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

2024-10-20

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精选12篇)

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 篇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商业化的城市生活充斥在我们的周围。环境艺术设计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 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而动漫设计以平面二维、三维动画、动画特效等相关表现手法, 形成特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模式。两者结合在一起, 能够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氛围, 使人们易于接受。动漫因其幽默性、生动性从而在一些公共场所应用比较广泛。

一、动漫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在公共场所里面的应用

公共场所作为一个人群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 在环境设计当中是一个比较大的选题项目。如何让其所创设的场所让更多的人易于接受是设计的核心内容。除了自身的建筑要具备的基本功能之外, 还要有更多的让人们从精神层次能够感受到的内容。在物质日渐丰富的今天, 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成为了消费者追求重要部分。动漫设计与环境有机的结合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在一些巨型的影院, 往往会根据每一段时间播放的影片的类型不同, 而进行小范围的动漫主题设计。例如, 在影院播放影片《阿凡达》时, 影院根据影片《阿凡达》中神秘梦幻的场景, 在电影院入场处用动漫的手法设计出影片中梦幻的场景, 这样观众在进入影院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给观影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 在一些主题乐园中, 我们更能够直接感受到动漫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 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迪斯尼乐园。无论是建筑外形还是一些卡通人偶都是动漫设计的人物形象。当你在玩耍放松心情的时候, 除了感知到一种轻松的环境之外, 更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会让你充满欢乐和童真而流连忘返。我们可以看到, 两种设计方式结合在一起, 都起到了自身的作用并带给人们更多美的享受。

2、在视听语言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展示性的设计方式, 其目的是让人们感知到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因此, 如何全方位、立体式的呈现这种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平面二维虽然能够展现出设计的形象和内涵, 但相对于三维来讲在表现立体层次和带给观众的视觉效果方面就稍显逊色。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融合音乐、视频、特效的影视语言逐渐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展示方式之一。其中动漫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就主要表现在建筑漫游动画方面。按照我们传统的制作方式, 在对一栋建筑进行展示的时候, 无非是室内和室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周边景观分别用平面图示的一种方式予以展现, 带给观众永远是平面化的内容。从感知的角度来讲, 面对这个设计作品还仅仅只停留在想象的层面, 而不能融入其中。

而这种设计方式一旦与动漫设计结合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同样是这栋建筑物和景观, 运用三维制作方式和影视语言的技巧使人们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 用动态交互的方式对未来的这栋建筑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审视:可以从任意角度、距离和精细程度观察场景;可以选择并自由切换多种运动模式, 如:行走、驾驶、飞翔等, 并可以自由控制浏览的路线。而且, 在漫游过程中, 还可以实现多种设计方案、多种环境效果的实时切换比较。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 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它呈现的是立体的、360度全方位的景象, 再配上一些相对应的音乐, 除了能够完整系统的展示建筑空间外还能够带给观众别样的享受。因此, 在视听语言方面, 动漫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动漫设计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色彩

色彩不仅能够起到装饰的作用, 而且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 给人带来异样的感受。动漫色彩元素属于色彩构成元素中的一个分支部分, 在动漫艺术中, 色彩是很重要的元素之一, 除了表现事物的物理外观, 更传达某种情绪, 塑造某种美感, 营造某种氛围。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绪、情感、演染意境, 用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内涵。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人们的共鸣, 用色彩的语言给予人们生理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愉悦。

所以如果将动漫的色彩设计到影院、商场、游乐场、儿童房、幼儿园环境中去, 必定能在这一领域中起到特殊的设计效果。因此在将动漫元素与环境设计结合的时候就要特别注重颜色带给这个空间的影响。诸如在一些儿童活动的场所当中, 为了完美的呈现环境, 就要选用一些鲜亮活泼的颜色, 以满足儿童那种欢乐清新的心理需求。而在一些商场或者一些场所, 就要根据它要表现的氛围来选定合适的颜色。

2、造型

动漫造型因其具有夸张性和趣味性广受大众的欢迎。将卡通造型通过一系列场景的衬托能够让人产生如同进入一个别样的境界的感觉。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在一些娱乐场所, KTV、酒吧等等。例如在幼儿园的楼体造型设计中采用树形设计, 门窗位置自然的形成了树洞造型, 使儿童在进入这个环境中种被带入了童话世界中的感觉, 消除了儿童在进入一个新境中的陌生感, 拉近了在新环境中产生的距离感, 对儿童心理成长和发育起到了环境设计带来的良好作用。

另外, 我们在传递感情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有的卡通造型来表达。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童真, 这个不受年龄的限制。一个可爱、夸张的动漫形象是最能够激起人们深埋在内心深处的这份感情。因此, 动漫造型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通过动漫造型的设计可以体现不同的主题, 传达不同的意义。

动漫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独到之处和不可替代的设计元素但在现今的环境设计中, 可运用动漫元素进行表现的范围也具有它的局限性和客观性, 那么如何将动漫设计元素融合到我们的室内外设计中去, 并将将两者之间完美的融合就能够营造和创设出一种特有的氛围, 是现今环境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摘要:动漫设计是动画与漫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其灵活性和趣味性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和赞誉。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景观设计都是为了营造最佳的宜居环境。因此, 动漫设计在营造这种氛围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动漫元素为切入点, 探讨在环艺设计当中的应用, 为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探寻一种方式。

关键词:动漫设计,应用,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2]罗丹.技术与艺术的重逢—新媒体动漫的传播特质与发展态势[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12 (01) .

[3]郑轶.动漫在其它行业中的辅助性应用[J].艺海, 2011 (10) .

[4]马良.论动漫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J].辽宁建材, 2011 (03) .

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 篇2

关键词:现代艺术;格罗皮乌斯;康定斯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而这个运动包括了绘画,雕塑,设计,建筑,首饰,服装,瓷器等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可以说是一次艺术全运动,对于艺术史是空前规模的。就在这次艺术运动中,出现很多知名的艺术家,享誉世界。

一、现代艺术的分类

现代设计包括范围很广,大致可以分为:

(1)工业产品设计。包括交通工具,机床,电器,家具,加工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处理。

(2)视觉设计。像标志设计,商品宣传设计,电视电影设计,印刷美术设计等。

(3)环境设计。如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庭园设计,都市设计等。以上三点的设计是互有关联,互相综合的。现代设计是应用各种工业原料,应用一切科学手段,材料学,人体工程创造和制作能纳入工业生产轨道的美和用的设计。

