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水平

2024-09-21

执业水平(共3篇)

执业水平 篇1

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美国国外护校毕业生国际委员会 (CGFNS) 合作开展的国际护士执业水平 (1SPN) 考试项目, 于2008年12月17日在卫生部正式签约启动。

据介绍, ISPN考试的对象为取得中国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 考试使用语言为英语, 试题是以临床实际工作为背景的客观性选择题。CGFNS提供考试资料和成绩评定。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报名, 组织考试和合格证明发放工作。考试合格者可获得两份证书:英文证书由CGFNS签发, 证明其成功通过此项考试, 以后在申请CGFNS各项认定、签证评估服务时, 无需再次参加CGFNS考试;另一份是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CGFNS共同签发的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证书, 证明其掌握的护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水准, 作为国内护理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据介绍, 我国引进ISPN考试, 旨在为国内护理执业水平引入先进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思想, 让国内护理教育者更了解目前国际护理教育体系, 概念和方法, 进一步提升国内护理教育和实践水平, 使国内的医疗机构可以按照国际标准选拔优秀的护理人才。

执业水平 篇2

关键词:会计继续教育,会计专业人员特点,会计人员主体素质

一、会计继续教育与会计人员从业的关系

会计人员作为负有特殊职责的从业人员, 新《会计法》中明确规定,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作为《会计法》重要配套规章之一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指出, 对会计人员资格证书实行定期年检制度;对于持证人员无故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或不符合其他规定条件的不予通过年检;持证人员未参加或未通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年检的, 其持有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对于任用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人员或者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注册登记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单位, 由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依据《会计法》第42条的规定处理。以上内容表明, 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已进入法制化阶段,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会计从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会计工作的质量。

二、会计专业人员特点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表现出的特点, 传统观点与现代观点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 传统观点

人们传统上认为会计人员固执呆板、保守、精于计算、缺乏灵活性。这可能与会计准则中某些原则对于会计人员的观念与行为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有关,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会计人员的认知与中国人非常类似, 在霍兰德的职业个性与工作环境匹配理论中, 对会计人员个性有如此的描写:顺从、高效、实际、缺乏想像力与缺乏灵活性。总之, 优点与缺点集于一身。

(二) 现代观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竞争。对人才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对人才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专才, 而且是通才, 要一专多能;不仅能做好企业账目。及时提供各类报表, 而且能为企业筹资、融资出谋划策。为企业高层提供专业化建议。因此, 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但对自己的专业要非常熟悉, 而且还应具备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与社会经济、金融改策的变化动向等。

三、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 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时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

加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关键环节, 是在培训中应全面实行层次划分, 具体包括:对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考核方法进行层次划分, 实施从不同层面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

(一) 培训人员的层次划分

培训人员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会计人员职务和所在行业 (或系统) 的分层次。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其中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 会计师为中级职务, 助理会计师为初级职务。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建议会计继续教育应严格执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三个级次的划分, 并按照行业 (或系统) 组织培训, 以便理论联系实际, 使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通过继续教育都能有所提高, 以达到会计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 培训内容的层次划分

培训内容层次划分包括培训内容的横向和纵向分层次。培训内容的横向分层次是指在培训人员分层次的基础上, 结合每一层次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 分别使用三个层次的培训教材, 目前, 《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 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工作, 培训中级以上会计人才。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法规、办法, 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重要问题, 分析、检查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 培养初级会计人才。对初级会计人员也规定了相应的基本职责。应对高级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全面系统培训, 不仅包括新制度的全部内容, 而且更重要的是新制度出台的背景及一些内容变化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中级会计人员则应有选择地进行相关内容的重点培训, 如八项资产准备等。而对初级会计人员应重点培训发生变化后的实务处理。

