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理论

2024-10-23

杠杆理论(精选7篇)

杠杆理论 篇1

截至2007年底, 中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近500万户, 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 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 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 可见,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转变,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困境成为摆在企业家和学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1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与财务困境的原因

近一段时期, 我国大量中小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人工成本持续上升。

近年来, 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很重要的要素。例如, 中国目前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在8-12%之间;同等劳动强度的中国工人比印度工人每年多挣500美元。东南亚、南亚若干国家劳动力市场相对于我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越南, 工人平均月薪在300元以下;印尼, 810万劳动力完全失业;菲律宾, 15%的劳动力遍布120个国家;马来西亚, 120万外国劳动力在马来西亚工作;印度, 2030年劳动力资源将超过中国。

1.2 能源、原材料成本不断高涨。

从2007年开始, 原煤购进价格维持在每吨380元高位波动, 2007年8月份原煤购进价格每吨为383.32元, 比同年7月份上涨0.28元, 比2006年同月高22.46元。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集中地———华东和中南地区, 原煤购进价格均处于较高水平, 其中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和山东原煤购进价格, 每吨均超过500元, 分别达到571.46元、548.9元和513.84元。原油方面, 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天然原油购进价格上涨超过30%, 虽然9月份有所回落, 例如安庆市天然原油购进价格为每吨6028元, 较上月回落了15.28%, 但这是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导致的, 而这种不景气导致的能源价格稍微的回落并不能弥补其在其他方面产生的消极后果。

1.3 人民币升值成为重要影响因素。

自中国政府2005年解除固定汇率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增长了20.7个百分点 (截至2008年7月9日)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在出口受限, 在我国东南沿海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总营业额中, 海外销售额占相当大比例, 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同国外商品相比主要体现在价格优势上, 人民币升值后, 企业为保证利润就必须提高价格, 于是销售受到严重影响。

1.4 信贷紧缩政策阻碍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相继推出信贷紧缩政策, 对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冲击尤其大, 因为国内银行偏爱大型国有企业, 因此, 当银行必须压缩信贷总量来满足政府的新规时, 首当其冲的是处于公司“食物链”底层的那些中小型私营企业。

1.5 政府的限制性政策影响消极。

政府为了控制在国际贸易中不断膨胀的贸易顺差采取一系列措施, 譬如取消出口退税, 以及限制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等, 对于出口利润较低的中小型企业来说, 退税额成为其利润的组成部分, 取消退税就意味着如果要保证利润就必须提价, 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销售额。

国内外市场购买力下降成为最直接影响因素。

2 应用杠杆原理对困境应对的思考

中小企业的困境归结起来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规避或解决, 其中, 涉及企业投资方向、资产结构的可从经营的角度加以分析;涉及企业筹资政策、资本结构的可以从财务的角度加以分析。

2.1 经营杠杆分析与解决企业困境

经营杠杆是指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下, 销售量的变动对息税前收益产生的作用。经营杠杆的大小经推导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式中:DOL———销售量为Q时的经营杠杆系数;

EBIT———息税前利润;

Δ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

ΔQ———产销量变动;

Q———产销量;

P———产品单位销售价格;

V———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

由公式[1]可知,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的比最终归于边际贡献与息税前利润绝对额的相对关系上, 即:在总固定成本小于边际贡献的时候, 固定成本越大、越接近于边际贡献, 经营杠杆的值越大, 发挥的杠杆效应也就越大。

企业的投资决策决定了企业的资产结构, 而在此基础上, 企业的综合实力又决定了企业的成本结构, 最后成本结构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杠杆上;反之, 当企业经营不佳时需要调整经营杠杆, 这就要求调整成本结构, 于是就要改变资产结构甚至投资决策 (见图1) 。

企业处于困境时, 能源、原材料、人力资本上升与市场的购买力下降都可以认为是企业的经营困境, 可以运用经营杠杆予以规避或解决。

当企业的能源、原材料以及人力成本上升后, 所影响的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V, 而企业若要保持边际贡献Q (P-V) 为正, 就要相应提高产品的售价P, 但是在提高P以后,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销售量Q便会下降。若避免以上问题,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规避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能源、原材料是企业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无法轻易左右, 但企业可以考虑实行向后一体化战略, 尽量控制原料的渠道。如在北京郊区的旅游酒店业70%以上采用自制沼气发电等。其次, 控制人力成本。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人力成本在总变动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国外企业多以资本密集型为主, 这样, 在同等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相对薄弱, 所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引进先进的机械化生产线是降低变动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 控制单位人力成本也是很必要的, DDI (智睿企业咨询公司) 和MPI (美国制造业绩效研究所) 对中国涵盖所有行业的1000家工厂进行了调研, 从表1可以看出中美企业单位人力的差异。可见, 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降低人力成本有很大的空间。

购买力下降的解决思路有很多, 但对于产品自身而言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是最直接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经营杠杆理论中直接表现为增大F值。固定成本增大后, 在一定条件下经营杠杆会增大, 有利于提高销量对单位净资产利润的贡献。

2.2 财务杠杆分析与解决企业困境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对资本成本固定的筹资方式的利用程度。财务杠杆的大小经推导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式中:DFL———财务杠杆系数;

ΔEPS———每股收益变化;

EPS———每股收益;

I———债务利息。

由公式[2]知, 每股收益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比最终归于息税前利润与税前利润的相对关系上, 即:在利息总额小于息税前利润的情况下, 利息费用越大、越接近于息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的值就越大, 发挥的杠杆效应也就越大。

