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教学法

2024-06-27

协作教学法(精选12篇)

协作教学法 篇1

所谓小班化教学, 就是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的教学。它与以往的大班教学相比, 教师的“照顾范围”明显扩大, 是优质化教学。它提供了师生更多充裕的空间和时间, 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创造条件。专家提出, 实施小班化教学目的就在于拓宽孩子的活动空间, 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强调积极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品质等。那么如何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呢?为此, 我们展开了将协作教学引入小班化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所谓协作教学是指两名教师同时承担一个或者两个班的教学, 一起写教案, 一起教学, 一起掌握学习进度, 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在协作过程中, 他们为了同样的目标———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互相学习、相互协调, 携手共进。它要求教师协作搭档, 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一起承担课堂教学, 一起设计教学, 从而使每位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教学资源共享, 相互尊敬、相互欣赏等。它的特点是:协作备课———共同完成课上教学———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参加教研活动。小班化教学使协作教学成为了可能。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它还为师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 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创造条件。

一、小班化语文协作教学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

1.“班内”协作———教师共享资源, 同台献技

教师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优劣势, 如果教师能强强联手, 就能把他们的优势合理地组合。“班内”协作教学就是两位教师同时上一节课。如《自选商场》的教学, 它前半部是识字, 后半部是课文, 所以前半部教学可由有识字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施教, 后半部的朗读教学可由有朗读优势的教师来完成。一个教师在施教时, 另一个教师可以在一旁当助教。开展“班内”协作的原则之一是“助”“教”合一, 教师协作期间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 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原则之二是“优化师资, 扬长避短”, 要能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强项, 让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资源, 实现优质教学;原则之三是因“材”施教, “材”是指教材, 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这种教学。

2.“走班”协作———重视学生差异, 进行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 实行分层教学。而实施分层教学的最佳途径就是“走班”协作。它把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为出发点, 把协作班的语文课放在同一时间进行, 而且教学步骤要一致。前半节的时间在原班实施教学, 然后根据学生们的课上反应与掌握情况, 打破班级,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 重新组合后的两个班级, 一个班由一名教师进行补差训练, 另一班则由另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使层次不同学生都取得相应的发展。这种协作比较适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语文园地和复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学内容相对独立, 学生们所反映出来的层次更加明显。例如对一年级孩子来说, 识字是个大难点, 经常有部分孩子不能当堂掌握识字, 所以课文的朗读也就不很理想。这些孩子就需要很多的时间来进行识字和朗读。但是, 还有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上学前识字量就大, 他们需要更高的学习平台, 才能使他们体会学习的愉悦。因此, 在“走班”协作时, 我们教师对一个班进行趣味认字与读文教学, 对另一个班则开展了语言实践活动, 来培养孩子的语言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 “协作”教学能很好地解决“两极分化”的现象, “优等生”不会不够吃, “后进生”也不会跟不上, 从而尊重了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它还优化了班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优化了课堂教学形式, 优化了评价手段与标准, 提高了教学质量, 促进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二、在“协作”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 研究教材, 制订实施方案是协作教学的前提。并不是所有教材都适合这种教学, 不一样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协作教学形式。协作教学不应只是改变形式, 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另外, 因为协作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是平常教学的一倍, 所以也不能节节课都进行, 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协作方案的制订包括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协作方式和操作理由的阐述五方面内容。

第二, 协作教学基础是统一备课, 教案优化。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而统一备课就可以集多个人的智慧于一体。统一备课要经过“自备———研讨———修改———反思”四个步骤。统一备课不仅能促进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而且还整合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这样可以使教案优化, 提高含金量。“协作”教学下的统一备课是在教师都熟悉学生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讨论, 并一起解决教学中所碰到的困惑。

第三, 协作教学的关键是扬长避短, 共同合作。在协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扬长避短, 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所以, 参加“协作”的教师在开始初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 而后进行毛遂自荐, 积极主动地承担适合自己的教学任务。

第四, “班内”协作必须要做到“教”“助”合作, 和谐教学。两位教师要一起进入教室, 然后依据备课时的沟通进行协作。在同一节课中, 每个教师都要扮演两个角色:当第一位教师施教时, 第二位教师就要充当助教;当第二位教师在施教时, 第一位教师就成了助教。助教不但要做听课记录, 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 协助施教者维持课堂纪律。当然这一切既不能影响施教者的正常教学, 也不能干扰到学生的学习。

第五, 在“走班”协作中必须做到安全为先, 有序“走班”。进行协作的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意识, 严格按照协作教案中限定的时间进行, 千万不要出现两个班级“走班”时间不一致的现象, 一个班先走, 另一个班后走。否则就会使“走班”出现混乱, 教学效果不好不说, 还会缺乏安全保证。所以“走班”一定要步调保持一致、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这样才能有序地开展协作教学。

协作教学为小班化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 我们高兴地发现师生们在享受语文教学的同时, 孩子们的语文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昌黎县安山镇总屯完全小学)

协作教学法 篇2

——浅淡教学中团结协作的作用

马红云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作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咒诅,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的上楼一看,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彩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很尽兴。

由这则小故事我首先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它的肢体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进一步想到教师这个职业,曾几何时,因为成绩、升学率等外在考评会影响着教师的荣誉、金钱以及“面子”,教师之间不免会存在各自为政,缺乏交流、相互封闭的现象。但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仅靠教师个体的孤军奋战已越来越难,因此教师团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教师之间各自为政,互不支持,势必削弱教育力量,而团结协作有利于教师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发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共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集体备课是教师团结协作的一个闪光点,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集众人睿智,采长补短可令自己的工作锦上添花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集体备课为充分挖掘集体智慧提供了条件。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淡如何扎实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首先体现在对目标知识的定位要准确。新教材采用“经历、感受、参观、尝试、分享、接触、反应、领悟、交流”等行为动词来表达具体目标。对知识目标的制定非常明确,对教学的要求明朗化,定为“指出、解释、区别…等概念、举例说明批判性思维、设计探究、得出结论;尝试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利用数学

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进行问题探讨和实验讨论等等,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欲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只有在备课时明确课堂目标才能在课堂中充分贯彻.其次体现在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上,把握好重点难点知识、对教材的内容做好拓展。现在的新教材知识点多,有的知识点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高,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做到胸有成竹,课堂的讨论有可能会陷入僵局,把这些教材中自己吃不准的知识点拿出来在备课时大家一起讨论,会提高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实例1:比如我们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应用题对大多数学生都是难点,而且教材的编写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同学科的教师在一起备课时,充分的挖掘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把应用题分为“价格类,工程类、路程类。数字类、年龄类”五大类,每个教师承担一类,编讲义,例题的按排,习题的精选,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虽然在课下每一个老师都付出了很多,但收获是非常大的,学生对一元一次应用题的牚握较以往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进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成功的课堂教学从教学设计开始。要使老师成功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必须精心的设计每一节课的程序结构。在第一环节的备课活动中,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新教材要求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实例2:比如我们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次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时,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从大量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为什么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会出现“上课听的懂,课后做不来”这种情况呢?函数的问题,又到底难在哪里呢?要解答它们,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综合性强,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通过对往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学生在数形结合思维运算,进行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上出现了问题。所以对枯燥的函数性质不感兴趣,不会应用,因此我们在备时把抽象的一次函数的性质归纳为“大提小捺,b正y正,b负y负”,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教师归纳的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归纳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设计了“画图操作联想,交流合作讨论,归纳”等三个环节,不仅在课堂上突破了重难点,而且也消除了学生对函数学习的畏难情绪。

