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道湿化

2024-05-29

持续气道湿化(精选8篇)

持续气道湿化 篇1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探讨最佳的湿化方法。方法选择实施人工气道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分别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断气道湿化2种方法, 比较患者气道黏膜干燥程度、痰液稀释程度、患者的呛咳反射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气道黏膜干燥、痰液稀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呛咳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应用于人工气道的患者可有效的促使痰液稀释, 便于痰液吸尽, 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从而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 避免了血氧饱和度的下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气道湿化,人工气道,呛咳反射,血氧饱和度

患者行人工气道后, 使气管和外界大气直接相通, 失去了口、咽、鼻对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 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1) 气道黏膜水分丧失, 失去屏障功能; (2) 痰液容易干结结痂, 形成痰栓, 导致肺部并发症的产生。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气道干燥程度、痰液情况每次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从人工气道滴入, 一般予500ml湿化液, 每半小时5~10ml湿化1次, 但有的患者会引起明显的刺激, 呛咳反射明显, 使血氧饱和度下降。

2007年8月-2008年10月我院ICU对部分人工气道患者实施了持续气道湿化, 观察2种湿化方法对气道黏膜干燥程度、患者呛咳反射程度、痰液黏稠程度和吸痰容易程度以及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有自主呼吸患者80例, 其中男61例, 女19例, 年龄21~64岁, 均建立人工气道, 吸痰时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实施持续气道湿化: (1) 湿化液配置:生理盐水250ml, 加入庆大霉素8万U, 地塞米松5mg, 糜蛋白酶4 000U, 沐舒坦15mg。 (2) 操作方法:将输液皮条插入湿化液中, 放入输液泵中, 将头皮针头剪去, 固定于人工气道的出口端。输液泵控制滴速, 以10mg/h的速度匀速将湿化液滴入气道, 可根据患者气道内的痰液量、痰液黏稠度调节滴速。 (3) 观察项目:患者呛咳反射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4) 吸痰:经过持续气道湿化后, 气道湿润, 痰液稀薄, 量也较多, 因而要增加吸痰次数。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 (1) 湿化液配置量同前。 (2) 操作方法:根据气道黏膜和痰液黏稠情况, 每次采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5~10ml, 沿人工气道壁缓慢滴入。 (3) 吸痰:在湿化后5~10min内给予吸痰。比较2种方法湿化后气道黏膜干燥程度、呛咳反射、痰液稀释程度、吸痰的容易程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气道黏膜干燥程度、痰液黏稠度、吸痰的容易程度及患者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间断气道湿化由于在短时间内将湿化液滴入气道, 易对气道产生刺激, 因而患者呛咳明显, 影响肺泡内体内血液和气体的氧合, 导致血氧饱和度一过性降低。在间断气道湿化后, 有一较长的时间, 气道处于无湿润状态, 即湿化的不均匀, 会使这一时间段的气道干燥, 痰液干结。干结的痰液不易随咳嗽反射排出, 易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而产生恶性循环。短时间内注入的湿化液并不可能使干结的痰液立即稀释, 不易被吸出, 也不易被一次吸尽, 因而需增加每次吸痰时的负压, 这极易损伤气道黏膜, 增加相应的并发症。

持续气道湿化, 可将湿化液均匀缓慢滴入气道内, 每小时10ml左右, 每分钟进入气道的湿化液只有2~3滴, 患者未发生呛咳反射, 气道在每分钟都受到湿化, 黏膜湿润, 痰液被充分稀释后经反射咳至人工气道口, 运用浅层吸痰法就可将痰液一次吸尽 (即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人工气道口, 吸引的压力也较常规吸痰法小) 。吸痰管插入较浅, 压力变小, 直接避免了气道黏膜的损伤。

本研究表明, 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在自主呼吸良好的情况下, 宜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因可有效避免黏膜干燥, 促使痰液稀释, 便于吸尽, 避免呛咳反射发生, 减少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

持续气道湿化 篇2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气道湿化方式、气道湿化液的临床进展以及湿化效果衡量指标现状,同时结合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初步探讨。期望为护理人员把握人工气道湿化临床动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提供借鉴,以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提高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质量。

