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多维管理

2024-06-28

制度多维管理(通用7篇)

制度多维管理 篇1

一制度多维管理的内涵

制度多维管理是指:从制度形成过程、执行过程及支撑系统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改进体系。

每个过程分为多个层次, 有多个单位参与。每个子过程互相联系互相支持, 形成一个多维度立体交叉的管理体系。

整个体系主要包括:戴明环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点面结合的制度落实机制;全方位考核为核心的支撑体系。制度的制定是在符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由公司领导、主管部门、制度归口管理部门、职责相关部门、执行单位共同参与的多维体系;制度落实上分识别、学习、检查、改进提高四个方面, 公司、专业、基层三个层面;系统支持上建立“一一一二”体系, 即:一个方案、一个制度、一套指标、两级细则。从纵向、横向多个角度保证制度要求的实现。

二推行制度多维管理的必要性

1. 推行“制度多维管理”, 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需要。

要想制度能良好地执行, 必须整个制度体系更为人性化。“制度多维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让大家参与到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中来,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2. 推行“制度多维管理”, 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要实现公司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跨越, 需要建立更高标准的制度管理体系, 公开、公正的考核体系。通过学习制度、执行制度、改进制度, 不断促进公司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 推行“制度多维管理”, 是提高公司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

统一规范的制度要求、良好的执行、公平的考核是在公司内建立统一的管理导向和价值导向的基础。统一管理行为, 统一价值观, 共同的行为准则, 可减少不和谐因素。大家朝共同的方向努力, 提高公司的凝聚力。

三“制度多维管理”的具体做法

1.“戴明环”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制度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立项、起草、会签、审核、签发、执行、监督考核、评估、动态优化等阶段。制度建设要为公司发展提供先进的指导方向, 必须做到持续改进, 改进应贯穿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生命周期各阶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前后各环节互为输入输出, 上一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本环节。因此, 每项制度的改进要通过每个阶段的不断改进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改进是制度进入下一生命周期的基础。每个单项制度的改进, 促进整个制度体系的改进。这正是“戴明环”理论的“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的精髓所在。

根据“戴明环”理论将制度的全生命周期分为四大阶段, 即:

(1) P (策划) 阶段:包括立项、起草。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国家标准编制公司制度建设中长期规划。将中长期规划分解到年, 根据每年的重点工作和上年度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编制和改进公司制度年度计划。公司制度年度计划经批准后转入制度立项, 由制度归口管理部门按专业管理职能分部门形成各部门的制度立项;对于临时立项申请, 制度归口管理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核通过后调整部门制度立项。制度立项后, 由主办部门按照立项要求, 组织起草工作。制度的编写单位在起草前应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研究相关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其他要求, 征求各方在本专业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 总结经验和教训, 结合企业现状确定制度的内容, 确保制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制度编写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发给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或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审定, 就有关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初审稿, 提交给公司主管领导审核, 并根据领导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形成标准审核稿, 转入会签过程。

(2) D (实施) :包括会签、审核、签发。制度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 由起草部门将制度草案送相关部门履行会签程序。会签部门与起草部门意见不一致时, 两个部门进行协商, 将意见的采纳情况予以说明。部门之间协商不妥时, 由制度归口管理部门中间协调, 必要时重新划分职责。会签完成后, 起草部门将制度草案、会签部门意见一并报送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制度归口管理部门从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统一性、规范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对不同意见是否协商一致、与其他制度之间的接口关系、制度格式的规范性等。涉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内容的, 由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对制度的合法性把关。制度归口管理部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经审核通过后的制度草案, 起草部门履行报批程序。公司制度由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签发。制度发布后, 起草部门同时报制度归口管理部门, 进行统筹管理。

(3) C (检查) :包括执行、监督考核。制度一经印发实施, 由制度主办部门 (即起草部门) 进行宣贯, 并组织执行单位进行学习和落实。各单位在执行公司制度产生疑异时, 应及时向主办部门反映, 主办部门接到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在处理期间, 不影响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解释不得违背制度规定, 若为书面反映问题应书面回复。每年年初主办部门制定制度监督检查计划, 并组织实施。制度监督检查计划报归口管理部门备案。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各部门、各单位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并及时通报。

(4) A (提高) :包括评估、动态优化。主办部门根据年度工作安排, 开展本部门制度评估工作。要求在实施2年内, 每满1年评估1次。制度运行稳定后,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实施满5年的制度需进行评估。“试行”或“暂行”的制度, 试行期一般不超过2年。在“试行”或“暂行”期内的制度, 制度主办部门应对试行已满1年的制度进行评估, 修订完善制度相关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 重新发布或更新制度。由归口管理部门对“试行”或“暂行”期内制度的评估情况进行检查。现行制度与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制度有冲突的, 由主办部门及时修订或予以废止。根据评估结果, 制度主办部门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说明或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 将可优化制度列入部门制度年度计划或追加计划, 进入制度的制定程序。制度的修订, 由主办部门按制度的制定程序办理。制度的单纯废止, 主办部门需向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由公司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废止。对转发国家党政机关的制度, 纳入标准化制度体系管理, 使制度更加完善, 更具适用性, 持续提高制度管理水平。

2. 点面结合的制度落实机制。

标准化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要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的贯彻落实不仅要靠主办部门和执行单位, 更重要的是整个公司从管理层到执行层, 全面提高规范化管理意识、依法治企意识, 履行各自职责, 形成制度执行的文化氛围。

(1) 打造浓厚的制度执行文化氛围。开展学习执行制度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大讨论。讨论深入到员工, 增强员工的制度意识、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营造良好的执行氛围。通过讨论使员工深刻理解执行规章制度与确保安全生产、提升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树立学习制度、执行制度的典型。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带头与班组员工一起学习。做到制度学习经常化、系统化, 让员工学深吃透制度, 时刻牢记制度的各项规定。通过各种方式, 营造人人崇尚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领导、技术人员的示范作用, 以尊重和维护制度的模范行动, 带动员工形成严格执行制度的良好习惯。