三、搜集资料,典型案例集中化

备课组教师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唯有组内教师细致的个体备课,才能促进集体备课的深入。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备课组内众多教师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智慧对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推测,则使这种预设变得周密而充分。

备课中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面临初三毕业的压力,一些差下生有放弃的思想,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在集体备课中,分析了每一个班级的差下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情况,为了让差下生在中考中能达标,我们认为应分层次留作业,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不能没有目的,如何让最后的三个月中提高差下生的成绩呢?我们同年级的四个数学教师通过对历届的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每年的中考试题中有这样几个知识点必考,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科学记数法,简单的计算,因式分解,统计与概率”这几大块,这些题目也比较基础,也容易得分,所以我们各自承担一块,把近几年的中考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每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每次模拟考试时对差下生的试卷统一分析,总结失分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复习内容,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差下生在中考出的达标率是98%。

四、研究讨论,集思广益民主化

研讨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教师在研讨过程中,思维得以碰撞,观点得以交流,也将备课活动引向深入。但是这种研讨活动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围,唯有民主的氛围才能使教师各抒己见,才能使备课活动集思广益。

备课组成员应树立正确的主体观,摆正自身位置,打破“权威”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本着学习的原则,大胆开口,说出自己对教学的理解,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在研讨活动中,组织人的作用是想方设法保持备课教师研讨的热情,保证讨论的连续性、讨论话题的集中性,而不是统一思想,形成统一教案。在经过集体备课的研讨过程之后,个体教师应将集体备课成果与个体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预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对已经形成的教学预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这种教案包涵了他人的智慧,但决不是生硬的“拿来主义”,其间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渗透了自己的思考,也是教师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四、运用实践,信息反馈深层化

集体备课指向教学预设,效果的好坏关键还在于课堂实践,因此集体备课绝不能一备了之,而应在课堂教学之后实行二次备课。即通过课后反思,加强信息反馈、讨论研究,拓展集体备课的效能。

备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备课组应重新组织备课组成员进行课后讨论,由执教教师描述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提出课堂疑问,寻找真实课堂与教学设计的差异,回想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事件,反思教学的成功与失误,引发同伴讨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圆。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单位的意义,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把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融汇到集体中去,加强团结协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扎实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

——浅淡教学中团结协作的作用

马红云

全军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路径选择 篇3

摘 要:装备采购干部是我军装备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多年来,全军装备采购教学协作从无到有,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显著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装备采购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从内在需求、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对全军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路径进行研究分析和梳理总结,进而推动任职培训理论创新和教学协作实践发展。

关键词:装备采购;教学协作;任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军事任职教育的不断推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协作培育人才早已成为共识。2003年以来,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大力开展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架起了院校与院校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合作的桥梁,对促进装备采购工作、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院校培训工作,起到了“催化”和“助推”作用,同时也为军队任职培训模式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实现广泛、深入、持久的教学协作路径,需要科学把握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内在需求,探索创新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完善院校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

一、内在需求与平台基础

装备采购涉及军事、经济、管理、法律、工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领域,工作范围覆盖全军,培训专业性强、教育内容范围广、学习掌握难度大。随着装备建设的飞速发展,装备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新装备不断投产,装备采购干部任职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要充分依托领导管理体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石,紧紧围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大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益。

(一)装备采购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升,对教学协作提出了更高远的新要求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多型号、多批次、大批量的装备科研与生产交叉并行,进度要求急,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调整和军民融合不断推进,大量民口企业、非公经济加入军工市场,装备承制单位日趋多元化。装备采购制度和军事代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调整了装备采购程序、方法和管理制度。新的形势引发了装备采购工作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进而对装备采购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加大培训协作力度,努力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体系、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益,尽快培训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装备采购干部。

(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教学协作搭建了更宽阔的新平台

在成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的基础上,2011年四总部提出要建立健全总部机关、各单位装备部门、军事代表机构三级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组织体系。总部主要负责装备采购管理和通用技术类培训;军兵种装备部门主要负责军兵种通用知识和技术类培训;军事代表机构主要负责新型号装备专项培训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培训;承训院校等单位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集中领导和协作组的统一协调下,按照任务分工,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培训三级管理体系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求教学协作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力度,更加注重协作的艺术性。

(三)装备采购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互补,为教学协作奠定了更坚深的新基石

多年以来,各院校在装备采购学科专业建设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因此,通过各院校的大力配合,加强各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促进军种间在装备采购领域内的交流,采取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多军种院校互动、多部门联合的新型任职培训协作路径,不断健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多学科支撑的装备采购学科专业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整体质量效益。

二、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

按照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构建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管理模式,对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四循环”规程

为促进教学协作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构建形成协作计划、协作实施、协作检查、协作总结“四循环”管理规程,保证协作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科学制定协作计划。以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对装备采购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牵引,科学统筹、认真谋划,每年依据培训计划及时制定年度教学协作工作计划,指导教学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认真组织协作实施。严格按照协作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开展各项教学协作活动,如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教材、案例、课题等评审和教材试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召开协作组专家组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会议等。

三是严格规范协作检查。为有效控制协作工作计划的落实,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监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如坚持对新开班次进行评估审查,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对教员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对办班质量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定期评选精品课程和精品班次等。

四是扎实开展协作总结。为确保协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及时解决教学协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次教学协作活动均有总结,如每年有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教学协作年度工作总结、五年工作总结、十年工作总结等。

(二)“五统一”办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协作工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实现了“五统一”办学,即培训计划、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采编和教学要求的统一管理。

一是统一培训计划。按照总部机关的指示精神,紧贴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结合装备采购干部实际和各院校的承训能力,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上报总部机关,统一纳入全军干部调学计划。

二是统一培养方案。按照总参军训部下发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统一规范,统一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邀请四总部、送训单位主管机关以及军事代表机构和院校的专家教授等共同评审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完善后,上报总部主管机关。

三是统一课程标准。各院校共同承担的同一类型的培训班,其中60%的培训课程,由协作组专家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决定,对重点课程名称和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其余40%的课程由各协作院校根据本军兵种特点自行设置。

四是统一教材采编。装备采购干部通用教材由总部统一下达编写计划,协作组统一组织评审验收和试用,试用期满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使用。

五是统一教学要求。根据装备采购干部的特点,通过师资培训班,组织各协作院校的一线教员,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统一思想,交流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采取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研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地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学习交流案例编写技巧,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三)“六规范”制度

针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特点,大力加强制度建设,从调查研究、审查把关、观摩检查、总结报告、年度会议和专家咨询六个方面对教学协作工作进行规范,形成系统完备的教学协作管理制度。

