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认证

2024-10-25

职业资格认证(共12篇)

职业资格认证 篇1

1. 引言

职业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分别由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国家人事行政部、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等各相关部委通过学历认证、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 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物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一般要求具有文书的写作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综合协调与合作能力、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等。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 分别为:五级秘书、四级秘书、三级秘书、二级秘书。

秘书职业资格认证鉴定方式主要是通过试卷对职业道德、秘书专业的考核, 以及涉外秘书进行秘书英语考试, 资格审核上因不同级别要求不一。如四级秘书要求:1) 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经四级秘书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并取得结业证书。2) 取得五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3)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4) 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四级秘书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2. 存在问题

2.1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秘书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虽然在工作实务部分中涉及到诸如“会议组织”、“办公室事务和管理”、“商务活动”等相关内容, 但更多只限于理论层面, 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 考生很难获得实践机会, 再加上在鉴定考试中对于考生实际工作能力并无硬性考核标准, 考生完全可以以理论知识代替实践经验, 而这种与实践经验脱钩的理论知识势必无法保障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以及思想意识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达成一致。在以后的秘书资格培训过程中, 如何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 将实践内容有机融入其中,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职业认证形式化

从整体上讲, 我国秘书职业认证考试在形式上教条化。欧美等国家在进行职业资格考试过程中, 除了笔试和实操考评外还包括很多内容, 如课业、报告、论文、案例分析、产品制作等, 这些成果都被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果予以评价, 并给出成绩等级。较之我国仅凭一视考试就进行最终评定的做法, 欧美国家考核方式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劳动者在职业能力要求方面达到的水平。

2.3 职业认证环境欠缺

同时, 由于受到设备、原材料、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国目前的秘书资格统一鉴定还很难将应试者置于一个完全真实的、自然的工作环境中, 通过其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进行鉴定, 而只能依据模拟环境来完成。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汲取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 采取多种方式, 进一步改革我国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使之真正与秘书工作的实际需要相一致, 使其切实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3. 路径与举措

3.1 改革教学模式, 培养合格人才

目前, 我国一些已经开设了秘书专业的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还无法满足社会对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如现代秘书工作需要的财会知识、金融知识、速记技术等大多未涉及, 而现代企业秘书工作又需要秘书人员具有这些知识技能。因此, 高职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秘书职业的具体需要, 不断改革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如: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播放一些秘书实务的录像,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分析怎样做合格的秘书。

3.2 配备教学硬件设施, 保障学生训练需要

作为一种职业, 秘书工作的职责之一就是办公室的程序性工作。日常事务中, 秘书经常会接触到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 在《标准》中这些也是鉴定场所必备的设施, 可实际上, 很多开设秘书专业的高职学校却缺乏这些硬件设施的配备, 甚至一些学校连专门的微机室都没有, 根本无法保障学生的训练需要, 自然也就不能适应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要求了。因此, 有关部门要帮助高职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必需的硬件设备, 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对秘书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

3.3 加强培训监督管理, 保证培训效果

秘书资格证书是国内唯一的秘书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 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要使这种权威性被社会各界认可, 深入人心,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学校及社会各职业培训机构, 都应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地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长期不懈地宣传, 努力转变人们那种靠关系、任人惟亲的工作观念, 树立凭学识才能、职业资格寻求工作的观念, 促使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的工作中做到任人惟贤, 以知识才能、职业资格为录用依据, 鉴定部门应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督管理, 以保证培训的效果。

3.4 区分等级增加面试, 履行鉴定职能

秘书职业资格的鉴定虽然是全国统一教材、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卷、统一发放证书, 整个过程比较严密, 但仍有少量考生在学习、培训时偷工减料, 考试时投机取巧, 最后同样能获得资格证书。为了对社会以及用人单位负责, 提高秘书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使秘书资格证书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除了闭卷考试外, 对不同等级的秘书还应增加不同难度的面试,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设置几个面试鉴定点, 上级鉴定部门对面试鉴定人员进行培训, 合格后方可充当面试主考官, 履行鉴定职能。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 将现存问题一一解决, 使我国的秘书职业认证能够在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

职业资格认证 篇2

三级

四级

五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质检行业国家职业资格主要包括: 计量、检验人员职业19个,职业等级分为:

初级(国家五级)、中级(国家四级)、高级(国家三级)、技师(国家二级)、高级技师(国家一级)。

一、计量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包括:

从事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检测、电测、测量、校准、校验、维修、修理、以及检斤、计斤、司磅的人员。

本类包括下列职业:

1、长度计量工(员):从事长度量具、光学测量仪器等长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修理及测量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长度量具、光学测量仪器等长度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长度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长度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长度计量器具;(4)调整长度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研磨或更换长度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使用长度计量器具测量物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7)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2、热工计量工(员):从事热工仪表、计量泵、温度计、流量计、压力真空计等热工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测、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检测热工仪表、计量泵、温度计、流量计、压力真空计等热工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热工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热工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热工计量器具;(4)调整热工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热工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3、衡器计量工(员):从事天平、砝码、磅秤等计量衡器、器具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修理以及检斤、计斤、司磅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天平、砝码、磅秤、计量衡器等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衡器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高等级的衡器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衡器计量器具;(4)调整衡器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衡器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使用衡器计量器具计量物件的质量;(7)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4、硬度测力计量工(员):从事硬度计、测力仪器、测力传感器、材料试验机等硬度测力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修理及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硬度计、测力仪器、测力传感器、材料试验机等硬度测力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硬度测力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硬度测力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硬度测力计量器具;(4)调整硬度测力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硬度测力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5、容量计量工(员):从事计量罐、储液槽、船舶计量舱、金属及玻璃器等容量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计量罐、储液槽、船舶计量舱、金属及玻璃量器等容量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容量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容量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容量计量器具;(4)调整容量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长度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6、电器计量工(员):从事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电信号、脉冲、衰减、电磁、磁通、磁感应、磁性材料、时间频率、有线电、无线电等电器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电测、校准、校验、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电信号、脉冲、衰减、电磁、磁通、磁感应、磁性材料、时间频率、有线电、无线电等电器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电器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电器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电器计量器具;(4)调整电器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电器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7、化学计量工(员):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等化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维修及修理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等化学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化学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化学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化学计量器具;(4)调整化学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化学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8、声学计量工(员):从事声强、声压、声功率、听力、水声等声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声强、声压、声功率、听力、水声等声学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声学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声学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声学计量器具;(4)调整声学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声学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验定卫生、安全工作。

9、光学计量工(员):从事光辐射、光度、色度等光学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光辐射、光度、色度等光学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光学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光学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光学计量器具;(4)调整光学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光学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10、电离辐射工(员):从事测量电离辐射剂量、放射性活度的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检查、校准、调整及修理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定测量电离辐射剂量、放射性活度的计量器具的示值或标称值;(2)检查电离辐射计量器具的外观;(3)使用较高等级的电离辐射计量器具校准较低等级的电离辐射计量器具;(4)调整电离辐射计量器具的可调部件使其达到规定的指标;(5)修理或更换电离辐射计量器具的零部件;(6)记录、计算、判定计量检定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定室卫生、安全工作。

二、检验人员(质检、化验)国家职业资格包括:从事产品或商品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制品、中间产品、外购件及包装材料质量的检验、检测、检查、鉴定、测试、测定、装试、装校、实验、试验、化验、抽验、抽查、验收、验配、分类、分级、分析、分测、探伤、鉴别、监督、监测等工作的人员。

