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传媒

2024-10-12

地方电视传媒(精选10篇)

地方电视传媒 篇1

摘要:自2002年在南京的带领下, 民生新闻逐渐走入百姓生活, 它大开民众舆论, 成为“民众的大舞台”的同时, 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例如选题重复、繁琐、低俗化、主持跟风、新闻职能错位等等, 本文对此给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地方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主持人职能

什么是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 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的电视新闻节目被业界及相关学者定义为“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使新闻媒体更加亲民、新闻报道愈加实际、愈能体现出人民大众的需要。新闻媒体从“政府的喉舌”逐渐转化为“民众的大舞台”。

一、我国地方级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从2002年开始, 民生新闻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像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武汉台的《百姓连线》、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这些节目都是要让新闻服务于生活, 题材来自于百姓, 通过热线电话爆料、网站征集报料等方式从百姓身边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把老百姓的所想所求通过大众媒体传达出来, 民生新闻以老百姓的视角、老百姓的话语、民本的新闻价值取向来关注民生, 反映老百姓的心声, 真正做到了服务于民, 为老百姓代言的作用, 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二、地方级电视传媒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

(一) 选题重复、繁琐、低俗化

选材重复。一些独特、新奇的新闻被各大电视台转播, 例如新闻《而立男子要认马云做爸爸》就先后在贵州台的《午间道》以及辽宁卫视的《说天下》播出, 新闻重复既浪费了频道资源, 同时几个频道先后播出的同一事件对于受众来说早已没有新鲜可言。

选材繁琐。选材多停留在老百姓的停电、停水、偷盗、邻里琐事、家庭矛盾等生活琐事, 吉林卫视《说实在的》被网友评论成“整天家长里短, 挑拨家庭纠纷”, 关注百姓的生活有点过了头, 让受众憋屈在生活的油盐酱醋中, 无法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也使受众对现实的认识片面化、表面化, 没有深层次的去挖掘生活, 不能给受众以心灵启迪。

选题的低俗化。很多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偏向揭露个人隐私, 用被采访对象的隐私换取收视率, 例如新闻《浙江:不满14岁女孩厕所产子》也是在各个电视台转播。新闻报道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但是在新闻选材上如果没有先考虑到新闻的导向作用, 没有考虑到对社会的引导作用, 是民生新闻的“暴力”体现。每天大量的诸如此类的报道, 无意中传递出诸多错误的社会信息, 误导了电视观众, 错误地将电视屏幕集中表现出的社会陋习解读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现象, 并人为扩大了普通民众与社会精英的距离。

(二) 主持跟风

形象上, 各地民生新闻主持人脱去庄重严肃的西服, 换成青春靓丽富有个性化的时尚穿着, 甚至主持人手里还拿上一些小道具, 例如辽宁卫视《说天下》中蝈蝈的仙女棒, 老杨的扇子, 拥有更加亲民的公众形象;语言上更加朴实、更加幽默、更具有主持人自己的特色, 但是很多时候主持人的评论太出格, 都想“语不惊人死不休”;演播室的布局上, 一些家居氛围取代了庄严肃穆的演播室形象。但是, 各地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风格却越来越雷同, 例如贵州电视台的《午间道》和辽宁卫视的《说天下》无论主持方式、电视的表现形式都趋于一致。

(三) 民生新闻的职能出现错位

民生新闻充分发挥了公众参与监督的“公众意识”, 很多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 往往通过热线电话就会引来媒体的关注, 使问题解决得更为通畅、快速, 充分发挥新闻的服务作用。在收视行为上, 社会地位越低的受众收看民生新闻的频率越高, 在遇到问题时更希望求助于民生新闻。于是很多热线电话甚至代替报警电话, 有事不找民警而是去找媒体, 新闻机构不是政府机构, 虽然其有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的作用, 但是却不能因此产生政府职能。

三、电视传媒民生新闻发展中的突破点

突破点一:民生新闻必须真正领会到什么是“民生”, 而不是通过电视标题去吸引受众。新闻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去了解社会生活, 深入实践, 只有真正融入人民大众中才有“发言权”, 才知道什么是受众最想解决的, 最迫切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去运作、去把握。

突破点二:主持风格体现的是主持人自身的素质, 一个好的主持人应该是一个好演员。主持人不是新闻事件当事人, 并不是所有新闻都是自己采写的, 这就要求主持人会演。主持人要加强个人素质的修养, 主持人风格要和当地的文化形式结合起来, 只有自己的才是独特的, 也才能成为大众的。

突破点三:民生新闻的职能发生错位, 并不是政府职能出现漏洞, 而是民众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充分了解一些法律程序、办事程序。民生新闻的播报应该与政府部门积极配合, 只有相互合作, 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 才能把受众想要解决的问题更和谐、合法地去解决, 社会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总之, 如果我国的地方电视媒体想要在民生新闻上有所建树, 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实事求是, 办出地方特色, 而不只是一味地包装模仿, 同时要注重民生新闻的导向, 真正地了解民生才能为民请命。■

参考文献

[1]段鹏, 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运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10

[2]李建伟, 主持人话题宝典[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7.12

[3]秦中人, 打着“民生”旗号的“新闻暴力”[J], 青年记者, 2005年第6期

[4]朱羽君、高传智, 进退之间:中国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态录[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6

地方电视传媒 篇2

法国哲学家利奥塔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要破除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社会中对理性的偏爱和对感性与直觉特别是视觉感受的歧视,要大声地“为眼睛辩护”。波德里亚也认为,在后现代社会条件下,信息传播和文化娱乐之间的界线已经消失,传媒越来越多地使用过去只有娱乐业采用的各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使信息传播变成抽象思维与直观的视觉感受为一体的“娱乐”行为。这与利奥塔所强调的“为眼睛辩护”异曲同工,都是要强化直观的视觉感受,倡导不加解释的、感性的、娱乐式的文化体验,用快乐、享受的“娱乐”信息接收模式取代“思维式”的信息接收模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追求快乐和享受是人类的本性。当代以“娱乐”形式出现的信息传播,可以说是“出于对现代史上持续积累的心理紧张与生理焦虑进行宣泄的内在需要”。它“解决了当代人生中的一些精神困境问题”[10],并且“在客观上释放人的欲望,起到‘让生活美丽’的作用,体现了对于世俗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关注,是对于此前物质贫乏、精神扭曲时代的一种反驳、一种进步;同时也是当今开放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表现,有其合理的一面”。[11]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最近几年中国电视屏幕上,各种娱乐节目相继出台,反讽、调侃、游戏、搞笑、言情、博彩类节目遍地开花,而《还珠格格》一再重播都能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不小的“格格热”,甚至在文化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收视率都可以达到40%以上。[12]

人们需要轻松,需要感受愉悦,并希望在娱乐的同时接收信息。网络电视传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链接、动画、互动等技术优势,突出了传播的视觉效果,满足了当代受众“寓传于乐”的接收心理,策应了低语境下“快乐”的后现代文化策略。此外,在当代社会,信息作为重要的稀有资源,与其他商品一样,首先要被消费者消费,只有被消费了,才可能实现信息自身的经济价值,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社会效益。当然,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素质尚待提高的社会环境中,大众趣味是需要加以引导的。信息娱乐化也应保持适度,否则就会导致传播文化结构的另一种失衡,一味追求“天天快乐”也会使受众失去对现实真实与否的准确判断。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46.1%的人把电视看成“消遣娱乐工具”,而把电视当作“精神导师”的仅占2.4%。B13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代电视的品味还不够高,还未获得社会精英们的文化认同。因此,在网络电视传播即将来临的后传媒时代,如何正确把握信息的娱乐化,需要全体传播者认真加以思考。

注释:

[1]祁林:《网络思维方式及其对电视传播的影响》,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究会论文集。

[2]秦志希、葛丰:《互联网的“后现代”特征》,全国第七次传播学研究会论文集。

[3]沃纳・赛佛林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版。

[4]赵雪波、龙学锋:《从“十大新闻”评选看媒体的话语霸权》,《现代传播》,第2期。

[5]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6]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版。

[7][8]闵惠泉:《面对跨文化交流的挑战》,《现代传播》,20第2期。

[9]阿兰・莱伊:《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善性中的误读》,《从文化的多样性到人类的普遍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版。

[11]秦志希、刘敏:《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现代传播》,年第1期。

[12]杨钊:《从<还珠格格>的收视率谈起》,《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年第5期。

