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改革

2024-11-04

造价改革(共12篇)

造价改革 篇1

摘要: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工程造价管理一直沿用政府指令性计划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原有的静态计划指令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 近年来, 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价管理部门每月推出信息价, 来适应动态的市场;划分现场管理费和企业管理费来适应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但还是未能及时反映市场最新的价格信息, 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 要和国际通行惯例接轨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1 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 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1 造价管理条块分割, 政出多门, 协调配合乏力。

从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国的管理体制讲, 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建设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 要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 (结) 算等, 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委、规委、建委等, 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 各立章法, 客观上存在相互间必要的联系和有效的协调配合不够, 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 前后脱节, 甚至相互矛盾, 间接导致工程造价“三超” (即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 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 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 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

1.2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 即套定额。简而言之, 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 然后套定额单价, 求得直接费, 再根据直接费套用有关定额取费费率, 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计价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 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其一、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 但建筑市场最重要的要素一一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 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其二、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却不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体, 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 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套做法, 阻止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 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 从而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1.3 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 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 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造价业内人士历来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 注重承包造价、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造价变更和结算, 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再者,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 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 往往从主观意愿出发, 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 估算不足, 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 甚至细化到预算, 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 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 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 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 监理人员只是偏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 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 尤其在涉及到项目变更、现场签证时, 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从而直接导致长期以来,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 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

2 对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改革造价管理体制, 理顺各方关系。

长期以来,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实行分阶段由政府各有关部门管理, 另外还涉及财政、物价、税务等相关部门, 因此必须理顺各方之间的关系, 各司其责, 保证各阶段造价管理的连续性, 建立各相关部门必要的、定期的相互协调联系制度, 确保标准和指标前后左右的相互衔接, 管理制度相互配套, 避免工程建设投资“三超”现象, 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加入WTO后, 更要与国际上工程惯例相接轨, 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要在近几年内逐步完成过渡工作, 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特别是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既要转变职能, 同时必须做到严格执法, 各负其责, 层层把关, 减少行政干预, 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按规则操作, 顺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平稳接轨。

2.2 转变工程计价指导思想, 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

工程计价指导思想应根据现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现从计划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即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要以市场为取向, 也就是为了最终要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 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现在工程造价管理界有一个现象, 即一谈市场形成工程价格就转为谈定额要不要的问题, 于是大谈定额的重要性, 既然定额不能取消所以价格也不能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定额的特殊性:“量价合一”。定额的原义是物质消耗量的标准, 但是在5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 为了简化计价工作, 定额管理部门将定额中配以价格, 形成了“量价合一”的定额。今天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并不反对定额中量的消耗标准部分, 而是反对将“价”与“量”一起捆绑在定额之中, 形成定额单价。为此, 政府相关造价管理部门要把越位的权利还给市场、还给企业, 真正转变职能, 把定额中量与价分离, 使消耗量成为国家标准, 使价格成为市场信息。对定额要实行管“量”不管“价”的原则, 对于消耗量, 我们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要认真制订统计样本, 认真取样, 认真编制, 使我们的定额消耗标准真正符合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真正反映我国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所谓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 即全国制订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 且给出统一项目划分之下的各项目的消耗标准, 在招标时, 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 各投标单位 (承包商) 根据自己企业的实力和竞争策略, 自主报价, 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中的定价主体, 业主则择优定标, 通过工程合同使报价法定化, 倘若施工中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或工程量发生变化时据实索赔。这种计价模式就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在国内借鉴执行的时候, 要使之与我国工程造价界现状相结合, 建立并推行既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又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计价模式, 从而逐步实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目标。

2.3 强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 狠抓设计阶段造价管理落实。

众所周知, 工程造价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工程从立项、设计、发包、施工到竣工的全过程, 它在各个阶段互相影响联系紧密, 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这些特性决定了我们在分析研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问题时, 必须把它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建立起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思路和体系, 从而使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总之,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首先要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理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使之相互衔接, 运行顺畅;还得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最终应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 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 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 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又符合中国国情, 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方茗, 何昌贵, 孙晓阳.《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

[2]《建设工程工程量计价规范》

[3]《浅谈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造价改革 篇2

【摘要】中国企业要跨出国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作为服务贸易的工程造价管理无疑也将被纳入国际经济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因此要求我们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造价管理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内容,以推动其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在今后进入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管理造价管理中国加入WTO以后,公路工程建筑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中国要开放市场,让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跨出国门,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国际国内市场的的竞争将空前激烈。作为服务贸易的工程造价管理无疑也将被纳入国际经济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但就目前该行业竞争力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入世后后竞争的要求,很多环节与世贸组织的规定相去甚远,因此要求我们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造价管理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内容,以推动其逐步与国际接轨,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在今后进入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阶段。

一、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造价管理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协调配合乏力

从基本建设程序和我国的管理体制讲,建设项目全过程分为投资决策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公路工程造价需分阶段分别进行计价,要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等。其主管部门分别为计委,交通部门、建设开发公司等。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各立章法,客观上存在相互间的联系和协调不够,常出现文件规定不一致,间接导致工程造价“三超”(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投资估算)严重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畅、不协调、改革不同步、不配套,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没有形成对工程造价的统一协调管理。

2.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套”,即套定额。简而言之,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根据工程图纸计算

出工程量,然后套定额单价求得工程造价。这种诗人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市场的需要,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其一,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公路工程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但公路建设市场最重要要素——价格却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即政府定价色彩过浓。政府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干预反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权力的越位。其二,不利于微观主体的充分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却不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体,工程造价按企业资质等级或工程类别取费,按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定价的这套做法,阻碍了企业参与完全的市场竞争,压抑了企业的创造力,从而制约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飞速发展和壮大。

3.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业内人士普遍缺乏建设项目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再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住往从主观意志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监

理单位受项目业主的委托对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于投资决策分析、监理人员只是偏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负责,对造价方面考虑得很少,尤其涉及到项目变更、现场签证时,不能将质量、进度、经济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直接导致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三超”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困扰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

二、对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

1.改革造价管理体制,理顺各方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实行分阶段由政府各有关部门管理,因此必须理顺各方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责,以保证各阶段造价管理的连续性。建立各相关部门必要的、定期的相互协调联系制度,确保标准和指标前后左右的相互衔接,管理制度相互配套,避免工程建设投资“三超”现象,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加入WTO后,要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因此工程造价管理要在近几年内逐步完成过渡,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特别是政府各有关管理部门既要转变职能,同时必须做到严格执法,各负其责,层层过关,减少行