1、化学检验工(员):包括从事矿物、试剂、溶剂、染料、水泥、气体、焦化、农药、水处理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化工品进行化学分析检验的人员(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及中间过程进行检验、检测、化验、监测、分析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配制标准溶液和化学试剂;(3)进行外观视检;(4)使用理化仪器等设备,测试样品的理化性质;(5)使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组分含量测定;(6)记录、计算、判定化验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调试、维护仪器设备;(9)处理检验过程中的故障;(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2、材料成分检验工(员):包括从事金属、硅酸盐类、矿物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金属、非金属材料成分进行分析检验的人员(使用分析仪器和设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成分进行检验、检测、化验、分析、监督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配制标准溶液和分析试剂;(3)调试分析仪器设备;(4)使用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比色分析、气相分析、极谱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测定样品成分含量;(5)记录、计算、判定分析检验数据;(6)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7)检查、维护仪器设备;(8)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3、材料物理性能检验工(员):包括从事金属、高分子等材料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金属、高分子等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检验、检查、测试、实验、实验的人员(使用材料检验仪器设备,对金属、非金属、高分子等材料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物理、力学和机械性能进行检验、检查、测试、实验、试验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进行样品的预处理;(3)使用量具、仪器或通过视检、检查材料的外观;(4)使用材料检验仪器设备,测试材料的拉力、扭力、冲力、弯曲、疲劳、硬度、导电等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5)使用金相显微镜检验材料的金相组织;(6)记录、计算、判定测试检验数据;(7)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8)检查、维护仪器设备;(9)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4、产品环境适应性能检验工(员):包括从事温度、湿度、振动、冲击、盐雾及霉菌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能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从事仪器仪表等产品的机械、生物、化学、气候及电磁等环境适应性能检验、试验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制定产品环境适应性能检验方案;(2)检查试品初始状态;(3)使用气候环境试验设备进行高温、低温、温度变化、恒定湿热、交变湿热试验;(4)使用机械环境试验设备进行震动、冲击、跌落试验;(5)进行电磁干扰试验等;(6)使用生物、化学环境试验设备进行霉菌、盐雾、二氧化硫环境试验;(7)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5、产品可靠性能检验工(员):包括从事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产品的可靠性能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使用仪器仪表,对产品、元器件等的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可靠性能等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参与制定可靠性能检验方案;(2)检查、维护试验设备、仪器及试验室条件;(3)抽取试验样品;(4)进行样品预检;(5)试验中的首次性能进行检测、中间性能检测或监测;(6)进行失效时的处理;(7)进行试验结束后的检测;(8)记录试验中的有关数据;(9)进行数据统计处理;(10)协助主检人员出具检验报告。

6、产品安全性能检验工(员):包括从事介电强度、绝缘电阻及漏电电流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从事机电等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易燃安全性能、机械安全性能、化学毒性安全性能检验、检查的人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查试品外观和标志;(2)使用仪器设备或通过视检、检验试品的结构;(3)检验试品的电气安全性能;(4)检验试品的耐热、耐漏电起痕等易燃安全性能;(5)检验试品的稳定性、机械强度等机械安全性能;(6)检验化学毒性安全性能;(7)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7、食品检验工(员):包括从事粮油及制品、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黄酒、啤酒、饮料、罐头、肉蛋及制品、调味品酱货腌制品、茶叶、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内包装材料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各类食品的成分及卫生、毒性等指标进行测试检验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采集样品;(2)配制标准溶液;(3)使用培养箱、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检验样品的微生物含量;(4)检验样品的微量金属元素、微量非金属元素及理化指标;(5)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6)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7)检查、维护仪器设备;(8)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8、纺织纤维检验工(员):包括从事棉、毛、麻、茧(丝)和化学纤维等岗位,用抽样检查方式对纺织纤维、用仪器或感官进行物理性能、分等定级检验的人员(对棉、毛、麻、茧(丝)和化纤等针纺织品原辅料纤维进行检验、验配、分类、分级、分析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抽取样品;(2)使用仪器或通过视检,检验纤维的长度、细度、成熟度培养箱、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检验样品的微生物含量;(3)使用纤度仪、公量仪检验纤度丝的强伸力;(4)进行选茧、纤维分类分级、定等、验配及物理性能检验;(5)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6)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7)检查、维护仪器设备;(8)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9、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检验员:包括从事贵金属首饰、摆件、纪念章(卡)等饰品、钻石原料、半成品、成品等、各类宝玉石等岗位,用抽样或全数检查方式对金银铂等贵金属加工的饰品的质量(贵金属含量、重量及外观)、钻石的真伪和加工质量及品质分级、宝石(玉石、珍珠)饰品的种类和加工效果进行检验、鉴别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1)检验贵金属首饰、钻石、宝玉石的元素含量及物理性质;(2)鉴别真伪;(3)进行品质分级;(4)检验半成品的切磨质量;(5)检验原料加工、镶嵌、连接组合成饰品的外观、质量等;(6)安全使用有毒试剂;(7)记录、计算、判定检验数据;(8)协助主检人员完成检验报告;(9)检查、维护仪器设备;(10)负责检验室卫生、安全工作。

三、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4)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并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浅议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资格认证

一、职业资格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由此可知,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国家对图书馆馆员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对图书馆专业化的积极推进,也是与国际图书馆员资格认定工作的有机接轨。推进图书馆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对于我国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图书馆队伍建设现状

1.管理模式仍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落后。

2.领导无人事权,图书馆变成了安排老、弱、病、残或富余人员的场所。

3.社会地位上,因图书馆员上岗无行业工作标准,新进职工或临时工进馆即可上岗,社会公众对图书馆事业的公认度偏低。

4.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总体人员素质偏低

三、制定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资格认证是以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工作手段和依据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实用;另一方面,指标体系具有开放性,能够随着时间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以便跟上实践需要。

2.专业性原则。图书馆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技术机构,机构必须拥有一支由掌握图书馆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经验。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的最根本就是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的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

4.兼顾性原则。兼顾性原则体现在与资格认证有关标准和条件内容上,一是要考慮国家与地方省市、地区与地区之间在层次和水平的差异性,二是要考虑与国际间的相溶性。

四、制定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采取的策略

1.从重点领域开始试行。由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目前在整个图书馆工作系统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先在那些图书馆工作技术含量、服务水平要求高的领域,再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在整个系统中逐步推广实施。

2.注重人员的申请条件。在人员申请条件方面,我们应注意避开两个极端:其一不能使申请条件过高;其二不能把条件定得过低。在这里提出的五条申请条件仅供参考: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了解国家有关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身体健康;

(2)受过大专以上正规的图书馆学或相关专业培训,掌握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3)从事图书馆工作3年以上,熟悉某项图书馆管理业务,具有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

(4)申请者原已平定的专业技术职称是重要的参考条件,但不能是决定性条件,要以实际工作能力为标准;

(5)申请者的文化程度、职务和工作经历也是重要的参考条件,不同的文化程度结合工作经历进行认证。

3.在认证程序中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认证程序中必须经过考察、考试、考核、考绩四个过程。

(1)考察。即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考察。如对申报“参考馆员”者可进行确定课题的能力、调查分析的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独立承担课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2)考试。即对业务理论及相关专业的考试。申请者在规定的时间参加统一命题的考试。

(3)考核。对实际业务情况进行的考核。这项考核是通过申请者提交的工作报告书,了解申请者在其所参与的工作中承担任务的情况和取得效果的评价。

(4)考绩。这是在取得职业资格后对人员进行的持续监督。主要检查其政治素质、知识水平、行为规范等内容。考绩不合格者,将取消其资格并收回其资格证书。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应该是一种信誉的标志,它与我国教师职业资格认证等性质相同,是从事该工作的一个准入门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国家加强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和继续教育培训制度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夏磊.美国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3,(1).

