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互动式

2024-10-20

多维互动式(共12篇)

多维互动式 篇1

所谓多维有效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自主、合作、探究思想作为基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目标,让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学最终目的。

多维互动有效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扩宽学生的语文知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多维有效活动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站在学生思想和教学内容角度,从师生互动、生本互动和生生互动等方面入手,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首先要师生互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充当一名教师的角色,还需要扮演好朋友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完善评价机制和评级方法,促使目标的实现。在合作、共享、自主、探索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学习方式是否恰当、帮助教师分析自己所制定的教学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化的活动方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适当给予评价与鼓励。

如,教师在讲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首先,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在遇到危险或者遭遇险境时的具体方法和方案,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解决方案。其次,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将自己制定的解决方案列在黑板上,然后与师生一起讨论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掉解决方案中不可行的部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不应该用“对”或者“错”判断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不足,涉及的生活阅历还不够广。

其次要生生互动。加强生生互动,可以实现交流共赢。比如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可以很好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这一目的。小学生天性解放,不喜欢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将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释放小学生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表演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如,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的表演情境,并分配学生角色。文中“山羊”和“狼”是主角,给感兴趣的学生分配角色,并让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其次,设置剧情:狼的扮演者摇着尾巴“扑、扑、朴”地把陷阱里的土都扫了起来,配上动作,撅起小屁股摇晃的时候,逗得全班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狼”的虚伪和本性。山羊在与狼斗智斗勇中,可以明显看出山羊的机智。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表演,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还可以学习如何辨别生活中的坏人,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再次要生本互动。加强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对话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享受阅读的乐趣。如文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从文学世界认识真理、认识自我,进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在朱自清的《匆匆》里,描述了这样一段文字: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作者朱自清将自己对时间的惋惜和对生命的感叹通过文字质朴地描述出来,即表达了对时间白驹过隙、生命短暂的叹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又表现出作者将语文语言表达与生活事务进行有效融合的能力。无论是把日子比喻成指尖上的水,还是把日子比喻成太阳的影子,都是借助一种比喻修辞手法充分说明时间的短暂而自己没有珍惜,也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又把时间的流逝写到了每一个角落“饭碗、双眼、手边……”,从而映射出生命的流逝。当学生读到这些文字时,可以从中领悟出因为生命短暂带给作者的无限伤感之情。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描述时间的流逝,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时间和生命的珍贵,从而更加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总而言之,加强生本互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自我、感悟整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在多维有效互动教学模式中这种互动交流,师生关系会变得融洽,学生在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可以更好地学习,教师也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创设具体的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维互动式 篇2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动漫,游戏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高速发展游戏动画行业的人才需求,目前,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均开办有游戏、动画、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以及所对应的专业课程。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学习,实现校企之间人才供需的无缝对接,本文以动漫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分类建立团队建设为抓手,多主体多元互动为手段,探索团队引领,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一、团队引领

根据不同分工,将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参与者,分别建立团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将所有参与者分成三个团队,分别是教研室团队,教学团队和学生团队。

1.教研室团队--专业建设的主体。专业建设包含的工作很多:a.专业市场调研(动漫人才需求调研,岗位群调研,岗位调研及岗位能力调研);b.组织成立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c.组织撰写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d.组织开展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d.负责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还包括了专业宣传,对外交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

2.教学团队—项目教学的主体。以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校内专任教师为主体建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所有教学内容全部项目化与任务化,教学中的项目任务可以是源于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相关项目开发公司的真实项目任务,也可以是在知识结构与公司真实项目相似的模拟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教者,而类似于动画、游戏公司的技术总监或者项目总监。

3.学生团队—项目开发的主体。以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校内学生为主体建立项目开发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将项目化的项目任务以任务清单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学生分组接收项目任务,学生的每个小组长扮演的公司项目开发组组长的角色,其他组员扮演项目开发组成员,各司其职,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工,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二、多维互动

1.师生互动--示范教学。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秉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师德威望和技术特长,向学生示范讲解项目任务中的重點理论知识,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逐个突破教学难点;对需要动手解决的技术技能点,教师亲自示范,展示完整操作过程;做到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开展教学。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解,仔细梳理专业理论知识,并逐一搞清楚专业知识点在整个项目任务中的知识原理。对需要动手解决的技术技能点,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现场学习教师的操作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快速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分为课堂表现和项目完成过程考核两部分,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过程考核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项目任务情况评分,将两个考核相形成结果性考核。

2.基础课与职业课互动--了解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在职业课程中的作用。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学起来比较茫然,难以看到基础课程直接对接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知晓所学基础课程所对应的专业课程与职业课程,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后通过线上自学,了解职业课程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例如: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在学习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告知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是动画场景设计课程的前置课程,学习色彩风景写生的目的是只之后学习动画场景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让学生很容易明白学习色彩写生课程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

3.工学互动--学生在学习,同时也在工作。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载体都是源于动漫公司的真实项目,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加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公司技术总监等条件,整个教学氛围所呈现的也是公司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开发的工作氛围,这种氛围好好处在于有利于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4.校企互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企业是用人的主体,让与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相关的合作企业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学前期,学校主动“走出去,引进来”,即主动深入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深入接触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企业聘请项目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专家到课堂开展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到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的教的过程转变成项目指导与项目管理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成项目开发的过程,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工学互动。

多维互动式 篇3

关键词 多维有效互动式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93-02

新课标的提出推动着教学课堂的改革,教师要改变一些原有的教学理念,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能够主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标的提出还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进行多维式互动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美妙,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也促进小学生的成长。

