣味性。认真分析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不难发现,它与文本和作文目标教学点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为学生的迁移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平台,老师应充分利用,而不应淡化或无为的另辟蹊径“荒了自己的园去种了别人的田”。
五、通过名著导读和自由阅读辅导,拓展单元作文目标教学点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和鼓励学生阅读每册书后要求的课外名著,阅读时运用“圈点批注法”:学会勾画、 学会摘抄、学会批注、学会写读后感。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并做好相应的登记与鼓励。同时,每周用晚自习两节辅导课让学生诵读所读名著或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朗诵读后感。对于文本要求的名著,老师引导学生读完后,可开办一堂名著赏析课加深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除了引导学生读文本规定的名著外,每期我还要求学生至少再读两本以上的课外书,通过读来带动写作, 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早产儿的护理目标及其实施 篇9
1 营养目标[1]
(1) 达到近期生长发育标准(接近宫内生长曲线和参考胎儿机体构成); (2) 预防与喂养有关的疾病; (3) 达到最好的远期效果。母乳是低体重儿(尤其是早产儿)最佳的食物[2],最适合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母亲的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免疫球蛋白A等多种抗感染物质,同时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并且含有能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的物质,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合理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出生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4~7倍,且出生时体重越轻,出生后体重增长倍数越大。
1.1 母乳喂养
如何帮助早产儿的母亲进行喂养?其原则根据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及合并症情况采取不同的喂养方法,以确保早产儿的入量,防止低血糖(必要时可静脉营养)。如果早产儿出生时情况良好(胎龄在34周以上),可在保暖的情况下进行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或仅进行皮肤接触,促使早产儿吸吮反射的建立和母亲乳汁分泌,让早产儿能尽早自己吸吮母乳。具体操作方法:胎龄在30周~32周的早产儿,主要是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同时挤出母乳进行鼻饲。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适当照顾自己的婴儿,尽可能多地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至少要让母亲看看或抚摸婴儿;坚持让婴儿吸吮母亲手指以刺激、诱发吸吮反射,增进母子感情,刺激乳汁分泌,同时每天试用滴管、小杯或小匙喂母乳1~2次;32周以上的早产儿,只要婴儿情况允许,就可以哺乳。在一开始时婴儿可能只会觅食反射或舔乳头,也可以少量吸吮,所以哺乳后仍要用小匙喂挤出的母乳。当婴儿有主动吸吮时,哺乳过程中会出现暂时屏气现象,所以婴儿吸吮4 m in~5 m in,就让其休息片刻再吸吮,必要时哺乳前后可给氧15 m in,每次哺乳时间大约持续1 h,每2 h~3 h哺乳1次。哺乳后可视情况再用小匙喂母乳,或吸吮与小匙喂母乳交替进行,以保证婴儿能得到足够的奶量。对于胎龄34周~36周及以上的婴儿,一般可直接喂哺,但应注意婴儿的营养及生长发育情况。
1.2 静脉输液
如果必须进行静脉输液,一定要加强输液管理。输入液体的总量及速度要绝对精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使用输液泵,定时观察输液情况并做好记录。各种液体的糖、盐比例一定要适合,合理安排输液及喂奶的时间,减少血糖波动,防止发生医源性的高血糖或低血糖。
1.3 其他营养
补充维生素A、D、E以及钙、铁等。
2 防治并发症的目标
早产儿出生后常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必须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2.1 保暖
保暖对于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汗腺的发育也不成熟,因此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因早产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及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摄取能量少,所以低体重儿(早产儿)的保暖极为重要,尤其在寒冷季节,稍不注意即可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导致心、肝、肺、脑、肾等脏器的进一步损伤,而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保暖方式可采用空调、暖气、热水袋、早产儿培养箱等,一般来说,体重越轻所需温度相对高些,开始可适当调高,以后每30 m in~1 h观察1次,根据婴儿体温及其他情况调节温、湿度。早产儿室温应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使早产儿维持理想体温在35.5~36.5℃,1 d的体温差异不宜超过1℃[3].如使用早产儿培养箱,开始可调节箱温至32~34℃,湿度60%~70%,以后视情况而定。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应在做好保暖的情况下进行,同时也要防止保暖过度导致出现发热现象。发热同样也会造成早产儿各个脏器的损伤。
