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2024-10-19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共11篇)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篇1

摘要:利用传统的二维、静态方式来处理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不能使人们直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感受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情况,难以满足地质工程师、设计人员地质空间分析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服务的前提下,针对多源地质数据的耦合分析、地质体的复杂性、信息量大、分析要求高、地质构造的动态性、模型的可靠性及其快速更新修改等难点,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提出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建模与分析的方法,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地质,三维地质建模,三维统一模型,地质信息分析

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分析

1.1 三维地质建模应用型方法。

1.1.1 剖面框架法。

剖面框架法即在收集整理原始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数据库,人工交互生成大量的二维地质剖面,然后应用曲面构造法生成各层位面,进而表达三维地质模型。或者利用空间拓扑分析法直接进行地质体建模。而选择采用曲面边界建模还是体元拓扑数据模型又包含很多的具体方法。

1.1.2 多源数据耦合建模法。

即耦合原始地质勘探数据和二维解释剖面等多种来源的地质数据,应用曲面构造法或拓扑分析法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由于数据的多源性导致其数据结构难以统一,使其实现具有一定难度。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倾向于综合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可利用数据进行模型重建。

1.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分析。

根据对三维地质建模空间对象的特征分析可知,所建立的模型要能够全面表达地质对象的几何形态、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信息。由于地质体位于地表以下,地质工作者通过对离散信息的分析、解释来推断整个地质对象的三维基本特征,这种分析、解释和推断通常是在一系列二维剖面上进行的。同时,考虑到目前地质工程师和设计人员的工作方式,要求在三维地质建模与分析中也能够在二维环境下对地质对象进行交互式操作以达到表达、分析、解释、推断和修改地质模型的目的。

基于二维剖面进行交互式操作获取地质对象的三维特征,同时耦合原始勘探数据进行精度控制和修正,是重建三维地质模型的一条实用途径。

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分析

2.1 岩体质量可视化分级建模分析。

岩体质量分级是评价岩体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查明各级岩体的工程特性提供基础,达到为工程设计提供定量指标,并起到工程地质专业与设计专业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作用。因此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区岩体结构特征和岩级分类原则,按岩体质量分级类别构建相应的三维岩级模型,可使工程师更加直观地理解岩体好坏情况,并指导工程设计。岩体质量分级三维模型也将是下述地质分析的重要对象。

2.2 三维模型的任意剖切地质分析。

地质工程师对于整个工程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往往难以全局把握,需要对地质体各个不同剖面方向的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与多角度认识,而设计人员则希望能够准确直观地看到主要建筑物附近的岩体质量情况。因此,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和岩级分类模型的任意方向、任意位置、任意深度的实时剖切分析,可使不同专业的工作者都能观察到地质实体内部结构、空间特征和变化规律,并能直观理解岩体质量对工程的影响状况。此外,目前工程师们大都更习惯于查看和利用二维CAD图,而在传统绘图过程中,一个地质工作者仅绘制一个剖面图就需要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效率极低,而且还无法适应设计人员的变化,所以在获得三维剖切图的基础上自动高效地生成规范的二维CAD图显得非常必要。

2.3 大坝工程地质分析与优化设计。

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研究中,所有的地质勘探和分析计算工作都是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指导服务,为工程建筑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因此不能脱离工程去分析研究纯粹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大坝工程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体工程,大坝建基面的合理选择和坝基、坝肩处理等都与坝区地质条件和岩体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针对大坝工程进行地质填挖处理分析,不仅可以清楚地认识大坝所处的具体岩体条件和处理措施效果,而且可通过对不同的坝型和建基面方案提供地质方面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大坝工程优化设计。

3 结语

利用传统的二维、静态方式来处理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不能使人们直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感受地下的地质情况,难以满足地质工程师、设计人员地质空间分析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服务的前提下,针对多源地质数据的耦合分析、地质体的复杂性、信息量大、分析要求高、地质构造的动态性、模型的可靠性及其快速更新修改等难点,融合水利水电工程科学、工程地质学、数学地质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的先进理论技术,提出了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建模与分析的理论方法,这是一项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基础性课题。

参考文献

[1]韦港.加速三维实体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上的实现[J].水力发电,2006,4:41-43.

[2]胡瑞华.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模型的研究和应用[J].人民长江,2008,33(6):57-58.

[3]柴贺军.岩体结构三维可视化及其工程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23(2):217-220.

[4]孟小红,等.地质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20-22.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信息管理,加快总队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运作成效,依托总队的信息人脉和社会的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提信息的积极性,同时促使总队项目信息收集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结合总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信息管理应以总队的整体战略为指导,遵循“科学、翔实、准确、有效”的原则,充分发挥信息小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为单位的整体经营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方案保证。

第三条

本管理制度的信息是指与总队及各二级单位开展业务有关的地质、工勘、测量、房地产、建筑施工等的项目信息。具体包括:客户文件、来往传真、电话、客户档案,以及项目信息相关的电话记录、报价、合同、方案设计、投标书等原始资料、电子资料、文件、报告等。

第四条

信息管理工作要贯彻“提高效率就是增加单位效益”的方针,细致到位,准确快速,在单位经营管理中要降低信息传达的失误、失真、延迟,有力支持单位的经营决策。

第五条

适用范围:单位全体员工及提供可采用信息的有功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相关人员职责

第六条

根据总队工作需要设立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设有常务组长、副组长及成员若干名,各二级单位配备专职或兼职信息员。

第七条

信息管理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电脑、技术人员和文职人员。

第八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总队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所有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和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负责。

第九条

依据分工负责制的原则,总队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项目信息的管理工作。

第十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1、对单位总队长负责并报告工作。

2、组织和领导总队的信息工作,贯彻上级信息管理的方针政策,组织制定总队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总队信息投入的有效运行。

3、组织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信息员寻找信息,并及时跟踪落实。

4、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从信息的初选---汇总---筛选---最后提供组长决策---确定项目专人跟踪。

5、上级安排、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一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职责

1、执行总队队长办公会议的决议,组织编制总队企业部的信息管理制度。负责督促和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

2、在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指导下,负责市场经营中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指导各二级单位信息员的工作,负责对二级单位信息员的业务培训。

4、收集到比较大的项目信息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工作,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信息的分析、决策,负责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5、任何咨询费用的开支必须到经营办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支付,所有收集的信息,由经营办综合管理、登记,以便更好的确定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6、负责信息的搜集整理、汇总上报及日常管理工作。

7、信息收集工作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要求每周五向常务组长提交一周的信息情况报告,每月月底的最后一天提交月信息分析报告。

8、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十二条

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常务组长直接在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组长的指导下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信息的接受、初步分析和传呈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组长,建立、保管信息档案并不断维护。

2、负责将收集到的工程信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信息的内

容、可信度、使用价值等做出分析判断,挑出有用、可行的工程信息

报信息领导小组组长,确定后在进行跟踪、落实。

3、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指导、协助各二级单位信息的收集,督促各二级单位信息及时、准确呈报到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整理、分析各二级单位信息分类档案,并及时将重要的信息报告给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组长。

