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龄前儿童

2024-09-09

社区学龄前儿童(通用12篇)

社区学龄前儿童 篇1

摘要:目的 对社区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对本社区4~7岁的160名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乳牙期的龋患率为51.2%, 替牙期的龋患率为为54.4%, 同时对儿童第1恒磨牙萌出情况以及儿童牙颌发育情况有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目前社区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父母应尽早为孩子采取治疗, 确保儿童牙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区,学龄前儿童,牙齿健康,调查

口腔保健师儿童保健的重要部分, 牙齿的健康与美观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本研究与市口腔医院合作, 对本社区160名学龄前儿童的牙齿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 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社区160名4-7岁学龄前儿童, 其中, 男90名, 占56.3%;女70名, 占43.7%。其中处于乳牙期儿童93名, 替牙期儿童67名。

由口腔医院医生在自然光线下, 对160名儿童牙齿的患龋情况、恒牙萌出情况以及牙颌发育情况等进行详细的检查。

2 结果

2.1 儿童乳牙期患龋情况

通过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在93名乳牙期受检儿童中, 有46名患有龋齿病, 共137颗龋齿, 龋患率为44.87%。

2.2 儿童替牙期患龋情况

通过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在67名替牙期受检儿童中, 有45名患有龋齿病, 共120颗龋齿, 龋患率为51.9%。

2.3 第1恒磨牙萌出情况

本次调查中, 第1恒磨牙萌出最早的年龄是4岁9个月。

2.4 儿童牙颌发育情况

儿童牙颌发育情况见表4.

3 讨论

龋齿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 近年来, 龋齿的发病率正在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已经把龋齿列为继心脏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世界疾病[2]。龋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如果龋齿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 则会引起牙髓疾病以及根尖周病, 引起疼痛。如果儿童的龋齿不能到及时治疗, 会影响儿童的咀嚼和消化功能, 甚至影响儿童正常的身心发育。

3.1 儿童患龋齿的情况

儿童的乳牙有着自身独特的胜利特点, 由于儿童的饮食中, 甜食和纤维类食物较多, 而儿童牙齿自洁能力不强, 因此儿童较容易患有龋齿[3]。本次调查中, 乳牙期儿童的龋患率为44.87%替牙期儿童的龋患率为51.9%。这说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已经从幼儿时期开始得到改善, 而龋患率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这说明家长对儿童牙齿的健康重视程度还不够, 由于儿童乳牙患龋齿表现不明显, 容易被家长忽视, 因此, 对儿童龋齿的预防和加强保健是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

3.2 第1恒磨牙的萌出情况

通常情况下, 第1恒磨牙出现的时间为6~7岁, 通常女孩早于男孩[4]。但是近年来, 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 儿童身体发育普遍较早, 在第1恒磨牙的萌出时间也相应的提前。本组调查对象中, 第1恒磨牙出现最早的年龄是4岁9个月的一个男孩, 儿童第1恒磨牙萌出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儿童营养结构的改善也缩小了男孩与女孩之间发育的时间差。

3.3 儿童牙颌发育情况

正常牙颌的建立, 要受到遗传、营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牙颌发育分为乳牙颌期、替牙颌期以及恒牙颌期[5]。替牙颌期的变化对恒牙期形成正常牙合起决定性作用。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 由于遗传、疾病或替牙期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称为错牙合畸形, 简称错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儿童错颌的罹患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升高, 也就说明, 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于牙颌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错颌应当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从而保证儿童口颌系统的正常发育。

参考文献

[1]高永梅, 韩晓兰, 颜雨春.5岁乳牙龋与父母口腔健康知信行的现况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 :12.

[2]王汝歆.天津市和平区托幼园所儿童龋齿情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08, (14) :1421.

[3]伏群, 李晓枫, 丛晓红.大连市沙河口区2~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9) :985.

[4]汪建红, 傅婵容, 陈益成.宁波江东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调查[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 (4) :426.

[5]刘艳秋.鞍山市小学生六龄齿患龋情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10) :1017.

社区学龄前儿童 篇2

学龄前数学儿童游戏可以帮助训练幼儿听声音记数,初步培养幼儿的心算能力;5岁儿童数学游戏可以极大发展幼儿的听觉系统、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小编下面介绍几个适合儿童的数学小游戏。

看谁的记忆力强

游戏目的:

1、训练幼儿数数的能力,强化实物点数的能力;

2、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及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游戏内容:

1、准备1个苹果、2个皮球、3个梨、4个橘子;报纸若干张(其他幼儿熟悉物品皆可,家长可据情况引申)。

2、家长将准备好的物品散乱的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向后转,等家长用报纸把这些物品覆盖起来布置好之后,再请幼儿转过身来坐好。游戏时,家长对幼儿说“报纸下面覆盖了许多样小物品,把报纸掀开之后,很快的看几分钟,并要记住这许多物品的名称和个数”说完后,就打开报纸,让幼儿仔细观察约3分钟,然后用报纸遮盖起来。最后让幼儿把物品一件件的说出来,有几个同类物品要说出同类物的总数。看是否说得多,说得对。儿童益智游戏指导:

1、家长布置物品时,幼儿不许回头窥看。

2、物品的体积不要太大,以小物品为宜,而且是幼儿认识并能叫出名字的。

3、观看的物品根据幼儿的反应能力,可多可少,难度提高。比如:两个苹果、三个梨、三块积木、四只笔。

学龄前儿童弱视调查分析 篇3

(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河北邯郸056001)【摘要】邯郸市1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814名5628只眼视力普查结果表明, 89例儿童172只眼患有弱视, 发病率为3.16%;在弱视眼中, 中重度弱视高达44.22%,屈光不正性弱视居首位, 占66.35%,其次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 早期发现, 及时诊治是降低弱视危害性的关键。【关键词】学绍前儿童;弱视;发病率【中图分类号】R77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33-01 弱视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此病的调查及防治工作。由于该病隐蔽性较强、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往往为家长及保教工作者所疏忽。为了掌握我市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情况, 制订弱视防治计划, 于2011年9月~12月对邯郸市1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邯郸市1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2814名,其中男1479人、女1335人,男童占52.56%,女童1335人, 占47.44%。男女比为1.11:1。1.2 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查远视力。先由幼儿园教师教会幼儿认识视标方向, 然后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视力检查, 对视力低于4.9的儿童用0.5%托品卡胺滴眼液扩瞳, 一刻钟后在暗室内检影验光及检查眼底, 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部, 通过上述检查未发现眼部明显异常, 且配戴适当度数的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不能高于4.9者诊断为弱视。然后进行同视机三级功能查检、四孔灯检查, 遮盖法等有关眼位检查。2 结果2.1 弱视发病率:采用上述方法共调查学龄前儿童2814名5628只眼, 发现患有弱视儿童89例172只眼,弱视发病率3.16%, 其中右眼79只占45.93%,左眼93只占54.07%;男性39例占43.82%,女性50例占56.18%。2.2 弱视程度分析:视力≤4.2者占1.74%,4.3~4.7者占42.44%,4.8~4.9者占55.82%,左右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表一)。表1 57例104只眼弱视程度分析3 弱视性质分析本次调查的儿童弱视按发病性质可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形觉剥脱等几种屈光不正最为普遍(表2)。表2 弱视发病性质分析4讨论弱视不但视力低下, 而且视物缺乏立体感, 严重者可产生复视, 弱视的治疗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年龄愈小, 疗效愈佳。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弱視是搞好弱视治疗的关键。目前,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对3岁前幼儿的视力普查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防治重点放在学龄前期, 它是我国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次调查的弱视发病率为3.16%,略高于我国总体发病平均水平1~3%。在104只眼中, 中重度弱视占42.44%, 这一比例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由于视力低下, 常缺乏立体感, 容易产生视疲劳, 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及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习成绩的落后, 直接影响学龄期的教育。如何对弱视进行准确的诊断是治疗弱视及其疗效评价的基础。根据弱视分类标准,本次调查发现以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为66.86%,其次为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作者认为, 提高弱视的诊疗水平, 加强弱视科普知识的宣传, 提高全民眼保健能力,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儿童弱视, 是降低弱视危害性的关键所在。参考文献[1]褚惠洪.影响弱视患儿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26) [2]王静波,陈美荣,郝永龙.弱视发病相关因素探讨[J].食品与药品. 2006(07) [3]林萍,赖苏文,张利玲.儿童弱视屈光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04) [4]刘雯,李振,杨智宽.学龄前儿童的弱视筛查[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8(02)

