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筹措论文

2024-08-23

资金筹措论文(通用11篇)

资金筹措论文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以前, 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 500亿-2 000亿元,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近三年来, 我国高校的规模继续膨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新校区建设仍在推进, 高校贷款数额仍在不断刷新, 高校负债问题更加突出。部分人大代表披露, “时至今日, 全国公办高校银行贷款总额已达4 500亿-5 000亿元” (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提案) 。尽管高校贷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但普通高校直接向商业银行大规模贷款办学, 甚至赤字运作, 在我国历史上是一项从未有过的尝试, 使得高校贷款问题广受关注。银行贷款的巨大负担, 已经将部分高校拖入经济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 而近几年又是各个高校进入还贷的高峰期。随着这一问题的凸显, 高校贷款风险论也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中讨论的热门话题。针对高校贷款带来的巨大压力, 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的负责人及很多专家、学者都谈到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笔者经研究认为, 可以利用经济杠杆, 筹措部分还贷资金, 以减轻高校还贷的压力, 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筹措还贷资金的方式

在我国的税收收入中, 税法规定按主税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一定数额的教育费附加, 目的是为了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 并为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而征收的一项专用基金。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中明确规定:“教育费附加, 以各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税额为计征依据, 教育费附加率为3%, 分别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设想可以在3%的基础上给于适当提高, 再增加一个百分点, 将因此筹集到的资金专项用于高校还贷。之所以提出采用这种方式筹措高校的部分还贷资金 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我国税收立法原则的第一条规定:“税收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它要求税收必须根据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客观规律, 也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反映一定时期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既不能被某些条条框框所束缚, 也不能抄袭别国的立法模式。第四条规定应采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它要求在制定税法时, 不但要明确、具体、严谨、周密, 同时不能规定得过死, 具体的讲, 就是必须贯彻法制的统一性与因时、因地制宜相结合的立法原则 (《税法》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 第8-9页) 。提出提高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的设想就是在认真研究税收立法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 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的, 这在理论上符合我国的立法原则, 同时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 全社会包括各个企业都会从中得到益处, 因此, 适当的提高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是可行的。

2.资金来源稳定, 企业负担很小。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为61 300亿元, 而在全部财政收入中主税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40.8%, 即2 501亿元左右, 则从中计征的教育费附加为750亿元 (61 300×40.8%×3%) , 如果将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再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专项教育经费250亿元 (61 300×40.8%×1%) , 在今后财政年度还会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这就为筹措还贷资金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和可行的资金来源渠道。那么提高教育费附加增收比率会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笔者经研究认为这种负担微忽其微, 一是计征的比例仅增加一个百分点, 而且教育费附加是在主税的基础上征收的, 在企业的经营规摸扩大时主税必然增加, 而教育费附加仅就其缴纳主税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一, 这就不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负担, 对于微利或国家扶持的产业也可以适当的减增, 如增加的比例可以定为0.5个百分点等。二是我国企业数量庞大, 据在2008年《最新中国企业名录数据库》, 全国31个省市共有注册工商企业1 500万家, 即使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工不足或停产状态, 则还有1 000万家企业, 按每年增收的教育费附加为250亿元计算, 则平均每个企业一年增缴的教育费附加仅为2 500元, 显然增加的负担是很微小的。

3.专款专用, 专项还贷。

教育费附加征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 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中小学教育经费的不足, 其用途是地方性的基础教育, 按国家目前的相关规定, 其收入全部作为地方财政收入, 没有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决算, 而笔者设想提高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并为此增加的这部分财政收入, 是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统一管理, 专项用于高校还贷, 其用途是纯粹的和单一的, 至于增加的这部分收入, 应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掌管多少, 可以由有关部门根据我国高校的管理权限和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分管比例, 需要强调的是, 该项财政收入只用于高校还贷, 不得挪作他用, 这也是解决高校巨大还贷压力的手段之一。

4.采取临时征收, 限期取消方式。

提高教育费附加征收比率为高校筹措还贷资金是一种临时措施, 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高校还贷压力, 通过国家利用经济杠杆的形式寻找高校还贷资金的来源, 同时利用这种方式筹措的还贷资金只是高校还贷资金的一部分, 而并不是把还贷资金的来源都寄托在提高教育费附加的增收上, 需要说明的是, 提高教育费附加的增收比率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提高和增收, 它不是国家法律上的常规税收法规, 而只是一种临时采取的手段, 在计征一定时期后 (征收期限在5年左右为益) , 将视运作的情况给与取消或部分取消, 在高校还贷压力基本解除后应与彻底取消。

三、相关问题的说明

1.作为高校其筹措还贷资金的方式很多, 这里提出的设想只是其中的一种, 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筹措一部分还贷资金, 适当减轻高校目前的还贷压力, 避免高校重蹈国营企业倒闭的覆辙, 同时不给国家财政带来较大的负担, 而高校应积极挖掘内部潜力,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努力创收, 节约开支, 为筹措还贷资金作好准备。

2.为了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发生, 规避高校产生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国家或有关部门应确定高校资产负债率上限指标, 目的是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这一指标多少为宜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说法, 在实际操作中应由国家权威部门经过科学测定并公布执行。

3.提高教育费附加增收比率的形式筹措高校部分还贷资金, 这在技术上是很成熟的, 只需在计提比例上提高一个百分点, 其增加的收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一掌管, 再拨付各个高校专项还贷即可, 但应由国务院或国家税务总局以临时法规的形式颁布执行, 避免各级地方财政、税务部门各行其政。

科学合理的筹措高校还贷资金, 解决高校贷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通过各方努力, 争取在5年—10年内或更长一段时间, 达到预期目的是完全可能的, 使绝大多数高校平稳的度过还贷期, 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资金筹措论文 篇2

为确保门口塘社区邱家大湾美好乡村总体建设方案的实施,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门口塘社区两委就建设资金筹措制定方案如下:

1、村自筹资金25万元;

2、对广大居民进行美好乡村宣传,提高居民对美好乡村的认识,主动配合社区两委工作,在邱家大湾组织居民自筹10万元;

3、由社区居委会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浓烈创建美好乡村的氛围,激励社会各界及邱家大湾范围内的知名人士捐赠10万元;

合计人民币肆拾伍万元。

浅析城建资金筹措管理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城建资金;筹措;管理

一、城建资金筹措现状

城市建设对改善环境、实现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以及刺激内需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设好城市,就必须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市场机制来多来源筹措城建资金。

目前,我国城建资金的筹措通过逐渐放宽准入限制以及引入市场机制,已经逐渐形成了来源多渠道、建设市场化、投资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城建资金的筹措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国有及民营资本,甚至外国资本都开始参与城市市政公用建设。在具体实践中,城建资金的筹措主要有以下渠道:包括地方财政拨款及中央财政拨款在内的政府预算内支出;国内银行及国外政府贷款;主要用于城市道路、供气、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双高一优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而发行的国债;另外还有股份融资、经营融资、信托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筹资模式。

二、城建资金筹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建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情况下,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城建资金筹措总量仍不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建投资占我国GDP的比重逐年在上升,但是直到目前,我国城建投资占我国财政固定投资比重、占GDP的比重仍然不足,仍处于较低水平。

2、城建资金投资地区间差距明显:因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稍微落后,一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建设规模远大于我国其他地区,即使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从人均城建资金方面来看,东部地区也高于中西部地区。

3、城建资金来源仍然比较集中: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建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发行债券、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及外资等。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城市的城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贷款及国家预算资金,外资比重低、发行债券筹资比重也不高、自筹资金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对于我国城建资金筹措管理的思考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对城建资金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因此目前仍必须在科学经营城市的理念指导下多方位筹措城建资金,必须在继续坚持财政投入的同时,利用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的作用来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实现城建资金筹资方式的多元化、城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多方筹资、多方共建。对于我国城建资金的筹措管理,本文作了如下思考:

(一)加大财政投入以保证城建合理规模

日本高速增长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占GDP比重約8%,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甚至超过了40%。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推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为10%-15%是较为合适的,占GDP比重3%-8%是较为合适的;我国的相关比重远远未达到这一标准。作为城建资金最基本的来源,政府财政投入应继续稳定发挥作用。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深化财政改革,逐渐完善公用事业股权、城建项目经营权等。作为城市,也应该精心设计城建项目,尽力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还应关注国家相关的地方政府发债的法规政策、做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前期准备,在政策允许、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城建资金。

(二)整合资源以加强投资平台建设

首先可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经营、资产处置的平台,以这个平台来代表政府部门与相关投资者进行谈判以优化资源组合。还应积极尝试市政工程跨区域的经营方式,可以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特别对于供水、气、热以及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应允许跨行业、跨地区合作经营。另外还应该建设投融资服务平台,要加快完善金融产品、法律政策、城建项目信息库,应加快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可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来服务于民间投资主体,再完善城建企业诚信约束机制,约束投资主体行为以确保资金安全。

