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执业

2024-08-19

审计执业(共4篇)

审计执业 篇1

一、引言

长期以来,审计定价一直是审计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而议价是一个双方或多方参与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审计议价即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的, 以审计费用作为谈判对象,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最终确定的审计服务价格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博弈过程中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取决于双方议价能力的高低;被审计单位审计议价能力的高低又取决于管理层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执业经历、职业背景、议价策略、议价经验等,具有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更为熟悉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流程及审计议价程序,更具信息优势,其审计议价能力理应更强。

现有文献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研究被审计单位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审计行业专长及审计师的个人特征等对审计定价的影响(Simunic,1980;Michael Firth, 1985;Chen、Mahmoud Ezzamel,1991;刘斌等,2003;朱小平,2004),忽略了审计业务合同也属于契约,其价格的确定也是契约双方博弈的结果,而双方的议价能力决定了双方的谈判地位,进而影响审计价格的博弈结果,可见, 公司管理层的影响也是审计定价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本文从被审计单位角度,考察公司管理层的执业经历如何对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产生影响,以期为强化对公司管理层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效监管,制定恰当的审计服务价格提供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管理层执业经历、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

契约观下,差异的议价能力是不完全契约产生的主要因素(Coase,1937)。审计定价既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声誉等有关,也与被审计单位的议价能力有关。审计双方都拥有对方所没有的私人信息,对于审计师而言,他们具有相应的审计专业知识,但是对客户的具体情况缺乏了解;对于公司管理层而言,他们对自己公司的情况比较熟悉,但是对审计风险、审计时间成本的估计等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经验,由此产生信息不对称,最终价格的确定便成为双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审计定价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审计风险、审计师的努力程度及审计师与客户的相对议价能力等因素(Simunic, 1980;Casterella等,2004),即客户的审计风险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审计定价越高;审计师越努力,审计投入越多,审计定价越高;审计收费还取决于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审计师的议价能力越强,审计定价越高,反之,客户的议价能力越强,审计定价越低。管理层作为公司运作的实际执行者,直接决定各项政策的制定及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其他利益相关者则依靠对管理层实施影响来间接操控公司管理活动。公司管理层在审计谈判过程中主要有决定聘任哪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收费的高低进行讨价还价、决定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条件给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三种权力,而不同执业经历的管理层,在审计谈判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议价能力,从而影响最终确定的审计服务价格。

有丰富审计经验的管理层,对政策变动有更敏锐的判断力及规避自身风险的专业能力,可能会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Naiker和Sharma(2009)指出,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层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对操控性应计起到抑制作用。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代表着更强的会计与财务专业知识,而财务专业性联系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即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一定保障;由于拥有财务与审计专长,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能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估,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及管理;由于熟悉事务所审计业务的程序与方法,在事务所实施审计业务过程中,能较好地与之进行沟通,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具有执业经历的管理层其审计议价能力较强。

Imhoff(1978)采用实验研究发现,在评价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的财务报告时,审计师比银行信贷人员、财务分析师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认可度更高。Francis和Stokes(1986)以“八大”对不同规模客户的审计定价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相比大客户而言,“八大”对小客户收取了额外的审计费用。宋献中和角雪岭(2006)指出,由于公司对年审、验资等基本会计服务的差异化需求较小, 国内有大量规模相当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供选择,因而在审计定价谈判过程中公司的优势明显,议价能力增强,以较低的价格便能获取审计服务;然而,当国内客户需求高品质、差异化的会计服务时,对能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大型外资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增加,此时公司就处于被动地位,议价能力降低,从而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的议价能力是影响审计收费标准的重要因素。

此外,审计服务价格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当其提供的审计质量越高,市场认可的审计定价越高(O’sullivan,2000)。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谈判双方在审计定价过程中应当考虑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最终的审计服务价格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审计风险(李爽、吴溪, 2004)。审计是一种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职业判断过程,应该预测未来审计失败的风险,因此,审计定价应包含风险溢价,即非预期审计费用。审计师在评估风险过程中,当客户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较高时,必然会增加审计强度、付出额外努力,以降低检查风险,保证审计质量,为弥补由此增加的审计成本,相应地提高异常审计费用。然而,当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时,意味着管理者具有更专业的财务知识技能、更精确的专业判断能力、更良好的审计沟通能力及更丰富的审计经验。因此,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审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能基于过度的友好、信任而不愿意去挑战同行的判断;或者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十分熟悉审计的测试方法,从而绕过测试,并依据其较强的专业预见能力,加大了相对 的谈判能 力 ,可能会影 响审计风 险的评估 (Dowdell、Krishnan,2004;Lennox,2005;Menon、Williams, 2004),而谈判能力强的公司能够获得明显的审计费用折价优惠(苏文兵等,2009;宋衍蘅,2011)。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假设1a、假设1b。

