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析

2024-11-11

系统解析(精选12篇)

系统解析 篇1

0 引言

在金属冶炼工业生产过程中天车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运输工具。在天车上添加秤重仪表设备,对天车上的悬挂物料重量进行适时动态监控,既节省生产环节,加快生产节奏,又能让生产者对物料重量及时监控追踪,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数据的可控性。以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钢轧厂240t天车称重系统为例,介绍称重系统在天车中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1 天车称重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天车称重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天车主钩称重测量需要在2个缠绕钢丝绳定的滑轮下方平面上各自安装4个传感器。这样8个传感器分别安装在2个定滑轮地盘的4个角落上,然后分别通过连接线把传感器和传感器接线盒连接起来。接线盒把来自8个传感器的信号汇总成一个信号传给称重仪表,同时天车称重补偿器根据钢丝绳下上的行程把钢丝绳重量补偿传给称重仪表,称重仪表把收到的信号计算后转化成称量数据显示出来。

2 称重传感器原理

称重传感器安装在称重主钩钢丝绳卷筒定滑轮底座下方,卷筒底座四角的传感器水平支撑起卷筒,卷筒带着钢丝绳转动时,吊物的重量就加在了称重传感器上。传感器在安装时要求十分严格,由于行车纵、横方向的行驶,重物的摇晃,必然对传感器产生横向冲击力,所以必须保证卷筒底座水平,4个传感器水平支撑起定滑轮。如果不能保证4个传感器水平,将造成传感器受力不均匀,从而使测量数据不稳定,称量数据漂移。

天车上使用的传感器均为应用最广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通过应变片将被测物理量(如应变、力、位移、加速度、扭矩等)转换成电阻变化的器件,并通过对电阻值的测量电路变换为电压或电流,达到测量非电量的目的。它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动态响应快、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典型应变计结构及组成如图2所示。

1—敏感栅;2—基底;3—引线;4—盖层;5—粘结剂;6—电极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变片用特制胶水粘固在弹性元件或需要变形的物体表面上,在外力作用下,应变片敏感栅随钩件一起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可将被测量转换成电阻的变化。

3 称重传感器接线布局

天车主钩称重测量需要在2个定滑轮下各自安装4个传感器,8个传感器通过连接线和传感器插头到电路接线盒汇总。从传感器到接线盒采用6芯2mm2绞合屏蔽电缆。它应与高压和强电流电缆隔开300mm以上。从接线盒送出桥压,传感器根据电阻的变化而送出变化的毫伏信号。在电路接线盒端把得到的8个传感器信号汇总取平均送出一个毫伏信号给称重仪表。传感器接线盒与称重仪表之间应使用6芯0.5mm2屏蔽电缆,连接插座针脚分配如表1所示。接线盒与传感器连接器连接如图3所示。

4 钢丝绳补正器

称重传感器是安装在天车小车的卷筒底座下面的,随吊钩的上下移动,加在传感器上面钢丝绳的重量也随之增加或减少,这样就影响了吊物重量的准确性,带来钢丝绳重量的附加误差,一般20m的行程会增加2t左右的钢丝绳重量,所以在称重系统中加入钢丝绳补正器来剔除掉钢丝绳重量,修正测量值极其必要。

唐钢一钢轧厂天车称重系统使用的是宁波银河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HZ-1B型钢丝绳补器。钢丝绳补偿器安装时必须与联轴器(或套筒)链接,并严格调整高低、左右位置使补偿器传动轴与卷扬筒引出轴处于同轴位置。补偿器原理与码盘原理相似,都是通过旋转角度的变化计算测量行程。在第一次使用钢丝绳补正器时必须调整初始接入角度,使吊钩处于上、下中间位置时对应补偿器0度左右位置,并计算出钢丝绳补偿参数Ar。

不同型号补偿器Ar的计算方法各有不同,但原理相近。有些补偿器同时带有起升高度限制功能,由卷筒轴带动杆蜗轮转动,在蜗轮上的凸轮亦随之转动,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凸轮的凸缘部分与限位开关接触,使限位开关动作,切断上升或下降动力源,使吊具停止在极限位置上。

5 称重仪表

采用北京首昌衡器有限公司生产的EDI-760智能称重仪表。称重仪表接收称重传感器的毫伏信号,同时把钢丝绳补偿器信号接入称重仪表中,经过内部计算把称重的重量显示在屏幕上。所有的设置和操作都是通过称重仪表显示器面板上的按键来实现的,比如设置系统参数、量程、精度、报警、通讯方式以及清零、去皮、校秤、标定等操作。称重仪表一般都具有连接大型数显表的通讯端口,在天车上挂一块大尺寸的数字屏幕和称重显示器连接起来,在地面上就能清楚的看到称重重量。并且安装一套无线传输收发射系统,通过无线电信号将数据传输到下面接收站,然后上传至电脑画面。

6 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

(1)测量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有偏差。

处理办法:用标准砝码重新校验电子仪表;让天车主钩上、下升降,看仪表数据是否变化,以检查钢丝绳补正器是否故障;检查是否有传感器插头脱落,并查看传感器接线盒是否有信号线松动。

(2)测量数据漂移,上下波动不稳定。

处理办法:检查桥压信号线中的屏蔽线是否损毁或虚接,并查看信号线是否和天车动力电缆线搭拌;测量各个传感器的电阻值和毫伏值,确定是否有传感器损毁;检查传感器插头及接线是否破损。

(3)测量数据与真实值大幅偏离,数据变化无常。

处理方法:检查传感器接线盒与称重仪表之间的托缆线是否断裂或损毁;测量各个传感器的电阻值,检查是否由于传感器损坏造成线路短路;查看称重仪表故障代码,根据报警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如仍不能排除故障则尝试更换称重仪表。

炼钢区由于生产环境温度较高,粉尘较多,所以在平日的点检和检修中要注意检查传感器插头和接线盒及线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洪润,张亚凡,郑洪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系统解析 篇2

现代会议系统对灯光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像灯光,电动屏幕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此会议设备集中了电脑及多种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操作者需要对每个设备实现控制,还要完成设备间的信号切换,使之在一个或多个演播设备中播出。因此,让操作者们感觉真的很复杂。所以想要让会议系统简单化最好选择智能会议系统:

1.现代会议的高品位主要体现在科技化,智能化的集成。

2.规范化、系统化的会议配置可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提高的提高了效率。

3.集成化的设计使会议室中的所有设备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增加了控制度。4.液晶触摸屏直观化、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使繁多设备的被控变得简便、快捷。智能会议系统解析:

1.多媒体周边设备:周边设备主要是:现代会议需要多种视频信号及现场环境调控,播放一些产品演示光碟、录像带这就需要DVD和录像机,环境调控所需的调光灯、日光灯及电动窗帘等。

2.智能中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它将多种信号的选择输出及具体设备的操作集中在一个触摸屏或计算机控制界面上,操作者通过直观的控制界面操作,将复杂的会议设备操作及环境控制变得轻松自如。

3.数字会议及同声传译系统: 作用是向各与会者传送稳定、纯正的会议音频信号,包括会议集体投票表决及实现即时多语种翻译的同声传译。特点是DCN是同类设备中率先采用全数字技术的系统,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字传送保密可靠等特点。功能是通过网络可实现会议讨论发言、会议集体表决、会议的即时多语种翻译(最多可达14个语种)、全程录音、各种音频信号的接入等。

4.投影现实及音响系统: 投影机从CRT三枪投射方式到现在的LCD单枪液晶投影及最新研制的DLP数码投影机,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数年,但这项科技的发明却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方便与实惠。音响主要包括专业功放、主音箱、中置音箱、环绕音箱、定位音箱等部分组成,实现功能可分为扩音、伴音、现场音效、环绕,不同配置及不同档次的音响设备将营造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对交互图表系统的案例解析 篇3

关键词:人机交互;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Processing语言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2

Case Analysis on Interactive Chart System

Hao Juan

(School of Digital Media,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teractive chart system,tells peopl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ystem’s working.Interface design and functional implementation are the key of this system design.And look to the futur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Keywords: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Interaction Design;User-Centered;

Processing language

一、引言

人机交互的定义:所谓人机交互通俗地讲就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互动。早期的人机交互主要是单方面的,人单独提出命令,计算机进行应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机交互将不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即人和计算机将真正的互动交流,体感交互将取代传统交互,成为交互领域的主旋律。提到人机交互另一个词将不能不提,那就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的定义:用一句话就可以把交互设计的真正内涵说清楚,那就是所谓交互设计就是重在将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化。即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而对产品进行设计。由江南大学的李世国等人发表的名为“产品设计的新模式——交互设计”一文中指出“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主要是指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系统,是研究有关这方面主要现象的科学”。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是指设计应注重人和产品间的互动,要考虑用户的背景、使用经验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从而设计符合最终用户的产品,即“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交互式产品”。

交互图表系统正是一种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实现的交互设计产品,用户根据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双方互动交流,实现交互的目的。

二、背景

(一)设计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资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将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国家在世界的地位直接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能源而发起的局部战争充分说明了能源的重要性。发现新能源,能源的重复利用就是为能源的日益不足做准备。为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子孙后代有同样生存的权利,也为了我们自己,节约能源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技术背景

同样在二十一世纪还有一个词将无所不在那就是——计算机。1992年ACM图灵奖获得者、微软研究院软件总工程师Butler Lampson在题为“二十一世纪的计算研究”报告中指出“计算机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模拟;第二是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通信;第三个是互动,也就是与实际世界的交流”。互动即人机交互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主题之一,你会发现人机交互将无所不在,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节约能源的交互图表系统应运而生。

三、图表系统的整体描述

(一)可视效果

首先用一个图形代表一种用电器,图形与用电器形状类似,并为每一用电器加以不同颜色,可辨别成度高(见图1);