企业的融资决策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结构, 进而决定了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 即决定了杠杆的大小。反之欲改变企业的财务杠杆, 最直接的做法是降低利息费用 (见图1) 。

企业处于困境时, 人民币升值、紧缩政策导致出口受限、财务成本提高以及政府的限制性政策等等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困境, 可以运用财务杠杆规避或解决。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本质原因是由于负债经营。在息税前利润大于零时, 如果利息费用小于息税前利润会使企业得到杠杆效应的好处, 但是当企业亏损时, 杠杆效应会加大企业的财务困境。故企业可以运用财务杠杆从以下几方面控制财务风险, 以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首先, 最直接的方法是降低利息额。近两年, 央行加大了紧缩银根的货币调整政策, 此时, 企业即使负债规模不变, 利息总额也会随之增加, 此时加大权益资本的比重而减少债务资本的比重是规避风险所必须的。其次, 做好宏观预测。从图1可知, 企业财务杠杆大小最终取决于融资决策。因此, 企业在进行决策时, 要根据预测选取适合自己的杠杆大小, 有效地规避风险,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即在前期的投资决策中应充分考虑预期销售情况, 当预期销售情况较好时, 在融资决策中则选取较小的财务杠杆, 降低筹资风险;在预期销售情况较差时, 适当提高负债比例来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增加企业收益。

此外, 企业还可以采用转移风险策略。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 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 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 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 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 其实这是财务杠杆利用的一个推广。

3 结论

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 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进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的理论依据。

对于经营杠杆, 应努力提高固定成本的比重, 将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至资本密集型;对于财务杠杆, 虽然增大负债比重在企业盈利且外部环境稳定时可以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 但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企业应该控制好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重, 使企业的非系统风险置于企业可控的范围内。

另外, 对于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以及自有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 要根据实际与预测情况预先调整其大小。

企业不能保证永久的高收益与低风险, 只有掌握两种杠杆的适当大小, 才能将利润与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控的范围内, 即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要兼顾考虑。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2]邵希娟, 崔毅.企业风险与杠杆效应.山西大学学报.

[3]资料来源:王立伟, 东方早报, 2006年12月3日

杠杆理论 篇2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企业经营领域越来越多元化。内部交易活动的复杂性和外部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经营者很难为他们的每一个经营决策的相关变量赋予一个确定数值, 从而使企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轴心正在向财务风险管理倾斜。然而, 目前为止我国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还大多基于对金融证券市场的系统和非系统风险研究,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研究则很少, 更多的只是关注引发财务风险的原因和决策分析。所罗门·许布纳在美国管理协会的第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而威廉姆斯与汉斯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出版标志着世界性的对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开始。[1]Gapenski, Louis C在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的实证研究中引用了两种不同的量化分析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资金成本与财务杠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梁跃华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可以通过最佳资本结构、标准离差率、期望值、财务杠杆系数四种方法进行分析计量, 其中把财务杠杆系数作为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硬性指标, 并且指出两者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李定安对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最后确定出制造业的行业财务杠杆合理值域。[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财务杠杆理论的剖析和应用性研究得到了重视。学者尝试利用确定的财务杠杆的合理值域来研究分析企业所处的风险情况, 力图给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一个合理的参考标准。为了满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 我们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以实证分析为主;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以定量分析为主。本文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过程中, 所有的数据统计及其分析都是利用EXCEL和SPSS专业统计软件完成。

二、企业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概述

1. 财务杠杆理论

财务杠杆又称为资本杠杆或者融资杠杆, 是指企业的负债程度, 通常利用企业的债务筹资资本与资本总额或权益筹资资本的比例来表示。[5]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在资本总额及其构成不变的情况下, 无论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多少, 债务筹资的利息费用和优先股的股利成本是不变的。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增加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地减少, 就会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每股收益;反之, 就会减少。这种基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 而使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化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的现象, 就称为财务杠杆原理。[6]

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影响会引起企业自有资本收益的变动, 因此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企业收益变动的风险程度。DFL是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股利润 (EPS) 的变动率相对于企业息税前利润 (EBIT) 的变动率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

DFL= (△EPS/EPS) / (△EBIT/EBIT) =EBIT/ (EBIT-I)

其中DFL是财务杠杆系数, △EPS是本期相对于上一期的净利润的变动额, EPS是本期净利润, △EBIT为本期相对于上一期的息税前利润的变动额, EBIT为本期息税前利润, I为本期债务筹资的利息费用。

通过分析上述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

当I>0, 即在企业具有负债营业的条件下, 财务杠杆系数与利息费用成正比。当I=0时, 则DFL=l, 说明当企业资本全是权益性资本时, 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股利润与息税前利润呈同比例变动关系, 企业不存在财务杠杆效应, 也就没有所谓的财务风险。根据公式可以看出, △EPS/EPS与△EBIT/EBIT成正比例变动关系, 同时也与DFL成正比例变动关系。并且由于在多数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大于l, 说明企业每股利润会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长而每股盈余成倍增加, 从而产生了财务杠杆效应。同时, 在企业具有负债经营的情况下, 不论处于盈利还是亏损状态, 企业都存在财务杠杆效应。

2. 风险的本质及财务风险的内涵

风险表示为未来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有客观的, 也有主观的。现实情况中, 事物的主客观不确定性常常互相交织, 使事物发展的结果表现得更加复杂更加不确定。数学上, 这种不确定性通常利用方差来衡量。

