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肿瘤显像

2024-09-07

亲肿瘤显像(精选4篇)

亲肿瘤显像 篇1

0 前言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临床发现肺部占位需要鉴别良恶性的患者也逐渐增多。PET检查虽然对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高,但由于设备及检查费用高昂,一般医院无法经常开展。99mTc-MIBI作为一种肿瘤阳性显像剂,由于其优越的理化性质和易得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分析了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9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1~79岁,平均(67±13)岁,均为CT或X射线片等影像学手段发现肺部占位,再进行99mTc-MIBI亲肿瘤显像,病理最终证实为肺癌。

1.2 显像仪器与显像剂

采用GE公司的Millennium VG-3型SPECT仪,锝(TC)液及MIBI药盒由中国原子高科提供,放射化学纯度>95%。

1.2.1 SPECT。

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用探头围绕病人旋转收集系列平面显像,常用滤波反投射方法重建成断层影像。包括两个采集探头,分为固定角和可变角两种。本机器为可变角设计,两个探头可设计成为180°、90°、45°角,以适应不同脏器的采集。与MRI、CT和B超相比,SPECT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均高。

1.2.2 PET。

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目前最先进的核医学显像,是以计算机辅助显示脏器内正电子核素分布断层图像,已广泛应用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肿瘤学及内分泌等系统。资料表明65%~80%用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近年来,PET肿瘤显像发展很快,主要是由于与其它现代显像技术相比,PET能提供更早或对临床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与SPECT相比,PET得以成功地进行组织衰减和散射线校正问题,减少信息丢失而探测效率和空间分辨率均有很大提高,且不受深度的影响。因此能清晰地显示不少深部脏器的小肿瘤,实现了肿瘤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1.3 方法

采用三相法,采集血流像、早期像(15min)、延迟像(1.5~2h)。延迟像时采用断层显像,每帧3度,每帧采集45s,128×128矩阵,双探头自右前斜45°转至左后斜45°。

1.4 图像分析和结果判定

由2位以上有丰富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我们的指标采用肿瘤摄取比值/周围正常组织摄取比值(T/N)≥1.3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样本t检验。

2 结果

24例肺癌患者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阳性者有22例,阳性率为91.7%,共检出阳性病灶28个,包括肺部原发占位和双肺、腋窝等部位转移病灶。病灶大小为1.2~8.9cm,平均(4.5±1.3)cm,T/N比值为1.6~2.9,平均(2.1±0.9)。24例中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阴性者有2例,假阴性率为8.3%,病灶大小为1.1~1.8cm,平均(1.5±0.2)cm,T/N比值为0.9~1.0,平均(1.0±0.1)。99mTc-MIBI亲肿瘤显像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病灶体积大小相比上差异有显著性(t=8.73,P<0.01),阳性组病灶体积明显大于阴性组,在T/N比值上差异有显著性(t=5.24,P<0.05)。

3 讨论

99mTc-MIBI被肿瘤摄取的机制尚无定论[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亲脂性的99mTc-MIBI以被动扩散的形式进入细胞,与线粒体里的蛋白质紧密结合,而进入细胞的量与细胞膜及线粒体膜两侧的膜电位差有关。恶性肿瘤细胞代谢异常旺盛,血供丰富,细胞膜两侧维持较高的电位差,所以99mTc-MIBI可在肿瘤部位高度浓聚。Canby等证实在生理血流量范围内,99mTc-MIBI的摄取量与局部血流量呈正比,99mTc-MIBI高度聚集的部位提示为细胞代谢活跃和血运丰富,而这也是恶性肿瘤的一般特征。结果显示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在肺癌的检出阳性率高达91.7%,并且可以检出双肺及腋窝转移病灶。所检出的这4例转移灶于其他检查均未发现,说明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在检查原发及转移灶及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结果也显示肺癌检出率与病灶的体积大小有关,体积大则检出阳性率明显增高,采用断层显像可以明显提高分辨率,继而提高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值得注意的是99mTc-MIBI亲肿瘤显像有一定的假阴性率,我们考虑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肿瘤的多药耐药特性有关,多药耐药特性与P糖蛋白有关,这种P糖蛋白存在于肿瘤细胞膜上,能将多种抗癌化疗药物清除出肿瘤细胞,也能将99mTc-MIBI主动泵出肿瘤细胞,使肿瘤组织积聚99mTc-MIBI减少,造成假阴性结果。该类患者一般对放化疗疗效欠佳。(2)与病灶体积大小有关,体积大则检出阳性率高,SPECT本身的分辨率在1.0cm左右,体积过小的病灶可能由于仪器因素而导致漏诊。我们建议所有的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均采用断层显像,提高分辨率。

我们认为在无PET的广大基层地区,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尹伯元.放射免疫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

[2]潘中允.临床核医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4:519.

