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管理服务器

2024-09-30

集中管理服务器(共12篇)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1

1 引言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已从大规模网络、安全、业务系统的建设阶段转向深化应用的阶段,很多省份均建立了的大量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如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设施,省市县及县镇级别的视频会议系统、以PKI技术为架构的CA证书认证中心、地市的RA中心、以及大量的政府门户网站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建设并投入运行了如网上信访、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在线解答、听证、公示、通报)、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中心、在线访谈等大量深入政府业务流程的应用系统。

政府业务系统对网络设备、主机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旦网络和业务系统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各部门正常的业务工作。如何实现对逐年增加的IT资源进行实时、集中监控,及时报警,保证核心业务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将日常运维服务经验形成知识库,优化IT运行维护流程,降低运维成本,及时掌握分散在各地的IT信息资产,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主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1.1 主机监控系统的逻辑设计

主机监控系统是对计算机及网络的各种事件及行为实时进行信息采集、监测、控制和审计的应用系统。对于网络设备和软硬件资源,主机监控系统应该能够集中高效的进行管理与维护,通过信息技术对IT资源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检测,对异常状况和网络故障能够及时告警,对应用系统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与维护,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并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手段。

主机监控系统从业务逻辑来划分,主要由安装在客户端的数据采集部分、主机监控管理二个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端。通过安装在主机上的客户端软件,对硬件及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上传,提供给主机监控系统使用。

(2)主机监控代理端。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并根据设定的阀值,将报警信息显示和传递,进行及时处理。主机代理端由两部分组成。

基本代理:指在计算机中安装的基本代理模块,负责基本信息的采集及发送、系统进程存活状态信息的发送。

策略代理:指根据计算机实际情况制定的策略生成的代理模块,它通过基本代理进行加载和卸载,并和基本代理协作,进行安全认证,保证代理端软件自身安全性。

(3)服务器控制管理端。通过安装在服务器的控制管理程序,收集汇总和分析客户端发送的采集信息,根据报警策略产生设备报警信息,并产生相应的审计报表等。

1.2 主机监控系统的静态建模

主机监控系统涉及的设备由于数量众多、种类繁杂,设备的各种状态和管理配置参数等更是不胜枚举,还需要存取设备运行过程中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性能趋势、故障关联分析。所以主机监控系统在设计上应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为支撑。

在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进行静态建模。图2是依据主机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数据建模得出的实体-联系图(E-R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主机监控系统中的概念模型。依据E-R图在数据库中生成数据库对象,然后采用JPA技术,将数据库中的对象(表、视图、序列等)映射为Java对象,同时得到静态的类图。

实体-关系图中主要涉及的对象有:被监控服务器(用户名、主机名、操作系统、IP地址、CPU型号等);服务器的物理位置(机柜、所占用的空间)、设备信息(处理器、磁盘驱动器、端口、键盘、网络适配器、显卡等)、日志记录、应用进程等。

1.3 主机监控系统的动态建模

主机监控系统的静态建模完成后,开始进行系统的动态建模设计。动态模型描述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如何完成的,用时序图、活动图、状态图和协作图等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交互。

图3给出了主机监控系统中的时序图,描述了从监控面板进行监控任务下达、监控参数配置,通过监控管理、监控任务、管理配置EJB组件的调用,通过在监控代理运行Timer定时组件或接受SNMP trap,对SYSlog服务器日志进行分析,产生alarm MSG,最终在监控面板对被监控设备的状态、告警、性能趋势等进行展示。通过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而可以进行故障管理、流量管理、性能管理、主机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报表管理。

根据以上设计,主机监控系统的具体实现,主要由六个具体业务逻辑构成:(1)运行Web、EJB容器的Weblogic或JBoss中间件服务器;(2)数据系统;(3)SYSlog服务器;(4)运行代理或智能代理的被监控主机;(5)具有SNMP、SNMP trap功能的网络、安全等设备;(6)可以运行浏览器的PC终端或手持终端等。

1.4 主机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主机监控系统应具有数据采集和分析、报警、系统管理等功能。

1.4.1 数据采集和分析

数据采集和分析是指对监控主机的环境信息、软、硬信息及操作、使用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具体包括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主要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数据,如用户名、主机名、操作系统、MAC地址、CPU型号等。

(2)软件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该系统已经安装的软件信息。

设备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该计算机的设备配置情况,包括处理器、磁盘驱动器、端口、键盘、网络适配器、显卡等。

(3)日志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系统生成的日志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其中包括英语程序错误记录、安全审核记录、系统错误记录等。

(4)应用/进程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系统的应用程序和进程的启动及运行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计算机名、IP地址、用户名、进程ID、程序名称等。

(5)网络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包括计算机名(IP地址)、用户名、上网时间、网址名等信息。

(6)非法外联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进入办公网的计算机是经过严格审批手续的,对于没有进行审批就进入网络的计算机认为是非法内联行为,对计算机非法外联行为的数据采集包括计算机名(IP地址)、用户名、时间等信息。

1.4.2 报警策略设定及实现

代理端报警策略的设置及事件的报警基本由服务器控制端负责管理,管理员根据应用系统的不同要求,产生相应的报警策略,代理端根据本级的报警策略对违规事件产生相应的报警信息,并立即上传至服务器控制端。

1.4.3 系统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功能主要指系统本身的系统设置和维护功能,保证系统访问的用户安全性、系统登录和注销的合法性、系统配置的合理性、系统数据的安全备份与恢复、系统本身的操作日志记录的完整性。

2 主机监控系统在云南省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云南省电子政务运维管理充分利用主机监控系统,在政务网络的各区域部署数据采集客户端,如Web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各政务业务系统等。通过主机监控,使得管理员有效掌握其运行情况,及时收到和处理报警信息,具体应用如图4所示。

通过主机监控系统,云南省电子政务解决了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大量的实际问题。

(1)拓扑管理进行物理设备拓扑结构自动发现、物理拓扑管理与分区域分层次展示。主机监控系统自动搜索网络,发现网络节点如网络设备、服务器、PC主机、业务应用、VLAN等。当某地、某部门网络发生异常时,管理员可以打开拓扑图进行查找,为及时查处故障点提供直观的帮助。

(2)配置管理定期备份关键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展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实现设备配置统一管理。

(3)资产管理统计网络中的所有IT资源,包括:子网、IP、MAC、端口、链路、Vlan、资产变更等,让电子政务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家底真正做到心里有数。

(4)故障管理监测网络故障,实现告警相关性分析,快速故障定位。当有异常情况或征兆时能够及时给管理员提示,管理员可以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合理安排运维计划。

(5)流量管理进行流量分析,发现网络性能瓶颈,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性能,可以及时查找出到底是谁占用了大量有限而宝贵的网络资源。

(6)性能管理主机检测系统通过各种监测手段收集网络内各种资源的运行状态,分析其性能指标,告知管理员目前哪些资源性能压力过大,哪些空闲。管理员根据这些性能信息合理的优化网络或规划网络扩容。

(7)主机管理监测主机的CPU、磁盘、内存、进程、安装程序、流量、通断状态、网络延时等信息。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了解关键服务器的健康状态。

(8)应用管理针对数据库、Web服务、邮件服务、中间件、应用服务等进行健康。这些应用往往被关键业务系统所使用,他们的健康状态直接威胁到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

(9)安全管理主机监控系统管理网络的所有资源,它的安全性直接与企业网安全级别挂钩,主机监控系统支持分区域分层次的管理模式。

(10)报表管理主机监控系统提供大量的日常监测、故障、性能和分析数据,提供给电子政务管理人员掌握分析。

3 结束语

通过主机监控系统,电子政务技术管理人员可以有效保证核心业务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可以及时判断关键业务的流量是否正常、应用运行是否超过规定阀值,能够有效的进行系统日常监测、故障分析、性能优化和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IT运行维护流程,降低运维管理成本,提高电子政务运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玉春等.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发与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4月.

[2]王华忠.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及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

[3]马明建编著.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4]董化礼,刘妆焯等编著.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5]曹炳华,孟凡涛.三网融合中一体化身份认证机制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3):49-51.

