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肾损害

2024-08-17

高血压病肾损害(精选10篇)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1

长期持久或严重的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 继而出现肾小球或肾小管的功能损害, 严重者可发展为尿毒症, 因此阻止高血压性肾脏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钱海凌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活血利水中药复方预防和干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9月—2012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的高血压病人。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的标准。入选标准:①年龄30岁~ 75岁;②血肌酐 (Cr) 、尿素氮正常, 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或>30mg/24h;③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0.3mg/L;④符合1988年10月在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上制定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⑤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原发性肾病病人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肾损害者; ⑥经降压治疗后血压达到目标水平。共纳入55例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7例, 男16例, 女11例;年龄46岁~75岁;收缩压138.9mmHg±10.54mmHg, 舒张压83.6 mmHg±7.89mmHg。对照组28例, 男13例, 女15例;年龄4 0岁~7 2岁;收缩压1 3 6.7mmHg±1 2.0 3mmHg, 舒张压85.6mmHg±8.16mmHg。两组病人年龄、性别、高血压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病人经筛选分组后, 各组均采用钙离子拮抗剂 (硝苯地平缓释片, 批号:405001, 由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生产) 作为首选降压药, 用量一次10mg, 每日2次, 以能控制血压达标为依据;如不能达标, 加用其他降压药, 顺序为β受体阻断剂 (美托洛尔) 、利尿剂 (双氢克尿噻) 。当血压稳定于目标血压后, 治疗组在降压基础上加用活血利水中药复方 (黄芪30g, 丹参20g, 茺蔚子10g, 车前子10g, 泽泻10g, 夏枯草10g) , 每日1付, 分2次温开水冲服, 8周为1个疗程, 共观察1个疗程。

1.3检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病人血压, 检测病人Cr、 尿微量白蛋白 (mALB) 、血β2-MG、尿β2-MG。取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及留取尿液, 分离血清, 由医院检验科统一测定血 β2-MG、尿β2-MG、Cr、mALB, 计算mALB/Cr比值。

1.4血瘀证候评分依据“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将舌质紫暗、 舌体瘀斑、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皮肤或黏膜瘀斑、眩晕等证候按其轻、中、重度分为三级, 分别计为1分、2分、3分,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血瘀证候评分。

1.5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正态分布变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偏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mmHg

2.2两组病人血瘀证候评分的变化对照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虽有所下降, 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对血瘀证候评分显著改善 (P<0.01) ,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也有明显好转 (P<0.05) 。详见表2。

2.3两组病人早期肾功能损害相关指标的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mALB、血β2-MG、尿β2-MG、mALB/Cr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mALB、尿β2-MG、mALB/Cr比值均明显下降 (P<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尿β2-MG水平亦有明显改善 (P<0.05) 。详见表3。

3讨论

肾脏是高血压最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根据资料显示, 高血压肾损害现在国外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病因, 国内居第三位[1,2]。临床上有关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症状颇少, 多数病人只有出现明显蛋白尿甚至终末期肾脏病时才被发现, 往往为时已晚, 故如何对早期损害加以遏制、延缓其病变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病肾损害, 中医学无此病名, 但据其临床表现, 应属于眩晕、尿浊、精气下泄、腰痛等范畴。肾为先天之本, 主生殖, 主生长发育, 主水液代谢, 主骨生髓, 主纳气和温煦濡养是决定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 这一内因即是气虚。但是气虚不单单指肾气虚, 而是指肺、脾、肾三脏之气虚。瘀血既为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又能作为致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症。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以本虚标实为特点, 肺、脾、肾之气虚为本, 肾之血瘀为标。气虚血瘀在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 本研究以益气活血, 通脉利水为立法, 以黄芪、丹参、 茺蔚子、车前子、泽泻、夏枯草组成了活血利水中药复方, 联合西药降压药干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方中黄芪益气活血, 利尿消肿, 丹参辛甘微寒, 活血兼行气, 既升又降;茺蔚子性平和, 活血利水;泽泻归肾、膀胱经, 能利水渗湿, 泄热;车前子甘寒滑利, 利水渗湿;夏枯草苦寒, 泄热散结。上药配伍使用, 具有益气活血, 通脉利水之效。现代研究也证明了黄芪具有降血压、扩张血管作用, 能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 增加肾小球的氧供[3]。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表达, 减轻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4]。邵命海等[5]证实了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提高残余肾组织的肾血流量, 降低残余肾内氧耗, 改善残余肾组织能量代谢以改善肾功能, 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邵绍丰等[6]研究发现车前子具有利尿作用, 能增加尿素、尿酸及氯化钠的排泄。陈景彦等[7]究发现泽泻汤加味方能降低高盐高血压大鼠24h尿微量蛋白、尿β2-MG, 改善肾功能, 并对高盐高血压大鼠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本研究观察发现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病人的血瘀症状, 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指标, 对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该方在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入选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予单纯西药降压治疗, 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西药降压治疗, 疗程8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血压、血瘀证候评分、尿微量白蛋白 (mALB) 、血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β2-MG、mALB/血肌酐 (Cr) 的比值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下降, 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 尿mALB、尿β2-MG、mALB/Cr比值均明显下降 (P<0.05或P<0.01) ,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血瘀证候评分, 尿β2-MG水平有所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血瘀症状, 改善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并能起到协同降压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活血化瘀,肾损害,血瘀证候评分

参考文献

[1]USRDS 2001Annual Data Report:Atlas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M].Bethesda, MD:US Renal Data System, 2001:1-5.

[2]李伟, 胡洪贞.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0, 19 (2) :172-177.

[3]刘建月.黄芪注射液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08 (31) :92-93.

[4]徐维佳, 牟姗, 王琴, 等.黄芪甲苷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 13 (9) :1230-1231.

[5]邵命海, 王琛, 杨婧, 等.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和肾内氧耗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6 (3) :66-69.

[6]邵绍丰, 张爱鸣, 刘耀, 等.单味中药金钱草、石韦、车前子对大鼠肾结石肾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 (6) :342-344.

[7]陈景彦, 范洪亮, 张树峰, 等.泽泻汤加味方对高盐高血压大鼠的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4) :5467-5469.