2.2 防止窒息及给氧
早产儿的胃较正常新生儿容量更小,加上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较松弛,幽门括约肌较紧张,极易致呛奶、溢奶。故早产儿卧位以抬高头胸20°~30°,右侧卧位为宜,以防呕吐窒息,方便及时清理呼吸道,并可在旁边备有吸引装备。除非病情严重,一般用氧浓度不宜过高(一般用氧浓度以30%~40%为宜),否则可致晶状体后纤维增生致失明。最好是间歇给予低流量并含有6%~10%的二氧化碳的氧,氧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改善呼吸。给氧时注意氧气的加温加湿,一旦症状改善即停止用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为宜)。
2.3 防治出血及感染
早产儿抵抗力低,因此要严格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洗手制度;每日更换湿化瓶、吸引器及暖箱水槽的水;每日对早产儿室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用物定期更换,每日消毒并且单独使用;加强对脐、臀、皮肤皱襞、口腔的护理;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和示教人数。体重低于2 000 g者,每日皮肤采用油浴,情况稳定的可抱出沐浴。一旦发现感染灶,立即认真处理,同时注意操作轻柔,不可让其过于哭闹,及时按医嘱用药(维生素K1、新鲜血浆、白蛋白、抗生素等)。
2.4 防治酸中毒
按医嘱及时准确使用纠酸药物。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变化快,易出现呼吸暂停,因此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及婴儿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肤色、大小便等。使用温箱者还要定时检查箱温、箱内湿度、水槽的水位等。
2.5 防治远期并发症
2.5.1 有研究显示体重<1 500 g早产存活儿中5%~15%可能发生脑瘫,25%~50%将出现认知、行为障碍[4]。未成熟脑极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损伤,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 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 L),是早产儿脑损伤最常见的表现形式。PIV H常见病因为缺氧缺血、酸中毒、高碳酸血症、血压波动等,Ⅲ级以上新生儿脑室内出血(IV H)后期可出现脑积液。PV L系由围生期感染、炎症反应、缺氧缺血、出血、梗死、受压等引起,是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病因,因此积极处理及防治围生期感染和缺氧至关重要。产前一个疗程倍他米松治疗可促进胎肺成熟并减少IV H的发生率。多予婴儿亲抚、充足的营养,按医嘱予脑活素等药物治疗,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发育。
2.5.2 早产婴儿视网膜病变(R O P)是早产儿另一个严重的后期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处理,可致失明,用氧不当(浓度过高、时间过长、给氧浓度波动过大)是诱因之一。鉴于R O P病因的多样性,如高氧血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围生期感染、交换输血等等,其预防除严格执行卫生部2004年已颁布《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防治指南》外,有必要采取针对各种病因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高危患儿应定期筛查R O P,对有适应证者及时进行冷凝疗法或眼科手术。
2.5.3 早产儿比足月儿更经常地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小的、患病的早产儿即使血清胆红素低于170μm ol/L也会发生核黄疸。由于早产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生成结合胆红素的葡萄糖醛酸酯能力不足,以及肠蠕动减少使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在肠腔内被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转化成未结合胆红素,由此增加游离胆红素的重吸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相反,早期喂养可以增加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因此能明显地降低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另外,在罕见情况下,断脐过迟导致大量红细胞输入,红细胞破坏和胆红素产生的增加,能明显增加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故早产儿娩出后应及时处理脐带。如出现病理性黄疸要及时按医嘱处理。
参考文献
[1]戴定威.早产儿喂养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4, 10 (6) :298-300.
[2]刘越璋.低体重儿与患病婴儿的母乳喂养[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5, 11 (6) :294-295.
[3]张国成.儿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6-38.