学龄前儿童弱视疗效观察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现将2008年~2010年间, 3~6岁弱视儿童67例, 共122眼, 其中男性36例, 67眼;女性31例, 55眼。治疗时间不到一年者不在统计之例。

1.2 治疗前检查

先采用幼儿视力表在幼儿园内筛查, 反馈患儿再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 用角膜映光法和遮盖法检查眼位, 眼球运动。用检影法检查屈光状态, 用1%阿托品药膏散瞳, 学龄前儿童每日3次, 共3天, 然后检影验光, 检查眼底及注视性质, 复验配镜。根据弱视类型、程度, 医生给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组患儿有18%在医院施行短期治疗, 视力进步后转为家疗。80%的患儿因条件所限、确诊后施行家疗。

1.3 综合治疗方法

1.3.1 在医院治疗采用杭州当代应用光学研究可生产的“射光弱视治疗仪”, 每日15~20分钟, 30天为一疗程。

1.3.2家庭治疗法: (1) 遮盖法:用不透明的布套于眼镜片上, 双眼弱视者行交替遮盖法。根据两眼轻重和年龄调整遮盖天数, 单眼弱视者矫正视力在0.3以上, 遮五天打开一天。 (2) 每天做1~2小时的精细目力训练如穿针、穿珠子引线插孔板等。 (3) 同时应用家庭型杭州光学研究所生产的“射光弱视治疗仪”每天2次, 一次20分钟。

2 治疗效果

本组学龄前儿童弱视共67例, 122眼。屈光度均在+2.25D以上, 经过1~3年的家疗法, 其中基本治愈107眼, 占87.7%;进步15眼, 占12.3%, 所有治疗的患儿眼均有效, 总有效率为100%。

三组之间比较 (P<0.01) 有显著性的意义, 轻度弱视疗效最好, 重度弱视疗效差些。

在122眼中, 第一年基本痊愈32眼, 占26.23%, 进步86眼, 占70.50%, 无效13眼;第二年又增加基本痊愈35眼, 无效减为3眼;第三年又增加基本痊愈40眼, 无效为零。可见疗效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治愈弱视贵在长期坚持。

3 讨论

目前治疗弱视方法很多, 它包括遮盖疗法, 压抑疗法, 后像疗法, 红色滤光胶片法, 闪烁红光疗法等。本文对67例, 122眼, 基本痊愈占87.70%, 进步为12.30%, 总有效率为100%, 所以家疗是弱视治疗的主要途径, 我国许多城乡医院没开展, 故对弱视普及治疗不能胜任, 那么家疗的采取显得即现实又必要。

家疗的关键是: (1) 配戴正确眼镜和遮眼:首先要到正规医院配戴正确的眼镜, 防止造成医源性弱视或影响弱视疗效。 (2) 必须每日坚持并且认真治疗否则影响疗效。 (3) 每月复查, 跟踪指导, 根据情况半年到一年内酌情更换眼镜度数, 防止远视度减少造成人学近视;有调节性内斜要完全矫正;有外斜合并远视要适当减度数, 高度远视散光者应适当减度并逐年增加。遮眼是多次的全日制遮盖视力较好眼使弱视差眼强迫训练。若单眼弱视者可根据两眼轻重和年龄因素遮几天打开一天。

学龄前儿童小故事 篇5

一天,狐狸妈妈带着叽叽咕咕去寻找食物,把嘀嘀留在了石头洞里。嘀嘀在石头洞里抓抓这里,挠挠那里,觉得无趣极了。

他缩着小脑袋,偷偷地望着外面。然后,他慢慢地伸出小爪子,跑出石头洞。

你瞧,小狐狸嘀嘀发现了什么?

一本树叶书静静的躺在草地上。嘀嘀一看:《巫婆的魔法汤》。

他靠在石头上,轻轻地翻阅起来。

“巫婆的大胆魔法汤

功效:任何胆小怕事的动物喝了都变得大胆强壮

材料:一根兔子的红萝卜、大象的调味料、蜜蜂的蜜糖……

方法:把所有的材料放进锅里炖,最后加上蜜糖就完成”

“哇,如果我喝了这种大胆魔法汤就会变得强壮。”嘀嘀心想:“我要把这些材料都搜集起来。”

可是别忘了咱们的老三嘀嘀可是个胆小鬼呢,兔子会不会咬人呢,大象不会把自己一脚踩死吧,如果蜜蜂刺自己怎么办?嘀嘀苦恼地在石头洞里打转转。

外面飞进来两只美丽的蝴蝶,在嘀嘀面前忽一下低忽一下高的飞着,感觉在逗着嘀嘀玩,嘀嘀终于忍不住了,伸出小爪子追着蝴蝶跑。

追着跑着,嘀嘀来到兔子的萝卜地。

“哇,好多萝卜啊!”嘀嘀看着满园的萝卜想:“不知道兔子肯不肯送一根给我?”

兔子正在菜园里捉虫呢,它早就看到嘀嘀,于是兔子跑过去问:“小狐狸,有什么事情要帮忙吗?”

看到兔子这么亲切的样子,嘀嘀心里的害怕消失了,它鼓起勇气问:“我可以要一根红萝卜吗?”

“当然可以。”兔子选了一棵特别茂盛的萝卜用力一拔,一根鲜红的大萝卜出来了。

“以后要经常来我的萝卜园玩啊。”兔子热情地跟小狐狸说。

“谢谢你。”嘀嘀告别了兔子,就向森林走去。

大象正在泥水地里打水仗呢,高高长长的鼻子一吸水,然后一喷,一棵强壮的树都被它冲弯了腰。

“如果它不高兴把我冲到天上怎么办,或者一脚就把我踩扁。”嘀嘀躲在草丛里不敢出来。

“小狐狸,我看到你了,快出来吧。”大象说起话来声音像锣鼓,震得嘀嘀耳朵发抖。

“你好,大象,我是嘀嘀。”嘀嘀大气也不敢出,一个劲地盯着大象的长鼻子、大耳朵。

“你好,嘀嘀,我是大象。我们一起玩吧。”大象喷了一点水在嘀嘀身上,好凉快啊!

“太好玩了!”嘀嘀坐在大象的鼻子上荡秋千呢。

“大象先生,你可以借你的调料给我用一下吗?”嘀嘀想起了自己的任务。

“没想到我做的调料这么出名,好吧,我送一些给你。”

大象家的东西都很大啊,就连调味罐都都嘀嘀那么大,嘀嘀小心地用纸包住调料放进袋子里。

“谢谢你。”嘀嘀跟大象告别后,就去找小蜜蜂。

勤劳的蜜蜂正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蜜呢。

“蜜蜂先生,可以送我一点蜂蜜吗?”

蜜蜂停下忙碌的脚步,擦了下头上的汗说:“好呀,你自己从蜜罐里舀吧。”

嘀嘀舀了一小瓶蜜蜂,它闻一下,好香甜啊。

嘀嘀望着蜜蜂繁忙的样子,它就帮蜜蜂把蜜糖搬进屋子里。

“谢谢你,小蜜蜂。”

“不,我才要谢谢你,小狐狸。”

互相告别后,天空已经飘起一片红霞。嘀嘀拿着找回来的配料往家里跑去,一路上它想象着自己变成了一只勇敢、坚强、聪明的狐狸。

回到石头洞里,狐狸妈妈和哥哥们已经回来了,它们正在担心嘀嘀呢。

嘀嘀兴奋地捧出配料对妈妈说:“妈妈,快,我要煮大胆魔法汤喝,喝了我就会变勇敢的。”

狐狸妈妈噗嗤一笑,对嘀嘀说:“傻孩子,哪里有什么大胆魔法汤。你想想,你现在是不是变大胆了?”

