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2024-05-21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精选4篇)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篇1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Social Psychological Skills) 是国际医学界对执业医师的一种基本要求。它包括正确科学的价值观、职业化服务态度、沟通、心理适应能力、医疗工作的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等[1]。本文结合浙江省嘉兴市现状, 就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不足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 并从加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建议。

1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不足的表现

笔者通过对嘉兴市属4家三级医院24名临床医师实施行为事件访谈和120名医务人员实施问卷调查后发现,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不足主要表现为:

1.1 重视生物学检查, 缺少人文关爱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原来充满温情的医学却呈现出悖人性化和唯技术化的趋势。如医师只注重躯体症状, 忽视病人的精神需求;只重视仪器检查, 缺少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只注重生物学手段的治疗, 缺乏心理治疗和亲情关爱。

1.2 心理素质下降, 自我调适能力差

对“纯科学技术性医学”的追求、效益驱动、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因素, 造成临床医师心情浮躁、心理疲劳、情绪调节能力差。如一位主治医师说, 每天管十几个住院病人, 医疗文书、检查治疗一大堆, 碰上家庭琐事, 工作难免会情绪化。

1.3 忽视病人的心理感受, 沟通协调能力差

由于现行医疗技术和制度原因, 三级医院人满为患, 病人进院后, 医生没有时间和病人交谈, 简单的问诊之后, 病人面对的就是一堆检查单、化验单。部分青年医师特别是80后的青年医师个性比较独立, 较少理解和宽容他人, 不愿主动与同事、病人交流沟通。他们的思想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2]。

1.4 团队协作精神不够, 不愿相互承担责任

现行的“病人选择医生组”制度导致科室团队协作精神不强, 组间医生特别是外科组间医生不愿相互承担责任, 对于邻组病人的问题一般趋于回避。这种情况造成患者有时手术很成功, 却因术后处理不及时而引发纠纷。

2 临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不足的原因

2.1 忽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

为适应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院往往重视技术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从嘉兴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课时安排来看, 医学伦理课时少, 仅为选修课, 而实践环节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形同虚设, 医师医德考核尚未真正量化实施。

2.2 医院绩效考评缺乏人文指标

医院绩效考评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 其目的是达到增强医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3]。现有的考核标准多是建立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之上, 如临床医师岗位绩效考评主要体现在就诊人次、床位利用率、手术台次、科研成果、论文数量、新技术开展情况等方面, 强调这些偏重于功利性的指标, 而医学的社会事业性质、医学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在其中很少被考虑, 不可能促使医生真正关注病人的多方面需要。

2.3 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一是职业风险高, 执业环境不良。近几年嘉兴各级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逐年上升, “医闹”打伤医务人员的事件也有发生, 工作风险大加上患者的期望值高, 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大, 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导致工作绩效下降。2008年, 对嘉兴市属4家三级医院245名临床医师的工作倦态调查发现, 医师的工作倦怠比较严重, 在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问题较为严重[4]。二是注重制度管理, 轻视人文关怀。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机构迫于生存压力, 多数注重经营活动, 强调组织意志和制度管理, 忽视个人需求, 医院把病人作为关注的焦点, 但往往忽略内部职工的感受, 对员工缺少人文关怀, 造成员工效率低下、情绪衰竭。

3 医德教育在提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中的功能和作用

3.1 从人本主义需要看医学人文关怀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分析:当一个人进入不健康状态时, 由于对疾病和伤残死亡的恐惧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存的需要, 包括心理和安全需要;患病的痛苦使得患者开始明显关注自己, 希望医务人员在治疗的同时详细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并渴望亲人朋友的关心和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即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由于病人身心会比平时更为脆弱和敏感, 在就医的过程中他们更关注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 保持着自尊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同样, 医生在工作和付出的同时期望个人的发展、生活的安逸与物质的享受能够合理公平地得到兼顾。

3.2 从激励理论看现代医院人文管理

以人为本是对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当一个人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时, 内心就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从而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潜移默化地把这种良好的情绪带给周围的人, 感染所服务的患者[5]。实行人文管理, 及时进行情感激励和外在价值的肯定, 培养良好的医德情感, 促使医者把自己所从事的医疗卫生服务与发展医学科学和解除群众病患联系起来, 以情感传递的方式促进人文道德服务, 从而提高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3.3 从医学伦理精神看医德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关系