(2) 建立从上到下的制度学习机制。加强员工制度学习的力度, 以制度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 规范各项业务, 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学习准备, 各单位识别适用本单位的公司制度;二是学习组织, 各单位利用单位例会、班组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时不照搬原文, 由本单位专业管理人员摘录应执行的重要条款, 形成学习材料, 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学习;三是效果验证, 通过岗位练兵、季度考试、执行情况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效果验证;四是反馈提高, 各单位汇总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制度主办部门, 为制度的完善提供第一手资料。主办部门组织研究后, 确定修订和整改计划, 及时反馈给提出单位;五是检查指导, 主办部门将制度的学习情况定期检查通报。对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予以解释, 对执行中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和指导。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对各单位学习情况进行抽查, 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3) 构建“三位一体”的制度检查落实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 必须使制度检查常态化, 检查标准具体化, 检查结果公开化, 检查考核公平化。因此, 公司开展的所有专业检查、日常检查、联合检查都要以制度为依据。所有考核都要有具体细则。检查要关注重点工作流程中的控制点要求。通报的检查问题要明确不符合制度的名称、考核细则内容、条款号及具体责任人。各单位要针对制度执行情况实施专项检查, 构建公司、专业、基层“三位一体”的制度检查体系, 包括制定计划和实施检查。制定计划涉及各职能部门计划和各单位制定自查计划;实施检查涉及联合检查、职能部门检查和单位自查。

(4) 实行持续改进的评审、完善模式。要做到制度体系的持续完善和不断改进, 必须对每项制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公司每年依据《制度管理规定》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 结合公司制度学习、检查的结果, 对公司制度进行评审、完善, 对考核细则进行修订。各职能部门根据制度检查结果对各项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 评审随着制度检查进行。制度有问题必须及时修订并按要求履行发布手续。各职能部门年终将汇总所有制度的评审报告报制度归口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照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进行充分识别并列出清单, 确定对应的公司制度。无对应制度的要制定, 现有制度不能满足要求的, 要补充完善。确保每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涉及的领域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有空缺的要制定计划予以完善。

3. 构建“一一一二”制度实现保证体系。

“有制度不检查等于没制度, 有检查不考核等于没检查”。为确保制度能贯彻执行, 必须对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为确保检查能起到推动执行的作用, 必须对检查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如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不仅不能促进制度的执行, 反而会制造矛盾。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 是确保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的必要条件。

建立“一个方案、一个制度、一套指标、两级细则”为核心的三级多维制度实现保证体系。其中一个方案指公司绩效考核方案, 包括《年度绩效考核办法》《月度绩效考核方案》, 确定考核基本原则、主要依据、考核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考核方法等内容;一个制度指公司《检查监督管理规程》, 规定各级单位开展制度检查的频次、要求、考核指标等内容, 确保检查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一套指标指公司根据各单位职责及上级制度、公司专业管理制度制定各单位的《绩效考核责任书》, 明确各单位的主要考核指标, 原则上指标不能低于历史最好水平, 使大家有重点地开展年度工作, 实现各级主要指标的持续改进;两级细则指各专业《日常工作检查考核细则》和各单位考核细则。各专业《日常工作检查考核细则》以公司各项制度为依据, 覆盖主要控制点和公司管理各专业内容, 是各专业开展日常检查、考核的主要依据。实现所有专业管理工作都有考核标准, 所有考核项目都有制度依据, 做到考核标准统一、考核对象明确、考核内容具体, 为制度的高质量执行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各单位考核细则: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公司对单位的主要考核项目, 建立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以班组专业考核为核心, 包括对各级人员的考核。考核一般包括:工艺、设备、HSE、质量、精神文明、综合管理等专业, 具体细则以公司细则为依据, 根据基层管理的需要进一步细化, 原则上不违背公司细则。

参考文献

[1]雷壮吉.浅谈戴明环循环的管理模式[J].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4, (4) :14-16

[2]关维东.“戴明环”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妙用[J].企业管理, 2005, (7) :14-15

[3]梁斌.如何将戴明环引入企业管理[J].施工企业, 2008, (11) :83-85

[4]陶祝祥.多维管理提升执行力[J].中国石化, 2011, (6) :32-33

制度多维管理 篇2

一、新制度为构建多维核算体系提出了必然要求

通过对比新制度和原制度不难发现, 此次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本质特点是, 要求高校会计核算要反映高校整体资金收支状况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同时能适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一个突出的变化体现在:收支类科目要求按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进行设置, 并区分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 、预算类别 (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进行明细核算, 年终分别结转至相关净资产科目。比如, 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新制度要求:本科目应当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两个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教育”、“科学技术”等“支出功能分类”的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基本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进行明细核算, 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对“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等支出科目, 新制度要求:本科目应当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等层级进行明细核算, 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应当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新制度的变化, 对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制度对于收支类科目核算设置的要求非常具体, 但实际操作难度也较大。以“教育事业支出”科目为例, 若按新制度规定直接设置科目, 将会是“教育事业支出—预算类别—资金来源—功能分类—经济分类 (款级) ”至少5层科目, 某一层级科目下若再增加分类信息, 所需设置的会计科目数将会以5的N次方形式倍增, 整个会计科目核算体系将因为大量科目重复而显得十分庞大, 科目编码过长且繁琐, 既不利于管理维护, 也不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和使用, 容易造成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下降, 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 单纯通过一套会计科目采用层级控制的核算模式将不能适应高校核算管理要求, 高校必须构建多维的会计核算体系, 以减少会计科目信息的冗余度, 在保持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稳定性基础上获取充分的会计信息。

二、目前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自1998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 》颁布实施以来, 高校会计核算水平在不断提高, 大多数高校均采用科目加项目核算管理模式, 制定了较为规范的会计核算办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校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信息化应用层出不穷, 如:无现金报账系统、预约报账系统等, 高校会计核算手段进一步现代化, 财会工作效率和财务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高校目前会计核算工作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 账务处理系统只支持按层级设置会计科目, 不适应新制度要求