高血压肾损害65例分析 篇2

高血压肾损害是高血压病最重要、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18%的高血压病患者最终出现肾功能不全。血压升高已成为造成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疾病(ESRD)的独立因素[1]。因高血压肾损害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在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之后居第3位。

高血压主要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进而导致肾组织缺血以及通过肾小球高压力和高灌注造成肾小动脉及肾小球硬化,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缺血性肾小球塌陷为常见病理改变。临床上可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其早期常无临床表现,因而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8年12月间收治高血压病患者360例中65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资料,以探讨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6月~2008年12月间36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参照以下标准:①高血压病;②出现蛋白尿前一般已有4~5年以上高血压病史;③尿蛋白排泄率>20μg/分;④排除各种原因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疾病。按照以上标准,检出高血压肾病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40~73岁,平均55±12.1岁。病程5~28年,平均15.5年。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其他疾病。

方法:对65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结 果

高血压病程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关系:结果见表1。

高血压分级与高血压肾病的关系:入院时1级高血压者180例中并发肾病38例(21.0%)。2级高血压者123例中并发肾病31例(25.2%)。3级高血压者57例中并发肾病19例(33.3%)。3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头晕、头痛58例,恶心、呕吐12例,胸闷、气短8例,心悸15例,浮肿5例,视力减退6例。高血压微量蛋白尿组(20μg/分<尿蛋白排泄率<200μg/分)36例,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8土10.6岁。高血压临床蛋白尿组(尿蛋白排泄率>200μg/分)29例,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2士13.2)岁。血尿素氮(BUN)水平:正常16例,>7mmol/L者24例,>20mmol/L者16例。血肌酐(Cr):正常21例,Cr>144μmol/L者20例,>445μmol/L者10例,>707μmol/L者5例。

肾脏B超:肾脏声像图无改变者40例,其中微量蛋白尿者32例,临床蛋白尿者8例。肌酐正常者17例,氮质血症期者5例,肾衰竭期者2例,尿毒症期者1例。肾脏无明显缩小,实质无明显变薄,但髓质略大,实质回声稍强,实质与集合系统界限多数清晰,少数欠清者21例,其中微量蛋白尿者2例,临床蛋白尿者17例。肌酐正常者4例,氮质血症期者14例,肾衰竭期者7例,尿毒症期者1例。肾脏声像图,出现肾包膜不光滑,肾脏缩小,皮质变薄,髓质缩小,实质回声增强,实质与集合系统界限欠清或不清者4例,临床蛋白尿者4例。氮质血症期者1例,肾衰竭期者1例,尿毒症期者3例。

治疗方案: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者60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者40例,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者15例,双氢克脲噻者55例,β受体阻滞剂者24例,直接扩血管药物者35例。

转归和结果: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控制血压、利尿、保肾、透析、治疗并发症等治,结果病情好转(包括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水肿消退)25例,无好转或病情加重34例,死亡6例,其中死于尿毒症4例,脑血管意外1例,心肌梗死1例。

讨 论

本研究发现,高血压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也无B超形态学的改变,常规尿液检查常无异常,当高血压患者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时,病情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因而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决定着尽早的治疗和干预。在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用常规的检测方法难以判断肾损害情况。而微量白蛋白尿和蛋白尿是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1],其中又以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最为可靠。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高血压肾病的发生与病程密切相关,病程越长,发生高血压肾损害的可能性就越大,提示高血压肾病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如果能够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则可以防止或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和进展。高血压肾损害的防治主要是早期降血压治疗,并将血压降至目标值。在高血压肾损害发生后,高血压的治疗应同肾实质性高血压治疗一样,以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肾损害进展为主要目的。选择降压药的原则是与在把血压降至目标值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与ACEI一样,ARB也能作为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或高血压肾损害的首选药。近年研究发现ACEI与ARB联合应用的疗效更好[2,3]。

参考文献

1 许顶立,任昊.高血压肾脏损害的诊断与防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190-192.

2 Nakao N,Yoshimura A,Morita H,et al.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angiotensin Ⅱreceptor blocker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in 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COOPERAT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03,361:117-124.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来源

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共59例, 将59例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 男性16例, 女性15例;年龄54~75岁, 平均年龄 (64.1±5.1) 岁;病程4~20年, 平均病程 (10.3±3.2) 年;对照组29例, 男16例, 女13例;年龄52~76岁, 平均 (63.7±5.6) 岁;病程5~22年, 平均11.6±3.6)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1]中所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血压分级为1~2级。所有患者血尿素氮 (BUN) 和肌酐 (Cr) 基本正常, 24h尿蛋白在150~1000mg/24h。

1.3 排除标准

(1)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高血压Ⅲ级; (3) 继发性高血压或合并严重高血压并发证者; (4) 合并有心、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5) 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6) 血肌酐、尿素氮异常者。

1.4 方法

1.4.1 分组与处理

对照组:晨服5mg依那普利 (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 山东绿因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002) , 如果血压不能达到正常, 可将剂量增加至10mg。在服药2周后才可增加剂量, 维持剂量一般为10mg/d, 最大剂量为40mg/d。治疗8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贝沙坦 (安博维, Sanofi Pharma Bristol-Myers Squibb SNC, X20000179) 0.15g, 1次/d。若血压控制不佳增至改用0.3g, 1次/d。治疗8周。

1.4.2 观察方法

入选病例中有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停药1周, 不能停药者给予换用硝酸酯类药物。两组患者每周检查血压, 以治疗前1周内非同日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 以疗程最后1周非同日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疗效评定血压, 共观察8周, 并在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Cr)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以及安全性指标。

1.4.3 检测方法

尿β2-MG, 尿NAG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取早晨第一次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NAG和尿β2-MG。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 用酶法测定尿素氮 (BUN) 和肌酐 (Scr) 。如出现血肌酐>442μmol/L, 或观察过程中血肌酐升高>30%, 持续血压<90/60mm Hg则予停用药物治疗。

1.5 统计处理

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两组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两组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肾功能的观察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影响

两组治疗前尿β2-MG、N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6例出现干咳, 经减量后均能耐受, 坚持完成试验。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病肾损害是一长期、持续、进行性的发展过程, 其主要病理基础表现为肾内血管阻力增高, 肾血流量降低, 导致肾细小动脉硬化, 继而发展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功能损害, 最终导致纤维性肾小球硬化, 出现肾功能衰竭。因此, 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高血压以减少肾损害已越来越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β2-MG是体内有核细胞膜上组织相容性抗体的轻链蛋白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仅为11800, β2-MG广泛存在与血浆、尿、脑脊液、唾液及初乳中, β2-MG可自由通过肾小球, 然后在近端小管内几乎全部被重吸收, 肾小管病变时, 肾小管对β2-MG重吸收功能障碍, 尿β2-MG增高[2]。尿β2-MG目前已被公认为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指标[3]。尿NAG是一种高分子质量 (14万) 的水解酶, 在近端上皮细胞溶酶体中含量最高, 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肾小球基底膜, 当肾小球轻微损害时, 即能脱落释放人尿, 在尿液中不易失活, 且正常时尿NAG排出量相对恒定, 现被广泛用于临床肾小球受损伤的诊断中[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RAS系统的激活在高血压及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抑制RAS不仅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且可减少蛋白尿, 改善肾功能, 延缓肾脏进期[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 均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抑制药。但其阻断RAS的环节不一样, 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由于ACEI不能抑制AngⅡ生成的非ACE途径, 所以不能完全阻止组织中的AngⅡ的生成。正常成人心脏组织中AngⅡ仅10%是通过ACE途径产生的, 约80%是通过非ACE途径。ACEI不能抑制非ACE途径的酶系。ACEI和ARB除全身性血压降压作用外, 还通过血流动力学 (直接) 和非动力学 (间接) 途径提供肾脏保护作用: (1) 降低肾小管内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和增加肾小球超滤系数; (2) 降低白蛋白; (3) 降低高脂血症; (4) 减少肾脏生长发育; (5) 减少巨噬细胞浸润; (6) 下调致炎细胞因子[6]。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控制血压到理想水平, 且均能显著减低高血压患者尿β2-MG、尿NAG, 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但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降低尿β2-MG、尿NAG更强,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干咳, 联合用药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故伊贝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作为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降压药物的重点考虑对象,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围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本)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

[2]戴万亨.诊断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57-264.

