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角色

2024-09-16

护士角色(精选10篇)

护士角色 篇1

通常我们所说的整体护理, 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1], 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 是以人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 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 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整体护理强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现代护理观是建立在现代医学模式基础之上的, 同时也是现代护理实践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2]。

1 现代护理观的内容

1.1 护理学的框架结构

护理学的框架结构是由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组成的。而其他的众多概念是从这四个基本概念上展开的。这四个基本概念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护理框架的四个基本概念。

1.2 整体护理观

整体护理观的整体概念包括几方面的含义: (1) 整体护理要面向整体的人, 人是由身心、社会、文化各方面组成的, 其健康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2) 人的一切均需要护理, 护士要关心人的生命过程的整体。 (3) 护理是连续的, 护士不仅当人生病时给予照顾, 而且要关心其康复、自理, 达到个人健康的最佳水平。 (4)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 通过整体护理促使护理从个人向家庭、社区延伸[3]。

1.3 护理发展的阶段性

护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

1.4 护士的职能与角色的扩大

以往主要是医院需要护士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 现在的护士职能将由医院向社会扩展, 由照顾患者扩展到与其他人员合作, 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 护士的角色也不再是单纯地照顾患者, 现代护士的专业角色将是多方位的, 现代护理工作者应具备适应多方位专业角色的基本素质, 集多方位角色一体。

整体护理要以护理程序作为工作框架, 将现代护理观的整体思想融入具体的护理工作中, 从而实现整体护理所制订的优质护理目标。对于优质护理的理解, 不同的护理观将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按生物医学模式, 有效地解决了躯体问题就是优质护理;而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的整体护理, 则对优质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 即根据患者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才是优质护理的前提, 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 患者的满意度就是一项反映优质护理的重要指标, 因为患者的满意度涉及其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4]。要实现优质护理, 除了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躯体问题, 还应从患者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出发, 因人施护。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 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进入不同的角色。

2 整体护理中护士的不同角色

2.1 朋友的角色

在整体护理过程中,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主要通过护理体格检查、阅读、观察及交流等方式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 为确定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患者有的由一个健康人变成了一个患者, 有的由一个轻患者变成了一个重患者, 角色的转换, 在心理上极不平衡, 产生了焦虑、恐惧、灰心及逆反的思想。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善于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 运用朋友间交流的技巧, 使用和善平等的语言, 具有同情心, 特别是在为患者做护理体格检查时, 应注意保护患者, 取得患者的信任, 解除思想上的顾虑。使患者觉得你是他的知心朋友,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白衣天使。这样患者才会对你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从而能使你收集到真实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真实资料, 综合分析, 制订出护理计划, 对症施护[5]。

2.2 同志的角色

护士在收集到患者真实可靠的资料进行入院评估后, 尽可能地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制订护理计划,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与护理目标,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 应是和患者及家属共同祛除疾病, 促进同志的健康。从单纯的患者护理发展为对同志式的健康人的预防保健, 即护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且包括促使健康人更加健康。

2.3 慈母的角色

在护理过程中, 患有慢性或致残的疾病, 患者的悲剧观心理是普遍存在的, 特别是那些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的患者, 终日以泪洗面, 对治疗失去信心。这时护士应特别给予同情和关爱,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在患者极度悲痛时, 护士应以慈母的爱心, 给予极大的关心, 用关怀的话语安慰他们, 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患者久治不愈, 或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出现易怒, 处处挑剔, 对护理工作不理解时, 应像母亲那样给予极大的宽容, 而不是去与患者争吵。在做每项护理操作时细心并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尽量避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忧虑。

2.4 亲属的角色

人在患病时, 特别是老年患者, 最需要亲人的陪伴和关怀。而在住院期间, 亲属不可能随时陪伴左右, 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亲人的探视。久病不愈患者和年老体弱患者极易产生被抛弃和是家里人的累赘的心理, 倍感孤独, 终日闷闷不乐。护士应把自己放在患者亲属的位置上, 像子女一样关心这些患者。勤巡视病房, 多利用时间跟患者交谈, 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 了解生活需要, 每当患者需要时, 护士就及时来到患者的身边。而当患者在住院期间生日时, 护士一句“祝您生日快乐”, 送给患者小小的生日贺卡及生日蛋糕, 给患者格外的惊喜与感动。衷心的祝福和小小的生日礼物, 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

2.5 老师的角色

在整体护理中, 患者的健康指导是护士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 体现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 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 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 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早日恢复健康。在作健康指导时, 应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对文化层次高、职务高的患者应采取建议使用哪种有关的健康方式及推荐有关的健康教育书籍为主, 否则患者会产生一种护士是在教训人, 患者被小看了的感觉;而对那些文化层次较低及年老记忆力差的患者, 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反复多次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同时也应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以求得家属的积极配合, 共同达到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2.6 学生的角色

进行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6]。在进行评价护理的效果时, 护士同样应请患者共同参与, 此时护士应是个学生, 认真听取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充实完善护理措施, 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充当学生这一角色过程中, 护理人员本身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业务知识和技能都逐渐得到提高, 护患、医护等关系进一步改善。在患者康复出院后, 护士一个关心的随访电话, 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 会体现出关心的真正含义, 使人觉得现在的护理不光是关心在院的患者, 而更注重人的健康保健,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 并提高护士在社会中的地位[7]。

护理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 它的任务已经超出原有的只对患者的护理, 护理工作场所也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和家庭。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着重点不仅在患者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 更应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把患者当作护士自己的朋友、同志、儿女、亲属、老师、学生, 这样才能给患者提供适合于每个人的最佳的整体化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以自然人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把现代护理程序, 人性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 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 为患者提供最佳效果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 根据不同的患者实际情况, 充当朋友、同志、慈母、亲属、老师、学生的角色, 开展整体护理。结果:有效地解决患者的疾病问题的同时,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充当患者的朋友、同志、慈母、亲属、老师、学生的角色, 是实现整体护理的目标, 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整体护理,护理程序,角色转换,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海燕, 曹丽杰, 白莹, 等.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26) :136.

[2]刘玉莹, 黄津芳, 翟晓红, 等.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3 (6) :77-78.

[3]阎凤玲.患者对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3) :168-170.

[4]王方方, 张亦珍, 潘绍山, 等.现有人力资源条件下实施整体护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8, 14 (8) :505.

[5]唐淑云.基层医院整体护理的实施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1) :26-29.

[6]傅翠英.护理评价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6) :F003.

[7]康秀平, 陈祖玲.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 (9) :730.