职业资格认证 篇4

天津市职业教育将成立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领导机构, 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顾问, 统筹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相关政策。坚持并完善行业、企业为主的办学体制, 强化集团化办学, 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 理事会 (董事会) 等决策机构, 加强产教结合委员会对职业院校的业务指导, 做大、做实、做强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 。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 鼓励职业院校开展股份制办学改革试验, 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清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

引进发达国家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在海河教育园区合作举办1~2所高水平国际职业院校。在重要产业领域, 引进一批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 开展国内外资格证书“双认证”培训。创新合作交流模式, 引进一批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和教材, 提升中外合作项目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天津网-数字报刊)

专家呼吁职业资格认证亟待规范 篇5

针对目前国内混乱的职业资格认证市场,国务院重拳出击。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并要求清理工作今年4月30前完成。与此相呼应,本月,在全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会议上,中组部、人事部相关负责人宣布:今后各地各部门在考试录用公务员时,不得再实行资格考试。我国为何会出现职业资格考试之乱?又乱到何种地步?近日,本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考证。跟风

一人手握十余资格证

每年的岁尾年初都是职场人士的“跳槽”高峰期,也是各种职业认证的泛滥期。“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组合目前已成为求职者的必要装备,招聘求职展会也已经演变成各种职业认证的“血拼”战场。

为了增加“含金量”,应届毕业生也会尽量拿“双证”或“多证”。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的周女士,在北京工作已经有4年的时间了,回忆起大四的下半学期说:“当时看见别人考了,就觉得自己也应该多拿点证,万一用上就没白花钱。毕竟艺不压身,管它有没有用,先考个证再说。”

说着,周女士拿出来大小不

一、颜色不同的证件十余本,摞在一起足有20厘米高。记者看到,里面除了几个专业证件,还有“涉外秘书资格证”、“广告从业资格证”、“健美操证”等。但讽刺的是,她现在从事的工作却和其中任何一个证书都没有关系。

“这些证的费用基本上都是300块钱,培训上课的时候也是可去可不去,考试全部是开卷,现在看来,跟直接花钱买个证没什么分别,但当时就是乐此不疲。”周女士说,找工作那段时间,她就装着这些证每天奔走在各个公司单位的招聘部门之间,“去广告公司吧,人家说这个证不行,去公关公司吧,人家说那个证没用,理由都是与他们承认的认证单位不符。到头来几乎除了毕业证、英语四级证、学位证之外没用到别的,钱也白花了。”她说。

职场“拼证”毕业生跟风

据了解,在大部分中职院校中几乎“全民考证”,但由于各个部门组织考评的证书五花八门,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考的是什么证,有什么用。

据《2007-2008年中国培训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统计,中国每年有将近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低层次培训。每年有将近1000万人参加会计、烹调、美容美发等方面的培训,有将近500万人参加英语培训。而各种假证带给学子的损失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有关专家提示,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学员一定要认清认证机构。国务院刚刚发布的清理通知中也要求,“对社会通用性强、专业性强、技能要求高的职业(工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建立能力水平评价制度(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

培训。乱象

高利润催生海量培训公司

伴随考证热而来的是,各种声称是权威部门、具有发证资历的组织或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仅以上海为例,就有超过3300多家培训公司,各种认证证书更是五花八门,其中,外语、电脑、管理营销居多。

记者在谷歌搜索引擎上键入“资格认证”后,竟有约三百零二万个项符合查询结果,多数网站还声称自己是国家某某部门特批承认,具有权威性的认证。而行业内部的认证名称之多,差距之微,即使是业内人事恐怕也很难说清楚。

《2007-2008年中国培训市场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指出,截至2004年底,我国培训业的产值已达2000多亿元,而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行业净利润甚至已经接近1000亿元。面对这样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各种机构、组织自然会为之心动。

拿流行的电脑培训来说,请两个人,买几台电脑,就可以办班了,大街上也随处可见电脑培训的广告和招牌。不管有没有经过资质认证,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办培训,市场之混乱可见一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咨询顾问公司,本来没有培训资质的也办起培训,只要没人管,就一直培训下去。

非法机构声称免试拿证

除了各种合法机构颁发的证书,一些非法组织和个人也在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趁机违规办班。打开一些培训类网站,五花八门的认证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无需考试”、“免试拿证”、“通过率高达92%”等“诱人”字眼。某学院职业技能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类黑培训机构,经常将招生广告发到教室、寝室,诱骗在校学生。他们与正规培训机构最大的差别就是,发的只是培训证,并非是资格证书。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伪认证大致有以下特点:

其一,主办认证单位纯属子虚乌有,在国家民政部也没有注册。有的是借国外某些机构的名义;有的是通过中介机构在香港或境外注册一个机构进行认证。而这些机构的真伪一般人往往很难查证。

第二,主办认证单位虽是合法社团,但涵盖内容却与认证项目无关;还有证书下面的公章与钢印不相符。

第三,主办认证单位对外宣称自己属于某某部委或机构,而事实上该单位要么是拐了几

道弯的“孙子”辈,若论级别尚不到处级;要么是通过找“门路”与某机构下面的秘书处或办公室负责人私下交易挂靠,而上边的领导并不知情,也不支持。

高端认证价格高质难保

值得注意的是,乱认证的现象不单体现在低端认证,目前在高端认证领域同样问题多多。例如心理咨询师、理财规划师、项目管理师等认证。

所谓高端认证,一般有以下特点:培训价格高,动辄几千元到上万元培训费;管理比较严格,比如全国统考;参加者以白领居多;持证者多属于薪水比较高的行业,比如理财师基本都从事金融工作。

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发证机构多,如有劳动部、海外的、国家的、高校的等等;尤其海外的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在相关部门备案,均不得而知;第二,权威性无从考证;第三,培训水平参差不齐,高端培训一般都有对参加者的资质要求,比如本科以上,从事该行业多少年,但是,一些机构在招生过程中往往随意许愿,放松要求。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培训者在花几千或者上万的培训费之前,最好向国家权威部门,比如人事部或者劳动部咨询,问清楚是否合法或者被国家认可。

对此,《通知》指出,凡是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设置的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予以保留并向社会公布;除此以外的其他各种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予以取消,如确有必要保留,由国务院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研究,按程序通过修改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或形成国务院决定予以解决,或调整为非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

发证。博弈

某些协会、地方乘机捞钱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设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国家来制定职业资格标准,这也就是所谓的行政许可类职业资格。比如,律师资格、医师资格与建筑师资格等。由于上述职业资格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没有职业资格将不能从事上述行业。

第二种是根据归口管理,由各种行业协会、学会来做的非行政许可类的职业资格,也就是能力资格,如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等;第三种是各个地方、企业自己设立的职业资格。人事部相关人事表示,目前,问题出的最多的就是各种行业协会和地方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管理上。

有业内人士透露,和国外比之,我国的各种协会、学会有其特殊性,它不是行业联盟,而是行政体制改革后的产物。带有政府色彩,但又不是公务员。需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于是很多协会就会包下一个职业资格的牌子,把标准草草拿出来,收钱,培训,考试,发证。这也是导致各种职业资格混乱状况的根本原因。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上的部门、机构,乃至企业,还会以各种职业资格为名随意举办考试、培训、认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记者了解到,在武汉市,2006年仅就人才管理师、计算机营销、武术教练等就开始单独在地方实施门类繁多的职业资格;在连云港市,当地就在本市范围内出台过一个农机作业方面的农机经纪人职业资格。

一个职业认证多达十几种

“证出多门”是造成目前国内认证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同一个职业,各个部门、各种协会、学会、基金会等颁布的各类认证,最多的可能达十几种,标准各不相同,收费也有高有地,甚至有的机构到香港注册个壳公司后就开始颁发所谓国际证书。

各种认证机构的竞相参与,难免造成交叉认证、重复认证。例如由于发证机构不同,现有的物流职业证书不下十几种。目前流行的认证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流师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物流师证书,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颁发的国际物流师证书等。此外,还有英国皇家物流职业认证等所谓“国际认证”及地方性认证。不同培训项目的收费也有很大差别。

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蓝领上岗证”、“白领上岗证”(诸如注册会计师证)以及“个人技能型”证书,如驾驶证等。

对此,国务院发布的清理通知指出,对重复交叉设置的职业资格,逐步进行归并。对涉及在我国境内开展的境外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由人事部、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批准。

权威说法

清理是规范不是封杀

记者从国家人事部了解到,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已经开展。人事部相关人士透露,具体的工作程序是先由各个部门、协会乃至地方将各自归口的职业资格进行逐一报送,然后再由人事、劳动保障部两部门会同上述部门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布批准予以保留的职业资格。这中间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在批准公布的同时,予以保留的职业资格名称、设置依据、类别以及实施承办的部门和机构等等细节也将一并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知晓。

“需要重点澄清的是,这次清理是规范,而不是封杀。”该负责人士最后强调,“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封杀多少个,叫停多少个,目的是为了让已有的更规范,归并重复交叉,扶持好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立。”

职称评定近年萎缩

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是从1993年开始实施的。此前,国内类似的评价体系只有学历评价与职称评价。前者代表学力认定,后者代表工作后的能力认定。