[3]宋文静.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指标[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11 (6) :944-946.

[4]李召云, 吴晓宁, 赖玉强, 等.高血压病患者肾脏早期损害指标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 2001, 24 (4) :282-284.

[5]杨永祥, 胡大一.心血管热点荟萃200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6-8.

为啥药物性肾损害高发 篇4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终端,肾组织一旦发生器质性损坏,就很难修复或再生,将导致体内许多毒素和废物潴留。如损坏过多,失去功能,便会导致尿毒症。肾功能正常者合理应用药物,一般不会导致肾损害。那么,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出现药物性肾损害呢?

首先是有些人随意用药。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患有各类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但人们在用药上不但没有确立合理用药的观念,反而是随意用药。比如,有些人稍有小病就用抗生素,有些人不遵医嘱擅自用药,等。其次是频繁检查。目前临床CT等影像学检查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有些人出于保健考虑,做影像检查的次数相当频繁,这也给肾损害埋下隐患。因为做影像检查要服用造影剂,而造影剂对肾脏的影响已被国际医学界所关注。再次,国人对中草药的钟情,也是造成药物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中药在保健防病方面的作用非凡,使得不少人钟情于服用中草药,但长时间服用无疑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即使是普通药物也可能导致肾损害。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5

关键词:高血压,贝那普利,金水宝胶囊,肾脏损害

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 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导致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 据统计, 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高血压病血压升高除了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外, 还会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缓慢和持久的损害, 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肾功能损害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大约有15%的高血压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衰[1]。肾脏在血压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可调节血容量、电解质平衡。肾脏中充满丰富血管, 高血压极易损害其内部血管。肾损害最早的表现是轻、中度蛋白尿,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预示着全身内皮系统受损, 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肾功能若受损, 可加重高血压, 而高血压加重又可进一步损害肾脏, 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威胁机体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因此, 对于高血压病导致的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治疗应尽量早发现, 早治疗。

目前可供选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其中钙拮抗剂、ACEI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更有利, ACEI降低尿蛋白优于其它的降血压药物。使血压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18.7/12 k Pa, 140/90 mm Hg) 能够预防、稳定或延缓高血压肾损害。本文对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贝那普利降压, 加用金水宝胶囊补益肺肾,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 入选标准: (1) 符合高血压病肾损害诊断标准[2]; (2) 24 h尿蛋白定量>0.5 g/d; (3) 血肌酐 (Scr) <354μmol/L; (4) 排除贝那普利禁忌证。符合上述条件的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共82例, 其中2例患者因严重的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 最终共80例患者完成观察,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 (63.12±6.03) 岁, 高血压病程 (6.81±3.52) 年, 发现肾脏损害 (2.63±1.61) 年。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其他继发性肾疾病及泌尿系感染后尿蛋白定性阳性者。入选病例均排除糖尿病、肾病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病程、体重、血压、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情况和血钾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后, 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 (北京诺华, 批号X1852或X1883) 为基础的常规治疗, 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 mg/次, 1次/d, 服药1周后降压效果不佳者, 改为20 mg/次, 1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 (江西济民, 批号121012或121039) , 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 mg/次, 1次/d, 同时口服金水宝胶囊, 3粒/次, 3次/d。

1.2.2 检测方法

BUN、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应用日本东芝TBA-120FR全自动分析仪测定, 24 h尿蛋白、血清钾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 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3 目标血压值

降压目标值采用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Ⅶ) 、2003年WHO/ISH的指南和200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4,5]。当尿蛋白>1 g时, 控制血压在125/75 mm Hg以下, 尿蛋白<1 g时, 控制血压在130/80 mm Hg以下。

1.2.4 观察指标

在入组时和服药后9周检测以下指标:BUN、24 h尿蛋白定量, 收缩压 (SBP) , 舒张压 (DBP) , 血清钾和肝肾功能等, 计算Ccr,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9周后, BUN、24 h尿蛋白均降低, Ccr均升高, 血压均有所改善,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联合组24 h尿蛋白降低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见血压、BUN、C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耐受性与不良反应

82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2例 (2.43%) 退出, 为研究组患者, 其原因为顽固性咳嗽;患者在服药第9周生命体征平稳;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血清钾等在治疗后未见异常。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中有42%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 而其中有10%的高血压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通常称为良性肾硬化, 首先影响肾小球前的动脉血管, 主要是入球小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病变晚期可见肾小球硬化、严重的间质小管损伤及肾小管多灶状和片状萎缩, 部分代偿性肥大, 肾间质纤维化。

*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引起高血压肾损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升高:去甲肾上腺素能直接引起肾脏血管收缩, 是肾脏血管阻力增加, 肾血流量减少, 引起肾单位缺血, 促进肾素从肾小球旁器分泌释放, 进一步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相互作用促使血压升高[6]。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RAS激活可导致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发生。血管紧张素II可使肾血管收缩, 造成肾脏血流量下降和血管阻力增加, 肾小球内压力随之升高, 系膜细胞收缩, 导致对蛋白的通透性增加, 出现蛋白尿、肾小球硬化和肾衰竭。 (3) 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在高血压情况下, 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内皮素21 (ET21) 、血栓素A2 (TXA2) 以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 因子被激活, 导致血管收缩, 肾小球上皮细胞损伤, 基底膜的通透性增加, 引起蛋白尿,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7]。 (4) 自身免疫、炎症机制:赵林双等[8]在高血压患者中检出了抗G蛋白偶联型β1、AT1、α1受体自身抗体;有研究发现, 高血压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 (CRP) 、白介素-1β (IL-1β) 、白介素-6 (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高于正常人, 且随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进一步上升, 提示自身免疫机制及炎症介质可能参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9]。 (5) 高血压状态下肾小球前小动脉阻力增加及肾小球内高压:高血压状态下肾小球前动脉阻力持续增高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处于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压的状态, 进而影响肾脏固有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生物学功能。高血压状态下的肾小球内高压是导致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高血压肾损害主要是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 先侵犯血管内膜, 继之累及中层, 致使血管腔狭窄, 肾小球玻璃样变性, 肾小管上皮萎缩使肾功能异常[10,11]。高血压和蛋白尿等是高血压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以加速肾损害进展, 进入终末期肾病。因此, 如何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蛋白尿水平成了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对高危、极高危患者采用联合降压治疗方案, 能有效干预多种升压机制, 增强降压效应, 延长降压作用时间, 减少或抵消不良反应, 保护靶器官。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服用降压药以保肾护肾为主[12], 高血压患者无论是不是发展到了高血压肾病阶段, 在选用降压药时都应该以无肾毒性药物为准。研究表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都有保护肾脏的作用。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ACEI作用机理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 在欧美国家人群中进行了大量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此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ACEI单用降压作用明确, 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降压效应。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伴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ARB作用机理是阻断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也在欧美国家进行了大量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 结果显示, ARB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尤其适用于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 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13]。