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 这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 它们充分体现了医学的宗旨、医学职业道德理想和对患者高度负责、真诚无私的关爱[4]。医德不是孤立之物, 而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中培养出来。人文知识的传播加强了医生对医德内涵的认识, 而人文精神在认知领域中的渗透, 则对医德认识的形成和确立、对医德行为的产生有着最直接的指导作用[6]。在医学实践中, 业医者因为有了医学职业精神, 才能使自己彻底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 充分体现出特定的自我价值。因此, 医德培养的提高, 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占有核心地位。

4 对提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思考

4.1 加强人文培养, 提升职业素质

4.1.1 加强医德教育, 培育人文道德服务。

热爱生命是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是医学人文执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在医院组织的继续教育和医德教育中, 要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教育相结合, 强化人文学科教育。要让人们明白, 一个完整的医护形象, 应该是技术精湛、爱心浓烈和人文素养丰厚的完美组合[7]。

4.1.2 加强医患沟通培训,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沟通是医患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 只有加强沟通才能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纠纷和矛盾。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通过培训, 让医务人员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同情患者, 将病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通过有效沟通满足患者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1.3 加强绩效考核, 坚持人才培养的全面性要求。

现代医学中, 治疗的涵义除了技术治疗, 还应该包括关怀、帮助和安慰的人文治疗[8]。在公立医院改革中, 江苏省政协委员提议政府应建立涵盖群众满意度、医疗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等综合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 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施财政补助[9]。我们在人才培养时要注重技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同步培养, 通过有效的考核挑选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进修深造, 通过培训激励, 医务人员既提高了技术水平又加强了人文修养。

4.2 实施伦理查房, 提高医师伦理素养

医院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委员会的作用, 通过定期开展伦理查房介入医院管理, 了解医务人员和患者就诊时的语言交流, 了解患者对就诊的感受和对医务人员及医院的满意度。从不同角度听取呼声, 多方位推进医疗服务人性化改革, 使医院服务在细节上更加人性化, 指导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按照伦理规范从事医疗活动, 从而起到协调医患关系、普及医学伦理学知识、提高医务工作者伦理素养的作用。

4.3 实施文化管理, 培植健康人文环境

医院文化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医院管理科学, 是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标, 运用文化的力量和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形式[10]。随着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的启动, 医院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从满足员工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五个需求层次出发, 为员工创造经济需求、精神需求及“自我实现”的文化氛围和参与管理的“自我完善”机制, 培植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医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形成推动医院发展的文化力量[11]。通过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 使医务人员对医学事业产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更好地服务患者, 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国明.建设高素质的医师队伍——专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J].当代医学, 2007, 13 (1) :66-68.

[2]陆长华.做好80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12) :936-937.

[3]李鲁, 徐崇勇, 耿爱生, 等.医院社会效益及质量竞争对其影响的理论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5) :257-260.

[4]祝永明.嘉兴市三级医院临床医师职业倦怠及压力源研究[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9.

[5]王力红, 杜淑英, 李小莹, 等.人文管理促进人文服务的思考[J].中国医院, 2007, 11 (11) :21.

[6]洪鸿, 孙红.医学人文精神的心理学意义及其实践途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 18 (4) :27-29.

[7]卢建敏.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与制度创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207-208.

[8]赵美娟.医学人文关怀应关怀什么和怎样关怀——美学视角下的人文关怀建设[J].医学与哲学, 2005, 26 (4) :26-28.

[9]刘平安.医院仍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J].健康报.2010-1-29 (8) .

[10]李增梅, 孔庆梅.建立和完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的关键点[J].思想政治工作, 2007, 27 (5) :57-58.

[11]俞莉.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医院件建设[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 (6) :428-429.

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培育刍议 篇2

1 人文及人文执业能力释义

“人文”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 学者王一方认为“人文”一词至少有四种含义: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文学科、人文价值[1]。就伦理学语境而言, “人文”一词体现的是一种关心人、尊重人、倡导保护个人的权利, 要求重视人的价值, 主张实现人的平等和自由的伦理观。因之, 医学范式的人文执业能力, 一般说来是指医务人员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生存、发展, 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目标, 不断追求人的生命价值、自由、尊严的一种精神素养。就此而言, 人文执业能力的终极意义是对生命价值、人的生存意义和人类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实质是对人的崇高品位的确认, 强调人性的价值和尊严, 维护和弘扬人的主体性。人文执业能力在医疗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征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呵护生命、善待生命。对此, 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誓言中说:“无论至于何处, 遇男或女, 贵人或奴婢, 我的唯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古代阿拉伯迈蒙尼提斯祷文中说:“启我仁医术, 复爱世间人”, “凡诸疾病者, 一视如同仁”, 这是“永生之上天既命予”。中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论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因为“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2]。”古代“苍生大医”关于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真知灼见及他们的躬行践履对当前如何更好地培育医学生的人文执业能力有着极大的启迪意义。