[3]王自正.实用临床RIA与PCR检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19.

[4]周前.中华影像医学影像核医学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102.

亲肿瘤显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2 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行CT检查的患者21 例。男性13 例,女性9例;年龄46~79 岁,平均(63.4±10.2)岁。CT检查病灶直径>3 cm。其中16 例鳞状细胞癌,5 例腺癌。经过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显像方式。首先行初始SPECT(I-SPECT)检查,2 d后给予面罩吸氧再重复行SPECT检查(O2-SPECT)。患者经面罩吸氧,氧流量为6 L/min,在注入99mTc-MIBI显像剂后,持续吸氧30 min,测手指脉氧饱和度。患者注射同样的显像剂,对其吸氧前后氧饱和度进行比较。

1.2 SPECT显像

静脉注射740 MBq99mTc-MIBI后20 min,采集早期(吸氧前)图像;120 min后采集延迟(吸氧后)图像。所用仪器为西门子公司双探头SPECT,采集矩阵为128×128,配备低能量、高分辨率准直器。采用巴特沃斯和斜坡滤波器用于图像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的重建。

1.3 SPECT图像的半定量分析

2 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主治医师分析图像,参照胸部CT片所示病灶,在99mTc-MIBI肺肿瘤显像的断层图病灶部位绘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计数为T,然后镜像ROI于健侧肺的相应部位,获得计数为N。由此分别获得早期影像肿瘤/非肿瘤(tumor/nontumorous,T/Ne)和延迟期影像肿瘤/ 非肿瘤(tumor/nontumorous,T/Nd)的99mTc-MIBI摄取比值。计算滞留率(retention rate,RI),RI=[(T/Nd)-(T/Ne)]/(T/Ne)×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吸氧前后各指标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氧饱和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相摄取比值、延迟相摄取比值及氧饱和度比较

早期相摄取比值(early uptake ratio,ER)为早期肿瘤/ 非肿瘤组织摄取比值;延迟相摄取比值(delayed uptake ratio,DR)为延迟肿瘤/ 非肿瘤组织摄取比值。

吸氧前后ER值分别为(2.06±0.62)和(2.7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吸氧前后DR值分别为(2.45±0.71)和(3.54±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吸氧前氧饱和度为(89.5±4.5)%,吸氧氧后饱和度为(96.3±2.5)%,吸氧后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 =0.000)。

2.2 ER、DR与氧饱和度的相关性

吸氧前ER、DR与氧饱和度无关(r =0.111 和0.062,P =0.633 和0.791);吸氧后ER、DR与氧饱和度不相关(r =0.067 和0.024,P =0.772 和0.918)。

3 讨论

99mTc-MIBI是正一价的脂溶性化合物,易与肿瘤细胞中某些低分子蛋白质相结合,肿瘤细胞血液供应丰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99mTc-MIBI容易到达肿瘤部位[5]。99mTc-MIBI通过跨膜电位差进入细胞,受线粒体内外膜的电梯度驱动进入线粒体。肿瘤细胞基因突变,其跨膜电位差及线粒体内外膜的电梯度增加,使得肿瘤细胞摄取99mTc-MIBI能力明显提高,其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聚集浓度较正常组织高10 倍[6],肿瘤病灶更加突出,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而99mTc-MIBI显像通过半定量分析法,在病灶放射性最浓集区域勾画ROI,对侧相应正常组织区勾画相同大小ROI,分别计算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获得ER和DR,并通过ER和DR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7]。因此,提高肿瘤病灶99mTc-MIBI的摄取能力,增加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减少漏诊率[8]。