护士角色 篇2

职业角色化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职业的角色人格,掌握足以胜任职业的角色行为。

护士职业角色化是特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它包含着职业态度的形成、角色人格的发展、角色行为的适应等具体内容。

护士的职业角色化,是通过护士在从事护士职业过程中与职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有社会文化的影响,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更受职业教育的影响。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探讨 篇3

隨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使护理操作技术范围日益拓展;人们对保健需求的日益扩大,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为护理专业职能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护理管理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护理管理者来说,护士长必须要与时俱进,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科室的管理者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在病房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发生医疗差错,是护理管理的根本目的。护士长作为病区护理人员的一个管理者,其思想品德、行为举止、自身素质和形象,对护理管理的水平、成效及科室凝聚力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个人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非权力影响力是无形的力量。护士长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仅靠权力是不够的,还要善于引导人、关心人、理解人。因此,护士长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爱人之心、容人之量,把大家团结在身边,形成一个和谐的集体。这样才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理质量的控制者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基础,护理质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根本所在,是护士长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护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管理理论水平的高低和管理能力的发挥[2]。护士长要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护士长管理能力的高低、责任心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该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甚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护士长必须非常熟悉医院护理质量标准,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质量管理常抓不懈,高标准、严要求把各项护理工作做好。工作上要建立本护理单元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把目标分解到每位护士,定期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质量检查,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促使护理质量的维护变成自觉的行动,护士长组织进行护理质量要素分析,把握关键控制点和临床操作运用,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确保护理质量。

落实制度与职责的监督者

规章制度是规范统一的基础,协调一致的前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指导性文件,使临床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因此要通过抓制度落实,促进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3]。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落实,必然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护士长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技巧,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敢管善管,经常深入临床,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掌握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治疗、照顾和指导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找到管理上的协调点及时协调并予以解决。执行医院制度与职责必须从严,要有铁的纪律、铁的心肠,绝不能手软。真抓实干,严格管理,认真监督。

学科的带领者

知识与才能是决定影响力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学科也随之发生变化,护理概念从单纯的护理疾病发展为保障人类健康,护理范围将逐渐由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会,护理工作内容从传统的执行医嘱、完成常规操作技术到全面、系统、整体化护理。这就要求护士长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本专业的新进展以及国内外护理新动态,还要掌握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

各种关系的协调者

协调视为管理者的本质,协调个人目标使之对集体目标有所贡献是管理者的中心任务。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在科室中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要同时面对各种人员,从主任到医生、护士、患者、护工和患者家属,还有与其他科室的关系。在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内外相互协调的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处理好护患关系使护患思想产生共鸣,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协调处理好医护关系形成一个良性的交流沟通-协作-互补的关系,医护共同搞好病区管理和技术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保证;协调处理好科室之间的关系,得到医、药、技、行政、后勤保障支持系统的密切配合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护士长面临与护士、与患者的复杂关系要掌握好沟通技巧,能够与持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要善解人意,要有博大的胸怀、要以诚相待。

病房管理的经营者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推进,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对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加强成本核算研究、合理使用护理资源、减少护理资源浪费和不足共存的现象以适应护理学科现代化的要求。要求护士长具备成本核算的能力,能对科室的费用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解释,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全面掌握病区人力物资、设备财政情况,进行合理部署。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管理尤为重要,虽然护士长的职位不高,但担负的责任却不同一般。众多的角色要求护士长要从单纯的经验型走向科学的多元化管理之路,仅有高涨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更新观念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以新的思维面对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 苏丽,等.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中国护理管理,2005,5.

2 曹荣桂,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

3 刘晓燕,等.论门诊部护士长的协调艺术.护理管理杂志,2002,2.

新任护士长如何尽快适应角色 篇4

1 首先排除以下阻碍进入角色的因素

1.1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新任护士长尽管有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和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 但理论与实践尚有一定的距离, 同时, 绝大多数新任护士长上任前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全靠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和总结, 要想打开新局面将会困难重重, 不知从何下手.然而, 现实工作是迫切的, 容不得怠慢.护士们一般对新上任护士长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值, 希望新护士长上任后既能保留前任护士长好的方面, 又能对不合时宜的方面实施改进, 甚至丢弃.因此, 较高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往往造成护士的不满.

1.2 业务技能方面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挑战

作为一名护士长, 在业务上应该是技术尖子, 能胜任各类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各种技术难题的处理, 而绝大多数作为新护士长, 自身在专业技能方面不一定就是出类拔萃, 有的不一定掌握非常全面.因而, 在处理一些技术难题上并非熟练.同时, 新任护士长由护士角色转换成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学科带头人等具有多重角色功能的护士长角色, 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一个适应过程, 更是需要具备敏锐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管理人才.因此, 工作中往往过多地忙于具体锁事, 将会丧失或削弱其管理职能, 难以保持和提高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从而影响工作热情, 从而导致情绪低落.造成护士的不服气.

1.3 护士角色与护士长管理角色转换产生的冲突

护士长上任前, 与护士间的同事关系是好容易相处的, 只要帮助别人做一点事, 就会得到亲合和感谢.做护士更多时间是参与对患者的具体护理, 只要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就会获得领导和同事好评.但新护士长上任后面对的是大量的管理工作, 主要精力和时间是要放在工作的策划、督导、质量评估、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上.由于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 护士角色与护士长管理角色产生冲突, 谈话的内容方式都必然有所改变, 这样, 就容易引起下级的反感, 同级的非议, 造成护士的不满.

2 提高自信, 正确对待挫折

新任护士长往往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 烦恼和压力.此时应认识到任何一位新护士长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经历一个磨砺的过程.挫折是必然的, 不能逃避, 要提高自信, 敢于面对, 正确对待挫折.

2.1 争取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支持

各方信任是建立自信的坚强后盾.新任护士长上任后, 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系统, 将难以很好的开展工作和获得管理成效[1,2].因此, 新护士长应充分分析形势, 尽可能地争取各方的信任与支持.

首先取得领导的信任、支持, 新护士长必须在态度上对领导尊重和认可, 工作上积极主动, 业务上寻求帮助, 重要事情应与领导协商决定, 寻求领导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争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从而促进新护士长建立并逐步提高自信;再是取得同事的依赖与服从, 工作中注重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培养她们要有集体意识, 协调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

2.2 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促进护理管理新护士长上任后要通过多渠道护理管理培训, 积极探索与进取, 学习医学科学知识, 现代科学管理理论, 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护理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不断钻研业务.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能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院发展和满足患者需求变化, 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批判性分析能力、科学管理协调能力、敏锐分析判断能力、勤奋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3,4].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让自己拥有建立自信的底气.

参考文献

[1]梁巧容新护士长初涉管理应注重培养自信.中华护理杂志, 2007, 7 (7) :67

[2]李加宁耿莉华张玲新护士长的培训方法与实践.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4) :48-49

[3]杜长茹, 田静;护士长要注重非权利因素提高工作影响力[J];中国疗养医学;2003 (06) .