4、负责定期编写总队项目信息分析报告,协助总队项目实施决策。

5、负责对信息的初选---汇总---筛选---最后提供组长决策---确定专人跟踪工作。

6、上级领导及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十三条  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网上工程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包括:国家、省、市、地区的建设投资去向,工程招投标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报送到信息办公室,以便进行信息分析、筛选,找到有用的信息。再具体去跑、去找相关的部门和人落实。:具体负责网上工程信息的收集工作。具体包括:国家、省、市、地区的建设投资去向,工程招投标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报送到信息办公室,以便进行信息分析、筛选,找到有用的信息。再具体去跑,去找相关的人落实

第十四条  信息员工作职责

1、信息员工作要贯彻“高效率就是增加效益”的方针,细致到位,准确快速,在收集信息中降低信息传达的失误、失真、延迟,有力支持经营决策的执行。

2、信息员对总队及各二级单位的各类项目信息应不断地注意并向小组汇报。

3、每季度每个信息员要以书面形式报送相应本单位或相关单位的有用信息不少于3条到小组办公室。

4、信息员必须对本单位的有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单位允许,不得将本单位信息以任何形式介绍给其他单位及个人。

5、负责收集、整理竞争对手情报资料;负责收集、整理、分析行业性资料。

6、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领导必须切实保障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人员依照本办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工作。

第十六条

信息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保密制度和其他制度的事项,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接受指示后执行,并进行处理。

第三章

信息的收集与汇报程序

第十七条

项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各种协会、团体,各类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各类信息机构,各种传播媒介,朋友提供,这些都是我们获得工程项目信息的主要渠道,要经常保持畅通、联系。

第十八条

信息分类:老客户信息和新客户信息。

1、老客户信息:是指总队及各二级单位一直有交往,已开展过项目合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信息。此类信息一般没有项目咨询费。

2、新客户信息:是指与总队及各二级单位没有交往过,且没有开展过项目合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信息,此类信息可以获取一定的项目咨询费。

第十九条

信息工作程序

1、信息处理流程:信息→办公室→分析筛选→小组决策→跟踪→实施。

2、信息共享:我们所提供的信息,要以纸质的形式和电子文档的形式上报到办公室,以备存档和查询。

第二十条

信息工作要求

要做到“勤”、“快”、“争”、“新”五项工作。

1、“勤”:要经常到相关部门、单位、朋友处了解项目信息、要项目信息,找准切入点,明确着力点,想尽办法把项目信息和项目搞到手。

2、“快”:一但获得项目信息,就要立即组织人力加紧跟踪、落实,遇到问题要立即沟通、交流,疏通各方关系。谈好项目条件,立即签订合同,以免夜长梦多,每一项工作都要突出一个“快”字。

3、“争”:打破常规的分工,齐抓共管做好项目的信息收集工作,全面做好各项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项目“争得到”。无论什么项目参与的人和单位都很多,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项目。

4、“新”:信息工作也要创新工作思路,要深入到省、地、市、县建设源头部门(如: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等)争取工程项目,第一时间掌握国家、省、地、市、县项目的投资方向和工程项目信息情况。

第二十一条

工程信息收集的内容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点,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投资规

模,与我队相关的工程项目情况(地质、工程勘察、测量、建筑施工、水文地质勘探与打井项目等),关系情况等。哪些单位、部门介入此项目等。

第二十二条

信息的保密工作:我们所涉及的工程信息,在合同未签定之前,任何人都必须保密,不能泄露,谁泄密要严加惩处。

第二十三条

登门拜访客户要求:上门访问客户未取得信息时,应注意:在正式访问前,应对其营业状况进行观察,了解基本情况。善于从对方话语中获取信息。要给对方以亲切感和信赖感。避免直来直去,应多听多问。善于把握话题,围绕既定目标展开谈话。

第二十四条

信息小组汇报要求:要求每10天办公室主任向常务组长汇报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情况,每月信息小组书面向分管领导汇报一次信息收集情况,分管领导每季度向主管领导汇报一次信息小组工作情况。

第二十五条

信息整理与工作汇报规定:办公室主任将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整理,汇报给信息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进行分析、筛选后,汇报给组长和分管领导,确定信息的价值,再确定信息的跟踪人员。

第四章

奖与惩

第二十六条

为确保信息小组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形成制度化,积极鼓励提供有实用价值的项目信息的有关人员,单位实行信息提供奖励。

第二十七条

信息提供人员:是指信息专职人员、单位职工和非本单位人员,只要提供有用的信息,均可享受提供信息奖励。

第二十八条

获得信息奖励的界定:该项目信息确为本人提供,合同已签订,项目已实施,工程款确已收到位,即可获得项目信息奖励。

第二十九条

项目咨询费的提取,信息办收集的项目工程信息洽谈成功的,由二级单位组织施工的提取工程总价的8%作为工程项目咨询费,该费用除奖励提供信息的个人外,剩余作为信息办工作的日常费用开支。

第三十条

任何项目咨询费用的开支必须到经营办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支付。

第三十一条

对提供有效的项目信息者总队将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给予如下的一次性奖励:

序号

工程信息类别

计提比例

备注

工程勘察

5%——8%

岩土工程施工

2%——5%

固体矿产勘查

3%——6%

水文地质勘察与凿井工程

2%——6%

凿井成功

区域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储量核实、矿产压覆评估

5%——8%

地质灾害评估、设计治理

3%——5%

工程测量、勘界、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3%——8%

房屋建筑、房地产开发

0.5%——1%

市政工程、地基与基础、装修装饰工程、土石方工程

0.5%——1%

第三十二条

每季度每个信息员提供相应本单位或相关单位的有用信息不少于1-3条,总队年底将实行信息员评先选优活动。对提供信息最多的有价值,并实施的信息,提供者将被评为优秀,单位将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三十三条

为稳定和鼓励信息小组成员跑市场,抓信息,每月给予小组成员100元的基本补贴。

第三十四条

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信息小组成员,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1、无故不按时上报信息的信息小组成员,将取消基本补贴;

2、工作不负责任,泄露总队商业机密,给总队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分或行政处分;

3、达不到要求的将取消信息员资格;

4、其他应被处理的事项。

第三十五条

咨询费的兑现方式

1、提供项目信息的有功人员咨询费的兑现为该项目合同已签订、项目已实施、工程款已全部收到后按上表标准一次性兑现。并按规定自行交纳个人所得税。

2、原则上总队领导、各二级单位、部门领导一般不享受项目信息咨询费,确有突出贡献的经经营办同意报队长办公会议商议后决定奖励。

3、特殊项目的信息咨询费,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另行商定。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由总队企业部经营办负责颁布、解释、修订,项目信息领导工作小组和各二级单位、部门负责执行。本制度自通过之日起实施。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篇3