二、格罗皮乌斯和康定斯基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与贡献

在20世纪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包豪斯艺术设计,在其宣言中提出了让纯艺术的艺术家们和普通工匠们联合起来进行艺术创作,而他们结合的新产物就是建筑。确实如此,建筑其实就是造型艺术的衍生品,许多在绘画史上杰出的大艺术家们,都在建筑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把绘画艺术与建筑结合起来,正如米开朗基罗一样。文艺复兴建筑如此辉煌,得益于当时的社会平和。到了20世纪,包豪斯设计艺术的出现,现代艺术从此又达到了新的平台,使艺术领域更加广泛,不再限制人们的原有思想。格罗皮乌斯对包豪斯的设想当中,他的其中一个思想非常的重要,可以说从本质上讲,美术和工艺不分家,只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艺术活动。包豪斯艺术没有明确的局限性,从而出现了像康定斯基,克利,穆希这些艺术家。包豪斯艺术大胆创新,思想前卫,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下面说说大艺术家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在包豪斯艺术教学中对几何形状的精妙运用,极大的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语言,但他一生的57件艺术作品被德国纳粹没收。康定斯基一生艺术多变,经历了不同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的特色,印象派,野兽派,抽象绘画他都有所了解并且尝试,后来经过多变,从单纯的点线面的模仿尝试到后来的在二维平面上的几何概括图形,他在绘画上的一句名言是:客观物象损毁了我的绘画。如果要进行写实具象描绘,就必然放弃心灵上的自由描绘,由于他生活在包豪斯艺术之下,所以他放弃了写实手法。而蒙德里安,他主要是进行抽象创作。他在画布等二维平面上进行色块,线条的几何图形的组合,从而达到视觉平衡,逐渐确立自己的抽象画风。蒙德里安是抽象集团的中心人物。他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超越感。蒙德里安的这种独特的画风,对于后来的艺术设计,特别是运用色彩和线条的组合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进行现代运动的设计师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最终得出反对装饰风格的纯几何形式。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他们强调一种单一的现代运动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现代材料和工业生产技术,以原色红、蓝、黄和圆形以及方形为基础形成纯几何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现代设计也被称为国际风格。这是因为这一新方向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予以的美称。包豪斯设计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国内设计师学习的地方,尤其是艺术家康定斯基的几何抽象绘画作品,比如色彩的运用,线条的位置摆放,线条的粗细对于设计画面的影响,还有颜色面积的大小对于作品平衡起到了什么具体作用,这些看似不是很重要,其实对于好的设计作品确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些也是现代艺术和艺术设计之间的桥梁。

三、科学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科学和艺术就像是亲兄弟一样,他们不可分割,他们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便利的生活环境.世界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而这些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引起的人们行为,观念上的改变,也对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的科技使得如今的艺术家能够以交快的速度完成一些前辈们所无法完成,甚至不敢想象的大型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渐渐脱离了传统艺术的审美标准,变的越来越快速化,机械化,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要借助当下的一切有利条件,创作出更美好的艺术作品,那将会是人类在艺术领域的新的高度,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张邦兴.中外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 篇3

关键词 模型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三本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兼顾着教学与实践的双重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模型设计的整体策划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如何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模型设计的创新,对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近似专业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基本都有部分与建筑模型设计相关的课程,但总体上课时不多。在我校则把该门课程定位为专业选修课,作为拓展学生能力的一门课程,鉴于课程的性质问题,学校没有投入大量资金组建模型实训室,对其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研究则更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侧重于模型制作本身,让学生直接搜集些效果图,然后将效果图以模型的形式制作出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难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另外由于模型实验室设备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很多想法无法在模型中很好的表达出来。因此,针对目前三本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 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实践与探索

2.1 改进传统的教学思维

国内的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制作过程轻设计环节的状况。这个问题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在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教学中,虽然认同模型推进设计的思路,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设计阶段忽略了模型的制作,就是模型制作仅仅用于设计成果的表达,没有真正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在国外设计教育中,会较早地对模型课程加以重视,灌输给设计转化为模型,通过模型的初步制作发现问题再更好地优化设计这样的一个观念。在欧美等许多国家的艺术设计课程中,都非常重视模型的运用,模型甚至就像草图一样作为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改变重制作过程轻设计环节的状况,注重对模型设计环节的引导。

2.2 加强模型实训室的建设,考虑成立模型设计工作室

针对我校模型实训室设备不足的问题,引入了模型制作的先进设备,如激光雕刻机、切割机等。同时可在实训室的一角建立模型设计材料展柜,展示各种单体模型材料以及优秀学生的模型设计作品。通过先进工艺设备的引进,学生的模型制作能力有所提高。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考虑成立模型工作室的形式,可在外适当接一些实际的模型工程,让学生多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来。

2.3 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渗透

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模型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渗透,将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与我校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环境艺术手绘效果图表现、公共环境设计、环境小品设计、植物配置设计等课程的结合,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专业基础课程的运用。通过专业设计课程与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结合,推进设计的进程并深化设计,然后再通过设计指导模型的制作,模型制作反过来优化设计的过程来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作用。由于目前国内模型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课时设置比较短,针对此现状,通过结合学生在前期的专业课程中做好的设计方案,将方案深化并制作出设计模型,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在短期内无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的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将学生的设计转化为模型的过程中,再一次去进行深入思考而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2.4 对模型制作过程进行优化,增加“纸模”环节

由于模型制作材料的专业性,建筑模型课程的制作费用比较高。一方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增加了“纸模”制作环节,即在最终制作出模型实物之前,要将设计以实际模型制作比例先用硬纸或卡纸制作纸质模型,通过对纸质模型的修改及优化,最终确定了纸质模型后,再利用模型专用材料制作出实体模型。在增加了纸模环节后,学生改变了以往浪费模型专用材料的问题,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制作,组员之间再进行分工合作,不仅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结语

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 篇4

从宏观角度来看建筑结构是一个人与自然交互的结果, 而建筑设计就是即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 又最大限度减小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设计过程中人的需求是源动力, 推动这设计活动的进行, 也决定了设计活动的主基调。从人的角度来看, 建筑是自然的一种粉饰形式, 设计只有具有某种足够打动人的风格才能获得人类的青睐, 因此, 在规划上要有相互协调、相互妥协的过程。并且, 建筑逐渐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

2 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工作要设计出建筑物本身的优美形态, 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是要设计出建筑物本身的优美。此外, 还要将设计的理念可以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持平衡, 促使改善城市的整体面貌。绿化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绿化设计工作做的比较出色的化, 可以创造出十分优美和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建筑在设计上还要突出环保性能, 将环保与艺术充分的结合起来。建筑设计的生态环境艺术, 是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作品时, 必须要坚持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平衡发展的观念。

3 环境艺术设计

(1)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 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 海洋, 土地, 矿藏, 森林, 自然遗迹, 自然保护区, 城市和乡村等。

(2) 什么是“环境艺术”。环境艺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范畴, 主要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总体空间规划和具体的艺术构造综合设计。例如:环境设施设计、空间装饰设计、造型构造设计、采光布光、审美功能设计等等。环境设计是一种艺术, 它范围十分广泛, 也更富有感情。环境艺术的具体实践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力。环境艺术可以赋予环境更多丰富的视觉体验, 这种装饰可以使得人与环境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 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学科, 它是二十世纪在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 通过科学、经济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后的一种产物。环境艺术设计把具体的建筑实用功能和人们主观的审美功能, 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筑本身十分注重处理自身环境的关系, 这也决定了建筑师和设计类的艺术家有各自不同的分工领域, 也暴露出了各自才智缺憾。比如建筑师侧重建筑为的具体的功能性的使用, 而艺术家侧重对建筑物美的设计和完善, 但是要将两者有机的完整统一起来, 才能使得环境艺术完美。环境艺术创作者, 需要具有综合的设计能力, 要寻求“景”与“情”的合理统一。景主要是指自然或是人文景观, 通过改造, 可以使环境融入到具体是事物当中去。它不啻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直观的表征。环境艺术拥有非常的丰富信息和内涵, 这也是期存在时限比较长久的主要原因。环境艺术在设计时, 设计师们应该对投入设计和创作的情感, 烘托民族的风格把设计和创造的意境升华到追求环境的情调和协调之中, 体现设计的独特个性。