财务风险是风险中的特定的一种,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前者, 也即狭义的财务风险定义, 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举债导致的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因为广义的财务风险包含的范围太广容易混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其他因素, 不利于控制研究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量化分析, 保持与规范的数学上的不确定性相匹配。因此, 下文中除了特别说明之外, 提到的都是狭义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杠杆理论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1. 研究的基本假设

为了满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需要,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1)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 假设企业有关资源具有稀缺性, 所处市场环境稳定, 经营具有可持续性。企业日常经营追求的目标是经济利润、股东权益以及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为了便于计算, 我们用企业的预期收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2) 假设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限内或者当其规模一定时, 企业的财务结构相对稳定, 而且能够进行量化分析。 (3) 假设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合乎理性的人。 (4) 假设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都能够准确、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一定时期内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研究的样本选取

本文进行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中所采用的所有原始数据都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信息。实证分析中所选取的数据, 以20家上市公司从2012年到2014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具体分析的对象。用上述统计数据来分析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 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3. 分析工具

(1) 企业预期财务收益的因子模型法。因子模型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的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 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主要因子的一种有多重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来分析评价企业的预期收益以及在此收益基础上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 Fj表示企业j的经营绩效的量化指标, Xij表示企业j的i指标的标准值, ai为表示i指标在所有相关变量中所占的权重。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 分析该模型变量相关性的关键是合理确定各种相关指标的权重。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变量的比重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 将相关度较高, 即变量联系比较紧密的指标分在同一类中, 而在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就会相对较低, 那么每一类的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 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因子。通过分析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来确定划分主因子的成分, 并且根据各个因子的贡献率来合理确定其所占比重。因子分析法的目的是利用有限个不可观测的隐变量来解释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把多个相关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进行分析评价。[7]

根据上述, 参照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把上述模型简化为:

F=ω1 F1+ω2F2+……+ωn Fn

其中, ωi表示各个因子的贡献率, 也即所占比重。

(2) 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及杠杆合理值域的确定。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根据前面章节所述, 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为:

由于利息费用I包括资本化利息费用和费用化利息费用, 前者计入了在建工程, 最后转入固定资产, 使得公式中需要计算的利息费用大于直接选取的上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中的财务费用数据, 因此会给计算结果带来一些非系统误差。但是这样的误差并不大, 为了方便统计分析, 对于利息费用我们依然直接引用年度财务报告中列示的财务费用信息。

财务杠杆合理值域的确定。对于财务杠杆合理使用范围的确定有极大似然估计值法和企业绩效评估法两种方法。极大似然估计值法是根据样本观测值 (X1, X2, , , Xn) , 从参数中间θ中找到Ô来估计参数θ, 寻找Ô的基本原则是使样本观测值 (X1, X2, , , Xn) 出现的可能性最大, 即使样本观测值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Ô作为参数θ的估计值。然后对该估计值进行区间估计, 讨论其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 而且置信度都设置在90%以上。最后参考得出的置信区间, 如果企业财务杠杆系数在这个区间内, 那么就说明它是合理的;反之则认为它是不合理的。此方法计算方法简单, 过程所需要的数据相对较少, 方法科学有概率统计作为科学依据。不足之处在于当选取的样本容量较少时, 统计分析的结果受误差影响太大, 导致统计结果与实际出入很大。

企业绩效评估法是选择一种企业绩效评估模型为依据, 将选取的样本企业按照此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类, 最终以企业绩效评估较好的一组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的分布范围作为企业财务杠杆的合理值域。企业绩效评估法一般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好坏。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把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彩页的财务杠杆系数联系起来, 从而使所确定的合理财务杠杆值域有更充分的实践意义。不足在于确定合理财务杠杆系数的值域时依据的是绩效较好的那一组企业财务杠杆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样会使确定的取值范围大于安全有效的实际合理值域, 同时由于是按照经营绩效对企业分组, 所得到的值域不利于不同行业进行纵向对比。

本文对于合理财务杠杆系数值域的确定, 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 有效避免了两种方法的各自缺点。先利用因子模型分析法评估企业经营绩效, 选取绩效评价好的企业作为统计分析的样本组, 最后利用概率统计中的区间估计法分析确定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的合理值域。

4. 样本财务杠杆系数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1) 财务杠杆系数合理值域的描述性分析。通过利用因子模型分析法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披露的近三年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信息进行评估。得出绩效评价较好20企业作为样本组, 对其财务杠杆系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过程中依据Excel表格和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 得出各个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 最后把上述过程得到的各个财务杠杆系数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因子模型分析法统计结果分析。根据财务杠杆系数计算公式和EXCEL表格对选取的样本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各个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 最后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如表1。

根据财务杠杆 (DEL) 系数的大小, 可以判定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标准。一般情况下, 当财务杠杆系数大于0时, 系数数值越低, 企业的财务越安全, 越不可能发生财务危机。根据对选取的样本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将财务杠杆比率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分析, 可以看出:当系数值大于2.50时, 企业属于财务失败企业, 实际上已濒临破产, 存在很大的财务危机, 亟待进行重大变革, 否则可能面临破产危险;当系数大于1.52而小于2.50时, 企业属于财务半失败状态, 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问题, 如果控制管理不善, 很有可能出现财务危机;当系数在介于1.23和1.52之间时, 是杠杆的合理值域, 企业属于正常企业, 经营状况良好, 绩效发展很好, 并且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当系数值大于1小于1.23时, 企业财务很安全, 无破产可能。但是并不是说企业财务状况好, 反而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企业资金, 造成资金闲置, 资本成本增加, 不利于企业良好发展, 有发展潜力, 但是需要企业财务决策者进行有效变革, 适当增加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当系数值小于0时, 企业存在非常严重的财务危机, 很可能已资不抵债, 走向破产, 除了重大重组整顿, 基本已是回天乏力。

