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2024-06-05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通用12篇)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 (上) 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 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实物投影仪、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列举策略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华阳公园, 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华阳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 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 五张2元, 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可以怎样付10元门票钱呢?

师:你能列举出几种付钱方法?

生:两张5元;五张2元;一张5元、两张2元、1张1元;4张2元、两张1元。

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今天, 我们用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体验策略

1. 引发列举需要。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公园。

公园里工人叔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 供游客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 动手操作。

师: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

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 它的周长是多少?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下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1) 确定研究方法, 合理分工。

2) 团结协作, 积极交流, 推荐代表发言。

(2)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重点关注不同的研究方法。

1) 汇报交流:选择遗漏、无序和有序的方法重点交流。

2) 师:运用摆小棒寻求答案感觉怎样?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 (用小棒摆很麻烦, 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

2. 运用填表列举。 (1) 出示表格。

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拿出课前准备的表 (教材P63) 。

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到表上吗?动手做做看。

(2) 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

师:集体订正列表, 各拿一份按顺序列举的和没有按顺序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去比较, 哪种好? (板书:有序)

3. 小结。

在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 这样答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 反思列举方法。

(1) 如果你是工人叔叔你会选择哪种围法?为什么? (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花圃最大)

(2) 什么时候面积最大? (周长一定时, 长和宽越接近, 面积就越大;长和宽相差越大, 面积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 运用策略

走进公园, 小美、小丽和小东三人都想照相。

1. 出示题目。

小美、小丽和小东三人来到公园照相, 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 (调换顺序算一种)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 打算分哪几种照相的情况?

分步出示表头和三类情况。

(1) 列举时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表格, 在表格里打勾。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列表, 还可以怎样列举所有可能的照相情况”, 并尝试用字母、数字、符号或其他形式表示这三种照相情况, 列出所有可能的照相情况。

2. 反馈交流。

师:你是怎样列举的?

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并说说理由。

3. 小结:在一一列举时, 有时要根据需要先把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然后有序列举。

四、比较反思, 感悟策略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工人叔叔围长方形花圃的景点和照相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想一想, 我们都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将解决问题的所有答案都列举出来就是“一一列举”。 (补充板书)

师:例1和例2在列举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得到全部答案, 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要按一定顺序列举, 才能做到既不重复, 又不遗漏。当情况比较复杂时要先分类, 再列举。列举时可以列表, 也可以用文字或符号、字母等来表示。总之, 要把每一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 并且要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表示, 让人一看就明白。

五、拓展知识, 巩固策略

观看表演。

师:精彩的动物表演马上又要开始了!已经表演了4场:9:00、9:40、10:20和11:00。现在是11:15, 我们还能赶上下一场表演的开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下面的哪个时刻正好是一场表演的开始时间?

出示:13:0014:4015:4016:00

分析:动物表演, 每隔40分钟举行一场表演比赛。

师:你能按照每间隔40分钟再一一列举出表演的时刻吗?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一一列举策略, 具体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反思

1. 选择有趣的生活素材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用栅栏围长方形花圃的景点、照相这些生活素材, 一方面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能力, 主动开展列举活动, 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逐渐掌握这种策略。

2. 填表列举, 加强数学思维。

学生在摆小棒列举的活动中, 会感到这种方法比较麻烦, 既费时费力, 还得把每种围法及时记录下来, 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于是产生优化列举活动的愿望, 这些对操作的体验是继续填表列举的思想基础。通过摆小棒, 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教师适时提出“先求出长方形长、宽的和, 再列表填一填”的要求, 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列出的算式18÷2=9 (米) 能使填表顺利地进行。

3. 重实质, 不拘泥于形式。

列举作为一种策略, 用来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列举的表现形式灵活、可变。在表格里列举是形式之一, 它的好处是有助于思考, 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各种答案。学生可以设计表格进行列举, 也可以不画表格,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

总之, 学生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71~72页例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与探索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在强烈对比中引出转化策略 1.考考你的眼力。

出示图(1),教师问:考考你的眼力,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很容易可以比较出左边图形比右边图形多了一个半圆的面积。

出示图(2),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启发思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吗?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最终引导出两种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交流反馈,课件动态演示转化的过程,并板书相应的转化方法:平移、旋转。

明确:这两个图形都可以转化成为长5格、宽4格 的长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2.初步感受转化作用。

教师:刚才我们都是把这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比较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转化呢?这样转化有什么好处? 交流中明确:由于这是两个不规则图形,所以不能直接用公式求出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又太麻烦了,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后,非常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板书:复杂+简单)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其实用到了数学上一种重要的策略——转化。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心理学思考]有 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合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六年级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转化”的体验,但这种体验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只有合理呈现学习素材,才能促使学生对转化策略形成清晰的认知。为此,在课的一开始,便呈现了一个直观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素材图(1),“考考你的眼力,这两幅图的面积相等吗?”学生很容易直观分出大小。然后再出示图(2),提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学生有了刚才的学习体验,就会积极开动脑筋,通过平移和旋转把这两个图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这样以典型而具有直观性的图形转化为切入口,既使学习内容鲜明 生动,很快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又能唤醒学生原有认知中的“转化”体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开始进一步感悟“转化”策略。

二、回顾整理,在复习旧知中感受转化策略 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1)回顾有关公式推导过程。

启发思考:其实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比如说一些图形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的推导,就常常用到转化的策略,你们能想起来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反馈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呈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计算公式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再次感受转化策略的作用。

回顾: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是先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接下来我们是如何研究图形之间面积关系的?我们又是把哪些图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梯形)?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感受:在刚才应用转化策略推导出这些公式时,你们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明确:转化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而我们都是把它转化成曾经学习过的旧知识。

(板书:新问题+旧知识)应用:

2.图形周长、内角和方面的应用。

讲述:在求周长、内角和等问题时,我们也要用到转化的策略。

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求出树叶和硬币的周长?怎样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明确:化曲为直,把曲线转化成线段来进行测量周长。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转化为一个平角。

练习:计算下面左边两个图形的周长,求出右边图形的内角和。

师生交流:刚才我们回顾了一些关于图形中运用转化策略的问题,那对于转化这一策略,现在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板书:复杂+简单)3.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

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学会转化的过程。不仅在图形的世界里常常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而且在数与计算方面也常用到这一策略。

想一想:在学习认数和计算时,哪些地方用到过转化的策略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整理回顾,然后师生互动交流。(举例说明:如小数乘法是转化为整数乘法,分数除法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等等。)练习:计算1/2+1/4+1/3+1/16。先让学生试算,然后出示图片。