大多数高校目前的账务处理系统均是在原制度颁布后购入使用的, 会计科目都是按原制度要求进行设置。为便于核算, 部分学校根据各自管理的需要, 可能在科目设置上做过一些完善, 但无非是通过增加层级科目实现, 经济分类科目一直都作会计科目的下级明细科目进行设置, 而功能分类科目设置几乎都未涉及。新制度实施后, 要求同时按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进行核算, 现有账务处理系统只能通过科目层级控制来实现, 显然是不可取的。

(二) 未设置功能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给年终决算带来难度

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后, 部门决算报表要求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填报。随着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除部门预算财政拨款之外, 尚有很多追加的财政专项经费也是通过国库下达, 这部分追加财政专项经费按功能分类不仅包括教育类, 还可能包括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对于专项资金数量不多且金额较小的学校来说, 可通过设置单个项目组织核算, 进行控制和统计, 但对于专项资金数量较多且金额较大的学校来说, 则必须要通过功能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否则年终结转、决算编报工作量将十分巨大。

(三) 未区分资金性质、预算类别核算, 高校账务处理系统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难以保持一致

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 高校资金管理权限上移到上级财政部门, 财政拨款直接划入国库, 收取的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作为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管理, 高校按预算申报使用计划,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来说, 由于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财政资金只是其中一部分, 尚有其他来源办学经费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高校在编制校内预算时, 可以明确下达某个部门或项目的经费中有多少是财政资金、有多少是非财政资金, 但在日常实际报销时, 无法认定某笔支出是属于财政性还是非财政性, 由于部门预算财政拨款计划指标须在当年度执行完毕, 大部分高校的做法是优先申请使用国库财政资金支付, 这样势必造成国库计划用款执行进度与项目本身实际执行进度不符, 甚至还会出现套用财政资金的情况。由于高校账务处理系统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互相独立, 高校也未区分资金性质、预算类别核算, 因此两个系统无法实现有效对接, 数据难以保持一致。

三、构建高校多维核算体系的思路

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多维核算就是将每一种管理信息看作一个维度, 各个维度的管理信息单独存储但又互相关联, 根据管理需要可以进行任意维度的多维组合, 从而产生各种不同口径的多维会计报告。高校多维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高等学校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 以及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 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提供学校分部门、分项目、分类别、分层次、分期间的会计信息, 满足核算管理、预决算管理、决策支持等工作需要。

(一) 明确多维核算体系的维度构成

根据新制度的核算要求, 结合高校会计核算目标和管理特点, 高校多维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成维度应由核算主体 (部门维、项目维) 、核算对象 (资金性质维、预算类别维) 、核算科目 (会计科目维、功能分类科目维、经济分类科目维) 三个重要部分组成。

1. 核算主体及其维度定义。

高校作为独立的事业法人, 是必然的外部会计主体。出于管理需要, 高校可以存在若干内部核算单位, 划分成多个种类、多个目的、多个层次的责任单元, 作为内部会计主体组织核算, 以便落实资源配置和管理责任。核算主体由部门维和项目维构成。

部门维由高等学校根据各自机构和财务管理体制情况分别进行设置, 至少应当能够区分教学科研、教学辅助、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 从层级上可分为校级 (代表学校) 、部门级 (院、系、所、中心、部处等内设二级机构) 。

项目是以相对独立的活动为对象, 根据特定目的、指定用途和其他限定性要求对活动所涉及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专门核算的单个或分类组合。项目维应根据各高校管理方式、会计工作基础、核算习惯等进行设置, 高校应当建立统一的项目编码分类设置规则, 既要易于识别又能方便组织核算。

2. 核算对象及其维度定义。

核算对象是指高校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来源及运用, 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的对象。核算对象由资金性质维、预算类别维构成。

资金性质维主要是反映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 可分为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两类。出于管理需要, 在非财政拨款下也可再区分非财政专项支出、非财政其他支出进行设置。

预算类别维主要是反映高校资金的运用方向, 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类。基本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 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项目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 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3. 核算科目及其维度定义。

核算科目是多维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会计科目维、功能分类科目维、经济分类科目维构成。会计科目用于对学校整个经济活动所涉会计业务进行记录和计量, 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用于对支出类会计业务作进一步的描述, 通俗地讲, 功能分类科目用于反映钱用哪了, 经济分类科目用于反映钱怎么用出去的。

会计科目维以新制度为依据, 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分别设置。其中, 支出类科目下级无需按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科目重复设置。

功能分类科目参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科目, 根据高校预算拨款类型进行设置, 一般包括: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 个别学校可能需要设置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支出、商业服务业支出等。

经济分类科目按《政府收支科目》要求, 下设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其他支出等总账科目, 学校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到明细科目, 以满足日常核算的需要。

(二) 设置多维核算体系的维度关联

多维核算体系的维度构成确立后, 必须为每个维度设定属性值, 同时确定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 并嵌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去, 借助系统控制的方式, 实现对各维度的管理, 达到多维核算的目的。为方便日常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应按一定规则进行维度关联。

1. 核算主体与核算对象强制关联。

作为核算主体的部门和项目必须与核算对象中的资金性质和预算类别强制关联。即某个部门的某个项目一经设立, 就必须指明其资金来源是财政性还是非财政性, 预算类别是属于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 且中途不得变更。这种关联是强制的、固定的, 具有唯一性。同一个项目其资金来源性质不能既是财政性又是非财政性, 预算类别也不能既属于基本支出又属于项目支出。对于一些既有财政拨款又要求学校用其他资金配套安排的项目, 须严格按资金来源性质分设项目, 分别核算, 以满足年终按资金性质结转的需要。