四、结论

综上, 如果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在所研究确定的合理值域之内, 则说明该企业财务状况正常, 经营业绩相对稳定,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如果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在所研究确定的合理值域之外, 则说明企业在此一定期间内, 经营业绩不稳定, 财务状况波动幅度较大, 存在较严重的财务风险, 并有可能影响企业的长期正常财务活动。这也告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要适当关注企业财务杠杆系数, 合理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承受能力, 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8], 追求财务杠杆收益, 避免财务杠杆损失。

本文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还很多。增大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 例如企业规模、宏观经济政策、政府的扶持程度、市场风险等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并用适宜有效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 以此来为其他组织形式的财务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价值参考。

摘要: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其投融资过程中形成的资本结构, 以财务杠杆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度量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选取上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为基础进行财务杠杆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性研究, 确立了企业合理财务杠杆系数值域和安全财务风险水平的一般标准, 并同时分析财务杠杆水平偏离合理值域的结果影响, 为企业经营者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控制,杠杆理论

参考文献

[1]严复海, 党星, 颜文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J].管理现代化, 2007 (2) :30-31.

[2]Gapenski, Louis C.An empirical study or the basic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electric utilities’cost of capital[J].Financial Review, 1986 (3) :124-150.

[3]梁跃华.企业筹融资风险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2011:210-260.

[4]陈杰峰.基于IT行业的均衡杠杆假说实证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7:3-5.

[5]辜剑.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杠杆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 2013 (4) :55-56.

[6]黄良杰.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44-50.

[7]魏成龙, 周士元.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3:88-90.

杠杆理论 篇3

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等财务因素, 也包括企业性质等非财务因素。考虑到我国中小板企业的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本文试图从债务融资角度探讨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因素。

一、文献回顾

Myers等提出负债比率与成长性之间呈反向关系;谢军 (2005) 运用计量研究方法, 论证了财务杠杆会提高企业成长性。刘曜、史爽 (2011) 将财务杠杆作为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指标, 得出其与公司成长性存在间接负相关性的结论。以上国内外学者均论证了财务杠杆和企业成长性存在某种关系。

和上述学者研究不同, Nissim和Penman (2003) 在进行盈利分析和企业价值评估时, 认为企业负债可以分为两种:诸如银行贷款和长期债券等负债, 源于企业为保障经营活动顺利开展而进行的融资活动, 称其为金融负债;另一些负债则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 包括与供应商来往的应付账款、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应缴税费及与职工之间的应付职工薪酬等, 称其为经营负债。相应地, 传统的财务杠杆也就分为金融杠杆和经营负债杠杆。他们指出, 在标准的财务报表分析中, 区分来自经营活动和来自借贷活动的股东盈利, 而经营负债杠杆却并未和金融杠杆加以区分, 为此便提出将两者区分开来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两人按此分类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经营负债杠杆相比金融杠杆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在总杠杆一定的情况下, 拥有较高经营负债杠杆的企业平均市盈率也较高。可见, 由于两种财务杠杆的来源不用, 对企业的效应也存在差异。

国内方面, 黄莲琴、屈耀辉 (2010) 在Nissim等研究的基础上,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 实证检验了经营负债杠杆和金融杠杆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和营利能力的效应差异, 弥补了Nissim等人未研究两种负债杠杆对企业创值能力影响差异的不足, 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负债杠杆和金融杠杆均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创值能力具有提升作用, 并且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但两种财务杠杆并不存在替代效应。

鉴于中小板企业有别于主板上市公司的特点, 上述研究结论是否同样适合中小板企业呢?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 以中小板上司公司为研究对象, 检验经营负债杠杆和金融杠杆对其成长性的效应差异, 以期能拓展上述两种财务杠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并对中小企业合理安排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有所启发。

二、研究假设

根据黄莲琴等 (2010) 的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经营负债杠杆能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产生正的积极影响。

H2:金融杠杆能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产生正的积极影响。

经营负债是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 相比金融负债, 其周期短、风险小;另外, 相比金融机构等金融负债的筹集渠道, 中小企业和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来往更为频繁, 筹集经营负债更为便利和容易, 因此, 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将更为倚重经营负债。据此, 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

H3:相比金融杠杆, 经营负债杠杆更能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

三、样本选取及变量设计

1. 样本选取。

成长性关注的是企业在连续较长的时间内整体的发展趋势, 而非某一时段或年份的发展情况。本文从中小板2007年12月31日之前上市的222家公司中选出100家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其2008~2010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 研究经营负债杠杆和金融杠杆对其成长性的影响。其中剔除了金融企业、亏损企业、ST的企业、数据缺失的企业和三年内未实现持续经营的企业, 以排除异常数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文全部数据均来自深交所中小板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2. 变量设计。

关于如何衡量企业的成长性, 中外学者站在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衡量指标或方法。考虑到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众多, 很难用单一指标作出准确判断,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选取七个反映成长性的指标, 对其进行因子分析, 得出反映成长性的综合指标, 然后将其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检验以上假设。