【关键词】 气道湿化 湿化液 痰液 ASL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6-02

安徽中医药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2qn01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症的重要措施之一,除了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术后气道湿化可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湿润,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防止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气道湿化的效果直接反映出人工气道护理质量。近年来,护理工作者在进行有效气道湿化方面也在不断研究。本文就人工气道湿化液以及湿化方式的进展报告如下。

1.气道湿化方式的选择

1.1 气道外湿化

气道湿化对病房环境以室温20 ℃-22 ℃、湿度60% ~ 70%为宜。病房采用加湿器加湿,水的总量一般每日300ml 左右[1]。地面以洒水、湿式拖地以保证湿润度。机械通气时要求吸入气体温度32 - 36℃,相对湿度100%[2]。同时,雾化罐内保证加无菌蒸馏水,生理盐水或药液不可使用,其中的溶质不蒸发,会在雾化罐内形成沉淀。

1.2 气道内湿化

1.2.1间歇湿化法 患者吸气末给药,以引起患者呛咳,此时给予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预防痰液粘附管壁形成的痰痂,保持呼吸道通畅。这种给药引起的刺激性呛咳会使病人发生喘憋,血氧饱和度降低;反复的药物滴入使得污染、感染的几率也增加;滴入的湿化液分布不均,会使得湿化不全面。然而,间歇给药在吸痰前给予湿化可以对气道有一定的刺激带来咳嗽反射,使深部痰液咳出,加上此法对病人的自控能力增加,因此临床针对适用的患者依旧沿用。

1.2.2 持续湿化法

1.2.2.1输液管持续滴注 将静脉头皮针软管放入人工气道内,一般以5-8cm为宜,以0.2-0.4ml/min的速度连续滴注。该方法既可持续湿化,不易形成痰痂,又可以避免反复多次滴液引发刺激性咳嗽,避免操作次数过多带来气道感染,气道损伤或气道出血的危险,操作简便。管道每天只需更换一次,液体每天更换3-4 次[3]。因为考虑外界压力等因素,该方法的湿化液速度控制有一定的缺陷,有时无法保证匀速、定量的滴入。

1.2.2.2微量泵持续注入

郎云琴[4]初次提出镇痛泵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有研究者认为,镇痛泵将湿化液持续定量、匀速地滴入气道,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直接降低痰液黏稠度,利于痰液吸出,保证气道通畅,避免了传统注射器间断滴药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此法操作简便,大大减轻护士工作量。镇痛泵湿化符合人体气道湿化的需求,还可随时依据病人痰液的黏稠情况来调节滴入速度。镇痛泵装置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间歇滴入法,并且还同时解决了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静脉泵输入的缺陷。

2.气道湿化液的进展

2.1湿化液的选择

2.1.1 0.45%氯化钠溶液 该溶液为中低渗湿化液,水分吸收后再浓缩,其浓度接近生理盐水。避免了生理盐水浓缩成高渗液。它能维持呼吸道纤毛正常运动,不易形成痰痂或痰栓,对气道刺激性小,是临床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

2.1.2 1.25%碳酸氢钠溶液 章洁[5]等研究表明,1.25% 碳酸氢钠溶液具有皂化功能,进行呼吸道冲洗,气道内可形成弱碱性环境,利于痰痂软化,黏痰变稀薄。但是用量过大时依然可导致组织水肿、肌肉疼痛、抽搐、碱中毒,从而加剧肺水肿,所以,必需控制好湿化液的量。

2.1.3盐酸氨溴索(沐舒坦) 一种常用的粘液溶解剂,近年来作为用于人工气道的祛痰药,主要以提高呼吸道粘膜浆液腺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来降低痰液粘稠度;沐舒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此类新型药物的应用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来支持,才能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和运用。

3.1.4药物湿化液 0.9%Nacl+ 抗菌药物+ 糜蛋白酶+ 地塞米松是临床上应用较为遍及的一种湿化液。但近年来发现,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应用,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耐药菌株。糜蛋白酶的长期使用,还会引发气道粘膜糜烂、溃疡。沐舒坦+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能有效稀释痰液,尤其是气道深部痰液,从而大大提高吸痰的有效性。有研究者[6]观察到,应用生理盐水+ 沐舒坦+ 普米克令舒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使哮鸣音、湿啰音以及咳嗽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3.气道湿化效果衡量標准