2. 核算主体与核算科目选择性关联。

核算主体与核算科目是单独存储的管理信息, 平时是静止的, 通过特定的经济业务发生动态关联。不同部门的不同项目分别与不同的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的多维组合反映了不同的经济业务内容。这种关联是有选择性的, 动态的, 不具有唯一性。高校根据管理和核算的需要, 可以设定关联度范围, 比如, 具有共同属性的某一类项目, 可以设定只关联一部分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 以方便会计人员掌握使用, 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3. 核算科目之间内部限定性关联。

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的关联, 是多维核算体系最直接的体现。多维核算体系模式下, 增加了按功能分类科目核算, 改变了以往把经济分类科目作为支出类会计科目下级的核算模式。核算科目之间的内部关联是一种限定性关联, 强制但不固定。根据新制度的核算要求, 只有收支类会计科目才涉及到与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的关联, 其中收入类科目只需与功能分类科目指定关联, 支出类科目必须与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同时指定关联。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具体经济业务性质最终确定三者的关联关系。

(三) 多维核算体系的运行保证

多维核算体系的维度构成可以看成是高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保证了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性, 维度关联可以看成是高校会计核算的方法要求, 保证了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要保证多维核算体系的有效运行, 还需要做好几下几点:

1. 改造升级账务处理系统。

多维核算体系必须依托一个高效稳定的账务处理系统平台才能实现。多年来, 高校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大多侧重在以账务处理系统为基础的周边系统的应用拓展, 比如:无现金报账、预约报账、网上服务平台等。2009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发布后, 有部分高校开始升级账务处理系统, 以期从容应对新制度的改革要求, 但仍有较多高校尚未升级财务系统软件。新制度正式颁布实施后, 高校首先需要全面评估现有账务处理系统的功能, 从各自的管理实际出发, 以满足新制度的要求为主要原则, 以能够实现多维核算为最终目的, 作出改造或升级账务处理系统的决策选择。

2. 细化编制预算执行方案。

经费预算执行方案是高校多维核算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基础。执行预算是高校根据部门预算及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在当年度编制并下达的, 一般都细化到部门和具体项目, 但并没有区分资金的来源性质。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 高校须进一步细化编制预算执行方案以满足会计核算、决算的要求。在多维核算体系模式下, 高校执行预算应该区分资金来源、预算类别进行编制, 并按功能科目分类, 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中, 以便于组织核算。

3. 修订完善会计核算办法。

完善的会计核算办法是高校多维核算体系得以运行的制度保证。新制度颁布实施后, 高校需要全面修订和完善现有会计核算办法, 把会计核算基本要求, 部门及项目设置和核算要求, 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设置和核算要求等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 作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引, 以保证多维核算体系规范化运行。

4. 加强会计人员学习培训。

会计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是高校多维核算体系有效运行的质量保证。新制度颁布实施后,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在构建多维核算体系过程中, 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学习培训, 使会计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在保证核算质量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四) 多维核算体系的目标实现

在多维核算体系下, 高校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均包含各维度的管理信息, 通过选择不同维度的组合, 可以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报告, 以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科目、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分开设置并关联, 解决了以往需要在会计科目下设若干层级重复科目的问题, 科目体系更加直观科学, 易于维护, 方便核算。通过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的关联查询, 可直接生成相应支出明细表, 满足年终决算报表的需要。

部门项目经费与资金来源性质和预算类别关联后, 每一笔支出均对应功能分类科目和经济分类科目, 可随时按资金来源性质进行收支结转, 实现月末、年末快速结账。通过资金来源性质与预算类别的关联查询, 可以动态生成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表, 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保持一致。

四、结束语

新制度的颁布实施, 将为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带来深刻影响。高校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积极应对新制度的改革要求, 全力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通过构建多维会计核算体系, 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保障核算工作的顺畅进行, 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满足财政预决算管理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华.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3, 3 (下) .

[2] .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财会[2013]30号) .

[3] .武秀娟.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 2014, 2 (下) .

[4] .赵刚.信息化时代下多维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8 (下) .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人本化多维思考 篇3

1以人为本的班级目标建设

目标是方向, 是动力, 是班集体建设的关键要素。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班级目标是指在班级目标的制定中, 应充分尊重学生, 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用以人为本思想确立班级目标, 就应既考虑全班同学的共性发展, 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是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马卡连柯提出班级中不仅存在集体目标, 还有大量个人目标, 要让集体目标起到激励、凝聚和教育作用, 把集体的价值渗透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去。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到用以人为本理念来确立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呢?首先, 在确立班级整体目标时, 不能用苛刻的统一的理想化模式为标准, 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次, 要实现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双向互动, 即班集体和学生个体互相的提出要求, 互相促进, 互为保障;再次, 要关注学生个人目标, 倡导学生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最想实现的目标, 只要目标是积极的, 就应当根据实际可能, 逐步纳入到集体的活动计划里去, 让每个学生体会到集体对自己的一份尊重。只有从尊重学生自身的需要中才能找到共同需要, 达成集体目标集体主义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互为前提而存在, 互为促进而发展。在确立班集体目标时, 应想法找到一种途径和桥梁, 把学生的自身需要和集体目标联系起来, 让学生欣然接受并加以贯彻。

2以人为本的班级组织建设

纵观我国现行的班级组织, 基本都是一种成人社会组织模式在班级中的克隆, 缺乏对青少年自身特点的一种人文关怀。用以人为本理念建构班级组织就是要求班集体组织建构中, 摒弃那种成人化、社会化、政治化的思想, 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对学生的要求应当管而有度, 这个度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而言, 过度的要求和放纵的要求都是不妥当的。

以人为本的班级组织构建的基本理念是促进班集体内每一个学生充分、全面地发展, 因而, 班级管理应该是淡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和协调意识, 取消等级制度, 挑战陈规陋习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圆形的, 是圆形的管理。其一是圆形的管理应该做到, 打破上下级之内的界限, 班级组织的管理存在于他的同学之间, 与同学们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其二是在职务分配方面是活的、流动的同一平面的, 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担任某一职务的义务、权利和机会。很多试实验证明了圆形的组织结构所提供的管理环境对学生成长的优越性, 表明要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 就要把管理全面地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创造一个自由地发展自己能力的空间, 在这样的空间学会了合作并与人沟通。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可以采取班干轮换制, 采取自荐、民主、集中想结合的方式, 竞选产生新的班干, 每学期由任课教师和全体同学根据班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评选优秀班干。这样, 使每个学生都有竞选班干和得到锻炼的机会, 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和平等, 也利于学生在角色转换中逐步学会理解、尊重、合作、竞争和自控。

