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2024-05-09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通用12篇)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1

一、引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进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然而近年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政府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路人不扶摔倒老人的例子也屡屡出现, 小悦悦事件中那十八个路人的冷漠更是让人痛心。我们不禁感到担忧, 我们的雷锋哪里去了, 人们的爱心哪里去了?我们会思考, 我们的思想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许多学者开始反思, 重新审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所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根据研究,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 即受教育者。其中, 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方面的问题分析, 本文用微观、宏观的视角, 分别从领导干部、青少年、中老年人、社区、社会政策环境五个角度进行探析。

(一) 微观视角

1. 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史上最牛房管局长”周久耕, 因为其使用1500元一条的香烟和高达10万元一块的名表而遭媒体曝光。最终,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周久耕犯受贿罪, 判处有期徒刑11年。我们要问:中国就存在一个周久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近年来, 政府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已成为不言自明的事实。此外, 网上曝光的一张关于一个坐在公安部门的车里的人, 伸出一只腿让一位阿姨给他擦鞋的照片, 真是让人心酸。党和政府相关人员表现出来的思想觉悟, 让我们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怀疑, 人民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行为宗旨, 政府是人民的公仆, 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 现实并没有那么完美。但是, 我们清楚的知道, 这些腐败的、欺压百姓的官员只是极少部分, 整个党和政府还是很好的。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反复倡廉的工作, 纯正党的作风。为了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还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

2.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这主要是由青少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同时,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青少年的整个学习过程。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现实社会的良好熏陶,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长江大学3名90后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少年献身的事件, 体现了我国青少年的高贵品质。但是, 人们也看到了“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案, 4·1旅日留学生机场刺母等事件, 无不让人反思。经过分析可以看到,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 家长没有做好榜样;学校对学生现实需要了解模糊, 学校教育和现实需要相脱节;媒体的炒作等不真实报道, 影响了学生的对正确价值观的认识。这些问题值得人们重视。

3. 中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2006年之后, 以“彭宇案”为代表的扶摔倒老人事件, 引起极大争议。一时间, “好人没好报, 不要去扶起摔倒的老人”等言论在网上疯传。因此, 再遇到老人摔倒, 没有人敢上前去扶起他们, 甚至出现了在扶起摔倒的老人前先拿出手机录音, 等老人承认是自己摔倒后才去扶起他们。随后, 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 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指南提出, 如老人意识清楚, 救助者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本文认为这个指南很滑稽, 扶不扶老人本来属于道德问题, 现在却要用类似法律的手段来管理, 这种做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法律能否“扶起”摔倒的老人吗?这主要不是法律的问题, 而是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国家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摆上党和政府工作重要位置, 却忽略了对成年人, 甚至是中老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成年人, 特别是中老年人, 他们没有像青少年一样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他们当中有些人的觉悟是不及青少年的, 他们更多的是持事不关己,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 有的甚至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没有那些诬陷好心扶起他们的老年人, 社会风气也许会比现在的要好。本文呼吁, 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仅仅是青年人, 成年人、中老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不容忽视, 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应该倡导全民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 宏观视角

1. 居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居民社区成为了城市或农村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工作时间以外, 绝大多数人生活在自己所处的社区中。社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的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素质发展。因此, 在社区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尤为必要。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发、利用社区中的各种教育资源, 将教育主体、对象、目标的特殊性同教育原理的普遍性相结合, 统筹兼顾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的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要求的一项教育活动。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美化居住环境、丰富精神生活、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养成文明风尚、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 社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党和政府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教育对象复杂,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符合居民切身利益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2.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党和政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政策环境上给予很大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一次前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引导。正是因为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制定及执行, 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保障和激发作用。

在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 也要关注当前其作用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立法层面的硬性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结构尚未达到十分合理的状态,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本身的约束力尚且不足单纯依靠弹性大的政策文件进行倡导和号召, 难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提供制度性保障.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效性的对策

根据上文从微观、宏观两个维度的分析, 针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有效性, 本文观点如下:

加强对党政机关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每月进行一次思想道德学习。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 应注重实践结合。加强对干部人员行为的监管, 严惩干部人员的违法行为。同时严格公务员考试制度, 把道德考察放在重要地位。

优化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改善家庭、学校对子女的思想教育作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和谐共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对成年人、中老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全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 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需要根据居民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接受能力、心理特征作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调整。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培育社区精神、构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机制、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要求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大背景下, 适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法制化水平,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立法工作, 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洁, 浅析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J】.社会学研究, 2010, 12:59-62.

【2】徐艳国, 徐建军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3:37-39.

【3】张海宁, 万刚日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和构建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4:29-31.

【4】陈利华, 浅论以人为本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 5:36-38.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2

孙新建

(华南理工大学政管学院,广州 51064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教育对象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要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从教育对象主体需求来科学规范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需求;有效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者主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真实度。” 思想政治教育曾在中国革命年代和建国初期起过重大的作用,成为我们党制胜的法宝,这是有目共睹的。而现今,很多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却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者嗤之以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反差,主要是因为前者迎合了当时大多数国人希望摆脱压迫,希望脱离贫困,希望救亡中国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主动迎合了教育对象的需求。而后者却没有根据由于社会的巨大变化而引起的教育对象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前者的教育有效性就特别突出,而后者教育的有效性却受到人们的质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是有和其他动物不同需求的高级动物。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这就是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按照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如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人生安全!职业安全等;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宿需求:如友谊!情感归属等;第四层次,社会需求:如尊重!权威!地位等;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如胜任感!成就感等”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按照以上所述从第一层次到第五层次这个需求“阶梯”,从低级到高级追求各项需求的满足"。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虽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决不是任意制定的,更不是所谓心灵的“自由创造”和 “想当然”,它只能是来自于对象的内容,反映对象不同阶段的利益需求,才能为对象所接受,才能被对象所“内化”。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的设计上,应坚持以人为主的原则,从教育对象的需要出发,尊重并满足教育对象的利益追求,先达到“利益认同”,再引导升华到教育实施者政治要求,最终实现“价值认同”的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感召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一以教育对象的利益需求为原则,来合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利益需求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和顺利运行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建立在对教育对象利益的关心上,才有存在的依据,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是一种对实践活动有很强解释力、作用力的精神产品。要改变过去被过浓的理想色彩包裹的有“完人化”倾向的“应然”式教育,在教育内容设置上尊重、关心教育对象的利益需要,并满足教育对象合理的个人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教育对象的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是一种道德行为和道德境界,这是价值认同最崇高的阶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不能走上另一个极端,一味强调教育对象的“ 利益认同”,那就会使教育内容失去先进性、方向性、指导性,最终导致惟利是图、享乐主义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置上要以“ 价值认同”制约“ 利益认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落实到价值的实现上来。因此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要以义导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由利益认同走向价值认同,才能实现良好动机和完美效果的统一,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统一。