[6]范光远,辛阳.防火墙审计方案的分析与设计[J].信息网络安全,2012,(03):81-84.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2

第一条 为规范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网络商品和服务交易秩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以下简称网络集中促销),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组织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互联网上,通过提供优惠条件开展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是指组织网络集中促销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是指在网络集中促销中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已在交易平台办理实名登记的自然人。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有关许可并在网页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第五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经营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和公序良俗。

第二章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的义务

第六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应当对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和登记。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应当按照《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记录、保存促销活动期间在其平台上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

第七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应当对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的促销活动进行检查监控,发现有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的,应当向平台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必要时可以停止对其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服务,并予公示。

第八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应当在网站显著位置并以显著方式,事先公示网络集中促销的期限、方式和规则等信息。

第九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自行解释商品完好、增加限退条件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第十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应当依据可以查验的统计结果公布网络集中促销的成交量、成交额,不得对成交量、成交额进行虚假宣传,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为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

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是指,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方式获得关于其销售商品的销量、经营者店铺评分、信用积分、商品好评度评分、删除不利评论等有助于其产生商业利益、妨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一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

第三章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的义务

第十二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除应当依照《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外,还应当在网店页面显著位置并以显著方式公示网络集中促销的期限、方式和规则。

第十三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的广告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附条件的促销广告,应当将附加条件在促销广告页面上一并清晰完整表述。

第十四条 禁止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进行促销活动:

(一)标示商品的品名、用途、性能、产地、规格、等级、质量、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价格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

(二)在促销中提供赠品、免费服务的,标示的赠品、免费服务的名称、数量和质量、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与实际不符;

(三)采用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等不正当方式虚抬商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销售完毕后,应当在促销页面、购买页面及时告知消费者。

第十六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当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

网络集中促销中附赠的商品,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提供“三包”服务。

第十七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赠送消费积分或者发放优惠券的,应当标明消费积分或者优惠券的使用条件、方法和期限。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改变消费积分或者优惠券使用条件、方法和期限的,应当征得消费者同意。增加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变更除外。

第十八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开展有奖促销的,应当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并公示可查验的抽奖方法,不得虚构奖品数量和质量,不得进行虚假抽奖或者操纵抽奖。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依照《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查处。

第二十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依照《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规定查处。

第二十一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或者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规定的,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查处。

第二十二条 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依照《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查处。

第二十三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依照《广告法》的规定查处。

第二十四条 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查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3

关键词:服务风险;客户;问题;强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4-0151-02

1 背景介绍

继2013年11月9日公司95598投诉、举报、意见、建议、表扬五项业务上收后。2014年9月20日,公司95598供电服务热线由属地化管理正式转变为国网集中运营模式,实现了95598全业务集中。

自95598业务上收以来,2014年1季度,公司受理國网95598投诉工单555笔,同比上升10倍,投诉受理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暴露出公司供电客户服务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短板,内外环境对供电客户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服务手段、服务品质、服务渠道和服务监管等方面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构建供电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常态机制,实现公司供电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 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2.1 供电质量问题突出,反映出客户基本用电需求得不 到保障

2014年1-10月,公司受理的95598投诉中,供电质量投诉564笔,其中低电压投诉349笔,频繁停电投诉215笔。供电质量投诉占公司投诉总量的53.31%,属实量占投诉总量的95.63%,分别位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3.05%。

2.1.1 低电压问题突出,主要反映出配电网投入不足问题

供电质量与客户的生产生活存在着密切关系,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低电压问题尤为显著,1~10月,农网低电压投诉344笔,占公司低电压投诉总量的98.57%。

一是农村中低压配网投入不足,受制于投资额度制约,部分农村地区电网网络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差,电压低等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

二是客户基数和新增数大。目前公司营业户数约为322万户,其中农网用户300万户,占比93.17%,农网用户数位居全省第1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网改造速度与农村新增负荷不相匹配,造成低电压。

三是负荷变化大。低电压问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夏季高温和春节民工返乡期间,加之近年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上升,情况更为严重。

四是管理不到位。部分单位供电设施管理不到位,配网运行维护不力,配电网建设改造缺乏统筹协调,也是造成配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1.2 频繁停电问题突出,反映出配电网结构薄弱和停运管理 问题

配电网供电网架结构薄弱,供电水平低,生产与营销工作的不统一,未提前细分工作内容、预判工作量等原因,造成线路停电现象频发,客户对供电质量不满意,形成投诉。

一是网架结构差,设备陈旧,低压配网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频发跳闸停电。

二是停电计划缺乏统筹,部分单位存在停电未精心统筹,随意停电、超范围停电、超时限停电和重复停电等问题。

三是带电作业开展不够,配网状态检修、不停电作业、标准化抢修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单位带电检测、不停电作业等装备及工器具配置水平偏低[2]。

2.2 服务装备落后,是引发客户服务风险的重要技术原因

据统计,2014年1~10月,公司受理客户营业投诉282笔,占投诉总量的26.65%,其中抄表催费投诉172笔,占营业投诉总量的60.99%。抄催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仅38%,与国网公司系统平均水平相差约37个百分点,与省公司系统平均水平相差7个百分点。

2.3 员工素质问题,是客户服务主要风险点

2014年1~10月,公司受理服务投诉100笔,其中一线人员服务行为问题的投诉77笔,占比77%。

2.3.1 一线员工服务问题突出,反映出服务人员结构性矛盾

部分单位一线服务人员没有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意识,缺乏服务技巧,甚至当面与客户发生语言、肢体冲突,带来客户不良感知,进而引发投诉,一线员工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生硬、服务技能不足,是引发服务投诉的直接原因。

2.3.2 基础用电服务问题集中,反映出思想认识不够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客户用电需求层次也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的特点。然而,集中暴露的基础用电服务问题,反映出部分单位对供电客户服务工作的认识还不够。

2.4 内外协同不畅,是形成客户服务风险的管理因素

“三集五大”体系建成后,随着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营销与电网其他专业、营销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多,以前较为宽泛、原则的协同机制难以适应细化的分工,导致不少工作需要增加大量人工协调量才能推进,降低了工作效率,劣化了客户体验。从95598工单情况看,公司2014年1~10月客户催办业务的95598工单占总工单量的7.38%,接近投诉量,业务迟办也成为引发投诉的风险点。另一方面,电网公司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

2.5 同业对标压力大,对客户服务提出了更高标准

95598全业务上收后,国网公司构建以总部为核心、上下贯通的一体化运营监管体系,公司将承办国网下发的全业务工单,工单处理量较业务上收前大幅增长。同时,由于业务工单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工单处理回复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对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 研究措施

3.1 全面加强配电网运维管理,保障用户可靠供电

一是从供电质量投诉中梳理客户需求,依据配电网规划,分析负荷新增趋势。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增加台区布点、台区增容和改造等储备项目。

二是全面诊断配电网供电能力、网络结构和装备水平,深入挖掘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推进“低电压”综合治理使供电卡口和低电压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四是加强配网停运管理。明确配网停运责任,梳理管理流程。全面落实“能带不停”,通过大力推行绝缘杆作业法和大力开展电缆不停电作业等,减少临时停电率和故障停电率。

五是大力推進营配数据贯通,开展数据整理和采录工作,保证停电信息发布准备率

3.2 强化服务品质管理,促进客户服务体验持续提升

一是切实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加强供电服务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服务渠道、服务项目和服务行为,大力推行“五牌三制五上墙”标准化供电营业厅建设,提高窗口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二是完善各类服务举措。积极推进“供电服务网格化”管理,服务手段探索OTO模式。建立采集系统“三级监控、四级运维”体系和智能化的电力营销渠道。全面推行业扩报装“E网通”,进一步简化业扩报装手续、优化报装流程、缩短报装时限

3.3 优化岗位机构设置,提升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方案》岗位要求和职能划分,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提高客户服务效率。

二是重视、关心农电工、社会化用工,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为公司服务工作做出贡献。

三是加大客户服务宣传力度。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大力营造优质服务氛围。通过组织开展服务类主题活动,加大对公司服务宗旨、服务理念以及正面服务案例的宣传力度,促使员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3.4 实行多专业协同,横向融合反应快速

随着95598业务集中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业务支撑部门的专业协同,特别是当前营销和生产信息的横向融合趋势日益显现。首先要积极与调控、运维部门沟通,充分发挥调控中心的抢修指挥调度作用,优化电力抢修资源配置,切实提升抢修服务能力,提高抢修效率。

因此,建立服务协同、保电协同和营配贯通的格局,对进一步优化电力抢修、提高抢修效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将极大提升供电优质服务水平。

3.5 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监督落实有力

一是以“两保三压减”为目标,以压减95598投诉为主线,建立投诉闭环管理机制,根据供电服务的薄弱环节,加强对供电服务质量的日常管控,保证上下信息流转的对称性。

二是畅通投诉工单处理通道,对受理的国网投诉工单,严格按照“加强疏导、分级处理、限时办结、优质高效”的要求限时督办。

三是实施上收业务运行情况周报和月报制度,全力做好服务质量监控,保证公司优质服务水平。

四是认真落实国网工单回访制,对受理的国网工单,确保先联系后回访,对凡是回访不合格的工单,退回处理单位重新调查,把好工单反馈质量关,最大限度降低国网退单率,提升客户满意率。

4 结 语

随着各项客户服务提升措施的不断落地,客户服务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2季度以来,公司客户服务投诉呈现逐月下降趋势,投诉受理总量和属实量分别下降了61.08%、78.02%,建立客户服务风险分析与研究的长效机制,使客户服务管理线条更加清晰,为持续提升公司供电客户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只有供电服务得到客户广泛肯定,才能使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品牌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瑾.95598全业务集中形势下深化优质服务减少电力客户投诉的探 讨[J].经营管理者,2014,(34).