[13]张同道:《期待与批判:大学生的电视观》,《现代传播》,2001年第4期。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邮编:210003)

【责任编辑:木子】

电视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篇3

电视媒体受少年儿童青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电视机和电视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较高,客观上造成了少年儿童每天接触电视媒介的时间明显多于网络等其他媒介。其二,电视是以一种感性的影音方式来进行传播的,相对于以识字能力为基础的阅读来说,是一种更为轻松的信息获取途径,因此主观上儿童更容易接受。此外,从电视中可以获得知识的观念,已经成为家长、学校和少年儿童的共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他们在电视机前花费更多的时间。

然而,由于电视节目内容复杂多样,我国大部分少年儿童的收视过程又得不到有效的节制和辅导,使得电视在扮演了求知、娱乐工具的同时,也对少儿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在“电视机前的一代”的成长过程中,电视往往以“解释世界”的面貌出现,它对少儿进行知识和观念的输出并对其行为产生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外在行为和内在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认知能力。

电视对少年儿童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他们对电视节目中行为的仿效。少儿行为的发展、形成是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他人的行为或大众媒体中人物的行为,尤其是当这些行为受到表扬或奖励时,就更成为孩子争相效仿的对象。如果他们模仿的是一些公益节目中的人物行为,自然就可以学习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注意仪表等规范的行为,但问题在于当前电视中的公益节目数量较少,而少儿常常会涉猎到本应专属于成人观众的暴力、情爱等场景,对这些场景中人物行为的模仿,往往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据统计,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年从电视中看到1.2万个暴力的镜头,如谋杀、抢劫和殴打等。美国61%的儿童节目中涉及暴力。在我国,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确切统计,但警匪片、战争片、涉案片、武侠片充斥荧屏,暴力镜头自然也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电视中的暴力经常被美化,被描绘成有魅力的、解决争端所必需的甚至不受法律约束的行为,少年儿童看到这些镜头后不会产生对暴力的反感,反而会觉得“酷”,并进一步对其模仿。有意模仿电视、电影上的犯罪方法作案,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大趋势。另外,在无人辅导的情况下接触电视中的情爱镜头,往往会造成少儿对性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这不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还会诱发青少年性犯罪。

电视对少儿伦理观念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其一,价值观念方面,电视是一种大众化的媒体,为了调和多元化受众的口味,它不得不摈弃一些有个性的、特立独行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和观点,它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是统一的、批量生产的。少年儿童的收视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这种统一的毫无个性的观念进行接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丧失了培养自己明辨是非能力的机会,代之以对电视所传播观念的简单复制。在热门电视剧和广告中,“成功”“财富”“理想”等名词,被电视赋予了影像化的“标准”定义,使少儿放弃了自己理解的权利,仅仅是按照电视画面来理解和追求。

其二,伦理道德观念方面,电视所宣扬的一种娱乐性的、不严肃的伦理道德观念,其实是在对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消除,并使得道德断层得以形成。暴力、色情等电视画面,以及一些表现家庭伦理的镜头,不仅仅对少年儿童的短期行为会产生作用,长期来看,这些镜头还深刻影響着他们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并且会影响其成年后的行为。

其三,对世界的认知方面,由于从电视中获取信息十分轻松,不少少年儿童很大程度上放弃了阅读这一信息获取途径转而依靠电视,“获得识字能力——阅读——认识世界”这个经典的认知模式被推翻,儿童认识世界的速度加快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变化,一方面使得他们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更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也使得成人世界的秘密过早地呈现在他们面前,造成了“电视儿童”的早熟倾向。由于儿童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不成熟,认知过程的缩短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混乱,这对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是有害的。

此外,电视所传递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准确的。以戏说剧为例,那些娱乐性质的“史实”已经造成了不少儿童对历史的误读。如果儿童过分依赖电视来获取信息,那么他们成年后将会拥有一个漏洞百出的知识体系。

立足长远,要最大限度地抵消电视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就应当从影响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家庭小环境两个层面入手,调节儿童的电视收视,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净化了的电视文化空间。

首先,应加强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控制,从根源上减少电视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广电总局前段时间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观众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而代之以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秀影视剧。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刺激更加多样化的优秀影视剧的产生,一方面也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荧屏。另外,“电视分级”制度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收视的调节和引导。学校和家庭应鼓励青少年多阅读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书籍,防止他们沉迷于电视、无节制地延长花费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对于一些电视节目内容,家长应加强对少年儿童的辅导。

地方电视传媒 篇4

关键词:河北,影视传媒,民间文化

一、引言

影视传媒作为综合性艺术, 自其诞生之日起便紧紧与其存在环境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联系在一起。新世纪以来, 中国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在诸多方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首先, 经济全球一体化。伴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磨合与调整, 中国进一步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其次, 政治多元化。面对多元政治体制下的政治主张和文化态度, 中国更加开放与包容;再次, 科技迅猛发展, 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全球网络化平台愈发广阔, 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因素无一不渗透到影视传媒领域, 作用于影视传媒的发展。

河北省作为距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近的地区, 接受国家路线、方针及形势变化的影响较为迅速和深远。在新形势下, 河北传媒亦表现出新的特征。总体考察河北省影视传媒的发展演进过程, 可以看到河北传媒在传播介质上的坚守与演进, 在体制改革上的大刀阔斧, 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大胆突破, 在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的推陈出新。河北传媒正在实现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条顺畅无阻的坦途, 伴随着传媒业面临的巨大市场机遇, 也夹杂着转制中的阵痛、多方利益的调整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等诸多挑战, 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

二、多媒介聚合下的河北影视传媒

新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影视传媒作为与科技发展联系最紧密的艺术门类, 几乎每一次科技变革均会带来传媒业的震荡。科技进步催生了一批新的影视传播媒介, 网络、手机等诸多媒介呈勃发之势涌现, 给河北传媒带来两方面影响。首先, 新兴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 分化了传统传媒介质下的受众群体, 给旧有影视传媒机制带来冲击与挑战。面对新形势, 有传媒研究者或影视专家表示担忧与惊惧:传统的影视传媒会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正如上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与普及时, 传媒界惊呼:“广播将被电视取代”、“报业寒冬已经到来”。然而, 广播与报纸行业在经历电视冲击带来的阵痛后, 改变自身的媒介定位, 进行经营理念的变革, 拓展新的媒介功能, 不仅使自身走出低谷, 还迎来了行业的持续发展。与之类似, 河北省传统的影视传媒业也在挑战中探寻着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 科技进步也给河北影视传媒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影视传媒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创新成为打造影视传媒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网络和移动电话的出现以及两者向影视传播媒介的演变即为科技进步的产物。两者的融入增加了影视节目的传播渠道、锁定了更多传统传播形式受众群以外的收视群体、极大地拓展了河北影视传媒的发展空间。此外, 数字技术在影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开拓了新的节目形态和影片类型, 为影视传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一) 新兴媒介的特性。

自上世纪80年代网络和移动电话出现, 至新世纪初的迅猛发展, 两者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最初的办公工具和通讯设备演变为媒体平台, 越来越多的媒介功能被发掘出来。作为新媒介, 两者并不是自发、孤立的存在。正如罗洁·费德勒讲到:“它们都是从旧的媒介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新的传播形态出现时, 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消亡——它们会继续演进与适应。”河北影视传媒与新兴媒介的联姻正暗合了费德勒的观点。网络和手机能够成为新兴媒介, 参与影视传播活动首先是缘于传统影视传媒在传播内容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网络和手机具备三大特性。其一, 开放性。网络和手机支持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 满足受众对大信息量的需求;其二, 迅捷性。网络可以随时接收信号, 收看影视节目。手机更是个人的随身移动媒体, 在拓展语音通话的工具性功能后, 成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媒体终端。将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兼容统一, 改变了传统电视和院线等影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其三, 互动参与性。网络和手机本身即是人际交流沟通的介质和工具, 在此平台上受众发布信息、交换对影视节目的意见, 以及参与节目构建均具备天然的优越性。

