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异常

2024-05-09

工作流异常(共12篇)

工作流异常 篇1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工作流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工作流系统在保证事务特性方面还存在问题。文章中讲述了工作流中的异常和异常处理方法 , 并且根据XPDL的可扩展性, 在过程定义模块加入异常处理部分, 实现了对工作流发生异常的一致性设计。

关键词:工作流,XPDL,异常处理,一致性

0引言

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 , 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 , 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和执行[1]。但是 , 由于工作流的规模和时间跨度上都较大 , 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异常情况 , 例如工作流实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 , 导致工作流执行阶段的数据出现错误[2]。所以在工作流系统一致性管理方面 , 面临着考验。

XPDL[3]是WFMC给出的工作流过程定义语言 , 它从XML[4]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对工作流过程做规范化定义。本文根据WFMC相关标准 , 从工作流模型中的XPDL模块入手 , 在工作流过程定义部分加入异常处理模块 , 保证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一致性。

1 工作流异常

1.1 工作流异常概念

工作流异常是指工作流没有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执行路线流转 , 包括流程建模阶段的不正确导致执行的不正确、流程执行时条件不满足、活动参与者之间通讯发生错误、所需资源无法得到满足等 , 都是引起异常的原因。基于工作流一致性技术就是起源于研究在工作流系统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工作流的恢复。

1.2 工作流异常处理

所谓的异常处理 , 是指在业务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时 , 工作流系统会提供一系列的处理方法 , 这些方法可以使人工处理、自动处理、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 , 来规避异常或是对异常造成的影响做补偿 , 从而使工作流重新回复到预期的继续执行。[5]

在这里主要针对工作流执行期间的异常 , 对提出对于异常处理的策略。下面对异常情况下的处理策略做了系统介绍。

1) 直接退出。

对于这种策略 , 简单而言就是一旦某个任务执行失败 , 则整个工作流实例停止运行。在整个工作流实例退出之后 , 所有被执行过的任务会全部视为放弃 , 不做保留 ;而所有已经被初始化 , 但还未最终完成的任务会被强制退出 , 流程将彻底终止运行。这种策略的实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 对系统的损失及代价也是极大的。

2) 无补偿回滚。

一般情况下 , 在流程实例出现异常时 , 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 , 不会采取直接退出的方式 , 而是希望通过采取某些措施 , 使工作流实例继续向下执行。所谓的无补偿回滚则是指使流程从失败任务之前的某一任务节点处 , 按照原来的顺序重新执行 , 直到最终完成失败任务。这种策略需要根据异常的情况来找到一个合适的起始点 , 继续执行 , 以期望能顺利通过失败节点。

对于起始点的选择有三种方式 , 第一种是回到整个流程的起始节点 , 另一种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情况 , 回滚到对应的节点之上 , 最后一种是依次向上一级回退。

3) 有补偿回滚。

相对于“无补偿回滚”策略来说 , “有补偿回滚”加入了某种补偿机制 , 以消除之前流程结果执行失败所带来的影响。此策略可以把这个异常处理过程划分成两个部分 , 第一部分执行的是使执行错误的节点回滚到选取的起始点 , 在此阶段会执行补偿操作 ;第二个部分是从定义好的起始点按照原来的流程模板重新开始执行 , 以期望通过失败节点 , 继续流程的执行。

2 异常处理在 XPDL 模块的实现

过程定义是工作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XPDL (XML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 是由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所提出的一个标准化规格 , 是工作流的过程定义规范。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在过程定义模块的一致性处理方法。

2.1 异常处理定义

根据XPDL规范 , 包Package的定义中并不包含有关异常处理的描述 , 因此无法在流程模型建模阶段引入对工作流执行期间所发生异常的处理 , 因此 , 为了将异常处理引入模型中 , 首先需要在包Package中引入相关的定义。其中对于Exception中的数据保留情况 ,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2 具体实例中一致性设计

下面根据以下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申请人A提出出车申请 , 可以把请求提交给部门领导B1、部门领导B2、和总经理C ;

若领导B1和领导B2中有一人同意 , 并且总经理C同意 , 则申请继续 , 把申请继续提交给派车负责人D ;

若领导B1和领导B2都不同意 , 或者C不同意 , 则申请撤销。

从流程定义可知 :领导B之间是或关系 , 领导B和领导C之间是与关系。

我们以一种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假设在D处执行失败 , 并且D处的失败是由D之前的某处判断失误所致 , 使任务回滚到上一级 , 每回退到上一节点 , 就做一次判断 , 直至找到判断有误的节点 , 此处会根据流程中的“与或关系”做相应的处理 , 具体如下 :

1) D处执行失败, 回滚到上一级, 即B1, B2和C;

2) 假设是因为C处的失误, 因为C和B之间是“与”的关系, 所以必须在C处重新判断, 然后流程继续向下执行;

3) 假设是因为B1处的失误 , 因为B1和B2之间是“或”的关系 , 这时要根据B2的值做判断 , 如果B2值为Yes, 则B1处的失误可忽略不计 , 如果B2的值为No, 则对B1处重新做判断 , 流程继续执行 ;

4) 假设是因为B2处的失误 , 处理方法同B1处失误 ;

5) 假设B和C都没有失误 , 回滚到上一级 , 即A, 继续做判断。

对于此种依次向上回滚的情况 , 对全部数据都做保留 , 直至找到出错的节点 , 根据具体情况 , 对出错节点重新做判断。体现到流程定义中 , 如下 :

3 结论

本文对工作流进行了介绍 , 阐述了工作流中异常处理的方法。工作流过程定义是工作流中的环节 , 它完成了接口一的部分 , XPDL作为工作流的过程定义语言 , 具有可扩展性。在此基础上 , 在过程定义中加入了异常处理部分 , 通过设定流程中数据的保留情况 , 实现了对工作流一致性的设计。

参考文献

[1]Th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Specification.WFMC TC00一1003, 1994.

[2]罗海滨, 范玉顺, 吴澄.工作流数据的一致性保护框架[J].计算机集成框架系统.2002 (4) :320-325.

[3]凌卫青, 王坚.XPDL2.0规范的过程控制模型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 (9) .

[4]W3C.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1.0[EB/OL].

[5]张茜茜.基于XPDL的事务工作流和工作流验证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1

工作流异常 篇2

贵定县物价局二0一0年价格异常波动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遭受了罕见旱害。面对抗灾救灾工作的严峻考验,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高度重视、迎难而上,提前预警、严阵以待,周密部署、全力以赴,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积极投入抗灾救灾工作。水害期间全县粮油、猪肉农特产品等副食品及人民生活必须品供应正常,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一)迅速启动价格紧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自灾害开始以后,我局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针对这一严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迅速启动《价格应急预案》,全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由局长、副局长亲自带班上岗,迅速开展紧急时期价格管理工作确保了整个抗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确保了物价基本稳定。

(二)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在全县张贴和散发了《贵定县物价局通告》20份、新修改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200份,提醒、告诫各商业、服务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不得哄抬物价,乱收费。同时,提醒和告诫各行业协会、行政事业及经营性收费单位,在灾害期间,不得因为物资紧俏而借机乱涨价、哄台物价和乱收费。

(三)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信息报送。开展了居民生活必须品,粮油、猪肉等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分别对金丰苑、河花、小十字、供销社菜场、各大超市及批发市场上的人民生活必须品价格进行每天2次巡查和价格监测。并及时将市场价格监测情况上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主要领导及省州业务部门,为上级及时了解市场价格动态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加强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自我县出现旱灾以后,我局物价检查工作人员每日均对全县市场商品价格进行巡查。加大了对市场的巡查力度,对全县各个集贸市场、超市及餐馆、酒店等进行督促检查,严禁乱抬价、涨价。

贵定县物价局

2010年12月10日

主题词:价格应急波动工作总结

抄送:黔南州物价局

贵定县物价局办公室2010年12月10日印发

工作流异常 篇3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勘察;桩基施工;钻进成孔;浇筑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100-02