假设1: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审计议价能力较强。

假设1a: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审计费用减少。

假设1b: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非预期审计费用减少。

Hambrick(1984)指出,管理人员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的任职经历,对他们的知识结构、观念及工作取向有重要影响。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意味着管理者有着更强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审计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实务操作经验,审计执业过程中的逻辑分析能力、审慎的思维、行为习惯以及专业判断中的严谨态度必然对审计谈判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公司管理层中拥有审计经历的管理者比例越大,该公司的行业专长及反审计能力越能得到强化,公司议价能力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假设2a、假设2b。

假设2: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越多,审计议价能力越强。

假设2a: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比例与审计费用负相关。

假设2b: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比例与非预期审计费用负相关。

(二)管理层审计关联、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

Parlin和Bartlett(1994)、Menon和Williams(2004)指出,管理层审计关联的存在使得审计师对客户相关风险的评价水平较低,进而在审计过程中大幅度地减少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收费。Anderson和Camerer(2000)从心理学角度,依据投射理论预测到“校友”关系的存在抑制了审计师对其有相同审计经历的关联高管(校友)的质疑心理,降低了审计师的职业怀疑态度,进而降低客户风险评估水平及审计费用。

此外,Tan和Jamal(2001)、Basioudis(2007)研究发现, 若审计客户公司管理层中有事务所前雇员,可加强感知的客观性、作证能力、专业水平和客户管理者语言交流的方式,有助于现任审计师进行客户承接前的分析并可能导致较低的固有风险评估,进而降低审计费用。张俊民等 (2013)考察了高管审计背景与事务所关联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发现事务所对高管有审计背景的公司收取了显著更高的审计费用,却降低了对具有事务所关联关系公司的审计收费,证实了“校友效应”在我国审计市场的存在。 如果管理层有审计关联的公司,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那么会被允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审计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更强、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审计费用也更低,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假设3a、假设3b。

假设3: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的公司,审计议价能力较强。

假设3a: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的公司,审计费用减少。

假设3b: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的公司,非预期审计费用减少。

三、研究样本与数据

(一)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CSMAR,以及公开披露的公司财务报告,高管个人工作简历来自财务报告,对管理者曾经(现在)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判定为具有执业经历公司,在此基础上,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高管原工作的事务所的判定为该公司具有审计关联。本文选取2002 ~ 2012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和Stata1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样本进行匹配及数据计算后,最终获得8 914个有效观测值。

(二)变量定义

本文借鉴陈杰平等(2005)的残差法计算异常审计费用 。首先 ,在已有研 究(Smunic,1980;Seetharaman等 , 2002;Basioudis,2007;李爽、吴溪,2004;张俊民等,2013) 的基础上确定如式(1)的审计收费模型,然后分行业和年度进行回归,最后计算出残差作为异常审计费用。

式(1)中,fee为审计费用,控制如下因素:采用客户业务量(sale)和审计时间(audtime)衡量审计工作量;应收账款比(r_rec)、存货比(r_inv)和企业规模(size)衡量审计工作复杂程度;用流动性(curr)、盈利水平(roa)衡量客户经营风险;用资产负债率(lev)度量客户财务风险;还控制了成立年龄(year_gap)、国际四大(big4)等因素(Chan等, 1993;simunic,1980;Seetharaman等,2002;Basioudis,2007)。 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所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了如式(2)的多元回归模型。

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在考察管理层执业经历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时,控制了公司规模(size)、资产回报率 (roa)、财务杠杆(lev)、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控股股东性质(bshq)、行业管制(inderg)、高管薪酬(excp)、两职合一(ceo)、独立董事比例(ind)、国际四大(big4)等因素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样本观测值看,管理层具有执业经历的占37.8%,而具有执业经历的管理者占管理层的比重平均为2.6%,最高比例达到26.7%,仅有2.3% 的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

同时,公司总审计费用均值大约为13.286万元,最低为12.101万元,最高为15.956万元;公司异常审计费用均值大约为-0.298万元,最低为-1.469万元,而最高为1.297万元。可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客户的收费还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客户风险及审计成本有关。