政干预,确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按规则操作,顺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平稳接轨。

2.转变工程计价指导思想,建立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

工程计价指导思想应根据现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从计划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转变。即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要以市场为取向,也就是为了最终要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市场为取向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并不反对定额中量的消耗标准部分,而是反对将“价”与“量”一起捆绑在定额之中,形成定额单价。为此,政府相关造价部门要把越位的权利还给市场,还给企业,真正转变职能,把定额中量与价分离,使消耗量成为国家标;隹,使价格成为市场信息,对定额要实行管“量”不管“价”的原则,对于消耗量,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要认真制订统计样本,认真取样,认真编制,使定额消耗标准真正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真正反映我国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所谓市场经济的计价模式,即全国制订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且给出统一项目划分之下的各项目的消耗标准。在招标时,由招标方提供工程量清单,各投标单位(承包商)根据

自己企业的实力和竞争策略,自主报价,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中的定价主体,业主则择优定标,通过工程合同使报价法定化。倘若施工中出现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或工程量发生变化时据实索赔。这种计价模式就是国际通行的惯例,在国内借鉴执行的日寸候,要使之与我国工程造价界现状相结合,建立并推行既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又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计价模式,从而逐步实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目标。

3.强化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意识,狠抓设计、招标及施工阶段造价管理落实

分析研究公路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问题时,必须把它形成过程的各阶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建立起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思路和体系,从而使工程造价在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关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讨论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程造价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热点和方向。作为一项方兴未艾的事业,其发展的前景令人振奋。根据教育部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确定的培养目标,我们热切的期望这些从高职院校走出的新型人才能够在生产第一线发挥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专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高职教育必须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就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它是一门技术型,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及政策性都很强的专业。在工程建设中,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结算都贯穿着工程造价的控制,所以学生毕业以后,不论从事建筑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掌握基本的工程造价知识。因此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造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对高职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21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导课堂,老师只起到辅助点播的作用。

22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现场实习,将施工图与现场实物相结合,深刻理解图纸,快速计算工程量。

23 将“工学结合,半工伴读”的思想从简单的学校到实训场融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中引入实际项目教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4 加强实习在专业中的地位,讲企业的评估作为成绩的考核内容,并计入学分。

3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的内容

31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大冲击,真正做到“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在职业教育中,我们一直提倡以岗位为依托,以职业标准为准则,在我院这次工程造价课程的改革中,我们打破以往的“4+1+1”教育模式,真正实现让社会实践融入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用来帮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组织学生深入工地进行观察,比如基础桩的检验,混凝土的灌注,泥桩的形成等这些具体的操作工序,比如施工图纸的认读,加深学生对施工技术,建筑材料以及书本上所未涉及到的新的施工技术等内容的掌握,并且通过现场的实际观察来化理论的教学但却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这种工学相融的方式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书本上抽象的东西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将施工图纸与现场实物相结合能更深入、直观、快捷地理解图纸,从而更加准确快速地计算工程量,实现从图纸中来,到实践中去,再回到图纸中来的升华。

32真正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以行业为指导,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工程造价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学校或者学生的自主联系,获得校内外的实习机会,并鼓励学生以此为平台,为自己的就业打下基础。传统上,学生的实习都是放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很多时候都是学校集体联系,而学生对待实习也是应付的态度,而工程造价专业以其实用性高的特点告诉我们,实习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环节,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让企业来校选拔人才,并将企业的考核计入学分。给学生灌输通过实习让自己能够最后留到企业的观念。另外,我们邀请企业内的行家参与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设计,教材的选取,真正的做到理论够用即可,技术扎实为主。

32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将“工学结合“的思想搬入课堂。

321项目教学法

传统观念对”“工学结合”的理解局限在学校的学习和校外的实习,而实际上“工学结合”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通过新的工程项目案例,引出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出项目的背景材料,然后提出问题,老师给以提示,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和计算操作,当堂或者下次课时进行分析评价。项目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循序渐进,分部组合,覆盖面广”,每个案例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案例之间又相互支撐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项目教学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的感受,被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吸引,增强学习的兴趣,避免叙述性课程枯燥的弊病。项目教学的材料来自实际工程,更加贴近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像是在处理实际工作一样解决问题,实践性更强。也处处渗透着“工学结合”的思想。

322课堂模拟法

由于工程造价课程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对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多门课程内容可以进行综合运用,而课堂时间又非常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针对问题查阅资料准备发言。比如可以模拟开标会,组织部分学生为建设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其他部分为投标人员。那么老师要选好题目供建设单位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标底,同时设计若干施工方案以供施工企业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模拟课上,按照实际的步骤和程序来,让课堂也变为我们磨炼的战场,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的学习,主动独立的思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33 切实落实好单位工程造价编制实例的教学

工程造价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是某单位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实例。这些单位工程实例往往是独立的,不能与分部工程量计算规则教学时所列举的例题相对应,导致该部分的教学不能真正的贯彻。针对这种情况,该部分教学内容应力求前后呼应,前者分部工程量计算规则说明的例题是铺垫,后者单位工程预算编制实例是总结和深化。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单位工程实例应该尽量选择普通多层住宅。第一,多层住宅是房地产开发的主要项目,所占比例最大,毕业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第二,通过在校期间的各种实习,学生对这种结构和施工也有一定的了解,便于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讲解;第三,多层住宅常为砖混结构,其工程量计算相对简单,但内容较全面、涉及到最常见的分部分项工程,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多层住

宅单位工程实例可以向同学们说明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的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建立相关的概念。

4结论

我国颁布《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对工程造价课程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实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为适应这种差别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思想的变化,真正达到“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 目的,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需要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文中着重描述了项目教学和课堂模拟教学以此来让学生在将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满足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理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74.