1 工程概况

此特大桥位于南方西南某地,大桥全长4648.4m,设有152个墩(台),1246根桩。桥址所处地质岩溶极为发育,地质情况复杂,根据设计地质钻探资料显示,溶洞桩有482根,均为柱桩,嵌入弱风化灰岩。

2 施工准备

岩溶地区其地质特征极其复杂,通常可见大量的碳酸盐岩石,在一些可溶性的岩石地区还存在岩盐、白云岩以及石灰岩等。众多的不良地质现象其类型的表现也极其繁多,桥梁在进行桩基的施工时,伴随成孔难度的不同其施工的进度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岩溶不同的发育程度也会造成不同难易度的施工。

2.1 施工要求

在进行桥梁施工时一项隐秘且重要的工程即是钻孔桩基础。尤其是针对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岩溶地区进行施工其难度极大。鉴于此,重视度联系着施工与监理的各个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严格检查各道工序,针对可能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与情况予以及时应对并妥善处理,将质量隐患予以杜绝,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针对岩溶地区进行钻孔桩基的施工,首先必须要勘察岩土工程,即岩溶的分布、发育以及出露等相关情况予以探明。尤其是隐秘性的岩溶,其具体的形态、延伸的方向、岩层倾斜的方向以及覆盖层的厚度等地质情况的相关可靠资料应准确掌握,保证选择施工机械有据可依,使得对日后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保证预防的目的性与处治的针对性;其次是桩基的施工及地基的处理,在发育强烈的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如何成孔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主要需要解决的则是岩壁的保护与再造、斜面钻孔以及穿越等。

2.2 工程勘察

工程勘察即是针对岩溶地区的工程施工的地质特征进行勘察。较为常见的即以下三类:(1)起伏不平的基岩顶面。基于气候条件中的温湿度影响,加之地表以及地下的水对石灰岩的表面造成强烈的侵蚀,使得出现犬牙交错与参差不齐的普遍形态。一般约1~5m的高度差常见于起伏不平的基岩顶面,甚至会有近20m的高度差见于局部的地段,使得桩基的施工极其的困难;(2)浅层类溶洞。浅层类溶洞即指出现在基岩面以下2~15m范围内的溶洞。浅层类的溶洞中通常都有填充物,其状态大致呈现为流塑或软塑状。由于溶洞具有非常复杂的发育形态,使得这类浅层类的溶洞直接关系基岩上桩基的安全施工;(3)地下水与软土。石灰岩地质的溶洞地区都普遍存在一层不同厚薄度的软土层分布在基岩表面,其状态大致呈流塑或软塑状。由于在这层软土层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水、低承载能力及较差的工程地质条件,最终会造成上部结构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基于软土层本身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使得对地下水位出现变化时具有极强的敏感度,其浮托力会随着地下水出现下降而消减,土层逐渐固结最终变形,从而改变工程地质条件。

3 施工技术

3.1 护筒埋设

一般桩位的护筒长度达到2.0m即可,河沟边护筒须穿过河沟床。对塌孔全回填后重新开孔桩,护筒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长到3.0~6.0m,埋设时护筒外缘采用黏土回填密实。对地质较差的情况,开孔时可加些泥块和片块,冲击加固护筒刃角。

3.2 成孔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目前较普遍的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包括正循环钻、反循环钻的成孔方法及潜水钻的成孔灌注方法。在岩溶地区进行桥梁的桩基施工使用较多的方法则是冲击钻机进行钻孔然后灌注成桩,并且较常见的又属传统冲击钻和泵吸式反循环冲击钻方法完成钻进。针对钻进成孔的方法不同其需关注的重点不同,当采用反循环钻钻进成孔时,由于层次的不同灌注的泥浆的比重也不尽相同,从而保证孔壁的稳定性。正循环钻钻进成孔较之反循环钻钻进成孔的施工工艺极其相似,仅表现出正循环式的排渣,泥浆经泥浆泵向钻杆的内腔输进,之后由钻头处出浆口予以射出,从而使得钻渣在由钻杆与孔壁所构成的环状空间中不断上升至孔口进而向沉淀池中溢入,最后又重新返回泥浆池完成净化达到循环性利用。

目前,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常见于嵌岩桩的施工,所采用的钻进方法最为有效的则是冲击钻的钻进成孔法。此种方法具有极大的冲击力、较强的穿透力,针对溶洞的顶板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穿过,破碎岩石的效率非常高,在钻进的过程中无需对泥浆进行循环使用,且不受地下水的影响等特点。但是,鉴于地质工程条件复杂多变的岩溶地区、埋深不一的基岩面、较大的起伏性且无规律等原因,使得在岩溶地区进行冲击钻式钻孔桩基的施工具有一定困难。

4 异常情况处理

4.1 施工中伴有溶洞出现

当施工过程中发现孔洞内泥浆的液面出现下降,需投掷纤维类物质(如麻袋)进行混合填充继而对裂缝或溶洞进行堵塞增强防渗透能力;在某地段出现较严重漏浆时则需加入化学类浆液增强泥浆的黏度,一旦情况得以控制后按原比例重新配浆进行灌注避免作业难度的增加。

当伴有较大规模的溶洞出现时,可以使用加有速凝剂的水泥砂浆或C20型混凝土进行封堵。在溶洞顶板的上方1m处灌注混凝土,之后将黏土在上部进行回填且注入冲洗液直至孔口,当混凝土开始初凝之后钻进继续。

4.2 卡钻、斜孔和偏孔

溶洞的顶部岩层出现倾斜且岩石的不同强度极易造成卡钻、斜孔和偏孔等问题,鉴于此,在钻进的过程中必须对地质情况仔细核对,且保证随时做到对钻机与孔位进行检查。当钻进至溶洞位置时及时调整冲程改为小冲程,保持慢打与轻击的节奏。一旦出现卡钻首先保持冷静,不能盲动与强行提拉,以防拔断大绳造成掉钻。当钻头可以活动后,便可对钻头进行上下提拉,从而使得钻头出现一个转角,辅以吊机的配合尝试多次,于此钻头有可能提出;若无效,便可在水下借助小爆破产生振动的方法使得钻头出现松动后立即将其提出。当出现斜孔和偏孔时,可将素混凝土予以浇筑或片石回填,再将偏斜的钻头予以纠正继而向下冲孔。

4.3 塌孔

桩基进行灌注时,若泥浆的比重出现不够则护壁不可靠、孔壁受到取渣筒或钻头等撞击从而造成护壁的破坏及处理漏浆不及时等都会伴有塌孔的出现。此时可将一些块石和优质黏土混合成团进行回填,并重调比重约为1.6,调稠泥浆,利用小冲程对固壁进行冲孔,以防扩大塌孔。

4.4 断桩

当溶洞出现相互沟通,混凝土在灌注时其具体数量无法测出,在水下出现严重流失;且导管的接头处由于密封差等都会产生断桩现象。断桩是桩基施工中最严重的危害且处理难度最高,一般主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即实施灌注时每次都需备足混凝土于漏斗中;保证施工过程的细致分工与记录的及时性,完成混凝土连续灌注;混凝土在穿越溶洞的施工中基于之前的条件保证需对浇筑混凝土的速度与埋设导管的深度进行严格控制。

4.5 底板起伏不平

当岩面及溶洞的底板出现起伏不平时,切忌大冲程的盲目使用,可将黏土石块进行投入,填平孔底,再借助十字型的钻头利用小冲程缓慢冲捣多次直至穿过,之后将冲击频率和冲程逐渐增大直至一定深度桩孔的形成再进行正常的冲击。

5 结语

此特大桥岩溶地质复杂,针对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由于复杂与多变岩溶的存在,必须对岩土工程进行细致的勘察从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技术具有可行性与可靠质量。严格监控施工的全过程,切实按照操作规范加强管理,制定安全与质量保证规章,并完善应急处理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孝男.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肖雪强.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几种处理措施[J].中华建设,2008,(6).

[3]杨福军,廖麦秋.岩溶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探讨[J].广东建材,2008,(5).

[4]孙增奎,何琼.灰岩溶地区桩基处理实例[J].岩土工程技术,2007,(1).