一是调查研究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赴各协作院校、军事代表机构及部分承制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就培训需求、送训能力、培训效果、联教联训等问题与有关单位深入研讨交流,认真分析总结,不断调整培训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是审查把关制度。建立教材(案例)编写和研究课题“初审、中审、验收”的三审制度、统一组织开展评审及验收工作,并依据上年的教材课题案例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调整下一年任务分配,进一步加强了教材、案例编写和课题研究质量;统筹规划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本着“先建设、后办班”的原则,加强对拟开办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授课教员、使用教材等的评估检查,确保办班质量。

三是观摩检查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教学观摩制度,加大对新开班次和重点班次的检查指导,利用专家测评、学员满意度测评,评估办班效果和教员授课质量;与学员、教员座谈交流,了解培训需求和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观摩、调研考察等活动,学习交流培训经验,了解各协作院校建设情况,促进院校间的经验交流和推广。

四是总结报告制度。在高效完成各种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及时向总部机关上报总结报告(抄送有关单位),汇报工作完成情况,为总部机关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年度会议制度。建立年度会议制度,在各协作院校间轮流组织召开协作组年度工作会议和专家组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年度工作,部署下一年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统一观念认识、相互交流沟通的效果。

六是专家咨询制度。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协作组专家组、装备采购工作专家咨询组作用,为教材、案例、课题评审,以及教学效果检查评估和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三、运行机制的建立完善

(一)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

教学协作单位之间是平等协商的关系,核心任务是培训装备采购干部,并以任务带动学科专业建设,形成院校共育装备采购人才的良好局面。建立装备采购教学协作的联系会商机制,就是以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组为主导,在总部主管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下,各军兵种主管机关协助指导,各军事代表机构和各协作院校按照不同培训内容和层次,具体组织开展装备采购干部任职培训工作。通过到军事代表机构、承制单位参观见学,举办师资研讨班,到军事代表室现场办班,选派优秀的年轻教员代职锻炼,选派教员参加总部组织的装备采购质量检查、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等活动,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师资聘任,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军事代表系统专家、地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协作院校授课、参与科学研究、编写教材、案例等,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术交流、跨专业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军事代表机构、院校与科研院所、院校与承制单位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开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和装备采购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装备采购教学协作联系会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确定联系会商的组织形式,使联系会商制度有规可循、形成常态。

(二)教学协作的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校园建设不断推进,对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资源共享的需求越发强烈,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针对各协作院校面临的培训信息不对称、培训资源参差不齐、培训交流不畅等诸多现实问题,通过编印《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信息》,搭建“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网”等,面向总部和军兵种业务机关、装备采购系统和各协作院校,及时刊发军委、总部关于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政策精神,装备采购领域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全军装备采购干部院校培训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为装备采购干部和协作院校一线教员提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教育培训信息交互平台和资源载体。针对从事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教学水平不齐等制约院校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依据装备采购人才任职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特色鲜明、共性内容与特色内容相融合的全军统一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课程体系;依据“选用与编写相结合、统编与自编相结合、教材与讲义相结合、案例与想定作业相结合”及通用型、继承性、系列化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建立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教材体系。通过最大限度挖掘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全军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协作的评价激励

评价机制对于组织或个人工作业务水平与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大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本依据,规范的评价程序有助于获得可靠的评价结果,并能使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装备采购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专家打分和学员测评标准,采取教学观摩、学员测评、专家打分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办法,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新开班次论证准备、教材案例编写完成情况以及课程建设和班次建设、教员授课质量等方面,对各院校的装备采购任职教育协作情况进行多方位评价。同时,激励机制的制度、措施、手段与方法必须科学配套,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激励有度,才能获得最佳效能。通过优质课程建设、精品班次评选,先进个人评选和“讲好一堂课”授课评比,评选教学观摩先进单位等,有效激励了装备采购教学协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军装备采购工作十年发展综述[J].装备,2008,(7).

[2]孟会林,姚红伟.教学训练转型条件下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机制研究[J].新西部,2010,(8).

[3]赵咏梅,宋志强,罗元.装备采购干部院校教学协作工作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2011,(5).

跆拳道教学中协作教学法的研究 篇4

1.1 研究对象

以跆拳道教学里的协作教学方式的运用视作研究对象, 并以2011~2012年之间的200名选择跆拳道课程的学生作为试验的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实验法:将200名学生平均分为四个小组, 其中两组为对照组, 另两组为实验组。除开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以外,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其余因素全都相同。在实验前后需对四组学生进行分别的基本测试, 在完成实验之后, 再对四组学生进行相同测试, 然后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测试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2) 文献资料法:经由查阅文献和网络等形式, 对跆拳道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等相关文献资料加以收集处理, 从而对研究前沿的动向能加以明确。

(3) 问卷调查法:将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 接着再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协作教学方式

2.1 将协作教学法应用在跆拳道的基本素质教学里

在进行柔韧性的练习之时, 选取审稿大致相当的两个或多个同学作为一组, 并进行彼此间的压、拉、牵、摆, 按照双方肌肉的痛感适度进行, 在进行压腿之时, 要将双方肩膀作为拉杆, 按照柔韧性状况, 不停的改变难度和高度;在进行速度练习之时, 必须确保速度不相当的学生之间能彼此协作进行, 速度快的同学需使用橡皮条拉着速度慢的学生奔跑;在进行力量练习之时, 采取2人或3人一组的形式, 大家彼此保护, 并进行相互的协作练习。

2.2 将协作教学法应用在跆拳道的专项素质教学里

经由2人或几人为一组, 其中主练一名, 陪练多名, 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摸肩练习来使练习者的体位变化、步伐移动、反应速度等得以提高;经由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 进行自由练靶, 从而使踢靶的速度和准确性得以提升。

2.3 协作教学法在专项战术练习里的模式

经由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彼此不接触的攻防练习以及实战练习, 使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得以提升, 使他们对击打效果、空间、距离以及时机上的掌握能力得以提升。

3 协作教学法的分析和效果

3.1 影响学生基本素质

跆拳道练习人员基本素质便是速度和柔韧性, 它对练习者动作及踢腿的灵活性、协调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对练习者踢腿高度、极大准确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并对跆拳道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它们在跆拳道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跆拳道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协作教学法, 对训练者速度和柔韧性的影响是此次研究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解这两项指标对协作教学法的影响, 需测试学生在实验前后的100m跑、横叉和丛叉, 同时对测试结果实行统计分析, 由分析结果便可得知, 使用协作教学法学生的成绩明显比没有采用协作教学法的学生提升得快, 这就表示协作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速度和柔韧性得到提升, 具体原因如下。

(1) 分析速度和柔韧性发展的规律, 柔韧性最主要是依靠动力性摆、拉、压施加外力, 静力性控的方式;但速度练习最主要使依靠加大步频、增大步幅、提升反应速度等方式。协作教学法经由同伴彼此间的拉扯, 能让彼此按照对方的水平状况、感受等对练习难度进行及时调整, 如此一来, 不仅是练习效果达到了, 同时还不会受伤。这种教学方式与速度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的要求和规律相符, 是现如今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式。

(2) 由速度和柔韧性发展心理方面来进行分析:作为一种相当枯燥的练习, 当柔韧性已经到某一阶段之后, 要想使其再得到提升则非常困难, 但单靠自身的摆、压、控是无法达到的, 此时便需要外力的帮助, 采用协作练习方式不仅能获取外力帮助, 同时还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按照感觉、视觉所反馈信息, 对外力方向、大小进行及时的调整, 此外, 还可在练习中经由彼此的交谈来使练习人员疼痛感得以分散, 从而使练习人员抑制反映得以消除, 以便使教学效果得以实现。