4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是两种微观概念, 二者统一于人类对环境的需求之下, 从社会和设计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人类对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都同样热切。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人们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环境下, 人们开始不再满足于建筑物内部一隅的环境,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呈上升状态。也就是说人们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建筑物内, 开始对建筑物周围的配套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要求建筑物应该与其所述的大文化环境和小生态环境保持一致。这一方面的典型是城市绿地系统, 其本身是城市内部位移的生态基础设施, 能够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同时也与整个城市的文化基调保持一致, 影响并丰富了周围建筑物的设计风格。

4.1 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其对于现代建筑的功能及美观也逐渐的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人们在现代生活的条件有了很明显的改善, 那么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审美的要求, 自然也会慢慢的提升上来。所以传统的设计模式根本不可能满足现代人已经增长的审美艺术的需求。现代人对建筑环境的功能和设计要求只能是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所以, 现代建筑在设计, 就要充分将建筑所处的综合环境作为重点的考虑因素, 将具体的环境建筑和其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充分的结合。

4.2 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的关系

陈设艺术包含在空间范围内。将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有效地结合, 对建设的实用性及审美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单纯脱离了陈设技术, 那么空间就没有审核意义。对建筑实用价值的物品或是观赏价值的设计, 要针对物品的设计和挑选上将建筑设计和陈设艺术进行有效地结合对实现建设使用性及美观性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3 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领域, 生态环境概念是二十一世纪才兴起的新概念, 具体而言生态环境是指由建筑周围生物物种和其所属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这一生态系统自诞生之日就维持这一个动态的平衡, 进而保证自己功能的正常发挥, 建筑物的参与客观上影响了这一平衡, 当建筑物带来的消极影响超过一定限度之后, 就会给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的灾难, 在生态系统毁坏后, 建筑物自身的使用和观赏价值也会大大降低。所以在新世纪, 建筑设计主体提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 主张在达成建筑使用目标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所以, 在建筑设计中, “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 建筑美要在整体服从生态环境的。建筑设计要借助环境的和谐布局, 营造建筑空间环境美的和谐, 到达完美的设计表现。

5 结束语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城市的建筑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是城市的灵魂。完善建筑配套设施, 将其环境的塑造, 对于人类聚居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 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我们也要充分的考虑如何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 这是人类与环境永恒的议题。

摘要:由于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 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建筑审美的需求, 采用多元化艺术设计语, 以此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使人们在审美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迎合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 艺术的追求, 寻找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参考文献

[1]欧阳可文, 倪文杰.浅谈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决策与信息, 2008, (09) :213.

材料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篇5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越来越重视,材料在环境设计中发挥着其独有的内在意义,他可以提供安全、美观、舒适等等,并且还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吟唱绿色材料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成为当代材料发展的一大趋势。

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的可实现性。没有材料的支撑,设计将永远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因此,对材料的认识,是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提和保证。包豪斯学校的教师伊顿曾经写道:“当学生们陆续发现可以利用的各种材料时,他们就能创造出更具有独特材质感的作品。”由此可见,设计师们对各种材料灵活而有效地应用,会让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材料在此也显得与众不同,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了材料在设计中的无穷魅力。

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任何功能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可感知的材料等体现出来,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正确的掌握材料,赋予材料以生命。材料分为两大类:基础材料和表现材料。基础材料是塑造空间的基础,是一个空间最基本得生存条件;表现材料就很丰富了,可谓百花齐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选材上应该坚持自己的本质观点,让材料自己去说话。在保证空间的前提下,材料应该是越少越好。

就室内材料而言,随着”轻装修,重装饰”的装饰风格和绿色生态设计理念的流行,软装饰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整个室内装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装饰材料是室内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充分的了解或掌握装饰材料的性能,按照使用环境条件合理地选择了所需材料,充分发挥每一种材料的长处,做到才尽其能、物尽其用,才能满足现代室内设计的各种要求。中国的建筑师自古就有用材得当的传统,尤其在木材和石材的应用上更是轻车驾熟。比如故宫、颐和园为代表的木建筑,不仅外形美观,更经久耐用;苏州园林更是用材高手的杰作。对石材的应用方面,赵州桥更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用材不在多,也不在新,重在恰当,尤其是在公共建筑方面,用普遍的材料设计出经典的作品,才见真功夫。著名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位于北京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时,内外墙装饰仅用了一种材料:意大利罗马洞石,其色调以米黄居多,使人感到温和,质感丰富,条纹清晰,促使装饰的建筑经常有强烈的文化和历史韵味,曾被世界上多处建筑使用,从这也能体现出材料的使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种变幻莫测、主体感极强的新型材料能够创造出同一种空间的不同的心理感觉。因此,材料是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只有充分的了解或掌握材料的性能,按照使用环境条件合理地选择了所需材料,充分发挥每一种材料的长处,做到才尽其能,物尽其用,这样才能满足环境艺术设计的各项要求。

高质量的建筑空间品质是一个优秀建筑师不变的追求,而建筑空间的表达依赖于各种建筑元素如建筑设计媒介、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结构技术、物理环境以及设备技术等。下面,就其中几种建筑材料就其艺术表达的特性作进一步的探讨。

1.石材

石材是人类建筑史上应用最早的建筑材料。石材坚不可摧的强度使得建筑的基石承受着千百年的风雨,仍然在现代建筑丛林中熠熠生辉。石材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许多经典佳作。

最早利用大块石材的建筑当数公元前2500年前后建造的埃及金字塔。古希腊人用石材留下的雅典卫城的庄严神秘,也让人对石材多了一份眷恋。现代建筑对于石材的表达有些微乎其微,但也不乏优秀建筑作品。隈研吾的石材美术馆是一个典型。

日本先锋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目标是表现不同材料的特质。在现代平常的设计手法中,自然材料是被当做表面石材来掩盖混凝土构造体,、木材、石头、台前等都想电脑效果贴图

那样被附着在混凝土表面。隈研吾用石材所缔造的空间与传统做法大相庭径。他用这种粒子的概念来表达材料。他想用石材创造水平的感觉,把石材厚重的感受化为轻盈的粒子。设计中水平延展的规律性空隙和之前的水·玻璃种格栅将光线进行细分以实现光线粒子化有着一定的联系,最终的作品变成了一个细化光线的容器。游离在石材美术馆的室内外,流淌的水片使得建筑有着一种漂浮的状态。

赖特的经典作品流水别墅,在材料的使用上,也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例外的是地坪使用的岩石,似乎出奇的沉重,尤以悬挑的阳台为最。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而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空间——崖隘。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

1. 木材

除天然石材外,木材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较早的建筑材料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木结构房屋构造的成就举世闻名。