图1

其次主要借助于直方图模型,每一个长方形与用电器颜色相同,用来表示用电量(见图2);

图2

最后将图表与相应功能对照统一,呈现用户所需效果。用户可以选择想要了解的选项,如每天、每周、每月各用电器的用电量以及用电高峰的时间段等信息(见图3)。

图3

(二)图表系统的功能

用户可以将每月统计好的各用电器用电数据通过运行此表的程序将数据调入,呈现可视化效果,用户可以方便的了解自己家各用电器每天、每周、每月用电的整体情况以及分别用电的情况。根据图表显示随时调整家电的用电时间、用电顺序,可以节约用电量以及避免用电高峰期。

(三)图表系统的性质

此图表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获得想要的信息,是人机交互的一个实例。图表的设计形式与交互形式都要依托于用户这个主体,要符合人的思维方式,更要方便用户的操作。脱离了这个主旨,设计则是失败的。

四、设计方法

首先要明确图表系统的使用者将是大众,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的用户。这就要求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反映的信息易于理解。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的董士海教授在题为“人机交互的进展既面临的挑战”一文中指出“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研究人、计算机以及它们间相互影响的技术。而用户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机交互和用户界面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技术和模型,后者是计算机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用户直接接触的是界面,所以界面内容的设计最为重要。界面设计要把握两个方面:第一,反映的内容要一目了然。图表系统将每天,每月,每个用电器的情况清晰地纵排列在右面,用户可以方便的选择想要看的内容(见图4)。

图4

当选择一个选项时,中间的主要部分将根据选择命令呈现信息,用直方图抑或同圆信息表(见图5)等描述,直观且易于理解。

图5

左边的布局与右边对称,选项是对相应内容的补充。如在右面选择MONTH这个选项,右面的补充选项有:Time Scale、Single Day、Day of the Week以及Week,用户可以任选其一,了解想要知道的内容(见图6)。

图6

这样整个图表界面布局和谐,内容相辅相成,统一连贯。第二,功能的实现。基于这样的布局设计,功能该怎样实现呢?设计者巧妙地运用Processing平台来实现这样的功能。在百度百科中是这样对Processing进行介绍的:Processing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Media Laboratory)旗下美学与运算小组(Aesthetics&Computation Group)的Casey Reas与Ben Fry创造的。Processing是一种具有革命前瞻性的新兴计算机语言,它的概念是在电子艺术的环境下介绍程序语言,并将电子艺术的概念介绍给程序设计师。她是Java语言的延伸,并支持许多现有的Java语言架构,不过在语法(syntax)上简易许多,并具有许多贴心及人性化的设计。Processing的程序代码是开放的,将Java的语法简化并将其运算结果“感官化”,让使用者能很快享有声光兼备的交互式多媒体作品。正因为Processing的语法简单并且代码开源再加上效果绚丽,因此是很多媒体设计师首选的语言。在此图表系统中,界面的设计细致,平台的选取得当是保证其功能实现的关键。

五、人机交互发展趋势

未来的人机交互不再仅局限于人通过鼠标、键盘与计算机进行互动,而更多的是体感交互。人通过语音、肢体与计算机交流,使人机交互更为自然、简单。望眼设想,随着体感

交互的成熟与推广,用户将可以直接以对话的形式询问计算机。如:“每日各用电器的用电量、冰箱在本周二的用电情况等”。计算机则很快很清晰很准确的回答用户的问题。用户可以边做其他的事边了解用电的信息。不仅简单方便而且高效快捷。

六、结束语

对本交互图表系统进行解析目的有二。其一在于可以为节约能源献上微薄的力量。通过以这样一种人机交互的形式可以使用户清楚的了解用电信息,达到适度用电、合理用电的效果。其二在于让人们了解到人机交互将无所不在,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性化的界面设计,功能的易于实现是人机交互技术的不变追求,方便用户、满足用户,不仅适应时代的主题,更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Lampson Butler.Computing research in the 21st century[N].Chinese Information World,1999,7,1,A6

[2]董士海.人机交互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

[3]PREECE Jennifer,ROGERS Yvonne,SHARP Helen.Interaction Design.Beyo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M].John Wiley&Sons Inc,2002

ESP系统解析 篇4

ESP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措施的巨大突破, 它通过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来实现安全行车, 使汽车在极其恶劣的行车环境中确保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ES P的组成

ESP在ABS和ASR各种传感器的基础上, 增加了汽车转向行驶时横摆率传感器、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制动总泵中的液压力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 这种车用传感器是航天飞机和空间飞行器上使用的旋转角速度传感器的类似产品。车身翻转角速度传感器就像一个罗盘, 适时地监控汽车行驶的准确姿态, 监控汽车每个可能的翻转运动角速度。其他传感器则分别监控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各车轮的速度差, 监控转向盘的转动角度和汽车的水平侧向加速度, 当制动发生时则监控制动力的大小和各车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

ESP系统包括车距控制、防驾驶员困倦、限速识别、并线警告、停车入位、夜视仪, 周围环境识别、综合稳定控制和制动助力 (BAS) 9项控制功能。通过综合应用9种智能主动安全技术, ESP可将驾驶员对车辆失去控制的危险性降低80%左右。

ESP智能化随车微机控制系统, 通过各种传感器, 随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驾驶员的驾驶意图, 及时向执行机构发出各种指令, 以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状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图1是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各种传感器及电子稳定系统ECU在轿车上的安装, 其ECU中配置了两台56k B内存的微机。ESP系统利用这两台微机和各种传感器信号不间断地监控车内电子模块、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汽车的行驶姿势, 比如, 速度传感器每相隔20ms就会自检一次。ESP系统还通过车内电子模块之间的信号交流通信网络, 充分利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助力系统BA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等的先进功能。紧急情况下, 如紧张的驾驶员对制动力施加不够, 制动助力系统BAS将自动增大制动力。在ESP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 ABS和ASR系统能照样工作, 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和制动。

2 ES P的工作原理

从外部作用于汽车的所有力, 包括制动力、驱动力、任何一种侧向力, 都会引起汽车绕其质心转动。ESP系统根据此原理, 在汽车进人不稳定行驶状态时, 通过对制动系统、驱动传动系统的干涉, 修正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的倾向, 使汽车保持稳定行驶状态。

微机控制系统的ROM中, 预先储存了控制程序中的标准技术数据。在汽车传感器监测并将汽车行驶状态的各种数据随机传送给ECU时, ECU立即调出预存标准数据与之进行比较, 判定轿车是否出现不稳定行驶趋势和不稳定的程度及原因。一旦确定汽车有不稳定行驶的趋势, ESP系统就会自动代替驾驶员控制汽车, 通过微机控制系统向制动执行机构和发动机执行机构发出指令, 采取最有利的安全措施修正驱动力和制动力, 阻止潜在危险情况的发生, 使汽车恢复到安全稳定的行驶状态。

微机控制系统指令执行的安全措施是指, 当汽车传感器监测到汽车有发生翻转或偏离驾驶员需求的行驶路线的趋势时, 系统能有选择地对单个汽车前轮或后轮实施制动, 或必要时同时增加或者减少发动机的输出转矩, 调整驱动力。

图2是汽车在转弯道路上行驶时的轨迹示意。见图2 (a) , 当汽车驶入弯道时, 假如驾驶员通过转向盘使汽车转向的转弯半径大于弯道半径, 这种情况称为不足转向。如汽车车速过快, 则汽车可能冲出路面。安装在汽车上的横摆率传感器会测出转向偏差, 侧加速度传感器会测得右驶加速度偏大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测得左转向不足, 并立即监测到这种冲出路面的危险趋势, 将信号输入电子稳定系统中的ECU。ECU立即指令在左后轮实施脉冲制动力, 制动力在汽车质心产生一个向内偏转力矩, 迫使汽车绕质心向内偏转一个角度。同时ECU立即指令发动机减少输出转矩, 将汽车速度降下来, 并代替驾驶员使汽车转向角度稍大一些, 使汽车按弯道半径要求的转向角度行驶, 回到正确路线上。

反之, 见图2 (b) , 汽车行驶轨迹的最初位置。假如驾驶员转向盘转动过猛, 使汽车转弯半径小于弯道半径, 这种情况称为过度转向。如汽车速度过快, 则汽车可能因离心力而向外翻转。安装在汽车上的横摆率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等监测到这种翻转的危险趋势, 立即将信号输入电子稳定系统中的ECU, ECU迅速指令在右前轮实施脉冲制动, 制动力在汽车质心产生一个向外偏转力矩, 抵消离心翻转力矩, 迫使汽车绕质心向外偏转一个角度, 制止了汽车可能侧翻的趋势。同时ECU控制迅速减少驱动力, 将汽车速度降下来, 并代替驾驶员使汽车转向角度稍小一些, 使汽车按弯道半径要求的转向角度行驶。

综上所述,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在汽车出现不稳定行驶趋势时,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 使汽车消除不稳定行驶因素, 回复并保持汽车预定的行驶状态。这两种控制方法是, 首先ESP系统通过精确地控制一个或者多个车轮的制动过程 (脉冲制动) , 根据需要分配施加在每个车轮上的制动力, 迫使汽车产生一个绕其质心转动的旋转力矩, 同时代替驾驶员调整汽车行驶方向。其次在必要时 (比如车速太快, 发动机驱动转矩过大) , ESP系统自动调整发动机的输出转矩, 控制汽车的行驶速度。

通过采取上述两种技术措施, 当汽车进行蛇形线路测试的时候就可以有效避免汽车的翻转。ESP系统不仅仅是在干燥路面上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 还可以在路面附着性比较差的时候, 诸如结冰、湿滑, 以及碎石等情况下起作用。在上述不利状况下, 车轮与路面之问的附着力降低, 即使是最好的驾驶员也很难将高速行驶的汽车保持在预定的路线上, 汽车容易发生侧滑和跑偏, 失去方向稳定性, 甚至在急转弯的时候发生翻车事故, 这时就需要ESP系统。