3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太好,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 自信心不足, 依赖性强, 自律性差逆反心理大, 渴望尊重、信任而又敏感、脆弱, 但他们喜爱活动, 渴望自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 不能生搬本科院校的模式, 也不能照搬中小学体制。本科院校属精英教育范畴,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强, 可采用开放式管理, 班主任只是引导, 侧重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中小学生, 由于受高考影响, 学习压力过重, 学生空闲时间较少, 学生在老师和父母监督下学习、生活, 班主任重在管理, 学生重在对制度的服从。高职院校学生介于二者之间, 班主任既要引导又要管理学生, 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又要使学生有所限制。高职院校学生, 既需要制度的约束, 又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 它能使管理刚柔相济, 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与价值, 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 激励学生参与自律活动, 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班上所建立的规章制度除了要符合校规外, 更要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学生首先是人, 是具有独立个性品质的人, 而班级制度是为这些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更好发展服务的, 因而班级制度的产生必须通过学生本人, 把规章制度的权利交给学生, 尊重学生的需求。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制定的制度, 学生在感情上更易接受和认可, 在行动上更易自觉遵守。

其二是制度的内容要以人为本。首先是班集体制度的语言表达可采用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 不要总冠以“不准”“禁止”等有可能一看到就伤人情感的字眼;其次班集体制度所覆盖的内容不应太绝对, 制度制定的目的并非就是要杜绝学生犯错误, 而是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再次, 班级制度的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人格、信念、操守及道德规范,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如果制度过于僵化死板, 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 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形成意义障碍, 也使学生个体无法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需要。

其三是制度的执行要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同学都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在与大家的共同合作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以求得每一位同学的最大发展, 从而使班级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和谐向上的班集体。在执行班级制度时, 要时时告诫班干部, 执行班规不是为记下违纪的同学的名字, 扣他们的品德操行分。在记下名字前, 必须先提醒, 多给同学补救的机会。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情况各异, 很多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特别的制度执行方法。

4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也是一个文化场, 它的每一次活动, 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 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 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潜移默化、渗透性强的特点和优点。

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不能改变世界的, 但可以改变人, 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樊浩教授在他的《中国人文管理》一书中强调, 管理与人性之间存在一种而律背反的关系:一方面, 管理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要进行人的管理, 另一方面, 管理本身又是一种价值导向, 可以引导人性、改造人性、提升人性。因此, 理想的班级管理不应停留在事物层次、技术层次、制度层次上, 应致力于班级文化的建构。人本班级管理正是这样一种价值观的管理, 它体现了学生内在的价值追求、精神理念和人格心灵, 并以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为核心标志, 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班级文化, 让班级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 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根本条件。

这种班级文化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正当爱好和需要, 而且坚信某些需要、爱好会成为学生终生成就的生长点。这要求班级建设中不抛弃、不轻视每一个学生, 不以一个尺度衡量所有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优点和成长的潜力, 都是可造就之人, 对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 辅导员要有足够的耐心。

这种文化将“控制”调整到最低必要程度。“控制”是根据规律对人的行为的约束, 是任何管理活动的一项基本职能。但是现实管理中, “控制”容易走向极端, 形成一个“网”把学生管住、管死, 没有任何自主发展的空间, 这是因为控制整齐划一, 是管理的捷径, 也容易发挥管理者的权威。但正如我们在上面表述的, 没有“自由度”就没有个性的发展, 所以控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留有余地, “尊重个性, 张弛有度”。

这种文化必须待人真诚, 富于冒险精神和创造性, 比如, 给某些方面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他所擅长的班级工作。为了帮助学生个性发展和实现其良好愿望时, 要肯付出巨大努力, 帮助学生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为了形成这样的组织文化, 班级管理者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互动中建设起民主、开放的班级管理文化。班级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 各班应该以人为本根据班情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 同时, 学生应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显示个人的志趣和才能,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而懂得合作, 增强责任感, 学会自我发展。

总之, 高职教育既“姓”“高”, 又“姓”“职”。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又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 两者有机结合, 对学生关心要“诚”, 管理要“严”, 应充分欣赏人、因材施教的培养人、努力的培养人、重视人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本, 实现人本管理, 不但不会束缚老师的手脚, 反而更能得心应手, 运作自如。遇到难办的事, 能四两拨千斤, 化难为易;遇到重要的事, 能举重若轻, 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陶西平.素质教育全书[M].广州: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7, (7) .

在多维管理中扎实开展园本教研 篇4

一、以园为本,组建多元化的教研团队

我园以“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备课时间,将教师分成两大组,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切实保证每月两次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研究为主,及时了解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让教师就普遍存在、持续关注的问题,通过案例研讨、实践探索、专题研究、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把握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方向。

在以个体需求为形式的研究团队中,主要是解决一些个性问题,从而验证共识,满足教师个体发展需求。

(一)自主的沙龙式教研

为了打破以往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以教师的被动学习为主的局面,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个性特点及教育上的相通点,采用问卷调查、自由报名的方法,组成了形式多样的沙龙式教研团队,有:阅读沙龙、音乐沙龙、美劳沙龙。旨在为教师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教研氛围,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教师在“快乐自主”中探讨工作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

(二)自发的师徒传授式教研

我园要求刚毕业的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拜自己所喜欢、所认可的老教师为师傅,从中学习老教师的所长;而老教师也有责任辅助新教师的成长。

(三)自觉的班组式教研

班组成员的三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的各种教学、生活、家园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自发的、不定时的研讨,并记录在班会纪录上,以使本班的各种工作有序地、出色地完成。