一、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的提出

1.顺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新课改观念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不仅教师教得累、学生的学习也很困难,教学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所以在语文教学上进行创新是广大教师的共识,构建充满活力的多维有效互动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传统的语文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其生存现状,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其本身具有的灵美与活力,语文课成为了学生应试的工具,是很多学生学习的繁重负担,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语文与生活相背离,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的是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追求的是语文的成绩,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激烈的矛盾致使在语文的学习中出现了一种繁琐分析、习题训练和死记硬背的的现象,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而这种状况是急需改变的,需要广大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一个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3.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多维互动学习有着广泛的学术基础,其主要的支撑理论有美国的“互动理论”;罗斯杰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除此之外,我国“情景教学实验”和“小学语文自学辅导实验”等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为多维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多维有效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的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认知互动与情感互动的实践,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自己机会的教学模式。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突出的是多维互动,传统的教学把更多的注意力关注于知识本身,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很冷清,多维互动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双方要共同参与,教与学同时进行并产生一定的交互作用,并且多维有效互动式的课堂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启发的场所,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充分的开展教师、学生、课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不再以分数和成绩为终极目标,主要倡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一)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设定好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内容,在教师进行引读的时候,要精心设计引读语,因为好的有趣的引读语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对话,阐述学生和教师对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主旨大意的不同见解,通过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得到关于文章的独特的正确的见解。在多维有效互动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这样就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在多维有效互动式的课堂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定灵活的评价体系,改变之前对知识掌握程度评价的倾向,重点强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知识和技能并得。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设定相关情节的教学内容,加入小游戏或是辩论以及情景表演等,小学生都喜欢游戏而且玩游戏的兴趣特别浓厚,在多维有效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很多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在多维有效互动式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在准备表演和表演的过程中,促进情感的体验,并且深刻记住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在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议论性质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在辩论赛筹备阶段学生要充分搜集材料,在辩论的过程中要以课本为依据,正反双方的人员要积极发挥辩论能力,这样既可加深知识的印象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加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互动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自己的写作目的,在与课本对话的同时就是与作者、与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让学生置身于文章中的情节,用心体会、揣摩和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并且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与课本的互动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的价值。多维有效互动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就是实现教师、学生和课本之间的互动,将课堂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做人的场所,成为一个思想和心灵交流的场所。

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在多维有效互动式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安定的学习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既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多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多维互动式 篇4

关键词:互动情境,体验,感悟,碰撞,共享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名很漂亮的话:“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 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足够让我反思了。钱钟书先生在《谈教训》一文中有一句精彩的话:“有学问能教书, 不过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 好比无本钱的生意, 那就是‘艺术’了。”当然就我个人认为, 此话也许有失偏颇, 但至少说明一点: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逐渐隐蔽、逐渐减少, 而让学生凸现出来,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悟, 去探究、发现、创新;而不能总是抱着、抚着, 甚至是“灌”着。教师怎样以自己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这才是我们的教育, 才是教育的本源。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进行“多维互动”教学就是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设计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索

学问, 学问, 要学必须问。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质疑问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比较复杂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一笔带过, 又难免有些敷衍;而如果教师才思妙想, 设置一个堪称精妙的情境, 结果只为了提出诸如“1+1”之类的小问题, 那就有点小题大做, 很费精力, 因此, 必须在创设问题情境上下功夫, 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点。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当学生渴求知识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时, 才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积极主动地探求问题的原因, 当茅塞顿开、幸福地达到未知的彼岸时, 教师又提出更好的解题方法和好的记忆办法。学生常处在问题情境中, 会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中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还表现在围绕学习任务, 利用情境, 在学生理解教材, 掌握规律的关键处设障立疑,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深入,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实质, 以解决教学难点, 丰富感性认识, 并为向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因此, 教师要注重学生体验,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经常制造矛盾, 创设一种“愤悱”的开放问题情境和心理情境, 激发他们质疑和创新的欲望,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疑窦丛生。学生有疑问, 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会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二、放手讨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随着“自主性学习”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这一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多元互动性。通过克服心理和语言障碍, 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讨论, 各以自己独特的思维通路发言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激活师生的思维。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问题”决定成效。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讨论式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 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的。问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桃子”, 如矛盾型问题能揭示教材中知识的矛盾之处;假设型问题能对教材中已知的内容进行猜测、推断;发散型问题能使学生紧密围绕教材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多方位、多侧面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发扬教学民主, 把学生按优、中、差搭配分组, 以小组形式群体学习, 取代了单一、独立的接受式学习形式。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助活动。我把教学中重、难点分解成为一个个与学过知识相关联的小问题, 放手组织讨论,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讨论, 是使学生在“变通”中发现巧、活学习思路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 训练学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变通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采用讨论式教学, 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教学过程中, 在问题的适当时机的提出、问题量的多少上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对有些问题, 在学生讨论时适时进行点拨, 或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对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要加以纠正上, 教师是“讨论”的引导者和调节者;在讨论结束时, 教师对讨论要作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 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 更有条理, 对学生的发言和对问题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上, 教师是学生“讨论”的评价者。

采取讨论的形式学习, 教师能从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多项交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人都喜欢和同龄人聚会和讨论, 他们在一起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 用共同的特有的方式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研讨, 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 学生获得了自我表现和自我认识的机会, 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课堂不再有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获得了解放, 求知的课堂变成了奏响智慧音符的殿堂。

三、运用多媒体多元展示“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

近年来,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深入到课堂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件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展示方式,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课件为教学提供多维化信息的传递, 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课件为教学提供了大容量、传输速度快的信息, 有利于教与学的信息检索。

总之,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适时、适量应用可以实现学生和课件之间的互动 (实际上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 以充分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 用各种直观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然后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在多元化、多维化、大容量信息的刺激下, 达到视觉听觉和大脑有机结合, 达到信息和学生在教师的调节下的互动的目的, 增加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既活跃气氛,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多维互动式 篇5

左敏,王艳,滕新营,耿浩然

(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针对材料学科合金方向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采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求知能动性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专业课堂教学的高度实效化,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基金项目:“多维互动技术在金属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济南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403