[5]秦凤荣,范秋雁.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及异常情况的处理[J].红水河,2008,(2).

[6]何华.岩溶地区钻孔桩基础施工疑难处理措施[J].铁道建筑,2006,(9).

工作流系统中异常处理的研究 篇4

随着工作流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流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由于大规模、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增强、业务过程的动态变化以及工作流执行时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工作流在执行时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和异常。对于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系统来讲,出现异常和错误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是由于异常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流系统的运行质量。因此,工作流异常处理是工作流系统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立足于工作流管理系统对异常处理的实际需求,对工作流异常处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工作流异常处理的概念、异常的分类、常见的异常处理方法,然后通过对现有异常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与评价,展望了工作流异常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2 工作流异常的相关介绍

2.1 工作流异常的起因

产生工作流异常的原因很多,只要与工作流的执行相关的因素,都可以引起不同种类的工作流异常[1]。例如过程定义描述的不准确或不完整,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版本升级或转换,执行条件不满足,所需资源不能获得等等情况都会引发工作流的异常。这些因素涉及到硬件、软件、通讯、工作流模型、工作流系统、工作流执行者、相关应用程序、过程逻辑约束、工作流相关数据约束、时间约束以及执行算法等方面。

2.2 工作流异常的分类

工作流异常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但一般情况下将异常情况分为四类[2],即普通故障、应用故障、可预测的异常和不可预测的异常。普通故障指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时出现的故障或执行环境的故障。像体系结构分类中的基础结构异常;应用故障指的是工作流调用的应用程序出现的故障,等同于体系结构分类中的应用程序异常;不可预测异常指一个业务流程的结果与它的原始定义不匹配。简单说就是所有在工作开始前,无法预测的,可能影响工作流程的特殊情况;可预测异常:指可以预见的工作流正常流程的一些偏离情况,包括了所有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预测的、在特定条件、特定事件下就会发生的工作流程中的特殊情况。

2.3 异常处理策略

异常处理策略是能够解决某一类异常情况的异常处理方法。在工作流模型中,不同特性的活动对应着不同的异常处理措施。不同的处理策略,对异常处理带来不同的执行步骤。各种异常处理措施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策略[2]:忽略、取消、替代、补偿、重做。

1)忽略:若一个活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异常,该活动已经执行所产生的行为不影响其他活动的执行,并且该活动没有执行的部分也不影响其他活动的执行,则可以采用忽略策略,该策略主要用于工作流中无影响的活动。

2)取消:若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使得整个流程不能继续执行下去,且已执行的行为不需要进行补偿或没有办法补偿,只能采取取消整个流程的措施,该策略主要用于工作流异常的监测和恢复中的关键的活动。

3)替换:若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在某个活动执行时出现了异常,使得该活动不能继续,但存在另外一个可选的活动或另外一条执行路径,使得执行过程可以继续,就可以采用替代策略,该策略用于工作流中的可替换的活动。

4)补偿: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当执行到一个活动实例出现异常时,已执行的活动实例已经产生了一些影响,为了使得整个流程能通过其他路径继续下去或正常停止,必须对已执行的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消除,这是通过活动补偿完成的,该策略对应于工作流中的可补偿的活动。

5)重做: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当执行到一个活动实例出现异常时,可以重新执行这个活动实例,直到成功,或者规定重试次数的最大值,直到重试次数不到这个上限,工作流都可以从这个活动开始重新执行。

3 各种异常处理方法及比较

3.1 失败补偿法

该类方法的基本思想源于线性Saga方法[3]。线性Saga是Garcia-Molina和Salem提出用来解决长时间事务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放松事务的原子性使得事务可以在全部结束之前释放某些占用的资源,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对事务进行补偿。

失败补偿法的思想就是每一个任务有一个相应的补偿任务对应,这个补偿任务在语义上就是对己执行的任务产生的影响进行消除(Undo),当一个任务执行失败时,就启动执行补偿任务(通常是前面任务的逆执行),直到在过程中找到一个分支点,使整个过程能继续向前执行下去。

3.2 基于ECA(Event-Condition-Action)规则的方法

基于ECA规则的方法[4]是一个综合的方法,可以全面考虑各种异常处理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定义规则来处理异常。ECA规则法是一种解决工作流异常的模型,Event(事件)描述了一个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Condition(条件)用于验证发生的事件是否满足一定的条件,Action(动作)是对异常事件的反应动作。

工作流定义时期,定义任务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提出异常发生后解决的办法,以ECA规则的形式写入到数据库中,称之为异常事件库。每条规则描述如何处理一种指定的异常情况。工作流系统运行时,异常监视器时刻监控着异常事件库,一旦发生某个异常事件,就立即触发执行异常事件库中的“可执行规则”,从而引发一系列异常处理所需的动作。

该方法主要适合于可预测的异常,侧重于对不同异常的分类与相关知识的建立,并运用推理的方法去判定具体的异常事件,根据异常事件库中的处理策略来处理异常。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对于不同的异常不加区分,并且只提供一种后向恢复机制,实际的异常处理仍然完全依靠人工参与。

3.3 基于知识库的方法

针对系统异常,M.Klein和C.Dellarocas提出基于知识库的方法。在知识库中将异常检测、异常处理都表示成知识。在异常发生后通过知识匹配,选择合适的异常处理器来消除异常。每一个异常都有一个对应的知识库入口,其中给出了异常的名称、定义以及对预测的异常和检测到的异常的定义和相应处理方法。通过将异常分类,形成了一个树状的异常分类结构,这个异常分类树可用于知识库的搜索和异常的匹配。基于知识的异常处理方法分为三步:异常处理的准备、异常检测和异常处理[5]。

异常处理的准备:在工作流建模阶段就需要进行异常处理的准备工作。设计者预测可能的异常并为过程指定可能的异常处理器。M.Klein认为过程是一个由总过程分解到子过程一直到活动的树状结构,而处于下层结构的结点可以继承上层结构的某些特性,包括异常特性,于是工作流设计者可以根据从这些继承来的特性以及过程的结构来判断可能出现的工作流异常,如资源竞争、角色分配、时间延迟等。

异常检测:在工作流执行阶段,基于启发式分类方法检测工作流异常。在检测异常时,根据出现的异常情况从上至下遍历异常分类树,通过与当前发生的情况进行匹配找到相应的异常。

异常处理:根据检测到的异常,在知识库中匹配相应的处理器,进行异常处理。

该方法侧重于对不同异常的分类与相关知识的建立,并运用推理的方法去判定具体的异常事件,根据知识库中的处理策略来处理异常。

3.4 基于模式的方法

为了通过对ECA规则的重用来更好地支持工作流的设计,F.Casati在WIDE项目中引入了模式的方法[4],并建立了支持和管理模式的环境WERDE。设计模式是支持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开发、提高组件重用的一个有效方法,规则模式是设计面向对象数据库应用的方法,可看作是设计模式在数据库设计中的扩展,用以解决业务策略问题。WIDE中借用了设计模式和规则模式的概念和相关处理方法来管理ECA规则,实现ECA规则的重用,从而支持工作流异常处理的设计和重用。

在WIDE项目中,ECA规则又称为触发器,触发器用来对异常情况进行建模,通过ECA规则来描述异常发生的事件、异常条件和异常处理器。模式对异常处理的行为进行建模,这些行为可以被重用。模式中描述触发器以及触发器之间的关系,为工作流设计中重用以前的设计经验提供保证。模式目录分三类,内置模式、一般任务和一般面向应用的结构。内置模式描述关于基本异常情况的相关知识,它独立于所有可能应用的具体语义。一般任务用“任务”的形式描述工作流设计中经常出现的活动,这些任务的描述与它们执行时所需的信息无关。一般面向应用的结构包括一些工作流模型片段和相关的异常,用以描述在工作流应用中经常出现的情况。