根据我国的行政序列,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是两个主管职业资格管理的部门。此次由国务院发文的职业资格整治清理行动,也主要是上述两部门牵头。就分工来讲,过去,通俗的说法就是人事部“管干部和部门”,比如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国企干部与公务员职业资格;劳动保障部“管企业和劳动者”,比如物业管理、钳工等职业资格。

目前各方面劳动力市场上,职业资格门类少,而市场需求量却极大。人事部相关人士坦承,这几年,劳动保障部方面就劳动者方面职业资格建设上,“功劳很大,做的也比较规范。”“他们一开始起点就不错,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基础工作很扎实,程序和结构上也做得比较好。此前甚至还专门有一个全国性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来主要出标准。”该人士透露。

相比之下,由人事部主管的传统意义上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则萎缩较大。对此,人事部门也坦言,整个社会和市场经济接轨后,旧有的体制内评价体系肯定要被社会化的各种细化职业资格所替代。“这也是这几年来,从外界看,劳动保障部门给人感觉做的工作比人事部门做的工作多的一个客观原因。”

缺少高标准致鱼龙混杂

但是,现实的发展是,即便劳动保障部已经在劳动者方面花大气力做了各种职业资格的标准,由于市场缺口较大,就业、人才以及各种专业技术评定急缺价值含量高的标准,国外的各种职业资格还是蜂拥而入。各种认证、培训,鱼龙混杂。

人事部人事科学院专家佟亚丽分析指出,有些好的职业培训比如营销师资格,它的引进、推广的确有助国内产业的发展。但问题是良莠不齐。最严重的时候,有些骗子就是在国外转一圈,拿回来几张没有含金量的废纸,就开始在国内收钱、培训、发证了。

清理.对策

形成专业中立机构

佟亚丽认为,小政府、大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发展趋势都应该是行业协会自发联盟,形成一个中立机构,来专门做人才职业资格评价。

“这样不但节省了企业的就业成本,也最终将节省个人就业成本。在英国,劳动力就业能力方面,很多行业协会的资格标准都最后提升为国家资格标准。” 佟亚丽说。

交叉重复统一归并

针对目前社会上职业资格的混乱情况,国家人事部相关人士也表示,清理也分三种情况:国外引进来的,必须合法注册;各部门、学会交叉、重复的,统一归并;地方上,确有必要的,进行试点实施。

有分析人士认为,最后一项,实际上已经为地方上出台、研发职业资格网开了一面。

从2005年7月开始,广州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特殊护理方面的职业资格制度认证。而国家的清理政策也必将波及到他们。该市人事局专业技术处一个曾姓的负责人透露,当初设置特殊护理职业资格,市人事部门、残联等部门是有全盘考虑的,目前广州市现有残疾人近28万,针对残疾、有障碍人群的特殊护理既不同医疗卫生的护士,也不同于一般的护理专业。在国家现有的职业资格制度中尚无与此工作相吻合的特护专业情况下,存在确有其必要。

国家要把住评审关

国家劳动保障部相关官员透露,在国家已有职业资格之外,没有的领域,完全可以申报,只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研发,不是为了赚钱滥搞,政府其实是鼓励行业、地方设立职业资格认定的。“关键是要在程序上对培训机构资格、研发能力上进行评审。由于行业发展水平所限,国家其实是在替行业设立能力资格标准。”

佟亚丽称,目前,广州上海等地已经在做很多试点。比如,上海考试院就根据市场需要,自己研发了保姆、家政护理等职业资格标准。

相关新闻

权威资格认证

提升房地产经纪水平

2001年12月,人事部、建设部联合颁布了《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我国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开始建立。

据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相关负责人赵庆祥透露,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31360人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书,其中的18396人经注册取得了房地产经纪人注册证书。“职业资格制度对提高房地产经纪人员素质,提升房地产经纪服务水平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

职业资格认证 篇6

摘要:对于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对于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福利水平以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阵痛转型和升级发展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资格认证农民工就业工资水平

0引言

低知识水平、低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只能充当初等工人,成为世界工厂中的底层大军。

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除了要拥有最高端的、掌握有先进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的高端型技能人才这样的人力资源,从生产创造环节的最底端也要提升广大劳动者的素质。

眼下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金融危机作为外因,并不是促使就业压力大的最重要源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才是决定性因素。提升农民工的基础技能成为升级后的产业结构中的中坚力量,是使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帕累托改进。那么如何提升农良工的技能成为结构调整中的比较关键的环节。

1理论综述

劳动力市场信号理论,主要是对于劳动力市场双方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于一个正在准备雇佣员工的雇主来说,不可能清楚知道任意求职者的实际生产率。即使在工作了很长时间的情况下,雇主仍然可能对这位劳动者的实际生产率不清楚。那么雇主是凭借什么来筛选员工的呢?雇主只能通过与员工相关的有表现特征的指标来衡量——如年龄、工作经验、受教育的程度等。其中受教育的程度是可以由劳动者本人通过学习去获得。而这种可以通过个人争取获得的指标就被称为信号。

资格证书的使用也是一种信号,作为雇主甄别应聘者的有效手段。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对于进入劳动力市场是具有一种优势。劳动者愿意花费相对高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去获得这种信号的原因在于接受培训会获得工资性报酬的增长的。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信号理论,我们可以知道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对于劳动者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信号,能够为自己带来就业的机会和工资性报酬的增长空间。

2成本一收益分析

本文将就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效用进行衡量。

2.1从成本分析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的意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是对所有劳动者开放的。但是由于获得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一般来讲是要参加前期培训的。报名费加上培训费的成本要接近千元。我们可以简析出农民工不愿意加入到培训的原因:①获得资格认证的总成本可能超过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②农民工对于职业资格认证的信息和获得后的优势缺乏必要的了解。⑧农民工可能由于短视或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掌握的信息不足而使得他们认为参加这样的培训没有必要。④农民工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低,基础差,对于专业的资格认证考试可能有所畏惧,认为较难操作。

但是实际上我们前文提到了,对于现有形势下如果一个农村转移劳动力想继续在城市务工,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i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由于自身远离农业、部分青年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农业基本耕种知识等原因,对他们进行农业方面的技能提高也很有必要。

国家在高度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加大了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的力度。各省市更是纷纷出台政策,比如上海市较早的就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培训优惠。江苏省开展适应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经费采取兑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券的方式核拨。山西省也着力加强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对进城务工或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组织开展相关培训。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相应的培训项目,开展“订单式”培训,并要求落实培训资金,进行培训补贴。

我们说如果培训项目能够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民工的成本。而使他们从较有信心的参加职业资格认证。

2.2从收益分析

首先,从就业来分析,职业资格是一种知识技能水平的信号。信号可以作为进行筛选招聘的部分标准。另一方面,在现有产业升级结构下,对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只有提高自己的适应性技能,才有获得工作的可能。而返乡农民工对于农业技能的掌握也很重要,现代农业也要匹配具有专业素质的农业技术人员。

其次,从在生命周期提高工资水平分析,在提升技能、获得了职业资格认证后,确实具有提高工资性报酬的作用。但是这个时间是具有滞后性的。而且我们知道培训是会替代一定时期收入而造成一定损失。如下图所示,参加过培训的人要在一定时点01后能获得较高的工资性报酬。

O:未参加培训的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

O1:参加培训的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

最后,对于全社会的意义来讲,我们国家现在的失业类型很大程度是结构性失业——在某一特定地区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的实际供给之间出现了不匹配。所以如何提高他们对于产业升级的适应力应该成为全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题中之义。

3结语

职业经理人及其资格认证 篇7

1. 职业经理人的条件。

所谓职业经理人,通俗地讲就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将所经营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的成功,通过管理企业来实现自身价值的专职管理者。职业经理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专业化,是社会的专业分工产生的不同工作种类,以专业性为基础。第二是契约,契约背后就是规则,有了相互认同的规则就形成了契约化。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是有契约关系的。第三是品牌化,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肯定很在乎自己的职业品牌。

在新形势下,中国职业经理人离世界一流水平的管理团队尚有较大差距,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高速成长的要求。全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就成为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必须深知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计划和谋略,即进行科学决策,确定正确方向。规划未来目标,进行科学决策,明确正确方向是职业经理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重要修炼项目,每个经理人都应该深知决策的重要性。