(三) 培训考核的层次划分

培训考核层次划分主要是指培训考核的内容应多样化。既要让人们树立一种终生学习的观念, 而且更应当讲求实际效果。首先可设置理论概念性试题, 以及适量的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题进行考核。其次对于积极参加国家会计系列有关考试或研究的会计人员, 应在会计继续教育的考核上给以鼓励, 如凡上一年度参加会计职称考试, 并取得有效成绩;上一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并取得有效成绩;上一年度在有关会计刊物上, 以年度参加有关会计著书一部, 本人写作字数达万字以上者, 均应视同当年已接受继续教育。最后在培训内容结束后, 建议应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消化和总结后再考试, 以便于培训内容的融汇贯通和巩固。

四、增强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 在会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问题上,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 都应对会计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与培养引起足够重视。

(一) 提升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教育

在进行会计专业培训的同时, 适时地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 “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 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 注意“从会计源头”上加强会计职业教育, 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 拓宽专业背景, 突出时代需求

会计继续教育要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 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全局性、前瞻性的调整和规划, 充分吸收会计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判断能力, 以适应现代会计工作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 突出专业意识, 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

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做到两点:一是会计专业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 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

五、增强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能力

应当承认, 即使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还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 有助于增强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能力。具体地讲可以提高如下能力:

(一) 自律能力

诚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他律。但是, 至关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 以增强自律能力。因为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他们就能发挥内因的作用, 按照会计法规、制度、准则严格要求自己, 尽可能避免那些因主观素质低下而造成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也会通过自律而缓解或妥善地解决各种矛盾。会计人员有了良好的素质, 形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 这也有助于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 理智能力

会计人员的理智能力既来自于实践和学习, 也来自于自身主体素质的提高。有些会计信息质量之所以存在问题, 其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某些会计人员不理智。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理智能力增强了, 就能理解人, 并用智慧的力量开导对方, 也能避免不理智而导致自食恶果, 避免因感情用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三) 协调能力

会计信息质量差异往往与会计工作中人际关系不协调有关。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关系, 既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也有同级之间、相关部门之间以及与外界有关部门、个人之间的关系。理顺和协调上述各种关系, 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修养。会计人员的主体素质提高了, 就能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使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良性循环。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 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个性、通过不断学习挖掘自身的潜能, 拓展自己能力的多样性, 在多变的世界中应对自如, 促使企业与社会、个人与企业和谐的发展, 提高人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达到人的自由的、和谐的、全面的发展。

经济愈发展, 会计愈重要。企业要生存发展, 就必须有一支理论过硬, 业务过硬的财务人员队伍。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 就必须自觉的努力学习政治, 用政治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实际工作, 同时刻苦钻研业务, 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职业修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财会字[1998]4号文等有关文件

[2]、财政部颁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3]、周迅, 陈慧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2)

执业水平 篇3

关键词:ISPN,涉外护理,教育模式

一、ISPN简介

ISPN是卫生部人才中心同CGFNS (美国外国护校毕业生国际委员会) 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组织的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报考条件为已通过护士执业考试但尚未取得执业证书的应届毕业生或者已取得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ISPN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形式, 使用语言为英语, 题型为以临床实际工作为背景的客观题, 包括多项选择题和选择性问答题, 比如多个正确答案、图形和表格。考试资料由CGFNS提供, 所有题目均由考试专家设计, 旨在衡量考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用护理理论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总题数共165道, 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考试完毕后实时联网提交试卷。15个工作日后出成绩, 考生可通过CGFNS官方网站 (www.cgfns.org) 以及ISPN中国官方网站 (www.cgfnscn.org) 查询成绩及证书发放信息。ISPN项目的引入旨在为国内护理从业人员和医疗机构引入先进的国际护理人才测量标准和工具, 同时也让国内护理院校和护理教育工作者更多地了解目前国际护理教育体系、理念和方法, 进一步提升我国护理教育和实践水平, 使中国护理真正实现与国际对接。

二、我国考生在ISPN考试中遇到的瓶颈

1. 专业英语词汇量欠缺。

国内教学比较重视公共英语教学, 大多数院校都把CET-4以及CET-6作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忽视了医护专业英语教学。国内各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大约有三个学期, 而专业英语课程仅有一个学期, 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开始专业英语课。这种英语课程的设置直接造成学生专业英语词汇量的匮乏, 导致学生在国际护士执业考试中无法准确地理解题意, 影响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2. 护理文化存在差异。

