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2024-10-18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精选12篇)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篇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猛, 设计如何创新, 是目前探讨的热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艺术设计其他学科相比, 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专业, 它更注重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结合设计实践专业, 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艺术创作的永恒课题是创新, 只有创新才会发展。现阶段的环境设计, 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的制约, 没形成既结合国情, 又具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我们要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探寻新科题、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发掘创新艺术表现类型。

一、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横向涉及建筑学、建筑结构学、会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法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消防环保和家具陈设等;纵向专业内容有很多, 如居住、办公、商业、文化娱乐、公共事业设施等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 它被称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其教学是一项带有方向、全局性的开创工作。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须以环境艺术设计实际为出发点, 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及培养目标 (规格) 、教学内容 (教材) 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强化岗位技术教育, 突出综合素质培养, 建立以环境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 应试教育弊端具有制约性

传统环艺设计教育带有应试教育痕迹。其教学模式有系统性强的一面, 然而缺乏创造性, 容易让学生按部就班, 形成保守思想。即教学中教师和教材是核心, 培养知识型人才。仅让学生经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方式来掌握知识。此教学手段趋于程式化, 存有重结果、重技巧、重表现;轻思维、轻过程、轻创意之倾向, 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行教学过程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教师以模拟课题为主, 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 教学课程内容、手段和课题设置等教学环节, 缺乏新意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科学、人文内容。

(2) 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因素

就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看, 与国外相同专业相比起步较晚 (多数是近十年新建立的专业) 。基础专业课存在脱节现象, 使基础课真正成为专业的“基础”, 能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校又少, 究其原因有二点:一是缺乏师资力量;二是专业教学管理者不够重视。即便是开设专业理论课, 也由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设计课的教师替代, 缺乏“专业理论”指导设计, 教学实力不雄厚, 亟待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理论和专业水平。

三、关于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缩短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学习效果。环艺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要投入一定的经费和物质基础保障, 引进现代化科技手段,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世界高速公路连网, 获取新信息, 开阔视野, 创新思维。因此, 充实电化教学设备, 大力开发研究多媒体教学方案, 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强调教学方法改革, 遵照“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优化知识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树立好学风和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 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2) 创建统一灵活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目前, 在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方面, 环境美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美学和建筑美学的研究, 国内外学术界都已达到相应理论深度。开设环境美学课程, 能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素养和审美情趣。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应加强专业 (尤其是环境美学) 理论课程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制定“专业工作室制”, 它指学生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训练后, 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学习。建立统一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使“教”与“学”的理念发生根本转变, 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开辟新教育模式。其教学流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学年, 学习“共同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三四学年, 依本人意愿和工作室导师 (对学生) 在第一二学年综合基础课, 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质认定后, 导师决定是否接纳其进入他工作室学习。

(3) 优化教学环节, 创新教学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极具专业特点, 相对艺术设计其他专业更注重 (贯穿大学本科四年) 实践过程教学, 尤其是“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 通过加强与社会联系, 让学生更多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 提倡学生将公司 (或企业) 的课题带入课堂,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或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工程设计项目操作,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设计实践中, 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另让讨论式教学法体现在某一教学课程细节, 强调教师留空间让学生展开讨论, 对完成的课程内容“讲评”,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现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和表达过程认知同时, 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及实践能力

应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 更新教学观念, 讲授创新思维方法, 注重设计方法由知识型转化为创造型配套机制。在创造性解决问题训练中, 应强调“多种可能性”。对规模同等的设计科目, 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构思方案。优化认知机制策略, 即对解决问题中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策略训练;对解题过程的认知训练;解题过程的调控能力训练等。另创新意识除有设计理念的引导, 还需依据实践培养。参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 才能体验和理解创意语言的含义。因之教师授课形式、内容应多联系实际课题, 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 培养学生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快,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须不断创新改革。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创造实践性极强的专业, 其学科与艺术设计的其他专业比较, 更须注重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 我们专业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 创新教学环境及内容, 合理科学的完善课程体系, 不断通过教学改革措施, 培养加强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训练。在传授书本知识同时, 亦能结合环艺设计实践专业特点, 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各项课题设计,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与时俱进, 大力推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说明创新思维教学在现有的环艺设计教学中实施很有必要, 并提出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构想, 以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精神。新时期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大, 必然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法进行教研与改革。主要是改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观念,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本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篇2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关系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多个层面的学科,“追本溯源”属于其中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学习和研究的关键点和难点。对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追本溯源”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硕士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这一基本内容的结构框架,以传统图绘作为切入点对“追本溯源”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并总结了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追本溯源;环境艺术设计结构框架;营造思想;传统图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建设正式全面启动,短短几十年间各地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神奇的“中国速度”,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然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城市普遍丧失了视觉上的辨识性;乡村在城镇化的蚕食下沦为“城中村”;许多传统历史街区、古村落以保护之名,被简单粗暴地改造为喧嚣鼓噪的商业和旅游产品集散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对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忽视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艺术设计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形成对环境营造的合理价值判断和哲学思考、创造符合中国现实和特色的优秀设计作品,就必须改变设计师“知今而不知古”的局面,扎扎实实地展开对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追本溯源。

一、追本溯源是艺术硕士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

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追本溯源,理解和探究其广博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不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且收效也较难立竿见影。与追求较高产业效益的设计机构相比,高校作为教育和科研的主要场所,应该也必须担负起这项基础性内容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追本溯源应该在艺术硕士教育阶段积极展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对专业设置的要求,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显然,与本科的应用技术型教育相比,艺术硕士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专业批判的精神以及综合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就离不开对设计理论、设计模式、设计发展趋势的学习和理解,离不开对社会人文、技术发展与设计之间的关系的探究和思考,而这也正是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基本内容。艺术硕士也正是追本溯源基础性学术研究的生力军。一方面,与本科生相比,追本溯源研究的参与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并且还要具备深入观察和思辨的视野和能力。作为本科生中的佼佼者,艺术硕士已经初步拥有了这样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现阶段对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追本溯源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亟待展开全面的探索和补充,而该研究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对内容庞杂的传统营造资源信息的收集、梳理、统计和初步分析,以及对传统遗存进行实地踏勘和感官体验。这要求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和时间,与研究任务繁重的博士研究生相比,艺术硕士研究生可更加有效地保证该项学术研究的投入和产出。

