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地位规划

2024-05-14

语言地位规划(共7篇)

语言地位规划 篇1

一、语言规划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的语言状况通常与政府的语言政策密不可分, 政府的语言政策往往决定一个国家的语言状况。目前, 中国存在诸多因素导致的汉语生存状况堪忧的现状, 政府必须正视汉语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 大力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认真探讨保护汉语的相关对策, 做好语言规划工作, 及时推出相关举措, 提升汉语地位, 促进国家语言和文化稳定发展。

二、中国政府进一步做好语言规划提升汉语地位的具体举措

(一) 进一步完善立法权

1. 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问题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明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位, 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使用做出规定, 并进行管理, 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罚, 以便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因此, 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

2. 关于外文使用的问题

科学地分析外文使用的社会需求、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语文生活的影响, 制定国家关于外文使用的宏观战略政策, 对外文的使用进行管理, 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尽快研究制定《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 对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加以规范引导。以已有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规范标准以及有关政策规定为基本依据, 制定《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主要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用要求、国家在外语使用方面的职责;规定哪些场合不能单独使用外文, 哪些场合需要经过批准才能使用, 哪些场合不得使用外文, 以及使用要求, 对有关行业系统和领域的外文使用做出规定;规定外文管理的主管部门职责和处罚规定。

3. 关于网络语言的使用

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形式, 始终处于快速的变革之中。其特有的变化迅速、形式灵活等特点使得网络语言入法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尽管目前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的身份有所确认, 甚至一部分网络词汇已顺利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但是, 网络语言的使用仍处于无秩序状态, 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现代汉语的纯洁与健康, 如不能将其使用的基本规定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明确规定其使用的具体场合, 其负面效应还会继续存在。因此, 应及时对网络词语的使用加以规范引导, 制定《网络语言使用管理规定》势在必行。

(二) 加强宣传, 营造热爱汉语、保护汉语的社会氛围

1. 强烈建议设立“汉语日”

从2000年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在中国, 虽然汉语的主导地位虽然已入法, 但是人们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节日, 却唯独没有一个“汉语日”。政府应该设立“汉语日”, 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 多发起一些普及性的活动。近来中央电视台和某些地方电视台相继举办了一些汉字听写竞赛活动, 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书写汉字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警醒着我们, 我们的汉字运用能力正在急剧下滑, 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2. 主流媒体应承担起宣传的重任

媒体对汉语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具有不可推卸的重任。目前中国的电视节目仍以娱乐大众为主, 电影电视剧、益智类节目以及纪录片乃至公益广告等主流媒体鲜有涉及汉语言保护的题材与内容。正是因为缺少了这方面的普及与宣传, 才使多数民众失去了了解汉语生存现状的机会。在这一点上, 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字听写竞赛只是一个开端, 我们的媒体应进一步拓展思路, 利用自身良好的宣传作用, 营造热爱汉语、保护汉语的社会氛围, 注重从认同的角度来培养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感情。

尤其是在一些益智类节目中, 以趣味性为主, 兼顾知识性, 并加以适当的奖励机制, 举办一系列的猜字谜、成语辨析、文言文诵读、古今名家作品鉴赏活动, 形成一种全民写汉字、全民爱汉语的社会风气, 让人们在说汉语、写汉字、读经典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 加强监管

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 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由于监管不到位, 法律法规往往在执行过程出现走形的情况, 因此, 加强监管、全面落实成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必备措施。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也是如此。

一方面, 在语言立法与规划方面, 中国政府已经做了大量举措, 然而执法监督的落实情况却令人堪忧。国内许多地区语言法规与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也仅仅局限于发发文件、检查调研、召开相关会议等, 并没有进一步具体可行的实施对策。因违反语言文字法而受到处罚的现象更是凤毛麟角, 甚至许多民众都不知道有相关法律文件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已然成了国家语言政策实施的拦路虎。

因此, 必须加大力度, 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语言文字工作的机构、职责、编制和经费, 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系统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职责, 整合各方力量, 加强监督管理, 应进一步加大违法语言文字法的处罚力度, 将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

三、借鉴经验, 总结反思

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语言保护与语言政策方面, 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并且推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从近年日本政府推行的诸多语言政策中, 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为我们借鉴使用。

首先, 以民族文化为核心, 强调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日本, 从小学到中学, 从总目标到各科分目标都在反复强调“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心”和“尊重国语的态度”, 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民族性。

其次, 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

日本国语教学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主要表现在对乡土文学作品的高度重视。有关专家指出, 乡土文学教育不仅是要继承一种传统的文化, 以及乡土的亲和感, 而且要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