课堂实施与教学目标的有效贯通 篇10
一、提炼教学目标是课堂实施的前提
提炼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经过两周的认真思考与仔细斟酌,基于对课文的解读与学生特点的双重考虑,初步将该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朗读品味文中关键词句,感受优美、富有哲理的语言特点。理解文中作者善意规劝的言辞,进而领悟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虽说是精心提炼的目标,但是专家指出我所设定的目标体现不出三维的有机统一,缺失了一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于是,我把目标修改增加了“初步了解表示假设、条件关系句子的知识”。遵循“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师生的教学活动总是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的认识,我走进第一次实践的课堂。在课堂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假设、条件关系句子的知识已有所接触,于是又把一维目标调整为“学习表示假设、条件关系句子的表达作用,体味这类语句所包含的作者情感”。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反复提炼,我意识到:目标的提炼要体现三维的层次性,要讲求表述的清晰性,要注重实际的有效性。
二、课程实施是贯彻教学目标的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遵循整体感知、选点读析、拓展迁移、评价运用四层次和读、思、议、习、评五环节,并且基于课例主题,确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五个观察点,确定了教学五个步骤。我在导入环节以新鲜、有趣的故事来触发学生的动情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学生配乐朗读,沉浸文本,初识大意;教师提问,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现“读有目标,读有方法”的浅层阅读。选点读析和拓展迁移环节,是落实知识目标的重点,也是思和议的过程。我在设计“选点”时,主要是针对课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品味,充分落实知识目标。在“迁移”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有意设疑问难,并利用课上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最后的活动体验环节,是评价运用的体现,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促进知行的统一,提升学生的情感,令学生能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感悟,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三、课程实施后反思教学目标
1. 课堂环节有目标贯通,才是有效的课堂
课堂环节实施过程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与教学目标的落实相对应,力求实现目标的有效贯通,避免当前仍困扰语文教学的目标、设计与“课堂操作家”等现象,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 教师语言为目标服务,才是有效的教学
语言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句话都要有目的性,都要为教学目标而服务。教师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3. 媒体环境支撑目标,才是有效的学习
实施目标 篇11
一、把握三个关键,确保扶贫目标精准
坚持把瞄准对象、精准发力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进一步对贫困人口进行详细甄别,制定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实施意见》,确保各项扶贫措施到村到户。
一是选准贫困对象。从今年4月开始,延长县抽调660多名县乡干部,按照控制总量、收入倒排、关注重点、数据衔接的原则,深入288个行政村逐村逐户摸底识别,严把贫困对象识别申请关、评议关、调查关、公示关四道关口,严格按扶贫标准核定贫困户。经再次识别,全县有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8872户2019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扶贫户7253户17483人,占86.6%,无劳动能力兜底户1619户2715人,占13.4%。
二是找准贫困原因。延长县把找准贫困原因作为精准施策的基础工作,按照不漏村、不漏户、全覆盖的要求,逐村逐户登记贫困家庭人口结构、经济收入、产业发展、健康状况、上学就业等信息,准确把握致贫原因,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打好基础。经登记核查,全县因病致贫的有2194户4396人,占21.8%;因残致贫的有142户329人,占1.6%;因学致贫的有254户819人,占4.1%;因灾致贫的有307户768人,占3.8%;缺技术1911户4685人,占23.2%;缺劳动力1381户2817人,占13.9%;缺资金2440户5734人,占28.4%;基础条件差184户521人,占2.6%;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5户122人,占0.6%。
三是定准扶贫规划。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扶贫开发纳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布局中,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认真制定全县精准扶贫规划、贫困村三年脱贫规划和贫困户定向帮扶计划,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纳入民政救助范畴,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对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重点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扶持资金,发展致富产业,建立稳定收入来源;对基础条件差、居住人口少的村组实行整体搬迁。今后三年每年脱贫6000人,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与全国同步够格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实施四大工程,确保扶贫措施到位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把扶贫工作思路从“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变粗放为精细,创新机制、瞄准病灶,突出重点、对症施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一是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坚持“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扶贫措施,强化金融信贷支持,积极扶持年富力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苹果、棚栽、草畜”等优势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全县三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担保金,撬动信用联社投放扶贫贷款1个亿,贫困户人均贷款5000元,重点支持发展致富产业;每年安排扶贫贴息贷款2000万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贫困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城镇居民自主创业。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制定扶持政策,实行项目管理,激励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包扶干部缺乏工作抓手等问题。