作者简介:左敏(1981-),女,山东德州人,博士,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

作为材料学科、机械学科的基本专业课程,《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成型技术》等课程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其在内容上,涵盖了材料成形的理论基础,包括金属材料基本性能、铸造、塑性成形、焊接、切削加工等基本理论,同时又强化了综合分析与应用的相关内容,强调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利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时刻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力求把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材料成形的理论和方法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要求内容接轨的目的[1,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呈现着老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等特点,严重影响了知识的传授效率,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锻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强调教学活动实施过程要兼具“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征,同时突出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与实践作为基本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的综合发展[3]。

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多维互动是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所谓“多维”是指改变以往教师“填鸭式”教育模式,即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知识传授方式[4]。该方法强调以教育者为主导,兼具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等多重角色。与之相对,学习者则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由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观众”,被动接受知识,而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与课堂活动参与者。最终,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通过教师、学生与教学手段、环境等之间的和谐互动,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在认知、行为及情感上形成良好的互融,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知识的有效传递[5]。

如何有效地开展多维互动教学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瓶颈”问题。其能否顺利、高效开展,不仅仅涉及到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实施者,更离不开教育对象的积极配合与呼应。在结合教学改革探索和教学理论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本人以《金属材料成型技术》为基础,采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充分调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建立。该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高效性与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讲台完全属于教师,而学生则处于“观众”的角色。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灌输”的情况下,其与教师间互动较小,无法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状态。在进行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这样的模式长期循环下去,则会导致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无视,授课过程中无法形成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沟通,进而也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了师生间的知识传授实效性。

《金属材料成型技术》作为材料学科合金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其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则应该采用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课程部分内容给学生设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多思善问,这样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基本原则、定理的`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可暴露出学生对于基本内容的理解情况,从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传授与强调。比如,在讲授该课程内铸造部分“铸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时,如仅仅通过课件中的几条原则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分型面选择的重要性。针对该部分内容,可选用实例教学,通过实际铸件的分型面选择,加深学生对于该内容的理解。如,针对三通这种铸件,可选择三种不同的分型面得到铸型。对此部分,可将学生分组,针对不同分型面选择的特点进行讨论,从而确定最佳的分型面。在此过程中,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分型面选定原则的理解,同时通过这样的讨论与交流,可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实现师生间的和谐互动。

二、将研究性教学引入专业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与时效性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动手研究来获取基本知识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规划与引导,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与学习的空间,强调学生间的彼此互动,加强其团队协作性,从而实现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同时,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与磨合,使其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矫正与完善[6]。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索性,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有益的。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与设计者,可选定部分课题作为学生讨论的主题,培养学生对于文献的检索、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比如,对于塑性成形中“金属的冷变形强化与再结晶”部分内容,可选用铝合金材料作为试验对象,对其冷变形处理后,设定不同的温度进行保温处理,观察在此处理过程中力学性能与组织变化情况。针对该部分内容,学生可针对检索所得到的信息,通过资料的分析与讨论,得到相应的结论。同时,结合具体试验中试样的力学性能与组织的变化,可加深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理解。

该过程的开展,也可锻炼学生对于科学思想的表述与交流能力。除此之外,这样的积极探索过程,也可促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的生活、学习态度。

三、注重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对于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而言,如何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促使其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则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专业基本知识的形象性教育。比如,在针对特种铸造中“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相关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文字叙述,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几种铸造方法。在此,可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学生可直观看到不同铸造方法的生产场景与过程,从而加深了其对特种铸造方法的理解。此外,在相关视频的播放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体验,学生可随时提问,这样改善了教师单一讲授的课堂环境,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及学生多思善问的主动性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维互动。

与此同时,完善了该门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实现课下师生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也可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该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队伍、教学课件、试题资源、教学与科研成果等相关内容。该网络教学平台将该门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其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自行学习,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同时,学生也可利用该平台对其课堂知识进行复习,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四、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实现考核的综合化评定

为了综合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调整。改变以往通过闭卷考试与上课出勤情况确定学生成绩的方法,结合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互动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过程中,更强调学生的平时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相关课题的检索与讨论。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突显出现代教育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时代特点。[7]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于应用性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调整、更新、改善课堂教授方式。多维互动教学的成功实施,也需要各类教学资源的大力支撑。同时,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具体、全面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总结,时刻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意识的培养、激励,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入、有效交流,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融入社会[8]。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可充分实现教育向人的本体回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酞则。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邓文英,郭晓鹏。金属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乔远慧。构建多维互动的课题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6):73-75.

[4]李玉华。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性的前提与策略[J].语文学刊,2007,(1 ):32-35.

[5]左雪莲。高效多维互动式教学探讨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9):281-283.

[6]陈锐,杨光祖。浅谈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09,(19):632-633.

[7]赵莉萍,孙昊,赵勇桃,韩强。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3,(5 ):10-12.

多维互动式 篇6

【摘 要】 为提高航海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研究航海英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多维互动式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发挥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景教学与现实教学的互动、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互动以及面试考核与试卷考核的互动,有利于航海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多维;互动方法;航海英语;情景教学

航海专业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岗位针对性、国际通用性、法律规定性和国防军事性等特点的航海人才。航海人才不但应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相关资料表明,我国的船员队伍占国际劳务市场的份额较低,专业英语能力薄弱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航海英语沟通能力差,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是航海教育的重要环节。《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航海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该修正案要求船员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有效沟通的语言能力。目前,国内相关航海院校教师普遍将航海英语课作为专业课进行教学,很少从语言角度教授航海英语,而往往将重点放在对专业英语的翻译上。[1]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领会英语的语境和语义,完全不能满足修正案对航海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要求。由此看来,有必要在航海英语教学方面大胆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我国航海教育的教学质量。

