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泵持续气道湿化

2024-08-18

微泵持续气道湿化(共5篇)

微泵持续气道湿化 篇1

神经外科患者因神经系统损伤常出现神志不清、舌后坠、咳嗽反射差、误吸等异常情况, 这样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为了保证这类患者的安全, 常需实施气管切开术[1]。但是气管切开后, 患者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湿化、保温、过滤和清洁功能丢失了[2]。患者可因痰液结痂或异物堵塞气道, 引起窒息缺氧。另外患者还可因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导致感染。既往研究表明, 对这类患者实施气道湿化是预防气道堵塞和感染的重要措施。目前气道湿化的常用方法有间歇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3]。本研究则旨在观察微泵持续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 为临床护理这类患者提供参考, 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15日-2013年5月15日在东莞市寮步医院脑外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70例, 患者随机分为微泵组和对照组。微泵组35例, 男28例, 女7例;年龄 (29.6±15.7) 岁;原发疾病:硬膜下血肿21例, 硬膜外血肿4例, 颅内血肿10例。对照组35例, 男26例, 女9例;年龄 (30.2±9.5) 岁;原发疾病:硬膜下血肿23例, 硬膜外血肿3例, 颅内血肿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原发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微泵组患者气管切开后使用微泵持续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于气管内, 具体方法如下:取一个50 ml的注射器, 抽取50 ml无菌生理盐水, 之后拔去针头并与输液延长管连接, 而延长管另外一端则连接头皮针, 但头皮针的针头剪去, 接着头皮针软管放入切开导管内3~5 cm, 其余部分管路弯曲并固定好。整个操作过程遵守无菌。初始输注速度为6~8 ml/h, 4 h后根据痰液性状可随时调整输注速度[4]。此外, 微泵组患者应定期更换湿化液和注射器, 大约6~8 h一次。同时前端头皮针细管和延长管也应每日更换。如一经发现已污染则即时变换。而使用过程中则应注意避免管道打折、受压, 确保管道通畅。当微泵报警时尽早处理。

对照组患者则在气管切开后使用间歇法行气道湿化, 每30~60 min定时于气道内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5 ml[5], 另外每次吸痰前后也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5 ml。4 h后根据痰液性状可随时调整输入量和间隔时间。其他护理措施两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痰液黏稠度。评估标准为:痰液呈白色泡沫状或米汤样, 不滞留在吸痰管壁上 (Ⅰ度) ;痰液较黏稠, 可少量滞留在吸痰管壁上, 但用水很容易冲洗干净 (Ⅱ度) ;痰液明显黏稠, 甚至有痰痂形成, 可大量附在吸痰管上, 即使水冲洗也不容易干净 (Ⅲ度) [6]。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3 d的痰液黏稠度

微泵组痰液黏稠度为Ⅰ度和Ⅱ度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多 (P<0.05) , 微泵组痰液黏稠度为Ⅲ度的患者则比对照组的患者少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微泵组有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 对照组却有8例出现导管堵塞。微泵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 。微泵组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对照组却有7例发生肺部感染, 微泵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 。

3 讨论

气管切开后因呼吸道湿化障碍, 患者每天约有200~250 ml的水分丢失。时间过长可引起患者缺失、痰液干燥和纤毛运动减弱[7], 痰液干燥则不容易被排出, 而纤毛活动能力下降则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排痰能力。因而患者容易发生气道堵塞。此外纤毛活力减弱还可削弱患者清除进入气道内的微生物, 再加上痰液潴留, 气道内容易滋生微生物, 出现感染。据研究, 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不仅可减少气道堵塞发生率[8,9], 还可减少气道感染发生率[10,11]。间歇湿化法指定期向气道内注入一定量的湿化液, 但是每次注入时往往剂量较大, 患者容易出血刺激性咳嗽、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异常情况[12]。对一些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利。如注入的湿化液过少, 由于气道内很快被吸收, 故湿化效果欠佳;另外, 部分患者因刺激性咳嗽, 可将部分湿化液咳出, 也可影响湿化效果[13], 因此间歇湿化法并不是最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微泵即微量注射泵, 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 其可将少量流体准确、均匀、微量、持续地输注入体内。该仪器主要由控制系统, 执行机构和注射器三部分组成。具有操作简单、可定量定时和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注药物的浓度、速度等优点, 故微泵目前已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但主要用于静脉输注药物, 微泵持续输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则是微泵用途的进一步延伸, 该方法在单位时间进入气道内的湿化液很少, 对气道刺激小, 很少发生刺激性咳嗽, 湿化效果更好。而且有机器自动输注湿化液, 不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还减少护士操作时交叉感染的几率, 因而本研究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该方法行气道湿化。