临床上将ACEI类药物和ARB类药物作为抗高血压和保护肾功能的一线药物。有研究显示, 与未应用ACEI类降压药物的对照组比较, 应用了此类药物贝那普利治疗后UAER、TNF2α和IL26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降低的幅度皆大于对照组, 由于两者血压控制程度相同, 提示ACEI降低UAER、TNF2α和IL26的作用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其可能机制为: (1) 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 降低肾小球滤过压, 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 (2) ACEI可使肾小球基底膜的渗透选择性趋于正常; (3) 减少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趋化因子产生,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增生[14]。提示对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 ACEI/ARB因为具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以外的抗炎、保护肾脏及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可作为降压治疗的优先选择[15,16]。

本文选择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降压, 贝那普利口服吸收率约为40%, 达峰时间为0.5 h, 口服后约18%转化成贝那普利拉, 后者达峰时间为1.5 h。原药及贝那普利拉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大于90%, 后者清除率为1.4~1.7 L/h, 消除半减期为22 h, 作用时间较长。药理作用主要是: (1) 降压:本药在肝内水解为苯那普利拉, 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 使血管阻力降低, 醛固酮分泌减少, 血浆肾素活性增高。苯那普利拉还抑制缓激肽的降解, 增加肾组织内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的含量, 调节肾组织细胞因子表达, 阻止高血压导致的肾脏硬化发展, 使得肾小球毛细血管本身压力降低, 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修复, 恢复正常通透性[17]。 (2) 减低心脏负荷:本品扩张动脉与静脉,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或心脏后负荷, 降低肺毛细血管嵌压或心脏前负荷, 也降低肺血管阻力, 从而改善心排血量, 使运动耐量和时间延长。

近年来, 许多学者使用中成药防治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进行临床观察, 取得了较好疗效。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各有优势, 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明, 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 中药近期疗效较低, 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 但毒、副作用较大。中西药合用后, 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 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肾损害, 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 为麦角菌科虫草属冬虫夏草真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其多糖成分、虫草酸含量与天然虫草相近, 另外其明确的化学成分有:肝糖、腺嘌呤腺苷、胞嘧啶核苷、D-甘露醇、麦角甾醇及锌、锰、硒、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多种有效成分。虫草制剂的水解产物中含有9种氨基酸, 其中有6种属必需氨基酸, 能对慢性肾病患者补充必需氨基酸,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而纠正负氮, 使血液中尿素氮下降, 血浆蛋白增加, 组织分解减少, 血肌酐降低, 从而改善了肾功能。金水宝还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有明显地调节作用, 因此而使患者的免疫力增强, 感染机率下降[18,19,20]。

研究表明, 金水宝胶囊具有如下的药理作用: (1) 促进正氮平衡, 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抑制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及修复, 抑制间质纤维化, 从而减轻肾小球的病理变化, 达到改善及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2) 抗凝、抗血小板的凝集, 降低血脂。 (3) 提高肝细胞组织胶原酶的活性, 减少肝纤维化, 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 提高血浆白蛋白的含量。 (4) 促进核酸蛋白的合成, 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 提高血红蛋白, 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21,22]。赵滨如等[23]实验结果显示, 金水宝治疗组对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具有明确的降低作用, 因此明确了金水宝有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肾功恶化的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有明显的减少蛋白尿作用。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应该有肾脏保护作用, 所以联合治疗应该有更强的肾保护作用, 但本文发现联合治疗9周后, 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并没有优于对照组, 可能这需要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来明确。

本文82例患者服药治疗过程中, 血清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不高于正常值;2例患者因顽固性咳嗽而退出研究, 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所研究的12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是从医院的病例中随机选择出来的, 其中男65例, 女55例, 他们的年龄在35~70岁。这些患者经过血尿常规检查与CT检查以及高血压病病理学理论的研究, 患者的肌酐与血尿素氮处于正常状态, 尿蛋白为35~310 mg, 均符合该组所研究的目的。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60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合并其他疾病、妊娠、精神病等患者。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 主要采取常规性降压与替米沙坦药物的联合治疗方式, 口服1次/d, 80 mg/次。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 则是在常规性降压与替米沙坦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血塞通注射液的治疗。1次/d, 500 mg/次的血塞通注射液融入葡萄糖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星期的治疗。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微量白蛋白 (m Alb) 以及尿α1-微球蛋白 (α1-MG) 的变化进行对比性检测分析。

对患者的血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微量白蛋白 (m Alb) 以及尿α1-微球蛋白 (α1-MG) 进行对比性检测, 所采取的方法为放射免疫法, 即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住院后, 获取5 mL患者的第1次的中段晨尿, 并将晨尿送往化验室, 运用免疫比浊法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另外需要运用碱性苦味酸法对患者尿液中的肌酐含量进行有效性校正, 其表示公式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1.3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t检验。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 结果

从上图表1中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微量白蛋白 (mAlb) 以及尿α1-微球蛋白 (α1-MG) 大于对照组患者, 其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其发病后5~10年内, 患者的小动脉开始发生病变, 肾脏器官中肾小球的前小动脉比后小动脉在病变过程中更易受累, 在临床上的病症表现是患者的动脉呈现玻璃样变的状态, 动脉的内膜逐步增厚, 当肾脏器官中的肾小动脉的病变程度发展到一定时期时, 可能会出现肾小血管或肾小球缺血性的损害。当肾脏中缺血的肾单位出现损害的时候, 健康存在的肾脏组织单位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肾小管与肾小球出现代偿性的肥大。这种疾病的存在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而且严重时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肾小球在临床中所发生的病变导致患者肾脏内血管的血液循环阻力不断增大, 血流量不断减少, 在早期肾脏中肾小球的功能还可维持正常状态。到肾损害后期, 肾小球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 需要通过收缩出球小动脉来增强肾小球中毛细血管中的静水压以维持肾小球基本功能的发挥, 但同时也使得蛋白的丢失量增加。利用血管紧张素的受体拮抗剂不仅有助于舒张出入球小动脉以减轻毛细血管中的静水压, 强化肾小球基底膜所具有的机械屏障作用, 以有效抑制肾小球系膜对蛋白大分子的清除与吸收量;而且有助于阻滞对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与肾小球硬化的速度, 以达到有效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血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是人体核细胞所产生的小分子量蛋白, 对近端肾小管与肾小球功能的损害状况具有极强的敏感感知作用;尿微量白蛋白 (mAlb) 是肾小球性质的蛋白质, 当肾小球的功能受损时期排泄量会不断增大, 是肾脏中肾小球早期受损后极为敏感的感知指标;尿α1-微球蛋白 (α1-MG) 属于糖蛋白的一种, 对近曲小管的受损状况具有明显的感知反应, 当尿液中该种糖蛋白的含量超标时就代表近曲小管出现了受损症状。