1 航海英语特点

航海英语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涵盖的知识面广、孤僻单词多、语句复杂难理解。航海英语不但覆盖了航海专业的航海学、避碰规则、航海气象、船舶管理、船舶操纵、航海仪器、船舶通信、船舶结构、船舶货运等课程内容,而且还会涉及一些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航海英语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加以理解。例如,常见单词“bridge”,其普通意义为“桥”,但从航海方面来说,其意义为“驾驶台”;又如“forecastle”,其普通意义为“碉堡”,但航海方面翻译为“甲板艏楼”;再如“opposite”,其常见意思为“相反的”,但在航海方面常翻译成“天文冲”。因此,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学好航海英语的基础。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航海英语的词汇量偏大,往往一篇四五页的英语课文,其中陌生词汇量就达两页之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航海英语的词汇量达多个。可见,良好的英语基础是学好航海英语的前提。航海英语语句的翻译,往往不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例如,“After perpendicular: a perpendicular to the water line at the point where the after end of the rudderpost or in its absence,the central axis of the ship's rudderstock meets the summer load water line.”这句话既包含了船舶结构知识,也用到了英语从句结构。要想将整句话翻译通顺,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该句的中文意思是:艉垂线是指通过艉柱后缘和夏季载重线点,且与水线相垂直的垂线。对于没有艉柱的船舶,一般取舵杆中心线。

航海英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英语古典用法较多,理解难度大。

2 互动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营造多边互动教学氛围,在教学双方对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方式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的主动性、探索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根据航海英语的特点,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应实现多方面的互动。

2.1 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互动

作为一名航海英语授课教师,不但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在航海英语教学中,将航海实践融入到语言教学,以专业知识促理解,以语言领会提高专业知识。以有关船舶避碰语句为例:

A vessel shall so far as practicable,avoid crossing traffic lanes but if obliged to do so shall cross on a heading as nearly as practicable at right angles to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traffic flow.

这句话是《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关于分道通航制方面的内容。由避碰专业知识可理解其意思是:船舶应避免穿越分道通航,在不得不穿越的情况下,穿越船舶应尽可能与分道通航的船舶流成直角穿越。

由语言知识可判断,单词“obliged”有“尽义务”的意思。适当结合专业知识,就可推测出,上句话中的单词“obliged”的意思应该是“必须”之意。通过实例可以看出,将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相结合,航海英语翻译才能更贴切、更易理解。

由于我国的航海教师大多是“半边户”出身,有的教师外语基础好,但专业知识欠缺;有的教师航海阅历丰富,但外语基础又相对薄弱。因此,航海专业英语的教师最好是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即不但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而且还具有较高学历和扎实的外语基础。

2.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目前,很多航海类院校航海英语教学模式都以教师翻译讲授、学生被动吸收为主。这种局面往往会导致学生提不起精神、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等结果。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等。以一段进港时船长与驾驶员之间的对话为例:

Notified E.R. to change oil.

S/B eng., half ah'd.

St'd anchor ready, stopped eng.

为了使学生能充分领会航海英语用语,教师可自己扮演船长,由学生扮演驾驶员,模拟这段船长与驾驶员的对话。这种教学模式可使教师与学生充分参与到情景教学中来,不但学习气氛热烈,而且收效甚好。教师在考虑与学生互动时,应开动脑筋,将航海英语各章节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特点考虑所要运用的互动方法。又如,当讲授避碰规则这一章英语内容时,可以考虑运用讨论式教学模式。虽然学生上船实践较少,但学生比较熟悉道路交通规则,可以结合道路交通规则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以英语的形式进行表达。总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2.3 情景教学与现实教学的互动

航海类院校基本都配备了航海模拟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为开展航海英语情景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航海学生在操纵船舶模拟器时,会有一种新鲜感,此时在船舶操纵的过程中融入专业英语知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的演练范围可以涵盖进出港、消防和救生演习、联检、装卸货作业、机舱业务等多方面。情景教学与现实教学的互动模式可以采取课堂教授―情景训练―事后总结模式,也可以采取一边情景训练一边讲授的模式。除了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可开展情景教学以外,还可利用其他手段开展情景教学。例如,在讲授海图修正时,可通过几本英版航海通告,让学生一边修改海图,一边体验“block(图贴)”“dipping(初显)”“chartdata(海图基准水深/海图基准面)”等单词的含义。又如,在讲授NAVTEX(航行警告播发系统)时,可借由一份NAVTEX报文,让学生体会“WWNWS(世界无线电航行警告业务)”的含义。图形教学法也是情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合于介绍船体、甲板设备、通信导航设备等内容。情景教学与现实教学的互动,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航海英语的热情。

2.4 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互动

航海英语涉及面广,单纯的课堂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专业英语学习的要求。课堂学习只能起到引领作用,课外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专业英语教师可以将课堂巩固训练放在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第二课堂。网络学习的快捷弥补了过去信息闭塞而造成的课本陈旧、知识老化的不足。网络课外学习应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外学习应既具有趣味性,也体现知识性。例如,课外学习可以是一部与航海相关的小电影,也可以是航海知识介绍的精品PPT,还可以是带有趣味性的一些小题目。任课教师可以将航海英语分解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个方面的内容,如航海学基本知识、海图作业、船上医护、船舶靠离泊操纵、避碰知识、气象知识、航海仪器、管理法规、货运、船体结构等模块。任课教师将每个模块的内容制作成短片或图片,放在课外网络中供学生学习。除了网络课外学习以外,也可开展其他途径的课外学习,如每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航海英语演讲比赛、抢答比赛或英语角交流等,这些都是可取的课外学习途径。

2.5 面试考核与试卷考核的互动

目前航海类院校期末考核模式普遍采用的是试卷考核模式,这种模式不但陈旧,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试卷考核往往只看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的应用。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试卷考试,将主要精力放在死背题库上。这种考核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航海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差,而语言的本质是其沟通性,其表达形式也具有灵活性。因此,航海英语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交际的有效性和流畅性,而不应该是语法的正确与否。改变以航海英语作为孤立知识点的考试方法,而更多地采用综合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测试,淡化对正确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航海英语的考核应将表达能力考核与阅读能力考核相结合。具体来说,应以面试为主,笔试为辅。笔试可以采取选择题、翻译题、作文题相结合,笔试通过才有资格进入面试;面试强调考核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并进行录音。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读、写、听、说综合能力的提高。面试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互动式考评体系,目的就是要突显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3 结 语

