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2024-07-15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精选12篇)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1

摘要: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积累了经验也反映出不足。进行了总结反思,借鉴其它学校如何规划、开展双语教学的先进经验,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对双语教学和开展双语教学所具备的条件重新分析。提出了适合我院的《管理统计学》双语授课模式,强调灵活和注重实效,并指出开展双语教学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模式选择

1 双语教学有个成熟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受自身条件和学校对双语教学认定标准的局限,对双语教学心存敬畏,裹足不前,期望着自己达到双语教学的严格要求再行组织实践双语教学。现在发现这个思维是个很大的错误,其结果是让我们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看其它学校如何规划、开展双语教学。

李建中、陈渊、张品(2004,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规划课题成果)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浸没式(immersion model)、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和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三种。其中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习得环境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率很高,但需要特定语言环境和条件;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的模式;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则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在我国,小学和初中还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浸润式。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双语教学能够向液体一样渐渐渗入教学领域的全过程。这四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各适于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在实施时我们要根据主讲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学校、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分专业、分课程、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具体可归纳为五种方法:

(1)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

(2)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和分析讲解英文专业资料。

(3)中文教材、中文授课、部分章节使用英文教材。

(4)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课。

(5)英文教材、英文授课。

以上的五种教学模式及五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师资、教材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以选择,条件好的可以直接采用难度大的教学模式,条件差的可以先采用难度小的教学模式,亦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或将几种教学模式交叉使用。

付筱娜(2002)认为,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业知识的实际,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种类型:

(1)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师生应分别具备教与学的条件。

(2)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与全外型比较属于于较低一个层次,但对于学生来讲易于对知识的接受。这种模式对于初开设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学以及广大教师宜广泛采用,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

(3)半外型。

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学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攻读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业知识。上述三种模式,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的选择,一般是由主讲教师确定,因而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不够规范。这个问题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步得到解决,使其严格按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规定步人规范化的轨道。教材选择的原则是在国际上某一领域优秀的、先进的、当代的教材。对于混合型、半外型的教学模式应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全外型。

李家龙(2004)认为,双语教学难度很大,要循序渐进。并进一步指出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业术语后注外文式。这需要教师首先学会这些外文单词,然后在课堂上传授中文知识的同时,将对应的外文词汇讲授给学生。这一阶段适应于外语水平有限的教师。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在备课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作准备(这种模式虽然对外语水平有限的教师较适应,但是,由于外文专业术语的补充和插入,往往影响授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教学效果上多少有些影响)。

第二阶段,外文术语导入中文讲解式。这种方法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而且能正确地发音并讲授出来,同时还需要用外文术语组织教学内容。由于欠缺外语的交流和互动,这还属于双语教学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外文直接导入双语讲解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外文术语和词汇,有正确的发音,还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能用外语与学生交流和互动这种模式可兼顾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更为合理。但是,由于教材的不适应性和课堂上外语互动交流的程度还有限,还未达到自然的双语教学境界,不过已为真正意义的双语教学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四阶段,外文授课,中文补充和外语互动交流式。这方面,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很成功,在香港高校教学语言基本上是英语,课堂上的交流语言也主要是英语,在这种环境下,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高,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也很自然,在我国国内要达到这种真正自然的双语教学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他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对外文和教材内容有准确的把握,还需要熟悉学生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双语教学经验并以师生间外语互动为补充。

这些实践或研究结果,给我们上管理统计学双语课,指出了方向,回答了在实践中的什么是双语教学的问题。双语教学不再高不可攀,虽然开展双语教学有难度,师资、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条件可能都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学习、借鉴和创新。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结合我们的实际,积极探索学习,逐步提高,就能达到较高水平。

2 我院《管理统计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审视

2.1 条件审视

从师资的角度看,我们有主讲教师5人。年龄结构上,4人年龄均在35岁以下;学历结构上,一名博士,4名硕士,其中3人是在读博士研究生;职称结构上,1名教授,4名讲师。英语水平上,教授已经完成出国留学英语培训,其他人英语达到6级水平,也有老师参加过公共英语培训和双语教学研讨班。因此我院管理统计学开设双语教学的师资条件已具备。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有普通班和国际工商试点班(IBA)。管理统计学通常在第5学期进行,即面向我院大三学生开设此课程。以2005级学生为例,80%以上的学生通过国家英语4级,30%左右的学生通过国家英语6级。IBA的学生们在选拔的时候英语基础就好一些,因此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更高一些。学生对管理统计学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从教学资源上看,具备如下条件:多媒体教室,已经制作完成全英文的PPT课件,全英文练习,有经典英文参考教材。

综合来看,我们这个教学团队已经具备在一定层次进行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条件。

2.2 定位审视

理解和定位双语教学,对我们来说,有过误区,我们曾经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我校对双语课程的认定中就有一条,英语表达占到50%以上。这种理解让我们忽略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强行往双语教学的高级层次上靠,只会欲速而不达。在我们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自信心不够,自我否定,将双语教学视为难以为继;学生们在期待中发现双语只是多了一项新任务,只有负担,没有乐趣,兴味索然。如果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好一些,上课经验丰富一些,更能调动气氛,情况会好点。从往年上课学生们评教打分中可以看出端倪:同一个老师上课,双语课程的得分明显少于非双语课程得分。

2.3 授课审视

正是将双语教学定位到其高级层次上,教师们双语授课的模式也是勉为其难地“硬着陆”。上课内容按照中文版的书(将其作为参考)结构来,给学生提供对应的全英文复印资料当作教材。授课时用全英文的PPT课件,力图用英文表达。结果授课表述时,内容上或者变成了复述PPT,或者变成了中文解释。英语用得生硬,更不用说要达到单语授课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远远达不到高级层次的要求。学生们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他们可以提前拿到英文资料,但是对厚厚的英文资料认真预习,费时费力,多有逃避,就指望着老师上课讲解,特别是原理与方法的演绎时,更是希望获得中文讲解,等到要考试时,就希望老师们出的全英文试题不要太难。事实上,考试也不可能难:平时少了英文的训练和积累,仅仅是看懂试卷的题目就要大量的时间。慢慢地,学生们变成“等、靠、要”的消极接受者。造成这种双语教学的不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们都没有准备好。教师要讲好双语课程需要时间学习积累,学生们要学好双语课程,也要循序渐进。我们的教学模式违背了这个原则。

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3.1《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定位

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水平和经验,我们能够选择的模式是维持式,或者说是半外型,处在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之间。具体来看,我们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参考教材,讲解上我们中英文结合,具备上述第3和第4种方法的特征。

长期来看,希望通过3年的建设提高,能够达到过渡式层次和混合型层次以上,到第三个阶段以上的水平。

3.2 模式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我们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我们着力于条件建设,然后在模式上进阶。在短期(建设期),我们主要是立足于维持式,通过专业词汇的渗透,局部知识点的英语表达突破,由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方式拓展,提高教师们的英语表达的能力,建立和巩固教师们的自信心。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双语教学的手段。是对双语教学方法单词短语式(Word and Phrase Mode)、整句式(Sentence Mode)和复合式(Word and Sentence Mode)的具体演绎。即分别使用英文单词短语、整句以及两者并用来配合汉语讲授。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过去我们的双语课堂忽略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双语教学也可分为单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tional Mode)和多边式(Multilateral Mode)3种。单向式也称灌输式,是指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向学生灌输信息,并与我国外语教育“会听不会说”的特点相吻合,对学生而言可能更乐意接受(逃避说),但同时会由于缺乏及时沟通,默许甚或助长部分同学的学习惰性,造成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交互式又称对话式,是指教师用两种语言讲授,并适时地提问,要求学生兼用两种语言回答的教学模式(不能纯用中文),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课堂讲授信息量,但由于能达到师生教与学同步,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边式亦称讨论式,是指在案例讨论时允许学生自愿发言的模式,这种模式对不善言谈的内向型学生来说,有充足的发言准备时间,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选择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章节,可以灵活。虽然强调循序渐进,但是也能根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另外条件不同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我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有派老师在我院授课,这时,可以考虑直接进入浸没式教学,全英文授课的方式。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可以提供一名中方教师做助教。