此外,样本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lev)为49.2%,平均资产回报率(roa)为3%,所处行业管制(indreg)平均比例为36.3%,控股股东(bshq)为国有的平均比例为46.9%,独立董事占董事会(ind)平均比例为35.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平均为37.6%,国际四大(big4)平均值为7.5%, 即公司年报更多地被非四大事务所审计。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各变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检验,见表3。audfirm、per_bjgg、guanlian与lnfee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管理层执业经历使得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从而降低了审计费用。audfirm与ab_fee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per_bjgg与ab_fee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guanlian与ab_fee的系数为-0.01,但不显著,初步说明管理层执业经历使得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减少审计风险溢价。 此外,还检验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问题,选取的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三)管理层执业经历、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关系 分析

管理层执业经历影响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回归检验结果见表4。

为了检验假设1,将audfirm与lnfee、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见表4的列(1)、列(2),结果显示:audfirm与lnfee系数为-0.096 4,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时,加大了其议价能力,能够以更低的审计费用获得审计服务;audfirm与ab_fee系数为-0.028 6,虽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审计执业经历并不影响当期的审计风险溢价。

为了进一步检验管理层执业经历对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影响的持续性,将audfirm与下一期lnfee、下一期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见表4的列(3)、列(4),结果显示:audfirm与滞后一期的lnfee系数为-0.110 2,在1% 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管理层将持续影响下一期的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audfirm与滞后一期的ab_fee系数为-0.029 1,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虽然在当期的审计风险溢价确定时不具有影响力,但却增加了下一期的议价能力,显著降低下一期的异常审计费用。上述研究结论验证了本文假设1a与假设1b,并表明管理层的执业经历对审计议价能力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

为了检验假设2,将per_bjgg与lnfee、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 ,见表4的列(5)、列(6),结果显示 : per_bjgg与lnfee系数为-3.466,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越多, 其议价能力越强,审计费用越低;per_bjgg与ab_fee系数为-2.019 1,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中拥有审计经历的管理者比例越大,该公司的行业专长及反审计能力越能得到强化,公司议价能力越强,所付出的异常审计费用愈少。

为了进一步检验管理层执业经历总体水平对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影响的持续性,将per_bjgg与下一期lnfee、 下一期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见表4的列(7)、 列(8),结果显示:per_bjgg与滞后一期的lnfee系数为1.884 6,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中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管理者的比重将持续影响下一期的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per_bjgg与滞后一期的ab_fee系数为-0.406 9,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总体水平对议价能力及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将持续到下一期。上述研究结论支持了本文的假设2a与假设2b。此外,表4显示出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好,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四)管理层审计关联、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关系 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管理层审计关联使得现任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与审计客户之间存在较好的同事(校友) 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对于审计客户来说是有用的,如增加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Lennox,2005)、允许有更多的盈余管理(Dowdell、Krishnan,2004)、降低审计费用 (Parlin、Bartlett,1994)等,那么审计关联关系的存在使得公司在审计定价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增加其议价能力,减少所花费的审计服务成本。管理层审计关联对公司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的影响的回归检验结果见表5。

注:括号内为P值。

为了检验假设3,将guanlian与lnfee、ab_fee依次代入式(2)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的列(1)、列(2)。为了进一步检验管理层审计关联对议价能力与审计定价影响的持续性,将guanlian与下一期lnfee、下一期ab_fee依次代入式 (2)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列(3)、列(4)。结果显示:guanlian与当期lnfee系数为-0.060 3,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guanlian与下一期lnfee系为数0.024 4,虽为正但不显著,说明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时,能够以较低的审计费用获得审计服务,但这种优势不具有持续性;guanlian与ab_fee系数为-0.032 5,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guanlian与下一期ab_fee系数为-0.031 3,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审计关联,是决定当期与下期审计风险溢价谈判的关键因素。上述研究结论支持了本文假设3a与假设3b,表明管理层的审计关联对审计议价能力有正向作用,本文研究结果与Basioudis (2007)利用英国资本市场数据的检验及张俊民等(2013) 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数据的检验所得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说明了“校友效应”普遍存在于国内与国外审计市场。

五、结论

为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用总审计费用代替境内审计费用计算异常审计收费,用总审计费用替代审计收费指标进行回归,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本文以2002 ~ 2012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考察管理层执业经历与审计关联对公司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审计执业经历及审计关联的管理层,增加了公司在审计定价谈判中的优势,通过提高其审计议价能力,显著降低其付出的审计服务成本,且该种优势具有一定的持续影响能力。