关键词:探矿;技术;设备

现在提倡新能源新技术,但是矿产资源依然是主导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这就需要在人员技术和设备上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利用新理论和科技手段大力发展或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来推动我国探矿工程的发展,为国家富强民族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我国目前地质探矿所存在问题

1、矿产地质的多样性。在对矿体所处的地质探矿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矿山地质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矿探,但是还存在着对探矿方法的特性了解过少,对于探矿初始定下来的过程就很少变动等问题,而地质探矿必须根据矿体的产状、形态、矿石类型及岩石地质结构来选用技术和设备,所以这种盲目和不变通的探矿过程极为不合理。

2、技术设备较为传统。目前在探矿中比较熟悉的工作方法有钻探法、槽探法、坑探法、和物探法四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探矿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不是凭借技术及设备手段而是凭以往的经验来对地质进行分析判定,如果只是凭借经验不用技术手段来判定的话就很容易对矿产开采提供错误的数据信息,对其矿体的种类、产量、形态及地层结构和岩层结构都不能很好的了解,这就对后来的开采带来了一定的安全技术经济隐患。

3、地质探矿的地点选择不当。虽然矿产资源在我国非常丰富,但是在一些矿体附近的环境和地理因素比较复杂,而地质探矿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科目,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探矿地址对探矿工程的后续工作极为有利,如果对探矿地址选择不当或者只是通过经验判定选择的话,这样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存在着安全隐患,这样对发展和经济都有不利的影响。

4、探矿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地质探矿所处的周围的环境呈多样性、复杂化,如修建的機台处于基岩陡坡大量填方地基,又未加设缆风绳、通风环境不良、泥石流和毒蛇猛兽等因素,而地质探矿工作人员在没有认真地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和足够的防范措施,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身体及生命上的伤害。有很多的地质探矿安全问题有待提高。

二、地质探矿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1、由于地质探矿所处的地质条件的差别,在探矿管理过程中就要全面的掌握矿体所处的地质环境状况。所以这就要求在探矿过程中根据岩层的变化对其探测过程进行调整,以此来确定后续的技术和设备。一般矿体探测间距根据不同的矿体形状、地理结构的复杂程度来确定探测间距,在探测过程中分清主次因素以此来确定该探矿项目的范围。例如一处金矿矿床属于变质岩区含金石英脉矿床,矿体呈平缓现状,厚度基本稳定,而形态为不规则的似层状、扁豆状及透镜体,对于这种矿体在探矿过程中就要对矿体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将各类矿体变化进行分类,利用适用的设备对其进行勘探,然后确定该矿体的勘探范围及适用技术,为后续开采提供有效的参考适用数据。

2、选择合理的探矿地址和科学合理的探矿技术方法:

对于矿体结构和地理环境细致全面的考察,来选择合理的科学探矿方式和探矿地址,对保证地质探矿工程效益和顺利安全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矿产种类与矿脉走向以及周围地层的结构,就要选择不同的探矿方式和探矿地址。比如对于深矿区和岩层较硬区,我们在选择钻头与钻探工艺上使用大众较为青睐的金刚石钻头和绳索取芯钻探技术,利用金刚石钻头的坚硬和绳索取芯工艺就非常适合深处探矿。在地质探矿管理中既要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对矿体进行必要判断的同时,也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探矿,以达到对探矿的方式特征和适用范围进行清楚的了解分析,从而避免由于方式不对而造成地质探矿的不必要损失。

3、制定合理的探矿方案。在地质探矿管理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优化施工方案,是探矿工程施工最大效益化的基础,是地质探矿安全重要的基础。优良的地质探矿施工方案可以减少不必要工作,从而降低工作的难度来加快进度。例如,地质探矿中常用的槽探法,应该注意两点:一就是必须确保槽壁的平整度做好护壁工作。要经常对护壁周边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有裂纹和坍塌的情况并及时对周边的松动岩层和土层进行清理,并且施工槽口周围2米内不得堆放工具和清理上来的碎石及土。二就是在探矿过程中,根据土的硬化度来确定放坡系数。而探矿深度也得依据探槽的深浅来进行确定,而槽底宽度不能小于规定的0.6m。人工在进行探矿作业时一定要保护好周边的土壤及岩层,不能使用挖空的方法,以免发生坍塌现象。从而保证探矿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地质探矿的安全管理。在对一些特殊的矿体和比较偏远的矿山地质探矿时,一定要多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做好探矿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其次对工作人员做好岗前培训以及业务培训工作,分析研究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准备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对方式。这些设施和应对策略必须达到能消除在探矿过程中由隐患所造成的安全事故。此外矿区要有专门的救护人员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还要对矿山做好安全检查以及设备转运的各项记录做好归档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作业理念,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的百年大计。

结束语: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迅速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发展状况下,对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就更加需要,而地质勘探队伍是先行军,良好的地质探矿技术就变得极为重要。对于目前地质探矿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及对地质探矿工作重要性,我们需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探矿工程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推动我国勘探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雷素军.矿山地质探矿工程若干安全问题的探讨[J]矿业工程.2007,12.

[2]彭小军.浅析矿山地质探矿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3]李享.矿山地质探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篇4

1.1 工程地质勘探数据信息采集

地质勘察任务开展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记录, 可以得到完善的勘探结果。因此信息采集也成为勘探任务中的重点内容, 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完成。工程施工前, 需要对基层情况做出全面了解, 这样才能够制定有效的加固方案, 设计图纸中存在的冲突内容也能及时优化。不同建设区域地质特征也存在差异, 勘察前要有明确的目标, 这样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资源整合任务。通常采用钻孔的方式来开展勘探任务, 方便技术人员取样测试。在此期间也会应用到电子仪器, 根据不同材料对射线的折射程度来判断类型, 所产生的信息也会直接传输到系统中。这样能够更轻松的完成信息采集任务, 数据保管也更安全可靠。不同取样深度所得到的结果都需要分析记录, 同时也要注重对信息采集系统的完善。

1.2 工程试验数据采集

地质勘探任务开展期间, 会应用到大量精密仪器, 仪器使用前为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会先进行试验, 一方面是检验仪器的精准度, 另一方面是对勘察方案可行性的检验。借助计算机设备对数据进行分析, 更高效准确, 节省数据分析所用时间。数据采集后要及时的备份, 避免在网络运行环境中数据丢失。传统的地质勘探技术中, 需要工作人员深入现场调查采集数据,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逐次记录在报表中, 这期间很容易出现误差。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目前已经能够实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落实, 解决工作期间存在的一些误差问题。

1.3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分析后并没有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更重要的是借助数据来绘制地质勘探图纸, 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勘探现场做出介绍, 方便管理人员制定开发方案。勘察任务是否能够高效完成, 需要从两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是所应用的勘察技术中, 是否能够测量到准确的数据结果, 如果测量期间存在误差, 那么数据的有效性也得不到保障, 后续工作任务也失去了开展的意义。其次是对勘察数据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学高效, 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数据绘制勘察图纸, 个人技能在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如果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可以组成数据采集分析小组, 在小组内明确分工, 确保工程勘探技术能够得到落实运用。