笔者的结果显示, 使用微泵持续湿化法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更低, 这可能是因为间歇湿化法的患者因湿化液很容易被吸收, 在间歇期内存在一段时间气道是比较干燥的。此外, 使用微泵持续湿化法的患者堵管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更低, 这则与该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低、容易被排出、纤毛运动能力受干扰更小和交叉感染的几率更小等因素有关。

总之, 微泵持续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微泵持续气道湿化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2岁~74岁(39.2岁±5.6岁);交通事故伤32 例,坠落伤8例,跌伤6 例,打击伤和砸伤4例;其中伤后即昏迷或术后昏迷不能在短期内清醒者40例。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20 例。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分~5分22例,6分~8 分8例;对照组GCS 评分3分~5分15例,6分~8分5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GC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湿化方法

治疗组采用微泵持续湿化气道。 用庆大霉素8×104 U、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4 000 U 加生理盐水注射液40 mL配成湿化液,使用微泵持续泵入,泵入速度根据分泌物黏稠度进行调节,一般初始速度成人8 mL/h~9 mL/h ,小儿3 mL/h~4 mL/h,4 h 后成人6 mL/h~8 mL/h ,小儿2 mL/h~3 mL/h。一般速度不超过10 mL/h。微泵持续气管湿化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使用中应5 h~ 10 h 更换1 次湿化液,有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保证管道通畅,及时清除气管分泌物。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以及呼吸是否改善等情况。对照组用庆大霉素4×104 U 、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4 000 U 加生理盐水注射液20 mL,间断气管内滴注,成人6 mL/h~8 mL/h ,小儿2 mL/h~3 mL/h,如有呛咳,减量滴入。

1.2.2 观察指标

1.2.2.1 湿化满意度

湿化满意: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气管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病人安静。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甚至不用吸引病人能自行咳出,听诊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缺氧性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的改变。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气管内可形成痰痂,由于管道的刺激,易发生导管阻塞、痰痂阻塞、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突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及血氧饱和度下降。

1.2.2.2 并发症

观察两组病人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12.0软件分析数据,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湿化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 两组病人并发症比较(见表2)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部气管前壁,通过气管套管建立新的呼吸道,便于从气管内吸出分泌物和长期进行人工呼吸,用以解除喉部及上呼吸道梗阻,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措施。

由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代偿性呼吸频率增加,脱水治疗、发热等因素可致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使上呼吸道自身的加温和湿化功能丧失,可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 排痰不畅、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2]。其次,气管切开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因此,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成功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关键。

以往临床中常使用的方法是定时生理盐水滴入湿化,但此方法由于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引起病人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同时,由于刺激性咳嗽,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痰痂不易稀释,湿化不足[3]。微泵持续湿化法符合人体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持续湿化生理需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口处大量丧失[4]。持续气道湿化法24 h湿化量更易达到生理需要量,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湿化状态,使痰液黏稠度降低,痰液稀薄不易形成痰痂。微泵持续湿化能够准确、均匀、持续滴入,可根据痰液性状随时调节速度,持续湿化由于每滴湿化液容积小,且沿气管内套管管壁缓慢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小,几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由于持续湿化,痰液稀薄易于咳出,减少了吸痰次数,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由于气道分泌物引流通畅,也减少了感染发生的机会,同时微泵持续湿化法避免了因反复开放气道,符合气道湿化的消毒隔离原则,确保了湿化的药液不被污染,有效了避免二重感染。