再次,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 日本的常用教科书由专门的教科书编辑委员会来编, 除了大学教授之外, 还有中小学教师、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等等。在日本, 常规教材的编写, 作家和诗人不起决定作用, 他们只是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先由民间出版社的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发起编起, 讨论具体选文篇目, 再由出版社负责编写, 然后报文部科学省审核。编成的教材需要文部科学省审核批准, 至于选用哪一套, 则由地方学校的老师决定, 教育委员会准许了就可以当作正式教材了。在中国, 只有国家和政府机关出面组织, 集中各个省的教研室或者各个大学的权威人物出面, 经过教育部批准才能进行教材编写。

中国语言文字法制建设工作尚处起步阶段, 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探索。构建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 需要政府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管理、规划, 完善法律法规、营造社会氛围、加强执法监督以及改革语文教学都将成为今后政府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

摘要:目前, 汉语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 汉语言的使用环境日趋恶化。政府必须正视汉语面临的尴尬境地, 在大力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做好语言规划工作, 认真探讨保护汉语的相关对策, 及时推出相关举措, 提升汉语地位。从政府的角度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语言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政府,语言规划,措施

参考文献

[1]魏丹.语言文字法制建设——中国语言规划的重要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

[2]杜晓平.试论中国政府母语教育的政策[J].综合天地, 2008, (11) .

[3]孙芳, 马爱莲.日本母语教育的特色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录, 2007, (11) .

[4]吕佳容.语言立法——语言权保护的重要途径[J].语言文字, 2013, (4) .

[5]李开拓, 曹佳.提升汉语地位, 做好语言规划[J].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6]桑哲.日本的母语教育——访日本新潟大学常木正则教授[J].现代语文, 2006, (9) .

[7]王烈琴.世界主要国家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特点及其启示[J].河北学刊, 2012, (4) .

[8]王英杰.语言规划与国家文化安全[J].武陵学刊, 2013, (4) .

[9]王梦妍.试析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语言立法及其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9) .

论有声语言的地位 篇2

语言是人类在对自己所意识到的世界的表达中类化出来的符号系统。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 它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从语言内部结构的角度看,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里我们主张将一切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都视为语言, 我们将它称为大语言, 而传统语言学上所定义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特指用于表情达意, 表达语音的口音, 也就是有声语言。我们称之为小语言。众所周知, 语言符号第一性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发出的声音, 也就是语音。我们所讨论的就是语音的重要作用, 以及与其他表达手段相比较它的优势在哪?语音与语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结合在一起?其结合过程是怎样的?有声语言对人类思维的发展有何影响?我们来逐一讨论这些问题。

二、语言的初始阶段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语言初始阶段, 我们不妨把黑猩猩当做形成中的人来研究一下它们的行为特征, 黑猩猩的表达能力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通过特殊的手势和声音来传达某种信息, 例如, 在一番激烈的打斗后两只黑猩猩相互握手, 相互拥抱表示安慰对方。当遇到天敌时, 黑猩猩立马发出一种刺耳的尖叫声, 明显是一种叫嚣和虚张声势的做法。第二种是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情绪。例如, 打斗时狰狞的表情以及不停摇动树枝的动作。通过黑猩猩的这些行为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形成中的人对外部世界接触和沟通是所采用的各种手段 (眼神、表情等) 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对于联系外部世界来说同样重要, 所以没有哪一方面特别突出, 同时可以单独使用, 但更多的是一个综合运用的结果。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提出问题, 那么为什么后来人类选择声音作为形成后的人的主要表达手段呢?和其他表达手段相比声音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三、声音作为表达手段的优势

通过对比各种外化手段, 声音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 声音具有易得性。人类具有敏锐的听力器官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同时人类的直立行走使得口腔与人的喉咙形成了一个直角, 因此喉咙会受到重力的影响, 位置下降, 从而延长了喉咙到嘴唇的距离, 这样更方便掌控气流, 发出清晰多变的音节。并且无论从语言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来说, 运用这种手段都相当的方便,

第二, 声音的表现力比较强。它与身势、手势、眼神作比较, 后者显然受到更多的限制, 例如, 身势、手势、眼神在夜里就不能达到沟通的作用, 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行, 较远的地方也不行, 而声音的传播仅需要空气振动即可。

第三, 声音具有潜质性。前文提到人类具有敏锐的听力器官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这些生理物质基础可以发出清晰多变的音节, 极大地丰富语言材料, 从而进行更完整的表达。所以经过对其他各种表达手段的综合比较得出声音最适合作为语言的媒介。

四、语音与语义结合的过程

语义的物质形式是语音, 语音是语义的表现形式。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人们所使用的任何一种表达方式, 原则上来说都是基于某种集体行为或者都归结为一个词——“规约”, 指的就是约定俗成。其实, “约定”是“俗成”的一种特定形式。“俗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听到“mao”或“gou”这两个语音形式, 脑海中就会闪现出两个动物的形象来, 实际上我们是将“mao”和“gou”这两个语音形式与表示动物这样的语义联系在一起了, 这样的结合过程现在看来是在一瞬间就完成的, 但最初的情况却不是这么的简单。语音与语义第一次结合必须是在一个特定的交际情景与交际过程中完成的, 起初这样的结合很不稳定, 但随着时间与空间上不断地共现, 出现相同的情景人们就会想到这个结合的形式, 结合的形式便慢慢固化下来, 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乃至有一天, 人们一听见这个语音形式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的语义, 人们就是这样用语音的表达手段实现了交际。语音与语义也就结合起来了。