常见的采集方式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判断数据的真实性, 先对软件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 再根据使用需求逐渐完善内部功能。功能实现还需要数据库的支持, 基于计算机系统内部完成的设计任务, 可以进行功能自定义编写, 任何设计任务都是以提升使用效率为目标的。操作人员还应该掌握基础的设备维护技能, 如果发现采集到的数据中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可以对设备进行简单的调试, 通过试验来观察数据是否一切正常。计算机系统维护也十分重要, 定期维护可以减少使用期间病毒侵入的可能性, 信息整合也更高效。地质勘查任务完成后会得到大量的数据信息, 任何信息丢失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要在测绘结果分析系统中设置区分功能, 按照提示分别录入到相应的系统中。

2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管理研究

现阶段地质勘探技术已经全面落实了自动化技术, 但在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尤其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因此技术人员在日常研究中加大了该方面技术创新力度, 不断的完善工作任务完成形式,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能够实现科学高效的目标。根据勘探得到的数据绘制测绘图, 这一技术目前使用时存在一些阻碍问题, 可以与采集系统结合研究, 形成完善的功能体系, 使用阶段也能够减少信息传递所用时间。

3 工程地质勘察数据信息化研究

以往的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利用方式还基本上是人工解析的方式, 尽管这些勘察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已由传统的纸介质文档变为电子文档, 但这些勘察信息资源还只能称为“以数字方式表述的数据”, 由于对这些“数据”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 其已成为事实上的“数据孤岛”, 同传统的手工作业年代相比, 也仅仅是将纸上的资讯搬到了计算机上, 未能发挥出数字化资讯的巨大优势。所以, 对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 将表述工程地质勘察信息资源的“数据孤岛”变为能有序流动的信息, 以方便相关专业对其进行自动分析和利用, 充分发挥数字化资讯的优势, 从而引起相关专业对地质勘察成果利用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推动勘测设计一体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1 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工程地质勘察信息可分为2 个大类, 一部分是定量化的数据和文字信息, 另一部分是图形信息, 其中图形信息的数据化表达一直是领域内的难点。不管是数据文字信息还是图形信息, 要想对其进行合理表达, 必须遵循本课题提出的信息化原则, 主要思路是使所有信息资源都携带自身的属性, 遵循完整性、唯一性、无歧义性和可识别性的原则。

3.2 信息化数据的表达方式

目前来说, 后续设计可以直接利用的工程地质信息主要分为:土工试验数据信息的表达、勘探信息的表达和图纸信息的表达3 个方面。土工试验信息具有信息量大, 信息来源渠道广的特点, 数据信息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地质、路基、桥梁等专业的设计。在数据库中, 土工试验信息为了和其它勘察信息相关联, 包括钻孔表、土层表、静探表、常规试验表、湿陷性黄土表、固结试验和固结试验项目表、颗分试验和颗分试验项目表、直剪试验和直剪试验项目表、三轴试验和三轴试验项目表等数据表。勘探信息是勘察资料中被最广泛最直接应用的信息, 一个完整勘探孔的信息应该从其基本信息、地层信息、水位信息、土层液化及标贯试验信息等方面描述。图形的电子化和矢量化是始终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诸多瓶颈之一, 也是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本次研究的对图纸信息的表达主要包括地质横断面和纵断面图的数字化表达。对于信息的表达, 我们采用了如文本格式、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格式或者是XML格式等等表达方式来适应不同的设计软件直接应用。

4 结论

信息化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信息化也是一项既依赖于信息技术也与信息应用直接关联的复杂系统工程。怎样协调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很关键的条件是信息化的相关技术标准。因此, 下一步我们还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及本行业在标准化研究和制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我们设计院也应该出台相应的信息化标准, 通过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标准, 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使之能够适应行业乃至国家的统一标准, 能够为更多的信息资源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国新.铁路工程地质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中的集成化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 2014 (7) .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篇5

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程序

广西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DB45T618-2009)

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是关系到整个治理工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应做好如下工作:

A.要对是否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各项安全技术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是否执行施工项目安全交底制度及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进行检查。

B.各施工单位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包含有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外,对抗滑桩竖井开挖、危岩清除、高边坡施工等还应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细则,每日上工前有安全培训记录和安全交底记录、施工期间应有安全检查记录。

C.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地处高危险区域,应有针对性地编制有雨季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特别对泥石流沟道内施工、高边 坡下施工、危岩体附近施工的必须编制两预案),对上述预案未编制或编制不 合理的可要求其停工完善后再复工。

D.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质灾害体的安全检测工作,业主代表要检查个 施工点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和监测员,是否有安全检查记录和监测记录。E.应要求施工单位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并保证安全生产保障 体系的正常运转、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与不安全因素,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F.对施工中发生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要做好现场保护,及时上 报,并协助事故调查组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制定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认真吸取教训,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意见;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G.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架、防护架、安全网等设施进行检查,对不符 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做法要求及时纠正;施工临时用电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 设计或方案,严禁拖地线和超负荷用电,应有专职电工管理用电;检查施工现 场是否做好防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地质灾害措施

2、现场管理(危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安全技术)

现场标示牌、警示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没有上墙

没有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员不到位、没有按设计进行防护隔离 交底人签字 交底时间 年 月 日 班组长签字 安全员签字 被交底人签字交底人签字 交底时间 年 月 日 班组长签字 安全员签字 被交底人签字 施工日志没有去安全工作记录

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的、戴好安全帽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职工安全守则,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不能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不采食不知名的蘑菇、野果、野菜,上班前不喝酒。

3、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法劳动纪律“三违”行为。

4、施工现场应拉好警戒线,现场内危险部分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施 工影响区段车辆和行人通行。

5、场地内的油料和其他易燃物品,妥善存放,严禁烟火靠近,配备干粉灭火器,并设有“禁止烟火”的安全警示牌。

6、现场用电符合用电安全要求,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各种电器 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接地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

7、雷雨季节避免施工并做好防雨防雷措施。

8、施工机械、电气设备非操作人员不得乱动。

9、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

10、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旧基 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 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1、交接班时,作业人员对自己使用的的机器、工具应进行详细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班长班前应布置任务及交待使用设备,劳动组合,具体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执行班组安全工作规定。

12、危岩体施工时采用双排脚手架和竹跳板对工作面进行全封闭式作业,在危岩施工平台的底部、正面及两个临空侧面利用φ40mm 钢管脚手架支架平台,铺设和捆绑竹跳板形成封闭的作业系统,防止危石在解体过程发生崩落掉下。

13、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14、采用静态爆破法必须注意:(1)应按实际施工的环境温度选择破碎剂的型号,严禁错用或互换使用。并 且装运破碎剂的容器不得用有约束的容器,以免雨水侵入,发生喷出、炸裂伤人。

