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感染

2024-08-03

Uu感染(共3篇)

Uu感染 篇1

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炎的主要致病菌, 近年其耐药菌株逐渐增多, 各地区报道药敏情况存在差异。昭通市中医院对2009年昭通地区的237例解脲支原体 (Uu) 、人型支原体 (Mh) 阳性菌株培养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其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中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37例Uu/Mh感染者均来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昭通市中医院门诊患者, 男117例、女120例, 平均年龄26.4岁, Uu (+) 157例, 占66.24%;Uu (+) /Mh (+) 74例, 占31.22%;Mh (+) 6例, 占2.53%。

1.2 标本采集

用药前采集标本, 男性用无菌试子由前尿道1~2cm处取尿道分泌物或尿道上皮细胞;女性采集宫颈分泌物, 先擦去宫颈口多余黏液, 再用另一支试子在宫颈管内1~2cm处旋转并停留20s, 提取宫颈分泌物, 采集标本后立即接种入培养瓶,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置入37℃恒温暖箱培养, 在24和48h分别观察结果。

1.3 检测材料及方法

选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 (Uu/Mh) 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 (微生物检测法) ”进行检测,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2 检测结果

237例支原体感染患者对12种抗生素敏感情况比较见表1和表2。

3 结果分析

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微生物, 可以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睾丸炎及不育症, 女性可致宫颈炎、盆腔炎, 甚至不孕等[1]。常反复发作, 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 近几年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 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不同地区报道药敏情况存在较大差异[2,3], 昭通市中医院237例Uu/Mh阳性病例药敏结果可以看出:12种抗生素中对Uu高度敏感的是交沙霉素 (93.63%) 、其后依次是美满霉素 (81.53%) 、强力霉素 (81.53%) 、克拉霉素 (76.43%) 、阿奇霉素 (71.34%) 、四环素 (66.24%) 、罗红霉素 (49.48%) 、司巴沙星27.39%、左氧氟沙星24.2%、红霉素14.65%、氧氟沙星7.64%、环丙沙星3.82%;耐药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 (71.97%) 、后依次氧氟沙星 (61.78%) 、司巴沙星 (54.78%) 、红霉素 (53.5%) 、左氧氟沙星 (32.48%) 、罗红霉素21.02%、四环素18.47%、强力霉素14.65%、美满霉素13.38%、阿奇霉素12.74%、克拉霉素9.55%、交沙霉素3.18%。

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及6例人型支原体单一感染的药敏情况:高度敏感依次是交沙霉素 (87.5%) 、强力霉素 (78.75%) 、美满霉素 (73.75%) 、四环素 (43.75%) 、司巴沙星 (25%) 、阿奇霉素 (20%) 、克拉霉素17.5%、左氧氟沙星13.75%、罗红霉素10%、氧氟沙星8.75%、环丙沙星5%、红霉素0;耐药率最高的依次是红霉素92.5%、罗红霉素83.75%、氧氟沙星75%、阿奇霉素75%、环丙沙星71.25%、克拉霉素68.75%、司巴沙星58.75%、左氧氟沙星52.5%、四环素46.25%、美满霉素16.25%、强力霉素16.25%、交沙霉素6.25%。

单一人型支原体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100%高度敏感, 但病例数较少, 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本组检测数据得出交沙霉素敏感度最高、耐药性最低。与既往教科书推荐的阿奇霉素存在显著差异, 治疗应当首先推荐运用交沙霉素, 其次是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单纯Uu感染时耐药率最高是喹诺酮类和红霉素, 混合感染时除交沙霉素外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均在50%以上, 尤以红霉素最高92.5%, 教科书推荐的阿奇霉素耐药率也达75%。可以看出, 单纯Uu感染敏感度较Uu、Mh混合感染高, 部分药物差异明显。混合感染时耐药率明显升高。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受到很多关注, 不同地区报道药敏情况存在较大差异[2,3], 本组数据结果与高凤华等[4,5]报道吉林、柳州地区药敏结果一致或相近, 其他如天津、长沙、重庆、昆明等地区的报道也基本一致。但与庞雪平[6]报道广东德庆地区及邵勇[7]报道深圳地区差异较大, 后者报道当地交沙霉素耐药率42.57% (本组数据显示交沙霉素在本地区耐药率仅为Uu单纯感染3.18%、Uu/Mh混合感染6.25%) 。可见临床治疗前作药敏检测很有必要, 建议用药前做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 参考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尽量避免盲目用药经验用药, 造成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率增多, 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徐传如, 李琳, 毕重秀, 等.泌尿生殖道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8) :944-946.