航海英语教学应能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多维互动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因此,航海英语教师在航海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景教学与现实教学的互动、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互动以及面试考核与试卷考核的结合,以提高我国航海人才的培养质量。

多维互动式 篇7

一、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教学特点

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特长,在展现自身独特的观点、情感互动等实践活动开展中,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以往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其有助于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观点、学习态度和方法中获取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进而完善自身学习技巧,提升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互助友爱的团结精神。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身文学素养不断积累,温养心性,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1.多维互动

新课标改革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所取得的课堂成效较差。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以强制性的方法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并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会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 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课堂上不会出现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对某一观点进行争论。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通过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供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身语文素质,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富于生机活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2.学习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将学生的分数作为学习成效的唯一衡量标准,过于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的变化,进而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丧失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强制性知识灌输产生抵触,感到厌烦,学习效率难以提升。我国新课标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根据全国新课标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进而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整体课堂教学氛围。由此看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保障,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目标,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来引导学生在朗读文章过程中深入文章中心,感受文章主旨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比如,在朗读北师大版第八册的课文《三月桃花水》中,教师通过深厚的语言功底,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中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边读边融情,把对事物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之中,进行创造阅读。引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以及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是为了在交流沟通中,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达成共识,教师既是话题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而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交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语文学习评价标准过于局限,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成效,考试所取得的分数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由于试卷评判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被教师以成绩进行评价划分。这种方法极大地压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身的个性优势难以发挥,长此以往,学习主动性将大大降低。

2.学生互动

同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样,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样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游戏中可以体现,多维有效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知识合理地融入游戏中,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加深了语文知识的记忆,学习效率自然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表演欲望,应为其提供更好的表演舞台,将其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来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论信息技术课堂的多维互动 篇8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教学媒体、表现手段和教学信息的传递途径更加多样化。因此,加强课堂的多维互动,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更为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笔者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激活学生情绪,让学生置身教学情境乐动爱动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消极情感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兴趣和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导向,把知识传递过程变为学生乐知乐学的过程,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情绪呢?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志存高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笔者主要尝试了三种办法。一是任务驱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给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提出了许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在课堂上,笔者创设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大大提高了“动”起来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和案例来进行设计,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搜集与课程有关的素材,建立起专题学习网站。同时,笔者基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在专题网页上展示与课程有关的链接和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已需要的信息,充分体验,产生兴趣。三是精心创设情境。在新课导入时,笔者注重用形象化的实例展现出本节课内容的价值,创造一种先声夺人、使人欲罢不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铺垫。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七号,学生对此十分关注,但大多数学生对发射的细节并不清楚。笔者在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时,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结合教材内容,开始上课就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到神州七号从研制到发射前前后后的详细资料给学生看,并且还下载了现场发射的视频。学生被深深吸引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二、运用多种形式,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激互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性建构。学生是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完成知识建构的。由此笔者认识到,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就要运用对话和沟通的方式,通过课堂多维互动,师生在交互质疑和合作探究中实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了三种课堂互动形式。

1. 单向式互动

即教师施动,学生受动。这可以看作是多维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毋庸讳言,这种形式不够完美,甚至是存在着明显缺陷的,但在当前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生成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施动,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解读”教材,想怎么动就怎么动,而是要依据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难点和体系结构;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积累,对教材内容刻苦钻研,对教学对象全面了解,对教学步骤周密安排,对教法学法认真探讨。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可见,真正做到高质量的教师施动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

2. 双向式互动

即师生之间加强信息反馈,展开交流和对话。提问与解答是双向式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提问要讲求艺术性,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地质疑问难。由于学生个体水平与性格的差异,教师对提问的对象、内容和时机都要做到胸中有数。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提问的方式、语气、问题的难度等都要有所区别,以保证互动的效果。机房是一个小型局域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网络把问题单独传递给某个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或问题传递给教师。通过交流,学生受到点拨和启迪,能增长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受到尊重,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给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在网络上,可能有若干学生提出相似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疑难问题分类整理,根据情况或启发诱导,或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或给出答案。这样既能节省逐个解答的时间,又能增强解答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3. 多向式互动

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进行《信息获取》一章时,笔者结合黄金周长假,让学生设计一条去桂林漓江的最佳旅游路线。笔者首先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5—6人,各组选出组长,对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获取相应信息的责任人。然后笔者教给学生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掌握网上下载信息、保存信息的方法。在搜索过程中,笔者要求组内成员及时保持沟通联系,完成景点资料搜集情况,最后将获取的信息整理成一份名为“某组同学桂林漓江旅游计划doc”的word文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顺利地掌握了教材第二章的知识内容,同时提高了实践筹划的能力。各组完成后,笔者进行了讲评。学生又经过讨论对旅游计划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对相邻的学生提出他们需要相互讨论的问题,确定互动的目标;对相隔较远的学生,笔者利用局域网为他们牵线搭桥,使他们方便地讨论问题。笔者与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网上作答,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笔者再加以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使答案更加完善。

三、掌握驾驭艺术,让课堂动而有序、动而有效

课堂互动,讨论热烈,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有疑惑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但如果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偏离教学中心,漫无边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驾驭课堂的艺术,既让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在心灵和智慧的撞击中得到发展,又使课堂的互动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和中心展开,提纲挈领、动而有序、“乱”而有纲。为此,笔者注意把握了四点。

1. 课堂互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

高中段的学生大多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可能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谈论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给学生布置讨论任务的时候,注意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并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把握好互动的时机

教师应该着力调动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可以引而不发,让学生自身“动”起来解决问题。若是为动而动,就失去了课堂互动的意义。

3. 控制好互动的时间

教师要根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把握好时间,时间太短不能使问题讨论透彻,太长又容易使学生思想松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万山叠翠,一峰才下、又上一峰的境界,整节课要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与兴奋,时刻都保持着思维的活跃,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4. 注重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课堂互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不仅情感互动的内容是课堂互动的重要内容,而且任何形式的师生互动都会引起师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说课堂互动是人的互动,人际关系的互动。很难设想,一个或一群相互怨忿的师生会在课堂上有着积极的互动。因此,教师要以“爱与责任”为己任,把教师之爱融入师生的认知互动、实践活动的互动之中,每时每刻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关心和爱护,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爱动乐动,使课堂互动始终成为一种积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力量。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和建立教学网站等方法, 采用单向式互动、双向式互动和多向式互动等形式, 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并指出了互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颖.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1, (3) .