2以教育对象的利益需求为原则,来合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过去我们往往只从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需要来理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很少考虑如何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 外在的东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远没有成为教育对象的自觉需求。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教育对象的需要的发展规律是相吻合的,所关注的重点应是教育对象的需要、教育对象的完善与发展,以体现特殊的人本关怀价值。近几年来,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行了许多改进,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从本质上认识教育对象主体性需要方面的方式方法改进还不太明显。西方德育大师涂尔干曾强调:“强迫学生去接受道德实事、道德价值和行为确实不好,但是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要成为的那种是未来社会所要求的人,而由社会所需要的这种人与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潜能之间存在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按社会的要求去限制、规范我们行为、欲望,我们就不能形成一种社会人格,甚至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所以,这一过程虽然痛苦,却是必要的,如果说这就是灌输,那么灌输就是不可避免的。”灌输方式仍是最明显的代表。“ 灌输”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源自列宁的观点:“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2]。列宁所说的“ 灌输”是基于当时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的需要而言的。工人有对社会主义意识的需要,但他们没有文化和理论基础,自己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因此,需要先进知识分子从外部进行灌输。当时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教育者就形成了“ 灌输万能”、“ 只要灌输,总有收获”的思维定势。我认为给婴儿喂奶是灌输,但给婴儿灌酒、灌醋就绝不是列宁所讲的“ 灌输”,灌输绝不是想灌什么就能灌进什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研究教育对象的需要,灌输教育对象需要的东西,只有建立在受教育者需要基础上的灌输才能收到实效。

“人是社会的主体,但人的主体地位不能只作认识论的理解,而应作存在论的理解,即应把社会理解为人的社会,是人为的社会和为人的社会,社会的一切都与人的存在和活动内在相关联。” [3]人是社会的主体,但人的主体地位不能只作认识论的理解,而应作存在论的理解,即应把社会理解为人的社会,是人为的社会和为人的社会,社会的一切都与人的存在和活动内在相关联。因此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关怀价值,教育者人本关怀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本要求就是承认、尊重、理解“ 每个受教育者都是人”,“ 要把教育对象当人看”,教育对象都有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人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个基础上来合理地理解和解决受教育者的各种思想问题,以文明方式来对待每个教育对象,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需要满足和社会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

个体需要满足和社会需要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表现的两个方面,其中个体需要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获得的起点和关键,社会需要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获得的归宿。当教育对象以社会地位的确立、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人贡献得到承认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为表征的个人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人的基础”。社会需要的满足更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正是在于追求以整个社会需要满足为表现的社会的发展。单单致力于教育对象个体需要满足而摒弃社会需要满足的思想政治教育,称不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灌输社会需要的工作,要科学灌输社会需要,要求灌输的内容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灌输的动力要充满责任感,体现主动性;灌输的形式要具有贴身感,体现渗透性,乐于让人接受;灌输的范围要占领制高点,体现层次性。” [4]要努力追求在教育对象个体需要满足基

础上的以开放性、多边性、上升性为表述特征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满足教育对象合理的需要,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从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入手,通过开展大量细致入微,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说服教育,言传身教实践活动,以满足教育对象合理的需要来刺激其产生合理的动机,并在动机支配下,产生符合思想教育者预期的言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2] 列宁 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3] 刘远传 社会本体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60.[4] 陈敏 科学认识大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Approaches to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ory of Requirement

Sun Xin Jian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38-01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介绍

1.1 国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一直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不论是以前的私塾还是现在的高校。但是现在的我国的高中一心想让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加生源率,因此,往往忽略了学生们的思想政方面的教育。而对于文理分化的学校,理科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更是满不关心,毫不在意,而老师们从心里觉得理科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把理化生学号,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课可能不会很严格。而相比较文科生,思想政治是他们所必需学习的科目,因此,相比较理科生会更加看重思想政治,但是,有的文科生并不是从心底想要好好学习思想政治,而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死记硬背。这些都是不对的,他们没有正确对待思想政治的教育。对于现在我国的211大学或者985大学,大学生们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大学生从心里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因此不需要學习思想政治,他们一直忙于学习,恋爱或者是工作问题,而对于自身素质的修养却很少涉及。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类型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有很多类。有效性分为显性有效性和隐形有效性。显性有效性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可以很明显的察觉或者发现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降低,而隐性有效性是指人们一般看不出来,需要经过一定的研究、分析才能发觉,在一般的情形下是发现不了的。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往往是隐性有效性。而这种情形是最可怕的,人们如果不注意,就往往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不知不觉中降低甚至消失。有效性还分为短期有效性和长期有效性。短期有效性是指在短时间内都有效。比如学校组织一场大型的演说,学生们的思想马上就有了转变,虽然短期的有效性做到快、准的方面,但是却往往很难持久。而长期有效性就是保持持久的作用,这也是现在各个高校所追求的目标。只有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持久,学生们才会从中受益匪浅。因此,高校教育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为了实现长期的有效性而努力奋斗!

1.3 高校的思想教育有效性降低的表现

虽然各高校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有的学生的道德或者是自身素质却没有明显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国外的文化业传进我国,中西文化交织,甚至会出现一定的摩擦和冲突,但是学生们不能很好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很错误,从大的方面来说,比如有的人推崇极端的个人主义,崇拜本拉登,希特勒等反面人物,而且还模仿了他们一系列的破坏世界和平的行为,崇拜恐怖主义,在地铁或者火车上进行引爆导致许多人的利益受到伤害,还有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念而抛弃道德。在工作上会为了得到极高的报酬和地位而将自己公司的情报或者客户的信息透漏给其他企业从而获得利益。从小的方面来说,有些学生为了学习成绩而考试作弊,欺骗他人,还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里,比如攀比的心理,有的同学在学校期间就极度追求名牌,不论是化妆品或者是衣着,而且他们不屑于和一些品德好、学习好,但是家境比较贫困的学生在一起这样的表现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严重降低的表现。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与探讨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虽然现在高校对学生们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它的有效性却不够。其中我们不得不想一下它的有效性低的原因。先从社会层面来说,因为现在的社会在不断变化,随着学生们找工作时的竞争逐渐增,因此智慧注重个人的价值,从而扭曲了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不够重视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再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学生们除了家庭因素,其余的时间就是在学校的生活了,因此,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仅能促成教育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拉近教育主体双方的距离,还有利于促进教育主体全面发展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双重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们在知识文化学习的方面,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促进了学生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2.3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对于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低下的情况,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其有效性。首先从学校做起,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领导体制,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组织保障。各高校要从根本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起来,可以和有关教育部门进行商量,而制定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学校也应该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的制度或者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时代在改变,学生们的思想也会改变,因此,不应该再像以前一样实行传统的教育方案。在教育上推陈出新,可以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同学们从心里更加愿意学习,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观看一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电影或者是动画,还有就是可以让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自由式讨论,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从而了解社会,学习思想教育我相信,教育的改革一定会很大程度地增强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自觉性,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会进一步提高。