[2] 童军民.国家电网95598实现全网全业务集中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4

关键词:智能平台管理接口,技术标准,服务器,集中管理,硬件监控,远程控制

0 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电信运营商近年来建设了多个IT业务系统。作为公司内部数据中心机房的维护部门, 在硬件资源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服务器资源的集中管理给维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保持服务器的高可用性是保证业务系统运行稳定的基础, 而服务器硬件运行情况的监控和远程管理是网管的重要维护手段。笔者从多年的系统维护经验中摸索出了一套利用智能平台管理接口 (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 标准实现服务器硬件的实时监控和远程带外管理的应用模式, 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1 数据中心服务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IT业务系统的不断建设, PC (personal computer) server已经成为运营商内部数据中心的主要维护设备。长期的维护工作数据表明, PC服务器硬件损坏概率小, 但对业务系统的运行影响巨大。硬件的损坏不仅会造成业务系统的突然宕机, 如果是硬盘损坏又缺乏有效备份的情况下, 业务数据甚至有丢失的可能。对IT系统来说, 硬件的突然损坏是具有严重破坏性的。而传统的服务器管理监控系统对硬件运行情况不能监测, 无法预知、避免硬件损坏带来的业务损失。同时, 作为维护人员, 经常需要远程登录到受管服务器上进行维护工作。常用的远程访问软件包括Windows 2003自带的远程桌面连接, PC Anywhere工具, Net Meeting工具等。这些管理控制方式都是基于操作系统之上, 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数据业务信息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 (网卡) 传送, 属于带内管理。如果发生系统挂起的情况, 操作系统无法响应远程连接, 要获取受管服务器的硬件日志或者执行重启动操作, 维护人员只有到机房现场操作。这种远程管理模式会导致处理障碍实效性很差。尤其在下班后和周末休息时, 系统宕机的处理是一件相当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事情。

2 IPMI技术标准概述

通过对品牌服务器的研究, 笔者发现, IPMI是管理基于Intel结构的企业系统中所使用的外围设备的一种工业标准。该标准由英特尔、惠普、NEC、美国戴尔电脑等公司制定。用户可以利用IPMI监视服务器的物理健康特征, 如温度、电压、风扇工作状态、电源状态等。更为重要的是IPMI是一个开放的免费标准, 用户无需为使用该标准而支付额外的费用。自1998年以来, IPMI标准已经得到了170多家供应商的支持, 逐渐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服务器硬件管理规范。目前该标准最新版本为IPMI 2.0。

IPMI的核心是一个专用芯片/控制器, 叫做服务器处理器或基板管理控制器 (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 其并不依赖于服务器的处理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或操作系统来工作。IPMI固件与BMC一起构成了独立平台管理子系统的基础。这个子系统工作时不论处理器、BIOS或操作系统的类型或状态如何, 都能提供可管理性和监测功能。IPMI良好的自治特性克服了以往基于操作系统的管理方式所受的限制, 在操作系统不响应或未加载的情况下其仍然可以进行开关机、信息提取等操作。

一般来说, BMC具有以下功能:

·通过系统的串行端口进行访问;

·故障日志记录和SNMP (简单网管协议) 警报发送;

·访问系统事件日志和传感器状况;

·控制包括开机和关机;

·独立于系统电源或工作状态的支持;

·用于系统设置、基于文本公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控制台的文本控制台重定向。

IPMI技术标准的数据传送机制见图1。

IPMI技术标准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IPMI 2.0工作原理:

智能平台管理接口 (IPMI) 执行硬件管理。由于它独立于操作系统运营, 因此如果操作系统不响应或服务器电源关闭时, 管理人员仍可以管理和访问系统。例如:

1) IPMI BMC通过LAN向远程控制台发送报警, 报告操作系统不响应。

2) 管理人员向BMC发出检索事情日志和传感器数据的请求来诊断故障。

3) 日志报告说风扇发生故障后CPU过热。管理员向BMC发送电源复位命令, 指示电源控制电路重新引导服务器。

4) BMC在将引导信息传送给串口时重定向, 通过LAN连接将它传送给远方的管理员。

5) 管理员远程重新引导服务器, 让它重新恢复运行。管理人员在下一次计划停机时间中更换发生故障的风扇。

3 IPMI技术标准在实际中的应用

要基于IPMI标准实现对服务器的管理, 达到硬件信息监控和远程带外管理的目的, 必须在硬件、操作系统、管理工具3个方面都能满足一定的条件:

1) 服务器硬件本身提供对IPMI标准的支持。

服务器在主板上要具有BMC等嵌入式的管理微控制器。惠普、戴尔和NEC等大多数厂商的服务器都支持IPMI 2.0。

2) 操作系统提供相应的IPMI驱动。

通过操作系统监控服务器自身的IPMI信息时需要系统内核提供相应的支持, Windows 2003 server, Linux操作系统都提供对IPMI的驱动。

3) IPMI管理工具。

对硬件监控功能, 选用的是戴尔的open manage管理软件, 对带外远程管理功能, 选用的是Windows 2003 server下命令行方式的IPMI shell管理工具。

3.1 服务器硬件信息监控应用

在服务器硬件监控实施中, open manage软件采用的是分布式体系结构, 分为3层:中央管理台、受管系统和Web浏览器客户端。

IT assistant是其中的中央管理台, 受管服务器安装system manager包, 受管服务器和中央管理台通过SNMP通信, 登录浏览器界面统一监控服务器硬件。为了增强截获硬件故障的及时性, 在中央管理台上设置了邮件发送服务, 配置了对严重告警信息的邮件通知功能。这样使得维护人员可以及时获取邮件报警, 及时处理障碍。

open manage IT assistant架构如图3所示。

实施配置过程如下:

1) 每台受监控服务器安装system manager包, 安装SNMP并配置。

2) 在中央管理台服务器上安装IT Assistant管理包, 安装SNMP并配置。在IT Assistant主控台通过SNMP扫描服务器地址段, 获得所有受管服务器信息。

3) IT assistant主控台可以查看到所有受管服务器的硬件日志, 告警日志, 获得硬件故障信息。

4) IT assistant主控台还可以设置通过安全壳 (SSH:secure shell) 协议对受管服务器进行性能监测, 可监管的系统能力包括CPU、逻辑和物理磁盘、内存、网络等条项。

5) IT assistant主控台统一配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进行邮件服务, 对严重告警日志就会向维护人员发送邮件。邮件服务使用的是数据中心提供的已建邮件服务器。

6) 每台受管服务器可以独立登录system manager界面查看自身的硬件运行情况, 设置硬件警报管理。

基于IPMI技术标准建立的服务器硬件管理能力是很强大的, 它提供了对PC服务器几乎所有硬件运行情况的监控:阵列卡及磁盘、BIOS、电池、电压、插槽、处理器、电源设备、端口、风扇、固件、内存、侵入信息、网络、温度。全面的硬件监控, 为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服务器远程带外管理应用

在实际配置过程中, 为了节省机房交换机端口, 节省公司网络IP地址资源, 可以充分利用IPMI标准支持虚拟局域网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的特点, 做如下配置。