替米沙坦是一种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的II受体拮抗剂, 其作为新型的降压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对组织半衰期较长、对血管平滑肌的高选择性以及药理作用持久等优势, 但长期应用可能会对人体的脑、肾以及心等器官造成损害。而血塞通注射液中的人参皂苷是从中药材三七中提取出来的,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4点优点:一是有助于扩张肾脏器官中的血管, 进而有效增加脑心肾等靶器官中的血液循环流量;二是有助于降低患者机体对氧的消耗量, 进而提升患者对缺氧状态的耐受力;三是有助于阻滞血液中钙与氧自由基超载, 进而减轻患者机体在缺氧缺血的时候对自身细胞产生极大的损害力度;四是有助于降低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比积在肾脏器官血液中的含量, 进而降低血管中血液的粘稠度。

该组所研究的12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 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的治疗, 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替米沙坦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血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微量白蛋白 (m Alb) 以及尿α1-微球蛋白 (α1-MG) 方面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 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 采取措施对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进行有效性分析。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选取120例, 其中男性有65例, 女性有55例, 他们的年龄在35~70岁。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6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 主要采取常规性降压方面的治疗, 并口服替米沙坦药物。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 则是在常规性降压治疗加用替米沙坦药物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血塞通注射液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星期的治疗。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性研究, 其检查内容包括血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微量白蛋白 (mAlb) 以及尿α1-微球蛋白 (α1-MG)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尿微量白蛋白 (mAlb) 以及尿a1-微球蛋白 (a1-MG) 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在新时期利用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 有助于阻碍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发展,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替米沙坦,血塞通,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徐芳.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8) :142-144.

[2]张英, 胡昌亮, 张腊梅.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4) :409-411.

[3]白琦.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4) :379-380.

[4]王惠卿.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观察[J].淮海制药, 2010 (4) :352-353.

[5]肖寿海, 赵云波.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6) :315-316.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7

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受累的肾损害在早期通过单一的方法往往不容易检测出来, 而肾动态显像可以提高检出率。本院通过对71例原发性高血压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与其他方法相比较, 旨在评价肾动态显像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EH组共有患者71例, 一期20例, 二期28例, 三期23例, 其中男47例, 女24例, 年龄40~55岁, 平均年龄 (48.3±4.6) 岁, 病程 (6.4±5.6) 年。排除原发性肾脏疾患及糖尿病引起的其他继发性肾脏疾患, 每例患者都有同时期的血尿素氮、肌酐、尿NAG、尿微量蛋白、24h蛋白尿。

1.2 高血压分期标准

依据《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中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来确诊, 并排除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

1.3 肾显像检查方法

SPECT机为GE公司VG型, 配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 矩阵64×64, 能峰140Kev, 窗宽20%。99mTc淋洗液由北京原子高科公司提供, 半成品为DTPA (亚锡喷替酸) , 由北京欣科思达提供。自行制备99mTc-DTPA, 放化纯度>90%方可使用。患者取仰卧位, 探头置于患者背部, 探头视野包括双肾和膀胱, 静脉“弹丸”式注射99mTc-DTPA 5mci后即行双肾动态显像。采用二段式采集方式, 前30帧, 1帧/2sec;后80帧, 1帧/l5sec, 共110帧。用ROI技术分别勾画出两侧肾脏轮廓。由计算机处理, 按Gate’s法计算总肾肾小球滤过率 (GFR) 与分肾GFR并记录分肾的峰值、峰时、半排时间等指标。

1.4 结果判读

本院GFR正常值80~110ml/min, 低于下限为结果阳性, 峰值<8 000或>12 000 (我院正常值为8 000~12 000) 、峰时>4.5min、半排时间>8min视为异常, 无论其GFR为多少一律视为阳性。尿NAG>16.5u/g·cr、24h蛋白尿>150mg、MA (尿微量白蛋白) >20mg/L为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 数据以x¯±s表示, 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 高血压病不同分期GFRNAG

﹑蛋白尿的测定结果比较 见表1。

2.2 GFR测定与肾动态显像+GFR测定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 同时又是EH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肾脏功能的异常则是维持EH 的关键。EH患者的轻度肾功能不全[血肌酐 (Scr) >123.8μmol/L]是心血管预后不良的一个十分强有力的预告指标[1]。而严格控制血压<130/85mmHg (1mmHg=0.133kPa) 和充分处理其他同时并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轻度肾功能不全是可以预防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目前有如下标准: (1) 有EH 史; (2) 常规肾功能实验均正常; (3)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30mg/24h; (4) 排除其他原因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病[2]。据李梦等[3]的研究, MA在高血压患者肾损伤的检出率可达11%~40%, 而GFR是反映肾脏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由于传统的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测定法比较复杂, 临床已很少使用, 且不能反映分肾滤过情况, 受饮食及多种因素影响, 不能在肾脏功能损伤早期做出诊断[4];BUNCr在肾功能不全可上升, 不能反映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肾功能受损情况及分肾功能, 而SPECT显像中99mTc-DTPA已广泛应用于GFR的测定, 且同时可动态观察双肾血流、滤过及排泄状态且重复性好。

通过研究表明, EH早期肾损害在SPECT显像中GFR的敏感性高于一般的肾功能检查, 在早期高血压患者当中, 大多数肾功能检测都在正常范围, 而肾动态显像已发现峰值下降、峰时延长、半排时间延长以及GFR下降等。同时也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及24h蛋白尿检测阴性时, 大多数患者的GFR已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测算24h阳性蛋白尿定量、尿MA, 发现其与GFR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 这说明EH在出现早期肾损害时, 不仅有肾小管的损害[5], 还有肾小球的损害, 这是因为EH不仅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 (多为良性) , 通过肾小球三高 (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 造成肾组织损伤, 而且还可促进肾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肾动脉狭窄, 引起肾血管微胆固醇性栓塞而造成肾组织缺血性病变, 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通过本文研究, 同时也表明肾动态显像的测定比单纯的GFR的测定更能及时反应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在分析单个小肾时, 其对侧肾的GFR往往大于健康成人双肾GFR的总和, 这就解释了EH早期肾损害时部分患者的GFR高于异常, 不过同时笔者也发现这部分人的肾图有异常, 表现为峰值显著升高, 峰时及半排时间已大于一般正常人, 具体表现为肾图A段升高、B段延长、C段下降缓慢。也有相当一部分人GFR属正常低限, 这时已有峰值降低、峰时滞后、半排时间延长。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 SPECT单纯测定GFR在早期肾损害时阳性率为81%, 如果结合曲线综合分析, 阳性率可提高到92.1%, 明显提高了检出率, 这也说明了肾动态显像比其他化学检验要高[6]。因此, 为了提高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 用SPECT测定肾功能时应充分利用动态显像的手段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张金枝.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损害[J].临床心血管杂志, 2004, 7 (20) :385-386.

