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方程分析

2024-05-09

结构方程分析(通用12篇)

结构方程分析 篇1

0 引言

配送中心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于一体, 承担着储存、运输、分析、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众多功能, 在多个物流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配送中心进行综合选址, 不仅能够减少配送中心的构建成本和运营费用, 而且有利于减少运费, 缩短物流时间, 提高配送效率, 增加客户服务满意度。因此, 对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的研究是建立物流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目前, 国内外对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1], 大致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的选址方法主要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各个方案进行指标评价, 找出最优地址。定量选址方法可分为解析方法、最优化规划方法、启发式方法和仿真方法等。通常需要将定性和定量技术结合起来以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但鉴于选址因素的模糊性、抽象性以及选址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使得现有选址模型在选址方案评价的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或不能全面考虑选址因素, 反映选址目的, 或不能有效地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或在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难以客观地反映评价结果[2]。特别是当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时, 各影响因素的确定及各因素权重的确定, 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针对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结构方程模型。该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全面地对选址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 并能较为客观地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使得评价结果更精确, 更有利于决策者进行决策。

1 结构方程模型

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结构方程模型 (SEM) 是一种非常通用的、主要的线性统计建模技术[3], 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有时需要处理多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 或者遇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 (潜变量) , 传统的统计方法对这些问题往往无能为力。而结构方程模型的发展, 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 并迅速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4]。

对于所研究的问题, 无法直接测量的变量称为潜变量;可直接测量的变量称为观测变量或显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分为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5]。测量模型部分求出观察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部分求出潜在变量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1.2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1.2.1 测量模型

对于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写成如下测量方程:

式中, X为潜在外生变量 (潜在自变量) ξ的测量变量矩阵;Λx为测量系数矩阵, 表示ξ和其测量变量x之间的关系;ξ为潜在外生变量矩阵;δ为测量方程的线差矩阵, Y为潜在内生变量 (潜在因变量) η的测量变量矩阵, Λy为测量系数矩阵, 表示η和其测量变量y之间的关系;η为潜在内生变量矩阵;ε为测量方程线差矩阵。

1.2.2 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说明潜在外生变量和潜在内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以图形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成为路径图。一般写成如下结构方程[6]:

式中, ξ为潜在外生变量 (潜在自变量) 矩阵, η为潜在内生变量 (潜在因变量) 矩阵;Г为结构系数矩阵, 表示结构模型中潜在因变量在自变量矩阵ξ对潜在因变量矩阵η的影响;β为结构系数矩阵, 表示结构模型中潜在因变量矩阵η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ζ为结构方程的残差矩阵。

1.3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简略地讲, 构造一个结构方程模型一般包括7个步骤:

第一, 分析问题, 选择确定问题的变量 (显变量与潜变量) ;

第二,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一些研究假设, 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 构建路径图, 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第四, 问卷设计, 抽样与数据收集;

第五, 模型拟合;

第六, 模型评论与修正;

第七, 结果讨论, 验证研究假设[7]。

在实践中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时, 以下几个问题要特别注意:

(1) 模型的初始化确定。根据研究目的和专业理论知识, 设计出合理的理论模型, 即在进行模型验证前, 研究者必须对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设定, 一般要用路径图等工具建立具体的因果模型。

(2) 模型“识别性”的判断。根据模型中观测自变量q, 观测因变量P的个数与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目t间的关系来判断模型的识别性, 当t< (P+q) (P+q+1) /2时, 认为模型是可“识别”的[8]。待估参数的数目t指待定的因子负载、通径系数、潜在变量和误差项的方差, 潜在变量之间与误差项之间协方差的总数[9]。

(3) 样本的设定与数据的采集。为了拟合模型中的未知参数, 需要根据理论模型的要求, 设计调查问卷, 并选择样本, 以便采集数据。一般地, 当研究样本容量愈大愈好, 每因子内题数愈多愈好, 并且受试人数 (N) 最少100, 但当N=100时, 每因子最少应有4个指标变量。此外, 每因子只得两个指标, 因未能识别等问题, 应尽量避免[10]。

(4) 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估计。模型最终要求解4个系数矩阵, 即β、Г、Λy、Λx以及变量的协方差阵和误差变量协方差阵。结构方程模型估计常用方法是偏最小二乘法 (PLS) 和线性结构关系法 (LISREL) 。为了解决结构方程模型计算量大的问题, Joreskog (1973) 开发出LISREL统计分析软件, 提高了SEM的应用性。类似的软件还有AMOS、EQS、SAS的CALIS模块等, 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方便性与效率。

(5) 模型评价。把客观数据与模型相结合, 并与潜化模型的拟合指标进行比较。关于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卡方值、检验拟合优度指数 (GFI) 、验证的拟合优度指数 (AFI) 、均方根线差 (RMR) 、调整自由度的拟合优度指数 (AGFI) 、本特勤的比较拟合指数 (CFI) 、正规指数 (NI) 、非正规指数 (NNI) 等。

(6) 模型修正。主要是为了改进初始模型的适合程度, 当试性初始模型不能拟合观察数据时, 即这个模型被数据所拒绝时, 就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再用同一组观察数据来进行检验。

2 配送中心选址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1 构造模型

本文以烟草行业配送中心选址为研究对象, 借鉴前人研究并根据本研究的探索性分析, 提出影响配送中心选址因素主要有交通条件、建设成本、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经济政策等5个相互独立的因素。构建初始模型, 如图1所示。

其中, η是模型的内生潜变量, 表示配送中心的选址;ξi (i=1, 2, …, 5) 是模型的外生潜变量, 分别表示交通条件、建设成本、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经济政策。上述几个变量都无法直接测量, 须通过测量模型间接实现对它们的测量。在本研究中, 对外生潜变量设定对应的17个观察变量, 如表1所示。

本研究所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实际为非全模型, 也可写成如下的矩阵方程式:

X=Λxξ+δ

式中, X为显在外生变量, 如与公路网的衔接情况, 道路的通行情况等17个可测变量组成的向量;ξ为因子数, 是潜在外生变量, 如交通条件, 建设成本等组成的向量;Λx为外生变量与潜在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外生变量在潜在外生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 即17个变量指标与5个因子负荷关系矩阵;δ为外生变量X的误差项。

2.2 样本的设定及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如以内蒙古自治区烟草行业中高级管理干部为调查对象。经过问卷的初步设计, 首先进行预试, 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查, 并对问卷进行修正, 最终确定的问卷涵盖了每个因素的所有测量指标, 即5个因素17个指标 (如表1所示) 。量表的编制采用Likert 5分制, 即“很不重要” (1分) , “不重要” (2分) , “一般” (3分) , “重要” (4分) , “很重要” (5分) 。之后选择300个调查对象, 回收问卷后进行甄选, 剔除不合格问卷, 统计有效问卷。

2.3 模型的拟合

将上述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LISREL 8.53, 并采用预先编好的LISREL语法文件, 运行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通径图以及一个输出文件。输出文件中给出了估计的协方差矩阵, 以及多参数的估计值、模型的拟合指数如GFI、AGFI、CFI、NI、NNI等。有关的知识在文献[3]上有详细的说明, 不赘述。

2.4 模型的评价

从上面的因素分析结果来看, 所有参数的估计值都显著不等于0, 其中卡方值为195.45, 模型的其他拟合指数为:NFI=0.973, CFI=0.987, RMR=0.051 6, GFI=0.898, 显示了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因此认为所有的因素对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都具有显著性。并且认为用5个因素分析评价内蒙古烟草配送中心的选址是合适的, 与假设项一致, 同时也确定了多因素与配送中心选址的关系强度。

3 结论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统计工具, 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 在国内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将结构方程模型应用到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中, 确定了内蒙古烟草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5个影响因素, 同时, 通过载荷矩阵的计算, 可估计出变量互相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从而求出各因素对选址的影响数值, 为选址决策提供定量的指标。本研究所采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和结论, 将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同时, 由于结构方程自身的优势, 大力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畅.物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4.

[2]刘文歌.DHGF模型在配送中心选址方案评价的应用[J].水运科学研究, 2007 (4)

[3]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周涛, 鲁耀斌.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实证分析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6 (5) .

[5]柯惠新, 黄京华, 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2.

[6]吴兆龙, 丁晓.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建立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4 (6) .

[7]吴育华, 刘喜华, 郭均鹏.经济管理中的数量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8]王丽萍, 马林茂, 史秀忠, 张红叶.线性结构模型及其医学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 2003 (6) .

[9]娄峥嵘.浅析结构方程建模的基本步骤[J].生产力研究, 2005 (6)

[10]侯杰泰, 成子娟, 等.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题数及小样本应用策略[J].心理学报, 1999 (1) .

结构方程分析 篇2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本文对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给出了另一种刻画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的方法,即只用自身的有限个解来表示全部的解.从而使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更加完善.