1) 受管服务器设置IPMI条项:连接IP (例如192.168.x.x) , IPMI通道over LAN, 访问用户名, 密码等关键项。

2) 在管理服务器端同样设置好IPMI条项, 并安装IPMI shell工具 (免费工具) 。该服务器另一网卡上联到交换机, 设置IPMI的IP访问地址 (192.168.x.x) , 作为本内部地址的主控管理服务器。

3) 在主控服务器端可以通过IPMI shell命令访问受管服务器。

4) 使用IPMI shell命令, 可以查看受管系统硬件各传感器的状态, 包括温度、电压、风扇、CPU、内存、阵列卡等, 可以查看和管理系统日志。

5) 可以远程在不进入操作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开关机, 重启操作。

6) 其他对受管系统传感器、用户等信息的设置功能。

该应用在实际维护工作中, 不仅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内的远程控制软件来管理服务器, 又在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建立了一条管理通道。这其中, 查看受管系统传感器的状态和查看系统日志的功能, 对受管服务器操作系统宕机, 无法启动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判断故障点非常有帮助, 可以帮维护人员诊断出受管系统硬件是否有故障。而远程开关机, 重启的功能则使维护人员对处理操作系统挂起, 或无法建立远程连接的故障很有帮助, 维护人员能迅速重启服务器。让业务系统恢复。

4 结束语

目前, 笔者所在数据中心机房的品牌服务器已全部纳入该管理模式。在没有花费投资的情况下, 利用IPMI标准实现的服务器硬件信息监控能力和远程带外管理能力在维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部署该应用以来, 截获硬件故障预警多次, 避免了4次重大的系统瘫痪故障。硬件维护安排到合理时间段内进行, 保障了生产系统在业务高峰时间段的可靠运行。尤其是服务器硬盘故障的预警, 对保护公司重要业务系统的数据具有重大意义。而远程带外管理能力使业务系统的修障时间大大缩短, 尤其在非工作时间段内, 迅速提高了维护效率, 降低了维护成本。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5

为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代理服务费付管理,制定了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代理服务费计付管理办法,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代理服务费计付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代理服务费(以下简称服务费)计付管理,明确服务费的内容、标准和计付办法,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银行支付结算管理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是指财政部按照《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管理办法》(财库〔〕204号)等文件规定,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中央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和中央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代理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服务费,是指财政部按照本办法规定,根据代理银行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量和执行双方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情况,按年度计算并支付给代理银行的各项费用总称。

第四条服务费按照代理银行提供的服务项目、业务量以及年度综合考评结果进行综合计算。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执行统一的计算办法。

第五条计付服务费的项目和标准详见附件。计付标准参照有关银行向社会公布的服务项目价格制定。财政部将按照市场化原则,根据价格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计费项目和标准。

第六条每年1月,代理银行总行根据本行上年实际发生的服务项目和业务量,按照规定的计付标准计算有关费用,并于1月15日前(节假日顺延)报财政部。

第七条财政部根据各代理银行总行上报的材料,按实际发生服务项目、业务量和计付标准计算各代理银行年度服务费金额。

第八条财政部根据年度综合考评确定的.代理银行服务质量等级,在按业务量计算的服务费总额基础上,按照上下15%的浮动比例,核定最终应支付各代理银行的年度服务费金额。

第九条代理银行服务费核定后,财政部按照规定的资金支付程序及《委托代理协议》有关条款规定,于每年4月10日前将服务费统一支付给各代理银行总行。

第十条代理银行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规定,不得虚报业务量,不得超出本办法规定的计付标准计算费用,不得另行向预算单位收取本办法规定的服务费。

第十一条代理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双方签订的《委托代理协议》有关条款处理。

集团财务集中管理 篇6

一、建立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背景

(一)国际化的潮流

近几年,中国企业快速扩张,并购频繁,很多地方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全国性乃至全球性企业集团,随着经营地域和管理跨度的拓展,“集中掌控”成为集团管理的重要课题。据调查,世界前500强的公司,实现财务集中控制的已达80%。而在我国,很多企业采取的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团经营项目的投资情况,完成进度,成本如何,集团领导得到的信息严重滞后和不完整,在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上就难免作出错误判断。

(二)企业加强自身发展,提高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

我国大中企业大都面临着如何继续发展、优化、强化问题。通过财务的集中式管理来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煤炭工业“十五”实施大集团和综合经营战略的要求,煤炭企业组织结构应改造成为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母子(分)公司式的集团组织结构,并在集团内部搭建人力资源流、资金流、产品和物资流和信息流四大平台,形成以煤为主多元化经营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综合经营战略,使煤炭企业具有多层性与分散性的特点,如福建煤炭集团公司,由原来的福建煤炭管理局改制而来,长期的计划经济,造成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父弱子强,集团公司是一个“虚体”。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集团公司根本无法做到实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管理滞后于实际情况,集团调控能力弱,集中管理能力低,要实现对各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和调度,提升集团公司管理能力,采取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成为现实需要。

(三)适应国有资产监管的需要

2003年5月,国资委成立,这是国务院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建立的直属机构。国资委的主要任务就是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通过对196家中央的国有企业人、财、物,特别是对资产和经营运营情况的监管来实施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对其经营管理水平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2005年,在国资委确定的“未来五年中央企业突出五项重点工作”中,“集团财务集中管理,加快提高财务和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赫然其中。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明确指出,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推动企业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所谓集中式管理,指的是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集中,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以此建立起有效的集团监管体系。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但信息化不可能一步到位,企业难以实现一揽子解决方案。而财务管理则处于各种管理的基础地位,只有在实现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推进其他信息化项目的建设。

二、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能发挥整个集团资源的最大效率

集团的各个分子公司在某些方面是存在联系的,可以通过降低关联价格节约一定的成本支出,提高共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可以从集团外部获得业务拓展,增强集团发展的后劲。

(二)经营信息能及时上传下达

集团对分公司的信息掌控是否全面、及时,涉及到决策的正确与否,只有能够掌握全面、及时的经营信息,才能保证集团根本利益的实现,集团的管理措施才会更有效。同时集团公司的信息能否及时反馈给分子公司,尤其是集团的决策性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分子公司的一般工作人员,使他们及时了解集团的要求和集团的整体利益,也很关键。实现财务集中管理,使信息上传下达,提高集团公司的经营效率。

三、建立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措施

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建设目标是“会计分级核算、资金集中收付、全面预算控制、资产统一管理、数据综合分析”。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除硬件支持外,还需要在制度上采取以下措施。

(一)理顺集团管理层次,规范管理体制

这几年,福建煤炭集团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母子公司关系划分为三个层次,集团本部为发展战略中心、投资决策中心、经营监控中心和资本融通中心,一是行使重大经营决策权,要进一步明确重大决策的范围、程序和职责;二是行使人事管理权,对所属企业负责人进行分类任命、科学考核、完善激励与约束、加强培训;三是行使投资收益权,全资子公司的资产收益全额上交,由集团根据发展战略需要决定是否追加投资,对控股、参股子公司充分体现集团股东的意志,子公司作为利润中心,从事产品经营,执行集团公司产权管理、资产收益、经营预算等规定,使所经营的资产能产生最好的效益,并依法向集团公司上缴资产的回报。子公司下属的生产矿井(车间)作为成本控制中心,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和成本的控制。

(二)加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监控,实现财务管理统一和控制

从2000年授权经营以来,集团公司通过下发和调整规范性管理文件,实现了资金管理、资产监管、成本费用控制、收入利润及分配、财务报告、预算管理、人员培训、预算考核的统一和规范;通过资金集中控制、经营集中控制和人员集中控制三大控制手段,有力保障了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顺利进行。

1.实现集团资金集中控制

实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能降低银行贷款余额,盘活存量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对分公司的资金通过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改变多头开户、存款分散的现象。要求各单位资金余额的90%以上归集到集团公司结算中心账户,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监控和调度,促进资金科学合理安排和高效运转,减少流动资金贷款和资金沉淀。

2.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经营集中控制

预算管理是对各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目标控制的重要管理方式,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行全面预算,能加强对下属单位的管理和考核,更好地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要求各分公司与集团公司一起编制每年的生产预算和财务预算,让各分公司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直至每一名员工都能认识到预算管理的意义以及与自己岗位的密切联系,明白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近期的发展要求。通过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多次反复的反馈,编制下年度的各项预算,进而严格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整预算,实现集团对分公司整个生产经营状况的动态管理,逐步实现集团的发展目标,最终完成集团的战略目标。