[2]胡茂生.培养工程造价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探索与设想[C] 第四届全国工程造价优秀论文集,2005.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思路探索 篇4

计划经济阶段中的建筑行业并不被当做独立的生产部门, 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主要依靠行政计划定价, 所以当时的工程造价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行政规定以及计划价格是确定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依据。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建筑领域进行了多次的改革, 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也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 这些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加强了建筑领域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由于我国在造价方面使用的主要模式是定额管理, 所以难以对工程造价进行真实客观的反映以及三超现象等问题普遍存在, 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因为投资缺乏科学性而影响工程实施与工程实施效果的现象。虽然定额管理模式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已经难以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与需要。而对工程造价管理作出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推动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价格机制被忽略, 行政干预手段过多;二是工程造价管理范围有限;三是工程造价管理与市场价格存在割裂, 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分配调节功能的发挥;四是工程造价在控制投资与项目决策方面的作用削弱;五是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及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 国际化。

当前世界经济所呈现出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建筑领域当中的跨国公司以及跨国项目日益增多, 许多工程都需要通过国际咨询和国际招标等方式来进行运作, 同时我国的建筑企业也在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并不断增加国外投资项目以及国外工程项目, 在此背景下, 国际化已经成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必然的发展趋势, 在这种趋势的要求下,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做到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 信息化。

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渗透到了社会生产中各个领域并推动了社会生产领域的变革。当前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同时对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以及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果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获取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技术,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支撑下,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型, 而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对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依靠性也会越来越大, 工程造价管理的虚拟化与网络化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思路

(一) 工程计价方式的改革, 推广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助于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与定额计价模式相比,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投招标具有明显的竞争性, 投标者以招标者出示的工程量清单为依据来进行单价填写, 这个过程对投标方的管理水平与企业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竞争的公平性。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的投标报价可能会因为图纸缺陷或者施工企业理解不同而产生报价的差异, 同时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模式下, 由于工程量相同所以投标者能够处于一个相对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企业可以以自身实力为依据来进行不同报价,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三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利于拨付工程款与最终确定工程造价。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 投标方中标后需要与业主签订与投标方报价相对应的施工合同, 同时清单上填写的报价也会成为进行工程款拨付的依据, 所以业主能够更加方便地根据施工工程量来确定需要拨付的工程款。工程在竣工以后可以根据工程量增减以及设计的变更来进行最终造价的确定。总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工作既能够与国际管理接轨, 同时也与我国的招投标法规相适应, 不仅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同时能够使投标人在表述制作和成本核算方面的效率提高, 所以工程量清单计价具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应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二) 推动工程造价监督机制完善, 对中标工程实行跟踪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中招投标工作的完善使建筑市场中出现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通过招投标的实行, 不仅节约了国家在建设中的投入资金, 同时也给更多的施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在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确定施工队伍以及工程造价由于造价控制和监督不合理而导致施工企业违背投标承诺的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一是压级压价。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 在中标方以及中标价格确定以后,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压价以降低施工单位经费, 施工单位为了获得一些利润而不得不统一建筑单位无理要求;二是对工程进行肢解。个别建设单位领导将工程进行肢解与分包以达到个人目的或者工程的负责人在关系和人情的影响下进行工程分解, 这种情况增加了工程现场的管理难度, 同时也影响着工程款的交付。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单位为了做到有利可图而降低施工成本或者随意进行设计变更, 这给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很大麻烦。面对这些问题一是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即发挥出合同的法律效力来规范招标方以及投标方的行为, 确保投标方能够按照报价来进行工程的施工;二是要对中标工程进行跟踪管理, 即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指导、检查以及监督和服务从而实现工期、造价与质量之间的协调, 确保施工方能够在报价范围之内保质保速地完成施工任务。设计变更虽然是一种常见现象, 但是要严格控制变更量, 同时要对变更内容作出严格审查, 从而避免工程造价的失控。

(三) 抓住信息技术发展机遇, 完善造价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

为了提高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不仅要具有科学的设计图纸以及说明, 同时还要有能够准确反映工程造价的信息, 当前我国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软件技术等发展迅速, 所以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要认识到这些软件技术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 一是可以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网, 将各省市的信息网整合到一个网站中, 从而为工程造价的确定以及工程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依据, 同时可以组织与工程造价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开发单位开展交流与协作, 在鼓励创新的基础上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现象, 以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更快发展;二是虽然不同的工程需要收集不同的参考信息, 但是已经完工的工程能够为将要开工的工程在造价管理方面提供经验或者是教训, 所以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有必要建立完整工程数据库, 并标明不同的年限以及不同施工阶段中的造价数据等, 从而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为新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另外, 有必要在企业网站中建立主要工程材料的价格链接, 从而方便对材料价格进行实施查询与对比, 以验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与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摘要: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过程,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降低造价并实现投资效益的提高以促进建筑市场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 所以根据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对工程造价管理作出改革与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与问题作出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思路, 同时从计价方法改革、监督体制改革以及服务系统改革三个方面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管理改革,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董士波.工程造价管理:面对入世的差距[J].建筑经济, 2001

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论文 篇5

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技术类和经济管理专业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举足轻重的科目,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实践功能,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教学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合理、课程设计脱离实际等问题,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问题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较差;课程设置的培养方向单一,没有结合市场、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受限制;课程缺乏整体性,没有加强与实践课程的同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等等。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针对工程造价的专业性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一定的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进行认知学习。教师应经常带来学生去施工现场熟悉、参观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建筑工地的作业环境和工作的基本流程,同时,可在建筑施工现场或学校的实训基地做一些制图和识图的练习。接下来应进行单项技术的应用锻炼,在学习过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计量和计价等专业内容后,应针对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贯通能力,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工程造价实训室里加强学习和训练,自行掌握造价编制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做好单项技术训练。

下一步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了,可以借鉴建筑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作为项目内容,开展工程招标、工程造价等应用软件的岗位实践培训,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工作内容,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最后,学校应和建筑企业联系,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或协商企业里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其使用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适应性,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了解工作状态。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由于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对这种实践过程很感兴趣,会积极的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训练,并且自觉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既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2、更新教材,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原有的工程造价教材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没有联系就业岗位的需要,课程设置中实践操作内容少,应首先选择和教学大纲相符、学生层次相应的教材,能够反映出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的优秀教学材料,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先进性。同时,应采用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组织教学课程,加强建筑结构方向的强化教学,针对图纸绘画、立体建筑构造分析等重点要求学生认识和掌握,使学生能够辨别施工图、了解构件的设计、受力等知识,完善教学知识点的衔接,安排好专业课中先导课程、后续课程的妥善安排,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努力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经营能力。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影响学校的校风,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的正确指引,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捷径,看到差距和不足,找准改进和提高的方向。当前,专业课教师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学校应创造条件让教师更深层的走出课堂,形成和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如参加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合作办学、为企业的技师、管理人员授课等形式,让教师深入建筑工地、生产一线,养成足够的实践经验,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应以人才培养为宗旨,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从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水平,为建筑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秀英。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3):74~77。