[2]徐瑞, 周聊生, 张运, 等.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因素[J].临床心血管杂志, 2003, 9 (19) :528-530.

[3]李梦, 胡键, 方慧娟, 等.尿微量白蛋白、脉压及肾小球滤过率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损伤中的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4, 4 (33) :167-169.

[4]赵峰, 黄君群, 曾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放射性核数GFR测定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 2005, 7 (27) :477-478.

[5]向丽.肾显像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 2004, 3 (19) :207-209.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肌酐, 尿素氮正常者152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82例, 女性70例, 年龄在45~73岁。144例在我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 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本) 进行分级, 男性76例, 女性68例, 年龄在44~72岁。

1.2 按患者的尿微量蛋白 (UMP)

尿微量白蛋白 (mAlb) 和和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的测定结果进行肾功能的分组, 上述指标均正常者为肾功能正常组159例, 上述指标中任意一项异常者为肾功能早期损伤组137例;肾功能正常组患者按血压状况又分为非高血压组81例, 高血压组78例;肾功能早期损伤组按血压状况又分为非高血压组69例, 高血压组68例。所有患者同时进行血清胱抑素C和UMP的测定。

1.3 方法

当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血肌酐, 同时留取晨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由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 血肌酐由酶法检测,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和肌酐在罗氏P800上进行测定, 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在A15上测定, 各项目正常参考值范围均参照试剂说明书。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的参考值为0.55~1.25mg/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处理数据, 统计描述表示,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肾脏功能指标比较

高血压病组各肾脏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Cys-C、mAlb、β2-MG在2级以上高血压均大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其值随血压升高而明显增高。而Cr只有3级高血压才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见表1。

2.2 在非高血压组

150例患者中, 仅UMP异常23例, 仅血清Cys-C异常47例, 两者均异常43例, UMP与血清Cys-C异常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542) 。高血压组的146例患者中, 仅UMP异常22例, 仅血清Cys-C异常41例, 两者均异常37例, UMP与血清Cys-C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27) 。高血压组患者中, UMP异常率为39% (57/146) ;血清Cys-C异常率为53.4% (78/146) ;两者联合检测的异常率为68.4% (100/146) 。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高血压病1级比较P<0.01, ▲与高血压病2级比较P<0.01。

2.3 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和Cr结果比较见表2。

注:与肾功能早期损伤组中的高血压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通过引起良性小动脉肾硬化而导致高血压性肾损害, 发生肾功能损害的较早期, 肾脏一般没有明显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几乎没有或极少有临床症状和体征[2], 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测量血清BUN、Cr和常规血液及尿液检查都在不能在早期反映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在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出现临床症状以前, 通过应用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仍能发现一些异常, 这些可视为高血压病的早期肾损害[3]。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 (Cys-C) 是一种非糖基碱性蛋白, 分子量13.359KD, 属体内基本微量蛋白之一, 可自由滤过肾小球, 再由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并迅速分解代谢, 所有核细胞都能稳定地产生CysC, 且血中浓度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炎症以及大多数药物等因素影响[4]。Simonsen等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Cys-C是一种特异性高、准确性好, 较肌酐清除率敏感的肾小球滤过率 (GFR) 新指标。

尿微量蛋白是高血压病早期肾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标志[5], 目前研究认为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均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比较敏感的指标[6,7]。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血肌酐一样, 均大于对照组, 证实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可作为高血压肾脏损害的指标。

从其高血压亚组分析发现血才Cr只有3级高血压才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而血清胱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其值2级以上高血压均大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血压越高, 其水平同时越高。说明血清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可比血肌酐更早期的发现肾脏损害。

本研究以UMP作为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指标, 结合传统的也是肾损害最为可靠的指标Cr分析血清Cys-C在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血清Cys-C在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早期损伤组患者中, 当高血压还未引起可检出的肾功能早期损伤时, 血清Cys-C在高血压组患者较非高血压组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清Cys-C的升高可能预示着高血压引起肾功能损伤的开始。

UMP水平在同一个患者不同的标本可有很大的变化, 尿路感染、剧烈运动、发热、慢性心力衰竭等情况均可使UMP增加[8]。血清Cys-C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 但血清Cys-C只能反映肾小球功能的变化, 不能完整地体现高血压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多种损伤。因而,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检出的敏感性, 应该联合检测血清Cys-C与UMP。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这一点, 血清Cys-C与UMP异常率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在高血压组患者中,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 两者在诊断高血压肾功能早期损伤上可以互相补充, 不能相互替代, 而联合检测血清Cys-C与UMP将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检出率。

综上所述, 在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中, 血清Cys-C具有比血清Cr敏感性高的优势, 而且能与UMP互为补充, 在高血压还未导致可检出的肾功能受损时, 血清Cys-C升高, 提示患者肾功能状况需要更多的关注。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与尿微量蛋白等其他肾功能早期损伤指标联合运用, 能及时发现早期肾功能损伤, 有利于医师对患者及时干预、治疗, 以避免早期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

摘要:目的 评价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 (Cys-C) 在高血压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肌酐 (Cr) , 尿素氮 (Urea) 正常者152例作为对照组, 在我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144例并进行分级, 同时检测血清Cys-C、Cr和尿微量白蛋白 (mAlb)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按尿微量蛋白 (UMP) 是否正常将所有患者 (296例) 分为肾功能正常组 (159例) 和肾功能早期损伤组 (137例) ;按患者血压状况将肾功能正常组又分为非高血压组 (81例) 和高血压组 (78例) , 肾功能早期损伤组也分为非高血压组 (69例) 和高血压组 (68例) 。进行血清胱抑素C、UMP测定, 并结合其血压进行分析。结果 ①各组肾脏功能指标比较:高血压病组各肾脏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Cys-C、mAlb、β2-MG随血压升高而明显增高;②在非高血压组UMP与血清Cys-C异常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542) ;高血压组UMP与血清Cys-C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27) 。③肾功能正常组中, 高血压组患者的胱抑素C与非高血压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肾功能早期损伤组中, 高血压组的胱抑素C值比非高血压组高 (P<0.01) 。结论 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与尿微量蛋白联合分析能有效地判断高血压是否对肾功能产生早期损伤。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参考文献

[1]Grubb A, Simonsen O, Stfeit G, et al.Serum concentration of cystatin C, factor D andβ2-microglobulin as a measure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J].Acta Med Scand, 1985, 218:499.

[2]Guidelines Subcommittee.199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Guidelines forthe Man 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1999, 17:151-183.

[3]Ruilope LM, Alcagar JM.Renal consequences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1992, 10 (suppl7) :85.

[4]江时森, 朱永昌, 李俭春, 等.高血压病不同时期对肾脏的损害[J].中华心血管杂志, 1988, 16 (5) :261-263.

[5]ACerasola G, Cottone S, Dlgnoto G, et al.Microalbuminuria, renal dys 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1996, 14 (7) :915-920.

[6]Tsioufis C, Tzioumis C, Marinakis N, et al.Microalbuminuria is xlosely related to impaired arterial elasticity in untreated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Nephron exp Nephrol, 2003, 93 (3) :C106-C110.