3.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牢记原则。

开展双语教学,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内容。要“营造氛围,注重实效”。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贪多求快,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要重视一个术语和一个术语的积累,一个专业词汇和一个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应用。通过渗透法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目前,没有很合适的英文教材,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编写英文教材,但是可以努力编写或组织汇编合适的英文讲义,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们从厚厚的英文原著中解放出来,更有效率地学习管理统计学的知识,而不至于湮没在英文材料的阅读理解上,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与思维,提高英语水平。另外,就是编写合适的英文题库,以及生动的例子。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管理统计学》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许多国外最近发生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课程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对时事的关注),容易使他们上课兴奋。多媒体可以尽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训练听力,甚至积极思维。

4 结论

双语教学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语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模式。关注双语教学的目的比双语教学的形式更重要,因此要注重实效,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利用并创造资源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中,陈渊,张品.多模式全方位开展双语教学[J].中国轻工教育.2004,(3):47-48.

[2]付筱娜.试析高校“双语”教学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2(7): 91.

[3]李家龙双语教学中外语导入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04,(3): 25-26.

[4]张长春,程伍群,张红敏.中英文双语教学方法探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12(3):4.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2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教高[2001]4号)有关加强英语教学的文件精神,以及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工作,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经研究,学校决定在现有双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监督指导,学校决定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领导、教务处领导和人事处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

二、明确双语教学工作要求

自2004年起每年在全校范围内新增若干个专业的双语教学试点班,到2015年全校开办双语教学试点班的专业要达到10个以上。非双语试点班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要逐步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例,每个专业至少要有3门以上课程采用双语授课。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类专业应先行一步,积极开展对双语教学的教改工作,自2005级起,上述专业的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中双语教学课程比例,即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的比例要达到10%以上。从2005级开始,全校所有专业取消专业英语课程。

三、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支持力度

1.学校在教研立项、教学优秀奖、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授课教师。

2.专门设立双语教学研究基金,支持各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试点班及双语课程改革研究。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双语教学课程,可申请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纳入学校重点支持的教改教研项目。

3.提高担任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双语授课课程教师的课时补贴按双学位班计算;担任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教师在计算课时补贴时系数取6。

3.双语教学课程根据授课质量和效果,在计算工作量时改革教学手段系数k3的取值范围为0.6—1.2。对于开设两年以上(含两年)的双语课程,k3取值为0.6;对于全英文授课,并且学生全部采用英文作业和英文考试的课程,k3取值为1.0;对于新开的双语教学课程,在计算当年的工作量时,k3取值为1.0;学校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取上限值1.2。

4.学校鼓励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原版优秀教材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任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英文讲义,经试用三年教学效果良好,可由教务处支持立项作为教材正式出版。教师编写正式出版的英文教材,在计算工作量时每万个印刷符号按20小时计算。5.经教务处组织专家认定合乎要求的双语授课课程,学校将给予相应授课教师一定的奖励和教研资助经费,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双语教学研究工作。

6.学校优先考虑担任双语授课课程教师出国进修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规范双语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三分之一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授课质量,学校对双语授课课程进行以下规范:

1.授课语言 双语教学课程要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时采用英语讲授,学校鼓励有条件的课程以英文讲授为主,对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可采用中文讲授,以避免由于语言问题影响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2.授课教材 双语教学课程以英文版教材为主要教学工具,可辅之以中文教材作参考资料。英文版教材既可采用国外原版优秀教材,也鼓励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相关英文资料自编讲义,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双语精品教材。

3.课堂讨论 双语教学课程的课堂讨论要以英语为主,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准备。

4.学生作业 双语教学课程的课外作业至少要有一半是英文题目,学生也要以英文来完成作业。

5.考试 双语教学课程考试试卷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的试题采用英文出题,对英文试题学生要用英文答题。6.毕业设计 双语教学试点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有一半以上用英文撰写,答辩采用双语形式进行。

五、双语教学试点班的管理

1.双语教学试点班50%以上的课程应采用双语讲授,学校将分期分批进行检查。

2.双语教学试点班实行淘汰机制,试点班学生因学习困难等原因,允许转出试点班回普通班学习。同时从同年级普通班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补充到试点班,以保持试点班规模基本稳定。

3.学校适当增大双语班学生评优评“三好”的比例;增加双语班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双语班学生在图书馆阅、计算机、实验室使用以及选课、附修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六、双语授课课程的管理

1.各学院应对本学院开设的双语授课课程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主管教学领导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定期听取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意见,组织对双语授课课程的检查和考核。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新疆小学语文;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新疆小学语文双语教学所呈现出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创新脱离地区实际情况且对双语教学政策的理解过于片面化

首先,教学模式的创新脱离地区实际情况。在实际落实小学语文双语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过于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没有结合自身师资水平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素质的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定位,总体上存在的冒进现象,脱离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从以母语授课为主直接转变为以汉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现有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很多并不具备该教育经验的教师无法有效落实教学任务,加上学生现有汉语能力基础薄弱,致使整体教学效率偏低。其次,对于双语教学政策的理解过于片面化。很多学校领导对于落实双语教学政策内容的理解过于片面化,认为在落实这一教学要求的过程中,必须以汉语教学来取代母语教学,进而导致很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因为汉语水平低而无用武之地,而汉语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落实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汉语教学的作用,为该地区学生学习好其他学科奠定一定的基础,而由于地区整体汉语水平低,因此,需要以适当母语的融入作为辅助,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该地区整体教学质量。

2.小学语文双语教学教材内容不合理

在落实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教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落实教学知识内容的根本媒介所在,但是,从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材的现状看,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合理。新疆地区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了该地区出版的《汉语》这一教材以及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其中《语文》教材的应用下,由于是针对母语为汉语学生所设计的,因此,对于新疆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学生的汉语基础差,教师的水平有限,脱离教师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内容,致使无法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教材内容多是叙述性的书面语言,并没有将实际生活用语进行有效融入,无法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提供保障。

3.双语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不足且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

首先,双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偏低。从目前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看,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民族教师,根据新疆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11年6月对新疆南北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的调研结果来看,双语师资为少数民族老师的比例占到87%,加上当地的民族教师自身汉语知识基础薄弱,学历偏低,致使无法有效落实汉语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过于滞后,致使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与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培训工作开展不到位。在培训上,主要是以HSK考试成绩为衡量教师汉语授课水平的,因此,这一应试化的培训形式致使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水准,加上培训的普及率偏低,现有很多民族教师的汉语基础过差,致使现有培训工作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二、有效对策

1.实现对双语教学的全面认识,以构建出合理的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该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质量能够实现质的提升,就要求该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双语教学以及相应的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实现对双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认识,并结合当地现有师资力量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基础状况,科学且合理的制定适用于自身双语教学的教学体系,进而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落实双语教学内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在实际构建双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本着因地制宜这一原则,避免以偏概全或是一刀切,要循序渐进的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与水平。

2.结合实际教学之需来完善教材内容

为了确保该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学的有效落实,就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制定,要结合当前该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有效完善。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要求要以构建教材编写队伍为基础,通过对新疆不同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需求的调查,结合当前双语教学的实际发展形势,并合理的融入生活用语,确保满足当前不同地区落实双语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需求,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提升双语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就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曾说过:“如果不坚持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 顺利进行。这一活动课堂管理即为通常所说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 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 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動的基石,因此, 也必须加强对双语教师教学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4.提高和促进双语教师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反思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反思把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一变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使我们能够预见指 导我们的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或我们意识到的目的来进行计划,能够以深思熟虑和带着目的的反噬开展行动。”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对于教师而言,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因此,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成为教师培训实践的核心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探析 篇4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1 专业特色的需要