3 ES P的可靠性

梅塞德斯-奔驰公司从1994年起就对ESP系统进行了适用性和可靠性的全面验证试验。

在微机控制系统的ROM中, 预先储存的控制程序中的标准技术数据, 应该来源于大量的实车测试数据。但由于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的实车试验, 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安全事故后果, 因此标准技术数据的取得, 采用了模拟器。模拟器内输入了大量的通过实验采集的数据, 可以仿真出很多复杂的路面状况和驾驶过程。再通过80位梅塞德斯轿车车主用模拟器进行时速为100km/h的模拟路面驾驶试验, 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汽车在各种驾驶过程中的响应。模拟器检测手段既安全, 又可以得到很多实车试验无法测量的数据。比如, 在试验场的4个转弯处, 用模拟器模拟路面突然结冰的情况, 这将使车轮和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在几米的路程内减少70%以上。如果轿车没有ESP系统, 则78%的驾驶员不能将他们的汽车稳定在冰雪路面上, 还可能遭受汽车连续3次翻转造成的伤害。有了ESP系统, 所有参加过模拟测试的驾驶员都能避免汽车翻转事故的发生。

1995年, 梅塞德斯-奔驰S级轿车开始安装ESP系统, ESP系统突出的安全保障表现, 大大降低了汽车在各种道路状况下以及转弯时发生翻转的可能性。同时汽车在弯道和湿滑路面上的制动距离得到缩短, 在弯道行驶加强了汽车线内行驶能力。1998年, 梅塞德斯-奔驰A级微型轿车也安装了。ESP系统, 使这种采用大量高新技术开发的A级微型轿车, 克服了因车身较窄, 在汽车以小转弯半径急转向时, 容易产生侧向翻转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缺点, 成为一辆安全性能卓越的微型轿车。目前, 梅塞德斯-奔驰公司的S600、CL600、s L600、FA30、E320、4MATIC以及高性能的E55AMG和C43AMG等车型上都选配了ESP系统, 2002年所有G级车上都安装了该系统。

4 新一代ES P

新一代汽车电子稳定系统将主动转向控制系统 (Active steering Control, ASC) 和可选择悬架模式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Active Damping Control, ADC) 和ESP集成在一起, 使汽车的动态稳定控制技术更加完善, 提高了汽车在任何情况下的行驶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非危险行驶状况下, 主动转向控制系统使驾驶更灵活, 以增加驾驶乐趣。在危险行驶状况下, 主动转向控制系统与制动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共同控制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5 综合稳定控制系统

综合稳定控制系统在任何给定的条件下, 具有综合控制车上所有的主动系统, 如驱动、制动和操纵系统等功能。综合稳定控制系统与现行的主动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相比, 可以对汽车进行持续控制, 并实现控制的个性化。

6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6.1 集成底盘管理系统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汽车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的底盘系统也改变了以往那种完全依靠液压或气压执行机构来传递力的机械式结构, 开始步入电子伺服控制 (By-wire, 操纵装置与执行器之间靠电信号联系而非机械的连接) 阶段, 底盘综合控制系统也已开始出现。先进的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优化了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状况, 显著地改善了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将逐步形成一个集成底盘管理 (ICM) 系统。该系统将集成所有的底盘电控子系统, 实现各子系统问硬件、能量和信息的共享, 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系统集成带来的增效作用, 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图3是ICM系统的层次结构, 结构图的上层只包含了一些关键的监控功能, 在这一层次上系统通过一个“协调器”ECU来实现对发动机、传动系、底盘系统等的管理。空白方块代表其他的功能, 如导航和ACC功能。结构图的下层代表目前的电控系统, 不过它们不再是单独工作的模块, 而是在上层单元监控、管理下协调工作。系统中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可分为两类:传统型和智能型。传统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与各自的ECU之间只有直接的物理连接, 而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与ECU之间则使用总线接口来传输数据。一般情况下它们都具有自诊断能力和一定的传感器信号处理能力。

6.2 动力车身控制系统 (Dynamic Body Control)

对于多用途运动车 (SUV) 和其他质心较高的汽车, 动力车身控制系统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转向稳定能力, 同时汽车行驶舒适感增强。在汽车越野行驶时, 车桥通过相互配合来获得更好的牵引性能。动力车身控制系统使用1~2个主动式平衡杆模块, 通过对平衡杆施加可调节的预加载荷来防止汽车转弯时发生左右摇晃。当汽车车身要发生倾斜时, 加速度计监测到汽车侧滑倾向, 将信号传到控制系统ECU, ECU指令向平衡杆执行器通入压力油, 压力油产生力的大小根据加速度计监测到的汽车横向加速度大小和汽车产生摇晃的时间来确定。

参考文献

[1]陈胜金.简析汽车稳定控制系统 (ESP) 的ECU的性能要求.北京汽车, 2004 (7) :51~53.

[2]唐天德.汽车电子稳定系统分析.公路与汽运, 2007 (7) :31-34.

[3]曾银丰.汽车电子制动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汽车电器, 2008 (4) :40-43.

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现状解析 篇5

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现状解析

深圳构建个人征信体系的探索起步于2000年,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从开始阶段即参与其中,并于2001年正式接受深圳市政府的委托,独资承建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02年8月9日建成该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免费为所有联网单位提供查询服务,查询量不断上升,查得率由开始时的25%提高至目前的65%,信息覆盖深圳市300多万人。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元公司),原名深圳市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应深圳经济特区银行业资产风险管理的需要,于1993年经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批准、由深圳市各国内金融机构等额出资成立的专业资信评估机构,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自成立以来,鹏元公司主要从事信贷企业的资信评级业务,累计评估企业5000余家次,为防范信贷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7年12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公司成为首批具有在全国范围内从事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业务资格的9家评级机构之一。2002年1月,经深圳市政府批准,公司取得开办个人征信及评级业务资格。至此,鹏元公司已具备从事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资信评级、有价证券信用评级、个人征信及评级、信用风险管理、财经、投资、证券咨询和出版信息刊物等业务资格。2002年10月,公司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实现从产品研发、评级服务到后期跟踪监测全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是全国首家获得该项认证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

一、项目的筹建背景与过程

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了进一步推动深圳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在加入WTO 后在信用体系方面与世界接轨,深圳市政府于2000年初开始筹建个人征信项目。2000年4月,鹏元公司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深圳人行)的领导下向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建立深圳市个人征信及评级系统的建议。随后,市政府专门指定分管金融工作的副秘书长负责项目的协调工作。市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协调会,召集有关单位进行研究论证,对有关具体业务的操作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2001年3月,深圳市政府在《关于研究建立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系统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中,正式委托鹏元公司筹建该项目,并指示鹏元公司尽快建成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系统。为此,鹏元公司成立了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项目筹建办,组织专人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2001年12月,经过一年多反复研究论证的《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1-

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个人信用立法,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项目建设期间,鹏元公司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特邀国外部分著名的征信机构到我公司考察,对我们的系统架构、数据格式、内容以及增值服务等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上海资信公司进行多次考察,学习了上海的先进经验;与国内著名大学合作,共同开发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与美国数据分析专家和某银行权威人士的交流,进一步拓展了项目建设思路。

二、关于《管理办法》

深圳市政府制定的《管理办法》是建设和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法律基石,它界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内容及征集范围,即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仅限于可能对个人信用产生影响的个人身份信息、商业信用信息(主要是个人与商业银行发生信用交易而产生的信息)、社会公共信用信息(主要是个人分散在政府各职权部门的信息)和特别记录(指个人涉及到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处罚等的信用信息)。为充分体现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应当征得本人同意,还指出,个人对于已征集的个人信用信息享有知悉权,并可对其信息中有异议的部分提出异议报告的申请。《管理办法》按照个人授权使用和法律授权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限定了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必须是与本人发生信用交易的金融机构及其他商业机构、本人授权的自然人或法人、依职权进行调查的司法机关和税务机关,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在对征信机构的监管问题上,《管理办法》明确了征信活动的市场准入制度,任何机构在深圳市从事个人信用征信业务,必须经过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深圳人行的批准。

三、个人征信项目总体方案

个人征信系统,就是将分布在各商业银行、政府和其它社会部门中的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加工,形成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商业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征信服务。作为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征信机构,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与个人信用评分。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征信服务的主要内容,它是个人信用的客观历史记录,报告中包含个人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和社会其它部门的信用记录;而个人信用评分是征信机构根据其设计的评分模型对个人信用进行评分的活动,征信机构开发出不同的信用评分,作为商业银行等部门从事个人信用交易活动的重要依据。由鹏元公司建设的深圳市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专门网络首先将分散在政府有关部门如公安、法院、工商、税务、国土、社保以及全市所有商业银行的有关个人信用信息纳入到该数据库中,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项目建成后采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

四、个人征信项目当前建设与经营状况

目前深圳市所有国内商业银行均参与了个人征信的建设。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鹏元公司与各商业银行共同制定了统一的《商业银行接口标准》和《商业银行技术方案》,对征信机构与联网银行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内容、采集方式、传输方式、数据更新、数据修改和报告查询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鹏元公司已于2002年5月16日与各联网商业银行共同签署了《深圳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合作协议书》,2002年8月9日,深圳市个人征信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收集多家银行正、负面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实现了与深圳市社保局的联通,无偿为联网单位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的联网查询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息采集