[7]Sanae W, Takafumi O, Jun L, et al.Serum cystatin C level is a marker of end-orga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 Res, 2003, 26:895-899.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9

多种因素可以引起肾脏功能的继发性损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红斑狼疮、高尿酸血症、吸烟、酗酒、药物等。其对肾损害机制各有不同,对于Ⅰ、Ⅱ、Ⅲ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治疗可使其有某种程度的逆转,Ⅳ期及Ⅴ期病情呈进展性,属不可逆。因此,了解其发病机制,早期识别和及时防治对保护肾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糖尿病肾损害的机制及早期识别与防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所致的肾脏损害可以累及整个肾脏,从肾小球、肾血管直至间质,导致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即所谓的糖尿病肾病(DN),DN是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1型糖尿病(Ⅰ-DM)患者,DN是首要的致死、致残原因;在2型糖尿病(Ⅱ-DM)患者,DN僅决于大血管并发症。DM病程与肾病发生有一定规律性,病程10年时肾病发生率开始剧增,20年达高峰,而30年后则急剧下降,大于35年仅4%发生肾病[1]。

1.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对于D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了较多的认识。大量研究均显示,严格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发生DN的危险性,高血糖又是如何导致DN,这一点尚未完全阐明。但是许多研究显示[2],高血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山梨醇等代谢产物可激活肾脏许多局部内分泌激素(或细胞因子),包括血管紧张素Ⅱ、氧化亚氮、生长因子,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TCF-β、趋化因子、活性氧等。这些物质在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积聚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些物质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另外,DN的发病有遗传因素参与,有家族聚集性,双胞胎中一位患DN,则另一位患DN的危险性显著升高。有研究提示,DN的发生可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基因多态性有关,双缺失基因型者易患DN。环境或后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男性等,也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2 DN的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 DN的病理改变最初为肾脏肥大、肾小球血流量增加,接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系膜细胞外基质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最后发展成为肾小球硬化。临床上一般分为5期。Ⅰ期:肾脏增大,肾小球血流量增加,肾小球高滤过,无组织学改变。Ⅱ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质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或间歇增高(如运动后)。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亚临床DN期,UAER在20—200μg/min或30—300mg/24h;此期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或略有下降,血压正常或略有升高,尿蛋白试验可阴性,此期诊断标准为6个月内至少连续检查尿白蛋白3次,如2次均达到或其平均值达到诊断标准方可诊断。Ⅳ期:临床DN期,24小时尿蛋白超过0.5g,或UAER超过200μg/min或300mg/24h。此期最终会发展至肾衰竭,此时称为Ⅴ期,尿蛋白因肾小球硬化而减少。

1.3 早期识别与防治

1.3.1 早期识别 由以上的分期可见,Ⅰ、Ⅱ期患者均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所以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者至少已达Ⅲ期。在DN的Ⅲ期以前经过有效治疗可逆转或延缓其发展,其中Ⅰ、Ⅱ期为功能性改变,一般可逆,因此对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识别,为早期干预,防止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可结合临床,如DM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早期识别,因肾有强大的贮备能力,早期肾病变往往没有或极少有症状和体征,故早期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监测。已确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为尽早发现肾损害,应选择和应用较敏感的尿微量白蛋白、α1-MG、β2-MG、Ccr等检验指标[3]。

出现微量蛋白尿(AER为20-200μg/min或30—300mg/24h)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主要线索,也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对于尽早指导临床治疗实用性很强[4],因而AER是筛查DN的最好方法。1型糖尿病应该在诊断5年后,2型糖尿病刚诊断时就应筛查AER,以后每年1次。

在评估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特别是早期损伤时α1-MG、β2-MG也均是较理想指标,尤以尿α1-MG为佳,有取代尿β2-MG的趋势[3]。

其他还有纤维连接蛋白、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转铁蛋白、尿Ⅳ型胶原、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等,对临床上早期发现肾脏受损和肾功能改变具有指导意义[5]。

1.3.2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治疗原则为改变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控制高血糖、高血压、代谢紊乱、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6]。

1.3.2.1 控制高血糖 从DM早期即开始饮食及药物治疗,控制好血糖水平是阻止DN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降糖药的使用原则为根据胰岛功能状态、是否存在肥胖及血糖增高特点来选用降糖药。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确定DM治疗的靶目标值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1.3.2.2 控制高血压 积极控制血压已被普遍认为是治疗DN和延缓DN患者肾损害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循证医学提供的证据,若尿蛋白<1.0g/d,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若尿蛋白>1.0g/d,应将血压控制在125/75mmHg[7]。

1.3.2.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大量的临床研究均证,ACEI和ARB可用于DN的不同时期,不仅可以逆转DN最初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而不依赖于血压下降,还可以降低或阻止DM患者白勺微量白蛋白尿。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蛋白尿期,可以延缓其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1.3.2.4 纠正脂代谢异常 纠正脂代谢异常,尤其是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可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二对于保护靶器官而言,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为重要。

1.3.2.5 抗氧化剂等对DN的防治研究也很多动物实验中可见维生素E: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8]。因此维生素E类抗氧化剂临床有应用为DN的辅助用药。此外,谷胱甘肽作为一种抗氧化剂,也用于DN的防治研究中[9、10]。黄勇、韦玉和研究显示[11],百令胶囊可降低DN患者UAER,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起协同作用,对DN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3.2.6 噻唑烷二酮 噻唑烷二酮(TZD)是一类治疗2型DM的新药,罗格列酮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能起到防治DN的作用:目前推荐使用的吡格列酮已有臨床方面的研究证实,能降低早期DN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郭延军等[12];最近完成的一项基础实验研究课题表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此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及影响增殖核抗原、细胞周期素依赖酶抑制剂的表达,有效地抑制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和基底膜的增厚,进而阻止DN的发生发展。

1.3.2.7 发展至临床DN后,已经不可逆转,基本任务是防治肾功能恶化①仍需要严格控制血糖。②目前没有证据显示ACEI可延缓临床DN,反而有可能使肾功能恶化,因为这类药物可降低肾血流量,应予注意。③如合并高血压,血压不宜降太低,可控制在临界范围。水肿时利尿不宜过度,以免减少血容量而降低肾血流量。④如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可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有条件可进行肾移植或肾胰腺联,合移植,但即使移植成功,再发生DN的机会仍然很高。

2 结论

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肾脏损害,糖尿病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害往往较早且严重。目前,对此类患者应做到早期识别、早期防治,严格地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并采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控制危险因素等相关措施积极防治,逆转或延缓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张锦.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95—596.

[2] 丁鹤林,傅祖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4):266—268.

[3] 陈文彬,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3-357

[4] 徐瑞,周聊生.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研究方法的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3):252-353.

[5] 陈灏珠.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0—491.

[6] 彭立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M].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6.9(2):9l-93

[7] 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规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5):464—465.

[8] 袁发焕,光丽霞.维生素E对大鼠残肾纤维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7,2(3):161—164.