宋剑峰 (2008) 借助于Edwards-Bell-Ohlsons模型证实了市净率是很好的预示公司未来成长性的指标;吴世农等 (1999) 认为, 销售毛利率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越强, 公司越具有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是否突出, 该比率越高, 说明市场拓展能力越强, 成长性也越好;净资产周转率可以反映公司净资产的管理效率, 净资产周转越快, 表明股东资本增值的空间越大, 资本市场对其就有信心, 未来成长性会越好。据此, 本文选取以下7个指标:市净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

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 经营负债杠杆O和金融杠杆F为自变量, 其中:

O=经营负债/净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经营资产-经营负债) =经营负债/ (总资产-金融资产-经营负债)

F=净金融负债/净资产= (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净资产

对于经营负债O, 它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中扣除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后的所有科目, 反映净经营资产在多大程度上由经营负债构成。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四项。企业总的资产扣除金融资产后的部分即是经营资产。由于净经营资产等于净金融负债加上净资产, 因此金融杠杆F反映了净经营资产在多大程度上由净金融负债或普通股权益形成。由此可知, 计算两种财务杠杆所需要的数据均可以从企业财务报表中直接找到。

控制变量方面, 企业规模对企业成长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成长性表现出较显著的积极影响;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大多为高新技术企业, 是否重视研发对其成长性很至关重要;对于存在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上市公司而言, 成本控制无疑对其成长性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控制的越好, 同时也能凸显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果;所以, 本文选取企业规模Scale、固定资产比重Fixed、研发比重R&D和期间费用率Expense作为控制变量。其中, 企业规模为企业总资产的对数;固定资产比重为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研发比重为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期间费用率为期间费用和净利润之比, 以反映创造单位利润所花费的期间费用。

四、实证分析

1. 运用因子分析得出成长性综合得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法中的KMO和球度Bartlett来检验适用性, 见表1。其中, KMO值为0.648, 大于0.6;球度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 小于0.01, 因此拒绝Bartlett检验的假设, 表明所选取的七个反映成长性的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本文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接下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 软件输出的总方差解释如表2所示。为保证因子分析的准确性, 一般以特征根大于1或累计贡献率大于85%作为提取主因子的标准。

由表2可知, 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 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087%, 由其所解释的原始七个指标的信息不够多。考虑到第四个因子的特征根为0.863, 较接近于1, 而前四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可以达到82%之多, 能够较充分的反映样本公司的成长性, 所以选取前四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原始的多个变量和指标变成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 以利于分析判定。找出主因子后, 要能根据各个主因子所反映的原始指标的信息量判断其意义, 以便进一步说明影响原始指标系统的因素。因此, 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 使得因子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和1两极转化, 以排除噪音干扰。旋转后得到最终因子载荷矩阵见后页表3。

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一个值代表原有变量与每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 绝对值越大, 则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越强。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对销售毛利率、收入利润率指标有较大的负荷, 主要是反映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以此类推, 后三个主因子分别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市净率有较大载荷, 可将其分别命名为主营业务因子、企业规模因子和成长潜力因子。

在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基础上, 计算出每个主因子的得分, 进而以各主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企业成长性的综合得分, 据此构造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G为反映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综合指标得分值;Fi为各主因子的得分;ωi为旋转后公因子i的解释方差贡献率, 它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4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 (i=1, 2, 3, 4) 。结合表2, 可以算出ωi的值, 如表4所示:

2. 两种财务杠杆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的检验。

(1) 模型构建。根据以上假设和推论, 构架以下回归模型:

其中:G是反映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综合指标, α、β、γ、η、λ为待估回归系数, ε为随机扰动项, 反映影响成长性的其他因素, 其他变量定义如上所述。

(2) 描述性统计。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 成长性综合指标G的最大值为2.49, 最小值为-1.01, 标准差为0.535 03, 差异较大, 反映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较不均衡。相比经营负债杠杆O, 金融杠杆F在中小板各上市公司间的差距大了很多, 说明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经营而举借债务的水平很不均衡, 这可能与很多中小企业难以取得银行贷款等金融负债有关系。

(3) 回归分析。经营负债杠杆和金融杠杆对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多元回归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由表6可知, 决定系数R2调整后为0.237, 回归结果较为显著, 说明所构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D-W值在2的附近, 说明残差序列具有较好的独立性。表7的数据显示, 自变量和控制变量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 所选变量能够对企业成长性产生较大影响。

表7中F和O的系数分别为-0.146和-0.268, 系数都为负值, 说明金融杠杆和经营负债杠杆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均具有负面影响, 这和本文的前两个假设刚好相反。就其绝对值而言, 两个系数也都很小, 说明F和O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不是很大。而相比F, 经营负债杠杆0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大于金融杠杆F的系数, 说明O能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 这一点和假设H3较为一致。另外, 企业规模Scale的回归系数为0.094, 虽然为正, 但数值很小, 不能够说明企业规模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R&D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能够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这为中小上市公司注重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 也为研发投入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启示;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系数为负, 这与上述谢军的研究结果不相符;与预想差别较大的是Expense的回归结果, 期间费用率并没有显著地影响中小的成长性, 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

本文在前人将传统的财务杠杆分为经营负债杠杆和金融杠杆的基础上, 基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情况, 结合其他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因素, 从2007年12月31日之前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中选出100家, 选取2008~2010三年的财务数据, 运用多元回归检验以上两种财务杠杆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的差异。研究结论认为, 经营负债杠杆和金融杠杆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回归系数均为负, 两种财务杠杆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具有负面影响, 并且效果很不显著, 这与黄莲琴和屈耀辉 (2010) 以沪深两市A股为研究对象的结论不同。同时, 说明由于中小企业有别于主板上市公司的经营、融资等方面的特点, 影响其成长性的因素是存在差异的。但相比较而言, 经营负债杠杆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较大些, 这与本文的第三个假设较为一致。