二、研究的结构框架

对传统环境营造文化进行追本溯源的教育和研究,应具有清晰的结构框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一个系统化的组织,囊括了人类生存、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既各自独立,又具有某种关联性,共同构成了环境营造文化的内因系统。这一内因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环境营造文化发展与变迁的根源。不同时期的国家和民族,由于传统文化习俗、自然环境、技术能力等条件的不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环境营造思想。对不同时期的各个国家、民族的环境营造思想,尤其是我国传统环境营造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是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起点和基本路径。环境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环境类型构成元素的配置、空间安排多具有一定的惯常性,这种惯常性构成了特定的营造模式。但是,即便是同一种环境类型,由于某些具体条件的差异,在营造细节上也很难完全一致,由此彰显出了不同的空间价值和等级。认识不同环境类型的营造模式、更为细致地分辨同一环境类型不同案例之间的差异,正是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之一。教育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能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环境营造文化和营造模式,减少认知上的混乱,避免误解和过度解读,并寻找传统与当代营造的契合点,实现传统环境营造文化与城市现实空间发展的合理关联。

三、教学实验

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结构框架不仅涉及到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内容,还牵涉到地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在有限的条件下,研究者很难以一己之力展开教育和研究,必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结构框架具有明显的生长性和开放性。所谓生长性,指的是对于结构框架中的营造内因系统、传统环境营造思想以及种种环境类型和典型案例来说,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地进行,均可通过一般状况概括与典型案例分析并行的方法彼此促进。这就使得人们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选择关键的时间点、地域和一定的视角展开相关教学和研究具备可行性;而开放性指的是不同院校、不同教育和研究的主体,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搭建起开放性的协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逐步建设起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基于上述对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设想,笔者针对近年来艺术硕士呈现的特点,选择传统图绘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教学实验。图绘是指一切图画和图像资料,在古物大多不存的情况下,传统图绘中包含着传统营造的相关信息,弥足珍贵。与古典文献资料相比,传统图绘能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某些历史时期的真实环境(或环境片段)或当时的画家(或国家政权、特定人群)心目中的理想环境,它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重要依据。但是传统图绘描绘的内容较为丰富,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和研究,笔者在教学中进一步限定出城市图、山水画两个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广泛收集不同专题的传统图绘,进行合理选择,并完善有效图绘的相关背景,建立专题图像数据库;

第二步,对有效图绘中涉及到的环境营造按照当代设计图例进行绘制,包括环境营造的平面布局、构成元素的外部形态、装饰图样及细部构造等;

第三步,对上述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统计、比较;

第四步,对某些现象、结论的深层缘由展开探求;

第五步,对传统营造智慧进行探讨。

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一是有效图绘的判定。许多传统图绘中虽然绘有构筑物,但有些仅画了建筑的一角,有些虽然描绘有单体构筑物或建筑群体的形象,但图绘本身却很模糊,使人们很难辨别图绘中的具体环境营造特征,这些图绘就不能作为有效图绘。

二是对于传统图绘尤其是山水画来说,画家出于构图、意境的表达需要竭力避免对营构物的完整刻画,在辨认时一定要把握如实原则,避免主观添加和臆断。

三是对不同的图绘专题和图绘的具体内容给予适合的关注点。比如在我国传统社会,人居环境营造以院落式为主,但院落式又可以细分为墙院式、廊院式和合院式,不同的院落形式所塑造的景观意象各有不同。

因此,对图绘中涉及到的建筑群,必须细析其院落样式,对于城市图不但要梳理、辨认图绘中的山水关系、街巷体系、建筑群空间布局,还要特别关注街巷构成元素的类型和数量、界面的形态和尺度。可以说,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合理操作是保证教学和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其难点是对上述梳理和统计结论的缘由探索。该项教学实验中特别关注传统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对环境营造的影响,因为中国传统环境营造和建设在很多时候是制度性的活动,是造成我国传统环境营造文化与西方环境营造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传统人类生活方式的架构与变迁入手展开追本溯源式的理解和探究,更贴近中国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本质,能够引领学生更加准确地认知各类环境的价值与意义、把握环境营造的规律、弥补以往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物质与情感之间的缺失,并避免学习和探究过程的过度抽象化。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此项教学实验普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不但提升了他们的美术专业素养,而且开启了他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发现和探索传统图绘价值的视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发现信息、统计信息和分析信息的基本方法。在提交的研究成果中,城市图专题小组比较分析了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对不同时期的画家或国家政权理想中的帝都街道美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山水画专题小组通过对宋元以前图绘中的建筑布局的统计和分析,验证了在传统社会时期,廊院式是高等级建筑群惯用的院落格式,合院虽然早已存在,却一直是较为低级的建构形式,或是较低等级建构中作为廊院的一种变通形式。他们发现在唐代以前,廊院式格局及变体的使用区间较大,但宋元以后明显地出现了廊院使用区间下移和合院使用区间扩张的趋势。有些学生更是通过该项学习,开始有意识地将发现的信息与现实传统遗存进行联系和比较,在项目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掌握到的研究方法开展探索。比如一位学生在对某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景观提升设计时,对于坍塌程度不同的民居和空地,根据各自的具体条件,选择了保留或弱恢复院落格局的策略。以“片畦”为设计概念将坍塌的民居和空地转化为菜园、花园、蜂园等,既满足了当代村民、游客的需要,也表达了传统村落鸡犬相闻的景观意象。

该项教学实验以传统图绘作为切入点,改变了以往直接将环境营造本体“拿来”的教学和研究方法,符合艺术生的美术教育背景;制定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以偏概全、重点模糊的弊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在这项教学实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收集到的有效传统图绘的数量较为有限,部分图绘的可靠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对传统图绘中所包含的信息认知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厘清和细致辨认;对形成某种营造模式的原因探求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相关探索刚刚起步。不过,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更加坚定了笔者在艺术硕士教育阶段长期开展对传统环境营造文化的追本溯源教育和研究的决心。

作者:宋鸣笛 单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涤宇.从历史图像到建筑信息——以1930-1950年代两位学者以敦煌壁画为素材的建筑史研究成果为例[J].建筑学报,(9).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篇3