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在向国外发达国家借鉴的基础上加上自身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很多的理论和概念本身就是从国外引进,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原汁原味的接受到专业知识,丰富所学领域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方便他们将其所学轻松的与国外的知识体系挂钩,有利于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

2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双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是在酒店和旅游社,他们需要在自己相关的领域熟练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也只有这样的实用型人才,才具有更乐观的就业前景和升职潜力。

二九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九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开设的双语课程主要为专业必修课,以市场营销、客源国概括和旅游心理学等课程为主。授课模式采用原版教材+多媒体教学+中英文授课,其中中英文授课时双语的比例视情况各有不同。从每学期末所做的问卷调查来看,以客源国概括为例,学生对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赞成比例达到90%以上。一方面双语教学不仅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特别是听力和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受益匪浅。在备课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国外参考文献和书籍,使教师能够了解到国外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和知讯。同时,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1]但是,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双语教学仍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师资不足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这里的师资不足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师资人数的不足,既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的教师稀少。以旅游学院为例,能实际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人数不到10%。二是师资水平的不足。即便是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在英语水平上还是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会切实影响到教师的表达能力和课堂效果。不可否认,目前的授课与实际教学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

2 学生英语水平不足。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对学生也是一种考验。它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与一般的课程学习不同,双语教学课上,没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是无法顺利的进行课程学习。而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又是重阅读,轻听说,学生上课很容易出现吃力的情况,继而放弃。除实际水平外,学生英语水平的不足还表现在自信心的缺乏上。如问卷调查中,你认为你的英语听力如何一项,认为“好”的人数只有4%,认为一般的占73%,这与笔者实际授课情况大相径庭。同时,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果。

3教材选择不当

双语教学的教材主要来自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用书。就原版教材来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经济问题,知识体系问题以及中外思维方式的差距等,如果单纯靠“拿来主义”,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双语教学用书,解决了很多原版教材带来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双语教学的时间还不长,双语教学用书在许多方面并不成熟,使用起来不很顺手,选择的余地也很小。

三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对策

1转换教学模式

通过双语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是持欢迎的态度,这为我们进行双语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针对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开始的授课时,适当降低难度,英文的比例慢慢增加,一些关键词和句的重复率也应高一些;努力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借鉴国外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用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自信,培养他们的兴趣;多提供参考资料和其它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2加强师资培养

针对目前优秀双语教学师资缺乏的状况,可以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政策,积极培养和加强双语师资力量。可以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养,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即可学习到本学科最新的专业知识,也可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可适当考虑引进外教,特别是归国留学人员,进行双语教学的工作。[2]

3 努力创造双语教学的氛围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不能简单的把双语教学看成是一次英文授课。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系统性,从一年级开始,由浅入深,逐步试行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俊龙:《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6,6(13).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5

日前,在“中文自修”杯上海市第16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后举行的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对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现在人们对语文教学议论最多,意见最大。现在多了一门“双语教学”,我很不赞成这种提法,双语教学其实是外语教学。不赞成这个提法的人不少。现在找工作对英语的要求很高,母语倒反而无所谓,这是什么道理?(见2003年12月10日《文汇报》)

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提倡“双语教学”,对于学校来说,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目前,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是一个席卷全球的客观事实。处于“地球村”的我们,要想在国际化大潮中置身度外,无异于“揪住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是极不现实的。承认不承认英语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这是目前的现实所决定的,而不是感情可以决定的。正如DavidCrystal在《英语即全球通用语言》一书所说的那样:“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们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过去,人们常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现在人们常说“掌握英语和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说到底,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大家追求一种功利性的东西而人为地造成了英语热。升学考试、评职称、争荣誉,似乎样样都与英语有关。甚至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差一点,但那份英语卷得考出来,否则就拿不到学位。

但是,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英语(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掌握汉语和英语两门语言,成为汉英双语人才,而不是为了替代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汉语)。因此,我们不但应该允许学生使用汉语,而且要继续加强汉语的学习。然而,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出于功利、赢利、争夺生源或其它某种目的,强迫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据报道说,有些小学的语文也要用英语来教。如此美其名曰“双语教学”,这种做法真是比殖民地还要殖民地。

其实,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的鉴赏水平、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它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工具,而是培养我们的民族情结、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母语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亲情的联系,而我们现在的人对自己的母语如此不尊重,本末倒置地用英语来讲授语文,真是莫大的悲哀!正如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谦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小学的学习是掌握本国语言文化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双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中国人,把其演变成为单纯的外语教学和单语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到那时,中文基础不扎实,外文也学不好,只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不良后果。

由此看来,在教育国际化的大潮中,如果适度坚持自身语言的本土化“情结”,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教育的民族特色和民族自尊心的情感动力。更进一步地说,也可能成为有效扼制生活殖民化、地位边陲化的“防火墙”。因此,笔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把英语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学语言。

[(教育话题)比殖民地还要殖民地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学]

★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 双语教育心得体会

★ 妇幼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 小学安全工作制度

★ 双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 双语教育宣传标语

★ 工作制度

★ 社区卫生服务站年度工作总结

★ 教师双语教育教学总结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6

[关键词] 国际财务;双语教学;实践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84-03

自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提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双语教学在各类、不同层次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实施和积极推广,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国际化专业人才的普遍共识和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是民办高校开设率较高的专业之一,甚至是不少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专业课中进行双语教学成为民办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必然选择。

国际财务管理是高校公认的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其内容具有国际适用性、通用性和比较性,因此较为适合实施双语教学,在很多公办高校,该课程已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双语课程之一,不少学者、教师对此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在民办高校,普遍来讲专业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对不长、数量和比例还较少,所以针对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研讨较为鲜见。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虽然有其共性,但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一些特征,还需承认与公办院校差异性的存在。所以,本文试就民办高校如何实施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此类院校进行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一 民办高校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13年,我国民办高校共计718所(含292所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主要培养国家、社会和行业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教学形式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虽然目前大多数都开展了双语教学,但在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普遍要多于公办高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理念不清

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根据实际国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主要使用的两种语言分别是母语(汉语)和外语(英语)。对于双语教学目标的理解,当前达成共识的是双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是讲授专业外语,在双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只是一个“附加值”,即伴生目标。然而,在对双语教学目标实现过程的看法上,目前我国研究者和教师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全外语浸入型的双语教学效果最好,而有的赞同应根据国别差异、学科特点等因素,选择性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母语-外语混合型双语教学,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双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民办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相对要晚些,且受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的约束,双语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对于双语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具体实施,是全外语浸入型,还是母语-外语混合型或是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不同的民办高校有各自的倾向,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英语水平较低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自高考成绩中相对较低的那一部分,他们中的多数英语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即使通过在大学里的英语学习,其英语水平仍然无法与大多数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表现形式之一为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普遍较低,所以民办高校的很多学生抵触双语课程,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英语、无法理解专业知识内容,课堂下又不能主动预习、复习,从而跟不上教学进度,最后导致双语教学效果较差。虽然这样的问题在公办院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但在民办高校则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在实际双语教学中,民办高校的双语教师对此都有清楚的认识,但很多学校没有根据这一情况对双语教学采取适用的措施和对策,以致授课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学生没有实际的收获和提高。

(三)教学课时较少

在民办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学时与原来中文授课时的学时是一致的,这对于实现相应的双语教学目标而言,时间不够。这一问题的产生源自民办高校上述第二个问题的客观存在。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就会减弱,在保持与原中文教学相同课时的条件下,学校进行双语授课会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不利结果:其一,教学无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完成,只能对其中部分相对次要的知识点进行删除或简化;其二,教学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能力消化、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很差。坦率而言,这一问题受制于整体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实际中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班级规模较大

