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

2024-07-25

电子教案(精选9篇)

电子教案 篇1

教案是教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时间安排等的详细介绍和说明, 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教员完成一次高质量授课的重要前提。作为大学教员, 不但要使自己的教案具有一定含金量, 而且还必须使教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避免随意性, 确实保证充分发挥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我们的经验, 教案应该具备两个版本, 一个是面对学生的多媒体课件版本, 一个是加了很多注释的纸质文件版本,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详细添加了教员要讲的话语、解释和要求等内容。有了这两个教案版本, 教员讲课才能得心应手, 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发现这两个版本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与现代化教学不够契合, 非常有必要制作融电子教案与传统教案于一体的新型电子教案。

1 纸质教案存在的一些弊端

目前很多高校要求教员除了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外, 还要求教员制作传统的纸质文件教案。在传统的教案标准下, 很多教员制作的教案大同小异, 多数是对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内容的拷贝, 还有一些教员一年一年的使用相同的教案, 这些教案从表面上来看, 完全符合标准, 符合要求, 但其内容具有照搬照抄性, 在实际授课中不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也就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就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 大学纸质教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教科书上的所有内容照搬到教案上, 一种是提纲携领的标题式教案。前者内容繁琐, 很难突出讲解要点, 一边使用多媒体幻灯, 一边要从繁杂的教案中寻找有用的信息, 显得有些杂乱和不清晰, 容易由于寻找内容而影响思路。后者由于是标题式教案, 仅仅是一个授课轮廓和框架, 信息量太少, 缺乏可参考的注解内容和提示, 讲解过于依赖幻灯课件内容, 也就很难把课讲生动、讲好。

2 电子教案并非完美无缺

电子教案是把教学内容做成幻灯片, 借助于多媒体投影机而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教案, 目前在大学教学中普遍使用。电子教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并为大家所公认, 电子教案传输信息量大, 字体清晰, 还可图文并茂, 若再加一些动画, 更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但是如果认为电子教案完美无缺, 那就错了,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做进幻灯片里面, 虽然电子教案信息量大, 但也是有限的内容传输。每张幻灯片上的文字一般不超过8行, 每行一般不超过25个字, 因此每张幻灯片上的文字部分, 不应该是象书本一样, 密密麻麻的布满文字, 而应该是标题式和摘要式的, 突出要点和主要内容, 这样才能使多媒体幻灯显得清晰和爽眼, 才不易造成学员的视觉疲劳。

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传统的纸质文件教案的弊端, 实际上教员很少参考和使用, 一般是对着幻灯课件讲解授课, 这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电子教案要求简洁清晰, 所以不可能覆盖我们要讲解的所有内容和要说的每一句话。因此如果完全撇开纸质文件教案, 过分依赖电子教案, 就只能凭着理解和记忆进行讲解和阐述, 随意性较强, 容易造成讲解不清楚, 用语不确切, 甚至遗忘了讲解要点和内容。

3 设计融电子教案与传统教案于一体的新型电子教案

目前有很多计算机软件都可用于制作电子教案, 如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课件大师及Frontpage和Powerpoint等, 前四者功能强大, 主要用于制作专业水准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后两者功能相对简单, 易懂易用、快速方便。对于多数大学教员, 制作电子教案的目的只是用于教学, 所以在选择电子教案软件时, 要考虑软件的简单、快速、高效性。Powerpoint2000不但简单易用, 并且提供了大量的设计模板、自动版式、动画效果、声音效果、幻灯片切换方式、动作按钮、超链接等, 使教师可在短时间内设计出图文并茂、影声齐备的幻灯片教案, 是我们大学教员制作电子教案的首选软件。

在使用Powerpoint2000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一些功能, 可在电子教案的基础上融入纸质文件教案的内容, 不仅使教案方便实用, 也简化了纸质文件教案的制作。在制作幻灯片的界面上, 幻灯片下方是“备注”栏, 由于“备注”栏在放映幻灯片时并不出现, 所以常常被我们忽略或视而不见。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备注”栏填写纸质文件教案的一些内容和注释说明, 如解释内容、欲举的例子、欲提问的问题、重点难点、版书内容和每一张幻灯片的讲解时间分配等。然后把幻灯片与“备注”栏一起打印, 就可以作为实用性的纸质文件教案。在打印时, 首先在“打印内容”栏选择“讲义”, 然后在“讲义”栏选择每页打印幻灯片的张数, 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每页打印4或6张幻灯片;然后再在“打印内容”栏选择“备注页”, 即可把幻灯片内容与备注内容一起打印。这样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上半部分, 而教员的教案包括上下两部分, 把幻灯片和要讲的注释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对该张幻灯片要强调的部分、要阐释的内容和举例等清楚有序, 一目了然。不仅如此, 在实际上课时, 我们还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轻松实现在教员的电脑上同时显示幻灯和备注内容, 而学员的大屏幕上只显示幻灯内容, 看不到备注内容。

4 扩展Windows桌面到另一台监视器上

把Windows桌面扩展到另一台监视器上, 实现教员的电脑显示器上可以观看“备注”栏的内容。设置步骤如下:①在连接了外部显示器或者投影仪的情况下, 在桌面上点击右键, 选择“属性”, 点击“2”号屏幕, 选中“将windows桌面扩展到该显示器”, 同时设置适当的分辨率。单击“应用”。②打开PPT课件进行幻灯片放映前的准备工作, 点击幻灯片放映, 选择设置放映方式, 点击“显示演讲者视图”, 单击确定后就完成了设置。③开始放映幻灯片, 点击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 或者直接按“F5”。两者的区别是, F5从头开始放映, 而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是从当前幻灯片开始往后放映。⑤其放映的结果是教员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看到的内容, 包括了大纲栏、幻灯片栏和备注栏全部内容。大纲栏主要用于显示、编辑演示文稿的文本大纲, 其中列出了演示文稿中每张幻灯片的页码、主题以及相应的要点;幻灯片栏主要用于显示、编辑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详细内容;备注栏主要用于为对应的幻灯片添加提示信息, 对教员授课起备忘、提示作用, 非常便于教员进行课堂讲解。针对这个视图, 演讲者不仅可以看见每张幻灯片的预览, 还可以知晓下一张幻灯片的大致内容, 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备注”的内容, 从而可以把握好讲解的内容与时间。而在实际播放演示文稿时学员在投影屏幕上只能象以往一样看到幻灯片栏中的内容, 而看不到大纲栏和备注栏中的信息, 因此不影响学员的视觉效果, 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员的授课效果。

5 设计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电子教案

目前, 现成的医学类课件很多, 就医学来说, 有“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和“卫生部医学CAI课件”系列, 还有各类医科院校自己制作的电子教案, 应该说, 这些教案都是花费了很大气力制作成的, 甚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都很优秀。但是每个教员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若把这些电子教案完全照搬、直接拿来用于自己的教学, 肯定是不合适的, 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而且照搬来的课件的内容、深度、重点难点的阐述等与本校医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往往不一致, 对不同层次的学员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 每个教员都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和经验, 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设计出一个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信息量大的医学电子教案, 肯定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对教案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反思, 也就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在讲解幻灯片时, 可能有的幻灯片讲解拗口、不顺畅或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因此课上要及时记录, 课后要反思和总结, 改进和优化教学,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要制作出满意的电子教案和讲好每一堂课, 不仅要求我们教员有高度的责任心, 还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对其专业领域知识作出深入思考, 惟其如此, 才能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才能满足学员对学科知识的渴求。

参考文献

[1]裴建明, 王高峰, 张晓东, 等.浅谈生理学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2) :38-39.

[2]辛朋涛, 魏雪丽.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J].教学与管理, 2002, 7 (1) :37-38.

电子教案 篇2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谢自美编,《电子线路

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

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

0.5

本章重点:

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

本章的具体内容:

1节

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

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理解PN结的结构与形成;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V-I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四种建模。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PN结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1-4 特殊二极管

本章重点:

PN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PN结的特性,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应用电路分析及稳压管的特性、参数及其特点。

本章难点:

PN结的形成原理,二极管的非线性伏安特性方程和曲线及其电路分析。

本章主要的切入点:

“管为路用”

从PN结是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结构,PN结的形成原理入手,通过对器件的非线性伏安特性的描述,在分析电路时说明存在的问题,引出非线性问题线性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3

本章习题:

P26

1.1、1.2、1.7、1.9、1.12、1.13。

本章的具体内容:

2、3节

1、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

2、讲解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杂质半导体;

3、讲解PN结的特点,PN结的几个特性: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温度特性、电容特性。

重点:

PN结的形成过程、PN结的单向导电性、伏安特性曲线的意义,伏安方程的应用。

4节

1、讲解半导体二极管结构和电路符号,基本特点,等效电路;

2、讲解稳压二极管工作原理,电路符号和特点,等效电路;

3、讲解典型限幅电路和稳压电路的分析。

重点:两种管子的电路符号和特点。

讲解课后习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例1】电路如图(a)所示,已知,二极管导通电压。试画出uI与u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a)

【相关知识】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工作状态的判定。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电路中直流电源与交流信号的幅值关系判断二极管工作状态;当二极管的截止时,uO=uI;当二极管的导通时。

【解题过程】

由已知条件可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所示,即开启电压Uon和导通电压均为0.7V。

由于二极管D1的阴极电位为+3V,而输入动态电压uI作用于D1的阳极,故只有当uI高于+3.7V时

D1才导通,且一旦D1导通,其阳极电位为3.7V,输出电压uO=+3.7V。由于D2的阳极电位为-3V,而uI作用于二极管D2的阴极,故只有当uI低于-3.7V时D2才导通,且一旦D2导通,其阴极电位即为-3.7V,输出电压uO=-3.7V。当uI在-3.7V到+3.7V之间时,两只管子均截止,故uO=uI。

uI和uO的波形如图(b)所示。

图(b)

【例1-8】

设本题图所示各电路中的二极管性能均为理想。试判断各电路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B两点之间的电压UAB值。

【相关知识】

二极管的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

【解题思路】

(1)首先分析二极管开路时,管子两端的电位差,从而判断二极管两端加的是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若是反向电压,则说明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若是正向电压,但正向电压小于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则说明二极管仍然处于截止状态;只有当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时,二极管才能导通。

(2)在用上述方法判断的过程中,若出现两个以上二极管承受大小不等的正向电压,则应判定承受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两端电压为正向导通电压,然后再用上述方法判断其它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解题过程】

在图电路中,当二极管开路时,由图可知二极管D1、D2两端的正向电压分别为

10V和25V。二极管D2两端的正向电压高于D1两端的正向电压,二极管D2优先导通。当二极管D2导通后,UAB=-15V,二极管

D1两端又为反向电压。故D1截止、D2导通。U

AB

=

-15V。

【例1-9】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硅稳压管DZ的稳定电压UZ=8V、动态电阻rZ可以忽略,UI=20V。试求:

(1)

UO、IO、I及IZ的值;

(2)

当UI降低为15V时的UO、IO、I及IZ值。

【相关知识】

稳压管稳压电路。

【解题思路】

根据题目给定条件判断稳压管的工作状态,计算输出电压及各支路电流值。

【解题过程】

(1)

由于

>UZ

稳压管工作于反向电击穿状态,电路具有稳压功能。故

UO

=

UZ

=

8V

IZ=

I-IO=6-4=2

mA

(2)

由于这时的<UZ

稳压管没有被击穿,稳压管处于截止状态。故

IZ

=

0

【例1-10】电路如图(a)所示。其中未经稳定的直流输入电压UI值可变,稳压管DZ采用2CW58型硅稳压二极管,在管子的稳压范围内,当IZ为5mA时,其端电压UZ为10V、为20Ω,且该管的IZM为26mA。

(1)

试求当该稳压管用图(b)所示模型等效时的UZ0值;

(2)

当UO

=10V时,UI

应为多大?

(3)

若UI在上面求得的数值基础上变化±10%,即从0.9UI变到1.1UI,问UO

将从多少变化到多少?相对于原来的10V,输出电压变化了百分之几?在这种条件下,IZ变化范围为多大?

(4)

若UI值上升到使IZ=IZM,而rZ值始终为20Ω,这时的UI和UO分别为多少?

(5)

若UI值在6~9V间可调,UO将怎样变化?