作 者:刘勇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8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线性方程组   线性无关   解的结构  

利用结构原理抓好方程应用题教学 篇3

一、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上出现分化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初中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总感到困难,以致于初一代数中开始出现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成为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也成了学生学习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分化点。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一是形成思维定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解法上的思维定势。小学算术中应用题的算术解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原有的算术法的解题方法,而对用代数法解题显得不习惯。另方面是例题题解模式上的思维定势。对例题和已熟悉的题型在解题方法上的单纯模仿,“先入为主”,不易变通,形成一个片面性的解题模式。

二是忽视语言转化:由于初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转化的能力不高,对一些相关的新概念、名词、术语、句型、叙述等没能深入透彻地弄清楚,如“增长了”、“增长到”、“提前”、“超额”、“几分之几”、“百分比”、“共”、“少”等等。使得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字叙述语言无法顺利地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直接影响到题意的分析和等量关系的确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将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

三是缺乏总体把握:由于教材在按排解应用题上的分阶段进行,从初一开始到初三结束,学生对应用题的各种类型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接触的个性多于共性。使学生得到的是一堆零散的经验和方法,从而把解题的思维局限在小的范围和片面性上,无法拓宽开来和作纵横方向的联想。

四是产生心理障碍:由于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缺乏良好的习惯和浓厚的兴趣,对语言转化能力和解题方法上的质的认识不够,导致了他们在潜意识下产生了对解应用题的消极情绪甚或惧畏的心理,这便难免形成了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上的“教”与“学”的脱节。

所以,根据上述四种情况,我们必须在教学上找到一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构造上作一些相应的探索。

二、运用“结构原理”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自己平时教学的经验,如何去摸索出一套使学生易于掌握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构造呢?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关于学习的结构原理告诉我们,许多领域的知识,往往可以列成一览表或作出摘要或列出公式,从而简化信息获得新的命题和增强知识的可操作性。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必须把大量知识组织起来,从个别到整体,从个性到共性,使之系统化或公式化。

根据这个结构原理,我们可以把初中代数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许多类型作一个粗浅的稍为系统的构造。也即侧重于对各类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的挖掘,把它们归纳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公式化,以祈学生对应用题能从整体上有一个明了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解应用题能力的目的,试设计如下。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构造模式及其注意点

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上的提高,我们要打破旧的模式,而相应地建立起新的模式,为我们的学习服务。初中学习解应用题就是要摒弃小学中算术法解应用题的旧模式,代而建立起用代数法解应用题的新模式,这个代数法解应用题的新模式,便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其构造如下:

1.分析题意。这一过程要做到弄清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的挖掘,下面专讲),画出草图或图示法。

2.设未知数。一般有直接设法和间接设法两种。

3.列出所需要的代数式:也即把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为下一步建立方程铺好基础。

4.列出方程。要根据题中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注意在一般情况下,题中所给的条件在列方程时不能重复使用,也不能漏掉不用。

5.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注意在列出方程后,解时要检查一下单位是否统一,即方程左右两边的单位要一致。

6.检验答案。一般不要求写在解题步骤中,但也要在草稿纸上进行验算,即把所得的解代回原题,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原题的实际意义。(但分式方程要把验根写出。)

7.写出答案。注意答案也要包括单位名称在内,不可漏掉。

当然,由于应用题的千变万化以及难易程度的差异,解题的过程也是可以灵活掌握的,构造新的模式,关键是让学生认知模式,切不强搬硬套,走死胡同。

(二)应用题中挖掘等量关系的结构模式

从上面解应用题的步骤中,不难看出分析题意就是为了寻找出等量关系,因此,等量关系的挖掘,便成为探讨各种应用题解题办法的核心。

1.等量关系的种类。等量关系一般有两类:(1)固有等量关系:它是题意中隐含的表示各数量之间内在规律的等量关系。如匀速运动中的S=Vt。(2)条件等量关系:它是题意中直接或间接给出的等量关系。方程本身就是一个满足运算守恒的间接的条件等量关系。

2.等量关系的挖掘。根据解题实践,为了避免学生对例题产生盲目模仿其解题模式的弊病,我们可以从纵横两个方向的相互关系,构造出等量关系的新的认知模式。

(1)挖掘等量关系的结构模式找对象→分别找出各对象涉及的量及其各量间的固有等量关系

找出不同对象同类量之间的条件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这种挖掘等量关系所构造的新的认知模式,会使学生在做应用题时能克服对个别例题模式识别的反复尝试,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类型的应用题中的整体数量关系的把握,对清晰、简捷地解好应用题将起了很大的帮助。

根据这一等量关系挖掘的结构模式,再结合图表法,把抽象思维的模糊性转化为形象思维的清晰性,达到认知的目的,将能真正地做到象布鲁纳的结构原理所说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下图表法:

(2)各量之间等量关系的图表法(以行程问题为例)

例:客车与火车相向而行,两车车长分别为100米和800米,客车每小时比火车慢了10公里,两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共用12秒钟,求客车速度。

结构方程分析 篇4

关键词:公共产品,PPP项目,特许价格,结构方程

1 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对城市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猛增。据统计,至2010年中国公共产品建设资金需求已高达7500亿元,且建设范围仍在不断扩大。仅凭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撑城市公用事业的建设,将导致国家财政部门不堪重负、公用事业部门的效率低下,从而使政府提供城市公共产品的可持续能力受到约束。除沉重的财政负担外,政府部门的垄断导致公用事业的发展存在技术创新困难、成本无法有效降低、腐败现象愈发严重等障碍,从而出现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出现政府失灵现象。私营部门的参与及其资金的注入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1]。因此,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已成为我国公用事业改革的主要方向[2]。

PPP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推进了公共事业的发展。在PPP模式中,项目的特许价格是项目招投标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到项目参与者及各相关方的利益、项目的建设、运营以及价格水平。因此,PPP项目的特许价格成为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本文按照PPP项目所处环境对特许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归纳,并以此为据设计调查问卷。但由于PPP项目法律结构复杂、时间和地域影响范围较大、涉及利益群体众多,影响其特许价格的因素也相对复杂,存在众多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既潜变量),传统的统计方法对此无能为力。结构方程是一种包含面很广的数学模型,可用以分析一些涉及潜变量的复杂关系[3]。结构方程具有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能够估计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等优点,能够更为准确的验证PPP项目特许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PPP项目的特许价格模型进行验证。

2 理论分析

公共产品的垄断性、非排他性及PPP模式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PPP项目与一般的市场项目有所不同。PPP项目追求项目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包括政府社会利益最大化、私营部门企业利益最大化、公众使用成本最小化,这导致PPP项目所处的具体环境更为复杂。因此认为PPP项目的特许价格应该受以下方面的影响[4,5]。

2.1 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指会对PPP项目的成本、收益产生直接影响的外部宏观经济因素。经济条件的变化将会增加PPP项目现金流和市场价值的不稳定性[6]。在一个良好的经济条件下,开发运行PPP项目的成功率要相对恶劣经济条件中高很多。若政府对项目所处经济条件,如通货膨胀率、汇率等风险有所保证,将会吸引更多私营部门的参与,从而制定更有力的特许价格。因此,认为经济条件对PPP项目的特许价格有重大影响。

2.2 政治/法律条件

由于参与方众多,PPP项目的法律结构相当复杂,因此,完善的法律制度是PPP项目实施的必要支撑,稳定的政治条件是PPP项目得到政府支持的必要条件。政治/法律环境的稳定与否意味着PPP项目是否能顺利实施,并获得预期收益。政治/法律条件的不稳定与不完善,会导致PPP项目的成本增加、收入降低,增加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对特许价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认为政治/法律条件对PPP项目的特许价格有重大影响。

2.3 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主要是指项目设计、建设期间的采用的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及可靠性,技术条件对于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产生着很大的影响。PPP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设计阶段是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键环节,对项目的后续所有活动都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认为技术条件对与PPP项目的价格有重大影响。

2.4 政府

PPP项目的产品/服务不同于一般商业项目的产品/服务,政府部门作为PPP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在PPP项目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包括为项目提供支持、进行合作与监督。政府强力有效地介入,不仅能保证为私营部门提供很好的支持,更能保证风险的合理分配、资金的有效利用[7,8]。此外,政府直接决定了政策的稳定性及连续性,在特许价格的制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认为政府部门的行为对与PPP项目的价格有重大影响。

2.5 私营部门

私营部门的参与直接决定了项目的建设、运营状况,私营部门的选择不仅对项目的成败关系重大,也将是决定PPP项目特许价格的重要因素[9]。一个优秀的私营合作伙伴应具有优秀的经营管理经验,在保证PPP项目的顺利实施的同时,还能更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促进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认为私营部门的参与对与PPP项目的价格有重大影响。

2.6 公众

PPP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产品/服务,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PPP项目所提供产品/服务的价格必须在公众的可支付能力之内,才能保证PPP项目的存在及运营的意义。因此,公众的态度对PPP项目的特许价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7 项目自身特征

项目自身特征是指那些受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由于公共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这些影响因素无法归结于外部环境中的某一类中,且这些因素的存根据项目的不同存在差异性。项目的自身特征往往对PPP项目的特许价格的制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 特许价格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3.1 路径图及模型变量选择

本文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影响理论假设的因素,根据小范围问卷调查的结果合并相关性较高的因素、删除不必要因素,最后得到29个影响各理论假设的因素。根据这29个因素,结合结构方程路径图的图标规则和理论模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如图1。该模型为二阶验证性分析模型。本模型中存在唯一的内生潜变量:PPP项目的特许价η;七个外生潜变量:经济条件ξ1,政治/法律条件ξ2、技术条件ξ3、政府ξ4、私营部门ξ5、公众ξ6、项目自身特征ξ7。

根据首轮小范围调查,得出经济条件ξ1对应5个外生观测变量:贷款利率x1、通货膨胀率x2、汇率x3、投资市场完善程度x4、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x5;政治/法律条件ξ2对应4个外生观测变量:腐败风险x6、税收政策x7、监管机制的完善程度x8、健全的法律法规x9;技术条件ξ3对应2个外生观测变量:项目评估体系国际化程度x10、设计施工水平x11;政府ξ4对应6个外生观测变量:定价机制x12、政府补贴x13、政府信用x14、项目目标x15、政策稳定性及连续性x16、政企关系x17;私营部门ξ5对应6个外生观测变量:项目质量x18、提供产品/服务水平x19、资金结构的合理程度x20、运营成本x21、投资回报率x22、项目的财政吸引力x23;、公众ξ6对应2个外生观测变量:公众支付能力x24、公众需求变化x25;项目自身特征ξ7对应4个外生观测变量:项目唯一性x26、项目与PPP方式的匹配度x27、项目特许经营期x28、项目承受风险程度x29;σ1,…,σ29为这29个外生潜变量的测量误差项。

3.2 参数估计

根据图1所示的结构方程路径图及相关理论分析,结构方程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的表达式如公式(1)、(2)所示[10]:

3.2.1 测量方程。

其中X是由29个外生测量变量组成的12*1向量。Λx是观测变量x对应的外生潜变量ξ的29*7的负荷矩阵。贷款利率、物价指数、汇率、投资市场完善程度、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条件上的因子负荷分别为λ11、λ21、λ31、λ41、λ51;腐败风险、税收政策、监管机制的完善程度、健全的法律法规在政治/法律条件上的因子负荷分别为λ62、λ72、λ82、λ92;项目评估体系国际化程度、设计施工水平在技术条件上的因子负荷分别为λ10,3、λ11,3;定价机制、政府补贴、政府信用、项目目标、政策稳定性及连续性、政企关系在政府上的因子负荷分别为λ12,4、λ13,4、λ14,4、λ15,4、λ16,4、λ17,4;项目质量、提供产品/服务水平、资金结构的合理程度、运营成本、投资回报率、项目的财政吸引力在私营部门上的因子负荷分别λ18,5、λ19,5、λ20,5、λ21,5、λ22,5、λ23,5;公众支付能力、公众需求变化在私营部门上的因子负荷分别为λ24,6、λ25,6;项目唯一性、项目与PPP方式的匹配度、项目特许经营期、项目承受风险程度在项目自身特征上的因子负荷分别为λ26,7、λ27,7、λ28,7、λ29,7。σ是29个测量误差项组成的29*1向量。

3.2.2 结构方程

β是内生潜变量的系数矩阵,因为该二阶验证性分析模型只存在一个内生潜变量,所以不考虑β。γ表示外生潜变量ζ对内生潜变量η的7*1系数矩阵。ζ表示内生潜变量η未能被外生潜变量解释的误差的7*1协方差矩阵。

4 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及评价

根据研究内容,样本总体界定为研究或从事基础设施PPP项目的专家学者,包括高校科研单位、政府及企业内相关研究的从业人员。问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放3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满足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的条件。为保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Cronbach’sα系数为0.962>0.7,符合要求。

4.1 参数估计

4.1.1 估计值模型图

结构模型中共有73个变量,关系变量29个,潜在变量44个,外因变量37个,内因变量36个。选用最大似然估计法,用AMOS7.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计算,得出PPP项目特许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估计值模型图,如图2所示,表示模型可以顺利收敛识别。

4.1.2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整体适配度

估计值模型图中没有出现负的误差变异,表示模型界定没有问题,基本符合适配标准。整理各项模型适配度指标,如表1所示:

假设模型的适配x2值为152.644,显著性概率值p=0.206>0.05,接受虚无假设,表示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此外,卡方自由度比值CMIN/DF=1.114<2.000,表示二阶验证性模型可以被接受。其余适配度指数,除检验指数RFI小于0.900不符合规则之外,均处于理想值范围,表示模型的整个拟合过程较为理想。

4.2 假设验证及结果分析

本文从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条件、技术条件、政府、私营部门、公众和项目自身特征7个方面对PPP项目特许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从图2中可以看出,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条件、技术条件、政府、私营部门、公众和项目自身特征对应PPP项目特许价格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93、0.92、0.90、0.94、0.65、0.89、0.81。结果表明7个外生潜变量与PPP项目特许价格均有正相关关系,并以政府及项目所处宏观环境的与PPP项目特许价格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

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对PPP项目特许价格的路径系数,在七个外生潜变量中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项目风险大、周期长,并非任意企业都有能力加入PPP项目。政府的决策结果直接影响了PPP项目所处任务环境中的定价机制、项目得到的补贴、政策的稳定及连续性等诸多因素,因此政府需要提高自身信誉、对参与PPP项目的私营部门适当的激励措施和足够的支持及保障措施,才能够更有效的吸引私营部门资金的投入。同时,政府必须能够在风险分担和责任分配方面建立有效的策略,以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私营部门的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作为发起人之一,政府应该对自身责任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为制定更有力的PPP项目特许价格提供更好的保障。

(2)PPP项目所处的三个宏观条件对PPP项目特许价格的影响因子均在0.9以上,仅次于政府。模型结果表明宏观环境对项目的实施、运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投资市场的完善程度及监督机制的完善程度,决定了项目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稳定,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但PPP在我国公共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法律和政策并不完善。也正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P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得不到足够的支持,甚至存在不法行为干扰PPP项目的正常运行。因此我国需要尽快改善有关PPP项目的法律和政治条件,只有为PPP项目构建更好的、稳定的宏观环境,才能够保证特许价格制定的意义及合理性。

(3)作为公共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公众对PPP项目特许价格的影响因子为0.89,因此,公众的消费能力及支付水平也是制定特许价格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PPP项目的准备阶段,对公众的需求及支付能力进行详尽的调查,制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许价格,这样才能保证PPP项目建设及运营的意义,达到公用事业推动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目的。

5 结语

制定合理的特许价格,是吸引私营部门投资的重要前提。PPP项目风险大、时间和地域跨度大,导致特许价格制定时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对PPP特许价格影响因素的分析非常重要。另外,由于PPP项目结构复杂、涉及利益群体众多,影响其特许价格的因素过于繁杂,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应对。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优势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建立PPP项目特许价格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分析得到因子负荷矩阵,足以解释各影响因素和特许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采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对PPP项目特许价格的制定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能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LIYANING T,QIPING S,EDDIE W L C.A review of studies on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0(28):683-694

[2]张万宽,杨永恒,王有强.公私伙伴关系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若干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7(3):103-112

[3]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亓霞,柯永建,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5):107-113

[5]陈德强,郑思思.公共租赁住房PPP融资模式及其定价机制研究[J].建筑经济,2011(4):12-16

[6]朱秀丽,邱菀华.基于实物期权的铁路地下化项目PPP模式投资决策分析[J].系统工程,2011,29(3):117-120

[7]叶晓甦,张永艳,李小朋.我国PPP项目政府监管机制设计[J].建筑经济,2010(4):93-96

[8]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激励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措施[J].清华大学学报,2009,49(9):48-51

[9]AZIZ A A R,KASSIM J P S.Objectives,success and failure factorsof hous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Malaysi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1(35):150-157

结构方程分析 篇5

简要介绍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根据航空公司运营特点,给出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并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顾客满意度的测评为例,进行理论模型的验证与顾客满意度的测评.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对整个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并做了系统分析.

作 者:于剑 YU Jian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00 刊 名: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年,卷(期): 25(6) 分类号:V2 F562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   航空公司   顾客满意度  

结构方程分析 篇6

摘 要 本文针对检察院公务人员绩效考核的公平合理性,在建立检察院公务员个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借助LISREL8.7软件,对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明确观测变量与潜变量及其两者间相互关系,得到较为完善的模型路径。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及运算,最终表明利用此模型得出的绩效评估结果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广泛应用性。

关键词 绩效考核 结构方程模型 因子分析

一、引言

为加强基层检察院的建设,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制定了《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以考核干警的能力、绩效为核心,探索建立能级管理机制。在明确内设机构和工作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分类分级明确工作目标,以动态考核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行全员能力和绩效考核,奖优罚劣。”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这一规定,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建立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检察机关绩效管理的核心则是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机制,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估对提高检查机关公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部门团队精神,提高检察机关绩效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立一套完备的适用于本国国情的检察机关绩效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十分紧迫。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针对绩效考核问题进行了研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 Kaplan)使用平衡积分卡方法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将顾客角度、价值观、远景、战略和使命放在管理控制系统的中心位置,由它们作为业绩驱动的核心动力,但是它缺乏定量性分析和科学的指标权重值。国内学者裴宏森(2009)利用360度全面绩效考核法对绩效考核问题进行了研究,此方法全面的考虑了评估主体的构成等方面,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定量化分析体系,无法确定出各影响因素准确的权重值。

本文提出了一种现阶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教育、社会、心理、医学等多领域多部门的统计学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理论。该模型特有的因子分析可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考察各变量之间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还可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紧密的联系,结合相应的LISREL8.7软件,整合出所有变量对总目标的影响作用,从而实现对检察院绩效考核的定量研究。

二、建立检察院公务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工作是检察机关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核心在于建立一套能真正体现出本单位绩效考核目的的指标体系。其建立过程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目的导向性。制定这样的指标可以发挥领导者导向性的作用,使日常工作紧密的围绕着这些工作重心,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重视量化指标。尽可能多的采用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而不是传统的使用大量定性指标,这样可以使绩效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化,具有公平性和说服力。第三,全面性。对公务人员乃至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的结果关系到人员的薪金水平、职务升迁及部门的市场竞争力等很多方面,应尽可能的建立考核全面的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原则,针对检察院的日常工作的特殊性,建立了一套针对公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较为全面且具有目的导向性的指标体系,同时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做到公平、合理、科学的考核检察机关的绩效。此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创新及学习情况、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绩效值,这四个变量不能直接得到,都需把其作为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潜变量来分析。而每个潜变量都是由具体的可以通过直接测量得出结果的观测变量(显变量)构成,创新及学习情况(X1)由工作创新程度(X11)、接受培训时间(X12)、社会调查频度(X13)、向专家学者咨询情况(X14)四个显变量构成,工作态度(X2)由工作责任感(X21)、法律规范程度(X22)、劳动纪律(X23)三个显变量构成,工作业绩(X3)由工作效率(X31)、工作专业度(X32)、工作数量(X33)三个显变量构成,绩效值(X4)由外派学习(X41)、薪金报酬(X42)、岗位轮换(X43)三个显变量构成,通过这些显变量的测评打分,综合得到潜变量的考核数值。其中工作态度和创新及学习情况这两项属于外生潜变量,工作业绩和绩效值属于内生潜变量。

三、实证分析

1.某市检察院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算过程

构建结构方程之前,需要利用SPSS软件对统计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是分析各潜变量对应的显变量以及四个潜变量的信度,信度大于0.7就可以将此统计数据认定为信度的统计样本。然后利用Lisrel8.7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在对模型进行修正,拟合,最后得出完整的模型体系。

以某市检察院进行的一次针对公务人员的绩效评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20份调查问卷中的309份有效问卷作为原始统计数据,工作态度、创新及学习情况、工作业绩所对应的显变量可以直接由调查问卷得到,绩效值所对应的显变量则可以由该检察院人事部门统计各调查对象的绩效工资,对岗位升迁情况以及外派学习情况分层次打分得到,这样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统计样本。