(三)创新金融机制以促进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

我国筹措城建资金应改革地方金融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及金融市场的作用。首先应积极取得国际金融机构的低息长期贷款,应促使国内商业银行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城市建设的贷款规模,鼓励其采取联合贷款方式参与城市基础建设,要促进银企合作的开展,更大程度上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还应引导保险、社保、住房公积金等资金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扩大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鼓励城市基础建设经营企业通过优化内部资产组合、加强管理来创造上市条件,促使其能直接在股票市场上融资。上市融资的项目应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或道路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像燃气、污水处理、自来水等市政公用资产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达到上市融资的目的,此举能盘活已有的资产来弥补城建资金的不足。另外还应努力探索降低城建资金筹资成本的方式,可以积极推广融资租赁业务;像水务、公交等城建资产有长期持续的现金流,所以对于水处理设备、公交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经营,通过设计适当的还款机制可以取得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规模的双重作用。

(四)创新公共政策以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

好的公共政策环境可以通过使城市建设准入门槛降低来引入社会投资;例如可以完善城市公用项目及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制度,鼓励国有企业、民间资本甚至外资来参与城市基础建设,要积极创建好的投资环境真正使外资、民营资本能与国有资本待遇等同。与此同时,应从制度上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来保证城建资金的安全;例如可以通过划定融资风险控制警戒线,通过对政府债务结构、规模、安全性的定期统计分析及评估来确保政府债券规模的可控,要使资金管理与项目建设互相分离,要使财政投入城建资金实现严格管理、统一拨付。另外还应通过健全城建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在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废止、修订或者调整那些违背公平、不符合经济体制要求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或完善适用的法律法规来从根源上对城建投融资活动进行规范。

参 考 文 献

[1]刘全福.我国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J]公用事业管理.2010(12)

[2]吴新鸿.城建资金筹措管理在新形势下的思考[J]经济管理.2011(3)

[3]苏悦齐.浅析如何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J].现代经济.2011(8)

办学资金筹措与风险防范研究 篇4

据统计, 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新增投资额150~210亿元, 其中政府投入只有38亿元, 资金缺口为112~172亿元。而高等学校的学费以及其他各项收入, 很大比例都被用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很多高校为此还背上了高额的银行贷款, 背负着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目前高校贷款总额已超过2000亿元, 高校平均贷款余额为1亿元。公用经费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可见, 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和债务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因此, 在积极争取政府拨款、收取一定合理学费、节俭高效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前提下, 大学有必要凭借其独特的社会地位与科研、服务功能, 尝试通过大学资产证券化方式参与资本市场筹融资、联合发行高等教育债券、组建高等教育基金、发行高等教育彩票、建立教育发展公司、吸引国外资金投入等方式谋求更多的资金支持与资源支持。同时, 高校要抓住机遇进行土地置换, 用盘活的资产投入学校新校区建设, 这种筹资方式可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 为学校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办学资金筹措风险定位

高校筹资风险是指高校在财务运转过程中的筹资环节, 存在着不能筹集资金、筹资能力较弱和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具体而言, 一方面指政策限制和制度性障碍造成财政拨款的变动性和事业收入的不确定性。如目前一些高校实行政府人事部门会签的网上就业率适度与本年度招生计划挂钩, 就业率低的高校和专业招生名额将遭缩减, 必然导致生均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总额降低。另一方面, 高教政策、教育法律、金融市场进一步规范也会导致产生借贷难度增加、贷款更加困难的风险。主要有:针对高校盲目改扩建、一味做大的现状, 银行开始采取将贷款额度调整到风险警戒线以内的防范措施, 令高校筹资难度加大;人民币继续保持升值态势, 在经济形势过热的情况下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会出现上浮, 导致贷款成本提高;高校连续扩招、效益低下也导致了教育教学风险, 主要是部分高校过于追求上规模, 办学定位模糊, 以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立项、品牌特色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就业形式严峻、生源自然减少导致了规模风险。

三、办学资金筹措风险防范措施

高校筹资筹措是把“双刃剑”, 使用得当可以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 使用不当则会造成高校财务失败, 因此必须加强筹资风险的防范。具体可采取两方面的措施:

第一, 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绩效评价模式。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来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以上四个方面有内在联系:高校良好的财务利益将更多来源于学生的满意程度, 而高校只有提高内部管理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价值, 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则要以学习与成长为基础。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 资金提供者关心的是能否有效运用资金达到服务目标, 即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要、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所需。各层面分析如下:学生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产品, 学生质量水平高低反映学校综合水平高低, 因此学生质量及服务、公众满意度属于顾客层面;学校需要充分、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 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学生的培养成本属于财务层面;教学质量的好坏、科研水平的高低属于内部管理方面;教职工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有着明晰的关系, 教职工的培训、进修属于学习与成长层面。平衡计分卡具体指标如下:

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学生人数/毕业学生人数×100%。反映顾客满意度和教学质量好坏, 标准为1, 越高越好。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反映高校资产总量扩张情况, 该指标越大, 高校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程度越高, 速度越快。

招生增长率。招生增长率=招生录取增加数/上年招生录取数×100%。反映高校扩张承受能力与办学效益, 越大越好。

招生实际收益率。招生实际收益率=本期招生实际收费/本期招生应收学费数×100%。反映高校实际吸引能力指标, 越大越好。

科研成果增长率。科研成果增长率=科研成果增长量/期初科研成果量×100%。反映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及科研水平, 越大越好。

投入产出比率。投入产出比率=经济贡献/资源占用。反映学校资产利用效率, 越大表示利用越充分。

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主要有教师占全部教职工比重、本专科生人数、硕士生人数、博士生人数、外国留学生人数等指标。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利用上述指标跟踪学校办学效益, 及时向学校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 确保学校办学资金用在刀刃上, 促使学校做大做强, 走内涵发展之路。

第二, 建立高校筹资风险预警模型。可依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 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 (教财[2004]18号) 给出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建立。高校筹资风险的预警是从负面效益的角度反映高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根据学校筹资的实际情况和建立预警模型的要求, 还可参照南京大学《高校财务综合评价》课题组研究得出的指标建立模型, 该模型应用较广, 这里不再展开论述。

综上所述, 要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资金运作绩效评价模式, 以内涵发展为目标, 形成精品专业、精品课程, 出名师、育名生, 促进办校规模稳步上升、学费收入逐年递增、科研成果加速转化、社会各界争相捐赠, 使办学资金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

参考文献

自筹资金筹措承诺书2017 篇5

湛江市农业局: 湛江市财政局:

依据湛江市农业局、财政局“关于印发《2016年省级支持农产品加工研发与转型升级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湛农计【2016】8号文件精神,我司特向贵局申报《新型**产品加工研发自动化生产线扩建项目》,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万元。公司董事会已对自筹资金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目前资金已到位。我司承诺为该项目自筹资金充足,保证项目预算总额不变,以确保所申请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

特此承诺。附:资信证明书1份

承诺单位:湛江***水产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承诺日期:2017年5月

资金筹措论文 篇6

关键词: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权责关系,资金渠道,推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12-0070-77收稿日期:2016-07-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建设的主要思路是缓解住房紧张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新建了大量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等问题逐渐暴露,对于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更新变得必要而迫切。当前学界对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研究还较少,有代表性的如张智敏(2013)初步探讨了老旧小区治理的资金筹措思路:可由政府财政、居民集资、融资企业融资(捐赠)、物业服务企业投资构成;陈琳(2015)从老旧小区中电梯“超期服役”出发,探索了住宅电梯更新的时间策略和资金筹措渠道;王彬武(2016)按照从“中央到地方”的思路,系统梳理我国政策法规中关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相关内容;由于老旧小区建造时间较早,部分小区权属关系复杂,刘锋(2016)进一步探索了我国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中的权属问题。

1 权责关系划分问题及对策

1.1 涉及的内容及主体

一般来说,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小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包括拆违、绿化、道路、停车、环境整治等;二是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上下水、地下管网改造、供热、缆线入地、光纤入户等;三是房屋修缮与节能改造,包括旧住宅维修、供热计量改造、内外墙保温隔热、门窗节能及遮阳设施安装等;四是老旧小区建筑抗震加固、加装电梯和无障碍设施,以及坡道改造等。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过程中涉及的几个核心参与主体是:一是政府职能部门,以房管、规划、城建、国土等部门为核心代表;二是参与改造的企业,包括有机更新设计施工企业、管线设施相关企业等;三是老旧小区的属地民意代表组织,如居委会、业委会;四是老旧小区居民。