提问:你能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吗? 引导学生交流算法,明确把加法计算转化为减法计算的过程。(板书:数+形)[心理学思考]结 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对转化策略的理解不能仅仅依赖直观的演示与形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策略的形 成过程,尤其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应该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以逐步建构学生对转化策略的深层理解。以上教学设计中主要从3个层面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1)图形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2)图形周长、内角和方面的应用;(3)数与计算方面的应用。在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中,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逐步深入展开:首先,让学生经历直观的单一图形的转化(即考考你的眼力);接着,让学生经历了形与形之间的转化(即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求周长和内角和中的应用);然后,又让学生经历了数与计算方面的转化(即数与形的转化)。不同层面的转化策略,思维含量是不一样的,分类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符合学 生“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的练习,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践应用,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转化策略 1.关注生活。

教师:刚才我们回顾了以前学习过程中经历转化的一些例子。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也常常要用到这一策略。

举例:如何用转化的策略求一张纸的厚度,一枚硬币的体积,一个灯泡的容积。

(学生探索、交流、汇报。)2.实践应用。

出示:有16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进行。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单场淘汰制就是一场比赛就会淘汰一支球队,因为最终只有一支球队是冠军,就需要淘汰16—1=15支球队,所以比赛的场数也就是16—1=15(场)。追问:如果是64支球队参加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如果一共有n支球队呢?比较画图与列式计算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为简便?之所以简便就是因为我们应用了什么样的策略? [心理学思考]转 化策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但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因此,在实践应用环 节,呈现了一些适合学生探究的生活问题。这些鲜活的素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需要,丰富了对转化策略的认知,培养了应用转化 策略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拓展提升,在总结反思中提升转化策略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转化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可以把新的问题变成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还可以把数转化为形„„这也就是转化的价值所在。)反思提升:(出示3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思想家老子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科学家牛顿

“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众多的数学家

基于节能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 篇3

【关键词】节能;建筑空间设计;太阳能;气候

我国当前的建筑空间设计法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并不完善,虽然在这一方面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明确规定,但是在规定中任然没有提及建筑的空间设计具体应当按照怎样的标准去进行设计,以及这其中有着那些限制等。而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管制工作不严格,导致了建筑在进行内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对各个环节都进行节能考虑,这也就促使建筑的损耗会较大。而在我国当前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新型材料已经成为了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空间设计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只有良好的运用了新型节能产品,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对建筑周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下文主要是基于节能策略来对建筑空间的设计进行了思考。

1.建筑空间设计与气候的关系分析

在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建筑工程在实际进行修建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而无论是在进行任何性质的建筑修建,都必然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消耗,这也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成为了国能源消耗行业中的前三。而最为严重的情况还在与建筑工程在进行设计的建造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资源,还会在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工程设计的不当而继续造成大量使用能源的浪费。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来看,在气候环境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我国和国外的同等建筑物体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超过了发达国家建筑的2-3倍,这一结果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就在于对自然资源的良好利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周边环境所具有的环境特性,从而促使建筑空间的设计能够和周边的自然气候完全契合在一起,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达到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目的,还能够充分的保有建筑自身的环保性能和艺术气息。在建筑功能越来越多的今天,建筑空间设计上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减少建设和使用中的能耗。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在节能设计中加入气候因素,达到节能的效果。比如说:在温带气候带,在建筑外墙设计上采用双层幕墙,它可以有效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隔音效果,改善室内环境;另外,它还能促进室内的通风换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在南方,受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潮湿,冬季温和,那么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就要体现出防热与通风,通过合理组织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达到通风和遮阳的效果。建筑是处于一定气候环境下的,受到气候的影响,那么只有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能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也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建筑。

我们在提倡节能的时候要注意节能规划,在建筑设计中真正做到节能,才能从整体上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促进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建筑空间设计是依赖自然环境而生的,只有合理处理气候与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建筑节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2.节能策略下的建筑空间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节能材料不断产生,建筑空间设计的气候适应性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技术工艺也为建筑空间设计的节能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建筑中的空调、暖气、通风设备的增加又使得建筑被包围的严严实实,人们生活在其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能源的使用又导致室内空气质量较差,不利于人身心健康发展。在当今建筑空间设计节能和生态的呼声下,建筑空间设计要看到气候的特点,利用气候来调节室内空气,利用气候来合理运用自然资源。

2.1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也即建筑表层空间设计,建筑以什么样的造型出现、建筑选择何种外墙材料、太阳能热水器的太阳能吸收板以什么样的形式放置在屋顶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的特点。在北方温带气候下,人们需要保温隔热,采用双层幕墙可以起到绝佳的效果。在南方季风气候下,建筑需要通风防热,在有限表层空间下,可以采用纵向的叠合式设计,再配合室内空间设计的通风、采光、吸收利用太阳能资源等来实现节能的目的。在造型上,为了达到防热的效果,利用遮阳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使用使得建筑形成一个外保护圈,实现遮阳的效果,并且运用一定的工具来实现对太阳能资源的合理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

2.2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涉及的内容较多,如:房间布局、家具摆放、窗户大小、位置设置、厨卫间设置等。本文从通风设计和厨卫间设计上来探讨建筑内部空间的节能设计。

2.2.1通风设计

首先是窗户的设置。窗户设置在什么位置、窗户大小都是室内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以及风向特点,合理设置窗户位置和大小,同时还要注意窗户开启的大小。现今很多住宅中都会有大面积的窗户,但是只有小面积的窗户是可以开启的,因此还要注重窗户类型的选择。良好的通风条件既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还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节能的效果,在南方天气不热不冷的春秋季节可以利用自然风来实现降热的效果,尽量减少制冷设备的使用。

2.2.2厨卫间设计

一般将厨房与卫生间临近设计,这是为了节约管道资源。由于厨房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因此要注意通风,首先需要根据室内通风情况来合理设置厨房的位置,使得厨房的油烟能够通过抽油烟机和窗户迅速排放出去。其次,将厨房设置成敞开式或半敞开式,促进空气流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中的节能设计方面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不断的进行发展,并且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研究,新型节能材料不断涌现出来的情况下,建筑空间的节能设计得到了极大的物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但是,在实际进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当地天气环境和气候变化来作为节能规划工作的出发点,以此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张学翠.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原则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8).