造价改革 篇6

关键词: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9-0035-02

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1],更好地解决造价就业压力;其核心是工程概预算,即根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有关定额、指标及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费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培养中的地位

在影响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诸项费用因素中,材料费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建工程中的材料费用占直接工程费(工料机)的70%左右,占总造价的60%左右,其中首要材料如钢材、水泥、预拌混凝土、构件、门窗、防水材料等占材料品种的20%,却占材料总费用的80%。土木工程材料的合理选择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为此,工程业主、工程服务方非常注重材料的合理使用,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材料市场中,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准确地获取符合工程特性且绿色、环保的土木工程材料价格成为清单报价的核心问题。但材料的地域性强,发展更新速度快,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土木工程材料能耗高、回收率低,国家已开始限制劳动密集型高资源消耗材料的生产与应用,这也突显出传统土木工程材料合理使用的迫切性,以及环保型新型材料在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2]。因此,在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中不仅要认识传统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还必须掌握现阶段下新型材料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地区对土木工程材料的选择性应用。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点

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现采用的教材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宋少民、孙凌任主编的《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先修课程为建筑制图、理论力学,后修课程为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需要进行改革完善的地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钢材、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章节

1.钢材章节:讲课重点放在建筑钢材的品种和选用上,针对高层钢结构,着重介绍轧制新品种型钢-H型钢、T型钢、压型钢板、拱形波纹钢板以及钢混组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面,着重介绍热轧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并强调钢材的防腐蚀和防火。在讲解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工程实例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深刻的印象。

2.水泥章节:重点集中在各品种水泥的选用、应用特性、造价及固废利用上。以六大类通用水泥的选用为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针对具体工程实例选用水泥,并对性能和造价进行衡量;混合材料的使用方面着重讲解粉煤灰和矿渣,联系最新研究进展,介绍粉煤灰和矿渣的大掺量使用原则,并考虑造价的影响;油井、海港等特殊工程选用水泥时应对比特种水泥与通用水泥的应用效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结构物耐久性的同时,注重绿色环保。

3.混凝土章节:加大特种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教学力度。我国的工程设计已开始与发达国家接轨,引入全寿命设计概念,出台相应的混凝土耐久性设计与施工规范,重要工程的设计逐步由强度设计转向耐久性设计。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特殊施工工艺的混凝土应着重介绍;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等先进技术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文献,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创新课题的申报。

(二)墙体材料章节

详细讲解新型墙体材料包括多孔砖和空心砖、砌块及板材,并与形势和最新的研究相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于2008年年底被列入第二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城市,鄂尔多斯市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城市,取而代之的是多孔砖和空心砖,应引导学生发现周围施工现场墙体材料的选用,找出多孔砖和空心砖各自的适用范围;在砌块方面重点介绍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及泡沫混凝土砌块,说明其与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的联系;在板材方面,着重介绍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有机泡沫板和无机保温板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并通过火灾实例说明国家对外墙外保温防火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安部消防局已于2011年3月份要求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等级为A级,在此形势下,外墙外保温系统该何去何从是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增加钢丝网水泥类夹芯复合板材和彩钢夹芯板材的教学内容,这两种复合板材的应用范围较广,但有优点也有缺点,在让学生认识其构造的同时,鼓励其思考如何对这两种板材进行改进。

(三)装饰材料章节

鉴于部分学生毕业后首先接触的造价工作是装饰工程预算,应增加装饰材料的大纲学时数,并打破教材中塑料和装饰材料的章节限制,使学生认识建筑陶瓷制品中的釉面砖、墙地砖、陶瓷锦砖、卫生陶瓷和琉璃制品等[3];认识建筑铝合金制品中的铝合金门窗、铝合金板、塑铝板等[4];塑料中重点介绍在基础工程中使用的塑料排水板、隔离层、塑料土工布和加筋网等[5];对涂料的认知与市场品牌进行联合;重点了解玻璃幕墙的使用效果及安全玻璃中钢化、夹丝、夹层玻璃的应用,并了解光致变色、电致变色等智能化玻璃。

(四)增加功能材料和绿色智能化材料章节

1.功能性土木工程材料。在防水材料方面,根据市场需求,淘汰沥青油毡的内容,加强SBS、橡胶改性沥青卷材与高分子聚合物卷材的教学;在保温隔热材料方面,在介绍EPS、XPS、PF、PU板的基础上,对比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无机保温砂浆、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及矿渣棉、岩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在吸声、隔声材料方面,掌握不同场合对吸声、隔声波段的不同要求[6]。

2.绿色智能化土木工程材料。在绿色材料方面,以介绍目前我国正在开发的和已经开发的绿色建材和准绿色建材为主,包括以废渣类物质如粉煤灰、矿渣、炉渣、煤矸石等为原料生产建材;旧结构物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技术;以工业废石膏如脱硫石膏、氟石膏、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以废塑料、废橡胶及废沥青等生产多种土木工程材料。在智能化材料方面,介绍相变材料、智能皮材料,并利用上海世博会建筑介绍智能材料的应用。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点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利用实验课程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其经济分析意识。

(一)在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方面

以工程造价专业一个班学生40人为例,分为5组,每组根据已知条件以及配合比设计方法各自计算配合比,可自由选择添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机器搅拌或人工搅拌,要求成型混凝土试块,并按照和易性满足要求的材料用量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原材料用量,通过市场调查或询问得到原材料的价格,进而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直接工程费。鉴于实验的难度,两个组或者三个组可联合制定一个实验方案,费用的计算方法由教师给出,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控制材料造价的重要性。

(二)在水泥实验方面

造价作为一个以咨询为主的行业,从业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材料的辨别和应用。因此,在对比各种不同种类的水泥性能之前,应给学生介绍水泥的辨别方法,如包装上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红色字体印刷,矿渣硅酸盐水泥采用绿色字体印刷,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采用黑色字体印刷;要求学生通过性能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工程对水泥品种的要求;验证理论知识中学过的掺混合材料水泥的性能特点,并通过市场调查做出造价对比分析表。

(三)在砂、石实验方面

应重点强调材料的地域性。以河砂、海砂、山砂及标准砂的对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包头地区适合使用山砂而不适合使用河砂、海砂的原因,其开采和运输费用是如何计算的;若是可使用河砂,但须淡水冲洗降低其含泥量,此时的成本应如何进行控制;实验中应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行作答。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共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识点多且全面,在进行上述课堂内容和实验内容的改革后,课时安排更加紧张。因此,部分讲授内容转为学生自学,以撰写论文的方式考核其学习效果,包括水玻璃、特种砂浆、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沥青混合料的部分以及胶黏剂;部分实验内容转为演示实验,包括防水卷材实验、沥青及钢材实验。

总之,工程造价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根据行业特点,具体设置教学内容;跟踪材料发展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围绕工程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过程应体现材料在工程造价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杰,刘元芳.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7).