民办高校受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经费的限制,在双语教学中开设的教学班级规模一般较大,通常大于学生自然班级,远远超过公办院校双语教学班级。以广东某民办高校为例,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班级人数都在40人以上,普遍规模在50~60人左右,也出现过超过70人以上的超大班级。进行大班级双语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限制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授课缺少相应的针对性;同时,学生的从众心态严重,消极情绪容易蔓延,且学生的反馈不能及时向教师传递等方面。若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课时不充裕的情况,教学效果必然每况愈下。

二 民办高校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实践设计

国际财务管理是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就本科教学来说,一般在第6或第7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了解了一些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税收等相关知识,在这些必要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采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通过双语教学方式讲授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前沿理论和方法,扩充知识面和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国际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服务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

(一) 课程双语教学课前准备

1 明确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理念

在开展课程双语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的理念。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表现特征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不是全外语教学;并且我国不同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元文化国家,不存在中外语言并重的语言环境;加之民办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全外语浸入型的双语教学不应作为多数民办高校选择的类型,而是更宜采用中外语言结合型的双语教学,即母语-外语混合型或是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来确定。当学生在低年级初次接触双语课程时,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对双语教学和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所以,此时进行双语教学适宜运用由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当学生已经累积了一些双语课程学习经验和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双语课程可以采用中英文搭配比例授课的母语-外语混合型,这时的中文讲授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保障,而英文讲授则是学生开拓视野、锻炼英语应用能力、以及提升中外语言双向交流质量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应采用母语-外语混合型,具体到中英文的实际应用比例上,多数民办高校在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不应超过50%。就广东某民办高校而言,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难度水平,教师应用英语授课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宜。

2 选用恰当的英文原版教材

教材的好坏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我国现已引进较多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其主要特征是语言生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结构松散、知识点不够系统、价格偏高。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多数较好,所以对教材的价格不是很敏感,但由于自身英语水平较低,在面对原版教材时通常会望而生畏、产生抵触情绪。国际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从专业知识内容来看,有一定的难度,即使采用中文教学,一些学生也不能即时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民办高校,任课教师在选择该课程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选用已经配套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版本,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中文译本作为消化专业知识的依照;在现有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若原版教材内容无法完成,教师也可以选择原版教材的部分章节内容自编成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

3 合理设置教学班级

合理设置教学班级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规模庞大的教学班级只会过度消耗教师精力,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在民办高校师资缺乏、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双语课程开设的比例可以比公办院校低一些,减少民办高校教师整体双语教学任务,但对具体的每一门双语课程,一旦开设就要保证教学效果。双语课程的教学班级一般应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这是因为学生之间互相熟悉、了解,便于教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利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和交流。在具体人数上,每个教学班应控制在40人以下。此外,在设置双语教学班级时还可以考虑分层方式,将英文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至一个班级,这样教师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将更为理想。实践中,直接控制双语教学班级的人数是民办高校较易解决的问题,而按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设置分层教学班级,会连带牵扯很多其他方面,如学生怎样分层、学生心理变化、成绩评定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和如何解决都将对分层双语教学形成制约,民办高校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实施。因此,在民办高校,目前应先做好控制和降低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班级人数的工作。

(二)课程双语教学课堂组织

1 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

国内外研究表明,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往等技巧。根据目前各类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积累的经验,普遍认为,双语教学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创新、应用其他教学方法,经常被推荐的新颖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实际上,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包容性,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彼此结合、融会使用,如互动式教学法是一个被高校普遍提倡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具体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具体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课程特征和教学对象这两个关键因素来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双语教学方法,不能盲目追求双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用双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方法的适用性,即适用于特定的双语课程和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民办高校,教师选择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专业性较强,与一些其他课程具有知识上的承接性和关联性;其次还要结合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确保双语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削减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最终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2 合理采取教学手段

对于双语课程,较为理想的教学手段是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已经在高校中得以普及,而且其优势较为突出。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幅度减少教师板书时间,同时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其次,多媒体课件整体美观、清晰,能够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带来有效刺激,有利于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除了课件以外,可以利用多媒体适度地给学生播放有关视频或音频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听课的新鲜感和扩充学习视野。例如,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中“国际财务管理环境”一节内容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世界一两个代表性国家当前经济政策介绍的视频(中英文均可),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使学生对国际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有直观的认识和体会。

另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双语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但可以进行教与学的及时沟通和反馈,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获取国内外大量专业信息、资讯、文献等资源,这些资源既是教师教学的素材、资料,也是学生培养专业阅读、适应英文语境、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在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相对弱一些,所以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好学生,必要时还需设置强制要求,以帮助学生有效获取专业资料、锻炼专业素养。例如,在国际财务管理的“国际融资”一章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课下搜集具体公司采取的国际融资方式资料,做成课件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为了验证课件内容的真实性,还要求学生在课件中链接或截图这些资料的出处或来源。

(三)课程双语教学课后安排

1 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日常课堂教学完成后,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来营造双语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熟悉、适应双语课程和教学。在教室这个小环境中,可以利用英语或双语黑板报来提供专业信息或强化专业知识;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可以通过每天听取英语广播、每周参加英语角活动、每学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或双语专业知识竞赛等为学生创造接触英语、使用英语、强化英语的机会和平台。在学校营造出的双语教学气氛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实现日积月累式提升。

2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在高校,一门专业课程的最后成绩一般是由较大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小比例的平时成绩综合而定。学生们已经比较习惯这种常规的成绩考核方式,也找到了应对之策:为了顺利通过考核,拿到这门课的学分,学生平时多是应付的态度,到了期末阶段,的确会下一番苦功来复习,力求一考而过。我国的学生早就具备了这种应试心态,所以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平时的努力和付出较少,主要靠期末临场冲刺过关。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的考核中,应当改革现有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或者取消期末考试,而由课程论文来替代。这种加重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克服学生不重视日常学习的态势,使成绩的评定具有持续性,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精力均匀地分散至整个课程教学期间,实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英语水平的根本目的。在民办高校,为了保证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效果,应提高平时成绩占最后成绩的比例(如50%或以上),使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案例作业、小组讨论、课件演示、阶段小考等方面的平时表现较为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来;另外的成绩比例可以由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来构成,即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来检验学生综合学术研究能力和书面表达技巧。通常,期末考试的试卷、答题都是用英文来完成的,但若设置课程论文的要求,则不宜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写作。

总之,为了实现期望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效果,民办高校需要针对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去安排教学的整个过程,即从课前明确教学理念、确定合适的教材及合理安排班级规模,到课堂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手段的应用,再到课后营造双语教学气氛、革新成绩考核方式。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各民办高校应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改革,完善每个教学环节,从而有效达到短期内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和长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莲. 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C].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10).

[2]罗立彬.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3]王琼.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 会计师,2012(2).

