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保护(精选4篇)
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保护 篇1
一、苏州特色农产品的简介
乌米饭、白马涧野笋、姚岗山草鸡蛋、树山梨、镇湖黄桃和葡萄、通安水蜜桃、镇湖金丝雪菜、碧螺春茶、枇杷、杨梅、苏太肉粽等这些苏州传统的特色农产品。
二、苏州特色农产品的现状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来看, 大多数地区拥有自己先天、适宜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 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超越性, 亦即为具有原产地所决定的在质量上超越同类产品品质的唯一性。城市化的进程对苏州影响巨大, 近几年来, 苏州财政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农业的投入尽管增加也较快, 但基数较低, 总量不大, 投向也不尽合理,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比重不高。农业的基础性投入在量和质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影响了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 跟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另外, 由于工业“三废”污染和过去农业生产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农业生产的环境质量压力仍然较大, 特别是水和土壤的污染比较严重, 现在全市相当一部分地方的灌溉水、渔业用水水质不达标, 土壤中硝酸盐富集、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很大, 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及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特色和优质将决定着一个产业发展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特色也是促进农业效益提高, 进而实现致富农民, 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
在生活水平急速提高的今天, 大家对食品的卫生及安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更加环保绿色的农家产品, 使得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极受追捧。例如:在“瘦肉精”风潮下, 大家又在追捧苏州本地的苏太猪。苏太猪肉质鲜美, 胴体品质胴体瘦肉率为56.10%±1.32, 肌内脂肪高达3%, 肉色鲜红, 肉质鲜美, 细嫩多汁, 肥瘦适度, 适合中国人的烹调习惯和口味。
三、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措施
1. 首先要提升思想认识。
当前, 重要的是要更加深入、准确、全面地认识农业的作用和功能。要彻底破除因为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无足轻重的肤浅认识, 牢固确立农业仍旧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的思想;彻底破除城市化就是发展城市和消灭农村而忽视农业的偏面认识, 全面确立农业是增强城市功能, 提高城市经济承载能力的重要基础的观念;彻底破除传统生产型农业的狭隘认识, 重新确立农业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的全新理念。充分认识农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 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建设现代城市农业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 建设规范化管理体系, 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要打造驰名品牌, 保证特色农产品高产高收入, 不仅需要在产、销环节上加强管理, 更重要的是在地理标志的保护和注册商标的监管环节上精于管理。证明商标注册后, 农户要积极配合当地商标管理部门制定落实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拟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凡使用该证明商标的, 须向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协会提出申请, 由协会和检验部门对申请人的农产品进行检验, 符合使用证明商标条件的, 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准许其使用证明商标标识。
3. 成立农产品协会, 加强自我管理, 以协会为龙头, 走产业化的道路。
只有自己主动管理, 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们最好能建立一个自己的关于农产品自治组织, 而农产品协会就是最好的实现方式。农民在长期生产劳动的过程中, 对农作物的特性、生长因素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政府直接干预、指导农民的生产, 未必会得到农民们的 (下转45页) (上接42页) 完全信服, 甚至对政府的指导性政策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政府要引导广大农民建立起农产品协会。在制定指导性农业政策的时候, 政府要和农产品协会进行充分讨论, 听取农产品协会的意见, 再结合科学的依据以作出更好更有效的政策。
4. 细分市场, 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规避机制。
细分市场是一种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农产品是一种消费品, 在分类的时候所关注的要素有人口统计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方面。一方面, 细分市场的目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在某一方面的市场发生非系统性风险时进行有效的不同市场间的合理调节, 保证“旱涝保收”。另一方面, 要对市场方向做出合理判断并会利用国家政策的“利导”作用进行反方向调节。市场风险中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供求的不平衡使得农产品价格突然下滑, 而如果能适时分析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这种风险。
谈苏州舟山核雕的艺术特色 篇2
橄榄核雕的流派
橄榄核雕从制作地域来划分,可分为“南工”和“北工”。“南工”也称“苏工”,主要包括江浙沪、福建、广东等地的核雕艺术。由于广东核雕工艺的衰落,现在所谓的“南工”就是专指苏州舟山核雕。“北工”主要指山东、陕西、河北廊坊地区的核雕,这个地区过去就有制作木雕、牙雕等的传统。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南工”核雕工艺。“南工”核雕是属于“香山圈里”的一个分支。“香山圈里”是指以香山为轴心而聚集的一批从事建筑、雕刻、雕塑、园艺、家具、书画、刺绣、缂丝等的技艺人才。“舟山”位于穹窿山和香山之间,古时为吴王阖闾的造舟之所。如今受“香山圈里”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舟山”人好雕善刻的传统。《香山小志》曾记载:“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专将竹根、竹节、黄杨、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榄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称赏。”这些工艺门类汇聚在舟山村,使舟山村成为名符其实的“雕刻之村”。在这众多门类中,真正使舟山村众所周知的还是橄榄核雕。
橄榄核雕的艺术特色
1.作为创作载体的独特性
据史料记载,明代时期的核雕核材以桃核、杏核和核桃为主。核雕艺人在雕刻中发现桃核、杏核和核桃因其表面质地肌理变化复杂,创作发挥的空间不大,而且雕刻难度较大,尤其对于核桃雕刻要求更高,往往要配对出现才能体现价值,这给创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因橄揽核细腻的核质,规范的核型,便于雕刻师进行雕刻,并且可创作的空间较大,橄榄核已成为核雕工艺的代表性工艺材料。刚开始从事橄榄核雕的艺人对核材的“习性”不甚了解,只追求雕刻技艺的精湛。由于核材都是没有经过长时间存放的新核,所以雕刻出来的作品不时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近现代的舟山核雕艺人对核材的选择已经非常考究。无论是核材的大小、形状、顔色还是存放时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舟山核雕艺人通常都会在家中存放一些核材。对于雕刻师来说,存放时间越久的核材越是受到靑睐。因为核材存放时间越长,内部适应各种气候的冷暖变化,不容易开裂。并且放置时间长的核材,自然包浆的状态较好,即使不去把玩,核材的颜色会自然变红。
2.体现雕刻技艺的丰富性