总之,微泵持续湿化法可以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人工气道湿化效果,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缩短气管切开后人工气道开放时间,减少病人住院费用及护理工作量,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临床成功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提供了护理保证。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对照组采用气道滴注,湿化液为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比较两组病人湿化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泵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微泵,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参考文献

[1]吴超,张亚英,沈黎,等.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4.

[2]陈淑琴,王茂娟.对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常规护理操作的商榷[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11.

[3]张金娥,李振秀.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5(11):397.

机械通气中持续气道湿化护理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中, 男28例, 女22例, 其中, 经口气管插管46例, 气管切开4例;应用呼吸机平均时间77.8 h。呼吸衰竭34例, 中枢性呼吸肌麻痹8例, 重症肌无力6例, 间质性肺病2例。

1.2 持续湿化的方法

建立人工气道后, 将无菌湿化液瓶与无菌输液器连接排气后, 将针头插入呼吸机专用三通管吸痰口内 (有胶塞者, 消毒胶塞, 将输液针头插入;无胶塞者, 覆盖无菌纱布, 将针头别在纱布上) 。调节速度为5~10 ml/h, 250~300 ml/24h[1]并固定, 调整湿化瓶的高度。注意: (1) 湿化液滴入口应高于患者口鼻平面, 过低液体会积于管口导致湿化不良, 湿化瓶高度固定后不能随意更改, 否则要重新调整滴注速度; (2) 湿化液及用物每日更换1次; (3) 向患者和家属讲明目的以取得配合。

1.3 湿化液的选择

湿化液可根据分泌物的黏稠度及性质来选择蒸馏水、生理盐水或稀释的抗生素溶液, 湿化液温度在32~35℃。

1.4 湿化效果的判断

对于湿化效果的评价应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一些可监测的指标变化来进行判定, 湿化效果可分为三类, 即湿化满意、湿化过度、湿化不足[2]。湿化不足时痰黏稠量少, 不易吸出, 肺部呼吸音粗或者干音。湿化满意时吸痰管插入顺利, 痰液稀薄, 量适中, 易吸出, 肺部呼吸音清晰。湿化过度为吸痰管插入顺利, 痰液稀薄, 量多, 痰液呈泡沫状或水样, 肺部有大量湿音。

2 结果

50例患者中, 45例湿化效果良好, 吸痰通畅, 3例出现湿化过度现象, 及时调整湿化液滴速后湿化良好, 2例患者拔管后导管上附着痰痂。

3 体会

持续气道湿化每一滴的湿化液量极少且在滴注过程中湿化液又被呼吸机送进的气流冲散成更小的水滴随气流进入上气道, 减少了对气道黏膜的刺激, 使气道处于近似生理的湿化状态, 有利于分泌物的稀释和排除, 不易形成痰栓或痰痂, 易于吸出。缩短了每次吸痰的时间, 减轻了吸痰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持续气道湿化不需要重复操作和反复开放气道, 避免了间断湿化需反复抽取湿化液频繁打开气道的操作, 从而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的休息, 简化了护理工作的程序和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张积平, 刘学兵, 张积燕.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9) :1316

微泵持续气道湿化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呼吸科收治40例气道开放病人,其中气管切开30例,气管插管1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32岁~81岁,平均62岁;气道开放5 d~22 d,平均12 d。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气道湿化方法

实验组用50 mL 0.9%氯化钠加入沐舒坦15 mg配成湿化液,用连接管连接气管套管持续泵入,泵入速度随痰液性质调节,常规2 mL/h~5 mL/h。对照组湿化液配制方法同实验组,每隔30 min~60 min沿气管套管壁滴入1次,滴入量随痰液性质而定,常规2 mL~5 mL,时间为5 min。