(a)

(b)

【相关知识】

稳压管的工作原理、参数及等效模型。

【解题思路】

根据稳压管的等效模型,画出等效电路,即可对电路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

(1)

由稳压管等效电路知,(2)

(3)

设不变。当时

当时

(4)

(5)

由于U

I<UZ0,稳压管DZ没有被击穿,处于截止状态

故UO将随U

I在6~9

V之间变化

第2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放大器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BJT的简化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求解方法,掌握BJT的偏置电路,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掌握BJT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组成,指标,特点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概念和描述,掌握放大器的低频、高频截止频率的估算,单管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的分析,波特图的折线画法。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1

半导体BJT

§2-2

共射极放大电路

§2-3

图解分析法

§2-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2-5

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

§2-6

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2-7

多级放大电路

§2-8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习题课

本章重点:

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性能指标计算。

频率响应的概述,波特图的定义;BJT的简化混合高频等效模型,单管共射放大器中频段、低频段、高频段的频率响应的分析和波特图的画法。

本章难点:

对放大概念的理解;等效模型的应用;对电路近似分析的把握。

本章主要的切入点:

通过易于理解的物理概念、作图的方法理解放大的概念;通过数学推导与物理意义的结合,加强对器件等效模型的理解;通过CB、CC、CS等基本电路的分析,强化工程分析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仿真分析演示

本章课时安排:

本章习题:

P84

2.3、2.4、2.7、2.8、2.11、2.12、2.13、2.14、2.15、2.16、2.18、2.19、2.20。

本章的具体内容:5、6、7节:

介绍半导体BJT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重点:BJT内部载流子的移动、电流的分配关系和特性曲线。8、9、10节:

介绍共射放大器组成原则,电路各元件的作用,介绍Q点定义及其合理设置的重要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信号在放大电路各点的传输波形变化;放大电路组成原则。

重点:

强调对于各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11、12、13、14节:

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介绍直流、交流通路的画法原则,并例举几个电路示范;

采用图解法对放大电路的Q点、电压放大倍数和失真情况进行分析,强调交、直流负载线的区别。

再对一个典型共射放大电路进行完整的动态参数分析,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从而作为此部分的一个小结。

重点:

直流、交流通路的画法原则,典型共射放大电路进行完整的动态参数分析。

15、16节:

介绍三极管的小信号等效模型、并用小信号模型法分析基本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Av,Ri,Ro。

重点:建立小信号电路模型,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

讲解课后习题,使学生熟悉用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法分析放大电路的方式方法。

讨论放大电路Q点的稳定性。从影响Q点稳定的因素入手,在固定偏流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分压偏置电路,并对其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

对典型分压偏置共射放大器进行直流分析,强调直流分析中VCC的分割,工程近似法计算Q点;

重点:

对典型分压偏置共射放大器进行交直流分析。

17、18节:

简要介绍有稳Q能力的其它电路结构形式,介绍共集放大器(CC)的原理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交直流分析,介绍其特点和典型应用;给出一个典型CC放大器和其分析结论由学生课外完成分析;

介绍共基放大器(CB),原理图,直流通路,交流通路,交直流分析,介绍其特点和典型应用;

给出一个典型CB放大器和其分析结论由学生课外完成分析。

结合一个简单综合性例题小结三组态的特点。

给出一个CE,CC,CB放大器比较对照表由学生课外完成分析。

重点:

共集放大器(CC)的交直流分析,共基放大器(CB)的交直流分析。

频率响应的概述,基本概念,三个频段的划分,引入RC高通电路模拟低频响应,RC低通电路模拟高频响应,它们的幅频响应,相频响应;的频率响应;波特图的定义;BJT的完整混合模型,简化高频等效模型,主要参数的推导;单管共射放大器中频段、低频段、高频段的频率响应的分析和波特图的画法。放大器增益带宽积的概念,影响因素,多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以一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为例题对以上内容做一个小结。

重点: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简化高频等效模型,主要参数的推导;单管共射放大器频率响应的分析。

讲解课后习题,并对本章内容作个简单的小结。

【例2-1】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的β=100,UBE=0.7

V,饱和管压降UCES=0.4

V;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4V,正向导通电压UD=0.7

V,稳定电流IZ=5

mA,最大稳定电流IZM=25

mA。试问:

(1)当uI为0

V、1.5

V、25

V时uO各为多少?

(2)若Rc短路,将产生什么现象?

【相关知识】

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稳压管是否工作在稳压状态的判断以及限流电阻的作用。

【解题思路】

(1)

根据uI的值判断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2)

根据稳压管的工作状态判断uO的值。

【解题过程】

(1)当uI=0时,晶体管截止;稳压管的电流

在IZ和IZM之间,故uO=UZ=4

V。

当uI=15V时,晶体管导通,基极电流

假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则集电极电流

由于uO>UCES=0.4

V,说明假设成立,即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当uI为0

V和1.5

V时uO均为4

V,但是原因不同;前者因晶体管截止、稳压管工作在稳压区,且稳定电压为4

V,使uO=4

V;后者因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使uO=4

V,此时稳压管因电流为零而截止。

当uI=2.5

V时,晶体管导通,基极电流

假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则集电极电流

在正电源供电的情况下,uO不可能小于零,故假设不成立,说明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实际上,也可以假设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求出临界饱和时的基极电流为

IB=0.18

mA>IBS,说明假设成立,即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

(2)若Rc短路,电源电压将加在稳压管两端,使稳压管损坏。若稳压管烧断,则uO=VCC=12

V。

若稳压管烧成短路,则将电源短路;如果电源没有短路保护措施,则也将因输出电流过大而损坏。

【方法总结】

(1)

晶体管工作状态的判断:对于NPN型管,若uBE>Uon(开启电压),则处于导通状态;若同时满足UC≥UB>UE,则处于放大状态,IC=βIB;若此时基极电流

则处于饱和状态,式中ICS为集电极饱和电流,IBS是使管子临界饱和时的基极电流。(2)稳压管是否工作在稳压状态的判断:稳压管所流过的反向电流大于稳定电流IZ才工作在稳压区,反向电流小于最大稳定电流IZM才不会因功耗过大而损坏,因而在稳压管电路中限流电阻必不可少。图示电路中Rc既是晶体管的集电极电阻,又是稳压管的限流电阻。

【例2-2】电路如图所示,晶体管导通时UBE=0.7V,β=50。试分析uI为0V、1V、1.5V三种情况下T的工作状态及输出电压uO的值。

【相关知识】

晶体管的伏安特性。

【解题思路】

根据晶体管的管压降与,以及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的特点,直接可以判别出管子的工作状态,算出输出电压。

【解题过程】

(1)当VBB=0时,T截止,uO=12V。

(2)当VBB=1V时,因为

μA

所以T处于放大状态。

(3)当VBB=3V时,因为

μA

所以T处于饱和状态。

【例2-3】试问图示各电路能否实现电压放大?若不能,请指出电路中的错误。图中各电容对交流可视为短路。

图(a)

图(b)

图(c)

图(d)

【相关知识】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

【解题思路】

放大电路的作用是把微弱的电信号不失真地放大到负载所需要的数值。即要求放大电路既要有一定的放大能力,又要不产生失真。因此,首先要检查电路中的晶体管(非线性器件)是否有合适的直流偏置,是否工作在放大状态(线性状态),其次检查信号源、放大器和负载之间的信号传递通道是否畅通,并具有电压放大的能力。

【解题过程】

图(a)电路不能实现电压放大。电路缺少集电极电阻,动态时电源相当于短路,输出端没有交流电压信号。

图(b)电路不能实现电压放大。电路中缺少基极偏置电阻,动态时电源相当于短路,输入交流电压信号也被短路。

图(c)

电路也不能实现电压放大。电路中晶体管发射结没有直流偏置电压,静态电流,放大电路工作在截止状态。

图(d)电路能实现小信号电压放大。为了保证输出信号不失真(截止、饱和),当输入信号为正时,应不足以使三极管饱和;当输入信号为负时,应不会使三极管截止。

【例2-4】单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Vcc=15V,,此时调到,,,晶体管饱和压降UCES为1V,晶体管的结电容可以忽略。试求:

(1)静态工作点,:

(2)中频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输入电阻;

(3)估计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

(4)动态范围=?输入电压最大值Ui

p=?

(5)当输入电压的最大值大于Ui

p时将首先出现什么失真?

【相关知识】

(1)共射极放大电路。

(2)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解题思路】

(1)根据直流通路可求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根据交流通路可求得放大电路的、、。

(3)根据高频区、低频区的等效电路可分别求出和。

(4)根据静态工作点及交流负载线的斜率可求得动态范围,同时可判断电路出现失真的状况。

(5)根据电压放大倍数和动态范围可求出Ui

p。

【解题过程】

(1)采用估算法求解静态工作点。由图可知

(2)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解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

(3)当电路中只有一个惯性环节时,电路的截止频率可以表示为,其中

为电容

所在回路的等效电阻。

在高频区,根据题意,晶体管的结电容可以忽略,影响电路上限截止频率的电容只有负载等效电容。故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为

在低频区,影响下限截止频率的电容有、和。可以分别考虑输入回路电容(、)和输出回路电容()的影响,再综合考虑它们共同作用时对电路下限截止频率的影响。

只考虑输出回路电容时

只考虑输入回路电容和时,为了简化计算,忽略偏置电阻及射极电阻的影响,把射极旁路电容折算到基极回路,则有

由于,所以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为

(4)

由于,即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受截止失真的限制,故电路的动态范围

输入电压最大值

(5)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输入电压的最大值大于U

ip时,电路将首先出现截止失真。

【例2-5】

图示放大电路为自举式射极输出器。在电路中,设,,晶体管的,各电容的容量足够大。试求:

(1)断开电容,求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接上电容,写出的表达式,并求出具体数值,再与(1)中的数值比较。

(3)接上电容,若通过增大来提高,那么的极限值等于多少?

图(a)

【解相关知识】

射极输出器、自举原理、密勒定理。

【解题思路】

根据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求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解题过程】

在分析电路的指标之前,先对自举式射极输出器的工作原理作一简要说明。在静态时,电容相

当于开路;在动态时,大电容相当于短路,点

E和点A的交流电位相等。由于点E的交流电位跟随输入信号(点B的交流电位)变化,所以两端的交流电位接近相等,流过的交流电流接近

于零。对交流信号来说,相当于一个很大的电阻,从而减小了、对电路输入电阻的影响。由于大电容C的存在,点A的交流电位会随着输入信号而自行举起,所以叫自举式射极输出器。

这种自举作用能够减小直流偏置电阻对电路输入电阻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

(1)在断开电容C后,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b)所示。图中

图(b)。

由图可以求出

可见,射极输出器的原来是很大的,但由于直流偏置电阻的并联,使减小了很多。

(2)接上自举电容后,用密勒定理把等效为两个电阻,一个是接在B点和地之间的,另一个是接在A(E)点和地之间的,其中是考虑了与、以及并联后的,如图(c)所示。

图(c)

由于,但小于1,所以是一个比大得多的负电阻,它与、、并联后,总的电阻仍为正。由于很大,它的并联效应可以忽略,从而使

此时

所以,自举式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

由于对的并联影响小得多,所以比没有自举电容时增大了。

(3)

通过增大以增大的极限情况为,即用自举电阻提高的结果,使

只取绝于从管子基极看进去的电阻,与偏置电阻几乎无关。

【例2-6】试判断图示各电路属于何种组态的放大电路,并说明输出电压相对输入电压的相位关系。

(a)

(b)

(c)(d)

【相关知识】

共集-共射,共射-共集,共集-共基组合放大电路。

【解题思路】

根据信号流向分析各个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态及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关系。

【解题过程】

图(a)所示电路第一级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第二级是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因此,整个电路是共集-共射组合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

图(b)所示电路第一级是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第二级是共基极放大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因此,整个电路是共射-共基组合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

图(c)所示电路第一级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第二级是共基极放大电

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因此整个电路是共集-共基组合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

图(d)所示电路由于T1管集电极具有恒流特性,因而T1管是T2管的有源负载,所以T2管组成了有源负载的共射放大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

【例2-7】

晶体管组成的共集-共射、共射-共集、共射-共基等几种组合放大电路各有其独特的优点,请你选择合适的组合放大电路,以满足如下所述不同应用场合的需求。

(1)电压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级电路。

(2)输出电压受负载变化影响小的放大电路。

(3)负载为0.2kΩ,要求电压增益大于60dB的放大电路。

(4)输入信号频率较高的放大电路。

【相关知识】

共集-共射,共射-共集,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

【解题思路】

根据三种组合放大电路的特点,选择满足应用需求的组合放大电路。三种组合放大电路的特点如下:

(1)共集-共射组合放大电路,不仅具有共集电极电路输入电阻大的特点,而且具有共射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大的特点;

(2)共射-共集组合放大电路,不仅具有共射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大的特点,而且具有共集电极电路输出电阻小的特点;

(3)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共基极电路本身就有较好的高频特性,同时将输入电阻很小的共基极电路接在共射极电路之后,减小了共射极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使共射极接法的管子集电结电容效应减小,改善了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因此,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该组合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近似等于一般共射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解题过程】

(1)电压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级既要有较大的输入电阻,又要有一定的电压放大能力,应采用共集-共射组合放大电路。

(2)输出电压受负载变化影响小的放大电路应具有较小的输出电阻,也要有一定的电压放大能力,应采用共射-共集组合放大电路。

(3)负载为0.2kΩ,电压增益大于60dB的放大电路应采用电压放大倍数大、输出电阻小的共射-共集组合电路,最好在输入级再增加一级具有高输入电阻的共集电极电路。

(4)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应采用频率特性好的共射-共基组合放大电路。

第3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JFET、MOSFET的结构特点,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JFET、MOSFET的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掌握BJT、JFET、MOSFET三者之间的差别;掌握FET的偏置电路,工作点估算方法,掌握FET的小信号跨导模型,掌握FET的共源和共漏电路的分析和特点。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3-1

结型场效应管

§3-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3-3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习题课

本章重点:

各种场效应管的外特性及参数,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及特点。

本章难点: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以及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8

本章的具体内容:

19、20节:

介绍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以及主要参数。

重点:对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的理解。21、22、23节:

介绍MOS效应管的工作原理、MOS效应管的特性曲线以及主要参数。

重点:对MOS效应管的特性曲线的理解。24、25、26节:

FET放大电路的分类,Q点设置方法,两种偏置方法的特点,以及用图解法、计算法对电路进行分析。FET的小信号模型,并用它对共源、共漏放大器分析;加一习题课讲解习题并对本章作一小结。

重点:强调分析方法的掌握,以及电路结构、分析过程与BJT放大器的对比。

【例3-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场效应管的;问在下列三种情况,管子分别工作在那个区?