目前已有深圳市社保局和多家商业银行免费向深圳市个人征信系统提供数据。其中:社保数据覆盖300多万人,银行数据覆盖约25万个个人帐户。社保数据包括:投保的连续情况和参保单位的变动情况,社保数据为银行进行个人身份认证提供方便;银行数据包括: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的帐户信息以及变动记录。信息采集方式分为两种:对于银行的信息,商业银行每天将帐户变动情况传输到个人征信数据库,保持相关数据的同步更新与同步存储。拥有大量个人银行信息使将来开展评分等增值服务成为可能。对于社保信息,采取按需访问方式提取,即当查询者提出查询某人信用报告时,征信系统自动通过网络向社保局提取相关资料。按需访问方式消除了有关部门的疑虑,使收集特殊部门(如政府部门)的信息成为可能。当个人对征信数据有不同意见时,采用国外常用的异议处理办法,协调和处理数据质量问题。

(二)社会影响

目前,深圳市各家商业银行均已实现与个人征信专用网络的相连,309个操作人员接受鹏元公司的上岗培训,120多个商业银行网点可以直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已经从试运行初期的每月200多次提高到当前的每月1.2万次以上;查得率也从25%提高到65%以上。所有查询应该征得被查询者的同意;所有的查询动作也将作为信用报告的内容之一被记载。

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 深圳市个人征信系统被公认为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而且提高了该项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目前,许多银行,尤其是一些

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使用个人征信系统,例如,最早发行信用卡的广东发展银行今年在国内发行首张“女性信用卡”,拟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实现与外部资源网络的整合与延伸;招商银行早在一年多以前就与我公司合作,参照国外做法专门开发了一套信用卡批量数据传输接口和查询平台,以满足其大规模发卡的需求;深圳发展银行也已将查询个人征信系统列入授信工作流程,并在操作此系统的基础上确定了年内信用卡发行量的目标。而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及时识破骗贷企图的案例已有数起。例如,某银行就通过经常核对个人征信系统中的客户社保信息,发现了多起伪造身份证、虚假单位证明的恶意欺诈事件。事实证明,个人征信系统不仅提高了银行授信流程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为银行防范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深圳市个人征信项目的建设与运行情况。《管理办法》的出台和个人征信系统的试运行,被国内新闻媒体大量报道。深圳被称为全国第一个征信立法城市,许多省份的城市来深圳交流、取经。深圳的征信业务模式被认为是真正具有商业化运行的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也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征信系统的威慑力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信用,关心信用报告。

(三)、进一步扩大征信范围,推广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服务

系统投入试运行后,鹏元公司积极组织人手跟踪已开通报告查询业务的银行网点,解决各网点在系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并鼓励各网点切实遵照《办法》的规定,广泛使用个人征信系统。由近期银行网点开展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工作来看,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率仍然较低,为解决该问题,鹏元公司已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扩大征信范围,增加信息量;

2、大力推动商业银行网点的报告查询。鹏元公司积极组织参与商业银行的网点培训工作,推动各联网银行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纳入其信贷及信用卡业务的操作规程之中,并督促各行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个人信用报告进行查询;

3、查找数据质量问题,完善系统功能,进一步规范数据接口。

五、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鹏元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各商业银行一道, 为共同建设深圳市个人征信系统开展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由于个人征信尚属社会新生事物,因此在整个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历史存量数据的法律问题

个人征信数据库应有一定的初始信息作基础,按照建设方案,个人征信数据库的初始化信息应包括各商业银行续存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按《管理办法》的规定,“征信

机构征集个人信用信息应当征得本人同意”,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过去发生的数据又无法重新征得本人同意,因而银行将历史存量数据在未经客户同意情况下提供给征信机构,必然会顾虑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二)、政府部门数据采集困难

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仅收集个人在商业银行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迅速将信息的采集范围扩大到政府有关部门。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政府部门中的信用信息采集工作进展较慢。缺乏政府部门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充其量只能够达到同业征信的目的。如果信息不能集中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个人征信系统的有效需求将降低,不但影响个人征信系统在初期的推广应用,而且更加不利于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信息成本问题

参照国际惯例,征信机构应当无偿或低成本采集信息,有偿对外提供信息服务。若以有偿的方式获取个人信用信息,将加大信息成本,使系统难以在低价格的情况下得到推广和广泛使用。采用无偿的方式收集信息,并在较低的信息成本基础上收取较低的查询费,征信系统就容易被广泛使用,其威慑力也将更加强大。而个人信用报告的定价标准也以推广、普及信用机制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为原则制定。

(四)、资金问题

个人征信系统是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项目,该项目的建成不但能够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更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提升地区信用形象起着重大作用。但是,由于项目的涵盖面广,所需资金量较大,建设期和预计亏损期也较长。从国内外同行的经验看来,不论是香港、上海,还是国外机构,项目都存在相当长的亏损期。以香港资信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82年,为专门向商业机构提供个人信用资讯服务的商业机构,在营运7年后方才开始赢利。因此,深圳的个人征信系统投产后,仍需每年保持持续投入, 用于系统的维护、设备的更新与人员的日常开支,资金压力较大。

六、观点

(一)、建立、完善相关法规环境;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解析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规划 篇6

摘要:伴随自动化的科学技术在连续快速的进步与发展,为了跟上自动化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相应的电力系统对于配网自动化的管理也推出了更全新的需求。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自动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详细说明了配网自动化科学技术系统的结构,简要探讨了配网自动化和通信系统的规划以及建设原则。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规划;通信系统

引言

发展电力系统的必然趋势就是配网自动化技术。配电在正常工作的时候,采用观测配网工作状况的方式对配网的工作方式进行优化;如果配电不正常工作或者出现故障,必须快速找到出现故障的地方,及时故障地区的用户供电恢复正常,把用户的停电时间缩短。以配网的电压为依据科学合理的掌控电压的水平与无功的负荷,以便优化供电的质量,科学合理的掌控用电量,由此使设备的利用率提升,使企业工作的效率与经济的效益提高,还可给用户提供自动化优质的用电信息服务以及其他的服务。

1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现状

尽管我国一直都在实践配网自动化系统,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累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然而,仍然存在部分的问题:还不能充分广泛的反映供电企业实际的需求;使得系统有不高的效益,而且,试点的系统也没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效应;技术上方案又不太强的针对性,无法满足各种配网架的特点与要求;在馈线方面,一般不依据不一样的供电可靠性能制定对应的恢复方案和故障隔离,而是过分强调电网故障的隔离;对于工程的平时维护以及组织实施统一的管理规章程序比较缺乏;有些部分设备以及系统不具有长时间的安全运行的能力;另外,与配网自动化有关的系统和配网管理的系统的集成也缺乏统一的规范。

所以,对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以上这些情况,联系目前累积的有关实践经验和以前的实行配网自动化的相关教训,以下篇幅简述了配网自动化科学技术系统的结构,简要探讨了配网自动化和通信系统的规划以及建设原则。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在建设电力系统的过程中,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工作管理的流程、配网监控的数据流程以及通信的系统设计。由此可以看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通信规划的关键环节,整体的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和建设得益于一种实用的、稳定的、可以持续发展的体系结构。

如图1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的示意图。采集到的所有数据都集中在主站集中,配网主站以及各远程监控的工作站一起完成监控的功能。

图1 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

纵向观察配网自动化的体系,他的结构有三个部分组成:通信层、主站层以及终端的设备层。依據不同的通信模式,组网也采用相对应的不同的方式:如果应用的是公共的无线的通信网,那么信息就从终端的设备不经过通信层直接传到了主站层;如果应用的是有线专用网,那么就需在配电子站与终端的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由此,采用专用网络把数据传送到了主站的系统,以便达到配网的自动化。

2.1 主站层的模式

实际上,在管理的范围之内,集中起来出处理电网正常运行的数据信息就是电力体系配网自动化的主站层系统,中心的数据库聚集了所有终端采集的数据。在管辖理的范围之内,分支的每个客户都可采用远程访问和使用,由此可以有效地管理、维护、监控以及运行分支的配电网。

2.2 通信层的模式

配网通信的技术是配电网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基础是信息技术,通信系统直接影响着配网自动化好坏的程度。配网通信现场的条件点多面广,复杂多变,如果应用唯一的通信方式是不能符合自动化通信的全部要求的,因此,对于实现配网自动化,综合的、混合的、通信方式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配网的通信对于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有非同寻常的要求。目前,通信的手段在连续不断的更新,已经有许多种可以用来选择的通信方式。依照以前的分类法,通信方式可以分为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其中,无线有GPRS、EDGE、CDMA等方式,而有线分为光纤、架空明线、电力线载波以及电缆等。

2.3 配网的终端

建设配网的自动化时,对于一次的网架结构无需进行规模较大的改造。配网的自动化主要以遥信为中心,采用故障的指示器回传电网出故障的信号,从而减少排查电网故障所用的时间;遥测为辅助,监测比较关键的公用的变压器的负荷。配网的终端有很多的功能,如:可以链接不同的故障指示器;对开关的状态进行监视、采集电压量、观察馈线的工作状况;判别并检测故障;支持多样的通信方式以及多样的通信协议;断电后或终端通信时还可以长时间的保存数据,对于上传以前的历史数据也支持。

3 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通信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3.1 系统的规划

在所有工程建设过程中,通信系统占了关键的地位。在进行系统的规划时,选择的结构重点要实用、稳定并且可以持续的发展。建设主站层模式有利于整体配网的监控、管理、维护与运行。收集配网工作室的所有信息并把信息送至主系统数据库是配网主站层模式的重点工作,这是原因之所在。

利用建设配网终端的方法,提高了供电的安全可靠性,而且避免了大规模的整改工程建设。这种建设的方法以遥信主要的内容,把指示故障的信号由电缆网传送,减少了排查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遥测辅助监测公共变电器的负荷。建设配网终端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的功能,如:(1)可以连接不同的用于指示故障的设备。(2)对电流、电压的采集以及开关的状态进行监视。(3)监测、分析故障的功能,将故障的信息随时传送到主站上。(4)可以利用多种通信的模式,支持多种通信的协议。(5)能长期保存数据,并拥有上传数据的功能。