由于核材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的纹理不同,艺人们必须充分发挥想象,根据不同的核材,选择雕刻主题进行创作,这对雕刻艺人的艺术修养和雕刻技法都提出来很高的要求。舟山的雕刻艺人在雕刻技法上大致可分为浮雕(又可细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圆雕、平雕、微雕、透雕、线刻、磨制等技艺,极大丰富了雕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雕刻师要想将自己的思想传递到核材上,合适称手的雕刻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橄榄核雕对刀具的要求极其严格,根据用法与功能的不同,雕刻刀具可分为线凿、尖刀、半圆刀、推刀、三角刀、中钢刀、斜刀等,同时还有一些雕刻的辅助工具,比如翘头板、木挫、平挫、电钻、磨刀石、撬刀床、和小型电动抛光机等。雕刻师手中的刀如同画家手中的笔,对于画家而言最难得莫过于笔触,对于雕刻师而言,最难得莫过于刀触。刀触是创作者思想与技艺的结合,是无法言传的东西,只有雕刻师不断地日积月累和细心体悟、琢磨,方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3.展现东方文化的韵味性
核雕题材一般以东方文化为根,以吉祥图案和佛、道两教的故事为主,吉祥图案大致包含富、贵、寿、喜四种,而佛、道两教的故事则以观音送子、十八罗汉、八仙过海等为主。鉴赏核雕作品不仅要从造型、色泽、主题和刀工四个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发现核雕艺术品所包含的文化韵味。而这种韵味确切的说是雕刻家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与情调,这不仅是核雕艺术品的灵魂而且是核雕作品的创作目标。
每一件核雕艺术品都代表了雕刻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近年来,雕刻艺术家们在充分发掘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雕刻题材。许多雕刻名家从其他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结合现代生活模式进行大胆尝试,不断创作出大批喜闻乐见、立意深远、能充分体现东方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还有部分雕刻家将唐诗、宋词融入到雕刻作品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核雕作品的内容。
4.体现核雕的收藏性和装饰性
橄榄核雕的种类可分为:挂件、手串、摆件、趣型和怪籽等。橄榄核雕不仅适宜在手中摩挲、把玩,而且还可以作为挂坠、手串、念珠、扇坠等作为随身佩戴彰显身份的饰品。因为橄榄核雕的艺术表现性,所以,日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核雕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传承至今实属不易。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雕刻艺人为追求经济利益,不再讲究核雕工艺的严谨和雕工的完美,利用机器批量生产出了大批粗制滥造的核雕产品,极大地破坏了核雕原有的艺术之美。为了核雕艺术的长盛不衰,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学习借鉴其他艺术的精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力争让橄榄核雕这株艺术奇葩开得更加长久、更加艳丽。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苏 燕(1978-),女,甘肃兰州,学历:硕士研究生,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装饰艺术研究。
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保护 篇3
(一)农产品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企业或企业经营系统在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新组合。营销创新是组织创新成果得以巩固的重要保证,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是管理创新和生产创新的先导。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没有不断的营销创新就没有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企业活力的提高。各个地区正在进行的“订单农业”、“市场农业”、“农产品名牌战略”等实践就是农业产业化组织进行营销创新的有力例证。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客观上迫切要求产业化经营系统全面审视自己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彻底地从计划经济时代以生产为中心的农产品运销观念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全面导入现代市场营销创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涵
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指在绿色营销观念的指导下,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农业经济利益、农产品消费者需求和农业环境利益的统一,在绿色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实现企业绿色营销目标。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目的在于理顺农业经济效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其一,节约原材料,保护地球资源,以保证农产品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其二,为农产品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和方便,满足农产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需求,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其三,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其四,适应“崇尚自然、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观念,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副业。
二、苏州特色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概述
(一)苏州农产品发展背景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北纬30°47′~32°2′,东经119°55′~121°20′之间。东邻上海,南接浙江的嘉兴、湖洲两市,西傍太湖和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55%,水面占42%,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拥有河道两万多条,大小湖泊三百多个,著名的有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贯通南北的京杭运河,连接东西的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内河航运的主干线京杭大运河流经于此,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及其入江、入海水道等航道纵横交错,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体框架,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为苏州农副产品集散创造了优越的物流条件。苏州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境土地肥沃,河网密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污染,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稻米、蔬菜、生猪、家禽、水产、林业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群。
几年之前,苏州多数人对农产品安全要求考虑得并不多。多花钱买优质农产品,一度被许多人认为是种“奢侈”,专门经营优质农产品的店家生意清淡,部分店家甚至连年亏本,这些年,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苏州人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吃饱上,而且还要求吃好了。农产品如果不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名特优标记,许多人就不愿买,这也逼得店家动足脑筋不断引进本地和外地的优质货源,新开的绿色食品店也越来越多。
苏州特色农产品多数属于季节性强的、时鲜的产品,近年来,不断有农产品基地对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标准抓生产,同时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截至2009年底,苏州的优质农产品数量已达1295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222.6万亩,占苏州地区种养总面积的72.2%,涉及粮油、蔬菜、茶果、畜禽、水产五大类。2009年,江苏省农林部门的抽检和苏州农林部门的例行监测结果表明,苏州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5%,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苏州特色农产品营销困境分析