3.2 影响学生专项素质

横踢速度能用来表示跆拳道的专项素质。为比较常规教学和协作教学下学生横踢速度的改变, 先测试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规定时间内横踢脚靶次数, 结果表明, 协作练习方式在提升学生专项素质方面要比传统教学法好, 具体原因如下:专项速度与学生的动作熟练度、练习方法、身体素质、身体协调性等密切相关。经由协作练习能使比赛和练习、专项技能和基础练习高度相似, 并且能达到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强度, 因此在专项素质提升方面要强过传统教学方式。

3.3 影响学生人际交往

以学生的人际交往, 对朋友信任度, 在集体中表现作为协作教学法的重要指标。由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在对朋友信任程度以及同朋友一起完成任务效率、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方面都要比对照组好。尤其是在集体活动里, 实验组学生协作意识更强, 而对照组则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在行为习惯上, 此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整个练习都必须通过多人或2人协作才能完成, 在长期协作下, 学生的协作意识得到了提升, 并形成非常好的协作习惯。

(2) 在结果成效上, 此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对协作好处有直接的感受, 经由协作使自身观察力得到提升, 使学生专项水平得到提升。

3.4 影响学生对跆拳道精神的领悟

将“忍耐克己、礼仪”作为协作教学法中的调查指标, 由调查结果可知, 在实验组, 学生在日常交往中所表现出忍耐克己和礼仪精神要比对照组明显好许多。究其原因还在于:协作练习让学生明白器材、场地、队友和教练对自身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自身成绩的取得与协作者的付出密切相关, 让学生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和感激协作者。

3.5 影响学生对跆拳道知识的拓展

将学生对跆拳道之时的扩展作为协作教学法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现, 对照组在知识拓展能力方面要比实验组明显低许多, 造成此项结果的原因如下:通常情况下, 协作教学法会让学生彼此指导, 一起想办法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便使学生在动作理解方面更为深刻, 在动作掌握上能从感性变为理性, 从而为知识的拓展提供了条件。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难以完成高难度动作的畏惧心理被克服, 并为学生从想到练提供基础保障, 从而让学生在跆拳道技能和知识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4 结论和建议

(1) 作为单项形式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跆拳道比赛的竞争非常激烈。现如今, 由于绝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绝大多数欠缺协作意识和协作环境, 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在进行跆拳道的教学之时, 应当对协作教学法予以重视, 进而使学生培养起互爱、互助、协作的生活方式。

(2) 应将协作教学法贯彻到跆拳道教学的始终, 在开展协作教学模式之时, 练习要先简单后难, 按照练习者水平、目标设置以及内容的不同, 让学生在协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3)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 协作教学法对学生人际交往、专项素质、基本素质方面的影响要大得多, 因此应将协作教学方式也在其他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予以应用。

(4) 相较于传统的“讲解—练习”教学方式, 协作教学对学生相互间的鞭策、指导和协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以让学生对协作中所扮演角色予以主动运用, 从而避免学生在协作活动中出现偷奸耍滑、挑三拣四的情况, 并对沉默寡言的学生进行引导, 以便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摘要:所谓的协作教学法是指将学生分为许多小组, 小组人数通常为2人或2人以上, 他们彼此间通过相互保护、指导、协作、配合来完成练习内容。就跆拳道项目而言, 传统教学形式对学生竞争意识比较注重, 而忽略了学生协作意识, 然而协作教学方式对学生人际交往、专项素质以及基本素质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就跆拳道中的协作教学法进行了一番研究, 以便为我国跆拳道教学方式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跆拳道教学,协作教学法,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红卫.跆拳道教学中协作教学法的研究[J].运动, 2011 (1) :112-113.

[2]马强, 陈建芝.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浅析[J].青春岁月, 2013 (4) :243.

[3]王虎.关于跆拳道教学方法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0, 29 (33) :187.

[4]廖立平.试论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成功 (教育版) , 2013 (1) :268.

联校协作谋发展 携手教学惠学生 篇5

自2012年6月4日XX城区义务教育“联校协作发展”行动正式启动以来,第六片区的XX小学携手并肩、互相学习,按照协作区制定的工作计划,逐步开展了各项活动,打开了各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11月20日,来自五所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部分老师,齐聚XXX小学,共同参与了由XXX小学XX老师讲授的二年级数学《7的乘法口诀》、XX老师讲授的二年级语文《识字7》和XX讲授的四年级英语《my home》的听课、评课活动。三位老师分别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设计、组织教学,共同演绎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各学科的常态教学模式。

活动结束后,讲课教师分别交流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步骤、教学不足,听课教师对所听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就大家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刘耀、英语教研员余发彩对数学、英语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市教科院副院长丁海燕作了总结讲话。

协作学习下数学课堂教学探微 篇6

关键词:协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6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协作学习方式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与推崇,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我们一方面要关注宏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其应用细节方面的研究。以下将结合实例谈谈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一、协作学习起点:创设协作交流的情境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在一定激励机制下,为获得个人和小组最大化的学习成果而协作互助的一切有关行为。在数学协作学习过程中,确保小组协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精心设计各小组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提供给学生一些有价值且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问题情境设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提供问题情境这一环节中,问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途径。因为答案不唯一,减少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依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主动参与和大胆猜测的环境。

例如在“最小公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小鑫的四人小组打算每人定时放学去看望赵奶奶。小鑫每3天去一次,小浩每4天去一次,小白每5天去一次,小李每6天去一次。如果他们从现在开始算天数,他们分别会在赵奶奶家碰上吗?碰到的日子有规律吗?

在这个例子中的问题情境比较开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大大调动了学生主体性,为协作学习的开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开展协作学习的基础:独立任务

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一般会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地设计若干提问,并预期学生在这些提问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到最终的结果,形成数学概念和方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全班每一名学生都在专心听讲并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每一步引导,那么这些提问肯定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教师最苦恼的往往是课堂上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由此教师设置的符合认知规律的细致而周密的提问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学困”的原因。那么如何既能确保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因此我们要在正式协作交流之前设置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保证学生在独立完成任务后能人人有发现、有准备、有问题,为接下来的协作学习提供进一步分析和概括的素材。

例如“最小公倍数”一课,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下面问题的基础上,对两个数的倍数进行初步探究。

请你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名同学,在图中画出他们各自去看赵奶奶的天数,然后回答问题:从现在起第几天他们能碰面?最早相遇的一次是过几天?

我选的是( )和( ),圈出他们去看望赵奶奶的天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 )天他们能碰面,最早的一次是第( )天,这些天数与两人各自的天数有什么关系?