(二) 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的互渗、补位。

网络和手机的三大特性使其具备成为新兴媒介的传播功能, 并以自身新鲜独到的特质作用于影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石家庄电视台在制作反映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的栏目时, 公开向社会征集通过手机和照相机拍摄的图片来反映三年大变样的主题, 使受众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网络和手机在影视传媒中的运用, 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的角色, 也改变了大众传媒单向输出的传播方式。面对新媒介与新形势, 河北影视传媒采取了开放和兼容的态度。主动融入新媒体, 并将新兴媒介纳入自身的媒体运营中。突破了影院和电视机的单一传播介质, 兼容网络和手机的传播方式, 多渠道抵达受众终端。传统影视传媒与新兴网络手机等媒介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有利于双方的共建和共赢。网络和手机在影视传媒中获取传播内容, 强化了其作为新兴传播媒介的根基和核心动力;影视传媒通过网络和手机平台获得更多与受众接触交流的机会, 拓展了传播渠道, 有利于吸纳更为广泛的收视群体。与此同时, 与网络和手机的联姻, 有利于传统影视传媒倾听受众的声音, 获取受众的反馈信息, 从而进行节目形态和内容等诸多方面的调整, 以满足受众需求, 促进传媒业自身的发展。

(三) 数字技术在河北传媒中的应用。

借助科技的发展浪潮, 河北电视台全台的摄、录、播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 其中数字化播出系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河北省各地市级、县级电视台也处于数字化进程之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河北省影视传播的媒介终端日益多样与便捷, 凸显人性化发展。河北省积极推进有线数字化的整体转换工作, 是有线电视用户增长幅度较大的省份之一。数字技术带来的另一种接收影视节目传播的媒介即为移动数字电视。包括省会石家庄在内的绝大多数地市已于公共汽车上安装了移动数字电视。移动数字电视是电视和户外媒体的数字化结合, 满足了当代社会受众流动性强的特点, 为流动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和娱乐服务, 突破了上世纪80、90年代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旁的群体收视习惯。显现了电视的个人化媒介潜质。此外,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就河北省农村人口众多这一特点, 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 河北影视行业将触角伸向农村, 积极开展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的建设及业务合作。拓宽了河北省的影视市场。在河北省的城市院线中, 多厅影院建设已成为城市院线的发展趋势。农村、城市两手抓给河北传媒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使之呈现活跃、繁荣的良好势头。

三、河北影视传媒双重属性的解读

影视行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河北省影视传媒事业性、产业性并存的双重属性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根源。突破事业性单一属性后的双重属性势必作用于影视传媒的发展, 影响传媒业的方方面面。

(一) 河北影视传媒双重属性的形成。

影视传媒艺术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个体, 它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以及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催化, 河北影视传媒也改变了长久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事业属性。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 其产业属性逐渐显现并日趋明显。市场的导向作用、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中国的改革是在保证政党和原有政治制度原则上不动摇的大前提下进行的, 因而, 河北的影视传媒不可能走上一条完全背离原有轨道的发展路线, 影视传媒事业性与产业性并存的双重属性最终形成。河北影视传媒的双重属性最终作用于影视传媒的发展, 对传媒业的经营状况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 双重属性下河北影视传媒的经营状况。

影视传媒的双重属性, 使其逐渐退出以国家统一统筹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的经营模式。转而以企业化经营为主, 实行制播分离, 进行频道专业化管理, 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各类经营主体逐渐进入新闻、宣传类节目以外的影视节目的制作中, 扩大了传媒机构对社会资金的吸纳, 有力地整合了社会资源。自新世纪以来, 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为例, 中小型的影视制作公司不断增加, 它们分别进入省、市级电视频道的节目制播中。河北电视台现有的七个频道和石家庄电视台的四个频道, 均实行频道专业化管理, 每个频道有各自主司的节目类型和内容。为民营影视机构准入提供便利条件, 有利于其根据不同的受众类型定位节目形态和风格, 也为电视台进行分众化经营营造条件。两者互为对方提供发展契机, 创造出不俗的收视成绩。虽然目前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规模有待于扩大、水平亟待提高, 但将众多分散的资源和力量汇聚到影视传媒的行业中, 也不失为河北省建立影视传媒开放格局的良好开端。

在事业性与产业性双重作用下的河北影视传媒, 必然涉及到一个更为严峻和严肃的话题:人事管理和产权调整。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 必然将稳定、固定化的事业性质下的人事管理逐步推向市场, 接受市场的选择与调配。更为核心的则是影视传媒的转制与产权调整, 从事业到企业、由国家到个人, 传媒业要协调的不仅是个人的利益, 还包括个人和团体的关系, 团体和团体的关系。最简单的例子, 如若一个栏目经营不善, 那么他面临的命运就不再是单一事业性质下的人员重组和节目调整, 而可能是人员下岗和栏目“倒闭”的严峻形势。事业经营为主转为市场选择和竞争为主的经营模式, 给河北省传媒业带来新的选择和机遇, 也使其面临巨大风险与挑战。

经营模式的转变势必带来影视传媒传播功能的变化。在单一由国家经营的事业性属性下, 河北省影视媒体与全国媒体一道肩负着党和国家的宣传工作, 引领全民的舆论方向, 作为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而存在, 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进入双重属性下企业化经营时期, 影视传媒机构大都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媒业必须充分重视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收视喜好, 逐渐拓展自身在信息传播、经济资讯、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功能。影视传媒只有激发自身的多样化功能, 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 影视传媒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实体, 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一种文化产业形态, 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协调好社会效益、公众利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河北影视传媒的隐忧

河北省地处环京津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 在了解媒体政策动态、吸收先进理念、借鉴媒体经营经验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 作为省级或地市级别的地方媒体经营机构, 其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在其发展道路上存在多重隐忧。

(一) 客观条件的制约。

首先, 资金限制。一个影视制作机构 (包括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甚或民营影视制作机构) 的正常运行, 需要良好的设备、优秀的创作团队和精到的影视节目制作。仅就这几方面粗略统计, 一个省级卫星电视台的生存至少需要一亿元以上的资金来维持。而日渐远离国家财政统一统筹拨款的影视传媒机构需自负盈亏, 资金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 由于资金的限制, 河北省各级影视制作机构的制作和播出内容势必要受到影响。反映在播出速度、播出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受关注程度等方面。反观央视类的国家级电视台, 雄厚的资金给其带来的发展优势是其他传媒机构难以比拟的。以新闻类节目的制作为例, 央视众多记者分赴全球各地, 无论何时何地有重大新闻发生, 均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央视的荧屏之上。而省市级地方电视台则很难播出在国内、国际产生重大影响的新闻。另外, 凭借经济实力, 央视可以轻松得到大剧的首播权和独播权。而省市等地方电视台则需审慎思忖, 反复比较和研究, 进行有限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影视传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第三, 除资金和制播内容外, 人才或优秀团队的缺失和流失同样制约了河北省影视传媒的发展。尤其是河北省临近首都, 其传媒业起步早、发展速度惊人、行业运行成熟, 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 人才流失难以避免, 这是包括河北省在内的省市级地方影视传媒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二) 制度监管的欠缺。

面对市场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吸引, 部分传媒机构不顾影视节目应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追求, 一味迎合受众的喜好, 甚至是一些低级趣味。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媒介的盛兴, 网民迅速激增, 一些低俗、暴力的内容流窜于网络之上。对网民的毒害可想而知, 尤其对辨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 后果更为严重。而网络中侵犯隐私权、著作权等问题亦层出不穷。在网络等新兴媒介介入影视、报纸、出版等行业的运行和内容的传播过程中, 一系列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可以说, 在网络等新兴媒介运行之初, 便缺乏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应采取的预案和措施;在其发展过程中, 政策的干预则略显滞后。不可否认, 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一个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而网络等媒介勃兴带来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普遍性。但仅以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推想出去, 单纯依靠媒介自觉很难实现其健康发展。媒介的运行需要必要的、前瞻性的计划和实时的测控规范。就河北传媒业来讲对新兴媒介的管理、对传统媒体的规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五、本土作战:河北影视传媒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客观来讲, 河北省影视传媒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存在诸多阻滞与困惑。需聚合影视传媒行业内外多重资源来探寻河北省传媒业的发展方向。综合河北省的基本情况、地理文化等特征, 河北传媒与河北民间文化相结合是一条可以净化河北传媒的发展环境、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能够实现两者的共建多赢, 应作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策略长期坚持下去。

在河北省传媒业的发展过程中, 以网络媒介为代表, 带来对传统媒介产业运营上的冲击, 以及传播内容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需要政府加强对传媒规范运营的外部监管, 健全文化体制, 以政策、法规等保证行业发展有章可循, 并进一步完善。而在行业体制健全、步入正常、成熟的运行轨迹之后, 则更多地需要媒体自身的自觉。另外, 资金、人才缺失或流失这类问题并不能依靠政策法规在一时之间迎刃而解。因而要促进河北省影视传媒的发展就要由传播内容入手。