[2]邹伟文, 胡文英, 罗军, 等.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 42 (2) :38-40.

[3]郑利雄, 王竹.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病原学及支原体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 30 (3) :243-246.

[4]高凤华, 李卉, 侯沪, 郭淼, 等.198株解脲支原体的检出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5, 5 (6) :455.

[5]张文英.解脲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13) :876.

[6]庞雪平.92例解脲支原体药敏分析[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4 (7) :794.

[7]邵勇.2004年深圳地区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的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 4 (4) :16.

Uu感染 篇2

不孕不育在育龄夫妇中发病率为10~15%。其中, 约15%的男性不育症和20~60%的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感染有关, 目前, 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 等。研究发现:UU在不孕不育的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 其中女性的UU发病率高于男性[2]。本文就UU与不孕不育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1 概述

UU是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兼性厌氧, 繁殖方式多样, 有二分裂、分节、断裂、出芽或分枝等多种方式。

2 UU对不孕不育的影响机制

2.1 UU对男性不育的影响

沈翠婵等[3]通过对UU感染者的和非感染者精液质量的比较发现:UU感染者较未感染者的精液量、精子存活率的差异不显著, 而精液黏度增加、p H值降低、液化时时间较长、精子畸形率上升、活力下降, 其中与精子直线运动和穿卵能力直接相关的直线运动速度和前向性明显降低。UU的致病机制可能为:

(1) 直接损伤宿主细胞:UU可沿男性泌尿生殖道上行, 粘附于输精管、附睾管、前列腺、精囊壁等的生殖道细胞, UU表面有磷脂酶, 可溶解宿主细胞膜上的卵磷脂, 从宿主细胞膜吸取脂质和胆固醇, 损伤宿主的细胞膜, 影响膜的生物合成和免疫功能。

(2) 影响精子的影响 (包括精子数量、形态及功能) :UU引起生殖道炎症的同时破坏精子的生存环境, 从而降低精子的活力, 炎症严重时可引起管道阻塞, 引起少精子症, 甚至无精子症;当其侵入睾丸曲细精管, 可破坏生精细胞, 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阻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 或启动生精细胞凋亡机制, 从而使精子数量减少;当UU吸附于精子, 可使精子发生卷曲、肿胀等改变, 导致精子畸形率增高;支原体的毒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对精子造成损伤, 使精子活力下降, 活率降低, 出现弱精子症[4]。在受精过程中, 若UU吸附于精子表面, 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 则会影响精子对卵细胞的穿透, 妨碍精卵识别、融合。

(3) 继发免疫损害:炎症可破坏血睾屏障, 刺激自身产生抗精子抗体 (antisperm antibodies, As Ab) 。赵晓岚等[5]研究表明:不孕不育患者中支原体阳性组As Ab阳性率 (32.05%) , 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组 (20.44%) 。在男性, As Ab可使精子发生凝集和制动, 当其沉积在曲细精管的基底膜上, 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精子的代谢活化和获能、干扰精子的输送过程, 从而引起少或无精子症;其还有助于精子和巨噬细胞结合, 促进杀精作用;同时, UU与精子有共同抗原, 机体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对精子也能造成免疫损伤。

2.2 UU对女性不孕的影响

2.2.1 UU对女性生殖道的影响

多位学者[6,7]通过对比均发现不孕组的宫颈分泌物UU检测阳性率约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左右。张怡等[8]研究发现:不孕患者中UU阳性患者输卵管阻塞率为87.5%, 明显高于UU阴性患者的64.6%, 且阳性者输卵管粘连以无粘连或轻度粘连为主, 达50%, 而阴性者以中、重度粘连为主, 占79.2%。其损伤机制可能为:粘附于输卵管内膜的UU会使纤毛细胞及分泌细胞发生变性, 其代谢产物可使黏膜细胞发生坏死, 输卵管纤毛运动停滞, 甚至出现纤毛脱落、纤维瘢痕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及闭塞。持续存在的炎症可引起输卵管腔或伞端粘连或闭塞, 当有渗出物储留时可形成输卵管积脓, 脓液被逐渐吸收后浆液性物质积存于管腔则可造成输卵管积水;盆腔炎症可使输卵管与周围脏器发生粘连, 阻碍输卵管蠕动, 影响卵子及受精卵的运送而发生不孕或输卵管妊娠[9]。