1.2 存在的问题

关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责任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确立了权责相对的原则,权利和义务应与房屋权属关系相对应。对于房屋本体的维修改造由其所有权人负责;对于共有部分,如建筑区划内的非公共道路、绿地等公共场所和设施归全体业主共有,其维护按照业主的所有权所占比例来承担。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权属关系明确,难以落实主体责任

虽然有的房屋权属关系明确,但是因为存在一些历史原因造成当前房屋所有权人不愿意承担有机更新的责任。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房屋本身的建筑质量并不达标、原产权单位已经破产解散等实际情况多有存在,这在房改房中尤其常见;二是有机更新的过程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诸多影响,进而影响改造主体的积极性;三是多数老旧小区居民经济条件不好,存在搭便车、占便宜的心态,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四是部分住户并不赞同对其房屋进行改造,更加倾向于有巨额补偿的拆迁。这都给权责相对原则的执行带来了难度。

1.2.2 权属关系不清,权责关系不对等从而影响维护

这在小区公共管线设施改造中尤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七十二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然而,《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又有如下规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的责任”。实践中,各种小区管线设施的所有权关系存在模糊,却让管线单位负责维护,权责关系的不对等造成维护不利。

1.3 对策建议

老旧小区在有机更新中应遵循“权责相对,程序规范;产权明晰,互利共赢”原则。其中,“权责相对,程序规范”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有机更新的责任是依据权属关系而来,而且为避免有机更新过程以及之后各种争议的解决,应该按照规范的程序来推动这项工作。“产权明晰,互利共赢”主要针对参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企业而言,通过对相关管线设施的产权明晰化,将其更新维护的责任固化;给予改造维护的企业利润空间,增强其参与有机更新的动力。具体建议如下。

1.3.1 依据权属关系,规范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程序

根据权责相对原则,有机更新中的各项工作可以根据权属确定权责关系。

针对房屋本体的改造更新,可以根据房屋产权关系确定责任主体,房屋产权人应承担改造更新的责任。如公房应由政府承担维修改造责任,房改房、私房、商品房应由产权人承担维修改造责任。对于房屋产权面积有所增加的,比如加面积、加层、加厨卫设施等情况,增加面积的部分应由受益人承担责任。对于增加的共有部分,如增加电梯,应由共有人共同承担。

针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区分改造和新增两类。基础设施改造遵循“表前表后”原则。如管线设施“表前”归相关企业负责,“表后”归个人负责。新增基础设施根据其是否能够经营划分为公益性和可经营性两类。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如绿化、文体设施等应由政府承担相应责任;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如新建停车设施、新增管线设施等应由投资方承担责任,并享受经营收益。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本是个造福民生的工程,但是类似道路管线配套设施的更换、抗震加固、甚至是涉及房屋内部的维修改造不可避免会对小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减少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过程中的争议,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推动。政府可以制定老旧小区的区分认定标准,明确改造项目、顺序和流程,形成施工、监理、验收、协商和争议处理办法等,最终实现政府主管部门致力于规则制定和监督老旧小区改造过程的情境,避免过多主导、参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而造成行动上的被动。

1.3.2 按照互利共赢原则,给予改造企业利润空间

根据以上思路,对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过程中新增加房屋产权面积和可经营性的新建基础设施等,可考虑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给予参与改造的企业盈利空间。

如老旧小区改造更新过程中涉及到增加楼层的,可以考虑引入社会投资,投资者承担改造责任,所增加的房屋产权面积对外出售出租,产生的收益弥补改造成本和社会投资方盈利诉求。

又如,小区管线、路网设施(水电气等)的改造可考虑将部分设施明晰产权所属,给予改造企业合理的利润回报,以增加参与有机更新的积极性。实践中,上海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就将电力设施的表前产权归属划归电力企业,以提高电力企业在电力设施、管线改造过程中的积极性。此类设施中水、燃气设备的改造均可参照进行相应的确权工作,谁的产权谁负责更新维护,在此基础上明确责任,分配收益。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优惠政策、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参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实现政府、企业、小区居民三者共赢。

1.3.3 各司其责,明确核心参与主体的任务分工

总的来看,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中,各核心参与主体的工作主要分工如下: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房管、规划、城建、国土等部门为代表,工作应主要集中于制定规范的流程、标准,不应过分参与微观事物,从宏观上把握协调有机更新的有序开展,以免“出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产生。核心在于做好裁判员的工作,做好组织、引导、协调的工作,并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以调动其他经济主体的能动性;

相关改造企业,包括管网改造企业,房屋改造施工、监理企业等都应遵照规范和合同进行相应的工作,按程序、守时间、受监管,保质保量完成有机更新;

属地民意代表组织,居委会和业委会,甚至是物业服务企业需发挥属地协调的作用。鉴于中国集合式住宅的特点,多层住宅的改造涉及多家住户,而目前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上并不存在技术难度,核心的难点在于住户的意见难以统一。“是否改?如何改?”就是一个头疼的事情,这在加装电梯改造的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低层住户并不倾向加装电梯,而高层住户却是加装电梯动力最足的。这也正是老旧小区属地的重要潜力,协调好各住户关系,形成统一意见是开展有机更新的重要基础;

老旧小区居民,应充分表达个人诉求,参与到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之中,享有相应的权利并履行好应尽的义务。

鉴于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是个长期过程,早期的住宅建筑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当下应致力于构建一个规范的程序与制度,培养居民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意识,为未来大规模的改造更新做好基础性准备。

2 资金筹措问题及建议

2.1 存在的问题

2.1.1 资金缺口大,且现有资金投入较为分散

老旧小区体量巨大,并且其有机更新是个长期的过程;改造过的小区一段时间后可能还需要改造(比如改造后10年可能还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造)。据调查,有机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杭州市的小河直街和五柳巷两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包括路面及管网设施)约为5000元/平方米(属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修缮保护,成本已经高于重建成本,经济效益差)。并且,当前的资金缺口较大,老旧小区有很大一部分是房改房,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房改房的住宅专项维修基金个人缴纳部分仅为房改成本价的2%,而原售房单位多已解散,远远不足以支撑有机更新的资金需求。

此外,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涉及面很广,涉及小区管网设施改造、抗震加固、节能改造,等等。现有的资金投入都是按照项目,例如北京市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最高按4000元/平方米,节能改造按500元/平方米给与补助。抗震加固、节能改造、管网更新等多有相应的名目。

2.1.2 政府投入较大,住户出资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资金来源渠道多为政府财政补贴、各种专项资金的支持,市级政府与所在区县政府承担了较大部分的投资。例如,上海市、杭州市等都明确了市级财政与区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出资支持,但是反观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直接与最大受益者——住户,其出资积极性不高,部分居民不愿出资、倾向政府包办,甚至是寄希望于动迁的意愿强烈。这又降低了本愿意出资居民的积极性,给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资金筹措带来了较大难度。

2.1.3 市场有参与的积极性,产权等方面的问题难以进入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过程也是有利可图的,比如楼层加层,增加厨房、卫生间设施、设立停车设施等会造成产权面积的增加,会带来收益,这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部分企业愿意参与到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这块“大蛋糕”的事业,但是目前分享这块“大蛋糕”的种种不确定性是阻碍其进入、出资的重要原因。

2.2 对策建议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政府不应也没有能力全额承担所有的资金投入,在具体的资金筹措中,应遵循“权责相对,多方共担,财政补贴与市场化机制并行”的全方位融资模式。具体如下。

2.2.1 权责相对,根据权属关系理顺出资关系

各利益相关方根据权属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缴纳相应的有机更新资金。

对于房屋本体的改造区分产权面积不变和增加产权面积两类。产权面积不变的房屋更新改造应由原产权人出资。对于增加产权面积的改造可由新增产权的所有者出资,共有产权按照所占比例共同出资。

对于基础设施的改造更新,区分改造和新增两类。改造部分按照“表前表后”原则确定的责任主体出资;公益性新增基础设施由政府出资,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由最终受益人出资。

权责相对是资金承担的基础性原则,地方城市政府切忌大包大揽,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逐渐向老旧小区居民传递一个意识:权利与义务对等,这是政府在帮助老旧小区住户改造居住环境与品质,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规范和监督工作,以免“出力不讨好”。

2.2.2 多方共担,共同承担有机更新巨量的资金需求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包含一整套的维修完善工作,其资金花费也是巨大的,以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为例,其花费的资金可能都会超过重建成本(北京的抗震加固成本约为4000元/平方米),考虑到拆除重建可能会引致其他更多的成本,较高的改造成本也是可以选择的。但巨量的资金来源需要多方共同承担,需要调动好各相关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利用好各种资金。政府财政补贴出一部分,原房屋产权单位承担一部分,相关施工企业承担一部分,居民个人负担一部分。比如,路面管网设施改造不涉及居民房屋自身,让住户承担这部分的资金难度较大,可考虑从管网设施的权属制度创新出发,让参与改造的企业承担部分资金。此外,对于有盈利、可经营的改造更新项目可以通过出售、出租的方式进行融资,以平衡有机更新资金来源。比如,楼层加层面积和新建的停车设施可以出售、出租。