嘀嘀回想了一下与兔子的聊天、跟大象一起玩耍、帮蜜蜂运蜂蜜……是啊,以前这些事情嘀嘀连想都没想过,现在呢,它都勇敢尝试了。

哥哥们朝着嘀嘀拼命挤眼睛,嘀嘀一下子明白了妈妈的用心良苦。

“来吧,孩子们,今晚庆祝一下嘀嘀终于长大了。”狐狸妈妈把嘀嘀拿回来的食物配料和今天采的新鲜的蘑菇一起熬,一锅香喷喷的什锦汤完成了。

兔子、大象、蜜蜂也被邀请了过来。

大家一起吃着、笑着,多开心。

学龄前儿童448名屈光调查 篇6

资料与方法

文山县城部分幼儿园4~6岁儿童共448名,男228名,女220名。散瞳检影验光386名(86.16%)。

方法:①视力检查,指导儿童掌握识别视力表,采用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检查视力,检查距离5m,1.0一行与儿童眼基本呈水平位。②用角膜映光法和遮盖与去遮盖法检查眼位,系统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③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后,由专职的验光师检影验光;④标准:视力≥1.0为正常,<1.0为异常。⑤屈光度:0~+0.25D为正视,≥+0.50D为远视,≤-0.25D为近视。

结果

视力与眼别:视力≥1.0的共712眼,其中右眼322只(45.22%),右眼390只(54.77%)。视力<1.0的共184只眼,其中左眼106只(57.61%),右眼78只(4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视力与眼别差异无显著性。

视力与性别:视力≥1.0的男370只眼(82.59%),女342只眼(76.34%);视力<1.0男80只眼(17.86%),女104只眼(23.21%),P>0.05,视力与性别无显著差异。

视力与年龄:视力≥1.0,4岁组179只眼(25.14%),5岁组396只眼(55.62%),6岁组137只眼(19.24%);视力<1.0,4岁组72只眼(39.13%),5岁组79只眼(42.93%),6岁组33只眼(17.93%),经统计学处理,P<0.01。

屈光情况:实际散瞳检影772只眼,其中正视107只眼(13.86%),远视641只眼(83.03%),近视24只眼(3.11%)。远视641只眼中,+0.50D~+1.00D118只眼(18.41%),+1.25D~3.00D482只眼(75.20%),+3.25D~+6.00D31只眼(4.84%),≥+6.25D为10只眼(1.56%)。

屈光与性别:118只正视眼中,男67只眼(56.78%),女51只眼(43.22%)。641只远视眼中,男313只眼(48.82%),女345只眼(53.82%),24只近视眼中,男7只眼(29.17%),女17只眼(70.83%),经统计学处理,P>0.05。

屈光与年龄:4岁组无正视及近视,远视146只眼(22.78%),5岁组正视93只眼(19.56%),远视346只眼(72.28%),近视18只眼(3.79%),6岁组正视25只眼(14.71%),远视139只眼(81.76%),近视6只眼(4.58%),经统计学处理,P<0.01。

讨论

儿童视觉在不断的发育,究竟生后多久达到标准视力,尚无准确定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幼儿园相对儿童集中,比散居儿童覆盖率高,因此对4~6岁儿童进行常规的视力检测和在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进行检影验光是十分必要的。本组检测了448名学龄前儿童的896眼,其中视力≥1.0为712眼(79.46%),视力<1.0为184眼(20.54%)。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1.0的出现率增多。检形验光772眼,正视(13.86%),远视(83.03%),近视(3.11%)。说明学龄前儿童屈光随着年龄增长,屈光不正逐渐减少。

社区学龄前儿童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3—5月整群抽取兰州市城关区10所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的母亲,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

1.2调查内容

调查母亲的家庭基本情况(文化程度、近3年全家人均月收入、肾脏病家族史),CKD知晓情况以及儿童CKD早期预防行为(饮食、饮水、不良环境因素、尿液关注情况等)。

1.3数据处理

1.3.1赋值原则针对母亲对儿童CKD早期预防各项行为进行赋分,根据回答结果的正确或积极与否相应得1分或0分;根据回答结果积极状况的等级分别赋2分、1分、0分。计算总分,转换为百分率,即可得到每一名母亲抚养行为的百分制得分。根据得分的四分位数间距,将抚养行为分为好(≥80分)、中等(61~79分)、差(≤60分)3个等级。

1.3.2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AS9.0统计进行处理。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用秩和检验进行等级资料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收回有效问卷1 254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2.14±4.09)岁,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近3年全家人均月收入以2 000~2 999元为主;儿童父亲有肾病史者24人,母亲有肾病史者64人,双亲均有肾病史者132人,具体见表1。

2.2母亲儿童CKD知晓及早期预防行为情况

2.2.1母亲儿童CKD知晓情况有39.95%的儿童母亲从未听说过CKD,67.86%的儿童母亲从未听说过儿童隐匿性肾脏病。

2.2.2母亲儿童CKD早期预防行为情况饮食方面,绝大多数母亲有意识地避免给孩子食用松花蛋、爆米花、动物内脏;用药方面,30.86%的母亲从不注意孩子所吃药物对肾脏是否有毒副作用;饮水方面,14.59%的母亲从不注意保证孩子每天有适宜的饮水量;环境暴露方面,绝大多数母亲避免孩子经常暴露于存在重金属、有机农药、化学药品、电磁辐射、噪声及高温等不良环境中;78.39%的母亲避免孩子居住于新装修的房屋中;排尿观察方面,有少部分母亲从不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的尿液性状、小便时间、小便频率,具体见表2。

2.3家庭基本情况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

对行为得分依据四分位数间距进行分级后显示,母亲相关行为得分为24~100分,平均(70.60±14.99)分,P25为61.90分,P50为76.19分,P75为80.95分。对母亲基本状况与得分的关联性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中专、高中及以下者抚养行为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中等,大专及以上者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中等及好。近3年全家人均月收入<2 000元及2 000~3 999元者抚养行为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中等,≥4 000元者抚养行为等级所占最大比例为好,具体见表3。

3讨论

3.1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CKD认知欠缺、早期预防行为不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低。这与我国CKD患病率越来越高、知晓率相对较低[4~6]的现状相一致。有关研究[7]表明,体内铅过量会影响肾脏功能,蓄积在肾组织的铅直接或通过免疫途径使肾脏出现混合性损伤,提示长期摄入含铅食品会导致肾脏功能异常。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尽量避免儿童对含铅食品的摄入,防止铅对儿童肾脏造成损害。本次调查中饮食方面,极少数母亲不会有意识地避免给孩子食用松花蛋、爆米花、动物内脏等含铅食品。总体来看,在儿童抚养过程中,部分母亲能从饮水、用药、尿液观察等与肾脏健康有直观联系的方面经常、有意识地预防肾脏病,但比例较低且波动范围大:经常观察孩子尿液性状者(21.85%),观察孩子小便时间者(25.12%)、注意孩子用药对肾脏毒副作用者(27.83%),比例均不足1/3,最高比例的行为是保证孩子每天有适宜的饮水量,也仅为66.27%。由此说明,母亲在儿童CKD早期预防行为的不同方面有较大差距,整体比较欠缺。环境因素对CKD的一级预防有很大影响[8]。本研究结果显示,极少数母亲不会有意识地避免孩子经常暴露于存在重金属、农药、化学药品、电磁辐射、噪声及高温等环境中。这些不良的环境暴露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儿童肾脏功能。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主要由父母营造,其日常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受母亲影响,提高母亲儿童CKD认知和早期预防行为水平,让母亲有意识地避免孩子接触环境有害因素,是预防儿童肾脏病的有效途径。