运行本例可以看出X13(社会调查频度)从属于X1(创新及学习情况)的相关系数很小,可以认定该路径不具备有效性,所以删除这条相关程度小的路径。而且,X1(创新及学习情况)对于X3(工作业绩)的相关路径系数和X2(工作态度)对于X4(绩效值)的相关路径系数都不显著,所以也删除掉这两条路径;同时增加了 X3(工作业绩)对 X4(绩效值)的影响路径,这样就完善了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最终得到具有合理关联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各参数值如图1所示:

根据以上拟合指标的结果,拟合优度指数GFI、NFI、CFI、IFI、NNFI都大于0.9,可以看出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据此,所以认定此模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2.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

(1)创新及学习情况在与其对应的工作创新程度、接受培训时间、向专家学者咨询情况各方面的从属系数分别为0.78、0.94、0.77,这说明公务人员接受培训时间的长短对其创新学习情况的影响最大,工作创新程度和向专家学者咨询对其影响相对较弱,所以该检察院应该加大对其公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2)工作态度在与其对应的工作责任感、法律规范程度、劳动纪律各方面的从属系数分别为0.75、0.76、0.51,这说明工作态度主要是通过公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法律规范程度体现出来的,劳动纪律的体现程度相对较弱,所以该检察院应该更加注重员工工作责任感和法律规范程度的培养。

(3)工作绩效在于其对应的工作效率、工作专业度、工作数量各方面的从属系数分别为0.88、0.72、0.72,这说明工作绩效主要是通过工作效率体现出来的,工作专业度和工作数量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弱,所以该检察院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4)绩效值在对其公务人员外派学习、薪金报酬、岗位轮换上的从属系数分别为0.74、0.85、0.76,这说明绩效评估的结果是与公务人员的薪金报酬是直接挂钩的,绩效值在其薪金报酬上祈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其外派学习和岗位轮换的时候就不仅仅会考虑其绩效评估的结果,还要考虑到其他的很多因素,例如个人素质等诸多方面。

(5)创新及学习情况对绩效值的影响系数为0.19,工作态度对工作业绩的影响系数为0.44,这说明工作态度对于工作业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工作业绩对于绩效值的影响系数为0.26,而工作态度对于绩效值的影响是通过工作业绩间接实现的,其路径系数为0.44×0.26=0.114,这说明这三者对于绩效值的最终确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检察院公务人员绩效评估

由此可以对检察院公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例如,该市检察院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最高分为10分。某一名公务人员在本次绩效考核中创新学习情况、工作态度及工作绩效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得,这个公务人员在本次绩效考核中的最终得分也就是最后的加权平均分:16.49×0.19+12.13×0.114+13.2×0.26=7.948。

这样,就可得出所有评估对象的综合分数,根据综合分数可以对所有公务人员绩效进行排名,也可以通过上述评价分析衡量各公务人员的各类工作完成情况,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整体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论

在政府绩效考核中采用含有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评估,不仅能够把影响绩效的因素与绩效考核紧密的联系起来,建立各因素与总目标、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能把政府绩效评估从定性转为定量,实现绩效的定量考核,使考核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在政府政务信息化的背景下运用此模型进行绩效考核,可以使绩效评估过程及结果真实的展示在公众及所有利益相关者面前,有利于加大其监管力度从而,可以使各级政府部门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缺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改,达到提高政府人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文虎.绩效考核在基层检察院管理体系中的导入和实施.法治论丛.2004(11):60-64.

[2][美]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著.公司绩效评价:平衡计分法:良好绩效的测评体系.李焰,江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张亚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AHP模型及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9(4):142-145.

[4]裴宏森.非营利组织导入360度绩效考核模式探析.现在财经.2009(1):54-59.

[5]候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杨书宏,谢湘生.结构方程模型在企业员工绩效评估中的应用.商业现代化.2006(7).

结构方程分析 篇7

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爆发的一系列丑闻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表明:公司治理风险一旦被引爆, 其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2009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颁发给了对公共经济治理、公司治理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两位美国学者奥斯特罗姆和威廉森, 这使人们对金融制度改革和公司治理更加关注。因此, 探究公司治理风险的影响因素, 有效防范公司治理风险成为当前公司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研究, 但是缺乏对众多影响因素的系统整合及定量分析。由于公司治理风险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涉及的变量数目多, 主观性强, 难以直接度量, 且因果关系复杂, 数据分析时采用多元回归等方法效果不理想, 而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将多元回归和因素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 是一种复杂条件下数据分析的理性工具, 因此本文选择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风险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英国人David Circhoton-Miller和Philip B.worman (1999) 采用结构型调查问卷的形式来综合预测一个新兴市场或国家的公司治理风险 (CGR) , 调查内容涉及公司章程、法制环境、资本市场监管机构有效性和人们的道德标准。斯洛伐克科希策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的Vincent, Oltes和Vladimir Penjak (2001) , 对上述由英国人设计的问卷表进行完善, 把单纯的回答“是”或“否”改进为回答每项调查项目发生的可能性, 并将风险划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四个等级。俄罗斯投资银行Bunrswick UBS Warburg公司将公司治理风险的内容划分为信息透明度、股权性质、关联交易、合并重组、破产风险、投票权行使、外部管理者态度及证券登记员品质等7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 并给每项要素赋予不同的分数和打分标准, 总分是72分, 高于35分的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风险, 而低于17分的相对较安全, 介于这之间的治理风险等级居中。

(二) 国内文献

在最近几年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公司治理风险的研究。国内较早提出公司治理风险问题的是李维安教授, 此后一些学者也加入到对治理风险的研究中。李维安和谢永珍 (2007) 基于系统思维视角界定了公司治理风险的内涵, 即将公司治理风险分为内部治理风险与外部治理风险, 指出内部治理风险主要是指内部治理机制不合理而导致的偏离公司治理目标的可能性, 外部治理风险是指由于外部治理环境的不稳定而导致的偏离公司治理目标的可能性。并从股权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违规倾向6个维度, 建立公司治理风险指标体系。胡强 (2006) 将证券公司的治理风险分解为股东相容性风险、股东—经营层代理风险、客户—公司代理风险三个方面, 刘腾 (2007) 从股东会治理角度界定了股东会治理风险, 即由于股东层内部结构 (如控股股东的性质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 和股东自己的道德而给公司治理可能造成的风险。何波忠 (2005) 指出现代企业风险的重要来源是公司治理风险, 并用中航油和中储棉巨亏事件为例, 说明了我国公司制企业治理风险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公司治理风险是指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不合理或治理行为不健全给公司持续经营带来的不稳定性及对公司总价值的影响, 从而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威胁。这种威胁体现在多方面, 单纯的某一个风险往往有一定的潜伏期, 产生的威胁是有限的, 甚至是不易被察觉的, 但众多风险的相互作用逐步积累, 最终可能导致总爆发。公司治理风险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本文把治理风险的表现概括为公司业绩风险、利益相关者关系风险、信息披露质量风险,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 可以发现公司治理结构、治理行为、股权结构、治理环境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司业绩、利益相关者关系、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产生公司治理风险, 借鉴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 在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公司业绩

H2: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利益相关者关系

H3: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信息披露质量

H4:公司治理行为影响公司业绩

H5:公司治理行为影响利益相关者关系

H6:公司治理行为影响信息披露质量

H7:股权结构影响公司业绩

H8:股权结构影响利益相关者关系

H9:股权结构影响信息披露质量

H10:公司治理环境影响公司业绩

H11:公司治理环境影响利益相关者关系

H12:公司治理环境影响信息披露质量

(二) 研究模型——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SEM) 是应用线性方程系统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 以及潜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简单来说, SEM的数学模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测量方程 (measurement equation) 和结构方程 (structural equation) 两部分。测量方程描述潜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关系, 而结构方程则描述潜变量之间关系, 其数学模型如下: (1) 测量方程:x=Λxξ+δ (式1) ;y=Λyη+ε (式2) 。其中, x为外生观测变量向量, y为内生观测变量向量;Λx为外生潜变量在外生观测变量上的因子载荷, Λy为内生潜变量在内生观测变量上的因子载荷;δ为外生观测变量x的误差项, ε为内生观测变量y的误差项。 (2) 结构方程:η=Bη+Γξ+ζ (式3) 。η为内生潜变量, ξ为外生潜变量;B为内生潜变量间的回归系数;Γ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回归系数;ζ为结构方程的残差项, 反映了η在方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

(三) 变量选取

本文进行如下变量设计:公司治理风险表现通过三个内生潜变量表示, 分别是公司业绩、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信息披露质量, 它们不可直接度量, 分别由若干观测变量 (即内生观测变量) 来反映;公司治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行为、股权结构、治理环境, 它们是外生潜变量, 分别由若干观测变量 (即外生观测变量) 来反映。具体见 (表1) 和 (表2) 。

(四) 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验证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行为、股权结构、治理环境等外生潜变量是否会对公司业绩、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信息披露质量等内生潜变量产生影响, 并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而上述影响无法直接度量, 因此对其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将外生观测指标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展开为调查问卷上的问题, 同时也就所选的观测变量能否准确反映相应的潜变量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 即答案选项划分为五个尺度空间, 即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并分别赋值5、4、3、2、1。问卷的发放对象为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三所高校的MBA学员、上市公司高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了220份, 回收率为40%, 剔除无效问卷18份, 最后以202份问卷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调研问卷的可靠程度。研究采用克伦巴赫 (L.J.Cronbach) Alpha (α) 信度系数法,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计算, 由 (表3) 所示。表中各潜变量的Alpha (α) 系数均高于0.7, 总量表Alpha (α) 系数达到0.856, 说明本次调查问卷数据具有较高的内在信度。由于变量数量较多, 且都集中在一个问卷中, 可能导致共同测量偏误, 所以应首先检测是否出现了这一问题。效度分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 斜交旋转后累计方差解释量达到78.907%, 显示出测量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 路径分析与拟合优度检验