3.5 基于过程原子性的方法

C.Hagen考虑了工作流过程的原子性,在过程发生异常或失败时利用恢复机制,回滚到活动执行前的状态。他把工作流系统看作是一个编程环境,用高级编程语言中的异常处理方法(如C++、JAVA、C#等)来处理工作流异常,把异常处理与正常的程序执行流程分开,以此来减少因为增加了备用路径而增加的系统复杂性,并通过提供前向恢复和补偿活动来保证过程的原子性。按照该思想,基于可补偿、可重试和关键活动(不可重试,而且一旦执行就不可补偿)的概念,分析了过程、活动块和程序的执行特性,定义了原子活动、准原子活动和非原子活动:原子活动是指具有事务语义的活动,即如果它失败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准原子活动是指在事务语义上没有原子性的活动,但是通过工作流系统的帮助可以保证其原子性,如设法消除活动的影响(此时需要回滚方法)。每个准原子活动必须定义一个相应的补偿活动。非原子活动是指关键活动,不可重试,也不能补偿。

在活动原子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过程的原子性的概念,指出只有具有原子性的过程才能够补偿,给出了相关的回滚算法,并通过定义异常处理器在过程出现异常时处理异常。在此基础上,C.Hagen还研究了在引入了备用路径以后“新过程”保持原子性的问题,指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C.Hagen给出的这种方法借鉴了编程语言中异常处理的方法,提供了研究工作流异常处理的一个新思路。

3.6 工作流进化法

这种方法通过修改原有的工作流定义,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6]。修改可分为静态修改和动态修改。前者是对原工作流的流程重新定义或改进;后者是通过Agent的学习功能,在工作流运行过程中,动态地修改工作流系统,使系统能响应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调整系统流程,保证系统运行。

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将正在运行的工作流程停下来,往往需要动态地改进工作流的局部任务,使之符合实际要求。动态修改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修改流程中的某些属性,例如循环的次数、进入某分支的条件;另一种是修改流程的结构,例如删除某些不必要的活动、调整各活动执行的顺序。

这种方法研究的难点在于获得修改方法的策略,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修改是否会影响当前运行流程、是否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和数据的一致性等。

3.7 基于事务的方法

多数工作流过程都是一个长生存期的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和异常是很正常的,在工作流系统中引入事务处理机制[2],可以保证工作流系统中的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但是仅仅满足传统事务的ACID属性的经典事务模型无法有效的支持工作流系统中的事务处理,人们在传统事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事务工作流的模型。

事务工作流可被认为是普通工作流和事务的统一,其用意就是同时支持一个应用程序的事务属性和业务流程。一般来说,一个事务工作流不必像传统的事务那样具备严格的ACID特性。一个事务工作流由多个传统的单一事务组成,其执行具有放宽的原子性,通过将活动间的中间结果向其它的工作流公开,事务工作流的分离性也相应放宽,例如在提交完成后将事务的结果设为全局性。为实现放宽的原子性,事务工作流的回滚利用了应用程序所特定的语义,在应用程序级执行补偿事务以恢复至全局状态。事务属性的放宽并不是固定的,它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因此事务工作流比事务更加灵活,只要给出组成一个事务工作流的一系列任务和其相应的协作要求,事务工作流管理系统就可依据任务的属性和过程实体关系而生成正确和可靠的规划,并执行它。

3.8 基于Agent的方法

Agent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课题,Agent具有智能性、交互性、主动性等智能特点。把Agent技术应用到工作流系统中[3],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作流中的以下几个问题:

1)工作流系统中的资源冲突问题:工作流系统和个人日程安排系统都是独立地管理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两个工作流有可能会竞争同一资源而发生冲突。利用多Agent协商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2)执行中的模式僵化问题:在工作流执行的过程中,工作流引擎被动地解释执行过程定义。对于有些特殊的业务流程,需要动态地修改工作流的执行路线。利用Agent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流执行的灵活性。

3)用户被动地处理工作项问题:在CSCW领域,我们强调用户参与协作过程的主动性。有些企业机构的管理比较严格,用户日程安排的自由度相对较小,但有些机构的管理相对宽松,用户工作安排相对比较自由。Agent可以协助用户自主地安排日程,提高用户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Agent技术主要用于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中,使系统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健壮性和更大的自由度。使用基于Agent的工作流系统,可以使人为干预减少,缩短异常处理时间,保证系统顺利自动地运行。

上述的几种工作流异常处理方法中,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失败补偿法是一种很好的异常恢复的方法,但它并没有解决异常如何分析和监测的问题。ECA规则法是一套完整的异常解决方案,包括异常的分析和监测和处理,ECA规则法适用范围最广,伸缩性也最强。该方法是基于ECA规则工作流建模方法的推广,可以对于不同的异常提供了不同的灵活处理方法,但未考虑异常传播、工作流活动的事务特征和组织层次协调等问题。在ECA规则法基础之上又有基于知识库和基于模式的处理方法。知识库法要求建立一套异常知识库,通过知识库能够比较精确的定位异常。该方法实现的难度也较大,而且虽然涉及到各种处理方法但目前所能够处理的异常情况不完整,只是针对部分异常,如对于不可预测异常,则无法处理。基于过程原子性的方法,从传统的DBMS借鉴了事务的思想,为工作流异常处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工作流进化法侧重于对工作流系统的改进,以解决新出现的异常情况。但这种方法研究的难点在于获得修改方法的策略,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修改是否会影响当前运行流程、是否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保证系统的正确性和数据的一致性等。基于事务的方法侧重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未深入研究异常的分类,捕获和分析。基于Agent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将Agent技术用于工作流系统中可以使系统更灵活、更稳定。但该方法实现难度比较大,也比较繁琐。

4 结束语

随着工作流系统中的异常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日益深入,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同时,由于工作流系统本身的种类繁多,系统运行环境多样,异常发生的原因也各不同,因此,研究异常处理的方向也很多。

现有的异常处理方面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成果比较少,因此,将来的异常处理的研究方向必定是理论与应用并举,一方面研究更好的异常处理方法或改进现有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系统中去,用实际应用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找出理论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可以预见工作流异常处理的研究将会集中在异常状态与其他状态的转换关系,异常处理时工作流相关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和数据保护问题,工作流异常引擎等方面展开。

摘要:工作流技术在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和企业应用集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工作流的流程运行时间跨度一般较大,在流程运行期间可能会出现多种异常情况。文章对工作流异常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介绍了工作流异常概念、起因、分类以及常见的异常处理策略。然后详细介绍了常见的工作流异常处理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劣。最后展望了工作流异常处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异常,异常处理

参考文献

[1]孙瑞志,史美林.工作流异常处理的形式描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40(3):393-397.

[2]朱锦泉,苑森淼.基于事务的工作流异常处理模型及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2003,33(3):46-50.

[3]陈善国,高济.一种基于Agent的工作流模型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00,27(4):90-91.

[4]丁正国,许炜,李冰.工作流异常处理技术和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3(11):22-25.

[5]田静.工作流异常处理方法与实现[D].南京:东南大学,2006.

工作流异常 篇5

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并参照全国的AEFI监测方法,结合我乡的2013年免疫规划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顺利完成了本我乡免疫规划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任务、指标,其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

1-12月份共发现疑似异常反应一般反应11例,我接种门诊每次发现后,有计划免疫人员及医生组成的疑似异常反应处置领导组成员对发生一般反应的儿童进行对症处置。

二、疑似异常反应上报及处理

乡卫生院每月上报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疑似异常反应月报表,把发生反应儿童信息、疫苗名称、疫苗批号及时上报免疫规划科,我接种门诊还对发生的一般反应做出初步评估,对接种程序及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怎么处理进行讲解。

四、存在问题

还存在着发现疑似异常反应不及时,缺乏方面的学习。

总之,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发展,使用疫苗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大幅度下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AEFI)监测工作重要。本我乡的免疫规划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方面正逐步走向规范化,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找出差距,缩短距离,尽快完善我乡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管理工作。

春季小心“精神异常” 篇6

多变天气影响心理

自杀、酗酒、吵架……一到春季,人们便发现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频频出现类似事件。这是因为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一些本来并不起眼的小事,赶上这个季节便会诱发情绪中的不稳定因素。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博士认为,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精神分裂症等多种重型精神病;而春季连绵的阴雨天气则是抑郁症高发的外部因素。即便对于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群,春天如孩儿脸般多变的气候也会使人们情绪波动加快、容易烦躁不安。