2.2.3 整合资金渠道,统一有机更新的施工进程

当前各地的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条块分化,资金使用也较为分散。比如有城市棚户区改造资金、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等,这些分散的工作都是有机更新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整合使用各种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统一调度与使用;此外,在有机更新过程中应注重工作的整体推进、统一进场,通过有机更新提高效率,以期减少浪费,节约资金,降低对小区居民的干扰。

2.2.4 财政补贴,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性、民生性作用

虽然政府应摒弃大包大揽的行为,但是实践中,确实有原建筑质量不合规范等问题的存在;并且,政府层面的资金投入可以带动其他投资,不仅提升政绩,也起到了惠民的作用。因此,可以采取适当的财政补贴,由中央政府整合、建立一个专项的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基金,但是资金的使用上必须确实存在特殊情况、符合程序要求,财政补贴目的在于引导与示范,而不是包办;城市地方政府、区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部分引导资金投入。

2.2.5 市场化机制,发挥多种融资方式的差异化优势

各小区的有机更新项目多样,应该根据项目的收益性优劣进行分类,对于收益性差的项目应发挥财政资金的民生性作用;对于收益可观的有机更新项目,应将资金来源的重点放在市场化融资机制之上,调动社会、单位、个人的积极性,利用好各种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形成良性的资金来源渠道。

第一,利用好公私合作的项目模式(PPP模式)。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正具备这样的运作潜力:民营资本具有资金优势,但是需要给予其利润空间,这就对创新老旧小区的权属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如楼层加层、增设电梯和停车设施等新增面积的权属划分以及运营方式等均可考虑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金融工具创新支撑。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会使得居住小区产生增值收益,无论是加层、单位面积增加、还是房价上涨,甚至是新增的停车设施也会带来持续的收益,这部分增值收益恰恰是进行金融创新的基础。可以探索将增值收益打包成相应的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贴息贷款等多种形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老旧小区改造筹措资金。并且,国家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部已经在棚户区改造领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索,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政策性支持贷款等融资渠道都是值得研究探索的方向。

第三,争取各种项目资金支持。以清洁发展机制(CDM)为例,它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内容是允许附件1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件1(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而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能效不高的问题,通过建筑节能改造等领域的努力,减少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资金支持。

2.2.6 用活已有资金,创新住户的资金承担机制

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过程中,住户也需承担部分有机更新资金。但是当前情形下,重新缴费进行维护的难度较大,可行性较低;应着重用好用活已有的存量资金,未来逐步建立完善持续的个人资金供给渠道。

当前可以直接利用的个人资金主要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然而现实中住房维修基金可能会较少,甚至存量的住房维修基金数额较少(尤其是公房的缴存基数和比例低),不足以满足有机更新的资金需求。

应在此基础上,创新个人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使得居住者甚至是受益人可以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余额,覆盖有机更新中个人承担的部分。并且《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职工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情况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这使得住房公积金用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成为可能。

总之,资金筹措方面的核心在于:一是谁受益谁出钱,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的资金分担模式;二是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整合好、利用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三是想方设法通过机制创新、金融创新引入市场资金支持;四是用活用好目前已有的资金,创新住户的资金承担机制。

3 推进机制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存在复杂性,虽然有机更新是个重大的惠民工程,但是因为涉及的主体和环节较多、权属关系也较为复杂;有机更新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可能会形成“好心办坏事”的不利局面。总的来看,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不仅量大,而且迫切性强,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推进机制。

3.1 摸底评估分类

对老旧小区进行摸底评估分类,是积极稳妥推进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是明确认定标准。对老旧小区进行有机更新,首先要明确何为老旧小区,各地对于老旧小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整体上是以房屋建成年代、建筑结构、相关居住和宜居功能进行确定的,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建成年代、住房设施的功能是否完备等关键指标确立老旧小区认定标准。二是摸清底数。通过开展老旧小区的普查工作,摸清老旧小区的底数。三是评估分类。在充分考虑改造更新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基础上,对老旧小区进行评估分类:对于改造成本过高,甚至超过重建成本的,建议纳入棚户区改造范畴;对适合开展更新改造的老旧小区,针对不同需求确定改造更新内容。从有机更新内容上看,有的仅需对路面管网设施进行改造,有的需要对房屋本身进行抗震加固、节能改造,有的甚至需要进行加层、加面积的改造。

3.2 设立专项规划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兼具紧迫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未来城市政府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应该秉持规划先行的理念,通过常态化机制的确立,有原则、有步骤、有方法的积极稳妥推进,切忌搞运动式的更新改造工作。目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确立老旧小区的分类与改造的具体内容,分清轻重缓急;在规划中应该明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忌搞“一刀切”和盲目推进。

3.3 明确管理主体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首先需要明确相应的政府主管机构,无论是由现有的房管、规划、国土、城建等相关职能部门还是成立一个新的、协调性的机构,都需要将该项工作职能明确主体责任。有机更新主管机构负责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程序,以及协调、监督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过程。必要情况下,可以成立相应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此外,绿化市容、质量技监、卫生、人防、气象、公安等部门以及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自职责,负责相关设施设备的修缮、改造和维护的管理。

3.4 出台程序指引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是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制定规则和程序加以规范。总的来看,有机更新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立项→征询意见和委托改造→编制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改造实施方案→听取意见和签订协议→规划审批→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房屋权属调查及房地产登记”几个关键步骤。应该明确每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规则、监督机制以及争议解决和协商机制等方面的细节。

3.5 建立协商机制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直接受益者是小区居民,然而小区居民的意见较难统一:有的居民不愿意更新改造,觉得会影响生活;有的更加倾向于动迁;有的不愿意尽自己的义务。因此,应充分发挥属地管理的优势,由有机更新主管部门通过居委会协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听取业主和居民的意愿。实施单位在编制和公示有机更新实施方案时,应认真听取业主和居民意见,不断优化方案;有机更新实施中,应充分依靠业主和居民。区县有机更新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街镇、居委会、社区等细化工作措施,取得业主和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此外,有机更新工程实施后,应充分重视业主和居民的评估意见。

3.6 完善监督管理

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主管机构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管工作,具体的监督与管理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建立完善市民监督员和社会监督机制;二是充分的信息公开,依托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有机更新工程项目的各类信息;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机制,让群众、特别是老旧小区的居民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王彬武.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的政策法规研究.中国房地产.2016.03

2.刘锋.我国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中的权属问题.中国房地产.2016.05

作者简介:

资金筹措论文 篇7

一、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中的资金困境

1.中国大陆地区国家公园的现时属性

国家公园是由政府划定和管理, 以保护具有国家意义的自然景观及相关文化景观为基本目标, 同时具备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功能的特殊保护地。2007年6月21日, 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挂牌, 标志着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诞生。中国大陆地区国家公园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 不断探索自然风景资源利用新模式、谋求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产物, 与后工业化福利国家主要由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公园的宗旨存在明显差异。这决定了地方政府是国家公园的建设主体, 融资投资能力和政府作为质量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2.中国大陆地区国家公园建设的资金需求

按照中国大陆地区情况, 根据国家公园的基本功能与建设要求, 国家公园的资金需求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国家公园具有保护、科研、教育、游憩与社区发展五大功能, 因此必须具备相应的设施与设备;与一般游览性景区相比, 相当于增加了保护、科研、教育方面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投入。同时, 在交通、电力、给排水、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投入也高于一般游览性景区。

3.边境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集困境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区位、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制约,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多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财政收入有限 (表2) 。因此, 资金筹措成为影响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资料来源:根据各国家公园相关报道和所在县、州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 所在地GDP为2008年数据。其中: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涉及西双版纳州下辖的一市两县 (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 , 故以所在州市GDP计算; (2) *表示一期投资; (3) 国家级贫困县为2008年统计数据。

二、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的国际经验

1.政府财政拨款

得益于完善的法律制度, 经国会批准、从税收中提取的政府财政拨款成为国家公园主要的资金来源, 使公园管理机构能够维持非营利性公益机构的管理模式[1]。例如, 美国国会每年拨款15亿美元, 用于各个国家公园的人员工资与基本维持费用。

2.公园门票收入

门票收入是国家公园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用于特别项目而非雇员薪水、设施设备等固定支出。自1997年起, 美国国会授权公园系统保留80%的门票收入, 每年的门票收入大约7 000万美元。

3.土地有偿使用

1965年, 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特许事业决议法案》, 要求旅游服务设施和纪念品经营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经营者, 收入除上缴管理局外全部用于改善公园管理。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在2008年批准了3 612个特许经营点, 2007-2008年总利润达到1 400万新元[2]。