将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的问卷数据输入到结构方程软件LISREL8.53, 并采用预先编好的LISREL语法文件, 运行并经过修正后得到如 (图1) 所示的路径图 (包括潜变量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潜变量与观测变量间的标准回归系数及观测变量、潜变量的误差方差) 、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与各相关拟合指数, 如 (表4) 和 (表5) 所示。从结构方程的拟合优度指标看, 各项指标均符合统计检验的要求。绝对拟合指标中, 卡方检验的概率值P>O.05,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的检验原理, 表示模型拟合尚好, 同时χ2/df=1.60小于2, 也表明模型拟合较好;RMSEA值为0.078, 小于0.08, 符合检验要求;相对拟合指标NFI和NNFI均为0.89, 很接近于1, 符合检验要求。 (表4) 中的各项指标值充分说明了模型拟合度较好, 即模型实证结果有较好的说服力。从 (表5) 可以看出, 公司治理结构对利益相关者关系有显著影响, 假设2通过验证;公司治理行为对公司业绩、利益相关者关系、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 假设4、假设5、假设6通过验证;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利益相关者关系、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 假设7、假设8、假设9通过验证;公司治理环境对利益相关者关系、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 假设11、假设12通过验证;假设1、假设3、假设10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五、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 作为外生潜变量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行为、股权结构、治理环境对公司业绩、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信息披露质量等内生潜变量具有显著影响, 与公司治理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公司治理的建设,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行为和股权结构, 建立良好的治理环境, 将对防范公司治理风险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后续研究中, 期望能以个案研究结合问卷的方式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维安:《金融公司治理的着力点:治理风险》, 《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5期。

[2]谢永珍:《公司治理风险相关研究述评》, 《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胡强:《我国券商治理风险及对策》, 《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第1期。

[4]Bernard Black.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Behavior and Market Value of Russian Firms. Emerging Market Review, 2001.

[5]German Creamer and Yoav Freund. Predicting Performance and Quantify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Risk for LATIN American ADRS and Bank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5.

结构方程分析 篇8

关键词:实证研究,城市产业品牌,结构方程,形成因素,对策建议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城市品牌的竞争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作为城市品牌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产业品牌就尤显重要,城市产业品牌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张“名片”,同时,城市产业品牌还因其发挥的“磁场效应”,可以给投资者创造环境,让投资者赢得利润,能有效带动各类经济要素向区域集中,在城市自由流动。因而培育和发展城市产业品牌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培育城市产业品牌,首先必须弄清影响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如何,为此,本文结合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城市品牌相关的理论,构建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因素综合模型,通过调查获取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运算与检验,对影响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

2 城市产业品牌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设计

2.1 模型的理论推导

本研究模型构建上主要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区域分工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城市品牌的相关理论和零碎文献,提出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因素的综合模型。

波特“钻石理论”产业竞争力的培育离不开四个因素,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关联性产业支持、产业内企业的战略。因此,从波特钻石模型来看,一个城市要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影响的因素有产业基础、生产要素的禀赋程度。因而,本研究基于波特钻石理论,对于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构成方向还将进行变量的具体选择。

多德与伯利、弗里曼教授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综合模型构建也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获取,选择城市产业品牌的政府支持力度与城市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作为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结构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城市产业品牌相关的理论来看,Whitfield(1999)、Kotler(2003)、Gibson(2005)、Freire(2006)、Ryan(2010)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城市可以品牌化,并认为建立城市产业品牌的基础是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而这些又构成城市产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国内学者夏赵正(2001)、黄景清(2003)、杜青龙(2004)、余明阳(2004)、沈山(2005)、张锐(2006)、王庆(2008)、陈北东(2010)也都对城市品牌展开了研究,认为城市产业品牌的形成是城市产业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的过程。基于此,利用城市产业品牌的相关文献,选择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以及城市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作为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模型的理论设计

从上述理论分析和文献探讨中,概括出模型设计应包含八个因素(潜变量):城市的资源禀赋、城市的产业基础、城市产业竞争力形成、城市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激励、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城市产业的集中度、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其中前五个要素是前提变量,后三个因素是结果变量,前提变量综合决定并影响着结果变量(Eugene W.Anderson和Claes Fornell,2000)。设计的结构模型如图1。

根据上述设计的路径图,以及结合城市产业品牌形成机理的理论探讨,对其路径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1:城市的资源禀赋为城市产业品牌成长所需的产业基础有路径影响;

假设2:城市的产业基础对区域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有路径影响;

假设3: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激励对其城市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有路径影响;

假设4:城市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对区域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有路径影响;

假设5: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对形成城市产业品牌有路径影响;

假设6:城市产业的集中度对形成城市产业品牌有路径影响;

假设7: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竞争力、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政策扶持与激励等对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有路径影响;

假设8: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竞争力、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政策扶持与激励等对城市产业的集中度也有路径影响;

假设9: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以及城市产业的集中度提高对城市产业品牌的形成有路径影响。

3 模型变量选择与研究假设及问卷设计

3.1 模型潜变量内涵与选择

参考前面模型的总体构建情况、国外研究理论和其他行业实证结论,以及小范围甄别调查的结果,本节主要探讨模型中各要素需要观测的具体范畴及其基本假设。从潜变量需要选择的可测变量来看,主要是要解决可测变量的可衡量性,充分借助相关理论,8个潜变量的选择及其内涵如下:

F1:城市的资源禀赋。城市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条件、产业特色等多个方面是构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在这里将城市的资源禀赋列为影响因素,从城市自然和社会资源禀赋、地理便利性、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等方面来考察。

F2:城市的产业基础。衡量某个产业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区域有影响力的产业,专家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的是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要有配套的产业链支撑、还要有相关的龙头企业或者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支撑。因此,结合上述分析与考虑,选取产业规模化程度以及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龙头企业及产业链完善情况等变量衡量城市的产业基础。

F3:城市产业的竞争力形成。结合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以及国内学者金碚(2000)、卢泰宏(2002)、李成勋(2003)、李绍飞(2012)等学者们的观点,认为城市产业内形成的品牌与技术是构成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纵观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衡量衡量城市产业的竞争力形成:注册商标数量、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产业的市场份额、品牌产品商标、品牌企业的数量。

F4:城市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相关研究认为城市经营品牌应该从城市品牌经营的意识、品牌经营的投入以及品牌经营的管理方面着手。基于上述研究,笔者选取衡量品牌经营管理水平的因素为:城市经营品牌的意识(如着力于培育壮大产业、企业等)、品牌经营的投入(如在城市形象建设、产业整体推广等方面投入)、品牌的管理(如出台激励品牌发展的措施)。

F5: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激励。沈山(2005)、林升栋(2011)、熊曦(2013)认为区域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笔者也认同这些观点,因而对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政策扶持与激励变量的选取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政府重点产业政策支持及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对城市产业品牌战略规划与品牌营销的扶持力度。

T6: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科特勒认为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应该具备比较高的知名度,对于一个城市产业来说也是如此。这些都充分说明,城市产业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主要从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两方面来衡量。

T7:城市产业的集中度。对于城市产业来说,如果其汇聚功能和价值提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意味着这个城市产业品牌基本形成,因而,可以选取一个城市产业的集中度变化来衡量城市产业的集中度。

Y:城市产业品牌形成。马钦忠(2004)、张锐等(2006)、熊曦(2013)等研究认为城市产业品牌形成体现在其产业内部品牌极强的带动效应和知名度上,而城市品牌形象以及其形成的外部印象是衡量产业品牌的重要因素,其变量可以选取城市产业品牌是否成为该城市的象征性产业或者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

3.2 模型可测变量及研究假设

根据潜变量的相关内涵,对影响城市产业品牌培育的可测变量进行了专家访谈和行业预调查,最终选取了16个可测变量如表1,同时对可测变量提出了相应的假设。

4 抽样过程与数据收集

4.1 抽样过程

本研究选择湖南长沙、广东中山、广西桂林、上海、北京等地作为调研选择地,抽样单位为伴随城市产业发展的相关企业、城市管理部门、城市或品牌领域专家学者。

由于所抽取的这些城市,其产业发展较为有影响力,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相关的调研对象拥有一定的行业知识,并且从事产业发展或者品牌研究有一定的时间,能较好地反馈城市产业品牌形成过程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各项因素-其反馈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影响因素,因此选择这些区域的企业、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行业协会进行调查能较好地展示整个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情况,对于指导其他城市产业品牌培育有一定现实意义。

4.2 调研组织

本文的调查组织是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设计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由作者于2013年8月8日至2013年8月20日对上述区域和调查对象通过网上电子表格调研和实地发放问卷调研等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之前还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测试,效果较好。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210份,问卷回收率为93.33%.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为94.76%.

5 数据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5.1 信度检验

信度(reliability)指测量结果(数据)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199 份问卷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根据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即Cronbach’s Alpha系数法进行检验,标准化之后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18,说明本研究获得的总体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另外,对问卷中每个潜变量的信度分别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2。可以看到,每个潜变量的信度的Alpha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此量表设计的可靠性较高。

5.2 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较为常用的、科学合理的结构效度测度方法,即通过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因素的理论模型与数据运行的拟合情况来考评,从本研究使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运行情况来看,如表3所示,可知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因素构成的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且结构效度较好。

从模型的拟合指标(表3)来看,整个测量变量的指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整个模型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其结果是可靠的和科学的,选取的潜变量也都是十分恰当的。同时,从模型的运行结果来看,显示了较好的效果,样本数据运行的结果比较顺利,路径关系清晰,而且模型的大部分假设和路径设计都得到了验证。

6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6.1 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结构模型的路径系数如表4,可以看出,某些路径依赖是存在的,而且从标准化系数也可以看出,其路径依赖存在的合理性。如F1→F2、F5→F4、F2→F3、F2→T7、F1F5等路径显示出十分强有力的依赖性,这与前述对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因素的理论探讨是十分吻合的,也就是说城市的资源禀赋的程度是形成产业基础的重要前提,而产业基础是构成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提升城市产业知名度的根本因素。当然也有一些路径显示依赖性不强,如F1→T7、F5→T6等,这是因为资源禀赋对城市产业集中度提高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之后,才会汇聚一些资源,同样政府政策扶持对产生产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是通过借助城市经营品牌的投入管理水平来达到。