企业之兴衰在于职业经理人。高层经理人必须从宏观上调控整个企业的方向,这种宏观调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要达到此目的,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对自己的角色以及定位有清醒的认识。在进行决策时,有市场动因和竞争者的变量,时间与资源的限制,信息、不足或错误的可能,道德上的压力、人情上的包袱,因而要确定正确方向。制定重大决策,是职业经理人十分重要的工作。

职业经理人进入职场,首要任务是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根据现今的现代管理思想和经验,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应符合以下六个基本要件:(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2)是一个出色的整合家、策划家;(3)是一位优秀的宣传家、组织家,有较强的沟通技能;(4)具有渊博的管理知识,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良好的职业心态,有奉献精神;(6)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非凡的个人魅力和宽广的胸襟。这些条件要求都非常高,要想成为合格的职业经理,不经过努力学习,是很难做得到的。

2. 职业经理人的素质。

从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中所提的要求来看,职业经理的素质要求主要分为基本要求和职业要求。基本要求为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基本能力三个方面。职业要求主要是对职业功能上的能力要求。涉及自我认知、领导艺术、决策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管理、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国际化经营等七个方面。这是从测评角度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规定。

号召力、决策能力、知人善任以及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是描述了职业经理人素质结构中最具特色的几个方面。有一家公司,从白手起家,成为拥有固定资产4 000多万元的外销出口企业。老板原本是个农家女,却有着超群的决策能力。有一年她家乡遭遇洪水,许多姐妹没活干闲在家里。她押上全部家当还贷了款,办起一家自产自销的工艺品厂。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使企业不被市场大潮颠覆,她又作出了一个更大的决定,依傍大企业,抢占上海滩。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拿到上海一家绣品厂的订单,从此使她的企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职业经理人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据2001年披露的对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对“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是什么”的问题,选择“勇于创新”的比例最高,达到47.7%。经营者只有在从事创新活动时,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职业经理人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需要运用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经济组织或一个部门、开展经营或进行管理。他们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职业管理者,可以说职业经理人就是企业的“保姆”。他们不但拥有非常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职业的忠诚。职业经理人应该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修行,职业经理人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较强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冒险精神,职业经理人应具备自信果断和强烈的事业心。

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职业经理人这个阶层,职业经理人市场评价还在探索,职业经理人规则还有待建立。然而,中国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迅猛态势,以及对职业经理人需求迅速增长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加强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提高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

二、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是表明从事某一职业的前置条件。例如要从事律师职业,必须先取得律师资格;要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先取得教师的职业资格。而职称的意思,从字面上讲,仅是职务的名称。在职称改革前,职称这个词涵盖了专业技术资格与专业技术职务双重含义。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没有职称,因此,中国加入WTO后,职称的改革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在深化职称改革时,将进一步淡化职称概念,扩大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范围。

“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办公室”承担具体组织和实施工作,负责综合指导各省管理中心组织的认证考评工作。学习内容分为六个模块:(1)职业经理人素养。包括职业身份认定;职业操守及道德素养;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素质评估。(2)行政管理。包括行政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关事务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3)生产管理。包括经营决策;现场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4)营销管理。包括营销计划;市场策略选择;市场调研方法;国际贸易。(5)财务管理。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控制;成本管理;法规常识。(6)信息管理。包括信息流分析;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选用;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控制;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为确保该资格认证的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考试采用统一考试的管理模式。认证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考试培训教材以及考试大纲的制定及其出版,负责考试命题、制卷及考试数据处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协调各省管理中心承办机构实施考试等。中国人力资源研究会负责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考生的案例研究报告及业绩评估等。各省管理中心考试承办机构负责组织考试报名、信息采集、考场编排、组织考试及证书发放等工作。管理中心辖区内的各培训机构负责在本地区开展高质量的认证培训辅导活动,并协助管理中心进行考试工作。考试方式包括闭卷的理论考试、案例报告评审、综合素质测评。申请初、中级资格认证,必须参加全国统一时间闭卷的理论考试。申请中、高、特级资格认证,必须参加全国统一时间案例报告初评,初评方式由本省专家委员会负责。申请中、高、特级资格认证,必须完成综合素质测评。

综合素质测评是对申请人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科学领导方法、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度、对企业的忠诚度”等方面的心理测试。根据测评的结果给申请人提出相应的未来发展建议,并将测评结果密封后发给学员本人,做到绝对保密。

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编号、制作、颁发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由“管理办公室”完成备案及网络查询。证书是对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经验、业绩的认可,是执业者的从业通行证,全国范围内有效;在人才全球化的趋势下,持证人可据此参与国际人才交流,可为其提供更多的求职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王玲.职业经理与职业经理人的素质[J].经济研究导刊,2009,(3):87-88.

[2]曾涛.浅析职业经理的角色定位[J].广东科技,2006,(10):142-143.

职业资格认证 篇8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与转换标准的意义

1.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之间的沟通与衔接

一方面, 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按照学分银行的程序和标准认证为学历教育课程, 避免重复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 学历教育课程也可以按照程序和标准转换为相应的资格证书, 通过增加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等, 促使学校教育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教育目标和社会实际的契合。例如, 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持有者, 计划攻读相关学位, 则可参照学分银行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录, 依照程序和标准, 免修免考相应课程, 直接计入相应的学分。

2.拓宽学习成果的作用范围, 以及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的获取途径

在校生要获取资格证书突破了先前通过参加职业培训、鉴定考核或考试这一单一途径;同样, 资格证书的持有者要获取学历证书, 也突破了先前按照专业规则, 修完所有课程, 完成一定的学时和学习量才能获得学分这一途径。因此, 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建立为在校生和从业者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能力的多种机会, 充分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况

1.与学历证书的区别

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知识、技能的能力。我国的职业资格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类。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 (工种) 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从事某一特定专业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如执业医师、会计等。职业资格证书是人们通过职前教育或职后教育, 通过相应的技能水平测试而获得的资格认证, 它是劳动者胜任某一职业的证明, 也是用人单位筛选、聘用人才的主要依据。与学历证书不同, 职业资格与劳动者的现实职业劳动活动紧密联系, 代表职业活动的结果, 用人单位能够预估持证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学历证书是指学习者通过正规学历教育以及学业水平测试而获得的证书, 它代表教育活动的结果, 不同专业反映了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水平, 但用人单位很难仅凭学历证书准确识别和选择人才。

2.类型

职业资格证书从内容上分为从业资格类、就业准入类、水平评价类三种, 从认证主体上看既包括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的认证, 也包括行业、企业协会的认证;从范围来看包括国内认证以及国际认证。国际认证例如美国Adobe颁发的Adobe产品专家Photoshop CS证书。

3.来源

职业资格通常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主管,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管。

4.等级

1999 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建立了动态的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 并将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 如图1 所示。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的难点

1.二者分属两个体系。 学历教育以学科分类和学科教育标准为依据和导向, 职业资格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和导向, 二者在课程容量、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考核评价等方面既有交集也存在差异。

2.二者缺乏认证、转换的中介。 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属于异质性事物, 要双向沟通, 首先要通过路径设计, 找到最佳结合点, 从而转化为同质性事物, 才能实现可比性与融通性。

3.二者起点不一。 学历证书的起点比较划一, 职业资格证书的起点则比较复杂, 有的对应高中及以上学历, 有的对应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还有的对应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4.二者获取难度不一。 学历证书获取难度相对比较均衡, 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因为证书种类的不同获取难易程度也有区别, 有的难度较小通过率较高, 有的难度较大通过率则低。以国家司法资格考试证书为例,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的数据分析, 自2009 年以来全国的平均通过率仅在10%左右, 可见获取难度较大, 说明该证书背后负载的法律专业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较高, 如图2 所示。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基本结构

1.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学历证书层次的对应关系

我国职业资格的五个等级:高级技师 (一级) 、技师 (二级) 、高级技工 (三级) 、中级技工 (四级) 和初级技工 (五级) 中, 初级工对应初中学历, 中级工对应高中或中专学历, 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对应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以导游证为例, 要从事导游职业, 首先须获得从业资格, 即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另外还需取得导游证, 才能从事导游工作。初级导游员 (中文) 对应高中及以上学历, 中级、高级和特级导游员 (中文) 对应大专及以上学历。

