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检验论文

2024-09-16

有效检验论文(精选11篇)

有效检验论文 篇1

木材检验工作是我国林业系统经济管理和考核的基础工作, 只有不断加强木材检验工作, 完善检验细节, 才能充分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 减少浪费, 从而提高我国林业系统木材检验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引导木材检验工作走上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做好木材产品的前期开发, 加强检验管理强化岗前技术培训

木材生产是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为了避免木材资源的无效浪费, 在木材产品的前期开发中, 要做好调研, 放远目光, 合理开发, 与此同时, 更要加强木材开采技术, 防止林业资源的后续发展, 就如何保护幼苗和开发成苗之间强化岗位责任和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培训, 考核上岗, 做到专业细致。做好生产质量的控制和检查。要在开采过程中做好跟踪控制, 定时不定时的抽查木材质量, 一旦出现问题, 及时解决, 避免出现大范围的损失浪费, 提高木材开采产品的有效率和合格率。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怀。只有相关部门的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伐木工人的疾苦和困难, 给予其应有的关怀和帮助, 才能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关怀, 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奉献精神。细化考核指标, 实现绩效工资。对木材检验工作应该细化其考核指标, 实行计件和奖励相结合的绩效工作, 一方面保证工人的劳动公平;另一方面也客观上提高了木材检验的经济效益。

2 发挥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 确保木材产品检验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规范各项执行制度

木材检验工作是木材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只有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 才能保证在检验的过程中有章可寻, 按制度办事。无论是谁都按照规则办事, 这样也保证了办事检验的公平公众, 同时也是杜绝检验工作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的有效手段。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木材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要在检验中做到材尽其用, 就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实际工作种, 精通各项木材检验业务, 做到游刃有余, 以提高木材售价,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惩处约束机制, 提高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具体而言就是检验惩处约束机制是否健全, 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否高尚的问题。检验员在检验木材的时候总是存在着一些主观上的原因, 从而使检验数量不准确, 因此,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 要尽量缩小人为差距, 运用最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测算最准确的数据, 同时控制检验的每一环节和过程, 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一些人为的吃拿卡要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更有利于林业监督的有序进行。另一个方面是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问题, 应该加强对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要培养其艰苦奉献的精神, 杜绝腐败行为和吃拿卡要的行为, 自觉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名誉,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设水平和效果。

3 加强木材检验工作的销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出现

木材在销售的过程中, 有些木材经销商为了获得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往往给检验人员塞红包或是中间提成作为贿赂, 这种徇私舞弊行为严重危害着木材检验市场的管理。为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就必须设置相关的部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当一种权力被另一种权力所监督时, 权力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保障。木材检验应该成立类似于复检大队等机构和组织, 全面检查和抽查相结合, 从而确保木材资源的万无一失。如发现在销售过程中出现损人利己, 暗箱操作等行为, 要及时制止, 对对相关人员做出相应的制裁和处罚, 按情节严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严重者开除公职, 以加大木材销售管理的工作力度。

健全现有的木材销售管理制度。我国各个企业虽然都存在一些木材销售管理的制度, 但这项制度对具体行为规定不够细致, 缺乏操作性, 规章制度许多时候流于形式。因此, 要规范木材检验工作, 就必须健全现有的木材销售管理制度, 强化检验人员违反原则的处分制度, 对客户需知、要求的制度, 运输过程中的木材管理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经济效益, 才能实现木材检验的有效控制。

4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是保证木材检验工作的盾牌

要提高木材的检验质量, 需要人工检尺和地衡检重的有机结合, 人工检尺和地衡的检重的有机结合是约束检验人员的目前最好的机制, 人工检尺往往存在主观上的原因, 比如视觉的偏差, 人情的成分, 用检重来约束的机制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使检尺的不精准数量得到有效的纠正。地衡检尺是根据重量和木材的系数乘积, 换算成体积的一理论种检量方法。经过反复的验证, 还是比较精确的。木材系数的测定是根据不同树种、不同的长度、不同的径级、不同的尖削度、树木生长不同的地理位置科学地测算出来的。事实证明, 通过两种检验方法的有机结合使用, 使木材检验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降低了人工检尺的偏差。提高了经济效益。杜绝了人情尺的现象发生。而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保证检验人员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 使检验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懂得不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就会受到处罚甚至法律的惩罚。

摘要:木材检验工作在我们木材经营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 企业只有加强培训, 建设高素质, 高技能的木材检验队伍抓起,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强化管理, 才能做好木材检验工作。

关键词:木材检验,有效,控制

有效检验论文 篇2

尊敬的药品购货商:

我公司质量管理部现对药品的第三方检验报告的有效期和一些情况做如下的说明,若有不妥和错误之处请与相关权威部门核实:

1、根据新版GSP要求,质管部审核首营品种资质时,是对药品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并对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予以审核。确切讲药品注册时的注册检验也是药品生产批准证明文件的一部分。但是,生产厂商一般在药品注册时送检后,如果没有被相关部门抽查检验,就没有更新的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有的生产商反馈,自己主动送检,大部分检验所现在工作繁忙(主要是加强对基药品种的抽查检验任务繁重)所以不接收。

2、我公司质量部特别咨询过安徽省药品检验所,第三方权威机构只是对送检药品的批次的检验做一个结果的判断,本身检验报告书是没有有效期的说法的。有些检验报告书里提到的有效期标示的年月或者年月日是当时送检的药品批次的药品有效期。

3、首营品种资料审核时,我们一般口语化的“省检”其实是药品第三方权威机构检验报告的简称,并不是一定要求是某个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报告书,例如: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书、广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书……只要是检验报告书上有“CMA”标志以及CNAS检测字样,完全可以确定为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书了。