[2]马幼珍.浅谈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7).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篇4

1 依托于教学内容构造游戏故事, 提供虚拟学习空间。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 故事剧本的设计必须依托于教学目标并且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1]。只注重游戏设计, 忽略教学内容的游戏故事将变得毫无意义。在此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游戏故事设计来说明:主人公小拉克从数字森林 (第一章大数的认识) 出发, 通过与森林中怪物的搏斗, 成功进入泥泞沼泽 (第二章角的度量) , 再到天梯层 (第三章三位数乘两位数) , 秘图宫 (第四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奇货码头 (第五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海上乐园 (第六章统计) , 秘林小镇 (第七章数学广角) , 最后回到秘林魔堡 (第八章总复习) 。整个故事情节设置完全依托教学内容, 并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提炼与总结, 形成游戏故事中的剧情。

2 发挥动漫角色的魅力, 通过角色造型增强教育游戏的吸引力。

任何一款成功的教育游戏都有一个引人制胜的故事情节和一些令人着迷的虚拟角色。“教”“娱”平衡的角色设计是教育游戏设计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动漫游戏中的角色设计就是要在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 保证角色的游戏特性, 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被他们所喜爱, 并能使学生在角色的成长中体验到快乐。动漫教育游戏中角色设计, 主要包括学生角色、被大多数教育游戏所忽略的教师形象、以及故事剧本中所涉及到的其他角色。无论哪种角色, 设计者应该首先对其进行宏观上的定位, 确定赋予该角色哪些教育功能, 以及怎样用游戏语言来体现这些功能。在根据宏观定位, 细化具体角色的各项特征, 比如角色基本信息、外貌特征、性格、目标, 角色之间的关系, 成长、语言特点等等, 并将这些特征用文字进行描述。紧接着到技术定位, 为游戏而设计的角色, 就要考虑到要在一定的技术范围内制作这个角色, 另外, 还要考虑到角色的各个转面设计。最后在到美术设计阶段, 此阶段所绘制的草图要与教学及游戏设计人员进行反复商讨改进, 最终确定角色造型。

一个好的角色造型设计的成功与否, 直接而深切的影响着作品的生命力和魅力。角色造型设计[3], 一种思路是可以运用原画演绎, 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角色的素材, 接着对着素材画素描或速写, 在画的过程中注意对比, 找出角色的“第一特征”, 再加上你的想象, 最后整理即可完成。另一种思路是可以运用形象拼接, 比如人的身体+动物或其他生物的头和其他部分, 或者几种动物的特征拼接起来, 然后发挥充分想象力来设计。

3 探索与任务相结合, 提供更加丰富的交互式体验。

“探索”是一个基于问题情境而设计的学习任务, 其独特之处在于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学习活动相结合, 将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以及反思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任务” (mission) , 它更加贴近游戏的故事情节、挑战性, 娱乐性更强。一方面能充分发挥虚拟世界的“仿真”特性来增强儿童的投入程度以及提高学习体验的临场感,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现实世界中的活动防止儿童因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造成虚幻感, 通过创设情境点, 使儿童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虚拟现实是一个“虚拟的仿真世界”, 是探究学习问题的虚拟实验室。动漫教育游戏设计可以借鉴大型网络游戏, 特别是角色扮演类和探险类游戏的一贯做法, 通过“探险”和角色扮演的的形式来呈现学习活动[4]。

3D动漫教育游戏中的交互式设计, 是至关重要的。当代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使用常规输入设备 (如键盘、鼠标和触摸屏) 的简单交互, 更加注重利用多个通道以自然、协作的方式进行多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制作是否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关键在于交互方式的灵活设计, 而交互式设计不只要在软件程序设计上下功夫, 通过声音与动漫游戏硬件的组合, 来达到共同捕捉学习者交互式体验的设计也是很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 结合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 应用3D动漫的角色、造型、场景、交互设计方法来创作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动漫教学游戏, 使动漫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更大的魅力。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摘要:三维是动漫技术的主流, 为现代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而教育游戏在信息时代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游戏故事、角色、造型、交互设计的理论, 提出教育游戏设计与3D动漫应用策略, 以期对国内教育游戏研究者有所借鉴与助益。

关键词:3D,动漫,教育游戏,角色,造型,交互设计

参考文献

[1]姚忠礼.动漫剧本创作[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2]陈慕如.浅谈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技巧[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3]刘新阳, 马池珠.多用户虚拟环境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对Quest Atlantis项目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1) .

有关教学策略的启发与思考 篇5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策略一:淡化课堂教学的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我们都知道,每一堂课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因此,教师只有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在现实的教学中,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模式化”,形式主义严重,有些教师对一节好课必备的几种形式有这样的误解:多媒体、问题情境、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教师讲得越少越好。特别是公开课,更是能用上的现代教学辅助等“飞机大炮”全用上,问题情境千奇百怪,课堂上师生、生生交流贯穿整节课。殊不知这些教学辅助器材往往使学生分神,特意构造的情境有时使学生劳神,不分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与交流更是使学生费神,结果是看起来形式多样、热门非凡,最后是学生对于学习任务的一片茫然,这种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等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等运算”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长时间地在外围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策略

二、深入解读教材,改变教材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然而教材又是全国统一的,适合各地区的一般化学生,但对于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个体,教材的学习内容就不一定适合他们。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不熟悉的,需要教师对它进行加工后,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因此,教师解读教材成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在数学课堂中,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有效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尽量突出最主要、最本质的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生能够参与、容易参与的数学活动。例如,教学“反比例函数”时,就可以把原来长篇讲解的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正比例”的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己找规律,进而得出结论。

策略三: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活动不十分有效,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时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策略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不断的是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们超前思维,向教师(包括课本)挑战,主动地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策略五:必要的小结与反思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总结重点,理解难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留下悬念让学生希望下一节数学课快点到来,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接受大量的零碎信息,他们缺乏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对学生所学知识如不及时加以总结,遗忘会更快。只有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重复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梳理,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并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较好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有关函数最值的教学,应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精讲,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最值都和增减性有关,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从中引导学生构造函数的数学思想。

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活动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得让学生在认知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情感上有兴趣,乐学、会学。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更多地“说”与“做”,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如何应对七年级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兴趣的淡薄甚至缺乏是造成他们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相对小学而言,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适应性及学习意志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分化的严重性与否。

2.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相比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双基不扎实。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

4.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自学能力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练习,抄袭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综合训练,缺乏竞争意识。

二、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1.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①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教学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②应加强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③注重情感教育。

2.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②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③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对学困生要“爱”字当头,“严”字贯其中,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3.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让他们体会成功与被赞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教会学困生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7.尊重和理解学困生。要相信学困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对学困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

三、平时教学始终贯彻“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

1.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有创意,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力求解题过程的完整与完美。另外,开展课外提高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切实发挥他们的尖子生优势,让他们在平时学习以及中考中占有决对的尖子优势,这与中考成绩优分率提高,关系重大。