2.2.2 UU感染对女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UU诱发的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也是女性不孕的影响因素, UU可刺激机体产生As Ab、抗子宫内膜抗体 (antiendometrial antibody, Em Ab) 等自身免疫性抗体。黄玉兰等[10]研究表明:UU阳性患者As Ab和Em Ab阳性比例分别为31.6%和26.9%, 显著高于UU阴性患者的7.1%和9.5%。女性生殖道具有屏障作用, 精液属于同种异体抗原, 一般不直接接触女性体内免疫系统。在生殖道黏膜损伤、月经期及子宫内膜炎时, 生理屏障被破坏, 可致女性产生As Ab, 干扰精子穿透宫颈粘液, 加速女性生殖道内的精子的清除, 干扰精子获能及顶体反应从而阻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及受精卵着床, 干扰已着床胚囊的生长发育;UU造成子宫内膜炎时可诱导自身产生Em Ab, 其能与子宫内膜中靶细胞抗原结合, 激活补体引起子宫内膜免疫损伤, 不利于精子和卵子的运送及胚胎着床, 造成子宫和输卵管粘连、子宫活动度差等[11]。

女性UU感染还可使进入生殖道的精子制动或死亡, 受孕后还存在侵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发育不良、胚停、流产、畸胎、死胎、早产等风险[12]。

综上所述, UU作为生殖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感染夫妇常无明显症状, 生育检查检测为阳性时, 应积极治疗, 以增加生育成功率、减少胎儿畸形率。

摘要:生殖道UU在不孕不育的夫妇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对感染者生殖道的各部分及生育的各环节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引起生殖道炎症及免疫性损伤, 在男性主要影响精液质量, 在女性主要影响输卵管通畅情况及精卵结合过程。

Uu感染 篇3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道路上,3GPP标准组织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不断完善LTE系统规范研究,以满足高用户数据速率、大系统容量和无缝覆盖等特点的网络演进需求。在通信安全方面,3GPP组织不断升级安全举措,逐渐完善系统缺陷。在2G网络中,用户卡和网络侧配合完成鉴权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接入,从而保护运营商和合法用户的权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3G) 在2G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继承了2G系统安全的优点,同时针对3 G系统的新特性,定义了更加完善的安全特征与安全服务。

为了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 需要提供比3G系统更安全的功能。在相互认证方面,SAE /LTE(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架构增强了UMTS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认证和密钥协商机制,提出新的安全访问方法,即演进分组系统的密钥协商( EPS AKA) 机制,以避免UMTS系统现有的安全漏洞[1]。为了确保LTE接入过程和切换过程的安全性,3GPP组织引入新的密钥层次和切换密钥的管理机制[2]。除了增强LTE系统的性能外,LTE-A ( LTEAdvanced) 系统引入了新的实体和应用,如机器类型通信( MTC) 、家庭基站( He NB) 、中继节点,因而不可避免地引入新的安全威胁。

1 LTE-Uu接口特点

LTE系统中,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无线接口即为Uu( LTE-Uu) 口。通过该接口,用户设备就可以接入到LTE系统的固定网络部分,如图1 所示。该接口能够提供很高的传输速率,同时,可以满足多种速率需求。在下行链路,物理层采用正交频分多址( OFDMA) 技术; 而在上行链路中则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 SC-FDMA) 技术。该接口主要用于: ① 广播寻呼以及RRC连接处理; ② 切换和功率控制的判决执行; ③ 处理无线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信息; ④处理基带及射频信息等等。

在协议架构层次上,Uu接口包含控制面和用户面,如图2 所示。其中,控制面信令主要由NAS( Non-access Stratum) 消息和RRC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消息组成,用户面主要用于传送用户业务分组。终端与网络之间的控制信令管理着网络附着、安全控制、鉴权、承载建立以及移动性管理等操作等。LTE系统要求控制面数据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而用户面数据仅仅要求加密保护。

从图2 中不难看出,这2 个协议栈包括多层结构。其中,NAS是指非接入层,它支持移动性管理功能以及用户平面承载激活、修改与释放功能。PDCP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层执行头压缩、数据传输、加密以及完整性保护; RLC( Radio Link Control) 和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层执行与数据的分段、封装等功能; RRC层主要执行广播、寻呼、RRC连接管理、无线承载( RB) 管理、移动性管理、密钥管理、UE测量报告与控制、MBMS(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控制、NAS消息直传、Qo S( Quality of Service) 管理等功能。NAS层终止于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它主要执行EPS承载管理、鉴权、IDLE状态( 空闲状态) 下的移动性处理、寻呼以及安全控制等功能。IP层主要承载数据包,实现点到点的通信。在通信过程中,信令消息只在通信双方的对等实体做相反操作,进一步隔离了各层的相互影响。

