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

2024-07-04

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 篇1

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均是推动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行的实践理论, 从群众路线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探索和探究, 实质上是根据当前的发展势, 将二者有机统一, 发挥两大实践理论的最大效用。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释义

大众化,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向前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一种由抽象到具体, 由概念到实际, 从少数人了解到大多数人理解并掌握的趋势, 成为群众同心协力改造世界, 推动社会发展及中国梦实现的利器。 在这样环境和前提下, 群众路线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具备了以下三种 “统一特性”, 即马克思主义中认识论与群众路线本质的统一, 当前主流的意识形态和公民信仰的统一, 以及中国特色化实践与大众化理论的统一, 下面逐一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认识论与群众路线的统一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认识论的内容看, 主要指出了认识来源于实践, 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反应这一要义和关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过程中, 人民群众就是所谓“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需要我们发挥 “ 能动” 作用的“客体”。 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 我们知道,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在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 我们需要尽可能避免群众负面的能动作用, 而将积极、正面的群众力量发挥出来。 因此, 要做到这一点,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同时是命门之一。

(二) 主流意识形态和民众信仰的统一

从当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看, 虽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倾向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由于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许多其他领域或国家的意识形态不断进入和渗透到我国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中, 对我国部分民众的信仰或价值倾向进行侵蚀。 因此, 在面临这一严峻形势的前提下, 将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有效结合, 不仅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更鲜明, 更适用, 而且可以对我国当前面临的主流意识形态侵扰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群众心目中的主导地位, 引导和帮助民众接受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 并积极投身于特色事业建设过程。

(三) 中国化、大众化的有效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大的方法论, 适用于多种国情;群众路线是经过数不胜数革命实践得出的中国特色发展方法论,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从群众路线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际是将中国化与大众化进行了统一。 同时, 这一发展也揭示一个本质的发展问题, 即马克思主义要想在当前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生根发芽, 被人民群众熟知, 就必然面临大众化的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由抽象到具体, 由方法论到特色实践指导。

二、群众路线基础上如何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从上文论述中, 我们已经对群众路线之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层含义有了大致认识与了解。 从内在含义三个统一看, 群众路线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是从我国当前国情出发, 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统一民众意识形态的有效措施, 同时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事业完成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这一套指导理论的群众基础看,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端口的丰富, 民众的意识和价值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和影响因素日益增多, 基于这一前提,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加大民众基础宣传力度

从群众路线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最终目的在于将这样一套理论融入群众基础中, 让群众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核心方法论, 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但是就目前群众路线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推广和普及来说, 依然停留在很空泛的状态, 即与民众实际生活相去甚远。 基于这一情况, 建议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 将“群众路线”的理论贯彻下去, 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这一理论, 比如许多老百姓关注的民生栏目等;在基层工作中, 建议采用“责任制”的方式贯彻落实宣传及普及工作, 通过基层单位分解目标, 结合区域民众特点进行宣传。

(二) 正面事例的有效扩散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及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所有信息在互联网面前都无所遁形。 针对这样一种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得更快的情况,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正面事例的宣传和推广 (负面事例也可进行负面教育, 最终引导至正面) , 通过一些民众关注度高的窗口, 让群众感知到自身的力量及群众路线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从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特色事业的建设, 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结语

我们可以看到, 从群众路线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是一种更为贴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理论方法, 无论是特殊革命时期, 还是当前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时期, 群众路线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道路上的又一进步和前行, 是中国梦宏伟蓝图之下又一助推利器。 只是基于当前环境, 要想充分发挥这一利器的作用, 还应对基层宣传及信息传递引起充分重视, 争取做到利用一切渠道落实“宣传靠群众, 过程利民众”的路线, 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完成奠定基础。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国执政党的基本路线, 对我国党政建设及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法论, 从群众路线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是当前中国梦崇高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同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助推力。本文从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者的有效统一入手, 并着重围绕这一理论渗透的有效方法及策略展开阐述。

关键词: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参考文献

[1]狄国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党的群众路线[J].宁夏党校学报, 2010, 01:5-7.

[2]谭必翰, 刘胜.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4:17-20.

[3]邹燕矫.从群众路线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3:71-74.

[4]封蒙艳.论毛泽东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39-41.

[5]任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当代阐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5-12.