苏州的绿色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无论是农业生态基地建设、还是各种绿色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都陆续得以完善和实施,具备了较好的生产基础,但在绿色农产品流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在产品策略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苏州本地的绿色农产品组合分布不均衡。以时鲜果品品种较多、产量大,居于主导地位;其它绿色农产品品种较少,如绿色蔬菜还仅限于番茄、辣椒、黄瓜等少数几个品种,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2.现有的绿色农产品以初级产品居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的附加值低,主要原因是绿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较少(目前苏州仅有14家),使一些鲜活绿色农产品的加工率较低。
3.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虽然苏州的大多数绿色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但除了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其他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不高。另外,一些绿色农产品的包装比较简单、粗糙,仅仅是装个盒子、套个袋子,包装标准还未完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4.价格策略方面。绿色农产品由于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同时在加工、运输等方面都要求符合绿色标准,因而整体成本也较高,导致绿色农产品定价较高,但由于经营者对绿色农产品生态有价的观念宣传的不到位,在替代品较多的情况下,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5.苏州绿色农产品在销售时没有注意根据地域、季节等的不同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在分销方面,虽然目前苏州有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826个,但农民参加合作组织的比例不高,目前仅有21.5%的农户参加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大多数农产品采用农户直接销售,少部分通过农产品经纪人销售;营销主体规模小、储备能力差、谈判地位低,在生产、运输、销售各环节的信息衔接不紧密,导致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不高。另外苏州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虽大多设置了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柜。但这些批发市场内的储存、保鲜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备;服务引导、产品促销等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功能。
6.物流技术不完善,鲜活绿色农产品损失率高。目前苏州的绿色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不仅流通半径小,而且鲜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据统计,我国蔬果类运输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而且苏州鲜活绿色农产品如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等较少通过专卖店、超市等进行终端销售;大多数是通过农贸市场与消费者进行现货交易,农贸市场内产品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较差,绿色农产品易发生损坏或二次污染。
7.在产品促销方面,目前苏州绿色农产品促销传播尚缺乏整合性和长远规划。首先在传播形式上比较注重利用各种层次的农产品展销会和博览会来传递绿色农产品信息,短时间内易取得较好传播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效应逐渐递减乃至于无;而其他促销形式特别是公关和广告促销的力度远远不够;第二,没有很好地选择传播的目标公众,如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者通常以女性和年轻消费者居多,如果不能针对目标顾客进行传播,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在信息传播的内容上,没有注意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如目前苏州的绿色农产品促销注重其营养价值方面的宣传,较少考虑品种、口味等特色,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三、苏州绿色农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的建议
(一)培育绿色意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把社会发展与环境对立,片面追求农业经济增长,结果造成环境恶化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未来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受到损害,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尽快转变观念。坚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树立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
所谓农产品绿色营销观念,就是要求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不污染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从长远战略的眼光来看环境投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使农业企业的营销活动可以持续地进行,寻求农村社会的持续、全面发展。
(二)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
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创新,通过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
1.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2.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利益较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应该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规范质量标准
标准是质量的准绳。我国应逐步健全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将企业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农业领域,以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品牌的品质。农业要逐步建立以品种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标准等为主的系列标准,使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譬如,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证中,产品可实施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基于HACCP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流通环节实施食品零售商采购审核标准(GFSI)认证。
(四)积极开拓营销渠道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成熟,广告、推销人员、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和经营模式的运用越来越多,在向商家和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激发了需求,扩大了市场,为企业塑造了品牌形象。