[4]符蓉,吕沙. 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 会计之友,2008(4).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7

(一) 双语教学的涵义

我国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期对双语教学的涵义尚有争议, 但随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普及, 已渐渐形成了代表性的认识, 笔者将其归纳为在专业或学科课程教学中, 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授课采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 提问、作业、考试均用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的涵义中, 已得到普遍认同的包括用英语讲授专业课, 而非讲授专业英语;英语是作为教学语言而非进行英语语言教学。在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学中部分甚至全部使用英语、要求学生在作业及考试中使用英语等方面也基本无异议。但双语教学需要达到什么目的, 实际中应如何开展以便达到预期目的, 其应在哪些方面突出与普通专业教学的区别, 如何实现对双语教学效果的持续改进等, 这些问题仍缺乏公认的答案, 需要实践者在实践中探索和思考。笔者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研究框架, 并分别从课程设置及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及考查方式、英文使用比例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的研究应以目标定位为逻辑起点, 双语教学实践应围绕目标定位这一中心开展。教学的目标定位应以人才的培养定位为基础, 同样是会计及财务管理专业, 区别不同的专业方向——国际专业资格认证方向 (如ACCA、CGA等) , 中外合作办学方向 (如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高校联合培养, 学生分别在两地学习, 获两校本科学历) 以及普通本科学历教育, 可将人才培养分别定位为“培养熟悉国际会计与财务惯例、又具有国内会计、财务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掌握国内会计与财务专业知识、又了解国外会计、财务惯例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培养具备国内会计与财务专业知识、又能读懂涉外财会信息的国内财会人员”。目前, ACCA国际专业资格认证培训已在全国各地多所高校开展, 而中外联合办学亦正方兴未艾, 笔者所在高校的ACCA班和中澳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有所不同。在专业教学定位方面, ACCA班应紧扣ACCA教材和教学大纲, 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ACCA系列课程原汁原味的系统学习, 熟悉英国 (包括部分英联邦国家和地区) 的会计及财务体系、规则、理论与实务, 不但达到通过ACCA全球统考的目的, 也为学生未来步入外向型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中澳班学生要获得两国学位, 教学目标要定位于让其了解本国和合作办学国澳大利亚的会计及财务理论与实务, 教学中要侧重引导学生对中外差异现象进行比较, 启发其对差异产生原因和背景的思考。对于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宜主要定位于巩固和加深其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 并补充部分在以前的专业教学中未曾涉及的西方财务理论、案例等课程教学。

与非双语专业教学相比, 双语教学要突出提升学生英语技能方面的目标。对于ACCA班的学生, 十几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十几本原版教材加上练习册是其通往资格认证的必经之路, 而使用非母语学习和应试是最大障碍。因此, 训练其用英语进行专业阅读、理解、表达、论述以及应试的能力, 最能在漫漫长路中助其一臂之力。而中澳班学生需要在澳大利亚完成若干专业课程的学习, 在全英文环境中完全按照当地高校的要求进行学习。显然对于英语口语能力不强的中国学生, 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是其面临的最大困难, 故教学目标宜定位于全方位训练其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使其具备用英语思考、解决和交流专业问题的自信和能力。而对普通班学生, 其英语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 可将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一门 (几门) 双语课程的学习, 能够具备独立阅读和理解原版专业书籍、查阅资料的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户, 教师是教学服务的提供者, 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要求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科学合理地确定双语教学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 调查内容上不仅包括了解在校生的期望;还应了解已毕业工作的学生从过去的双语教学中在兴趣提升、外语水平提高、前沿学科知识获取、专业技能强化等方面是否有收获, 有多大收获, 又有哪些缺失和遗憾, 对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无帮助;甚至还应包括对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 了解其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和期望。

二、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重点

(一) 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问题的焦点在于哪些课程适于使用双语教学以及何时开设双语课程。对于ACCA班和中澳班, 课程设置有国外要求作为参照, 比较明确。为了使这些学生在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方面能够游刃有余, 基本达到与用母语同样的水准, 宜早锻炼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因此双语课程的开设宜早。为普通专业方向的学生设置哪些双语课程则需要教师斟酌。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定位, 普通专业方向的学生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达到巩固和强化其对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因此双语课程的开设宜晚不宜早, 否则容易拔苗助长,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畏难和放弃情绪的产生。通常可以在已修完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之后, 为其开设一门双语专业主干课, 如中级财务管理。采用在国外受欢迎、印数大、改版较多的教材, 保证学生获取的知识在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方面与国外基本同步。此外, 可提供几门专业选修课, 如跨国财务管理、国际财务报表分析等, 供学生根据兴趣和未来就业取向进行选修。

(二) 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

双语教学的教学重点也应因不同专业方向而异。对于ACCA班学生, 教学重点除了教材外, 需要紧扣大纲和考点, 结合官方提供的复习资料、练习册和历年全真试题, 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由于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在理解上可能遇到困难,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本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中澳班学生, 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抓知识点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由于在国外留学压力大, 学生必须克服初次面对原版教材的畏难心理, 克服对英文教学的陌生感, 从教材和讲义中快速找到要点和重点, 从有限的例题中悟出解题思路和规律, 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学业。因此, 抽出知识和技能要点进行讲授并检验其理解、接受的效果应作为教学重点。普通专业方向的学生一般已经修过双语教学课程对应的中文专业课, 因而教学重点应放在中外差异的对比以及中文教材未涉及部分。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在中外教材中无太大差异的, 可简单作为巩固、复习的内容;中外差异明显的, 如财务管理环境、资本市场制度背景、财务决策在实务中的运用等, 应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启发学生发现差异, 思索差异的原因, 引导学生展望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在我国未来发展的前景, 帮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对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有所取舍地加以借鉴。中文教材中未涉及的部分, 如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检验、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行为财务学等带有研究性质的内容, 以及使用Excel统计和计算NPV、IRR、MIRR、Beta值等实务操作内容, 应作为教学重点, 最大程度地使学生从双语教学中获得增量收益。此外, 原版教材中提供的国外著名企业成败的经典案例, 也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双语教学手段与考查方式

(一) 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除借鉴原版教材外, 还应借鉴国外本科教学的先进手段、方法和理念。注重课堂上双向参与、师生互动交流, 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精神的培养也是西方教学理念中最值得学习的方面。笔者曾在加拿大某商学院旁听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出启发性、开放性问题, 学生可随时回答或提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模拟股票投资操作, 指导学生分组就实际生活中的公司进行背景资料分析和财务前景分析, 并向全班同学报告。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历练了其创造性、思辨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了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强化了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在ACCA班教学中, 可辅之以课堂练习、提问抢答、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熟练掌握知识点。中澳班的教学由于要全方位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除了一般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外, 宜采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 如课前布置分组预习任务, 让学生自己找出关键术语和知识点并翻译;正式课堂教学前让学生查找相关商业新闻、动态, 用英语报道进行热身;课堂随时提问讨论;课后布置案例或专题, 要求学生分组查找资料、组织分工、制成PPT并在讨论课上报告、辩论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 也可使学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对于普通班的学生, 可适度参照中澳班的教学手段, 降低特殊教学手段的使用频率和对学生的要求程度, 将适量的预习、课堂讨论与练习、课后专题研究和案例讨论相结合。

(二) 双语教学的考查方式

在双语教学中强调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为了配合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保证教学效果, 需要在考查方式上提供支持。其原则是要加强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以导向学生重视和参与多种教学手段。如对中澳班学生, 针对需要分组进行的案例和专题讨论、关键术语翻译等活动, 可增加对小组成绩的考核;学生课堂参与积极度和有效性也应通过平时成绩或口试成绩反映出来。只有区别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 根据其需求合理定位双语教学的目标, 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置,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合理突出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适度使用英语, 并以科学的考查方式相配合, 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通过对学生需求和教学效果的调查, 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原因, 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持续改进。

四、双语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

英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使用比例也应针对不同学生有所区别。对于带有较强应试目的的ACCA班, 教学中英语比例不宜过大, 这也是ACCA官方对非母语国家和地区教学的指导原则。笔者认为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在30%~40%之间, 也即采用混合型教学较为合适, 一方面可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保持知识要点的原汁原味。对于急需适应国外全英文教学环境的中澳班学生, 应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英语的使用比例宜在80%~90%之间, 即采用浸入型, 除部分重要专业术语、教学难点使用中文外, 其余均使用英语, 并逐步要求学生用英语提问、讨论和表达。对于普通班学生, 鉴于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以及培养目标中对英语技能提高的要求较低, 故采用保留型, 即将英语使用比例控制在20%左右较为合适。当然, 双语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开放度的提高以及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 可以预见双语教学将逐渐从保留型向混合型和浸入型过渡。

参考文献

[1]李利:《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高教论坛》2007年第2期。

[2]王志莉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探讨》, 《集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秦弋雯:《关于ACCA课程教学的思考》,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第19卷。