由于Uu口的开放问题,在终端与网络进行信令流程过程时,Uu口很容易遭受攻击。

2 LTE-Uu接口的安全问题

随着移动终端和各种APP的普及,移动通信中的安全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在,手机购物、移动支付以及手机银行转账等便民运用风靡全球,对移动通信中的信息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针对于LTE系统安全问题的研宄非常广泛,主要涉及LTE系统安全准则、LTE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鉴权机制、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等方面内容。然而,针对LTE-Uu接口安全技术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研究内容比较简略。因此,针对Uu接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 大安全目标: 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可计费性,而这些安全目标分别对应着10 种常见的安全威胁。

2.1 可用性目标

T1.对接口进行洪泛攻击

洪泛攻击就是指,攻击者针对LTE-Uu接口发送海量的消息信令,消耗基站设备或是终端的内存,甚至造成过载死机现象。常见的洪泛攻击包括Do S( Denial of Service) 攻击[5]、DDo 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攻击[7]等。在基本信令过程中,攻击者利用截获的某条信令消息,不断向网络发起信令过程,严重消耗接口资源,影响其他合法用户正常的业务需求[3]。

T2.通过协议或应用程序漏洞攻击网元设备

当终端开机初始接入网络时,终端和基站以及终端和核心网之间需要进行双向认证。由于EAPAKA(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 认证机制的缺陷,通过Uu口的信令可能会暴露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IMSI )[10]。攻击者掌握有效的用户IMSI后,不断尝试向网络进行认证过程,就有可能发展成恶意的Do S攻击。这些攻击行为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有组织地进行,如使用手机僵尸网络[11]。攻击者通过发布恶意病毒或者流氓APP软件,一旦安装在大量的用户手机上,这些手机就可能组成一个僵尸网络。

2.2 机密性目标

T3.窃听

由于4G系统的异构性和基于IP的开放式体系结构,LTE网络将继承所有底层接入网络的安全问题[9]。在LTE系统中,通信过程中窃听威胁似乎没有前几代通信系统那么普遍,但也不能忽视这种安全隐患。前不久的斯诺登事件,就敲响了警钟,暗示通信窃听是完全可行的。现在,人们通过手机接触金融领域越来越普遍,每天往来各种账号密码之间,保护个人重要信息的同时不要忘了这种潜在威胁。

T4.利用信息泄露非法访问网元敏感数据

虽然要求现网通信健全各种安全措施,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部分网络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在没有要求双向认证的通信网络中,一些非法终端可以顺利接入到网络,甚至可以接触网元敏感数据,如基站配置数据等。基于IP的传输机制,攻击者获得分配给合法用户的IP地址就可以接入到网元设备,就可能对其产生威胁。

2.3 完整性目标

T5.业务修改

在通信业务不断丰富的今天,可以做出多种选择,挑选令自己满意的业务需求。但是,面对复杂的通信环境,业务有可能被修改,同时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目前,LTE系统只强调控制面的完整性保护,而没有对数据面做出完整性要求。因此,针对用户数据的修改是有可能的。只要攻击者找出现有完整性算法的缺陷,就可以修改用户业务。

T6.修改网元数据

如果攻击者入侵网络设备,就有可能修改相关的配置参数,如基站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算法、计费系统的计费策略等等[6]。一般来说,网络设备相对独立,修改与其有关的数据基本不可能,但不排除特殊场景下的网络设备情形。

2.4 可控性目标

T7.通过利用协议或应用程序的漏洞损坏网元

攻击者可以从IP地址入手,发动IP欺骗攻击[13]。IP欺骗意味着发送方在信元消息中改变了分配给其的源合法IP地址,使用假的IP地址进行业务请求,使得核心网不断向假IP地址用户发出业务请求过程。IP欺骗使得很难追踪攻击者的IP地址,并且它已被众多其他攻击技术所利用,比如Do S攻击。文献[8]指出,P欺骗攻击有可能破坏计费系统和恶化移动用户的服务质量。针对基站的Do S攻击就有可能破坏基站的正常运行。

T8.通过管理接口损坏网元

每个网络设备都需要一个管理平台,运营商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进行本地或是远程调整设备参数。但是,如果攻击者掌握了该平台的接入权限,就可以通过管理平台恶意配置参数,甚至破坏网络设备。