多伯认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巨大过于建筑,感情富有于工程,广泛多于规划,是被传统瞩目的重实效性艺术。实践能够锻炼能力,同样也可以提高环境质量和装修水平。这句话详细而深刻的概括了环境艺术的内涵。

包豪斯及它的理论成就

包豪斯,是由德语bau(建造)和haus(房屋)两个词语所组成的。包豪斯是由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现代建筑的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斯在1919年所建立的第一所新型的现代设计教育学院。该学院以包豪斯为基地,将学院从一个空洞的观念转变成一个坚固的设计教育基地。在1920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了重要的建筑派别,包豪斯教育学院也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包豪斯的理论成就,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及生活的需求,追求建筑的技能、技术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引领现代艺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学以致用,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设计教育经过了20年的发展,与当年的包豪斯相比较,其发展情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条件不完备、教学理念较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加强重视。

1.教学学科较单一

我国当前的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基本都借鉴了包豪斯教学理论,但是都没有采取到精华的部分。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大多还是“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加入社会实践的环节。相反,包豪斯的教学理论,是基于在真实劳作之上的。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够体现设计学科的巨大优势。而目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注重形式化,忽视了实际功能的重要作用,教师授课内容大多来源于社会实践。

2.课程量的制定有待细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该专业可以很好的就业。环境艺术设计也是综合性的学科,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开设的课程相对较多,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影响教育质量的发展。所以,我们合理细化课程的项目,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新的体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帮助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思想层面和社会状况。从思想层面来说,设计是主观与客观在主导和要求上的结合。而社会状况又包含了经济条件、文化属性、人的审美形势和政治背景等多方面。因此,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很有必要,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适应当前客观的社会状况。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情况,先进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度等等,基于以上这些因素,对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这样可以让当前的教育和社会的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培养的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才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将设计课程进行多样化的选择,也是设计教育的方向所在。

学校也可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为学生建立工作室,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采用了当年包豪斯的“作坊”式教学。工作室的开设,既能够进行教学,也可以面向社会,承包工程项目,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市场中。通过这样的“作坊式”教学,调节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方向,从而提高院校的就业率。采用这样新兴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更加了解和适应市场的动向,为走出校门打下夯实的基础。

结束语

包豪斯为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与时俱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今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长期发展的工作。近年来,这一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环境艺术设计已经被认定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领域。环境艺术的设计在与生活的亲密度上,已经将建筑设计远远的抛在身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被各种因素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地步,例如,设计理念、手段的不断更新,职业更迭的不断加剧等,同样,对于教育的课程选择也是迫在眉睫。将包豪斯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中,是教育工作者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满足课程该有的特点,改变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篇4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教育现状与意义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教育现状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我国当今处于“中常态发展”的阶段,鼓励创业不仅可以解决个人就业,还能促进经济发展。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也必然鼓励创业,这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要求。在国家鼓励全社会进行创业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符合时代的需要,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虽然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开展了创业教育,但由于开展时间还比较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1]目前的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业教育还较为简单,多集中于创业流程的介绍与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很少涉及创业风险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介绍。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的意义

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逐步减少,我国经济发展陷入了“中常态”,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业教育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方向和指导。[2]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创业可以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更快地适应激烈的市场,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从人才的全面培养上来看,我们更加注重于素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之外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竞争力。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评判标准,同时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要求就是为社会培养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市场需要存在差距甚至脱轨的现状,积极结合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来适应社会的要求,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目的意义所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措施

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说是首要的。[3]当前阶段,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单一,以介绍创业流程为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设《市场营销管理》、《消费心理学》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构造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可以了解创业所需,并为今后的创业做必要的准备。[4]通过这些与创业相关课程的学习,老师可以穿插与创业有关的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得到创业教育的培训,从而为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每年新生入学时可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也能引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自己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推行设立新型教学方式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创业教育的束缚,推行建立新型的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创业是需要创新意识的,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已经难以给创业教育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适应创业这个新的教育活动,推行设立新型教学方式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来说十分重要。[5]设立不同方向的工作室由企业专家和资深老师协同进行领导,以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标准要求自己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来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也在市场第一线中了解客户需要,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做好准备。以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式的设立不仅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也通过准公司化的运作来了解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公司的真实需要,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效果。

3、鼓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辅修其他专业

创业是一项考验人综合素质的活动,因此,鼓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辅修其他专业对于创业教育来说是十分需要的。高等院校一般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开展不同种类的辅修专业供学生选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营销、管理、财务、法律等辅修专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增强自己在这些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创业虽然不需要精通这些方面的知识,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仍需要对创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创业做好充分必要的准备,夯实基础。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更适合创业,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学生创业可以说是恰逢较好的时期。但由于学生自身限制等原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学校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这给学生创业造成了阻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倾向于应用,创业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提也能带动就业,给经济发展供动力。因此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合适的方法措施,期望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以便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加上全民创业热潮的带动,相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创业这条路上能走的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端文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

[2]舒萌.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09).

[3]刘艳青,王立鹏.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5(07).

[4]李德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绿色家居环境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益 重难点:了解知道家居绿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了解知道小区居民享受科技环保节能空调对人们的好处

这种空调与传统空调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势?

传统空调通过制冷剂(即雪种)制冷,要用空气压缩机不断压缩制冷剂。环保空调通过水蒸发制冷,不用制冷剂,没有压缩机。环保空调最大优势是省电,用电量是传统空调的1/5到1/8。另外,环保空调冷风量更大,送进来的新鲜冷风可以将室内闷热、有异味、有粉尘的气体排出室外;环保空调可以打开门窗使用,所以环保空调更适合开敞的环境使用。

与风扇相比,这种空调的好处在那里?

环保空调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有换气作用,可以将室内闷热、有异味的气体排出室外,取而代之的是经过过滤的新鲜冷空气;而风扇只是加快室内空气流动,没办法降温,也没有换气作用。这种空调适用范围如何?