男护士的角色定位与心理健康 篇5

1.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局限性

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护士似乎是女性的专属词,因为女性自身细致温柔的特点,更为 胜任这一角色。近年来,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使得男护士在临床护理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局限。本文就临床男护士的角色定位和现状进行了一番综述。

2.男护士的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role definition)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包括时间)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的相对的不可替代性的定位。作为男护士,在角色定位的时候就有着跟多的影响因素,比如社会各层次的认可、病患的接受程度、所属文化领域的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的心理定位与心理期望。外界过多的注视和复杂的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男护士对于自身角色定位的迷茫和焦虑。

2.1 男护士角色定位的现状

事实上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很多的优点。遇事冷静沉着,判断力强;独立性强,依赖性小,接受信息快,富有创造性等优势。而护理工作是一项集体力脑力于一身的高压力职业,尤其是急诊,外科,手术室,精神科等科室,这对于男护士来说尤为合适,而且男护士特别受到男患者的欢迎,避免了男患者在接受女护士护理操作时的尴尬情形。男精神病患者更愿意向男护士谈及内心不便启齿的致病原因,男护士是团队良性发展的催化剂,对调节护理团队的内部关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现实操作中,男护士角色定位的现状却不尽乐观呢?

2.2 影响男护士角色定位的问题及困难

2.2.1 男护士的职业易被社会误解

工作中,来源于病患的和社会环境的质疑,是长久以来影响男护自身定位的重要原因。试想,悉心照顾的患者无法接受自己,家人也不支持自己的工作,同学朋友也会认为你的工作毫无前景,工作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2.2.2 传统观念中,男性是家庭的主导

实际上,有很多的男护士在私人的感情生活中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很多人会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底下,从而使男护士面临着婚姻方面的问题,于是来自婚姻和家庭方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的影响了男护士的感情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男护士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进而离开护理职业。

2.2.3 护理教育体制始终是以培养女护士为依据

多年来的教育体制,是“护士=女性”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在男护士的培养过程中,忽视了男性心理的变化特点,从而使男性的角色认同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男护士在培养受训的过程中,没能从起始阶段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这是导致日后在角色定位感到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2.2.4 男护士自身认知偏差

在2002年一项针对男护士的网上调查中,96.8%的男护士选择在未来转行或考研。因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多是男护士会认为护理工作单一,缺乏创造性,职业的发展前景有限,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3.男护士与护士角色的交叉定位

在充分明确护士的工作性质和角色定位之后,男护士或许有更多的功课要做。因其

自身与女护士的不同特质,克服自身性格突出特点与避免因此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重要,而此处所说的不良影响,既有男护士与病患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也包括了男护士自身的矛盾状态。

3.1 把握好护士角色

想要把握好护士的角色,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工作性质,并且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身因素,通过学习、实践逐渐了解护士在临床中的角色。同时明确并尊重病患的权利,完成好自己应尽的义务。

3.2 避免因自身性格造成沟通受阻

男性的性格普遍较为直接,非常容易在与病患的沟通中产生矛盾冲突。所以男护士要根据自身特点,克服在交流中的直白习惯,要充分了解和理解病人在患病时的特殊情绪。要认识到照顾病人的情绪同样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3面对患者的质疑

我认为对男护士来说最重要的,最直接有效的克服患者质疑的方式,就是不断 提高完善自身的职业技能与个人的道德素养。虽然这对于男女护士是通用的法则,但是对于男护士却尤为重要。来源于患者的质疑通常是男护士不够耐心细致,操作起来也没有女护士专业。所以只有通过较高的操作技能让患者满意,然后通过真诚,富于亲和力的沟通使患者安心,才是打消其质疑的最好方式。

3.4充分发挥自身特质

虽然男护士在亲和力方面较之女护士有所缺陷,但是当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时,男性 的冷静稳重、谨慎果敢却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只要在工作中学会变通,把握问题关键,男护士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敏捷刚毅是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平淡化。当这些特质可以成为有效熟练的沟通法则后,男护士工作中的尴尬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男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

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也是护士成才的根本动力。护理人员除了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 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护理工作的各种解馋要求,应对各种复杂的护理环境,做好病人的身心康复护理工作。然而,据调查所知,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这 直接影响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国外大量的研究报道,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不能很好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就会出现心理上的耗竭感,表现为身心疲惫、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感障碍,护理差错事故多,严重者会出现身心疾患,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由此可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作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4.1男护士现状分析

事实上对于男性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质疑。因此,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4.2 男护士心理压力

4.2.1 社会偏见给男护士带来的心理压力

社会上仍然有部分人对男护士的工作持有偏见。他们为患者、社会付出的辛苦劳动,有时候不能够得到社会公平的认可。这必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失衡的现象不仅影响男护士的心理健康,也会破坏他们的生理健康。目前,大多数医院里为数不多的男护士都被安排在急诊科、泌尿外科、手术、ICU、骨科等。这些科室大多劳动强度大,体能要求比较高。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下,很可能出现一些男护士会因为难以承受外界压力而工作迷茫懈怠,甚至转行。

4.2.2 男护士在临床培养中的问题

前文提到过,目前我国护理工作临床培养的重心仍然以女护士为主。这就造成了对于 男护士培养重心的偏离和忽视。如果在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加以区别对待,根据男女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目的的进行系统的训练,相信这些情况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当然,目前国内从业的男护士数量很少也是这种忽视的原因之一,相信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多与医疗教育体质的健全,一定会有所改观。

4.3 男护士的职业优势

事实上,男护士有着很多的职业优势。生理上,男护士的体力和体制明显优于女性,体格强壮,精力充沛,耐力持久。在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工作,能够与女同事形成互补,不仅能够改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还能够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比如心肺复苏,骨折牵引和打石膏,手术鼓励就只等等,男护士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能优势。

性格和心理上,护理专业对于男护士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体力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性格的差异很大,并且果断冷静,头脑清醒,相对来说能够有更多的耐心承受工作当中遇到的压抑。

在使用医疗仪器的时候,男护士对于器械和电子设备的操作和掌握运用都比较快,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比较强,能够较好的利用与保养设备.管理上,男护士能够更迅速准确的达到管理目标,因为他们善于组织管理,分析决策,敢想敢干,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强。

说了这些优点,并不是说女护士就不具备。只是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的分析和利用男护士自身各方面的特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医疗护理体系的完善,更是对患者负责人的表现。

4.4 男护士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

在工作当中遇到压力是普遍的,只是男护士这一职业决定了这一特殊人群需要有更多的勇气和自我调节的技巧以求更好的适应和开展工作。

4.4.1 提高社会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

我认为男护士最大的压力来源有两个,一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二就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就社会接受程度来讲,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改变的,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认真的工作,加以政策的维护和支持,相信随着男护士需求量的逐年增加,社会的接受和肯定度一定会快速上涨。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扩招男护士,比例虽然很低,但是数量在逐年稳定增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学校招收男护士的专科和本科。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现阶段,我国128万护士队伍中,男护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不足1%。相信社会对于男护士的认可会使这一数字不断增长。