2.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分银行标准课程的对应关系

要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学习成果的转换, 要找到二者在内涵上的最佳结合点, 即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学习成果认证单元主要包含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知识维度用来描述学习成果所获得的事实性和理论性, 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内容;技能维度描述实践性知识, 其影响因素包括学历教育的学习量、非学历培训以及工作经验等;能力维度则描述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包括适应具体的工作岗位及情境变迁的胜任力;情感态度维度涉及的是学习策略、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等。一是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为依据, 把证书类学习成果划分为若干认证单元, 再把经过学分银行认证的标准课程划分为若干认证单元, 以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二是将二者的认证单元进行比对和差异分析, 具体从认证单元内部二者持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入手, 不是以教材的篇幅或学时数、章节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判断哪些内容是二者共有或基本重合的, 哪些内容虽是二者共有, 但能力要求的程度不同以及差距所在, 哪些内容是一方特有的;三是根据转换规则, 当二者的覆盖率≥60%时, 予以转换, 覆盖率<60%时通过补修衔接课程或学习其他成果单元后予以认证。

(1) 制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依据。一是职业资格证书文本;二是持证人获取证书所应具备的相应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具体而言, 根据某一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行业、颁证机构以及相应的教材、考试大纲来确定。以导游证为例, 导游证是导游人员从业行为能力的证明文件以及国家准许从事导游工作的证件。从某个导游员持有的导游证我们可以看出其级别 (初级、中级、高级或特级) 、语种 (外语或中文导游) 、颁证机构 (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部门) 等基本信息, 以及相应等级下内含的导游人员在知识、技能、业绩、学历以及资历要求方面达到的水平及指标。例如初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特级导游员在业绩要求方面游客反映良好率分别是不低于85%、90%、95%以及98%。

(2) 制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基本原则。一是学分相仿原则, 认证和转换的资格证书的学分与学历教育课程的学分基本是等量的;二是层次对等原则, 是指非学历证书在认证、转换时与其所对应的学历教育的层次和层级在学习成果的价值上是基本覆盖的;三是符合政策原则, 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和转换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相协调。

(3) 由于职业资格证书涉及的工作或岗位面非常广, 且不同岗位对于知识、技能、能力要求因其复杂性而有所不同, 因此, 资格证书和学历教育课程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二者分别存在以下五种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一关系、交叉关系以及无法对应和互认关系。一是一对一关系:非学历培训的一个证书对应于学历教育某一课程, 两者所涵盖的学习量相当, 例如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证书可以对应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二是一对多关系:一个证书所涵盖的内容对应于学历教育的多个课程, 例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则能够涵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多门课程的知识量;三是多对一关系:多个证书所涵盖的内容, 对应于学历教育的某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四是交叉关系:多个证书的学习成果对应于学历教育多门课程的学习成果。

3.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转换标准的解释与修订

陕西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学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解释工作, 已经发布的标准每五年由学分银行学术委员会审核一次, 根据社会实际需要, 标准需要增减时, 由学分银行组织学科组进行修订。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职业资格证书 (制度与体系) 》, 海洋出版社。

[2]黄曹华:《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对策综述》, 《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2006年第14期。

职业资格认证 篇9

一、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使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呈现出了巨大需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 科技发展具有了新的发展趋势, 这种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技术知识的贬值, 所以经济实力的竞争核心在于技术创新速度的创新, 而其实质为技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我国教育系统中, 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纽带, 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内容更贴近于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 并且对市场的发展和变革具有敏感的反应程度, 但是一方面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事件能力欠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仍旧无法满足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并且事实上, 许多人并没有参与职业教育但是又希望自身的职业技能素质得到提升, 而如果仅仅将职业教育当作为社会发展输送技术型人才的唯一途径, 那么对于这些人显然是不公平的。对于没有参与职业教育而又希望自身职业技能素质得到提升的人群,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开展学习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但是他们要获得社会的肯定, 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所以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 不仅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积极进取以及获得社会肯定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培养一批职业技能素质较高的人才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决定了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社会从业人员的工作重点也逐渐成为了服务社会以及对社会环境进行改善, 而这些转变对社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 社会从业人员所具有的工作技能正在逐渐的滞后于社会新环境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以实现自身技能素质的提高, 已经成为了社会从业人员的广泛共识, 而开放教育则为他们的这种需求创造了机会与平台。在实现自身职业技能素质提升的基础上, 社会从业人员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而需要得到与自身职业技能相符的职业资格, 从这方面看, 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具有必要性。

其次, 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需求。社会单位为了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而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改革, 但是由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确实, 许多企业并没有在人才聘用中严格要求专业对口,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社会单位功能的充分发挥, 同时也对社会单位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行业转入制度对于优化行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职业技术能力欠缺的从业人员, 开放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而针对具有较高职业技术能力的从业人员, 职业资格认证给予了他们获得社会肯定的机会。通过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 行业在发展中可以通过行业准入对人才的聘用进行严格的把控, 从而通过人才素质的提升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二、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路径

(一) 重视开放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建设。

重视开放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建设是提高学习者素质保障的措施之一。全球范围内具有大量的开放性资源, 但是语言问题一直制约着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所以建设本土化开放教育资源, 能够让学习者使用更多的开放性教育资源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当前许多教育机构都十分重视开放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建设, 如葡萄牙、西班牙和拉美许多国家组成联盟将网络开放课程翻译为多国语言, 在此背景下, 我国也开展了全国高校精品课程构建工作, 这些资源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展示与评审, 并放在互联网中免费开放, 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贡献,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开展开放教育资源本土化建设的体现。但是, 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工作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开放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建设, 仍旧需要在对国外教育资源进行借鉴的基础上,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内容, 并针对职业资格认证特点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开发, 以构建丰富与职业资格认证相适应的开放教育体系。

(二) 构建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与认证平台。

职业资格认证要获得社会认可与满足社会需求, 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以及认证平台作为支撑, 只有在此基础上, 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的开展才具有说服力。在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的过程中, 同样需要构建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体系与认证平台。在此过程中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构建全国性质的组织, 对完成开放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评价;二是参与开放教育的人群在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应当有第三方承担;三是考试结果的评定应当由第三方来完成, 评价内容主要是开放教育的参与者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是否与所要获取的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相符;四是完善对开放教育参与者在这也资格认证方面的服务。在开放教育参与者完成由第三方承担并评价的职业资格认证后, 将由专门服务于开放教育的单位对他们的职业资格认证结果进行记录并构建档案, 同时为他们提供结果查询服务。由于大部分开放教育参与群体参加学习的出发点在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所以在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考察他们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 并将理论知识的考核与实践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

除此之外, 在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过程中, 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体系与认证平台应当体现出多通道、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多通道指的是为参加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提供不同路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职业资格考试与认证;多类型指的是针对开放教育学习者开展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涉及到多种职业的资格认证工作;多层次指的是在对开放教育学习者开展的职业资格认证中, 需要具备初级资格认证、中级资格认证等阶梯度不同的职业资格考试与认证。

(三) 为开放教育学习者构建职业资格认证保障体系。

许多参与开放教育学习的社会主体所从事的工作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此过程中, 他们自身的职业能力需要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提升, 而对于社会企业而言, 只有对这些从业人员开展动态管理, 才能确保他们能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以推动社会企业自身的发展。针对这种特殊情况, 可以对参与开放教育学习的社会主体设定固定的职业技能考试周期, 并根据考核结果与认证结果对他们的等级或者岗位做出调整。另外, 为了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具有的效用, 可以为职业资格证书设置有效期限, 这个期限的长短需要以职业发展和行业发展为依据, 避免因为有效期限设置过短而加大职业资格审查机构负担与管理成本, 同时也要避免有效期限设置过长而导致从业人员产生惰性。

综上所述, 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素质的提升, 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经济与行业的发展。在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的过程中, 不仅要通过优化开放教育来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要构建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与认证平台, 以及构建与开放教育学习群体特点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保障体系, 以提高职业资格认证对开放教育学习主体的服务能力。

摘要:本文在对开放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必要性做出论述的基础上, 从开放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建设、强化职业资格认证与开放教育的适应性以及构建与开放教育对象特点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认证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做出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开放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结合,必要性,路径

参考文献

[1]何平.论我国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模式选择[J].社会工作, 2012.8.