3.2全面开展儿童肾脏病知识宣教,加强健康促进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80后”母亲,文化程度普遍较高[9],且来自市区,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较多。但研究结果显示,其儿童CKD知晓率及抚养行为等级仍然很低。此外,母亲文化层次最高者相对得分水平最高,而文化程度为大专水平的母亲相对得分并不高于大专以下者。提示我们,儿童CKD的低知晓状况亟待改善,需大力提高儿童母亲相关知识水平。儿童母亲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的状况提示,母亲针对肾脏健康的行为可能是在无意识中实施的,具有偶然与不确定性,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其相关知识储备,使之成为必然性的、常态的健康抚养行为。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者相对得分水平高,但在<2 000元最低收入水平(本研究设定)家庭中,母亲相对得分水平并不显著低于2 000~2 999元中等收入水平者。提示家庭收入水平与母亲肾脏健康相关行为未呈现出同向的关联关系。有肾病史的母亲肾脏健康相关行为得分水平较高;双亲均无肾病史的状况下,母亲得分水平并不低于家庭中仅父亲一方有肾病史者。提示母亲的肾病史在母亲子代抚养过程中对肾脏健康相关行为有更大影响。

综上所述,母亲对儿童CKD早期预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经大样本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成年后终末期肾病往往由儿童CKD迁延进展而来[10]。应全面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CKD相关知识,提高人群知晓率,促进父母健康抚养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人群CKD患病率。

参考文献

[1]丁洁.有感于组织开展我国常见儿童肾脏疾病治疗现状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7):481-482.

[2]吐尔逊阿依·加拉力,阿米尔·艾力.儿童慢性肾脏病的防治[J].新疆医学,2009(7):101-103.

[3]易著文,关凤军.防治慢性肾脏病须从儿童做起[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1):57-60.

[4]秦雯.慢性肾脏病的全球流行状况[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2):81-84.

[5]陆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医学综述,2008,14(3):370-372.

[6]张秀玲,郭成龙,张丽芳,等.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59-160.

[7]曹会兰.铅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5):53-55.

[8]Levey A S,Eckardt K U,Tsukamoto Y,et al.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disease: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Kideney Disease:Imprving Global Outcome(KDIGO)[J].Kideney Iht,2005(67):2089-2100.

[9]江珊.80后父母的子女教养方式及控制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某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篇8

关键词:学前儿童,蛲虫,感染

蛲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各地的感染均较普遍,是儿童常见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着少年儿童健康。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寄生虫学兴趣小组于2011年4~6月抽检了开封市市区和郊区各一所幼儿园共180名儿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开封市市区一所幼儿园抽取的大、中、小各一个班的儿童,共计89人,其中男46人,女43人;开封市郊区一所幼儿园抽取的大、中、小各一个班的儿童,共计91人,其中男54人,女37人。年龄3~6岁。问卷调查市区89名儿童的家长及郊区幼儿园老师。

1.2 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于上午8:00~9:00检查,镜检虫卵并记录,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家长、老师对蛲虫知识的了解和对幼儿的管理及儿童个人的卫生习惯。并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蛲虫感染率

学龄前儿童总计180人,检出蛲虫卵者4人,感染率为2.22%。该调查显示,女童感染率为1.30%(1/80),男童感染率为3.00%(3/100),男女童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8;P>0.05)。

2.2 市区郊区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对比

市区儿童未查出阳性结果(0/89),郊区儿童感染率为4.40%(4/91),市区和郊区儿童感染率虽有差别,但无显著性意义(χ2=2.234;P>0.05)。

2.3 郊区不同年级儿童蛲虫感染情况

郊区,小班(3~4岁)30人,中班(4~5岁)31人,大班(5~6岁)30人,小班和中班未检出阳性,大班的感染率为14.81%(4/3 0),大班与小班,中班的感染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8.507;P<0.05)。

2.4 问卷调查结果

家长和老师对蛲虫知识的知晓率,无论是知道感染途径以及危害程度郊区均明显高于市区,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儿童卫生习惯调查见表2。郊区市区儿童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分别占8.79%、0,不勤剪指甲的分别占7.69%、3.37%,不勤晒被褥的分别占2.20%、1.12%,不常洗澡的分别占6.59%、0,不烫洗内衣裤的分别占,39.56%,37.08%,儿童不良的卫生习惯仍占有较大的比率。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开封市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22%,较王国英等人1995~2000年调查的总感染率31.21%[1],有显著降低(χ2=66.773;P<0.01),这与十几年来开封市居民包括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条件,经济条件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有较大的关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感染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蛲虫感染与性别无关,与感染机会有关,这与张珂[2]等的调查结果一致。由调查结果可知,查出的阳性结果都是同一个班的,他们的生活习惯相近,存在交叉感染,所以预防蛲虫感染群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学龄前儿童大班感染率较小班和中班的高,即儿童年龄越大感染机会越大,这与席晖[3]的调查结果相近。可能是小班和中班由于年龄偏小,活动范围较小,活动能力,集体生活能力都比大班儿童差,反叛心理较弱,容易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勤于洗手等原因。也与他们入园时间短、集体生活时间短有一定的关系。

本次调查郊区与市区儿童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各版教科书上说的感染率一般城市高于农村不同;也与郊区感染率显著高于市区的报道有不同[4,5,6,7],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市区卫生条件、经济条件比郊区好,但家长老师对蛲虫知识的了解率较低;市区儿童吮吸手指的达21.35%,吃凉拌蔬菜的达26.97%,均显著高于郊区;郊区儿童饭前便后不洗手的达8.79%,不常洗澡的达6.59%,均显著高于市区。说明进行蛲虫知识普及时,郊区和市区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需要全面提高。通过对近十年来多个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如南充市、开平市、烟台市等地区,发现近些年来,农村感染率高于或明显高于城市这一结果占了很大比重,由此可得出:卫生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对蛲虫感染率的影响已经逐渐超过集体生活这一影响因素,并且越居首位,这不是靠每年定期吃驱虫药所能解决的,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问卷显示开封市市民对蛲虫知识的认识率与王国英等所做的调查相比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市区的家长对蛲虫的感染、危害程度缺乏了解,其了解程度明显低于郊区。这次问卷调查,郊区由幼儿园老师填写,市区由儿童家长填写,这可能是引起郊区蛲虫知识了解率比市区高的原因之一,但仍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调查问卷显示儿童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用脏手揉眼睛的儿童达37.78%,吮吸手指的达13.33%,不烫洗内衣内裤的儿童高达38.33%,这些都需要老师家长的进一步教育与帮助。此外,家长老师虽然对蛲虫的感染途径和危害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具体预防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因此,控制蛲虫感染任重道远,还需要加大对蛲虫基本知识的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国英,崔红艳.开封市城乡学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J].河南大学学报,2003,3(1):28-29.

[2]张珂,张亚敏,齐利豪,等.洛阳市儿童蛲虫感染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1,(3):335-337.

[3]席晖,区柏新,何伟清.中山市托幼机构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43-144.

[4]李富冉.2011年濮阳市城区、郊区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6):532.

[5]王国栋,邓萌,吴家亮,等.南充市市区及城郊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现状调查[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4):349-351

[6]吴松润,司徒荣阮.开平市2~12儿童蛲虫感染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6,6(2):212-213.