2 培育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的依据

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是成功进行医疗实践、提高卫生服务质量、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 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离不开医务人员的人文执业能力支撑的。因之, 培育医学生的人文执业能力是其成长为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要件之一。这不仅有其深厚的学理依据, 更有其迫切的现实性依据。

2.1 现代医学的发展是培育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的学理依据

医学是研究人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 它与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及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 是多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当前, 由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日益复杂化, 人类的疾病谱、死亡谱正在或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心理疾病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并且, 现代医学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按照新的医学模式, 病人不再是单纯的“生物人”, 更不是某种疾病的“载体”, 而是具有复杂系统的“社会人”。这一切都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还应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 否则在医疗实践中很容易出现“见病不见人, 治病不治人”、“重治疗, 轻照顾”、“重科技, 轻人文”的情形。实际上, 在医疗卫生服务中, 病人来看病, 更渴望能够和医务人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能够从容地长谈, 得到善意的抚慰。但有些医务人员态度冷漠, 他们的诊断治疗主要依据各种化验指标、图像、仪器检测的数据, 将医患间丰富的人与人的关系简化为人与物的关系, 使医患间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与物的对话。以上情况的出现与医务人员人文执业能力的匮乏紧密相关。而这一切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是极不适应的。因此,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 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 病人的社区代言人, 出色的交际家, 有创见的思想家, 信息家, 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者[3]。”

2.2 医患关系的现状是培育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的现实性依据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 人们对医师的执业道德水平、价值观念、医患沟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本来治疗疾病、战胜疾病, 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共同协作。然而, 一段时期以来, 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 一些“免疫力”低的医务人员也受其传染, 出现了是非不分、美丑混淆、荣辱颠倒的“症状”。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医患之间的信赖程度逐渐降低、医患冲突增多、医患关系的张力加剧。不仅如此, 医患关系紧张也使得医师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乃至侵犯, 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受到干扰。发生在2002年湖南衡阳的黑暗一幕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在5月的春日晨曦中, 被怀疑造成医疗事故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袁小平浑身是血, 近乎赤裸, 一边抱着一个孩子的尸体在医院的楼群之间来回游走, 一边被迫一步一喊:“是我一针打死了小孩”。在他的身后, 是杀气腾腾的患者亲友及帮凶。在那个时刻, 被践踏凌辱的不仅是袁医生, 还有人性和法律的尊严[4]。据河南省医师协会对省内医疗机构执业环境展开的调查结果表明, 自2002年9月至2005年3月间, 被调查医疗机构共发生医疗争议1, 959例, 医疗争议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 73.85%的医院出现过患方在医院内拉横幅、聚众围攻医院的事件;64.62%的医院出现过患方殴打医务人员事件;87.69%的医院出现过患方围攻、谩骂医护人员的现象[5]。

出现上述情形的原因固然很多, 就医师自身来说其存在的人文素质方面的缺陷或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调查显示, 大部分的医疗机构在出现医疗争议时, 患方即使发生过激行为也会很快寻求法律的救助, 进行诉讼、维权, 而医师和医院却显得被动, 他们习惯于忍气吞声, 倾向于能私了就私了, 甚至对患方提出的一些无理的、过分的要求, 也不愿声张甚或不敢声张, 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为此, 有的医院还为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受到的委屈专设委屈奖。显然, 这些以不惜牺牲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求得一时平安的举措无异于饮鸩止渴, 并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因为它有悖于正义的普世法则, 更背离了法治的灵魂, 这样下去必将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影响医院的声誉和社会效益, 而且也给医务人员造成前所未有的执业压力和风险, 更影响医师对职业的敬仰。现实的情况表明, 恪守义务、积极主张权利的人文执业能力对于医学生从事未来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3 结论

古人云:“医乃仁术”。因此, 医学是“人学”, 更是“仁学”。如果未来从事“仁学”的人都对“仁学”产生畏惧心理、恐惧情绪, 又怎么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此, 对于加强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培育的路径等问题固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 (诸如制度保障、道德激励、校园文化建设、人文课程设置等) , 目前首要的是应形成培育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的共识, 充分认识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执业能力培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医患关系不应忽视的重要方面。

摘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实现诊疗效果的最大化。现代社会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以及我国社会转型期呈现的诸多医疗纠纷皆要求现代医务人员不仅应掌握渊博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术, 更应该加强、提高自身的人文执业能力。因此, 对即将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学生进行人文执业能力培育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培育

参考文献

[1]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0.