[2]李友群,刘勇健等.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实践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3][4][5]宋少民,孙凌.土木工程材料[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57-266.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与改革 篇7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历史,改革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1.1 工程造价与市场脱节, 带着明显的“计划”痕迹

首先, 国家编定的统一定额过程长, 更新慢, 变化小。其次, 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 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根据制定本省的定额。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 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事实上市场的供求变化和价格水平是瞬间万变的, 尽管市场具有流动性, 各地区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的反映市场变化。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1.2 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

市场经济范围内, 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竟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竟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 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 试图“绝对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 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 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 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 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所有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 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平等因素。

1.3 工程招标投标中限制

采用最低价中标法目前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有形建筑市场, 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人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 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 明确招标投标方式, 审定各项工程评定主要方法, 而各地的评定标方法各有差异。例如:评审法, 合理低标法, 二次报价法, 议标法, 直接发包法。但有一共同点即招标确立标底, 报价受国家决定额标准的限制, 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中标者。而理论上最优, 实际中可行的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 未能全面推广应用。因而在招标投标中, 投资成本偏高, 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 操作过程人为复杂化, 招标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无法降低, 同时还使施工企业安于现状, 不图进取。

1.4 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总体素质急待提高

在国际上,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有八十万之多, 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是套定额。甚至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仍是如何使用定额, 如何套单价等等。因此大部分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知之甚少。在建筑企业甚至流行这样的话语“赚钱不赚钱, 全靠预算员”, 由此可见建筑市场中暗箱操作, 不正当竞争, 层层转包丁程, 偷工减料的混乱局面也就在所难免。

2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

20世纪50-70年代, 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建设产品价格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 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 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 但形式虽变, 内容实质照旧。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90年代初, 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 企业自主报价, 竞争形成价格, 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 指导价, 竞争费。”的改革思路, 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 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建筑法》, 《价格法》, 《合同法》, 《招标投标法》的相续出台, 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 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 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1年初, 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 面向市场, 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 量价分离, 单项报价提上日程, 使材料价格有望走向市场化, 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 变为指导性。

3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配套措施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涉及建筑市场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必须在有相应配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 积极稳妥地进行。

3.1 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 改变管理方式

首先, 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应加以明确,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 应该是全面的、专业的、深入到建筑市场造价范围内各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去, 它与主管合同立约前负责招投标的管理部门是相辅相成的, 台前台后协同管理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 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就目前状况看,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 市场运作机制发育还很不完善, 放开价格, 由市场定价还须相当一段时间。但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定额, 它要变、要改、要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

当前定额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动态管理上。继续完善价差调整管理办法, 定期发布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 还可定期发布实际工价水平, 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装备能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价差调整管理办法, 定期发布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 还可定期发布实际工价水平, 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装备能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 参与市场竞争。今后造价管理部门更多要做的工作是对政府发布的价格政策的解释, 协助政府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统一分部分项名称, 统一计量单位, 使承发包双方在工程量计算方法上有统一的术语和内涵的理解等等。

3.2 建立市场行为监督保障系统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 而是法制经济。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 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 依法制止垄断和种种不正当竞争, 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 发挥调节作用, 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3.3 加强对造价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管理

咨询中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建筑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服务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兴行业, 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咨询人员素质差;二是业务行为不规范;三是不公平竞争比较突出;四是咨询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竞争激烈。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理顺体制, 加强领导。向有关部门讲明造价咨询工作与工程造价管理密切相关, 是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宣传造价咨询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强调建设部门对造价咨询业的统一归口管理。二是健全法规, 加强治理整顿。应按照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严格执法, 使不守法者没有市场, 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积极培养咨询从业人员队伍, 提高业务水平。结合我国资格证书制度, 大力推行执业资格认证, 加强从业人员业务考核, 恪守职业道德标准, 力争使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大提高, 逐步从单一的预结算编审走向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改革趋势 篇8

1、建设工程造价改革的功能定位

(1) 有利于投资计划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仍需要对投资规模进行宏观调控,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 对工程设计总概算的审批制度仍将保留, 因此这一计价模式应对此提供较为准确的计量方法和途径。

(2) 有利于工程建设招投标中价格的比选。在工程招投标比选中, 计价改革模式作为各招标统一遵循的模式, 工程投标价计算分项, 各分项所包含的内容均一致, 进行价格比选评标就有统一的依据。

(3) 有利于造价的控制。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 对工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以及各个阶段对各种可选择的实施方案进行比较优选时, 使用统一的计价准则进行计价, 就比较容易得到正确的抉择。

2、建设工程造价改革的原则

(1) 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统一。如果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不统一, 那么对于同一工程计算出的工程量就会出现差异, 这样配上单价算出的工程造价就会不一样。有了统一的计算规则就能在工程造价计算中共用同一评议来讲话, 有了统一的度量衡。

(2) 工程计量的分部、分项、子目的划分合理。分部、分项的合理划分可以使工程分包时价格明确, 便于进行总投资控制;子目的合理划分可以使工程发生变更时计价清晰明了。

(3) 计价模式管理动态化。由于技术进步, 工艺的改进、新的施工方法的采用会使原先测定的实物量消耗发生变化, 通过动态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 可以保证计量符合实际。

二、建设工程造价改革的方法

1、对预算定额量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定额工程造价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传统的预算定额的量价合一的形式就不适合新形势发展要求。这里的量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生产单位合格建筑产品所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 由于定额中的“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 经过科学地计算, 总的来看, 还是比较准确的。这里“价”是指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单位价。从定额中的量价来看, “量”比较稳定, 它主要受生产力的制约, 而“价”波动性则较大, 它主要受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 因此, 在定额中应将量、价分离, 定额中只规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 单位建筑产品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 而单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价格则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变化因素的关系所形成的市场价格政策格来确定。