既然省市级影视制作机构难以像央视一样制作播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的节目内容, 获取全国受众的收视关注。那么与本土文化结合, 探寻地方受众的收视心理和习惯, 争取地方民众的收视、支持就成为河北省影视传媒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与本土文化结合就要求影视传媒要深入民间和大众、与民间文化紧密相连。河北省作为民间艺术大省, 民间文化牢牢根植于大众和民间, 对大众的影响深远而巨大。故于影视节目中渗透民间文化的内容对河北省的大众来讲, 无疑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而影视传媒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传播民间文化的优势。由河北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 以植入式宣传的方式展示了河北省沧州地区的风土人情、介绍了沧州的饮食、武术和医术等民间文化。由于民间文化的传承性强, 因此反映古代题材的电视剧同样能够在当今的受众中产生心理和生活习惯上的共鸣。以区域和心理上的切近性, 在河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赢得良好的收视成绩。

民间文化的介入为河北影视锁定众多本土收视群体, 带来良好收视的成绩, 并以历经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打动、感染更为广泛的受众。使河北影视的传播内容皈依朴素与纯净, 在大众喧嚣中寻找到一片文化净土。与此同时, 影视传媒对民间文化的展现也宣传了河北省的风土人情、民俗和历史, 加强了河北民间艺术的影响力, 能够带动地方旅游业或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双方的共建和多赢, 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 两者应互相取补, 共同进步。

六、结语

在科技发展、政治制度改革等社会环境的变迁中, 河北省影视传媒由媒介载体、体制制度到经营模式、播出内容等方方面面均发生重大变化, 并于变化之中取得显著的成绩。然而另一方面, 河北省影视传媒业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等问题又亟待解决。综合分析, 集中、稳固河北省受众群、与本土、民间文化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手段。可以说, 民间文化是滋养影视传媒的一片沃土, 影视传媒是传承、宣传乃至保护发展民间文化的重要手段。与民间文化的有机结合, 是新形势下河北省影视传媒业的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应作为其发展策略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编写.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贾乐荣主编.新世纪大众传媒的发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三基传媒手机电视动漫类合作协议 篇5

合 作 协 议

本合作协议(“本协议”)于2010-年月日在杭州签署,签约各方为:

甲方:杭州三基传媒有限公司(播视网)

电话:0571-87755600

传真:0571-87755622

法定代表人:王刃

业务联系人:项振华

通讯地址:杭州市文三路478号华星时代广场A座

1205室

邮编:31001

3鉴于:

甲方杭州三基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主营播视网视频网站及手机视频运营。播视网拥有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批准其开展视频播放和节目集成运营音视频业务。公司集成和传播国内外优秀的音、视频节目,与各大手机电视运营商签订了长期内容合作协议,向其平台提供手机视频节目,并且已开发完成自主独立知识产权的手机电视客户端等移动终端应用平台。

乙方

为充分发挥甲乙双方各自优势,共同拓展市场,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定义

节目:指由乙方依照本协议提供、确认、并合法许可甲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移动播出平台向其登记用户播出的综合性节目。

移动播出平台:指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网络传输,注册用户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接收,播放视频、音频和其它多媒体格式的节目内容,提供移动网络数据增值业务的应用环境。

乙方:电话:传真:法定代表人:业务联系人:通讯地址:邮编:

无线增值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无线网络,适合移动终端使用的手机流媒体及回铃音、WAP/JAVA等产品。

二、合作内容

2.1 甲方提供内容运营平台以及无线增值业务服务平台,乙方提供节目内容资源,双方合作向移动播出平

台登记用户提供动漫类节目,并合作开发基于乙方所提供节目内容之上的无线增值产品。

2.2 甲方的运营平台包括:播视网WAP移动平台,bobo手机电视客户端,与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和

无线增值业务建立的收费平台等。

2.3双方共同推广业务,共享合作内容的收益。

三、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3.1 甲方负责处理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手机电视运营商等的相关合作洽谈、沟通、联络工

作。

3.2 甲方负责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手机电视运营商等进行合作业务的收益结算,同时有义

务向乙方出具相关的合作业务收益证明文件。

3.3甲方负责提供本协议项下合作业务顺利开展所需的经营资质。

3.4 甲方拥有在双方合作项目中获得收益的权利。

3.5 为保证本协议项下的合作业务不违反中国信息产业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甲方有权利对乙方

提供的内容产品的合法性、正当性等进行审查,如果发现内容产品违法、不正当或有其他不恰当的内容,有权利删除、修改。

3.6 甲方自收到乙方提供的第一批节目内容的次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上线工作。

3.7 甲方向乙方开放内容查询后台,方便乙方随时了解业务运营情况和内容点击情况。

四、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4.1 在合作期间内,乙方负责内容节目和无线增值产品的策划、编辑、协助测试。

4.2乙方负责提供合作项目的信息内容,保证准确、及时提供信息内容,保证其提供信息内容合法,并保

证按双方约定对内容进行更新和维护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保证节目持续的、可发展的收入。

4.3 乙方负责保证相关移动增值服务产品的内容质量,并保证产品内容来源的合法性及信息的准确性。

4.4 乙方提供的产品内容不得有以下性质的信息:

4.4.1 4.4.2 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危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愚昧迷信的;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发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4.5 乙方拥有在双方合作项目中获得收益的权利。

4.6 乙方应保证其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不侵犯第三人的版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权利,不侵犯第三人的商业秘密

或个人隐私,不泄露国家机密或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承担因违反这一保证所引起的一切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责任。

4.7 乙方负责将内容源文件根据技术规范和制作格式完成产品的最终适配。技术规范在双方签署协议后由

甲方提供给乙方并做适当的培训和指导。

4.8 乙方首次提供内容不少于20条,以后每周固定提供7-10条内容供甲方每日更新。

五、收益分配及结算方式

5.1 甲乙双方商定,按甲方实际收到的就本协议下的项目与甲方合作的运营商的信息费(以下简称实际收

入)分成,分成比例:甲方: 30 %;乙方: 70 %。

5.2 实际收入是指甲方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手机电视运营商获得的实际分成。运营商分

成比例遵循甲方与运营商所签署的合作协议内容。如遇运营商调整标准,甲方应在接到通知后2 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乙方。

5.3 结算方式:

5.3.1

5.3.2 甲乙双方约定,每2个月为一个结算周期。甲方应在收到运营商结算款项的日内向乙方提交上一期的收入统计报表。双方对报表确

认无误后,按报表金额进行结算。

5.3.3 在双方确认报表金额后息费分成结算给乙方。

5.3.4 乙方帐户信息:

5.4 税费: 甲方和乙方应各自负责其在本协议项下合作业务法律规定的相关税费。

六、协议有效期限

6.1 有效期年月月

6.2 本协议合作期满前30日内,根据双方意愿就本协议续签或变更事宜进行协商。

七、商业秘密

7.1 甲乙双方应对其通过工作接触和通过其他渠道获知的有关对方的商业秘密严格保密,未经对方事先书

面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及向第三方披露。

7.2 除本协议规定之工作所必需外,未经对方事先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复制对方的商标、标志、商业信

息、技术及其他资料。

7.3 除非相关信息先前已经合法地向公众公开或因其他原因为公众所知悉,否则任何一方不得将在本协议

订立过程中获得的订约他方的经营、财务和技术等信息泄露给任何第三方或将该信息用于与本协议无关的事项,无论该信息是口头形式的还是书面形式的。

7.4 因各方的主管、雇员、顾问或者其他代表(“相关人员”)在订立、履行本协议的过程中可能了解相关的保密信息,甲乙双方在此确认,在相关人员介入本协议项下的合作事宜之前,该等相关人员已经知悉本条第1款、第2款、第3款所述之保密义务的约定并明确表示遵守之。

7.5 除非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或政府部门的强制要求予以披露,在没有事先给其他各方以书面通知并因此而

得到其他各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各方应避免对协议中所涉及的合作做任何公开的宣称或申明。如确需公开宣称或申明,甲乙双方应事先协商一致。

7.6 对于甲乙双方合作的内容,除在本协议所规定的范围使用外,甲方不可在其它地方使用。

八、争议的解决

8.1 凡因履行本协议所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8.2 如双方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三十天内无法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杭州仲裁委员会进行仲

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任何一方均有约束力。

九、违约责任

9.1 由于一方不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义务或严重违反协议,造成本协议不能继续履行或无法达到本协议规定的经营目的,即视为违约,守约方有权向违约方索赔,并有权依据相关法律和本协议的约定终止本协议。如双方经协商同意继续合作,违约方仍应赔偿守约方的因此而遭受的全部经济损失。