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 篇9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将学龄前儿童(又称学前期)划定为3岁至6、7岁的儿童。据统计,学龄前儿童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玩乐中度过。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那么玩具就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媒介,同时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好的伙伴。玩具除了带给儿童无比的欢乐外,同时也承担着启发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重任。好的玩具能使儿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儿童玩具的设计并不符合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应以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才能设计出好的适合于学龄前儿童的玩具。

1 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

从生理方面来看,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身体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学龄前儿童大脑发育接近成人,机能逐步成熟,但神经系统不完善,对外界刺激反应性强,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持久,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并已掌握读、写和计算前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对于时间、空间、数量物体类别的概念也颇了解[1],认识能力、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不断提高;身高体重快速增长,大肌肉群发育成熟小肌肉群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精细动作逐步熟练,在小范围内有充分的活动能力[2],但在动作上还存在不协调性以及身体力量的不足;同时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他们有更为熟练的行为技能去体验周围世界,也能够熟练地操作玩具或工具,但该时期成年人的监护仍然必不可少。

学龄前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有:情绪不稳定,好兴奋、易激动;好奇,求知,喜欢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玩,好客,合群;儿童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突出,并且渴望了解和接近大自然,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更感兴趣,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稳定性较差。

2 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设计原则

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安全性体现在儿童正常使用玩具的过程中,不受到来自玩具方面的任何伤害,即使在无意识中进行了错误的操作,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保证儿童的安全[3]。儿童可以说是每一个家庭的中心,儿童的健康及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在儿童游戏中所发生的事故有16%是由于玩具结构的不合理性所至[4],所以,学龄前儿童玩具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龄前儿童的活泼好动、精确控制动作的能力不足,同时他们的心理情感的控制力和稳定性不够高,感知能力发展不完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所以他们面临相对成人更多的安全性问题。儿童玩具安全问题包括刺伤、夹伤、窒息、误食异物、材料有毒等等。所以学龄前儿童玩具应使用环保、无毒副作用、耐用、承受破坏力强的材质,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耐破坏性外型,结构应采用具有亲和力的曲线曲面,尽量避免尖锐形态结构,采用整体性结构,减少坑、洞、眼的造型,还要保证组合配件牢固固定,避免易脱落造成儿童的误吞;玩具的零配件尺寸也不应过小,以降低误食或误插入口的几率。还可以采用一些约束条件来避免儿童进行误操作,比如采用物理结构约束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可能的操作方法,至少将正确的操作方法突显出来[5],从而达到安全使用的效果。

2.2 人机性设计原则

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人机性体现在简洁、易用,符合儿童的操作方式和使用习惯。首先玩具大小尺寸适中、体量适中,符合学龄前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身体的各项指标,体现人机设计关系,儿童在娱乐中不会感到任何不适,不增加他们的生理、心理负担,使儿童在愉悦的状态下享受玩具带来的乐趣。同时学龄前儿童的思维、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耐心等方面还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一件过于复杂的玩具或是操作繁琐的玩具都会使儿童望而生畏,往往会转移其注意力,不愿意再玩了。简洁的操作界面是儿童玩具所必需的,可以采用儿童熟知的具象形态和醒目的色彩进行标记,比较直观,也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达到易识别易记忆的效果和方便操作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发儿童的联想,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快这个特点,玩具的设计可以设计成“随儿童一起成长[6]”,通过调节、组合、多功能以适应各个不同年龄的儿童,环保、节约、经济实惠。同时该年龄段儿童绝大部分时间仍需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之下,儿童玩具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方便性,方便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体现人机性的儿童玩具展现了良好的人性化交流和沟通,使玩具不仅易于操作,带来欢乐,而且能够满足儿童的生理和情感的需要。

2.3 趣味性设计原则

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趣味性体现在玩具具有亲和力,充满生命力和趣味。学龄前儿童天性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喜欢从各种角度去了解所生活的环境,认识世界,而好动爱玩正是他们特殊的认识手段,儿童也正是从娱乐和游戏中得到身体的锻炼,认知更多的事物,了解周围的世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经历。学龄前儿童更喜欢接近一些宜人性和具有亲和力,或是充满生命力的趣味玩具。由于学龄前的儿童注意力不够持久,情绪稳定性也较差,趣味性好的玩具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更大的促进创造型思维的发展,使玩具真正成为陪伴儿童成长的良师益友,这类玩具也同样能受到家长的认可。玩具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具象、夸张、卡通化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来体现,卡通化造型也是使用最多的元素,据调查80%的儿童喜爱夸张和拟人风格的动画片,夸张和拟人化的形象可以增加儿童的亲近感,比如传统的中国龙的造型、米老鼠、喜洋洋等富有童趣的造型,如世界著名青蛙公司设计的一款儿童鼠标器,看上去就好像一只真老鼠,诙谐有趣,逗人喜爱,让儿童有一种亲切感[7],激活了儿童心中的快乐本能。还可以通过操作使用上等多个方面来产生趣味性的特点,使学龄前儿童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理需求上的满足。

2.4 益智性设计原则

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益智性体现在开发儿童的智力、创造力等潜能,有利于儿童心智成长并有教育意义。玩具虽然是供儿童娱乐,但购买者却是家长。当今的家长愈来愈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虽然学龄前儿童的各方面能力都不够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能力一直在不断提高,该时期正处在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所以该时期的玩具已从单纯的娱乐性向多功能性转化,学习功能和教育功能也就成为玩具设计者要考虑的内容了。如果一件玩具能获得儿童的认同,让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快乐,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必也能得到家长的赞许。玩具要有助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玩具刺激儿童的大脑发育,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玩具还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爱学习、爱科学的兴趣,激励儿童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本领;玩具还要帮助儿童锻炼身体肌肉力量,完善精确动作技能;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情感和道德观,从玩具中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和信息,辅助他们提高感受和认知世界的能力。比如设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积木玩具,可以拆下零件的玩具,有很多不同服饰与发型搭配的玩偶。“日子的轨迹”就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日历玩具,每个月的新日历是一张黑纸,上面一个个的白色小圈里面是每个月的日子。新的一天,儿童用白色的铅笔画相应的一个圈,最后一天将呈现出一个让儿童期待的图案,这对一个充满好奇的儿童是一个很好的玩具,而且让儿童对时间有一种新的体验,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5 互动性设计原则

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的互动性体现在参与、互动,给儿童身心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感。该时期的儿童喜欢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玩,好客,合群,儿童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设计一些具有互动性的要素,从而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带有互动性的玩具设计包括:各种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儿童带着所扮演的角色的道具进行表演,使儿童可以更好的体验各种角色的虚拟感受和社会意义,比如炊具、家庭用品、医药用具等模型玩具,可让儿童在“过家家”、当“医生”的角色游戏中增强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儿童通过玩具的直观、形象化的教育以及其全身心的参与,使他们开阔眼界、增知益智,培养其交往能力,促使儿童良好性格的完善。具有互动性玩具还包括多种多样的亲子玩具,比如亲子游泳圈,由一大一小两个游泳圈组成,可以让父母和儿童一起在水中嬉戏,不仅让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享受戏水的快乐,也增进了和父母之间的交流。父母全程参与亲子互动,同样也会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的。

3 结语

学龄前儿童是人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对于该年龄层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可以有利于指导学龄前儿童玩具的设计工作。玩具将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传达给儿童,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中,将安全性、人机性、趣味性、益智性、互动性设计原则灵活应用,相信一定能够设计出学龄前儿童玩具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使儿童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安全使用,更好的了解客观世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况宇翔.4-5岁儿童产品特性研究[J].内江科技,2007,1:109-111.

[2]陈香,姜笵圭.学龄前儿童椅设计特点和趋势分析[J].包装工程,2008,29(9):126-128.

[3]罗碧娟.儿童产品的人性化设计[J].包装工程,2006,27(3):213.

[4]钱涛,周红生.儿童玩具开发设计之思考[J].设计艺术,2003,3:18-19.

[5]姚屏,杨永.约束法则下易用性设计的实现[J].包装工程,2004,25(6):124-125.

[6]蒋雯.系统设计-产品功能组合的手法[J].工程设计,2001,(1):28-301.