1.企业要注重广告对优势品牌的催生作用,紧紧抓住广告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扩大商品知名度,帮助消费者认购产品从而提高市场份额的特点,将“阳澄湖大闸蟹”的产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最小的广告投入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拓展新型的流通渠道,充分借助流通企业的销售网络优势,特别是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大型超级市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他们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减少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使其在价格上具备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使经济信息得到广泛传播,让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广告费用,形成价格竞争优势。此外,通过连锁经营企业和大型超市销售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流通效率,还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与质量。
(五)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
苏州市场上开始出现冒牌的“阳澄湖大闸蟹”严重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激光防伪标志的出现并未改变这一现象,由于其技术含量不够高,市场很快出现了仿冒品。企业应该推行生产管理卡记录制度,要求每个养殖户将放养数量、饲料投放和产品销售等情况登记在册,既有利于不断总结推广经验,又有利于对生产安全过程的监控。同时对养殖户实行IC卡制度,在专家对生产情况综合测评后,核定出每个养殖户的商品蟹上市质量,然后统一制作IC卡,养殖户凭该卡销售。
(六)建立农产品网站或网上店铺,开展网络营销农产品经营企业要开展网络营销
除选择在农产品加工网、农产品市场信息网,以及一些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建立宣传型的农产品网站,或利用阿里巴巴等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上店铺。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网上网下成交支付为主要形式。因此,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等都是促进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同时可使企业通过网上店铺或展厅树立农产品经营企业的良好形象,并发布商业广告,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谢磊.论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程达军.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营销创新[J].特区经济,2005(5).
[4]王续程.延伸绿色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链向价值链转化[J].甘肃农业,2008(1).
[5]蔡健,王薇.苏州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6(6).
[6]周发明,曾福生.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05(11).
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保护 篇4
一、宁夏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势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 古老的黄河文明, 神秘的西夏文化, 浓郁的回族风情, 共同演绎了源远流长的塞外农耕史诗。宁夏农业历史悠久, 自秦汉就开始引黄河水自流灌溉。依据宁夏的地理、资源、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 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北部引黄灌区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 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 稻丰鱼鲜, 瓜果飘香, 旱涝无虞, 素有“西部粮仓”、“塞上江南”的美誉;中部干旱带土地广袤, 草原辽阔, 物产丰富, 绝少污染, 是旱作农业和特色种养殖的主要区域;南部山区气候冷凉, 雨热同步, 水草丰美, 环境洁净, 物种多样, 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区域。目前已有宁夏大米、盐池滩鸡、西吉马铃薯、贺兰螺丝菜、中宁压砂瓜等26个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二、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我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域生态优势品牌, 既是农产品产地标志, 也是特色农产品品牌标志, 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意义重大。
㈠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是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和生长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有特别紧密的联系, 不仅得益于区域内的温光水土气等自然条件, 还凝聚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习惯和特长等历史人文因素,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不可复制。利用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 为当地名特优农产品贴上区域标签, 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相对优势,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形成拳头产品, 利用农产品区域性特色和优势, 形成响亮的品牌。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可提高特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度, 而且能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中宁压砂瓜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后, 产品价格同比每公斤提高了0.2元~0.4元, 产品远销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成都、深圳等大中城市, 通过带动使20余家流通企业、4万余户农民从中获益。通过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与保护, 为产业快速发展增添了后劲。
㈡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分散的小规模特征, 多数农民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组织化程度不高, 不具备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条件。而农产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 就必须实现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这样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本身具有集体品牌的功能, 它既是产地标志, 又代表了产品品质, 其市场信誉是固有的历史形成的。因此, 地理标志为个体农民提供了可以无需自创品牌而分享品牌利益并形成规模经营而提高品牌附加值的可能。并且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很强的组织功能, 地理标志产品执行国家统一的标准, 能将分散经营的某种农产品按统一的标准、标识组织起来, 形成规模经营的效果, 从而实现一定区域内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因此, 地理标志是登记保护区域内申请主体成员所共有的知识产权,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一定的区域共享性, 有助于将分散经营的农户和中小企业联合起来, 实现规模经营。如宁夏“灵武长枣”推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将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纽带, 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为该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价值平台。
㈢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有利于高效农业发展