4、一部分生产商生产的同一品种,有不同的多个规格,可能送检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规格。不同规格的同一个品种检验的项目一致,结果一致。我司采购部会督促生产商尽量多规格送检。

5、我公司对合作的首营品种资料进行动态的审核,定期与生产商更新资料,若厂家有更新的药品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书,我司会第一时间邮寄给各购货商。

如何加强木材检验工作的有效控制 篇3

【关键词】木材;检验;控制措施

0.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森林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宝贵的木材资源也在不断下降,虽然林木是再生资源,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其对木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再加上我国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与浪费,已经造成可开发的木材资源不断下降,结果导致市场木材供应短缺,木材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因此在目前木材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作为以木材为主的林业企业,唯有控制与管理好木材生产过程中的没一个环节,尤其是木材检验过程,因为该过程会直接关系到木材的数量与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木材的市场价格,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有效加强木材资源的检验工作刻不容缓。

1.木材检验工作的内容以及重要性

木材检验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巧妙将木材检验标准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技术相结合起来,主要包括对木材检验标准的理解与掌握、木材缺陷以及其对木材质量的影响、如何使用木材检验工具以及检测手段、木材尺寸的计算等内容。木材检验工作虽然琐碎但却很重要,它是木材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木材检验,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意见木材产品的材积、尺寸、树种以及用途等多方面的信息,还有通过对木材产品进行数量上的检验和质量上的检验,我们还能够了解林业企业的木材生产产品合格率、品种计划的完成情况、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木材检验工作的控制与管理对于林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木材检验工作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2.1从思想上做好木材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多年来,在林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流传这样一句话:挣钱不挣钱,全在检尺员。而这句话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原因在于木材从山场到山下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检验工作,而检尺员所检验的每一道工序数据都是该工序开支的唯一有效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林业企业来说,木材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为了私利而用金钱和物质贿赂检尺员,从而达到自己的不法利益。同时还有部分木材检验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低,思想觉悟低,就会在检验工作中故意谋取私利,结果不仅严重损害了木材检验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还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形象。因此要想真正控制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对检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思想上的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动利用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行为,遵纪守法,为企业发展和企业效益着想和努力,以不断提高木材检验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促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2.2从源头上做好木材产品的生产加强伐区检验

2.2.1积极执行岗前技术培训制度

木材产品原材料都来自木材山场,而木材山场的工作环境是在野外,受到季节影响较大,而且工作过程没有严格规定,不便于直接实行木材质量监督与管理,但是为了在木材生产之前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要实行岗前技能技术培训制度,即对山场的油锯手和木材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同时对于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质也需要进行教育,增强他們的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从而为后期的木材产品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2.2.2积极进行木材生产过程中的检查与抽查

木材生产过程中的定期检查与抽查工作对于保证木材质量来说也非常关键,木材检查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对生产伐区内的木材进行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一旦发现木材出现质量问题,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将资源损失降至最低,这样不仅保证木材产品的质量,还会防止企业资源与成本的浪费。

2.2.3实行科学合理的薪资制度

薪资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因此实行科学合理的薪资制度,对于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工作中去,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在木材冬运生产过程中,由于季节影响,为了保证此运输工作的顺利完成,企业可以实行计件工资与奖励工资相结合的薪资制度,即按照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薪资制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人员的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3加强企业领导部门的重视,为提高木材检验工作提供动力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领导都是企业发展的领头羊,是企业向前飞奔的动力火车。木材检验工作也不例外,也需要企业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只有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与关心木材检验工作,检验人员才会意识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才会努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之所以会造成这样一个现象主要是因为木材的生产与销售过程大都是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山场工作条件恶劣,当遇到风雪天气时,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得不顶风冒雪,忍受寒冷。但他们如果得不到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中应付了事,不积极努力,人人都是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工作,毫无工作责任心而言,这样的工作心态势必会导致木材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进而企业的综合发展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除了要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外,还需要时刻关注员工的生活状况,及时为员工送去温暖,像亲人那样去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家庭生活,就是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员工切实感觉到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在工作中员工才会激发内心的工作热情,本着负责态度努力做好检验工作。

2.4有效发挥监督检查部门的作用,确保木材检验的准确性

监督检查部门是确保木材质量检验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检查部门工作人员要积极发挥自身公正力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2.4.1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在木材检验过程中要为检验人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工作人员都有章可循,当违反了相关规定时就要按规章处置,坚决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出现不负责任现象的发生。

2.4.2木材检验人员也需要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与业务素质

木材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与业务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检验效果,进而影响大木材的售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木材检验标准》进行精准的尺寸测量和质量等级评定,避免木材资源的损失。检验人员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市场进行自我学习,积极参加企业提供了技能培训学习,或者是与时俱进,多了解与学习先进的检验技能与技术,从而不断提升木材的价值,促使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2.4.3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在木材检验工作中,人工检尺和地衡是相互约束的两种检验方法,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二者检验结果一致才会确定最终的检验结果。因为人工检尺存在主观上的原因,检验数据具有主观因素,而地衡检尺相对比较科学、客观,它是根据重量与系数的乘积,然后再换算成体积的一种检验方法,准确度还是较高,结合这两种检验方法,就能够避免人工检尺的不足,而提高木材检验的质量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木材作为社会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木材的检验质量与效率,延长木材的使用年限,提升木材的市场质量,从而促使林业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蒲德伟.浅议如何强化木材检验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

[2]蒲德伟.如何加强对木材检验工作的有效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工具痕迹检验有效利用方法研究 篇4

一、工具痕迹检验在案件侦破中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 工具种类和工具功能的复杂多变