二是统筹城乡,实施搬迁扶贫工程。围绕城镇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结合镇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程。今年规划建设8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移民搬迁示范点。围绕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5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7个中央彩票基金项目村。未来三年对自然条件恶劣和现居住不足15户的56个自然村、1466户4371人全部实行整体搬迁,统筹推进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培训技能,实施能力扶贫工程。把能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整合农业、人社、工会、团委、残联、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依托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实施免费培训计划,为“两后生”和贫困群众传授致富技能,三年培训“两后生”1200人、贫困群众2445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四是扩面提标,实施兜底扶贫工程。推进社会保障和救助政策扩面提标,对全县无劳动能力的1619户2715人贫困群众实行兜底保障。对814人“鳏寡孤独痴残”六类特殊人群,按照“执行最高标准,补齐差额救助”的原则,依托低保、五保、养老、孤儿救助、残疾人保障等政策兜底供养,将人均每年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到3201元,确保兜底户衣食无忧、顺利脱贫。
三、建立五项机制,确保扶贫责任落实
围绕整体脱贫目标,夯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切实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准确性。
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县乡村分别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落实“一把手亲自抓、一班人共同抓”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新格局。县扶贫局增编6人,设立乡镇扶贫工作站,行政村落实驻村工作队和联络员,建成覆盖全县的扶贫网络体系,做到工作管理、规划计划、分类施策、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考核“六个到村到户”。
二是建立包村联户扶贫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联村联户、科级干部包村联户、一般干部联户扶贫,全县安排包村单位288个、包扶干部2583人,填写扶贫手册、联户卡8872份,实现“包村联户”全覆盖。夯实交通、教育、水务、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扶贫责任,整合资金,捆绑项目,实施好“十项重点工作”,集中财力投入扶贫开发。
三是建立双向承诺机制。落实“驻村单位与贫困村”、“包扶干部与贫困户”包扶双向承诺措施,签订双向承诺书,夯实部门、干部责任,不脱贫不脱钩;明确了贫困村、户配合开展帮扶工作责任,有效解决包而不抓、抓而不实问题。全县签订村级双向承诺协议288份、农户8000余份。
四是建立精准管理机制。设立贫困人口信息监测大厅,建立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定期核实扶贫对象实际收入,实行動态管理。对收入来源稳定、达到脱贫线的及时退出扶贫数据库,对因灾因病等各种原因返贫的及时纳入扶贫对象,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准确。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户继续跟踪扶持2-3年,巩固优势项、提高较好项、攻坚弱势项,确保脱贫人口不反弹。
五是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制定考核到贫困村户、责任到包扶干部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行包扶工作“一票否决”,以严格的督查考核促进任务落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开展专项督查4次,有力地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同时建立精准扶贫手机微信平台和县乡村三级包扶干部微信群,县电视台开设了《精准扶贫在延长》栏目,努力营造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实施绩效预算的目标与路径规划 篇12
关键词:绩效预算,目标,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 七年来, 我国已经在绩效预算评价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界对绩效预算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高, 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开展了绩效预算的理论探索和试点实施工作。但是关于绩效预算的一些基础问题却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 比如绩效预算的内容包括哪些?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推行绩效预算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各阶段的目标, 哪些部门应当完成哪些工作?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 那么实施绩效预算就像开了一艘没有罗盘的轮船, 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在哪里。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回答, 目前我国在实施绩效预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 例如绩效预算实施受到一些部门的抵触、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不规范、绩效评价没有贯穿预算全过程、绩效评估工作流于形式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对上述一系列基本问题给出一个清晰的回答, 对如何正确、有效、规范地实施绩效预算给出一个明确的可行的路径规划。