五、有声语言对人类思维发展的影响

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为人类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与条件, 人们可以完全摆脱实物或特定的情景用有声语言进行交际。语言一旦形成产生, 它对于人类的交际行为、思维、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与发音器官的进化。思维的发展, 使人类构建了更为丰富的精神意识内容。发音器官的进化, 则供给语音以更多清晰多变, 抑扬顿挫的音节, 有效地沟通了人类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语言是高度抽象与概括的产物, 声音则是抽象思维最方便, 最灵活的依托。可以说如果没有有声语言, 人类的思想和思维很难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

六、小结

人类的精神意识内容需要外化, 经过了反复地综合对比之后, 有声语言以它的易得性、表现力强、具有潜质性等特点在所有表达手段中独占鳌头, 成为了最重要的传播介质, 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其他表达手段在某些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行胜于言”“言不尽意”。同样, 有声语言自身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由于声音是一发即逝的, 所以人们在进行交际活动时要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而为了克服这种限制, 人类便发明了文字, 这种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摘要:人类外化精神意识内容的手段有很多比如眼神、表情、手势、身势、声音、行为、物行等, 但人类最终选取声音作为最重要的传播介质, 声音作为表达手段它的优势在哪?音义结合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有声语言对我们的思维发展有何影响?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来探讨有声语言的地位。

关键词:声音,优势,语义,过程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符号与人类意识的语言表现[J].兰州大学学报, 2003 (5.

[2]张文元, 韩宝育.语言与人的内部世界[J].广西社会科学, 2007 (7) .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语言地位规划 篇3

一、英语语言中女性地位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在英语语言中,容易看见性别歧视,女性地位的不同造成的一种扭曲状态。而英语语言中,可以通过英语单词的构成和称谓、语法结构还有词语的意思之间构成女性受到歧视的现象。

1.从单词构成分析。在英语中,很多的男性词汇相对来说都是较为固定的,但是特制女性的词汇一般会在男性词汇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后缀或者前缀来完成意思的表达,可是这样就透露出对女性的不对等现象。比如说:男人male,女人female;男主人host,女主人hostess,还有在职业词汇上,如policeman,chairman,salesman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造词开始的时候,对于女性的考虑是比较简单,只是在后面或者前面随意加上前缀和后缀,换句话来说,女性不当在现实中作为男性的附庸,甚至就连在用词上也是附属,并没有将其作为平等地位来对待。

2.从人际称谓上分析。在英语中,女性对于自己的上司称谓,如sir,Mr,不可以用随意的用daring等比较亲昵的称谓,来称呼上司,但是反过来,却是可以用较亲切的称呼,如Sweetie还有sugar等,如果有女性上司对于自己的下属,也不能随意的去称呼,这些都是在细节上显示出女性在英语语言中处于劣势的地位,这个微不足道虽然只是英语语言中小习惯,但是具体的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女性结婚了之后,是随丈夫姓,男性在婚前婚后都是man,但是对于女性的婚前却改变了,由miss变成了Mrs。即便在政治上比较强势的希拉里,婚后都是随自己的丈夫姓。虽然歧视上都不是很明显,这种语言上的习惯还是一直保留下来[1]。

3.从英语语义分析。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趋势上看,女性名词在一定程度上还引申出贬义的含义,男性的词汇则是褒义。举个简单的例子,国王的英文单词是king,表示一个国家的象征,对于某个突出的男性,都会用king去修饰,表示对他的尊重。女性则不然,queen是皇后的意思,在特定的语境中还有cat的意思。比如男性单身者会用bachelor表示,也表示学者的意思,两者都是积极正面的,女性单身者用spinster表示,但是却有丑陋、不性感的另一层含义。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是明显的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和侮辱。

二、英语语言中女性语言形成特点

1.英语语言的特点。英语语音的发音也是存在男女区别的,比如女性比男性的发音更加规范,音色和音准也会更强。主要是身体构造上的差异,舌头的灵活度、韧度、长短、还有对语言学习的关注度有关。由于女性在长期的过程中地位是处在不平等的,在和男性对话过程中非常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尊敬。语言学家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得出女性在交流中会使用升调,表示征求和询问意见,在这种语调的背后凸显出女性地位在实际中没有做到平等,也是内心没有信心的表现,长期下来,也就导致现在的女性发音温柔、客气,所以在美国服务行业中,女性是占大多数的[2]。