环保空调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如:纺织、注塑、皮革、鞋业、制衣、印刷、五金、食品、印染、包装、电

子、陶瓷、电镀、精细化工、机械等行业;另外,商场、医院、学校、网吧、舞厅、酒店、大排档等开敞式环境都适合安装。

2、交流,讨论,找一找绿色家居表现在什么地方

3、了解知道奥运村新型住宅小区里有哪些绿色环保家居

教育学生要有环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板书设计 篇6

一、精心提炼,一线贯之

在指导学生学习《月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启发性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概括性板书结合在一起,用板书来串联起文章的线索,促使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教学中,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在一开始觉得不满足,但是最后又说满足了。将“不满足”和“满足”作为板书书写出来,促使学生思考孩子们经历了什么事情之后最终感到满足了。在学生按照课文内容不断地追寻孩子们寻月的过程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回答逐一在黑板上书写:“屋中之月:失望”;“院里看月:争执”;“杯中饮月:人人都能拥有”;“沙滩之月:满足”,让学生领会板书将整篇文章都串联了起来,写出了孩子们追寻月亮的整个过程,并且最后理解了孩子们为何会感到满足。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板书的内容进行思考,想一下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这两个字作为标题。学生分析板书,整理文本的脉络之后可以明确地理解:“月迹”展现了月亮的变化痕迹,同时也标志着月亮在孩子们内心中留下的痕迹,而这正好就是板书中冒号前后两部分所展现的内容。

在现代教育环境之下,教师的板书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尽量显得精练,将重要的内容一以贯之,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衔接转承,隐含主题

在学习《散步》这一课的时候,要让学生从文本学习中感受到文章并不只是简单在说散步的事情,而是要以“散步”为切入点,论述亲情的伟大,促使学生理解一个人的责任感,感知生命传承的力量。在设计板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我、母亲、妻子、儿子”等文章中的角色书写在黑板上,并且让学生思考其中每一个人的观点,同时写上每一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众人出现了分歧,那就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认为责任重大,决定走大路,因为要尊重母亲的观点,但是母亲却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因为要爱护孙儿。文章中各人在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见,并且因为不同的想法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因而在板书的过程中,可以用箭头展现出人物之间相互退让的抉择,最终将重点突出,那就是大家之所以有了不同的主意,最后还能殊途同归,原因就是“爱”。这样,通过板书让学生将文章中不同人物的观点都分析得清清楚楚,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文章所展现的主旨,从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文本。

合理利用辅助性板书能将学生的思维从文本的表面渐渐引导到文章的内核部分,从而促使学生挖掘出文本的主题思想。

三、学生自立,个性展示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童年时读书生活的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富含深情厚谊,同时又相对比较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并自己书写板书。学生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例如有的学生将课文的标题《往事依依》分成两个部分,一为“往事”,一为“依依”,在“往事”之下列出了作者追忆了哪些往事,而在旁边的“依依”下面书写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用意是什么。如此书写板书将文章的内容和课文中展现的情感全部都突显了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学讲”,自己根据自己书写的板书来尝试讲解课文的内容,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思索文本的内容。如有学生在解释自己设计的板书时表示“往事”代表的是作者在文章中所写的内容,而“依依”表达一种情感,作者并非胡乱选择往事,而是选择那些具有追忆价值的事情。通过个性化板书的展示,学生将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现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用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如:“作者的经历对于你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迪呢?”“第一段中的哪些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往事的追忆之情?”这些问题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四、结合电教,取长补短

《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设置一个唯美的情境,这能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教师也要适当地加入板书,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勾画出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路径,并找到作者情感发展的脉络。教师首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鼎湖山的有关资料,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将文本中的词句用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图片来回忆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勾勒出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路径。教师可以利用板书将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路径书写出来,并让学生尝试标注上作者游山时候的情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具体感受到作者对鼎湖山山水的情感。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而板书则具有概括总结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补充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如在“山泉”的部分加上重点标记,并启发学生:“鼎湖山有很多的景色可以让作者抒写,而作者却只重点写了鼎湖山的泉水,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板书设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文本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篇7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各所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数量,壮大人才队伍,在艺术学校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我国正掀起新一轮的艺术热潮。但是,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每年毕业的艺术生都不是很优秀,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艺术生找不到工作,就业率下降,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快速改变这样落后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具体来说,产生上述现状的问题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起步晚,发展慢,且把重点放在了基础学科上,对于艺术方面的教育教学方式只是追随普通学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改革的起步晚、发展慢。

第二个方面,学校只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每年扩招学生人数,却不注重学生的质量,也不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使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相符,导致人才与社会的脱节,很难在社会中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个方面,教师们对于新型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时难以适应,还是按照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来教授,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了解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在环境艺术设计这样新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上,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只顾把书本上固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提升,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对于环境艺术的灵感,设计出很好的作品来。

第四个方面,目前我国艺术高校中培养的学生虽然综合素质较高,但都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谓“术业有专攻”,但目前的专业性人才少之又少,不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而且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是装了满肚子的理论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做起来却手忙脚乱,毫无实践经验,大多数的公司都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而去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也是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

三、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对策

在改革后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必须要把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为关键点来把握。据此,笔者认为,要改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也不能落后。教育教学方式始终要紧跟时代步伐,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上,要响应国家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社会发展的要求, 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设计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作品,为我国的环境建设事业做贡献。

第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外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和实践的发展都比较早,也有很多较好的教育教学模式,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包豪斯模式”,就是现阶段我们需要主要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一向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要放手去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实践。

第三,加强和完善新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的多数教师还停留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够,不能自我认识自身教学方式上的不足, 导致教学质量的逐步下降,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们去培训,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更专业的教师队伍,互相交流和学习,来改善目前教学效率低的现状。

第四,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新式思维。

创造力和新式思维的培养是学好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如果没有创造力,学生们就只是遵循前辈们的成就来提高自己,这样将很快地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通过多提问、设计情景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在学生自我的亲身感受和实践中,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提高, 也让学生了解到新时代下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要求,培养出新式的思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多为学生制造实习的机会,积累经验。

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中, 要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学校也要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多为学生制造和提供一些好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中去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便毕业后能够找到更好的、 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六,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提升,但是,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专业性的人才却很难找到,而艺术类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更高,但目前的状况却很不乐观,导致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很少,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我国要加大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都予以支持,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来满足环境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抓住实践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关键这一重点,在对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此提出了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我国新型的学科,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其教育教学方式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将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其更好地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篇8