工具痕迹具有复杂多变、分离物附属物多、稳固性立体性等特点。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各类工具的产生和变化, 出现了工具的功能专业化、品牌多样、型号齐全、功能复合化等特点。犯罪工具从日常常见的菜刀、水果刀、锤子、斧头等变成钳工锤、断线钳等专业化工具。这些新工具新特点的出现, 使得侦破机关根据工具痕迹来准确推断作案工具出现难度。

(二) 工具痕迹检验缺乏仪器设备,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落后

工具痕迹的检验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 我国的公安机关在警务机制改革后, 警力资源配置实现了优化, 大多数案件都是由基层公安机关来负责侦破, 但是基层公安机关专项经费不够, 不能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 不能招揽到富有专业侦破技术的高级警务人才。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的匮乏, 弱化了工具痕迹检验的利用效率。

(三) 传统的案件侦破观念不重视工具痕迹检验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传统的案件侦破观念要求侦查人员只重视手印、脚印、DNA等可以直接认定人身的现场证据, 对工具痕迹的处理不够细微, 不能有效读取工具痕迹中包含的有效犯罪信息。侦破人员不重视工具痕迹的检验, 不能判定作案工具, 在对可疑人员的住所搜查时不能发现可疑线索, 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判断。

二、工具痕迹检验的有效利用方法

(一) 强化现场勘察人员对工具痕迹的利用意识, 细心的平铺式勘察现场, 注意工具痕迹的收集

要求现场勘查人员认识到工具痕迹检验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意义, 应用数字化提取技术来快速的提取工具痕迹, 尽可能的提取工具痕迹的原物或者制作工具模型, 在无法实现以上两种方法对工具痕迹的提取时, 可以选择数码照相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来准确的表现工具痕迹, 拍摄时要选取合适的参照物来配光拍摄, 要实现多角度多方面补充拍摄, 对工具痕迹的微观特征做好详细记录。

(二) 增加公安机关侦破用相关技术和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

新型侦破技术的应用为工具痕迹的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而配套的仪器设备是工具痕迹检验有效利用的基础。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对公安机关的直接作用就是数据库的建立, 案件侦破人员把工具痕迹信息录入数据库, 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 可以有效判断作案工具的特征, 根据有效特征和案发现场的实际情况来推断作案工具, 根据工具信息来寻找售卖商家, 根据商家的售卖信息可以排查可疑人员。案件侦破人员在工具痕迹的形成顺序上要合理记录, 犯罪人员为了达到犯罪目的, 在破坏目标物体时有可能对周围的障碍物形成一定的损害, 对这些工具痕迹的顺序推理可以分析作案的现场情节, 对侦破人员推断犯罪人员的作案动机有重要作用。

(三) 联动现场其他痕迹信息, 拓展信息价值

在犯罪现场的工具痕迹收集过程中, 还要对工具痕迹上的附着物进行收集和比对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比对可以推断作案工具的可疑材质、适用范围等, 对作案工具的精准确定有重要价值。

(四) 加强公安机关各部门的有效协作

犯罪趋势的系列化要求多地区多部门的公安人员协同破案意识加强。要求刑侦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配合, 加强公安人员对工具痕迹检验有效价值的重视, 各个部门要团结协作, 积极反馈相关信息, 提高破案效率。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工具痕迹也保持了与科技更新的同步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对工具痕迹检验中效果明显, 但是由于工具痕迹的复杂多变, 就要求公安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控制作用, 根据工具痕迹的特征不断的进行仪器的调整和改进, 获得最有价值的断案线索。根据以上论述, 我们看出工具痕迹检验在刑侦工作中意义重大, 必须增加对工具痕迹检验的重视, 开发更加有效地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摘要:工具痕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一种犯罪痕迹, 为警方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侦查方向, 对案件的侦破意义重大。随着数字化工具痕迹数据库的建立, 以及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在公安系统的开发使用, 工具痕迹检验在刑侦工作中的范围扩大。随着新形势下犯罪案件的增加, 有效利用工具痕迹检验、强化刑侦高科技技术应用能力, 可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

关键词:工具痕迹,工具痕迹检验,刑事侦查,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俞文, 党盼峰.试论工具痕迹的有效利用[J].辽宁警专学报, 2013, 01:83-85.

[2]杨春明.浅论工具痕迹检验现状及有效利用的方法[J].法制与社会, 2013, 21:119+122.

有效检验论文 篇5

关键词:作物种子生产与检验 有效教学 课程设计

近几年,项目课程改革在职业教育领域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在项目课程模式下提高作物种子生产与检验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有效教学的要求,笔者对作物种子生产与检验课程进行了新的整体设计,以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一、有效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笔者对多家单位和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研,结果显示,作物生产专业毕业生就业集中在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贮藏加工等技术岗位。通过对以上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分析,结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目标,即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提高主要作物种子生产的能力、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加工贮藏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的职业素质。

根据岗位,课程内容设置为三个学习项目,即种子生产、种子质量检验和种子加工贮藏。种子生产包括播种、苗期管理、花期管理、收获四个子项目,种子质量检验包括扦样、室内检验两个子项目,种子加工贮藏包括种子加工、包装处理、安全贮藏三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学习任务。各项目的学习按照企业种子生产加工流程来安排,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种子生产过程。

二、有效的教材选择

本课程教材选用谷茂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该教材涵盖了种子生产、检验、加工贮藏等项目,内容全面,贴近生产,每个任务单元都设置了学习目标与训练项目。教材内容还涉及种子法规、种子营销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学习。此外,还选用了《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作物种子繁育员》等国家标准作为辅助教材,以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三、有效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对接作物种子繁育员、种子检验员等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对接行业规范,对接典型作物种子生产过程。