(1),(2),(3),【相关知识】

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

【解题思路】

根据管子工作在不同区域的特点,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解题过程】

(1)

因为

管子工作在截止区。

(2)

因为

管子工作在放大区。

(3)

因为

管子工作在可变电阻区。

【例3-2】

电路如图(a)示。其中,,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如图(b)

所示。试求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之值。

图(a)

图(b)

【相关知识】

结型场效应管及其外特性,自给偏压电路,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解析法、图解法。

【解题思路】

根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利用解析法或图解法可求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解题过程】

由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可知管子的,由式

与双极型晶体管放大电路类似,分析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也有两种方法,解析法和图解法

【另一种解法】

(1)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根据输出回路直流负载线方程

作直流负载线MN,如图(d)所示。MN与不同的输出特性曲线有不同的交点。Q点应该在MN上。

图(c)

图(d)

(2)由交点对应的、值在~坐标上作曲线,称为~控制特性,如图

(c)所示。

(3)在控制特性上,根据输入回路直流负载线方程

代入,可作出输入回路直流负载线。该负载线过原点,其斜率为,与控制特性曲线的  交点即为静态工作点。由此可得,(4)根据,在输出回路直流负载线上可求得工作点,再由点可得。

【例3-3】

两个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分别如图

(a)、(b)所示,分别确定这两个场效应管的类型,并求其主要参数(开启电压或夹断电压,低频跨导)。测试时电流iD的参考方向为从漏极D到源极S。

(a)

(b)

【相关知识】

(1)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

(2)场效应管的电参数。

【解题思路】

根据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确定其开启电压或夹断电压,及在某一工作点处的跨导。

【解题过程】

(a)图曲线所示的是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其开启电压UGS(th)=-2V,IDQ=

-1mA

在工作点(UGS=-5V,ID=-2.25mA)处,跨导

(b)图曲线所示的是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其夹断电压,在工作点(UGS=-2V,ID=1mA)处,跨导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差分式放大低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差分式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与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了解集成运放电路的组成及特点;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性能指标;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掌握理想运放的线性工作区的特点,运放在线性工作区的典型应用;掌握理想运放的非线性工作区的特点,运放在非线性工作区的典型应用。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4-1

集成运放概述

§4-2

集成运放中的基本单元电路

§4-3 通用集成运放

§4-4 运放的主要参数几简化低频等效电路

本章重点: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与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零点漂移现象;差动放大器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半电路分析方法。

电流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特点;

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电路的结构原理、特点,交越失真的概念;

本章难点:

对差模信号共模信号的理解,对任意信号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动放大器的分析;多级放大器前后级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6

本章习题:

P144

4.1、4.2、4.3、4.5、4.6、4.10、4.11、4.12、4.13、4.19、4.20。

本章的具体内容:27、28、29节:

介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中的几种电流源形式;介绍引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零点漂移的抑制方法;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直流分析。任意信号的差模共模分解,典型差分放大器的结构,对共模差模信号的不同响应。

重点: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零点漂移的抑制方法;典型差分放大器的原理。30、31、32节:

差分放大器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的详细分析,共模抑制比的概念。差放的四种典型接法,并对几种结构的交流特性做分析。简要介绍改进型差放的改进原理。

介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重点:共模抑制比,差放的四种典型接法和集成运放的工作原理。

【例4-1】三个两级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图中所有晶体管的β均为100,rbe均为1

kΩ,所有电容均为10

μF,VCC均相同。

填空:

(1)填入共射放大电路、共基放大电路等电路名称。

图(a)的第一级为_________,第二级为_________;

图(b)的第一级为_________,第二级为_________;

图(c)的第一级为_________,第二级为_________。

(2)三个电路中输入电阻最大的电路是_________,最小的电路是_________;输出电阻最大的电路是_________,最小的电路是_________;电压放大倍数数值最大的电路是_________;低频特性最好的电路是_________;若能调节Q点,则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最大的电路是_________;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的电路是_________。

【相关知识】

晶体管放大电路三种接法的性能特点,多级放大电路不同耦合方式及其特点,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与组成它的各级电路的关系。

【解题思路】

(1)通过信号的流通方向,观察输入信号作用于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哪一极以及从哪一极输出的信号作用于负载,判断多级放大电路中各级电路属于哪种基本放大电路。

(2)根据各种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参数特点,以及单级放大电路连接成多级后相互间参数的影响,分析各多级放大电路参数的特点。

【解题过程】

(1)在电路(a)中,T1为第一级的放大管,信号作用于其发射极,又从集电极输出,作用于负载(即第二级电路),故第一级是共基放大电路;T2和T3组成的复合管为第二级的放大管,第一级的输出信号作用于T2的基极,又从复合管的发射极输出,故第二级是共集放大电路。

在电路(b)中,T1和T2为第一级的放大管,构成差分放大电路,信号作用于T1和T2的基极,又从T2的集电极输出,作用于负载(即第二级电路),是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形式,故第一级是(共射)差分放大电路;T3为第二级的放大管,第一级的输出信号作用于T3的基极,又从其发射极输出,故第二级是共集放大电路。

在电路(c)中,第一级是典型的Q点稳定电路,信号作用于T1的基极,又从集电极输出,作用于负载(即第二级电路),故为共射放大电路;T2为第二级的放大管,第一级的输出信号作用于T

2的基极,又从其集电极输出,故第二级是共射放大电路。

应当特别指出,电路(c)中T3和三个电阻(8.2

kΩ、1.8

kΩ、1

kΩ)组成的电路构成电流源,等效成T2的集电极负载,理想情况下等效电阻趋于无穷大。电流源的特征是其输入回路没有动态信号的作用。要特别注意电路(c)的第二级电路与互补输出级的区别。

(2)比较三个电路的输入回路,电路(a)的输入级为共基电路,它的e−b间等效电阻为rbe/(1+β),Ri小于rbe/(1+β);电路(b)的输入级为差分电路,Ri大于2rbe;电路(c)输入级为共射电路,Ri是rbe与10

kΩ、3.3

kΩ电阻并联,Ri不可能小于rbe/(1+β);因此,输入电阻最小的电路为(a),最大的电路为(b)。

电路(c)的输出端接T2和T3的集电极,对于具有理想输出特性的晶体管,它们对“地”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均为无穷大,故电路(c)的输出电阻最大。比较电路(a)和电路(b),虽然它们的输出级均为射极输出器,但前者的信号源内阻为3.3

kΩ,后者的信号源内阻为10

kΩ;且由于前者采用复合管作放大管,从射极回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表达式中有1/(1+β)2,而后者从射极回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表达式中仅为有1/(1+β),故电路(a)的输出电阻最小。

由于电路(c)采用两级共射放大电路,且第二级的电压放大倍数数值趋于无穷大,而电路(a)和(b)均只有第一级有电压放大作用,故电压放大倍数数值最大的电路是(c)。

由于只有电路(b)采用直接耦合方式,故其低频特性最好。

由于只有电路(b)采用±VCC两路电源供电,若Q点可调节,则其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值可接近VCC,故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最大的电路是(b)。

由于共射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共集和共基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可以逐级判断相位关系,从而得出各电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关系。电路(a)和(b)中两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均同相,故两个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均同相。电路(c)中两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均反相,故整个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也同相。

综上所述,答案为(1)共基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共射放大电路;(2)(b),(a);(c),(a);(c);(b);(b);(a),(b),(c)。

【例4-2】电路如图所示。已知,,。时。

(1)试说明和、和、以及分别组成什么电路?

(2)若要求上电压的极性为上正下负,则输入电压的极性如何?

(3)写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并求其值。

【相关知识】

(1)差分放大电路。

(2)多级放大电路。

(3)电流源电路。

【解题过程】

根据差分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电路。

【解题过程】

(1)、管组成恒流源电路,作和管的漏极有源电阻,、管组成差分放大电路,并且恒流源作源极有源电阻。管组成共射极放大电路,并起到电平转化作用,使整个放大

电路能达到零输入时零输出。管组成射极输出器,降低电路的输出电阻,提高带载能力,这

里恒流源作为管的射极有源电阻。

(2)为了获得题目所要求的输出电压的极性,则必须使基极电压极性为正,基极电压极性为负,也就是管的栅极电压极性应为正,而管的栅极电压极性应为负。

(3)整个放大电路可分输入级(差分放大电路)、中间级(共射放大电路)和输出级(射极输出器)。

对于输入级(差分放大电路),由于恒流源作漏极负载电阻,使单端输出具有与双端输出相同的放大倍数。所以

式中,漏极负载电阻,而

为管的等效电阻。为管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由于恒流源的。所以:

管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由于管组成的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所以:

管组成的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则总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为

其值为

【例4-3】下图所示为简化的集成运放电路,输入级具有理想对称性。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该电路输入级采用了__________。

A.共集−共射接法

B.共集−共基接法

C.共射−共基接法

(2)输入级采用上述接法是为了__________。

A.展宽频带

B.增大输入电阻

C.增大电流放大系数

(3)T5和T6作为T3和T4的有源负载是为了__________。

A.增大输入电阻

B.抑制温漂

C.增大差模放大倍数

(4)该电路的中间级采用__________。

A.共射电路

B.共基电路

C.共集电路

(5)中间级的放大管为__________。

A.T7

B.T8

C.T7和T8组成的复合管

(6)该电路的输出级采用__________。

A.共射电路

B.共基电路

C.互补输出级

(7)D1和D2的作用是为了消除输出级的__________。

A.交越失真

B.饱和失真

C.截止失真

(8)输出电压uO与uI1的相位关系为__________。

A.反相

B.同相

C.不可知

【相关知识】

集成运放电路(输入级,中间级,互补输出级),基本放大电路的接法及性能指标,有源负载,差模放大倍数,复合管。

【解题思路】

(1)用基本的读图方法对放大电路进行分块,分析出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电路。

(2)分析各级电路的基本接法及性能特点。

【解题过程】

(1)输入信号作用于T1和T2管的基极,并从它们的发射极输出分别作用于T3和T4管的发射极,又从T3和T4管的集电极输出作用于第二级,故为共集−共基接法。

(2)上述接法可以展宽频带。

为什么不是增大输入电阻呢?因为共基接法的输入电阻很小,即T1和T2管等效的发射极电阻很小,所以输入电阻的增大很受限。因为共基接法不放大电流,所以不能增大电流放大系数。

(3)T5和T6作为T3和T4的有源负载是为了增大差模放大倍数。利用镜像电流源作有源负载,可使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增大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时的差模放大倍数。

(4)为了完成“主放大器”的功能,中间级采用共射放大电路。

(5)由于第一级的输出信号作用于T7的基极以及T7和T8的连接方式,说明T7和T8组成的复合管为中间级的放大管。

(6)T9和T10的基极相连作为输入端,发射极相连作为输出端,故输出级为互补输出级。

(7)D1和D2的作用是为了消除输出级的交越失真。

(8)若在输入端uI1加“+”、uI2加“-”的差模信号,则T2的共集接法使其发射极(即T4的发射极)电位为“-”,T4的共基接法使其集电极(即T7的基极)电位也为“-”;以T7、T8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的共射放大电路输出与输入反相,它们的集电极电位为“+”;互补输出级的输出与输入同相,输出电压为“+”;故uI1一端为同相输入端,uI2一端为反相输入端。

综上所述,答案为(1)B,(2)A,(3)C,(4)A,(5)C,(6)C,(7)A,(8)B。

第5章

反馈和负反馈放大电路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反馈类型;掌握实际反馈放大器的类型和极性的判断;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掌握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计算;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5-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及近似计算

§5-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几消除

本章重点: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类型的判断;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器增益的估算。

本章难点: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类型的判断;自给振荡条件及消除振荡的措施

本章主要的切入点:为改善放大器的性能,引入负反馈的概念,通过方块图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组成;通过方框图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组态;定性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的性能的理解;根据深度负反馈条件,估算放大器的增益。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12

本章习题:

P183

5.3、5.4、5.5、5.8、5.9、5.10、5.11、5.13。

本章的具体内容:33、34、35、36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反馈的判断(有无、正负、交流直流),结合对运放和分离元件放大器反馈电路的分析介绍。

四种基本反馈方式的划分,典型结构的分析,结合例题判断反馈组态。

重点: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组态判断。37、38、39、40、41节:

反馈的引入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增益带宽积,负反馈引入的原则;

负反馈放大器的结构,特点,一般表达式的分析和推导。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分析,例题2个;

四种基本反馈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器不同增益的表达式;

重点:

反馈的引入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引入的原则;一般表达式的分析和理解。42、43、44节:

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负反馈放大器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的定性分析和判断,负反馈放大器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重点:

负反馈放大器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的判断,负反馈放大器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例5-1】在括号内填入“√”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若从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有通路引回其输入回路,则说明电路引入了反馈。

(2)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正反馈,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则引入的反馈一定是负反馈。

(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引入的反馈为直流反馈,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引入的反馈为交流反馈。

(4)既然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即负载上的电压,那么它也就稳定了负载电流。

(5)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与反馈电压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串联负反馈;净输入电流等于输入电流与反馈电流之差,说明电路引入了并联负反馈。

(6)将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断开,就得到电路方框图中的基本放大电路。

(7)反馈网络是由影响反馈系数的所有的元件组成的网络。

(8)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越多,引入负反馈后,越容易产生低频振荡。

【相关知识】

反馈的有关概念,包括什么是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电压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串联负反馈和并联负反馈、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解题思路】

正确理解反馈的相关概念,根据这些概念判断各题的正误。

【解题过程】

(1)通常,称将输出量引回并影响净输入量的电流通路为反馈通路。反馈是指输出量通过一定的方式“回授”,影响净输入量。因而只要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之间有反馈通路,就说明电路引入了反馈,而反馈通路不一定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输入端相连接。例如,在下图所示反馈放大电路中,R2构成反馈通路,但它并没有把输出端和输入端连接起来。故本题说法正确。

(2)正、负反馈决定于反馈的结果是使放大电路的净输入量或输出量的变化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若增大则为正反馈,否则为负反馈;与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极性无关。换言之,无论放大倍数的符号是“+”还是“−”,放大电路均可引入正反馈,也可引入负反馈。故本题说法错误。

(3)直流反馈是放大电路直流通路中的反馈,交流反馈是放大电路交流通路中的反馈,与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无直接关系。本题说法错误。

(4)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是指在输出端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很小,因而若负载变化则其电流会随之变化。故本题说法错误。

(5)根据串联负反馈和并联负反馈的定义,本题说法正确。

(6)本题说法错误。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中的基本放大电路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断开反馈,二是考虑反馈网络对放大电路的负载效应。虽然本课程并不要求利用方框图求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但是应正确理解方框图的组成。

(7)反馈网络包含所有影响反馈系数的元件组成反馈网络。例如,在上图所示电路中,反馈网络由R1、R2和R4组成,而不仅仅是R2。故本题说法正确。

(8)在低频段,阻容耦合负反馈放大电路由于耦合电容、旁路电容的存在而产生附加相移,若满足了自激振荡的条件,则产生低频振荡。根据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在放大电路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引入负反馈后就有可能产生低频振荡,而且电容数量越多越容易产生自激振荡。故本题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1)√,(2)×,(3)×,(4)×,(5)√,(6)×,(7)√,(8)√

【例5-2】

电路如图所示,图中耦合电容器和射极旁路电容器的容量足够大,在中频范围内,它们的容抗近似为零。试判断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类型(说明各电路中的反馈是正、负、直流、交流、电压、电流、串联、并联反馈)。

【相关知识】

反馈放大电路。

【解题思路】

根据反馈的判断方法判断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类型。

【解题过程】

图示放大电路输出与输入之间没有反馈,第一级也没有反馈,第二级放大电路有两条反馈支路。一条反馈支路是,另一条反馈支路是和串联支路。支路有旁路电容,所以它是本级直流反馈,可以稳定第二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串联支路接在第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出(集电极)和输入之间(基极),由于的“隔直”作用,该反馈是交流反馈。

和串联支路交流反馈极性的判断:

当给第二级放大电路加上对地极性为♁的信号时,输出电压极性为㊀,由于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认为短路,所以反馈信号极性也为㊀,因而反馈信号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该反馈为负反馈。判断过程如图所示。

负反馈组态的判断:

若令输出电压信号等于零,从输出端返送到输入电路的信号等于零,即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信号成正比,那么该反馈是电压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的形式在基极叠加,所以它是并联反馈。

总结上述判别可知,图示电路中和串联支路构成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例5-3】试判断图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若引入了反馈,则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若引入了交流负反馈,则判断是哪种组态的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相关知识】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双极型管放大电路和单极型管放大电路)各种接法的极性判断,反馈的判断方法,包括判断是否引入了反馈、判断反馈的正负、判断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判断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解题思路】

(1)根据反馈的定义,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通路,从而判断是否引入了反馈。

(2)若引入了反馈,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的正负。

(3)根据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的定义,判断引入的反馈属于哪种反馈。

(4)根据交流反馈四种组态的判断方法,判断引入的反馈属于哪种组态。

【解题过程】

在图(a)电路中,Rf将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连接起来,故电路引入了反馈;且反馈既存在于直流通路又存在于交流通路,故电路引入了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利用瞬时极性法,在规定输入电压瞬时极性时,可得到放大管基极、集电极电位的瞬时极性以及输入电流、反馈电流的方向,如图(e)所示。晶体管的基极电流等于输入电流与反馈电流之差,故电路引入了负反馈,且为并联负反馈。当输出电压为零(即输出端短路)时,Rf将并联在T的b−e之间,如图(e)中虚线所示;此时尽管Rf中有电流,但这个电流是uI作用的结果,输出电压作用所得的反馈电流为零,故电路引入了电压负反馈。综上所述,电路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

在图(b)电路中,R1将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连接起来,故电路引入了反馈;且反馈既存在于直流通路又存在于交流通路,故电路引入了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利用瞬时极性法,在规定输入电压瞬时极性时,可得到放大管各极电位的瞬时极性以及输入电流、反馈电流方向,如图(f)所示。由于反馈减小了T1管的射极电流,故电路引入了并联负反馈。令输出电压为零,由于T2管的集电极电流(为输出电流)仅受控于它的基极电流,且R1、R2对其分流关系没变,反馈电流依然存在,故电路引入了电流负反馈。综上所述,该电路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在图(c)电路中,R4在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中均将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连接起来,故电路引入了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按u

I的假设方向,可得电路中各点的瞬时极性,如图(g)所示。输出电压uO作用于R4、R1,在R1上产生的电压就是反馈电压uF,它使得差分管的净输入电压减小,故电路引入了串联负反馈。由于uF取自于uO,电路引入了电压负反馈。综上所述,电路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根据上述分析方法,图(d)电路的瞬时极性如图(h)所示。电路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

从图(c)和(d)电路可知,它们的输出电流均为输出级放大管的集电极电流,而不是负载电流。

【方法总结】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反馈的判断与集成运放负反馈放大电路相比有其特殊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往往指输入级放大管输入回路所加的电压(如晶体管的b−e或e−b间的电压、场效应管的g−s或s−g间的电压),净输入电流往往指输入级放大管的基极电流或射极电流。在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输出电流往往指输出级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或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源极电流。

【常见错误】

在分立元件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认为输出电流是负载RL上的电流。

【例5-4】某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反馈系数。试问:

(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

(2)如果发生20%的变化,则的相对变化为多少?

【相关知识】

(1)相对变化率

(2)闭环增益的一般表示式

【解题思路】

当已知的相对变化率来计算的相对变化率时,应根据的相对变化率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当的相对变化率较小时,可对求导推出与的关系式后再计算。当的相对变化率较大时,应通过计算出后再计算。

【解题过程】

(1)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2)当变化20%,那么,则的相对变化为

当变化-20%,那么

则的相对变化为

【常见错误】

本例中已有20%的变化,的相对变化率较大,应通过计算出后再计算。

【例5-5】电路如图所示,试合理连线,引入合适组态的反馈,分别满足下列要求。

(1)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并增强带负载能力;

(2)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稳定输出电流。

【相关知识】

双极型管放大电路和单极型管放大电路各种接法的分析及其极性分析,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解题思路】

(1)分析图中两个放大电路的基本接法。

(2)设定两个放大电路输入端的极性为正,分别判断两个放大电路其它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极性。

(3)根据要求引入合适的负反馈。

【解题过程】

图示电路的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输入电压uI对“地”为“+”时差分管T1的集电极(即④)电位为“−”,T2的集电极(即⑤)电位为“+”。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若T3管基极(即⑥)的瞬时极性为“+”,则其集电极(即⑧)电位为“−”,发射极(即⑦)电位为“+”;若反之,则⑧的电位为“+”,⑦的电位为“−”。

(1)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即增大输入电阻;增强带负载能力,即减小输出电阻;故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因为要引入电压负反馈,所以应从⑧引出反馈;因为要引入串联负反馈,以减小差分管的净输入电压,所以应将反馈引回到③,故而应把电阻Rf接在③、⑧之间。Rb2上获得的电压为反馈电压,极性应为上“+”下“−”,即③的电位为“+”。因而要求在输入电压对“地”为“+”时⑧的电位为“+”,由此可推导出⑥的电位为“−”,需将⑥接到④。

结论是,需将③接⑨、⑩接⑧、⑥接④。

(2)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即增大输入电阻;稳定输出电流,即增大输出电阻;故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根据上述分析,Rf的一端应接在③上;由于需引入电流负反馈,Rf的另一端应接在⑦上。为了引入负反馈,要求⑦的电位为“+”,由此可推导出⑥的电位为“+”,需将⑥接到⑤。

结论是,需将③接⑨、⑩接⑦、⑥接⑤。

【方法总结】

(1)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即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

(2)增强带负载能力,即减小输出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稳定输出电压,即减小输出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3)稳定输出电流,即增大输出电阻,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常见错误】

在引入反馈时只注意保证引入的反馈组态正确,但没有保证引入的反馈为负反馈。

第6、7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理想运放的虚短与虚断的特点,熟练掌握比例、加法、减法、微分、积分等几种基本理想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实际运放的误差分析;理解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以及模拟乘法器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有源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及一阶、二阶有源滤波器电路分析,单门限、双门限电压比较器电路分析。

本章的总体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

§6-1

基本运算电路

§6-2

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

§6-3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6-4

集成运放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7-1

电子系统概述

§7-2

信号检测系统中的放大电路

§7-3

有源滤波电路

§7-4

电压比较器

习题课

本章重点:

理想运放线性应用的规律分析、基本运算电路分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有源滤波器、电压比较器的基本概念、双门限电压比较器电路分析。

本章难点:

正确判断运放的工作区,并灵活运用所在区的特点分析电路的功能。

本章主要的切入点:

通过引入理想运放的概念,建立虚短与虚断的概念和零子模型电路;围绕理想运放的两个工作区各自的特点,分析比例、求和、,从而掌握运放应用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8

本章习题:P203

P233

6.1、6.9、6.10、6.11、6.13、6.14、6.16、7.3、7.13、7.20、7.21、7.22。

45、46节:

运用虚短与虚断概念分析反相比例、同相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实际运算电路的误差进行分析。

重点: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47、48、49节:

运用虚短与虚断概念分析对数和反对数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介绍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

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习题课:应用基本运算放大电路进行电路分析及计算。50、51、52节:

滤波器的概念,分类,频带特性,对用运放构成的简单高通、低通滤波器电路进行分析。电压比较器的概念,分类,应用

重点:

有源高通、低通滤波器电路的分析;电压比较器的分析方法、原理及应用。

【例6-1】如图所示的理想运放电路,可输出对“地”对称的输出电压和。设。

(1)试求/。

(2)若电源电压用15V,电路能否正常工作?