3.通过财务总监委派制等制度,实现人员控制

在集团内部实行财务委派制。财务委派制具有事前控制性、审计经常性、反馈及时性、高度专业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可帮助集团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集团制定了《财务总监实施办法》,挑选了一批政治过硬、职业道德素质好、会计业务水平高的会计师,到各子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其人员编制在集团,薪酬也在集团,既保证了其工作的独立性,又使其工作不会被所派驻单位的管理层左右,可以及时就有关派驻单位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与集团沟通,使被派驻单位的管理层受到相对独立的监督,使集团制定的预算等发展目标及时得到落实,维护了集团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又使其工作接受来自派驻企业各阶层和集团的双重监督,不致于出现欺瞒集团的情况。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财务集中管理對集团公司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财务人员不但要懂计算机知识,熟悉业务,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分析能力。而提高财务人员水平,主要通过业务培训,知识竞赛,岗位练兵,论文写作、业务交流、人员轮岗等。加强集团会计人才的培训,是财务集中管理的人员保障。

(四)实现财务信息标准化,财务管理一体化

对财务信息进行标准化管理,要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编报制度和程序,并对财务软件进行统一配置,集团公司财务全部使用浪潮财务软件,并作为配套措施,对所属单位财务报表的格式、内容及报送要求进行统一规定,对报送工作进行考核,每年进行奖惩。在年底制订下发年度决算编审工作意见,要求各子公司严格按国家会计规章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以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集团及所属子公司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实行财务信息标准化,财务管理一体化。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7

(一) 对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目前,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确定, 以及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 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在不断改善。做为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公开性, 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也逐渐扩大, 采取“项目支出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趋势。

(二) 对项目预算编制的重要性

新《预算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 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因此, 项目预算编制对科研项目中经费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仅是项目立项评审与经费使用的基本依据, 也是财务审计验收以及绩效评价的重要参考。

(三) 对项目预算执行的重要性

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 实际上就是预算执行过程, 这一工作是整个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新《预算法》规定, “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 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 并对执行结果负责”, 在明确支出管理权限的前提下, 财务部门在这一环节中要承担重要的责任。

(四) 对项目验收监督检查的重要性

由于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 相关部门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验收监督检查也就越来越频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 相关部门会在固定时间派专家或中介机构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管理情况进行财务检查或评估, 检查结果会作为将来调整项目预算的一个重要凭证。建议国家加强对项目事前、事中的监督管理, 确保科研经费用到实处。

二、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在项目预算编制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 由于科研项目集成化与专业局限性, 导致项目预算编制困难。县财政局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 由于某些科研项目集成化程度比较高, 同时专业性又太强, 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预算时很难统筹考虑。此外, 由于项目预算编制不仅仅是对该专业项目的预算, 同时还要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材料费、人工费等因素, 因此这就加大了项目预算编制难度。第二, 由于科研项目探索性强, 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县财政局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 科研项目探索性极高, 这就造成项目预算缺少相应预算依据, 从而导致对该科研项目中某些方面遗漏, 降低了预算编制的质量。第三, 由于科研项目经费的不确定性, 导致预算编制准确性不高。县财政局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 由于对不确定因素及无法进行事前量化的支出项目不了解、不掌握, 无法科学估算出实际预算支出。同时, 由于预算费用的用途仅限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无法以确定区间的形式安排预算, 造成预算准确性不高。

(二) 在项目经费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 由于经费支付的周期性原则, 导致科研项目实施与经费执行不同步。比如, 项目经费未到达时, 有些科研人员为了尽快完成科研任务, 会在经费还未到达的情况下自己筹资垫付科研经费, 但是科研人员在以后的经费补偿过程中要办理很复杂的手续。又如, 项目经费到达后, 有些项目为了加快预算执行的步伐, 往往会出现中期检查等突击报账情况。再如, 项目经费到位, 科研由于各种原因暂未开展或取消, 形成了短期的财政存量资金, 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常常导致项目经费在执行进度上与该项目实施进度产生错位。第二, 由于项目经费在执行上比较困难, 导致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目前, 县财政局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 对某些专门项目经费支出有一定程序要求, 因此, 在执行过程中遵循程序与提高效率会经常发生矛盾, 而管理部门会偏向于遵循程序进行, 这就导致项目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第三, 由于科研项目的成果化周期较长, 检查、验收周期可能会跨月, 甚至跨年, 财政部门依据的拨付管理办法又要求必须验收之后执行, 形成了事实上的资金滞留。

(三) 在项目验收审计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 项目经费超出预支与结余同时存在。县财政局审计人员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过程中, 一般会依据项目预算书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核对, 并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分类汇总, 如果某些项目经费不符合预算支出并且分类不合理, 那么审计人员会将这类项目剔除, 按照合理分类重新进行预算科目分类, 经过调整后的审计结果, 与原来的项目预算相比较, 那么自然就会产生超出预支与结余同时存在的情况。第二, 项目经费的隐患与风险同时存在。由于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逐渐加强, 因此项目结题验收审计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县财政局审计人员在项目验收过程中, 为了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 审计部门要求项目承担单位给他们提供更为详实的财务资料, 一旦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不符合规范, 那么县财政局审计部门就会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做出相应调整, 如果项目承担单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调整, 那么县财政局的项目主管部门会取消该承担单位下一年度科研项目经费申请资格。

三、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与服务创新的措施

(一) 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 提升县财政局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作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直接人员, 不仅仅要积累丰富的财经方面的知识, 同时也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了解科研方面基础知识, 对科研过程以及规律要熟知于心, 这样就能够从比较专业的角度把握科研工作与相关财务工作上的重点问题, 从而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第二, 提高县财政局财务人员政策理解水平。我国最近几年针对具体的部门实施了许多项目管理办法, 这就要求县财政局财务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政策知识, 及时学习最新的经费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充分理解这些政策的基本要义。第三, 加强县财政局财务人员宣传工作。县财政局财务人员应该在自己学习新政策的基础上, 对科研人员也要积极宣传新政策, 做好相应的咨询服务工作, 从而提升科研人员对新政策的认同感, 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 有效发挥财务服务于科研的功能。第四, 强化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财务人员业务培训。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要深入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 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确保科研经费规范管理。

(二) 健全财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模式

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 加强县财政局财务人员对项目经费共同参与以及科学编制。首先, 作为县财政局的预算编制人员应该熟悉项目经费支出预算表的填表注意事项以及各个项目经费支出的基本内容与支出范围, 依据预算编制的原则进行科学的编制预算。其次, 县财政局财务人员要运用通行的测算标准, 在不影响课题目标任务的基础之上, 充分提升项目经费使用效率。第二, 加强项目经费的合理统筹与规范化执行。县财政局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财务查询系统, 对各单位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以及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监督, 从而有效保证项目经费执行与实施基本同步进行。第三, 加强县财政局财务人员分工协作能力。在一个科研项目完结的时候, 项目负责人要向该项目的主管部门进行财务验收的申请, 当该项目通过财务验收之后在进行项目验收。因此, 为了更好地完成验收工作, 县财政局财务人员应该提前做好财务验收审计的准备工作, 同时应该对项目经费有所剩余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 以便加快完成那些没有按照预定期限实施的科研项目。

(三) 建立有效的财务顾问服务机制

为了增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水平, 同时提升县财政局财务人员服务水平, 县财政局可以通过建立财务顾问服务机制实现这一目标。这一机制主要可以从两种方式来实行:其一是“向研究所委派专职财务顾问”, 这种形式主要是县财政局财务部门从县财政局内部员工中选取具有科研经费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这一职务, 专门服务于研究所的项目经费管理工作。县财政局的财务顾问应该对科研人员进行专门的新政策与法规知识的宣传, 监督研究所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并且全程参与到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规划过程中, 最终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其二是“按照经费来源选派财务顾问”, 这种形式主要是针对科研单位项目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广同时项目经费的用途又比较复杂这种情况, 县财政局财务部门可以对不同项目的管理要求选派不同的财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侯胜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7 (4) .

[2]陈洪转, 刘思峰, 方志耕等.科技工作者视角下的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1) .