4.非政府组织帮助

在美国, 与国家公园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数以百计。这些组织帮助公园出版书刊、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教育、筹集资金、帮助购买土地、开展游说活动, 不仅为公园提供了直接帮助, 还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5.社会捐赠收入

近年来, 随着捐赠机制的成熟及国家公园重要性的凸显, 社会捐赠显著增多。社会捐赠来源广泛, 有社会团体、个人, 也有政府组织。

边疆民族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构建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机制。

三、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创新

1.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的基本理念

在资金筹措机制构建中, 应大力推进理念创新,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树立整合、开源、借力、转化、分类的新型理念。所谓整合, 就是要在国家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下, 统筹利用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的相关资金, 使分散、零碎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所谓开源, 就是把自身有形资源与无形资产转化为运营资本, 通过建立特许经营制度等方式开拓收入来源新渠道;所谓借力, 主要是指借助外部力量 (包括国内与国际的个人和组织结构) , 解决设施建设与服务提供中的部分资金问题;所谓转化, 就是明确资金是用来购买建筑材料与设施设备、支付员工薪酬的, 接受实物捐赠、志愿服务、社区居民以资源入股, 实际上也是在解决资金问题;所谓分类, 就是根据建设项目属性确定资源来源, 公益性项目由各级政府投资, 经营性项目由企业或社区解决, 社区发展项目由地方政府、公园管理机构和社区共同解决。

2.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

(1) 争取各类旅游专项资金。

各级政府都应设立各种专项建设资金, 如旅游国债、旅游规划编制专项资金、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等。国家公园应积极提供申请、可行报告、规划书等, 及时与主管部门沟通, 以争取这些专项资金。

(2) 整合各部门相关建设资金。

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造成各部门对于所管辖行业的建设资金争取和使用具有相应的职责和权力。同时, 旅游业发展又离不开这些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因此, 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 国家公园建设应充分整合相关资金, 形成“围绕项目找资金, 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融资格局。

(3) 实施特许经营收费制度。

国家公园可以收取的费用包括门票、娱乐、设备使用、商品销售、住宿、食品销售、转费让、许可费、租赁费[3], 是通过委托经营、特许经营方式进行的。建议边疆民族地区在研究国外办法的基础上, 根据地方情况和政策制定《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试行办法》, 并付诸实施。

(4)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在国家公园建设中, 边疆民族地区应进一步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加大各项资源费支出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机制。在筹集到的生态补偿资金中, 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国家公园中的保护工程建设。

(5) 接受志愿服务与社会捐赠。

边疆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国家公园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产, 探索接受志愿服务与社会捐赠的办法。建议根据《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 建立国家公园志愿服务网, 招募志愿者;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 成立“国家公园发展基金会”, 接受私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捐款。

(6) 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边疆民族地区应鼓励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 加强调查研究、宣传教育、监测反馈、技能培训。同时, 借助TNC等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减贫等领域国际机构的联系, 积极争取各种基金会和生态保护组织的援助。

(7) 谋求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

对于产业基础坚实、经营业绩良好、发展前景光明的国家公园或国家公园群, 可以采取上市或发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例如, 地处迪庆州内的普达措、梅里雪山、滇金丝猴三个国家公园, 就可以在时机成熟时, 考虑采取联合上市筹集社会资金。

(8) 探索新型旅游融资手段。

除了上述方式以外, 国家公园建设中还应探索新型融资方式, 如门票质押贷款、碳汇交易、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公共工程特许权经营模式) 、TOT (Transfer-Operate-Transfer, 基础设施经营权有偿转让模式) 等。此外, 还应创造条件, 主动与国际接轨, 探索运用债务-自然交换[4] (将部分官方债务用于本国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国际援助形式) 、自然保护信托基金 (吸收公众和公司对自然保护的捐赠, 注册成立的货币基金) 等资金筹措形式。

3.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创新

在行政区经济的框架和属地管理的体制下, 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作为自然风景资源的实际管理者, 地方政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谋求地方经济利益的“正当”动机与行为, 也就孕育着资金利用偏离原定方向的可能性, 从而引发社会的担忧与批评。例如, 丽江古城从2001年起向游客征收古维费, 审计结果表明, 2007年有5 500万元古维费被挪用于建设丽江机场和大丽铁路灯光工程, [5]引来质疑声一片。有鉴于此, 国家公园建设资金筹措机制的重点在于资金筹集、使用监管、信息披露, 尤其是对社会捐赠、国际合作的资金 (详见图1) 。在资金筹集与使用过程中, 应注意构建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监督机制、信息反馈平台和受益分配机制。此外, 建立资金筹措机制不仅仅是解决当前国家公园建设初期所需资金问题, 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培育“造血”机制。

参考文献

[1]邹统钎.遗产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193-195.

[2]王月.新西兰国家公园的保护性经营[J].世界环境, 2009, (4) :77-78.

[3]PAUL F.J.EAGLES, 等.保护区可持续旅游——规划与管理指南[M].王智, 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116-118.

[4]THAPA, B. (2000) .The Relationsh ip Between Debt-for-Nature Swaps and Protected Area Tourism[EB/OL].www.wailerness.net/pubs/sc ience1999/index.htm.2002, Jan 14.

资金筹措论文 篇8

我国地下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 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 并引发了地面沉降, 海 (咸) 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此外,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人口剧增和城市建设发展, 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所引起的地下水质恶化, 已严重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并危及人类的健康。

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因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不合理分享, 加剧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 影响到社会福利在不同群体间的不公平分配, 在局部地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需要通过地下水生态补偿等手段, 调整与地下水系统有关的环境利益分配关系, 使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发达地区对保护地区、高消耗的富裕人群对低消耗的贫困人群给予利益补偿, 促进城乡、地区和社会群体间的协调和公平发展。

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 结合地下水系统的特征, 本文提出地下水生态补偿的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为了保障人们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公平性, 采用经济手段激励人们维护和涵养地下水系统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支撑功能, 改善、治理与修复受损的地下水系统, 从而达到维持地下水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目标的行为。

二、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体

(一) 界定主体的原则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地下水的“准公共物品性”是指地下水给人类带来的利益绝大部分是能够让整个社会受益的, 无法十分准确、精确地确定每个人如何分割或者受益的程度。这使得人们在消费中存在一种“搭便车”的动机, 每个人都想不付出或少付出成本享受公共产品, 私人也不愿意提供这种产品, 从而市场机制在公共产品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因此, 在筹集我国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时, 应按照地下水的“外部性”、“准公共物品性”与“谁使用, 谁付费”、“谁污染, 谁保护”的原则, 将资金来源主体确定为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类。

(二) 不同主体的作用

政府是个多目标的综合主体, 除了对区域性公共物品的外部性进行调整外, 还要实现某些特殊目标, 包括纠正非区域性公共物品的外溢, 如代际、群际、年际问题等。这种外溢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们常跨越时空, 单靠个人力量很难解决, 需要政府安排专项转移支付加以解决。地下水不仅影响到当代不同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而且还影响到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主要问题与影响只有政府能够高瞻远瞩、统一进行规划, 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和谐发展。

企业与居民是地下水的使用者, 他们利用水资源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 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污染要由自己来承担。企业对地下水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中, 而居民来源于个人的收入中。

三、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方式

地下水生态补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致力于将地下水恢复到适合环境保护与人类生活的状态, 而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 现阶段在财政投入不足制约生态补偿的形势下, 必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筹集。

(一) 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1. 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 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在编制年度预算时, 将一部分补偿资金安排在中央预算支出中, 单独作为一个预算科目,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它更有利于体现民众的意愿。因为作为单独的科目, 在人大和政协有关会议讨论通过中, 可以充分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可通过调整现行财政转移支付的支出结构, 增设生态保护和建设有直接关联的专项, 规定专项的申报条件, 并附设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有关内容。

2. 增加各级财政预算安排。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作为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已经实施多年, 环境污染防治及环境质量改善已经成为政府任期内的重要职责, 因此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投融资往往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拿出一部分财政收入用于环境保护。各级政府的职责与财政能力是不同的, 资金的再分配机制十分普遍, 并且是融资的重要来源。当地方政府承受巨大税收负担时, 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就成为重要补充手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增长情况, 省、市、县各级财政都应该逐步增加预算安排, 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补偿的支持力度, 保证地下水资源补偿的资金来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国家将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 并将一部分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资产转让, 因此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将缩小, 财政资金将更加宽裕, 对地下水生态补偿的财政补助也将逐步增加。