以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结论并不完全适合我国中小企业, 本文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为小型民营企业, 本身规模小, 管理制度不健全, 抗风险能力较差,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发放程序更为严格, 再加上金融制度存在缺陷等客观原因, 中小企业往往较难及时筹集到经营所需的债务, 因而诸如银行贷款等金融负债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小型民营企业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其周围“关系”较为依赖, 其与供应商、客户、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来往的密切程度, 决定了其再日常经营中很容易形成大量的经营负债, 所以相对于金融负债, 经营负债对其成长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税务部门等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行业信誉等途径, 以此来拓宽经营负债的范围, 取得高质量的经营负债, 并加强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经营负债的管理, 尽可能延长应付账款的信用期、争取较高现金折扣等, 在出现临时资金短缺时, 在不影响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下多利用经营负债。

参考文献

[1].黄莲琴, 屈耀辉.经营负债杠杆与金融负债杠杆效应的差异性检验.会计研究, 2010

[2].吴世农, 李常青, 余玮.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分析和实证研究.南开经济评论, 1999;4

[3].宋剑锋.净资产倍率、市盈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 2008;6

[4].谢军.企业成长性的因素分析: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5;20

杠杆理论 篇4

一、分析模型

经营杠杆 (DOL) , 又称营业杠杆或营运杠杆, 反映销售和息税前盈利的杠杆关系。财务杠杆 (DFL) 指由于债务利息、优先股股息等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权益资本报酬变动率的现象。

只要企业存在固定经营性成本F, 就存在经营杠杆效应。经营杠杆衡量的是市场经营状况变化对公司的息税前利润的影响。经营杠杆是外部市场和生产不确定性因素的一个放大器, 放大了外部市场和生产等不确定性经营要素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可以说,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固定经营性成本F占比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DOL越大, 经营风险就越大。而经营杠杆系数主要由固定经营性成本F决定, 固定经营性成本主要受企业的资产结构影响 (相应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及消耗方式) ;而资产结构主要受企业的技术比例和业务规律影响, 不同的工艺流程、技术水平和业务规律会形成不同的资产结构;然而, 业务技术比例和业务规律的直接决定因素是行业特征。综上, 行业特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决定因素。

只要企业选择了有固定财务支出I的债务和优先股融资方式, 就会存在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是衡量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变化对企业的每股收益EPS变化影响的量。财务杠杆DFL是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对每股收益变化影响的一个放大器, 放大了息税前利润变化对每股收益的影响。可以说, 一个企业的固定财务支出I越大, 财务杠杆系数DFL就会越大, 财务风险就越大。而固定财务支出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企业的资本结构, 即企业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结构。资产结构和行业特征对资本结构有着重要影响。综上, 行业特征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形成了一个企业的外部环境到内部财务目标的一个传导机制, 将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内部财务目标的影响放大, 同时, 也是将企业的风险放大的过程。而这个放大能力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的行业特征。

二、钢企传导机制分析

从经营杠杆来看, 钢企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 职工众多, 组织管理规模庞大等, 这使得成钢企固定经营性成本占比高, 这使得钢企具有很高的经营杠杆系数, 形成很高的经营风险。从财务杠杆来看, 投资巨大的钢企资产负债率比较高, 存在巨额的固定财务支出, 这使得钢企具有很高的财务杠杆系数, 形成巨大的财务风险。两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都比较高, 通过上述分析的传导机制, 这使得钢企对外部市场变化十分敏感, 而其面临如下外部环境:钢铁作为工业发展的一种基础材料, 是工业生产的中间环节, 这些年来由于上下游行业的双重挤压。从上游企业来看, 铁矿石和煤炭等在内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一直处于高位, 钢铁行业的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也不断上涨, 导致生产成本明显提高;而下游企业像房地产、基建、汽车、造船等各行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实体经济发展增速变缓, 实体经济对钢材的需求严重被削弱, 这使得钢企很被动地位。从国际局势来看, 世界范围内经济疲软, 国际市场状况也很差。从钢铁行业状况来看, 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总之, 钢企面临着十分不利的外部环境, 通过传导机制放大后, 钢企财务亏损已成必然。

三、对钢企的建议

今年唯有宝钢今年出现0.57的每股收益, 具有也是有必然原因的:第一, 人员相对较少, 其固定的职工薪酬支出相对较小;第二, 宝钢每年投入10%以上的收入进行研发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优势;第三, 宝钢的产品是众多汽车和造船工业的原材料, 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这对广大钢企在面临市场常能过剩和市场环境恶化时应该采取的对策:1, 加强技术研发, 质量优先。虽然面临内外交困的环境, 但是随着十八大后领导人提出的城镇化, 钢企的春天不会遥远, 只要钢企注重自身技术研发, 生产高质量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才能相对改变面临的外部环境, 潜力无限。2, 走创新整合之路。当前钢铁行业的过渡竞争只有通过整合, 淘汰落后产能, 调整产品结构,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上下游行业整合, 发挥协同效益和成本转嫁以应对外部环境恶化。3, 注重环保。未来中国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 只有环保走在领先的钢企才可能迎接环保淘汰的挑战。