二、以研为本,实现教研内容的创新

(一)以拓展思维为主的教研活动

在教研中,组长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菜单”,强调思考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结合,让教师在整个教研中采用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问题研讨为主的教研活动

教师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教研。在教研活动前,教师要寻找问题,可以从现场办公中寻找,也可以从与教师的交流和教师的随笔中寻找,让教师中普遍存在、持续关注的问题,通过案例研讨、实践探索、专题研究、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得以解决。

(三)以感受体验为主的教研活动

1. 教育体验

在研讨中,我们倡导教师聚焦幼儿发展,反思教育行为,总结教育经验,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更强调集体智慧的碰撞。组织观看教师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在观看时,许多没有被注意到的现象越来越凸显出来,就像照镜子,一方面会产生相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共鸣,另一方面会由对方身上的优点或不足引起对自身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使教师的教育活动从开始的三角形过渡到正方形、再到多边形,最后变成相对完美的圆形。

2.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重在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在沙龙组教研中我们会让教师通过欣赏音乐、文学作品、名画欣赏、幼儿作品赏评等形式展开研讨;还结合我园各项活动,安排一些教学活动之外的教研,如:共同讨论、设计园内教师着装、幼儿园环境创建、“六一”活动节目的编排、道具服装的选择,舞台的设计等。

教师在研讨中体验,在体验中研讨,在娱乐中体验着人生的价值,使教师变得更为优雅、美丽、自信。

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管理者的引领作用

教育管理的魅力不在于指令与权威,而在于引领教师主动研究和实践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意识和行为。

(一)领导的重视和引领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成就如何,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我园每次大组教研活动领导都要蹲点,目的主要是了解老师是怎样研究的、组长是怎样管理的,重点是帮助和扶持教师整体推进,把握教研的方向,为教研活动保驾护航。

我园领导还赋予教研组长一个特权,每个教研组都可以根据研究的课题,向园部申报专项经费,由园务会讨论后执行,为她们提供物质支持和培训支持。

(二)教研组长的组织和引领

教研组长就好比是一只“领头羊”,教研组工作有序开展、教研组的和谐氛围、教研组的有效研讨及教师的主动参与都离不开教研组长的科学引领。

我园要求教研组长:首先,不仅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其次,教研组长在教研中,不仅要尊重教师的独特认识,形成教研组与教师独特的教改特色,而且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知识链”效应,用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再次,组长在教研活动前,要理清思路、明确目的,并收集相关资料,有准备地进行教研;教研活动中,引导教师紧紧围绕中心议题不跑题,及时敏锐地捕捉讨论中有价值的经验;教研活动后,要善于梳理、归纳总结、丰富经验、找出未解决的问题或新问题,并关注活动后的作用。

我园各个教研组长都是非常优秀的,她们的热忱感染了大家,创意吸引了大家,判断也说服了大家,可以说每一位教师在各自的教研组中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在轻轻松松中收获了“领悟”。

四、感悟教研,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走过一阶段的教研路程,我们感到:园本教研的过程是一条艰辛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快乐的专业成长之路。因为:有行动就有收获。

感悟一:新教研团队的实施,使我园逐渐形成了求真、求实、求新、求乐的教研氛围。

感悟二:通过教研活动,我园的保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感悟三:在教研过程中,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从拄着拐杖走路到逐步学会独立行走。

关于企业集中财务管理的多维思考 篇5

一、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可行性

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情况全部列入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中,所属子公司只有日常抉择的权利和执行企业集团各项政策的义务。目前财务管理的集中管理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趋势。为此,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企业集团扁平化组织结构为集中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随着企业集团组织结构逐渐向事业部制和矩阵制发展,集团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一种趋势。事业部制企业集团按照业务活动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的市场区域,分别建立相应的经营事业部,各事业部在集团总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对集团总部承担完成收入与利润目标的责任。这使得集团的最高决策管理层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解决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推进集团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与业绩的优化,也为集中化管理提供了条件。矩阵制是在各一子公司与事业部的某些部门之间横向形成专业的项目小组,以满足对特殊项目和特殊产品的需求。各项目除了受到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管理外,还要接受负责该项目的经理人员的管理,其优点是能够将各类专家集中在一起,通力合作,提高项目开发与生产经营的效率与效益。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层次减少,每个层次管理幅度增大,这就需要集团总部更多、更快捷、更真实地掌握各成员的财务信息,并及时给予财务决策和管理上的支持,因此集中式管理的必要性就不一言而喻了。

2、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集中管理的直接动力

会计电算化和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软件,既能保证会计信息完整实时、核算流程科学合理、核算数据准确可靠,又能加快企业间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得母公司的管理人员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为其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信息保障。同时也可以将母公司的财务决策迅速下达到子公司,便于子公司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二、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内容

1、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和集团的整体目标是否能保持一致,是否能实现集团财富最大化,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集团的总体财务目标为集团整体利润最大化。

(1)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过大的固定成本需要较大的产量分摊,否则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所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首先要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这个目标。具体来说,企业集团母公司可以从战略角度出发,合理调配集团内部各项资源,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利用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强大的技术力量进行科研开发,降低单位技术成本,等等。

(2)获得管理协同效益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数量越多,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差异就越大,其通过结构优化等获得的管理协同效益也就越大。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对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管理、市场、资金、人才等的一体化整合,在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配合下,充分利用资源,通过技术协同、组织协同、管理制度协同、市场协同、财务协同、人才协同等途径,形成资源整合优势和管理协同优势。

2、企业集团集中财务管理的内容

(1) 集中销售收入

企业对有销售收入的下属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由各单位负责,支出由企业财务部根据各单位预算计划统一调度。

(2)统一对外融资,统一偿还贷款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统一对外筹措生产经营建设资金,满足内部单位的需要。企业根据资金计划统一偿还贷款。