(二) 发行国债

通过发行国债筹集所需资金, 相当于向未来借钱, 并用未来的财政收入来还债。从理论上讲, 地下水生态补偿的周期长, 对后人有利, 地下水的生态效益具有长期效果, 后代人也从中受益。因此, 后代人承担一部分费用也是合理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收入水平提高, 未来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也将提高, 那时人们愿意且国家有能力还债。通过国债, 形成能够调节当代人和后代人经济利益关系的地下水保护和修复工程投入机制。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向社会有偿筹集资金。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其超越了税收的局限性, 当国家财政依靠税收财源难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时, 国债资金就成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的重要手段, 因而通过国债就可以比较稳定地为地下水修复与保护筹集部分资金。但其也存在缺陷, 因为国债作为一种融资手段, 它的增长能力取决于融资条件和社会资金的应债潜力, 另外, 这种办法的运用有较高成本, 即到期后需要还本付息。

(三) 发行市政债券

按照政府间事权划分, 中央政府提供以国家为整体利益的公共服务, 而地方政府则在服从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主要对本地区居民的利益负责, 提供以本地区为主体利益的公共服务, 如基础教育、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及其他公用事业建设等, 其中就包括城市地下水生态建设。

与其它融资方式相比, 直接由城市政府发行市政债券, 更能集中体现地方政府的作用, 并将城市政府的职责与资信直接相结合。市政债券有利于集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降低融资成本。这是因为市政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城市政府或城市政府担保的项目法人, 发行人或担保人的资信决定了市政债券的低风险, 加之税收优惠, 因此对投资者支付的利率相对较低。

(四) 实行信贷优惠

通过制定有利于生态建设的信贷政策, 以低息或无息贷款的形式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提供的小额贷款, 可以作为地下水生态补偿的启动资金, 鼓励金融机构在确保信贷安全的前提下, 由政府政策性担保提供发展生产的贷款。这样, 既可刺激借贷人有效地使用贷款, 又可提高行为的生态效率。政府要发挥其政策导向性和组织协调作用, 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结合起来, 推动生态保护投融资市场建设, 为地下水生态补偿区域提供大额政策性贷款支持。

(五) 公开募集地下水生态补偿基金

基金主要来自于社会上各类团体、机构的投资。设计地下水生态补偿基金, 专门用于我国地下水的修护与保护项目, 该基金由专门的基金公司进行管理, 由托管机构进行托管, 并在一定的额度内投资以利于增值保值。这有利于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的稳定, 并在以上融资方式基础上起到补充与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

由财政拨款建立地下水生态补偿的专项基金, 拨付的多少可以根据地下水资源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大小从国民收入中按相应比例提取;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 以定向或面向全社会的环保资金募集。生态法人可以向社会筹集资金, 其来源渠道可以是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国内单位、个人的捐款或援助。生态法人, 即指那种持生态主义主张的环保社团。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生态彩票的方式, 向社会公众募集地下水资源生态补偿基金。

(六) 向受益人收取地下水生态补偿费

为了防止“搭便车”的现象, 应向所有地下水保护和修复的受益人征收地下水生态补偿费。

1. 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 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水资源费是我国普遍征收的一道费用, 用于水利设施建立、污水处理等活动。目前, 却未征收地下水资源费, 在已存在的水价基础上, 向社会征收地下水生态补偿费, 不仅可以让企业与人民意识到我国地下水存在的危机状况, 而且有利于人民提高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意识, 同时为地下水的修复与保护工作获得筹资来源, 让该环保事业能够切实可行, 全民参与到地下水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中。

通过改进计量装置、统一计量点、加强部门间协调等途径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 确保水资源费征收到位。当前尤其要协调处理好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机构与环保、城建、地矿等部门的关系, 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范围、责、权、利及合作内容明晰界定。

在提高水资源费标准的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费征收中的限制性、补偿性、扶持性政策, 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结构。由于水资源费是国家所有权的体现, 所以水资源费制定中还要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及国家的扶持政策, 考虑各用水主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 费改税, 实现水资源保护税制对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的替代。

借鉴国外水资源保护税税制的经验, 构建我国水资源保护税制应考虑以下主要内容:

水资源保护税包括水税和水污染税。这是因为水资源包括水的使用资源这个量的资源和纳污资源这个质的资源, 这两种资源都是有限的、稀缺的, 只有从数量和质量上对水资源进行全面保护, 才能真正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水资源保护税的税基应是:所有与水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相关的都应包括在税基中。

水税的纳税主体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从征收成本方面考虑, 纳税人定为直接取水的单位和个人, 如自来水厂或直接从地下取水的工厂或个人等。水税是以水资源的使用者作为课税对象。其计税依据为使用水资源的使用数量。纳税环节是指水资源从开采或取用到消费或处置过程中应当在那个环节征缴税款。在这些环节中, 可以在考虑成本、效率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纳税环节。

在设计水税的税率时, 应考虑以下3个方面: (1) 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丰缺水城市之间是否要采用地区差别税率。 (2) 对生活用水, 应选择超额累进税率, 因为它的最低税率可以保证我国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用水的开销不会太大, 消除水税造成的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而且居民个人所需要的基本生活用水差别不大, 由于超额累进的作用, 可以更有效地限制水资源的浪费。 (3) 在生产型用水方面, 由于企业千差万别, 为了鼓励规模化和公平竞争, 应采用比例税率。

(七) 利用BOT融资方式

BOT是“建设” (Build) , “运营” (Operation) , “移交” (Transfer) 三个英文单词的首位字母的缩写, 它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 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政府机构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 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 承担风险, 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 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

利用BOT方式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财政预算外的资金来源渠道, 能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将BOT融资方式应用于大型地下水保护和修复工程, 可以加速资金筹措, 尽快改善生态效益的维护。

总之, 目前我国地下水面临保护和修复问题, 资金是生态补偿中的关键环节, 需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的筹措。但这还依赖于完善的法律、税收等相关制度、成熟发达的资本市场、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和众多的机构投资者。

摘要:过量开采地下水, 已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区域性地面沉降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 需要通过地下水系统生态补偿机制等手段, 调整与地下水系统有关的环境利益分配关系。而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 必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筹集。文章在分析我国地下水生态补偿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 界定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体及其作用。在我国现阶段财政投入不足的形势下, 探讨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的筹措。

关键词:地下水,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玲.石家庄市居民对城市地下水保护与修复支付意愿的研究 (J) .资源与产业, 2011 (4) .

[2]姜雪松, 王玲.我国地下水修复与保护融资方式理论分析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4) .

[3]王慧, 王玲.基于用水主体的地下水补偿费征收研究 (J) .企业技术开发, 2009 (2) .

资金筹措论文 篇9

如今, 资金运营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而良好的资金运营离不开有效的资金筹措这个重要基础, 资金筹措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及其他生产经营管理的必要前提, 资金筹集与资金运营管理是两个相互相成的过程, 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所以想要实现企业的良性经营及各方面水平的综合提升, 就必须加强资金筹措与资金运营管理的共同提升。

一、正确处理筹资与运营的关系

资金筹措是有效运营的基本前提, 同时有效运营也能够给进一步良性筹资带来有力促进, 所以想要切实提升筹资能力与资金运营能力, 首先就要加强对两者关系的梳理。

首先, 要坚持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生产经营效益之间相匹配的原则。企业想要生存与发展必然要实现经济效益的合理化最大化增长。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企业是否有效发展的最重要关系。

其次, 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有效分析, 要综合分析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规模、所需资金的形式以及所适合的筹资方式等, 加强这些方面的认真分析对于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资金筹集必须以具体资金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必须加强具体项目资金运营的基本特点以及对资金的具体要求, 从而进行筹资渠道对比分析、筹资时机八五以及筹资数额的权衡, 从而有效降低筹资成本支出提升资金运营效果。

最后, 企业的任何与资金有关的经济活动都必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经济风险, 资金筹措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资金运营投资, 从而获取投资收益, 但是这种投资也会因为其收益的不确定性而潜伏着或高或低的风险, 总的来说, 收益越高风险越高, 收益月底风险越小。所以在资金筹措方面也必须以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析为依据, 必须加强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之间的权衡比较, 根据具体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期限及预期收益进行风险评估活动, 有效把握具体项目的各项风险、大小及发生几率, 从而进行相应的措施研究与应对手段制定, 最大限度降低资金运营风险。

二、加强资金筹集与资金运营效率提升的措施研究

(一) 提升企业融资水平

筹资筹资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及不断长大的最重要物质保障, 也是企业进行有效资金运营的基本前提。在融资筹资方面, 首先企业应该将融资筹资的注目点放在企业内部,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内部融资。内部融资具有外部融资所不具有的优势, 首先, 内部融资所带来的筹资风险相对较小, 而且能够有效免除不必要的筹资渠道建设及其他工作所带来的筹资成本增加, 能够为资金运营提供更多资金保障。其次, 内部融资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各部门对自身工作的不断加强与改善, 因为内部资金调配与企业内部的各组织、部门都有些非常紧密的关系, 从而能够激励企业内部员工、部门管理人员重视自身的管理水平升级, 提升部门生产服务水平, 从而让所筹集的资金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加强企业资金筹集效率及资金运营效率首先应该关注企业内部筹资这个环节, 通过注入增资扩股、出售公司股份的运营方法来实现更加有效的资金吸纳, 为良好的资金运营打下基础。