9.2 在本协议合作期间,由于不能预见其发生和后果或虽能预见但不能防止和避免的不可抗力事故及与甲

方合作的移动、电信、联通运营商调整其政策,致使本协议不能按约定的条件履行时,遇有上述不可抗力事故的一方,应立即将事故情况通知对方,并应在十五天内提供不可抗力事故详细情况的书面说明及协议不能如约履行或者需要变更履行条件的有效证明文件。根据不可抗力事故对本协议履行的影响程度,由双方协商决定是否解除协议、或者部分免除本协议项下的责任、或者延期履行协议。

9.3 如果本协议一方有任何违约行为,该方应按本协议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本协议双方对

违约事件均负有责任,则双方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尽管有以上规定,任何一方均不因本协议就任何间接的损失或损害对本协议他方负责。

十、适用法律

本协议受签订本协议时及其后颁布的中国法律管辖,并按照受签订本协议时及其后颁布的中国法律解

释。如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与本协议有关的事项进行规定,则可以参照国内通常的商业惯例履行本协议。

十一、协议生效及其他

11.1 本协议自各方授权代表签署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11.2 本协议任何条款的无效,不影响本协议的其余条款的效力。

11.3 经甲乙双方书面同意的协议附件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协议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需变更

或终止本协议的履行,协议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予以明确。

11.4 本协议一式份,双方各执份。

(以下无正文)

甲方:杭州三基传媒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签字):

(盖章)

日期:

地方电视传媒 篇6

1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传播方面的对比差异分析

1.1 传播时效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网络传媒较电视传媒在传播方面更具有时效性, 一是由于网络传媒基于互联网这一载体, 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查阅新闻, 观看视频, 同时还能及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发布的信息, 完全不受地域的影响;二是当人们一时间错过了及时的信息, 通过搜索功能同样能观看到及时的社会动态。而电视传媒只能在固定的播放频道或是时段才能看到所需信息, 甚至有些信息人们通过其他途径早就已经获得了的, 也就失去了信息的及时性这个意义, 此外当人们错过了播放传播时间, 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可以再一次观看, 所以说电视传媒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不及网络传媒。

1.2 传播交互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以往的大众传媒方式都是由特定的信息发布方, 专门的信息编辑人员通过编排来发布的, 所以人们只是信息的接受者, 电视传媒也是如此。但是在网络传媒中, 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 而且这种途径也能在无形中增加新闻发布的及时性, 正如当下的拍客就体现了网络传媒的民众性, 此外主动发布即时信息, 增加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感和价值, 这也是电视传媒所欠缺的一点。

1.3 传播真实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正是因为在网络传媒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发布所见所闻所感, 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有些恶意宣传或是低俗, 不真实的信息存在, 导致接受信息的人信以为真, 对其价值观念或是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这也是网络传媒不可消除的一个弊端。但是作为传统的电视传媒, 有健全的信息发布团队, 严格的信息筛选条例, 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得到提高, 所以电视传媒的权威性较网络传媒获得的认可度更高。

1.4 传播直观感的对比差异

当举办大型晚会或是体育比赛时, 电视传媒通过卫星接收信号能将现场的情况通过清晰流畅的画面传递给观众, 带给观众极强的现场形象感和过程体验感, 因此会更加直观和富有感染力。但网络传媒要想在网络上发布第一现场的表演或是比赛时, 只能通过电视传媒的信号在网络传输, 这样会造成信息的滞后, 以及在网络的影响下, 还有可能出现画面不流畅的现象, 所以在直观感受上较电视传媒效果差。

2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信息反馈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接受信息者可以随时发表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意见, 同时也会及时有相应人回应, 正如目前的微博互动就体现了这一点。相比于电视传媒来说, 信息接受者虽然也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是写信的方式, 信息反馈的效率会低很多。

3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使用人群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传媒由于需要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或是电脑打字, 因此其使用人员以青年为主, 且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 但是电视传媒作为传统大众的第一传媒, 在使用人群上不具有局限性, 老少皆宜, 而且绝大多数中老年人群还是将电视传媒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渠道。

4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改革发展方向

鉴于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对比差异分析发现, 各有各的时代特性, 因此可以对不同传媒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缺陷的改善, 促进各传媒的发展以及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信息资源。

一是电视传媒应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结合互联网技术, 比如现阶段的网络电视, 实现了给人们提供大量视频欣赏的目的, 同时还设置了个性化的双向服务,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对视频的喜好和兴趣来挑选节目, 并且能和网络视频一样进行回放以及储存等。电视传媒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发达, 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这样不仅让节目的编排和制作更符合时代潮流, 而且电视制作团队通过阅读网络中的大量信息, 再对事件做采访或是发表观点时会更有深度。此外增加电视传媒与观众的互动性, 及时了解观众对电视传媒的详细需求, 让电视传媒更人性、科学, 方便用户使用, 比如现阶段的微信摇一摇参与电视互动就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 让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的积极性更高。

二是网络传媒, 虽然网络传媒是当下的热点传媒, 而且通过网络能所搜寻到很多电视节目, 甚至是国外的, 这是电视传媒的不足之处, 但却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让有些视频播放的内容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网络传媒应效仿电视传媒加强监管力度, 成为文明和诚信网络, 给接受网络传媒信息的人提供积极地正能量。此外网络传媒最主要的是技术的投入和更新, 目前国外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不断推出最新的网络视频技术, 所以国内的网络传媒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因为技术的革新能给信息接收者更好的享受, 同时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力的位置。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差异性, 发现两者在传播时效性、直观性、交互性以及真实性这些方式上有所不同, 而且在信息反馈以及接受人群方面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认为电视传媒和网络传媒应互相优势借鉴, 为将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电子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且其所具有的特性对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 由此本文主要探讨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存在的不同点, 从而找到不同传媒新的发展突破点。

关键词:电视传媒,网络传媒,差异

参考文献

[1]闫俊杰.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1 (12) :482-483.

[2]胡军琅.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29) :137.

电视传媒“触网”模式分析 篇7

“戴着围脖, 看东方卫视春晚直播”——虎年大年初一, 在新浪微博首页的显著位置, 这则广告传递的信息及其呈现的趋势, 正好应和了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2010年初所说的, “ (广电部门) 要打破传统节目生产方式, 更好地汇聚网民力量、依靠网民智慧”。

的确, 在当下, 网络已成为电视业者、学者与决策者在观念与实践层面无法回避的关键词。本文将分析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与台州电视台的典型案例, 试图获取自办网站、门户合作、视频渗透、博客互动等不同方面的“中国模式”之经验及理念。

自办网站:从凤凰卫视到凤凰网

当前, 几乎所有的中国电视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虽然, 客观地说,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徒有其网, 是标榜创新的“面子工程”;但是, 还是有一些值得一书的案例, 如凤凰网。

电视媒介要建立自己的网站, 必须在开始的时候, 思考一个问题:网站究竟用来做什么?

1998年始创、2006年再造的凤凰网, 其演进历程, 清晰回答了这一问题:建立凤凰网, 可以让并未全国落地的凤凰卫视的节目通过其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可以“网罗”替代“落地”拓展渠道与受众。于是, 那些喜欢凤凰卫视节目却接收不到凤凰卫视信号的观众, 就会去上凤凰网。他们的这一选择, 不仅为凤凰网提供了流量与点击数, 更把凤凰卫视的品牌影响力、忠实度带给了凤凰网。

从凤凰卫视到凤凰网, 再到以凤凰网为主体的凤凰新媒体, 其中变的是渠道与平台, 不变的是品牌与视角。此事予人的启示是:电视, 作为传统媒介的典型代表, 在进入网络乃至更宽广的新媒体世界之时, 必须学会在最大程度上将自身已有的优势, 以恰切的方式推演到网络及其他新媒介形态中。当然, 在推演的过程中, 不同的电视机构有着不同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 在凤凰网, 体现为突破国内落地之限;在央视网, 体现为打造国际传播平台;而在芒果TV, 则体现为湖南地面节目的全国性播映。

在渠道上, 凤凰网突破了凤凰卫视的传播限制;在内容上, 凤凰网更多承续了凤凰卫视的节目资源:将凤凰卫视的各类热门节目进行拆分重组, 重新命名, 并以一种门户的方式, 按不同的频道进行细分。这样一来, 凤凰卫视的内容经过“网络语法”再编辑、加工, 就成为凤凰网最为核心的稀缺内容。拥有这样的稀缺内容,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凤凰网能够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2008年收入超过两亿元, 流量达到中国综合门户第五名;并在2007年、2008年, 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