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 篇8

一、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 课程选择

首先需要明确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 就接受的财务管理主干课程体系而言, 一般是大一开始初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 大二先后学习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学等专业课程, 大三大四先后学习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案例等主要课程。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学习、英语学习并行开展, 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 容易形成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选合适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很重要的。

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 专业基础课《财务管理》比较适合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 原因在于:其一, 该门课程内容与结构同西方《Corporate Finance》基本上是一致的, 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其二, 该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 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到财务管理专业的英文原版教材, 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 为后续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此外, 着重讨论跨国财务管理、外汇汇率决策等问题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也适合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笔者认为, 可以选择具备较强通用性的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并应先易后难, 逐步扩展范围。

(二) 教材选择

教材是决定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优劣的重要因素。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因为原版教材能够较为全面地展现本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可以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内容, 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选用的教材既要考虑授课对象的能力与水平, 又要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规划及要求, 并且要和本专业的前面课程相衔接。其内容应当能反映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一些新进展, 教材中使用的语句应该难易适中, 否则学生在阅读时会感到吃力, 造成对内容理解的困难, 逐渐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在选定原版外语教材以后, 可再向学生推荐一些中文教材作为拓展参考资料,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保证学生不会因为语言因素影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 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中, 通常有三种教学模式, 分别是浸入型双语教学 (immersion program) 、过渡型双语教学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和保留型双语教学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所谓浸入型双语教学, 是指只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所谓过渡型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初期先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成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所谓保留型双语教学是指先用母语授课, 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部分内容的教学, 其他教学内容仍然使用母语教学。笔者认为, 在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初期采用浸入型双语教学是不合适的。保留型双语教学虽然能够满足当前双语教学的需要,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 难度较小, 但是不能满足教育的长远发展。所以, 在双语教学中, 建议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授课方式。

此外, 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本着双语教学的落脚点是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在此同时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一教学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 应将英文讲授比例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文化背景进行灵活处理。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直观, 通过学生的预习能够有所了解的部分, 英文讲授比例则稍高一些, 而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处, 如财务管理中的最优资本结构、定价问题等, 使用中文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分析, 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学科知识内涵。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的比例循序渐进, 有助于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沉浸式的英语氛围中学到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因此, 双语教学不仅需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必须强调对外文的利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双语授课中要坚持循序渐进、互动性原则。在初次接触英文原版教材时, 学生们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都会感到吃力, 双语教师授课应做到由浅入深地解释专业术语的含义、专业知识的内涵,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用英语来讲授专业知识, 双语教师要努力探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把知识传授看作学生与教师的双边的互动过程, 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应避免一味地讲授型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主动性。为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力争将讲授、讨论、练习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融于一体。教师应讲清重点、难点, 学生要练习用理论解决问题, 练习英文的表述。在教师讲授完某一专题的内容后, 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 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讨论, 分组轮流上台回答教师的提问或作专题发言, 从而加深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另外, 应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扩大知识容量并能让学生对比较陌生的专业英语有更强的视听感受。

三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在大学数字化、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 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丰富, 数量巨大, 获取方式更方便快捷。教师应搜集更多的专业文献, 作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 也可以指定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站、报纸或期刊, 培养学生检索、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比如通过网上信息, 分析上市公司或跨国公司投资、筹资、分配股利等财务活动, 让学生有的放矢地通过查询、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这样可将课堂教学向外延伸, 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向, 参与国际交流, 从而直接进入专业的发展前沿, 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三) 作业布置与考核

每章结束之后, 都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作为补充练习, 作业难度分为练习题和综合题两个等级, 覆盖到每章的重要知识点。具体有以下两个要求:其一, 需要学生以英文来完成, 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二, 作业的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性, 即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 必须通过社会调查、查询资料、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作业中所需要的部分资料, 通过完成作业,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 并应及时地进行作业评讲。通过作业的讲评, 一方面可以补充上课时可能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和一些细节问题, 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改进教学环节上可能的问题, 做到教学相长。

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 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平时作业、案例讨论、Group Performance、期末笔试 (闭卷、开卷) 等多种考核方式应相结合, 以考核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双语教学的成绩评定应改变期末一次性考试的局面, 注重平时考核, 使成绩构成多样化, 可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计入考试成绩, 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三、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 教材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 英文原版教材都是一些大部头著作, 对于刚开始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来讲可能难以接受;且原版教材内容之间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如中文教材强。改进方法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学校双语教学团队合作编写适合学生的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二是根据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对原版教材进行改编、选编或重新组合, 以适应本课程的教学需要。目前, 由于国外的教材价格昂贵, 所以现实选择应选用由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教材。

(二) 师资问题

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双语教学师资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一是在专业知识方面, 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掌握本专业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国际动向;二是在外语语言能力方面, 除了扎实地掌握一门基础外语以外, 还具有用中外文流畅地表达本专业知识的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在教学能力方面, 应尊重教学规律, 了解学生心理,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校应花大力气培养适合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各高校应引进具有多年海外留学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 同时在现有师资中选择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 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到欧美国家访问学习。

(三) 授课方式问题

西方教材涵盖的知识面较广, 与课程有关的阅读资料很多, 由于学生阅读英文教材的速度有限, 如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 面面俱到, 课时远远不够。因此, 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要求双语教师按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接受水平, 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多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对于那些易于理解的内容, 安排学生通过课后阅读教材的方式来理解,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自我发展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拓宽知识应用面。除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外, 双语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需要。结合专业特色, 笔者设计了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四维自主教学模型下如图所示。

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篇9

一、开设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 双语教学是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跨国公司之间的贸易活动越来越多,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 英语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各国之间的科研, 商贸交流大多数都是以英语为载体。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和频繁, 英语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显得更为重要与突出。

2. 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需要。

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具备竞争力的, 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指的是, 既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人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专业课采用汉语教学, 学生只有在大学英语课上才会较多地接触到英语的听、说、读、写, 但却无法将英语运用到专业上。这样一种培养方式下的大学生往往是单一型的, 无法做到既懂外语, 又懂专业。

3. 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

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原理的同时, 全面提高他们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点是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无法做到的。同时, 通过让学生阅读学习经典的外国教材, 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国际化的全新的剖析问题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对于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说,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重语言、轻专业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开设双语课似乎更多地关注如何教好英语而不是教好专业或者是将双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外语加专业, 因此出现了重语言、轻专业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当前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 双语教学的侧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 而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角度看, 这样一种专业与语言的本末倒置, 最终会造成在专业课学习上的舍末求本。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的教学从专业课教学变成为英语课教学。如果在双语课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这样一种“厚此薄彼”的现象, 那么肯定会与双语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 双语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真正能够上好一门专业双语课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是制约当今双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具备非常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由于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一般,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双语教学往往变成了“单语教学”。

三、双语教学的解决方法

1. 教材选择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对于双语教材的选择需要做到科学合理。不仅要考虑教材内容是否易于学生阅读与学习, 又要顾及教材的内容是否便于教学。国外教材的特点是严谨、数据翔实、信息量大, 有些国外经典教材相当于一部学术著作。因此有些国外教材虽然从学术角度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不一定适合于双语课的教学。在学生的外语阅读水平与专业知识水平没有达到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去学习过于“专业化”的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 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授课。