3.1呼吸道生理状况观察 临床报告, 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在判定是否达到呼吸道生理需求这一要求时, 常用六大项来观察,具体包括: 1) 每日平均痰液量; 2) 每日吸痰次数; 3) 湿化不足, 表现为痰液浓厚、痰痂形成; 4) 湿化过度,表现为呼吸短促, 痰液稀薄呈水样; 5)呼吸道刺激征, 表现为刺激性呛咳、血性痰或肺部哮鸣音; 6) 呼吸道阻力增加, 症状为呼吸频率增加, 呼吸频率增加5 次/ min 以上或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3.2痰液性状及是否引流通畅的衡定指标 荣燕[7]等人按照比较客观的量化标准,即痰液成分,具体为痰液的pH值及其所含的糖蛋白、钙离子等反映痰液粘稠度。痰液中所含细菌的DNA 通过钙离子与糖蛋白交联, 也参与构成痰液凝胶网。DNA 还可通过抑制内源性蛋白水解酶的活性, 使得凝胶网不容易被分解而维持粘稠状态。因而痰液的粘稠度随着痰液pH 值的降低及其所含糖蛋白、钙离子和细菌DNA 量的增长而提高

4.气道湿化的研究前景

近年来,人们把呼吸道表面液体层( ASL) 这一概念逐步深入到气道湿化研究中[8]。呼吸道表面液体层( airway surface liquid, ASL) 是覆盖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很薄的液体层, 分为水相和粘液相两层。其中溶有钠、钾、氯及其他离子成份, 且有与呼吸道免疫相关的溶菌酶、防御素、免疫球蛋白等, 是呼吸道上皮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ASL 在維持呼吸道湿化、上皮细胞功能、呼吸道防御等方面有重要相关作用,且ASL 与某些气道疾病的产生也密切相关。如果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后湿化不足,破坏了ASL,不仅造成纤毛系统运动减弱、痰液粘稠不容易排出,且肺部感染的机率也大大增加,因此在人工气道建立后如何维护呼吸道表面液体层的功能,是临床值得摸索和研究的方向。另外,由于临床上受到检测设备和条件限制,对气道内湿度的评定仍然局限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不足。因而除了针对气道湿化中呼吸道表面液体层功能的维护和改善之外,制定理论上客观的指标来衡量其效果,以进一步研究科学可行地临床疗效,保证患者安全,也是我们临床研究迫切解决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秦燕,唐璐鸣,唐维.国内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3.26(5).

[2]李丽,邵雪晴,刘玉华等.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温度设定对湿化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09-1010.

[3]阳烈照.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9( 11) : 171-172.

[4]郎云琴,张美娴.止痛泵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2,16(9):520-521.

[5]章洁,涂颖.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 6) : 45.

[6]郑苏琴.普米克令舒与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 1):30 - 31.

[7]荣燕 江智霞 张天宏 邹孔敏.气道湿化的临床进展[J].Journal of Qiqihar M edical College, 2007, 28(17):2107.

机械通气中持续气道湿化护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中, 男28例, 女22例, 其中, 经口气管插管46例, 气管切开4例;应用呼吸机平均时间77.8 h。呼吸衰竭34例, 中枢性呼吸肌麻痹8例, 重症肌无力6例, 间质性肺病2例。

1.2 持续湿化的方法

建立人工气道后, 将无菌湿化液瓶与无菌输液器连接排气后, 将针头插入呼吸机专用三通管吸痰口内 (有胶塞者, 消毒胶塞, 将输液针头插入;无胶塞者, 覆盖无菌纱布, 将针头别在纱布上) 。调节速度为5~10 ml/h, 250~300 ml/24h[1]并固定, 调整湿化瓶的高度。注意: (1) 湿化液滴入口应高于患者口鼻平面, 过低液体会积于管口导致湿化不良, 湿化瓶高度固定后不能随意更改, 否则要重新调整滴注速度; (2) 湿化液及用物每日更换1次; (3) 向患者和家属讲明目的以取得配合。