3 结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一个人要先学会做人才能有所成就。所以,思想教育很重要。相信我国的高校也会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相信在不就是我将来个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会更加有效。“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只有个高校不多努力,为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目标而奋斗,不断改进教育的体系和政策。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9).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反思 篇4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结论, 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能量的预估有关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最终是由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但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社会意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当生产力的发展迫切要求新旧生产关系合乎规律地进行交替, 当不变革旧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的时候,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就异乎寻常地表现出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它与社会存在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在战争年代开展得轰轰烈烈, 卓有成效, 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能量, 究其原因在于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优秀分子启发了群众的觉悟, 高度重视群众的利益需求, 把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完成革命的政治任务、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这种特殊时期,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呈现出倒金字塔的关系。

马克思一贯承认需要、利益是促使人们从事社会历史活动的具体动因, 并多次强调指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曾经强调,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的需要, 就会使自己出丑。 (1) 毛泽东同志则简洁地表述为:“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 就是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 并且团结起来, 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2) 邓小平同志也认为: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产生的,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论。 (3) 优秀分子从外部把革命的思想灌输给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使他们认识到:地主阶级、资本家的剥削并非天经地义。通过革命的手段, 打碎的是枷锁, 获得的是整个世界。革命可以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 获得丰厚的利益。物质利益的引导与刺激, 使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早在井冈山时期, 针对只知道向群众要粮要物要人, 丝毫不顾群众疾苦、不关心人民大众生活痛痒的错误倾向,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的主张, 指出一定要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从关心柴、米、油、盐等基本的生活物资做起。通过具体的事情, 群众就能认识到我党是真正为群众谋利益的, 从而从内心理解和接受我们党的政治号召, 在行动上紧紧团结在我党的旗帜之下。“打土豪, 分田地”这句政治口号, 是广大穷苦百姓切身利益的集中体现, 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同,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大革命高潮。延安时期, 毛泽东再三强调:党的领导权不能靠“脸红脖子粗”去争, 而要靠实实在在地为人民谋利益, 包括领导人民群众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和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 实行了减租减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一系列协调抗日的政治、经济政策, 有效地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以利益的认同为基础, 人民群众形成了对“共产党是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希望, 是劳苦大众的救星”这一价值理念的普遍认同。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区, 老百姓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利益, 积极响应“保家保国保饭碗”的口号;在部队, 以“诉苦三查”为核心的“新式整军运动”把个人命运与阶级、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把个人利益升华为阶级和民族的利益,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不再是政治口号, 而是解放区人民共同的心声。抗美援朝时期, 针对新中国建立后, 老百姓普遍存在“建设小家园, 过好小日子”的心理, 政治教育引导大家认识到援助朝鲜, 就等于保卫自己的国家;有国才能有家、卫国才能保家的真理, 利益关系的深刻认识激发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与积极性。

可见,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我党、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利益认同出发, 引导升华到价值认同, 确实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也激发了官兵英勇善战的政治热情, 从而赢得了一次次辉煌胜利。思想政治教育对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能量, 甚至在一定时期弥补了我军武器装备落后的缺陷。但不容怀疑的是, 我们仍然是尊重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强调人们的利益就体现了唯物论。

新中国建立, 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三大改造完成后, 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适应又相互矛盾, 但其矛盾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倒金字塔关系在和平建设时期恢复为正金字塔关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占据了第一位, 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再发挥出战争年代那样异乎寻常的功效, 其能量在和平时期变小了。但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家的地位至高无上, 政治权力与职能覆盖了所有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 个人受制于单位、身份、血缘, 自主独立性十分有限, 只有通过为集体服务来实现个人利益。思想政治教育, 仍被赋予了超出其应有职能范围的能量。随着社会的大转型, 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减弱, 对社会的控制力明显下降, 思想政治教育恢复到为生产力与经济基础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正常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能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变小, 并不能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结论。因为这种弱化的结论是用战争年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或其能量与实然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或能量相比较而得出的, 忘记了时代的变迁, 忘记了思想政治教育能量巨大释放的特殊年代,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缺乏辩证理解。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结论, 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预设目标的延用有关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相应的会有不同的目标。目标具有导向的功能, 对人们的行为会起到一种指向的作用。

在战争年代, 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高举共产主义的理想旗帜, 为了这一美好理想社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同时, 也给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一个梦寐以求的美好预期利益:推翻阶级压迫, 翻身求解放, 当家做主人。在不同的阶段, 共产党人很善于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既从实际出发, 又不囿于现实, 适时地推动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激励、指引作用。在战争年代和五六十年代,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还特别重视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精神, 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时势造英雄, 战争年代英雄辈出, 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尚情操的共产党人。这种大力宣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大讲共产主义道德觉悟、培育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当长时期占据主流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前提、大背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处在深刻转型时期初级阶段的中国,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 建立于其上的整个社会心理、意识形态甚至主导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都正在或必将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由于人们在经历、文化基础、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差异, 其思想觉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像焦裕禄、雷锋、孔繁森那样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是少数, 因而也更具榜样价值;觉悟较低、思想品德败坏的人也是少数;居于两者之间的, 则占社会的绝大多数。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计应该从人们思想觉悟实际现状出发, 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 设计合理目标。预期目标过低, 难以激发人们的动力系统;预期目标过大、过空, 会使人觉得望尘莫及, 无所事事, 也难以发挥导向作用。俗话说:跳一跳够得着, 是有一定道理的。

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它不从初级阶段出发, 不从受教育者思想实际出发, 不问对象的情况, 不分先进、中间与落后, 用单一目标、单一内容、划一的方式方法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一刀切”、“一锅煮”。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与觉悟, 这些“高、大、全”的预设目标, 忽视了人的思想状况多层次的特点, 不能很好地把先进性与大众性结合起来。如果我们仍用这种“高、大、全”的目标来衡量实然的思想政治教育, 难免会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大降低的结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可以不讲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公无私等, 但不可以脱离现实过度拔高。从实际出发,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从“从天上回到人间”, 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应然”与“实然”、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不放弃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追求, 但眼前要集中精力建设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目标上由原来强调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 调整为培育“四有”新人;在意识形态领域, 不过度宣扬共产主义理想、道德、觉悟, 而是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先进性与大众性、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指导思想的一元与社会思潮的多元、时代性与民族性和道德基础统一起来, 包容性极强, 符合中国的历史、现实和优秀传统, 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结论, 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评价有关