2.英语词汇上的特点。在日常的生活中,女性生活对于服装、美容、色彩、还有其他方面都是有着较高的次数的,男性则是对商业、政治、经济、体育上有着高频率。对于词汇的选择表达不想女性那么谨慎,一般女性对情感色彩的词汇用的比较的明显,就显得很夸张。比如遇到突然发生的事情女性表达:oh,my god!,男性则是:oh,shirt/fuck等。等用语。如果女性用了男性进程用从粗俗词语,会让男性觉得女性是没有好的教养的,男性则没有事情。在背后也显示了语言特点是由社会大环境决定的。

3.句法上的特点。在对话中,女性倾向出一种对句式的结构更加严谨的说法,表达上不会很随意,除了通常使用的标注的语法句式外,还使用询问的句式。表达自己需要对其它的征求意见和自己内心的不自信。比如在交谈中,对好天气的看法,女性一般来说:the weather is well,isn,t it ?男性则表达出:the weather is very well。前者是询问的句式,即便实际的天气很好,也会表达出给自己留有余地,男性表达则是充分的肯定。

电视新闻中画面语言的地位及运用 篇4

镜头是画面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 两个画面之间为镜头。一个镜头可以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 也可以表达多种意义。画面语言是有节奏的, 主要分为两个:一个是画面内部的节奏, 也叫叙述性节奏, 指的是镜头所拍摄的事件、情节、人物等发展的强度和速度, 是由事物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人物情绪等因素所组成的, 表明内容本身对观众心理影响的程度;另一个则是画面的外在节奏, 也称为蒙太奇节奏或造型性节奏, 主要由不同的镜头、不同的景别、不同的动态方式、组接方式所形成的。

电视新闻的魅力在于, 它是以画面语言来再现新闻主题和表达记者思维的, 具有形象的直观生动性, 这是电视新闻的本体所在。因此, 根据画面语言的特点来发挥电视新闻的魅力尤为重要。通常在媒介传播中, 主要是依靠文字进行传播, 但是显然在电视新闻中, 画面语言的优势完全大于文字语言。首先, 电视新闻中的画面语言真实地再现新闻的原始风貌, 比文字更加具有可信度。画面语言是从新闻的原始素材中提取的, 比较文字而言, 没有经过精心的处理, 也没有经过修饰和润笔, 完全是实实在在现场拍摄而来的素材, 因此, 相对于失去了文字的华美之外, 显现出的是最初的新闻的质朴的一面。其次, 电视新闻中的画面语言比文字语言来的更加直观性。画面语言给观众的最直接印象是画面, 而不是通过大脑的思考, 是一种直观式进入大脑的方式, 通常画面留下的印象远大于文字给人留下的印象。因此, 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当中的应用, 完全可以将电视新闻映入人心。再次, 画面语言所包含的信息量完全大于同等文字所包含的信息量。画面语言中, 可以包括众多信息, 比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而这一系列的元素, 若用文字表达, 至少需要一段文字才能表达清楚, 而画面语言只需要一个最基础的镜头就可以完成。最后, 画面语言的受众领域大于文字语言。文字语言的阅读和理解, 必须建立在文字认识的基础之上, 或者说有最基本的理解能力, 但是画面语言不需要, 画面语言只需要观众有眼睛, 就可以享受到电视新闻。

分析了画面语言的作用, 对于画面语言的运用, 主要把握两点:“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 即尽“最大可能”去利用各种表现手段, 尽量增加画面语言的画面感, 激发观众的接受度, 而要达到的最后目的, 不仅仅是需要观众的观看, 更是需要把画面嵌入观众的脑海, 不仅仅是一时的接受, 而是通过接受以后, 引起心理的共鸣。还有一点, 是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一档好的电视节目都有着其最初的主旨, 以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电视新闻主要传达政府的思想, 传播社会上的社会现象等等, 但是这些传播, 都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在众多的电视体裁中, 电视新闻和电视评论更带有鲜明的立场和倾向, 所以说, 电视的画面语言更应该发挥自身无声、亲历、实录的优势, 极具说服力地阐明立场、评判是非、揭示题旨。

画面语言的构筑, 需要精心的设计, 在拍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的是新闻事件的本质, 然后开动脑筋, 发挥所长, 用多角度来进行拍摄, 敏锐地抓住最佳角度和最佳画面。镜头转换时的切入、切出, 淡入、淡出, 定格, 黑白彩色对换, 画外音乐等等多种的组接方式, 都有其各具特色的表现魅力。要在了解它们的特质以后, 自然地把镜头衔接起来, 就能做到让镜头真正地自然过渡, 达到引人入胜, 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实践中,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还在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着自己的视觉语汇。如何有效借助画面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 有效传播新闻信息, 是电视新闻领域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发挥, 只要正确认识了它的地位, 掌握了如何运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画面语言将可以真正地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

摘要: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这一类节目中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真正充分运用好了画面语言, 才能将电视新闻做得更好。本文主要是基于画面语言的特点来浅析其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运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地位,运用