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政策含义:其一,公司可以通过增强管理层的审计专业化经历与能力,提高其在审计谈判中的优势地位,从而降低公司获取审计服务的成本。其二,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经历的公司可能会增加审计合谋风险,影响审计定价机制,损害审计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该类公司的审计委托及实施审计业务时,应该加强其审计独立性,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以防范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失败。

摘要:本文以2002~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管理层执业经历对其议价能力及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管理层具有审计执业素养的管理者,其审计议价能力较强,获取审计服务的成本较低;管理层中具有执业经历的管理者比例越大,发挥审计作用越强,且该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当管理层具有审计关联性时,作用依然显著。因此,公司可以通过增强管理层的审计执业素养来提高议价能力,从而在审计定价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降低获取审计服务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执业经历,议价能力,审计定价,审计费用,非预期审计费用

参考文献

李爽,吴溪.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及相关服务收费信息首次披露的特征及其含义[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2).

宋衍衡.审计风险、审计定价与相对谈判能力——以受监管部门处罚或调查的公司为例[J].会计研究,2011(2).

苏文兵,李心合,常家瑛.谈判能力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检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11).

张俊明,胡国强,孔德立.高管审计背景、会计师事务所关联与审计定价——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5).

朱小平,余谦.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会计评论,2004(3).

Craswell A.T.,J.R.Francis.Pricing initial audit engagements:A test of competing heori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4).

审计执业 篇2

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XX省财政厅:

根据财政部《关于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2014年度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财监〔2014〕XX号)、XX省财政厅《关于下发2014年会计监督检查名单的通知》(Z财监督〔2014〕shi号)及XX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省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Z注协〔2014〕XX号)文件精神,XXXX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于2014年X月X日至2014年X月X日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X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20XX年X月XX日,取得《工商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号XXXXX);经营场所为:WZ市XX 大道XX大厦X幢XXX室;主任会计师:HHH;本所是一家普通合伙企业。许可经营范围为: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类业务,出具有关报告;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审计;代理记账;会计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会计培训等业务。

本所法定代表人HHH,股东为HHH和LNS2人,审计工作人员由HHH、LNS、等人员构成,上述审计人员可以保证审计业务有序且正常进行。

2014年1-6月期间,本所承办审计业务XXXX项。其中:年报审计业务1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出具报告XXXX份,专项审计业务出具报告XXXX份,取得审计业务收入共计

元。

2014年1-6月,承办验资业务XXXX项。其中:设立验资XXXX份,增资XXXX份,取得验资业务收入共计 元。

二、自查工作基本情况

2014年8月22日至2014年8月28日,本所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了自查,自查成员由HHH、LNS等成员组成。自查范围为2014年1-6月份的审计工作底稿,共计XXXX份审计报告及审计工作底稿,其中:《审计报告》XXXX份及《验资报告》XXXX份。审计报告由HHH和LNS将各自经手完成的报告相互交换及互相检查、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程序完成后交由LLL及HHH等2人对上述审计工作底稿再次进行复核。

三、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经过一个星期的互相检查以及对审计工作底稿进一步复核,自查结果基本正常。通过检查看到,大部分审计人员注重执业质量、遵守执业规范、有较强的执业风险意识。本所内部各项基础工作基本扎实,治理机制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规范,内容基本符合有关规定。本次自查的XXXX份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和XXXX份验资工作底稿及验资报告,均能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编制、复核,基本符合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审计人员认真地按有关规定整理、完善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注册会计师根据所取得的证据出具相应的报告,切实保证本所出的报告真实有效,检查中未发现存在违反审计准则相关规定的情况。

同时,检查也发现,个别审计工作底稿中也还存在部分项目填写不全情第2页 总9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况。如:个别《审计业务约定书》未能填写收费金额;在个别审计工作底稿中,检查人签字及检查时间和复核人签字及复核时间存在空白现象等;个别审计工作底稿中存在审计过程仅简单制订了审计人员分工计划,未能根据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情况合理确认重要性水平参考值等情况。

本所自成立以来,管理层要求每一位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审计法规,严格按照XX省财政厅对审计质量的要求和遵守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完善并实行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即项目助理人员对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组长对业务总审负责,业务总审对所长负责,强化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肃认真地编制好每一份审计工作底稿,确保出具的每一份审计报告都要成为合格的产品。