我国古代木结构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建筑史上最主要的建筑方式,并且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木建筑营造的自然空间以人为本,以回归诗意人生为宗旨,空间注重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造就纯天然的感受。传统的亭台楼阁就传达着中国古典建筑空间里含蓄委婉的人文情怀。

苏州的拙政园有许多亭台楼阁如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尖山楼、松风水阁、远香堂等都是赏景的好处。白色的墙面和古朴的木材形成了对比,略微狭小的空间内或许会让颇多有人显得局促。而望去院内的精致,是沿着流水布置的亭台阁楼,均为木色,夹带的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渲染着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和宁谧淡然的空间氛围。园林空间虽然在人的认知上削弱了对木材建筑本身的感受,但却升华了身处其中的人的精神世界,空间品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现代建筑对于木材的表达显得不那么热烈。张永和的“二分宅”应该算是对木结构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另一种诠释。二分宅的结构体系是由胶合木框架和夯土墙组成,其间嵌有面向庭院景观的落地玻璃。由于两个厢房均有房间那么宽,而且大部分空间相互渗透、融合,因此就能够省去所有走廊而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平面。他用木材的质地,将房子打开,让群山环绕着三角形庭院一边,而房子则建在其他两边上。水也被引入了设计,他调整了基地中一条小溪的流向,使其能够穿过庭院并从剔透的入口休息处的玻璃地板下流过。2. 混凝土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种类很多,这里我想谈谈最熟悉的“清水混凝土 诗人”安藤忠雄在建筑设计中对混凝土的艺术表达。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他的成名作品是住吉的长屋。住吉的长屋是一个简单的混凝土方盒子,从窄窄的空间里挖出了一个室内庭院,让自然进入室内与人进行交流。安藤认为,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的立面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与自然地联系。他认为建筑史人与自然的中介。在长屋以后的作品中,他重复再现这种人与自然的联系,用混凝土方盒子在城市里建造另一个世界,让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大自然。

光之教堂是安藤的经典作品之一。他用纯粹的清水混凝土长条盒,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神圣的室内空间。当人们沿着城市街道进入场地以后,对这个封闭的方盒子产生

了好奇,沿着墙面转过一个15度的角,缓缓进入室内,教堂正面偌大的光十字就出现在眼前,牧师在光的沐浴下讲解着经文的字句,虔诚教徒的脸庞沐浴着上帝的光芒。我们会被这样充满柔和光线的虔诚空间所折服。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绝对的围合,创造出一片黑暗空间,与世隔绝的室内让光十字与外界自然地连接起来。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材料、几何形式、自然。材料是真实的,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者没有刷漆的木头等物质。清水混凝土是安藤建筑的象征,他用纯粹几何的方盒子,在建筑中导入抽象化的光、水、风,表达了城市中另外一个自然,一个被人工化的,建筑化的自然。

现代建筑对于混凝土的利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发展具有一定障碍,而钢筋混凝土在我国是利用最多的材料,如何在钢筋混凝土的材料中导入建筑中的自然该是其艺术表达的另外一种形式。

3. 玻璃

玻璃是现代建筑最常见的材料之一,提起玻璃,不得不提起上个世纪现代建筑的领袖人物之一——密斯。密斯对于玻璃在建筑中的艺术表达可谓达到极致。

密斯通过对刚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韵味和极端简介的风格。他的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密斯运用“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和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改变了20世纪的城市天际线。

位于纽约曼哈顿区花园街的希格拉姆大厦是一座豪华的办公楼,总高158米,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为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为幕墙,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得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华贵优雅,与众不同。希格拉姆大厦是密斯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的实现,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他充分使用玻璃以及讲求技术精美的风格,大大地丰富了建筑艺术。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初探 篇6

关键词: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025-02

建筑设计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每一个优秀的建筑无不包含着时代特征、人文艺术与建筑师的个人品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宅的商品化,人们对居住建筑环境质量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通过适宜的技术措施来提升建筑的环境品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创意和环境的适合性。创造出一个既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建筑设计是为完成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建设之前进行建筑物的平面、空间和环境的布局规划,处理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形象,是选择合理技术、先进构造方案的过程。当然建筑设计也是离不开文化、习俗及美学的,但它更多的指向实用,所以建筑设计是将精神物质化的过程。艺术设计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具有典型性的意识形态内涵,它包括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所说艺术设计通常是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借助于物质体现精神内涵,它最终的指向是意识形态。

从这一点看艺术设计可以包罗万象,它可以体现人们的精神、表达人们的心境、反映人们的追求,但这些都是寓于实物之上,因此艺术设计是将物质精神化的过程。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是建筑物与场地条件的融合,是在一定的场地条件下,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地域文化习俗的反应,通过协调建筑与环境关系,拉近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类的距离,从而揭示了场地的隐蔽性格特征。这种揭示可以是隐忍的,也可以是彰显的。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它是借助一切物质来改变或塑造环境,进而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追求、心境,建筑只是景观艺术的一个表现因素。换句话说其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它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作为艺术品它更注重的是它运用的因素所表现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美的理解与审视。比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厅堂中轴对称,序列关系,以及色彩和造型特点,使人一看到这样的格式就会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一看到黄色和故宫的太师椅,便会想到至上的皇权;一看到传统的大红灯笼,就联想到喜庆的节日气氛。

二、新时期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变化特征

(一)追求设计的个性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应该自始至终与周边环境和总体设计风格保持一致,更要追求环境艺术的个性,这是新时期对其提出的要求。在进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时,除了要求调整好建筑环境与空间的关系,把握好整体设计的风格与功能的完美结合之外,更要体现其主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为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各具特色,展示不同意境,将人间情感、自然科学、社会信息、审美情趣等因素综合在一起的,既有独特艺术风格又能表现艺术个性的环境艺术空间。因此,作为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历史文化古迹、异国风情、原始文化、海底世界、热带丛林、民族遗风、动物世界,等等,都是进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丰富的素材源泉。面对现今日趋开放的世界,要努力开拓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地寻找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从主题和灵感中寻求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

(二)突出现代科技技术

建筑环境艺术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首先,它涉及城市的规划、平面功能的划分、结构体系的确定、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其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科学的进步,在结构上和使用功能上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如今的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设计与以往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和大机器工业时代的设计方法迥异,高技术与高艺术相融合是信息社会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它也成为信息社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建筑师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和谐,以适应信息社会人们在智慧和情感上的需要。比如灯光是室内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试想爱迪生如果没有发明电灯,那么无论设计师如何运筹帷幄也无法使空间充满生机和感情。为此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要不断地融入以高技术元素为象征的艺术内涵。将高科技丰富的实用功能,不断地向高科技艺术空间推进和发展,使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

(三)回顾自然人性

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撕裂。首先表现在对人类情感与欲望的自然人性的撕裂,即现代科技使人成为被宰割的工具和机械,因而“回归自然”就成为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面旗帜。比如闽、粤、滇、桂诸省,往往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强调风向而不强调日照,不采取正南朝向,正体现了建筑艺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自然人性审美观。中国的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师很多也是从体现自然人性审美情趣的中国山水画中感悟出、激发出不朽的建筑设计作品的。比如云南大理石画面巧夺天工。被装饰建筑上、被嵌在桌面上、镶在红木镜框里、悬挂于高级客厅;桂林等地岩洞里钟乳石的照片被放大为宣传广告画;中国古典建筑的台基、柱廊、斗拱、飞檐、彩绘;苏州园林的人造山、水、亭榭构成的小中见大的意境;民间工艺品,如陶瓷、刺绣、蜡染,等等。这些都是回归自然的人性追求表现。