[3]宋家兴.国拨科研经费有关会计核算探析[J].财务与会计, 2015 (4) .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8

1、中小企业的存储[1]需求

中小企业的存储需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类型: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流数据。其中结构化数据的主要应用场景为数据库应用, 例如办公系统、业务系统、网站等所使用到的数据库。这种数据通常需要高并发、高突发的存储性能, 对于高速存取的持久性相对不是那么敏感。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应用主要为文件共享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其性能需求要求综合新能高, 在并发、突发性能与持续性上要能够获得较好的平衡性。流数据主要针对视频存储服务器、监控服务器等应用场景。其要求主要是稳定持久的存取速度, 对于并发性与突发性要求不高。

通常情况下, 企业都是针对不同的应用来进行硬件投资, 例如视频监控系统, 通常会购置专门的硬盘录像机或者存储服务器。但是通过上文的总结可以看出, 将不同应用归纳总结后, 无论多少种应用, 所需的存储条件无非是三种, 针对这三种情况购置相应的设备就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了。

2、集中存储的硬件架构[2]

市面上常见的存储服务器通常分为两种, 网络存储和光存储。单就一台存储服务器来说, 网络存储的价格通常要低于光存储服务器, 但是考虑到性能与扩展后的代价相比, 光存储服务器的综合性价比还是高于网络存储服务器的。因为从传输速率上来说, 光存储服务器可以轻易的达到10G级别的传输速度, 而普通企业的网络环境就目前而言一般只能达到1G级别。1G级别的传输速度要想满足各种应用的同时存取, 必然会出现性能瓶颈。

企业实现集中存储的几个必要条件, 除了上文提到的传输速度, 主要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尽可能大的扩展性, 支持多种阵列技术, 支持不同大小不同容量不同接口的磁盘混插, 拥有一定的容灾能力。通过调研, 笔者发现市场上各大厂商的光存储服务器, 功能与性能基本都能满足企业实现集中存储的几个必要条件。以IBM的入门级存储服务器来举例, 在主服务器之外支持多达上百个扩展磁盘柜, 支持RAID0、1、5、6、10加热备盘, 支持不算大小不同容量的磁盘混插, 同时具有卷影复制与容灾备份等功能。HP、DELL等其他厂商的同级别存储服务器基本也都支持这些功能。

因此, 配置一台双控的主存储服务器外加两个扩展柜即可满足中小企业需求。其中结构化数据可以存储在一组SSD阵列上, 非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一组SAS阵列来存储, 而流媒体数据则可以选择价格最低的SATA磁盘阵列实现大容量存储。三组阵列分别安装在三个不同的磁盘柜中, 并配置成三个硬盘池供应用服务器调用。

3、使用Hyper-V最大化硬件资源的利用率[3]

在硬件设备配置完成后, 想要实现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就不可避免需要使用上虚拟化技术。如果不使用虚拟化, 那么存储服务器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服务器来配置大量的存储池, 并且分别配置容灾等各种功能, 这样资源浪费的情况就还是不可避免。主存储服务器通过万兆光纤通道与应用服务器相连, 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全部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在主虚拟服务器上, 三个存储池分别映射为三个硬盘, 不同应用的虚拟服务器都通过磁盘文件的形式从三个存储池中获取所需的容量。

选择Hyper-V来作为虚拟化的技术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Windows作为国内使用最广的操作系统, 其维护成本是最低的, 接受度是最高的。

2、自从Windows Server 2012版本退出以后, Microsoft推出了一款完全免费的全功能虚拟服务器版本Hyper-V Server 2012。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节省大量的授权费用, 避免的版权纠纷问题。

3、Hyper-V Server 2012 R2的综合性能是所有虚拟服务器系统中最高的, 例如支持的CPU个数、内存大小、硬盘大小与虚拟机数量都是最高的。

4、通过笔者近几年的项目实践来看, Hyper-V的稳定性是所有虚拟服务器系统中最高的, 虽然其功能并不一定是最多的, 但是绝对满足企业的应用需求。

由于现在的服务器性能基本上都支持上百个CPU核心与TB级别的内存容量, 加上Hyper-V便利的管理方式及其稳定性与高性能, 基本上一台服务器就足以满足中小企业的所有应用。

4、现有方案的局限性与扩展性

根据上文的配置, 一台虚拟服务器已经足以应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应用需求, 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 可以继续引入一些比较昂贵的技术来满足, 例如实现光存储[4]网络;双服务器组合扩展;甚至服务器集群或小型机等技术。

综上所述, 使用存储服务器与Hyper-V技术能够很好的管理中小企业的集中存储, 笔者通过实践, 将该技术使用在多个中小企业中, 大幅降低企业的软硬件投入, 大大提高产出效率,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江陵, 金海信息存储技术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杨传辉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原理解析与架构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1版

[3]王淑江Windows Server 2012 Hyper-V虚拟化管理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居住区集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篇9

1 现状调研分析

1.1 用地现状

在设计过程中,对规划用地及周边地形环境进行了详细调研,用地位于十字交叉口西南角,待建建筑物参与了城市与街道的形象组成,用地内目前为临时建筑和成片次生林木区,隔离了生活区和城市街道。

用地北侧为现有住宅楼,用地与住宅楼之间设有生活区次干道,干道南侧种植有多年法桐成树,枝繁叶茂,形成了静谧的林荫小道,居民非常乐于使用和通行。生活区主要入口紧邻用地东侧,入口往北为生活区主干道,路宽8m。路西和规划用地间种植有行道侧柏,长势良好。路东为社区配套幼儿园,高峰期此处人车通行较集中。用地西侧和南侧为城市主次干道(见图1)。

1.2 问题与对策

1.2.1 北侧居民楼日照问题

本项目位于生活区的西南角,经计算,建筑高度小于18.5m时对北侧住宅楼的日照无影响(见图2)。

1.2.2 北侧和东侧树木的留存与保护

北侧的道旁树为多年法桐成木,法桐树冠高大、茂密,叶片抗污性强,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小气候,并根据园林局的要求,以及经济性、景观绿化的综合要求,设计中考虑保留和利用,东侧侧柏也最大程度保留。

1.2.3 建筑与住宅区交通关系

为满足日常使用及消防,宜设置环形道路,如何避免在此基础上对住宅区造成干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项目与住宅区的交通系统应该是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综合考虑了多种可能性,提出双入口、双通道的设计。如图3所示。

1)北侧道路的处理

原有小区道路不动,在南侧设置了平行道路供本建筑的车行、人行交通使用,两条平行道路之间保留了原有道旁的法桐行道树。为方便小区居民,在中间位置可以设置局部出入口,并设门禁安全系统,供内部刷卡通行。

2)东侧和生活区主入口的关系处理

小区主出入口人流、车流集中,不宜与综合服务楼共用,设计中采用双入口,中间门岗统一管理的方式,同样不扰动现存道路,并保留了道旁侧柏。这种考虑也减小了对东侧幼儿园区的干扰,功能分区明确、简洁。

3)南侧中部入口及西部入口

由于原有规划限制,设计建议与规划协商,西北侧预留车行出入口,实现了场地的交通大循环。

4)地下停车及停车库出入口设置

由于项目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所以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应简单便捷,所以在设计中,尽量采用车辆直接入库的方式,避免交通穿插与车行尽端迂回。

地下停车库出入口设置为:建筑西北角和建筑东侧各设置一个车库出入口。地下停车库入口均直接和城市干道相连,车辆无需在规划用地环形道路绕行,直接入库,解决了城市局部集中区域车辆的通行与疏导问题,对附近交通及北侧居民生活造成的干扰较小。

1.2.4 场地与居住区界限划分以及出入口关系

设计中对两个区域进行了明确划分,在北侧设计与居民区联系的门禁通行系统,方便联系;西南侧与小区主要出入口并列,并实行统一管理。

2 建筑内各种功能的合理布置

2.1 设计难点及解决措施

1)在用地、环境、建筑高度、日照等多种限定条件下,将医疗、餐饮、养老、住宿等多种功能进行有机组合。

2)针对场地特性,创造性地提出双通道、双出入口的规划设计理念,使综合服务楼和生活区既相互联系又分区明确。

3)从生态保护以及人性化角度出发,完整保留了北侧的法桐成树,最大程度降低了对环境的扰动,保证人居的舒适性。

4)功能关系复杂,顺利解决了各分区间的内部交通问题和设备对土建设计的各项功能要求。

为解决以上难题,最终尝试在一栋2.3万m2 (地上1.3万m2,地下1.0万m2,地上4层,地下2层)的建筑内完成多种配套功能,建筑地上主要作为居住区配套职工餐厅、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托老、职工宿舍、物业管理等社区公共服务用房使用;地下作为地上职工餐厅厨房、设备间等配套用房和车库使用。设计方案构思巧妙,流线合理,将各种资源整合于一体,成为社区配套建筑的新典范。