1.3 湿化液的选择

湿化液可根据分泌物的黏稠度及性质来选择蒸馏水、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抗生素溶液, 湿化液温度在32~35℃。

1.4 湿化效果的判断

对于湿化效果的评价应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一些可监测的指标变化来进行判定, 湿化效果可分为三类, 即湿化满意、湿化过度、湿化不足[2]。湿化不足时痰黏稠量少, 不易吸出, 肺部呼吸音粗或者干音。湿化满意时吸痰管插入顺利, 痰液稀薄, 量适中, 易吸出, 肺部呼吸音清晰。湿化过度为吸痰管插入顺利, 痰液稀薄, 量多, 痰液呈泡沫状或水样, 肺部有大量湿音。

2 结果

50例患者中, 45例湿化效果良好, 吸痰通畅, 3例出现湿化过度现象, 及时调整湿化液滴速后湿化良好, 2例患者拔管后导管上附着痰痂。

3 体会

持续气道湿化每一滴的湿化液量极少且在滴注过程中湿化液又被呼吸机送进的气流冲散成更小的水滴随气流进入上气道, 减少了对气道黏膜的刺激, 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的湿化状态, 有利于分泌物的稀释和排除, 不易形成痰栓或痰痂, 易于吸出。缩短了每次吸痰的时间, 减轻了吸痰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持续气道湿化不需要重复操作和反复开放气道, 避免了间断湿化需反复抽取湿化液频繁打开气道的操作, 从而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的休息, 简化了护理工作的程序和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张积平, 刘学兵, 张积燕.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9) :1316

持续气道湿化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96例, 男86例, 女10例, 年龄46~75岁, 住院15~28d。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气道湿化液均由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8万U混合配制而成。气管套管口均予以灭菌纱块覆盖保护, 且每天更换。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定时间段湿化法:护理人员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 取下针头, 患者吸气末时将湿化液沿管壁四周匀速滴入, 每次7~8滴, 间隔时间约1h, 也可以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情况调节间隔。观察组采用输液管持续滴注湿化法:静脉输液器一端连接湿化液, 另一端除去针头, 按静脉输液方法排气, 将头皮静脉针软管插入气管导管内5~8cm, 固定软管, 以0.2~0.4ml/min的速度持续滴注。利用其可人为控制滴速 (约2滴/min) 的原理, 将配制好的气道湿化液接于气管套管内持续滴注, 并根据患者气道内痰液的稀释度及病室空气湿度酌情调整滴入速度。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在滴注湿化液过程中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1) 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 发生连续性咳嗽; (2) 痰痂形成:是指吸出痰较黏稠、干燥, 有痰痂吸出或吸痰时不畅, 似有痰痂黏附在气管套管壁上; (3) 气道出血:指湿化不够或频繁抽吸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 (4) 肺部感染:经常听诊肺部是否有痰鸣音, 观察痰的性质、量、颜色及体温变化, 必要时送检痰培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吸痰不畅、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3.1 持续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正常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加温、湿润、过滤、清洁及防御等保护功能, 人工气道建立后, 气体经气管导管直接入肺, 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加温和过滤作用[2]。持续滴入湿化液使气道处于类似生理湿化状态, 可充分改善人工气道湿化环境, 用输液器控制持续注入湿化液, 符合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要求, 有利于痰痂的稀释和排出, 达到有效湿化目的, 减少或避免痰痂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有文献[3]报道, 持续气道湿化可以减少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其气道湿化效果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法。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建立的基本保障, 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必要条件[4]。

3.2 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比较

3.2.1 传统的注射器间断气管滴入湿化法: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气道湿化的需求, 但因为由护理人员手工操作, 受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次性滴注量大, 易引起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上升。虽然是在吸气末滴入, 但也会引起刺激性咳嗽。有研究发现, 在34例应用注射器间断气管滴入湿化法患者中, 有91.17%的患者发生呛咳[5]。刺激性咳嗽及频繁吸痰均可损坏气道黏膜, 导致气道出血, 同时刺激性咳嗽易将部分湿化液咳出, 而不能保证有效的湿化液用量, 影响了湿化效果。而吸痰次数的增加, 提高了护理工作难度, 往往在护理任务重、危重患者多、晚夜班工作人员少等情况下, 不能保证按时滴注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3.2.2 持续输液管滴注气道湿化法:

通过输液器控制湿化液小量匀速进入气管内, 不易引起呛咳, 使患者感觉舒适, 与间断湿化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保持气道持续湿化状态, 满足呼吸道对湿度的生理要求; (2) 湿化液沿套管壁均匀缓慢流入, 对气管刺激小, 可避免呛咳和刺激性咳嗽; (3) 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加强了气道湿化, 有利于稀释痰液, 降低痰液黏稠度[6], 使其易于咯出或吸出; (4) 输液器持续湿化法, 使痰液稀释易吸出, 吸痰时间缩短, 从而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和气道出血的发生; (5) 减轻了因多次吸痰及一次性滴入大量湿化液所致的低氧血症; (6) 分泌物引流通畅, 降低了肺部感染并发症; (7) 护理人员能够准确控制流速, 同时可以保证湿化量以及湿化效果, 这样既可减少工作量和操作时数, 又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这些优点减少了喉癌患者对气道湿化的恐惧感, 使其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快, 间接减轻了其病痛和经济负担。

3.3 持续输液管滴注湿化法注意事项

输液器可以自由选择滴注速度, 具有准确、安全、容易操作与控制等特性, 但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要求无菌操作, 保持每天更换湿化液、输液管及头皮针管, 如有污染应即时更换;滴注湿化液的管道紧密衔接, 防止管道脱落, 并保持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时翻身、拍背,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 采用输液器控制湿化气道, 能将湿化液稳定、缓慢、持续地注入呼吸道, 从而达到有效湿化气道的目的。该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 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 还可减轻患者痛苦, 缩短病程。对于护理人员而言, 该方法不仅减轻了护理劳动强度, 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在喉癌术后患者人工气道中应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气道法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喉癌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采用注射器定时间段湿化法, 观察组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 比较2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吸痰不畅、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持续气道湿化法优于传统的注射器定时段湿化法, 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可减少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喉癌,气管切开,气道湿化,输液器

参考文献

[1]黄少娅, 罗秀娟, 詹若燕.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沐舒坦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08, 15 (4) :76-77.

[2]汉瑞娟, 王志红.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7) :21-22.

[3]黄德斌, 陈务贤.国内持续气道湿化对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 2010, 24 (18) :1603-1605.

[4]韩美玲.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29) :21-22.

[5]冯元焕.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比较[J].天津护理, 2009, 17 (3) :155-156.

持续气道湿化 篇5

关键词: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气管插管

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建立了人工气道,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的水分丢失增加,分泌物不易排出,而使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缺氧、炎症[1]。因此,建立人工气道后保持有效的气道湿化及预防呼吸道感染非常重要。2007年2月—2009年3月我科对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与传统持续滴注气道湿化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22岁~75岁(50.71岁±16.16岁);气管切开时间5 d~33 d(20.66 d±7.38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5分~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意识状态、GCS、气管切开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1.2.1 湿化方法

1.2.1.1 持续氧雾化湿化法

灭菌蒸馏水500 mL加入庆大霉素8×104 U、α-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10 mg,插上输液管排好气后针头插入雾化器上胶布固定 ,雾化器以一延长管与一次性气管套相连,气管插管直接与雾化器相连,雾化器接上氧气装置,氧气流量为5 L/mim,湿化液滴速为每分钟4滴或5滴,雾化器内液量保持5 mL~10 mL。

1.2.1.2 持续滴注湿化法

灭菌蒸馏水500 mL加入庆大霉素8×104 U、α-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10 mg,插上输液管排好气后,针头插入吸氧管内前端3 cm~5 cm处胶布固定,氧管插入气管内套或气管插管固定稳妥,调节氧流量5 L/mim,湿化液滴速每分钟4滴或5滴。

1.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病人痰液黏稠度。Ⅰ度:痰液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负压吸引管的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痰液较Ⅰ度痰液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Ⅰ度为湿化过度,Ⅲ度为湿化不足,Ⅱ度为理想的湿化效果[2]。②病人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③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RR)、心率(HR)变化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3)