改革后的定额已赋予它新的含义。原定额对于构成要素价格不能调整, 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行的。改革后引入了代号, 当报告期人工材料等价格发生变化时, 随时可以变动, 并以计算机辅助, 迅速计算出调整后的预算价值。同时, 改革后的定额, 可以解决量、价分离后存在的问题。同时为政府对造价实行宏观管理, 测算工程造价指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办法

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关健是要解决工程量计算规则和项目划分问题。工程量计算和项目划分是计算单位工程造价的基本环节。改革后应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 统一项目划分, 统一计量单位, 统一项目编号。工程量计算主要以图纸的净值计算。

工程量清单报价解决了总价中标存在的问题和重复劳动。目前编制标底、投标报价均为总价中标。按现行作法, 统一的图纸, 统一的定额及取费标准, 正常情况下两者的总价应该是一致的。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存在工程量与单价的错误交织在一起, 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报价的水平。因此, 业主在发出招标书时, 应提供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的工程量。施工企业按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报出单价, 汇总后形成单项工程报价。施工企业在报价时可以不计算工程量, 对于工程量的差错, 工程实施过程中允许调整。

3、规范工程计价程序, 满足不同的计价要求

在现行体制下, 工程计价既要满足业主编制预算, 又要满足承包商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又可分为直接费、管理费、利润、税金分项计价和综合单位计价两种。这就涉及到计价的基础——定额的编制方法。定额的编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工料单位估价法, 另一种是综合单价单位估价法。工料单价单位估价法适用于分项计价, 综合单价单位估价法适用于综合单价计价。改革后的作法:定额按工料单价单位估价法编制, 综合单价的报价方式在工程计价程序中加以解决。

4、明确不同类别投资主体的造价决策权和价格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以市场形式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为适应这一要求, 明确不同类别投资主体的造价决策权和价格形式。

首先对于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建设项目,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国家执行的是一种严格的计划管理, 以保持一个合理的投资规模和速度, 而且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都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建设项目。因此, 这些项目造价的决策权在国家, 价格形式采取政府发布价格信息、价格指数和造价管理办法。

其次, 对于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建设项目。由国家投入一部分资金的, 实行宏现指导下的市场价格。完全由企业自等资金的, 价格决策应由企业决定, 实行市场价格, 即由甲乙双方在定额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自行商定。

再次对于私营、“三资”企业, 由于这些企业作为投资主体,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推承担风险”的原则。这些企业有价格决策权。业主与承包商按照市场交易规则确定工程造价。

三、结束语

在国家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 在国家各种投资建设项目存在着严重的“三超”问题的今天, 我们的确急需开展对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方法的研究, 以解决国家的急需和提高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因此, 选择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思路研究 篇9

一、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市场经济具有法制属性,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必须结合法律依据所开展。因此,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对法制建设进程加以推进与完善, 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方面面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工程造价管理贯穿落实于建筑工程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结算审计的方方面面, 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与基础所在。但目前我国尚缺乏一套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规范来作为约束条款。导致造价管控中包括计价依据、计价方法、以约束激励机制在内的关键问题相对滞后。

除此以外, 现行《建筑法》作为建筑工程建设领域的核心, 尚未引起工程造价管理的高度重视, 而是以“质量安全”作为笼统概括。针对这一情况, 建议在后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 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法律制度作为调节管理各方行为的核心手段, 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相配套的法规制度, 引入行业自律机制, 使工程造价更具规范性与法制性, 从而使工程造价的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均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造价计价行为能够有法可依。

二、及时更新工程造价管理理念

重视对工程造价管理理念的更新。简单来说, 就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当中, 以现代化且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为依托, 多方面、多角度的入手来考虑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造价失控问题。并根据对造价失控问题的分析, 作出最佳的选择。除此以外, 还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充分且预见性的分析。例如, 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受到了突发性的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或施工期间突发性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根据对施工项目风险因素的预计与分析, 做好抵御相应风险的准备工作。下图 (如图1所示) 给出了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进行革新的基本结构与思路, 按照图1所示方式能够明确如何纠正建筑项目设计方案中造价数据与实际施工中造价数据存在偏差的问题, 最终形成更加有效的造价管理形式与结构。

三、树立全过程造价管理意识

与进入正式施工环节后的各个阶段相比, 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工作人员的广泛重视。但实质上,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水平对工程项目整体造价管理与造价控制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加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在降低造价, 提高成本效益方面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而为了使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得到重视, 最关键性的一点就在于引入全过程管理意识, 例如, 在工程设计阶段, 在选择设计单位时, 推行招标制度, 从而在普通单位中选择较为优秀的单位。在工程设计中, 造价咨询机构需要与设计单位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 明确规定工程项目设计单位以及具体设计者与工程造价之间的责任、关系, 杜绝不顾工程造价、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的低质量设计。在价值工程理论的引导下, 设计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分析工程功能并对相关责任进行分解, 合理剔除多余功能, 综合考虑材料选择、设备选型、功能实现、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因素, 尽全力达到最佳功能-造价比, 得到造价有限且功能最佳的设计方案。

四、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现阶段, 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地区都展开了对辖区范围内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建筑行业相关企业同样在本范畴内。一些地区还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纳入诚信信息管理系统的范畴当中。在这一背景下, 如何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进行管理成为了造价管理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从改革工程造价管理思路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对企业和执业人员执行计价规范、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管, 对不良行为进行记录, 建立统一、公平和透明的工程造价环境。

五、结束语

建筑领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难度大且涉及面广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下, 建筑领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是非常复杂与艰巨的。为了更好的适应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要求, 达到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目的, 就需要结合实践经验, 对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思路进行不断发展与革新, 从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制度, 及时更新工程造价管理理念, 树立全过程造价管理意识, 以及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这四个方面入手, 以更好的促进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乃新.试分析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工程组价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2) :369-369.

[2]张莲敏, 张荣.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对比与差异分析[J].建设科技, 2014, (12) :80-81.