(四)注重环境的整体性

我们知道,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对每一个事物形象的把握,一般是通过对它整体效应的获得,而不会先去注意到细节形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返回到整体。建筑环境艺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是由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体组成的,每一种单元体在功能语意上都有一定的含义。这众多的功能体系巧妙的衔接、组合,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这就是环境的整体性。建筑环境艺术是由具体的设计要素构成,如空间、自然要素、公共设施、雕塑、光、色、质等。它绝不是各种要素简单、机械的累加结果,而是一个各要素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加强的综合效应,强调的是整体的概念和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对于环境艺术的“美”的评判,在于构成环境艺术要素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各部分“个体美”的简单相加。“整体美”来自于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和谐,当代环境艺术对“整体性”的追求,也就是环境艺术组成要素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浅析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趋势 篇7

首先, 在对室内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创造出一个符合生活工作、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环境, 而且要求环境要舒适、美观。正因为如此, 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要对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 要更加深入地对其室内设计进行研究, 最主要的是把人的主观情感与环境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然后在设计中表现出来。基于人们对于环境的美好希望, 室内设计在不断朝着更丰富的环境设计理念的方向发展。

然后, 室内设计逐渐的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设计学科, 在设计中他可以体现诸多学科的交织渗透, 这样可以使信息更快、更广地进行传递。

最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需求的改变, 这无疑对室内设计师是一个冲击和挑战, 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更高的素质、技能、知识以及更加丰富的室内设计经验、对环境有更加敏锐的感知能力等等。

因为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的发展进步, 室内设计与环境的艺术有了更新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注重自然, 回归自然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在纷繁复杂的城市中逐渐的向往、追求自然, 内心渴望在天然绿色的环境中去生活, 因此,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会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希望有田园的那种舒适的氛围, 正因为这样, 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设计师对“自然”在不断地进行研究, 为了创造出更好的“自然环境”。

二、追求艺术化

随着人们在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满足之后, 人们就更加地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 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就会要求其设计使整体的环境不仅要体现整体的美感还要求充满艺术的气息, 使创造的意境和周围的环境能够协调一致。

三、环境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在室内设计中通过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室内的一切都达到最佳的匹配效果, 从而创造出人们理想的空间环境来。对于设计的理念主要以环保为主, 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考虑材料的材质, 是否对人们的身体有害, 这就要选择有国家环保认证的材料以确保室内装修的第一关。

四、注重民族风情

强调现代化体现的是人们的生活质量问题, 如果不强调民族风情的话, 就会使室内设计缺少了传统、埋没了过去。因此, 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既要注重现代化, 又要注重传统。我们对待中国的文化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那么对于室内设计也一样, 我们在迎合现代需要的同时也要兼顾其设计的传统, 这样才会使室内设计发展的越来越好。

五、个性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们一直都在追求个性, 但是在大的环境下难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 例如现在的中国, 相同的社区建设、相同的楼房以及设施,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设计的手法将这一现象打破, 我们可以把声、光、色、形进行不同的搭配, 还可以运用不同的图案、玻璃镜面等对室内进行独特的设计和创造, 最终通过精心的设计, 达到个性化、独特的要求。

六、追求方便化服务

在发达的城市中人口都比较集中, 这就会产生服务的需求。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各国都更加地注重发展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例如火车站自动售票系统的使用、自动进出通道等设施的完善, 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这样一来就会使室内设计更强调“人”这个主体, 为消费者服务, 方便于消费者。

七、技术与情感相融合

将技术与情感二者相结合, 一方面体现了科技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首先, 我们要从人们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 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 使室内设计自然化, 充满人情味;另一方面是认真地了解业主的需求、习惯、个性特点等, 然后用心的进行设计。我们可以不运用理论, 但是我们不可以缺少思考, 我们相信更多的人们都只是追求一个舒适、温暖、有生活情趣的居住环境, 所以设计师要拿出高的技术、丰富的情感倾注到设计当中去。

通过对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发展趋势的分析, 我们会意识到,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与前进, 使室内设计会面对更多的挑战, 从而使室内设计越来越复杂化, 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 是对设计师能力的一种考验, 也是希望设计师拥有创造的精神、把握环境空间的方法与意识。同时, 关切业主对室内设计的要求, 将其需求的内容活灵活现的体现在设计当中远远好于那些抽象难懂的理论, 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最终给业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要坚持设计以人为本, 从而创造出人们更理想的、更向往的、更美好的室内环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随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甚至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朴晓博, 韩松涛.论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发展特点[J].才智, 2010 (17) .

[2]吴家骅.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发展中的中国环境艺术[J].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3 (01) .

[3]汪稼民.论室内设计中环境艺术的创新[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7 (09) .

[4]廖风华, 胡明娟.当前室内设计特点与发展趋势[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3) .

浅析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趋势 篇8

世界主要由三大方面组成:1.自然2.人3.社会。现如今这个社会, 已经从产品到环境, 生存到意识, 正如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但是西方是这样想:21世纪重要发展并不是这个主义或者那个运动, 而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普遍认同。

一、回归自然

在装潢设计时, 一些具体的细节也可能会勾勒出人们内心那种想家和复古的心情。现在的生活和一起不一样, 早就没有了之前的世外桃源, 也看不到安静的小溪流和茅舍, 如今代替的都是繁华的都市, 高楼大厦, 只有用名字和门派才能够认的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自然的一种向往之情, 每天喝优质的水质和对大自然的一种渴望。北欧那边的设计的灵感就是从这些方面而来的, 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 在装潢设计中带入田园的感情, 把色彩和材料都用的惟妙惟肖。这种“回归自然”上下功夫, 创造新的肌理效果, 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技术方法。

二、整体环境艺术化

随着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欲望都越来越高, 而不仅仅局限与表层的东西, 而是想越来越高的地方看齐。室内环境设计, 它是一门很深的艺术, 需要把握好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很多好的室内设计方案在整体结构上都是非常一致的。

那么, 人们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成长, 时间久了, 也会常常想起从前的那种生活, 当我们看到很多从前的生活的一些象征的时候, 我们就会渐渐的想着之前的日子。我想可能这就是沈天游先生设计北京亚洲大酒店老船坞的理由。

三、高度环境现代化

室内环境空气的指数, 这个就要设计师在选择装潢材料下一些功夫, 比如选择一些环保、节能的材料, 有国家相关部门认证并同意的一些材料, 这些对我们的室内装潢是非常好的, 只有选择了这些好材料, 才能把空气质量做好。

随着现在科技的越来越完善, 技术也越来越高, 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感觉效果都实现了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 创建出人人都喜爱的环保环境来。

四、高度民族风情化

于此同时, 在过度追求高质量生活和环境时, 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很多传统的东西, 但是我们很多又不想失去这些, 所以这二者的融合, 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我们在其他国家学习设计时, 像那些外国人, 都比较注重那些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比如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 无论是从材质上还是室内装潢的细节, 都无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 “处处环境美, 处处有设计”给每个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个性多样化