参考文献

[1]朱阿强、胡敏, 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中的主导地位[J].广播与电视

[2]戴福年, 谈电视画面语言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 (9)

[3]赵志敏, 关于电视画面语言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1999 (3)

[4]解读电视画面语言[J].《青年记者》2000 (5)

肢体语言在话剧演出中的重要地位 篇5

将肢体语言应用到话剧表演当中, 就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延续, 是丰富话剧表演舞台形式的表现, 在肢体表现的过程中, 演员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能够将话剧内容更好的呈现出来, 增强了话剧的艺术效果。

一、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内容

在话剧表演中, 从肢体语言的应用内容来看, 肢体语言基本可以分为情态语言、肢体语言、空间语言, 它们共同组成了体态语言。

情态语言, 是由人的面部上各部位的协同动作所构成的表情。这种表情就是情态语言。如眼睛,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通过眼神的微妙变化, 来传递信息。还有微笑, 通过嘴型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在话剧的表演当中, 我们常用一些夸张的面部表情去传递大量信息, 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肢体语言, 是由大脑支配身体各部分所产生的各种动作, 利用肢体动作的形式去代替语言来表达人的心理状态和心境, 甚至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去表达人的情感和状态。所以从广义上讲, 身体语言就是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集合。肢体语言在狭义上讲, 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在话剧表演中是最常用的辅助表演形式, 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心境。

空间语言, 属于一种空间的范围。是在社会环境当中, 人与人的生理与心理方面所保持的距离间隔。每个人都有自己私密范围, 如果有其他人侵犯到了这个范围, 往往会引起当事人的不适。所以人们常用这种空间语言来表明对他人的态度和与他人的关系的。在话剧表演中, 常用场景与人物距离去表现空间语言。

二、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作用

话剧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本质上讲, 也是行动的艺术。在话剧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取代大篇幅的台词。通过表演者有节奏、有张力、以及适当的夸张表情去表达和塑造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感情。这样的设置对于推动戏剧的剧情发展和丰富舞台表现的冲击力有巨大作用。以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戏剧, 由青藤戏剧工坊演出的《跑来跑去》为例, 整个戏剧表演分为三个故事, 其中《致命的信》的表演非常风格化, 用大量的肢体去表演主题——欲望。讲述的是现代人的欲望让集房奴、卡奴于一身的上班族主角, 在纯真的妻子与魅惑的情妇之间透支了钱包和健康, 最终做出了危险的谋杀决定。至于欲望是怎么来的, 以及剧情发展几乎全部都用肢体语言去表现。相比一点就破的解释, 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述让观众自己内心做出回答。

又如国外的一些现代的话剧都在演出中运用了及其丰富的肢体语言, 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比如法国幽默大师朱利安·高拓《想象的世界》剧情在令人不安的嘀咕声和口哨声中开始, 一个融合了巴斯特·基顿、卓别林和皮诺曹三个人物特点的男孩出现在大家面前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表现滑稽、温和而且天真。当这名大男孩发现自己被众人注视时开始打扫起舞台来...该剧无任何布景和装饰, 凭借自己独特的口技和默剧天赋, 朱利安·高拓为大家营造出一个充满简单而优雅的温情世界, 这是一个适合所有人观看的, 献给人性中最美好、最珍贵的礼物:自由, 快乐以及作为一个孩童的美好。让大家在惊叹中找回自己的童年吧。《想象的世界》曾荣获2007年“莫里哀戏剧奖”的“戏剧新人奖”。

通过以上国内外的一些优秀话剧实例, 无论是剧情的设定需要, 还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表达, 肢体语言都是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更有别出心裁的编剧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中加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 这样使得舞台效果达到了非凡的效果。想要达到这种效果, 也对表演者的肢体表现力和舞蹈功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话剧表演艺术, 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剧情设定是来自于生活的, 也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加以提炼的。表演者们的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角色的一举一动, 一颦一笑, 把藏于内心深处的情感, 表现得惟妙惟肖。总而言之, 无论是哪种体现方式, 表演者在话剧创作中都应该积极的去调动想象, 去开发肢体语言。观众来看话剧, 不是为了在几个小时里去听上万字的台词, 而是来看肢体的表现与表演的。未来的话剧就是一种说的少, 而表演多的行动艺术。所以, 在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就是未来话剧表现形式的一种趋势。可见,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

摘要:肢体语言作为一种常用的表达手法, 往往在话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塑造人物的形象和个性方面, 以及推动整个话剧剧情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突出话剧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重要通过在话剧中肢体语言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出发, 来研究和探讨肢体语言在话剧演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话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彦君.中国话剧现场. (2001-2012) 学苑出版社, 2013.