通信模式的建设。通信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配网管理,而且通信系统的水平与质量对配网自动化系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许多的外界因素对信指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规划配网自动化技术和通信系统时,单一的通信方式不会作为备选对象,而是把多种通信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配网的系统对于通信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时性。所以,建设配网自动化技术与通信系统的过程中,可选择多种方法,按照原有的分类方式,通信方式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方式。在建设的过程中注意选择的通信方式,为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的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 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建设的原则

在规划建设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通信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他的拓展性、可行性以及先进性等的原则。与此同时,有机联系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比较灵活的通信方式进行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通信系统的建设。整体工程规模得到保证的同时,也要确保其先进性的原则。采用点与面相结合的方式,使通信三遥功能得以实现。注意分段的进行工程的建造。把当前的建设以及未来的规划协调好。另外,必须要有确定的目标。依据地理的环境,利用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原则。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按照通信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通信手段。例如:光纤通信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远并且范围广,但是,找到他的故障区域是比较不容易的,无线通信的优势是维护少、建设快,但是安全性不好。公共的电力资源。在建设配网自动化技术及通信系统时,配电房一般情况下不建设自身的通信电源,而是利用其他的方式,这样方便日后的维护工作的进行。

3 结束语

实现配网的自动化是以规划与建设通信系统为基础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可以提高配电网的业务水平。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网通信同样在不断地提高与发展,只要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新的通信技术就有希望探索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文伟,邱利斌.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J].电力系统通信.2012,30(196):5-7

[2]董立明.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138-139

系统解析 篇7

CMS (内容管理系统) , 主要实现新闻内容的发布、修改、删除等操作。主要模块分为:会员模块、内容管理模块、文件上传模块、无限级分类模块 (用于栏目分类) 和后台管理模块等几大模块。现如今主流CMS系统都使用smarty模版引擎技术, 将变量动态分配到前台页面显示, 省去了前端工程师不懂后台程序的烦恼, 极大地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CMS系统还有一大特征就是使用了数据库, 由于开源免费、执行效率高等特征, PHP主流搭配的都是Mysql关系型数据库, 这也使得Linux、Apache、Mysql、PHP被称为LAMP黄金组合。

2 CMS之总体架构分析

我们首先进入XDcms系统文件来剖析一下它的目录结构:index.php是系统的主入口文件, admin为后台目录, cache为系统缓存文件目录, data为系统数据库目录, system为XDcms框架主目录, uploadfile为上传文件目录。系统在运行时 (如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xdcms回车进入) , 首先通过Apache服务器解析, 判断系统的运行环境, 如果系统中存在data/config.inc.php文件, 则该系统已成功安装, 否则系统进入install/index.php文件执行安装过程, 安装过程主要是对系统所需要的环境进行配置的一个过程 (如:数据库服务器主机地址、数据库账号、数据库密码、数据库名、数据库表前缀等) , 安装成功后, 系统将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表结构, 同时在data文件夹里也相应地生成config.inc.php文件, 等到系统下次运行时, 判断该文件已经存在, 直接跳过安装, 进入系统正式运行过程。在现在所有的CMS系统中, 都产用了include或require函数来包含文件, 当服务器进行解析时会将被包含的文件拿到当前文件包含的位置执行, 这样做既方便了操作更大大地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

3 CMS之关键技术分析

CMS之核心在于运用OOP (面向对象编程) 的思想。在系统设计之初, 程序员会将一些常用功能封装到类里面 (如:基础类, 数据库操作类, 分页类, 文件上传类等) , 需要用到某个功能模块时, 通过实例化一个对象来完成所需的功能, 在XDcms里系统的核心类文件都放在systemlibs文件夹下, 所有的类文件都通过extends关键词来继承base.class.php文件里的基础类, 通过继承来达到功能的继承。

4 CMS之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现如今的网站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的设计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站的运行效率。XDcms在运行之初建立了6张数据表:c_admin为管理员表、c_category为栏目表、c_config为网站配置表、c_content为网站内容表、c_model为模型表、c_model_field为模型字段列表。系统通过写在数据库操作类 (mysql.class.php) 中的方法来完成数据库的增 (insert) 、删 (delete) 、改 (update) 、查 (select) 操作, 然后将得出的结果返回给变量, 然后通过smarty模版引擎技术, 将变量分配到前段变量, 从而使得前台脚本能够动态获取后台数据库的数据。

5 CMS之session cookie机制

当你在浏览网站的时候, WEB服务器会先送一小小资料放在你的计算机上, Cookie会帮你都记录下来。当下次你再光临同一个网站, WEB服务器会根据上次留下的Cookie资料内容来判断使用者, 送出特定的网页内容给你。Session与Cookie相似, 只不过是一种服务器端的存储机制。

6 CMS之前台模板页面

模板通常被称为视图 (view) , 是用于显示用户界面和内容的脚本程序, 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主要窗口和途径。一个网站的交互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这这个网站的访问流量。前台模板主要由以下脚本组成: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css (层叠样式表) 、javascript (客户端脚本语言) 等。在现如今web2.0时代, DIV+CSS成为网页布局的主流, 这使得内容与样式完全地分离开来, DIV就如同是一个容器, 而CSS就是来定义这个容器的样式的一种语言, CSS通过样式选择器来定义特定的样式, 如:

要选择这个唯一的DIV标签, 可以通过#header选择器来选择, 然后就能单独定义样式了。所有的网页文件都应遵循W3C规范, 这能大大提高浏览器的兼容性和执行效率。Javascript脚本在web2.0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实现人机交互的智能化, 如果你在填写一个身份证号时少填了一位, 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后台判断过程的话, 那你就OUT了。Javascript脚本可以在前段快速地帮你判断你填写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 极大地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

7 总结

网站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程, 这里以简单的XDcms为例来讲解CMS系统, 给初学者一些借鉴和思路, 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我们共同研究推进。网络需要创新, 需要不同的人去尝试探索, 向着更深更宽的方向进行扩展研究, 最终推进网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体育舞蹈评分系统深入解析 篇8

WDSF的此评分系统从TQ (技术质量) 、MM (音乐中的运动) 、PS (合舞技能) 、CP (编排与展示) 4项评分指标对选手在赛场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定。裁判团由12个裁判组成, 分成4组, 每组的3名裁判同时评定选手的其中一个指标。而裁判具体会评判哪个指标事先并不知晓, 在每对选手分别展现之前, 电脑会随机进行抽取。裁判们需在指定时间内轻触屏幕, 做出评判, 每对选手展现之后, 大屏幕会显示其每个指标的具体得分, 总分及目前排名。在评分过程中, 裁判们始终背对屏幕而坐, 并不清楚选手们的成绩, 如此更显客观公正。

裁判员按照10分制打分, 最高分为10分, 最低分为0.5分, 0.5分为评分的区间, 所有的区间分数都在电脑界面显示出来, 裁判员只需要在电脑屏幕上点击相应的分数, 由电脑系统计算成绩, 自然排除了人工计算的误差。裁判长在比赛前会要求裁判员最低的起评分, 起评分由裁判长决定。2014年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成都赛区首次在国内的比赛上采用此系统, 裁判长要求的起评分为8分。运动员的每一项得分取自于3位裁判员的中间分, 与两头分 (最高分、最低分) 相加的1/2的总和的平均分, 4项分数的满分为40分。

4大评判要素

1TQ:Technical Qualities技术质量

技术质量需裁判在脚法、足位、反身、转度、升降、摆荡、握持及其舞姿等多个技术要素进行客观评价。

标准舞

身体动作和人体解剖、刷步、反身、追步、关闭、开始转动的原理、交叉、体育舞蹈动作中肌肉描述的使用、推动动作、延伸、脚法、足位、握持、头的位置、跟拖、旁引导、撇转、撇转动作、姿态、转度、升降、旋转、摆荡向旁的步伐、脚滚动原理、脚趾撇转、扭转、探戈中的姿态和姿势、探戈走步、探戈升降、探戈中跟转、闭式结束和开式结束、狐步中升降和足法、快步中的三种追步

拉丁舞

刷步、滑步、握持、拉丁交叉、拉丁中的转动和旋转、螺旋动作、步子、单脚转动作、身体肌肉动作、延迟动作、足法、足位、常用动作、胯部轨迹、胯部肌肉动作、拉丁舞姿、转度、运动中的弹动、博塔佛格动作的第一步、前进走步、旁步、弹动和骨盆动作、沃尔塔动作、前进走步 (恰恰恰) 、后退走步 (恰恰恰) 、向旁走步 (恰恰恰向右) 、向前抑制走步 (恰恰恰向右) 、向后抑制走步 (恰恰恰向右) 、延迟动作 (恰恰恰向右) 、前进走步转 (恰恰恰向右) 、后退走步转 (恰恰恰向右) 、原地走步 (恰恰恰向右) 、原地重心转移 (恰恰恰向右) 古巴、滚动动作 (恰恰恰向右) 、古巴破碎动作 (恰恰恰) 、向右的恰恰恰追步、向左的恰恰恰追步、恰恰恰前进锁步 (右左右) 、恰恰恰前进锁步 (左右左) 、恰恰恰后退锁步 (左右左) 、恰恰恰后退锁步 (右左右) 、画圆追步 (恰恰恰) 、扭臀追步 (恰恰恰) 、滑动闭式追步、拂追步 (恰恰恰) 、跑动追步/梅林格追步 (恰恰恰) 、时间步追步 (恰恰恰) 、沃尔塔交叉追步 (恰恰恰) 、伦巴中的库克拉恰、跺步 (斗牛) 、斗牛中的跟转、提膝 (斗牛) 、行进步 (斗牛) 、斗牛的姿态、斗牛中的扭转、西班牙舞姿和压步造型、滚动 (牛仔) 、牛仔追步、牛仔画圆追步、牛仔沃尔塔交叉追步、牛仔锁步、牛仔跳步、弹跳动作 (牛仔) 、轻踢动作 (牛仔) 、牛仔中的转度、弹跳追步 (牛仔) 、踢球换步 (牛仔)