6.2 测量模型的路径分析

而对于测量模型的路径分析,一般考虑标准化路径系数,从数据运行的结果来看,测量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大于0.5,而且其P值显示非常显著,故对于这16个测量模型的路径分析都是可以通过检验的,是科学的,说明所选取的测量变量也是合理的。如表5。

因而通过上述路径分析可以看出,从H1到H16的相关假设都是支持的,说明假设成立,影响因素选取是正确。

而进一步通过结构方程效应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当中,影响力度排前的是城市的产业基础、城市产业的集中度、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激励、城市的资源禀赋等,而其中城市的产业基础、城市的资源禀赋、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激励是间接影响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影响城市产业的外部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和城市产业的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也当属城市的产业基础、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产业市场竞争优势等。当然城市的资源禀赋程度是提供城市的产业基础的重要条件和直接因素,也是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而产业基础是促进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最直接因素。除此之外,城市经营品牌的投入与管理对于提高区域产业的认知度和品牌价值提升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产业品牌的形成的动力。

6.3 模型修正与进一步假设验证

从上述分析来看,构建的理论模型和数据运行结构都较为平稳,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的成立,鉴于进一步验证假设成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笔者对原有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主要围绕结构模型当中不支持的路径进行修改,采用直接删除该路径的做法,得到修正后的结构路径和测量路径都是有效的,再一次证明了培育城市产业品牌影响因素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1)积极发挥政府在城市产业品牌培育中的引导作用。政府应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及规模来科学规划城市产业品牌培育方向和重点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同时建立和完善城市产业品牌培育奖励和扶持机制,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实行产业品牌培育,推进城市产业品牌的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集群基地,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实现由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城市产业品牌的跨越。要加强区域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区域产业产业整合与跨越式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增强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延伸产业链,健全产业配套,带动城市产业品牌培育,进而构筑城市产业品牌培育与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建立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组织化保障和标准化管理,积极探索保护商标的长效机制,为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结构方程分析 篇9

农业保险是一种对农业灾害 (包括农作物、禽畜) 进行事前预防保险, 事后对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新兴风险转移手段, 对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大的作用。我国从2004年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保险试点, 运用各种模式经营, 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总结试点经验得出, 增加有效的需求量是发展农业保险的关键。农民是购买农业保险的主体, 因而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 分析农民的投保意愿, 深入研究农民对购买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 提出可行性政策, 对农业保险在全国的推广和实施有巨大的帮助。随着农业保险在全国范围的实施, 我国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将更有保障。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Goodwin实证分析了美国爱荷华州玉米生产者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损失风险水平的生产者有不同的需求弹性, 并运用于实证分析, 测算出相关的需求弹性的值。Coble等利用Probit模型和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美国堪萨斯州小麦农场主对作物多重险保险 (MPCI) 的需求。Smith和Baquet在美国蒙大拿州通过邮寄的方式收回了370份问卷, 再利用Heckman两步估算法, 首次构建相关模型针对保险参与及保费进行分析, 并探讨农场主对作物多重险保险 (MPCI) 的需求, 研究结果表明, 对保险有着乐观预期与悲观预期的受访者在决策方面有所不同, 这些不同表明逆向选择限制了跨区保费提高的效果, 而这种跨区保费提高是一种能够减少保险损失率的机制。Blank和Mc Donald利用美国加州的横断面调查数据直接比较可能影响购买保险偏好的因素, 发现小生产者、较高收入者、非农收入相对低者、近期遭受产量损失者、债务水平较高者更常参保, 拥有多年生作物者的参保人数比拥有一年生作物者多。Just等利用全国性的玉米和大豆农场数据将美国农户参与农作物一切险的动机分解为风险规避动机与信息不对称动机。Sherrick等利用美国中西部生产玉米和大豆的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作物保险的不同产品功能的相对重要性;联合分析结果表明, 那些大规模的、经营年限短的、农场地块不集中的农户对收入保险的需求比较大。之后, Sherrick和Barry利用两步估算法进一步分析了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决策及农业保险产品选择, 研究发现, 规模更大、历史更长、土地使用年限更短、融资程度更高、对产出风险认知更清楚的农场主使用农业保险的可能性更大。Mishra和Goodwin运用Logit模型对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的收入保险购买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 参与生产和市场营销合约的农户更倾向用以资产负债比例来衡量财富增减并从事非农工作等策略来替代联邦政府提供的保险计划, 其中, 年长的和富有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更弱。Ginder和Spaulding等对美国北伊利诺斯州农户的作物保险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持续的追踪研究, 认为农户更关注保险价格而不是赔偿数额, 政府的保费补贴和天气因素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同时, 针对农户购买农作物保险的实际情况, 包括保险的保障程度和农户应对风险态度也进行了检验。Spaulding等通过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的显著因素有保险公司的宣传、投入成本、保险价格及对天气的关注。

国内学者宁满秀等以我国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部分团场和乡镇棉农为对象, 采用概率单位模型, 对影响其购买棉花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受农业生产风险、棉花专业化生产程度、总耕地面积的影响。施红从财政补贴方面探讨了影响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因素;得到的结论是, 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保决策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 保费补贴激励和风险厌恶激励是推动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

2 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SEM, 为Structure Equation Model的缩写) 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结构方程模型包括可以观测的外显变量, 也包括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外显变量与潜在变量间的关系, 即测量模式部分:

其中, X, Y分别为外源指标、内生指标。δ, ε分别是X, Y测量上的误差。∧x是X指标与ξ潜伏变量的关系。∧y是Y指标与η潜伏变量的关系。

SEM可分测量 (measurement) 及潜伏变量 (latent variable) 两部分。外显变量含有随机 (或系统) 性的量度上误差, 但潜伏变量则不含这些部份。SEM可用以下矩阵方程表示:

(Ⅱ) 结构模型:η=Bη+Γξ+ζ

η是内生潜伏变量, ξ是外源潜伏变量, B是内生潜伏变量间的关系, Γ表示外源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 ζ表示模式内未能解释部分。

3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

农户购买意愿是影响农业保险需求最主要的因素, 也是各保险公司、政府部门改进农业保险、推广农业保险的关键, 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完善。农业保险是一种服务性的产品, 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同时, 农业保险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如: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保障农业的深度、保险方式的多样性等, 它以适应农户的需求为发展宗旨。购买一份高质量、高保障的农业保险是广大农民最期望的, 比如:农业保险的赔付程度、购买农业保险带来的经济效益、农业保险工作的服务水平等等, 尽量能够满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我国学者陈妍等实证分析得出农户收入水平、耕地面积和受教育的程度等是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主要因素。国外学者Monte L.Vandeveer运用二项逻辑斯谛模型对越南荔枝种植者进行调查研究, 回归结果表明, 影响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因素有:保险费率、保障水平、农户的文化程度、平均总收入、风险次数、风险管理办法等。

3.1 理论假设

文章以农业保险购买意愿为依据, 结合实际调查数据, 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假设H1:农户的购买能力 (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等) 影响购买农业保险意愿。

假设H2:农户的投资偏好 (储蓄状况、投资偏好等) 影响购买农业保险意愿。

假设H3:农户的个人认知 (收入认知、赔付程度等) 影响购买农业保险意愿。

3.2 模型初步设计

文章借鉴国内外的购买意愿评价模型, 并结合农业保险的特点以及实际调研的可操作性, 提出“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SEM模型”。该测评模型包括4个潜在变量:农户购买能力、农户投资偏好、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农户的购买意愿, 结构关系模型图如图1所示, 用椭圆形来表示4个潜在变量, 用矩形来表示5个观察变量。

3.3 模型变量解释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高低取决于农业保险带来的利益和农户的购买能力。从广义程度来说, 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受到农户购买能力、投资偏好、效益认知的影响, 所以在初步模型设计中, 考虑将农户购买能力、投资偏好、效益认知都作为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变量, 兼顾了一般性和特殊性。以上3个潜在变量的具体观察变量Xi (i=1, 2, …, 13) , yj (j=1, 2) 共15个观察变量 (具体含义通过15道问卷调查题的方式呈现, 具体展开见文章实证分析部分) 见表4, 其中Qk (k=1, 2, …, 15) 即为3个潜在变量在调查问卷中所对应的调查题。

4 实证分析

4.1 调查样本

在全国范围内, 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调研等调查形式获取问卷数据, 调查对象为农民。问卷部分答案采用李克特量表 (评分加总式量表, 用加总方式来计分) 的形式, 本次问卷共发放4000份问卷, 收回统计有效问卷为3798份,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4.9%。

4.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4.2.1 描述统计分析。

运用SPSS Statistics 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于随机缺失数据采用样本均值替代法进行处理, 计算得到调查样本对于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测评SEM的观察变量的均值E和标准差, 结果见表2。

均值也就是平均数, 表示调查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由表2可知, X2的得分最高, 为4.20, 说明农户认为收入状况在购买农业保险时的作用程度最高。Y1的得分仅为1.84, 说明大部分农户都不愿意购买付费较高的农业保险。

4.2.2 问卷信度分析。

信度指反复测量同一数据而所得结果还是保持一致性的程度。Alpha信度指内在信度, 也就是说项目之间是否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其值越大, 信度越高, 一般认为在0.6以上样本均具有可靠性。表3的结果显示, 所有观察变量Alpha信度系数均在0.68以上, 说明本次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4.2.3 问卷效度检验。

对样本数据进行效度分析, KMO (Kaiser-Meyer-Olkin) 和Bartlett检验的输出结果见表4。效度是所选题项能否反映所研究主题的程度, 反映的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结果与研究主题越吻合, 效度越高, 反之越低。通常KMO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KMO值越大越适合作因子分析, 值越小则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具体标准如下:当KMO>0.9时, 结果非常适合;当KMO值在0.8~0.9之间时, 结果比较适合;当KMO值在0.7~0.8之间时, 表明结果一般;当KMO值在0.6~0.7之间时, 结果不太适合;当KMO<0.5时, 结果不合适。如果Bartlett检验的统计量较大, 并且与相对应的概率值小于正常的显著性水平, 结果应该拒绝零假设, 再加上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分析之后, 得出适合用作因子分析。