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地位 篇6

人力资源规划的形式有很多, 且每种不同的规划内容带来的效果也不一样, 其中, 人力资源规划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与组织战略管理两者相互影响与促进, 第二是协调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并为其做导向。在各个企业发展与建设中人才都是关键要素, 若企业缺少人才是很难得到发展的, 相对应的要想在企业内做好人才招募的工作, 留住人才、扩建人才队伍就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是对劳动者权利捍卫的一种方式,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能够给予劳动者相关的工作信息, 让公司相关制度在公平公开公正基础上施行。除此之外, 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管理人员中获得共识, 不管是的高级人员还是等级较低的人员,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都将一视同仁, 这给企业发展营造了一种平等的氛围, 可吸引更多人才进入, 从而保障企业整体发展。

2 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组织战略的关系

在人才资源规划与企业组织战略两者的关系中, 两者是要保持一致的。企业组织战略是处在不断调整的状态下, 以便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是要根据企业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相关的组织战略设计, 同样, 人才资源管理规划也同企业组织战略一样, 要随着企业发展而做改动, 且两者改动的步调要一致, 都是要以企业最终发展目的为指导, 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为核心目标。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进步, 一般企业组织战略要与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两者变动内容相同, 也要保持与企业相一致的变动节奏。例如, 企业处在刚刚发展的创业阶段, 这时企业的组织战略主要强调集中人才队伍建设上, 那么, 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就要展开对人才的大量招聘, 招聘一些专业技术型人才, 用在生产、营销等企业基本运作环节上。这也是为了实现企业最终能够成长起来最终目标。此外, 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除了制定符合应聘条件的人才选拔, 还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员工的性格、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 要善于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1 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首先是能够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矛盾, 人力资源管理是将企业所有员工以及每个部门工作人员等进行统一管理, 与企业实际运作是息息相关的, 企业能够正常运作起来也是需要依靠各个单元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合作, 有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的企业运作内容。比如说企业的生产单位由于人手不够加上批量单数目太多, 导致供不应求, 使得生产难以达到数量要求, 那么自然会影响到企业后续的销售营销活动, 营销错过了时机, 很可能会导致产品滞留, 这样恶性循环则有大批产品被囤货, 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并还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信誉问题。那么人力资源规划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就是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进行各个单位部门的合理人员安排, 如果是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状态下, 则在生产环节多增添人手, 对应的如果企业经营稳定, 没有过多的产品需求, 则可在企业销售方面多招募一些人才, 用来扩增企业销售渠道,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协调企业人力资源供需矛盾能够避免一定程度的人力物力使用成本浪费。

3.2 在绩效管理和薪酬设计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从绩效管理和薪酬设计方面上看, 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根据企业组织战略和目标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为企业工作上各个层次的人员提供一个绩效目标和薪资水平设定范围, 人力资源规划可结合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内容还有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等多角度地评判该员工应该获得多少薪资与绩效福利才算合理。而企业内部员工也只有知道自己的薪资组成结构, 清楚自身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才能有目标性、有针对性的去提高与增强。当今员工的薪资制度与个人绩效都是呈正相关关系的, 这说明个人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 利用人力资源规划给予员工一个激励的作用, 让员工能够了解自己所缺什么, 虽然用钱做嘉奖有点俗气, 但是这种公开透明的个人利益所得能使企业内外都在公平的制度下运行, 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才能让更多的人真心为公司效力, 才能有效保障公司更好地发展。

3.3 从劳动关系看, 人力资源规划应做出制度性安排

从劳动关系看, 人力资源规划也做出了制度性的安排, 有效减轻了公司关于劳动合同等的矛盾纠纷问题。人力资源规划以企业组织战略角度出发, 通过制定一些可靠、合理的方案来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价值实现与公司实际发展结合起来, 构造一种双赢且互利的企业运作氛围, 通过这种和谐式的劳动关系, 既能实现员工个人价值, 也能促进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发展与企业建设进步。此外, 人才资源规划也可避免企业陷入一些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劳动诉讼等问题, 将人力管理的合理, 可有效增进公司雇佣者与劳动者两者的关系, 能够让员工与企业两者共同发展与进步。只有促成了这种关系的建立, 才能强大企业内部结构, 为企业内部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且这种关系维持的时间都是较为长久的, 一旦形成, 那么企业与员工不再是分开的个体, 而是以为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为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与奋斗的统一运作模式。利用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各个单位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进行对应的归分, 从而实现对人才的高效率利用以及保证企业各个结构的运行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 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上来看其所属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人力资源规划也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为了有效对企业内部各个结构中的工作员工施行管理与调控, 需要规划出合理的人力资源内容, 将企业发展为最终指导目标, 实现对人员与企业运行的协调统一, 避免人力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此外, 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置疑的, 而要想留住人才需要企业有公正公平的待遇提供, 人力资源规划可为劳动者的绩效以及薪资做出指导, 让员工了解自己所得实际收益的组成内容是什么, 了解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近期的工作表现, 从而有计划地改善, 通过薪资奖励这种激励制度能增加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近感, 能让员工将自身价值的提高与企业整体发展建设结合起来, 打造良好的公司氛围。此外, 人力资源规划也能减轻企业因劳动问题所带来的纠纷矛盾等问题, 为企业发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今后企业一体化的进程将越来越快,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进步, 我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规划的内部结构, 提出更加科学可靠且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战略, 为保障企业正常运行而努力。