KINUYA等[9]发现,缺氧环境中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摄取99mTc-MIBI比正常时减少约30%;相反,CERMIK等[4]研究发现,增加动脉氧饱和度可使肺癌病灶99mTc-MIBI的ER提高9%左右,DR提高10%左右。 表明有氧的微环境对肿瘤细胞摄取99mTc-MIBI的能力有影响。本实验中,吸氧后ER和DR较吸氧前显著增高,这可能与氧介入后,肿瘤细胞代谢能力增强,线粒体活性增加,导致肿瘤摄取99mTc-MIBI增多有关。董燕玉等[10]研究发现,患者吸氧后,99mTc-MIBI亲肿瘤显像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有所升高,提出氧气的介入能够提高99mTc-MIBI亲肿瘤显像对肺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能力。而BASOG LU等[11]也证实,氧介入可使心肌细胞代谢率升高,提高心肌细胞活性,从而增强心肌细胞摄取99mTc-MIBI的能力。

本实验中,肿瘤的ER、DR在吸氧后显著升高,但无论吸氧前后,肿瘤的ER、DR未随着氧饱和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吸氧前肿瘤细胞处于缺氧状态,99mTc-MIBI摄取能力下降,而吸氧后氧饱和度提高到一定程度,肿瘤缺氧得到改善,99mTc-MIBI摄取能力明显提高。TEVFIK等[12]研究发现,当局部氧分压低于一定程度时,组织耗氧率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率也逐渐下降,随之发生肿瘤细胞缺氧,最终肿瘤微血管结构严重变异,导致氧气运输至肿瘤呼吸赘生细胞的量减少。而99mTc-MIBI的摄取与清除取决于细胞膜的稳定性、有氧代谢率及细胞活性,因此,在氧介入前后肿瘤细胞摄取的99mTc-MI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氧饱和度或氧分压低到什么程度时,肿瘤发生缺氧,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提示,当肿瘤细胞缺氧时,摄取99mTc-MIBI的能力受抑制。通过吸氧能够改善肿瘤细胞的缺氧,解除抑制,增加肿瘤细胞对99mTc-MIBI的摄取,提高肿瘤组织ER、DR,增强了图像对比度,减少漏诊率,从而提高诊断效率。因此,吸氧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措施,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能够提高诊断效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玲,李连弟,陈育德.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及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J].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74-278.

[2]吴波,殷凯生,陆国础,等.异机融合99mTc-MIBI SPECT/CT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28(9):1166-1169.

[3]NIKOLETIC K,LUCIC S,PETER A,et al.Lung99mTc-MIBI scintigraphy:impact on diagnosi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J].Bosn J Basic Med Sci,2011,11(3):174-179.

[4]CERMIK TF,ALTIAY G,FIRAT MF.Assessment of99mTc sestamibi tumor tissue uptak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creased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J].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2005,2:165-170.

[5]刘长江,张旭,张庆,等.99mTc-MIBI SPECT与定位CT同机融合显像对肺部肿物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7):468-471.

[6]MORETTI JL,HAUET N,CAGLAR M,et al.To use MIBI or not to use MIBI?That is the question when assessing tumor cells[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5,32(7):836-842.

[7]邓智勇,李高峰,向旭东,等.99mTc-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和18F-FDG-PET/CT融合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对比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3):422-426.

[8]NIKOLETIC K,MIHAILOVIC J,SRBOVAN D.et al.Lung tumors:early and delayed ratio of99mTc-methoxy-2-isobutylisonitrile accumulation[J].Vojnosanit Pregl,2014,71(5):438-445.

[9]KINUYA S,LI XF,YOKOYAMA K,et al.Reduction of99mTc-sesta-mibi and99mTc-tetrofosmin uptake in MRP-expressing breast cancer cells under hypoxic conditions is independent of MRP function[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3,30(11):1529-1531.

[10]董燕玉,刘长江,张立广,等.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3):503-506.

[11]BASOGLU T,YAPICI O,AKSAKAL E,et al.Effect of O2-enriched breathing on myocardial uptake of99mTc-sestamibi[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02,29(11):1496-1501.

亲肿瘤显像 篇3

关键词:ECT全身骨显像,骨转移肿瘤

恶性肿瘤易出现全身转移, 骨骼具有血供丰富的特点, 肺癌、乳腺癌等易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肿瘤为恶性肿瘤较为常见并发症[1]。骨转移肿瘤增加患者痛苦, 降低生活质量, 缩短生存期,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 并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ECT全身骨显像为功能性显像法, 较其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前3个月至半年做出诊断[2]。本文通过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讨论ECT全身骨显像对早期诊断骨转移肿瘤的重要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男40例, 女22例, 年龄为42~76岁, 平均年龄为 (46.92±4.16) 岁, 按疾病类型划分, 肺癌患者24例, 乳腺癌患者19例, 前列腺癌患者12例, 结肠癌患者7例, 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恶性肿瘤。