四、其他

XX省财政厅专家组此次对本所的检查和指导,即是各位老师对我所进行现场业务培训的最好机遇,也是专家组成员对本所审计人员最大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由于审计人员本身水平局限等原因,对审计准则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上与有关规定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所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专家组各位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将指导意见作为本所的巨大财富,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以进一步提高本所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切实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审计水平。

衷心感谢XX省财政厅专家组各位专家老师光临本所以及对本所的业务指导。

第3页 总9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XXXX会计师事务所

(普通合伙)(盖章):

主任会计师(签名):

2014年X月XX日

附:审计工作底稿常见问题

2014年度审计报告问题汇总

2004年1-6月,XX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项目合计XXX个,已出具的年报审计报告XXX个,专项审计项目XXX个,待作废的报告XXX个。(为XX会审字[2014]0XXX号)

1、出具的年报审计项目XXX个,其中: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XXX个,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XXX个,保留意见XXX个;

2、专项审计项目XXX个,其中:工程决算审计XXX个,离任审计XXX个,固定资产专审XXX个,专项资金审计XXX个,课题结题审计XXX个,资产清查审计XXX个。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均已做整改、完善,部分存在较大问题的报告已做专门提示。

第4页 总9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3、待作废的报告文号XX个(XX会审字[2014]0XXX号),原因为:。

一、X会审字【2014】001号

被审计单位:XXXX有限公司

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制造业

被审计单位所属企业类型:民营企业

签字注册会计师:XXX、XXX 责任人:XXX 审计期间:20XX年度

审计报告出具时间:2014年X月XX日

出具审计报告类型:无保留意见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下:

(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执行情况:

1、审计过程仅简单制定了审计人员分工计划,未能根据对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情况编制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方案,总体审计策略。

2、风险导向审计意识薄弱,没有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3、审计过程没有确认重要性水平。

4、审计过程中未能对审计抽样情况作出说明。

5、审计过程中没有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比较数据形成底稿。

6、审计过程中没有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现象、是否存在违法第5页 总9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违规行为形成底稿。

7、审计工作底稿不够规范,内容不够完整,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未形成风险评估程序底稿;部分科目审计程序执行不充分、缺少分析复核、抽盘、替代测试等工作底稿;总体审计证据较弱等。

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情况:

1、货币资金审计程序基本缺失,现金18万元为个人活期存折;工作底稿中对银行存款3163万元,未获取银行对账单,也未获取函证回函;且没有对货币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抽查;未对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进行截止性测试。其他货币资金3806万元,无具体明细表,无对帐单,也无函证回函;

2、债权类资产审计程序执行不充分,问题如下:

对应收账款6571万元、应付账款2750万元, 预付账款期末余额2280.41万元,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4841.86万元,仅编制审定表和账龄分析表,未获取函证回函,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也未实施替代测试程序,未说明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

3、存货审计程序执行不充分,情况如下:

对存货6454万元,仅有审定表、明细表,未见被审计单位确认的存货盘点表并实施抽盘等审计程序,未能对存货发出进行计价测试。只有金额式明细表及单位盘点表,无数量金额式明细表,无入库出库检查表,无抽盘表,无发出计价测试表;生产成本期末余额2373.62万元,未执行生产成本审计程序;

4、固定资产净值5417万元,只有金额明细表,无固定资产盘点表及第6页 总9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抽盘表,未能对资产折旧进行测试,其中:对固定资产-机械设备(原值3219万元,累计折旧2198万元),未说明本期不计提折旧的原因;房产无产权证,部分车辆行驶证的所有人为法定代表人;未能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化进行抽查。

5、在建工程审计程序不充分,在建工程1188万元无审计工作底稿,未能关注总体及期末进度情况;对当期增加数未能进行查证。

6、工作底稿中对20000万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无审计工作底稿,未获取相关合同和产权证书,未关注该无形资产不摊销的原因。

7、长期投资5785万元,未核实投资比例,未获取被投资单位期末会计报表以核实长期投资期末余额;

8、银行借款审计程序基本缺失,银行借款8,732.47万元未能取得被审计单位《银行贷款卡》,未能取得《贷款合同》,未能关注贷款抵押资产并作披露;未对期末贷款进行函证。

9、债务类负债审计程序执行不充分,问题如下:

(1)应付账款3750万元,仅编制审定表和账龄分析表,未获取函证回函,也未实施替代测试程序;