3 讨论

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3] 。湿化疗法是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气道温、湿化不够可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4] 。

持续氧雾化湿化法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随着病人呼吸缓慢均匀地进入气道深部[5]。雾量温和,颗粒细小,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同时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痰液黏稠度降低,痰液稀薄,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不易引起痰痂、痰栓;病人能自行咯出,减少吸痰次数,避免因吸痰负压大、次数多、时间长而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雾化颗粒细小,使加入湿化液中的抗炎、化痰药物吸收良好,肺部感染机会明显下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滴注湿化(P<0.05);观察组病人气道湿化并发症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滴注湿化组(P<0.05)。

持续氧雾化湿化法运用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既有雾化疗效,又有氧疗作用,而且在吸入相同氧流量的情况下,雾化装置比较连贯,使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明显提高。相关研究表明,各种方式吸痰都能引起缺氧,特别是开放式吸痰可造成PaO2、SaO2显著下降[3]。吸痰次数的减少大大降低因吸痰引起的缺氧机会。维持较好的氧合状态,改善了心肌缺氧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快。 气管内套接上了延长管,使呼出二氧化碳适当潴留,减轻或纠正因通气过度使PaCO2偏低形成的呼吸性碱中毒。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病人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维持较好的氧合状态。

应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的注意事项: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②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延长管、输液管,消毒雾化器;③做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叩背;④氧流量不能随意加大;⑤雾化器内液体不能过多。

持续滴注湿化法的湿化量很难掌握,滴速过快,对病人刺激性大,吸痰及咳嗽次数增加,影响通气效果,而且刺激性咳嗽时将湿化液咯出,心率加快;滴速太慢,分泌物干结,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持续氧雾化湿化法改变了传统滴注湿化法滴注速度和量难以控制的缺陷,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保持了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降低了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

[2]蓝惠兰,王首红,黄碧灵,等.3种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A):1-3.

[3]尹利华,王建荣,张利岩.密闭式吸痰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4):13.

[4]林娜,何振爱,杨满青.心脏手术婴幼儿气管插管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4):34.

持续气道湿化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气管切开病人50例, 其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8岁~7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 (持续法) 和对照组 (间断法) 各25例。在选择病例中排除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机及具有呼吸系统疾病史、慢性疾病史、肺外伤的病人, 并排除治疗和用药等方面影响。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间断湿化气道:准备生理盐水50mL+氨溴索120mg, 以4mL/h~5mL/h间断湿化气道, 湿化药物5mL~15mL, 保留15s吸出, 每日不超过4次, 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 mL[3]。实验组采用微量静脉泵持续泵入氨溴索湿化气道:将准备好的微量静脉泵及50 mL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延长管, 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50mL+氨溴索60mg (每天2次) , 并连接好, 把连接好的导管直接插入管内并固定, 再调节好推注速度, 通常速度为4mL/h~6mL/h。可根据室内温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及量随时调整速度, 一般速度不超过10mL/h[4]。