2.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部分学生占据了学生中的大多数,他们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均分的高低,抓好对他们的教与辅,也是数学教学中成绩提高的重要一环。他们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解题时常丢三拉四,因此,解题时的严密与细心成为他们考取高分的关键。一定要训练他们在能得分处多得分,不能得分处想法得一分。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尽量采用启发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平时教学中多给学生教授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他们能力的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3.要做到“精”。要做到精选、精讲、精析、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就要从“精”字作文章。

4.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小组学习时间。小组讨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主动参与,集思广益,促进了学生间学习风格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会积极参与的。

套、工程问题汇总教案

一、复习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注意;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2注意;(1)、设未知数及作答时若有单位的一定要带单位;(2)、方程中数量单位要统一;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配套问题;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P100

一、复习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注意 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例如X)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2注意

(1)、设未知数及作答时若有单位的一定要带单位。(2)、方程中数量单位要统一。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 配套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大家常见到一些配套组合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

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P100 例1):

例题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

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各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1:2.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则一天生产的螺钉数为1200x个,生产的螺母数为2000(22-x)个.根据题意,得 2×1200x=2000(22-x), 解得x=10, 22-x=12.答:所以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这类问题中配套的物品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这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练一练:1.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小时平均能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应如何分配生产螺栓和螺母的工人,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栓 2×12x=18(28-x)X=12 28-X=16 答: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例题2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解:设安排x人挖土,则(48-x)人运土,一天可挖土5x方,一天可运土3(48-x)方,根据题意,得

5x=3(48-x), 解得x=18,48-x=30 所以每天安排18人挖土,30人运土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练一练: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盒身数:盒底数=1:2.解:设用x张白铁皮制盒身,(36-x)张制盒底,则共制盒身25x个,共制盒底40(36-x)个,根据题意,得 2×25x=40(36-x)解得x=16,36-x=20 所以用16张制盒身,20张制盒底正好使盒身与盒底配套.例3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桌面:桌腿=1:4,即一个桌面需要4个桌腿.解:设用x立方米做桌面,(5-x)立方米做桌腿,则可做桌面50x个,做桌腿300(5-x)条.根据题意,得 4×50x=300(5-x), 解得x=3,5-x=2 所以用3立方米做桌面,2立方米做桌腿,恰能配成方桌.共可做150张方桌.练一练(P101 练习1 p106 2 3)

3、包装厂有工人42人,每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可以生产圆形铁片120片,或长方形铁片80片,将两张圆形铁片和一张长方形铁片可配套成一个密封圆桶,问如何安排工人生产圆形或长方形铁片能合理地将铁片配套?

4、某部队派出一支有25人组织的小分队参加防汛抗洪斗争,若每人每小时可装泥土18袋或每2人每小时可抬泥土14袋,如何安排好人力,才能使装泥和抬泥密切配合,而正好清场干净。

5、某车间加工机轴和轴承,一个工人每天平均可加工15个机轴或10个轴承。该车间共有80人,一根机轴和两个轴承配成一套,问应分配多少个工人加工机轴或轴承,才能使每天生产的机轴和轴承正好配套。

三、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复习

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 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

工作量是.答案

这类问题中常常把总工作量看作1,并利用“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的关系考虑问题 例题3: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 151103(?)1?3(?)510 填空:这里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

人均效率(一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由x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为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任务,两段完成任务的工作量之和为 1/40 4x/40 8(x+2)/40 4x/40 8(x+2)/40 4x/40 +8(x+2)/40或1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是总工作量,得

40?8(X?2)40?1 解得:X=2 答:应先安排2人工作4小时。归 纳

(1)工程问题中的基本量及其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若问题中工作量未知,通常可把总工作量看作 “1”(3)利用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于总工作量是工程问题中 练习:(P101 2)练习:整理一批数据,由一个人做需8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些人做2小时,再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

1、解:设计划先由 X 人做2小时。解得:?8(x?5)? x?2 答:原计划先由2人做两小时。

2、.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解:设甲、乙一起做还需x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根据题意,得11111111×+(+)x=1 解这个方程,得x= =2小时12分 626455 答:甲、乙一起做还需2小时12分才能完成工作.

例3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

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解:设这一天有x名工人加工甲种零件,则这天加工甲种零件有5x个,乙种零件有4(16-x)个. 根据题意,得16×5x+24×4(16-x)=1440 解得x=6 答:这一天有6名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练习(p106 4 5)

1、整理一块地,一个人做需要80小时完成。现在一些人先做了2小时后,有4人因故离开,剩下的人又做了4 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求一开始安排的人数。(提示:各阶段的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1)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剩下的部分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篇6

一、理清现行教材作业设计与农村小学生实际情况的主要差距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推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首先必须理清现行教材作业设计与农村小学生的主要差距,才能探索出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弥补现行教材配套作业的不足,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现行教材中的部分作业与农村小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作业内容远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难理解。现行教材中的部分作业的展示的生活场景,学生倍感陌生,往往需要老师家长帮助其理解领会,才能完成这部分作业,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完成难度偏大。

第二,作业形式单一,学生缺乏练习兴趣。

现行教材中作业,简单要求学生抄一抄、算一算等形式是主体,内容单调,属于单调地重现书本的知识,学生常常觉得过于简单、枯燥,缺乏积极性,不认真对待。

第三,体验性、实践性、参与性的作业不足,难以满足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现行教材中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比重大,着重围绕三维目标中知识技能目标进行作业设计,而对学生体验性、实践性、参与性的作业明显不足。

二、确定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侧重点

首先,确定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从实践研究的情况看,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生活化原则、趣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也就是说以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农村题材为作业设计的素材,以生活化为表现手法,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资源,使作业更贴近农村地区生活,设计出更具农村特点和生活化特点的作业。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作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掌握知识。

其次,确定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侧重点。

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与传统作业相比较,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一是目标方面,有别于传统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训练,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着眼三维目标,而且侧重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二是内容方面,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具有农村生活元素,与农村地理环境、气候、人文密切联系。三是完成形式上,能充分体现学生体验性、实践性要求,如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小调查等。

三、探索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提高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质量,必须重视作业设计内容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才能实现对现行教材配套作业的有力补充;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致力于《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 》开发的同时,总结出了“一个目标、三种方法、三个步骤”操作策略,即:“133”策略。

“1”即一个目标。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时紧扣三维目标,并且重点是围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即三种方法。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设计常用三种方法是指收集法、修改法、创编法。

收集法是指:将现行教材、课外资料、学生生活实践、教师教学实践中符合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特点的现成的作业,收集整理好直接使用。

校园的树木,学生的兴趣,身边有趣的现象这些元素完全具有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的特征,于是我们可以几乎不加修改的收集到我们的习题集中。