(2)预收账款期末余额0.00万元,对预收账款审定金额0.00万元与账面金额61327万元的巨大差异,底稿中无调整依据;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对未回函账户未进行替代审计程序。

10、应付福利费审计程序不充分,应付福利费期末余额115万元,根据相关财务规定,不再按工资总额14%计提应付福利费,审计未能予以关注。

第7页 总9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11、应交税费审计程序不充分,审计底稿记录了期末应交税费未审明细,未进行应交税金测试,未获取被审计单位地税纳税资料及汇算清缴等资料。

12、专项应付款审计程序不充分,未能进行必要的函证或替代程序,未能关注有关单位拨入专款的文件、协议等资料。

13、资本公积审计程序不充分,对当年新增的资本公积未能查验。

14、盈余公积审计程序缺失,盈余公积无审计工作底稿。经检查,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3493万元,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仍未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情况,既未进行审计调整,也未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

15、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审计程序不充分,主营业务收入9216万元、主营业务成本8992万元,仅复印记账凭证2份,未见其他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底稿显示审计过程没有抽查销售合同、采购合同及原始凭证,缺少对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本期变动的分析性说明;毛利率水平分析;销售收入的截止测试;单位产品销售分析等底稿记录,未关注12月毛利率为负数的异常情况。

16、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审计程序不充分,被审计单位当期营业外收入1933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收入),营业外支出1715万元(主要为项目支出),审计未能进行营业外收支的分析、测试;查阅有关项目文件、协议等。

17、期间费用审计程序不充分,没有执行必要的分析性程序;缺少截止测试程序。

18、对所得税1941万元,底稿反映测算差异430万元,审计结论不第8页 总9页 XXXX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执业质量自查报告

做调整,缺乏依据。

上述损益类的审计工作底稿,均无上年数。

19、没有执行现金流量表审计程序。

审计执业 篇3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被审计对象的原因

随着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的拓展, 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对象越来越广泛, 审计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导致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不断上升。

1. 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的复杂性。

市场经济活动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事务,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更加广泛, 传统的基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 不能揭示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舞弊行为和重大错误, 导致注册会计师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去评价企业报表的真实性, 其审计责任、审计难度大幅提升, 相应的审计风险也提高了。

2.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失效。

在审计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能否实现控制目标, 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错误或舞弊风险进行判断, 但在实际工作中, 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薄弱, 无法有效地发现、纠正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舞弊, 致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增加。

(二) 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1. 注册会计师追求业务量而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洽谈审计业务时, 有时处于被动的地位, 如果不能做出让步就有可能失去客户, 如果做出让步就会导致一些审计程序出现漏洞, 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2. 注册会计师采用的审计方法的局限性。

基于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很好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还需要注册会计师不断加强学习, 掌握好这种审计方法,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但从总体上看, 能够熟练运用这种审计方法的注册会计师还不多, 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样本量选取不足、对样本质量控制不力等, 导致抽样审计效果不佳, 因此, 提升注册会计师自身业务水平非常关键。

二、注册会计师应对执业过程中审计风险的建议

(一)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注册会计师要从接受审计业务之初就搜集整理有关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 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资料 (如财务报表、合同协议、公司章程、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经营资质等) 以及行业相关资料,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范围等情况。查阅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议纪要来了解被审计单位重大决策的处理程序、企业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设置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实地考查, 以便掌握足够的一手资料, 为制定下一步的审计程序提供依据, 将审计风险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要高度重视与被审计单位以往年度审计师的沟通, 充分了解以往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加强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对于风险控制意义重大。

(二) 积极推进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以风险源头控制来组织实施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了解各类风险产生的源头, 从而以风险源为导向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审查并确定审计重点, 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这样就可以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为审计取证、抽样指明方向。针对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应对管理层舞弊作为主要的审计领域, 对管理层的职业态度报以怀疑的态度, 在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管理层不存在舞弊行为时应对其保持谨慎, 采用合理的审计程序来控制风险。

(三) 规范注册会计师市场

注册会计师市场的规范首先是使注册会计师摆脱业务活动中的弱势地位, 使其能够不受到客户的制约, 从而能够在审计活动中真正独立、客观地做出审计判断并出具审计报告。针对当前审计市场上小规模事务所过多、市场存在低价竞争的问题, 应鼓励事务所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联合, 培养大中型的审计机构。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评价机构, 进一步推动事务所内部机构变革, 例如将有限责任制变为有限合伙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使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共同承担审计风险。