“空间艺术设计”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它是研究空间结构与内部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包括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公共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学科的学术范畴。老子著名的“空间论”道出了空间与实体的真谛, 即空间是目的、实体是手段。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课程大致都属于空间设计范畴。

二、空间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而且已经融入了全球化, 这是空间设计行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空间设计及其相关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应的设计人才也大量的进入了社会,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空间设计行业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空间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的支撑, 虽然每年众多的设计院校都在扩招, 毕业生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但与其不相适应的是每年都有大量的设计公司为招聘不到合适的设计师而苦苦发愁, 而众多的毕业生也因为没有好的去处而为前途担忧。另一方面虽然现在设计师队伍庞大, 但因为社会上缺少优秀的设计师, 许多设计师只一味抄袭西方设计作品, 不结合当地情况及甲方需要, 达不到要求, 造成大量不合格的设计作品, 成为了一些垃圾工程, 造成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如何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在空间教学上, 对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三、空间艺术设计教育的构想

(一) 加强学生的体验式教育

空间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需要设计者有很强的尺度和比例感以及空间体验感。齐康院士说过“对于设计师和设计院校的学生, 一定要求真务实, 不能纸上谈兵, 要不断地实践, 从实践中求进步。”

随着城市的发展, 现在的居住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 人们对空间的需要越来越高, 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还在与空间不断地进行着情感交流, 空间形式的情感化和人性化正慢慢深入人心。因此了解空间所体现的情感使我们的城市更充满感情, 更加具有活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体验不同空间给我们的感受, 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去进行设计实践, 才是真实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无疑实验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就学生而言, 实验是学习空间感受的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现实, 而且还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对现象的分析、研究, 在实验中不断地反复尝试、反省和总结, 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在设计上也能得到不断的创新。自包豪斯以来, 还包括同时期的现代艺术都强调一种严谨的探索。在空间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能亲身体验不同的尺度、比例感和空间情感, 如果我们还坚持认为空间设计是更多的依赖于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对某些样式的临摹学习,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形式创新, 及具有感情色彩的空间作品。

我们具体到实验性教学实践, 设计教学中课题的设置就变得十分重要, 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围绕思维与方法的培养来展开设计训练, 如何让课题的设置更具有针对性, 需要在目标的定位, 设计对象的选择、内容的安排以及指导方式上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组织。

现代设计不仅是艺术创作, 更是科学的研究。空间是凝固的音乐, 每一个空间作品都应该奏出美丽的乐章, 不同的空间给我们的空间感受是不一样的, 他不在是一个活动的场所, 不同的空间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每一个空间作品都应该讲述不同的故事。如果只凭教师的讲授是不能给学生有很直接的感受的, 不同的空间必须让学生学会去体验, 并且学会总结提炼, 在体验的同时总结也是很重要的, 把空间感受变成文字转化成设计语言, 那么在设计中才能够把我们的空间组合成美丽的音乐。

(二) 艺术设计教育应将计划型教学转变为市场型教学

在社会生产中, 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的艺术门类, 最大区别是它具有实用性, 每一件作品都不能根据设计师自己的喜好为设计目的, 设计的是否成功需要市场的检验。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 到今天的市场经济, 产业化的大潮不断冲击着我们, 学院教育也在所难逃。高等院校应提倡“设计与经济的结合”。设计必须服务于经济, 一切与市场经济打交道的学科特别是空间艺术设计学必须重视市场经济原理的指导。我们的教育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 学有所用也才能达到大学教育的目的。然而现在大部分院校的设计专业教育还一直停留在闭门造车的阶段, 大到整个环境艺术专业的建设, 小到教师在堂课上的教学内容, 都列入了我们的学年计划。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师们将教学当成任务, 为了应付教学计划的检查而教学, 通常教师多年的课程设计的教案和教学方式几乎不变, 设计课程缺少实践性变成了纸上谈兵, 设计理念和概念成为衡量设计创新好坏的标准。因此, 出现了很多学生在学校里似乎很有想法, 而一旦在工作中, 很多的设计与实际工作和市场脱离。

没有凭空想象出来的设计, 设计更多的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设计。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最大区别在于:艺术家可以“以我为本”, 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创造个人的唯心世界, 不用更多的考虑他人或他物的想法和关系。而艺术设计则以客观世界为依托, 客观的服务现实社会。艺术领域会有像梵高这样生前不受尊重的艺术家存在, 但对于设计界绝不欢迎像梵高这样的艺术设计师。设计者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社会为前提, 这是艺术设计取得成功的保证。例如:从房地产市场的角度看,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建筑设计, 只有最适合某一项目或某一特定使用者人群的建筑设计。从艺术性或者技术角度最好的建筑产品, 不一定是市场和顾客最需要的产品, 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于住房空间使用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针对于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住房”强调“经济”与“适用”, 而针对高收入人群的住宅则强调舒适性的同时还要能体现顾客的身份。而要让设计能恰到好处地满足消费群体的现实与需求, 不仅需要研究调查这一部分消费者的生活背景、心理需要、消费特征, 而且还需要充分研究项目所处的地理地形特征、周边环境、人文环境、项目的规划布局、小区内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及后期物业管理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 要让建筑设计符合整个房地产项目运作的定位。消费者住房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住宅评价标准的不统一性。因此我们要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空间艺术设计。时代在变, 社会在变市场需求及人们的需求都在发生变化。空间设计教育应该把学生带入到市场和实践的重要环节中来。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起就开始接触市场, 从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去研究性的解决一个空间设计的问题, 把设计作为一种理性的创作过程而并非一味的将空间设计当成艺术的表现。