[2]石云.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3) .

[3]王升.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4) .

多维互动式 篇9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五大领域课程直接指向幼儿园教育实践, 是实现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 是保证学生毕业后快速满足工作岗位需要, 实现“零距离”上岗的重要课程和关键课程。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因此, 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必须对原有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对幼儿教师培养的要求。

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教育环境下, 把教学活动看做教师与学生整体、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发生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 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方式, 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 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内在相互作用,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 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 以产生教学共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

一、教学互动的内涵

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互动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而狭义上的互动指具体情景中的特定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特定中介产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就互动本质而言, 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互动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 互动双方缺一不可, 缺少任何一方, 互动就不能成立;二是互动以“动”为特征, 这种“动”存在于显性的、明眼可见的活动中;三是互动双方的目的是引起和应答对方的反应。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参与者, 在教育教学情景中通过教学信息传播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 就是教学互动。教学过程中, 不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

教学互动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学互动的互动方涵盖面非常广, 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整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及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之间的互动。在这其中, 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形式, 但是除此之外的几种互动形式也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教学互动可以使教学参与者,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 进而对教学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教学互动过程是师生双方参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参与者不仅进行信息交流, 而且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 通过交流、互动, 双方相互信任, 增进相互了解,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从宏观层面而言, 这种教学层次上的种种互动还影响到大的学校教育的状况,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教学互动是一种面对面的互动。教学互动中, 互动者交流时使用的互动符号除了语言和文字外, 还包括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及声音、道具等。通过多种互动符号的运用, 互动双方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教学互动能真正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关系, 既可以传授知识, 又可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1. 有利于学生参与意识形成。

多维互动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他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需要自己的参与。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 增强责任感, 加速个体社会化。

2. 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培养。

通过多维互动学习, 学生能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增强相互间的友谊, 促进各自发展。

3.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提高。

多维互动学习首要的是参与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促进实践能力提高。

三、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五大领域教学中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学在于以幼儿园需求为导向, 培养幼儿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总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以“实践”为核心。在校内实践部分, 学生通过一系列互动式实践教学训练, 为幼儿园实际教学打好基础, 其过程是从显性理论知识的积累到隐性实践知识及技能的获得和构建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明确任务→观摩案例→共同讨论→方案设计→模拟试教→反思提升六步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看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互动, 并且互动对象具有多元性, 主要表现在实践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观摩案例活动中的师师互动、小组活动中的生生互动、模拟教学中的生幼互动, 从而构建多维互动体系。

理论学习。采用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 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教学内容。

明确任务。为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明确的任务意识, 有意识地把学生引领到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的环境中。

观摩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学, 了解幼儿社会化进程的特点及教师组织活动时运用的策略, 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共同讨论。为了让更多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互相促进, 我们采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的步骤, 促使学生把已有的感性认识快速转化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

方案设计。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互助, 互相配合、共同探讨, 完成教育活动设计, 共同提升。

模拟试教。小组同学互相配合, 通过具体实施幼儿园教学感知教学情境, 在模拟课堂中体验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犹如身临幼儿园教学现场, 实际处理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轻松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反思提升。针对模拟试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反思讨论,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从而整合实践经验, 为以后幼儿园教学打下最初的基础。

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引领下, 学生通过一系列多维互动式教学, 既完成理论知识的初步积累, 又熟悉五大领域活动指导的具体教学步骤、方式方法, 完成显性知识的积累, 为将来从事幼儿教师之一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通过多维互动式教学, 凸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团队合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显著提升, 为将来踏入社会、融入群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锐, 杨光祖.浅谈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科技信息2009, (19) :632-633.

[2]张俊英.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1.03.

[3]龚勋.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程序语言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 2015 (4) :27-28.

[4]黄树标.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法律实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 27 (8) :97-98.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 篇10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的操作程序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和反复探讨, 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 把蕴含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系统图, 构建如下图。

这个结构不是机械的, 要因人、因材、因时进行调整、增删、穿插、整合运用。

1.交互导入

创设交互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愿望。中学生正处在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 在该教学过程中,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开始, 创设问题情境, 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2.交互创新

(1) 人机交互

指学生与媒体资源环境互动。教师可制作政治网络课件或组建政治网络资源库, 学生借助计算机, 利用各种网络资源, 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实现交互学习活动。在这种自主探索活动中, 一是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 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 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学生拥有了网络操作、自学、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会,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有关知识。

(2) 小组交互

小组交互是在人机交互的前提下,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指发生在多个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组际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过程或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特别是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疑难,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继会话或多用户会话系统来进行同步交互学习, 也可以通过BBS或语言列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异步交流活动。多个学生之间通过交互活动, 围绕某一政治学问题, 展开讨论、辩论, 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圆满方案, 或使本小组达成共识。这是在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交互活动。

与传统教学相比, 信息技术手段既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 又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 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 而且还体现了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体现了思想教育内容的生成性, 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主和协作构建。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3) 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 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交互。前者适用于个别辅导型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 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提出, 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后者常用于讲授型教学, 教师通过交互界面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 通过交流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互动活动中, 教师常常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 而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 教师及时了解任何一位学生的状况, 学生也可以即时向教师咨询, 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快速及时地获得了所需的信息, 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网络点拨重点、难点、疑点, 抽象出更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交互内化