4.4.2 医院对于男护士形象的认定与宣传

男护士在与患者沟通协调的护理过程中,面对可能会受到的质疑,首先要学会自荐。通过自荐的过程与患者互相了解,之后再凭借扎实的护理技术让患者放心。而与此同时,医院对于男护士的肯定,也能够从侧面给患者传递一个可以放心的信号,只有医院自身给予男护士各技术,品质的肯定与保证,患者才能够打消疑虑。另外,医院对于男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充当桥梁媒介作用,为二者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一举多得的事。

4.4.3自身的调节

身为一名男护士,我们在选择这个职业之处,其实不一定每个人都保定了一个护士的 职业理想。但是我觉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可能来源于工作本身,外界环境,也有可能来源于自己。

我认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调节压力的前提。临床护理是一份奉献性很强的工作。在现实社会中她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力,也没有绚丽的鲜花和掌声。尤其是男

护士,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点一滴他是认真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我的价值。或许你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或许在面对质疑甚至无礼的时候你想到过放弃,或许家庭和社会对你的否定打击了你的职业理想。事实上我觉得男护士的护理工作只是刚开始的阶段比较困难,因为可能会受到患者没来由质疑。但我仔细回想自己工作以来,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努力认真的付出,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肯定,真正帮助患者脱离病痛,我就觉得其实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的选择没有错。

总结

谈高校卫生科护士角色及其工作 篇6

1 高校卫生科护士的角色特点

21世纪的护理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服务于人类健康需求的、独立的应用学科。整体护理要求以人为核心, 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方面需求。护理的对象从病人扩展到健康的人, 从个体扩展到群体;护理的任务从疾病护理扩展到涵盖了健康及疾病的生命全过程的护理;护理的工作场所由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护士已成为向社会提供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主要力量[1]。

护理工作按其性质可分为临床护理和社区保健护理两大类。临床护理的主要对象是病人, 是以护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的临床护理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一般诊疗护理技术, 同时也涉及一部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科普的内容。社区保健护理的对象是一定范围的居民和社会团体, 是以临床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结合社区的特点, 深入到社会、家庭、学校、工矿, 开展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家庭护理、卫生宣教、健康咨询、预防接种及防疫灭病等[2]。高校卫生科的护理工作与医院护理中的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诸多内容, 以及社区护理有着直接的关联。就基础护理而言, 高校卫生科的护士需要掌握和应用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实施整体护理;对轻症病人, 通过临床护理, 及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病情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 积极参与相关治疗、检查, 用有效的护理使病人战胜疾病;对于急、重症病人, 视病情和条件采取心肺复苏、输液、包扎、固定、解毒等救治措施, 并在转运途中连续做好监护及记录。就护理管理而言, 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 为病人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等。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 高校卫生科护理工作的性质更多的是属于社区护理, 需要以预防保健为重点, 包括防病、保健咨询、护理科普宣教和预防接种、心理卫生指导、职业病防治等。所以, 高校卫生科护理工作既包含医院护理的属性, 又具有社区护理的属性。职责的范围决定了角色的定位。高校卫生科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师生中病人的照顾者, 而更多的是担当学校人群预防保健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学校人群健康的管理者。

2 高校卫生科及其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护理工作的内容

2.1 高校卫生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高校卫生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师生。高校的教职工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 他们对人生价值、尊严、权利等的理解非常透彻;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依赖性强, 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较差。面对这一特殊群体, 高校卫生科护士在履行各项职责过程中, 应做到急他们所急, 想他们所想, 帮他们所需, 释他们所惑, 耐心细致地做好防病、治病的各项工作。

2.2 高校卫生科的服务宗旨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3]。因此,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服务是高校卫生科的根本宗旨。也就是说, 高校卫生科在开展必要的医疗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还必须在校园内开展健康检查、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管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工作等。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自主性与独立性较高、范围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 高校卫生科护士需要不断加强学习, 扩大知识面, 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2.3 高校卫生科护士心态的调整

由于高校卫生科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处于附属性、服务性的地位, 护理人员的编制、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往往被忽略, 尤其是近几年在高校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一方面高校压缩卫生科人员编制, 即采取只走不进原则;另一方面, 高校逐年扩招使高校卫生科工作负荷渐重, 导致卫生科出现人员年龄偏大、严重缺编、工作任务繁重、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情况。且学校卫生科护士工作是学校、后勤管理处领导下的卫生科科长、主任负责制, 对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多面性、严谨性等了解不多。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卫生科护士应明确自身角色, 调整好心态, 保持平衡、平常的心态, 本着以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同时, 服从领导安排, 协助做好科内其他工作。

2.4 高校卫生科护士的工作内容

高校卫生科护士从每日的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做起, 更换、消毒、清洗、晾晒输液床的床上用品, 负责注射、清创换药、输液、理疗、雾化吸入等;进行空气消毒, 制作换药辅料, 更换、消毒无菌物品, 参与预防接种的一系列工作, 进行新生体格检查, 毕业生体格检查, 军人体格检查, 教职员工体格检查;协助、顶替挂号收费 (包括教职员工的医保挂号收费) , 发放新生病历本, 急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及管理, 值班药柜的准备及管理, 医疗器械的检查报修;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程, 进行食堂卫生的检查督促工作, 开展师生员工健康咨询活动, 参加军训保健、各项等级考试保健以及一些大型活动的医疗保健等。

3 高校卫生科护士角色决定了其应加强多方面的学习

3.1 高校卫生科护士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除了严格遵守学校及后勤处、卫生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工作制度等外, 护士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 并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如护士岗位责任制、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物品—药品—器械设备管理制度、卫生宣教制度、无菌物品供应制度及一次性医疗物品的销毁登记制度等。

3.2 高校卫生科护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知识需要不断地强化巩固与应用。特别是成人应付考试的学习, 往往对知识的掌握牢固度不够, 还应在空闲或业余时间多读医学报刊, 以强化所学知识, 科内应组织三基理论及操作的考核, 加强院前急救的模拟训练以达到学用结合。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 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 还需对一些边缘学科如社会学、公共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有所熟悉, 以便更好地适应高校卫生科护士的角色, 履行岗位职责。

4 小结

高校卫生科的护理工作虽然繁琐,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 护理学科知识的更新也越发频繁, 在高校卫生科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保证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关键。在高校卫生科工作的护士必须正确认识高校卫生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明确高校卫生科的服务宗旨与工作任务, 以平衡、平常的心态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服务。同时应学法、懂法、守法, 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熟悉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 耐心细致做好防病、治病的各项工作, 不断提高高校卫生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2-13.

[2]董慰慈, 张桢先.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2:8-9.