社区学龄前儿童 篇10

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一般指3~6岁的儿童,其生长发育快速且有规律,正是逐渐培养生活习惯并形成健康体质的重要时期,需要成人精心呵护和耐心引导。

幼儿膳食的调配与制作,是幼儿膳食调制供给的中心环节,是影响膳食质量的核心要素。如果根据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为其提供营养均衡、味美适口的合理膳食,可全面保证饮食营养供给,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学龄前儿童膳食的基本特性

学龄前儿童膳食,多由托幼园所或幼儿家庭供应,常以烹调加工的饮食产品(主食、菜肴、汤羹、点心、水果等)为主体,要求安全卫生、富于营养、感官良好;具有原料的安全性、营养的丰富性、制作的工艺性、品种的多样性、供应的季节性等属性。与此同时,其自身的个性也相当突出。这主要表现为:第一,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饮食营养需求而设置,常与幼儿的饮食习惯紧密结合,特别注重味美适口及营养均衡;第二,膳食结构简单,多由主食、热荤、素菜、汤羹、水果等组成,以主食为主体,一日三餐常供,要求定时定量(如三餐两点),形成营养套餐;第三,幼儿膳食的供应单位为托幼园所或幼儿家庭,常以手工进行小批量或单件生产,虽有配方但不固定,虽有规程但不拘泥第四,菜品加工程序虽不繁杂,但选料严谨,调配与制作技艺精深,讲究饭菜之间色泽、质感、滋味、外形及营养的合理组配;第五,菜式品种繁多,注重节令变化,突出地方特色风味;第六,日常饮膳特色鲜明,每日膳食标准适中,注重节约生产费用。

学龄前儿童膳食质量评定标准

食用安全是学龄前儿童膳食作为食品的基本前提。要保证幼儿膳食的食用安全,就必须保证饭菜的原材料无毒无害、清洁卫生,力求烹调加工方法得当,避免加工环境污染食品,确保幼儿身体不受到损害。

营养合理是学龄前儿童膳食作为食品的必要条件。对于单份菜点,要尽量避免原材料所含营养素在烹调加工中损失,适当注意主辅料的品种搭配。

感官良好是人们对幼儿膳食质量更高层次的要求。要使饭菜味美适口,很好地激起幼儿食欲,就必须做到色泽和谐、香气宜人、滋味纯正、形态美观、质地适口,并且各种感官特性配合协调。

学龄前儿童合理营养要求

人体摄取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将多种食物进行合理组配,使其成为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不同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学龄前儿童处于人类生命的早期阶段,正值机体生长发育、器官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膳食平衡是其膳食营养的核心。按照平衡膳食理论的基本要求,科学地调制学龄前儿童的日常饮食,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学龄前儿童膳食应由多样化食物构成

一种平衡膳食,必须包括粮食类、动物类、豆类及制品、蔬果类及油脂类食物,并且这些食物应占适当比重,在营养上取长补短,以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如果仅吃少数几种比较单调的食物,就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幼儿的多样化食物应包括米面、薯类等谷物,肉、禽、鱼、奶、蛋等动物性食物,大豆、其他豆类及大豆制品,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蔬菜和水果,动植物油、淀粉和食用糖等纯热能食物。并且,这5大类食物,必须保持合理的供给比例。

膳食提供的各种营养素应达到供给量标准

为了使人体能从膳食中获得数量充足的各种营养素,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膳食质量标准,即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以此作为我国人民编制食谱和评价膳食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各类人群的平衡膳食。按照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营养需求,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生热营养素的重量比应接近1:1:4,动物蛋白、豆类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在此基础上,还须供给足量的无机盐、足够的维生素和适量的膳食纤维。

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必须保持适当比例

为使各种营养素在幼儿体内充分发挥作用,不但要注意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还必须做到比例适当。

第一,保持供热营养素比例平衡。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种产热营养素除了供给热能以外,又各自有其对机体的特殊作用,只有当三者的摄入量适当时,其各自的特殊作用才能充分发挥,而提供热能方面又互相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一般情况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三者摄入的合适比例为6~7:1:0.7~0.8。三大产热营养素在人体内经过生理氧化,分别为机体提供的热能为:碳水化合物占60%~70%,蛋白质占12%~15%,脂肪占17%~25%,以达到三大产热营养素能量结构的平衡。

第二,保持氨基酸比例平衡。

人体摄入一定量的食物之后,经过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所含的各种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比例越接近,则其营养价值越高。特别是幼儿膳食,务必在一个小的生理循环周期(5~7日)内,做到比例大致合理。

执行合理的膳食制度

平衡膳食常与合理的膳食制度联系紧密。学龄前儿童的具体进餐时间,应与幼儿生理状况相适应,与其消化过程相协调。通常情况下,每日安排三餐比较合理,混合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约为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6小时较为合适。

对于学龄前儿童,因其胃容量小,消化器官功能不太健全,加之活泼好动,所以,应适当增加餐次,可在三餐之外,添加两次点心。

具备良好的进餐心情和就餐环境

人的精神状态影响人的食欲,人的食欲又与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联系紧密。优美的进餐环境及优良的进餐心情,能使幼儿心情愉快,可保持大脑皮层兴奋,激发进餐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学龄前儿童膳食调配原则

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状态及合理膳食要求,调制与供应学龄前儿童的日常膳饮,必须遵守如下原则。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体

食物的营养价值取决于食物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比例是否合适,单调的膳食组成往往很难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按照平衡膳食理论的要求,幼儿的膳食原料必须具有足量的谷类、蔬菜、水果、肉类、鱼鲜、奶类、蛋类及豆制品等,在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应以谷物为主。作为主食的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可为幼儿提供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必须作为幼儿膳食的主体。

荤素搭配,互补是根本

学龄前儿童对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较高,幼儿的膳食只有安排适量的鱼鲜、禽鸟、蛋类和瘦肉,与谷物和蔬菜等相互配合,荤素互补,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因为,鱼、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脂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良好食物来源。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谷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动物肝脏所含的维生素A极为丰富,维生素B2、叶酸等维生素的含量也较植物性原料充足。

奶类豆类,及时相辅佐

学龄前儿童正值骨骼、牙齿生长发育,骨质处于钙化的关键时期,需要丰富的钙质来补充。所以,学龄前儿童应坚持饮奶,并经常食用豆制品。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蛋白质及钙磷等含量较高的天然食品。学龄前儿童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的牛奶,可保证钙的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

蔬菜水果,花色宜变换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膳食中必不可少。特别是新鲜的蔬菜水果,能为幼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足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消化液的产生。所以,幼儿的膳食调配要保证供应适量的蔬菜和水果,在确保新鲜的同时,还须注意品种、颜色、口味等的变换,以引起幼儿多吃蔬菜和水果的兴趣。

学龄前儿童膳食调制应注意的问题

调理饮食应以清鲜为本

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宜选易消化、易吸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天然食物。幼儿膳食的调理,应少用或不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调味品,控制食盐、油脂等的用量,力求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幼儿领略天然食物的自然风味。清淡的饮食可保护幼儿敏感的消化系统,以免影响儿童对食物本身的感知和喜好,还可预防偏食和挑食等不良习惯。如果食物的口味过余浓厚,幼儿长期食用含盐量较高或刺激性太强的食物,组织细胞中钠的积存会逐渐增多,这对幼儿的大脑、内脏及血管等均有较大危害。

烹制菜肴要选择最佳烹制工艺

制作幼儿膳食,特别注重烹制工艺。为适应幼儿的饮食需求,应将烹饪原料加工成片、丁、丝、条等细小刀口,尽量避免使用大段、大块或整形原料,特别是带有骨刺的鱼虾类原料,以方便幼儿食用。烹调方法宜选蒸、煮、烧、焖、煨、炖、卤、溜、炒、烹等以水和蒸汽为传热介质的制作技法,尽量避免油炸、油煎、烟薰及火烤,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淘米做饭,要清洗适度,松酥适口;绿叶蔬菜,要先洗后切,现烹现吃;菜肴烹制,要火候得当,调味精准,特别是托幼园所大锅菜的制作,更应注重菜品的色、质、味、形,排除烹饪原料的安全隐患,回避制作工艺过于繁杂的烹调技法,控制膳食制作的生产成本等。

食物调配应坚决杜绝偏食现象

给学龄前儿童调配日常膳饮,应注意好粗细粮、主副食及荤素料的合理搭配,防止幼儿偏食、挑食等现象。一些习惯于偏食、挑食的幼儿,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暴饮暴食;对不太感兴趣的食物,少食或不食。偏食、挑食的结果必然会影响营养素的合理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