(2)装填炮孔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灌浆到裂缝出现前,不得在近距离直视孔口,以防发生喷出现象,伤害眼睛。

(3)破碎剂浆体稍具腐蚀性,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严防碱性刺激皮 肤。如药液碰到皮肤或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

(4)搅拌后的浆体应在 3min 内填孔完毕,搅拌中发现浆体迅速升温且烫 变干,应将浆体舍弃不用,若用人工搅拌时,必须戴橡胶手套。(5)不同型号破碎剂不可混用,严禁勾兑其它化学品。

(6)严格防潮,拆包后尽量用完。

(7)严禁在雨天施工。

(8)静态爆破安全距离 10m,施工前应搭好安全防护措施。

15、开挖土石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下进行作业。

16、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至安全地点,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17、严禁在作业平台上超负荷堆放爆破石块或其它材料,交接班时要将工作平面上的石块等堆卸物下落到山脚或其它安全地带。

18、清除废石用卷扬机运至山脚下平缓处堆放,废石应用水泥浆固化。

19、土石方外弃时,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需要、运输车辆、交通量和现场状况,确定运输路线。现场应根据交通量、路况和环境状况确定车辆行驶速度,并于道路明显处设限速标识。

20、土石方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速度均匀,不得忽快忽慢;在社会道路、公路上行驶时,不得遗撒,且应遵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道路 上行驶时,应遵守其限速等交通标识的管理规定。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篇6

摘要: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进步,研究其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坑探工程安全生产问题,提出了进行坑探工程的安全管理有效策略,并研究了在施工中必须做到的安全事项。

关键词: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一、前言

作为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其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在近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地质勘查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坑探工程安全生产问题

1.坑探工程施工组织混乱

我国在地质勘探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有详细明确的管制条列,之所以事故频发,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相互之间推卸责任,而导致管理工作上的松懈,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管理条例规范施工过程。我国地质勘探工程相关国家法规中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的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地质勘查单位,其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安全运行。国家的这条规定很明确地规范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方。

2.地质勘探坑探工程分包权限不明确

上文中提到,国家在坑探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方为地质勘查单位。但是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勘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勘查设备并不是十分充足。勘探工程实际施工基本上是由矿权方分配技术人员和勘探设备,施工队伍采用竞标制度,由价格来决定施工队伍方,从而降低了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要求,导致实际施工中勘查单位并没有很大程度上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管工作。在整个工作链中勘查单位只是负责地质技术部分,這与地质勘查单位所应承担的职责义务不符合,国家《关于贯彻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中规定勘查单位不得将项目承包给未经许可的单位施工,对于没有施工资质的勘查单位,可将坑探等施工项目转包给具有施工资质的勘查单位实施。

3.工程实施中的质量管理不严格

坑探施工相对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其他项目来说,其施工环境复杂,要求的设备种类多,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具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施工单位缺少全面的认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便是:施工单位只注重对坑道质量的控制而轻视了对施工其他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这对坑探工程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质量安全隐患,便是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坑探质量管理控制就是运用科学经济的方式,对坑探工程的坑道质量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控制和调节。工序主要包括坑道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和工作质量控制,其中工序质量控制是对坑探施工各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控制是指工程经济管理、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其中每个方面的质量控制都缺一不可,只注重坑道施工质量控制而忽视其他方面是现今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进行坑探工程的安全管理有效策略

1.强化单位之间的沟通

从文章的上面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出现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工程施工单位和勘查单位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导致的。沟通不到位的后果就是单位与单位间的信息不能及时进行传递,对各种安全管理问题的报告也不能有效交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极大的局限性,安全事故发生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措施解决。所以,只有加强沟通,才是团结各个单位的纽带,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普及到工程全员身上,让安全管理得到可靠的保障和必要的基础。在坑探工程中的沟通主要是以下面几种形式完成的:

(一)定期对工程施工和勘查人员实施安全培训,让他们熟知所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施工要求,并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种类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有个系统的了解,以便在安全事故实际发生时用最少的时间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将事故对工程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二)在每个工程周期的例行检查中,汇总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安全报告并将资料结合进行分析,加强不同单位或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

(三)大力推广安全生产宣传,通过会议、资料、专家报告等形式逐渐树立起工程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融入到他们的日常施工中。

2.掌握经济控制权

针对施工单位不听取勘查单位意见,对出现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的问题,掌握其经济控制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谁掌握了经济控制权,谁就能够推动其他单位主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这是一种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坑探工程施工中,勘查单位要对工程进行全程化的安全管理工作,这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所以收取安全管理费是必须的。在缴纳了安全管理费之后,施工单位就会珍惜自己花钱买来的安全管理“服务”,主动配合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以实现自己花钱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上遇到的阻碍。

3.建立监督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一)事故发生前。这个阶段主要从勘查单位与施工单位正式签订合同开始,这个时候安全管理部门就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认真的核查,确保各方面责任都落实到位才能继续下一步工作。然后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其设计方案要经过专业人士反复检验查看,并进行实地测量对比,看看是否各项数据都与施工现场吻合,确认无误后方可报送给国家法定部门进行审核,待其批准后再开始施工。

(二)事故发生时。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安全管理部门一定要定期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综合对比各个子单位传递过来的信息,争取将任何出现的事故隐患一一消灭,绝不给事故发生创造条件;如果在万一情况下事故发生,就要迅速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有效地彻底清除事故,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三)事故发生后。在这个阶段除了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之外,还要加强对一些事故易发区的监督,并彻底追查事故责任人,避免相同事故再次发生。

四、在施工中必须做到的安全事项

1.在进行工作之前,认真检查安全情况,如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清除隐患后,方准施工。

2.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合乎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3.进入施工现场工作时,必须穿戴整齐、合体的工作服和安全帽。

4.上班前不得喝酒,禁止在槽、井内睡觉。

5.未经许可的非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作业地点。

6.人员入坑(井)应注意观察爆破地点各种标志、信号和来往车辆等。

7.在靠近居民点、人行道及放牧区施工的工程,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爆破、出碴等造成人身事故或损坏建筑物。工程完工后要及时进行必要的封填。

8.在较陡的斜坡上禁止同时上下施工。施工前,必须清除工程上部的松石,特别是对停工较久、解冻时期或雨后施工的探槽、浅井的帮壁,要仔细检查有无裂纹、松动和坍塌的危险。

9.机电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安全规定,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可靠,禁止在机械运转时进行修理工作。

10.在生产现场必须备有急救药箱和存入一定数量的外伤和急救药物,必须备有灭火器材和灭火用具,并不准移作它用。

11.在有放射性矿床施工时,坑、井口附近必须设简易洗澡间、更衣室和烤衣房,不准将工作服等衣物带回宿舍。下班后要洗澡、更衣、吃饭前要洗手、漱口。

五、结束语

通过对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对安全管理涉及到的多项影响因素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地质勘查工作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维景.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7):88-89.

[2]王宏伟.浅谈项目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0(22):80-82.