常常听到有些人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如何如何好, 现在真是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谈到思想道德, 他们便说五六十年代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有多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亲密, 现在市场经济使人们道德沦丧;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和战士素质有多好, 有多么听话多么好管理, 现在的学生和战士思想复杂, 难管理等等。总是习惯于用传统来衡量一切, 想得多是过去的经验、过去的方法、过去的成绩。这种经验式的思维方式是把现在往历史上引导的后向性思维方式, 它的“兴奋中心”总是历史上某个阶段、某种情况, 总是通过“想当年”来试图把现实恢复到历史上某个最好时期, 按照历史的面目设计现在, 无视社会已经发生的重大变化。

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等无不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 这种影响常常是“双刃剑”。如市场经济导致部分人功利意识严重, 形成了实惠主义的人生态度, 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有所滋长, 但也带来了人们观念的革新, 大多数人形成了重视效益、时间、竞争、人才、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观念;西方价值观念既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 导致部分人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倾向, 但也大大促进了人们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觉醒。当代人们普遍要求摆脱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依附性, 信奉自我肯定、自我张扬、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观念, 就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的突出表现;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 带来了人们思想空前活跃、多元化价值观念并存, 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但却打破了“一言堂”的局面, 摆脱了过去那种政治的压抑状态,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农业社会是熟人社会, 乡土色彩浓厚,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虽较为紧密, 但人们交往范围受限, 个人空间狭小。现代社会人们只是机械地、原子式地聚合在一起, 人们相互之间情感约束较少, 留有较大的私人空间, 拥有了更多的自由。人治思想削弱, 民主法治意识凸显, 个人民主和权利意识大大增强。所有的这些变化, 虽有消极的一面, 但人们较一致的看法是:时代在进步, 积极健康是社会的主流。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 最终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上, 体现在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上。这种反映尽管是内隐的, 但人的思想道德往往会通过外化的言行表现出来, 反映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现阶段人们思想道德状况是不是令人很悲观, 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 还难以得出肯定的结论。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初的抗击雨雪冰冻灾害, 尤其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将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联在一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大爱无疆。解放军战士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洒汗水、泪水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全国人民在灾难面前, 团结一致, 捐钱、捐物的浪潮不断迭起, 感人的事迹到处传扬, 人民经历了爱的洗礼、灵魂的净化。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再次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推向高潮。中国人民展现出不畏艰难险阻、意志顽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令国人感动、世人惊叹。新中国诞辰60周年, 各地人民自发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庆庆典, 举国上下, 士气高昂, 人心振奋, 人们心中涌动着浓浓的爱国之情。这是非常时刻中国人民的非凡表现, 但非凡表现的背后正是长期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

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在家庭中普遍尊老爱幼、夫妻互敬互爱, 邻里关系团结和睦。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人民精神世界日益丰富, 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可以外化在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行动上, 直观地表现为劳动产品数量的增多、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进步等。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第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世界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有望率先回暖;中国正在和平中崛起。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地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努力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

因此, 客观地来说, 当前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总体上是好的, 中国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康庄大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无论从显性表现还是其隐性表现来看, 都是值得肯定的。

综上所述, 如果我们在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时,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能量预估过高, 预设目标仍然“高、大、全”, 以战争年代或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衡量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自然会得出其有效性弱化的结论。但若这种认识有误区,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结论就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103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726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5

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以来,胡主席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亲自部署和推动重大教育。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在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领域的具体运用。全军部队认真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为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促进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增强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就要严格按照《大纲》指导和开展教育。《大纲》是我军历史上第一部统领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法规,系统反映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系统总结了我军8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系统规范了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机关指导教育、部队开展教育的基本依据。

进一步增强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就要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向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同志学习,按照“求深入、见实效”的要求,在全军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新的热潮,不断坚定广大官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

进一步增强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就要深入抓好几项重大教育。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一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既要集中搞,又要经常化,切实在强化使命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战斗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明素质上见到成效。紧紧围绕部队中心工作、提高战斗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广大官兵抓训练、谋打赢的积极性。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治军、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进一步增强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就要紧贴部队和官兵实际,真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始终着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教育的高格调和原则性,旗帜鲜明地进行正面思想引导,着力回答和解决部队现实思想问题。充分挖掘各种新的教育资源,努力形成主阵地灌输、多渠道渗透、全方位育人的大教育格局。在全军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是今年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把教育搞得很有声势、富有成效。

进一步增强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履行好管思想、抓教育的政治责任。党委的核心领导,首要的是思想政治领导。党委书记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坚持党委议教管教,经常分析部队思想形势,研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矛盾问题,精心筹划和组织实施教育。要下大力提高政治机关、政治干部组织实施教育的能力素质,首先要解决好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问题,真正相信教育的作用,切实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干,努力培养一批热爱和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改进领导和机关干部作风结合起来,以良好的作风形象,以人格的力量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当前,我军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命任务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抓部队必须首先抓思想,抓思想必须认真抓教育,切实把胡主席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把全军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解放军报 军报评论员)

紧贴使命任务创新教育形式

为什么有的专题教育气力下得不小,成效却不明显? “我讲你听”、单向灌输、政治干部备课授课“一人包干”等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激发官兵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积极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新途径。为此,师里新建了“政治工作信息网”,利用闭路电视开办了“教育大课堂”,建立了政治教育声像资料室、光荣传统教育资料库、藏书数万册的图书馆等教育基础设施,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证。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官兵特点的教育途径,邀请基层官兵代表参加教育准备会,一起参与教育计划、内容设定、组织方法的研讨,并将拟定开展的思想教育课题面向全师官兵公开“招标”,竞标者试讲“中标”后才能登台授课。

在部队机动和驻训演练中拓展新途径,让教育跟着任务走。紧扣担负的训练任务,联系空地勤人员思想实际,注重引导大家履行职能使命、锤炼战斗精神、强化法规意识,先后开展了根本职能、飞行安全、法纪法规等多项教育。这些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短、小、快相结合,适时进行小动员、小竞赛、小讨论、小辅导,把机场、休息室等场所都变成开展教育的课堂,三五句话、三五分钟不嫌短,取得良好效果。用科学统筹方法抓好教育落实