2MM:Movement Music音乐中的运动

音乐中的运动需裁判在动作时值、动作编排时值及其各个舞种音乐特征的诠释是否科学等要素进行评定。

标准舞

体育舞蹈音乐、对时值的科学研究、摆荡原理、时值、探戈中的音符时间、探戈时值、探戈编舞时值、弱拍步伐、狐步时值、狐步编舞时值、快步时值、快步编舞时值

拉丁舞

体育舞蹈音乐、对时值的科学研究、时值、弹动时值、桑巴中的多韵律组合、桑巴编排时值、桑巴时值、瓜啪恰时值、牛仔中的音乐重拍、牛仔时值

3PS:Partnering Skill合舞技能

合舞技能需评价舞伴之间的位置、引导与跟随、空间的成在感、造型时的特效合舞技能等要素。

标准舞

中心的位置、9个位置、为引导做的拧转, 从一个位置转到另一个位置、两种交流和应答的方式、相互给予的存在感 (能意识到对方) 、反应时间、与基本动作连接的特殊合舞技能 (跟转撇转滑撇转等) 、造型时的特殊合舞技能

拉丁舞

舞伴位置 (女士相对于男士) 、有连接引导、无连接引导、造型、两种交流和应答的方式、相互给予的存在感 (能意识到对方) 、反应时间、与基本动作连接的特殊合舞技能、线条造型和技巧中的特殊合舞技能

4CP:Choreography and Presentation

编舞与展示

编舞与展示需观察个人风格特点、舞蹈的描述、临场表现力、难度动作的选择、动作空间氛围的创新性等多个要素。

标准舞/拉丁舞

解析网络舆论系统的特点 篇9

一、网络舆论系统的相关情况

“网络舆论”是“公众舆论”的衍生词, 是“公众舆论”在网络世界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发展, “网络舆论”这一概念也被重视起来。2003年, “网络舆论”一词正式被提出并使用, 相关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 因此2003年是学界公认的“网络舆论”元年。

关于网络舆论的概念很多,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舆论是以网络媒体为载体的公众关于各种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相对于传统媒体单向性的传播模式,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信息发布及时性、受众讨论自发性、观点多元性和舆论集散性等特点, 这使得网络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有效、便捷场域。网络舆论是舆论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来表达, 是公众诉求与意见在互联网中的全方位映射与多角度重组。因此网络舆论在舆论力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了解并合理地引导网络舆论成为当前舆论引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系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系统:首先,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 每一个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主要包括八个要素, 即舆论的主体、舆论的客体、舆论自身、舆论的数量、舆论的强烈程度、舆论的持续性、舆论的功能表现、舆论的质量。其中前七个, 构成了舆论的必要要素。网络的要素对网络舆论同样适用。这八个要素互相作用, 互相联系。其次, 系统的各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之间的简单总和。网络舆论的主体是广大网民, 通过对客体——公共事务进行分析讨论形成个人意见, 最终形成网络舆论。网络舆论又可以催生一定的行为, 对事态发展产生影响。只有舆论的几大要素共同协作才能发挥推动事态发展的效果。最后, 系统内的要素都有各自的作用, 同时系统还受外部环境的作用, 这个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 同时保持系统的平衡稳定。网络舆论不仅受到来自舆论主体、客体、舆论自身、数量等要素的影响, 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政治、经济、生态等。正是在这样一个内外互动的、开放的环境中, 网络舆论最终稳定, 促进事态往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舆论系统的特征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网络舆论是一个系统, 即网络舆论系统。它具备系统的特征, 同时也有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征。

(一) 网络舆论系统的动态性

信息是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 也是舆论的衍生体。传统舆论系统受到信息发布机制的影响, 信息发布较为缓慢, 舆论形成及演变过程变化较为缓慢。相对于传统舆论场来说, 网络舆论系统的动态性更为明显。因为网络进入的便捷性、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网络信息场域时刻在发生着变化, 甚至是瞬息万变的过程, 网络舆论也随着信息流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的网络信息中也就衍生了变化的网络舆论。2013年12月2日上午一条题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的新闻在不少网络媒体平台上疯传, 网络舆论的矛头纷纷指向了这位“碰瓷”的中国大妈。然而到下午事情却峰回路转, 目击者以及监控证实, 是外国人无证驾驶, 撞倒大妈。此时网络舆论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网络信息瞬息变化, 随着信息逐渐明确, 真相也公布于众, 在变化中的信息基础上形成了变化的、动态的舆论。

同时, 网络的普及特别是手机终端的盛行, 使得网民跟进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导火索”——网络信息发布之后, 网民马上开始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网络社区以及各种聊天工具上最快地参与讨论, 传达诉求意见, 网络舆论的形成也就更为迅速。虽然从时间纬度上来看, 舆论形成的流程依然是这样一个过程:从事件发生, 个人意见形成, 到舆论形成, 再到一定的行为发生。但是这个过程是开放的, 新鲜的信息被补充, 外部环境也在对舆论的形成产生着影响。网络舆论的发生和演变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 其动态性更为突出。

(二) 网络舆论系统的复杂多样性

互联网赋予了每个网民看似平等的话语权。“发布权”从少数的传统媒体以及精英手里分化到了每个人手里。从事件的发生到个人意见的形成再到舆论的形成就要经历一个更为复杂的变化过程, 造成网络舆论系统中“意见领袖”缺失和泛滥。

网络的“分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能力。在网络语境下, 很难找到可以振臂一呼具有绝对权威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缺失意味着, 舆论的台风缺少了中心, 直接结果就是意见的嘈杂。同时, 网民来自不同地域, 不同年龄, 不同环境, 个人层次也不同,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舆论往往是良莠不齐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 对于一些并不是很明确的信息来说, 网络舆论并不是每次都可以正确地表达出来, 而是充斥着各种意见, 形成不同“派别”的舆论。

同时, 网络的“分权”也带来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草根的崛起。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场当属新浪微博。根据新浪微博2014年3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微博月活跃数为1.29亿, 日活跃为6140万用户。经济界、文艺界、传媒界名人纷纷转向微博, 粉丝量超过1000的新浪微博用户已经不计其数。根据新浪微博2014年3月16日的“风云榜”排名显示, 第2000名的粉丝量为2006094位, 俨然一个个媒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新闻媒体、政务部门开通了微博, 希望能在网络舆论场中分一杯羹。这也就造成了意见领袖的泛滥, 从而导致舆论系统的复杂及舆论引导效果的下降。

(三) 网络舆论系统的倾向极化性

美国哲学家凯特·桑斯坦在通过对60个政治网站的随机研究发现, 网络上的群体内传播容易造成舆论的极端化, 也就是“群体极化”。所谓的“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一开始就有某些偏向, 在商议后, 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 最终形成极端的观点”。也就是说, 如果在舆论形成的开始阶段, 如果有偏激片面的意见表现出来, 并得到广泛宣传, 很有可能舆论朝偏激的方向发展。

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认为, 在群体中个人容易失去独立的思路, 容易变为“统一人”, “群体只知道简单和偏激的感情”。他指出:“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 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 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经被群体所同化。”尽管勒庞的观点有点偏激, 却很真实地反映了群体的自发性与无序性。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于网络中。在网络环境中, 存在巨大差异的网民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匿名性的群体。匿名状态更是强化了群体的无序。从个人意见到舆论形成, 从无序走向有序, 由于匿名状态、相关法律和问责机制的缺失, 从而加速了公众意见以及行为沉默的螺旋的形成, 形成的舆论是不同群体对各自利益最大化追求的反映, 这样的舆论带有很强的私利性, 造成网络环境中意见的片面性, 网络舆论系统的极端化。2012年3月23日,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杀医案”, 之后的调查显示, 竟有六成网友看到此新闻后表示“高兴”。这种极端化的情绪发泄正是匿名状态下网络舆论极化的结果。

(四) 网络舆论系统的自稳性

网络舆论系统具有自我修正的功能, 通过自身内部的修正, 最终达到系统的稳定。而且自稳性是网络舆论系统其他特点的最终归宿。

上文提到, 网络舆论场域是一个开放的场域, 网络舆论系统也存在复杂多变性, 网络可以通过自我的调节实现自组织和自稳定。学者杜俊伟认为, “舆论系统的自组自稳, 是指舆论在其自身运行的过程中, 随着信息被持续不断地呈现给公众, 公众对舆论对象的认识和意见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 由最初可能的偏狭、扭曲甚至错误的状态, 逐步地纠正到认识相对全面、意见相对理性的稳定状态”。因此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非理性意见阶段, 但只要不终止这个过程, 舆论系统最终会走到理性合理的渠道上。

应该注意的是, 信息输入是舆论系统运作的前提, 网络舆论系统自稳性的前提是源源不断的正确信息输入, 只有在足够的正确信息的基础上, 才能形成稳定正确的舆论。

三、结语

信息的不断输入是舆论形成的关键环节, 只有保障信息发布系统的畅通, 才能确保舆论系统的正常健康运行。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顺应这一特征, 建立及时公开的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的模糊只会加速谣言的流行和片面舆论的蔓延。

预防过度干预舆论。根据网络舆论信息系统的自稳性特征, 即使在舆论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波动和非理性因素, 但是随着事态发展, 通过舆论系统的自我调整, 最终会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形成真正代表民意的舆论。不能因为一时的非理性而对舆论系统进行过度的干预, 甚至切断舆论形成的过程。舆论引导的目的是调控舆论, 而不是消灭舆论, 媒体应该理性地对待舆论系统的波动。避免对网民的说教, 而是通过合理的发布信息和评论来引导舆论系统的有序运行。

网络舆论系统比传统舆论系统更为复杂, 其动态性、复杂多样性、倾向极化性、自稳性等特点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提出了新要求。在媒体实际操作中, 应对网络舆论系统的规律特点进行尊重和正确运用。只有正确掌握了网络舆论系统的特点, 并合理舆论, 才能正确监控舆论导向, 进而引导舆论朝向正确合理的方向发展。[本文系2014年辽宁省社科联基金项目“重大事件中舆论引导效果研究” (项目编号2014lslktziwx-03) 的阶段成果]

摘要:舆论作为民意的直接反映, 一直是政府媒体等关注的重点。网络的兴起发展, 使得舆论更为复杂多变。网络舆论不仅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对于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作为一个系统, 研究其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三方面着重分析网络舆论系统的特点, 以此促进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新框架的形成。

关键词:网络舆论,舆论系统,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雷跃捷, 辛欣.网络传播概论[M].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2]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4]凯特·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卫明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5]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戴光年 (译) .新世界出版社, 2010.