摘要:笔者以国内领头钢企的行业特征为基础, 引入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概念、传导机制、作用等建立传导机制模型, 从杠杆的角度去剖析钢企亏损的必然性, 并提出建议, 望对当前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经营杠杆进行企业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资产结构,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管理[J].成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漫谈企业“去杠杆” 篇5

一、我国企业杠杆高企的原因

第一, 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从国际比较 (包括与日韩经济起飞阶段相比) 来看, 中国投资率远超正常水平, 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为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 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与财政政策相适应, 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信贷规模、M2、社融等反映实体经济融资状况的指标增速迅速提升, 最高时达到30%。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 企业大规模借债, 最终反映为企业债务规模的快速增加。

第二, 预算软约束。预算软约束指的是一些企业不顾后果地过度借债, 出了问题由政府来兜底。软预算约束导致部分企业不计成本地扩张, 使得杠杆率快速攀升。大多数国企都存在明显的预算软约束, 不仅如此, 在地方政府“GDP主义”和维稳压力下, 一些大型民企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同时, 预算软约束也是出现大量“僵尸企业”的根本原因。

第三, 国企承担部分政府融资职能。在很长一段时间, 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 主要通过地方融资平台 (地方国企) 进行融资。国有企业承担了地方政府的部分融资任务, 导致企业负债增加杠杆提高。

第四, IPO审批制导致直接融资 (尤其是股票融资) 比重过低。随着金融成熟度的提高, 资本市场会在融资结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股票融资比重越高则杠杆率越低。从国际对比来看, 中国的直接融资比重长期严重偏低。其中IPO审批制是一个关键原因, 审批制人为压低了直接融资规模。结果, 银行体系成为最主要融资渠道,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负债率的高企。

第五, 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达6%, 企业偿债负担过高。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 企业盈利能力减弱。当负债成本高于资本回报率时, 即便是企业新增负债规模没有增加, 利息支出规模的扩大也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

二、高杠杆率的风险隐患

(一) 造成资金浪费, 资源配置低效

近年来,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 主要是经济增速放缓, 企业规模扩张速度下降所致。而企业的高杠杆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高财务杠杆状态下, 企业融资的成本上升, 融资难度加大, 资金周转率下降, 在经济放缓、产品价格下降的条件下, 企业经营效率大幅下降, 甚至形成过剩产能。这也导致了大量资金被挤压在社会低效甚至是无效部门。企业生产以及商品的运转都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造成整个社会净福利的减少。

(二) 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增大违约风险

企业的杠杆率持续走高, 会使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增加, 反而会弱化企业的投资能力, 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另外, 过高的杠杆率可能会使企业面临债务陷阱, 并由此引发“债务—通缩”现象的发生, 偿债成本不断挤占经济再发展资金, 使得企业的违约风险不断加大, 甚至会使企业陷入破产。不仅如此, 市场主体资产价格会随着经济周期变动出现较大波动, 从而产生“金融加速器”机制。在这种机制下, 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 企业较高的资产净值对投资有正面影响, 可以提供更多抵押品来减少外部融资成本, 在繁荣阶段放大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而经济陷入低迷时, 随着资产价格下降, 企业资产净值下跌也会放大违约风险。

(三) 高负债绑架银行, 增加去产能难度

我国杠杆率高的企业主要是煤炭、钢铁、房地产等加杠杆比较严重但产能明显过剩的行业。以煤炭行业为例,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 2015年大型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90%, 行业利润总额仅441亿元, 是2011年的十分之一, 而负债总额则同比增长10.4%至3.68万亿元, 90家大型煤炭企业负债总额高达3.2万亿元。这部分企业大多都是依靠政府信用背书获取银行存款, 当然这部分企业也承担着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保障民生、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 这部分企业还要养活大量在编员工以及退休工人。

(四) 银行不良资产上升, 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据银监会统计, 201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达12482.75亿元, 较2014年末增加48.61%;不良贷款率1.65%, 上升0.43个百分点。2015年18家上市银行累计核销及转让不良贷款3861亿元, 为2014年的1.67倍。这只是银行部门自己的统计数据。一些机构认为,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肯定高于银行自己公布的数据。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 一旦资产价格下跌引致资金链断裂, 债务风险将会被迅速放大并释放, 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危机。

(五) 债务环环相扣, 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企业之间的债务链往往是环环相扣的。债务过高的债务水平, 不仅会加大企业的财务负担, 也会加大产能过剩风险、加剧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如果未来经济持续下行, 部分债务负担过重、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或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我国企业之间的担保和互保较多, 当担保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 整个担保链上的企业风险均会上升。同时, 风险也会沿着债务链条向其他企业和银行转移。随着风险在银行体系中不断积聚, 一旦杠杆率过高在某一单个市场或者整个市场中引发风险暴露, 将会引起系统性风险。

三、关于“去杠杆”的思考

我国企业高杠杆率的形成原因是很复杂的, 但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没有理顺企业和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因此, 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不同主体间加杠杆、去杠杆的倾向, 以稳定市场环境, 保持经济增长平稳持续。