修改法是指通过现行教材、课外资料、学生生活实践、教师教学实践中,收集的作业,通过改换场景为本地学生熟悉场景、增添本地学生熟悉的人物、地点、事物、故事等元素的方法,改为具有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特点的作业。

以数学学科举例,其做法是不改变原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也不增加原题的难度,只把学生不熟悉的场景、物品、人物等换成农村学生熟悉的就行了。既保证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又没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创编法是指主要针对教学内容中实现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题目缺乏或偏少时,可针对目标要求,新编写一部分具有农村小学生活化作业特点的作业。

“3”即三个步骤:(1)确定——(2)选择——(3)校正。

第一步:确定,即围绕三维目标确定作业内容。认真分析教材、课标,确定所设计作业内容是指向哪个目标任务,作业内容考虑融入学生生活实际的元素;

第二步:选择。

一是选择作业设计方法。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常用方法有收集法、修改法、创编法三种。有时可以利用收集法,借用现成的符合生活化作业特点的题目直接加以应用,有时则需要采用修改法或创编法,依据实际情况,针对教学目标、内容中设计一道或几道题。

二是选择作业完成形式。生活化作业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作业完成方式多样,例如读一读、猜一猜、画一画、帮一帮、做一做、量一量、小调查、小设计等。

第三步:校正,即校正作业设计。包括校正围绕三维目标是否准确,作业中的场景、内容学生是否不陌生,作业完成的时间,作业完成难易程度,作业描述的语言是否浅显易懂五方面。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篇7

一、当代舞美设计特征分析

我们都知道, 舞美艺术集时间及空间两者为一体, 因而在舞美设计过程中, 在技术及物质两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 其设计特征也是各有千秋, 详细如下所述。

(1) 演出剧情为设计的方向及依据。在舞美设计过程中, 需要将演出剧情的设计当作依据及方向, 并且还需要尽量与剧情设计要求相符, 进一步将情感基调确定下来, 从而给观众提供一个浓厚的演出气氛。换句话也就是说, 舞台设计过程中的灯光及布景等, 均需要以剧情发展为基础来开展更换。

(2) 舞美设计与人物形象相符。在演出过程中, 需要经人物形象来将演出灵魂体现出来, 这是因为人物的情感或是动作均需要一个固定的环境, 而舞美设计则是以确保环境与剧情要求相符为前提, 通过舞台人物的情感讲述来开展淋漓尽致的表现。

(3) 舞美设计存在实践性及动态发展。无论处于哪个时间阶段里, 舞美设计并不是相同的, 而是存在自己的特点, 这是由于受舞美设计工作者及设计技术两个因素的影响。通过详细分析舞美设计的特征, 我们可以发现, 舞美设计创新是时代发展潮流的要求。

二、当代舞美创新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当代舞美艺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设计, 同时创新还是其达到跨越性发展以及发展方向与目标确定的要素。因此, 当代舞美创新设计发展趋势主要有四个, 具体如下:

(1) 合理创新舞台布景。舞台设计因素中, 舞台布景是其基础因素所在, 这是因为舞台布景为演出提供合适的环境, 进而将舞台内容及其思想奠定下来。布景一方面可将历史、社会以及自然等环境特点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其通过与灯光道具相互结合, 表现舞台的魅力。[2]因此, 对舞台布景进行创新意义非凡, 并且还是艺术创新的基础内容所在。伴随时间的快速发展及时代变化, 舞台布景若还一成不变, 那么艺术的发展速度也会因而受到阻碍。以往的舞台布景变化并不是很多, 及其稳定, 自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后, 舞美布景设计时将主题升华当作重点内容, 且重视体现主题本质及要求, 从而构成情感气氛, 可以说舞美设计创新需要以舞美布景的创新及发展为保障基础。

(2) 科学创新服装。不管是何种舞台表演均需要在服装的帮助下将人物特征体现出来, 而观众也通过服装得知人物的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等, 服装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可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举例来说, 民族舞蹈表演过程中, 观众通过演员服装便能够得知设计感以及民族感。服装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并且搭配也越来越新潮。因此, 舞美设计也需要随时创新服装, 从而将人物的美感及其心境体现出来, 达到艺术升华的效果。

(3) 有效创新灯光。舞台气氛需要灯光来烘托, 在灯光强弱、色彩以及光束三者的变化中, 能够令舞台形成各种情景气氛。此外, 灯光存在动态特点, 能够按照剧情要求不断变化, 对人物内心进行解剖以及展示。灯光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 简单的场景及人物聚焦是无法满足的。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服装及舞台布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灯光技术进行创新及更新很有必要, 这是因为通过对灯光进行创新, 可以将艺术表达的灵动性及其情感体现出来。

(4) 适当创新道具。舞台表演的整个过程中, 道具占据主体位置的同时, 还可以形成画龙点睛的效果, 是艺术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舞台表演的整个过程中, 大部分道具主要以静态的形式存在, 但是某些时刻却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可以细腻地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

三、当代舞美设计创新对策探讨

当代舞美设计创新是时代发展潮流的趋势所在, 而为了有效地对当代舞美设计实施创新化发展, 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从设计的方式、手段以及思维等多个方面打破传统束缚,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而取得更加优秀的艺术效果。

(1) 创新舞美设计方式。对舞美设计方式进行创新是当代舞美设计创新的基础内容, 这是因为通过有效创新舞美设计方式能够将当代舞美设计的要求及艺术新意充分展现出来。另外, 观众也更加宁愿欣赏到新意更多的创造性表演, 这是因为观众很容易出现视觉疲劳以及厌恶抗拒心理, 进一步削减艺术表现力。因此, 舞美设计方式需要从传统限制中突破出来, 往更多新方向发展。

(2) 创新舞美设计手段。我们都知道,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所提供的支持, 因而艺术设计可以有序开展的前提在于技术支持。在舞美设计过程中不断应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舞美设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此, 设计人员对当代舞美进行设计时需要不断应用各种新技术, 并且以其为基础进行创新, 寻找新发展方向。

(3) 创新舞美设计思维。在当代舞美设计过程中, 人类思维是其初步计划与构思的内容所在, 相信大家都知道, 当代舞美设计的深度及其广度直接由思维水平来决定并且思维水平最后还会对舞美设计内涵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对舞美设计思维进行创新是无法避免的。

四、结语

由上可知, 伴随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两者的发展, 当代舞美设计也会随时随地进行创新, 最后结果在于可以推动艺术发展的速度, 同时进一步致使艺术境界提高, 艺术水平及其内涵也越来越深, 从而更加与人们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要求相符, 总的来说也就是, 通过对当代舞美设计进行创新, 能够令舞美设计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其发展前景也更加美好。