(二) 加强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所进行的资金运营管理工作, 从性质上来说可以被分为生产性资金运营和项目建设性资金运营。两者由于其资金的服务对象不同而在资金运营目标及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对于生产性资金的运营操作应该通过加强统一化的财务管理来实现, 并有效落实统一的管理标准与统收统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资金的预算编制与实际管理, 尤其是对产品销售预算、原料及资源的采购预算、资金投资预算及成本支出的费用预算等, 通过全面加强与生产环节各方面的资金管理质量来实现盘活资金,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最终目的。对于项目建设性资金的运营管理来说, 由于项目建设的自身特点, 因此项目建设性资金的运营管理工作较生产性资金运营管理更为复杂,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优化设计的关注力度, 要全面提升项目资金预期收益的合理化分析与方案设计, 从而更为合理的进行项目各阶段的资金投入数量把握与及时动态监控, 提升资金在项目建设活动中的经济效益显现与提升。

(三) 加强预警机制建设

资金筹措和资金运营都具有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潜伏与发生都极大的影响着企业资金再运营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所以为了全面提升资金运营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就必须不断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通过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控制来实现, 针对成本支出的特点及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制定, 严格控制不必要的过度扩张, 确保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发生几率, 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发生几率。然后还要进行具体的预警机制建设, 要制定严格的项目投资前科学评估与分析制度, 其评估原则应该包括再生产的持续稳定、扩大再生产的有序适度、发展速度的合理可控等, 从而充分保障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以及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最后是要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实现对资金运营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审计, 最大限度避免风险隐患的真实发生。

(四) 有效提升企业信誉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融资筹资渠道多为商业银行贷款融资, 大量企业在无法依靠自身进行有效筹资的时候都会向银行大量举债, 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可行性分析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信誉与社会形象。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信誉等级提升。加强信誉建设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信用意识, 要从自身管理及生产经营做起, 诚实守信, 从而通过良好的经营运作来提升企业口碑。其次要确保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认真分析银行贷款方式及种类, 寻找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 减少贷款过程中的阻碍。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如何实现企业资金筹措能力提升与资金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的相关问题, 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资金筹措,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蔡江.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探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资金筹措论文 篇10

公司资金链条的运转形态符合资本循环公式的规定, 即满足G—W—G`这样的路径结构。就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 资金 (资本) 依次处于土地受让阶段、工程建设阶段, 以及成品售卖阶段;而且, 随着公司公司项目的增加, 资金在相应形态上会同时处于上述三个阶段。从而不难知晓:资金的筹措及使用合理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及公司能否健康发展。鉴于部分房地产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笔者将对资金筹措和使用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针对房地产公司经营现状的反思

(一) 项目投资环节论证缺失

房地产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这一特点就意味着, 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论证极为重要, 且造价、技术储备、资金融通等都应是论证的关键要素。然而, 诸多开发商却根据以往经验, 并结合当地政府的区域规划, 对相关项目投资实施定性分析。诚然, 这些定性分析固然重要, 却还应进行工程造价、技术储备、资金需求及融资成本等关键要素的定量论证。

(二) 项目建设环节监管缺位

针对房地产项目的建设环节, 应切实开展施工质量监管和资金使用监管。其中, 资金监管主要依赖于中期结算以及成本控制来实现。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 质量监管一般没有太大问题, 而问题主要在于资金监管方面。受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规模大的影响, 资金监管时常处于缺位的状态。

(三) 项目销售环节秩序混乱

在房地产开发流程中的项目销售环节, 也受到秩序混乱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房地产行业相关调控政策之前, 诸多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和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投机性行为。尤其是个别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在舆论上误导消费者预期, 人为制造市场紧张, 恶意哄抬房价, 带来一些项目的房价短期内非正常上涨。

通过对现状的反思可以归纳出两个方面的信息:

(1) 资金筹措只是影响公司经营的外生变量,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公司的经营战略导向。

(2) 资金缺口在很多方面, 本质表现为战线拉得太长而导致。

二、资金筹措合理化的探讨

对资金筹措合理化的探讨, 应建立在问题导向上。当前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资金融通环境面临紧缩态势, 因此问题的解决能否通过民间借贷的帮助则值得商榷。

具体而言,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一) 中介模式

依托社会中介为公司提供资金放款, 由于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将产生声誉约束机制, 从而能在社会媒介的监督下降低放款人道德失范的可能性。公司通过房产抵押贷款形式, 与放款人签定正式合同。在第三方公证组织办理完公证手续后, 由放款人将资金转入到公司的帐户中。如果将来贷款出现风险, 放款人可以到法院进行起诉, 如公司还无法还款, 可以拍卖自有房产抵债。

(二) 担保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一对一”, 就是指一对一安排放款人和借款人对接;二是“不摸钱”, 放款人直接付钱给借款人;三是“担保代偿”, 指贷款到期后, 如果借款人不能偿还, 将由担保公司无条件代偿。该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放款人的资金安全, 还规避了违规风险, 是全国民间借贷领域的重要代表, 也获得了业内普遍认可。

随着温州民间金融试点的展开, 以上应成为改善当前金融现状的合理化模式。

三、对公司资金使用合理化的探讨

资金使用的合理化, 其内涵包括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合理化两个方面。借鉴目前诸多生产类型企业所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下的成本控制措施, 公司也应在造价管理上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具体方法包括: (1) 采取施工成本逆向分解, 落实到每位施工人员的头上; (2) 以施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体绩效考核, 之后再有小组负责人将考核结果进行分解; (3) 充分应用中期结算的功能, 来过程控制资金的使用状况。

综上所述, 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看出, 本文对房地产公司如何合理化筹措与使用资金的探究可能还存在争议, 但结合当前的民间金融改革试点来看, 该措施是具有可行性的。

四、小结

目前对于房地产公司来说, 合理的筹措和使用资金同等重要。其中的难点在于筹措领域, 笔者强调:应借助国家当前开展民间借贷试点的契机, 合法引入民间资本。当然, 具体的操作模式还应在实践中探索。

摘要:房地产公司的产品开发依次需经过土地受让、工程建设、成品售卖三个阶段;而且, 随着公司项目的增加, 资金在相应形态上会同时处于上述三个阶段。资金的筹措及使用合理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及公司能否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资金筹措,使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瞿丹.浅析我国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科技息, 2009 (32) :42-43.[1]瞿丹.浅析我国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科技息, 2009 (32) :42-43.

资金筹措论文 篇11

关键词:资金筹措,资金成本测算,资金组成方案,贷款能力测算,财务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好的水利工程优先被开发, 剩下一些社会效益好, 而财务指标较差的工程, 由于水头低、装机小、投资大等原因得不到重视和开发。这类项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该类项目社会效益巨大, 财务效益一般;2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 为准公益性工程;3建设投资较大, 在资金筹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开发和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 笔者从单一的筹资成本角度出发[1], 通过资金成本测算, 优选项目长期资本结构, 确定在项目融资过程中, 各类资本融资的先后顺序;然后通过贷款能力测算和财务分析确定项目各资本的具体融资数额和融资比例;最后以江西省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为原型, 假定项目的长期资本结构包括:国内银行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企业A资本金、企业B资本金、水利部门资本金、航运部门资本金等6类资本, 通过资金成本分析确定各类资本优先筹集的顺序, 然后通过贷款能力测算和财务分析确定各资金筹措数额度, 希望能够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资金筹措提供参考。

1资金成本测算

资金成本是项目为融通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它是项目选择资金来源、确定资本结构和拟定资金筹措方案的重要依据。资金成本从绝对量的构成来看, 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1用资费用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对外投资活动中因使用资本而承付的费用, 如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 向股东分配的股利等;2筹资费用是指在筹集资本活动中为获得资本而付出的费用, 如向银行支付的借款手续费、承诺费和先征费以及发行股票、债券而支付的发行费用等[2,3]。

资金成本的大小一般通过资金成本率来表示。资金成本率是指项目用资费用与有效筹资额之间的比率, 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其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K为资金成本率;D为用资费用;P为筹集资金;F为筹资费用;f为筹资费用率。

长期贷款资金成本率: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 长期贷款的利息允许从税前利润中扣除, 从而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因此, 长期贷款的资金成本率应当考虑所得税因素, 即:

式中:KL为长期贷款资金成本率;iL为长期贷款利率;T为所得税率;fL为长期贷款筹资费用率。

企业资本资金成本率:按照资金成本率实质上就是投资必要报酬率的思路, 企业资本的资金成本率实质上就是企业要求的投资收益率。根据税法的规定, 企业分配的利润需在扣除所得税后进行, 故没有抵税利益。因此, 企业资本资金成本率可以直接用企业资本金内部收益率来表示。

2 贷款能力测算

贷款能力测算的主要目的是测算项目债务资金与非债务资金的比例, 确定不同资金筹措方案下项目的贷款能力[4,5]。

贷款能力测算应根据水利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能力测算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 及财务分析中拟定的基本参数、投资费用和财务收入等反复迭代试算。贷款能力测算流程见图1。

3 实例分析

3. 1 工程概况

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吉安市市区与泰和县城之间, 该工程具有航运、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 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性质, 为准公益性项目。水库正常蓄水位为56. 5 m, 总库容7. 43亿m3, 死库容1. 57亿m3;电站装机容量为120 MW, 共6台机组, 多年平均发电量为58 536万k W·h;船闸建设规模为Ⅲ级船闸, 有效尺度为180 m×23 m×3. 5 m, 根据经济运量预测, 过闸运量2020年为958万t, 2030年为1 523万t。

根据投资 概算成果, 工程静态 总投资为216 827万元。按照目前大型准公益性项目融资特点, 公益性投资主要从各级政府预算内的资金、水利建设基金以及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的政府性资本金中安排;经营性投资则可考虑银行贷款和企业资本金。笔者在原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企业资本金和政府性资本金来源, 拟定工程资金来源由以下3部分组成:1债务资金。国内银行贷款, 贷款利率为7. 47% , 借款偿还期20年;世界银行贷款, 贷款利率为3. 45% , 借款偿还期15年。2企业资本金。企业A要求企业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8% ;企业B要求企业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24·

10% 。根据利润分配方案, 该工程可供分配利润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偿还当期贷款、向投资方分配利润的顺序进行分配, 企业A和企业B按5∶5的比例分红。3政府性资本金。由水利部门和航运部门共同出资, 组建项目法人, 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行, 对项目有控股权, 资金收益在还清贷款和满足企业资本金收益要求后, 剩余收益归政府所有。

3. 2 资金成本分析

a. 债务资金成本分析。该工程债务资金包括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银行贷款。世界银行贷款, 贷款利率为3. 45% , 融资费用只考虑0. 25% 的先征费;国内银行贷款, 贷款利率为7. 47% , 不考虑融资费用。根据所得税法规定, 所得税率取25% 。经计算, 债务资金成本率如下:

世界银行贷款资金成本率为

国内银行贷款资本成本率为

b. 企业资金成本分析。根据企业资金成本的实质, 该工程企业资金成本率取企业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因此, 企业A资本资金成本率为8% , 企业B资本资金成本率为10% 。

c. 政府性资金成本分析。为了减轻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负担, 对于国内大中型综合性水利枢纽投资, 应尽量优先争取社会企业资金和银行贷款, 不足部分再考虑国家和地方的政府性资本金扶持。因此, 在资金筹措时可认为政府性资金成本率最大。

综上所述, 仅从单一的资金成本角度分析, 确定该项目资金筹集顺序依次为:世界银行贷款 - 国内银行贷款 - 企业A资本金 - 企业B资本金 - 政府性资本金。

3. 3 贷款能力测算

3. 3. 1 基本参数

a. 该项目建设期为5年, 运行期按30年考虑, 项目计算期取35年。

b. 船闸规模。船闸建设规模为Ⅲ级船闸, 有效尺度为180 m×23 m×3. 5 m。根据经济运量预测, 过闸运量2020年为958万t, 2030年为1 523万t。

c. 电站规模。电站装机容量为120 MW, 共6台机组, 多年平均发电量为58 536万kW·h。按照施工进度, 第5年有效发电量为26 000万kW·h, 从第6年开始机组正常发电。

3. 3. 2 费用分析计算

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水资源及库区维护费、工程保险费、材料费、其他费用、利息支出等。经营成本指不包括折旧费、利息支出的其他全部费用。

a. 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3. 17% 提取 ( 运行初期适当减少) ;

b. 修理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0. 5% 计;

c. 工资及福利 ( 含劳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 :劳动定员按104人计, 工资按25 000元/ ( 人·a) 计, 福利为工资总额的41% ;

d. 水资源及库区维护费:水资源费按厂供电量0. 001元 / ( k W·h ) 计, 库区维护 费按厂供 电量0. 001元 / ( k W·h) 计;

e. 工程保险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0. 25% 计;

f. 材料费按5元 / k W计;

g. 其他费用以24元 / k W计;

h. 利息支出包括生产运行期每年需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流动资金借款的利息。

流动资金按经营成本的20% 估算, 其中30% 使用资本金, 70% 从银行借款, 年利率为6. 93% 。流动资金随机组投产使用, 本金在计算期末一次回收。

3. 3. 3 效益分析计算

a. 发电收入。该工程电站装机容量为120 MW, 共6台机组, 多年平均发电量为58536万kW·h。按照施工进度, 第5年有效发电量为26 000万kW·h, 从第6年开始机组正常发电, 有效电量按年发电量的95% 计, 厂用电率按0. 5% 计, 专用输变电损失按1%计。发电收入为上网电量乘上网电价, 该项目上网电价采用协议电价0. 350元/ (kW·h) 计算 (不含税) 。

b. 船闸收入。根据经济运量预测, 2020年过坝货运量为958万t, 2030年过坝货运量为1 523万t。船闸营业收入为过坝货运量乘计算单价, 船闸收费计算单价按1元/t计。

c. 税金。该项目应纳的税金包括增值税、营业税、销售税金附加及所得税。

根据税法规定, 该工程发电增值税率为17% ;船闸收入营业税为收入的3% ;销售税金附加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基础征收, 按规定税率分别为1% 和3% ;所得税率为25% 。

d. 利润。税后利润为运营收入扣除成本和应纳税金, 税后利润提取10% 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后, 剩余部分为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 再扣除分配给投资者的应付利润后为未分配利润。在还贷期间优先偿还贷款, 剩余再向投资者分红。

3. 3. 4 贷款能力测算

该项目贷款能力测算根据水利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利建设项目贷款能力测算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

贷款能力测算的计算方法及主要参数按现行规范中财务评价的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本次财务评价拟定的费用、效益估算方法和相关参数, 先按15年还清世界银行贷款测算国外银行贷款额度, 再按20年还清国内银行贷款测算国内银行贷款额度, 最后分别按8% 和10% 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测算企业A、企业B的资本金额度, 不足部分由政府性资金补齐。

3. 4 资金筹措方案[6,7]

根据资金筹措顺序编制财务分析报表, 通过Excel VBA编程反复迭代试算, 测算该工程资金筹措方案, 见表1。

政府性资本金在水利部门和航运部门分摊, 按效益净现值分摊方法计算。该工程实施后, 可将两岸的防洪标准全面提高到10年一遇, 保护了两岸耕地和人口, 渠化梯级上游38 km航道, 使其达到Ⅲ级航道标准, 常年可通行1 000 t级船舶。根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计算, 防洪效益净现值为44 343万元, 航运效益净现值为32 340万元, 按照防洪效益与航运效益的比例进行分摊, 水利部门承担政府性投资41 419万元 ( 占政府性资本金的57. 83% ) , 航运部门承担政府性投资30 203万元 (占政府性资本金的42. 17% ) 。

综上分析, 该工程建设投资216 827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为:世界银行贷款84 584万元, 国内银行贷款44 775万元, 企业A资本金9 451万元, 企业B资本金6 395万元, 水利部门41 419万元, 航运部门30 203万元。

4 结 语

以江西省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为原型, 假定资金筹集包括3类资金, 共6个分项。从单一资金成本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计算世界银行贷款、国内银行贷款、企业A资本金、企业B资本金及政府性资本金的资金成本率, 并依据资金成本率确定资金筹措顺序, 优化资金筹措结构。然后编制财务分析报表, 通过贷款能力测算确定各资金的 (下转第42页) 资金筹集额度。从测算的结果分析来看, 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在政府投入适当的资本金后, 使公益性较强的水利项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能吸收社会资金, 并依靠自身收益维持正常运行和良性循环, 可为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资金筹措方案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庆秋, 温新丽.优选水电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的模糊积分平判法[J].水力发电, 1995 (7) :39-41.

[2]刘力.公司财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412-420.

[3]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案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9-10.

[4]谭浩瑜, 王海政, 仝允桓.基于贷款能力测算的供水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研究:以NG供水项目为例[J].水利经济, 2006, 24 (5) :25-27.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M].3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6:10-11.

[6]向明.三峡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研究与评论[J].人民长江, 1997, 28 (12) :12-14..

上一篇:文学翻译研究下一篇:可靠性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