摘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具体内容是将企业人力资源的各个结构以及各个组成单位协调统一起来, 与企业战略理念相适应。而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社会市场经济也在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强烈, 不管是设备管理还是企业整体管理一体化性质也越来越明显, 对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要求也提出了一体化的内容。基于此, 本文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相关战略地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组织战略

参考文献

[1]周成波.上海海烟物流公司卷烟营销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C].上海市烟草系统, 200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 2009.

[2]康丽.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探讨[C].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3]郝妍.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C].北京人才交流协会2000、2001、2002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2003.

语言地位规划 篇7

关键词:体态语言,自我心理地位,肢体语言

1. 研究目的

1.1 国内外对体态语言研究简况

国外对于体态语的研究,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曾经研究过行为的表达方式。而正式的研究却是从科学家达尔文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开始的。这引发人们对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研究, 自那时以来, 达尔文的许多观察被现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所证实。艾伯特·梅拉比安发现, 一个信息产生的影响, 只有7%是语言的, 38%是嗓音的 (包括语调的抑扬顿挫和其他声音) , 55%是非语言的。1973年, 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朱利叶斯·法斯特编著的《体态语言》发表以后, 公众开始真正意识到体态语言这一现象的存在, 这一著作总结了到那时为止的行为科学家关于非语言沟通的研究成果。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一些专著出版。例如耿二岭的《体态语概论》 (1988) , 对体态语的起源、体态语与语言的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随后, 庄继禹的《动作语言学》 (1988) 、周国光的《体态语》 (1997) 等也对体态语言进行了介绍。大多数研究人员都一致认为, 语言的渠道主要是用来传达信息, 而非语言的渠道主要是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态度, 在某些情况下, 代替语言的信息。

1.2 自我心理地位对沟通效果的影响

沟通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地位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认定的基本理念 (Berne, 1961) 。根据这些信念将个体关于自己和他人的看法简单分为四种:我好你也好 (I+U+) 、我不好你好 (I-U+) 、我好你不好 (I+U-) 、我不好你不好 (I-U-) 。这些看法代表一个人从什么立场来感知自己和他人的基本价值, 也是孩子生命最早期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信念与决定。

KaPlan认为, I+U+者具有清晰的自我感, 可以自由选择促进个人成长的信息, 同时人际交往界限清晰, 具有健康的交往形态;I-U+者的自我感和人际交往界限比较混乱, 总是迷失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中, 会表现出对他人的依赖, 个性化水平相对更低;I+U-的自我感和人际交往界限都是严格的, 将他人和外界排出而努力维护自己的信念, 会表现出对他人的疏离;I-U-者的自我感混乱, 人际交往界限比较严格, 在人际关系中既想通过他人来建立自我感, 又会拒绝接纳他人。

综上, 沟通中, 除非常重要的语言渠道外, 便是非语言渠道“体态语言”———通过一定的手势、姿势、动作甚至眼神等各种身体态势不断发出信息, 并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同样, 不同个体的体态语言会有不同的表现。对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 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等变量对体态语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不同自我心理地位个体在体态语言上呈现显著差异。

(3) 心理地位对体态语言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次研究在南京脑科医院及江苏科技大学随机抽取36人 (医生、学生) 作为研究被试。全体被试性别不限。完全自愿入组配合研究, 其中男19人, 女17人。所有入组人员填写研究问卷, 项目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不同情景中常出现的体态语言, 共8条;第二部分为自我心理地位的判断, 共14条。

2.2 研究工具

2.2.1 心理地位量表

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 采用5级评分, 从1代表的“从未如此”到5代表“总是如此”, 评定了个体的自我感受强度。BLPS问卷包含自我概念和他人概念两个因子, 每个因子都具有对立的因素负荷量, 分别代表了“好”与“不好”。本量表借用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赵立芳所修订量表, 剔除3、5、14、17、18、20六项条目后, 模型拟合指标均达到统计学标准。

2.2.2 体态语言

该问卷为自编问卷。我根据哈里斯 (美) 《我好—你好》, 以及皮斯 (澳) 《身体语言:从他人的身体姿势了解其内心世界》等著作编制, 听取了几位从事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与研究的专家的意见, 寻找3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根据修正指数, 删除了问卷中的不合适项目, 并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共包括四个类别, 即自信的体态语 (抬头) 、自大或批判的体态语 (骑跨在椅子上等) 、顺从或紧张的体态语 (紧紧抓住胳膊等) 、消极的体态语 (手掌紧拽, 伸出一个手指) 。