摘要:当代舞美创新设计多个领域, 不仅包括服装, 还有布景等,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现代舞美设计者的难度, 其需要随时创新设计理念, 通过创新思维及设计技术来获取更美的舞台效果, 推动舞美艺术的发展。本文通过探讨当代舞美设计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并且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当代舞美设计创新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当代舞美设计,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慧然.舞美设计创新论[J].戏剧之家, 2013, 25 (20) :163-164.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篇8

1 雨水花园与生态水池的概况

雨水花园: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 对屋顶、地面雨水进行汇聚与吸收, 并利用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 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随后向土壤内逐渐渗入, 对地下水起到涵养的作用。同时向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进行有效补给, 这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自上个世纪90年代雨水花园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出现后, 就成为了代替传统雨洪的重要水景形式。雨水花园不仅能够达到雨水渗透的良好作用, 还能够对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去除。并通过植物配置的合理化, 可以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雨水花园可以对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进行适当调节, 起到小气候环境改善的作用。在工程建设方面, 雨水花园具有较低的成本, 相比草坪, 在维护和管理方面, 雨水花园较为便捷。在景观方面, 相比传统草坪景观, 雨水花园能带来更多的美感及冲击视觉感官。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 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一般都会将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饲养到城市住区的生态水池内, 以此进行动植物互生互养生态环境的营造。按照饲养动植物的数量、种类进行生态水池深度的确定。通常情况下都会将生态水池的深度定为0.3米到1.5米之间, 为避免地面动物的扰乱, 应在池边平面和水面之间进行高度差的设计, 为避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应确保水池壁和池底的平整性。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 其深度不得超过0.3M, 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 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 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 (汀步) , 面积不小于0.4×0.4M, 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 保持水的清洁, 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2 城市住区雨水花园与生态水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下, 不断向住区水景流入外来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 大量营养盐、有机物等被水体接纳, 进而繁殖了大量藻类与浮游生物, 进而降低水体溶解氧含量的能力, 导致水质不断恶化, 增加水体色度及降低水体透明度, 甚至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严重后果, 这种情况下城市住区水景将出现生态不平衡的现象。

2.2 自净能力不足

城市住区水景具有较低的自净能力, 当受到污染物的强烈冲击后, 水质将急速恶化, 进而大大降低景观效果, 甚至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水体自净能力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种, 如物理因素, 通过稀释、扩散、混合及沉淀等过程污染物的浓度有所下降,

但水流方向、风向等都会对分解污染物等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化学因素, 通过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作用水质的部分化学物质浓度将有所下降, 但其他物质则无法分解。生物因素, 水景生物具有较差的多样性, 种群极为单一, 水生植物种植具有不明显的分层。

3 城市住区水景中雨水花园与生态水池设计策略分析

(1) 雨水花园通常都选用软底, 利用表面的沙土雨水汇集后可以及时向土壤内部渗透, 一些雨水被埋入渠下的带孔水管所收集并进行再次利用, 另一些就成为了地下水。雨水花园一般具有较低的地下水位, 如仅通过管道收集的雨水进行水景供给, 水量将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 雨水花园不能选用软底, 碾压时应进行分层施工, 池体浇筑时, 应选用厚度为150的C25素混凝土, 为提高水生植物生长的成活率, 应将厚度为200毫米的黏土与250毫米的种植土覆盖在其上面, 通过几个水池的过滤与沉淀, 向生态水池内汇入。雨水花园的重点内容就是雨水收集, 收集的重点位置包括:屋面、道路及地表。

(2) 将生态思想融入到生态水池设计中, 可以走向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层面, 同时综合考虑生态水池的各个组成要素。在设计中应对意境的表现形式加以重视, 同时对其内部生态效益进行深入理解与体会。

在植物配置中, 应确保其层次具有错落感。绿化时应对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进行充分考虑吧, 如科学配置乔、灌、草等。同时在生态水池绿化中, 应将绿地中物种的多样性不断增加, 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及生态习性, 进行阴阳协调的生态水池建设, 将动植物个体的特性及整体优点有效发挥。

在生态水池植物配置过程中, 应对本土植物优先选用, 并进行外来物种的适量搭配, 其原因主要是在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附近环境等方面本土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能够将其去污能力在人造水景中充分发挥出来, 并增强雨水花园的特色性。一般都会选用根系较为发达、净化能力良好的水生植物, 进而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 在城市住区水景建设中, 只有根据相关具体要求,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新措施, 才能更好地提升景观的美观, 这也是城市住区水景的重点内容。将雨水花园与生态水池应用到城市住区水景建设中, 不仅可以提升水体的自净功能, 还可以起到小气候环境改善的作用, 为城市住区水景合理化配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设计策略的思考论文 篇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我教学完“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三个例题后,在第三课时练习课时,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情境创设的策略,合理的设计练习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教学效果较好。

课例片断

1. 创设情境一(教科书第67页第8题)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科技节,这次科技节要带大家到少年宫参观。考考大家:华城小学到少年宫的路线图如下:(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导语:如果再增加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

反馈信息。

2. 创设情境二(第66页第5题)

导语:祝贺大家顺利通过了第一关。科学老师决定带领大家乘36路绿色环保车到少年宫去。在车上科学老师又出了一道题想难倒大家:

你会把36写成两个素数的和吗?

小组试说,注意怎样写才会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小组代表说一说你是怎样填写的。

数学故事:陈景润、王元与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明了1+2;王元证明了2+3

3. 创设情境三

导语:老师真佩服你们敢于向科学顶峰攀登的勇气和决心。坚持这份勇气和毅力,相信我们中间会出现陈景润式的数学家、袁隆平式的科学家。

大家下了车来到了少年宫,一进大门,大家看到少年宫的各个场馆的示意图:(课件出示)

导语:你想参观哪里呢?大部分学生选择到实验室,好,我们先到实验室去看一看。实验室里有许多实验器具,科学老师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第66页第6题)

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能在天平上直接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列举。

展示学生作业纸上不同的列举方法。

小结:一一列举并不是一定要列表,有时也可以用文字、符号、字母等进行列举,只要在列举时做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就可以了。

4. 创设情境四(第67页第9题)

导语:下面你想到哪里参观?好,那就去象棋室)。

象棋室里有五位同学小明、小华、小力、小强和小海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都要赛一盘。现在,小明已赛了4盘,小华赛了3盘,小力赛了2盘,小强赛了1盘。小海已经赛了几盘?分别是和谁赛的?自己用线连连看,再分组讨论,检验你的答案对不对?