[2]朱希峰.台湾地区的社会工作师证照制度[J].社会福利, 2007.4.

职业资格认证 篇10

一、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内容

第一, 申请条件。参加档案职业资格考试必须具备一定的报考条件, 并根据报考的不同职业资格等级, 对报考者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工作经验作出相应限制;另外, 可以援引美国档案资格认证考试的规定, 对于没有相关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报考者允许考取其预备资格, 在从事相关工作一定时期后方可转为正式资格证书。第二, 考核方式。我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当采取考试制, 通过指定机构的考试并达到合格分数才能获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根据《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行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的办法, 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1]。国外实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国家也都将考试制作为考核方式。例如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成绩合格者, 如果其他条件符合 (如是否缴费、是否符合学历要求和具有职业工作经历等) , 就能获得相应的档案工作者资格证书。第三, 考核内容。不同国家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具体考核内容略有不同, 但可大致归于两类:一是档案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二是档案实体管理知识的考查。2003年, ACA颁布的“角色描绘声明”就将档案从业人员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分为七个部分:文件的选择、鉴定和搜集;文件的整理和著录;文件参考服务和存取;文件的保管和保护;推广、宣传和利用;档案管理规划;职业、伦理和法律责任[2]48。其档案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内容大多来源于此。此外, 如按《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 将档案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不同等级, 具体考核内容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二、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必要性。

第一, 当前, 我国实行“局馆合一”的档案行政事业管理体制, 作为行政编制单位的档案馆, 缺人时要有人事局同意才能进人, 并且人员配备必须服从政府统筹安排。这导致档案专业人才与档案部门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直线对接”与有效配置, 大大影响了档案从业人员的合理分配与流动。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用人单位可以与专业人员直接沟通, 根据证书和需求招录专业人员, 减少繁琐的人事环节与限制。第二, 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实行优胜劣汰, 有利于档案从业人员明确职业取向与工作层次, 完善职业规划, 实现职业愿景;有利于档案从业人员优化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 逐步提升档案从业人员整体水平, 进而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质量。第三, 国家对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而从我国档案职业的总体情况来看, 职业群体的数量与职业群体的结构都不存在明显优化的迹象, 再加上档案工作本身机要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档案工作并未很好地满足公众需要, 因而难以得到社会的了解和认同。通过实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可让更多人了解和进入档案工作和档案行业, 提高档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

2. 可行性。

首先,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日益成为档案职业化发展的方向和准入方式, 许多西方国家都建立了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美国在1985年已初步形成档案职业资格制度, 现已非常完善。此外, 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也相继实施了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这为我国推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其次,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中国众多行业有了成功实践, 也为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提供了有益借鉴。例如, 律师职业、教师职业及会计职业已经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图书情报工作领域, 出版发行行业已率先开展了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已进入中国图书馆界的议事日程, 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调查研究[3]7。最为重要的是, 上海于2004年开始推行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 这是全国最先推行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推行档案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地区, 是对档案职业准入制度的有益尝试, 对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全国的推行具有巨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三、建设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议

建设我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准备和规划,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该制度建设提供帮助。

1. 完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档案法》对档案人员从业、任职以及专业地位并未有明确要求与规定, 因此, 要建立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就必须完善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准入制度, 将档案从业人员须“持证上岗”的内容写入《档案法》;各地方档案局也可根据各地实际, 参照上海档案局的做法, 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这是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得以实施的保障和前提条件。

2. 设立全国性的权威认证机构。

根据国外经验, 由各行业学会或协会等社会专业团体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中扮演主角, 具体负责职业资格的评估标准制定和评估程序的运作。但这种建设思路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在上海市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中, 由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市档案局共同负责本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政策制定、组织协调、资格考试和监督管理工作, 该建设框架已得到初步的实践证明。因此, 应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唯一的认证机构, 由国家档案局下设专门的资格认证部门作为权威认证机构, 并邀请档案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资深的档案工作者以及一定数量的教育专家作为其成员[4]14, 负责全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考试的具体内容及相关的考核标准;同时, 由各地档案局配合负责考试的宣传、报名、考务安排等工作, 从而形成全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3. 实行分级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职业资格制度的核心在于职业准入的控制。《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中, 将档案职业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三个级别, 明确了各级的能力要求的同时对各级资格的取得条件也有明确的规定。例如, 该规定指出, 申请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 必须符合取得大学专科学历, 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6年, 或者取得大学本科学历, 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4年, 或者取得硕士或第二学士学位, 从事档案专业工作满2年, 或者取得博士学位等条件。

我国的档案职业资格证书也可分为三类, 即初级、中级、高级。申请不同等级的档案职业资格有不同的学历或专业工作年限要求。档案工作者只有取得下一级的资格证书后, 并参加一定时期的档案工作后才能参加更高等级的资格考试。对于没有相关学历和实践经验的报考者, 可采取相对灵活的途径进行职业资格认证, 允许其考取其预备资格, 在从事相关工作一定时期后方可转为正式资格证书。

此外, 可以将档案职业资格等级具体细化。对不同档案工作部门和工作岗位可以设立不同的资格等级, 使档案工作更具层次性, 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实现量才为用、能级对应, 有利于调动档案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效能。

4. 与档案从业人员的招录相结合。

与档案人员的招录相结合, 即对档案从业人员的招收, 必须从获得档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挑选[5]42。当然, 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应做到持证者优先录用, 否则,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将很难得到贯彻落实。

实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有利于实现档案从业人员的合理分配。在当前“局馆合一”的档案行政管理体制下, 档案部门可以采取灵活的聘任制, 将招录档案从业人员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 实行合同化管理, 根据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职业资格等级的变动续聘或解聘人员, 从而激励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才干, 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

5. 开展多种途径的档案职业教育。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行, 其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职前培训, 或称预备从业培训。即对有意进入档案行业的人员进行培训, 而后参加统一的资格考试, 通过者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准入资格;二是在职培训, 面向在岗人员进行培训。这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对于已从事档案工作但未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 进行档案理论及实务等基础知识的培训, 参加初级考试, 合格即可。第二类是针对想获得更高层次职业资格的档案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 根据具体的等级要求和不同的岗位要求, 有所侧重地进行培训。比如, 取得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 应当完善档案职业教育机制, 丰富职业培训内容, 结合实地教学、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为档案从业人员创造自我提升的空间, 促使广大档案工作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暂行规定.http://www.archives.sh.cn/docs/200802/d_144008.htm (l2011-8-1) .

[2]谭必勇.美国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档案, 200 (49) .

[3]王世伟.论中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 2003 (1) .

[4]苏艳平.论档案职业的发展趋势[J].湖北档案, 201 (05) .

职业资格认证 篇11

关键词:金融职业认证教育 行业标准 MOOC 考培分离

職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或者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①

在各行业推行职业认证教育,能够有效地推进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而言尤为如此。金融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融业被称作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对于促进资本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着巨大作用。金融行业的重要地位决定了金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专业化背景。推进金融职业认证教育势在必行。

1 金融职业认证教育发展现状

1.1 金融认证教育分为两大序列,即行政许可类和非强制性的认证教育。当前,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金融认证教育也获得迅速发展。总体来讲,金融认证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许可类的从业资格证书,例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另一类是由各类机构发起的非强制性的认证教育,这其中又分为国际认证和国内认证两类。

国际认证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有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FP(金融理财师)等。国内的各类证书中,有引进海外成熟的认证体系并完成本土化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例如AFP(金融理财师)、CFC(企业理财顾问师)等,还有企业自主研发的面向内部员工的认证证书。

1.2 大规模在线教育(简称MOOC)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认证教育的发展。MOOC的发展打破了受教育的时空限制,使人们可以不用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接受学习教育,而能够利用空余时间、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学习。MOOC的迅速发展对认证教育会带来一些冲击,但是长远来看,MOOC会有力地推动认证教育的发展。