【相关知识】

(1)运放特性。

(2)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解题思路】

分析各运放组成哪种单元电路,根据各单元电路输出与输入关系,推导出总的输出电压的关系式。

【解题过程】

(1)由图可知,运放A1和A2分别组成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故

(2)

若电源电压用15V,那么,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当时。运放A1和A2的输出电压均小于电源电压,这说明两个运放都工作在线性区,故电路能正常工作。

【例6-2】电路如图所示,设运放均有理想的特性,写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

【相关知识】

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

【解题思路】

分析各运放组成哪种单元电路,根据各单元电路输出与输入关系,推导出总的输出电压的关系式。

【解题过程】

由图可知,运放A1、A2组成电压跟随器。,运放A4组成反相输入比例运算电路

运放A3组成差分比例运算电路

运放A3组成差分比例运算电路

以上各式联立求解得:

【例6-3】理想运放电路如图所示,试求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

【相关知识】

加法器、减法器。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本电路为多输入的减法运算电路,利用叠加原理求解比较方便。

【解题过程】

当时

当时

利用叠加原理可求得上式中,运放同相输入端电压

于是得输出电压

【例7-1】现有有源滤波电路如下:

A、高通滤波器

B、低通滤波器

C、带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为避免50Hz电网电压的干扰进入放大器,应选用。

(2)已知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2kHz,为了防止干扰信号的混入,应选用。

(3)为获得输入电压中的低频信号,应选用。

(4)为获得输入电压中的低频信号,应选用。

(5)输入信号频率趋于零时输出电压幅值趋于零的电路为。

(6)输入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输出电压幅值趋于零的电路为。

(7)输入信号频率趋于零和无穷大时输出电压幅值趋于零的电路为。

(8)输入信号频率趋于零和无穷大时电压放大倍数为通带放大倍数的电路为。

【相关知识】

四种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特性及其用途。

【解题思路】

根据四种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特性及其用途来选择填入。

【解题过程】

根据表7.1.3可知

答案为(1)D,(2)C,(3)B,(4)A,(5)A、C,(6)B、C,(7)C,(8)D。

【例7-2】已知由理想运放组成的三个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及它们的输入电压uI的波形如图所示。

(1)分别说明三个电路的名称;

(2)画出uO1~uO3的波形。

【相关知识】

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的特征。

【解题思路】

(1)根据电压传输特性判断所对应的电压比较器的类型。

(2)电压传输特性及电压比较器的类型画出输出电压的波形。

【解题过程】

(1)图(a)说明电路只有一个阈值电压UT(=2

V),且uI<UT时uO1

=

UOL

=-0.7

V,uI>UT时uO1

=UOH=6

V;故该电路为单限比较器。

图(b)所示电压传输特性的两个阈值电压UT1=2

V、UT2=4

V,有回差。uI<UT1时uO2=

UOH

=+6

V,uI>UT2时uO2=

UOL

=-6

V,UT1<uI<UT2时uO决定于uI从哪儿变化而来;说明电路为滞回比较器。

图(c)所示电压传输特性的两个阈值电压UT1=1

V、UT2=3

V,由于uI<UT1和uI>UT2时uO3=

UOL=-6

V,UT1<uI<UT2时uO1=

UOH

=+6

V,故该电路为窗口比较器。

答案是具有如图(a)、(b)、(c)所示电压传输特性的三个电路分别为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

(2)根据题目给出的电压传输特性和上述分析,可画出uO1~uO3的波形,如图(e)所示。

应当特别提醒的是,在uI<4

V之前的任何变化,滞回比较器的输出电压uO2

都保持不变,且在uI=4

V时uO2从高电平跃变为低电平,直至uI=2

V时uO2才从低电平跃变为高电平。

【方法总结】

根据滞回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画输出电压波形时,当输入电压单方向变化(即从小逐渐变大,或从大逐渐变小)经过两个阈值时,输出电压只跳变一次。例如本题中,当uI从小逐渐变大时,只有经过阈值电压UT2=4

V时输出电压才跳变;而当uI从大逐渐变小时,只有经过阈值电压UT1=2

V时输出电压才跳变。

【常见错误】

认为只要uI变化经过阈值电压UT1=2

V或UT2=4

V时输出电压就跳变。

图(e)

第8章  信号发生器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概念,RC串联、LC并联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组成、振荡条件判断、振荡频率计算;掌握理想运放非线性应用的分析规律,方波产生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章的总体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

§8-1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8-2

非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本章重点: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及比较器的基本原理。

本章难点:

振荡条件的判别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4

本章习题:

P259

8.1、8.2、9.2.3、8.4、8.5、8.7、8.8、8.9、8.10、8.1253、54节:

介绍正弦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

重点:

正弦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55、56节:

典型的RC桥式电路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电容三点式、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振荡条件的判别;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工作原来。

重点:

RC、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方波、锯齿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例8-1】图(a)所示电路是没有画完整的正弦波振荡器。

(1)完成各节点的连接;

(2)选择电阻的阻值;

(3)计算电路的振荡频率;

(4)若用热敏电阻(的特性如图(b)所示)代替反馈电阻,当(有效值)多大时该电路出现稳定的正弦波振荡?此时输出电压有多大?

图(a)

图(b)

【相关知识】

RC正弦波振荡器。

【解题思路】

根据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题目分析、求解。

【解题过程】

(1)在本题图中,当时,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相移为零,为了满足相位条件,放大器的相移也应为零,所以结点应与相连接;为了减少非线性失真,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结点

应与相连接。

(2)为了满足电路自行起振的条件,由于正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的反馈系数等于1/3(时),所以电路放大倍数应大于等于3,即。故应选则大于的电阻。

(3)电路的振荡频率

(4)由图(b)可知,当,即当电路出现稳定的正弦波振荡时,此时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例8-2】试判断图(a)所示电路是否有可能产生振荡。若不可能产生振荡,请指出电路中的错误,画出一种正确的电路,写出电路振荡频率表达式。

【相关知识】

LC型正弦波振荡器。

【解题思路】

(1)

从相位平衡条件分析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2)

LC电路的振荡频率,L、C分别为谐振电路的等效电感和电容。

【解题过程】

图(a)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容C和电感L(变压器的等效电感)组成;晶体管T及其直流偏置电路构成基本放大电路;变压器副边电压反馈到晶体管的基极,构成闭环系统统;本电路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稳幅。静态时,电容开路、电感短路,从电路结构来看,本电路可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若参数选择合理,可使本电路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时,射极旁路电容和基极耦合电容短路,集电极的LC并联网络谐振,其等效阻抗呈阻性,构成共射极放大电路。利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相位条件:首先断开反馈信号(变压器副边与晶体管基极之间),给晶体管基极接入对地极性为的输入信号,则集电极对地的输出信号极性为㊀,即变压器同名端极性为㊀,反馈信号对地极性也为㊀。反馈信号输入信号极性相反,不可能产生振荡。若要电路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对调变压器副边绕组接线,使反馈信号对地极性为即可。改正后的电路如图(c)所示。本电路振荡频率的表达式为

图(c)

(d)

图(b)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容C1、C2和电感L组成;晶体管T是放大元件,但直流偏置不合适;电容C1两端电压可作为反馈信号,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晶体管集电极信号)没有传递到选频网络。本电路不可能产生振荡。首先修改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电路:为了设置合理的偏置电路,选频网络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时要加隔直电容,晶体管的偏置电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固定基极偏置电阻的共射电路,另一种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电路。选用静态工作点比较稳定的电路(分压式偏置电路)比较合理。修改交流信号通路:把选频网络的接地点移到C1和C2之间,并把原电路图中的节点2连接到晶体管T的集电极。修改后的电路如图(d)所示。然后再判断相位条件:在图(d)电路中,断开反馈信号(选频网络与晶体管基极之间),给晶体管基极接入对地极性为的输入信号,集电极输出信号对地极性为㊀(共射放大电路),当LC选频网络发生并联谐振时,LC网络的等效阻抗呈阻性,反馈信号(电容C1两端电压)对地极性为。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表明,修改后的电路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电路有可能产生振荡。本电路振荡频率的表达式为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的计算;掌握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和OTL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的计算。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9-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9-2

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重点:

乙类、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本章难点:

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计算分析。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4

本章的具体内容:

57、58节:

介绍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以及主要参数。

重点:对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的理解。

59、60节:

介绍MOS效应管的工作原理、MOS效应管的特性曲线以及主要参数。

重点:对MOS效应管的特性曲线的理解。

FET放大电路的分类,Q点设置方法,两种偏置方法的特点,以及用图解法、计算法对电路进行分析。FET的小信号模型,并用它对共源、共漏放大器分析;加一习题课讲解习题并对本章作一小结。

重点:强调分析方法的掌握,以及电路结构、分析过程与BJT放大器的对比。

【例9-1】单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设功率管、的特性完全对称,管子的饱和压降,发射结正向压降,,并且电容器和的容量足够大。

(1)静态时,A点的电位、电容器C两端压降和输入端信号中的直流分量分别为多大?

(2)动态时,若输出电压仍有交越失真,应该增大还是减小?

(3)试确定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能量转换效率,及此时需要的输入激励电流的值;

(4)如果二极管D开路,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相关知识】

甲乙类互补推挽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解题思路】

(1)为了使单电源互补推挽功放电路输出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幅值对称,静态时,A点的电位应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由此可推算电容器C两端压降和输入端信号中的直流分量的大小。

(2)分析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讨论的作用。

(3)确定输出电压最大值,求解最大输出功率、能量转换效率及此时需要的输入激励电流的值。

(4)断开二极管,分析电路可能出现的状况。

【解题过程】

(1)

静态时,调整电阻、和,保证功率管和处于微导通状态,使A点电位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即。此时耦合电容C被充电,电容C两端的电压;输入信号中的直流分量的大小,应保证输入信号接通后不影响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即。

(2)

电路中设置电位器和二极管D的目的是为功率管提供合适的静态偏置,从而减小互补推挽电路的交越失真。若接通交流信号后输出电压仍有交越失真,说明偏置电压不够大,适当增大电位器的值之后,交越失真将会减小。

(3)

功率管饱和时,输出电压的幅值达到最大值,则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此功放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最大

当输出电压的幅值达最大值时,功率管基极电流的瞬时值应为

(4)当D开路时,原电路中由电位器和二极管D给功率管和提供微导通的作用消失。、、和的发射结及将构成直流通路,有可能使和管完全导通。若和的值较小时,将会出现,从而使功放管烧坏。

【例9-2】在图示的电路中,已知运放性能理想,其最大的输出电流、电压幅值分别为15mA和15V。设晶体管和的性能完全相同,=60。试问:

(1)该电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交越失真?请简述理由。

(2)如负载分别为20、10时,其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分别为多大?

【相关知识】

(1)乙类互补推挽功放。

(2)运算放大器。

(3)电压并联负反馈。

【解题思路】

(1)推导晶体管和即将导通时,管子发射结两端电压与输入电压关系,并由此分析电路减小交越失真的措施。

(2)根据运放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最大值,确定功放电路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在不同负载条件下,分析电路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是受输出电流的限制还是受输出电压的限制,从而可求出其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解题过程】

(1)当输入信号小到还不足以使晶体管和导通时,电路中还没有形成负反馈。此时由电路图可列出以下关系式

和死区电压的关系为

当时,和未导通;

当时,和导通。

由于运放的很大,即使非常小时,或也会导通,与未加运放的乙类推挽功放电路相比,输入电压的不灵敏区减小了,从而减小了电路的交越失真。

(2)由图可知,功放电路最大的输出电流幅值为

最大的输出电压幅值为

当时,因为,那么,受输出电压的限制,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当时,因为,受输出电流的限制,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例9-3】图示为三种功率放大电路。已知图中所有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饱和管压降的数值等参数完全相同,导通时b-e间电压可忽略不计;电源电压VCC和负载电阻RL均相等。填空:

(1)分别将各电路的名称(OCL、OTL或BTL)填入空内,图(a)所示为_______电路,图(b)所示为_______电路,图(c)所示为_______电路。

(2)静态时,晶体管发射极电位uE为零的电路为有_______。

(3)在输入正弦波信号的正半周,图(a)中导通的晶体管是_______,图(b)中导通的晶体管是_______,图(c)中导通的晶体管是_______。

(4)负载电阻RL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最大的电路为_______。

(5)效率最低的电路为_______。

【相关知识】

常用功率放大电路(OCL、OTL或BTL)。

【解题思路】

(1)根据三种功率放大电路(OCL、OTL或BTL)的结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电路填空。

(2)功率放大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时,其晶体管发射极电位uE为零。

(3)根据三种功率放大电路(OCL、OTL或BTL)的基本工作原理来选择相应的晶体管填空。

(4)分析三种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从而选出输出功率最大的电路。

(5)根据三种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以及功放管消耗的能量大小来确定效率最低的电路。

【解题过程】

(1)答案为OTL、OCL、BTL。

(2)由于图(a)和(c)所示电路是单电源供电,为使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最大,静态应设置晶体管发射极电位为VCC/2。因此,只有图(b)所示的OCL电路在静态时晶体管发射极电位为零。因此答案为OCL。

(3)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图(a)和(b)所示电路中的两只管子在输入为正弦波信号时应交替导通,图(c)所示电路中的四只管子在输入为正弦波信号时应两对管子(T1和T4、T2和T3)交替导通。

因此答案为T1,T1,T1和T4。

(4)在三个电路中,哪个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最大,哪个电路的负载电阻RL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就最大。三个电路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值分别为,(5)根据(3)、(4)中的分析可知,三个电路中只有BTL电路在正弦波信号的正、负半周均有两只功放管的消耗能量,损耗最大,故转换效率最低。因而答案为(c)。

第10章  直流稳压电源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源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了解稳压电源的发展趋势和典型的元件。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0-1 概述

§10-2 单相整流及电容滤波电路

§10-3 串联反馈型线性稳压电路

习题课,复习

本章重点:

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的工作原理。

本章难点:

滤波电路的定量计算。

本章主要的切入点:

从前几章电子电路对直流电源的要求,简略说明直流电源的任务,进而说明直流电源的组成。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本章课时安排:4

本章习题:

P299

10.1、10.3、10.6、10.13、10.10、10.1761、62节:

直流电源的组成框图,各个部分的作用,主要参数,对器件的选择的要求。介绍半波整流电路,分析典型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介绍滤波、稳压部分的典型结构。重点: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63、64节

典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简介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和串联开关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介绍常用的三端集成稳压器件78XX和79XX系列。

重点: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习题课,讲解本章节的重难点习题,传授解题技巧;对本课程做总结性回顾。

【例10-1】在某一具有电容滤波的桥式整流电路中,设交流电源的频率为1000HZ,整流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7V,变压器的内阻为2。要求直流输出电流IO=100mA,输出直流电压UO=12V,试计算:

(1)估算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U2。

(2)选择整流二极管的参数值。

(3)选择滤波电容器的电容值。

【相关知识】

电容滤波的桥式整流电路。

【解题思路】

(1)根据估算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U2。

(2)根据电路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及二极管承受的最高反压电压选择整流二极管。