信息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篇7

1 多源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1.1 多源遥感技术介绍

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技术手段, 多源遥感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 为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效率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多源遥感技术通过将不同的数据与三维空间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融合, 提高了各种勘察数据获取的准确性, 逐渐地拓宽了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思路。与此同时, 为了加强对真实地形状况的深入分析, 需加强对多源遥感技术中的DEM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的有效使用, 最大限度地满足工程地质勘察的多样化需求。

1.2 数据选择与处理分析

在可靠的多源遥感技术支持下, 可以对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地选择与处理, 促使这些数据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具体表现在:

1.2.1 数据的有效选择

选择Landsat TM、高分辨率的Quick Bird卫星分辨图像等, 可以获取到更有价值的工程地质勘察数据, 从而对不同区域内的地形特征信息进行实时地显示。像地质结构断裂构造、熔岩分布的实时分析等, 都可以提高多源遥感技术进行及时地获取和分析。同时, 使用多源遥感技术的过程中也能对岩溶的分布状态、不同类型地质结构的构造特点等进行实时地反映。加上各种卫星影像数据、黑白航空数据的合理利用, 间接地提高了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效率。

1.2.2 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分析

为提升数据判读效率和精度, 增强卫生影像数据中线性拉伸、辐射强度和灰度等预处理效果, 可使用多源遥感技术, 并创建基于DEM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的三维判读环境。一般而言, 黑白汗航空影像数据是大比例尺, 而精度低的DEM数据满足不了三维建模要求, 因此按照数字摄影测量原理, 可实施航空影像数据内定向, 进而恢复立体关系, 构建可靠的三维行片对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有效地分析。

1.3 工程地质遥感勘察分析

加强对工程地质遥感勘察分析, 可以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富水带等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 进而为工程施工区域不良地质的安全隐患消除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1.3.1 地质构造判释

结合卫星影像的优势, 对不同勘察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有效地根系, 可以获取到各种地形信息, 从而找出造成地貌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1.3.2 不同岩石性质判释

为了增强不同岩石性质判释的实际作用效果, 需要明确不同区域岩性判释的主要标志, 进而通过多源遥感技术获取相关的图像, 对不同的判释标志做出必要地说明。

1.3.3 岩溶的有效判释

结合岩溶的发育程度, 利用多源遥感技术对不同区域内的岩溶状态及理化性质进行有效地分析, 得到清晰度高的岩溶遥感图像, 满足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要求。

2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2.1 可视化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增强工程地质勘察中各种复杂数据信息、图形资料的处理效果, 加强不同数据之间的紧密联系, 需要合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出可靠的可视化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这种系统的有效构建, 需要做到:

(1) 建立丰富的地质勘察数据库。将某个地理区域作为单位, 使其使用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工程地质的文字、图像及相关的数据信息, 增强各种勘察资料的真实性, 并将这些资料按照合理的方式存储早勘察信息数据库中;

(2) 实现系统运行中异构数据库的相互转化, 达到资源共享的最终目的, 促使系统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逐渐完善用户数据的安全机制。

2.2 地质勘查数据的计算与处理分析

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下, 能够对复杂、多样的工程地质数据进行快速低处理, 促使不同类型的地质勘察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可以选择可靠的工程地质勘察数据处理软件, 结合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 可以不断地提高工程地质勘察作业开展中各种数据的处理效率。同时, 为了避免重复工作现象的出现, 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的计算与处理分析过程中, 技术人员应充分地考虑数据管理的具体要求, 确保不同数据版本使用中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3 结论与建议

多源遥感技术及可视化工程勘察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使用, 有利于提高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效率, 促使不同的数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及时地获取, 对于我国工程地质勘察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 在未来工程地质勘察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应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增强相关地质勘察数据利用过程中的真实可靠性。

摘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的具体要求, 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 有利于提高工程地质勘察作业效率, 消除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应充分地考虑工程地质的实际概况, 确保这些信息技术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地质勘察,安全隐患,实际概况

参考文献

[1]王海涛.简析计算机在勘察设计院所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6 (11) .

[2]景磊.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简析[J].建材与装饰, 2016 (29) .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管理 篇8

1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桥梁设计的定义简述

1.1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 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

1.2 工程地质信息

工程地质信息是对桥梁项目所处位置的地质情况的综合描述, 其主要参数包括:地形地貌特征描述、岩层特性参数、地震参数、水文特征等。这也是对桥梁所处的地质环境的勘探概况。

1.3 桥梁设计

桥梁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交通运输对桥梁的需求程度决定了桥梁工程的发展程度和速度。桥梁设计是对桥梁所承受的载重倍数、线路的坡度和曲线标准要求综合概括和规划, 桥梁工程的建设, 不仅仅是建成, 其目的包括增大经济效益。

伴随着祖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崛起, 在桥梁的勘察与设计方面, 现在比较注重跨度大或着桥型更为复杂的桥梁的建设。高速公路与铁路运输的发展, 也将带动桥梁工程的建设, 这就使得桥梁设计的标准也被提高。在桥梁样式设计方案中, 应该大举采用优化结构设计的理论, 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辅助, 筛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在结构设计计算中, 对桥梁整体受力进行的分析最好采用用空间理论, 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在不久也将成为现实。桥梁极限状态设计理论的基础是概率统计理论, 这种理论的实施体现在桥梁设计规范中, 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能合理、科学的保证。桥梁美学作为时代、民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反映, 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桥梁设计对工程地质信息的需求

2.1 工程地质信息在桥梁设计中的必要性

桥梁设计通常被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两部分。上部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桥梁的梁部及以上构件的外形设计和结构受力分析等, 下部结构设计主要是桥墩台和基础的结构尺寸设计和受力分析。桥梁设计的上部结构, 其受力程度是受下部结构的设计的影响, 换言之, 下部结构是桥梁最终受力的结构, 下部结构也将直接影响上部结构。同时, 下部结构作为桥梁最终受力的部分, 合理设计其接触结构, 对桥梁的整体设计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众所周知, 地面之下的结构一般被称为基础, 正是因为基础在地面之下, 对基础影响较大的原因就是地基土的岩性, 主要影响基础结构的受力情况和承载力的大小, 桥梁设计所设计到的工程地质信息, 其中首当其冲的基本属性就是地基土的属性, 由此可见, 工程地质信息与桥梁设计的的重要联系。

2.2 工程地质信息的分类

根据工程地质信息的来源, 桥梁设计中所能涉及的工程地质信息可以分为三类, 即勘探信息、试验信息、人工综合信息。

1) 勘探信息: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 确定合适的持力层, 最终得出地质信息, 包括岩层名称及性质, 持力层的承载力, 水文信息等;

2) 试验信息:是指通过在实验室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或者化验手段对勘察钻探取得的土壤样品进行各种检测, 并等到岩土含水量、压缩曲线、岩石抗压力等各种参数信息;