学生回报交流,相机演示课件。

小结:我们在解决题目时,有时用到几种策略。就像这道题目,不仅用到了连线列举的策略,还用到了推理的策略。所以我们要学会灵活的选择解题的策略。

5. 创设情境五(第67页第7题)

导语:最后大家来到了手工室。有一道这样的题:用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拼一拼,算出结果填在表中。

(1)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的方法。

(2)学生自己填写表格。

(3)汇报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4)同桌讨论:从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5)与例1进行比较,寻找异同之处。

小结:在解决类似的题目时,我们应该先找到不变的量,抓住不变的量进行思考。

6. 创设情境六(拓展提升)

导语:参观完了少年宫,同学们要返回学校了,科学老师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

7. 评价与反思

在学习完这节课后你觉得自己

设计思考:

1.创设练习情境,灵活地使用教科书。

本节课整合了教材资源,以学校出发前往少年宫参观为主线,将教材中的练习活动巧妙地串为一体,呈现了一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如:从学校去少年宫的路线有几种走法,内容要求由易到难逐步加深,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一种到几种。学生练习时,适当做到扶放结合,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练习结束时,让学生自我评价,了解练习活动的目的,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待日后改进。

2.合理设计活动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需求。

本节课以“从学校出发前往少年宫参观为主线”:将去少年宫(有几种路线)——坐36路车(把36分成素数)——到少年宫参观(实验室里算砝码的质量、象棋室里下了几盘棋、手工室里拼长方形)——返回学校(又有几种路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产生探求的需求,并借助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应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体感觉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本节课教师适度开发和改变教材内容,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究、验证,不断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知识,形成生活经验。

让学生能够综合地使用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高三复习的思考与策略 篇10

一、夯实知识基础储备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 综合运用知识为辅, 设计知识板块, 注重横向联系。

(2) 在主干、核心知识初步形成网络的阶段, 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 要引导同学们跨越第一个台阶。

2. 相应策略。

(1) 高度重视基础:高考明确规定以考中等难度题为主, 主要精力应放在易题、中等难度题的两个层次上, 注意控制难度。

(2) 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 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3) 突出能力的培养:围绕高考的几种能力要求做文章, 实现精讲、精练、务实、高效。

(4)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做好专题归纳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突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的复习, 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学科综合性问题能力展开。

(2)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均衡掌握应试的基本技巧。

2. 相应策略。

(1)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考纲中规定的知识、技能、思想, 以学科思想突破问题;帮助学生揭示规律。

(2) 注重横纵联系, 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 注重破题和转化问题的思想, 进一步促成知识的迁移。

(3) 专题讲评课方式要精心思考, 避免就题论题的低效行为。

(4) 强化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体会解题的速度与准度的关系。

三、做好综合素质训练、自主归纳、应考适应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针对前两阶段学生所暴露的问题, 针对最新的考试信息进行专项突破。

(2) 每一个专项都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 尤其要对这一专项进行理性思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三个台阶的跨越是稳定学生心态的关键。

(3)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计划。在班级中营建一个学生自主复习的良好氛围。

2. 相应策略。

(1) 全体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情绪调节, 清除高原期对学生的影响。

(2) 答题技巧、时间分配, 使学生懂得放弃。

(3) 学科整体素质是知识与心理的集中体现。

(4) 树立信心, 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准备和考试状态的最优化。

四、全力做好备考工作

1. 充分发挥学科组集体功效, 增强教师本人的内功。

(1) 在集体备课中做文章, 发挥个人的专长和集体的力量, 在教学策略上、重点上突破上、精选习题上、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2) 互相听课, 取长补短, 缩短试验过程, 提升授课水平。

(3) 深入研究近几年的和我省相近的高考试题、考纲、考试说明, 更好地把握高考, 研究考试方向。

2. 加强学科组特色建设, 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1) 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 建立经典题本, 积累素材, 形成纸介或电子文稿, 聚集自己的学识。

3. 开好班级教学质量分析会, 加强交流, 工作有针对性。

(1) 每次月考结束都要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 采取任课老师参加、不同成绩的学生参加、特殊学生参加等形式。

(2) 班级学情分析、尖子生全方位分析。

(3) 在共同关注特殊生的同时, 更应理顺班级整体工作。

(4) 要有分析数据和翔实的材料。

惩戒教育的策略思考 篇11

有规可循:惩戒教育实施的保障

鉴于惩戒教育的重要性与敏感性,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教育惩戒细则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惩戒条文,详细列出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将要受到的惩罚;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教育惩戒的“度”,使惩戒措施逐渐规范化,尽量减少惩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校和教师明白什么是教育惩戒权,在何种情况下,什么范围内,才能以何种形式行使惩戒权;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建立起对教育惩戒的不当行使给予严厉的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规校纪,对实践中常见的惩戒方式如责备、停课、停学等做出比较明确的规范,并对惩戒权力的行使时机、行使程序、行使主体等做出细致的规定,使“惩戒教育”有章可寻、有法可依,防止因缺乏明确规范而导致权力的滥用,也避免传统的教育惩戒所产生的种种弊端。

协商合作:惩戒教育实施的条件

要使教育惩戒的效用有效发挥,我们还必须同家长、社区进行必要的协调,保证三种教育的一致性和协商性。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取得学生家长的谅解与支持是关键。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以开家长会的形式诚邀他们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广泛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订出既切合实际又有群众基础的惩戒教育实施细则;采取自荐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出由校方与家长代表组成的特别小组,对全体学生及其家长负责,时时监督、定期检查学校惩戒教育的实施情况,从而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与申诉救济机制,以确保惩戒教育的正常开展。

舆论引导:惩戒教育实施的前提

近年来,新闻媒体界人士或出于真正关心教育事业,或出于增加新闻亮点的缘由,对所谓“教育惩戒”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大肆加以渲染,甚至添枝加叶,混淆了公众视听,使教育惩戒被视为十恶不赦的现象。因此,在对待教育惩戒问题上,舆论宣传要注意科学性和社会性,要坚持积极、客观、公正的舆论导向,真正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教育惩戒的宣传力度,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同时,对一些教师不正确对待学生的事件,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要予以客观、公正的报道,切不可因一时哗众取宠而使基础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

尊重学生:惩戒教育实施的根本

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实施否定性制裁必须以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不受到伤害为首要前提。教师实施惩戒时应遵循尊重性原则,应当本着对学生的人格抱以尊重、关切与爱护的态度施行,惩戒本身应包含有尊重学生的成分。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人,每一位教师都应持有尊重学生的理念。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对学生的惩戒教育自然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在惩戒违纪学生时,应尊重学生,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惩戒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过失的羞愧感,这是重塑他们敬畏纪律规范的关键。