(3)根据及电容器的耐压选择滤波电容器。

【解题过程】

(1)

由可得。

(2)

流过二极管的电流

二极管承受的反压为

选2CP33型二极管,其参数为URM=25V,IDM=500mA。

(3)

由,可得

取,那么

选C=22μF,耐压25V的电解电容。

【例10-2】串联型稳压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负载。

(1)

标出运算放大器A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

(2)

试求输出电压的调整范围。

(3)

为了使调整管的,试求输入电压的值。

【相关知识】

串联型稳压电路。

【解题思路】

(1)

运算放大器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的连接要保证电路引入电压负反馈。

(2)

根据确定输出电压的调整范围。

(3)

由,并考虑到电网电压有波动,确定输入电压的值。

【解题过程】

(1)

由于串联型稳压电路实际上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为了实现负反馈,取样网络(反馈网络)应接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基准电压应接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所以,运放A的上端为反相输入端(–),下端为同相端(+)。

(2)

根据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稳压原理,由图可知

式中,为可变电阻滑动触头以下部分的电阻。

当时,最小

当时,最大

因此,输出电压的可调范围为。

(3)由于

当时,为保证,输入电压

若考虑到电网电压有波动时,也能保证,那么,实际应用中,输入电压应取。

【常见的错误】

容易忽视电网电压有波动。

【例10-3】图中画出了两个用三端集成稳压器组成的电路,已知静态电流IQ=2mA。

(1)写出图(a)中电流IO的表达式,并算出其具体数值;

(2)写出图(b)中电压UO的表达式,并算出当R2=0.51k时的具体数值;

(3)说明这两个电路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图(a)

图(b)

【相关知识】

三端集成稳压器。

【解题思路】

(4)

写出图(a)电路输出电流与稳压器输出电压的表达式。

(5)写出图(b)电路输出电压与稳压器输出电压的表达式。

(6)由表达式分析各电路的功能。

【解题过程】

(1)

(2)

浅淡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制作设计 篇3

多媒体电子教案的教学应用,关键是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好的多媒体电子教案的设计,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对屏幕上出现的各种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要做到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突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笔者认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综合四项基本设计内容,从而完成多媒体电子教案的设计。

一、多媒体电子教案设计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是教学过程的再创造。为了制作出一个优秀的教案,要结合多媒体设备、计算机与传统教学的特点,使电子教案集科学性、教育性、交互性、艺术性于一体。其电子教案设计要坚持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美学性原则。

1.目标性原则

目标原则是指电子教案的制作要针对教学的课程,选择最适合的多媒体电子教案的类型。由于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同,所以采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应相同。对于课堂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等,要根据课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各种多媒体功能的长处,做到媒体优势与授课效果有机的结合,有的放矢。

在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也要有明确的目标。要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例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等,根据其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制作,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保证多媒体电子教案从内容上达到整体结构紧凑,并能系统、完整地表达教学内容。制作时,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超链接功能,将教学单元之间的结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多媒体电子教案从版面布局上表现出较协调的整体风格,从整体的角度对电子教案的样式、颜色及按钮、文字的位置、大小进行安排。从功能上进行整体考虑,设置导航栏或帮助功能,从而使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功能更加完善。

3.程序性原则

程序性原则是指多媒体电子教案应保证设计程序上的合理性、交互性。通过合理的设计目录结构,使应用者在使用时能在繁多的教学内容之间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但又不迷失方向,对电子教案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一目了然,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时使用。

4.美学性原则

美学性原则是指电子教案的制作要遵守界面美观、色彩协调、声画对位的原则。电子教案的制作,是一个艺术化的制作过程。其色彩的搭配要协调,声音与画面的组合要恰当,动画与视频效果的运用能解决教学的难点、重点。

二、撰写多媒体电子教案文案要涵盖四项基本设计内容

使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进行设计方案的文字撰写,相当于一个设计脚本。一个好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必须有一个好的设计文案。设计文案是对整个教学课程的再创造,为以后的制作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多媒体电子教案是面向教学的,因此,其设计文案必须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教学设计、各种媒体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等四项基本设计内容。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目的不是炫耀新技术、新媒体,而是为了方便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把保证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目标。同时,教学设计要根据多媒体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重点。最后,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达到教学目标为目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内容包括:确定教学时间,即课时长度;设想教学情景;进行问题设置、演示环节、交流环节、教师总结等。根据各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组织形式的构成要素,电子教案应包含以下内容:教学题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基本内容;归纳小结、思考题和练习题。

2.各种媒体设计

(1)文本的设计。文本在界面中起着直接表达各类信息的作用,是最基础的素材,应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一些教学信息,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多媒体电子教案呈现的效果,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文字内容要适中,语言精炼,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文字颜色应根据背景颜色选择,背景上的文字要突出,色彩搭配要合理,做到美观、醒目、易读。对于教学重点或关键性的标题、概念、结论等,要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或颜色突出显示。

(2)图形、图像的设计。为了更加突出背景图像上的文字,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背景图像采用带有艺术性的淡雅色调为主基调,选择时起到能烘托主题的陪衬作用,不要使用与主题思想不符的背景图像。插图在传授知识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以利用各种媒体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能起到教学指导性和指示性的作用。

(3)声音的运用设计。动听的音乐、生动的音效有利于集中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陶冶学习者的情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力。声音的运用要适时、合理,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否则会形成噪声,影响课堂教学。

(4)动画和视频的设计。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和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使难以觉察的事物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便可为学生实现由具体的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3.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设计多媒体电子教案的组织结构与表现方式,以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制定多媒体电子教案的框架结构和基本风格,使多媒体电子教案具有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界面友好、智能性强、交互能力强等特点。

(1)为多媒体电子教案设计一个“片头”,采用二维或三维动画制作。片头的设计与制作的关键不是技术,关键是创意。

(2)再设计多媒体电子教案其他正文部分的结构。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为导航、链接、帮助、正文、自述文件。

(3)导航的设计。由于多媒体电子教案的信息量大,整体文件较长,在使用中通过各个相关页面的跳转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导航是多媒体电子教案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结构设计。导航的设置应清晰、明了、准确地表达当前教学所在的位置、题目和知识点,同时也方便随时进入其他知识点学习。

导航功能的实现有几种方案:一种是放置导航按钮或导航图标。按钮是具有各种按钮形状的小符号。按钮上可以写上文字,以标出该按钮的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在课程内容的任何位置加上按钮,将教案的整体与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图标是一种带有简单图形的符号,用形象的图形模拟现实事物,使人容易与现实事物产生联系。导航按钮和导航图标可以放置在每一页的顶部或底部,目的是让人一看到它们就知道其用处,明白其用法。

另一种树型结构,与教材目录相同,可用于辅助检索。树型导航目录为单独的一个页面,可以显示各章标题。单击其中任何一个章标题,都可以在另一页面显示这一章下面的节目录,相应的章标题文字颜色变色,表示为当前正在浏览或浏览过的章。

(4)超链接的设计。超链接是多媒体电子教案优于书本的一个突出特点。用鼠标点击某个按钮或文字等具有超链接的对象时,就会呈现关于这个对象所对应的信息,还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超链接以方便链接相应的画面和素材。

在多媒体电子教案中,超链接的运用,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结构的重新组织,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另外,还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超链接的使用,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需求,进行各种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超级链接,有效组织电子教案的各种信息,体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在超链接的使用上,应该精心设计,真正体现知识的有机联系,又要谨慎使用超链接,控制链接数量,避免过多的链接让使用者迷失方向。

(5)帮助的设计。帮助是电子教案的使用说明,应具有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包括目录、索引等内容)的特点,能够在各个页面中随时调用。

(6)正文的设计。正文由各章、节的具体教学或演示内容构成。对于电子教案中的一个页面,应该反映一个突出的主题,或解释一个具体完整的概念。可以用陈述的文字概括重点内容,也可以用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回答的形式来表达知识,使学生明确通过学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结果。

(7)自述文件的设计。自述文件包括电子教案的开发软件环境、运行环境、安装及使用说明,运行所需音频、视频、动画等支持软件的要求,装入用户机硬盘后盘符不同时的重新链接方法,后续开发注意事项,制作群体及审定人员署名等。

4.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应本着遵循美学的原则,提供美观、和谐、色彩丰富、操作简便的用户界面。良好的界面设计,对激发学习积极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界面设计时,对屏幕上出现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应做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平面构图的原则,产生系统的整体布局效果。在界面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教学内容放在屏幕最显著位置,把操作帮助信息等次要信息放在屏幕的次要部位,正在学习的内容要加以适当的标识。

(2)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采用声音、动画、图像等直观信息描述教学内容,并实现多种信息的同步进行。

(3)合理运用色彩。注意前景色与背景色、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的搭配,并且每个画面的颜色组成不要过多。尽量采用和谐愉悦的色彩,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

(4)和谐一致,体现整体的风格。界面设计中,图形格式统一、放映风格一致;各种元素的布局要主次有序、层次鲜明;同一层界面的背景、布局、字体、字号、字色(包括超链接)要完全一致。

电子教案 篇4

●喜忧参半:传统教案的“两面性”

传统教案是教师手工劳动的成果。它形成的操作流程是“解读文本—收集素材—胸中有案—撰写教案—课堂教授”。纸质教案更多地体现出授课教师的个体教学特性, 也彰显出教师心中有“案”、胸中有“人”的教学备课局面, 但也透露出设计上的“狭隘”格局:由于是教师个体行为, 设计思路难免存在“局限”, 课堂调控以及应变能力掌控不足;由于是教师独立撰写, 课堂教学难免存在“排他性” (不接收课堂上学生临场的生成, 只会按部就班地将备课的教案“演示”完成) 与“包办性” (教师“一言堂”现象的存在) 。

●呼之欲出:电子教案的“灵活性”

电子教案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作一种数字化的预设, 实质上就是多媒体教案。相对于传统手写纸质教案, 它不仅有内容上的新意, 更有形式上的改善, 是现代技术的产物, 可视为“教学生产力”的一大进步。它是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 面向的是全体教师, 所有的教师都可以在电子教案备课平台上进行教育理念、智慧思维等方面的碰撞。

如上图所示: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先确定主备人, 然后通过备课系统上传教案, 使用者直接在教案备课系统中对主备教师的教案进行删减、修改、批注, 形成的“二次备课”教案在备课系统中留存, 以便参考、借鉴、修改。

●取长补短:相融并济的“兼容性”

从系统角度而言, 课堂教学要发挥最大的效能, 每位授课者必然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从小方面说, 教案也有相互借鉴、整合的必要, 将传统教案与电子教案的方式相互融合, 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落到实处。

传统教案的设计要做到“五个统一”, 即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训练统一、考试统一, 这是教学效益的基本保证。而电子教案的备课形式又是教师进行相互交流、反思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传统教案的备课习性, 在电子教案的备课过程中实施“课 (教师一课一备, 独立成形) ”、“研 (教师一课一改, 相互交流) ”、“联 (教师一课重组, 取长补短) ”“三位一体”的研讨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 (2011版) 中提及了“继承”与“汲取”的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电子教案备课研修是一种以解决教学实践中面临的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目的, 以校本的、开放的、互助的形态呈现, 体现课堂教学实践、教研、科研、培训等主要教学要素间不可割裂的辩证关系的电子教案、传统教案备课模式的“兼容性”。教案主备教师与修改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实际, 通过交流整合、科研反思、总结提高, 也势必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电子教案 篇5

1.本电子教案计划用36次课,共72课时。使用本电子教案时,实际教学课时多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取舍,由各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由任课教师具体掌握。

2、一次课为一个教案,用时为2课时。一般一个项目要写2个教案或3个教案。3.课题编号

如15-05-01表示:教案第15讲,讲授的内容是第5个项目,该项目的第1次(节)课。

4.对【教学目标】中的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写,而有些内容则不太好写,视内容而定,作为参考。

5、【重点难点】

6.在【学情分析】这一项中,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角度分析,不要求太具体。教师使用本电子教案时,本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应根据所任课班级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最广的有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等。其他还有讨论法、对比法、现场教学法、实验法等,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需要而选用。

8.【教具资源】,主要是本节课程中涉及到的教具。

9.【教学安排】,以一次课2课时(90分钟,个别的可以1课时45分钟)为单元;教学步骤:应用最多的是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9.【教学过程】,本过程只用文字表述,涉及到的动画演示、图形等内容,提到即可,一般分七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包含简述(回顾)上次课主要内容、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提问(通常是上次课布置的思考题。简述本次课概念、要点、作用和地位。

二、新课教学

教师讲授与网络课程演示交叉进行,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交叉进行。

三、课堂小结

简述本次课主要内容或重要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在电子教案整体设计中,力图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通过布置思考题与课堂提问,完成教材中绝大部分复习思考题的训练。

六、【板书设计】,可以不写,让执教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设计。

电子教案 篇6

一、电子教案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地进入教育领域, 促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工作形式、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校园已建立起自己的专用网络并与Internet网络进行接口, 各个学校都已建立起自己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和电子备课室,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知识的不断普及, 教育主管部门信息技术的不断培训, 大部分的教职员工已购置了家用电脑并具备了上网的环境, 教职员工计算机水平和对应用软件实际动手能力不断加强, 使电子备课成为了广大教师备课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电子教案也就应运而生。