3) 人工综合信息:看字面意思不难知道是通过专业设计人员的人工判断和操作得到了工程地质信息, 主要包括工程地质说明等内容。

3 工程地质信息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综合信息包括五大内容:工程地址总体信息、钻孔信息、水质信息、土工试验信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这里将针对这五大内容分析工程地质信息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总体信息是一个集合, 也是对桥梁项目所在位置的地质状况的综合描述。其中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特征、地层承载力统计、地震参数、水文特征。但是, 在桥梁设计的过程中, 工程地质总体信息并不直接应用于设计, 在技术人员得到这部分消息之后将整理吹一个大体概念, 并针对工程地质信息的内容作出具体设计方案。

土工试验信息所产生的一列数据直接关系到桥梁设计中设计参数的选取, 重要数据包括土容重、液性指数、塑像指数、压缩曲线等试验图表。这些重要数据也将是影响桥梁设计和基础设计的一大因素。根据研究, 实验数据单纯的就是一个试样结果的代表, 并不能完整统一的反应一个底层的情况, 必须对每个地层进行多次的综合汇总、评价, 才能作为地层设计的依据, 因此, 这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桥梁设计当中。通过运用部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等综合处理, 这样才能直接运用到桥梁设计当中来。

地质钻孔这部分信息充分展现了基础所在的地质区域内岩层、土质、承载力等重要信息。可以根据这部分信息, 在设计过程中推算桥梁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基本参数, 这部分信息是直接运用在桥梁设计中的。水文特性即水质信息, 主要反映的是对土壤中水分含量、水质成分。其最终的结论讨论的是对混凝土的侵蚀程度。这是在基础设计的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地质纵断面信息是桥梁设计中基础设计需要参考的最直观工程地质信息, 这也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桥梁设计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并熟知的信息。桥梁设计中若能实现全智能化, 这也将解决设计中的一大难题。

4 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

桥梁设计的工作非常大, 设计周期的控制重要因素之一二也是工作量的公职, 工作质量也将对整个项目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一个更加智能、自动化的设计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开发相应的软件应该工序简短精炼、流程简单利落, 能在录入工程地质信息后自动完成各项参数的处理, 这是必须具备的, 最后实现参数的快速确认。同时接口良好, 方便软件升级和数据维护。

5 结论

工程地质信息的智能化应用, 提高了对桥梁设计过程新的要求,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桥梁设计发展速度之猛, 那么生产效率和设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是工程地址信息能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计算机操作来实现综合分析, 对于桥梁设计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篇9

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地质行业大量的资料管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需实现归档资料基本信息管理、归档资料的统计与维护管理、资料基本信息查询与资料预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力求以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海量的资料。

用户通过输入资料名称、资料编号或资料归档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资料信息、统计数据及与该资料相关的各类表单以供用户查询、预借等,并且管理员还能对该系统所有信息进行修改、添加、删除与更新。

1.1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资料管理人员、用户双方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1.1 资料基本信息管理

对资料基本信息的浏览、添加、修改、删除、查询与统计等。

1.1.2 资料借阅信息管理

可同时完成资料的借、还、续借、挂失、催还等事项,生成可打印的借阅清单。

1.1.3 资料基本信息查询与统计

完成对库存资料及新入库资料的查询与统计。

1.1.4 资料借阅信息查询与统计

主要对流通资料(借阅信息)的查询与统计等。

1.1.5 资料预借

可实现网上预借未借出的资料,或对已借出的资料进行预定。

1.1.6 系统用户权限设置

不同权限的用户具备不同的登录界面。系统默认浏览,以及对所有用户开放的查询与统计。

管理员:可实现对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有修改用户借资料与还资料记录的权限,并能生成相应的可打印报表。即可浏览、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资料的基本信息、借阅信息、用户的基本信息、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但在删除某条用户的基本信息时,应实现对该用户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自动生成可打印催还清单。

1.2 数据流图

1.2.1 系统基本模型

1.2.2 第一层数据流图

扩展顶层DFD,得到第一层DFD

1.2.2. 1 资料管理扩展DFD

扩展资料管理处理,得到第二层DFD

1.2.2. 2 查询与统计扩展DFD

1.3 E-R模型

各实体及联系的属性说明。

资料:(资料编号、资料名称、比例尺、内容概要、归档日期、库存量、备注)

用户:(用户名、所属部门、借阅单编号、所借资料编号、所借资料名称、借阅数量、借阅日期、归还日期、借阅单审批信息、借阅单审批人、借阅单审批时间、借阅标识、备注)

管理员:(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名称、备注)

2 总体设计

2.1 系统流程图

描述系统流程图如下:

2.1.1 系统流程图

2.1.2 资料管理维护流程图

2.2 网络结构

数据库服务器放置于单位局域网中,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用户可以通过单位局域网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使用资料管理系统;若使用系统的用户机数量较少,则用户机通过拨号接入Internet使用资料管理系统;对于出差在外的移动用户,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或移动PC拨号接入Internet使用资料管理系统。

2.3 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数据进行抽象和构建数据模型后,设计系统数据库表,本系统表结构如下(表2.3.1-2.3.9):

3 系统模块设计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资料信息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

分别列表描述如下(表3.1-3.6):

摘要:经过需求分析, 采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6开发工具, 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 快速建立系统应用原型, 形成方便实用的可行系统。

关键词: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Delphi

参考文献

[1]李春葆, 曾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 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 (美) Paul wilton, John colby著.敖富江译.SQL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晟, 万科编著.Delphi数据库开发经典案例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56-312.

[4]明日科技.李文立, 刘强, 梁冰编著.Delphi数据库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51-107.

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管理思路研究 篇10

1 对于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认识

(1) 对于地质数据信息的认识地质数据信息主要是关于地质方面的数据, 主要包括地层、流体、储量等方面的信息, 是对石油开采区域进行了解的最基本的数据信息。地质信息数据是石油勘查人员了解该地区储层储集能力、石油储量、了解地下流体的性质的最基本的数据, 为新油田的预测、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对于整个石油的发现和开采十分重要。

(2) 对于油藏数据信息的认识油藏是指在单一的圈闭中以石油为主的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而油藏信息数据是该信息系统中的石油的产量、开采率、一些信息数值的模拟等数据, 这些数据是优化石油开采方式的重要依据, 为石油的顺利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油藏数据是否精确直接影响着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见油藏数据的收集是石油开采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3) 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地质油藏数据信息涵盖了整个油田开发的静态数据, 是石油企业对于油田开采工作的关键, 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了油田开采施工的技术人员的判断, 是石油开采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因此要加强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管理, 为石油的进一步开采提供数据和技术的支持。

2 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的管理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之中, 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尤其在石油企业体现的非常明显, 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已经成为石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目前石油企业在地质油藏的数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对于数据没有进行统一形式的管理目前, 对于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管理并没有规定统一的形式, 很多的石油企业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保存形式比较随意, 有的信息数据存放在档案室, 有的信息存储在资料管理人员的电脑里, 信息存储的形式过于个性化, 石油企业的资料管理部门人员流动性很大, 造成很多有用的数据丢失的情况, 对以后数据的应用造成严重的困难。