门户合作:北京电视台的“网络互动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 作为中国电视屏幕上每年必有的保留项目与规定动作, 已略显疲态。电视媒介该如何创新?特别是面对春节——这一收视与广告的黄金档期, 该如何应对?北京电视台在2010年初, 以“网络互动春晚”的模式在中国春晚史乃至中国电视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

这特殊的一笔有两位“合写者”——新浪网与北京移动。通过与这“两大门户” (分别是门户网站和3G门户, 但此处主要讨论门户网站) 的合作, 北京电视台“网络互动春晚”第一次将“三屏合一”尖端技术理念融合进传播平台。

观众不但能在北京电视台以传统方式欣赏高清晰画质的“网络互动春晚” (今年腊月小年到除夕前夜连续七天在卫视晚间黄金档播出, 并在除夕重播精编版) , 还可以在新浪、移动WAP官网、BTV在线等处观看, 并实现即时互动。

除了播出平台的拓展, “网络互动春晚”因为拥有了门户网站的支撑, 节目来源也全面倚重于网络。于是, 自荐草根、网络红人以及当红艺人只有通过网民的票选, 才能出现在晚会现场。一方面, 票选活动本身, 即是拉近节目与网民之间的距离, 而作为网民主体的年轻受众也会通过此般互动设计将视线重新转到电视媒介, 缓解了电视观众的老龄化趋势;另一方面, 挑选合适的节目, 往往是各种晚会、特别是春晚的导演组最为犯愁的事情, 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确定节目名单, 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可以避免导演组“拍拍脑袋”单向决策。

平台有了, 节目有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编排了。正是因为和新浪合作, “网络互动春晚”在编排上具有重大的突破, 不再像传统的电视晚会那样一本正经地报幕、过场, 而是汲取了网络的自由精神与多元风格, 节目的衔接、主持人的串联乃至镜头的使用都突破常规, 给人以非常清新、青春的感觉。

与门户网站的合作, 也让“网络互动春晚”扩大了招商运营的门户。客户的广告回报将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屏幕, 而是在电脑以及手机屏幕上皆有展示。

视频渗透:东方卫视《全家都来赛》的“网络赛区”

2009年中改版的东方卫视, 其“风从东方来”的声势也在网络传播中呈现出一种海派的腔调。这一腔调并入了两大知名视频网站——优酷网与土豆网——的和鸣, 在特别节目《全家都来赛》当中得以铿锵展演。

《全家都来赛》是一档以推广世博为目的的家庭才艺类选秀节目。一般而言, 电视选秀节目的习惯性操作都是设置不同的赛区, 越大型的选秀可能涉及越广泛的地域 (比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等) , 但地域概念往往停留在地理层面。东方卫视却在此处进行了理念再造, 将地理区域拓展到虚拟空间, 在网络世界中设置了两个赛区, 即优酷赛区与土豆赛区。

《全家都来赛》还特别设计了土豆网和优酷网选手进行对决的专场节目, 双方分别派出六组选手进行比拼, 其中的优胜者直接进入该节目全国四十强的名列中。这一场的比赛实况也在东方卫视、土豆网、优酷网进行同步直播。

“网络赛区”的设置, 赋予网络以真实世界的质感与能见度, 给电视行业的启示在于:网络, 虽然“摸不着”, 但是“看得见”, 将大大拓展电视媒介的空间及触及面。优酷网与土豆网确实为节目提供了颇有亮点与新意的选手资源, 比如优酷方面2009年选秀节目《绝对唱响》的人气选手任晔, 土豆方面的中国版苏珊大妈——黑妮;并且两家视频网站在网络中也为《全家都来赛》节目的推广、相关视频的发布提供了异常优质的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 优酷网与土豆网的两大“网络赛区”本身即颇具媒介策划与运作的亮点与新意, 具有“媒介事件”的价值, 独具卖点。

“网络赛区”的设置, 使得电视媒介与视频网站双赢:选秀节目, 以较低的成本在网络中获取选手资源以及展开选拔比赛, 并且免费获得了网络宣传的契机;视频网站通过与优质电视媒介平台的对接, 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并体现出正版化、正规化、主流化的发展趋势。

如若“网络赛区”得到更广泛且深化的推广, 电视选秀节目的格局与模式也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升级。

博客互动:台州电视1套的团队博客

上述三个案例均来自于卫视平台。事实上, 除了央视以及省级卫视, 省级地面频道、城市电视台的网络实践, 也为“中国模式”提供了若干案例, 如台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即台州电视1套) 的团队博客建设与推广项目。

在浙江台州, 台州博客网是当地人气最旺的社会网络平台之一, 对于当地的公共事务与民众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并具有5万多的博客人数。几乎所有与台州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时, 台州博客网总会以各种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我在台州电视1套挂职刚刚开始, 也被频道同事邀请加入注册在台州博客网上的团队博客。

一个城市电视频道是如何与一家本地博客网站发生互动, 且提升传播功效的呢?

其一, 上至频道总监, 下至刚入行的记者, 都在该团队博客上注册、撰写博文, 一种基于网络社群的团队意识由此建构了起来。笔者在加入该团队博客之后不久, 通过撰写博文、留言、评论等方式, 对台州电视1套及同事们的认同感的确增加较快。

其二, 由于是在一个公开且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博客网站上开设团队博客, 因此该频道记者、编辑们的工作、生活状态也较为公开地呈现于博友面前, 增强了博友对于电视工作特别是台州电视1套的理解与支持 (当然, 也必然会有若干批评与争议) 。

其三, 台州电视1套的电视业者, 如漫步西江、吉祥、晨风中雪 (皆为博客名称) 等, 他们的博客获得了海量的网友支持。该频道可以通过这些“种子博客”的个人化、个性化渠道, 推广宣传在电视媒介平台运作的某些特别节目或者大型项目。

其四, 台州电视1套运作的某些重大节目, 也可以在团队博客当中直接开设“节目博客”, 通过台州博客网的平台吸引人气、扩大影响, 比如2009年举行的“台州新主播·电视主持人大赛”就设立了专门的博客页面。

其五, 通过较长期以来在台州博客网上的良好表现, 台州电视1套通过团队博客的形式, 也获得了线上、线下大量的社会资源。笔者就曾接触过从台州博客网走上电视的多位博友, 他们的身份是访谈嘉宾、评论员、节目表演者……

浅析现代电视传媒的责任 篇8

1 电视传媒特点和发展现状

电视传媒的主要特点有:时空容量大, 便于观赏传播, 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场面生动逼真, 突破以传统媒介的单一性与局限性。电视传媒是大众获取信息、认识外界事物、娱乐消遣、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正因如此, 精力充沛、猎奇心强、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青年群体对电视传媒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之所以容易成为年轻人的主要引导媒介, 都是由于电视媒体的各种新信息、新动态、新风尚所造成的。推动传统文化与停当时代相结合, 使用年轻人都能有较高的兴趣接受, 这已成为电视传媒的主要社会责任。

电视传媒随着时代发展, 也慢慢开始出现了不良的倾向:现代电视传媒各种大同小异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 似曾相识的内容比比皆是, 而这些内容都只是单纯的追求感官刺激, 大多内容都是哗众取宠, 不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己经缺乏观赏性;收视率是王道, 已经成为电视传媒愈来愈看重的东西。节目类似频频出现, 这既浪费了时间资源, 也暴露了传媒急功近利为了提高收视率, 的糟糕现象;模仿之风日渐突出, 各大节目都无法突出自己的特色;传媒商业化, 利益化大于责任化, 商业化在节目品质下降的同时越来越多, 虚假广告, 广告冠名充斥着整个荧屏, 其危险之严重, 已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教育及接受知识的健康状况。

2 现代化进程中现代电视传媒的责任与使命

2.1 严格履行公共责任

公共信息的传播载体和公众舆论阵地以电视传媒为主场地, 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性和公开性, 错误信息的报道或者传播, 都会对社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和破坏。承担相应的社会公共责任已成为电视传媒必须要履行的责任:保证传播的信息是通过真实采访得来的, 即要有真实性也要有可靠性;不能存在任何个人的偏见和态度从而误导公众, 对任何事件或者新闻的评论都应该是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信息都值得传播, 不得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而传媒一些不符合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错误信息。