正式问卷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心理地位的几个基本问答, 包含了“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四种心理地位;第二部分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肢体语言, 包括站势、坐姿与人握手等八个项目, 意在测量不同心理地位者肢体语言的外在表现。

2.3 研究程序

2.3.1 问卷发放

本次研究于2009年5月至7月底正式施测, 在江苏科技大学校内及南京脑科医院开展问卷调查, 随机抽取被试45名。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45份, 回收45份, 剔除了无效问卷 (包括明显填写不认真、部分题目没有完成者) , 最终有效问卷为3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

2.3.2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

3. 研究结果

3.1 人口变量学和心理地位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性别、学历、职业、出生排行等在自我心理地位上的差异性, 变量数目为2的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 变量数目大于2的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出生排行与自我心理地位存在显著关系, 根据分析结果发现, 排行老小的被试心理地位得分显著高于排行老大和排行中间的被试。在排行老大和排行中间的被试间未发现有显著差异。

3.2 自我心理地位对肢体语言的影响分析

根据I+、U+、I-、U-的分数, 计算得出了每个人I+U+、I+U-、I-U+和I-U-四个分类中的得分, 统计了四个分类的人数, 其中I+U+为26人、I+U-为9人、I-U+为0人和I-U-1达到1人。

根据这一分类, 检验四种的心理地位是否与肢体语言间存在显著相关。发现四种心理地位与不同肢体语言间均存在相关性, 其中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回避体态语和挫败体态语呈负相关;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和挫败肢体语言均存在正相关, 与回避肢体语言呈负相关;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回避体态语和挫败体态语呈显著正相关;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回避体态语和挫败体态语呈显著正相关。

4. 分析与结论

4.1 人口学变量对心理地位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 排行老小的被试心理地位得分显著高于老大和中间的被试。根据阿德勒所强调的, 出生顺序会影响人格的形成。他认为, 老大的自卑感会更严重, 因为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在家里受到关怀最多, 但是到了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不得不让位, 可能会感到不安全往往敌视别人;而中间型的儿童往往能够有强烈的野心、叛逆心和嫉妒心, 总是试图要胜过别人;而老小往往在家中受到宠爱, 很容易产生优越性 (沈德灿, 2005) 。针对中国家庭教养的特点来看, 老大总是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老小总是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往往不会受到更多的压力, 所形成的生活风格和态度相对也更积极, 这会导致他们做出积极的早期决定。

4.2 心理地位和肢体语言的关系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心理地位与不同肢体语言间均存在相关性, 其中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回避体态语和挫败体态语呈负相关;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和挫败肢体语言均存在正相关, 与回避肢体语言呈负相关;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回避体态语和挫败体态语呈显著正相关;I-U-与自信的肢体语言、自大肢体语言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回避体态语和挫败体态语呈显著正相关。

TA理论中将I+U+称为赢家的心理地位, 是最常见的, 也是最健康的 (Andrews, Fine&Conrad, 1977) 。拥有这一心理地位的个体持成功者的态度, 能够面对现实并解决问题, 表现出对他人的接纳。I+U-心理地位往往具有自大的态度, 往往表现出先摆脱后炫耀的防御姿态。I-U+这种心理地位者往往具有沮丧的态度, 很容易迷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 受挫后回避。这个心理地位的优点是接纳他人, 善于学习他人优点, 具有团队精神和遵守敬业守则等;缺点是不能肯定自己的想法, 不能领导他人, 处于注意焦点时会感到不安和不会拒绝他人等。I-U-这种心理地位者往往具有空虚的态度, 会自暴自弃。这类人的特点是不负责任, 漠视自我和他人, 回避 (因为不感兴趣) , 满不在乎, 闷闷不乐, 小心翼翼不让别人接近和对人冷淡 (Swede, 1978) 。

4.3 研究结论

研究在沟通分析理论假设基础上, 探讨了心理地位与肢体语言的关系, 主要形成以下结论:学历和出生排行在心理地位上具有显著差异、心理地位对肢体语言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5.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首先, 本研究样本存在局限性, 选取被试仅为医生和学生, 对其他职业者未能考察, 且人口学变量分布特点显示的结果能否被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次, 本研究仅为肢体语言和心理地位关系的初探、浅谈, 只显示有相互关系, 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对于很多变量也未作进一步分析, 希望后续研究能够进一步分析阐述, 并尝试通过调整姿势调整当下的心理地位, 改善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1][澳]奥伦.皮斯著.贾宗谊, 卢爱君译.身体语言:从他人的身体姿势了解其内心世界.新华出版社, 2002.

[2]Ohisson, T.etal著.黄佩英译.人际沟通分析——TA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语言地位规划】推荐阅读:

文化地位06-02

评价地位07-27

专业地位07-27

学术地位08-03

治疗地位08-06

社会地位08-08

课程地位08-21

霸主地位09-09

实验地位09-14

地位提升07-01

上一篇:校园信息门户下一篇:初中一年级班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