二、绩效预算包含内容的逻辑关系界定
1. 绩效预算所包含的内容
绩效预算的内涵是:绩效预算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注重预算的效率和效果的科学化、民主化的预算。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学习私人部门的绩效管理和运行方式, 以更有效率的方法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但仅仅了解绩效预算的内涵是不够的, 我们同时应该弄清楚绩效预算的具体内容, 及其各方面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理解各种情况下所指“绩效预算”的真实意思。笔者认为绩效预算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将绩效理论应用于财政资金支出结果的事后评
(2) 将绩效理论应用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结果
(3) 将绩效理论应用于预算部门自身的工作评价
(4) 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于绩效沟通和绩效管理
(5) 将绩效理论扩展应用于政府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2. 绩效预算所包含内容的逻辑关系界定
绩效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 短短四个字却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绩效预算应包括5个层次的内容, 他们之间是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关系。第一个层次只是对财政资金支出结果的评价, 是实施绩效预算试水阶段。第二个层次是对预算的全程评价, 主要目标是将绩效方法引入到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阶段, 实现预算全过程的绩效管理。第三个层次是对预算工作自身的评价, 即预算工作的的绩效评价, 它和第一和第二个层次的绩效评价对象不同, 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是预算工作或者预算部门自身, 而第一、二层次的绩效评价对象则是预算资金。第四个层次则是在获得全面的绩效预算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有效地应用结果, 切实发挥绩效预算结果的价值, 促进部门之间的预算工作的沟通, 并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制定作出指导。绩效预算的第五个层次则是将绩效管理的思想应用到政府的各个部门和各项行政工作中, 这既可以说包括在绩效预算之中, 因为它构成了绩效预算实施的环境, 也可以说已经超越了预算本身, 成为政府的绩效管理。
三、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目标规划
在了解了绩效预算的内涵与内容之后, 我们进而探索绩效预算是否可以在我国实施以及用它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至于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许多学者已经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论证, 此处不再赘述。此处笔者试图探索绩效预算的根本目标, 及其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以为绩效预算的实施提供明确的行动方向和优先次序。
1. 根本目标
政府实施绩效预算的根本目标就是对预算过程实施科学化管理, 追求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并最终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
2. 短期目标
在绩效预算实施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尤其是定性指标。相比较而言, 项目预算比一般预算的结果和产出更容易定量化, 更容易测量和评估。所以在短期, 我们主要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项目预算的全程绩效管理,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目标:
(1) 实现各地区、各部门项目预算的财政资金支出结果的绩效评价, 建立和完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将绩效预算的理论和方法在政府部门普及开来。
(2) 将绩效理论应用于预算资金的分配环节。即要求部门在申请项目预算时提交绩效预算计划报告, 其中应包括该项目预算的绩效目标, 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以及该项目的工作程序、方法、所需资源等。由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对该项目的绩效预算计划报告进行绩效预测和评估, 决定是否拨款和拨款数量的多少, 实现事前的绩效评估。
(3) 将绩效预算应用于预算的执行环节, 用事前的绩效计划报告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不仅要看花钱的进度, 更追踪促实际项目的实现的数量、质量;资监督源分配合理性、资金使用情况等, 促进项目的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4) 在项目执行完成以后, 由对该项目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主要依据初期项目预算申请部门提交的绩效预算计划报告中的各项指标;绩效评价的执行主体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公众代表, 公众对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应当是绩效评价的主要参考意见, 注重公民取向。最终整理、分析出该项目的绩效评价总体结果, 并将评价结果向公众公开说明。
3. 中期目标
(1) 实现对一般预算的绩效管理
在实现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之上, 我们可以开始对一般预算进行绩效管理。这一预算的主要产出就是各单位的行政效率, 行政人员工作技能, 各单位提供特定公共产品的效率等。对一般预算进行绩效管理, 其实是为政府部门实现全面的绩效管理奠定了基础。
(2)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的约束激励机制
在实现对预算过程实施全面的绩效管理的基础上, 绩效评估的结果就应当开始发挥它的价值。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财政部门可以辨别各个部门预算执行的质量, 因而可以为后期的预算决策提供科学指导。对于预算执行质量高的部门, 给予激励, 而对于预算执行质量差的部门给予指导, 并且在后期的预算中调整预算计划。这样一来, 就可以形成了预算决策、预算执行、预算评估的三位一体的激励约束机制。
4. 长期目标