(3)统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纲,企业需要成立有权威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以财务预算为主线的企业经营计划体系。根据上级或董事会的要求,结合市场变化趋势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远景发展规划,参照行业利润率和银行利率,确定利润计划,倒推出销售计划、成本计划,根据成本计划倒推出大修理计划,材料、备件供应计划、管理费用计划,销售费用计划、财务费用计划。根据资金来源计划安排基建资金、技改更新资金科研及新技术开发资金使用计划。所有的预算计划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平衡下达后,确定归口实施单位。根据责任实施单位使用支配。公司不搞赤字预算,财务部门不搞资金欠账。预算范围内的资金需要,公司财务部门给予保证,如果资金不到位致使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受到影响责任在财务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责任单位在预算盘子里把事情办好,干不好或者干不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从而使公司的资金投入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统一确定税后利润的分配和扩大再生产

根据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利润分配计划,确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方向、规模、速度、水平。

(5)统一对外投资和收缴盈利

严格禁止二级单位违反规定对外投资、联营。如二级单位确有必要和可能对外投资或联营,均须报公司审批,列入公司的对外投资联营计划,由公司确定投资或联营的责任人、规模、方式、盈利收取办法、奖惩办法等必须明确的事项。

三、网络环境下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在信息时代要提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机融合,构建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集团财务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集中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集中,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实现集团集中监控和集团规模经营,达到企业集团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1、统一设置基础会计科目,实现集团财务信息可比性

在原来的分散财务信息系统下,由于信息传递速度慢,不准确,经常出现集团公司上下科目设置不一致的情况,给集团财务管理和各成员公司之间业务的对比分析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适应集团应用特点和财务信息可比性需要,利用系统中统一基础科目的功能,由集团总部指定集团使用的所有一级科目和特定明细科目,各成员公司在建帐时可以继承总部的基础科目信息,并根据自身特点个性化地增改明细科目。这样就解决了集团总部对各成员公司的财务核算、预算、资金的实时监控和对比分析等问题,以便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发挥集团总部的计划与控制作用。

2、实行数据的集中管理,保证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现

集团以其总部为核心,各子公司、分支机构将各种原始数据通过专线实时、准确地传递到集团总部的中心数据库,集团总部对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可以一目了然,方便地实现了账、证、表数据的高度集成,保证集团公司集中式财务管理的实现。

3、财务人员权限设置

集团总部应利用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多种权限设置方式,实现管理的安全和保密性。应根据管理范围,在子、分公司内部财务人员、总部财务人员之间以及总部对子、分公司之间进行相应的权限设置,所有财务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和管理操作,从而达到管理控制的目的。

摘要:财务集中管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企业集团财务统一核算、统一财务报告和统一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财务集中管理的根基在于信息集中, 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 实现集团总部集中监控, 达到企业集团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关键词:企业,集中财务管理,集团

参考文献

[1]吕石文, 《企业集团实施集中财务管理的思考》, 商场现代化, 2010.10

[2]唐建琼, 《浅析集团公司如何实施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0

[3]秦岭, 《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之法》, 施工企业管理, 2010.07

[4]杨玉春, 《集团集中财务管理的研究》, 中国商界, 2010.05

[5]钟秉盛、张贤基, 《刍议集团公司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制度》, 金融经济, 2009.10

制度多维管理 篇6

1 三维表格管理基本形式

如果我们处理如图1所示三维表格管理的问题:

该图中表示的数据一共有三类,分别是代课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时间。如果李老师的C语言课程在星期一,则在相应位置表示为1,如果不存在则表示为0。

如果表示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则表示为三维数组A姓名,课程,星期,也可以表示为a3,3,3上图可如下所示:

若表示为相应的计算机模型,则很难表示,如果用关系数据库来表示,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采用全组合编码公式进行相应的编码、解码、查询,能够解决多维表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储优化、查询、信息隐蔽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

2 维表格管理算法应用

2.1 选取最小权值

对于三维数组a3,3,3,根据(公式3):

R1最小可以为2=21∈{2i|i>=1}。

当R1=2时,R2>=R13,R2最小可以为8=23∈{2i|i>=1}。

当R2=8时,R3>=R24,R3最小可以为4096=212∈{2i|i>=1}。

2.2 权值计算

进行计算各项权值:

其他元素为0,其权重也为0。

2.3 编码

根据(公式2)最终编码Code:

进行编码合成

根据全组合编码公式最终得到Code为8003047645,在数据管理中,我们只需要存储Code这样一个数据就可以完成图1所示的数据存储。

3 数据的管理与应用

3.1 数据增加

根据示例a2,1,1=0表示王老师的C语言在星期一没有课,如果数据变更为有课则a2,1,1=1。根据(公式4)Code=Code+Array'k1k2……km

‘数据由a2,1,1=0改变为a2,1,1=1只需要给Code增加a2,1,1的值。

3.2 数据减少

根据示例a2,3,1=1表示王老师的数据库在星期一有课,如果数据变更为没有课则a2,3,1=0。

根据(公式5)

数据由a2,3,1=1改变为a2,3,1=0只需要给Code减去a2‘,3,1的值。

3.3 数据查询

如果我们要查询张老师的C语言在星期二有没有课,也就是a3,1,2是不是等于1,则根据(公式6)

对于任意元素Arrayk1k2……km的存在判断依据:

用以下程序进行判断:

如果要判断a3,1,2是否为真,应用(公式6):

证明张老师的C语言在星期二有课。程序查询结果如图2所示。

如果我们要查询王老师的数据库在星期二有没有课,也就是a2,3,2是不是等于1,则根据(公式6)

如果要判断a2,3,2是否为真,应用(公式6):

证明王老师的数据库在星期二没有课。程序查询结果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多维表格在计算机中的数据模型很难表示,在存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采用全组合编码公式可以对多维表格管理的数据进行编码、存储、维护、查询等操作。存储结构简单,只需要使用一个数据就能够存储整个表格,在数据安全性上达到了数据隐蔽的效果,该文根据三维表格实例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法,解决了多维表格在计算机中的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正岐郭涛.基于逻辑运算的多维数据全组合编码算法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1(9).