由表4可知, KMO检验值为0.857, 表明各观察变量间存在潜在的因子结构, Bartlett检验的结果说明各观察变量间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上述结果都说明因子分析法适用于本次调查数据, 检验结果表明该调查问卷效度较好, 能够比较准确反映研究主题。

4.3 S EM分析

4.3.1 SEM评价。

评价一个模型拟合的好坏, 不能仅靠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 还需要考虑多项拟合指数。AMOS17.0 (一款使用结构方程式, 探索变量间关系的软件) 提供了多种模型拟合指数, 其中由于增值拟合度指标和精简拟合度指标能很好地说明SEM的构建效度, 因此本文仅采用这两个指标对SEM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

对比分析表5中预设模型与饱和模型后得出, 各项拟合度指标均与饱和模型较为接近, 并且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说明理论假设模型和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 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SEM具有较高的构建效度。

4.3.2 SEM参数估计及检验。

文章运用AMOS17.0对理论模型的分析进行反复拟合, 在修正多次后得出农业保险购买意愿评估的SEM拟合图与相关参数估计结果, 分别见图2和表6。从图表中发现, SEM中3条路径系数 (外生潜变量与内生潜变量的回归系数) 与所有载荷系数 (潜变量与各观察变量的回归系数) 的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1, 说明农业保险购买意愿评估的SEM参数估计结果具有一定的显著性水平。

由表6得出, 本文提出的H1、H2、H3理论假设都获得支持, 即农户购买能力和对农业保险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都有着直接的、正向的影响效果;而投资偏好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却存在直接的、反向的影响效果。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给出了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并提出了购买意愿评价的指标体系, 构建了“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SEM模型”, 该购买意愿评估模型包括4个潜在变量和15个观察变量, 各潜在变量之间存在三种关联。实证得出如下结论:

5.1.1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的路径影响系数为0.088, 说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大, 农户比较关注农业保险给自己经济上带来的效益, 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效益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的购买意愿。

5.1.2投资偏好对农户购买意愿的影响系数是负值, 说明农户投资偏好越高, 购买意愿反而越低。这个结论需要引起政府和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这恰好验证了管理学及心理学著名的“经验论”。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是感性经验, 经验论通常贬低甚至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 夸大感性认识或经验的作用。通常包括多年来从事某一活动所做的规律性的总结, 也包括某种曾经经历过的心理体验、生活阅历等。农户之前有过类似的投资经历, 并且比较了解投资的效益及回收期, 就会对农业保险产生一定的偏差及怀疑, 这就是投资偏好越高, 购买意愿反而越低的原因。

5.1.3农户购买能力对购买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062, 农户购买能力包括农户的收入情况、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 说明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农户的投保意愿, 应该受到关注。

5.2 展望

通过上面的分析, 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实际,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2.1 政府机关、保险公司应在加强农业保险服务效益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主要取决于农业保险对灾后受损带来的赔付和效益, 因此, 保险公司应该与政府其他各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共同提高农业保险的赔付能力, 并且提高农业保险在社会上的满意感, 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的购买意愿。

5.2.2 努力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关注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越来越重大, 加深农业保险给农户生活上经济上带来的正面影响, 也是提高农户购买意愿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业保险赔付透明程度与公正力度还不太理想, 要想提高农户购买意愿, 必须建立健全、透明和公正的农业保险制度, 提高农户的购买意愿。

5.2.3 开展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应用与推广, 划定灾害风险区域, 确定保险费率和理赔标准。

结构方程分析 篇10

国内外就FDI与东道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FDI对东道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的影响, 二是FDI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关于第一个层面, 一般理论分析表明, FDI对东道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效应:贸易的替代效应和贸易的互补效应。Mundel (1957) 在H-O-S模型框架下, 证明FDI生产要素的流动可替代国际贸易, 减少贸易机会。Adker和Stevens (1974) 等通过实证验证了贸易替代理论。70年代以后, 贸易替代理论受到了现实的挑战, Schmitz&Helmberge (1970) 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 在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上得出:FDI促进了贸易, Markuse、Helpmand等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贸易的互补效应。Zhang&Flmingham (2001) , 朱玉杰 (2004) 等研究了中国总体流入的FDI和贸易之间的互补效应。有关FDI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国内学者金紫汇 (1998) 、江小涓 (2002) 等通过使用相关系数检验, 指出FDI优化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但以上综述没有将汇率变动、FDI和进出口国别结构在同一个框架下, 直接联系起来, 这至少是不完整的, 因为汇率变动影响FDI的来源结构, FDI的来源结构导致进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化, 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陷, 采用占我国进出口总量及FDI来源最大贸易伙伴日本、美国、欧盟、东盟 (新加坡) 和韩国1986-2003的数据, 利用联立方程分析人民币汇率、FDI来源结构对我国进出口国别结构的影响。

一、模型介绍

1. 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

芒德尔1957年创立了贸易投资替代论。该模型分析如下:

在两国两要素两产品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假定:

(1) A国为资本丰裕B国为劳动力丰裕

(2) 在国际贸易中, 根据比较优势, A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a, B国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b, 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自由贸易时, A国出口a产品, 进口b产品, B国则相反, 达到贸易平衡, 不存在跨国资本流动, 当两国间存在贸易壁垒时, 情况会发生变化, 假定B国对a产品征收关税, 必定会导致a产品在B国的价格, 受a产品高价刺激, B国的a产品生产部门规模扩大从而推动B国资本要素价格上涨, 提高B国资本回报率, 受B国资本高额回报率的影响, A国资本必定以FDI形式进入B国, 进一步扩大B国a产品的生产规模, 由此, 两国贸易量会减少, FDI取代了国际贸易。

2. Markuson&Svensson互补关系模型

如果资本的流动, 不是由关税引致, 且主要是流入出口部门而不是进口替代部门, 那么投资和贸易间就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而不是替代关系。

Markuson&Svensson 1983年考察了五种情况, 导致贸易和投资之间的互补关系, 即:技术差异、对生产征税、垄断、外部规模经济和要素市场的扭曲。

在此选择技术差异进行分析:两国间的技术差异等因素会导致彼此间要素生产率和要素价格的差异, 要素价格差异决定商品贸易生产, 贸易产品需要的贸易和非贸易要素表现为合作状态时, 商品的贸易必带动非贸易要素的流动, 从而使贸易和要素流动表现为一种互补性。

二、实证分析

为了分析汇率、FDI来源结构对我国进出口国别结构的影响, 将模型设为:Str=F (FDI, STRt-1, RER)

Str是各国在我国进口或出口的比重, FDI是各国流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占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 Strt-1为相对于当期进口或出口比重前一期的比重, Rer是间接标价法下的实际汇率, 方程组为:

Str=c (1) +c (2) FDI+c (3) Str1+U1

工具变量c rer str1

FDI=d (1) +d (2) rer+u2

工具变量rer str1

我们设定的模型各子方程为恰好识别, 在此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2LS) 系统估计整个方程组, 以消除异方差和随机扰动项的跨方程相关干扰, 获得各参数一致且渐进有效的估计量。

方程的结构式模型可记为:BY=AX+

其简约式模型可写为:Y=X+U

上述简约式模型反映了先决变量对内生变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之和, 估计结构见表:

由于受数据可获得性限制, 韩国实证从1992年~2003年, 表中括号内是T值统计量, ***代表通过了置信度为5%的显著性检验。本文的原始数据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数据计算得出。

三、小结

从表1的回归结果, 可以总结以下结论:

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双边实际汇率影响了美、日、新在华投资, 进而影响了三国在华的出口比重。三国情况不同, 随着人民币兑日元和新加坡元的贬值, 日本和新加坡增加了对华投资, 随着日和新加坡对华投资比重的增加, 日本和新加坡在华的出口比重却减少, 究其原因是日和新加坡对华投资替代了中日和中新出口贸易, 即中日和中新出口贸易与投资属于替代型。而随着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 美国增加了对华投资, 随着美国对华投资比重的增加, 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比重也在上升, 中美贸易属于互补关系 (德和韩国数据没通过检验) 。

从表2的回归结果, 可以总结以下结论:

中国与日本、和东盟 (新加坡) 的双边实际汇率影响了日、新在华投资, 进而影响了二国在华的进口比重。然而, 两国情况有所差异, 中日双边汇率与日来华投资产生负效应, 即随着人民币兑日元的贬值, 日本增加了对华投资, 同时, 日对华投资的比重与我国对日的进口比重存在负效应, 即:随着日对华投资比重的增加, 我国对日本进口比重却减少, 究其原因是日对华投资替代了中日进口贸易, 即中日贸易与投资属于替代型。中新双边汇率与新加坡对华投资产生了负相关, 随着人民币兑新加坡元的贬值, 新加坡增加了对华投资, 人民币对新加坡元每贬值1%, 新加坡对华投资上升10.96%, 新加坡在华投比重与我国对新加坡进口比重成正相关, 即随着投资比重的增加我国增加了从新加坡的进口比重, 这表明新加坡式的FDI与中新进口贸易不属于替代型, 而是互补关系, 即投资扩大了贸易 (美、德和韩国的数据没通过检验) 。

以上对汇率、FDI来源结构和进出口国别结构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三者相互的动态变化过程, 结论表明不同经济体对华投资的贸易倾向具有明显差异。正确认识汇率对FDI来源结构影响进而影响进出口国别结构, 对于我们制定汇率、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经济政策, 消除汇率、外资政策和外贸政策相互冲突的状况, 促进改革我国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志成: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经济评论, 2001.2

[2]罗良文: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我国对策选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3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10

[4]Markusen, James.R. (1995) .The Boundaries0f 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0f Economic Perspective, 9, PP169-189

[5]AnthonyJ.Venabhs (1995) .Multinational Firms and the New Trade Theory Working Paper.5036,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圆的标准方程的教案分析 篇11

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依据不同条件求得圆的方程。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用途和用法。

(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2、难点:

圆的方程的应用。

3、解决办法

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2个例题,通过例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用途和用法。

四、学法

在课前必须先做好充分的预习,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以提高听课效率。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五、教法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对圆的方程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性原则,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还不时补充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紧紧与考试相结合。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章的直线的方程是怎么样求出的。