护士角色 篇7

1 导医分诊人员的资质和条件

胜任导医分诊护士不一定要年轻, 不一定要漂亮, 但必须要有热情开朗的性格, 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 具有全面广泛的医学专业知识, 有一定的工作阅历和生活阅历, 至少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医学专业知识, 将患者快速评估, 正确分类, 并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个人良好心态的全能护士。

2 导医分诊护士的角色定位

2.1 管理的角色

2.1.1 就诊秩序的管理

看病需要一个舒适安宁、整洁有序的就诊环境, 这是导医分诊工作的重要工作范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中就包括良好的就诊秩序和短暂的就诊等候。导医分诊护士引导患者挂号、候诊, 给危重老弱患者提供轮椅和其他帮助, 回答患者及家属的咨询, 通过严谨科学地指导挂号, 科学规范地疏导管理, 可避免和减少患者就医时的紧张、彷徨及候诊的拥挤, 减少患者就诊时的辗转往返, 缩短就诊等候时间, 使门诊工作高效流畅。

2.1.2 病种分类的管理

按病种将门诊就诊分类, 分别指导他们进入相应的科室就诊, 是导医分诊护士的重要工作范围。患者多数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 尤其一些症状具有迷惑性的疑难杂症, 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科室就诊, 不仅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也浪费患者时间, 增加不必要的花费。如一位腹痛的患者来就诊, 既可能是内科、外科疾病, 也可能是泌尿科、妇科疾病, 导医分诊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临床医学知识, 给患者作一个初步的分析, 指导患者挂号于相应科室, 减少临床科室和患者的麻烦。如有发热、腹泻的患者则把他们引入指定的隔离区诊室就诊, 可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这就需要导医分诊护士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分诊质量和准确率, 及时总结经验, 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

2.2 协调的角色

2.2.1 医护关系的协调

和谐的医护关系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健康服务的基础。导医分诊护士首先应尊重医生, 了解医生的专业和特长, 随着医学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 要尽力做到专科患者专科医生看, 专科药物专科医生开, 这是导医分诊护士分流患者的基础和依据。同时要尊重患者的选择, 适当调整, 使各级职称的医生都各尽所能, 减少患者就诊的盲目性, 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同时为医生开诊做好准备工作, 保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2.2.2 医患关系的协调

门诊大厅是门诊患者集中的地方, 因疾病不同, 其严重程度不同, 患者及家属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就诊过程中, 他们从心理上感到紧张、忧虑, 担心病情变化, 诊断是否正确, 治疗是否安全, 有没有乱开药、开大方等, 这样的心态在就诊过程中容易留下医疗纠纷的隐患[1]。导医分诊护士应在以上工作中把握好特点, 正确引导患者及家属对医院诊疗护理的期盼水平, 简要介绍一些主要治疗手段、重点检查的目的, 加深他们对目前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了解, 怀着真诚善意的态度, 协助患者及家属选择看病的医生, 安抚痛苦中的患者, 安慰焦急的家属。同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如提供轮椅、开水等) , 医方的人文关怀能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 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2]。分诊过程中, 应注意沟通技巧, 接受咨询和解释时, 应措辞得当, 留有余地, 避免过多使用专业词汇, 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事实[3]。切不可肆意评价病情, 更不可不懂装懂, 夸大其辞, 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 热情接待患者, 避免不良刺激, 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3 导医分诊职责易产生的误区

3.1 导医方不等于指路处

患者来医院就诊, 大多数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 搞不清要去科室的位置, 导医护士会给他们指明方位, 给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 无疑是方便了患者。但它的功能绝不仅是指路处, 而更应该熟悉本医院的专科特色、专家特色, 承担必要的先期医疗咨询, 当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无法确定, 不知挂哪个科室时, 导医护士应给予准确的分诊服务。

3.2 分诊护士不是叫号员

很多医院设立分诊护士, 却存在不分诊现象, 将分诊护士视为“叫号员”, 设计的服务流程简单, 分诊护士只需凭挂号单, 通知患者到不同的诊室, 按秩序就诊就算完成任务, 但这只是低质量地完成任务。分诊护士应该有较强的事业心, 对各级医生职责熟悉, 对疾病认识程度高, 能当好患者就诊的参谋, 并善于与患者沟通, 引导患者合理就诊, 这样才能保证服务质量, 让患者满意。分诊护士应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基础上, 定期到门诊各科室进行专门的随访, 了解分诊准确率, 总结经验, 确保高质量分诊。

3.3 导医护士不同于礼仪小姐

导医护士确实需要如礼仪小姐般灿烂真诚的微笑、规定的着装、规范的仪容仪表和言行举止, “站立服务, 目视对方, 人急我急, 倾力相助”, 但是更需要详细了解医院科室的分布、医生姓名、主治专科、医疗设备种类和特色、就医程序和环节、新近开展的项目, 有的放矢地给患者介绍, 引导患者就医并且主动接待患者, 礼貌待人, 有问必答, 百问不厌, 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给患者提供就医方便, 使患者满意而去。

总之, 由于医院对导医分诊护士功能角色的定位、服务理念和重视程度的不同, 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 致使导医分诊水平参差不齐, 其功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需在今后的工作中, 加强培养, 不断完善, 使这一新生事物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仕英.医疗体改中分诊护士的职能定位和压力定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 :15.

[2]秦仕英.加强医患沟通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 (6) :56-58.

新护士角色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任职时间 (≤1年) 、学历 (本科和专科) 、所属科室,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人, 女13人;年龄22岁~24岁;编内8人, 编外7人;本科10人, 大专5人;内科3人, 外科4人, 重症监护室 (ICU) 、儿科、急诊科、手术室各2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遵循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保密、方便原则的基础上, 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现场同步录音结合笔录。访谈主要内容包括: (1) 您的工作感受; (2) 工作中让您感到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 (3) 您感觉自己的工作角色扮演得如何, 今后是否继续从事护理工作。在访谈过程中运用刺探和引导的方法, 使访谈对象更深入地表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但对访谈对象的回答不进行任何评价。每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不限, 以其谈完自己的想法为原则。随着访谈人数的增加, 当认为没有新信息出现时, 资料达到饱和, 资料收集结束。

1.3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及时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进行转录, 并记录受访者非语言行为。根据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完成资料的分析, 包括:仔细阅读所有的访谈记录;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 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 并穿插研究者自己的洞见和反思, 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2]。

2 结果

通过对访谈结果反复分析、整理、归类和浓缩, 新护士工作中的负性角色体验可概括为5个主题:工作负荷重, 身体“疲惫”;心理负荷重, 焦虑;人际冲突;薪酬分配不合理;有离职意向。正性角色体验1个主题:工作被认可。

2.1 负性角色体验1:工作负荷重, 身体“疲惫”

访谈中“疲惫”是每一位新护士都具有的一种感受。护士1:“我现在的科室病人多, 危重病人也多, 经常不能按时下班, 加班已成习惯。另外, 还常常要利用午休、晚上或夜班下来的休息时间参加科室或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休息时间太少, 真的感觉很累。”护士5:“几乎每天工作都处于小跑状态, 一天班下来, 我都不想动了, 朋友说我上班后人都瘦了一圈, 脸色也没以前好看了。”