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宁夏中宁枸杞享誉国内外, 登记注册了地理标志, 在“三农”政策的指引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下, “中宁枸杞”优势品牌越做越大, 产品出口到美国、韩国、泰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年出口达1000吨以上。除此之外, 依托枸杞产业, 还涌现出一批枸杞深加工企业, 开发出枸杞原汁、枸杞糖、枸杞酒、枸杞八宝茶等系列产品, 使宁夏枸杞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㈣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有利于传承发展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 农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 同样具有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如贺兰螺丝菜, 始于上世纪80年代, 有近30年的历史。已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以“金贵螺丝菜”注册新鲜蔬菜、腌制蔬菜类商标。通过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 通过产品特色的打造和产业的发展, 不仅可以更多的让消费者品味浓郁的乡情、亲情和传统文化, 也能让更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生产当地特色产品的同时, 体验到传承文明和创造文化的自豪。
㈤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有利于规范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
地理标志可保护特色农产品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扰。如宁夏枸杞是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 主要产自中宁地区。但前几年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枸杞数不胜数, 这些枸杞的品质无法保证, 模糊了广大消费者的视线, 以至于对于正宗的中宁枸杞消费者也不信赖, 严重损害了宁夏枸杞的声誉。通过对宁夏枸杞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增强了消费者辨别商品的能力, 有效防止他人仿制及假冒, 规范了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 保障了枸杞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几点建议
宁夏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尽管盐池滩鸡、西吉马铃薯、贺兰螺丝菜、中宁压砂瓜等26个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但仍有许多特色农产品需挖掘出来, 发展成为地理标志的产品。同时, 对已获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应加大监管力度, 通过地理标志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㈠努力挖掘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宁夏是个农业主导地区,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特殊的人文环境决定了有特色品质的农产品、食品的丰富性。引黄灌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乳制品、优质粮食、脱水蔬菜、淡水鱼、葡萄、苹果等地理标志品牌;中部干旱带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以滩羊、红枣、旱地瓜果为主的地理标志品牌;南部山区要围绕生态农业建设, 加快发展肉牛、马铃薯、小杂粮、油料、中药材等地理标志品牌。努力为今后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资源储备, 为继续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打下基础。
㈡强化监管, 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不管地理标志效应有多大, 产品质量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产品属性, 因此在使用地理标志时政府必须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的身份和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产品才能受到地理标志的保护, 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信誉。要及时确定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和生产规模, 引导生产者严格按照特定的生产规程生产地理标志农产品, 开展地理标志标示产地条件的评价和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工作, 并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质检部门指导注册人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行为。应当确立一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监管的综合监管模式。政府应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地理标志制度的认识, 防止由于无形资产流失而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损失;行业协会应加强对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企业的监督管理, 设立地理标志使用企业档案, 督促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及时改正, 保证行业内部的良好秩序;生产、加工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应加强自身的监管。
㈢对已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要加以保护
地理标志注册是对与所标示地区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密切相关的质量、信誉和其他特征的产品进行保护的一项制度, 对已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进行保护, 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也有利于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生产特色产品的积极性。进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作必须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 地理标志可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形成商品的附加值, 如果地理标志被冒用则会使生产者受到信誉和经济上的损害, 引发不公平竞争, 也会误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要求的商品, 损害公众利益。所以要有效运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法, 逐步完备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 使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与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是打造农产品区域性品牌的重要途径, 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有利于高效农业发展, 有利于规范特色农产品市场的竞争秩序。加快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的发展, 要努力挖掘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强化监管, 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对已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加以保护, 使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健康发展。
【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保护】推荐阅读:
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特色07-12
苏州市环境保护行政复议规则06-21
区域特色农产品06-09
山西特色农产品06-20
山地特色农产品08-22
特色农产品物流10-31
特色农牧产品06-15
特色农产品市场调研07-24
农村特色产品06-20
古典的苏州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