通过一般预算的绩效管理推进政府部门的全面绩效管理, 完成绩效预算实施的制度环境改革。这一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预算本身, 而是扩展到整个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绩效改革。也就是说绩效预算的长期目标是以绩效预算为突破口, 最终实现政府绩效管理, 实现为公众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
四、我国实施绩效预算的路径规划
由于实现项目预算的全面绩效管理是绩效预算工作的当务之急, 笔者仅就如何实现这个短期目标进行探讨。笔者认为我国实现绩效预算的路径, 就是一条扫除前进障碍, 提供有利条件的路径, 其实也就是为绩效预算的实现提供各种支持的这样一条路径。要成功地实现绩效预算的短期目标, 主要需要以下几点现实支持:
1. 思想支持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行政观念约束, 转变政府行政人员的思想, 遏制官僚作风, 树立公共产品提供者和负责人的意识;其次要突破传统的预算观念, 加强对绩效预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树立一种全新的要产出、要效果的预算意识;第三, 要增加公众参与预算的机会与能力, 真正体现公众作为公共产品需求者的角色, 提高公众对预算决策、预算执行、预算评估的参与度, 因为一项预算执行好坏的最终评判标准是公众的满意度。最后, 绩效预算还需要领导者的高度支持, 因为绩效预算的改革必然会影响到部分既得利益者, 必然会跟新兴的模式作顽固抵抗, 这就需要领导者有足够的决心和魄力, 推进绩效预算的顺利进行。
2. 法律支持
完善预算法案, 将绩效预算思想融入法案, 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绩效预算的法案中应当明确指出负责绩效预算工作推进的具体机构, 明确绩效预算的主体、目标、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绩效评估工作的要求、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等等。这样一来, 绩效预算就不会仅仅是一句口号, 一种意向, 一种提倡, 而是成为一项方针, 一项具体的有明确负责人和明确执行计划的改革任务。这样, 各个部门才能明白明确什么是绩效预算, 目的是什么, 各个行政人员必须按照何种标准完成何种事项, 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是什么。法律支持能够让绩效预算的实施有法可依, 增强绩效预算实施的规范性和强制性。
3. 技术支持
绩效预算的核心就是构建规范、科学的财政资金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要构建的便是项目预算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当一些指标难以确定, 或者指标评价之间存在冲突时, 坚持以公众的满意度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
其次, 改变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各设一套体系, 导致绩效评价水准参差不齐, 绩效评价结果可信度差, 可比性较差的局面。中央部门应该在百花齐放的同时, 博采众长, 集中力量研究出一套质量较高的, 并且可以在全国普遍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 使得绩效评价更加规范化, 统一化。另外, 当制定一套固定的针对各个部门和各项支出的评价体系存在困难或者不合理性时, 我们应当确立一些指定评价指标的原则、规范和指导思想, 这样就可以在遵循一定根本原则的基础上, 又能够随机应变, 适应各种特殊情况。
第三, 不同部门应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模式, 有的侧重于定量分析, 有的侧重于定性分析。由此设置相应的共性指标, 与个性指标。主要从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管理情况以及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价。对适用于不同部门的个性指标, 要针对项目实际, 结合部门职能和项目管理目标, 根据评价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制定评价指标和确定评价标准。
4. 人员支持
实现项目预算的全面绩效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持。一方面要培养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的专门人才, 建立绩效预算学者库, 专门对绩效预算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对行政人员进行绩效预算知识的培训, 使之具备绩效预算操作的技能。除此之外, 我们也更应当重视对公众的培养, 提高公众对绩效预算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能力, 因为科学的绩效预算的评价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和深度的参与。
5. 制度支持
成功地实现绩效预算同样需要相关的制度支持。在实现短期目标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完成对以下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目前的部门预算制度;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完成会计制度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度的过度;完善预算的监督制度, 并且对预算过程实行问责机制, 向单位问责, 向个人问责;最后, 要增加预算的公开透明度, 对于预算信息哪些应该公开, 公开到什么程度, 政府应该做出明确的要求。
当然上述的每项制度的变革都是非常艰辛和复杂的过程, 必然会对绩效预算的实施形成阻力, 但是它并不能够阻止绩效预算的脚步。即使制度环境不是那么优越, 条件不是那么成熟, 绩效预算的推进也势在必行。等待, 只会延长上述一些不合理制度存在的时间。笔者认为, 绩效预算既是一种目标, 也是一种手段, 可以成为改革不合理制度的压力和动力, 最终在实现绩效预算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国贤:政府绩效评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彭锻炼左武: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难点与目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6)
[3]白景明:全面认识绩效预算[J].中国财政.2009. (24) .
[4]孔志峰:绩效预算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张晓岚吴勋: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实现框架[J].商业研究.2009. (11)
【实施目标】推荐阅读:
班级目标考核实施09-25
目标教学实施细则09-16
质量目标实施自查报告05-20
项目前期实施规划目标07-14
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08-08
目标考核实施方案09-07
安全目标实施考核办法10-12
企业管理目标的实施08-29
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细则07-18
目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