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 篇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1、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2、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节选)》(1844年9—11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3、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页

4、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

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847年9月27日前和10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1页

5、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6、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7、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4页

8、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月底—5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55页

9、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97—798页

10、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

马克思:《致燕妮·龙格》(1881年4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73页

1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8日前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2页

12、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6年1月—2月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5—256页

13、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一句话,他们这些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总的说来,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

恩格斯:《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1890年9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1页

14、凡是要把社会组织完全加以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就一定要参加进去,自己就一定要弄明白这为的是什么,他们为争取什么而去流血牺牲。近50年来的历史,已经教会了我们认识这一点。但是,为了使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还必须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

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1895年2月14日—3月6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4页

15、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

列宁:《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1908年7月18日),《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页

16、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决不在于背诵词句的多少,不在于必须永远遵守“正统的”公式,而在于促进广泛的工人运动,促进群众的组织和主动性。

列宁:《合法派同反取消派的对话》(1911年5月12日),《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0页

17、如果不提出经济要求,不直接而迅速地改善劳动群众的状况,劳动群众是永远也不会同意去考虑什么全国的共同“进步”的。只有在改善劳动者的经济状况的条件下,群众才会投入运动,积极参加运动,高度重视运动,发扬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坚定不移的精神,并对伟大事业忠心耿耿。

列宁:《经济罢工和政治罢工》(1912年6月13日),《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5页

18、为了为群众服务和代表他们正确地意识到的利益,先进队伍即组织必须在群众中开展自己的全部活动,毫无例外地吸收他们中间的一切优秀力量,并且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这样,也只有这样,先进队伍才能教育和启发群众,代表他们的利益,教他们组织起来,使群众的全部活动沿着自觉的阶级政策的道路前进。

列宁:《维·查苏利奇是怎样毁掉取消主义的》(1913年9月),《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1—42页

19、群众性的工人运动的实践的重要性决不次于理论,而且只有这种实践才能对我们的原则作出真正的检验。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在布鲁塞尔会议上的报告和给出席该会议的中央代表团的指示》(1914年7月6—13日),《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9页

20、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

列宁:《致尼·达·基克纳泽》(1916年12月14日以后),《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77页

21、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列宁:《在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上的报告》(1917年4月17日),《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3页

22、如果党的劝告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经验所教给他们的东西不相一致的话,千百万人是决不会听从这种劝告的。

列宁:《全俄农民第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17年5月),《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7页

23、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

列宁:《论立宪幻想》(1917年7月18日和8月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页

24、马克思主义者可能犯的最大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把空谈当作事实,把虚假的表面现象当作实质或某种重要的东西。

列宁:《波拿马主义的开始》(1917年8月11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25、我们并不苛求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知道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的一切具体情况。这是痴想。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

列宁:《政论家札记》(1917年9月11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26.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917年11月上旬),《列宁选集》第3卷,人

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7页

27、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28.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29.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

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1月下旬),《列宁选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1页

30.在革命事变进程发生巨大的、急剧的转折的情况下,最容易害革命空谈病。革命空谈就是在这种事变发生转折、既成局面已经造成的情况下,不顾客观形势而一味重复革命口号。口号很漂亮,很诱人,很醉人,但是毫无根据,——这就是革命空谈的本质。

列宁:《论革命空谈》(1918年2月21日),《列宁选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53页

31.少讲空话,多做实事。

列宁:《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3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4页

32.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

列宁:《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3月),《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4页

33.不吸引更多的人民阶层参加社会建设,不激发一直沉睡的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谈不上什么革命的改革。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142页

34.为了执行我们的革命任务,并且使这些任务不致成为空想或天真的愿望,而能真正变成现实(能迅速地实现),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现在应当把组织工作中的讲求实际和求实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最主要的任务。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146页

35.要有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以便消除苏维埃政权的一切可能发生的弊病,反复地不倦地铲除官僚主义的莠草。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6—507页

36.革命是要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学习的,只有当千百万人万众一心、一致奋起的时候,革命才成其为革命。

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1918年7月5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2页

37、少来一些政治空谈。少发一些书生的议论。多深入生活。多注意工农群众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实际地创造新事物。

列宁:《论我们报纸的性质》(1918年9月18日或19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3页

38、我们不害怕群众在自觉进行建设时犯错误,因为我们只能依靠群众自己的经验,依靠他们自己动手。

列宁:《在全俄工人、农民、哥萨克和红军代表苏维埃第六次(非常)代表大会上的两次讲话》(1918年11月上旬),《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2—143页

39.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

列宁:《悼念雅·米·斯维尔德洛夫》(1919年3月18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09页

40.少唱些政治高调,多注意些极平凡的但是生动的、来自生活并经过生活检验的共产主义建设方面的事情,——我们大家,我们的作家、鼓动员、宣传员、组织者等等都应当不倦地反复提出这个口号。