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改革 篇10

关键词:定额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市场定价

我国工程造价的确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量”、“价”合一的定额计价模式。建设工程定额是我国工程建设承发包计价、定价的法定依据,是一种相对固定的静态模式,适用于工、料、机价格比较稳定的计划经济时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以及协调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等。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我国建筑市场机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定额计价模式由于其不能很好的反映市场价格变化而显得滞后,有悖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环境的要求,不利于我国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国际通行的计价做法,是一种市场定价模式,在我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提高国内建设各方主体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1 土木建筑工程定额计价模式的回顾

1.1 工程定额及定额计价模式

工程定额是工程建设定额的简称。工程建设定额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单位合格产品上人工、材料、机械、资金耗费的额度。这种规定额度反应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条件下,完成工程建设中的某项产品与各种生产耗费之间特定的数量关系,体现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的社会平均合理水平[1]。

定额计价模式,一般是指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全套施工图,以国家和地区有关部门公布的工程预算定额为主要依据,由造价编制者按照规定的计价程序和方法计算的工程造价。这样形成的工程造价基本上属于社会平均价格,不能反映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平竞争。[2]

1.2 建筑工程定额计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定额中规定的消耗量和有关施工措施性费用都是按社会平均水平的原则编制的,以此为依据形成的工程造价基本上也属于社会平均价格。按照招标投标竞争定价的原则,这种平均价格可作为市场竞争的参考价格,但不能反映参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消耗和技术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公平竞争。

2)现行的建设工程定额,基于满足事先确定工程造价的需要,一律予以固定化,测算速度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也与定额的稳定性要求相悖;列入定额和信息的材料种类难以适应品种繁多的建材市场,材料的定价也与同类同品牌材料的价格差异性较大;同一项目由不同企业实施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等实施,管理成本不同,材料、人工消耗也不同。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动态节奏是现有定额计价模式的最大缺陷。

3)定额的指令性过强、指导性不足,主要体现在施工手段消耗部分统一得过于死板,把企业的技术装备、施工手段、管理水平等本属于竞争内容的活跃因素固定化了,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发挥。

4)量、价合一的定额表现形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管理的要求,难以就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的变化适时调整工程造价。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投资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多,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是价格决策的主体,并应根据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其产品的价格。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充分的定价自主权,单一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定额计价方式已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3]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发展

2.1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编制和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拟建工程的施工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考虑风险后自主报价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反映工程实体消耗和措施性消耗的工程量清单,并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供给投标人,有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的计价方式。[4]

2.2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1)符合我国招标投标法的各项规定,符合我国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原则,真正实现通过市场机制决定工程造价,是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产物。工程量清单计价均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中包含了工程直接费,工程间接费、利润和应上缴的各种税费等,其中“工程直接费”可以理解为定额中的直接费。

2)报价的项目构成有利于项目的实施与控制。通过制定统一的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工程量计量规则和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规则,达到规范计价行为的目的。

3)工程量清单计价要求投标单位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实力报价,并逐渐推行最低投标中标法,从而打破了工程造价形成的单一性和垄断性,呈现出有高有低的多样性。

4)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投标单位只对自己所报的成本、单价负责,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

5)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对造价影响一目了然,有利于业主对造价的控制[5]。

3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定额计价模式的主要区别

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时也体现出这种计价模式的优点所在:

1)主要计价依据不同。

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计价依据主要是图纸、政府部门公布的消耗量定额和价格信息;在清单计价模式下,企业的投标报价则根据企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或参照政府部门发布的社会平均消耗量定额编制。

2)合同价格的调整方式不同。

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合同价格的调整方式主要有:变更签证、定额解释、政策性调整;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一般情况下单价通过招标中标价的形式体现,一旦中标报价作为签订施工合同的依据相对固定下来,减少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调整活口。

3)编制的主体不同。

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建设工程的工程量分别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分别按图计算;而在清单计价方法中,工程量由招标人统一计算或委托有关工程造价咨询资质单位统一计算,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根据自身的技术装备、施工经验、企业成本、企业定额、管理水平自主填写单价与合价。

4)表现形式不同。

采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一般是总价形式;而清单计价模式采用综合单价形式,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工程量清单报价具有直观、单价相对固定的特点,工程量发生变化时,单价一般不作调整。

5)两种模式体现了我国建设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定价阶段。

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阶段的工程招标投标价格由国家给出一定的指导性标准,或工程价格直接由国家决定,体现出在国家宏观计划控制下的市场有限竞争;而在清单计价模式阶段下,工程价格是在国家有关部门间接调控和监督下,由工程承发包双方根据工程市场中建筑产品供求关系变化自主确定工程价格,反映了市场定价阶段[6]。

4 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后,将有国外大的投资商进入中国来争抢我国巨大的投资市场,我们同时也可以利用入世的机遇到国外去投资和经营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取向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又是价格改革的中心,因此在造价管理改革中计价模式的改革首当其冲。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承发包市场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的一项改革性措施,也是我国工程计价模式与国际接轨的一项具体举措,我国建设项目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也是大势所趋,所以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价格的机制是工程造价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和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杨会云.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投标报价[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3]宋振华.土木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一点通[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

[4]廖小建,杜晓玲.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快速编制技巧与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李宏扬.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投标报价[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造价改革 篇11

关键词:工程造价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187-01

1 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4】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一系列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十一五期间国家先后建成100所示范院校,在十二五期间还要建设100所骨干院校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引领全国高职院校改革。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纲要》中我们看到,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为2826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3300万人,而1990年新生婴儿约为2354万,2000年新生婴儿约为1397万,高考适龄人口的大幅下降使高职教育面临比较危险的生源危机。作为高职院校必须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改革的途径

2.1 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举措,而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教育专家、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理事、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指出:高职内涵建设的主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抓手,专业建设是平台,人才培养方案是操作指南。可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以教学为中心,扎扎实实地推进职业教育,推进专业建设,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使学生养成一个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和评价能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工程造价专业每年派教师到现场进行调研和毕业生跟踪,定期召开专家论证会,校企共同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优化,使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对接。

2.2 课程体系改革

以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教学项目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校企共同构建项目化的课程,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2.3 课程内容改革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将造价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构建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将施工一线出现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三大要素:师资、方法和环境。

3.1 具有教学素养高、职业能力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在当前高职教育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肩负很重的责任。工程造价专业应以提高“双师”素质为主线,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落实两个“双配制”,即技术人员+教师、现场岗位“双配制”,使教师在参与生产经营、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活动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教师+技术人员、课堂教学“双配制”,技术人员承担课程,拉近教学与生产的距离。打造一支与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教学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学团队。使教师成为既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根据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成为真正的导演。