膳食供应务必遵守合理的用餐制度

根据幼儿的饮食营养需求,合理供给幼儿的日常饮食,需要规章制度作保障。特别是托幼园所,在供应幼儿膳食时,一要制定用餐制度,明确幼儿用膳的餐次、时间及形式,以确保按时就餐,如幼儿集体用餐,提倡采用分餐制,既培养幼儿独立就餐的习惯,又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二要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就餐,培养幼儿专心用膳、细嚼慢咽、不盛饭菜、科学进餐的饮食习惯。三要强化卫生制度,既注重菜品生产的加工卫生、膳食供应的饮食卫生,就餐环境的安全卫生,还要杜绝幼儿忽视卫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结语

对学龄前儿童“读经”问题的思考 篇11

“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因南怀谨,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乃至北美、东南亚华人社会均开展了儿童读经活动。

再来看一些为倡导读经的有识之士,著名儒学大师牟宗三(王财贵教授的老师)曾说过:“少儿读经是中国文化的储蓄银行”;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夏衍,启功等9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1998年6月,团中央、少工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该工程由中国青年基金会下属的社区与文化委员会负责实施,著名学者季羡灵、杨振宁、张岱年、王元化、汤一介担任顾问,南怀谨担任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青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组织专家编著了《中华古诗文读本》,编选了先秦至近代的300篇古诗文经典之作,分为子、丑、寅、卯等12集出版。由于主办单位的影响力,该工程已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学校的430余万少年儿童中开展起来……

所有这些关注读经和正在参与读经的人们,对读经中的“经”都有着更为广义的理解,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儒家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等经典性著作,还包括先秦以前的诸子百家中的《老子》、《庄子》,佛教中的《金刚经》、《坛经》,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以及《楚辞》、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等,即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经典。如果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就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人类文明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国的中华文明更是人类文明史上少见得文化上的一脉相承,经典便是这漫漫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逐步筛选出来的宝贵书籍。

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它早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滋补剂。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经典”教育,是对幼儿德育的有利支持,这样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也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事实上,诸如“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素养,是很难“教”成,它们的形成主要靠“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的培养。经典教材多是经过历史选择的,嘉言懿行甚多,幼儿从小诵读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200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具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四大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传统美德、民主法制{2}。其中中华传统美德主要体现在古代的圣贤人物、志士仁人身上,而他们的思想根源主要存在于以儒家经典为主体的中华文化经典之中,也就是说其最深层次的理念蕴涵其中对经典的理解首先应建立在诵读之上,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和理解中华传统美德,使这些美德渗透到自己的血液中去。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读经教育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既而对幼儿今后的语文能力有很好的提高。因为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朗朗诵读,可以增强幼儿的语感。当前的教育突出的是让儿童“说”,相对于读文来说,则有一定程度上的忽略。让幼儿读经也正是对当前语言教育的有益补充。杜甫有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其原因就是读的多了,语感也随之增强了,知道话怎么说,文怎么写了。因此,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还会使其口语能力迅速提高。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使人增强智慧。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作用下可以开发幼儿的记忆力、创造力、专注力和理解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一生中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有谚语这样说:“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抓住孩子记忆上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记忆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身,也受用终身。

近代的教育观念,大体是以美国二十世纪初年的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儿童中心论”。其实施理论的大要为:

1.教材的选编按照类化原则,也就是教材要依儿童的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他理解范围内的才教给他。

2.教育的目标是遵循实用原则,即他生活上有需要的才教给他。

3.教育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教育者用能引起儿童兴趣的方法,这样才学的好。{3}

如果依照这三个原则去推论,是不可以教儿童读经的。以上三个原则都是建立在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之上的,看起来都是不可反对的,然而从整个的教育理念上看,又让人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首先,以类化原则说,要求教材依深浅的顺序,以适合理解力,这只是应用在“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才完全必要,而人类的学习,不仅是科学知识技能。占很重要一面的有关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人格性的陶冶培养,是否也必定要遵守“理解而后学”的?到底什么叫做理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理解都得像理解数学才算理解?这些问题也值得商榷。

其次,所谓实用,可以分为儿童马上可实用的东西,和儿童长大后所需要的东西。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下如下思考:儿童是不是只需要现在实用的东西?儿童能不能学他们将来才用的着的东西?儿童需不需要学他们将来才用得着的东西?

最后,所谓兴趣,是否一定用现在所倡导的游戏的方法才有兴趣?是否孩子对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东西一定没兴趣?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结论呢?事实上,兴趣是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培养的。

现在的社会尊重科学、重视实用,我们的教育当然也是如此。但我们人类是社会的产物,我们有值得我们骄傲的文化的一面。在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

其实,如果只期望儿童学到两三千个字,以及学会应付他生活的语言,能够表达他的一点文采,是不需要像现今的语言、语文教育这样大费周章的。这就让我们对现今的教育产生了怀疑。

再次来看识字,学龄前儿童的认字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对写字用字则有着相当大的困难,因为大体是靠记忆力,而写字和应用需要有很强的理解力才行。本来,学龄前儿童的理解力弱,应着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以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关系,从糊里糊涂的大量阅读中,自然会有一些吸收,自然可以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要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会认会读,就会写会用,这岂不是简单又自然。然而,这么简单的方法却不被广泛的运用,只是拿着简单的书天天在原地磨呀磨。老师教的很吃力,儿童也学的很痛苦,不知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阻塞了多少年华。

作为一名教育者,不应该把孩子当作理智的“工具”,我们需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要给予他们更符合其心理发展的教育。即首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角度上考虑,则以提前认字和增广阅读来代替单调反复的课文深究。在永恒性的文化陶冶上,适当加入读经教育。千万避免“只陪儿童长大,长大后即无用”。的教育模式。

人类拥有两大学习能力,即注意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序,则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岁至三岁即有显著的发展,三岁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岁至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岁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岁以后才会有长足的进展,十八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的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让学龄前儿童读经的过程,实际上利用他儿童期记忆力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儿童记下一些永恒性的东西。在这个记忆力的发达时期,背书,是孩子们的拿手好戏!在这一时期,你不准备一些有价值的书,他就只好背一些没有“营养”的广告词等等。另外,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并且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生都受其益。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认为叫一个不理解文章意思的人去背书,是不应该的,认为那是“填鸭”的教育,所以常常听到“死背”“食古不化”等类的词语,然而,该死背的还是需要死背的。孩子们如果善于背就让他们背,他们也会很自然的背上了。反之,如果理解力的发展未到时机,硬要幼儿“理解”,就像现今的科学教育,教材太深,超乎学生的理解力,又加上造成很多的孩子“怕”数学、“怕”科学的后果。因为理解力的推进,在学龄前是只能凭其天生的发展,而很难训练的。我国的数学和科学教育一直是以高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使得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而这种困难往往又不能“勤以补拙”的。没有能力学习而硬逼着孩子学习,让他们陷入痛苦之中。

所以科学教育与语文教育走的是两条路,都应好好照顾。在学龄前时期,让孩子门在语言和语文学习上诵读一些有价值的书,犹如向电脑中输入资料,愈多愈好,资料储存的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等到他们的理解力发展到了,或生活经验的时机适合了,自然会“活用”出来。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今天的“储存”安知将来无用。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会得到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能像考数学这样判定他们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能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么时候能用的上,甚至怎么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预备着总比不预备好,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要等到要用时,一无所有,事到临头,只凭原始的一点聪明,只因为刺激而做出反应,难免慌乱失措,窘态毕露!