[2]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179.

[3]徐红, 李柳铭.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1 (9) :203-204.

[4]唐涛.医患冲突体制盲区中的利益对决[J].中国卫生产业, 2006 (3) :28-31.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共157人 (其中男生72人, 女生85人) , 均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人文医学技能培训。

1.2 方法

采用人文医学研究中心设计的问卷, 统一发放并当场收回, 要求独立匿名填写。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见表1)

表1显示, 参加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的157人中, 男生72人, 占45.9%, 女生85人, 占54.1%;临床医学专业123人, 占78.3%, 医学影像学专业34人, 占21.7%。

2.2 结果 (见表2)

表2显示培训后调查对象对人文医学技能培训项目中10个方面的认识经χ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人文医学是以哲学、伦理、心理、社会、历史、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观点来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医学[3]。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医疗设备与技术已相当成熟, 但医疗纠纷却在逐年递增, 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为98.5%[4], 多数医疗纠纷的发生是由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所致。为此, 对于即将进入临床工作的实习生来说, 为了今后能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妥善解决医患矛盾, 进行人文医学技能培训显得尤为必要。

在调查的157名医学生中, 男、女生比例相当,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人数约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数的4倍。在对实习期间发生医疗纠纷的处理上, 学生的回答存在显著性差异 (χ2=90.197, P<0.05) , 仅有12.1%的学生表示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87.9%的学生会求助于老师, 这可能是由于医学生刚结束在校的理论学习, 一时间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5], 同时在医患沟通技巧上又缺乏应对策略, 很难独立解决矛盾和纠纷。调查显示, 通过培训90%以上的学生对医疗风险、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的认识有了全面提高, 知道手术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吸烟等, 不仅掌握了消毒、隔离等无菌观念和戴口罩、帽子等洁净手术的含义, 而且培养了医患沟通能力, 在与患者交往中不再紧张和缺乏信心。76.4%的学生认为, 通过培训自己的演讲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懂得一定的目光交流、身体语言会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对于开设PBL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的回答无显著性差异 (χ2=0.312, P>0.05) , 认为非常必要和必要的学生比例相当, 没有人认为不重要, 这可能是由于PBL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医学教育界的重视[6]。

综上所述, 医学实习生人文医学技能培训具有显著效果。临床实习作为医学生成长为医师的重要阶段, 不仅是其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升华的阶段, 更是其医学伦理观、道德观和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开展人文医学技能培训, 一方面在学生尚未进入临床之前就使其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 另一方面, 能引导医学生在面对医疗纠纷、医德考验的时候, 能够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医学实习生人文医学技能培训效果, 为医学实习生开展人文医学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结果 通过培训, 提高了学生对医疗风险、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的认识, 知道手术时基本的注意事项, 不仅了解了无菌观念和洁净手术的含义, 而且培养了演讲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知晓PBL教学的意义和好处。结论 医学实习生人文医学技能培训效果显著, 教学医院应尽可能为实习生开展人文医学技能培训。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人文医学,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张大庆, 陈琦.中国医学人文教育——历史、现状与前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

[2]赵洪钧, 武鹏.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赖永洪, 黄庆晖, 李莲娜, 等.医师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的实践[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 30 (6) :13~15, 26.

[4]李国建.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7) :43~45.

[5]赵玮, 徐敏, 刘宾娜.医学实习生岗前法规培训对防患医疗纠纷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 23 (4) :47, 86~87.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篇4

人文关怀, 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 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医学人文关怀就是存在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治疗过程中体现的对患者生命与身心健康上的敬重、尊敬与关爱人生命之本的社会人文理念, 更深层次地反映彼此间的平等、尊重, 即是对自己的尊重, 又尊重自己的职业, 同时又尊重患者[3]。

在医患之间, 沟通是必然的交流方式, 而人文关怀则是沟通人性化的升华。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人文关怀是与患者沟通的前提。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以患者为中心, 减轻其心身痛苦, 而人文关怀则是通过医护人员的诊治行为加强彼此间的沟通, 促进医患间的理解与支持。