(2) 数据信息分散存储于各个数据管理库中根据石油企业传统的数据信息管理规定, 各组数据信息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散存储于不同的信息库中。这种规定已经不符合现在信息数据储存的发展趋势。目前, 很多企业都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但信息存储的标准还采用传统的规定。这些不同的数据库的设计标准不同, 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给信息的查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管理思路

(1) 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思路1对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认识。对于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全周期化管理是对石油的勘探、石油开采过程的评价、新的石油开采技术的开发、石油开采过程的注意事项、石油废弃物的处理等一系列石油开采环节的信息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把石油开采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 通过各组信息对油田的整体开发进行再认识。2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思路。a. 做好关于油气藏的评价信息的收集。油气藏的评价为制定合理的油气藏开发策略和油气藏开发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数据保障。所以对于地质油气藏数据的收集要以油气藏的评价为核心, 对于地震、钻井、测井和生产测试等方面信息进行重点的收集, 为石油的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b. 做好油气藏描述信息的收集。油气藏的描述信息是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油气藏的数据进行深入了解的依据, 随着对于油气藏描述信息的深入认识, 可以使施工的进度进一步的加快。

(1) 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的设计思路1前期研究。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的前期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即 :预可行性阶段、可行性阶段、ODP研究阶段。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预可行性阶段收集信息的重点是关于油田开发的商业价值, 这个阶段信息的收集一定要以是否能够体现油田的商业价值为重点 ;而可行性研究阶段则需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来估算油田的商业价值, 这些可行性信息的具体收集需要在ODP设计阶段来进行。2ODP实施阶段。ODP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随钻资料, 对地质油藏有更深的认识。ODP实施阶段要注意随钻项目的三个业务节点, 即 :钻前研究、随钻跟踪研究和开发井钻后的地质油藏评价, 信息收集部门要充分把握这三个阶段, 促进随钻资料的收集。3生产阶段。生产阶段主要是对与产量有关数据信息的收集, 具体包括油藏描述信息和动态地质油藏信息等数据信息。

4 结语

加强地质油藏数据信息化管理, 首先要转变管理思路, 改变以前以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数据收集, 把数据信息的收集的目地变为为石油的开采提供有效的服务上, 积极促进地质油藏数据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慧文.以经济效益为主线高效开发海上油气田[J].中国海上油气 (地质) , 2002, (03) .

[2]张宝安.关于油田信息化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数字化工, 2004, (12) .

[3]陈尔东, 张文鸣.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石油报, 2009, (05) .

煤炭地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实施 篇11

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中的作用

如今把基于计算机开展的工作都称作是会计电算化。它主要就是将一些电子计算机的技术运用到会计业务当中。与以往的手工会计系统相比, 会计电算化在处理流程和方式上都更加便捷, 对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在以往的手工会计系统当中, 其数据的筛选和处理都是通过人工来实现的。所以就导致了许多数据处理的错误较多、效率较低、工作量较大的情况。而在我们将计算机系统融入到会计管理当中之后, 只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将数据输入到电脑当中, 而后再进行一定的存储、检索和加工的工作就可以短时间内完成会计统计和筛选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于人工的使用, 同时也能够提高会计系统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以说会计电算化是科技进步发展的成果。

(二) 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的时候, 其数据管理和核算工作是难以适应经济的系统性和准确性的。而在实行了电算化之后, 海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高科技管理水平的融入, 大量的会计信息系统当中数据可以快速的传送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当中。这样能够使煤炭地质管理经营者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部门经济活动的基本信息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促进会计管理的信息化。

(三)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在推动会计管理信息化之后, 原有的手工操作会计人员不仅能够及时更新所学过的知识, 提高员工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处理业务的规范化行为, 而且还能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经营管理知识, 积极的参与到煤炭地质部门的管理当中。况且提高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本身就是更好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能够促使员工基本手工操作的规范化和正确性。所以说为了更好的促进会计管理电算化的发展, 促进会计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和专业素质, 能够更好的促进煤炭地质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高效的会计信息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它本身在预测、管理、决策和控制方面的功能, 然而要实现这些功能还需要不断去丰富内部财务信息以及诸如国家政策、市场管理、物价变动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在这些综合信息的汇集之下, 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才能够真正达到其目的。况且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本身就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而这也恰好能够满足煤炭地质当中不同部门的经营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 实现会计电算化是能够促进其职能转变发展的。

二、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中, 能够与时俱进并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够有立足之地。因而在如今电子科技广泛使用的年代当中, 建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首先是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能够促进企业有序发展的。

(一)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与计划

1. 建立会计电算化组织策划机构

会计电算化的推进是与多方面内容紧密相关的, 不仅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 同时也需要企业的领导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样才能够建立完整的组织和管理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而所组成的机构任务不仅仅是需要制定煤炭地质管理方面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发展规划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工作人员的培训。在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之下才能够更好的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

2. 组织制定会计电算化实施计划

在煤炭地质管理方面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比较庞大的系统工作, 在此当中做好实施计划则是合理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总而观之, 实施计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机构及人员配置计划。在不同的企业和单位当中, 由于其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度要求不同, 因而其机构和人员配置也不尽相同。部分单位在保持原有会计机构不变的情况下, 只是增加系统方面的维护人员。而有些范围则还会成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部门以及相应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员和维护人员。

(2) 计算机及其他硬件设备购置计划。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来说, 计算机和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因而制定物品和软件的购置计划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当围绕本单位业务量、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规模来制定计算机和硬件的购置计划。之后再根据本单位人员安排从购买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和购买通用会计软件和定点开发这三种方式当中选择购买方式。

(二)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和发展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和管理的方式, 对煤炭地质管理的方法、程序和核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立好完整的实施计划和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之后, 建立岗位责任制是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因而按照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流程来看, 将具体的工作责任到人是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实际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关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主要是包含两个方面, 一种是管理该系统的运行和申请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宏观管理, 另外一种则是对日常使用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微观化的管理。从这两个方面推进能够促进煤炭地质的有效管理和发展。

(三)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在推动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过程当中, 适当引进和推动不同级别人才的培养能够为企业注入活力。首先是培养基本应用型的初级人才, 可以从一些专科技能学校当中进行招聘和培养。之后是注重对于中级人才的培养, 他们主要是为了满足单位当中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的需求, 他们需要掌握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的基础性知识, 。当然在单位当中最稀缺的便是高级人才, 他们主要是为了促进会计软件的开发、研制和高层管理的。所以这种高级型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能够激发其内部创新的活力。

三、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于煤炭地质管理和会计信息化这两方面知识的了解展开的, 在文章当中我首先从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和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这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中的作用。而后又从四个角度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 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 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文刚.浅谈会计信息化在煤炭企业的实施[J].会计与审计, 2015.

上一篇:实施阶段下一篇:构建立体信息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