(三) 加强学生的交叉学科的培养

空间设计是一门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人文学科、环境学和心理学的综合学科, 设计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不同学科知识。我们的空间设计教学的课程应该变得更加开放, 打破专业的界限, 学生应该有更多机会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 这也是对未来职业设计师的要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 文学艺术是表达情感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描写赋予城市与建筑空间浓厚的情感, 城市与建筑空间又反映艺术思想所蕴涵的精神境界, 正是建筑科学的艺术性所在, 也是更贴近于人文科学所在。所以我们有理由学好文学知识, 更好地为我们的设计服务。在学习其他交叉学科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专业修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能让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设计。在当今空间设计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似的设计, 设计更趋于复合式的设计。卡拉特拉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 他有着建筑师和机构师双重身份, 我们在看他的建筑时, 常常被他的丰富想象力及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的精准掌握所折服, 他认为美丽的形态能够通过力学的设计表达出来, 在大自然之中生物的形态, 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 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题材, 通过他扎实的结构学知识来设计他的作品, 他的作品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开阔、更深刻, 让我们能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理解我们的世界, 他的作品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也塑造了形态美的特征。他的高质量的设计是集体创作的思想和协作努力的结晶。他的成功应归功于他众多的技巧和才能的综合, 这些技巧和才能使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卡拉特拉瓦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在设计上不断地创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后自立门户, 成为著名建筑学派“田园学派”, 在建筑界业内, 赖特对于传统的重新解释, 对于环境因素的重视, 对于现代工业化材料的强调, 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的采用, 和一系列新的技术 (比如空调的采用) , 为以后的设计家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非学院派和非传统的典范, 他的设计方法也成为日后新探索的重要借鉴。作品包括:东京帝国饭店、纽约古根汉美术馆、宾州落水山庄及其他著名建筑。在他7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 他不仅是一位设计家, 也是改革家、理论家及教育家, 正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渊博的知识给了他无限的动力, 才能设计出具有感情色彩的建筑空间, 成为世界现代建筑四位大师之一。

在现代社会,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 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 通过各专业人才间的交流合作以及社会上各种创新的不断出现, 促使了很多人突破了原有学科间的壁垒, 不断地交叉、融合, 进而催生了很多新兴的创造与发明, 这些人员具有强大的创新力与生命力, 是新科学的生长点, 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封闭教学而言的, 是一种资源的共享, 是打破原来教育的专业壁垒, 让我们的学生更灵活。开放式教学打开了学校的大门, 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 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需要, 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给予学生更多学习选择的机会,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理解设计师的工作, 从而达到高校设计教育的目的。当然这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建立适合开放式教学的思想与合作意识, 同学生进行多学科专业的学习与探讨, 提倡协同培养模式, 按一定的研究方向或依托一定的研究课题建立培养小组、学生合作组等方式, 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也可依托市场项目, 通过导师指导、不同学科学生共同负责的形式, 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多种知识、多种人才、多种方法、多种研究手段交叉与市场融合, 达到光靠个人所无法完成的团队目标, 在相互工作与学习过程中, 最终达到设计与教学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建成.空间艺术设计的思维与表现[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4.

[2]李伟.室内设计于装修[M].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刊, 2006 (12) .

[3]沈慷.空间的形式实验[M].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6.

[4]金岩.室内设计师[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7) .

浅谈如何营造艺术教育环境 篇9

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艺术教育要努力营造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按照生态式艺术教育观, 任何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生成和发展的。“人之初, 性本善”, 我把孩子对动物、植物的关爱作为其情感的基点, 以“爱”为切入点,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撒上“爱”的种子。

一、案例《触摸春天》

在《触摸春天》的教学中, 课前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 让学生在大自然这个课堂中真实地感触春天。他们感受着暖暖的春风, 倾听着欢快的鸟鸣……心情愉快而兴奋。突然, 一阵吵闹声将我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只见一个孩子站在小道上对着草坪上的孩子大叫:“不准踩小草!不可以踩死小花!”说着还跑到我面前来告状, 看着他那因生气而涨红的小脸, 我耐心地询问:“你为什么生气呀?”“他们都踩着小草和花儿去抓蝴蝶, 小草和小花都死了, 蝴蝶去哪里呀?”我愣住了, 孩子想得如此深刻是我始料不及的。为什么教学就一定要让学生关在四方墙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呢?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 一棵小草, 一粒沙子, 一片树叶……都蕴含着多少着精彩纷呈啊!

二、窗台上的绿意浓浓

班级里的艺术环境创设, 除了黑板报的布置外, 我以“关爱”为主题, 让学生亲手种植、培育花草。可是用什么做花盆呢?孩子们很聪明, 他们想到了饮料瓶, 本来一件废旧品到他们的手中却变得美观而实用了:剪了漂亮的花边, 贴上鲜艳的彩带, 画几条深海的鱼儿……花样各不相同, 我夸奖他们做得比市场上卖的更美更有价值。而培植一株小草、小花的过程更是令他们倍感兴奋和自豪, 碰碰香、含羞草、观音莲……除了这些可买的植物, 他们还会把野外的不知名的花草移植过来, 把妈妈买的菜籽、大豆撒在“花盆”里, 在等待它们成活、发芽的过程又是如何地充满情趣呀!无论春夏秋冬, 哪怕窗外落叶凋零, 漫天飞舞, 我们窗台的的绿色始终是最亮丽的风景!

三、张扬个性的窗口

通向走廊的窗口可以作为黑板充分利用起来, 因此我抓住每一个节日的有利挈机设定主题, 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或周末组织学生开动脑筋, 团结合作, 制作体现主题的具有个性化的书签。比如:在四季书签中, 《春天的书签》——学生以不同形状的书签, 如燕子、太阳、花卉等体现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然后在书签上认真写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歌。别具一格的书签贴在窗口, 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自信心, 同时还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课间经常有许多学生围在窗口, 一边欣赏一边评价, 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论实施思想教育的环境艺术 篇10

一、严肃处劝勉学生

教室和班主任办公室一般为严肃之处, 适合处理比较重大的问题, 如对学生的集体教育或是对个别学生的诫勉谈话, 或是与班干部共商班级管理大事等。一般不因鸡毛蒜皮的小事把学生叫到班主任办公室, 否则容易把学生炼成老油条;再则可以尽量减少班主任工作上的相互干扰。