全部授课过程在一个总情境下进行:本专业与象育种子公司长期合作,繁殖14亩玉米杂交种。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责任田的从播种、间苗、花期管理到收获的所有生产项目。种子收获后仍由学生进行质量检测、清选烘干,最后包装成成品种子,放入种子库贮藏。学生完成生产项目的过程就是象育公司生产成品种子的过程,产品由公司收回并销售。由于教学过程严格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岗位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及就业需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授课,实现两个结合: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在任务操作过程中,需要什么知识就讲什么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过程与生产任务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

四、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物种子生产与检验课程面向的是三年制高职学生,这部分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差,但是喜欢实践、动手能力强。依据学生特点,本课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是项目教学法,所有学习任务都是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其次是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管理1块实验田,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讨论解决。重要项目可采用小组竞赛法、田间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竞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有效的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为实践过程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实践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重点考核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是否达到。理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重点考核知识目标是否达到。在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中,注重操作过程评价,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癸华.课堂教学的有效沟通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2]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研究价值[J].江西教育,2007(6).

[3]李学书,谢利民.“有效教学”的理念及其研究价值[J].教育理念与研究,2008(20).

[4]杨俊林.论有效数学教学的正当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花键有效长的检验与控制分析 篇6

1 观看刀花法

这种方法通过观看花键两侧面和底面滚刀或铣刀的进刀刀痕即刀花, 用直尺测量端面至刀痕终止位置处的距离来作为花键有效长。

该方法用肉眼观看刀痕终止位置, 进刀量的大小将决定刀花的大小, 而刀花的大小又会影响视觉误差的大小, 视觉误差又因人而异, 因此这种方法的波动性较大, 即误差较大。一般都是将最后一个完整刀花作为刀痕终止位置。用该方法确定的有效长要比实际有效长短。故建议用该种方法控制有效长时, 要尽可能按要求值下限控制。

2 直线性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用百分表测量出花键小径的直线性陡变高处, 用直尺测量端面至直线性陡变高处的距离来作为花键有效长。

这种方法是在检验仪器上用百分表测量出花键小径的直线性陡变高处, 因此其波动性较小, 即误差较小。但在用这种方法测量时会发现, 直线性陡变高处并不是在刀痕终止位置处, 而是要经过一段沉切段X的距离后才是直线性陡变高处, 沉切段X是一个变数, 受加工走刀速度和刀具停留时间的影响。用该种方法确定的有效长要比实际有效长长。故建议用该种方法控制有效长时, 尽可能按要求值中上限控制。

3 花键环规综合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将花键环规套入外花键轴上, 让其自然滑落至花键收尾端, 然后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轴端面至花键环规引导后端面的距离和花键环规厚度 (在测量花键环规厚度时应减去收尾端花键环规引导前端内倒角轴向长度) , 以这两个距离之和作为花键有效长。

该方法是综合测量法, 它比较接近实际使用状态, 花键环规落至花键收尾端的位置, 受花键环规滑落重力、花键环规内孔倒角轴向长度、沉切段X、花键小径配合间隙的影响。用该方法确定的有效长要比实际有效长长。故建议用该方法控制有效长时, 要尽可能按要求值上限控制。

有效检验论文 篇7

1 木材检验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避免资源浪费

在木材加工过程中, 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合格产品, 这类不合格产品若是没有被及时发现, 会进入到下一工序的加工中, 造成加工资源的浪费。因此, 对木材进行检验对于林木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检验工作能够及时找出加工中产生的废品, 从半成品中挑出劣质品, 保障木材加工的有效性。

1.2 提高木材质量

检验不仅仅是对半成品以及成品的优劣程度进行检验, 还需要检验在木材中是与否存在虫蛀等问题。病虫害对于木材而言危害极大, 若是没有及时发现, 当木材被做成成品之后容易造成成品使用期限不长等现象。因此在检验中应尤其注意对病虫害的检验, 并及时将结果汇报, 保障批次木材质量的可靠性, 避免劣质材料流入到生产环节中。

1.3 判断企业盈亏

对木材的检验还包含对木材加工机械设备的检验, 检验的过程需要对机械使用情况做出分析, 判断机械的磨损情况以及投入与产出的比值。通过投入量以及产出量的分析, 才能够判断出木材加工是否赢利。

2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

对于木材加工而言, 原料质量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只有在原料方面加强管理, 从源头上杜绝次品木材的流入, 才能够保障木材产品的生产效率。另外, 从操作上来看, 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生产作业区的检验。

检验人员的自身素质是有效检验的保障, 木材生产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季节的影响, 且采伐的面积较大, 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交流不多, 因此管理上也比较困难, 难以做到全面的监管。目前, 一些木材在被砍伐时尚未长成, 在等级还不足以用于加工的时候被砍伐会造成木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 加强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工作是一项重点内容, 培训应包含工作责任、工作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 并在培训之后开展严格的考核, 操作人员造考核通过后才能够上岗操作。

木材在被加工成各类产品时, 对木材本身的质量、硬度以及品种等都有要求, 加工应严格按照产品来选用适合的木材, 避免在成品生产出来之后因质量问题不能销售, 影响企业赢利。另外, 我国虽然地域广阔, 但木材的人均资源是极少的, 在木材使用上应尽量做到不浪费, 合理的利用我国森林资源。在木材加工过程中, 必须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 避免因为生产线出现问题导致木材生产出现障碍, 尽可能的做到材尽其用。