2.2 负性角色体验2:心理负荷重, 焦虑

新护士初入社会, 面对新的工作环境、高强度和高责任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 普遍感觉有心理压力。护士2:“刚到一个新科室, 对环境、人员都很陌生, 我有些不知所措。”护士3:“在刚独立上班时很害怕, 担心自己出错, 有几次给病人输液时手都是抖的。”护士6:“第1次单独上夜班感到很恐怖, 生怕病人睡觉时出意外, 于是不断下病房巡视, 不断看手表, 盼着时间快快过去, 黎明早一些到来。”护士9:“老担心自己出差错, 一次夜班下来刚回到家, 科里打来电话, 接听的那一刻我好紧张。以至于有段时间, 只要手机铃声一响, 我就处于异常紧张的状态中”。护士13:“不敢与病人沟通, 怕说错话引起纠纷。”护士14:“医院大大小小检查太多了, 而我总是能成为检查的重点对象, 这些让我感觉很有压力。”护士15:“我很害怕给艾滋病病人打针, 虽然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 但我还是很害怕, 担心自己被感染。”

2.3 负性角色体验3:人际冲突

在访谈中受访者认为大多数病人还是通情达理的, 工作中让其感到不愉快的经历发生在同事间。护士2:“刚到手术室那会儿, 由于对业务不熟悉、动作慢, 不能积极配合, 我被医生骂哭过一回。”护士7:“在我独立当班前, 我的带教老师对我很严格, 老在病人面前批评我, 有几次我都不想干了。工作最主要是要开心, 听有同学说起她的带教老师特别好, 科室氛围也很好, 我好羡慕。”护士12:“上班跟打仗似的, 往往这边没做完, 那边又按铃, 特别忙, 可护士长却还埋怨我做事慢手慢脚的, 我真的很委屈。”护士13:“最让人感到不愉快的是护士长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人。”

2.4 负性角色体验4:薪酬分配不合理

大多数受访者在访谈时提到了工资、待遇。除来自同一家医院的3名受访者对薪酬比较满意外, 其余受访者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抱怨。护士4:“我都独立当班了, 责任与高年资护士相当, 而每个月奖金却相差很多, 工作那么忙, 付出与收入太不平衡了。”

2.5 负性角色体验5:有离职意向

访谈中有6人提及有离职意向, 其中男性1人, 编外5人。护士10:“医院安排我在ICU工作, 可ICU的奖金是全院中下水平。我是编外, 这里工作忙、压力大、收入低, 如果有机会, 我会考虑到其他医院考编内护士。”护士11 (男) :“我谈了一个女朋友, 两人相处不错, 可她不希望我干护士这行, 若考虑两人的感情, 我可能会辞职改行。”护士12:“感觉护士社会地位比较低, 有时遇到不开心或是很委屈的事情时会有离职的想法。”

2.6 正性角色体验6:工作被认可

访谈中受访者提到工作中令人愉快的经历主要为工作被认可。护士1:“有一次, 一位老大爷出院时在最满意护士一栏填上了我的名字。辛勤付出获得了他人的认可, 我真的感到很高兴。”护士3:“我们医院新员工的福利待遇还不错, 独立当班前过节费等福利拿全, 独立当班后奖金与较高年资护士相差不多, 我很满足了。我所在科室虽然工作很忙, 但科室氛围很好, 护士长还经常表扬我们, 甚至还请我们到她家吃饭呢。”护士14:“一次静脉穿刺时有位病人的血管很难找, 病人也知道自己的血管穿刺很困难, 而我却一次穿刺成功, 同病室的病人都夸我技术好, 我内心很得意。”护士8:“晨会时主任当着众人的面表扬了我, 当时我真的很激动。”

3 讨论

3.1 新护士的负性身心体验值得重视

毕业工作之初是新护士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 而此阶段新护士会面临责任、角色、知识、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 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 将会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有文献报道, 国外新护士1年的流动 (离职及换岗) 率为35%~60%[3]。新护士的离职会给医院带来损失[4], 一方面, 频繁的招聘、试用、培训增加了医院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医院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及护理质量安全。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力资源始终紧缺, 因此, 刚毕业的新护士工作稍熟悉, 很可能就要应对超负荷的护理工作量。本研究发现, 新护士经历了负性身心体验, 而这有可能让新护士放弃现有的工作, 造成护理人才流失。护理管理者应高度关注新护士的负性身心体验, 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 改善医院环境尤其是噪声可以减轻护士压力, 提高工作满意度[5]。

3.2 改进管理方法是缓解新护士负性角色体验的重要手段

3.2.1 提供支持系统

新护士独立当班时普遍存在着紧张、害怕出错等心理, 而紧张、焦虑的心态又容易导致出现差错, 本研究也说明了这点。因此, 护理管理者应认真分析新护士在不同时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系统化的岗前培训、上岗培训 (上岗3个月内) 和重点时期培训 (工作中出现问题、矛盾心理等时期) , 帮助其学会自我调适。在新护士独立承担新的工作任务前, 可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做临床训导者。当新护士独立当班遇危重病人多、工作量较大的情况时。护士长可适时安排高年资护士任副班。护理部可每天安排护士长总值班, 以方便新护士在中午、夜间单独值班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另外, 建立护士分级使用制度, 对新护士工作任务再设计;为新护士设立心理咨询室, 定期组织晚会、舞会、郊游等娱乐活动, 以缓解新护士的工作压力, 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医院的文化氛围。

3.2.2 善用激励机制

现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他们更强调自我尊严和满意感。本次研究中受访者在谈及工作中令人不愉快的经历时, 提到了“护士长当着众人的面批评自己感觉很不愉快”, 谈及令人愉快的经历时, 提到了“护士长的经常表扬和关心感觉很温暖”。由此表明, 新护士很期望得到管理者的肯定和关心。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人肯定[6]。”护理管理者应善于运用激励理论, 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对新护士职业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作用。可根据新护士所承担的责任给予对等的待遇, 良好的待遇是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7], 只有真正做到与工作绩效挂钩、奖惩分明, 才会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做到责、权、利统一, 对重点科室、高风险科室应有倾斜政策。适时在病人面前肯定新护士, 帮助他们在病人中提高地位获得认同, 使之对工作产生成就感和归属感。在发现问题或不足时, 尽量注意批评的方式和场合, 做到“外松内紧”, 原因要分析透彻, 但语气语调不要过于严厉。开展每年1次的优秀新护士评选活动, 有目的地引导新护士认可、接纳自己的职业, 提升工作积极性, 缓解因工作压力导致的负性情绪, 以激发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3.2.3 改进检查方式