据统计,有30%的人对天气的变化有感觉,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疲倦、健忘、眼冒金星、情绪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惧、冒汗、寒战、没有食欲、易激动等,有时甚至连陈年的手术刀疤也会发痛。因此,有研究精神病的学者把这样的“气象病”看作是现代社会一种独特的文明病。

应对措施:春天容易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是正常的反应,只要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就能平稳度过。

性格内向易致抑郁

在春季的各类精神疾病中,抑郁症较为常见。心理学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说来,性格比较内向、不合群、不爱说话、独往独来、孤僻的人比较容易患抑郁症,他(她)们平日里比较沉默寡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与此同时,这些人性格软弱、多愁善感、对自身的健康过分关注,当遇到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如工作压力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患有躯体疾病等因素时易出现担心、焦虑、无助,加上春季这样特殊的气候,难免发生抑郁苦闷悲观情绪。

但是,性格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一些临时突发的事件也可能导致性格开朗的人处于抑郁状态。处在抑郁状态的人很少主动找别人倾诉,很多因素限制了他们。周围的人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出现在他们身上的抑郁症症状,他们的某些行为是有共同点的。

应对措施:引导患者谈出致病因素,同时与家属共同鼓励患者正确认识,去应付所遇到的心理危机。患者本人应尽力改变自己的性格,多与人交流。

药物和心理疏导双管齐下

抑郁症的产生都有一些情绪上的原因,如工作压力过大、竞争失利、遇到亲人去世等。面对这些心理因素,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进行积极应对,是预防抑郁情绪及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心理医学专家指出,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建议还要积极地去看心理治疗师,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解决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问题。

工作流异常 篇7

1辆2003款宝马530i轿车, 底盘型号为E60, 发动机型号为M54, 行驶里程21万km。据车主反映, 车载娱乐系统工作时显示器有时会突然出现几秒钟无图像, 但并不是黑屏, 其操作控制器和主菜单按钮也反应迟钝。

二、故障现象验证

接车后, 首先连接宝马原厂专用诊断仪GT1进行自诊断。选择5系E60/E61底盘车型, 点击“快速测试”键, 对全车电控系统进行扫描, 测试完成后, 查看诊断结果, 发现没有故障码。这时候就觉得奇怪, 怎么会没有故障码记录呢?难道是车主反映的故障不确切, 于是决定对故障现象重新进行验证。

操作变速杆旁边的控制器和主菜单按钮, 车载显示器都能正常显示图像, 没有车主所讲的车载娱乐系统工作异常的现象, 问题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当对CD机进行操作时, 故障现象终于出现了, 播放的音乐断断续续, 车载显示器突然一下就没了图像, 并持续了几秒钟。控制器或主菜单按钮反应明显变慢, 要等1~2分钟才有反应。于是再次使用GT1进行检测, 此时发现无法进入通信连接。

于是首先对E60车载娱乐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三、E60车载娱乐系统介绍

1. E60车载娱乐系统的组成

E60车载娱乐系统主要由娱乐系统控制器、主菜单按钮、MOST多媒体传输系统和中央信息显示器 (CID) 组成。娱乐数据在控制单元间进行交换, 音频、视频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到K-CAN系统中央信息显示器显示图像。

控制器和中央信息显示器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2. E60车载娱乐系统的功能

E60车载娱乐系统通过操作娱乐系统控制器或主菜单按钮实现通信、导航、娱乐、空调和设置等主要功能。

其操作及实现功能如表1所示。

3. E60 MOST总线

MOST全称是多媒体传输系统 (Media Oriented System Transport) , 他是专为在车辆中使用而开发的一种多媒体应用通信技术, E60的音频/通信网络的数字联网是通过MOST网络多媒体传输系统实现。

MOST总线利用光信号传输数据, 如图3所示。

由图3所知, MOST网络通过环形结构实现控制单元间的数据交换, 信号传输是通过光缆技术实现的。

MOST网络主要控制单元的含义如表2所示。

(1) 多媒体网络的数据传输原理

多媒体网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他不像CAN总线和I-Bus仪表总线那样只传输控制数据和传感器数据, 除此之外, 一个多媒体网络还能传输数字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以及其他数据, 其传输原理如图4所示。

(2) MOST总线的数据传输

MOST目前提供的带宽为22.5MBit/s, 为了满足数据传输的各种不同要求, 每一个MOST信息分为3部分, 如图5所示, 即控制数据、异步数据 (如导航系统箭头指示) 和同步数据 (如音频信号电视信号视频信号) 。

通道的带宽为700 KBit/s, 相当于每秒钟约2700条信息, 总共有60Bytes可用于传输同步或异步数据, 这个限度是可变的, 例如:20 Bytes同步数据和40 Bytes异步数据。

(3) 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的连接

在MOST网络的每一个控制单元内, 均装有一个光信号发射器和一个光信号接收器, 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低休眠电流特性使其能够通过MOST总线由光信号唤醒。MOST环形总线的结构为2个控制单元之间以光学方式点对点连接, 如图6所示。

每个控制单元都有一个网络接口Network Interface, 该网络接口由一个光电转换器LWL接收器、一个光电转换器LWL发射器和一个MOST信号转发器 (光信号LWL接收器/发射器和电信号网络驱动器之间的接口) 等部件组成。

四、故障诊断与排除

1. 故障原因分析

根据E60车载网络和MOST总线的工作原理分析, 在MOST总线环形结构中, 光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单向传输, 只有当MOST环形结构封闭并且功能良好时, 信息才可以在环内传递。如果MOST环出现损坏, 那么只能与多功能音频系统控制器 (或Car Communication Computer) 进行通信。这是因为控制单元直接连接在数据总线K-CAN上, 为了连接MOST总线, 在每个MOST控制单元中有一个由发射组件 (发射器) 和接收组件 (接收器) 组成的单元。因此只有在MOST环形结构正常且MOST总线上所有用户都正常的情况下, 光信号才能正常传输。于是不难判断产生本故障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光缆因过分弯折而损坏或光缆插头没有插好;

(2) MOST总线环形结构中某一控制单元中的信号转发器损坏;

(3) MOST总线环形结构中某一控制单元无电压。

2. 故障排除

本人凭借以往的维修经验和环形结构数据传输的特点,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 由外及里的检查原则, 对MOST环形网络进行检查。

(1) 检查光缆无弯折, 表面无破损, 插头无松动;

(2) 连接SSS-OPS编程器, 措施报告显示:TEL, VM, CCC控制单元无应答, 无法进行编程, 同时出现车主所反映的故障现象。是不是MOST系统中环形光纤结构的哪个控制单元有故障导致数据传输错误而使系统有时失灵, 无法正常工作。

(3) 进行MOST系统中环形光纤结构的光纤传输检测, 用OPS编程器中的MOST光纤接头一个一个地跨接系统中的控制单元, 同时去操作控制器和主菜单试用各个功能。当跨接到车载电话TEL控制单元时, CD机能播放音乐、收音机能够收听, 中央信息显示器也能正常显示图像, 各项功能都很正常。重新连接SSS-OPS编程器, 措施报告也没有显示无应答的控制单元, 可以正常编程。由此可以判定, 故障就是由车载电话TEL控制单元故障所引起的, 于是更换了TEL控制单元, 重新进行编程设码, 问题解决, 故障彻底排除。

五、维修总结

工作流异常 篇8

作为采集系统建设的终极考核指标, 台区线损可正确计算率涉及配电、电费与营业、采集与计量等多个部门, 涵盖了包括采集数据完整率 (包括配变终端、低压采集设备) 、准确性 (包括配变终端体现出来的缺相失压等) 、采集覆盖率等多项基础指标。要想管理好台区线损必须先做好基础数据分析, 涉及的部门应积极沟通协作。