列宁:《伟大的创举》(1919年6月28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41.正是劳动群众才应该是全部国家生活的基础。

列宁:《在巴斯曼、列福尔托沃、阿列克谢耶夫、索科利尼基四个区非党工人红军战士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19年9月3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6页

42、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列宁:《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1919年10月11日),《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3页

43.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我们党和苏维埃政权把当前一切困难和任务直接告诉劳动群众;我们能向群众说明为什么一个时期要用全力抓苏维埃工作的某一方面;我们能发挥群众的热情、积极性和英勇精神,把鼓起的革命干劲集中用于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列宁:《与燃料危机作斗争》(1919年11月8日和13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页

44.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纪律是靠什么来维持的?是靠什么来检验的?是靠什么来加强的?第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和它对革命的忠诚,是靠它的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第三,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和策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节选)》(1920年4—5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136页

45、哪里有群众,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节选)》(1920年4—5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页

46、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

列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7—8月),《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页

47、我们确定不移的口号应当是:少当点“领导”,多做些实际工作,也就是少发一些空泛议论,多提供些事实,特别是经过检验的事实。

列宁:《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1921年2月7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0页

48、可恶的官僚主义积习使我们陷入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境地,生动活泼的工作就淹没在这浩如烟海的公文之中了。

列宁:《关于改革人民委员会、劳动国防委员会和小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问题》(1922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7页

49.共产主义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

列宁:《致格·雅·索科里尼柯夫》(1922年2月22日),《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00页

50、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党的工作方式,改造党的日常工作,使党成为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党不但不脱离群众,而且日益接近群众,唤起他们的革命意识,发动他们参加革命斗争,这是一件最困难但又最重要的事情。

列宁:《政论家札记》(1922年2月底),《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42—643页

51、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95页

52.泛泛之谈。空话连篇。大家听厌了的愿望。这就是当今的“共产党员的官僚主义”。

最好去掉这些东西,拿出实际经验的材料,即使是一个县一个乡的也好,不是学院式的、而是实际地加以研究,让可爱的共产党员官僚主义者来学习学习,哪些不应该做(具体地,有例子,有地名,有确切事实),哪些应该做(也要同样具体。)

列宁:《就<俄共目前农村政策的基本原则>提纲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2年3月1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53.对地方经验,详情细节,实际做法,实际经验的研究要具体、再具体,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既深入县的,也深入乡的、村的;要分析:在什么地方、什么人、为什么(用什么办法)能在极度贫困和经济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实际的、虽然是不大的改善;不要怕揭露错误和无能;要广泛介绍并大力宣扬任何一个表现稍为突出的地方工作人员,把他树为榜样。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路线 篇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形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这一过程中, 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 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新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探索。他们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科学地总结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经验, 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的最优秀思想成果, 深入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断地开拓创新, 终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 就必须实事求是, 就必须清楚实事求是的内容。毛泽东说:“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邓小平提出,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他还指出, 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他说“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就是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就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 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 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 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胡锦涛指出,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这些既反映了实事求是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 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因此,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实事求是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实事求是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传统意义上辨明古代文物、典籍或文献的真假是非, 到近代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 再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其全面、准确的理解的一个发展轨迹。我们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就是要让群众认识到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选择。

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解, 特别要在社会历史领域认识和把握规律,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五四运动”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中国具体实际, 富有创造性地改造传统实事求是, 使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指出, 必须“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证明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 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必须“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 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 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基本内容,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 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他第一次强调了调查研究对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从这里, 已经能够相当清楚地看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雏形。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毛泽东就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想渗透于他的思考活动、领导活动和战略设计活动中, 并转化为中国发展的道路、方针、政策, 它是一种活的哲学精神。江泽民全面地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化和时代化, 从而把实事求是转化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成为调控工作的方式。胡锦涛全面地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化, 从而把实事求是转化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科学发展观。因此,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社会历史的选择, 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思想路线。

三、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有效落实贯彻实事求是。首先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 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邓小平也明确指出, 实事求是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 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 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 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次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先导, 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经济建设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科学指导。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是方向和思想方法, 而且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最后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才能让人民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大众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的, 走自己的路, 就必须在思想方法上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就必须在基本立场上把握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就必须在理论原则上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样我们才能坚持实事求是, 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就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选择,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统一全民思想、增强凝聚力,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还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实求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十册) [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 199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篇4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大主要任务是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利用统一展现、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进行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个革命阶级联合转正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在经济上,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并且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上一篇:分层分类管理下一篇:使用万用表的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