以往很少有研究提到检查造成新护士心理负担。本研究中新护士提到“大大小小检查太多了, 而我总是能成为检查的重点对象, 这些让我感觉很有压力”。检查是保证和促进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 但检查应考虑其科学性和人性化, 注意检查的频率、检查的方式。如实施目标管理, 减小过程控制, 可减小新护士的心理压力, 并培养其工作自主性。

3.2.4 合理安排在职培训的时间

新毕业护士在完成学校基础教育走进工作岗位之初, 其独立工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为帮助新护士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提升工作能力, 促进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健康成长, 在新护士从事专业的早期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已成为医院一项常规且重要的工作[8]。本研究显示, 新护士常常要利用午休、晚上或夜班下来的休息时间参加科室或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 超负荷的工作、学习已影响到新护士的休息, 并导致其身体疲惫的发生。因此, 护理管理者在组织新护士在职培训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 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新护士的休息时间, 以提高其业务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2.5 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新护士日常管理

新护士可塑性较强, 毕业工作的早期是医院进行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期。协助新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是医院护理队伍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新护士的个性特点、工作能力, 协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发展, 既有利于稳定新护士的执业心态, 又能够促进护理团队的发展和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9]。

3.3 新护士应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新护士应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 以符合医院组织文化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要对自己的工作行为负责并学会如何管理自我;学会适应社会, 有效地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只有这样, 才能维护护理队伍的稳定, 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4 小结

新护士是目前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新护士的培养应循序渐进, 过早赋予过重的临床任务会使他们产生对职业的挫败感。护理管理者应了解新护士各阶段所面临的压力, 采取人性化的管理策略, 以缓解新护士的负性身心体验, 强化正性角色体验, 帮助其顺利完成临床护士的角色转变。

摘要:[目的]探讨新护士 (工龄≤1年) 从护生角色到临床护士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工作状况和情感体验, 为医院管理者制定人性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帮助新护士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深入访谈法, 对15名新护士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 运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护士负性角色体验有5个主题:工作负荷重, 身体“疲惫”;心理负荷重, 焦虑;人际冲突;薪酬分配不合理;有离职意向。正性角色体验有1个主题:工作被认可。[结论]新护士在工作之初会产生很多负性身心体验, 管理者应高度关注新护士的成长, 制定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制度, 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提高新护士留职率, 以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护士,角色转化,情感体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危秋平, 夏哲远.本科护生夜班实习的真实体验[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 (2) :98-100.

[2]姚晚侠, 李国娟, 姚聪, 等.高年资临床一线护士职业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6) :386-387;393.

[3]Nancy B, Susan KG.The practice of nursing research[M].3rd ed.WB:Saunders Company, 1998:542-547.

[4]Halfer D, Graf E, Sullivan C.The organizational impact of a new graduate pediatric nurse mentoring program[J].Nurs Econ, 2008, 26 (4) :243-249.

[5]Salera-Vieira J.The collegial clinical model for orientation of new graduate nurses:A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transition from student nurse to professional nurse[J].J Nurses Staff Dev, 2009, 2 (4) :174-181.

[6]Diane Applebaum DrPH RN CI, Susan Fowler PhD RN CNR, Nancy Fiedler PhD MA.et al.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nursing stress,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intention[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2012, 40 (7) :323-328.

[7]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M]//翟文明, 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07:31-32.

[8]卢蓉, 姜润生, 黄丽, 等.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 2013, 13 (6) :436-438.

急诊科分诊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篇9

关键词:急诊室,分诊护士,分诊工作,医院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 急诊分诊工作已逐渐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环节[1]。由于分诊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救治效果, 因此, 急诊分诊护士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急救专长技术, 还应熟练掌握各科疾病的医疗和护理知识, 同时结合较强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 先后次序, 将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安置到所需诊治的科别, 以保证其得到及时, 适当的诊疗与护理。为明确急诊科分诊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及面队分诊护士的责任, 条件等作进一步的探讨。

1 分诊护士的条件

1.1 业务能力

分诊护士应当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护士担任, 应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快速评估, 将患者正确分科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操作, 迅速对患者进行治疗, 处置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分诊护士应熟悉医院规章制度, 本地医疗机构及本院相关领导的沟通途径, 以便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处理。

1.2 素质要求

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 具备热情, 开朗, 机智, 礼貌的品质, 具有果断敏锐, 严谨细微, 主动勤快, 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 从举止行为上消除患者的疑虑, 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 并且敏锐的观察力和救治知识。

1.3 沟通能力

(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应有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悦耳高雅的谈吐, 优美协调的姿态, 衣装得体, 端庄朴素的举止, 以便在沟通过程中易被患者接受; (2) 真诚坦率地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 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可使患者获得安全感, 信赖感, 才能使患者不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便于分诊工作顺利进行; (3) 积极主动关注就诊患者, 使其觉得自己受到足够重视, 耐心解释, 取得患者理解, 才能得到患者主动配合; (4) 共情:护士应体会就诊患者的内心世界, 用情感上的理解使对方知道你在诚心诚意帮助他。护士应通过恰当的交谈, 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患者感到护士的诚恳, 友善与好意赢得对方信任。此外, 分诊护士应具有与医院各部门沟通的能力与技巧, 圆满完成沟通任务。

2 分诊护士的责任

分诊护士以科学方法及所学到的理论专业知识评估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 以决定患者就诊的优先次序, 合理安排就诊程序, 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查, 治疗及护理, 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可能, 提高抢救效率。

3 分诊护士的角色

凡到急诊就诊查, 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危急, 需及时诊疗或迅速抢救。分诊护士的工作包括:询问病史, 测生命体征, 分析病情, 作出初步判断, 同时根据病情采取及时, 适当的措施, 确保诊疗工作顺利, 咨询者, 观察者, 评估者, 分析着及辅导者[2]。

3.1 接诊者

分诊护士应主动迎接每一位就诊着, 应用专业知识就敏锐的判断力, 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询问病史 (继往史, 生活习惯, 过敏史) 收集资料, 测量生命体征及传递信息, 合理安排就诊。例:接诊一个严重外伤患者时, 分诊护士应尽快安置好病人, 医生到来之前迅速开放静脉通道, 维持有效循环及保持呼吸通畅, 明确处理重点, 通知相关医生到场, 此时分诊护士不应急于问诊, 而是边救治边作简要问诊, 以便收集资料, 给予最有效的救治, 更能得到及家属的信赖。

3.2 咨询者

分诊护士有最好的倾听者, 要善于听患者讲述, 应不厌其烦地倾听患者门抱怨, 担心, 害怕, 接受其情绪反应, 耐心解答患者疑难, 给予安慰, 支持, 减轻其心理压力, 促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3.3 观察者

分诊护士问病史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每一位就诊者的病情变化, 合理安排就诊次序, 以免耽误病情,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行动不便, 必要时给予帮助, 以方便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例:接诊一位肢体活动受限患者时, 分诊护士在对其进行诊疗, 评估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减少患者活动的次数, 为其提供轮椅, 平车等代步工具, 避免造成患者疼痛而增加其痛苦和心理压力。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业务素质及高度的急救意识, 将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3.4 评估者