T9.恶意的内部攻击

网络内部的管理人员可以发动最直接、最有效的破坏行为。这些攻击者可以在网络设备中植入木马病毒,通过发动来至网络侧的攻击,破坏正常用户的业务需求。通常,恶意的内部攻击者极有可能破坏核心网络设施,而无暇顾及单个基站设备。

2.5 可计费性目标

T10.窃取服务

通过Uu口,攻击者可以发起中间人攻击,可以伪装成合法用户并接入网络,偷窃服务[6],修改配置信息[12]。这种攻击行为难以追踪,造成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基站设备通常被当做中继节点,同时也可作为终端切换到其他基站节点的锚点。一个能够破坏基站设备的攻击者,能够冒充其他合法用户窃取服务,或是通过某种方式避开计费机制进行无偿的服务。

3 基于Uu口的DDo S攻击

LTE-Uu接口中的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 S) 攻击指,将多个智能终端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对一个或多个目标发动的攻击。DDo S攻击是Do S攻击的特例,它主要强调攻击手段呈分布式,而非传统的点对点攻击模式。这种攻击方式隐蔽性强,不易被定位,而且攻击效果明显。常见的DDo S攻击主要通过发送大量合法的业务请求,占用宝贵的网络资源,以达到瘫痪网络的目的。

接入网络的终端,可以通过Uu接口进行一系列的业务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需要经过服务器网关( S-GW) 和分组数据网关( P-GW) 转发,最后到达指定的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在与网络进行业务期间,终端需要接受网络管理控制器( MME) 的调度控制。相比庞大的数据业务量,控制信令流量显得微不足道,仅仅只占总流量的5% 左右。由此可知,DDo S攻击主要是针对控制信令进行的。

在终端完全接入网络之前,终端需要进行小区搜索、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 选择、网络鉴权等过程,其中网络鉴权容易暴露终端的IMSI。攻击者可以利用获得的合法IMSI不断向网络发起认证请求,进而产生拒绝服务攻击。在接入网络之后,终端可以发起业务请求、小区重选等过程。这些过程中,终端需要与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涉及到大量的控制信令。攻击者可以利用控制信令洪泛网络接口,消耗网络资源。比如,恶意终端连续不断地向网络发起某种业务请求,而不执行相应的操作。当攻击节点逐渐增多时,上述攻击就发展成了DDo S攻击。

4 DDo S攻击仿真实例

为了进一步分析LTE-Uu口的脆弱性,选择使用NS-3 仿真平台分析基于Uu口的DDo S攻击情形。首先假设,在一个小区集群中存在一个手机僵尸网络( Mobile botnet) ,并且这些僵尸节点可以对基站发起Vo IP ( Voice over IP ) 业务请求。其中,Vo IP采用G.729 语音编码,语音数据流采用周期性开合方法以模拟人类的正常发音情形[4]。

仿真场景如图3 所示。为了减少仿真时间,假设仅在一个包含3 个小区的集群区域内进行。这些小区采用5 MHz带宽,小区辐射半径为1 km,用户移动采用随机移动模式,移动速度2 km/h。每个小区同时可以容纳100 个Vo IP用户,用户移动可能涉及切换到邻区基站的过程。一般网络资源调度算法主要有比例公平算法( PF) 、修改后的最大权重延迟优先( ML-WDF) 算法等。仿真主要从这两个下行调度算法入手,估计正常情况和DDo S攻击时,网络时延( delay) 、丢包率( Packet Loss Ratio) 的变化情况。

正常情况下,网络中没有接入僵尸节点( 受感染的手机) 。正常用户进行Vo IP业务,网络的时延、丢包率主要受正常用户数的影响。而在DDo S情形时,假设每小区正常用户数为80,每个僵尸节点都反复向网络发出Vo IP业务请求,此时观察时延和丢包率与僵尸节点数的关系。

仿真结果如图4 和图5 所示,图4 主要对比正常情况下和DDo S攻击时,在2 种调度算法下的网络时延情况。

图5 主要反映丢包率在正常情况和DDo S攻击时的变化。通过对比可知,利用PF算法调度的时延随着僵尸节点数的增加逐渐增大,而ML-WDF调度算法的时延变化幅度上升缓慢。在丢包率方面,MLWDF调度算法比PF调度算法要大。特别是,当网络中出现僵尸节点时,丢包率猛增几十倍。同时,随着僵尸节点数的增加,丢包率一直居高不下。

5 结束语

上一篇:铁路线路病害及其防治下一篇:让学生感受思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