2.2 整体建筑功能区划分

1)职工餐厅

为满足生活区职工的不同需求,丰富就餐选择,职工餐厅分第一餐厅、第二餐厅两部分建设。第一餐厅作为酒店使用,第二餐厅作为方便居民生活的食堂式餐厅使用。一层为开敞式就餐区,二层布置有雅座区、包厢部分,满足不同就餐需求。

厨房布置于地下一层,位于外墙附近,便于通风排气,进行有效的机械通风排气和补风。尽量避免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居住区的污染和影响。餐厅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缩短交通运输和操作路线,避免往返交叉。

2)社区卫生服务

主要用于社区医疗配套,满足居民日常需求,方便周边居民卫生需求,方便职工就医。综合考虑社区周边的医疗服务设施,本建筑内医疗部分只定位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考虑到医疗功能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功能设独立出入口和垂直交通。

3)养老、托老和老年活动场站

社区配套养老、托老设施作为国家老龄化社会发展中养老事业的良好补充,是老有所养、就近养老,方便托老的需要。

托老所在建筑东侧的三、四层,依托于一、二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职工餐厅,方便周边老年人生活需要。托老所入口单独设于建筑物东侧一层,与卫生服务站互不干扰。养老部分居室设于建筑南侧,满足日照要求。北侧房间主要用于活动用房及相应配套用房,满足老年居住者及社区配套的休闲要求。

4)职工宿舍

为青年职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解决工作前期住宿实际问题。职工宿舍部分主要位于建筑西侧三、四层,结合职工宿舍,对宿舍日后的可经营性充分考虑。

5)地下车库和配套用房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充分考虑土地综合利用,缓解周边停车紧张的现状,在建筑地下二层建设地下停车库,并配以设备用房。

3 结语

尝试在一栋建筑物内完成如此多的配套功能非常困难,但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生活区集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模式,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生活区配套和规划需求的良好方式和选择。

参考文献

[1]吴娇蓉,华陈睿,王达琳.居住区3类典型公共设施布局对慢行出行行为的影响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64-870.

[2]孙雪.居住区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研究[J].今日科苑,2011(2):188.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10

1 财务集约化管理内涵分析

1.1 财务集约化内涵

作为企业集团集约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集约化是其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财务集约化的特征之一即在于实现企业集团内涵式增长, 而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集团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 实现加快企业集团发展, 具体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财务集约化对企业集团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在企业集团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中, “集”就是集中的意思, 主要指集中企业集团的各种主要资源, 诸如人力、物力、财力等, 并使企业集团将其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约”通俗的讲就是节约、高效, 通过生产要素的“集”, 来实现企业集团经营效益的“约”, 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的生产成本, 增强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当今社会资源匮乏, 企业集团实行集约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下的明智之举, 也是目前诸多社会组织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1.2 财务集约化特征

财务集约化属于企业集团集约经营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 企业集团应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要清楚地知道集约化管理中“集”与“约”辩证统一的关系。财务集约化中“集”只是企业集团实现经营效益的一种手段, 实现企业集团经营效益与效率的提升才是我们需求的“约”, 手段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得到结果, 企业集团经营者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重要性。企业集团要求的“集”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的集中, 而是企业集团中尤为重要和重点的生产要素的集中, “过分集中”不但不会加快企业集团的发展, 反而会阻碍企业集团前进的步伐, 合理的集中才能有效的提升经营效率与效益。财务集约化的实现必须以财务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为前提, 也就是说, 只有较快较好地推进财务信息化, 才可能真正实现财务集约化的提升。

2 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有问题

当前, 我国财务风险监控能力有限,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也相对不完善, 这使得企业集团在凭借信息系统处理各分子公司财务和业务信息过程中, 往往无法更好地实施报表生成、网上查证、在线分析、项目跟踪。同时, 若单靠集团企业人员凭借自身能力去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这对企业集团而言, 显然不具备可行性。现有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主要适用于成本、费用中心的财务管理, 而对投资中心的财务管理、利润中心的财务管理则不具备较强的适用性。由于企业集团未进行多元化的战略转型, 财务集约化管理尚不具备多元化特征, 这也使得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具体实施缺少强大的推动力。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财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既熟悉财务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也越来越受到财务管理行业的青睐。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工作之中, 其管理系统的初始化、软件平台的维护、数据安全及维护等的顺利完成, 都须把财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平台以及数据库知识等结合起来。复合型人才在集约化财务管理、系统的维护以及财务信息化中都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 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却相当紧缺, 当下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明显达不到要求。

3 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的异同

3.1 财务归集内涵的差异

财务集中的归集是将企业集团资源按照不同的类型来进行的, 企业集团首先将资源加以分类归集, 然后由企业集团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 将这些资源集中到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以达到企业集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但是财务共享服务则是将企业集团内部分散进行的重复性财务工作集中到企业集团的财务中心予以统一处理, 从而减少了工作的重复量, 集中企业集团的主要精力和经营时间着力于企业集团的高利润业务, 增强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3.2 财务处理重点的差异

财务集中的重点是企业集团旗下子公司的财务工作, 通过将子公司的财务部门集中到公司总部, 有效实现总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经营状况的控制, 是纵向集中。而财务共享服务集中的是企业集团现有的经营职能, 措施是将这些部门的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性的业务单位, 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处理中心实质上是一个半自主的组织实体, 其在一定程度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益运营中心, 同时也是企业集团内部的一个责任中心, 强调横向集中。

3.3 财务业务方向的差异

财务集中强调的是企业集团业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体现的是对企业集团业务的纵向要求, 其本身并不太苛求企业集团业务规模的扩张与生产经营中的盈利性要求。而财务共享服务则要求企业集团业务的横向发展, 即其目的在于拓展业务范围, 囊括了企业集团内部业务的拓展以及外部业务的拓展, 财务共享服务的半自主性以及其所追求的盈利性同时决定着其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盈利性财务业务处理中心。

3.4 财务集中与财务共享服务

虽然财务集中和财务共享服务都是将分散的资源和业务集中在一起处理, 但是两者将资源业务集中的方式、过程和目的都大相径庭。财务共享服务下的“集”更多地是一种“集成”, 是对要素投入组织方式的改进, 涉及现有组织流程的改造。财务核算集中管理实现了企业集团从标准化向集中化的迈进, 为后续的进一步演变奠定了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与财务集中有质的差别:首先, 财务集中是将企业资源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集, 然后, 管理层根据经营和管理需要, 将这些资源集中到公司财务总部或财务公司进行集中管理, 以达到企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而财务共享服务是将企业分散进行的重复性财务活动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 减少业务部门的一些重复工作, 促进企业集中精力和时间专注于高增值的核心业务, 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 财务集中是将企业旗下所有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合并到总部, 从而达到总部能够更加有效管理控制子公司经营情况的目的;而财务共享服务是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 财务服务共享中心是一个半独立的组织实体, 是企业内部的一个责任中心, 可以建立专门的考评体系考核其服务质量。最后, 两者对发展方向的关注不同。财务集中主要强调业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规模的扩张和盈利性要求并不突出。而财务共享服务未来更关注业务的拓展, 包括内部业务和企业外部业务的拓展。基于规模的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成为独立运营的利润中心, 并将盈利性作为重要的业务发展依据。

4 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集中实施手段

财务集约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工程, 其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中手段: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增强要素的含量、调整要素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加强要素的集中投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企业集团主要采用要素集中投入的方式增加企业集团效益, 具体体现在:

4.1 财务核算的集约化

所谓财务核算集约化, 它是指把分散在企业集团各个服务区并在不同的业务单位的财务人员, 通过业务地域集中或者网络上的虚拟集中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准确有效的财务核算集约化管理能使企业集团时刻掌握最新信息, 实现企业集团财务监管和业务实施协调一致的发展。由于财务人员的分布不集中, 企业集团的管理监督人员便无法直接干预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此种状况必然导致信息处理的不透明。财务集约化的实施使得企业集团各区域内的财务人员处于企业集团的统一管理之下, 此时, 企业集团不仅能够实现财务人员管理的规范化, 同时也能够统一财务核算标准, 促使核算结果更准确、更真实, 逐步实现企业集团业务的标准化处理。