分诊护士在执行护理活动后, 应具体评估护理活动是否正确, 有效?能否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病情是否减轻或缓解?若效果不佳时, 应及时向医师反应, 重新计划及调整新的方案, 直到患者的症状改善为止。

3.5 分析者

分诊护士应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 利用医院中现有的医疗设备去分析研究, 找出患者除症状外的隐藏问题, 协助医生诊断, 解决患者的真正需要。

3.6 辅导者

分诊护士应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判断就诊患者的种类, 受教育程度及接受辅导的能力, 给予适当的卫生和健康教育;教导家属或其重要的照顾者, 协助预防疾病恶化或复发, 以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的目的。

4 分诊护士的功能

分诊护士应对就诊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 有效, 及时, 简明的评估, 有重点地依据病情将患者分级, 作为诊治先后缓急的依据, 使急, 危重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此外, 对侯诊及正在治疗中的患者, 要仔细地观察, 如发现病情有变化及时安排抢救, 从而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树立医护的良好形象。对不需要急诊的患者, 分诊护士可劝说, 安排, 协助其转诊, 这样可调整进入急诊室的流量和分布, 有效地改善急诊就诊区的环境。分诊护士还可利用患者候诊时间, 与患者及家属候诊时的心理压力[3]。分诊护士遇有突发事件的患者时, 有责任协助职能部门向有关机构报警。

总而言之, 急诊科分诊护士, 除了具备基本的护理及分诊知识外, 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很关键。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来之于护士的良好职业素质, 道德几情操。因此急诊分诊护士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也是一门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加以提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丽.急诊中分诊护士的素质与抢救效果.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8, 4 (12) .

[2]卢美秀.最新基本护理学.台北汇华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92.45-48.

对急诊科高级实践护士角色的探讨 篇10

1 培养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必要性

1.1 急诊医学发展的需求

为了适应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 促进急诊护理学的发展, 培养和发展急诊高级实践护士是极其必要的, 为急诊护理提供专科领域的新信息和建议, 指导并帮助急诊科其他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 开展急诊专科领域的护理科研, 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以推动急诊专业发展, 为人群提供专业的急诊护理服务。

1.2 急诊科病人数量逐年递增对急诊医护人员提出的挑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递增, 社会患病人数与疾病谱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应地引起了急诊科就诊病人人数及疾病谱的变化。杜军等对其医院急诊内科7年间诊治的病人进行统计, 发现就诊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 7年间增幅达81%, 前8种疾病依次为冠心病、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脑出血、高血压、心律失常和蛛网膜下隙出血, 以危重病人所占比例较多。急诊就诊人数在不断增长, 虽然急诊科也在增加医护人员人数, 但是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培养周期长的特点, 使急诊医疗护理资源供不应求, 使急诊科病人等候时间长于病人心理期望时间, 导致了一些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英国急诊改革方案中预测急诊护士的角色改变可以缩短病人等待时间, 降低病人投诉的几率。2003年Quinn等在其文章中描述了急诊护士的关注焦点已在发生变化, 创伤病人的管理不再是急诊护士的主要目标, 疾病谱的变化带来人们需求的改变也影响了急诊护士工作重点。随着这一系列的变化, Carnwell等2003年指出, 这正是急诊护士扩展急诊实践领域的最佳机会。

1.3 急诊专业特点对急诊护士提出的要求

急诊科病人病情危重, 突发性强, 具有不可预见性, 疾病谱广泛复杂, 护理难度大, 社会影响大, 工作劳动强度大, 风险压力大, 这一系列专业特点要求急诊科护士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水准, 具有对病人的紧急度、重症度做出确切判断的知识和技能, 并具有对病情的复杂多变给予相应处理的能力, 而目前国内急诊科缺乏急诊护士系统专业培训计划, 各医院急诊科急诊护士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 急诊病种相对较少的医院, 各种急救技能操作使用几率相对较少, 而急救技能操作是技术性很强的动手工作, 步骤复杂要求高, 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 现在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时间累积经验, 对于缩短急诊护士成长周期, 提高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是十分不利的。

2 培养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可行性

2.1 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是国际护理发展的趋势

国外许多研究一致表明, 培养和设立急诊高级实践护士对急诊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正性效果, 在面对轻微伤和病情稳定的病人时急诊高级实践护士能展示出他们的专业效率, 急诊高级实践护士遵循指南及疾病常规对病人做出的处理等同于或者优于高年资住院医生。还有几项研究证明, 急诊高级实践护士可以成功地为一些更为危急的病人如急腹症、胸痛或者创伤病人提供整体照护。

2.2 有丰富的培养经验及培养模式可供借鉴

虽然我国高级实践护士起步晚, 但在国外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急诊高级实践护士也有40余年, 德克萨斯州的第一个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项目开展于1979年, 在这段时间中, 在培养高级实践护士方面其他国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对他们积累的参考与借鉴可以弥补我们起步晚、经验少所造成的不足。

3 培养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挑战性

3.1 我国护理专业教育水平总体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学发展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 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专业体系, 现在临床上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仍占据大部分比例, 较低的起点造成临床护士很少在护理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问题、解决问题, 护理行为简单停留于遵从医嘱, 许多护士缺乏必要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3.2 护理工作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 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 完成治疗计划, 虽然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却未引起医院领导对护理队伍足够的重视, 认为护士只是单纯的劳动力, 忽视了护理工作的技术性和知识含量, 不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培养。为了降低护士人力成本, 许多医院存在以助理护士来解决临床护士人力不足的现象。

3.3 护理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社会地位不高, 工作强度大, 所得报酬不高, 许多护士认为自己的事业缺乏发展前途, 加上有些部门为了吸引人才纷纷出台优惠政策, 大量护理人才流失到其他领域, 在护理人才缺乏的现状下, 无疑是给护理事业雪上加霜, 不利于护理的发展, 而且我国护士缺乏分层次使用体系, 使一些学历高、技术好的本科毕业护士看不到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大部分调离护理岗位。

4 急诊高级实践护士的岗位要求

在急诊抢救中高级实践护士可以直接施行一些常规救治措施, 如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心电图、洗胃、呼吸机操作、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等, 并且可以根据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解读心电图、胸片、生化检验结果等,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时间。 掌握急救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把握专业发展方向, 为同事提供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的思维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力、开拓创新意识, 不断促进急救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参与急救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 并把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负责培训急救专业护理人员, 由于我国没有专业定向培养机制, 急诊科护士在入科前缺乏专业岗位的训练, 急诊科的紧急状况多, 给新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高级实践护士应帮助新护士尽快适应岗位, 及时指出新护士工作中的不足, 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 为培养新人才做出贡献, 满足社会需求。

上一篇:娱乐品牌营销下一篇:有效检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