1.2.2 观察指标

(1) 更换气管套管:1周内由于套管痂皮阻塞血氧饱和度下降, 影响呼吸, 分泌物排出困难需要更换套管。实验组1例垂直半喉切除病人术后第2天因套管气囊破裂需更换套管。 (2) 湿化满意度:病人安静状态, 呼吸均匀, 痰液自行咳出, 血氧饱和度95%以上。如病人咳嗽加剧、面色涨红或出现发绀、肺部出现干啰音或鼾声、痰液黏稠、血压升高, 则提示气道湿化不足;如病人出现痰液稀薄而量多、肺部湿啰音, 说明湿化液量过多, 超过了呼吸道对水分的清除能力, 易破坏肺表面的活性物质, 肺顺应性下降, 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 应立即停止或减慢湿化液的滴入。 (3) 血氧饱和度:为观察呼吸通畅度及湿化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病人气管切开后呼吸生理发生改变, 呼吸道湿化可促进痰液稀释, 有利于黏液纤毛功能发挥, 促进痰液及时且易于排出, 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预防气管切开后并发症。若呼吸道湿化不充分可使气道分泌物因水分丢失而变得黏稠, 可引起纤毛运动频率下降或停止, 使黏液纤毛系统清除异物的能力明显减低, 黏稠的分泌物在气道内滞留痰不易咳出或吸出, 易造成堵管;同时咳嗽反射受抑制, 分泌物潴留在支气管中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肺顺应性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5]。传统的气道湿化液 (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 对气管黏膜纤毛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破坏气管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从而造成痰液潴留而堵塞气道[6]。本研究用盐酸氨溴索为黏液溶解剂, 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 减少黏液腺的分泌, 降低痰液的黏度, 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 使痰液易于咳出或有效吸出[7,8]。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有一定缺点, 因一次性注入较大量的湿化液使气道湿化不均匀, 造成病人呛咳、憋闷、气促、心率加快, 刺激性咳嗽造成一部分湿化液被咳出而影响湿化效果, 从而使气管套管移动, 造成气管损伤。频繁、多次的注入湿化液使肺部感染机会增加, 气管套管内容易形成干性痂皮阻塞套管, 影响呼吸, 对照组1周内更换套管次数达6次, 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持续气道湿化的优点在于湿化液均匀滴入, 伴随氧气的作用使每滴液体形成均匀的雾滴, 随呼吸被吸入呼吸道及肺, 对气道无刺激, 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 符合人体的生理湿化, 病人无任何不适感觉, 不引起病人的呛咳和刺激性咳嗽, 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减少和避免痰痂形成, 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因此实验组湿化满意度、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之, 气管切开术后氨溴索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湿化气道法。

参考文献

[1]刘容, 陈克芳, 廖燕.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2 (16) :22-23.

[2]Nava S, Cirio S, Fanfulla F, et al.Comparison of two humidification systems for long-term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J].Eur Respir J, 2008, 32 (2) :460-464.

[3]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7.

[4]张永芳.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2) :109-110.

[5]林倩君, 区洁芬.2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与比较[J].当代护士, 2009 (2) :68-69.

[6]Ji YR, Kim HS, Park JH.Instillation of normal saline before su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J].Yonsei Medical Journal, 2002, 43 (5) :607-612.

[7]张莉, 闫廷容, 王安素, 等.微量泵持续泵入氨溴索湿化气道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 (11) :1135-1140.

持续气道湿化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8月-2010年6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25例, 年龄18~67岁,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6例, 喉癌17例, 喉外伤5例, 重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 异物致呼吸道堵塞1例。

1.2 方法

25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均采用改良滴注式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管理, 湿化液的配制方法: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U, 连接静脉输液器, 排气后, 将输液器下端针尖插入气管切开专用吸氧面罩 (台湾产, 型号5202) 上方小盖上, 将面罩扣在气管切开处, 打开输液调节器, 持续用氧4~5L/min, 调节滴速, 4~6滴/min。湿化液和整套输液器24h更换1次。

2 结果

25例气管切开术患者采用改良滴注式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后, 患者无任何不适, 恢复过程中, 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

3 湿化过程中的护理事项

湿化液要现配现用, 吸痰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巡视。患者安静状态, 呼吸均匀, 痰液能自行咳出, 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 表示湿化适度、恰当;如患者咳嗽加剧, 面色涨红或出现紫绀、肺部出现干啰音或鼾声、痰液黏稠、血压升高, 则提示气道湿化不足;如患者出现痰液稀薄, 量多, 肺部湿啰音, 说明湿化液量过多, 超过了呼吸道对水分的清除能力, 易破坏肺表面的活性物质, 肺顺应性下降, 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 应立即停止或减慢湿化液的滴入。临床上在湿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滴入速度, 调节好滴速后再插入头皮针, 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调节滴速, 防止意外发生;保持湿化液的滴入通畅;吸痰前加大氧流量, 并观察呼吸、脉搏、心率等, 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 讨论