1 基本公式

台区线损计算准确率=线损正常的全覆盖台区覆盖的低压用户总数/已采集覆盖的低压用户总数×100% (本文判定线损率在0-10%属正常线损台区) 。其中已采集覆盖的低压用户总数指上月月末已基本覆盖和全覆盖台区的用户总数。

2 主要影响因素

2.1 台区与用户对应关系不正确。

2.2 配变终端问题。包括终端本身未投运或故障、接线错误、终端存在计量误差。

2.3 CT问题。包括CT计量误差、CT实际变比与系统不一致。

2.4 采集覆盖和用户电量采集问题。包括该台区下用户未全覆盖采集设备、采集成功率较低或采集错误。

3 分析与操作步骤

在台区线损准确率不乐观的情况下, 从线损不合格台区入手, 优先分析用户数较多的台区。

3.1 台区的拆分工作

按上级部门要求, 由生产部门提供公变资料, 对合并台区进行以环网为单元的拆分。

3.2 台区与用户对应关系匹对工作

对于台区与用户对应关系不正确情况, 请普查人员提供现场排查数据。由于不能保证排查数据的准确性, 需进行模拟计算。如果结果在合格范围内, 则即可根据此排查数据进行用户的迁移;如果结果不合格, 将错误数据反馈给普查人员, 要求复查直到准确为止。

注:如果不能保证台区关口计量装置是正常运行的, 则不能用模拟计算来进行验证。可结合营销系统数据, 从用户地址、抄表段、抄表顺序等信息来判别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判别很困难, 可考虑先将排查数据进机, 待计量问题处理好后再做分析。

3.3 具体分析工作

对应关系调整好后对线损仍不合格的台区进行分析, 主要有两种情况:线损超大和线损为负。

3.3.1 线损超大

首先可判断是用户侧电量少了。原因大概可从四个方面分析:

(1) CT实际倍率小于系统倍率。

解决办法:通过走流程更改过来。

(2) 终端上反应的电压与现场实际电压不一致 (接线错误) 。

解决办法:去现场检查修复。

(3) 某些用户电量缺失或突变。

解决办法:列出异常清单, 请运维人员分析处理。

(4) 导入的对应关系数据不准确。

解决办法:反馈给普查单位, 要求复查。

3.3.2 线损为负

首先可判断是终端电量多了。原因大概可从四个方面分析:

(1) 终端数据缺失或异常。分析方法是:在主站对终端每相正、反相有功电量进行招测, 观察负荷数据、抄表数据、报文是否有异常。

解决办法:在主站内对终端数据区复位并对终端任务重新下放。若主站不能解决则去现场修复处理。

(2) CT实际倍率大于系统倍率。

解决办法:通过走流程更改过来。

(3) 存在用户电量突变情况。

解决办法:列出异常清单, 请运维人员分析处理。

(4) 导入的对应关系数据不准确。

解决办法:反馈给普查单位, 要求复查。

线损分析工作主要按以上方法进行, 但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因素会影响线损, 比如终端时钟存在偏差、抄表不同期、存在窃电现象等, 需要细心耐心的去查找原因。

4 工作建议

由于线损工作的繁杂性, 非常需要建立一个责任清晰化、过程流程化、目标明确化、考核公平化的工作机制, 形成一套闭环监督的管理模式, 保证线损的良性循环状态。其中考核公平化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机制, 只有营销和生产同时实行公平考核制度, 线损工作才能正常有效率的开展下去。以下是各部门的工作责任点:

4.1 计量部

4.1.1积极开展采集建设工作, 特别是针对影响线损的大电量用户要优先考虑采集器的补装、调试工作。加强用电信息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的考核力度, 避免因覆盖问题影响线损的情况发生。努力保证采集的覆盖率与完整率。

4.1.2落实用户表计与采集终端同步安装工作。同步安装工作不仅对线损还对供电优质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比如银行用户, 若表计与采集终端未同步安装, 一是大电量缺失很可能造成所供台区线损超大, 二是对用户进行停电补装终端, 势必给用户带来不小的经济与责任损失。

4.1.3尽量缩短批量轮换流程时限, 跟踪好流程的进度情况, 以避免因轮换影响数据采集而产生的线损超大问题。

4.2 营业与电费部

4.2.1 报装管理

要合理确定供电方案, 认真审查用户的变压器容量、台数、电压等级、电源、计量方式, 按规程配置计量变比和计量精度。对新装用户必需放入正确的台区下。

4.2.2 积极配合

应积极配合计量部处理无电、门闭、销户等问题。

4.2.3 流程问题

尽量缩短流程时限, 跟踪好流程的进度情况。

4.3 配电工区

4.3.1配电工区应尽快落实无信号、信号弱导致采集数据缺失的公变终端问题, 通过与运营商协商、加装信号放大器等方式处理解决。

4.3.2及时将公变台区新建、更名、拆除信息以送电单或工作联系单方式传递至客户中心计量部, 由计量部负责营销系统内公变台区的维护。同时对于增容布点、涉及用户台区调整的线路割接, 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将涉及的用户对应关系变更信息告知客户中心。

4.3.3请配电工区加强对公变终端的运维工作, 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性、可用性。对于营销提出的公变终端数据异常, 请配电工区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反馈情况, 如涉及公变柜内问题需停电处理, 建议能尽快安排。

4.4 营销部

4.4.1 搭建好各部间的沟通桥梁, 使工作能做到无缝衔接。

4.4.2 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出现问题出面解决。

4.4.3 对下属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积极提供技术支撑。

总之, 线损工作涉及的部门、岗位、人员很多, 要做好这项工作, 就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执行、有配合、有考核, 缺一不可。

摘要:线损率是国家衡量和考核供电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指标。作为能够综合反映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线损率越来越引起电网经营企业的重视。本文从引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台区线损异常的各因素出发, 结合系统与现场实际分析出各因素的形成原因,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针对台区线损分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对涉及的部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台区线损,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蒋仲俊.浅议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J], 神州, 2012年05期.

[2]刘滕美子.谈如何进行线损管理[J], 华章, 2009年17期.

[3]吴鹏.配电台区低压线损的组成及降损措施[J], 东北电力技术, 2007年08期.

[4]李焕勤.浅析农村电网的降损措施[J], 装表制造, 2010年04期.

[5]肖卫玲.浅谈供电公司线损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01期.

工作流异常 篇9

1. 充电电路工作原理

该装载机充电电路如图1所示。发电机“D+”端分别与小时计的计时信号“C”端和充电指示继电器的吸合回路“86”端连接。

将启动开关转到接通挡“ON”后,装载机及充电电路通电,但发动机未运转,发电机不发电。“D+”端无电压输出,小时计不计时,充电指示继电器“86”端无电,其电磁铁无吸力,充电指示灯与充电指示继电器中的常闭开关(30、87a)构成闭合回路,充电指示灯点亮。

将启动开关转到启动挡“START”,发动机启动,发电机运转发电。发电机“B+”端发出电压,给装载机负载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D+”端电压与“B+”端电压相等,小时计开始计时,充电指示继电器吸合,常闭开关(30、87a)断开,充电指示灯熄灭。

2. 故障排查

首先,启动发动机,检查发现“D+”端没有输出电压,这说明发电机低速时不发电。

其次,加大油门,将发动机转速升高,此时小时表计时,充电指示灯熄灭,这说明发电机高速时发电。

再次,分析发动机低速不发电、高速发电现象,初步判断发电机存在故障。

然后,更换新发电机后试机,故障现象依旧,由此判断发电机内部线路出现问题。

最后,仔细研究发电机内部电路及参数后,发现在启动前需给发电机“D+”端提供15~125mA预励磁电流,发电机“D+”端才能有电压输出。

发电机及内部电路如图2所示,发电机励磁发电后转为自励磁,此时“D+”端有大于24V的电压输出。原电路(图1)的接线方式中,发电机“D+”端只作为信号输出端使用,没有线路为发电机提供启动前的预励磁电流,故怠速状态下发电机无法正常发电。

咨询发电机生产厂家得知,该发电机内部线路设计有自励磁功能,可以通过发电机转子的剩磁在发电机高转速时使磁场信号足够强,来唤醒调节器使发电机开始发电。但是发电机的自励磁功能属于辅助功能,厂家建议不要经常使用。