二、随意处融入学生

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学生, 而且要很自然地融入其中, 这就不能不注重其环境艺术。这个环境不是确定设置的, 而是随机出现的, 尤其在学生眼里是随意的。如楼梯、走廊甚至卫生间, 随时都可以遇到自己的学生, 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聊上几句:结合眼前的学习生活情况, 或鼓励, 或提醒, 或表关切;学生在这不经意间就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真真切切的温暖。又如校园的亭台、池沼、花坛、树林等休闲之处, 学生更乐意和班主任谈一些私密的话题, 老师也能够以更亲切的状态和学生交流, 解决那些棘手而又微妙的问题。再如餐厅, 我常到学校大餐厅去吃晚饭, 不是为了体验学生生活, 而是在这里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学生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学生共进晚餐能加强师生交流, 增进师生感情, 为学生思想教育打下基础。再如学生寝室, 到学生寝室从不以管理纪律的心态去, 而是以表达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而去。夏天带点蚊香, 冬天摸摸棉絮的厚薄。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团体, 与这样一个特殊小团体交流会有另一番收获:许多在办公室不愿谈及的事情, 学生会在寝室和班主任主动谈起, 可以解决学生生活方面的许多问题。

三、有意处感动学生

对学生做思想工作的地点有时需有意选择, 借地利之便。说实话, 班主任真要下工夫做几件让学生感动的事情, 或是个别感动, 或是集体感动。如在5·12汶川大地震袭来时, 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走在最后, 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逃离危险区, 和学生一起露宿操场。在这个操场我安慰学生, 疏导心理, 辅导课业。师生对那些日子都记忆犹新, 终身难忘。又如“甲流”蔓延时, 许多学生因发烧而住院。这些学生大都是留守孩子, 无亲少眷, 班主任每天都要奔走于学校与医院之间, 从入院、送药、送饭直至出院, 全靠班主任来照顾。学生能感动于老师对他们的付出, 亲其师则必信其道。再如假期间, 学生的学习由校内转到校外, 这一环境的变化使一般老师不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但作为班主任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在每个假期, 我都会力所能及地指导学生, 分批次检查学生的假期作业。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不把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全都累积到开学时才处理;二是让学生明白老师一直关注着他;三是让家长有依据地督促孩子假期学习。再如和学生一起到操场搞体育锻炼, 一起到野外春游, 一起搞娱乐活动, 这样学生才会视班主任为“自己人”。班主任充分利用这些场合, 抓住时机增进师生感情, 融洽师生关系。果真能感动学生, 学生视班主任为父兄而非警察;果真能感动班干部, 班干部必会“士为知己者用”。

四、背后表扬学生

表扬与批评的环境场合不一样, 效果也不一样。对率真的学生可当面批评, 对群体性问题要当面批评。班主任工作不能一味地讲究给学生面子, 适当批评甚至惩戒是必要的。而表扬是教育学生的另一手段, 当众表扬某个学生固然会产生积极效果, 但如果经常使用也会降低其含金量。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判断意识, 当面表扬如有偏颇, 反易引起部分学生误会。因此可以探讨背后表扬学生的方法:在张三面前赞扬李四, 在李四面前赞扬王五, 在王五面前赞扬赵六。每个学生都有优点, 也都有不足;这样学生间相互学习就有了参照, 就能够相互欣赏。更重要的是学生必然会把班主任的赞美之辞有意无意地传给相关学生, 学生对老师的真切评价感受更深, 向上努力的信心更足了。因此, 背后表扬不仅仅是工作方法, 而且是艺术了。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篇1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性;教学大纲;教学质量

近年来,设计类本科教育因社会的需求而变得炙手可热,众多综合性院校因设计类院校招生人数的年年攀升迹象,也纷纷开设设计类专业。在这么多学校、学院中开设众多设计专业,首当其冲面对的就是专业教师的需求,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

一、设计类本科毕业生技能掌握程度现状

大学毕业后,为什么设计类本科生在职场招聘时拿着自己的简历和成绩却无法实现自己曾经立下的宏伟志愿?那是因为他们在四年本科学习中,没有将专业知识前后衔接好,就算有了零散的专业知识,也无法通过良好的专业技能表达出来。这一现状较为普遍,而且存在多年,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高校教师的整体现状

过去,历史悠久的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数是由资深美术学教师组成。但是,近几年随着艺术类招生人数的成倍增长,各大院校都相继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新专业的开设,生源的猛增,使得设计类教师严重匮乏,这已成为各大院校设计类专业的通病。各大综合院校新开设计专业开始大量招收刚刚离开学校的硕士毕业生执教,这些从学校到学校的新老师,在整体课程的把握上完全是自学,这样的自学势必是通过与每一届的学生在教学过程磨合中完成,也就是说在一届、两届的学生身上慢慢寻找方法。去年六月,在同济大学召开的“设计教育新视野”国际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指出,设计艺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基本来源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可由于艺术类招生的特殊性,本科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这种“先天不足”导致研究生生源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从招生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应届硕士毕业生入校教学的缺陷,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快适应的,但毕竟是少数,毕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三、专业课程衔接性断层矛盾

(一)教学大纲的编写及调整不合理

按照四年制教育的前后顺序,通常从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然后至专业限选课程以及一些任选课,从课程安排上符合教学大纲的由易至难的这样一个要求。课程的前后顺序正确的同时,横向的比较是否也有递进关系或者衔接性呢?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景观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这三门课其实都涵盖了室外景观的概念,公共环境设计有属于景观设计范畴的内容,公共设施设计又是公共环境设计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培养计划中,会将类似三门课程平行设置,这样就有重复性。

(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及

由于教学大纲的编写及调整不合理的问题,就会接二連三引起一系列问题。专业教师对每一门新开课都会使用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中如果存在各门课的包含关系,那么就会导致专业教师会在同一个学期将相同内容重复讲授,这样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所影响。专业教师也因为教学大纲不可随意修改,无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专业方向太广泛造成倾向性不明确

这个问题,在多年以前,清华美院张绮曼教授就曾提到过,她指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标题太大,学科内容过于广泛,应该在此基础上细化专业方向,如景观设计、室内的设计,就这两个标题里面都涵盖了非常多的分支。张绮曼教授之所以在室内设计行业有如此突出的地位,正是因为她强调专业方向,而不是多面发展。所以她的说法也证明了在大学的后半段教育应该采取专业方向的划分学习。术业有专攻,这就是说在结束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后,对于专业限选课,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而有侧重的教育,这样学生不会应为对每个专业的皮毛上的了解而导致离开学校什么都可以做,却什么也做不好的情况发生。