二、讲授新课

1、新知识学习

在学生回顾确定直线的要素——两点(或者一点和斜率)确定一条直线的基础上,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即圆是这样的一个点的集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 可以用坐标 表示出来,半径长 是圆上任意一点与圆心的距离,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到圆上任意一点 的坐标 满足的关系式。

经过化简,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2、知识巩固

学生口答下面问题

1、求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①圆心坐标为(-4,-3)半径长度为6;

②圆心坐标为(2,5)半径长度为3;

2、求下列各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3、知识的延伸

根据“曲线与方程”的意义可知,坐标满足方程的点在曲线上,坐标不满足方程的点不在曲线上,为了使学生体验曲线和方程的思想,加深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教科书配置了例1。

例1要求首先根据坐标与半径大小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给一个点,判断该点与圆的关系,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根据圆的坐标及半径写方程——从几何到代数;根据坐标满足方程来看在不在圆上——从代数到几何。

三、知识的运用

例2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唯一的外接圆,因此可以求出他的标准方程。

由于圆的标准方程含有三个参数,因此必须具备三个独立条件才能确定一个圆。引导学生找出求三个参数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这一数学方法的使用过程。

四、小结

一、知识概括

1、圆心为 ,半径长度为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2、判断给出一个点,这个点与圆什么关系。

3、怎样建立一个坐标系,然后求出圆的标准方程。

二、思想方法

(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曲线用方程来表示,然后用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是解析几何研究平面图形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学习对于研究其他圆锥曲线有示范作用。

(2)曲线与方程之间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正是“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在教学中的体现。

五、布置作业

(第127页2、3、4题)

结构方程分析 篇12

FDI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对外直接投资。FDI是当代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定义: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 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国 (地区) 的居民实体 (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 在其本国 (地区) 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 (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 中建立长期关系, 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 这种投资既涉及两个实体之间最初的交易, 也涉及二者之间以及不论是联合的还是非联合的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所有后续交易。

大量的研究表明[1,2,3],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流入我国的FDI增长很快, 由1983年的6.3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7.40亿美元, FDI累计金额近万亿美元。从2001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FDI流入国。2002年, 全国新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约3.42万家, 比2001年增长30.72%;合同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 增长19.6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 增长12.51%, 成为最大的FDI流入国。外资流入快速上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是FDI的流入在各个地区的分布极不平衡, 相比而言, 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绝大多数的外资, 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吸纳的外资十分有限。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区比其他地区对FDI的吸引力更强?以往对FDI分布因素的研究[4,5], 一般都是从传统的区域决定因素入手, 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优惠政策来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但是, 近年来的研究[6]表明FDI已经越来越重视地区的产业关联情况。本文主要应用产业理论, 利用实证方法考察引入产业关联后各项指标对FDI分布的影响。

2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指标选择

本文的主要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来对影响FDI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构方程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又称为SEM模型, 所假设的是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是一种关于传播理论的临时的基本模型, 结构方程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的回归模型, 要做的工作是验证这个模型是否合适, 也就变成了估计潜在变量之间相应的回归系数 (路径系数) 的值的方法。每一个结构方程模型都由两部分因子模型组成:即测量模型——描述显变量与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描述隐变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决定外商投资分布的因素很多, 比如一个地区的产业前后向关联、市场需求大小、地区政策、地区的开放度等等。在考虑了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靠性之后, 本文主要采用了地区专业化程度、企业集聚状况、优惠政策、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地区开放度等对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指标来构建模型。下面对其中的几个指标做些说明:

1) 地区专业化程度。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地区外商投资的主要支柱产业指数。

2) 优惠政策。该指标主要是对不同地区的优惠政策做了一个加权的衡量, 即各省经济特区类型加权而构成的优惠政策指数。

3) 开放度指数。该指标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适应外资的能力。

本文的数据采用2001年《中国市场年鉴》及2000和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 采用三年的数据取平均值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平稳性, 以此来平抑那些偶然性的误差。数据中未包含台湾省的数据, 而且由于西藏和青海的FDI值过于低, 为避免导致过大的拟合误差, 所以忽略这两个省的数据, 同时将重庆并入四川, 因为这两个地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最后采用的数据是全国28个省、直辖市的数据。最后利用SPSS 17对各个指标的数据做了标准化处理。

在模型构建中, 本文主要涉及了7个显变量和3个隐变量, 如表1所示:

其中, 收入水平这一隐变量包含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两个观测变量, 开放政策这一隐变量包含优惠政策和开放度这两个观测变量, 而地区产业条件则包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关联度以及地区专业化指数这两个观测变量, FDI作为我们最终要拟合的观测变量。

3 模型的构建

图1是AMOS18.0给出的地区各因素对FDI影响的路径图, 这是最简单最直观的描述模型的方法, 可以在路径图中清晰地反映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收入因素、地区产业条件和开放程度这些潜在变量用椭圆型表示, 具体的观测变量用矩形表示, 各个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均有一个误差变异项e来进行修正。

模型的构架中, 6个观测变量是通过3个隐变量来对最终观测变量发生作用的。其中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的产业条件会对这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和该地区的开放政策产生影响, 而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也会对该地区的居民收入产生影响, 而以上的三个隐变量都对FDI的引入产生影响, 这就是本模型构架的基本思路。

4 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根据模型的结果来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该模型的自由度为8, 卡方值为10.8, 所以模型的卡方检验通过。虽然计算模型是以卡方统计量为基础来展开计算的, 但是, 仍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的一些拟合度的指标,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各个因子之间的实际关联程度, 而并非是为了降低卡方值而做出并不符合实际研究的路径分析。通过这些拟合程度的指标可以说明:若模型的拟合度越高, 则代表的模型可用性越高, 参数的估计越具有经济涵义。以下是根据一般的研究经验[7,8]对该模型拟合程度的分析:

由表2中的分析可以看出, 该模型虽然在有些指标上所反映出的结果并不是很好, 但总体来说达到了拟合的要求, 模型的评估为一般。

由表3标准化回归系数图可以看出, 三个隐变量指标中, 开放政策和地区产业结构与FDI的引入呈正相关关系, 其对FDI的直接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1.03和0.914, 这与我们一般的常识是相一致的, 即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 产业结构方面的建设越发完善, 其对外资的吸引力就会越大。这也可以从我们的数据列表中得出该结论, 即集聚水平和产业关联度那一项的值越大, 该省市的FDI值也会相应的越大。开放政策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总效应影响因子分别为0.499 (1.03+0.64* (-0.83) ) 和2.38 (0.91+1.69*1.03+0.33*-0.83) , 由此可见, 从总效应而言, 地区产业条件对外商的吸引力更为巨大。这对于我们地方政府的一个重大的借鉴价值就在于对于一个想要靠吸纳FDI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地区, 推行一个完善的地方产业政策是至关重要的。收入对FDI引入的关系出乎我们的意料, 其与FDI的引入呈一个负相关的关系, 这可能与我们的数据或者模型本身的构架有关系, 由此可见该模型还并不是很完善, 还有需要改进和修正的地方。当然, 出现这种情况还有可能的原因是收入本身与FDI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显著, 或者两者存在的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模型误差变异项的方差中, e7和e10的值是负值, 这在结构方程中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为方差本身不可能是负值, 这也说明了该模型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拟合性问题。这些都表明模型确实需要修正。

5 结论与思考

一个地区FDI的引入是由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决定的, 而且很多因素其实是无法通过实际的测量而得到的, 而在结构方程中则可以通过将它们定义成为隐变量, 然后通过其它容易观测到的变量来进行反映。运用结构化方程来研究FDI引入能够清晰反映出内生潜变量与其他外生潜变量间的路径依赖关系, 同时还能反映出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作用大小, 并由此得出影响一个地区FDI引入的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 这对于中西部地区希望通过更多的引入FDI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综合来看, 地区的产业条件对FDI的引入影响最为明显, 这就告诉我们地方政府如果希望有更多的FDI流入, 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地区的产业条件优化上多下功夫, 比如说提高地区的产业关联程度以发挥比较优势, 使得能在该地区形成一个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 由此产生集聚效应, 以此吸引外资的投入。当然, 在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开放政策对FDI的引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所以, 优化地区开放政策, 如提高开放程度, 制定更具有吸引力的开放条例对于增加FDI流入也具有很大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 也出现了很多利用产业聚集的例子。比如苏南的日资企业聚集区, 泉州的台资企业聚集区, 广东地区的台资和港资企业聚集区, 在这些企业聚集区内, 很多企业都存在很大的关联程度, 比如以台资集聚闻名的昆山, 台湾10大笔记本生产商已有6家落户此地, 具有从电子基础材料、覆盖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显示器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除此之外, 结构方程模型提供了计算FDI影响因子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将统计学和相关软件充分应用到在开放经济中。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多个省份引入FDI的能力进行比较, 而且还能对一个省市引入FDI的能力与实际的引入量进行比较, 由此来对各省市的引资能力进行合理的预测和估计。该方法可以算出每个省份的引入FDI的能力, 从而使每个省市能够认清自己在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政策来为地区发展服务。

摘要:FDI是近年来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本文通过应用产业理论, 选取了地区专业化程度、企业集聚状况、优惠政策、城镇和农村的收入、地区开放度等对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指标, 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考察各因素对省市FDI引入量大小的影响。文章认为, 如果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增加引进FDI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最需要做的就是优化地区的产业条件, 同时, 制定完善的地区开放政策也会对增加FDI的引入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FDI,产业理论,结构方程

参考文献

[1]许蕾, 段旭捷, 谭琦.FDI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 (3) .

[2]陈嵬.FDI对东、西部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 2007 (8) .

[3]万金金.基于面板数据的FDI地区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J].北方经济, 2006 (16) .

[4]殷玲, 钱枫林.外商直接投资 (FDI) 对区域经济贡献差异的实证分析.特区经济[J], 2010 (01) .

[5]黄晓玲.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01) .

[6]梁琦.产业集聚论[M].商务出版社, 2004.

[7]杨荣海.劳动力流动非金钱因素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01) .

上一篇:教师激励问题下一篇:节目制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