[9] 张菁,王敏哲.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近期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1):1982—1983.

[10] 舒红.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7,31(11):840—841。

[11] 黄勇,韦玉和.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CJ].中国临床医生,20C)6,34(12):27—28.

高血压病肾损害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SHR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24只, 12周龄, 雄性, 体重200 g±10 g。4只一笼, 标准饲料颗粒喂养, 自由进食和饮水, 24 ℃±2 ℃的恒温安静环境。将24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3组:丹参组、赖诺普利组和生理盐水组, 每组8只。同时, 另设 8只同龄Wistar-Kyoto (WKY) 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WKY组) 。

1.2 实验方法 将24只12周龄的SHR大鼠和8只WKY大鼠分笼普通饮食饲养7 d。每只大鼠做好标记, 分别测血压及上午采集大鼠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 , 以 (20~200) mg/L为SHR早期肾损害标准。丹参组与赖诺普利组自第2周始分别以丹参注射液 (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1 mL注射液含丹参生药1.5 g) 1 mL/ (kg·d) 灌胃和赖诺普利20 mg/ (kg·d) 配成2 mL水溶液灌胃至第9周结束。生理盐水组和WKY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分别采集大鼠上午尿液检测尿MA和β2-微球蛋白 (β2-MG) 。全部大鼠应用20%乌拉坦 (1 g/kg) 腹腔麻醉, 仰卧于手术台, 固定四肢, 纵向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右侧肾脏, 迅速剪下右肾并取少量右肾组织放入储存管中, 待测肾组织一氧化氮 (NO) 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 含量。

1.3 观察指标 于实验开始时及开始后4周、8周, 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大鼠血压, 总计测3次, 取其平均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MA和β2-MG;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 化学比色法测定NOS, 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多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组内比较采用 t 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丹参对血压的影响

治疗前3组SHR血压无统计学意义, 但均显著高于WKY组 (P<0.01) ;用药后, 丹参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压无明显变化 (P>0.05) , 赖诺普利组血压显著降低 (P<0.01) 。详见表1。

2.2 丹参对肾功能的影响

丹参组、赖诺普利组和生理盐水组与 WKY组比较, 用药前尿 MA显著升高 (P<0.01) 。丹参组、赖诺普利组用药后尿 MA与本组用药前比较明显降低 (P<0.01) , 与同期生理盐组尿 MA和β2-MG比较亦显著降低 (P<0.01) , 与WKY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丹参对肾组织

NO及NOS的影响 丹参组和赖诺普利组的肾组织 NO和NOS含量均显著升高,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丹参组的NOS活性还明显高于赖诺普利组 (P<0.05) , 与 WKY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 讨 论

目前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早期时肾血管内皮细胞即有功能紊乱, 现认为肾内皮细胞损伤是早期微量蛋白尿的重要原因[1]。自从1982年Viberti等[2]提出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minuria) 的概念, 微量白蛋白尿就被认为是肾病的早期征兆, 可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病变, 其特征是尿白蛋白浓度为 (20~200) mg/L。许多研究表明[3,4,5], 尿微量蛋白检出量越高, 提示肾损害及全身内皮功能紊乱越重、心血管病危险性越高, 可见定期检测尿微量蛋白对发现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尿 MA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主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存在电荷选择性屏障, 绝大部分MA不能通过滤过膜。所以当尿液中MA含量升高就标志着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损伤。β2-MG则是由红细胞、淋巴细胞和有核细胞合成的小分子蛋白, 极易从肾小球滤过, 几乎完全在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99.9%) 和分解代谢。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 β2-MG在尿中的浓度就升高, 因此尿 MA和β2-MG均可作为肾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6]。本实验证明, SHR大鼠13周龄时即有尿MA含量的明显增加 (P<0.05) , 提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尿MA的含量可随年龄增长血压增高而显著增加。

一氧化氮参与了肾脏血流动力学的调节。本试验亦证明SHR大鼠在21周龄时的肾组织NO和NOS含量均显著降低, 提示肾脏NO分泌减少或活性下降可能是SHR大鼠早期肾损害的机制之一[7]。

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 其含有重要的心血管活性成分丹参酮, 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缺氧和抗缺血等作用, 因此本实验应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损害进行干预的研究, 并与赖诺普利和生理盐水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丹参治疗8周后, 能显著降低尿MA与β2-MG含量 (P<0.01) , 并提高肾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 使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得以减轻和延缓, 提示该药物具有明显延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其疗效同赖诺普利。丹参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机制可能与其具有抗凝、抗炎、调脂、免疫调节、增强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有关[8], 通过改善高血压大鼠早期肾脏的内皮功能而达到干预目的。赖诺普利作为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 虽然也具有改善肾功能等优点, 但是其价格较昂贵, 又有干咳等副反应, 所以临床应用受限。而丹参具有靶点多、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又无毒副反应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对自发高血压大鼠 (SHR) 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3组:丹参组、赖诺普利组和生理盐水组, 同时, 以8只同龄Wistar-Kyoto (WKY) 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做好标记, 分别采集大鼠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以 (20~200) mg/L为早期肾损害标准, 丹参组及赖诺普利组分别以丹参1mL/ (kg.d) 和赖诺普利20mg/ (kg.d) 配成2mL水溶液灌胃8周, 生理盐水组与WKY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 (MA) 、尿β2-微球蛋白 (β2-MG) 、肾组织一氧化氮 (NO) 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 的活性。结果丹参组对血压明显变化, 但可使尿MA和β2-MG明显下降, 肾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升高 (P<0.01) , 和生理盐水组与WKY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与赖诺普利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丹参可使SHR尿MA和β2-MG明显下降, 提示丹参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具有治疗作用, 其疗效与赖诺普利相似。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肾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 改善高血压大鼠早期肾脏的内皮功能有关。

关键词:丹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微量白蛋白,肾损害,赖诺普利

参考文献

[1]Wu J, Sun M, Zhou HY.Relationship of hypertensive microalbumin-uria and endothelial andglomerular impairment[J].Hunan Yikedaxue Xuebao, 2002, 27 (6) :512-514.

[2]Tylicki L, Manitius J, Lysiak-Szydlowska W, et al.Tubular injury:The first symptom of hypertensive kidney involvement[J].Med Sc-Monit, 2003, 9 (4) :CR135-CR141.

[3]Zeeuw D, Parving HH, Henning RH.Microalbuminuria as an early mark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 2006, 17 (8) :2100-2105.

[4]Mule G, Cerasola G.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hypertensive target organ damage[J].J Clin Hypertens, 2006, 8 (3) :195-201.

[5]Wiederkehr M, Toto R, Fenves AZ, et al.Hypertension andthe kid-ney[J].Semin Nephrol, 2005, 25 (4) :236-245.

[6]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50-1151.

[7]Radermacher J, Forstermann U, Frolich J.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influences renal vascular resistance[J].Am J Physiol, 1990, 259 (1) :F9-FI7.

上一篇: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下一篇:继电保护收发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