3. 改进方法

为了给发电机提供预励磁电流,我们决定对发电机充电电路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电路如图3所示。

取消充电指示继电器,将发电机“D+”端直接与充电指示灯连接,在蓄电池正极与“D+”端之间串联1个功率为2W、阻值为350Ω的负载电阻。

将启动开关转到接通挡“ON”后,发电机“D+”端无电压输出,可看做近似接地。小时计不计时,充电指示灯点亮。充电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其导通工作电流很小,不会对其他电器造成影响。负载电阻为发电机提供80mA预励磁电流。

发动机启动后怠速时,发电机开始发电,“D+”端电压等于“B+”端电压,小时计开始计时。充电指示灯两端均为24V电压,充电指示灯由此熄灭。

工作流异常 篇10

关键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规范化

1 深圳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工作的现状

1.1 机构与职能

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1] (以下简称《办法》) 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以来, 深圳市及其所辖8个区中的7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能按照《办法》第11条的规定, 成立相应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负责辖区范围内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调查诊断专家组的组成也符合《办法》中规定的“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药学等专家组成”的要求。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相关医疗机构都非常关注、支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 市及7个区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已经相继开展工作, 且日趋正常化、规范化。坪山新区因为成立较晚,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也在积极筹办中, 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的职能暂由市里履行。

1.2 标准与经费

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 (以下简称《条例》) 第46条规定“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 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因接种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 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 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时至今日, 《条例》施行已经5年有余, 但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尚在制定中。关于补偿费用的来源, 虽然《条例》有明确规定, 但广东省卫生厅在其下发的文件中规定, 省里负责非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各自市级财政解决, 广州市更是下放到区级财政解决, 可能是考虑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缘故。深圳市在每年的免疫规划项目经费中安排50~100万元, 专门用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到目前为止, 运转正常, 尚未出现经费短缺的问题。

1.3 惯例与个案

《条例》施行以前, 深圳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均按照卫生部1980年1月22日发布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进行, 即报销全部的医疗费用。又鉴于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尚在制定中, 对经过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为异常反应, 或者经过市医学会鉴定为异常反应者, 仍然按照前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报销全部的医疗费用, 一直沿袭下来, 形成惯例。且广东省卫生厅在2006年9月5日粤卫函[2006]639号文件《关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鉴定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明确答复:“在国家和省具体办法出台前, 我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补偿工作, 仍按照卫生部1980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成立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的通知》 (粤卫[2002]3号) 的规定执行”。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亦会采取特殊办法处理。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规规定的程序没有完全落实

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3章“申请与受理”中第10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 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11条中还明确规定“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后, 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 交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现实的情况是, 深圳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 不是“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而是习惯性地第一时间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严重者或者比较麻烦者, 同时还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又因为没有第一时间向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故对“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 全部不是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交由”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 或者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交由”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 而是全部由区或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出决定, 直接“交由”区或者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

2.2 法规规定的职责与人员配置不相匹配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在《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2010年6月3日印发执行) 中明确规定:“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AEFI报告后, 根据报告内容, 核实AEFI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和人数、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情况, 完善相关资料, 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经核实为需要报告的AEFI, 应进行个案调查”。深圳市2008年报告AEFI个案149例, 2009年报告AEFI个案658例, 2010年报告AEFI个案773例, 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 必将呈现上升的趋势。以每个个案从现场调查到完成调查报告需要2个工作人日计算, 则其工作量是庞大的。以目前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现有人力资源, 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巨大量的工作任务的。因此, 大多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将现场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的任务全部、或者相当大的一部分下放给街道防保所去完成。没有街道防保所的, 就将其直接下放给发生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去完成。

2.3 部分工作人员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理念与做法不够理性

例如:调查诊断不及时;调查诊断书不能及时送达, 或者送达时签收手续不完备;借支医疗费用以现金支出, 且借支用于医疗费的现金远远超过医疗费的实际发生费用;探视慰问金过高、表态比较随意等, 均给后续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还有如按照现有政策补偿到位, 或者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并履行完毕, 可还是不断地上访, 就是不去法院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待“医闹”, 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耐心, 缺乏方法, 缺乏手段, 一味地希望快速解决, 最好一下子解决, 殊不知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正常现象。

3 对策

3.1 遵法守规, 按规则办事

(1) 树立法律、规章至上的理念。有法律明文规定的, 依法律;没有法律明文规定, 但有规章、文件可循的, 依规章、文件;法律、规章、文件都没有明文规定的, 才具有自由裁量权。使用这个自由裁量权, 要慎之又慎, 因为一旦开了口子, 后面就难以收拾。 (2) 规矩一旦定下来了, 无论是何人、何单位, 都要坚决执行, 包括程序、过程、结果等。在规则范围内不能搞例外, 例外的只能在规则范围外解决。 (3) 在卫生系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要积极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纠纷纳入司法体系解决, 鼓励当事人诉诸第三方解决, 比如按照仲裁裁定、法院判决结果执行等。依据仲裁裁定、法院判决的结果执行, 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都是认账的, 会省去不少的烦扰与担忧。

3.2 适当增加人力资源投入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法规规定的工作任务完不成。把工作任务下放给下级去完成, 只能是权宜之计。何况还容易出现拖慢进度、质量下降、传递中差错等消极影响。 (2) 由现阶段传染病疫情形势所决定。当传染病发病率很高或者比较高的时候, 传染病控制是最重要的;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或者很低的时候, 则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免疫预防就愈加显得重要而突出了。 (3) 与可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增加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初四苗预防六病到现在已经是20余种苗预防20余种病了。2010年深圳市共接种各种人用疫苗近700万剂次。预防接种总量如此之大, 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数量必然也大, 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4) 社会成长与进步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了, 社会进步了, 尤其是科技信息的发展、公民素质的提高、维权意识的觉醒, 还有山西疫苗事件等负面案例作背景等, 在可预见的若干年内,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量及其纠纷均将上升。

3.3 努力实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规范化

培养敏感,关注异常 篇11

首先讲讲“培养敏感”。

敏感是什么?我们讲的敏感,指的是文学艺术欣赏的敏感,它是欣赏者对文学作品灵性闪烁的纠结点的敏锐捕捉,是欣赏者体验发现之乐、共鸣之乐的基础。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例1】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本诗题为“秋思”,则必为思乡怀人之作——这是敏感之一;一二句写“见秋风”而“欲作家书”,又因想说之事太多,“意万重”而举笔不定,这为三句的“恐”伏笔——此乃敏感之二;“说不尽”怎么办?捎信人临行之前,再一次打开信封,再把还想说的话补上去,可见确实是思乡心切,心意万重,这一细节写尽了羁旅他乡的游子深厚而浓重的乡思——这是敏感之三。作者捕捉到这个寻常但又极富情味的细节,生动地印证了王安石对张籍诗歌风格的评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04年全国高考题即以此命题,考生如具备对叙事抒情诗歌的“细节”的敏感,则此题的鉴赏可以顺利破解。

【例2】

2004年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的文本是石评梅的《痛哭和珍》。其中第2小题是:

作者在痛苦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该文写到作者自己的文字有两次,一是:

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另一是: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那里。

这里,我们所谓的敏感,就是,在散文艺术中,尤其是写人的作品中,人物的刻画必有主次之分。为了更突出主要人物或内在精神的主要方面,作者往往采用对比衬托或侧面烘托的手法。在本文中,写“我”的胆怯、渺小,必然就是为了衬托刘和珍的伟大与勇敢。如考生对“对比衬托”的手法十分敏感,则此题也可顺利破解。

那么,这种敏感如何培养呢?