3.2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甚至比专业能力更重要。作为教育者,要深入思考到底课堂教学要追求什么?是追求教师讲授多少?还是学生学到多少?很显然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后者。教师在吃透教学目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按照大脑记忆规律,读过的仅能记住10%,听到的能记住20%,看到的能记住30%,看和听加在一起能记住40%,自己讲述的能记住70%,自己做过的能记住90%,因此教师应结合课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如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中工程管理目标这部分内容可采用扩展小组法,第一步:给出一定时间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工程管理的目标并记录答案;第二步:两人合作,找出共同的答案;第三步:四人一组,寻找小组的公认答案;第四步:在大组中讨论出最适宜的答案,并在展板上展示;第五步:每组抽取人员做汇报。在这种方法下,学生们兴趣浓厚地自觉查找材料、积极主动思考、团队沟通协作,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全面规划。另外在各种教学方法中应强调先个体学习,再团队协作,并使学习成果可视化,使学生有强大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课堂鲜活起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3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实验实训条件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环境,建成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实验、实训室等教学设施,满足学生操作实训、动态示范教学的需要。按照施工企业的工作情境营造课堂教学环境,按照企业岗位规范管理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实训项目,将真实的项目或案例变成课堂内容,让学生学习的同时感受职场氛围,了解企业文化,关注行业发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造价改革 篇12

首先,学好专业课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素质。据相关调查统计,高职的学生中,约30%的学生数学基础尚可,约40% 的学生勉强具备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约30%的学生缺乏最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学生普遍不喜欢数学,学习专业课也就力不从心了。其次,高职的数学教材也是统一的,没有考虑各专业所需。数学教学的进度与专业课内容不协调,经常出现专业课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学生要么已经遗忘, 要么还没学到的问题。第三,高职数学教师缺乏对专业课知识的了解,也很少会将专业问题引入数学课堂。而专业课教师也缺少与数学教师的沟通,有的会在专业课教学中花大量时间来给学生补充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的遇到数学知识则含混带过,学生始终不知其所以然。

二、改革所采取的对策

1.确立数学为工程造价专业服务的思想理念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一些以操作为主的施工员、制图员、造价员、测量员等工作。因此,在一些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上都认为学好专业课就行了,没有认清数学对专业课的影响,忽视了对数学的重视。加上高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没打好,学习数学无兴趣可言,导致了大部分学生轻数学而重专业课的现象,表面上看似乎对专业课有利,其实不然。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能合理、有效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工程造价专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要认清数学课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的关系,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及现行的教学方式,牢固树立数学教学为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服务的思想理念。在确保数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对数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制定适合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切实做到数学课教学为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服务。

2.整合数学教学内容与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内容

从历届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数学与专业脱节的现象很严重,数学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数学课讲授的是纯数学理论知识,很少会引用工程造价的专业实例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服务性。另外,数学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合理,没有考虑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当专业课上要用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时,学生要么还没学过,要么学得太早而联系不上,根本就谈不上应用了。为了适应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的需求,教学中尽量实现数学课与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融合。专业课教师负责将所任学科涉及的主要数学知识点加以整理,并标注讲授时间,必要时还可将相关的专业问题作为教学资料提供给数学教师,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将其创设成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的讲解,体现出数学的专业背景。在授课过程中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加强知识应用的实践环节教学。这样,学生也能亲身体会到数学与专业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数学教师加强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的学习

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中,“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和“建筑力学”与数学的联系最为紧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与数学也有很多联系。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计算功底,根本无法深入学习,这会大大降低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做到有的放矢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针对专业所需,在全面熟悉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地实施课堂教学,把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我校任教工程造价专业的数学教师均毕业于数学教育专业,大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可说是一无所知,对于把握工程造价专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规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数学专业,而应该加强对专业课的学习,数学教师只有对工程造价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专业课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 而专业课教师也只清楚自己所任课程需要的数学知识,并不了解该知识点在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细节及所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应该和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师多交流、多沟通,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根据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 合理地制定适合工程造价专业的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数学教学服务于专业课教学。

4.确定专业化的数学课程内容

与工程造价专业相适应的高职数学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尺度”的原则,构建数学课堂的内容体系。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从第二学期开始陆续开设的,数学知识主要集中在最初开设的几门专业基础课中,以“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施工组织设计”尤为突出。主要涉及以下数学知识点。

(1)基本运算 。“ 建筑力学 ” 中根据平衡条件求解约束反力, 涉及到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 建筑工程测量 ” 中涉及大量的三角函数运算及勾股定理; “ 施工组织设计 ” 中的劳动力需要计划 、 流水施工组织和确定工期,施工方案选择中价值功能系数的计算等,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运算能力 。 故基本运算这一块不能忽视 。

(2)图表类。函数图像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量较大,如“建筑材料”中土的密实与压实功的关系、低碳钢拉伸过程中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图、“建筑力学”中直梁弯曲时的剪力图与弯矩图等,这些图像涉及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表格类的计算主要出现在“建筑工程测量” 中对测量数据的整理及在“建筑工程概预算”中“计价表”的认识与使用等;另外,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还出现大量的横道图。利用图表分析问题,可以使很多专业问题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3)微积分。微积分在工程造价专业学科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用导数和微分计算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切线模量、变形模量,计算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受拉力作用的钢筋截面面积,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等。

(4)几何知识。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的最基本专业素养就是良好的识图能力,不管是“建筑施工技术”还是“施工组织管理”或者“建筑工程概预算”都离不开建筑图纸,都要遵循图纸要求来落实任务。所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就成了工程造价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建筑CAD”利用Auto CAD绘图软件来绘制建筑平、立、剖面图,其中涉及的很多绘图技巧就需要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知识,这些几何知识都是学生必须要全面掌握的。还有,在有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还应用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网络计划等方面的内容,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及专业需求,对原数学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进一步完善数学教材,以便更好地为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服务。

三、结束语

高职数学课教学与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的关系紧密,但要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专业问题为背景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教学中体现专业课的特点,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求数学教师与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师密切配合, 花费一定的时间,投入一定的精力,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做好科研工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摘要:在高职院校,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不同于普通的高中数学,它服务于专业课,是有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必须的基础工具。就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很多专业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概预算等)的教学都和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数学教学如何定位才能更好地为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服务,是目前亟待探索的问题。

上一篇:学术指标下一篇:大专院校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