以上独立学习任务中,可以让学生脱离教师的片断引导,自主选择不同的数据进行完整的思考与探究。学生在完成独立任务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思维清晰地展开,使思维更有条理,数理和算理都更加明确,为接下来在小组中进一步观察、对比、抽象,概括做足准备。

三、协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会话

学习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开展以下两个层面的协作:一、内部协商交流,二、组与组间的展示互评(也称共同体间展示互评)。

首先是内部协商交流。我们可采取“一次主讲多次回应”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可成为学习的中心。①一次主讲。小组中每人轮流发言,主讲人将详细向同伴解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与结果,介绍自己独特的解法,解释这样做的理由,由此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能力,同时确保了人人为中心理念的落实。②多次回应。当有一位同学担任主讲人时,其他同学便成为回应者,他们认真倾听每一个主讲人的介绍并与自己的思考作对比,提出补充或提问,如果回应者与主讲人的观点不一有冲突,则组内成员共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从而得出群体智慧产品“小组最佳答案”。如果对某些问题组内不能达成共识,那么留到小组之间交流时间向其他小组请求帮助。

其次是共同体间的展示互评。组内交流达成一致结论后,将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的成员在认真倾听思考后与本组成果进行对比,之后对其评价和补充,甚至争论,达到在较大范围内验证和调整数学模型,以使全班达成共识得出正确结论。

例如,“最小公倍数”一课中,学生在完成独立学习任务后需要组内共同完成以下协作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评价每一个同学完成的是否正确,思考:

1、请思考碰面的天数与最早碰面的天数与他们各自天数的关系?

2、根据每组天数中两个数间的关系,试着把它们分分类?对比每一类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他们有何不同?

成员各自天数碰面天数(第几天)最早碰面天数(第几天)

1( )和( )、 、 、

2( )和( )、 、 、

3( )和( )、 、 、

4( )和( )、 、 、

该协作任务需要每一位同学贡献数据,由于在独立探究环节中他们所选数据可能不同,因此每一位同学都成为了小组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确保了人人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数据得到汇总和记录后,此时的表格更能清晰地让学生观察数的特点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而进一步的分类任务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发现更深层次的数学规律,即成互质关系、成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从而再去探索各类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协作学习可以在新知探究学习过程中使用,在复习巩固阶段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对话交流,不仅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表达自己不同意见,同时提升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还要发挥一名导演的作用,使课堂气氛既开放又有序,既热烈又严谨。

四、数学协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个别与合作统一。有时协作学习会出现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大多数学生会不自觉地趋同于小组组织者的指向,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得不充分肯定和发挥。这时教师可以提供独立学习任务,以表单的方式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展开个性化的学习,这样学生既能得到思维的启发,同时又能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地位,由此保证每一个学生成为思考的与交流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2、主体与主导的平衡。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协作式学习的实施, 要求以生为主,以师为导。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授课时间相对缩短,因此教师需要掌控协作学习的进程,既不能放任不管,让学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也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讨论,压制学生的思维。

3、过程与结果并重。所谓教学,就是“教”和“学”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情感交融过程,因此需要调动协作学习的动力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只注重协作学习结果与自己教学设计预想的一致性,这样就容易忽略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与交流意识。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非常注重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考试绩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能力,要想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应特别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过程与结果并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薛 颖.协作探究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71-173.

[3] 田晓莅.自主协作学习模式实践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2):109-112.

[4] 魏志平.“协作式”数学教学模式简介[J].数学通讯,2001(13)

让协作学习走进信息技术教学 篇7

1 协作学习的意义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协作学习的活动中, 学生可以打破自我学习的封闭状态, 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 以及学习心得体会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 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 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 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交流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以寻求完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在协作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是如何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 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 也是学习的目的, 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 学生可以取长补短, 开拓思维, 勇于创新, 并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与此同时, 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 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通常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即确定目标、小组划分、协作环境创设、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及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2.1 协作学习目标的确立

在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 将学习目标细分为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在协作学习的开展中, 教师需要在课程目标中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也重视情感性目标的制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因素除了自身的智力因素以外, 和其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即非智力因素的高低也有很大关系。一个人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除了依赖深厚的知识积累外, 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因此, 在开展协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确定两类课程目标:一类是知识性目标。这主要针对学习内容讲的, 要与国家制定的各类培养目标, 教学任务水平相符;另一类是社会性目标。要求确定课堂上需要加强训练哪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在实施中可以列出对应的表格。学术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应该都有相应的实施方法和学习计划。

2.2 协作小组的合理划分

协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 经常会对学生进行分组, 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把握分组的标准。一般来说课前或课上, 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 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 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 把学生编成小组。通常情况下人数不要太多, 以2—4人为宜。如果教师对参加学习的成员分组多采用自由结合的方法, 这反映了教师对协作学习中划分小组这一环节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缺乏科学标准的分组往往在实际开展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各个小组之间明显存在能力差异, 不利于整个班级集体学习的开展;自由结合的小组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日常接触中有比较多的来往而集合在一起, 较少考虑人员之间的能力差异以及相互的补充, 在偏重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往往不利于角色的分配和任务的完成。实际上一个相互关系融洽、积极可靠的小组对协作学习的开展和学习的效果的优劣都有重要影响。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小组其他成员联系在一起, 如果其他人做得不成功, 你也不可能是成功的;如果你一个人做得不好, 就会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 小组所有的成员就是“同舟共济”。因此如何分组, 小组之间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协作学习开展中重要的一步。

2.3 协作学习环境的优化

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 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 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 如班级课堂、互联网、图书资料室等。硬件环境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 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 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教科书等。

2.4 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协作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协作学习活动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开展, 并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学习活动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为协作学习中很多学习目标是通过活动来完成的, 一个设计平庸的活动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确定了学习目标以后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我们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以保证学习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1) 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2) 保证设计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协作空间;

3) 教师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既要紧扣课程目标又要符合协作学习的要求;

4) 设计的学习活动要有可选性。

2.5 协作学习效果的准确评价

评估工作是课程的收尾工作, 也是决定协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客观准确的评价工作应是对协作学习的画龙点睛, 对于协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日后更好的开展协作学习, 起着良好的反馈和促进作用。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的内聚力, 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首先评价要纵向和横向结合, 既要纵向比较小组之间最终课题完成的情况;也要横向比较小组之间每一个分工的完成情况, 给每一位责任负责的成员一个客观的分数。其次要正确对待非预期学习结果, 因为协作学习, 给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比较大的发挥空间, 一些干扰因素很可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使得小组的协作学习偏离原有的目标, 产生非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待预想之外的学习效果应该辩证看待, 有的非预期效果虽然超出了教师原有的设想, 但仍然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而且可能高于教师原有的要求, 那么这时对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也是协作学习的一个魅力所在, 教师和学生可以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但是对于有的协作小组完全脱离课程的内容, 教师应该及时制止。

3 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 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 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要求辅导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 同时还要实现二者的最优结合。辅导教师还要对协作学习的组织、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

4 协作学习课堂实例

4.1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本课题的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用Front Page建立网站, 懂得班级网站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 要想作好就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技术。

4.2 协作学习的内容

班级网站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班级网站的主题:设计一个班级网站; (2) 班级网站的首页设计; (3) 确定班级网站的栏目和版块; (4) 班级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 (5) 班级网站的链接结构; (6) 班级网站的页面设计。

4.3 协作学习的实施

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 (1) :教师指导。安排一节课, 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然后运用Front Page中的技术要点展示一些网站设计的实例, 将四人分为一协作学习小组。

阶段 (2) :方案设计, 协作学习。让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收集资料, 进行创新设计, 然后动手进行上机实验, 根据上面提到的协作学习内容, 逐项研究, 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阶段 (3) :交流、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协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协作学习, 可以为其注入新鲜活力, 从而改革传统教学中受众多教育工作者指责的诸多缺点。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更使协作学习的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发展无疑为协作学习的前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更使协作学习的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谢景隆.普通教育学[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刘冰.教育网站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 .