二、电子教案的表现形式

电子教案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手写纸质教案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普遍认同的定义是:电子教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用于课堂教学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记录在光、电、磁等介质中, 并借助于特定的电子设备来复制、读取和传输。显然, 电子教案是一种以多媒体形式出现的电子信息载体, 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电子教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电子文档教案 (包括word文档和excel表格)

电子文档教案可以整合和集中原有传统纸质教案的精华, 有相当强大的共享性。可以解决教师在日常备课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的抄写工作, 把时间节约下来, 集中精力更深入地钻研教材和教法。

2.多媒体课件 (包括幻灯片、投影片、flash动画、电影剪辑等)

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集合在一起, 创造了一个光、声、电融合的奇妙世界。多媒体课件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清新、鲜活、立体化的审美快感, 且有助于改善教与学的氛围。

3.教学网页

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制作教学网页, 能够弥补多媒体课件单向、缺少互动、不易改变等局限。教师在备课时, 将资料传到网上, 形成诸如作者介绍、课文背景、文章评论、练习引导等几个板块。这样的教学网页便于学生自学, 可练就寻找和选择资料、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 教学网页上设置的互动平台, 可以供师生之间就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4.备课博客

这是一种借助网络的互动性、灵活性、民主性而展开教师群体交流的备课形式。备课博客或以教研组或以教师个人的形式建设。博客的内容可以是每位教师上传的原创优秀教案, 或者推荐他人的优秀教案, 并对这一教案进行评述;可以是与选文有关的文字、图像和声音资料;可以是教师备课时遇到的问题讨论、教师每月的真切反思和随笔、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等等。备课博客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共享库, 更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 平时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进行讨论的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思想的碰撞,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备课博客突破了传统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的限制, 教师随时可以将备课内容传到网上。同时, 它还赋予教师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

三、电子教案的优点

1.便于大规模地修改

电子教案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大规模且便捷地修改教学思路、增删教学内容。电子教案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随时修改、保存而不影响美观, 可以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 最终成为一种校本资源。这样, 对于学科教学就可以整体规划, 宏观把握, 步步扎实推进, 教学效果比手写的要好。

2.易存取、便于随身携带

电子教案具有存储量大、存储密度高的特点。以一个10G的硬盘为例, 就可以储存约20000册30万字的纸质图书。其次, 电子教案以数字形式存储, 检索起来相当便捷, 从而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宝贵时间, 提高了知识利用和传输的效率。它能方便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大容量的资料梳理和汇编, 有利于“全程式”的教学研究且永久保存。

3.传播快

由于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得电子教案的传输和发布变得十分方便和快捷。应用计算机, 只要鼠标轻轻一点, 电子教案就会瞬间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眼前。

4.内容丰富, 表现灵活

电子教案不仅能展现纸质教案的文字、图片内容, 同时还可以展现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 其表现形式比传统的纸质教案丰富了许多。此外电子教案的多媒体化对加强师生间课堂教学的交流和互动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5.易制作

电子教案制作常用的软件为Power Point, 简单易学, 与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相容性也很好。专业一点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Authweare。

四、电子教案是现代教师教学的必备条件

1.电子教案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是学习型社会, 对于教师来说, 探索和继续学习的精神将成为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所以, 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善于将常用工具软件 (如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统计和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幻灯演示软件等) 、多种网络的信息服务 (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网络新闻组、文件传输等) 用到所进行的各项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 而不只是教案、文本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按照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说法, 在信息化教学中, “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这就是说, 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技术, 而且更要知道什么时候、怎样有效地将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它要求教师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 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 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要求学习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今天, 新技术正在促使教学从以教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人类教育将由教内容到教方法, 朝着从学知识到长智慧的方向发展。教育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 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以适应不断变革的、全新的教育关系。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必须清醒地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电子教案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需要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 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做知识的传递者, 照章行事的盲从者, 而应当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 寻求机会的组织者, 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 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 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 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 努力反映时代特点, 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现状。教案也需要增强自己的开放性、实践性。教案如此, 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亦如此。通过电子备课, 实现电子教案的使用和管理是现代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3.电子教案是现代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 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 新课程将促使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未来知识来源广泛, 新课改传输的新理念告诉我们:未来的知识不仅包括教材、教参提供的知识, 还包括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不断提高获得新知识、捕捉新信息的能力;还包括师生互动形成的知识, 即师生碰撞中互相启发的知识。未来的知识构成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播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因此, 教师应该做到全面发展, 由原来知识单一的“教书匠”向博学多才的“多面手”发展。教师不掌握现代教育科学技术, 不利用现代优质教学资源, 将会影响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 教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电子备课, 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电子教案制作存在的问题面面观 篇7

一、授课电子教案来源

教师所授课程电子教案来源基本上有两个渠道,一是引用他人,二是自己制作。引用他人制作的电子教案偏多,自己制作则少,比例大致在2:1左右。引用的途径主要有:所订教材附带电子教案;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网下载;通过其它学校网络课程网站下载;在百度文库里下载或者通过网络查找获得。

二、“拿来主义”偏多,“为我所用”偏少

大部分引用他人电子教案的老师有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不进行消化吸收。按照道理,在获得他人制作的电子教案后应该根据情况进行修改才能用于教学之中,可是相对多的老师并没能这么做。例如,有老师引用中央民族大学的电子教案,封面还是中央民大的校徽和图片,甚至保留原制作人的署名等。引用后,进行二次加工是非常之必要,可谓“马克思主义原理灵活应用”。可以考虑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第二、是否有学科发展前沿介绍?第三、是否与自己的讲课风格像一致?最后应该从整体上熟悉电子教案的结构和内容,做到与教材融会贯通。

三、电子教案的模板选择缺乏合理性

大部分教师的电子教案都是在Microsoft Power Point环境下制作的,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模板相对较少,选择余地较小。有的模板可能只适合于某些课程教学,对于另外一些课程就不一定很合适,可是大多数老师并没能注意到这一点。虽然教案从内容方面来讲还是比较充实,条理也清楚,但是因为模板问题而影响了课程教学。选择模板要考虑其视标的布局特点、背景特点、文字格式特点是否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学习者风格等因素相一致。

四、电子教案背景选择不恰当

背景在电子教案中有一主要使命,那就是突出主体。即通过背景的衬托使得教学内容更加醒目和突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看清楚并能适度保持注意力。通过对广大教师的电子教案检查,发现有相当多的老师没能正确或者合理选择背景。首先,他们摈弃了最简单有最有效的一种背景,那就是白色背景,白底黑字其实是能够让人看的最清楚的。也许是要追求教案的“华丽”,大多数人喜欢选择某一种颜色做背景,因为缺乏对色彩的敏感和认识,往往不能正确选择背景颜色,更不能做到与文字的有机配合。最不好的结果便是文字即是背景,背景也是文字,难于分辨。其实只要把握这样一点即可,尽量选择单一背景,例如白色,然后在页面上下做适当的线条辅助就可以。文字颜色一般以自动即黑色为主,配合以少量的红色或者蓝色进行个别突出与强调。

五、电子教案页面文字太多,格式缺乏统一性

电子教案,顾名思义是电子化的教学方案,是教师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后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是对教学内容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教师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它并不需要呈现完整的教材内容。然而,有很多的电子教案大篇幅、大面积并且多页面来拷贝教材内容,看起来像是PPT版本的电子书。其不良影响有三:第一,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看清是什么内容;第二,无从分辨重点部分;第三,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放弃后续的学习。一般来说,一个PPT页面上以不要超过六行文字为好。同时应该注意保持文本格式的统一性。文本格式包括字号、字体、颜色和和风格特征几个方面。同一级别的文本格式应该是相同的,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

六、级别不明,内容结构缺乏完整性

一般来说,每个幻灯片页面上最多设立三级标题或者内容,如果超过就会表现出层次过多现象,让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所呈现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影响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一个独立的问题最好能在一个页面上呈现清楚,这就好比文章中的小自然段一样。因为,幻灯片的切换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本质上都会多少影响到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七、电子教案的媒体形态单一

多媒体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词汇,最基本的理解便是多种媒体的组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但是大部分教师的电子教案只表现出一种媒体形态,即文本信息。事实上,PPT是一个集成平台,可以把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集于一身。多媒化电子教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呈现教学信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便于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也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应该追求电子教案的多媒化。当然,不是说所有的课程都要去追求多媒化,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学生特点来决定。记得教育技术学领域之大家祝智庭教授有一个基本观点,即能用图表说清的最好不用文字。虽然简单一句话,其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

八、页面布局缺乏艺术性

电子教案在保证教育性、科学性之前提下也要追求艺术品位。美观大方能够让心悦目的电子教案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长久保持。大部分老师制作的电子教案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例如,在视标取舍方面、排版布局方面、色彩搭配等方面就能够看出。事实上,美观大方首先得把握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页面简洁明了。不要堆积太多的文字,不要设置过多的色彩;其次页面构图要合理一些。无论在一个页面上安排什么样的视标,都要使得他们的位置恰当,合理搭配,并且保持空满适当、左右均衡。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课堂教学从传统到现代,纸质教案被电子教案所代替。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进教学效果。这其中起关键作用便是教师授课所用的电子教案。但是,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老师的电子教案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本文择其重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教案,制作,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乜勇,张慕华.电子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133-136.

[2]潘梅勇.电子教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柳州师专学报,2011(12):103-106.

[3]张清学.电子教案是现代教师教学的必备条件[J].教学与管理,2010(03):33-34.

[4]古丽娜.玉素甫.多媒化电子教案的设计、制作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138-139.

电子教案 篇8

关键词:电子教案,PowerPoint,技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仪配合来辅助教学已经成学科教学中深化教改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为了制作出有个性化的多媒体电子教案,选择合适的制作软件就显得很重要了。国内外市场上可供应用的软件平台很多,有Tool Book、Action、Authorware、Power Point、Director、Front Page、Excel、Flash及几何画板等。在国内学校的各科教学中,Power Point使用率最高,使用面也最大,以幻灯片为基础的Power Point具有直观操作、数据共享、版面丰富、自动格式编排等特点,有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体贴的提示,简单易学,用Power Point制作的演示课件随着讲授者的逐步讲解,一步一步演示和出现各种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所以,Power Point是制作电子教案的拿手工具。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以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多媒体演示软件[1,2]为例,总结了Power Point制作及放映电子教案的一些实用技巧。

1 充分利用Power Point的模板和母版

Power Point最方便的地方是其内部预置了许多文档模板,初学者完全不必从头另起炉灶,选用合适的文档即会获得不错的效果。方法是,选择“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即可。当然,想要发挥创意,自己制作模板也并不困难。其中的诀窍就在于充分利用“母版”功能。“母版”的作用就像是舞台的布景,无论演员(即演示的文字等要素)在舞台前如何表演,其布景总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切换的。母版就是这样,能够全面控制PPT演示文档的每个相关页面的外观以及动画效果等。接下来,就是利用母版快速创建拥有自己特色的模板了。如果需要设置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幻灯片背景等,只要该效果需要从头到尾出现在该演示文档中,就可以设置在母版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一遍成功,无须对幻灯片逐个调整,十分便捷。每个演示文稿中只能使用一个幻灯片母版,也就是说一个幻灯片只能有一种统一的风格,页面设置也只能有一种。要使演示文稿有不同的外观或页面设置,可使用超级链接功能,在一个演示文稿中跳转到其他演示文稿,被链接的演示文稿可以具有不同的设计模板和幻灯片母版。

2 Power Point中一些插入技巧

2.1 Power Point中插入数学表达式

在理工科课程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数学表达式,Power Point与Word一样,也可以用公式编辑器,操作方法是:“插入”→“对象”→“新建”一“Micro Soft公式3.0”;或者是:“工具”→“自定义”→“命令”→“插入”→“公式编辑器”,然后将公式编辑器图标拖到工具栏上面,以后直接点此图标,就可以编辑数学表达式。调整表达式中字体的大小,可通过拉动所插入的表达式的高度和宽度来实现。

2.2 在Power Point中插入能够适时计算实验数据的电子表格

在物理、化学这些有大量实验规律课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电子教案经常需要插入一个能根据测量的实验数据,自动进行相关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果表格,有这样的活动电子表格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直接插入Excel表格是不能实现这个要求的,但可以利用Power Point的“控件工具箱”来做这个工作。其步骤是:1)首先在Power Point中调出“控件工具箱”,方法是:“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2)选择“控件工具箱”中“其它控件”的“Microsoft Office Apreadsheet 10.0”控件,在Power Point中画出一个矩形,便出现一个表格框,然后根据需要将有关属性进行设置。3)进行表格的各个栏目的输入和公式的设置。这样的活动电子表格在放映时就可输入测得的实验数据,即可自动完成计算结果了。