合理公正:惩戒教育实施的基础

惩戒的本质内涵在于确证规范所具有的威严性。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当学生在道德及其规范方面有错误行为时,教师才能对其实施惩戒行为,而对于学生在非道德方面(如认知领域,诸如做错作业等)所出现的过失,教师就不能进行惩戒。教师实施惩戒的对象只能是学生的违纪行为,而非学生个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教师实施惩戒行为时,要做到合理公正。为此,在惩戒行为发生之前,教师应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惩处,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受到惩处;在确定具体惩戒方式时,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程度和不同场合的惩罚,会给个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发展中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和不可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适时适度:惩戒教育实施的核心

要使惩戒教育的运用能够灵活,就必须根据学生过错发生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适时教育。在学生犯有过错的情况下,产生羞愧感,同时在心理上还伴随着紧张感和畏惧感,但不可忽视的是,这时的学生在心理上还有一个倾向,就是对来自其他人的过度批评有一种抗拒本能,忽视这一点,我们就会犯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让学生的心理紧张有一个缓解期,再及时进行惩戒,也就是适当延后惩戒,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惩戒教育的适度性就要求教育惩戒不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过错行为结果本身进行批评和否定,惩戒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问题,是要引起个体思想上的重视,并注意在以后发展过程中杜绝类似过错行为的发生,进而丰富和完善自己。

刚柔相济:惩戒教育实施的关键

教学策略的本质及思考 篇12

一、教学策略内涵的不同理解

(一) 静态上的把握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涵义各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从静态维度上把握的:如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1]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 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 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得以体现;[2]从静止的角度, 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的静态的可供教师操作的计划、措施、原则或知识。其次是由于对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关系缺乏清楚的辨析。

1. 混淆了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 其实质就是侵犯了教学设计的范畴。诚然, 实现教学目标必然包括对策略的设计和选择, 但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总体方案却是教学设计的功能, 教学策略只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策略仅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混用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虽然和教学方法一样也涉及具体的教学进行方式, 但教学策略的外延比教学方法宽广, 层次比教学方法高。它规定和支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使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总的来说, 教学策略属于“战略”范畴, 教学方法属于“战术”范畴, 教学策略是在教育观念指导下体现教学目的、原则、方法、手段的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其逻辑关系是:教学模式 (上位) —教学策略 (中位) —教学方法 (下位) 。[3]

3. 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的模糊。

有的研究者认为, 教学策略属于一种教学观念, 介于教学原则与方法之间。的确, 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学策略支配着教师怎样教,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因此, 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是有实质区别的。切莫一概而论、等量齐观。

(二) 动态上的把握

《学会生存》中指出:“策略的概念包括下面三个观点:1.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2.估计到在事物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偶然事件。3.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而加以控制的意志。它还指出:“策略的目的就是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 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 决定所需采取的行动。”[4]因此, 许多研究者都从动态维度上来理解教学策略的本质。

二、教学策略的本质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及处理的过程。它既是教学方式方法本身, 也是对这些方式方法的实际运用, [5]具有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和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

(一) 实施前的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首先是“对教学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实施前的决策与设计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说, 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的主体是教师, 选择的标准是特定的教学目标, 选择的客体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而选择的依据则是学生的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原有的对认知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确定层层具体的策略目标, 遴选恰当的教学方法, 调配相应的教学资源, 从教学活动的全程入手和着眼, 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 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 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又在综合考虑自身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及具体的时间、场合、条件等教学情境前提下, 勾画出整个教学策略的大致轮廓。

(二) 实施中的不断完善

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师生每时每刻遇到的问题, 严格来说都不会是一样的, 问题的性质、问题的内容, 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条件也不会相同, 每一问题情境都是特殊而具体的, 这就使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要视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无内容、无方向的教学策略;也不存在适合一切问题和内容的教学策略。从特定的目标出发, 依据学生实际的状况, 教师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应用于具体的情境中, 同时对这些选择行为和相应的情境进行反省;当遇到新情境时, 又自觉地把反省的结果与新情境对照, 发现新情境中的偶发因素和学生的需要, 据此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进行再选择并应用于新情境中, 同时进行再反省, 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完善, 以适应学生和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 直至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对教学策略的思考

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甚至不同的时间、场合、条件的教学情境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需要不断地讲行调整。从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来考究, 更应该说“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策略的最关键因素。

(一) 学生的需要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所谓教学目标, 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目标是教育的目的或计划, 是把社会的需要转换成教育的要求。狭义的教学目标是与学校和课堂相联系的, 与学校相联系的教学目标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的目的及学生生理、心理和知识的发展水平 (即学生的需要的基础) 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确定学生的认知需要, 即从学生原先的认知水平确立其最近发展区。并以此作为第一级策略目标的认知目标, 在此基础上, 再确立其最近发展区的最近发展区, 即为第二级目标。依次类推,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直至最高一级策略目标, 每一水平策略目标总是在先前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的。最高一级水平的策略目标就是与学校相联系的教学目标;最低一级水平的策略目标中, 认知目标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制定一样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说在教学策略制定中, 其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依据的。

(二) 学生的情感需要是教学策略能否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

教师对学生关爱和尊重, 是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催化剂, “教师的爱对优良的教与学能发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教师的关爱促使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老师爱学生, 学生也喜欢老师, 那么这种情感就会迁移到教学上,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能随心而欲。要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体验中, 使其一直在快乐中学、在兴趣中学, 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 保障教学策略顺利、高效地进行。要知道, 当一个人处于快乐-兴趣的情绪中, 是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的。反之, 师生情感不融洽, 也会立即波及到他们在知识、技能传授中的情绪体验。[6]如学生会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某种做法不满, 出现顶牛现象, 甚至对教师的讲课也因而反感、抵触、不愿听, 进而阻碍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 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说学生需要的是教学策略制定的出发点、落脚点, 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忽视学生的需要, 教学策略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总之, 教学策略既包含了对教学任务的要求, 也体现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既是解决问题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也是实施这一计划和措施的动态运行过程。它具有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和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而无论是在静态的计划中, 还是在动态的操作中, 学生的需要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从策略目标的确立, 到每一层策略计划的完善、实施, 每一个细节, 都是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展开的, 它是教学策略设计、调控及其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

摘要:目前, 关于教学策略的本质, 既有从静态维度把握, 又有从动态维度理解的。其实更应该说, 它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 是有着静态的内容构成和动态的教学活动的统一体。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它, 学生的需要都是教学策略最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教学策略,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 1994年2期.

[2]时俊卿.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J].教育.管理.社会, 1995年1期.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 第1版:P7.

[4]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年, 第1版:P210.

[5]胥兴春, 张大均.教学策略的结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 2006年5月 (上半月) .

上一篇:知识论证下一篇:项目决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