3 加强检验人员管理

检验员在检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木材检验过程中, 检验员的职业素养对检验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我国林业发展中, 有这样一句话:“挣钱不挣钱, 全在检验员”, 这说明, 检验员的素质与思想对木材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一些林业木材检验员在工作中容易受到利益的唆使, 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木材投入到生产中, 从中获取利益。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发展, 并且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检验员的思想管理, 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自己, 不受利益的侵害。一些检验员在工作中会利用自身职务之便, 进行吃、拿、卡等行为, 不仅无法保障木材加工的质量, 还会造成本身形象的损毁, 严重时会影响到企业形象, 从而制约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加强检验员职业道德教育, 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操作技能方面, 企业要加强对检验员的培训, 并对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或易忽略的事项详细说明, 避免同样的错误二次发生。

4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木材检验工作而言, 对木材的加工本身是一项需要严格规范的工作, 在流程上必须有相应规章制度去遵守, 才能够保障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要想提高木材加工质量, 必须让地衡检重以及人工检尺工作共同作用, 通过有机结合保障工作效率。

地衡是对木材体积的一种计算方法, 通过对木材的重量进行称量, 乘上不同木材对应的系数, 来计算木材所占体积。木材的系数受多种因素影响, 像木材的种类、生长年数、生长环境、长度、尖削度等, 是经过科学验算得出的结果, 在准确性方面能够保障。人工检尺往往是根据检验员来判断的, 但容易受到人情、情绪以及视觉偏差的影响, 因此需要结合地衡检测来完善。经过多年调查研究, 将两种检验方式有机结合能够有效降低检验中出现的偏差, 彻底杜绝检验员因私人交情产生的包庇现象, 提高了木材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检验中, 检验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 将两种检验方法同时运用到检验中, 使得检验流程有章可循。同时, 规章制度应详细标明若是违反制度会受到的处罚, 让检验员从自身上主动规范行为, 增加工作中的责任感。

5 领导加强重视

只有领导真正重视检验工作, 才能够保障检验的有效性, 并且让检验员提高自身操作规范性。另外, 对木材进行检验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 一些检验员需要在严冬冒雪工作, 若是领导在此方面不够重视, 没有及时予以关怀, 容易造成员工心态上的不平衡, 让检验员无法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在责任心上必然不会提升。因此企业领导应重视检验员工作, 提升检验工作效率。

6 结束语

检验工作是我国林业健康长远发展的保障, 企业要加强检验员思想以及操作上的培训工作,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从上至下的加强思想重视程度, 保障检验工作的有效性。

摘要:在现代化林业中, 木材是其主体, 对木材的检验工作是林业得以长远发展的保障。加强木材检验不但可以保证木材质量, 还能够规范木材市场, 促进林业发展。文章基于木材检验的特点, 分析了木材检验的重要性, 并就如何提高木材检验工作质量提出了几点策略, 旨在帮助提高林木资源价值, 促进我国林业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木材检验,有效管理,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常彦利.当前木材检验工作的有效管理与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9) .

[2]蒲德伟.如何加强对木材检验工作的有效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3) .

[3]张桂华.木材检验工作的有效管理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8) .

有效检验论文 篇8

关键词:刑事侦查,手印检验技术,手印显现,手印提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各种刑事犯罪案件越来越多, 而且犯罪分子进行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 其反侦察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这为我国公安机关的各项刑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痕迹检验一直是公安机关侦查各种刑事犯罪案件的重要手段, 其中手印检验就是痕迹检验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痕迹检验在刑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提升手印检验技术的水平, 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的效率, 促进我国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刑事侦查工作中的手印检验分析

手印检验主要就是指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科学理论, 对案件现场的手印特征进行检验和提出, 从而认定个人, 并由此发现、分析、鉴定、提取和刑事案件相关的手印证据的一种刑事应用技术[1]。在进行刑事侦查工作过程中, 通过对现场手印的检验, 可以有效判断犯案的具体人数、性别、身高、年龄、体重等基本特点, 并推断出案件的发生过程, 有效分析案发现场各嫌疑人的基本行为活动, 从而为案件侦破工作提供有力线索;此外, 手印检验技术的应用, 不仅可以认定个人, 同时还能够发现手印主人和犯案嫌疑人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司法审理和判定中, 为证实和揭露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提供证据。

三、刑事侦查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手印检验技术

(一) 喷粉器检验法

通过喷粉器在搪瓷和玻璃等物体上留下的手印进行银粉或者金粉的喷洒, 然后运用毛刷将手印之外的粉末全部扫去, 使其手印纹线显现出来, 继而顺着纹线继续往下刷, 直到手印完全清晰的显示出来为止。最后采用透明胶将手印从搪瓷和玻璃等物品上粘取下来, 并将其固定到黑色衬纸上。

(二) 磁刷刷显法

在刑事侦查工作中, 对案发现场留下手印的纸张, 可以选择磁刷刷显法, 用磁刷来吸引一些磁粉, 并且使其在纸张上形成粉穗, 等到均匀后, 再将多余的粉末弹去, 这样手印就可以完整的显现出来, 最后方便提取。

(三) 抖显法

在案发现场的侦查过程中, 如果发现纸张上留有手印, 可以将一些静电复印粉倒在纸张上面, 然后进行左右的抖动, 直到粉末覆盖均匀为止。这时可以用手弹击纸面, 将多余的粉末弹掉, 等到手印清晰的显示出来后, 将纸张放到酒精灯上加热, 从而达到固定手印的作用。

四、提高手印检验技术水平的方法

(一) 加强对手印保护和采集的重视

随着犯罪分子犯罪手段的越来越隐蔽, 以及反侦察能力的不断增强, 手印显示和提取的难度也在加大, 为手印检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 刑侦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手印保护和采集工作的重视力度。结合侦查经验以及手印采集技术, 对案发现场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 一旦发现手印痕迹, 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保护, 并且对重要手印痕迹进行采集, 然后将采集的手印进行妥善保管, 防止受到损坏, 有效保证手印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不断提高手印检验技术的水平, 充分发挥手印检验技术在刑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 提高手印转化成犯罪证据的效率