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教育,究实而言,是让他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门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们的生命达到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的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教育主政者以及所有教师、所有家长的责任。

儿童读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为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辫字以便记忆则是右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至5倍。

其实,单从左右脑平衡的目的来讲,儿童不一定要读经,就是读其它的东西也很有效果,只要把握住轻松并有韵律感地重复念唱即可。然而,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的去理解,所念唱的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中,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须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儿童读经,选择古圣贤的智慧精华,无疑的会多少饿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从儿童心理及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早期教育是必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同生理发展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研究表明,学前期是大脑生理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生后第一年大脑发展的速度最快,在此期间如果给予足够而合理的刺激,就会促进大脑的发展,如果缺乏生动的社会性刺激,为幼儿提供进行探索、操作和接受反馈的机会,就会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以至影响以后的发展和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个人的智力发展,若以他17岁达到普通智力水平(算作100%)相比,4岁时达到35%,4岁至8岁又增加30%,剩下的20%是在8岁至17岁获得的。可见早期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赞成读经。儿童完全可以在闲暇之余,在家长或是教师指导下念唱经典,这种原始的教育方法虽然古老,但却能带来好良好的收益,最重要的是它拥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读经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在学龄前期间,可以诵读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书。在诵读之中,对于孩子少些责备,多些鼓励,对于读经的练习,不比数学教育,数学是基础不懂,全盘乌有,而读经是随是可提可放,把教读经,当作和儿童共同成长以轻松好玩的态度来教。至于所谓的读经忽视儿童兴趣问题,是得不到理论支持的,因为兴趣本身是可以培养的,而培养兴趣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今天的读经在青少年的整个学习中只占微不足道的比例,切没有任何强制性,可以说只不过是“课余”爱好之一。我们的家长可以赶着孩子去学钢琴,学画画,学书法,学剑桥少儿英语,学这些没有多少深意的、知识性、技巧性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诵读远比这些意蕴深刻、博大精深的传统经典呢?这些经典是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中国文化的根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曾说:“任何一个有很长历史的民族,其文化都有自己的根基,让儿童从小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很重要。从小让孩子了解文化根基,他们就会在非常深厚的文化资源里吸取力量。”

2003-12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在演讲中,温总理引述宋代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来表达中国的文明姿态。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姿态。只有以这样的姿态,我们才能走出历史的误区,走过现实的泥泞,走向辉煌的未来。让我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吧!

(作者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注释:

{1}蒋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国务院.2004.2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

{4}温家宝.把目光投向中国.北京:国务院.2003.12.

参考文献:

[1]王财贵.读经运动:重寻古典智慧——王财贵博士访谈录.深圳:深圳特区报,20042]林助雄.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见http://www.kfetyy.cn/2004-8/200482591937.htm.

[3]褚卫中.幼儿究竟要学什么.学前教育—家教版.2004.

[4]刘晓东.幼儿的发展—兼议读经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2002.

[5]翟本瑞.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儿童读经运动的教育社会学反省.台湾:启芳出版社,2001.5.

[6]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浅谈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培养

1 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环境

提供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阅读空间, 是图书馆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的基础条件。儿童阅览室在环境布置、功能布局、藏书配置上都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 以激发学龄前儿童阅读兴趣。我们馆的儿童阅览室借鉴韩国儿童阅览室的布局:在环境布置上, 采光充足、宽敞舒适, 卡通式的装饰色彩鲜艳;适合儿童身高的阅览桌椅造型新奇又舒适耐用, 把儿童阅览室装扮得五彩缤纷。在功能布局上, 儿童阅览室集典藏、借阅、导读、游艺为一体, 构成一个开放的、自由的阅读活动空间。室内根据动静程度进行适当的功能划分:阅览区实行开架借阅, 孩子们可以随意索取书架上的图书;游艺区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布娃娃、各种智力拼图、套圈等玩具,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的儿童阅览室让孩子们在阅览图书时没有任何压力, 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自由、轻松、快乐:他们有的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有的趴在地上翻着图书, 有的和妈妈坐在地上听妈妈讲故事, 有的坐在桌子边上认真的翻着图书, 这样的阅览环境, 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和家长, 他们只要有时间就来到儿童阅览室阅览图书, 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使儿童阅览室成为了孩子们读书的乐园。

2 开展亲子共读, 提高阅读的乐趣

对儿童来讲, 认知力、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都意味着阅读能力的加强。在人生的初始阶段, 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所形成的阅读活动, 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参与配合, 对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开展了亲子阅读活动, 可以让每一位家长与宝宝在情趣盎然的阅读中、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 满足孩子听故事的需要、开发智力的需要、培养阅读兴趣的需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需要, 还实现了长辈和孩子之间亲情的交流。

我们与到馆的儿童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发放资料让他们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阅读的特点和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 鼓励家长们在休息时间多领孩子到图书馆来, 感受图书馆的氛围, 为孩子的阅读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家里, 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 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 鼓励孩子们把书中的故事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 在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 孩子们不仅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还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

3 开展多种活动形式, 提高儿童参与阅读的兴趣

3.1 利用“图书馆活动周”开展阅读教育

“图书馆活动周”是图书馆开展的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书活动中的一项系统化、多样化、经常化的教育方式。

在“图书馆活动周”期间, 我们组织幼儿园小朋友到馆参馆少儿阅览室。我们将幼儿最喜欢的卡通图书放在显著的位置上, 吸引他们去翻阅它。还把书里面动听的故事, 讲给孩子们听, 引导他们去阅览。同时我们还教给他们图书最基本的知识, 教他们学会辨别一本图书, 哪是封面, 哪是封底, 引导他们识别书页的标识符号, 从而激发他们对图书的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能力。

3.2 结合幼儿阅读特点实施阅读教育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色彩鲜艳、构图精美的画册最能吸引他们, 稍大一点的已具备一定的言语能力, 好奇心极强, 开始识字, 可看懂以图为主的图书, 他们的生活内容以游戏为主。因此, 少儿阅览室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 设计适合他们的阅读活动, 如让孩子们自己来讲故事。我馆定期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孩子们自愿报名, 上台讲故事, 由老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孩子们为了登上“故事大王”这个舞台, 在家长的指导下看书, 背诵故事, 很多孩子从最初的语无伦次, 到后来成为讲故事小明星, 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训练了思维, 还锻炼了胆量, 培养了自信心。有时通过限制故事主题,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如“奥运会的金牌英雄”, 让孩子们在看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体育知识, 还无形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故事大王”比赛使他们其中的很多人由此爱上了读书, 成了图书馆忠实的朋友。

3.3 开展各种游戏式的活动来实现阅读教育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学龄前儿童来到图书馆, 并在活动中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我馆的儿童阅览室开展的活动包括绘画、讲故事、朗诵儿歌、智力拼图、走迷宫、手工制作等形式。这些活动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 动静结合, 使他们在游戏中学识字, 在故事中找书读, 在儿歌中练语言, 在玩乐中激发阅读兴趣。如手工折纸活动和学画画活动, 我们利用馆藏中找有关手工折纸和画画的图书, 学习书中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内容并手把手教给孩子们, 通过儿童活动时激发的兴趣, 再引导他们去寻找自己喜爱的有关图书, 以指导他们正确阅读。

4 开展图书外借, 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起”, 为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 让幼苗茁壮成长, 启蒙教育必不可少。而幼儿园的老师正是肩负这一重任的耕耘者。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需要用大量的阅读资料。但很多幼儿园的图书并不十分充足, 尤其是那些民办幼儿园, 因此为学龄前儿童服务势在必行。送书上门, 既为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教学服务, 同时也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享受精美的物质外, 再增添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为幼儿园孩子送书活动, 我们把幼儿园的孩子领进了图书馆, 让他们不出门也能看到多种多样的图书, 使他们从小就了解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也通过为幼儿园孩子送书, 扩大了馆外读者群, 也大大提高少儿阅览室的图书使用率。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孩子们, 他们多是单亲或者无亲的学龄前孩子, 没有父母的关爱, 更缺少正规的学龄前教育。图书外借活动, 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同时从书中能够学习知识、了解社会, 感受亲情, 真正体会图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感受阅读的乐趣, 从小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 少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习惯的建立,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需要长期的努力, 需要多方的关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儿童阅读的传统教育, 但是当代中国少儿阅读的开展还存在着大量不利因素, 阅读环境与氛围的缺失, 导致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儿童存在很大的差距。开展学龄前儿童阅读活动, 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图书馆少儿阅览室的工作人员, 我们会重视少儿阅读, 努力为学龄前儿童打造阅读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何婉莘.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儿童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教育[M].少儿图书馆, 2006 (9) .

[2]李兴红.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J].消费导刊杂志社, 2010 (4) .

上一篇:氯化氢合成下一篇:情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