唐钢能源管理系统解析 篇10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冶金工业能耗居高不下和环境质量不如人意是长期困扰冶金企业的难题。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在这个大环境下,一方面,能源资源市场形势的日益严峻,有效控制能源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高效、优质、稳定、可靠的能源供配平衡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另一方面,在生产中,能源介质管网遍布全厂,线路长达数百km,供应生产的能源介质昼夜不息、变化频繁,能源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实发展。为此,采取集中高效的管理手段,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确保能源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节能降耗水平,并最终持续降低能源成本,能源在钢铁企业全厂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企业的能源管控也成为企业的核心问题,尤其是钢铁企业一直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唐钢能源管理中心立足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能源管控中心(EMS)、ERP系统、PI系统的无缝连接。以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基础,同时提取ERP,MES/DSS系统的生产实绩、生产计划、财务数据等信息,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提供给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全面、真实的数据,改善目前的能源管理方式,实现能源管理到班组(考核到岗,责任到人)、能源管理到工序(精细管理,整体优化)、能源管理到产品批次(成本透明,科学决策),使唐钢信息化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2 企业原状

2.1 仪表部分

现在多数企业仍处于采用各种仪器、仪表对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并派专人对仪器、仪表、与采集的数据进行现场维护、抄取,并逐级统计、上报。大部分数据还存储在生产系统中,所以没有什么数据共享。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耗时比较长。所以企业急需解决这个效率低下的问题。

2.2 管理部分

唐钢是国内外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唐钢目前主要的高炉、转炉和轧机全部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特别是超薄热带生产线、冷轧及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均从国外引进,总体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唐钢各厂区相对分散,各区域相对独立,传统调度模式信息交流不全、不及时,不能实现能源系统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制约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 能源管理系统构成

3.1 数据采集部分

数据是系统的根源,首先要确认数据的采集方式,根据现场的实地考察,最终采取的是多种通讯方式,数据汇集统一管理的方式。第一,对原生产系统的数据采取OPC的通讯方式从以前的生产系统读取;第二,新增加了部分现场仪表及PLC,PLC直接与仪表通讯,采集数据。

3.2 数据监视部分

数据监视是了解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通过观看计算机上设备状态及现场仪表数据,从而完成对现场设备及物料的调度工作,在这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管理部分

所有能源通过管理系统可以在线看到库存及消耗等信息,实现能源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和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3.4 数据发布部分

所有有权限的用户都可以通过IE浏览器浏览现场设备状态及现场实时数据,也可以浏览数据报表、历史记录等。

3.5 网络技术架构

网络要有兼容性及高开放性等特色,所以当今能够满足多种条件而且具有先进、成熟技术的那就是以太网技术了,整个网络应该兼容TCP/IP协议,图1为能源管理系统技术架构简图。

3.6 运行环境

系统环境也尤为重要,每个工业软件都有它要求的软件、硬件条件,这里也一样,这套系统要求的软硬件并不是很高,表1对软件系统配置进行了描述。

软件对计算机硬件配置也有要求,建议配置:双核CPU,2G内存以上,硬盘要500G以上。

4 设计过程

4.1 设计原则

唐钢能源管理中心要求要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手段,系统要具有开放性、可扩性、兼容性和灵活性。依据这些原则,管理中心将这个任务交于了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4.2 数据对象

系统需要数据包括能源生产、输配、消耗过程中主要的能源信号以及主要设备状态信号。能源公辅控制系统包括全厂变配电所、煤气现场控制系统、空压站、供水泵等状态,每个厂区、工序消耗的水、电、风、气量等是主要系统需要的主要数据,这些数据遍布全厂,现场情况非常复杂。

4.3 数据采集方式

现场条件复杂,数据多数在以前的生产系统里,如果增加PLC再次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成本过高,而且浪费了大部分资源,所以选择了一个所有自动化软件都支持的协议OPC,OPC(用于过程控制的OLE)是一个工业标准。OPC由一些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的自动化系统和硬件、软件公司与微软(Microsoft)紧密合作而建立的。OPC定义了应用Microsoft操作系统在基于PC的客户机之间交换自动化实时数据的方法。管理这个标准的国际组织是OPC基金会。其前身由一个Fisher-Rosemount,Rockwell Software,Siemens,Opto22,Intellution和Intuitive Technology等著名大公司组成专门的工作组,仅用了短短的1 a时间便开发出一个基本可运行的OPC技术规范。在1996年8月发布了简化的、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应用这个协议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通用性。

由于唐钢建厂较早,当时的自动化程度远不如现在,很多设备没有计量监控,所以要增加仪表,仪表直接和采集系统通讯比较复杂,所以增加了一些PLC来先从仪表内把数据采集到PLC内,采集服务器再从PLC取走采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

4.4 PLC选型

数据的稳定性、准确性是系统需要保证的,成本也不容忽视,所以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作为系统采集用,施耐德的产品多数都能满足系统要求,所以性价比就成为选择M340的主要原因,M340是施耐德的中型CPU,它自带USB口,同时集成CANopen,Ethernet或Modbus通讯接口,并且有着外形精巧、维护简单、稳定可靠、支持多语言编程等多种特点,而且在各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4.5 监控软件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一个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用于对设备或平台的“监视控制”,而并非“过程控制”,对数据的采集是实时的。Citect是施耐德旗下的一个公司,CitectSCADA是世界领先的工业自动化软件之一,以它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著名。在工业的广泛范围中使用CitectSCADA,可以依靠更高的扩展性,可靠的控制和监测系统来降低操作成本,改进产量和产品质量。简单操作的工具和强有力的特点可以快速地配置任何大小的方案。Citect作为一个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展和应用SCADA和HMI软件的领先者,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有能力发展强有力和可靠的工业软件,可以承受大范围操作的苛求,这已成为我们最有力的特点之一。

4.6 管理软件

Ampla是在同一个实时平台上运行的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集成套件,通过一个组态工具进行配置,还具有一个唯一的网页入口。所有模块的组态以及浏览都是在一个统一的树状分级结构中,这样对于组态多模块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和工作量。这样配置方式对于使用者的学习使用也很方便,因此降低了用户对这套解决方案的总体拥有成本。套件包括如下模块:实时度量模块、生产模块、质量模块、停机管理模块、跟踪模块、维护模块、成本模块、生产计划模块、知识模块。

4.7 硬件、软件的网络架构

管理系统是用CitectSCADA通过OPC通讯读取原有数据,与新增PLC通讯读取新增仪表设备的数据,再传到PI系统中汇集,然后给监视系统(CitectSCADA)和管理系统(Ampla),从而完成各种功能。图2为唐钢网络系统的示意图,实际要比这个复杂得多,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很多。

5 实现的管理功能

5.1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

将能源数据采集进入系统,供数据监视、报警、数据分析、数据计算、数据统计等使用。将计算后的数据传输给ERP,MES的生产和管理系统。

5.2 综合监控系统功能

动力系统监控:对煤气、蒸汽、电力、水等动力介质进行实时监视,根据系统故障报警进行调整和分析,优化能源配置。作为能源的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能源管理系统满足指导日常的能源生产调度,保证主体工序正常有序的生产,并在突发事件期间实施能源应急调度策略,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标。

工序能源消耗监控:对主体工序能源消耗实时监视,便于各主体厂及时了解本单位真实的能耗情况,及时客观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工艺操作,提出节能降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向能源管理要效益。

5.3 基础能源管理功能

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结合生产计划的数据,进行能源管理工作,包括能源实绩分析管理、能源质量管理、能源平衡管理、能源预测分析等。

5.4 强化能源调度功能

能源调度可以通过系统迅速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等,实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及时采取调度措施,使系统尽可能运行在最佳状态,在出现故障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调整能源介质平衡,限制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有效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5.5 能源预测功能

在掌握了一定量的能源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建立有效能源预测功能,为调度人员提供预案。

6 结论

系统通过对4万点的数据采集,可以管理唐钢5个分厂(炼铁厂,一钢轧厂,二钢轧厂,冷轧薄板厂,动力厂)范围内从原料到最终产品过程中产品的工序能耗、各批次能源消耗。监视系统中所有数据均来源现场仪表计量的数据,应用信息技术将分散在全公司的动力单位统一到一体化的监视平台上,实现了对能源介质消耗的监视,为能源调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提升了能源调度管理水平,实现公司从调度管理中要效率,从能源管理中要效益。据悉,随着该中心投入使用,唐钢可以根据实时动态数据,调配生产所需能源,实现能源全程集中可视化管理,节能减排管理再次升级。2011年吨钢能源成本将在原来已降低100元的基础上可再降50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多万t,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我国节能降耗大的趋势下,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必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Unity Pro快速入门手册(英文)[Z].2009.