2.2 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

大众文化日益盛行, 电视传媒在一定程序上实现“教化”功能, 电视传媒应该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对大众文化作出合理的意识解释和价值定位, 文化格调和品位的提高, 也是促进大众文化的提升, 同时也是为了很好的使大众文化能与其它文化和谐交融的表现, 这应是电视传媒的一项重要责任。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另类文化等文化形态一样越来越成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其发展方向来看都是必然的。大众文化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 与高雅文化等其他文化相辅相成;其他文化形态也需要借助大众文化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想要作为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 就应该坚持做大众文化传播的思想者, 发挥电视传媒文化传播的主体意识, 使用节目变得主流大众, 符合国家和人民需求, 在正确的主体意识下, 正确的引导人民走向健康正确的道路, 使电视传媒成为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

2.3 倡导关爱, 弘扬人文精神

现代化的中国经济转型, 市场经济现代化, 对外开放加深化等等, 这些发展都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政策制定与实施困难加大, 也是由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逐渐完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所造成的, 贫富差距拉大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同时, 传媒获得极大的发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利益原则兴起, 某些传媒忽视其首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舆论引导角色, 出现了电视传媒的双重属性, 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舆论引导角色在信息资源传播上利益原则和商业化的影响, 需要重视因商业化所引起的一些错误偏向。一些电视传媒大量时尚、流行、商业消费的报道和广告鼓励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互相攀比的报道此起彼伏, 大量商业娱乐节目受到追捧, 强化人们的感官刺激;一些电视传媒的相亲节目甚至出现强烈的“拜金主义”行为, 而对普通群众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下岗工人、农民则关注较少, “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 得到强烈表现, 而对于百姓真正需要东西却不加宣传报道, 在这种形式下, 要倡导关爱, 弘扬人文精神,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防止传媒功能在商业化中的错误走向, 电视传媒的主要责任要集中到民生问题上, 才是真正做到电视传媒的正确发展走向。

3 提高电视传媒社会责任和文化品格的建议

当今社会, 随便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加深, 电视传媒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已是不能轻视的问题, 如何提高电视传媒社会责任和文化品格:法律制度必须建立对其进行约束。电视传媒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产业部门, 有必要制订相关法规保障, 必须把传媒作为特殊社会企业来加以经营进行公平的发展;传媒特殊的性质和社会地位也必须得到法律保障, 保证我国的电视传媒必须是为党、为人民、为国家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健全媒介管理的行政干预体系必须建立。我国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行政干预手段, 对传媒新闻或者报道进行干预这些由于缺乏专门法律的基础性支持所造成的。把那些过度追求利益的传媒工作人员从新闻队伍中清除出去。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是电视传媒必须做到的, 职业道德的加强, 自身的社会形象完善, 同时, 电视传媒必须诚恳地接受社会舆论和社会组织的广泛监督, 使之成为社会责任感强的主要传播媒介。

总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电视传媒的商业倾向和社会责任意识是传媒的主要突出问题。按新闻规律办事必须包含按价值规律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形成良性循环的协调发展的关系。为国家人民发挥健康文明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华.论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J].新闻爱好者, 2001.

[2]赵路平, 王新杰.和谐社会中的媒体角色建构[J].传媒观察, 2005 (4) .

[3]柳斌杰.现代媒体社会职能和公共责任[M].北京:中国图书出版社, 2003.

[4]符建湘, 周宇.建设和谐社会的媒介责任及其效能解读[J].新闻界, 2005 (4) .

地方电视传媒 篇9

关键词:新传媒环境,地方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众所周知, 在高等院校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中国的播音主持专业在高校开设并有着燎原发展之势与中国在特殊时期的社会需求不无关系。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期, 中国广播电视业得到空前的大发展, 大量节目苦于缺乏主持人而陷入困境, 于是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一些高等级院校纷纷开设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来积极应对当时的市场需求。短短的头十年时间, 全国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已由原来的个位数上升到现在的百位数。笔者所在高校也开设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面对新传媒环境带来的急剧变化和现在传媒市场激烈的竞争, 地方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要想发展好就要结合自己地方需求和地方特色进行办学。本文所论述地方院校系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地方所属高校 (省属高校) 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 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 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 (2500多所) ,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 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当下地方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现状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规模从最初的两所 (北有北广, 南有浙广) 发展到现在的近200所院校。在这众多的院校中, 比较有影响力的只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少数几个重点院校具有自己较为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式, 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安排有其独创性, 其学生质量与就业率都较高。与此相比绝大多数地方院校的办学思路几乎如出一辙, 缺乏自己的办学特色。追本溯源其效仿的模板都来自于全国第一所开办此专业的中国传媒大学 (简称中传, 其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 。他们无论在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模式方面几乎都是在借鉴中传。一则中传是全国最先开设播音专业的高校, 自1963年经过半个世纪的摸索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与选拔体系;二则其教学实力强、师资雄厚, 不仅有学界公认的权威, 更有多名来自一线的著名主持人、播音员, 拥有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播音学”方向的博士点。即便如此作为播音主持院校龙头老大的中传也在为适应不断变化的传媒市场而持续地进行课程与教学的调整和完善, 以期能与市场接轨从而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中传尚且如此, 地方院校更面临着规模扩张与力量短缺、培养规模和市场需求、日常教学与理论研究之间不平衡的尴尬境地。试想通过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播音主持学生就像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千人一面, 那就难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更何况不管像中传这样的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院校还是地方院校也都面临着来自非播音主持专业优秀人才的竞争。面对锐不可当的传媒发展势头以及诸多非播音主持专业优秀人才的冲击, 地方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该从专业发展特点、本土特色、社会需要等方面来考虑办学, 培养出适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新传媒环境下地方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发展思考

(一) 地方 (院校) 特色与本土化相结合

本土化这一概念当下十分广泛地用于不同行业。本文所指本土化即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本土区域需求为主, 借用现代企业的本土化经营策略在办学过程策略中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 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播音主持专业的出发点, 做到融为一体。如果要比生源质量、师资力量, 绝大多数地方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是无法与中传、浙广、上戏等几所知名院校相媲美的, 因此要办出地方院校的特色, 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要走本土化之路。将专业办学与当地的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相结合。中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东西南北之间的地域与文化差异早已存在, 包括语言、民风习俗、生态文化等均可与地方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办学相结合。地方院校培养出的绝大多数播音员、主持人就是为本地受众服务的, 所以结合我们办学的本土化策略, 双语就可以演变为汉语普通话和一门少数民族语言或者一门方言。这样一来民族聚居地或方言区的地方院校就可专门培养针对本民族、本地域方言的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这些少数语种的传播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方言播音主持也能加深媒体与当地受众的纽带和亲切感, 具有相当数量的以该语言或者方言为日常交流的本地受众的收视收听基础。当下新的传媒环境需要的是多元化、个性化的播音主持人才, 除此之外能有一些相关技能会更具竞争力。对此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具有一般的播音主持能力之余还能拥有其他与传媒相关的技能会更受欢迎。每所院校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办学特点或者资源特点, 特别是地方院校要尽量挖掘、利用这些特色或优势恰到好处地融入播音主持的办学中, 突出自身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特色, 发展其他院校难以比拟的特色优势。

(二) 专业发展与个性化相结合

随着新传媒环境下“多频道时代”的到来, 地方院校需要真正将专业的一己之长与个性化发展的培养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到播音主持的办学中。这里的个性化是指在具备播音主持专业化技能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的主持特性, 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 达到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效果。现代传媒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 作为本科教育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其教育目标还是要积极培养学生既有专业共性, 又有个性专长。在信息建构与传播的多个领域中实现对现代传媒及其运营的全面了解和把握, 倡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 自主选择播音主持学习实践的主攻方向, 发展创新思维, 努力形成个人的业务专长和优势。像浙江传媒学院会根据学生个性特长, 在第二学期末将学生按“新闻评论类、社教服务类、综艺娱乐类、广播类、播音主持教育类”等柔性模块方向分类分层因材施教。这样做的目的是针对频道和栏目专业化、细化的发展趋势而进行的教学改革, 以便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播音主持语言表达能力后, 进一步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伴随频道专业化发展相应而来的要求就是主持人专业化, 频道与主持人专业化发展趋势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就要求主持人掌握所主持节目专业方向的相关知识, 在专业方向领域的某个方面比较精通。因此地方院校要积极正视对播音主持学生专业化方向的培养, 致力于发掘每个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而帮助其形成一己之长, 在自己专长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学习实践。