一段时间,有些基层干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时间紧,不好落实。某部党委调研后感到,这些教育内容有机联系、内在统一,要解决教育的落实问题,必须坚持统分结合,规范教育课题。他们依据有关文件,把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专题教育、基本教育、随机教育“三大类”,其中基本教育又明确了政治理论、根本职能、思想道德、法纪法规“四堂课”。并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化整为零,变虚为实,抢抓时机”的科学统筹方法。

化整为零。落实上级部署的教育任务,不照搬照转,而是以“相关内容结合、相同内容合并”的方法,合理增减。去年夏季,上级军务部门安排了“防溺亡”教育,群联部门安排了“群众纪律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有交叉、有区别,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却一致。部队机关把这几项教育“揉”在一起,用半天时间分片集中授课,减少了时间投入,收到了较好效果。

变虚为实。每项教育展开前,部队党委都深入调研,结合部队实际谋划部署。为抓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几项重大教育,他们以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主线,将这几项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主副线衔接、季度间递进、相互渗透的教育方案。实践证明,这一方案既便于部队操作实施,又避免了“炒剩饭”、“放空炮”现象。抢抓时机。飞行训练无法实施时,立即转入政治教育;空勤人员外出疗养时,集中精力抓好外场部队教育;机务部队对飞机进行换季检查时,内场部队集中精力搞教育,确保了教育不断线、不“挂空挡”。去年12月上旬,南空航空兵某部组织工作组随机检查评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结果显示:课题设置针对性强,专题转换时机恰当,平均完成教育进度97.6%,官兵对教育认可度达98%。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施教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2-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个人利益智商的思想不断蔓延,社会普遍追求物质化。大学校园是一个与社会交互程度较高的场所,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思想都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个人思想品德,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学生思想上更加独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以及大而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慢慢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在这种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努力引导学生主流的健康思想,积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和价值选择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现阶段,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性收到来自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上,还有来自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接触和了解到学生的主流思想形态,而且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思政教育课程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无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思政辅导员,都认为在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同事,很多的大学生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只是简单的修学分课程,在这种消极的思想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普遍较低。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普遍较低,一些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1]

(二)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在现代大学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教育成果,但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处在死板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加上当前实事变化巨大,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在一时间完全接受和适应。同时,很多的高校并没有充分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重视,甚至一些院校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学生考试形式化,这种不良的学风和校风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心里上就不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思想上存在巨大压力。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然而,目前很多的大学生并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感兴趣。他们往往缺乏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此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思想上有一定偏差,不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强调社会功能的枯燥过程,忽视了个人存在价值,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2]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的过程中,高校应该设置多个考察环节,对应聘者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选拔,切实保证选拔出思想品德和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思修人才。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任职过程中,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其管理和培训,不断建立和完善思修辅导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进行考核,奖惩分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和思想情况,包括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和宿舍环境等,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要求,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思政教育人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3]

(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

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眼界,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因此,社会实践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深受学生的喜爱。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政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因此,高校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品德,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社会实践投入,包括经费、师资力量的投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良好保障。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和建设,积极与社会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为学生打在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增加实践活动的意义,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发挥网络优势,加强网络教育管理

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自我管理和自主选择能力加强,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他们熟悉掌握网络,通过QQ、微信、微博等手段进行网上交流和信息共享,虚拟环境下人们自由的交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的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以网络作为依托,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形态变化,抓准学生思想主流,因材施教,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语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成为21世纪最宝贵的竞争优势,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战略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加强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采取科学手段,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孜昱.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2 (22).

[2]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6).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性, 是指特定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在满足相应主体需要方面表现出的积极性, 反映的是活动目标的实现情况。 思想政治的有效性, 就是说思想政治可以对社会的发展及国民的素质提升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几所中学进行调查, 可以发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 学生的认识确实发生一些转变。 然而, 从整体看,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学校的开展仍然不足, 有效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思想政治观点模糊, 理想观念缺失。

现在很多中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的时候还是比较模糊的, 尤其是对共产主义及资本主义的看法不是非常清晰, 很多学生对报销国家没有太多的想法, 所以从总体上说, 理想观念并不是十分明确, 导致现在思想教育工作比较难发挥效果。

2.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自律能力较弱。

受社会上功利和实用主义的影响, 现在很多学生都在接受新的文化, 这些理念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对个人、家庭和公共生活的领域道德规范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即使知道的人没有按照要求遵守, 破坏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 对社会缺乏社会责任感, 凡是没有独立思考和承担的能力, 在校园生活中逐渐融进功利化的理念。

3.价值观、人生观模糊不清。

当代的中学生拜金主义明显, 有的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同时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传播的影响, 导致对现实生活的曲解, 对善恶和美丑的划分不明确, 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中学生的中华传统美德不同程度的流失。

当代中学生的功利化现象比较明显, 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是非常宽裕, 但是仍然比着吃穿, 盲目攀比是常有的事情, 不仅在同学中形成不良的影响, 而且为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 在面对个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将其他的美德抛掷脑后, 在家里, 也不顾父母的辛劳, 依赖父母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 勤劳、节俭的美德并没有在中学中发扬。

5.心理障碍问题凸显。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 目前从学校反映的情况看, 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 中学生具有心理障碍的比例不在少数, 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

中学生阶段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来是一些地方学校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缺乏重视, 以为都是些形式主义,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成为形式上的工作, 对思想政治本身发挥作用造成影响。 二来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用实践开展工作确实存在难度, 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工作不易衡量是其无法发挥效用的因素之一。

1.方法古板, 以为理论可以代替思想的教育。

在中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 很多教师认为就是对其进行政治理论就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将理论教学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其实这是错误的, 需要将这些工作分开, 才能更好地对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2.内容陈旧, 忽视中学生现在的生活。

中学生接触的现代化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导致功能失效, 对现在的学生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长期以来, 学校并没有分别对不同年纪的不同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只是偶尔强调, 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 没有进行适当的规划,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失效的因素。

3.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 多元化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变化, 尤其是互联网的时代里, 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 中学生也能从电脑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些都冲击他们的思想, 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

三、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

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尤其是学校领导, 要充分意识到思想工作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坚持按照党的政策的指导, 端正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方针, 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首位抓。 中学阶段不仅要传播知识, 还要从思想上改进, 让中学生在一个正确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2.关注学生的真实需要。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走形式主义, 更不是以理论宣传代替实践工作, 要以中学生的真实需要为核心, 针对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设置学生资助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机构, 为中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 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安慰,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 从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校应该建立平等、互相尊重和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真正把课堂教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需求, 关心和尊重每个学生, 促进他们潜能的开发。 教师要为人师表,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 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4.多学科进行合作,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

在学科教学中要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也是提高有效性的必要措施。 比如在开展语文教学中, 就可以通过讲授课程, 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教授学生注重传统美德的养成。 通过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科目的课程相互融合, 就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 渐渐发生转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对教育内容的有效性有加强的作用。 由于我国开展市场经济, 这就让更多的国外的文化元素涌入, 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 国际环境的多变会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问题, 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所以面对这样的环境, 学校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加以处理, 尽量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总之, 在当前的环境下,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分析好目前失效的原因, 找出对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促进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摘要:经济的发展导致多元文化的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阶段是思想成型的关键时期, 所以开展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后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就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以期对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利荣, 王雪琴, 等.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 2013 (6) :124-126.