1.2.2 痰液黏稠度判定及气道湿化效果评价

①在吸痰过程中观察吸出痰液的性状及痰液在吸痰管内附着情况来判断痰液黏稠度。痰液黏稠度可分为3类。稀痰:痰液稀如米汤或像白色泡沫一样,吸痰后吸痰管内无痰液滞留,有时会随病人咳嗽进入气管套管中,可以看见痰液或听见痰鸣音;中度黏痰:痰液看起来较黏稠,呈白色或黄白色,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吸痰管内壁滞留,但易被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重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塌陷无痰液吸出,或者吸痰管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生理盐水洗净。②气道湿化效果:以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为指标。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或在做气管套管护理时发现气管套管内腔滞有痰痂,甚至会出现吸痰管插入受阻;刺激性咳嗽指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接性咳嗽或呛咳;气道黏膜出血指吸痰过程中痰中带血丝或血痰。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黏液-纤毛系统具有分泌、运动、防御功能,气道开放后,气道直接于外界相通,黏液纤毛系统遭到破坏,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气道内大量水分丢失,引起纤毛运动频率下降或停止,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会使分泌物排出减慢,分泌物淤积将大大增加细菌繁殖机会,同时水分丢失使痰液变黏稠,排出障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痰痂堵塞的现象,造成肺不张。损伤程度与湿化不足气体吸入时间成正比。气道开放后,每天经呼吸道丢失的水分约200 mL,再加上每日消耗量,为了稀释痰液和维持纤毛系统的功能,必须准确定时做湿化,湿化液不宜使用生理盐水,而是生理盐水加入稀释痰液的沐舒坦,它具有促进黏痰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特性,并具有抗生素协同作用。

实验组采用持续泵入湿化气道与对照组相比,无重度黏痰发生,痰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4 h后有2例稀痰,72 h后有3例稀痰,对照组全无,中度黏痰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短时间滴入湿化液容易引起刺激性咳嗽,而对照组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也远远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较实验组差,没有达到有效气道湿化的目的。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滴入湿化法,有如下优点:①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量小并且匀速滴入气管内,每滴湿化液量极少,不易引起呛咳,病人感觉舒适。实验组仅有10.0%发生刺激性呛咳,而对照组高达50.0%。②气道开放病人处于持续湿化状态,更接近生理湿化,有利于分泌物排出,减少吸痰次数或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减轻了对气道的反复刺激及损伤。使用间断滴入湿化法痰液很快得到稀释,病人呛咳明显,将部分湿化液咳出或吸出,影响了湿化效果。③使用微量注射泵可较好地控制湿化液的量,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间断滴入湿化法容易造成气道壁上细菌移位,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④微量注射泵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对于气道开放后的气道的湿化,在方法上持续泵入湿化液消除了间断滴入湿化液的湿化不匀,提高了湿化效果,保持了开放气道的良好湿润性。满意的湿化效果是指痰液稀薄容易咳出或吸出,人工气道内无痰痂形成,听诊气管内无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病人安静[3,4]。痰液黏稠度以维持在中度黏稠为宜,防止发生湿化不足、湿化过度等并发症[5]。

总之,对呼吸科气道开放的病人吸入气体湿化是一个易忽视而很重要的问题,持续泵入气道内湿化液可预防和消除痰痂形成,改善和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人工气道病人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琦.外科重症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3B):422-423.

[2]蓝惠兰.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湿化液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8.

[3]张建美,杨丰娟.气道湿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45-46.

[4]侯翠霞.气管切开后3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8A):1380-1381.