1.2 方法

检查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后饮水500~1000m L, 2 h后, 应用ECT前位、后位全身骨显像, 也可采用局部影像。探头设置位置应贴近受检者, 低能高分辨准直器, 扫描后进行图像处理。

1.3 判断标准

由2位及以上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 相邻正常骨组织为对照, 放射性分布高于或者低于对照部位表示阳性, 显像剂积聚高于或低于健康部位为阳性, 检查结果需要同X线、MR及CT结合进行判断。

2 结果

2.1 ECT全身骨显像结果

经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共76处骨转移, 其中以肋骨和椎骨转移为主, 肋骨转移占39.5%, 椎骨转移占27.6%。详见表1。

2.2 恶性肿瘤显像结果

经ECT全身骨显像检查阳性患者数为45例, 临床诊断确诊为骨转移患者52例, 详见表2。

3 讨论

ECT全身骨显像为诊断骨转移肿瘤的首选方法, 其结合活体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四维显像方式,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检测病灶, 提高检查敏感性[3,4]。早期诊断可发现无症状患者, 对可能出现骨折的承重骨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5]。ECT全身骨显像具有高灵敏度, 可以检测出早期骨转移肿瘤, 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价值。骨转移肿瘤为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 其中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均易发生骨转移。经ECT全身骨显像异常患者再结合X线、MR及CT结合进行诊断, 提高诊断准确性[6]。

综上所述, ECT全身骨显像对早期骨转移肿瘤检出率高, 为肿瘤分期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ECT全身骨显像应作为骨转移肿瘤诊断的常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尖措吉.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PSA、ECT骨显像诊断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 2012, 42 (2) :60-62.

[2]张婷, 姚昊, 王志忠, 等.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 (12) :1976-1977.

[3]胡涛, 李银萍, 崔邦平.99m Tc-MDP SP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30) :77-78.

[4]李德志, 赵新明, 张敬勉, 等.全身骨显像联合CT扫描对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1C) :3883-3886.

[5]朱郧鹤, 杜兴邦, 余小华.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价值的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0, 17 (5) :306-308.

亲肿瘤显像 篇4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4例, 男72例, 女62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46.7岁, 其中肺癌53例, 乳腺癌27例, 前列腺癌8例, 肝癌22例, 结肠癌16例, 所有患者均手术后的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生产的MPR型ECT, 选择全身显像位置, 使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 检查前静脉注射示踪剂99m Tc-MDP (20m Ci) 后, 饮水1000m L, 2~4h后, 按常规采用7100A/DI型大视野ECT进行前位和后位SPECT全身骨显像, 必要时可采集局部静态影像和断层影像。采集条件为全身位置扫描, 人工设置探头位置, 使探头尽量贴近受检者, 采集矩阵256×512, 扫描速度25cm/min, Zoom1, 低能高分辨准直器, 扫描完成后使用Xeleris系统进行图像后处理, 调整本底与图像对比, 达到最佳诊断图像效果。

1.3 判断标准

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共同阅片, 以相邻正常骨组织或健侧部位作正常对照, 病变部位的放射性分布低于或高于对照则为阳性, 或显像剂在病变部位积聚高于或缺损低于对侧相应部位或邻近健康部位为阳性, 并与MR、CT、X线相结合。

2 结果

2.1 ECT全身骨显像

ECT全身骨显像共检出158处骨转移, 22例为单发性骨转移, 102例为多发性骨转移肿瘤。骨转移瘤的分布部位主要以肋骨、椎骨为主, 以及四肢骨的骨干部位等, 肋骨占43%, 椎骨占25%, 具体分布见表1。

2.2 恶性肿瘤显像

134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中ECT骨显像阳性110例, 骨显像异常, 结合临床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骨转移者128例。具体见表2。

2.3 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时间

恶性肿瘤多在发现后1~2年发生转移, 其中肺癌发生骨转移时间2~5年, 乳腺癌3-30年, 前列腺癌3年, 肝癌1年, 结肠癌3年, 与治疗手段有关, 进行过化疗的患者骨转移率明显下降。使用药物能够明显抑制骨转移。