2.3 注意插入对象的路径问题

在使用Power Point制作教案时,为了教学的生动、直观,经常会用到影片、音乐等素材。这类素材因为与图片或绘图文件嵌入到演示文稿中不同,影片、音乐文件是被链接到演示文稿中的。如果要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播放带有链接文件的演示文稿,则必须在复制该演示文稿的同时复制它所链接的文件,同时还要注意链接文件的路径问题。无论是使用“插入”菜单下的“影片和声音”命令插入的影片和声音文件,还是使用“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动作设置”中运行的程序文件,都应在调用之前,将其保存在与演示文稿相同的文件夹中,然后再调用。否则会出现,在家中制作好的电子教案,拿到教室后影片、音乐却不能正常播放。

3 文字与旁白同步

为使文字与旁白一起出现,可以采用“自定义动画”中按字母形式向右擦除。但若是一大段文字,字的出现速度还是太快。这时可以按需要将这一段文字分成一行一行的文本框,甚至几个字一个文本框,再对于每个文本框中的字,分别设置它的动画形式为按字母向右擦除,并在时间项中设置与前一动作间隔几秒,就可使文字的出现速度和旁白一致了。

4 让文字闪烁不停

在Power Point中可以利用“自定义动画”来制作闪烁字,但无论选择“中速”、“快速”还是“慢速”,文字都是一闪而逝。要做一个连续闪烁的文字,可以这样做:1)创建文本框,设置好其中文字的格式和效果,并做成闪烁的动画效果。2)复制这个文本框,粘贴多个(根据想要闪烁的时间来确定粘贴的文本框个数),再将这些框的位置设为一致。3)把这些文本框都设置为在前一事件一秒后播放,文本框在动画播放后隐藏。

5 如何让超级链接更美观

在Power Point中,经常会对文字或图表设置些超级链接,不过设置后文字就会带有下画线,而且颜色会被更改为默认的蓝色,在演示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如果在设置超级链接时,不是选中文字或图表,而是选中文字或图片所在的文本框,这样既可以避免带有下画线,又可以使颜色不受母版影响。

6 对现成图片做点小手术,使之符合自己的要求

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准备用于制作的图片素材从整体效果来看,基本满足要求,但是在图片局部有不太符合要求的地方,想去掉这块,如果这种不合要求的部分面积不大,且周围背景颜色为单一颜色时,就不必动用庞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只需插入一个比需要修改的部分面积略大的矩形或其他自选图形(视需要遮挡的形状而定),然后把这个插入图形的颜色通过“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调整成与周围背景颜色相同即可。

7 消除幻灯片的背景颜色和图案,还其本色

有时为了备课需要,需借用别的老师教案中的一部分幻灯片,这些幻灯片的设计模板与背景图常与自己的不一样,这时可以首先将其还原为原来的白色的幻灯片,然后再利用。方法是:首先,打开“格式”菜单下的“幻灯片设计”,在“设计模板”窗中,选中应用设计模板中的“默认设计模板”,接下来打开“格式”菜单下的“背景”选项,在“背景”窗中勾选“忽略母版的背景图形”,同时把“背景填充”选为白色,单击“应用”,则幻灯片即还原为白色幻灯片。如果要把所有的幻灯片去掉背景图,只需选中“全部应用”。

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背景图,否则很多时候漂亮的背景图不但不会提高这些幻灯片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视线,甚至会使学生抄错公式及讲义。

8 给图片做瘦身运动

有时插入图片后,Power Point电子教案可能会变得非常庞大。这时需要压缩这些图片,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压缩图片按钮。若要压缩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图片,请选中文档中的所有图片单选按钮。若要进一步减小文件大小,选中删除图片的裁剪区域复选框,最后单击确定。

9 设置密码,保护自己的电子教案

有时自己的电子教案不希望被其他使用者修改,同Word一样可以用密码来保护它。方法是:1)在工具菜单上,单击选项,再单击安全性选项卡。2)想好一个密码,根据想要保护的教案不被查看或是被更改,把密码键入打开权限密码或修改权限密码框内部即可。

1 0 Power Point教案一些放映技巧

1 0.1 去除放映时病毒警告框

运行超级链接外部可执行文件时,可能会有病毒警告信息,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避免出现病毒警告框的方法是,选择“工具”菜单下“宏”中的“安全性”,把“安全级”设为“低”。

1 0.2 Power Point的另类播放模式

在使用Power Point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与其他程序窗口的数据配合使用以增强演示的效果。点击Power Point的“幻灯片放映”→“观看幻灯片”项,将启动默认的全屏放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必须使用“Alt+Tab”组合键或“Alt+Esc”键与其他窗口切换。其实启动幻灯片放映前可以这样操作:按住Alt键不放,依次按下“D”、“V”键而激活播放操作,这样启动的幻灯片放映模式是一个带标题栏和菜单栏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将此时的幻灯片播放模式像一个普通窗口一样操作,可以最小化和自定义大小。在这种放映模式下,只有利用三键鼠标的滚轮才可以方便的控制幻灯片的顺序播放。

1 0.3 灵活使用快捷键,巧妙控制教案的播放

实际上课时,在播放Power Point教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操作,比如多击了一次鼠标左键,使得提前显示了下一页幻灯片上的内容。此时,如果利用右键快捷菜单中的“上一张”或“定位”来恢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这时可以使用鼠标的滚轮向上或向下滚动,或者使用键盘的方向键都可以实现快速返回前面的幻灯片或跳到下面的幻灯片。在幻灯片放映视图方式下,按Fl键可出现快捷键功能窗口,熟记并恰当地使用这些快捷键,即可方便巧妙地控制播放过程。如播放过程中,要使屏幕突然变黑可按“B”或“>”,按任意键还原。要使屏幕突然变白。可按“W”或“<”,按任意键还原。播放时若要快速调出绘图笔,按组合键“Ctrl+P”。播放时若要快速隐藏鼠标指针,按组合键“Ctrl+H”。

文中Power Point是指Power Point 2003版,其它版本情况类同。最后不管是用Power Point,还是别的软件制作的电子教案都不应该是文字教材内容的罗列,而是经过提炼、加工,根据课堂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加以表现的。

参考文献

[1]东方人华.Office2003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73-202.

电子教案 篇9

关键词:体育绘图,制作技法,体育课电子教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教学媒介已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媒体所代替。随着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与应用, 要求教师教案电子化。然而, 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于那些纯文字的记述内容都能熟练进行常用文档的处理。但要使体育课电子教案图文并茂, 形象直观,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借助计算机辅助掌握一种便捷、简单、实用的绘图技法, 以实现体育教师教案的电子化。目前, 在体育课电子教案中常用的体育绘图有场地器械图、基本体操图、动作技术图和教学组织图等。下面以实例介绍利用Word和Flash软件进行体育绘图的方法, 供同行参考。

一、运用Word制作运动人体图的方法

以画弓步压腿运动人体图为例。 (1) 人体的头部直接用椭圆按钮画一个椭圆, 表示女生的图上画一个小辫子, 画小辫子可用“自选图形”中“线条”当中的“自由曲线”来画, 用曲线来画, 结束时应该注意双击。 (2) 弓步压腿时上体是正直的, 因此, 画上体时就可以直接画一条竖线。 (3) 弓步压腿时, 在前面的一条腿, 其大小腿的夹角为90°, 可以直接画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 使之夹角为90°, 后腿应该成一条直线, 可以直接画一条斜线, 两手臂伸直支撑在前腿上, 这样手臂也可以直接画一条斜线, 可以说这样图形的大体就画出来了。可以再完善一下手和脚, 手可以用一段小斜线来代替, 使之与手臂相连且交于前腿上, 脚比手要复杂一些, 可以用三个小线段来组合。 (4) 画完以后, 将图形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然后双击它, 将线条的粗细变粗, 这样就完成了。当然, 人体的各个部分不可能是横平、竖直的, 在很多时候, 需要用到“曲线”和“自由曲线”来画人体的动作图, 甚至用“任意多边形”来绘制。但不是每一条曲线都能达到所要的效果, 必须经过修改和处理, 这就稍微复杂一点, 需要用到“编辑顶点”, 在绘图中有“编辑顶点”, 单击后可以任意移动每一个顶点。也可以右击你所要修改的顶点, 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有许多选项, 包括“添加顶点”“删除顶点”“封闭曲线”“自由顶点”“平滑顶点”“直线点”“角部顶点”等, 运用这些选项进行修改, 就可以得到你较为满意的图形 (如图1所示) 。

二、运用Flash制作人体基本体操图的方法

基本体操是一堂体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主要手段。基本体操中的徒手体操 (包括健美操等) 利用图示可达到文字表达而不及的效果, 然而利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绘图又不如文字输入。此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体育教师及体育专业学生最为苦恼的,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确实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1.设置“画布”, 编辑“五线格”

(1) “画布”设置:F l a s h软件提供的绘图区域看似有限的单色矩形方框 (以F l a s h5.0为例, 其大小为 (550pt×400pt, 背景颜色为“白色”) , 而事实上绘图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绘图区域的属性随意设置。具体设置方法为:新建一个Flash[影片]文件, 单击“修改Modify”菜单下拉列表中的“影片 (Movie) ”命令, 在弹出的“影片属性”对话框中选择“标尺单位”提供的其中任意一种单位, 然后根据需要对其“尺寸”的“宽度 (w) ”和“高度 (h) ”值分别重新给予设置 (如图2所示) 。如果有必要更改“画布”背景色, 可同时在“背景颜色”中选取一种满意的颜色。最后点击“确定”, 关闭对话框便可得到自己理想的“画布”。

(2) 编辑“五线格”:对体育专业者绘图并不追求逼真形象, 而只要求能用线条符号来表示体育动作技术和体育的内容, 即便如此, 一般的绘图者利用鼠标在无任何参照体的位置处, 准确地把握绘图比例是件不容易的事。为此, 我们有必要延用常规的体育绘图教学模式中的“五线格”。电脑上“五线格”无须如实添画, 只要简单给予设置便可得到。具体设置方法: (接上操作) 在“查看”菜单中选中“标尺” (又是一个参考线) 和点击“网格/编辑网格” (如图3所示) , 在弹出的“网格”属性对话框中依据标尺刻度和个人需要对个别参数给予重新设置, 同时复选“显示网格” (如图4所示) , 便可轻松得到满意的参照线 (大可放心, 参照线不会在最终导出的图片中显示的) 。

2.绘图

有了参考线, 利用flash提供的丰富的绘图工具, 我们可以如同在一张设置好“五线格”的图纸上绘图般地进行画图了。如图5所示绘图步骤: (1) 用“椭圆”工具 (设置其“描绘颜色”为黑色, “填充颜色”为“没有颜色”) 绘制一个1/2格大小的椭圆 (也可以直接画一个圆, 然后在“信息”面板中对部分参数给予重新设置得到大小和位置准确无误的椭圆) 代表“头”。 (2) 选取“钢笔”工具, 充分利用“标尺”参考定位功能, 点画A、A`, B、B`, C、C`, O (点画顺序应为A-B-C-O-C`-B`-A`) 分别代表肩、腰、髋、足点。 (3) 选取“直线”或“铅笔”工具, 通过肩点绘制一条直线代表上肢。 (4) 将前图放大至800倍, 用“铅笔”“箭头”“橡皮”等工具对图形中缺少或多余部分进行填画或擦除加以修改。至此, 我们已成功地绘制出了一幅人体正立位的正面图。有了这样一幅图我们就可以利用绘图工具中的“箭头”工具的“拖动”功能, 通过修改部分肢体位置可以绘出一系列如图6所示的定位徒手体操动作图。至于侧面图, 我们充分利用“箭头”工具的“拖动”功能将几条直线予以修改就可以绘制出理想的动作图了。

教案中的动作技术图大部分都是围绕课堂教学——教课书中动作技术轮廓图的再现。对于体育专业者, 通过体育绘图基本技能的学习, 基本掌握了运用单线图再现轮廓图的画法, 创作者如果能够在电脑上轻松自如地绘制出徒手体操图, 同样地在电脑上绘制动作技术图也该不成问题。由此看来, 操作者熟悉Flash软件绘图工具的绘图性能和熟练进行基本体操动作图的绘制, 是制作动作技术图的最佳、最有效的捷径。

三、结束语

利用Word进行绘图具有广泛性, Word对于每一个接触过计算机的人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 用Word进行绘图时, 便于修改, 而且能够很容易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如线条加粗、图形的放大缩小等) 。另外, 其绘制的图形可方便地在其他软件中使用, 如可直接粘贴至Power Point文件中。而运用Flash软件绘制出的图形是不能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中直接载入的。首先对在Flash软件中制作好的图形首先要进行图形的导出。具体方法是:点击“文件”下拉菜单中的“导出图形”命令, 确定文件名及其保存位置, 然后对弹出的对话框中的个别参数, 依据个人的需要予以重新设置 (也可采用“默认”) , 最后点击“确定”便可得到“JPG”格式的图形文件这样在其他软件中就可以直接应用了。具体在其他位置处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 运用其他软件中的图形设置或编辑工具适当进行修改。

在制作体育课电子教案中, 运用Word和Flash软件进行体育绘图, 其技法简单易学, 操作方便。替代了更多的文字说明, 同时也能使教案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和简捷直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咏时.体育绘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梁广东.软件Flash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 2002 (7) .

上一篇:体育课积极性下一篇: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