[2]罗徐, 马红江.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J].课改前沿, 2012 (1) :53-57.

[3]沙君, 孙伯君.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 :71-73.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8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别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既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一般特征, 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指在某一历史条件下, 为了实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达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兼具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学校发展所提出的整体要求。简言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所能发挥的有效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首先应为人师表, 能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人格素质和能力素质, 这几个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期中, 理论素质和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 因为, 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而教育者的人格素质和能力素质也直接影响到工作有效性的达到。罗杰思曾经说过:“当促进者是一个真实的人, 坦诚无疑, 同学生建立关系时没有一种装腔作势或者一种假面具, 这个时候, 他总是能富有成效的。”因此, 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他们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好坏。真正合格的思想工作者就需要尊重自由、平等, 还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二) 教育对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

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其所要进行的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是教育目的的认同、实践。我们可以说, 许多概念或者名词是从点滴做起, 从最基本的行为做起。从学生群体我们就可以看出, 很多教育内容里面所规定的事情或者原则, 几乎人人都能够接受, 一部分人都能够熟读程度, 考试的时候能够拿到高分,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不能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行为也不够规范, 这就是知识和实际行动未能够真正的达到统一。

(三) 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教育内容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宗旨, 能够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 为工作的实施和具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工作中, 思想教育者需要把社会、国家所具备的一些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 同时还要结合社会现实, 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具体点的了解教育内容, 但是工作过程中, 往往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比如, 有的科目在理论上和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 并且现实超出理论而发展, 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开展。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建设性意见

(一) 建立有效地组织领导机制。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根本就是建立并完善有效的领导机制。高校可以建立这样的领导体制: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 下设团委、院系的党支部、教育处、学生处等相应的部门。这样便于集中管理学生, 也方便进行工作, 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既使得在党委的组织带领下, 开展各项工作, 各部门各司其职, 分工明确, 上层领导统一调配, 便于步调协调一致, 信息畅通, 处置及时, 避免了多级领导管辖, 不知道听谁指挥的弊端, 这就提高了高校的行政效率。在这种领导机制下, 要强化党委的作用, 党委能否正确领导, 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与坏。校长要率先做好表率, 其他领导全力配合, 才会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新的台阶。此外, 负责教学的副校长也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生做人、处事, 负责思想工作的领导就需要把学生的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做工作, 不能有失偏颇。

(二) 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有效性的实现, 是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人员队伍的核心。教育者的素质, 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和深度, 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将会用何种方式去教育学生, 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所以, 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有明确的目标, 认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 认清楚社会发展的趋势好, 与时俱进, 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发挥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能够培养出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的, 基础知识扎实的大学生和思想教育者, 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 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

首先, 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的管理, 规范社会秩序, 做好媒体的正面宣传, 管理好社会娱乐场所, 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健康的道德发展场所。其次, 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 惩恶扬善, 一方面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 包括历史中前辈, 现有的各行各业的标兵、突出人物, 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典型。另一方面要进行“惩恶”, 严厉打击残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场所和行为, 坚决智力不健康的网吧、录像厅、迪厅邓场所, 同时政府还要结合相关力量, 严厉打击反腐行为, 开展扫黄打非, 从根本上扭转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此外, 学校要与家庭密切联系, 互相配合, 互通信息有无, 及时反馈消息, 同时结合社会,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工作, 为学生地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以社会目的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依据, 培养教育对象品德能力的过程。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但是我们却无法揭示教育者、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准确身份及其活动, 无法全面看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全貌。因此,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有效性的探讨, 应该分别以教育者、教育对象为出发点来揭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及其运动。如果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成一个大的动态系统, 它的有效过程就取决于诸子过程的充分展开及其有效性的确立。通过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和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这四个基本的子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来揭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从而达到过程有效性的现实展开及其具体表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及其有效性

(一) 认识活动

1.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识

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活动中, 思想政治教育者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要以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识为前提。换言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实际生括中大学生的各种性情进行剖析, 这些分析应该涉及到大学生的思维、性格、能力、气质, 并把这些深刻的认识和分析作为因材施教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认识关系的确立及相应认识活动的开展, 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实践关系及相应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提条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活动的有效性, 就是体现在对大学生现有思想状况、接受信息的特点与选择接受偏好等情况的准确判断, 从而为制订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创造首要的、必备的条件。

2.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活动除了包括对大学生的认识之外, 还包括对教育内容的认识。要想对教育内容的理论背景、目的方向、内在结构等情况有正确的认识, 必须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大学生接受能力特点, 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分析研究。使其有利于大学生的接受,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此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活动的有效性, 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相关素质如政治理论素质、人格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水平高低有关, 也与相关专业知识储备的程度有关。

(二) 情感活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活动表现为愿意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奉献自己, 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中传达的思想精神的执着追求, 以及对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情感活动的有效性体现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如果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认识活动的有效进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提供着认识前提、理性指导,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活动的有效进行则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提供着感性、驱动的力量。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及其有效性

(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具体任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活动基础之上, 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使之朝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要根据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展状况的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推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编制、传递等的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依据社会要求, 依据自己对大学生现有思想状况等信息的把握, 使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现有思想政治素质的实际状况并且主动向自我教育自我期望方向转换。

(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的有效性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 多种因素影响约束着它的有效性。概括而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如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否按照教育目标编制教育内容, 向大学生传授教育内容;是否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识规律创设教育情境、选择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是否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及其有效性

(一) 认识活动

1.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实践活动的认识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 使得其他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 也自然使得教育者及其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的认识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实践活动, 传达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 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实践活动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纽带, 自然也处于大学生的认识范围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效的实践活动, 催动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践转化。

2.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大学生认识内容的重点。大学生首先在思想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引导下, 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一个理论知识型的掌握。我们强调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 不是说要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型掌握作为大学生认识活动的终极目的, 有效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经过大学生主体性的思维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掌握由内化变为外化的过程。大学生既不应否定关于德行知识的掌握在个体德行形成中的作用, 也不应该把知识与德行的形成之间的关系看成必然。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活动的影响下, 大学生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其所传达的大学生所应达到的应然状态的教育内容, 这种应然状态为大学生提供了反观自我的镜子。大学生会认识到了这种现实和应然之间的差距, 会主动内化、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内容和目的催动激励自己追求应然状态这个目标。