现代护理强调以护理对象为中心, 实施整体护理。因此我们护理的人是一个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为一身的整体人,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风民俗, 即便是相同的民族个体间也存在不同的信仰和喜好。护士在护理患者时要了解个体间的文化差异, 因人而异提供跨文化护理。

3. 考核范围和内容差异。

我国护士执业考试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 ISPN考核范围主要包括五个传统的临床领域即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精神护理和社区卫生护理。ISPN的考题采取整体综合性考试而非各科分科考试, 考题涉及更多的临床中常发生的问题, 以患者的需求为基本框架, 侧重于判断应用能力和疾病对人体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而不是疾病本身及学校学习的理论概念。其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水平、患者需求、整合过程, 另外还会涉及沟通交流、法律、伦理、文件管理和教学等内容, 其中患者需求又涉及四大部分, 即安全有效的护理环境、健康促进和维护、心理完整和生理完整。

三、原因分析

1. 教育理念落后。

我国护理教育受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重视对学生的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 时至今日,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仍没形成体系, 造成了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欠缺。而国外发达国家对护理人才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现已将人文护理理念作为一种指导思想, 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2. 师资力量薄弱。

涉外护理师资短缺, 大多护理教师没有参加过ISPN考试, 也没有在国外进修的经历, 甚至于没有参加过ISPN的相关培训, 其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 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忽视了本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比例上, 医学基础课和公共英语课比重偏大, 与专业课及专业英语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重专业, 轻人文”思想仍没有根本改变, 而在国外, 人文课程已成为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教学方法单一。

国内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论与实践脱节。而在国外多采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鼓励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实训基地匮乏。

实训基地基本是国内各大医院, 无法亲身体会国外医院环境中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与患者的沟通。既便是增加了英语护理查房也远不能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就适应国外护理环境, 造成学生在校学习所得与实际国外护理理念和文化的不对接。

6. 考核标准不一。

国内护士在校考核包括护士执业资格证考核均侧重于疾病本身以及学校学习的理论概念, 而ISPN考试则更多地涉及临床中常见的问题, 侧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实践能力。这种考试标准的差异让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比如, 国内的护理知识命题:静脉输液时以下哪些表现提示有药液外渗?而国外考试则侧重于解决问题, 它们会这样设计问题:一名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输液部位苍白、发冷、水肿, 基于这些发现, 护士应该怎么办?该问题就需要学生首先准确判断出该患者出现了外渗, 其次要认识到继续渗出会给周围组织带来更大的危害, 最好的方法是立刻停止静脉输液拔掉针头。

四、对接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 改革涉外护理人才教育模式

1. 培养和组建涉外护理师资队伍。

学院应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长效培训教育机制, 组织相关学历层次高、外语水平好的老师参加ISPN课程培训, 还可聘请国外教师来校讲学, 国内护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 为老师提供后续教育保障, 保证老师具有国际护理教育理念和专业素质。

2. 深化目前护理课程改革。

课程内容需参照ISPN考核标准, 减少医学专业课的比例, 突出专业核心课程, 建议增加精神健康护理、社区卫生护理和人文与法律课程的时数, 以丰富国际人文科学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将传统的以公共英语教学为主的课程设置改为以专业护理英语教学为主, 把公共英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还可考虑选取英汉双语教材或国外护理教材, 可以学以致用, 提高护理专业英语水平。

3. 改革教学方法, 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单一方法, 融入PBL、角色扮演、调查报告、情景式教学等形式,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4. 搭建国际实习平台。

开辟国外实习基地,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为学生成批量的人才输出开拓渠道, 让学生身临其境, 锻炼其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5. 参照ISPN考核标准, 改革考核方法。

对接ISPN考核内容, 更新原有的出题理念和形式, 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基本框架的试题库, 采取案例考核,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而非仅停留在对理论的记忆层次上。

参考文献

[1]曲典.我国ISPN课程开发与发展趋势[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 (校) 长论坛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 2011:4.

[2]王奕萍, 李莹.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对我国护理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4) :15-16.

上一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一篇:大跨度空间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