在哲学教学中渗透团队协作教育 篇8

在现代, 生产力水平提高了, 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更高,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时代呼唤团队合作精神。当然, 对劳动者的要求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劳动者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 还要求我们的劳动者具有团队意识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在工作中, 利用政治教学这个平台,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的劳动者。

哲学教学对于塑造学生的团队协作品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实践中, 认真研究教材, 寻找教学内容与团队协作教育内涵的最佳结合点, 做到适时、恰当地渗透, 以易于学生从心底里愉快接受老师的“灌输”, 从而让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身上内化, 成为学生拥有的一种内在的优秀品质。

1、在联系观点的教学中, 渗透团队协作意识教育, 让学生明白团队力量的大小与队员协作的关系。

辩证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的功能就回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反之,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是, 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恩格思曾说过:“拿破仑描述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无疑地最擅长单个格斗但没纪律的骑兵——马木留克之间的格斗, 他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 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 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 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在这一事例中, 存在着整体等于或大于各局部之和的关系, 也存在着整体小于个局部之和的关系。当双方势均力敌时, 是100=100, 这时整体力量等于单个力量之和。当1000个法国兵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时, 对于法国兵来说, 是1000>1500, 既整体力量大于单个力量之和。相反, 对于马木留克兵来说, 则是整体力量小于单个力量之和。正因如此, 我们要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个团队犹如整体, 队员就犹如部分。每一个集体, 企业, 它都是由众多成员组成, 每个成员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天才, 但不可能是全才, 只有将集体, 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分配, 才能产生“1+1>2”的综合效能。因此需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内部各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紧密合作, 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里, 最终实现团队目标, 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体业绩的简单之和, 据调查:在诺贝尔获奖项目中, 团队协作获奖2/3以上;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 合作获奖占41%, 而现在则跃居50%, 这就是明证。

2、在价值观教学中, 渗透团队协作教育, 让学生清楚地认

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从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塑造学生热爱集体, 关心集体的品质。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人人都有价值观, 价值观不同, 人们努力的方向, 行为的态度, 方式和结果就不同, 因此, 要求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在此, 我引用了当今颇受关注的一部小说《狼图腾》, 作者姜戎在其著作《狼图腾》中着重笔墨论述的“狼性文化”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备受企业的推崇。狼性文化所体现的就是敏锐的嗅觉, 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誓死协同作战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的与生态自然环境抗争的过程中, 狼群所表现出的超常的生命力与战斗力令人震撼!一旦进攻目标确定, 头狼发号施令, 狼群就各就各位, 呼啸声此起彼伏, 互为呼应, 有条不紊, 极具渗透力和胁迫感。待头狼昂首一呼, 主攻者奋勇向前, 佯攻者避实击虚, 助攻者嗥叫助阵。这种高效的团队协作性, 使它们在攻击目标时往往无往而不胜。独狼并不是最强大的, 但狼群的力量则是空前强大的, 所以有“猛虎也怕群狼”之说。

自然界的低等动物——狼, 它们都能不自觉地依靠团队协作取胜, 对于我们高智商的人类来说, 在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的活动中, 要正确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要明白“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 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的道理, 个人离不开集体, 每个人都要将自己融入集体中, 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 (企业) 的发展, 个人要将个人追求与集体 (企业) 追求紧密结合起来, 树立与集体 (企业) 风雨同舟的信念。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 在集体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绝对独立的, 部门与部门之间, 员工之间工作相对独立, 但又相互渗透, 所以分工是相对的, 分工是离不开协作, 协作是为了更好的工作。集体 (企业) 这艘巨舰上的每个人岗位不同, 但要达到胜利的彼岸就必须团结协作, 向着同一个目标摇旗呐喊, 勇往直前。

3、在唯物论教学中渗透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意识, 克服错误意识。

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而且意识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 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 错误的意识指导实践, 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作用。因此, 我们要重视精神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意识, 克服错误的意识。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一个团队, 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评估、共同承担责任, 整个团队有共同做事的方法, 这样才能使团队所有成员步调一致, 齐心协力, 完成共同的任务。

艰苦卓绝、波浪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社会阶层人民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奋斗史。“雪皑皑, 夜茫茫, 高原寒, 饮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 迎远客……, 革命理想高于天……, 官兵一致同甘苦……”闻名世界的红军二万屋千里长征为什么能够胜利, 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 坚定的信念;靠的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靠的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

由此可见, 一个团队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强、英明的领导核心是形成团队精神, 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的基本要素。

协作教学法 篇9

课堂镜头: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之后,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操作,闲着没事玩起了游戏,聊天……而基础差的学生却面对电脑不知从何做起,个别的同学也玩起了游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从上面描述的情景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

由于受地区经济、教育观念、学生学习能力等影响,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好学生吃不饱,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更进一步发展,差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由此可见,学生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 布置教学任务往往“一刀切”。

大多数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布置任务时出现简单的“一刀切”现象,根本不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学习能力不同,以及电脑操作的特殊性情况,用相同的内容、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各个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发展。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

二、“分层教学,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分层教学,小组协作”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个别差异,以学生的相互协作和“多方面独特发展”为教育取向而设计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将学生分层,但绝不限定学生,更不是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而是创设学习小组,以班级授课为主,辅之以小组和个别教学,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都是作为富有独立个性的存在而与其他同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改为“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学会学习。这种模式兼顾了学生个别发展和共同发展,以学生的进步为衡量标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三、“分层教学,小组协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此模式具体操作可分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分层学习,小组评比,作品展示五个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

如在《综合实践——制作班级网站》一节,为了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网页知识来制作班级主页的兴趣,首先展示几个优秀的班级主页,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一是他们是如何利用班级主页来介绍和宣传自己班的。二是这些班级的主页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创新。这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了学习动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2. 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这是“分层教学,小组协作”教学模式的关键。教师课前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学生在自愿和教师指导的原则下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各小组承担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

3. 分层学习,小组合作。

在这一环节中,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收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各小组既有分工又紧密协作,整个学习活动在紧张、愉快的氛围中井然有序地进行。在小组合作中既要注重组内协作,又要重视组间的协作。

如在《综合实践——制作班级网站》一节中,在同组的成员中也有分工和协作,如有的负责页面制作、有的负责素材处理、有的负责文字输入、有的负责搜索资源等。各小组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协作,如技术小组、美工小组、动画小组。除了完成自己小组的任务外,美工小组还帮助其他小组扫描图片、处理图像等;动画小组则帮助其他小组制作动画和剪辑影片等。

4. 作品评价,小组评比。

传统的教学系统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其甄别功能,通常是一次考试定“质量”。“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因各小组的学习任务不尽相同,评价中应针对不同小组的学习任务,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但都用同一个评价方案进行评价。我们的做法是:

A.评价采用星级制:共十级,用1~10颗★表示。

B.定量指标:科学性占40%,创造性占30%,艺术性30%。

C.总评计算方法:

其中小组互评取其他各小组评价的平均值,教师评价包括对小组作品整体性评价和学习参与度评价。总评计算方法为:X组的得分Z=A×20%+B×30%+C×30%+D×20%。

通过设定评价标准,可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参与协作,增进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5. 小组交流,作品展示。

教师根据小组的学习和制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出几个制作比较好、学习参与度比较高或在学习、制作过程中取得经验教训的小组作为经验交流的发言小组。然后,让挑选出来的小组选出学生代表来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分工和协作及如何进行作品的创作的,并交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种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交流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对创作者也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四、“分层教学,小组协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经过我们的探索、实践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但在构建“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的备课难度加大。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帮助指导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这就增加了教师讲课的跨度和深度,使备课层面拉宽、难度加大、工作量增多。因此,要求教师要开拓学科的更大空间,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吃透大纲,驾驭课堂,以渊博的知识和教学艺术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2. 教师要特别关注优等生和学困生。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给予不同层次的目标和不同要求的指导;使长者增长、短者补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3. 要注意发挥合作小组的协作精神。

按“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班级要组成多个含有不同层次学生的四人合作小组。课堂上要以合作小组的学习为基本形式,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组内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集体协作的精神。

4. 协作学习的小组搭配要实行动态把握。

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发展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层面、小组的搭配,要动态地进行把握,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以激励学生不断地竞争向上。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M].

协作教学法 篇10

因此, 要提高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在师生合作中引入动态评价体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所言, “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成为真正协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1 师生动态协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以Budoff (1999) 等人提出的“前测——训练——后测”的动态评价模式来设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设计师生动态协作学习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发挥教师在其中信息资源的引导者, 学习活动的管理者等角色。

1.1 理论基础

现代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协作式学习策略 (Collaborative Learning) 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 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大学和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动态评价 (dynamic assessment) 是对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 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下, 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的发展动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统称 (Lidz, 2003) 。Collier (1980) 通过对一些研究报告进行分析, 得出协作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过程参与度的结论。Kozulin&Garb (2002) 在动态评价作用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 他们把动态评价程序引入到基于课程的EFL阅读教学中。Duvall (转引自Lantolf, 2008) 把动态评价用于研究母语阅读困难的学生, 他把干扰和互动两种评价模式都用在实验中, 在找出学生阅读障碍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在心理学和普通教育领域, 动态评价的研究硕果累累, 但在外语教学方面则刚刚起步 (韩宝成, 2009)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协作策略时, 关于如何进行有效评价, 增强英语学习动机, 从而最终提高学习成绩的实证研究较少。

1.2 动态分组

协作式学习的关键在于构建积极有效的小组成员关系。在学习活动开展之前, 对全班学生进行必要的协作意识和技巧训练, 并进行同学间相互关系的调查问卷。全班学生 (48人) 以自愿为原则, 四个人为一组, 教师根据前测成绩和关系调查问卷进行调整。

第一轮活动结束后, 根据每小组的得分情况, 对任务完成不好的小组进行第二次分组, 而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成员则保持不变。此时后测成绩变为新的前测, 再按照前测——训练 (课前准备) ——完成任务 (课堂展示) ——后测进行新一轮师生协作 (见注释 (1) ) 。具体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

2 动态协作和评价

具体的小组协作方式为:第一阶段为课前小组准备阶段。为了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完成教学进度, 学期初教师根据课本中每个单元的主题设计相应的陈述话题 (topic) , 各小组根据兴趣爱好挑选一个话题。小组各成员分配任务, 分工协作, 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找资料, 交流信息, 组织讨论, 制作PPT课件。教师在课前一周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解答疑问, 监督小组任务的实施。第二阶段为课堂展示环节, 活动方式为小组陈述或者小组情景活动。在小组陈述过程中, 每人分述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上台展示的机会。时间为每人3—5分钟, 陈述时借助ppt, 可以使用其他辅助工具, 图片, 实物等。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和结尾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第三阶段为有效评估, 教师和其他学生分别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打分, 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评价表格采用Jamie P.Henderson和Adam D.Lawrence在其著作《教学策略》中提出的“口语评价标准”为指导, 从内容 (Content) 、结构 (Organization) 、开头 (Opening) 和结尾 (Closing) 、过渡 (Transitions) 、总结 (Summary) 、语言及风格 (Language and Style) 、演讲技巧 (Speaking techniques) 、可视性工具技术 (Visual aids or technology) 等方面生成打分表, 分为1—4四个等级。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每个成员及小组进行打分, 每个成员的得分构成小组的综合得分。

学期末, 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 , 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并跟课堂的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相结合, 纵向比较学生经过半年的师生协作教学英语成绩有无显著提高及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是否从level 1、level 2、level 3、level 4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

3 结果分析

实验后设计问卷调查表, 调查学生对这一协作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 合作内容和形式评价, 对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评价。问卷调查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 (Likert Scale) 计算每个问题的得分, 如强烈赞成 (2) 、赞成 (1) 、未决定 (0) 、反对 (-1) 、强烈反对 (-2) , 分析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如何发挥小组成员的协作效果, 分析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哪些因素起到了积极效果, 哪些起了负面影响;分析如何发挥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的引导作用。调查问卷显示, 跟学生独自学习相比较, 55%的学生赞成协作学习, 约32%的学生强烈赞成这一方式;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他们的小组同伴和教师干预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而且在协作学习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对小组和小组成员的变化及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大多数学生持积极态度。

4 结论

本次试验验证了Cooper等人 (1990) 与Collier的结论:协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和小组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从而使课堂中的“动态因子”——教师和学生有机融为一体。小组协作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小组协作学习中, 教师应事先准备可供小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的问题, 使协作有明确的、有价值的主题。

2) 在小组制作ppt过程中, 要注意文字简练, 音频和视频资料不能太多, 以免喧宾夺主, 影响学生课堂参与。

3) 在小组分组中, 教师要适时调整优秀学生的过度表现和表现较差学生的消极应付, 明确每个成员的学习任务和责任。

4) 对小组成员的表现实行教师评价和学生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使评价更加客观, 合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注释 (1) :Wu Yulung.A Research of Applying Learning Diagnosis Diagram in Online Learning Diagnosis.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and Advancements in 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Emerging Studies[M].IGI Global, America.2012.本图以其中Flow chart of dynamic grouping strategy applied to cooperative“learning”为基础做了修改, 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Lantolf J, Poehner M.Dynamic Assess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University Park[M].PA.CALPER Publications.2004.

[2]Johnson D, Johnson R.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M].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75.

[3]Lidz C.Dynamic Assessment (Learning potential testing, testing the limits) [C]//R.Ferndez-Ballesteros (eds.)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C].London:SAGE, 2003.