(二) 情感活动

积极的情感活动, 表现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情感上信任尊重有亲近感, 对教育内容和目的的认可, 并对此有强烈的追求和实践欲望。这种情感活动是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知识型掌握向信念型掌握转化的中介,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力量。

总之, 理想的大学生意识活动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内容内化的过程。大学生意识活动过程的有效性是大学生自身所应担负的功能的实现, 即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由实际状态向自我期望状态的实现, 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的的践行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

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及其有效性

(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的作用

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活动重新认识到自我, 从而认识到当下的实然自我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展示的应然自我之间的差距, 进行自我教育, 推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展开。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可以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的的掌握程度和认同程度, 并以此为基础深化对处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大学生的认识, 调整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以便更有利的发挥自己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总之, 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及大学生获得反馈信息的基本途径。

(二)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的有效性

大学生实践活动过程是大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的由知到信、由知到行转化的过程, 能否实现这一使命, 便成为判别大学生实践活动过程是否具有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终点, 还担负着推动新一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任务。能否实现这一任务, 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封闭回路, 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可持续性。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断展开延续, 才使得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培养提高。因而, 能否推动学校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便成为判断大学生实践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以教育者、教育对象为切入点。通过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这四个基本的子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来揭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从而达到过程有效性的现实展开及其具体表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内容论[J].武汉大学学报, 2002.

[2]何宏兵.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及其启示[J].江淮论坛, 2005.

[3]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10.

[4]莫勇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探析[J].高教论坛, 2003.

[5]秦尚海.高校德育评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3.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10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语言艺术在教学中主要发挥着两方面积极作用。首先是传递知识,即教育者在整体把握自己所讲授学科的基本理论、教学思想、重大实践问题,了解相关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将思想理论内容系统、全面、准确地传递给教育对象,使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宏观的学科内容框架。在这个阶段,教育者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理论学习的质量,影响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另外,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承担着思想交流的重要作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普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要追求实现教育对象思想的改善,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与社会政治、道德生活密切相关的思想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语言避免空洞单一的理论灌输,在进行书面知识的讲解时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需求,在教学语言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怀与价值确认,引导受教育者了解自身的思维逻辑、自我意识及内在情感,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与思想同步教化的学科特殊性,为了提高其教学实效性,必须兼顾语言艺术传递知识与交流思想两方面作用,使得教育对象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将理论内化为基本的思想品德素养,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分析、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能力,以便在现实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语言能明确表达出教育者的思想观点,并善于结合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透彻分析,并在不同教学场景中选择恰当的时机、适度把握课堂,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思想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理性与通俗性、知识普及性与思想感染性、意识形态性与现实生活性的统一,让受教育者更深层次地领会理论、融会贯通。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运用主要应该达到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政治的语言艺术运用应当遵循教育对象的思想活动规律。不同的教育对象由于成长环境、知识水平及社会经验等的不同,其自身的思想活动也呈现不同的状态。遵循教育对象思想活动规律的教学语言必然会增强学科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与穿透力,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随着时代更迭而不断发展进步的,它不是由既定的理论、模式和框架构成的僵化教条的体系,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鲜活的动态指导理论,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思想行为有密切关系。因此,只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语言艺术,找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才更符合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和思想状态。要始终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目标,在面对不同情况、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性格的教育对象时,针对不同的思想特点,力争通过恰当的教学语言逐步缓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统一性与个体发展差异之间的矛盾,尊重教育对象个体的差异,更好地与教育对象交流,疏通思想、净化心灵,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思想政治的语言艺术运用应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理论的宣传教育离不开艺术性的用语,生动形象、清新文雅、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帕尔·梅立别恩经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即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艺术不是单一的文字叙述,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理论性较强,惯用的以单调抽象的独白式语言陈述理论文本的方式只会带来消极的教学影响,为了避免教育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因这种枯燥引起的负面学习影响,教育者应当加强语言的感染力,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活泼的肢体表情、生动的事例等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进行生动性的解读诠释,由此更容易被受教育者理解掌握。

再次,思想政治语言艺术运用应当科学审慎。“语言的科学性,应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含混其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恰当的教学语言对于抽象而复杂的理论思想的表达,具有事半功倍的强大效果。语言艺术的科学运用,不仅有助于达成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对接,实现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的平等交流,畅通理论话语传播渠道,还能促进抽象理论逻辑转化为更易接受的生活逻辑,将理论性的文本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受教育者对思想理论的理解吸收。除此之外,由于教育者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与示范作用,教学语言在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反映教育者的内在思想、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总结,这要求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谨慎恰当运用教学语言,避免因此导致消极的教学影响。

最后,思想政治的语言艺术运用应当有灵活多变的交流方式。相同的理论知识在不同的交流过程中会给教育对象不同的思考空间。综合运用对话式、启发式等交流方式,深入加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交流沟通,实现双方思想互动、精神交流和视域相通,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而且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有着对自身发展的渴求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然而用工具性的呆板的教学语言进行纯粹的理论教化,并不能为受教育者有效接受。只有不断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将教育活动双方置于平等的沟通平台,在对话与启发等交流方式中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激发教育对象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思想和精神的激励、提升。

科学恰当的语言艺术运用可以有效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育者通过恰当的语言艺术将理论与思想有机融合,在轻松平和的教学氛围中将理论精神传达于受教育者,并促进双方在沟通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直面思想难题和客观现实问题,引发受教育者更多的思考、感悟,这样才能达到理论教化与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促进受教育者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对象通过教育者的语言表达有选择的接受教育者传递的知识信息,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价值,教育者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这一教学活动的成效。恰当运用语言艺术能增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交流效果,使教育者所传达的思想更贴近受教育者,提高教学中思想交流的有效性。因此,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通过高水平的语言表达影响受教育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言艺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哲,罗先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01:129-131.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4-0162-02

收稿日期:2011-12-11

作者简介:林峰(1984-),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也在逐渐地提高它本身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已经纳入到我们发展研究的视野,如何提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阵地的有效性,也成为我们当今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基本概念

有效性:指的是效用尺度的支配下,满足实践主体的相应需要和一定目的的方面展现出来的积极特性,体现在特定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属性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指的是以高校校园网络为载体,充分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措施作用于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预设目标是有一定积极作用和帮助的。这种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上,是根据教育主体预计的教育目的,通过网络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符合教育期望的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的过程。