4.2 财务数据的业务化

企业集团对财务数据业务化的推进, 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改善财务数据输入不规范的现状。具体考量方面有:从工作量的角度出发, 财务数据业务化将以前分散在各个财务人员手中的工作量经过集合, 然后分散到不同的业务单位, 由各个单位分担工作量, 这样一来, 就可以大大降低财务人员的人均工作量。除此之外, 企业集团借助财务信息系统, 可以提高财务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通过系统的自动复核程序减少后期的复查工作;从数据的角度出发, 财务数据化可以减少乃至规避财务人员手动输入失误、错误以及误输的风险, 业务人员通过系统传递企业集团业务信息, 各个业务单位直接通过系统获取信息, 从客观上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也保证了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

5 结 论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组织模式, 它是更高层次的财务集约化。财务共享服务将从事标准化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从成员单位分离出来, 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 以实现财务人员的集中化。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加强公司总部对财务信息的掌控, 降低财务信息生产成本, 提高财务信息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中国企业中, 财务业务已基本完成了会计电算化, 并进入财务管理信息化, 为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实践证明, 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 是财务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摘要: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企业唯有始终坚持集约化方向不动摇, 只争朝夕、加倍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司科学发展。本文从财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入手, 就财务集约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财务管理,财务共享服务

参考文献

[1]温庆海.浅析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以电网公司为例[J].商业经济, 2012 (12) .

浅议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篇11

摘要目前我国集团资金管理存在资金存量分散,整体收益流失,资金预算管理滞后,集团公司对资金难以整合,企业融资渠道窄等问题,所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资金管理集中管理模式对策企业集团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度发展壮大阶段,企业集团也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各地迅速发展。企业集团的分支机构也遍布各地。地域分布广,组织层次复杂,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缺少实质的资本纽带关系。使得集团资金管理难度增大,资金的集中度不高。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每个集团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的集团资金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更为重要。

一、我国目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一)资金存量分散,整体收益流失

集团组织是由各大区域营销、施工、生产于一体的集团和集团所属各分公司组成,其中各分公司资金均为在集团规定的权限内独立支配经营资金,除上交集团管理费外,自收自支。这样造成大量存量资金分散在众多的集团所属的各分公司账户内,资金占用量大,使集团公司整体资金收益减少。

(二)资金预算管理滞后

个别集团成员单位资金储备量大,而其他集团成员单位资金短缺,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预算不严密、不全面、可实现程度低、资金周转周期较长,预算在执行中落实不到位,更改随意,不符合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化、精细化的要求。导致资金流量不平衡。

(三)集团公司很难整合整体现金资源

由于经营资金分散管理,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各公司经理,各分公司只考虑本公司利益,内部拆借小。同时由于经营管理的差异,使各公司资金短缺与资金闲置现象并存。资金闲置的公司将资金存在银行收取低利息,资金短缺的企业又要向银行高息贷款,从而导致集团整体资金成本高。

(四)融资渠道窄,融资数量有限。

一般集团公司融资渠道仅限于一家银行且融资形式单一,由于集团资金分散存放,银行存款余额相对较小,因此银行融资数量有限。满足不了集团及各分(子)公司的资金需求。

针对以上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利用企业资金,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应施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集团对所属公司的宏观调控,盘活企业集团的存量资金,调剂资金余缺,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费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

目前我国有三种较为常见的资金管理模式: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公司。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特点和功能。

(一)结算中心模式

企业财务结算中心是根据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专门负责企业集团所属各分公司及其成员企业之间资金往来管理,管理各公司资金收支,统一划拨各公司的资金,并进行集中的融资等业务的服务机构。财务结算中心属于集团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而是集团的内部服务机构。为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提供资金服务,财务结算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集团各成员单位办理资金结算和融通,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办理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以企业集团名义对外进行资金的筹集、投资,在集团内部成员单位之间进行内部资金的调剂、融通。提供资金结算和融通的范围限于集团成员企业。

(二)财务公司模式

财务公司不同于集团内部服务机构的财务结算中心模式,而是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由主管部門批准,作为集团的子公司而设立的。各企业成员单位成了财务公司的股东,用股本金的纽带将集团各成员单位结合成一体。集团财务公司承担集团公司募集资金、供应资金和投资的职责。财务公司运用金融手段,将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使用,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公司运用同行业拆借、发行债券及新股,从事外汇及有价证券交易等业务,为企业融通资金,成为集团的融资中心,并将集团暂时的闲置资金进行股权、债券投资,或满足企业内部发展的资金需要,使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成为集团投资中心。同时通过对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财务、融资、信用鉴证咨询、代理,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成为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心。

(三)内部银行模式

企业内部银行是模拟商业银行的管理方式,将信贷、结算、监督和住处反馈的职能用于企业内部,主要是通过集团内部银行制度,建立集团统一的账号,对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经济往来按照内部价格进行内部收付结算,避免了企业多头开户,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通过吸纳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内部资金,运用利息杠杆对内部发放贷款,对集团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一运筹合理调度资金,减少对外贷款,提高集团总体资金的运用程度和周转速度。内部银行模式适用于大中型的企业实体、大型的企业集团和控股型总公司,对于小企业或实体少的企事业单位则不适用。

三、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应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战略,因地置宜地采用适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成立初期,由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企业受市场影响力有限,融资渠道较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的无序化要求强化集权。此时采取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较为适用。“管理高度集中,资金统一收付”。

企业发展期的集团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这个时期企业应采用稳定的财务战略。可以对子公司适度分权,子公司筹资应一部分自行取得资金,另一部分由母公司解决。子公司的投资权应由母公司高度控制。集团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处于成熟期,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相对稳定,此时集团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为了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同时达到所有者投资收益率最大化,企业应分权管理,以发挥子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在二、三级子公司采用内部或结算中心,形成多层次的资金管理模式。

处于调整期的企业,由于企业要开发新产品、新产业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应对子公司适当收权,以聚合资金,此阶段宜采取财务公司模式。由其为集团内部各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保持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扩大企业投资和融资能力。

三、加强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对策

集团资金集中资金管理原则以不改变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所有权,充分发挥各子公司的经营主动权,又能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职能作用。针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体系,形成资金运用的平台

企业集团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使企业资金专门化管理专门化运作,实现集团内部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完善、统一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的财务制度来规范各成员单位的重要财务决策审批程序和财务处理程序。从而使各成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据可依,最大限度提高集团资金管理效率。

(二)集团公司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实现资金高效管理

按照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对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同时实行预算管理。通过资金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集团对资金控制的集中程度,同时还可以使集团公司对各成员单位资金使用过程中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合理指导。资金预算管理解决了资金存放分散、集团资金整体收益流失的问题,也解决了资金集中管理前现金储备量大,资金管理无序化,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运用计划性、科学化不强、可靠性差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化和精细化。

(三)银行结算采用网上银行技术,内部管理信息化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采用网上银行技术,财务结算中心结算业务全部采用网上银行进行,而且要求所有上线的成员单位银行账户均开通网上银行。财务结算中心对成员单位内、外部收支均采用网上银行支付。集团公司可根据内部成员单位的职责、权限统一对各成员账户进行网银查询和转账授权。这样,集团公司可以通过财务公司,利用网上银行技术实现资金收支的方便快捷,同时实现对各成员单位银行账户的有效监控。全面采用网上银行技术,可以方便财务人员办理结算业务,实现足不出户,轻松、快捷划拔资金,提高了资金周转率,有利于提高资金集中度,有效解决异地单位的资金集中问题。

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和对策,可以有效提高集团资金整体收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宋红.浅析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1(1).

[2]曹艳卓.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对策.财务与会计.2012(07).

[3]高中元.我国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与实践.山东社会科学.2011(05).

集中管理服务器 篇12

陕西省麟游县国库支付机构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 大力开展“一对一”服务, 努力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规范运行和会计基础规范化创建工作。将全县91个预算单位和会计基础规范化创建单位按股室分解包抓服务任务, 责任到人, 坚持每月深入预算单位一次, 每季考核通报包抓服务情况, 精心指导, 帮助预算单位逐条逐项落实创建任务, 手把手培训、指导预算单位全面运用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办理支付业务, 进行账务处理, 使预算单位财会人员熟练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软件操作要领和技能, 正确运用支付软件处理财政、财务业务。努力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效率, 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夯实财务管理责任, 规范会计行为, 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现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正常规范运转和会计基础规范化创建达标。

上一篇:多元情趣教学下一篇:高烈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