首先,重视感性经验的积累。因为,丰富的感性的经验,是培养敏感乃至灵感的第一要件。任何缺乏感性积累的艺术敏感都是不存在的。必须大力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充分积累阅读经验,做到真正的“厚积”。

其次,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新理念流行的今天,人们往往对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十分青睐,而对过去提倡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十分忌讳。例如,对汉语语法知识,对作家作品常识,对文章学知识,对音形义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帮助我们顺利地展开文学作品的鉴赏,进而培养文学鉴赏的敏感,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真正以“课文为例子”,从课文的学习中认识文学创作的规律,获取鉴赏的方法,即所谓“得法于课内”。这也是使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作品的阅读和鉴赏的重要途径。

“关注异常”是可以提高到文学艺术审美的高度的一个概念。它是“培养敏感”的升华,是“培养敏感”的上位概念。从数量丰富的各种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异常”必然是作家、诗人追求的表达载体,人物言行神态、环境描写、情节发展、情景关系等方面,尤其是细节方面的异常,往往隐藏着作者的深刻用意,也往往因此释放出更为耀眼的艺术魅力。托尔斯泰在《什么是艺术》中论述决定艺术感染力大小的三个条件时,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所传达的感情有多大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就是我们所说的异常。试看以下例子。

【例3】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变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鲁迅《药》

这里是小说开篇对华老栓向华大妈拿钱的一段描写。华大妈取自己放的钱,却要“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华老栓接过钱,是“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这就是一个异常的举动了。这个异常的举动,恰恰说明这袋钱是救命钱,而且对于他们贫穷的生活来说,得之不易,要放得特别秘密;拿到钱,装进衣袋,还必须按两下,才稳妥放心。

【例4】

……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

——曹禺《雷雨》

在这一段对话中,我们看到,鲁侍萍在讲述自己的悲惨故事时,语气十分的平静,好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这就是异常。这个异常说明,痛苦的经历越是埋藏得深,其强度就越大,平静的外在恰恰深藏着极不平静的内心波澜。于是,这个人物刚毅、坚韧的品质就在这种平静中印入了读者的心中。

【例5】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了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朱湘《书》

这段文字是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现代文阅读题采用的散文文本的开头部分。它有何异常呢?首先,它与一般以“书”或“读书”为题的文章的开头不同,它的切入点是书的外形;其次,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这个比喻句别有韵味,耐人寻味。第一个异常说明,本文的主旨不在探讨读书的心得,而是另有意味——即书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二个异常,把书比作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说明了书,尤其是古书、旧书经历岁月的淘洗和磨难保存至今实在来之不易,实在值得我们备加珍惜。

【例6】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抒情有何异常之处?我们仔细揣摩,就可发现,明月朗照,夜已三更,可是女诗人却“夜久无眠”,只是“频剪烛花”。深夜难眠,就是异常(行为异常)。再进一步推断,为何无眠?必有心事。是何心事?透露玄机的就是那一个“凉”字。“秋”,乃是装满离愁别绪的季节,秋夜风凉,衬出心境之孤寂。因此,此诗虽不着一“愁”字,却是愁绪满怀。

从以上四例可见,“异常”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穴”,把握“异常”,也就把握住了鉴赏的法门。在把握异常的基础上,进而结合相关的语境和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则涵咏文学语言的美妙,体味文学作品的深刻,达到文学鉴赏的“妙悟”,则是指日可待的了。

当然,由于文学艺术鉴赏本身的多向性、丰富性,艺术异常的把握也并不是僵化的、唯一的,对艺术异常的把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的。但是,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我们有必要在培养艺术敏感的基础上,强化对异常的敏感,从而打通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的阻隔,建立起文学鉴赏的路径,为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工作流异常 篇12

1 故障现象

正常的临界操作培训过程中,中子计数装置的状态体现如下:

1)因未带功率运行,中子脉冲本底较低造成的中子计数涨幅很小。但分阶段提棒引入反应性较大时,完全可以根据两台计数装置数据进行临界外推。

2)次临界度较浅时,分阶段将3SB/6SB由0提至临界棒位时,中子计数涨幅满足外推曲线规律。(2013年12月18日临界操作培训临界外推数据见附表1)

此次培训过程中,计数装置的状态异常。在临界操作培训过程中,外推无法利用两台计数装置数据进行,主要是靠已知临界棒位,在已知次临界深度的情况下,进行1/2或1/3计算逐步达临界。(详见附表1 2014年3月18日临界操作培训)

2 工作原理

中子计数装置主要包括5个NIM插件:前级单元、处理单元、输出单元、高压单元和低压单元。

3 故障排查

针对目前某研究堆临界外推的现象,专业组人员对控制保护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将此次故障排查的重点集中在仪器本身,包括两台中子计数仪器、两套裂变电离室及传输信号电缆上。为了排除故障,本次检修工作主要从二次仪表和一次仪表两个方面进行。

3.1 二次仪表排查

为了检查和确认二次仪表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专业人员首先对仪器进行了自检(计数通道检查,周期检验),仪器各项功能正常。其次针对中子计数涨幅不明显的现象主要检查了前级单元和处理单元。在此次故障现象之前,阈值通常为5V左右,且完全满足临界外推的要求。此次故障现象出现后,专业人员结合运行人员次中子脉冲本底较低的分析,将阈值调至4.2V和4.0V,中子计数率变高,运行人员重复分阶段提棒,故障现象无变化。此次故障现象发生后,两台仪器的处理单元显示数据的波动性基本相似,排除处理单元故障。使用检测仪表检测高压单元电压和低压单元电压,数值均正常,且电压均稳定。

3.2 一次仪表排查

经过前期对一次仪表、二次仪表的故障排查,发现二次仪表本身工作正常,无故障,而一次仪表(即裂变电离室)故障可能性高,其可能原因是电离室已超过使用寿期,导致性能下降引起的。经过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确定了两个方案。第一方案主要内容为:在堆芯放入一枚中子源,人为提高堆芯中子脉冲本底,且暂不更换裂变电离室。第二方案为更换裂变电离室,完全匹配的电离室采购周期较长,考虑采用其他型号电离室暂时代替,但其中子信号计数率可以满足某研究堆计数要求。

实验结果如下:除了计数明显变大,其涨幅与核电培训异常现象一致,一方面由于反应堆长期不运行,堆内中子计数本底本身较低,加入的中子源强度为107量级,量级较低不足以对实验数据带来较大变化,另一方面,裂变电离室性能本身已经下降,其灵敏度不够,导致涨幅不明显。(详见附表1 2014.3.21实验数据)

更换两套裂变电离室后,验证结果如下:中子计数率涨幅基本满足临界实验的要求,但是,还存在稳定性差、波动幅度大等问题。更换电离室解决了原电离室性能下降的问题,但仪器本身还存在其它干扰的问题。导致外推结果不理想。附表四和附表五为裂变电离室检修完毕后临界外推的数据。

4 解决故障

经过对设备本身、仪器连接线的故障排查均未发现异常,更换探测器后中子计数装置的计数涨幅基本满足临界实验的要求,但是,还存在稳定性差、波动幅度大等问题。更换电离室解决了原电离室性能下降的问题,但仪器所受干扰仍然存在。

根据分析,此次现象确实表明低压电源对该装置的计数影响明显,经检查,保护柜A柜和B柜共有4块低压电源,棒控柜A柜和B柜共有4块低压电源,其型号均为4NIC-Q系列朝阳电源,且其外形为黑匣子,无法检修。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处理,将外电220V交流电源转变为±15V和+24V三种直流电源。低压电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脉冲信号或开关量处理信号,并会产生大量热量影响该装置。

处理方案:正常情况下,低压电源性能正常时,对装置计数无影响,出现此次现象后,专业人员将保护柜四块低压电源进行了排查,发现有两块低压电源性能降低,更换电源后,计数装置的计数率在不提棒状态下计数为个位计数,现象正常。在一周的现象观察后,此次中子计数装置异常排查工作告一段落。在后期的临界实验中,两台计数装置表现良好,临界实验顺利进行,至此,外部干扰对周期的影响得到了解决。

5 结论

此次中子计数装置异常状态的检修分别解决了电离室超过使用寿期性能下降的问题、主控室其它仪器仪表对装置的干扰问题,彻底解决了临界实验和开堆过程中两台装置计数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为反应堆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增良,刘国亭.电气工程CAD[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海事信息化下一篇:钢结构工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