二、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因素

当前网络发展迅速,大学生中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网络以数字化、高速化和快捷性、方便性的特点进入到校园文化生活中。网络对于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个性心理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据网络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们随时随地地、及时地沟通和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加广阔,并且使其空间得以拓宽,使学生从过去被动的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地、积极地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自主学习,并且这种学习的内容更加体现时代性和迅捷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途径得到拓展,而且越来越现代化;使其内容越来越科学化,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但是,网络在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也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巨大的挑战: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性不强,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束缚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甚至有些成果仍存在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等同化的倾向;而理论研究上的错位、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的错位、缺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迫切需要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成果的指导。

2.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技术水平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少网站缺乏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的维护,网页制作较为粗糙;部分思政网站只限于发布工作信息,成了纯粹的工作网页;有些网站的内容和信息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较差,没有体现时代性,表现形式不鲜活,内容更新速度慢,照抄照搬现象较严重,缺乏互动性和真实性: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避免麻烦,或直接关闭bbs讨论区,或不能及时解答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缺乏一个交流的平台。

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题网站太少,多数网站没能根据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层次科学定位、设计网页及相关专题。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功能也比较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说教过于单一、乏味,一般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传播,栏目设置简单,缺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网站管理、网上与网下互动等保障、协调、创新机制还不完善;尤其缺少对网站的科学定位、宏观规划和策划,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高,在某些行业或单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和途径

1.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积极鼓励学习型群体的发展,在网络上提倡热爱学习、互帮互助的积极取向。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规律,研制和推广新的具有共性和规模效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寓教于乐。

软件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使用者在反复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渐接受和认可软件所包含的多种信息观念。使用者在运用各种软件的同时,也在接受着软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潜在教育。高校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机制,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转变为网状设计,清晰地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其有机联系,给学习者以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开发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把思想政治理論变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并支持创建一些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使网站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2.把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网络虚拟群体的形成相结合。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虚拟群体,辅导员应该有意识地关注校园bbs、QQ群、微博、博客等,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要争取获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在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把专题网站建设和辅导员个人网站建设相结合,每个辅导员开通博客、微博等,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适时地发布一些相关信息。也可借助评论和留言功能给予学生指导和进行交流。从而创建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充分利用BBS可以针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特点,开展平等互动的在线教育。要加强对BBS的舆论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开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主题论坛,让同学积极参与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一些错误的言论,适时发布帖子,阐明科学立场和观点,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开展网上服务专栏,解决学生思想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网络中心,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利用局域网络开展网络服务专栏,进行各种服务活动,把网络建成网民服务的平台,将思想引导、搞好服务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通过网上服务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交流者本人当前的思想政治状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信息资源。

3.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一言一行、道德修养、政治立场、知识水准、人格魅力、敬业精神都对思想政治的教育对象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越高、能力越高,他在教育心目中的威信就越高,教育对象就越信服他、信任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越强。反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较差。因此教育者要切实加强学习和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人为本,培育团队,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人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着力培养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形成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主持人及编辑人员等在内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积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梯队,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大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讯社,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4.大力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一方面,通过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建立先进的信息检测机制,“过滤”网络信息,防止信息垃圾和犯罪活动的入侵;另一方面,要针对网络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认真研究和制定网络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网络宣传教育机构和网络监控管理体系,对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同时,还应重视加强网络法制、责任、政治、安全意识教育。创新制度,完善机制,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机制是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着眼于实现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共享和提高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和各个机关部门重要作用的规则和制度,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全面覆盖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强网络内在约束机制建设和外部教育环境建设,善于借鉴商业网站的运作模式,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争取建立起一套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特点的运行、保障、协调、创新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思政网站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丽晶.多元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论纲[J].思想理论研究, 2009,(3).

[3]池有忠,余顺兴.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念与举措[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4]陈笃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福建教育学报,2007,(4).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篇12

一、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具有了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 决定了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 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 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 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样, 通过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才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素质方面的要求, 是决定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当然,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如果不着眼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其他的问题便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十七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也就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组成的理论体系。

另外,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它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 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当前, 我们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党的十七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众, 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也可以说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之一, 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积极向上的、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进行教育, 这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互动才能和谐、有效。

二、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当今,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所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不断赋予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分离、教化和文化的分离多有存在, 但是如果把二者对立起来, 或者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 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单一化和教育形式的呆板化。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 需要整体形成弘扬优秀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消极与腐朽落后文化的社会氛围和机制, 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积极形成文化艺术领域与思想理论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巨大合力。当今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通信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 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内容也应与时俱进,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寓于丰富的文化活动之中。

离开文化的沃土, 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着当今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进一步增强, 关注和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必须重视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即引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结果产生的一切原因或要素。决定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条件有很多, 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受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七大类。这七大类要素可以说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都离不开这些基本条件的结构性组合。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过程还是环境都离不开文化因素, 文化是它们中的应有和必有之义, 是形式的载体, 也是教育的内容。

首先, 必须大力进行文化建设, 充实文化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兼具政治性和文化性, 要坚持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一元性, 这一点绝对不能有任何动摇, 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原则。我们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注重文化资源的时代性和大众化,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紧跟人民大众的思想变化和新的诉求, 不脱离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文化内容要面向全体人民、切合实际。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 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结合人们思想变化的实际, 借助信息科技和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 使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灌输的内容更加生活化, 易于人们的理解, 更加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养。

其次,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活动载体建设,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载体主要有:围绕学习生活开展的文娱体育活动、参观访问活动、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及先进群体的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提高原有文化活动载体有效性的同时, 还必须探求新的有效载体, 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科技的发展和网络传媒的普及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快捷、更方便的活动载体。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 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 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如建立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通过网上聊天工具即时发布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开发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网络内容,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网络活动之中, 使人们在网上冲浪放松身心的同时, 有效地接受教育信息。

最后,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必须积极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文化艺术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而对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巨大, 适应人民需求的文化内容易于被人们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大环境和一个集体的文化氛围, 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人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增强对青年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达到灌输思想、统一认识的目的, 使思想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开展, 从而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古人说得好:“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感情在人本管理中具有极强的诱发力, 对人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能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的行动往往带有这样那样的感情色彩。教育过程中, “愉快、亲切、和悦的感情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接触和交谈”。好的环境产生积极向上的驱动力和号召力, 它的辐射作用是巨大的,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群体共同努力去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大众化,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摘要:文化因素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赋予文化因素更丰富的内容, 新时代要求我们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贯穿其中, 开展更加有效的文化实践活动, 以人为本,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文化

参考文献

[1]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张娅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有效性初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4]张治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J].教育探索, 2004, (6) .

[5]邓希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1) .

上一篇:教师体态语言下一篇:多项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