2 开展金融职业认证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1 开展金融职业认证教育有助于为金融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虽然各大高校目前都纷纷开设金融相关专业,但是,学位教育主要突出系统性、理论性,与金融行业实践还有很大的差距。学习金融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会走向各类不同的工作岗位,这对于他们的从业资格有着不同于学位教育的、更加具体偏向实战的要求,职业认证教育满足了这一需求。另外,对于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工作却不具备相关金融知识的非专业人员而言,金融业职业认证教育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2.2 前文提到,目前我国有CFA、CFP等国际金融认证教育。这些项目都是直接与国际对接,所学知识、所考的内容等都同国外从业人士保持一致,这将大大推动我国金融行业与国际化接轨的程度。

2.3 金融认证教育有助于推进相关业务向纵深发展。在我国金融行业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新业务、新理念层出不穷,这需要从业人员加强学习。金融认证教育走在实践前沿,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完成学习的从业人员将推动相关业务的深入发展。

3 目前金融认证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金融认证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①金融认证教育行业整体上看比较无序,行业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服务机构,现有的认证由多个机构牵头,管理比较混乱。②从事金融认证的各类机构良莠不齐,有个别的机构在香港注册到内地开展培训认证工作,让人很难分辨出是不是国际上有声望的机构,这容易导致各类认证项目质量参差不齐。③从事认证教育的机构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考培不分离,出现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难以完全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学习的结果。

4 推进金融职业认证教育发展的举措

为了更好地推进金融职业认证教育的发展,为金融行业培养更多合格、专业的从业人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金融标准委员会,由来自于金融监管、金融业界的专业人士组成,从专业方向上对目前的各类金融职业认证教育综合把控,引导建立金融行业国家标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参与其中,主要对从事金融职业认证教育的各类机构进行监督、评价,维护整个认证教育市场的有序发展。②大力发展MOOC等新技术手段,促进认证教育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手段经历了对线下教育的短暂冲击后,长期将会促进教育的发展。认证教育可以探索将标准化、基础类的培训内容以在线形式进行,把专业性强的做成线下。③践行考培分离,保证考试的客观公正。开展职业认证教育,一定要实现考培分离,避免出现教育机构与考试机构不分家的局面。从事认证培训全面放开给各类培训机构,由专业、权威的机构专门做考试。未来,还可以探索将考试全部由线上进行,打破时间、地域限制,提高考试的灵活度和公正性。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www.mohrss.gov.cn。

参考文献:

[1]张晓棠,荆心.职业认证教育对国贸实务课程体系的借鉴研究[J].价值工程,2012(6):270-271.

[2]何荣.资格认证: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报业,2011(02).

[3]邢晖.试论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机互动关系[J].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2007.

作者简介:

职业资格认证 篇12

1.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 国家对专业性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 将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模式更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资格证书制度及管理的规范性, 同时有利于我国实现全球一体化经济目标, 促进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 从而全方位提升我国整体的在职人员综合素质。其次,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的模式更有助于高职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 以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另外, 这种体系下有助于高职教育中随时掌握人才市场的需求, 就某一个程度上来讲,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模式更有利于高职自身的发展建设, 对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推动高职快速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再次,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国家人才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多元化人才, 有利于节省不必要的教育资金浪费, 从而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体系下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有效就业率, 大大改善了以往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最后,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 促使高职院校能够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稳定发展。另外, 各省市人才市场可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入手, 提前进入高职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并对针性的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全程的监控掌握, 从而保证学生所持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除此之外,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全面性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另外,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的实现, 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教育体系, 使其更好地为人才市场及会经济化服务。

2. 国家资格证书的体系

国家劳动部门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了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和技师等极资格证书。其中, 技术等级证书包括了初级、中级、高级三种等级模式。而技师等级证书包括了技师、高级技师两种。如图所示。

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教育中, 国家劳动部门对考核中不同等级的学生颁发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另外,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相关部门及劳动局统一制定并颁发的, 它是人们获取不同职业的基本依据, 也是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人才学有所用、用人单位人才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

3.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各项经济指标的发展,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的教育模式越显其重要性。

3.1 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认证模式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人力资源主要是集人才自身所具备的专业性理论知识、技能等一切专长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是人才内在的一种生产力。而人力资源开发则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理论, 它主要是指国家及教育部门通过诸多有针对性、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内在潜能的开发, 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一部分人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

而职业资格证书做为人力资源开发最为重要的依据, 主要是通过对人才综合技能的评估与发掘, 在人才市场及高职院校之间建立起一座合作的桥梁。而人力资源开发做为桥梁的建设者, 则是通过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来设定需与求之间的关系。另外, 对于人才来说, 职业资格证书是其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敲门砖, 人才可以通过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寻找出有利于自身专长发挥的职业和岗位。而另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而言, 则可以通过人才资格证书所表明的专业特长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将不同专业的人才经过重重筛选输送到适合的岗位中去, 从而实现供与求最大化的分配目的。另外通过这种形式所选择出的人才与岗位和适合度较高, 更有助于双方面的共同发展。

3.2 对终身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提出, 终身教育思想对每个人的发展及潜能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终身教育思想主要是指要改变以往对学习的态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类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时间所学的知识已经远远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人类在有生之年必须要不断地学习。而对于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模式而言, 终身教育思想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各企业的不断发展, 使其每一阶段所需求的人才专长都是不同的, 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可就必须要改变终身制的模式, 采用一年一考或三年一考的形式保证资格证书的质量。例如:就我国目前的保险行业来说, 众所周知, “保险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保险行业的最基础的凭证。而在保险行业中, 资格证书是需要每年进行年检, 并且三年需要重新换证考试的, 这种制度就可称之为终身教育思想。用终身学习的方式保证保险行业的人才质量, 同时提高本行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4.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的具体措施

高职专业体系的建设是保证职业资格证书质量的基本条件, 因此在两者衔接中必须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及原则, 从而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4.1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双证”并重的课程体系制度

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大力发展以及对人才需求的增加,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也要进行深入的改革。近年来, 国内诸多高职院校都加快了职业专职人才的教育, 并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针对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同时在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中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教育。另外, 目前国内一部分高职院校还申请在校内建立了职业资格培训试点, 并且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对本校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进行调整。同时, 学生可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培训取得劳动部门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为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地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据相关部门对国内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 目前拥有双证资格证书的理工类学生就占了所有职高学生的百分之九十。由此可见,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教学模式更能够满足于人才劳动市场和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

4.2 推行建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就业能力的基础。要想使学生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首先要培养学生某一职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崖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发展。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 高职院校必须首先在专业教育和就业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 使学生们在取得学业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同时将学生的学历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并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为核心, 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另外, 高职院校要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新技术的掌握这一教育形式贯穿于整体学历的教育中去, 以此来计划及设定教学的内容及整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并且将这一课程体系完全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 使职高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真正达到目的。最后, 做为衔接的核心与基准点, 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将理论知识课程体系与实践操作课程体系融入到整个教学中“应知和应会”中, 而高职院校则主要考核学生应会部分的动手操作能力。

除此之外, 国家劳动部门对学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时首先要考核学生的也是其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 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将技能分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种为实践操作技能, 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所培养出的一种专业性、职业性的操作能力。另一种技能为智力技能, 简而言之, 就是学生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一种心理定项活动, 它是学生获得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 也是必备条件。

4.3“因材施教”的课程体系建设

近几年, 国内各大高职院校与各职业单位的合作越来越多, 甚至许多职业单位在高职院校内设有定性培训点。因此, 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时,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对末来就业的趋向, 并根据学生对自已所喜好的职业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教育。另外, 高职院校要在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基础之上, 分层次实行职业教育, 并在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最后, 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及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规划出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考试的标准, 以保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能够与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相匹配, 这种教育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同时也保证了用人单位人才的综合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更有助于提高整体劳动市场的发展, 并对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能力, 保证用人单位人才质量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国内各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满足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为基础点, 推动整个高职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衔接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军.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的理论探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2) :2-3.

[2]邓红珍, 徐肇杰.试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8) :15-17.

[3]周朝霞.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向沟通”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J].教育与职业, 2014, (12) .

上一篇:地源热泵换热器下一篇:转换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