微泵持续气道湿化 篇5

关键词: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湿化,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气管插管

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建立了人工气道,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的水分丢失增加,分泌物不易排出,而使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缺氧、炎症[1]。因此,建立人工气道后保持有效的气道湿化及预防呼吸道感染非常重要。2007年2月—2009年3月我科对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与传统持续滴注气道湿化对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3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22岁~75岁(50.71岁±16.16岁);气管切开时间5 d~33 d(20.66 d±7.38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5分~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意识状态、GCS、气管切开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和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气道湿化效果。

1.2.1 湿化方法

1.2.1.1 持续氧雾化湿化法

灭菌蒸馏水500 mL加入庆大霉素8×104 U、α-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10 mg,插上输液管排好气后针头插入雾化器上胶布固定 ,雾化器以一延长管与一次性气管套相连,气管插管直接与雾化器相连,雾化器接上氧气装置,氧气流量为5 L/mim,湿化液滴速为每分钟4滴或5滴,雾化器内液量保持5 mL~10 mL。

1.2.1.2 持续滴注湿化法

灭菌蒸馏水500 mL加入庆大霉素8×104 U、α-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10 mg,插上输液管排好气后,针头插入吸氧管内前端3 cm~5 cm处胶布固定,氧管插入气管内套或气管插管固定稳妥,调节氧流量5 L/mim,湿化液滴速每分钟4滴或5滴。

1.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病人痰液黏稠度。Ⅰ度:痰液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负压吸引管的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痰液较Ⅰ度痰液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Ⅰ度为湿化过度,Ⅲ度为湿化不足,Ⅱ度为理想的湿化效果[2]。②病人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刺激性咳嗽、痰栓形成、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③病人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RR)、心率(HR)变化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3)

3 讨论

人工气道建立后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3] 。湿化疗法是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气道温、湿化不够可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引起肺不张和继发下呼吸道感染[4] 。

持续氧雾化湿化法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利用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随着病人呼吸缓慢均匀地进入气道深部[5]。雾量温和,颗粒细小,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同时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痰液黏稠度降低,痰液稀薄,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不易引起痰痂、痰栓;病人能自行咯出,减少吸痰次数,避免因吸痰负压大、次数多、时间长而引起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雾化颗粒细小,使加入湿化液中的抗炎、化痰药物吸收良好,肺部感染机会明显下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滴注湿化(P<0.05);观察组病人气道湿化并发症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感染等发生率显著低于滴注湿化组(P<0.05)。

持续氧雾化湿化法运用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既有雾化疗效,又有氧疗作用,而且在吸入相同氧流量的情况下,雾化装置比较连贯,使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明显提高。相关研究表明,各种方式吸痰都能引起缺氧,特别是开放式吸痰可造成PaO2、SaO2显著下降[3]。吸痰次数的减少大大降低因吸痰引起的缺氧机会。维持较好的氧合状态,改善了心肌缺氧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快。 气管内套接上了延长管,使呼出二氧化碳适当潴留,减轻或纠正因通气过度使PaCO2偏低形成的呼吸性碱中毒。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持续氧雾化湿化,病人PaO2、SaO2明显升高,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维持较好的氧合状态。

应用持续氧雾化湿化法的注意事项: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②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延长管、输液管,消毒雾化器;③做好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叩背;④氧流量不能随意加大;⑤雾化器内液体不能过多。

持续滴注湿化法的湿化量很难掌握,滴速过快,对病人刺激性大,吸痰及咳嗽次数增加,影响通气效果,而且刺激性咳嗽时将湿化液咯出,心率加快;滴速太慢,分泌物干结,导致排痰不畅、气道阻塞。持续氧雾化湿化法改变了传统滴注湿化法滴注速度和量难以控制的缺陷,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保持了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降低了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

[2]蓝惠兰,王首红,黄碧灵,等.3种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A):1-3.

[3]尹利华,王建荣,张利岩.密闭式吸痰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4):13.

[4]林娜,何振爱,杨满青.心脏手术婴幼儿气管插管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4):34.

上一篇:现代公民教育的呼唤下一篇:胸膜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