手印检验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它会被列入卷宗, 并且作为证据的重要部分。《刑诉法》修订之后, 明确了很多的刑事诉讼制度和规则, 对犯罪证据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给刑侦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同时也对手印检验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 手印检验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学会运用各种先进的手印检验技术, 提升手印检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增强手印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并且能够将检验结果和其他犯罪证据紧密的联系起来, 分析和发现更多有用的侦破线索, 达到打击和防范各种刑事犯罪的最终目标, 有效促进手印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

五、结论

总而言之, 随着犯罪分子犯罪手段的越来越隐蔽, 以及反侦察能力的不断增强, 使得刑侦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手印检验技术作为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在各种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手印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充分掌握刑事侦查工作中较为常用的几种手印显现方法, 提升手印检验技术的水平, 提高刑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有效打击和防范各种形式犯罪行为, 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股票市场弱有效性检验 篇9

关键词:股票市场,市场有效性,方差比检验

一、引言

市场有效性假说是金融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经济学家Fama (1965) 提出了有效市场的概念, 并在1970年对市场有效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将有效市场划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种层次。许多关于金融市场的基本模型都有一个前提假设, 即市场是有效的。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弱式有效性上。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是有效市场假设的最低层次。它认为, 当前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价格信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中国股票市场的若有效性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国内有不少学者做了实证研究。

张亦春、周颖刚 (2001) 对1993.1.3至2000.1.7每日的上证A股收盘指数进行广义谱导数、白噪声、随机漫步的检验, 实证结果显示认为中国股市不是弱式有效。胡昌生、刘宏 (2004) 对1992.5.21-2003.9.20的上证综合指数以及深证综合指数进行AR—GARCH—M模型的检验。文章得出结论, 沪深股市在早期均不是若是有效的, 但在后面几年里逐渐呈现出弱有效性。张敏、陈敏、田萍 (2007) 通过构造一个检验鞅差序列的非参数统计量, 对开市到2005.10.31的若干只股票指数进行检验,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文章认为, 总体来看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有很大的提高。刘剑锋和蒋瑞波 (2010) 对1996.12.26-2008.06.27的上证综合指数以及深证成份指数进行了方差比检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股票市场的短期收益率支持市场弱有效性, 而中长期收益率则不支持市场弱有效性。文章认为有效性没有改善的迹象。本文沿用此研究理念, 进行扩展。后发现对数据采取不同的分段方式, 会显著地影响结论;并对此现象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数据采用的是1990.12.19到2012.1.10的上证综合指数的日收盘指数和1991.07.03-2012.01.12的深证综合指数的日收盘指数。

所有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三、方法说明

本文采用检验方法的是A n d r e w.W.L o和A.C r a i g Mackinlay (1988) 构造的方差比检验。这个方法不要求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 同时允许数据存在异方差的性质。

随机漫步模型:

方差比检验对RW3进行检验, 即假设是不相关的。q期方差比:

样本包含nq+1个观测值, q是大于1的正整数。给出的估计:

当股票价格服从R W 3的时候, 接近1, L o和Mac Kinlay (1988) 给出了在RW3假设下的渐近分布。检验统计量

四、实证研究

在刘剑锋和蒋瑞波 (2010) 的文章中, 数据处理的基本想法是对所有数据 (1996.12.26-2008.06.27) 进行方差比检验, 然后按时间先后分成长度相当的两部分 (1996.12.26-2002.12.31, 2003.01.01-2008.06.27) , 再分别作方差比检验。将几个检验统计量进行互相比较。由于2003到2008的检验结果和1996-2008的检验结果类似, 所以他们得出结论, 认为有效性没有改善的迹象。

笔者沿用这个研究理念, 做了进一步的工作, 对1990.12.19到2012.1.10的上证综合指数每日的收盘指数。对这个长度为5160的样本序列按照不同的年份划分为前后两段, 分别令q为2、4、8、16、32、64、128、256进行方差比检验, 得到以下结果。

说明:以1997为节点时, 节点之前的年份包括1996年以及之前的年份, 节点之后的年份包括1997年以及之后的年份。括号中是该统计量对应的样本量。

图1和表1呈现出的检验结果主要有两点:

1、节点为1997-2006时:

数据在都呈现出比较一致的结果。根据节点之前的数据得出的统计量, 均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临界值即1.96上下浮动;而节点之后的数据则是非常强烈的拒绝原假设。所有5160个数据得到的检验统计量为2.497。综合这些, 容易得出的结论是, 沪市的有效性有变差的趋势。以此类推, 如果以1997年到2006年之间的任意一天作为分界, 对比前后的方差比检验统计量, 也会得到相似的结论。

2、节点为2007、2008、2009时:

和其他节点的结果可以明显地区分开来。由节点之前的数据得到的统计量从2.008上升到2.485;而后半段数据计算出的统计量则由1.964下降到0.593, 均小于前半段的值。

当q取128、256时, 与上图的检验结果非常类似;当q取32时, 检验结果比较杂乱, 没有明显的规律;当q去2、4、8、16时, 按照13个节点进行划分的检验结果均比较相似, 不存在图1中的现象。

转而考察深市, 对1991.07.03-2012.01.12的深证综合指数每日的收盘指数进行上面的处理, 样本长度为5040。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说明:以1997为节点时, 节点之前的年份包括1996年以及之前的年份, 节点之后的年份包括1997年以及之后的年份。括号中是该统计量对应的样本量。