如今,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也趋向于相同, 比如一样的形状, 一样的布局, 一样的结构。但多了就显得很没有个性, 其中有2种设计方法:1.打破水泥方盒子, 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 这样子就不会那么单一, 有立体感。2.利用色彩、图画、图案, 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

六、服务方便化

同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集中, 生活越来越好, 所以像国外的一些装潢设计师就比较注重现代化设备。在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设施, 一些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功能, 自动咨询, 自动问答, 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系统, 这些东西的出现, 给我们的生活设计都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七、高技术高情感化

现在, 主流的室内设计越来越向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 二者的结合即实现了传统的情感, 又放入了高科技现代化的东西, 同时我国的装潢设计师也在向国际化发展, 学习更主流的技术, 为我国的装潢设计开辟一条更好的方向。

摘要:很久之前, 李白就说过一句话:“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而如今的我们, 却齐声:“装修难”, 难于上青天。家庭装修, 在我们心里一直都有三个准则:第一, 提前把10年工资用完, 疲倦而倒, 买房后付过首付后就成为了“负翁”一家。现实是多么的残酷,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没办法有一个安心的家庭。但是如果在装修方面如果说能够设计的非常安全, 节能, 舒适的一个家, 可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与速写 篇9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速写用线的个性

线条是速写最为基本的组成元素, 也是速写的主要表现手段。它的变化十分丰富—行笔轻巧而快速, 画面的线条就细而急;行笔有力而拙慢, 画面的线条就粗壮而朴缓。通过运笔的粗细浓淡、轻重缓急, 线条构成了多姿多彩的速写视界。速写的“速”字决定了它在绘画时间上的制约性, 也决定了它以线为主的限定性。线条本身并无任何意义, 一旦勾画了形体就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们环艺专业的学生初画速写, 往往受到入学前基础美术训练的影响, 观察环艺景物时常感到无从下手, 不知如何画线表现形象:有的面对充满光线的景物时排列了大量的明暗调子, 使造型含糊而且不明确, 画面形成了并不美观的黑白灰关系;有的把严谨、秩序、层次微妙且富有变化的一些建筑景观以过于“感性洒脱”的笔法“一气呵成”, 形体细部没有加以表现, 这样我们就无从把握对象的具体结构关系, 失去了后期利用价值。

因此, 环境艺术设计中速写的用线, 偏爱以单线进行描绘, 诸多优秀的环艺速写都是由很多准确流畅、下笔肯定的单线交织而成, 它们看似单纯, 其实千变万化。行笔时首先要保证形体的确切性, 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线条高度概括, 去粗取精。其次用线要讲究屈曲自然、顿挫有致, 行笔稳健且加强起笔、收笔意识, 线要挺括有力, 如中国书画所讲线条之要求:“力透纸背”、“如锥划沙”、“入木三分”, 这样的线条飘逸不漂浮, 极富韧性和张力。不同的线条有着不同的个性, 它不仅能勾勒描画形体的轮廓、结构, 我们适应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还可以表现对象的材料特征, 表现时适当加以刻意描绘, 如光洁的物体要加上反光投影线, 编织物要用短而有力、疏密搭配的线……

以线条表现的环境艺术中的速写, 利用线条的抑扬顿挫、刚柔直曲、浓淡粗细、轻重缓急, 用概括简捷的手法来组织物象的造型。我们要随着遇到不同对象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去深入体会、挖掘不同线条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无形中使线条具有了更多的感情色彩, 加强了速写用线的个性。

二、由速写到设计草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强调速写, 是为了积累设计素材以及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提高形象表达能力, 激发丰富的想象力, 最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设计而服务。在环艺设计方案构思阶段, 需要运用速写的表现形式绘制大量的方案快速草图, 以记录、体现不同类型的设计构思意图。这些内容往往随着思路的游荡以草图的形式在笔间恣意驰骋, 随意性极强。经过反复比较、分析、推敲, 使思维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使方案不断深化、提高、完善, 逐渐成为环艺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的一种重要语言, 这就是设计草图。如丹麦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湍流式住宅和挪威Knut Hamsun博物馆, 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沃特·迪斯尼音乐厅。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 设计草图的勾勒酝酿是方案形成的关键, 是速写应用的升华。

另外, 设计草图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前面我们知道, 设计草图是人脑综合其知识经验对于设计项目的理解, 是一种充满研究情趣的图示语言。它最大程度地反映了设计师的个人审美方向和设计理念, 并且在不依靠其它复杂工具的情况下, 只通过简单的笔与纸既可迅速地捕捉思维的瞬间变化, 通过眼与手的共同配合, 分工协作, 在大脑的指挥下, 将构思的各个零散片断迅速记录下来并进行剪辑、修改, 因此, 设计前期阶段我们通常使用设计草图来解析设计思路, 是建筑师创意的集中体现, 指引了后期的设计方向。设计草图随手勾勒图形的过程, 思维连贯不停顿, 有利于灵感的捕捉, 更可以激发无数想象。我们从设计草图中, 往往能够体会设计者的最初设计意向, 深切感受到设计师灵感火花的突现。

设计草图在设计过程中, 以一座建筑为例, 可以反映建筑的外观, 建筑的总平面图、分平面图, 建筑的剖立面甚至到体现细部节点大样, 表达功能分区以及分析总体交通流线关系等等。通过对空间组织划分关系、各部尺度、材料选择、结构细部、甚至包括整体光线的阴影强弱、黑白对比关系等等的设想, 能够综合体现设计师的总体设计构想。有时我们做的整套设计, 只是把有代表性的部分加以正规图纸描绘, 并没有也不可能把所有空间都一一表述, 为了更便于整个设计原创力的体现, 这就要求设计师立足施工现场, 以设计草图的形式给有关施工人员作讲解。设计草图的优点是通过上面清楚标注的各种说明, 以及直观的形态表现, 可以让观者更加直接、明了, 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操作。设计草图远远优于口头说教, 可以清楚地说明问题。另外, 现今的投标现场, 出现了更多的工程项目投标书在系统的表现整个设计创意的同时, 加上几页看似随意且极具抽象写意之美的设计草图, 作品的原创性表露无疑, 更能强烈引发专业人士的共鸣。

故此, 在实际教学中应经常强调学生多画设计草图, 在平时教授有关设计课程的时候, 有意识加强设计草图的训练, 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充分挖掘设计潜力, 激发设计热情。

摘要:速写能力在现今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衡量一位设计人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专业学习与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速写, 深入了解速写, 是环艺专业学生以及设计师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人与公共艺术环境设计 篇10

如何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 是值得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这关系到公共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及其存在的价值。应该说, 公共艺术不仅仅追求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的问题, 它还关于意识、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对公众的理解和挖掘, 以及公众的参与和文化的选择等。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 公共艺术属于城市, 它随城市而生, 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 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艺术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三个特征