2. 教学安排需要循序渐进。

双语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循序渐进, 通过掌握专业词汇, 英文口语对话, 专业知识讲解, 课后补充阅读“四部曲”让学生适应双语授课, 从“怕英语”逐渐变为“爱英语”, 从“畏专业”慢慢变为“爱专业”。根据以往教学经验, 在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课之前, 首先需要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一般在学期初的一到二周时间里, 教师应该抽时间系统地为学生介绍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专业词汇。这样能够使学生在阅读双语教材的时候不会觉得过于吃力。同时, 在课堂上尽量安排时间与学生进行口语互动问答的交流,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够逐渐引导学生适应英语授课方式。当学生基本适应了双语教学后, 教师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对专业课内容的讲解。根据教学经验, 对于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的解释不宜使用过多的英文授课。最好是先用中文解释, 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理解这些重要的概念。课后的练习是双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教师应该搜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外语阅读材料, 特别是网络资讯,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需因人而异。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而双语教学的前提要求是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达到至少中等或以上的水平。因此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级,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具体来说, 可以对一个年级的同一专业学生先做一次英语能力摸底测试。按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不同, 分为两个或三个层次。然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分别进行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较好, 接受能力更强的班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 提高作业的难度。而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适当降低难度。

4. 授课方式需有多种手段。

双语教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需要借助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授课。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网络资源, 特别是学校的一些网络精品课程, 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学和研究的便利平台。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多通过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用英语与教师多交流, 这样能够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提升作用。

5. 中英文需要比例合理搭配。

双语教学需要做到中英文比例搭配合理。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 应该做到用中文和英文交替讲解和授课。根据以往教学经验, 采用“2-2-3-1”中英交替教学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指的是, 在一次八十分钟的课堂上, 用英语、中文、英语、中文交替进行授课, 并且中英文的比例大约为2∶2∶3∶1。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先用二十分钟的时间用英语来讲解每次课要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接下来二十分钟的时间用中文解释前面讲过的内容。在使用中文讲解的时候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力求将之前学生没有听明白的内容讲清楚。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基本概念之后,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对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 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的基本原理, 又能让学生的英语口语和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 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互动过程, 往往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10分钟, 教师应该用中文回顾与总结每次课的要点。

6. 双语教学师资力量需要提高。

由于双语师资力量水平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学校需要做好双语教师的师资力量培训、优秀人才引进、教师经验交流等工作。首先, 学校应当对现任的双语教师进行培训,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出国进修培训或者国内短期培训的方法。其次, 学校还应该积极引进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优秀人才。最后, 学校还应该多举办双语教师的经验交流会, 组织教师听课。这样大家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切磋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7. 学生英语综合素质需要增强。

供应链管理属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 英文专业术语较多, 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双语教学对学生的综合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学生具备较大的词汇量和较强的阅读能力。为提高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的教学效果, 学校需要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低年级的学生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开设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不仅可行而且必要。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不同, 需要在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水平上进行投入与建设, 更需要与学生配合, 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与变革。

参考文献

[1]肖扬清.关于课程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 2007, (3) .

[2]王淑云.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探讨[J].莱阳农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9) .

[3]楚岩枫.物流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 2007, (3) .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10

笔者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 同时具有物流工作实践及相关专业学习经历, 以《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讲授为例, 尝试以双语教学模式备课及授课。

1 课堂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

1.1 教师

双语教师不仅是一名专业教师, 还是一名语言教师。专业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语言功底、并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而英语专业教师, 则需要经过更多外贸物流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培训。最好是有相应的工作实习或实践, 才能更好地教授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1) 各高校的培训课程:现各高校均举行不定期的面向学科教师的双语教师培训课程, 如从国外大学特邀外教主办强化培训。参与这些课程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 以便更好地驾驭授课内容。英语专业的教师, 则至少应参加物流管理课程的本科课程学习, 特别是外贸物流实务课程, 最好能取得此专业的学士学位。另外出国留学是提高双语课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2) 教育部IBTQ项目:2005年8月通过的“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项目, 是国内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双语师资培训试点项目, 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考, 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予以认证。此项目培养在职教师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授课技巧和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 通过国际标准的专业师资培训和严格考核, 培养熟悉国内外文化、具备双语教学能力、掌握世界前沿教学理念及方法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双语教师。

1.2 教材

课程需选定一本中文教材为主教材, 并辅以适宜的外语原版教材及专业词汇书籍。

笔者教授的物流管理实务课程选择了蒋笑梅的《物流管理实务》作为主要中文教材, 另外选取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onald J.Bowersox所著“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作为英文教材。该书语言精确、简洁易懂, 有对应中译本, 适宜作为双语课程的教材。此外还选择了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英语》作为补充教材, 供学生随时查阅专业词汇。另外, 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服务部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接转国外民间友好组织对华赠书而专门设置了国际赠书转运机构, 有大量原版海外教材可从其购买。

如果购买不到学生上课所需的原版教材, 教师可参照原版教材, 自己编辑讲义。这样做一是英语地道, 二是降低了费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授课时间, 参照多本参考书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另外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参考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资料, 如MIT开放课程等。

1.3 学生

学生是授课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听懂学科内容并能正确表达的程度。若暂时达不到上述水平, 教师应先采取适宜的中英文授课比例进行授课。

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坚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双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因而, 学生必须修读预修课。物流管理实务之所以考虑引入双语教学的方式,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已经修完了《物流管理》、《国贸实务》等中文预修课程。

2 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对教学的反应, 决定授课的中英文比例, 尽量做到中英文教学合理分配与有机结合。

笔者在课程中, 遵循“先少后多,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四个阶段设置授课内容和英语比例。入门阶段:专业英语词汇的讲授并引入专业背景与术语, 中文与外文解释相结合;初级阶段:双语并重, 提供概述性提纲进行预习;课程主要阶段 (精讲部分) :全英文授课学习重点内容, 结合精选案例及相关理论, 指导学生阅读及回答问题, 提高英语思维理解能力, 课本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双语实践阶段:以应用写作为主, 撰写英文往来函电, 训练学生操作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 逐步达到流利、熟练地用外语写作物流文件信函的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

每个章节结束后, 安排进行外文重点复述。一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是锻炼学生的双语思维。设定10min英语“互问互答”, 学生提出问题由同学解答,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利于养成用英文讨论的习惯和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学方式要多样, 如通过游戏的“概念猜词”等方式, 对重要的概念和术语进行复习,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采取小组互助等方式, 进行数据处理、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小论文。由此可避免教学模式的僵化, 并营造一种让学生自由探索的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3 课程考核

改变以往仅由教师考核的模式, 增加督导专家和学生的双向考核。

(1) 对教师的考核:课堂授课成效应由校督导组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座谈, 请学生就教材、讲义、课件、课堂讲解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反馈, 教师可进一步修订调整教授内容及模式。针对特定的授课对象形成有机系统的讲义及课件。

(2) 对学生的考核:由教师通过笔试、口试 (平时) 考核。总评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 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和重视课堂互动, 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课程的目的及考核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听:能没有听力障碍地听懂模拟的物流实践交流活动、及相关音频视频材料。说:选取大家有兴趣又有争议的问题, 组织同学展开外语讨论。选择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主持人, 全体参与, 最后自行总结评价讨论结果。读:提高快速准确阅读外文函电及主要合同条款的能力。写:锻炼学生用英文撰写基本物流函电,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前景展望

双语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创新和改革,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迎接这一挑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利于学生从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进行发展, 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或许可以将双语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探索双语教学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6) .

[2]赵小雅.HELLO, 双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 2004, 1, 5.