[2]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M340选型指南[Z].2010.

系统解析 篇11

【关键词】集散控制系统;工业应用;现场安装

现阶段,在工业生产控制领域,集散控制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其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大部分控制。由于当前市场上的集散控制系统种类繁多,而且系统组态也各不相同,所以这就决定了安装与调试方法也不相同。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探讨了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的DCS现场安装与调试。

一、集散控制系统概况

集散控制系统(DCS),又被称之为计算机控制系统,它以计算机数据处理器为基础,是一种集中分散式的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操作与管理、分散控制,是一种全兴的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产业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各行业引进了不同类型的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在石油、炼油、化工和冶金等领域应用广泛。集散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和测量控制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等,是由这些技术集合而成的。

当前,市场上的集散控制系统的种类比较多,系统的组态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不同。但是,该系统的设计原理是相同的,安装与调试虽然存在差异,但相同的地方占大部分。工业上应用的DCS系统的安装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室和生产装置这两个区域。

二、DCS的现场安装

(一)系统硬件的安装

在现场安装之前,需要制定完成的安装作业方案,并按照系统硬件安装的流程检查测仪表、系统设备、控制装置和卡件等。系统硬件的安装主要包括三部分,具体的流程为:

(1)施工准备——设备及插件开箱检查——桥架与线槽安装——现场仪表安装与调试——现场电缆敷设——配管与校接线——现场仪表与装置、DCS接线柜的连接——系统调试;

(2)施工准备——设备及插件开箱检查——盘柜底座及支架安装——DCS机柜安装——辅助装置安装——插件安装与检查——通讯电缆敷设——DCS软件调试及冷态回路试验——现场仪表与装置与DCS接线柜连接——系统调试;

(3)施工准备——设备及插件开箱检查——接地极施工——接地系统安装——接地电阻复测——电源系统安装与调试——DCS软件调试及冷态回路试验——现场仪表与装置与DCS接线柜连接——系统调试。

(二)系统的检查与调试

集散控制系统(DCS)必须遵循科学的工序来进行,从而保证项目的完整性和检测内容的深度。系统检查与调试的工序是:确定系统设备运行的状态—测试运行中故障连接的冗余测试——通道和精度和参数的检查与测试——检查自动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功能。

(1)系统的上电和测试。系统在上电之前,应确保系统的上电不会对系统设备造成不利影响,保证其处于工作状态,并对需有关项目进行二次检查。检查完之后,则按照上电的步骤进行上电。上电的步骤:打开供电的总开关——打开各设备的电源——设备加电——检查加电是否正常——接通服务器、操作站和通信主站——打开现场控制总电源——接通个I/O电源开关。

对于硬件的测试,需要首先检查各个设备,确认其准确无误后方可上电,待设备正常运行之后,按照测试程序测试各个硬件设备,检查系统的工作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对于软件的安装,应使用系统中原有的软件系统、组态结果和数据库软件等来安装系统的软件。启动网络的各个节点,查看系统是否正常显示。

(2)检查冗余功能。调试出系统的状态显示画面之后,确认控制器上的OK;这使在另外一个操作台上调试出含有一个位号的一组画面,并通过4mA~20ADC信号记录该信号,把主控制器电源调制“OFF”状态,从而确认控制器是否自动投入运行。其次,严格检查控制站冗余I/O卡件。通过检查系统的冗余功能,软件手动切换从通讯电缆,从而确认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

三、集散控制系统的调试

(一)硬件的调试

集散控制系统硬件的调试主要包括线路的检查、电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机柜冷却系统的检查、上装软件的检查、操作站通电检查等。集散控制系统硬件的调试主要是对各个部分进行单体测试,由于各种设备调试的要求不同,所以硬件系统的调试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指导书或者操作规范来开展。

(二)DCS软件的调试

DCS软件的调试指的是通过系统的操作站来检查软件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组态是否正常,回路系统是否正常等。具体的调试程序如下:

(1)软件复原调试。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复原调试,需要在DCS系统生产厂家的配合下来完成,主要检查的系统软件的版本是不是正确、应用软件是否齐全等。

(2)组态测试。组态测试主要是把通讯、系统外设等初始化。

(3)操作站、工程师站:按照系统设备手册或者操作规范严格检查操作站、工程师站和值长站的基本功能是否齐全。

(三)DCS系统的调试

DCS是不是按照工艺和工程设计要求生产装置开展监测,需要通过完整的回路来测试和控制等。集散控制系统的调试,是在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对系统的硬件、组态等进行校验,检查系统的软件、硬件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系统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回路调试、复杂回路的调试、联锁与报警系统的调试和特殊系统的调试等。

结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行的不断加快,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集散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从集散控制系统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系统的现场安装与调试,主要包括硬件的安装与调试、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岑振伟.集散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与调试[J].科技视界(机械与电子),2012(9)

[2]赵志勇.集散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与调试[J].科技资讯(工程技术),2009(32)

[3]黄树贤.DCS系统的使用与维护[J].华章,2012(26)

[4]赵桂玉.DCS控制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领域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2)

作者简介

车用空气净化系统解析 篇12

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伴随而来的是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担忧。即使在高端进口车型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或多或少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车内污染源的前提下,如何将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减弱甚至消除已经迫在眉睫。现在市场上已经存在很多类型的空气净化产品,本文将对他们一一进行分类并深入的进行分析。研究的内容即包括传统的初级不织布过滤,活性炭静电技术,也包含更加先进的负离子吸附技术,阐述工作原理、结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力图全面地解析空气净化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1、车内污染的分类

在分析空气净化系统相关内容之前,需要首先了解一下车内有害空气的来源及分类。

1.1 车内三大污染源—PM2.5TVOC细菌

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简称。

2、空气净化系统分类

2.1 初级过滤

在所有的空气过滤系统中,都包含对细小的颗粒的过滤,通常都发生在过滤的第一道工序上。使用的过滤材料基本都以无纺布(Non Woven Fabri)成分做为主体,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备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可循环再利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大家广泛了解的PM2.5通常指的是直径在2.5微米左右的颗粒,大部分无纺布都可以阻挡此直径颗粒的进入。但仅仅过滤这种直径的颗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越细小直径的颗粒越容易被人体吸入,也越不容易排出体外。因此,通常情况下要求第一道物理过滤的颗粒的直径范围在0.3-10微米之间。当然越细小直径的颗粒过滤越困难,对过滤材料的要求也越高,为提升过滤网的容尘量及吸附的效率,许多类似的产品又额外加注了静电功能。

2.2 静电积尘技术

在充注静电的装置中,极板式静电积尘装置是更高效的一种,利用高压产生密集的离子区,气流所携带的粉尘、细菌等被有效的离子化,在其后设置极板式的静电积尘区,将离子化的粒子吸附在极板上,实现高效的积尘杀菌的作用。

加注静电后的多纤维、多孔过滤网会更加充分的将颗粒吸附于网体的各个部位,而不仅仅吸附于滤网的表面,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吸附颗粒的数量(重量),进而提升其使用寿命及耐久性。

2.3 活性炭吸附技术

简单的过滤颗粒杂质远远无法满足对健康的需求,各类有害的异味气体也会令人无法忍受。因此具备过滤、除味的双效功能的过滤装置孕育而生。所谓的双效的过滤网是指在不织布过滤网的基础上添加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进而在过滤空气中杂质颗粒的同时,起到去除异味的作用。所谓“活性炭”就是普通木炭及焦炭通过“活化”得到的。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孔,其绝大部分微孔的孔径在50nm—5000nm之间,一般每克活性炭中微孔的总内表面积可达700m2以上。活性炭表面的多孔结构及其善于吸附的活性特征,可选择性的吸附有害气体、臭味、粒子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活性炭去异味不仅仅是一种特性吸附的物理过程,同样也伴随着一定的化学吸附。

双效吸附的功能是随使用时间及外界环境的恶劣程度而衰减变弱的,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一个标准吸收效率递减图:以吸收正丁烷、二氧化硫、甲苯气体为例,随着容尘量的增加,过滤网的通风效率会越来越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使用的效果。

2.4 负离子技术

负离子是现阶段广泛使用的较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应用于对空气纯净度要求较高的各种场所,包括医院、食品加工等领域。

负离子可以吸附空气中带正电的悬浮微粒和空气中过多的正离子,如灰尘、烟雾、废气等,中和后使其成为不带电的尘埃落地,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人们常说的多吸收负氧离子对身体有益也是指这个原理。负离子的产生可以通过整合脉冲式电流技术和负离子发生技术,以电晕放电方式稳定释放产生。每秒释放大于300万个负离子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3、独立式过滤系统

多重式过滤装置是指融合了前面所提到的所有过滤技术,将他们按一定的过滤顺序同时装配在一个设备中。在工作过程中使污染空气依次通过各层过滤,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下图为一款概念中的独立式车载过滤系统的示意图,以光触媒技术作为终极过滤手段。

4、结论

1)可以认定多重空气净化系统必将取代现有的单一过滤功能的净化产品。

2)负离子过滤都具备一定的特点及优势,具体如何选择,还待大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本文权且作为抛砖引玉之用,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借鉴。受本人能力所限,文中难免出现叙述不当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万分感谢。最后,感谢美国3M公司及MAXMAC公司提供相关资料,在此一并鸣谢。

参考文献

[1]A_SVC Portable Air Purifier Introduction_Ver2.0_V2.0.

[2]AMKE空气净化技术及其应用.

[3]UV LED技术论述.

上一篇:具体开展下一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