2.4 临床指导意义

通过ECT显像, 与CT、MR相比较, 发现时间大约早3~6个月, 部分患者X线或CT可表现为骨质破坏或溶骨性表现。

3 讨论

ECT (放射性核素扫描) 全身骨显像可作为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初筛方法, 即首选方法, 既可显示骨转移病灶的部位、数目和大小, 又具有很高的敏感性。ECT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 它是一种结合活体生理、生化、功能和代谢信息的四维显像方式,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在病变部位的选择性沉积来检测骨转移灶, 可弥补X线检查敏感性的不足, 能够发现直径仅为2 mm的早期病灶, 且比X线早3~6个月发现病灶。荟萃分析显示, ECT检查发现的肺癌骨转移阳性率为较高。

早期诊断有利于发现那些无症状的患者, 对可能导致骨折和局部压迫的承重骨和脊椎转移灶进行预防性干预。ECT全身骨显像属于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方法, 可以在早期准确检出肿瘤的病灶, 对骨转移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恶性肿瘤的中晚期转移率更高, 鼻咽癌、乳腺癌不同肿瘤转移率也不同。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各种已知的原发性肿瘤中, 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有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胃癌和甲状腺癌等, 其中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晚期约有85%左右发生骨转移。而以骨转移为首显症状, 而后经进一步检查找到肿瘤原发病灶的则以肾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甲状腺癌较为常见。在女性, 骨转移的原发肿瘤主要来源于乳腺癌, 而在男性则以肺癌最为多见。对ECT全身骨显像出现异常的患者, 再针对骨转移灶的可疑部位进行X线、CT或MRI检查, 以确诊骨转移。

X线是最简单常用的检查手段, 可鉴别溶骨和成骨性破坏, 发现某些病理性骨折的存在, 并描绘病灶大小、指导治疗。但是其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只有在骨小梁结构破坏超过50%并且病灶直径超过1 cm时方可获得阳性结果。

肿瘤骨转移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骨骼疼痛, 这种症状可在X线 (包括CT) 骨片检查出现异常前的数周或数月发生, 即X线 (包括CT) 骨片显示正常时, 也不能排除骨转移。而ECT全身骨显像能较X线、CT检查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瘤的存在, 则早已为临床所认可。在无症状的患者中, 也有近20%的患者通过ECT检查找到骨转移的证据。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 (SRE) 及生活质量降低是肿瘤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骨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放疗 (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骨手术及高钙血症。因此, 肿瘤患者出现上述情况也有助于确诊是否骨转移。

据文献报道, ECT骨显像诊断骨转移肿瘤的阳性率一般为70%~90%, 阳性率的高低可能与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病程有关, 多数研究认为骨肿瘤因瘤细胞分泌的多肽物质, 并作用于破骨细胞, 产生溶骨, 致使新骨形成减少, 骨显像易显示阴性, 故有部分骨转移阳性率不是100%的主要原因。骨ECT显像阳性率较CT和X线高, 能发现38.5%左右CT检查阴性的病灶。但是ECT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ECT检查假阴性率约8%, 而微小病灶的假阳性率达40%~50%。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外伤或炎症、关节退行性变、骨畸形性病变、局部血流改变和代谢性骨病, 另外须注意排除原发性骨肿瘤。临床应注意排除上述原因, 必要时争取活检或者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 (PET) 。

骨转移肿瘤分为单处点状或片状、或多处病灶, 本组病例显示, 转移瘤多为多发, 单发少见。但对ECT骨显像中检查显示的单发性孤立病灶, 有可能是骨创伤、骨的局限性感染, 也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早期骨转移的征象之一。ECT骨显像本身无明显特异性, 也存在误病例。多发性骨转移多表现为脊柱、骨盆、肋骨、四肢骨等多处无规律的异常聚集多处病灶, 结合病史, 可以准确作出骨转移的诊断结果CT和MRI有助于清楚地显示病灶的大小和范围, 以及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脊髓转移具有特别意义, 但不必作为常规检查。只有在临床高度怀疑骨转移而X线及骨扫描阴性的情况下才考虑, 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总之, ECT全身骨显像对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是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手段, 可以为肿瘤分期以及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指导临床治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以及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焦松, 邱丰, 等,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核素骨显像[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8, 18 (3) :202-203

[2]于立明, 毕燕妮, 龙再颖.骨显像、X线、CT及MRI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 13 (5) :331-333.

[3]杨建鑫, 方琳丽, 林琛, 等.应用ECT骨显像和ALP谱检测对提高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诊断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 2006, 6 (1) :80-82.

上一篇:9号文件下一篇:品牌战略·中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