(三) 社会需求与市场化相结合

市场化在这里指开放的市场中, 以市场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向需求为导向, 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 实现地方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充分合理配制、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市场对播音主持人才多元化的需求也要求该专业多元化的办学途径。笔者高校所在地贵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原生态自然景观独具魅力,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人士流连忘返。鉴于此市场很需要这方面高素质的对外宣传、接待的人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就可以致力于这个需求的热点和有关方面进行办学思路的探讨, 增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旅游方向。让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既能从事传媒及相关领域的工作, 又能进行旅游的宣传、联络、接待、活动策划与组织、协调与管理等工作, 从而实现专业办学效率的最大化, 而学生在面对社会需要时也更具市场竞争力。在这样的市场化环境中开拓出另一个播音主持专业方向, 及时满足当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毕竟地方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面向当地就业服务的。与此同时, 地方院校也可以考虑将本地企业相关方面的一定数量的需求与播音主持专业相结合进行办学的探索, 根据他们的需要来整合双方资源进行教学和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便毕业后学生可直接为用人单位所用, 从而避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不断增多、难以就业的局面。此外新传媒环境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突飞猛进地发展, 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新媒体之概念, 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均作出了各自的阐释, 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这里援用中国著名的新媒体研究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的观点, 认为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 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 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终端, 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新媒体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社会传播和交往环境, 改变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扩大了大众传媒的传播空间, 是传媒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随着人类创造力无限发挥与技术进步的结合, 还有可能出现更多新的传播样式和传播活动。地方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努力跟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和节奏, 针对新媒体的需要和变化来不断制订、修改、完善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 避免地方院校的教育滞后于传媒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郁, 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电视传媒品牌传播策略的分析 篇10

当前中国传媒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竞争时代, 电视传媒日益增多、受众品味不断提高, 电视节目产业化趋势愈演愈烈, 电视传媒已经从单纯的宣传工作过度到集信息传递、娱乐消遣以及广告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媒介工具。面对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电视传媒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经常看到, 在同一个收视时间段内, 有好多个频道在互相争抢信息传播空间、争夺节目资源、争夺广告份额, 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媒体逐渐兴起, 开始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 不论是互联网, 还是手机阅读、论坛、博客、电子报和电子杂志等网络媒体形式先后出现,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存储量大、可选择性多等特点, 网络上大量视频内容的出现和发展、播客的增加, 都是电视媒体潜在的竞争对手, 电视传媒似乎显现出老态龙钟的疲态, 可见, 新媒体对传统媒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使得电视媒体面对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面对这种情形, 电视传媒怎么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 是值得所有从业人员深思的话题。品牌建设和传播正是全面营销时代的核心所在, 品牌是提高和扩大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

电视传媒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以凤凰卫视中文台为例

1.凤凰卫视品牌建设现状

凤凰卫视中文台是凤凰卫视旗下品牌, 由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开办的全球性华语卫星电视台, 如今, “凤凰”这两个字已经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华语媒体形象深入人心。凤凰卫视中文台于1996年3月31日正式开播, 由“今日亚洲”和“香港卫星电视”各占45%, 刘长乐担任董事局主席和行政总裁。凤凰卫视立足香港, 以沟通大陆港台两岸三地, 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宗旨, 二十四小时以普通话向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地区播放, 全力为全世界华人提供高质素的华语电视节目。凤凰卫视中文台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传播给世人, 不断创新超越自己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制作的目标。该台的《时事直通车》、《凤凰早班车》、《相聚凤凰台》、《锵锵三人行》、《时事开讲》、《冷暖人生》以及不同品种的剧集, 使凤凰卫视成为电视传媒潮流的领导者。2011年,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理人集团共同编制和发布的2011年第六届《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 凤凰卫视连续第六次入选“亚洲品牌500强”榜单, 凤凰卫视自2006年《亚洲品牌500强》发布以来, 已经连续六年入选该排行榜, 2011年更是名次跃升了10位。凤凰卫视再次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NHK、香港无线电视台一同, 成为亚洲电视传媒行业的四强。

2.电视传媒品牌传播策略

尽管凤凰卫视是香港地区唯一一家全天用中文进行节目播放的电视传媒, 但是也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 凤凰台从成立伊始, 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处于绝对劣势, 作为一家年营业额只有8亿左右的境外电视传媒, 建立起鲜明的形象, 就要通过品牌的建设和营销来为自己创造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1) 资讯

资讯是创建凤凰卫视品牌的一大法宝。创立之初, 凤凰卫视没有系统的全方位的新闻节目, 凤凰卫视中文台还只是一个以娱乐为主辅以时事资讯的“县级台”, 这是因为“凤凰”的力量规模尚不足以支持, 造成品牌形象不清晰, 与香港其他几家电视台之间的差异很小, 特点不鲜明。香港无线电视台等一些境外媒体在资讯报道上都远远超过凤凰卫视。经过多年的发展, 凤凰卫视已经实现了从以娱乐为主辅以时事资讯, 到以“新闻资讯”为主辅以娱乐文化的成功转型, 1997年凤凰卫视抓住了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机遇, 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报道了香港回归的各种资讯, 从而成为拉近两岸三地和全球华人距离的一座桥梁。再就是对一些国际战争以及恐怖事件的报道上, 凤凰卫视也是抢得先机, 例如9.11恐怖事件、俄罗斯别斯兰事件、伊拉克战争和东南亚海啸等国际重大事件的直播, 开辟了中国电视传媒参与国际大事报道的先河。时间久了, 受众也养成了大事发生看凤凰的习惯, 这也是对凤凰品牌的最高褒奖。

(2) 标识创意

台标是一家商业电视台最重要的标识, 凤凰卫视以抽象的凤凰旋转交融的形象为台标, 给每一个见过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凤凰就像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龙一样, 中国人自古将凤凰视为吉祥如意, 和平安康的象征, 在传统中代表了民族的话语。凤为阳, 凰为阴, 一凤一凰, 一阴一阳的两个主体像两团燃烧的火, 由阴阳盘踞的两只鸟极富动感地共容在一个圆内, 所有的口都是开放而非封闭的, 用凤凰作为台标, 借凤与凰的阴阳交汇, 既具直观性又有象征意, 预示东西方文化,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一次历史性的整合重组, 展示了开放的媒体姿态。

(3) 节目主持

凤凰聚集了两岸三地的电视制作精英, 凤凰给每位主持人、评论员甚至记者量身定做合适他们气质、特长和风格的栏目, 大量的栏目甚至用主持人冠名, 比如《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鲁豫有约》《一虎一席谈》等。凤凰让主持人和节目结合紧密在一起, 让主持人来卖节目, 借主持人的名声为栏目造势宣传, 不拘一格的人才使用, 充分体现了凤凰以务实为基础的用人创新观念。凤凰通过对主持人强大的包装来推展品牌, 则几乎成了凤凰低成本扩张的最大法宝。凤凰为每一位主持人设计和印有一种相当精美的、如同名片一样的“明星卡”。卡上印有凤凰卫视的台标, 明星的照片、签名, 还留有祝词的空白。主持人外出采访或参加外事活动和社交活动, 都会随身带上几十张, 随时发给有关人士和观众。随着凤凰品牌知名度扩大, 凤凰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凤凰与明星之间又成了“鸡生蛋”的关系。能在凤凰这块金子招牌下“露脸儿”的主持人、评论员和记者, 往往比在别的电视台工作, 更容易成名。总之, 不论是“星星带动凤凰卫视”还是“卫视推介星星”, 星星都是凤凰品牌策略的核心要素。凤凰造就明星, 明星成就凤凰。

(4) 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今的凤凰卫视成为全球华人心目中的一个民族知名品牌, 这与凤凰卫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密不可分的。责任是创建凤凰卫视品牌的法宝, 作为传媒企业, 盈利是重要的, 承担社会责任和恪守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凤凰卫视以服务全球华人为已任, 始终把“人的权利至上, 人的价值至上”作为节目制作的基本理念, 从媒体本位向受众品味转移, 获得受众的认可。凤凰卫视策划的一系列节目, 如“千禧之旅”、“欧洲非常之旅”等大型采访活动, 满足受众的需求。如同他们的口号一样,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凤凰的声音。在《纵横中国》、《鲁豫有约》、《时事纵横》、《锵锵三人行》等栏目中, 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完整的了解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了解历史事件的一个完整记录。

结语

上一篇:优化选取论文下一篇:数学单元回顾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