[2]明亮,王宇平.n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03).

[3]Zisman M D.数据存储技术的走向[J].现代制造,2002(14).

[4]唐伟,施永香,文巨峰.基于.NET的通用查询组件的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4).

[5]杨立平.信息检索中逻辑运算算法的改进——双向双对分算法[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6]白春清.面向对象的非线性加权逻辑运算辨证模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08).

[7]刘宏岚,高庆狮,杨炳儒.多值逻辑中的命题相关性与逻辑运算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S2).

[8]冯小峰.K进制广义吉祥数的计数定理及其推论[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2007.

[9]孙红艳,张鹏.改进的遗传算法在聚类分析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6).

[10]薛蕾,李林,李翔.多维数据索引方法研究综述[C]//第一届国际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07.

制度多维管理 篇7

1 多维分析任务确定

明确分析任务是多维分析应用的前提。通过分析任务,系统设计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用户需求,较好地完成决策支持分析的部署与实施工作。这里选择维修器材管理的库存多维分析作为决策支持案例。

库存是维修器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维修器材一旦离开生产过程,只要不是直接投入装备维修使用,就必然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放置或搁置下来,形成库存。这种库存的一般性质,也是一切社会产品库存的共性。为保障装备维修正常运行,必须要有足够的维修器材储备量;但维修器材储备量过大或过小,经济效益就差。因此,管理者非常有必要对维修器材库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确保维修器材的库存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成本限定在要求的范围内,进而实现有效控制。维修器材库存多维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监控维修器材库存状况,掌握库存的数量、分布以及明细情况,使管理者对维修器材资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分析各时间维修器材库存量和库存金额的历史数据,预测库存水平,为确定库存控制重点和目标提供依据;

(3)分析当前维修器材在各地区、各仓库的实际库存量,为制定合理的调拨计划提供依据;

(4)分析维修器材对不同单位、不同装备、不同任务的库存保障程度,为确定保障能力提供依据;

(5)分析维修器材的库存结构比例,掌握库存短缺和积压程度,为制定合适的补库计划,控制安全库存量提供依据。

2 观察角度与分析指标设计

设计观察角度是为了明确用户分析所需的维及其结构层次。通过分析任务,可以确定时间、地区、器材、仓库四个维,各个维的结构层次如图1到图3所示。

设计分析指标是为了明确用户分析所需的事实。根据分析任务,可以确定库存数量、库存金额、库存保障程度、库存短缺程度、库存积压程度五个分析指标,各指标涵义如下所示:

(1)库存数量

库存数量=库存器材统计值

(2)库存金额

库存金额=库存器材折合金额

(3)库存保障程度

库存保障制度undefined

(4)库存短缺程度

undefined

undefined

3 维度表与事实表设计

维修器材管理库存多维分析主要包括时间、地区、仓库和器材4个维度表和1个库存事实表的设计,分别如表1到表3所示。

(1)维度表设计

* 时间维表

* 地区维表

* 仓库维表(略)、器材维表(略)。 (2)事实表设计* 库存事实表

4 多维分析部属与实施

4.1 应用工具介绍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是一个全面的、集成的数据解决方案,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平台。它由数据库引擎、Integration Services、Analysis Services和Reporting Service四个部分组成,通过选择不同的部分可以完成不同的数据操作。

4.2 多维分析部署

4.2.1 多维数据集创建

结合前面设计的观察角度和分析指标,以及维度表、事实表及其关系设计,采用无数据源的方式创建多维数据集。

4.2.2 关系架构生成

生成关系架构就是利用创建的多维数据集自动地生成数据仓库环境。维修器材管理库存分析的关系架构已经将时间维表、地区维表、仓库维表和器材维表与维修器材库存事实表连接在一起。

4.3 多维分析实施

4.3.1 测试数据导入

按照多维分析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维修器材库存多维分析的多维数据集创建中,应用SQL 2005 提供的Integration Services服务来完成测试数据的导入工作。

4.3.2 多维分析展示

库存多维分析以报表形式展示,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适合各种决策支持分析的报表样式。图4是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的库存多维分析报表。

在常规决策支持分析(一般形式)的信息需求中,用户在一开始总是不能明确具体信息需求,报表形式应表述出尽量完整的信息,即“时间、地点、主体、活动、客体、事实”。因此,库存多维分析常规报表形式可以按照时间(年、月)、地点(省、市)、主体(仓库名称)、活动(储存)、客体(器材类型、名称)、事实(库存数量、金额)的顺序排列。

在特殊决策支持分析(特殊形式,例如应急调拨保障)的信息需求中,用户首先关心的一定是某种特定对象(例如维修器材),其次才是这一对象的所处位置、目前状态与事实等信息。因此,库存多维分析的特殊报表结构按照特定对象(器材类型、名称)、库存时间(月)、库存位置(省、市、仓库)、库存状态(库存数量、金额)的顺序排列。

按照维修器材管理决策支持的多维数据模型设计,库存多维分析报表中还可以添加如维修器材规格型号、适用装备、生产厂家等与维修器材管理决策需求相关的信息,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从库存多维分析的报表展示中可以看出,基于多维分析的决策支持能够提供多角度、多侧面、多综合程度的信息,较好地适应了未来决策支持发展的需求。

5 结束语

依据维修器材管理库存决策支持需求,结合具体的分析任务,确定相应的观察角度、分析指标以及数据表内容;利用SQL 2005创建多维数据集和生成关系架构,部署了多维分析环境;应用测试数据实施多维分析,以多维报表的形式演示和验证了决策支持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家奕.多维数据分析原理与应用实验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制度多维管理】推荐阅读:

多维识别06-08

立体多维06-15

多维透视06-23

多维视野08-11

多维阅读08-12

多维意义08-29

多维研究09-03

多维分类09-14

多维元素09-19

多维协同11-25

上一篇:国内滨海旅游文化研究下一篇:经济运行水平