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 伴随着美国对城市的重新规划与治理, 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艺术创作的场地从美术馆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中, 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大量出现, 公共艺术一词也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倡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行的“公共艺术计划”直接赞助公共艺术则把这种艺术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从发展的角度讲, 城市是变化的, 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城市的片面发展必然引发对文化的诉求, 唤醒人们对艺术化回归的渴望。进入21世纪的城市, 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 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 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有专家指出,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向有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 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 走向生活本身, 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

三、从功能的角度讲, 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

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 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 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 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 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

四、从文化本身来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 是一个城市的品格和象征

在我国,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新概念。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大量出现是在上世纪90年代, 城市公共领域的不断增多和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密切关联。可以说, 公共艺术理念在我国城市的不断深入和其文化价值的突显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迅速加大。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 与商业社会的特征相吻合, 出现了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 以充斥于各公共空间的各种广告为标志;另一方面, 伴随着公众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念的更新, 以消费为特征的艺术———波普艺术悄然兴起, 它强调公众的参与和兴趣, 提倡具有平民趣味的文化消费, 公共艺术呈现出大众参与的态势。在艺术设计上, 由于城市设计思想纳入城市规划当中, 随着大量欧式建筑在中国大城市的出现, 追求艺术风格的个性异彩的公共艺术和个性建筑相呼应, 市民广场、沿街立面、草坪美化、滨水景观、商业街公共艺术等的大量出现成为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化景观, 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化存在成为构筑城市文化的风景。

所以说, 公共环境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 是城市内在的文化, 是城市底蕴的标志。所以要在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艺术上正视问题, 认真解决, 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一个成功的公共艺术家应该懂得与人们对话的技巧, 通过对话, 把公共艺术做成市民的作品、小区的作品、城市本身的作品。参与艺术的过程也是艺术领悟的过程。城市在发展, 我国的公共环境艺术事业前景可观, 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 需要获得一种精神, 一种把握了解城市历史、文化根源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需要每一名设计学习者, 艺术设计工作者、公众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摘要:公共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设计、环境建筑、园林景观中所起的作用, 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层次, 营造出历史与艺术的和谐氛围。而公共艺术总体设计的作用就是制定公共艺术围绕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 大学生公共艺术, 公共管理等艺术成为一个整体, 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更好的人文气息。这也是值得艺术设计学习者很好的研究和学习的主题。

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 篇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室内外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人对室内环境的设计有很高的要求,对住房的基本要求已经从最初的挡风遮雨发展为对环境美感的追求,这是人类追求现代文明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事业发展的非常火热,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也由此得以飞速发展。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等相关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等,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并且满足人们物质生存和精神需要的环境设计。室内设计要求兼顾功能性和美观性。室内环境设计首先要保证并满足的是室内生存和基本居住条件以及物质生活的条件。此外,室内设计还要做到提高室内环境的精神层次,增加人们的生活的乐趣和美感。

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结构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的水平也得到相应的进步和提高。不仅有建筑设计、庭院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空间序列的整体设计,而且在设计中还应用到室内外空间相互贯通和渗透设计方法,例如室内空间室外化以及室外空间室内化等等,具体做法有把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或花草树木等引入室内,以及把各种形式的遮阳避雨或放松休息设施等安置在大自然中等等。这种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的互相穿插、结合以及变换等方式,打破了原先室内外的界线,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灵活的、舒适的空间。这种灵活的、舒适的空间符合现代人们的快节奏、高效率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体现了现代室内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使人们工作或生活在大小形态各异、安全舒适的室内空间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大自然中各具特色的优美景色。国内外的室内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和突破,使得室内设计在空间方面的发展,使其对建筑空间再创造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限于室内环境。室内设计不仅配合建筑外形和建筑群的设计,同时也单独进行园林以及庭院的环境设计等等。

例如,某个饭店的咖啡厅和大街相邻。设计师在设计时就把街边的水池、花圃引入室内,使得部分咖啡座邻水而立,意境优美。虽然整个咖啡厅的空间不大,但室外的植物流水等被巧妙的嵌入室内,使小咖啡厅显得精致开阔而且生机盎然。这个设计就是对生活环境是进行了室内外相互联系的整体设计,所以室内布局和环境艺术都是室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都是构成成功的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前我国室内设计实践主要方面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对室内空间进行调整、对生活设备用品进行设计组合和对装饰艺术品进行选择和布置。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关联和有机整合还需要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室内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互结合的设计工作。室内设计要求对建筑空间进行调整,以及进行丰富的再创造,在进行调整和创造的工程中对环境艺术进行设计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一九八三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三位设计师赴波恩对我国驻联邦德国使馆进行内部环境的设计。原本的使馆大厅中有两根柱子七个门,不但视觉上十分分散,而且功能也不是太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本次设计的关键是在于调整空间,所以三位设计师借鉴我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并且运用现代处理手法,巧妙地把两根柱子结合起来,设计出了两边落地的隔断,创造出了了两个层次的空间。第一空间层次中左侧是衣帽间,右侧通向宴会厅,其他的门都被隔断遮住,这样以来空间就相对集中并且导向十分明确。人们步入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不失古色古香且又具有现代韵味的雕花隔断,以及第二层次空间中意境深远的具有代表性的桂林山水画。此外,原本使馆从大厅到水榭是很宽的过厅,十分空旷而又单调,所以三位设计师设计了茶色的玻璃圆洞门,把过厅隔为两个部分,把后部作为大使会的客厅,既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又提高了大使会客厅的地位与格调。为调整空间,三位设计师还进行了大理石墙面、木护墙、花格折叠门、落地隔断 、圆洞门等方面的装修设计,使驻德使馆的内部环境以及美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改善。由此可以看出,室内设计不但要解决自身的材料和构造,而且还要解决与建筑原来构造物的结合问题,要适当的空间进行调移和再创造。这些过程不仅是艺术的需要,同时也是室内功能的需要,所以室内设计要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把设计和环境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结

进行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所以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师首先要做到对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要熟练掌握一定的建筑力学知识,其次在结构构造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对空间艺术要有一定的探索与研究。室内设计的本质是人们为了进行各种生存活动而对环境进行改造,通过设计和施工创造出物质以及精神上适合人们居住或工作的环境。室内环境应不但要满足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种要求,还要有舒适的功能设施、良好的空间视觉形象等等。例如,室内设计要使室内有必要的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要保证室内有充足的光线等等。总之,室内设计的成功之处是要求使室内有良好的环境,要求使人在室内生活和工作达到最佳的状态。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

环境艺术与广告设计 篇12

2012年, 笔者担任了2010级环艺的灯具设计课教学任务。从那个时候就发现:采用传统教学大纲完成的灯具设计课程受到很大的限制, 存在诸多问题, 究其原因在于:

(1) 80课时只有“灯具设计”的教学内容, 没有与灯具息息相关的“照明设计”的内容。教学内容单一, 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2) 作业形式重理论轻实践, 注重对于灯具造型的感性设计, 没有对于电学原理、灯内部支撑构造、材质搭配方面的讲授和操作。不强调创新性, 多重点学习以往经典灯具, 忽略对当今眼下的社会需求, 以及对环保、年轻化、体现个性、新材料等关键词的关注。

(3) 教学内容与陈设、灯具行业实际工作内容脱节, 学生做灯具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制作流程脱节, 也就是“重叠率”太低。这造成学生对陈设、灯具行业不感兴趣, 失去了与新兴行业共同成长的机会。