协作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 中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分组协作

现下,不少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成效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职老师自身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不够合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因而出现此类问题现象。基于此,中职老师可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施分组协作教学,争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陷。

一、概述分组协作教学基本内容及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分组协作教学,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将学生分为小组或者学习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它更偏重于组织形式,须注意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分组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在笔者看来,分组协作教学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这也是分组协作教学的精髓所在,只有真正意义上把握了这一点,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教学质量才会得以提升,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最终目标。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甚相同,其主要是针对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和提供实用性人才,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贡献着巨大力量,至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其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因此,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分组协作教学具有两个层面的必要性,一是利用分组协作教学方式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素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一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展现分组协作教学的价值作用,借用分组协作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大班限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更好地推广分组协作学习这一教学新式。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教学的具体路径

1.依据实况选定分组方式

要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顺利实施分组写作教学方式,首要任务就是在开展活动之前依据班级实况选定分组方式,此时老师必须对全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有一个大致评估,以此为后期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好基础。一方面,老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相应了解,仔细统计调查问卷的结果,详细甄别之后讲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搭配分组。另一方面,老师可从学生的性别特征、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虑,以便达到互补效果,由此选定最适宜的分组方式。

2.强调学生自身主体地位

伴随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我们必须明白不论在哪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都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因而各个小组展开学习活动时,老师一定要加强监督、给予指导,客观强调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以便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急速下滑等问题现象,此时老师务必激励学生不要气馁,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将他们带上正确的学习轨道;又如,有些学生存留一些疑难问题,老师要善于观察并针对性地指导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真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3.根据内容设置教学任务

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较为繁杂,且知识量较大,如果老师盲目开展教学活动,则很难保证达到预期成果,所以中职计算机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以便促进教学活动的顺畅开展。比如,在讲解有关“Word”的内容时,老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Word的编辑、页眉页脚编辑及文本插入等内容,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枯燥无趣,因而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简单资料,让每组学生选定一组素材设计一些海报,让学生在设计海报的过程中自主探索Word的相关操作,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评价指导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信息的一种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学生分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流动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学生与小组间分工的不合理地方,争取第一时间解决,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依照正确的方式继续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合作完成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之后,老師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通过集体评选、案例讲解、问题归纳等方式展示课堂评价要领,让学生对自己合作学习的情况有一个正确评估,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分组协作教学意义重大,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合作、探究性极强的优质学习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逐步培养大有裨益。所以广大中职计算机老师务必认真学习和推广这一教学新式,借此提高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率,进而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2).

[2]杨广玲.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4(05).

基于协作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 篇12

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新的思路。各种依托于网络的教学系统与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更多的网络教学仅仅简单的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传统的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乏于内涵,没有达到真正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因此,为新的学习方式做出深度探索、构建一个理论指导明确、学习策略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是为有效从促进学习效果而设计,因此研究学习理论作为其基础至关重要,采用的学习理论基础能够引领学习策略的设计。

学习理论至今经历了行为主义学习、认知主义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对推动教学系统设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建构主义思想强调学生在知识掌握中的主体地位,他们具有积极的自我控制、目标导向和反思型特点,通过学习情境中的发现过程和精细加工过程,自己建构知识,因此,建构主义指导的学习方式的环境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为研发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平台提供了基础环境要求。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创建有利于达成意义构建的情境至关重要,是创建教学环境的基础。

2)协作,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贯穿始终。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有效地分析收集教学资料、能够及时对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这些对学习评价和意义构建都很有作用。

3)交流,协作过程必然需要交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交流方式是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的基础环节。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协作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定义及意义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协作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教学目标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建构主义学习情境构建的重点环节。

互联网络的传播具有信息海量、空前的强时效性、多媒体功能、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这为协作学习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在互联网开放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性,学生可以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多媒体信息种类繁多,使创建逼真的协作情境成为可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使得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线性思维,为发散性、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环境。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的传播能力,构建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教学环境辅助支持协作学习,构成协作式网络教学系统。在协作式网络教学系统中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去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伙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存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组与组之间又是“敌我”关系。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不同的情境角色,可以有效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挖掘潜在能力、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在学生在不同情境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利于情商的提升。

3 协作式网络教学系统构建

网络协作学习系统中,师生往往处于不通的地点,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性格特点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步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辅助者,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利于交流协作的学习环境。协作式网络教学系统构建网络协作教学系统主要由物理层、资源层、活动层、用户层4个层次组成。(如图1所示)

1)物理层协作服务器(web服务器):协作服务器主要功能是将协作学习的信息广播给网络内的用户并完成多用户间的协作工作,对参与者进行登记并加入到数据服务器的用户数据库中。同时协作服务器端存放着部分学习资源,包括教学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等。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支持承担着招个系统数据保存管理工作。系统的大部分数据资源,包括用户的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基本参数库、协作链接信息库以及其他的协作资源(例如:协作学习用到的文件、文献资料、多媒体素材等)均按照不同的形式记录在服务器中,供协作服务器或客户端使用。在系统运作的过程中,协作服务器是系统的主体,完成系统的全部功能,数据服务器是系统的仓库,提供系统全部数据要求。

2)资源层:资源层主要提供网络课程中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料等内容。主要由在线学习、学习资料、学生作品、相关网站、学习指导、实验指导。学生作业等模块构成。(1)在线学习模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学时安排、重点难点、考试通知,视频讲座、电子教案、WEB教材等内容。(2)学习资料模块包括文献资料、学生案例等内容。(3)学生作品模块包括优秀作业、优秀程序、优秀报告等内容。(4)相关网站模块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专家网站,国内外程序设计的教学网站和一些著名的程序设计网上刊物。(5)学习指导模块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指导,站内信息导航,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6)实验指导模块包括实验大纲、实验疑难指导等内容。(7)学生作业模块主要包括根据课程进展情况教师为学生留的作业。每一个课程目标的练习都有很多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题目,也可以自己编写题目完成课程目标。

3)活动层:活动层主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行为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参与实践、疑难解答,相互交流扎实的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在这里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这一层由学习话动、学习评价、讨论答疑、实验运行、教学管理等模块组成。

(1)学习活动模块包括完成作业,完成报告、协作活动等。学生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系统自动把选择作业相同的同学每5-8人分为一协作组。(2)学习评价模块主要包括、在线测试、评价标准、成绩分析、作品分析、作业提交作业讲评等内容。(1)在线测试:学生可以在试题库中任意组合试卷,进行自测,测试结束,智能评分系统立即给出测试成绩和错误题目的正确答案。(2)学习评价:学生可以在这里看到作业、实验及协作组的成绩。(3)讨论答疑主要是协作组成员与指导教师通过交流探讨。包括BBS、专题讨论、答疑信箱等内容(4)实验运行模块主要提供计算机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指导中的目标和作业中的目标。实验完成可以把实验直接上传到服务器,便于教师评判。(5)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学生账号管理、身份认成绩管理等任务证,学习跟踪等。

4)用户层:用户层主要由教师、学生、管理员3个模块构成。在用户登陆网绍教学系统时,首先确定用户的身份。教师身份的功能主要是与学生进行交流辅导,作业评判,成绩管理;学生身份的功能主要在活动层进行学习活动、利用资源层进行学习活动;管理员身份可以进行全部教学管理和系统资源管理。

4 结论

构建基于网络的环境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继续教育的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协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之间产生多重多向的互动,对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经验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日臻成熟,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必然会为教育理念注入更新鲜更具活力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何玲.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交互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单珊.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4.

[3]黄荣怀.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系统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1,(05).

上一篇: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下一篇:肋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