图2和表2呈现出的深证综合指数的实证结果非常类似于前面的上证综合指数。26个检验统计量中, 只有两处小于2.而且所有统计量的值均比对应的沪市的结果大。由此看出, 深市的有效性低于沪市。

以上的实证结果中表现出的规律给了笔者一些启发, 是否某些年份的数据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性, 进而强烈的影响了检验的进行。当然按照上面划分, 前后两段数据长度会出现相差甚远的情况。循着以上思路, 同时考虑到数据长度的一致性, 笔者对相同的数据进行了下一步的分析。将两个指数的数据按时间先后分成长短一致的6段, 分别进行方差比检验, 得到如下结果。

说明:表中加粗部分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拒绝原假设。

说明:表中加粗部分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拒绝原假设。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 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的检验结果表现出比较相似的规律。拒绝原假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三处。第一:开市初期, 第二:2005年中期到2008中期的中长期收益率。2005年到2008年, 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的震荡。股市出现非有效的情形, 和当时的背景相合。第三:全样本序列。

五、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工作了解到对股市弱式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的, 主要是开市初期以及2005年到2008年的股市大震荡。股票市场的初创时期, 对于参与者和监管者而言, 都需要大量的摸索和实践。这个时期, 信息的披露无法做到及时的反映到股票价格之中。而引起2005到2008年的这次震荡的, 有中国独有的因素, 如股权分置改革;也有一般性的金融事件, 如2007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无论是中国独有的, 还是一般性的, 都不能将这些事件剥离以后再来讨论市场有效性。所以, 总的来看沪深两市距离弱式有效还有一段距离。

然而, 开市初期的调整阶段之后, 沪深两市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 经历了2005年的股改和之后的金融危机, 沪深两市迎来了市场有效性良好的一个状态。这些都是对近年来中国股市改革措施的肯定。

参考文献

[1]胡冒生、刘宏.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 11:45-46

[2]张亦春、周颖刚.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金融研究, 2001, 3:34-40

[3]张敏、陈敏、田萍.再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 6:1091-1099

[4]刘剑锋、蒋瑞波.中国证券市场弱有效性检验——来自收益率方法比的证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4:83-87

[5]韩德宗、虞红丹.中美股票市场弱式有效性的比较研究[J].财经论丛, 2002, 2:39-44

有效检验论文 篇10

摘 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侦查技术也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痕迹检验技术在查案、破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公安机关刑事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痕迹检验技术,说明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刑侦案件侦破中的积极作用,并且指出其在公安刑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期能够提高公安刑侦工作的质量,促进刑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痕迹检验技术;公安刑侦;积极作用;方式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问题逐渐出现,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从事犯罪活动,以获取不法利益,这种行为不仅藐视了我国的法律制度,而且扰乱了社会治安,威胁了社会安全。因此,使用专业的侦查技术,提高刑事案件的侦破效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是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的必要手段[1]。

一、简要介绍痕迹检验技术

痕迹检验技术是公安机关刑事部门在查案、破案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专业技术。这项技术需要破案人员在详细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把所需勘查和侦破的案件与之前所发生的案件进行联系和对比,找出此类型犯罪中,犯罪份子的共同特点,以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内在规律。在完整的勘查过案发现场的详细情况后,找出现场可能存在的一切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痕迹物证,并通过专业技术手段进行检验鉴定,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刑事诉讼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更高效的打击犯罪,最终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

二、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刑侦案件侦破中的积极作用

从目前的犯罪案件来看,只要不法分子具有犯罪行为,必然会遗留下相应的痕迹物证,比如生物物证、足迹或者手印等,而痕迹检验技术就是通过对相关痕迹的专业性检验鉴定工作,获取犯罪证据,帮助刑侦人员分析、判断案件,确定犯罪嫌疑人,从而提高刑侦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传统查案、破案过程中,公安机关刑事部门主要把受害人或者嫌疑人的口供、不在场证明等作为查案、破案的线索和依据,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不利于刑事案件侦破工作的顺利开展。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高智商、高科技以及网络犯罪逐渐增多,进而加大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因此,在刑事犯罪案件当中,利用痕迹检验技术,检验鉴定案犯现场的足迹和手印等,结合排除法,直接得出嫌疑人的体重、在场人数等资料,然后整理、分析作案动机,可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痕迹检验技术检验车辆等遗留痕迹,锁定车辆的区域,可以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2]。

三、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刑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

新刑诉法中,要求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要重证据、轻口供,但就我国目前的刑事案件侦破工作而言,许多办案者仍具有重视经验、忽视新技术的倾向,凭借主观经验判断和分析案件,在指导新刑警时,老刑警往往着重把自己的办案经验传授给新刑警,使得案件侦破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例如,在平时收看的新闻中,经常会出现在刑事侦破过程中,一些办案者执法力度不适的现象,甚至存在着刑讯逼供的情况。因此,国家和公安机关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以提高刑侦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刻不容缓。

2.不断提高痕迹检验者的工作能力,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质量

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刑侦工作的效率和进度,因此,公安机关应该不断提高痕迹检验者的工作能力,以提高工作质量,保障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各级公安机关应该高度重视痕迹检验工作,加大对痕迹检验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水平,以提高工作质量。而且,各级公安机关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建立全面、综合的实验工作室,适当配置仪器,为刑事案件侦破工作提供有利的帮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公安机关应该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力引进先进的痕迹检验技术工作人员,建立强大的刑侦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提升刑侦工作人员的能力,以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水平。同时,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痕迹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与同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学习新的办案方法和办案技巧,有好的新方法、新技术要大力推广,努力完善刑侦工作,不断提高刑侦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以树立良好的公安机关形象,增强社会信任感[3]。

四、总结

总而言之,痕迹检验技术是公安机关查案、破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专业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刑侦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刑侦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公安机关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利用各种渠道完善痕迹检验技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4]。

参考文献:

[1]杨登.痕迹检验技术在公安刑侦中的有效性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02:342.