4.1 规范正确气道湿化的理论依据

气管切开后, 气体经气管套管直接入肺, 随着呼吸呼吸道水分从气管切口处不断大量丧失, 呼吸道失去生理湿化、加温、过滤作用, 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 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纤毛运动功能降低, 痰液脱水变稠、干结而不易咳出, 甚至变成痰痂或痰栓, 防御功能减弱, 对肺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持续吸入未经湿化或湿化不全的气体可削弱纤毛的运动, 导致排痰困难和缺氧, 肺的顺应性降低, 易发生肺部感染。吸入至下呼吸道的空气应经常保持在饱和湿度的状态, 是保持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活跃的重要条件, 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确保气道通畅。

4.2 以往气道湿化的缺点

因一次性注入较大量的湿化液使气道湿化不均匀, 造成患者呛咳、憋闷、气促、心率加快, 刺激性咳嗽造成一部分湿化液被咳出, 影响湿化效果, 从而使气管套管移动, 造成气管损伤。频繁、多次的注入湿化液, 使肺部感染机会增加, 同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4.3 持续气道湿化的优点

(1) 持续不断的湿化液均匀滴入, 伴随氧气的作用, 使每滴液体形成均匀的雾滴, 随呼吸被吸入呼吸道及肺, 对气道无刺激, 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湿化状态, 符合人体的生理湿化, 患者无任何不适感觉, 不引起患者的呛咳和刺激性咳嗽, 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减少和避免痰痂的形成, 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2) 由于气道保持近似的生理湿化状态, 配合正确的翻身、拍背, 减少患者的吸痰次数和时间, 持续气道湿化使痰液变得稀薄, 利于咳出和吸引, 患者可自行将痰液咳出, 从而减少吸痰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呼吸道的损伤和出血, 降低患者因吸痰而引起的缺氧的程度, 缩短了吸痰后低氧血症的持续时间, 由于分泌物的及时排出, 可改善通气功能, 同时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并发症。 (3) 由于无菌操作次数的减少,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经1年的临床观察, 采用改良输液式持续气道湿化, 每滴湿化液伴着氧气的吸入而被雾化吸入到肺部, 对气道无刺激性, 减少或避免患者刺激性咳嗽, 患者无不适感觉。

关键词:滴注式,持续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护理

参考文献

[1]秦延权, 刘玉秀.气管切开手术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9.

[2]沈玉红, 徐刚.人工气道的湿化原理与方法 (J) .实用护理杂志, 1993, 9 (2) :44.

持续气道湿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对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推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 并与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 选择2006年9月-2010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行气管插管的患者133例, 男68例, 女65例, 年龄65~80岁, 随机选择68例为研究组, 男36例, 女32例, 年龄69~72岁;另外65例为对照组, 男32例, 女33例, 年龄65~81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根据痰培养和药敏选择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脱水利尿、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提供足量的热量等综合治疗的同时,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50ml (生理盐水5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 进行气道湿化, 采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向套管内滴注生理盐水4~6ml/h湿化气道。研究组采用5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50ml (注射用水5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 连接输液延长管, 去掉针头, 排气后将软管插入气管插管内4~5cm, 并用胶布固定于气管插管上进行气道湿化, 恒速以5~10ml/h的速度微泵持续推注。可根据痰液性质调整速度, 一般不超过10ml/h。于气管插管72h内观察疗效。严密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 (3%以上) 、痰痂形成、气道高压持续报警、呼吸困难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痰痂堵管的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 (3%以上) 、痰痂形成、气道高压持续报警、 呼吸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两样本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间痰痂堵管发生率等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的痰痂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气管插管术后充分湿化及正确湿化气道至关重要。通过对气管插管患者的两种湿化方法的疗效观察, 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与传统的定时定量间断湿化法相比较, 持续气道湿化法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湿化生理需要, 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减少痰痂形成, 降低了痰痂堵管的发生率, 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所以说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增加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提高疗效和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瑛, 李玉梅.预防气管插管患者痰痂堵管的护理措施 (J) .上海护理, 2006, 6 (5) :33-34.

[2]孙庆玉.痰痂堵塞塑料气管套管引起窒息三例 (J) .中华烧伤杂志, 2004, 20 (6) :361.

[3]周萍.气管插管患者2次痰痂堵塞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1例 (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9 (16) :278-279.

上一篇:高校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下一篇:温室西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