(1) 实践拓展

学生在虚拟的信息世界里探究政治知识的真正意义, 是运用政治观点来解决问题, 形成学以致用、用而促学的良性循环。学生参与了思想政治内容的获取过程, 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政治观点, 更不等于会将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自己实际统一起来, 并应用于实践之中。还需要教师巧设网络练习, 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 针对重点设计出有利于巩固学生新的政治观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练习。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可以是竞赛式, 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自作自练的形式。

(2) 反馈自构

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 重视过程评价, 重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利用网络测评, 对各个小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态度以及团结协作、互动和创新精神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 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 弄清它们的横纵联系。通过评价, 把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 多维互动的创新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多维互动教学的策略

1.合理优化多维互动对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维互动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要根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反应在一个班集体界面, 一般是技术和智能互补;分工明确, 各就其职;组员职务定期轮换,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交互的空间和时间

引导互动探究前,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网络探索。只有这样, 小组互动学习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提高多维互动的实效性。

3.问题的适宜性

提供给学生的探究问题, 应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 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考察周全, 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

4.把握多维互动的契机

信息技术环境下互动的价值就在于, 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 要选择合理的多维互动的契机。一般可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 操作探究政治规律时; (2) 选择学习策略时; (3) 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5.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评价多维互动小组的指标有三点: (1) 将小组的总成绩作为“多维互动表现的认可依据”, 形成“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的格局。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群体多维互动达标。目的是渗透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合作互动的层次; (2) 将“平均分”和“提高分”有机结合; (3) 分组测评好、中、差学生。目的是体现评价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这三项评价指标, 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作互动竞争, 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 最终导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人有所进步。尤其是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指标, 不但有利于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实现测评的科学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落到了实处。

多维互动式 篇11

【关键词】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理想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包含“多维”与“互动”两个概念。“多维”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师生言语交流等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立体的;“互动”是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学习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等多项、多边的交互活动。在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中,具体呈现为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论辩沟通、合作探究以及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等形态,甚至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探究应用等。在多维互动语文课堂上,学生无疑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实时参与,积极地输入输出丰富的信息,不断影响或改变着教学进程。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也应该是教学另一主体。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时睿智地引领,促使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从多个侧面进行理解、探究和深化。而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理想境界,我以为师生双方应努力实现如下追求:

一、教师的追求——彰显出较高的教育智慧和较丰厚的专业学养

语文教师明确了自己在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中仍然要起主体作用之后,就必须相应地做好“引领”的充分准备,这是实现多维互动教学的前提。准备应突出语文教师对五个方面的研修和思考:

一是加强对现代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通过学习,深刻领会课改精神,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教育理论素养,并建构起自己的教育精神和信仰。要以教育的大视野观照学科教学,将课改理念切实融入课堂教学中,明确本学科课程旨在追求的素养目标,把握好课程内容在教材中的蕴藏点,将教材内容教学化,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或设计或创生有所差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学科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使教与学最终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

二是用心打造富有灵性的智慧课堂。语文教师要以“学”的主体学生为“教”的支点,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高屋建瓴地确立教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并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巧妙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引趣激思,挑起认知冲突,使处于“问题情景”中的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本溯源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多向多边活动中来,从而使课堂上呈现出充满生机的千姿百态的开放的局面。

四是对人生时世的观照和洞察。世事洞明皆学问,引入课堂成智慧。社会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师课余要积极介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把握当今科技与人文的走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调研、反思,提炼出与学科教学相关的鲜活、丰富的感性材料,既为自己的教学储备足够的素材,也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找到更多可以用于开展探究的话题,自然也会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兴趣、欲求。

五是语文教师要调整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师生双方平等地合作与互动、对话与交流,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摆正心态,适度降低“体位”,从“俯视”者变为“平视”者,虚心倾听学生的声音。课改理念中倡导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就是建立在教学实践也是一种共同参与和分享、师生双方都在发挥主体作用认知上的。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势必体现为课堂活动的交互式、互动式,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语文教师有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认知和行动,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第一层境界。

二、学生的追求—— 激扬起快乐学习的个体生命活力

教育的终极意义是为了探求真理,是为了获得探求真理的能力,是为了培育求真、养善、致美的理想和信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在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他们期望通过学习能把自身原有的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他们渴望自己的人格尊严、自主性、独立性能得到尊重和呵护,他们期盼着能在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中激扬起自己快乐学习的个体生命活力,并得到价值和情感上的认同。因此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要定位于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而进行。语文教师必须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心智,唤醒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生命主体。

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也必须树立自觉的意识,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学习的对象,而且还要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语文教师应相机引导学生主动做好学习的准备。学生主动学习准备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形成问题意识。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伟大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高斯也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发展。”因此,学生在预习中除了必须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或初步的了解外,还必须自觉地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课文的自学,了解自己对课文中哪些内容理解,哪些内容暂时还很陌生。对较为熟悉的内容应该进一步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勇于发问;对不理解的内容,也能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特别关注留心这些内容,积极与同学、老师展开交流和沟通。正如李政道告诫的那样:“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二是养成与他人互相交流和积极探讨的好习惯。萧伯纳有个妙喻: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当我们交换之后,每人就会有两个思想。其实,两个思想碰撞后还可能擦出绚丽的火花,产生新的思想。所以,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课堂上的讨论、辩论、争鸣,以求与他人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通过意见的交锋,使自己摆脱已经形成了的定势思维的影响,直接促进自身发散思维的发展。“争论是思维的最好媒触”(巴甫洛夫)。

三是促成自己学会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着,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不能满足将来走上社会之后需要的。因此,学生在校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冷冉语),培养自己正确的思维方法、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且要自觉地应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感性实践相结合,真正提高悟性,触类旁通地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生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认知和行动,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的主体性,从而实现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第二层境界。