四、专业课程衔接性的一点思考

(一)专业课头标题放大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类专业应适当的考虑将以前细化的课头名称重新编排,发现这类课程里的共同点,然后将这些课程并成大课。放大课程名称,并延长课时,避免重复。在考察湖北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发现在其培养计划中可见专科课程内容广泛的名称,例如设计原理、设计概念等,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系主任陈顺安教授指出,这样设置课程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多好处。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在一门课里面学到环境艺术设计需求的不同种专业知识,内容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根据不同要求使用原理或者概念。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可以在选择专业教参的时候,挑选和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而且可以自己掌握艺术类学生对土建、植物学等等专业性较强课程的难度要求,尽量采用适合的知识授课。

(二)高年级专业课程可安排多人授课

在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结束后,三年级的专业课程可以安排多位教师按课程顺序同时上一门课。例如建筑设计课程,在大纲中拟定专业课题,要求从建筑学基本知识到设计创意,然后从建筑制图到模型制作,最后到效果图排版。从专业知识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需掌握过多的建筑学内容,那么讲授建筑专业知识的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内容讲授一些基本的柱网结构及一些常用的施工工艺就可以了。在设计创意过程中,可以更换讲授设计创意的教师,从课题着手,做符合主体要求的建筑外观和室内设计,这个部分无需考虑太多的设计规范,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单一。第三部分就是制图,这一部分是在第一位教师讲授的建筑学基本知识及第二位教师安排的创意设计完成之后,对设计进行图纸上的表现,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讲授,每个学生完成的制图部分要达到国家标准。第四部分是模型,在以上三位老师的工作结束后,第四部分会有老师辅导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建筑单体模型,按照比例关系制作。此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空间尺度关系的掌握,在这个部分的完成后,可以由模型制作出的问题修改自己的设计图纸。最后一步就是由讲授设计软件的教师辅助学生完成效果图及排版的工作。

如此分工,利大于弊,各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老师主攻方向不尽相同,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而选择上课部分,不会导致一门课一个教师授课时避重就轻,忽略掉一些本应该很重要的知识,另外,从学生角度来讲,在一、二年级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多多少少比较零散,通过这样的完整课题的训练,不仅能巩固以前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而且也实现了学生设计的市场化要求。

五、结语

设计院校的专业课程,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前后顺序得当,等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会浪费时间,而且专业知识的衔接性也会提高。课程设置的重复性一直是教师授课的一个大问题,没有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给自己和后续课程教师带来很多麻烦。放大课头、多位教师共同授课,只是解决课程间接性的一点建议,这些建议能较好解决课程重复和教师避重就轻授课的漏洞。

【参考文献】

[1]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2]李建伟,中国规划设计专业教育的根本问题[J],中国园林,2007(05)

环境变迁下的台湾建筑设计教育 篇12

举例:

一 . 台湾成功大学

成功大学 (后文简称“成大”) 历史悠久, 2011年 -2014年间进行创新整合, 跟进“国际化”脚步。每年招生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共约175人, 其入学最低标准为71个积分。 (按台湾地区规定, 大学入学联考需考5个科目, 每科目15个积分。入学满分为75个积分) 。成大的师资水平处于台湾地区上游 (一般台湾地区学校专业老师为20位以下, 成大具有27位专任教师, 包括两位外请教师) 成大过去为4年制, 现在正在进行4年制与5年制并存的改革:因台湾2000遭受“9·21”地震后, 很多公共建筑倒塌, 在新的校园重建工程推导下, 涌现出新的建筑师, 然而这批人才中没有成大学子, 使成大意识到他们的专业设计竞争能力的缺失, 从而生发将4年制推行为5年制的改革意识。

自2010年开始该校建筑教育推行如下改进:

1. 驻校建筑师:让业界知名建筑师如黄声远、田中央、邱文杰、林州民等直接带领学生到其工作室直接参与工作。

2. 设计构筑工坊:开设结构实验、音声实验室、环控实验、创意走廊计划、建立“绿色魔法学校”, 有所谓“数位设计大楼”、“未来图书馆”、“未来教室”等设计课程。通过企业赞助用纸板制作椅子, 结构装修等。

3. 开展国际工作营:邀请英国、荷兰、日本、美国等地专家做国家大师系列讲座, 举办系列竞赛。

4. 开发创新课程:建筑设计 (五) + 结构系统、建筑设计 (六) 实构组、房屋结构设计 + 电脑辅助结构分析、建筑设计特论。另学校出资提供设计平台, 利用每周日免费午餐时间学生与老师交流。

二 . 东海大学建筑系

东海大学建筑系规模较小, 本科一年不过40人, 全部学生不足300人, 只有15、6名教师。因此该校推行“小而精致化的教学课程”:从办系开始坚持小班制, 大学部每班人数控制在35人左后, 师生比例控制在1:15~1:18, 而每周至少12小时的设计课上, 师生比更是维持在1:8~1:10之间。每位学生与老师互动学习机会较其他学校多;其教学活动国际化程度高 (举办国际讲座、异地教学、办国际工作营、尤其开展亚洲都市与建筑新视界, 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与能力, 学生毕业后多去海外发展) ;该校注重设计, 设计学分占总总学分的2/3, 其专业训练严格扎实;该校注重人文创新, 秉承“建筑是生活的容器”宗旨, 探索与当代生活结合的课程设计。这种特色教学造就该校毕业生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突出成绩及在社会上的杰出成就。

三 . 中原大学

中原大学基本功非常扎实, 其课程分为五部分。该校5年制教学, 最后通过毕业设计进行总结。毕业设计将5年所学进行整体表现, 由学生自己定议题, 评图时将面对诸多老师的提问,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每年五月毕业季, 催生出一批巡回往返于各大院校的人群, 从而形成一有趣现象:建筑设计事务所希望知道学生的最新想法, 而学校也希望正在创作中的建筑师们能多对学生进行指导, 这群人在不断交流学习中传递信息。

四 . 逢甲大学建筑学系

成立于1963年, 隶属于工 学院。该系2006年率先通过IEET国际教育认证。与其他学校不同之处在于与企业结合比较紧密。推出CRADLE TO CRADLE (从摇篮到摇篮) 的教育系统。推出4个I课程。进行产学合作, 开发创新实务课程。

五 . 淡江大学

上一篇: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下一篇:空间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