(一) 推动杠杆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

杠杆是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移的。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偏低, 仍有较大加杠杆的空间。政府适当加一点杠杆, 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去杠杆, 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去杠杆的平衡。将企业的部分杠杆转移至政府以后, 一方面政府可以自留债务;另一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资金帮助企业去杠杆。政府加杠杆不仅有利于企业去杠杆, 还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当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企业活力有所恢复, 高杠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同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将可以弥补之前的赤字。另外, 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 而居民个人贷款余额较低, 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因此, 也可以考虑将企业部门的部分杠杆转移给居民。通过鼓励和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 以及培育旅游、养老、文化娱乐等新型消费热点, 也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 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是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杠杆率的有效手段, 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要加快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鼓励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在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下降时, 使企业能通过权益融资、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 逐步将债务融资转化为权益融资, 达到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效果。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提升发行上市审核效率, 优化再融资审核流程, 降低创业板首发和再融资门槛, 推动股票发行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完善并购重组配套融资政策, 丰富融资方式, 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一个高效的市场环境。

(三) 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 这样可以扩大国有企业的资本来源, 降低国有企业的债务比重。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 国有企业将会有更多的资本金作为生产所必需的投入, 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会丰富, 国有企业不再仅依赖于银行贷款, 有望打破软预算约束, 使企业杠杆率逐步下降。

财务杠杆 篇6

关键词: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 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 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 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 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 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 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 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 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 在这种定义中, 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 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 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主权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 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 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 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企业在事实上是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 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 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 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或正 (负) 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采用前一种定义对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 起了系统化的作用, 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概念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 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债务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 (权益资本+债务资本) -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 ×债务资本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 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 (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 ×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可见, 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 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 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 且产权比率 (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越高, 财务杠杆利益越大, 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 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 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若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 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 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 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 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 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 (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 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的关系, 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 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 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

二、财务风险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 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 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 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 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 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 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 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而且财务杠杆系数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 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 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

由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可知,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息税前利润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可知,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息税前利润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

同样由公式可知, 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 而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 即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主权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

根据公式可以知道, 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 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 负债比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主权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的影响, 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 负债比率对主权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 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 表现为正的影响, 反之, 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 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 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 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 并且在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 因此, 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 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 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 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 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 息税前利润低于负债的利息率, 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 降低负债比率, 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 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 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 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 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 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 (损失) 和财务风险之外, 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 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 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竞赛的杠杆原理 篇7

体育舞蹈是随着改革开放慢慢传入中国的,短短的20年,从刚开始只是大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业余爱好,只有少数人在学习和传授,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有着几千万人在从事的行业,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任何一个项目,它能够得到迅速地发展,一定有它内在的规律,并且一定是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体育舞蹈也如此。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单单是为了解决温饱,还要实现自我的价值,提高生活的品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即使不是体育舞蹈,也一定会有其他的舞蹈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比如Salsa舞、社交舞等。

竞赛就像一根魔杖一样,拨动着这个项目的发展。

从1981年开始,我就在国家体育总局(那时候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训练局工作.从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那时候叫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一开始成立到现在,从第一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到第十八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直从事体育舞蹈竞赛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中国的体育舞蹈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竞赛的作用功不可没。

如果单纯从项目本身来看,体育舞蹈发展这么多年,大家看到的一方面是人数的呈级数增长,另一方面是财富的迅速累积,还有竞技水平的一日千里,包括研究成果的层出不穷,就连舞蹈动作的效率都提高了很多,甚至包括实体市场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育舞蹈市场和体育舞蹈产业。在里面真正起杠杆作用、能把所有这些东西都串起来的就是竞赛,因为竞赛是一个展示的平台,它就像一个博览会一样,把体育舞蹈所有发展和研究的成果拿到赛场上来展示和交流。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体育舞蹈引进了竞技体育的竞赛原则,使体育舞蹈比赛成为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全民健身和专业选手结合的竞技体制,它的原则就是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在赛场上不论名气、辈分,只看选手的临场发挥,通过这样的公平竞争机制来树立体育舞蹈竞赛的公信力。

为了保障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首先是比赛的选址,在比赛的布局上,广东、上海、北京、武汉、重庆以及将来的西安等城市,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的状态。这几年的比赛主要由各地区的省体育局或市体育局来承办,也有的由一些企业去承办,从竞赛的筹备到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选派等都比较规范,对全国的赛事起到了一个非常积极的示范作用;其次是选人(裁判),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在比赛时会尽量多用那些人品好、业务素质高的裁判,并且在全国举办裁判教师培训班,不断地去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执裁水平;再有就是在赛程的执行方面,我们不仅有竞赛纪律,也有执裁制度,还有对赛程全程的监督和跟踪,无论竞赛哪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都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很快地将问题处理掉,这就是体育总局的竞技体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管理模式。

这些年来,竞赛对体育舞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赛制的引导,努力追求公平、公正,我们的选手水平在国际和国内都得到了很好地承认,这是2000年协会改组以来最大的成功。体育舞蹈竞赛的形象得到了全国各省市体育局和广大群众的承认和喜欢,承办比赛对当地的舞蹈文化宣传和推广都有很好的作用。

原来我国各省基本上没有体育舞蹈协会,也没有体育舞蹈学校,但是在这20年中,协会、学校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尤其是2000年以后,通过协会的改组,更突出了竞赛的公正性和全民性,大家不管最终的成绩怎么样,都很高兴、很愿意来参加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的比赛。竞赛就像一个魔杖一样,拨动着这个项目的发展。

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倡导拉动内需,所以体育总局方面的很多项目在各地都很受欢迎,这对体育舞蹈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体育舞蹈当作一个商品,把它做成一个内在品质非常好的产品的时候,那么社会一定会喜欢的,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全民健身,有的还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文化品牌。所以中国体育舞蹈的前景应该说是非常光明的。

上一篇:公益林规范化管理下一篇:营销策划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