人文关怀是患者治疗过程的合理需求。在注重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 医疗卫生机构应注重人性化医疗卫生服务, 在进行医患沟通的过程中, 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给予人文关怀, 以和蔼的态度、温和体贴的语言, 给患者一个既可以信任, 又能舒展心灵感受的倾诉对象,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疾苦和促进其康复。

为患者服务是人文关怀的根本目的。良好的医患关系从医患沟通开始, 而良好的医患沟通从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做起。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应从患者的利益出发, 以最短而有效的疗程, 减少患者痛苦、损伤及心理创伤来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们国家卫生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很多, 但仅从医学人才的培养、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 能否给患者提供优质规范的医疗技术服务和医方与患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好坏。而医学生人文医学教育较少、医师的人文素养不如人意, 医师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有效的沟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因素之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医学必须回归人文, 医学实践和医疗服务应该彰显人文精神, 医师及医学生应该掌握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 而且这项工作必须从医学生做起[4], 原因考虑以下几点。

是医学的人文性和医学文化的需要。医学的发展就正如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那样“爱人与爱术是并行的”, 医学被称为“人学”, 医术被称为“仁术”, 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医学的本质是人学, 抽去了人文精神, 医学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技术, 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 医学没有灵魂。

是培养全面医学人才的需要。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 其中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三个方面的要求体现在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上。卫生部、教育部2008年度“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医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力的表现”。

是适用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美国身心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 提倡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必须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关注。正常的心理、良好的心态会增加人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不良的心态会诱发或导致疾病、加重疾病。良好的社会因素、家庭关系及和谐的医患关系被认为对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虽然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医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即使是现代发达的医学, 医生对很多疾病也是无法治愈的。正如美国特鲁多医生墓碑上的名言:“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这与其说是概括了医学之功, 不如说是坦言了医学的局限。这种局限既来自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也来自医生作为人而非神的特性。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 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

是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需要。本来医生和病人所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疾病, 而目前的医患关系却使医生和病人成为了敌人, 双方相互失去了信任。而人文医学精神在临床中主要是表现在良好的医患沟通中, 良好的医患沟通正是可以帮助建立医患信赖、和谐的关系, 对治疗疾病有积极作用, 具有良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 使医生显得更自信, 并能更有效地应付情绪激动的病人。

目前, 我国只有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或者单纯的人文医学或者医患沟通相关内容, 而把二者紧密结合的课程更为少见, 而且已开通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很单一, 仅局限于教师理论授课、缺乏学生的实践练习, 教学效果也很有限。

因此, 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发现教学模式和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来教授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模式。多项教学方式方法的组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 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而获得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5,6]。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其具备五大要素: (1) 个体积极的相互依靠; (2) 个体有直接的交流; (3) 个体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 (4) 个体具备协作技巧; (5) 群体策略。

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疑难, 引发思考, 让学生在一种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去探索发现、分析研究, 得出结论, 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 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铸造。

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 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在医患沟通教学中需要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

将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结合在一起讲授, 人文关怀是医患沟通的前提、是医患沟通的“润滑剂”、是沟通人性化的升华。在医患沟通中, 人文关怀的流露将体现出令人惊讶的魔力:展现医生的人格魅力、消除隔阂与矛盾、增进信任、达成共识;缺乏人文关怀, 则使医患沟通晦涩、生硬, 甚至出现误会。

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发现教学模式和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探讨培养医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模式。首先让医学生通过自己的访谈去了解患者所知、所想、所望,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带着问题, 在教师地指导下通过自学丰富人文理论基础知识;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尝试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 并总结出新问题;通过理论授课结合同学间角色扮演教授医患沟通技能课程, 并尝试利用沟通技能解决既往提出的问题;邀请标准病人开展角色扮演练习, 并到临床反复实践将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摘要:培养医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是极为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 以启发式教学作为指导思想,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问题-发现教学模式和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来教授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 即以多项教学方式方法的组合进行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Simpson M, Buckm R, Stewart M, et a1.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the Toronto consensus statement[J].BMJ, 1991 (303) :1385-1387.

[2]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summit on medical education[J].Med Edu, 1994 (28Suppll) :140-149.

[3]殷大奎.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22 (2) :3-6.

[4]任为民, 温世浩, 苏澎, 等.军医大学医患沟通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11) :1075-1077.

[5]张亚南, 黄柳恒, 粱宪红.日本PBL医学教育一览[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6) :6-9.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下一篇:中考英语之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