三、师生共同的追求——建构起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主体精神舞台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同样也应该是受教育者。在认识真理的途中,师生永远都是“人在旅途”。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亚里士多德说得更透彻:“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更应该是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舞台。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互助,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这是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要实现这样崇高的追求,除了教与学的两个主体充分体认和行动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交互渠道,建立起教与学的多项立体的互动互助的平台。

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内涵丰厚的校园文化大环境。校园文化既是一种固态的积淀,又是一所学校稳如磐石的精神支柱,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传承性,对学校成员的行为和精神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塑造着人们的思维、心智和品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优雅怡情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必然能够激励师生快乐、自主地去学习工作,使师生都能体验到拥有自己话语权的幸福和愉悦,品味到情趣盎然的生命自由,对未来的自我实现之路充满美好的期待。有了这样的校园文化大环境熏陶浸润,语文课堂上就能唤醒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智慧,教师养护和培育学生求真的人性、爱美的天性、向善的本性的教学理念就能深深植根于课堂文化中。

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恰当地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把各种有用资源、信息与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再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网络环境中情景化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用互动、课程互动、课内外互动、家校互动等多维、多向互动教学,如采用网上提问、网上答疑、网上反馈、网上评论等形式,使语文传统的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构成优势互补,实现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使教与学多边多维活动达到最优化。

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在班级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的合作交流、互动沟通营造良好的平台,促使学生把同学看做资源而非竞争对手,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视角深化对知识与信息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合作小组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组成探究团队,他们在其中进行讨论、解读和反思,提升了生成性学习的机会,对知识的探究往往会形成共享的更高级的体认。

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形成师生情感交集的互联网,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合作伙伴关系。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捕捉到对方的所感所思所想。作为教师,必须实时了解学生最想学或最困惑的是什么,对这些内容教师就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精心准备,利用多维互动课堂教学的优势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感悟,并适时给予启发、点拨和引导,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对话,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的需求,自觉地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化,大胆质疑问难,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促成多维互动课堂教与学的多维多向的情感交响共鸣。

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师生构筑起追求卓越的精神家园。学生应当志存高远,拓宽视野,转变“唯卷唯分”单纯追求考试成绩的陈旧观念,正确处理好考试与终生学习的关系,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形成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新观念。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变被迫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学习主体为教学互动的主体外,自身也要激扬起不甘平庸、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仰,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格局,大胆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并构筑起能够焕发学生生命活力和心灵自由的多维互动课堂,进而使自己也真正升华为教育精神的建设者。

师生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体认和实践,就能在多维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复合主体”作用,并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课堂功效,从而实现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第三层境界。

综上所述,语文多维互动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和认识活动,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它作为通往实现新课改追求目标的一座 “桥”,改变了语文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了师生平等合作、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文化,形成了师生心心相印、相通、共长的激励机制,使师生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中产生共鸣和交响,给师生和谐发展带来了互利和双赢。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娄华英.我们的课堂·基于课例研究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6]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刘雍潜.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8]冷冉.谈“情·知”教学 [J].教育研究,1982(1).

作者简介:林育,男,1961年生,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阅读教学.

构建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篇12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1.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课堂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而展开,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充分地做。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达到教给方法、学会知识的效果。但是,目前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的问题。

2.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是习惯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回答趋向于自己设计的所谓的正确的答案。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智慧有时比我们教师要强得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质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提出问题是最可怕的。其实不是学生没有问题,是我们的老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

3.培养学生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要求吃透学生,吃透教材,方法灵活。如果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追求教科书的完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力、理解力等因素,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谈不上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被人为扼杀。教学应该是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尤其在当今社会显得更重要。教材只不过是一个范文或者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领会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达到终身学习。

4.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交流少,教师的亲和力无从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的展示会受到制约和影响。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教师,就必须用自己的循循善诱以激发学生的注意、思维和学习兴趣,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满足其学习求知的欲望。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却并不具备上述这种应变能力,机械而呆板的人机交流,不仅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且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学中缺乏人文关怀,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示不够。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人格魅力所举魅力所具有的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缺少民主和谐的氛围;缺少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知启人、以诚待人、以志励人、以规正人;缺少对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精神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的传统教育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习惯于按照一个固有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

二、构建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教”的质量最终应该体现在“学”的质量上,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种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优化学习过程为重点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探索式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2.自主—协作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分数”为目标,以“灌”为主,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极大地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自主协作式教学模式是对传递接受模式的一种改造,其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和质疑主动权让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导”为主,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把重点、难点设计成几个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完成,必须做到树立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意识,创设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启发—交互式

启发交互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中的先进教学模式之一,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启发交互式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积极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因为教学的一切活动主要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并执行的。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或运用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削弱,启发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性质就会改变。

4.学导式教学模式

学导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能动性,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学在导前、学中求导、发现疑难,自学为主,充分借助已知发挥潜力领会“学材”解决疑难、尝试创新;学,有导辅佐,学导结合—争取恰当指导,使学习方法不断科学化,力求实效。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学习是创新的基础。教师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也学在导前,学会恰当诱导、辅导、指导、领导、先学后讲—因材施导、因势利导;导,为学服务,及时反馈;导法来自学情,导得恰当、满足需要、及时抓好组织、定向、示范、调控、激励、验收,变教材为利于自学的学材,变“一刀切”的单一模式为鼓励个性发展和求异创新,创造方便学生成长与选择的各项助学条件;教师把学生能自学的内容尽量交给学生完成,不搞重复课本的泛泛讲授,多做适合学生需要的具体指导,有针对性地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和智能开发的不断优化。

5.体验创景式教学模式

体验创景式教学模式是通过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置于一定的场景中,引起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初步的体验。在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多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这必定使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不仅要求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体验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要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探索实践,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学习伙伴的合作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方式掌握知识,让全班学生参与观察、分析,进而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激起求知欲望,变“强迫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力求找准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学习的最佳结合点。要防止模式化,不能盲目照搬、机械套用。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要不断修改完善已经构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建忠.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德育促进功能.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 .

上一篇:形状记忆合金丝下一篇:金融集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