[3]陆效用.质疑双语教育[J].文汇报, 2002, 4, 30.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11

【关键词】环境管理 双语教学 中英文对照 实践操作 案例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11年度同济大学双语教学团队和双语教学课程包教改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50-01

前言

西方发达国家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及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水环境治理实践表明:采取“自扫门前雪”的局部治理模式,既不能达到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技术和经济的最优化;必须以一个区域的整体或者部分作为水环境治理的对象,综合采取工程、技术、政策法规的环境系统工程模式,才能实现水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我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包括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上海市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也开创了我国在區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先河。近年来,配合我国流域与区域水环境治理的战略规划,国家实施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也明确提出形成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与城市水环境管理体系两大并行体系,对区域水环境治理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紧密结合世界上及我国水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科技的发展趋势,在同济大学教改项目的支持下,作者结合学术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科研实践,率先开设了以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点的“环境管理与法规”课程建设,并结合我国大学课程教育中开设双语、全英文教学的实践需求和我国一流高等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开设了“环境管理与法规”双语课程。结合近年来课程建设的尝试,做如下思考。

一、针对我国的流域及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具体国情,自行编写英文教学讲义

当前的双语教学中,一种通行的做法是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有助于使得学生掌握标准的专业英文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规范化英文写作水平,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国外的学科动态。对于一些大学基础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减少教材编写的环节,又能够提高与国际接轨的能力。但是对于环境管理及法规这样的课程,使用原版教材则未必合适。例如,国外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我国的标准不同,国外的环境政策法规与我国的相关法规也不同,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明显好于我国的水质状况,水环境治理的技术路线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完全采用国外的教材不能适用于我国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基于此考虑,作者在双语教学中结合以往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积累,以科研带动教学,自行编写了以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管理与法规全英文试用教材,形成了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教学体系。全书共分7章,包括区域水环境治理概论、水环境污染源调查与水质评价、水环境数学模型基础理论、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编制、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和水环境治理政策法规等。虽然在教材的编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根据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国情,编写英文教材授课十分必要。对于一些共性的内容,例如,水环境治理规划的基本工具,适当借鉴国外教材中的内容;但是对于一些个性的内容,例如水环境污染源调查、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水环境治理的政策法规等,则完全根据国情自行编写。对于教材中的案例,则主要采用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案例,主要是作者所在学术团队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积累,这些成果在国内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推广应用。

二、突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工程实际案例与教学理论体系紧密结合,以案例深化基本理论学习

通常意义上,环境管理与法规类的课程被作为一门软科学,给人的印象是理论和概念。作者认为,环境管理与一门硬技术,与环境工程的不同在于,环境管理是系统性、集成性、大尺度的硬技术,也是工程实践出真知的一门科学。这一点在以往的科研工作中深有体会。针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材料偏重于理论、概念阐述,缺乏工程实际案例的问题,作者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将工程实际案例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都会介绍一个或者几个案例,深化理论学习;或者直接从案例开始介绍,引申出理论。

三、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除了加强工程案例的教学,作者还自行编写了一些水环境规划管理的软件,以及提供实际工程的算例,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互动式的计算机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工具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能力。

四、中英文对照,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在双语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说,更重要的还要学生学会如何写,尤其是将中文表达成英文,而这一点通常比英文表达成中文更困难。这既是双语教学的优势之所在,也是作者自编教材的优势之所在。在课堂教学后,作者在课后将相关英文教学内容的中文版发给学生,通过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学生还学会了环境管理及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中文内容如何以英文的形式准确表达,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普遍反映了体现了双语教学的优势,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出国进修,提高自身双语教学的表达能力

对于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了要能够熟练掌握专业外语知识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英文口语表达,要发音清晰,语句规范,这也是评价教师双语教学授课水平的重要方面。作者于2009年在学校的选拨资助下,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双语教学法集中培训,收获颇丰,掌握了英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的环境管理与法规双语教学还是一门新鲜事物,还处于不断探索完善之中。概括起来,作者有几点主要体会: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体系在我国具体国情特点,自行编写英文教材;突出自编教材的优势,以中英文内容对照的形式强化双语教学效果。二是注重实践出真知,不完全局限于纯粹的理论教学,以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三是自身不断努力,提高英语授课的技巧和能力。

语文双语课堂教学管理 篇12

2011年,我国出台了最新的高校专业目录文件,酒店管理被正式划分到目录内专业,这是时代发展趋势,也是社会发展所需。酒店行业特别注重从业人员语言水平的高低。据调查,员工晋升的核心条件之一就是外语的掌握程度。近几年地方很多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国际酒店品牌集团管理的的五星级酒店进行实习,从所在实习、就业酒店反馈的信息显示,学院近几年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和实习生的教学实践分析,现在酒店涉外业务趋多使得酒店行业越来越重视英语技能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为适应形势发展,不少高校相继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并引入双语教学模式。

一、酒店管理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理论+实践”是目前众多旅游管理类高校采取的教学模式。对于服务类的专业,实践固然重要,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毕竟不是普通的服务员,是要能够在酒店上得去,下的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的职业院校还是有一定区别,一般高校采用的方法是三年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随后分派到各高星级酒店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众所周知,酒店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与体系很多是建立在国外酒店管理实践发展基础上的,不管是教材还是研究成果表述基本是英文原版。酒店业已加入全球化竞争,这就意味着酒店企业要发展,管理者必须了解国际惯例,具备国际化意识,能够与世界客人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开展专业课堂双语教学,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英语水平,并且增强了利用语言优势查阅国际前沿的学科知识的能力。可见,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是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酒店从业者自身发展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为期三年的理论学习期间,如何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培养自身的国际化思维能力,这已然成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堂双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英语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成立涉外方向教学班进行差异化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采取的方法是在新生入校前,依据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分为高级班和普通班,实施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二第二个学期,再依据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考试成绩,编排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班和普通班。大学英语四、六通过了的学生可以进入双语班的学习,开设三到五门专业双语课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客源国概况》等。当然,需同时开设专门用途英语(ESP),比如《饭店英语》,《旅游服务英语》,《酒店商务英语》、《旅游管理英语》等,让学生能初步接触酒店专业的基本专用词汇,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没有通过的同学就留在普通班学习,这在对学生刚进校进行入学专业教育时,就跟学生讲清楚,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压力和动力。进行差异化教学,这不仅避免了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英语语言的问题而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当然,对于双语教学班的学生而言,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有助于这部分学生充分利用语言优势,接触到学科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达到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课堂内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为中心

无论是双语课堂教学中,根据模块和章节内容采用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影像教学法和专家讲座法等教学方法,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补充。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以更好的实现培养学生英语服务能力的教学目的。比如,在讲授《饭店英语》这门课的前厅部、餐饮部、房务部时,可以借助实验室安装的前厅管理、客房部管理、餐饮部管理教学软件系统进行现场讲解。在前厅部从预订、接待到结账离店,使原本抽象的课堂内容以具体的实物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的感受酒店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对酒店工作的浓厚兴趣。在餐饮服务中,为客人点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技能,强调服务人员与宾客之间的语言沟通,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直接运用英语来进行教学、训练和情景对话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西餐服务教学中,主要是对西方餐饮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英语来进行教学更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房务部,从引客进房,到客房设施的介绍以及各种个性化服务的提供,都要求学生按照真实的情境进行现场模拟。在《客源国概况》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实行任务驱动化教学,即课前给学生布置关于这个客源国家的学习任务,包括这个客源国家的基本信息的讲解、让学生分小组分工完成这个国家的讲解,包括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上台讲解、以及在接待过程中的角色扮演。《酒吧管理与服务》对于一些西式点心、外国酒等用英语介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酒店服务中的一些礼貌用语可以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实际交流中,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英语,这不仅顺应了酒店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同时也与素质教育接轨。

(三)形成完备的双语教学班课程的评价体系

酒店管理双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有保障体系的支撑才能将理论化为实践,使学生受益。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和应有的奖惩制度是保障本专业双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顺利建设的硬性条件,而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则是保证双语教学班良性开展的后台保障。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学院成立专门的双语教学研究教研室,专门负责学院双语教学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包括教师的培训、教学研讨、双语课程的安排等,形成一整套双语教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配合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健全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应当采取激励手段,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双语课程考核获得优秀、良好、及格等级别的分数可在学分上给予一定系数的奖励;或者可以用该分数抵某些通识类课程的考核学分;考核体系方面,要突破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英语》等,可以引进酒店直接评价模式。在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和建议编排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对教师而言,激励手段如可以在课酬上按课时量的15%予以补助,另外担任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在赴海外进修、职称评定等环节给予优先等。

上一篇: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大连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