(4) 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 对外宣传和交流机会几乎为零, 没有展览宣传、参加高质量竞赛获奖经历和其他社会方面的成绩, 资本不足, 在学科建设中比较弱势。

基于这些思考, 在笔者分析教学环境、学生素质和社会需求的难点和关键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 加上引进其他教学科研人员的团队合作之后, 终于在2014年底, 形成了“实物实作+对外检验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的共识并开始投入实践。

一、成果思路与研究

“实物实作+对外检验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脱胎于2009年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提出的“项目进入课堂”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是指从社会需求和竞赛主题中选择某个点作为设计主题,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挖掘两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该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阶段:

(一) 遭遇问题阶段 (约第1~28课时)

经过20课时的课堂理论讲授之后, 进入了遭遇问题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 可以是当年竞赛主题、一个社会热点或教师的设计项目。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 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本质, 提炼设计主题, 以1~3人为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讨论, 在课堂知识和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观点。这一阶段的作业以大量的手绘草图、sketcup模型和资料展示为主。

(二) 问题分析阶段 (约第29~40课时)

在这个过程之中, 学生需要明确所研究的问题中, 需要借鉴的经典灯具和照明设计有哪些, 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信息有哪些, 如何去获取这些未知的信息, 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 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通过这一步骤, 小组成员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得到细化。这一阶段以外出考察、资料搜集和小组研讨为主。

(三) 问题解决阶段 (约第41~72课时)

在这一阶段, 学生根据问题解决计划和各自的任务分工进行自主学习, 对信息进行搜集并整理、加工, 角色转换为主动方。小组成员汇集在一起, 互相交流所获取的信息, 并对信息的有效性 (尤其是获得材料的途径和制作生产价格这两个问题) 进行评价, 判断是否已经解决问题。若问题未解决, 重复第二阶段的过程;若问题已经解决, 则完成CAD三视图和3D效果图, 进入实际制作、生产步骤。这门课程推行作业实物化, 有三个途径实现实物化:a.自行制作;b.联合其他专业同学制作;c.厂家制作。其中a途径可以在教室和模型制作实验室完成。采用b途径, 学生联合造型艺术学院的同学或毕业生的技术和设备, 借后者优势共同制作。采用c途径, 学生把作业图纸发给灯具重镇———广东中山的厂家, 经过厂家建议之后修改图纸, 并完成生产。在这一阶段中, 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与外界沟通磨合, 所以可以不一定在教室完成。

(四) 问题解决的评价阶段 (约第73~80课时)

在这一阶段中, 小组展示设计实物,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评价的形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将师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教师就设计实物, 针对当年竞赛、社会热点或设计项目提出若干意见。学生或制作竞赛展板, 或写文件申请专利。

(五) 总结反思阶段 (课程结束)

在这一阶段, 教师对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 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此次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以改进下一年的学习活动。在课程结束一个月内, 由学生自主组织灯具设计教学作品展, 邀请校内外专家参观点评。竞赛投稿、专利申报同步进行。

二、成果的自我评价

每次课程之后, 教学团队要花2个课时来进行专项师生研讨和总结。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这门课程的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彻底的阐述。以下是2016年年初的研讨会内容节选。

(一) 教师团队的自我评价

主课教师1:“实物实作+对外检验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系部各方面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的作业实物化途径是非常非常宝贵的资源, 决定了日后灯具与环境照明设计这门课程是否能走得更远。另外, 关于照明设计的教学内容也应进一步加强, 体现在更多的教学成果里。

主课教师2:我们的教学成果是学校、生产单位、社会单位等各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的结晶。对其他类似课程的专业和院校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接下来将在校企联合教学方面做出更多尝试。

主课教师3:教学模式有效体现了环境设计专业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培育的“综合型”办学线路, 实物化的学生作业和成绩丰富了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

(二) 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1 (2012级) :实物化的作业能促进我和我的团队同学的积极性, 有紧迫感,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 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获得了全国奖项, 也发现了不少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因为这门课, 使我对灯具设计产生了很大兴趣, 现在已经在深圳华贝软装设计公司工作。我将脚踏实地投入到软装设计工作中去。

学生2 (2011级) :这个课程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 需要把社会经验综合运用, 不少还是以往课堂上没有讲过的知识, 需要我十分努力, 充分发挥潜能。我把广西木构建筑窗户元素运用到灯具设计中去, 并获得奖项, 使我很有成就感。

学生3 (2013级) :这门课程使我从茫然、抵触上课逐步转变到开始产生一定的兴趣。我对课程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有空间把我的想法落实, 形成具象的东西, 以便我能在课程结束之后也有动力继续研究。

三、成果推广价值及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

(一) 成果推广价值

教学方面:经过四年的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历程, 200多人次的应用及校企间共享,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的教学计划能有序展开和按时完成, 课堂氛围转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目标感明确, 团队意识增强;实物化作业使得师生成就感提升。“实物实作+对外检验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相关专业中去, 例如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会展陈列设计、产品设计类、陈设设计、工艺品设计。

对外方面:经过制作过程、各类比赛和展览的宣传, 部分公司和学生创业工作室已经注意到这门课的价值, 提出了合作计划, 一些兄弟院校也和我们进行了教学研讨。目前, 这门课程作品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 国家级设计奖项10项, 省级设计奖项4项, 校级设计奖项20多项。

长期成效:学生从这一门课的中得到很大激励, 对灯具及陈设行业产生了兴趣。2015届本科毕业生有4个学生已经进入陈设设计公司工作, 2016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已经有6个人签订了灯具设计或者陈设设计公司的就业意向书, 这都是课程改革之前所没有的现象。由此可预见, 随着这门课程的继续深入和完善, 将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陈设和灯具这一新兴行业中去, 将拓宽我校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更长远看, 这些毕业生经过社会锻炼的经验和案例, 也将反馈我们和帮助这门课程的良性发展。

(二) 下一阶段的思路

四年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过去, 我们教师团队将继续深入完善发展这门课程。开拓发展范畴, 如将优秀作业介绍到厂家成为流水线工业产品投入市场, 鼓励学生独立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编写相关教材及申报精品课程, 登陆社会宣传销售平台, 等等。

总之, 培养灯具与照明设计人才的关键点不仅在于学习设计本身的技能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原创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灯具与环境照明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美学, 更是实用实践型能力的展示。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会对设计水平和实用价值有更高的要求, 陈旧的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时代的变化需求, 需要做一步作出课程内容调整, 甚至是综合性的改革, 建立起一套适合新形势、本地区的设计人才培养教育体制, 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达到毕业生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这才是当今艺术高校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摘要:我国在艺术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社会需要大量灯具和照明专业设计人才的局面, 同时也提出了艺术高校实践型教学课程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的需求。因此, 高校面临着如何应对社会企业需求而培养学生、打造特色人才的全面思考。近年来, 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对灯具与环境照明设计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与实践, 尝试着更适合社会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高校,灯具设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崟.光与影在灯具设计中的创造性运用[J].包装工程, 2012 (14) .

上一篇:before下一篇:母亲的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