[2]]卢小龙,王翔,屈乐山.试论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1,35:275

[3]周飞,李轶斌,陈义.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1:317.

[4]曲耀國.分析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15,31:246-247.

作者简介:

有效检验论文 篇11

当今世界, 科技变革迅猛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迅速发展, 产品的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 近期被曝光的不合格产品也越来越多, 从2008年发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到今年的“蒙牛一批次纯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 都在警示着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有效性监管。实际上检验检疫部门早已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 在三检合一以前就提出由检验监管向监管检验转变, 但谁去监管, 什么时间监管、如何转变监管模式等问题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要求,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我认为监管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个确定一个转变“, 即确定监管人员, 确定监管时机和转变监管的模式。

二、监管要素

1. 监管人员

监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经验。监管人员要熟悉产品的检验标准、检测方法、生产工艺、关键原辅料或零部件。此外还要懂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掌握审核技巧。否则作为外行, 难以发现企业存在的真正问题。以苏州一家出口企业为例, 奥加诺水处理 (苏州) 有限公司为日资企业, 检验监管人员现场检验发现, 电气安全检验项目中接地电阻现场实测值为0.9欧姆, 而该项检验依据规定值小于0.1欧姆, 与检验依据不符, 电气安全不达标。正因为检验人员熟知ISO9000质量体系的要求, 才知道该企业没有建立ISO9000质量体系, 产品生产及检测方面存在规范性的严重缺陷, 使产品从加工生产到成品检验缺乏严格的监管, 导致产品的质量无法保持在稳定的可靠水平。

(2) 健全的法律、法规知识。现今一些国家标准中很多条款是有原则性的, 方向上没有问题, 但在具体尺度的把握上, 经常会遇到理解不一致, 监管人员应熟知相关法律体系, 正确意义上的去理解。

(3) 检验、监管人员的分离。尽量做到检验、监管分离, 即检验人员和监管人员尽量不是相同人员。ISO9000内审条款也规定“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检验、监管分离既能减少干扰, 便于监管工作的开展和监管结果的应用, 又可避免先入为主, 更容易发现企业的优、缺点, 得出准确公正的结论。

2. 监管次数、方式和时机

(1) 监管次数。对于两证和备案产品, 检验监管要求中规定了监管次数, 如机电设备许可证企业、危包许可证企业规定一年监管两次。木制品备案企业一年监管四次。除此外, 每个行业还要进行具体细小的划分, 例如出口机电产品则根据高风险类产品、中风险类产品、低风险类产品来设置不同的监管次数。

(2) 监管方式。监管采用事前通知和飞行检查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于信誉度较好的企业和常规企业采用事前通知的方式, 对于敏感程度较高、被匿名举报的企业和有过不良记录的企业则采用飞行检查的方式。

(3) 监管时机。对于刚获证的企业, 尽量在半年内进行一次监管。因为企业在获证前一般由咨询人员或检验检疫人员进行指导, 一旦指导人员离开, 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就可能出现问题。

3. 转变检验监管的模式

(1) 由检验为主向监管为主转变。检验检疫作为政府的管理机构, 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 其职能的履行应该侧重于监督和管理。实现职能的转变, 要改变重检轻管、以检代管的工作方式, 代之以检管并重, 以管为主, 将检验寓于监管之中, 实现从“检验产品”到“监管企业”的转变。同时, 着力在提高干部队伍执法和管理能力上下功夫, 建设一支集懂法律、通检验、熟管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队伍。

(2) 积极推进分类管理工作。对出口工业品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是分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把分类管理的范围由目前主要的机电、轻纺产品扩大到整个工业产品, 并根据日常对企业检验监管的结果来确定企业类别转换, 对实施分类企业实施动态监管。

(3) 积极推进电子化新模式。在检验监管模式的转变中, 一定要大力应用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优化检验监管业务流程, 打造检验监管电子化新模式, 推动检验监管工作电子化, 解决“大通关”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进一步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目标。

三、对策建议

1. 完善监管手段, 转变产品质量把关模式

如果固守陈规采用传统的检验监管模式是不可行的, 这就需要讲市场准入、分类管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基本管理手段运用到产品检验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 用科学发展观知道检验检疫工作的有序进行, 由过去的检验为主转变为监管为主, 切实转变产品质量的把关模式。

2.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

改变原先单纯的以现场自检及不合格检出率作为工作量和工作长效的考核依据的做法, 引入新的监管成效指标, 如巡查问题发现率、稽查失信发现率等, 同时要在工作中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提高一线检验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激情。

3. 健全检验检疫的诚信体系

当今社会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大大地增加了检验检疫机构的执法成本, 严重地浪费了行政资源, 为此健全检验检疫诚信体系是预防质量违法行为的治本之举, 也是促进生产企业加强管理、严格自律、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4. 加大检验检疫的执法力度

一方面检验监管人员通过培训, 增强执法意识, 提高发现和辨别违法行为的能力。只有严格执法, 才能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对已经违法的个人和企业拉进黑名单, 进行跟踪管理, 对其以后的“涉检”业务,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施最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

参考文献

[1]范成林, 范振强.检验监管有效性的保证措施.检验检疫学刊, 2009年第6期[1]范成林, 范振强.检验监管有效性的保证措施.检验检疫学刊, 2009年第6期

上一篇:护士角色下一篇:医师资格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