(四) 提升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

1.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现代审计已经不能依靠简单的财务审计, 必须了解审计对象的行业背景, 才能发现一些专业问题。为此, 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优化审计队伍结构, 掌握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在项目审计过程中不仅要有会计、审计方面的专家, 还要有相关专业的专家。目前,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实现多行业背景人员的审计队伍重建, 即在平时建立自己的专家数据库, 这些专家应该是在某些技术领域的专家。注册会计师在承接审计业务之后, 根据被审计对象的行业、项目性质等来选择所需的专家, 聘请其参与到审计过程中来, 这种日常维护好专家库、审计师聘请的方式对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既不会过多增加事务所的经济负担, 也能够获得来自专家的专业技术支撑。

注册会计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在执业理念方面要实现由会计审计向经营管理的拓展, 不仅能够找出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建议。在知识储备方面, 不仅要具备扎实、系统的会计、审计知识, 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行业技术知识。然而, 注册会计师不可能行行精通, 除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辅导外, 逐步实现审计人员的专业化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即审计人员在掌握系统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丰富经验, 成为在某一行业的审计专家, 例如水电工程审计方面的专家、煤炭营运方面的审计专家等, 在这种情况下, 实行多个事务所人才交流与合作便具有更广泛的空间。

2. 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的机制, 重视质量控制, 落实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在签约前就组织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对象展开调查, 明确参与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逐步实施审计程序, 要制定审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应具备丰富的经验, 能够对其他助理人员进行指导, 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风险控制水平, 在实践中提升整个团队的审计水平。严格履行审计报告的三级复核制度, 谨慎出具审计报告, 保证审计意见不偏不漏, 降低审计隐患, 并及时跟踪后期事项, 最后还要做好审计工作资料的档案保管工作。

摘要: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必须关注和控制的因素, 本文介绍了审计风险的含义, 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审计对象、审计模式、审计市场、审计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审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罗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0, (7) .

审计执业 篇4

围绕着审计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巨大缺口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严峻现状,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化与复合化,应用性与理论性等多重问题层叠矛盾、亟待解决。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环节,上述问题的落脚点集中体现在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

一、“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的界定

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产生同源、发展同步,由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构成,以会计为基础和中坚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暂称为“大会计”(崔伟,2015)。在“大会计”概念框架下,依托相对成熟的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成果,以核心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研究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也许能开出医治现阶段审计学专业在国内各高校发展建设迟缓的一剂良药。

传统上,有关“会计执业能力”的提法较多,如职业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建设思路、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等,经常以“执业能力”来强调会计的应用型或技能性。那么“执业能力”是否等同于“职业能力”?

这一问题的解析离不开对“能力”的界定。能力包括才能和办事的本领(王晓娜,2004)。前者是指行为人本身具备的素质与才能,即从主观方面看能力;后者从要办的事出发,即从客观方面提出要求,需要行为人具备什么本领,才能达到什么标准。

围绕能力的主客观两个方面,本文对“执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界定也基于此。执业能力是从人本身的角度来看能力,强调人本身所具备的素质能力;职业能力是从职业、岗位等角度看能力,强调职业、岗位、业务等不同层面要求人具备的才能和本领,也就是人是否具备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称职与否。良好的执业能力应以职业胜任能力为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执业能力导向标准是高于职业能力导向标准的。

可见,“执业能力”不等同于“职业能力”,“会计执业能力”同样不等同于“会计职业能力”。“会计执业能力”强调会计人员主观方面的素质能力,高于基于某一会计工作(岗位或业务)本身的“会计职业能力”的客观要求。

“大会计”强调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者在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应用体系和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共性,抽离共性形成“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框架,以此为核心着力点,联动三个专业的共建共赢。

二、“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的构成分析

“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应是建立在“大会计”岗位基本要求之上的,以“大会计”岗位群胜任能力为最低标准,要求“大会计”执业者应具备综合业务处理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会计信息逻辑思维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等。

“大会计”执业者应能够全面把握财经政策法规,并可以充分驾驭政策法规的应用;掌握会计、财务、审计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框架体系,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和应用能力,能够处理微观层面的业务问题;理解财务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与应用价值,具有会计、财务、审计综合业务和信息处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合理进行宏观层面的判断与决策;具备独立、客观、公正的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际处理、表达和沟通能力。

1. 从“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涵盖的内容看来,“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应包括:

(1)政策法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财会信息的逻辑应用与处理能力;(4)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5)良好的人际和沟通能力。

构成要素中,前三项属于硬要素,后两项属于软要素。所谓硬要素,是指能力的取得必须建立在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就不可能转化成良好的应用和操作技能。硬要素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应是“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培养下的课程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和核心部分,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必开课程,应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两项软要素,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其他职业化特性,需要在良好的职业氛围中,通过职业实践,充分积累职业经验。所以,软要素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实训,仅靠理论知识的灌输难以认识软要素的必要性,难以转化成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

2. 从执业能力的表现形式看,“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由四类构成:

(1)智力和知识能力;(2)技术和应用能力;(3)人际和沟通能力;(4)组织和管理能力。

其中,智力和知识能力,是指“大会计”执业者需要在复杂的政策、组织和人际环境中,能够对不同来源、不同表象的信息加以甄别、获取、判断、理解、加工,并恰当运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执业者本身智力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体现。

技术和应用能力,是指“大会计”执业者运用会计、财务、审计等相关业务技能,解决基本业务操作问题,如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内部审计等。

人际和沟通能力,是指“大会计”执业者有效接收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协商、汇报的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要求“大会计”执业者应具备尽量广阔的商业视角和管理意识,以利用职业判断和洞察力,协助进行企业管理与组织决策。

3. 从“大会计”服务于主体价值管理的角度看,“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应侧重于以下三方面的业务领域:

(1)税务与会计处理能力;(2)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能力;(3)财务会计与审计处理能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丁远教授认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就像“永动泵”,企业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决定自身产品的生产,从而产生与供应商之间原料的供求关系;企业向客户销售产品的收入,流转至供应商才能采购所需储备物资。这也是ERP的基本操作理念:以需定产,以产定购。在此关系网的关联之下,形成了企业业务经营、资金运作的基本思路。所以,财务会计在企业整个经营运作过程中作用重大,需要“用心良苦”地进行顶层设计。丁教授认为,企业规模由小到大,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是不同的,三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分别是产品设计与营销、内部控制与管理、财务管理与审计。相对而言,三个时期的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分别为: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这与笔者从“大会计”服务于主体价值管理的角度,对执业能力的分析是一致的。“大会计”对企业价值管理的效用,与企业发展、规模提升同步推进。

笔者对“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构成进行分解,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基于“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培养的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由于审计与会计、财务管理在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应用体系和专业教学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协同性,应用型审计学本科专业应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服务“大会计”专业群应用体系,培养“大会计”专业群的审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明确本校学科专业的区域性、特色化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对“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构成的研究与分解,本文认为,应建立以“大会计”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涵盖表1中各核心能力对应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组织与实施。

2.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设计如表2所示:

注:本表不包含通识教育课程。

3. 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审计学专业的应用性、技能性,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行业需求、岗位需求充分统一结合起来,保持教学情景、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但诸如单位保护商业机密、专业用工数量有限等传统财务会计实践难、难实践的问题,审计学专业的校外实践模式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也是举步维艰。在这一客观状况下,改变传统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力度成为必然。利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训材料、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等软硬件的相互融合,构建形成“教、学、做”合一的审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中训”、“做中悟”,强调学科专业核心执业能力养成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思路设计,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型执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审计学专业建设应定位在“大会计”概念框架下,依托相对成熟的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建设成果,以“大会计”核心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审计学本科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建议如下:

第一,应考虑编写适用于专业群的综合实验课程(或综合实验项目)实验指导书,按业务循环、岗位流转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将学生的实验材料在专业群内传递使用。如,由财务管理学生进行财务与经营决策,由市场营销学生组织产品销售,由物流管理学生组织产品配送与生产采购,由会计学生根据业务情况编制账表资料,由审计学生审核财务决策与账表资料等,最后由财务管理学生根据账表资料分析过去、决策未来,由此完成企业一个周期的业务循环。

第二,应考虑建设专业群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强化综合性实验所依托的实验室环境建设,建设相应配套的综合实验教学场所,充分营造宏观和微观市场环境、主体环境、专业环境和业务环境,真正实现校内实践的“仿真”教学,促使学生对政策法规、企业管理、业务处理等知识的融会贯通,既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路,更能提升学生的辨识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郭云辉.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性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1).

李艳辉,杨录强.审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6(1).

胡明兰.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上一篇:大学生抑郁症下一篇:生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